https://www.google.com/maps/search/%E6%B2%B3%E5%8C%97%E7%9C%81%E5%AD%90%E7%89%99%E6%B2%B3/@39.1573019,117.0480699,12.75z

2022-02-10_142855


《齊太公呂望表》縣令盧無忌所作,以頌揚其祖呂望的功德「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周文王見到姜太公後非常高興地說:「自吾先君太公曰『當有聖人適周,周以興』。子真是邪?吾太公望子久矣。」太公望,「望」也就成爲姜太公的名號。《齊太公呂望表》,晉武帝太康十年(289年)汲縣(今河南省衛輝市)縣令盧無忌所作,以頌揚其祖呂望的功德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子牙釣台與姜子牙後裔
子牙釣台與姜子牙後裔 - 每日頭條 https://bit.ly/3ozLa5C
大城縣城北偏東18公里的西子牙河北村民國以前稱子牙鎮或西子牙村。在其東北千餘米處,有一高台,上面,古磚、瓦遍布,房屋殘跡仍然可辨。這就是舊縣誌所記載的姜太公廟。姜太公廟,當地傳為姜子牙曾於此垂釣處,所以又稱「尚父古祠」或「釣台煙波」。要說此處為姜子牙垂釣遇周文王之處,顯然與史不符,所以,清朝的乾隆皇帝巡視子牙河工時,親來此地考察,也否決了。但是,子牙釣台還真與姜子牙有關,卻鮮為人知。
據當地清康熙年間呂氏族譜序言記載:周朝,姜子牙所建的齊國相傳30世,但到了戰國時期齊康公二十六年(公元前379年),姜氏的齊國因「田氏代齊」之故,子孫四散,其中「長支居登州」,「少支」遷到大城,在此「傍台而處」(一高大土台)。姜子牙的「少支」為什麼遷徙此地?恐與齊簡公當年出逃徐州一樣,離開田氏視線,圖謀東山再起。後來這支姜子牙後裔在此繁衍生息,成為大城縣目前已知歷史最悠久的望族,也是華北地區的望族之一。
據當地文史愛好者考證:唐朝時期(618―907年),當地呂氏為敬先祖姜子牙,於村東北築台建亭立祠,後又擴為姜子牙廟,因而聚落隨名子牙村。明朝時設為里,故又名子牙里。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疏浚子牙河,將流經村中的鹽河東移。村因駐有管理河道的衙門,村莊故擴為子牙鎮。故此,連流經村東的鹽河水也隨名子牙河了。後來,一部分鄉民遷到村東的子牙河畔設立碼頭,漸成聚落,因是子牙鎮派生村,故同名。清末民初,為區分二村,老子牙鎮加「西」字,稱西子牙鎮;新建鎮稱東子牙鎮(今歸天津市靜海縣管轄)。西子牙鎮在1949年又依村中故河道分為二村,居南,故名西子牙河南;居北,故名西子牙河北
子牙釣台與姜子牙後裔 - 每日頭條 https://bit.ly/3ozLa5C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8elyaz4.html


大城縣城北有個子牙村,村中間有座坍倒的碑亭,人們習慣叫它「龍亭子」。為什麼叫「龍亭子」呢?這裡有一段傳說。
子牙「龍亭子」的傳說
相傳某朝有個皇帝,很信奉神佛,故此廣建寺院。
皇帝的做法正中了這裡地方官的下懷。他借子牙村有個「太公釣台」的勝跡,便搖動筆桿,給皇帝寫了一紙奏摺,請求皇帝撥款建造太公聖祠。
不久,整船的銀子果真從京城順河漂流而來。這縣官眼見雪山似的銀子,恨不能一口吞下肚去,哪裡肯花那麼多去修聖祠呢?
他心裡撥著算珠:來個二一添作五置買一處莊園;再來個二一添作五開一個當鋪;再來個二一添作五修修祖墳;再來個二一添作五......左一個二一添作五,右一個二一添作五,最後只剩下一點銀子,修了個簡陋的小廟就算了事。
說來也巧,這年皇帝巡遊時,突然想起三年前修太公聖祠的事,說要親赴聖地遊覽,這下可把縣官嚇壞了。
那麼多銀子只修個小廟,怎麼向皇上交代呢?他想啊,想啊,腦瓜一轉,終於想出了個鬼主意。
他叫了幾十個棚匠,連夜在釣魚台上按大寺廟的圖樣搭起席棚,然後又叫畫匠在席上彩繪一番。剛剛忙活完畢,皇帝的御駕龍船就來了。
船停在子牙村小橋處,皇帝剛剛登岸,這個縣官就慌慌張張地迎面而來,俯伏參拜,口稱「萬歲,暫緩龍步!」
接著他搖唇鼓舌編造了一通謊言,說:「前面叫攝龍窪,當年姜太公在此釣魚時用的是直勾,他老婆送飯時發現他沒釣到多少魚,就把魚鉤揻彎了,結果把東海蛟龍給釣上來了。皇上是真龍天子,恐怕到那裡凶多吉少啊!」
他胡謅了一通,把皇帝哄得疑神疑鬼,不敢前進一步,只好登在橋邊石碑亭的高台上向東暸望。只見釣魚台上巍峨的大殿黃磚綠瓦,金碧輝煌。屏風上一條巨龍張牙舞爪,驚得皇帝後脊樑直冒涼氣,只好掃興而歸。
後來,人們就把這座碑亭子叫做「龍亭子」。這與其說是紀念皇帝的光臨,還不如說是皇帝的愚蠢和地方官狡猾貪婪的銘證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3mgp823.html
--------------------------------------------------------------------
姜子牙原來是天津人?
2016-12-13 
姜子牙,出生於殷商後期,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別號飛熊。輔佐周王滅商後,因功被封在齊地,成為戰國七雄齊國的創始人。歷史上對於他的出生地始終眾說紛紜,主要有東海說和河內說《孟子》的《離婁上》和《盡心上》兩章都提到姜子牙「居東海之濱」;《呂氏春秋·首時》也說,「太公望,東夷之士也」;《史記·齊太公世家》也說他是「東海上人」。但這些說法都很籠統含糊,同時也忽略了一點:姜子牙的雖封地在山東境內,但不代表出生地也在山東。那麼大名鼎鼎的姜太公究竟是哪裡人呢?也許我們可以從民國時期的《靜海縣誌》中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靜海縣誌
天津靜海縣子牙村西300米處,有一座台高1米,寬幾十米的高台,當地人稱「子牙台」。民國《靜海縣誌》記載:「邑西子牙鎮,相傳為姜太公釣魚處,故河名子牙河,鎮名子牙鎮。尤奇者,北有尚家村多姓尚。鎮(子牙鎮)內多呂姓、姜姓,均自稱為太公之裔。」
姜子牙釣魚
相傳姜太公在靜海一代生活時運氣不好,事事都不如意。上街散心趕上宵禁,洗澡掉胰子(天津方言,肥皂),吃口糖餅都燙後腦勺。好不容易娶了個廣場熟女,人家嫌他歲數太大,影響夫妻生活和諧,最後也離了。為了生計,子牙只得在村里賣白面,後來還被城管當毒品抄走了。回家敲門時,正巧手拍在釘子上,太公仰天長嘯:「我要幸福!」
這一日,太公閒來無事,獨自在河邊釣魚。恰巧偶遇文王從此經過,文王見姜尚,雖年過半百卻鶴髮童顏,雖衣著樸素卻卓爾不群,便心生敬仰,上前打算攀談兩句。還未開口,卻發現太公的魚竿上沒有魚鉤,文王心中好奇便問:「你有病啊?」太公上步、閃身、回頭,拉了個仙人指路,回道,你有藥啊?
「你吃多少?」 「你有多少?」 「你吃多少我有多少!」 「你有多少我吃多少!」 「你有病啊!」。。。。。。自遇文王,明君賢相推翻商紂,太公後被封為宰相。建封神台、設封神榜,論功行賞,斬將封神。奠定周朝275年的基業。後人為了紀念他,將太公當年釣魚的地方取名子牙釣魚台,釣魚的河叫子牙河,河旁的村子叫子牙村。
子牙河
天津,自古乃是退海之地,建衛600餘年,水土深厚,依山傍水。五方雜處的漕運文化,養成了天津人樂觀,詼諧、幽默的性格。人稱「哏都」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news/2abzonr.html

0 - 2022-02-10T150423.7010 - 2022-02-10T150222.1400 - 2022-02-10T150429.1520


子牙河系屬於海河流域,分滏陽河和滹沱河兩大支流,主要河道有滹沱河、滏陽河、子牙新河。在流經河北省河間、大城等縣至天津靜海第六埠與海河的另一水系大清河會合後稱西河。
子牙河長706公里,流域面積6.26萬平方公里。
子牙河水系    
滹沱河 - 滏陽河 - 子牙新河
子牙河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gDqZPQ
圖名
河北省子牙河平面圖
地區
中國地圖-華北地區
編篡、製者
河北省子牙河務局 子牙新河:子牙新河位於河北省東南部,是海河水系治理工程之一。於1967年 -百科知識中文網
-----------
中國河流:海河水系
北運河水系    
溫榆河 - 通惠河 - 涼水河 - 風港減河 - 青龍灣減河
潮白河水系    
潮河 - 白河 - 潮白新河
薊運河水系    
泃河 - 州河 - 還鄉河
永定河水系    
桑乾河 - 洋河 - 清水河 - 永定新河
大清河水系    
小清河 - 拒馬河 - 府河 - 唐河 - 白洋淀 - 獨流減河
子牙河水系    
滹沱河 - 滏陽河 - 子牙新河
南運河水系    
衛河 - 淇河 - 洹河 - 漳河 (清漳河 - 濁漳河) - 漳衛新河

子牙河:子牙河中國海河水系五大河之一。在河北省南部。長706公里。上游有 -百科知識中文網
-----------------------------------------------------

2022-02-10_144425

河北省子牙河河務管理處_中文百科全書

清朝以前的史志資料,對子牙河的記載不多,至清·康熙年間(1662—1672年)關於子牙河的記述,才逐漸見於史冊。原因是,清以前現代子牙河河道屬滹沱河的河道。清·乾隆《河間縣誌》始有“滹沱河自獻縣完固口(現代地理稱三堤口)分流,經臧家橋、河間縣、束城鎮、大城縣,經東西子牙村,為子牙河”的記載《天津通志水利志》。 [3] 
子牙河的名稱,據《天津通志水利志》引《大城縣誌》,“因河行東、西子牙間,而名子牙河”。 [3]  而《滄州地區水利志》則稱:子牙河,又名沿河,俗稱沙河,乃滹沱河故瀆。據《畿輔通志》記載,“滹沱由引河復還故瀆,乃東流經臧家橋,是名子牙河。子牙河者,以太公九遊釣得名(按: 《靜海縣誌》有:城南三十里有子牙釣台,又有子牙裏。河名子牙,以此)。 [4] 
子牙河,又稱鹽河,是由於自古代滄州鹽場的食鹽通過運河、唐河、滹沱河、子牙河供銷各地(《河間縣公路交通發展史料》。 [5] 
子牙河_百度百科 https://bit.ly/339xhDs
--------------------------------------
子牙新河是位於河北省中東部、天津市南部的人工行洪河道,全長143.35公里,橫貫海河流域中部,是海河流域內規模最大的人工開挖泄洪河道。在海河汛期時把海河支流子牙河、滏陽河的洪水完全經子牙新河直接流入渤海。其中,河北省境內長113.365km,天津市境內長29.98km。
子牙新河是位於河北省中東部、天津市南部的人工行洪河道,全長143.35公里,橫貫海河流域中部,是海河流域內規模最大的人工開挖泄洪河道。在海河汛期時把海河支流子牙河、滏陽河的洪水完全經子牙新河直接流入渤海。其中,河北省境內長113.365km,天津市境內長29.98km。
概述
子牙新河起自滏陽新河與滹沱河匯流處的獻縣樞紐進洪閘,承接滹沱河、滏陽河、滏陽新河來水。橫穿黑龍港河各支。流經獻縣、河間、大城。主槽在青縣以井柱樁涵洞形式下穿南運河,設計流量2450立方米每秒;子牙新河灘地與南運河兩堤平交,行洪時必須破堤。經靜海縣、黃驊市在北大港新、老馬棚口之間的海口樞紐入海。天津南港位於子牙新河入海口北側。天津市境內子牙新河尾閭(長29公里)的北堤(高程6.9m)比南堤(高程5.93m)高1米。在尾閭入海口建有主槽擋潮閘、行洪灘地泄洪閘與溢流堰1座總長2000m。
根據《子牙新河河道工程技施設計》,子牙新河為複式河床,左岸大堤為深槽,開發出的土方築成了子牙新河左堤;右岸為寬達3km的灘地,與槽間築有灘區小埝。非汛期來水走子牙河(位於子牙新河左堤的外側)下泄,維持航運。5年一遇以下洪水走深槽入海(300立方米/秒)。5年一遇以上洪水(600立方米/秒)經子牙新河灘區,漫灘行洪。子牙新河設計流量相當於滹沱河與滏陽新河同時發生50年一遇洪水(即滹沱河發生1963年實際洪水,滏陽新河發生洪量2倍於1956實際的洪水)並經過水庫、窪淀工程滯蓄後下泄入海,設計行洪能力6000立方米/秒,校核行洪能力9000立方米/秒(按照1963年實測洪水標準)。
北排河是子牙新河的配套工程,緊靠子牙新河右堤外,與新河相併而行。1966年開挖,挖出的土方築成了子牙新河右堤。北排河起自泊頭市馮莊閘,承接滏東排河。北排河下穿南運河,在歧口入海,全長161.5 km。設計流量500立方米每秒,5年一遇排澇標準。
子牙新河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B9dfFU


河北子牙河河務管理處:上善若水利萬物文明之花綻冀南
河北子牙河河務管理處:上善若水利萬物文明之花綻冀南-新華網 https://bit.ly/3JiEiS0
  子牙河係是海河流域五條重要支流之一,流經河北省的邯鄲、邢台、石家莊、衡水、滄州、廊坊6市。上游支流繁多,洪水峰高量大,源短流急;下游洩流尾閭狹窄,排水不暢。歷史上災害頻繁,給流域內百姓帶來了巨大的災難。上世紀60年代為了根治海河,子牙河水系掀起了興水利除水害的高潮,建水庫、疏河流、築堤防,形成了“上蓄、中疏、下排,適當地滯”的防洪體系,從根本上解決了洪水的出路問題。1965年河北省子牙河河務管理處成立,承擔流域內防汛任務和工程管理。為緩解河北省東南部平原地區缺水問題,1994年又肩負起引黃入冀和引黃濟津工程的調度管理。50年的風雨歷程,幾代人的開拓進取,省子牙河務處全體幹部職工走出了一條文明、和諧、持續發展之路,支持了流域經濟發展,造福了沿岸黎民百姓。
  ——做好防汛守護家園
  防汛始終是省子牙河務處的重要工作之一。50年一遇的“96.8”特大洪水把他們推向了抗洪搶險的前沿。面對那場洪水,他們勇猛擔當、縝密測算、科學調度,保證了獻縣樞紐、艾辛莊樞紐的安全運行。每年汛期省子牙河務處都堅守“防大汛、抗大洪、搶大險、救大災,未雨綢繆、常備不懈”這一鐵的原則和信念,汛前對行洪河道、窪淀檢查清障,組織直屬閘涵工程檢查試車和防汛演習,確保閘門啟閉設施、備用電源、通信系統、工程視頻監控系統等正常運行;召開防汛會議,完善防洪預案;落實領導和技術人員包河包閘責任制和防汛責任制,遵守領導帶班、值班制度,及時掌握河系汛情;全體技術人員進行防汛搶險知識培訓,熟悉掌握洪水調度規程、防洪預案。寒來暑往,斗轉星移。半個世紀的時光證明,面對任何艱難險阻,子牙河人都是來之能戰,戰而勝之的……
  ——管理到位打好根基
  省子牙河務處下轄獻縣、艾辛莊、小範、大西頭、幸福閘五個閘所。各閘所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各自的《工程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工程管理崗位責任制》,定期檢查維修養護水利工程,職責細化、責任到人,開展崗位技能培訓,加大工程管理軟、硬件投入,加快工程規範化管理的進程。近幾年相繼完成小範船閘閘門更換、大西頭樞紐閘門防腐、艾辛莊樞紐自動監控系統維修等歲修項目百餘項,完成投資200餘萬元;抓住機遇,爭取投資完成了獻縣樞紐除險加固工程,恢復了工程設計功能,工程面貌煥然一新。省子牙河務處力爭創建文明生態閘所,艾辛莊、小範兩閘所分別達到省級工程管理標準。此外,完成河道劃界豎樁工作,開展流域內水土保持情況調查,主持參加流域內跨河工程防洪評價報告和涉河項目的評審與審查,及時審核批復水利閘橋工程初步設計和中央、省資金維養項目,規範涉河建設秩序,保證工程安全度汛和河道行洪安全。
  在河道管理上省子牙河務處加大水利執法宣傳力度,組織開展“世界水日”、“中國水週”宣傳活動;組織技術人員學習《行政強制法》等法律法規,執法人員全部通過了執法資格考試;組織全體職工參加了“2014年全國百家網站憲法知識競賽”。在河道整治方面開展河系專項執法活動,調查處理了清涼江棗強縣唐林段毀堤種植、衡水市區燃氣管道違規跨河施工等違規建設問題;依法取締了涉縣違法砂場,妥善處理了朱莊水庫採砂、故城縣故城鎮某村大堤外非法取土等違法案件5起和滹沱河安平縣大何莊鄉某村非法取土等3起違法水事案件,使被毀河道、堤防得以恢復,有效維護了水利法規的權威;對已批复的入河排污口進行調查摸底,整理《子牙河水系入河排污口調查報告》,建立突發性水污染事件季報和周報製度。對河系內河道採砂進行督導檢查和驗收工作,完成《滹沱河(崗南—獻縣)河道採砂規劃》等3項河道採砂規劃,嚴厲打擊非法採砂,遏制亂採濫挖,有效維護了河道穩定和防洪安全。
  ——引黃輸水惠及冀津
  多年来,省子牙河务处在省水利厅和引黄办的领导下,精心组织、合理调度、严格管理,圆满完成引黄入冀、济津、补淀等各项任务。自1994年11月至2014年1月共引黄19次,累计73.24亿m3,受益范围涉及冀东南地区20多个县市区,有效缓解了当地水资源匮乏的局面,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十分显著。期间,实施引黄济津应急调水5次,为天津提供城市生活用水18.7亿m3;实施引黄补淀应急输水5次,入淀水量5.09亿m3,使“华北明珠”白洋淀重放光彩,淀区23万群众的生产、生活得以保障; 2004年从东武仕水库引水2490万m3为邢台、衡水等地增加抗旱水源。2009年从岳城水库为衡水湖引水8000万m3,为“水市湖城”建设提供了基础保障。2011年引黄济廊输水顺利开通。
  引黃工作多數在冬季進行,引黃閘所多在離村鎮較遠的野外,要24小時堅守,冰天雪地、條件艱苦,甚至元旦、春節不能與家人團聚,他們卻從無怨言,默默無聞的奮斗在閘所、河道……
  ——苦練內功強化實力
  精神文明的創建,其實就是一個單位內功與實力的展現。首先,領導班子做好表率,整體提昇機關辦事效率。省子牙河務處全體領導幹部堅持理論學習制度,通過學習統一思想、堅定信念、凝心聚力、指導實踐。其次,實行分工負責制,班子成員各司其職,各盡其責,重大事項廣泛徵求意見,集思廣益,實施科學民主決策。第三、實行黨務政務公開,建立多層監督體系,推進權利公開透明運行,重新修訂《科級領導幹部聘任制辦法》,制定了35項工作流程圖和預防措施。對乾部聘用、工程招投標、大額資金使用等工作實行有效監督;在河繫管理、採砂管理、處理水事糾紛、審批穿堤跨河工程等工作中,規範辦事程序,落實首問負責制和限時辦結制,樹立了良好的行業形象。第四、加強技術學習,提高全員素質。組織科以上乾部參加政治理論考試和廉政測評。鼓勵技術幹部業務學習和工作交流,有20人次參加建造師、造價員培訓和學歷教育,撰寫技術論文80餘篇,技術隊伍的業務水平不斷提高。此外,為提高機關效能,提倡節能降耗意識,制定行之有效措施,避免鋪張浪費;嚴肅工作紀律,修定了機關考勤管理辦法。
  ——弘揚美德善行善為
  積極開展“四德一觀”教育、傳統文化道德講堂、善行河北主題實踐活動,建立善行功德榜;組織職工學習趙新華同志的先進事蹟;積極參加第三屆“厚德衡水最美人物”網上評选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知識答題;處機關樓道內懸掛彰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行業精神、黨風廉政、模範人物等內容的文化牌匾20餘塊,營造風清氣正的濃厚氛圍,全處形成了職工穩定、道德純潔、愛崗敬業、樂於奉獻的良好風氣。開展職工文體娛樂活動,增強集體榮譽感和凝聚力。熱心公益事業,機關職工每週五參加清掃街道志願服務活動,23名黨員參加義務獻血,全體黨員積極參加“黨員志願者集中服務”行動和春雨幫扶行動,先後派幹部到安平縣張汝村、彪塚村、故城縣范莊村、武邑縣前河西村、後河西村駐村扶貧,開展道路硬化、整治環境衛生、改造電網等十個重點幫扶項目,受到群眾的好評和省、市委的表彰。
  省子牙河務處繼承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弘揚“獻身、負責、求實”的水利行業精神。在河繫管理、防洪保安、引黃調水、精神文明建設、行政管理、黨風黨建等各項工作中成績突出,被衡水市直工委評為“機關黨建工作先進集體”,自2001年以來,被衡水市委、市政府評為“市級文明單位”,連續4次保持“省級文明單位”榮譽,今年在中央文明委召開的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表彰大會上,榮獲“全國文明單位”稱號。榮譽也是一種鞭策,必將激發全體幹部職工昂揚鬥志,為水利事業發展譜寫新的篇章,創造新的輝煌
河北子牙河河務管理處:上善若水利萬物文明之花綻冀南-新華網 https://bit.ly/3JiEiS0


河北省子牙河河務管理處:“96.8”以來,新的一屆領導班子帶領全處職工銳 -百科知識中文網

2022-02-10_144324

河北省子牙河河務管理處:“96.8”以來,新的一屆領導班子帶領全處職工銳 -百科知識中文網


釣魚台在寶雞蟠溪河上,南依秦嶺,北望渭水,西周名士姜子牙在此隱居十載,滋泉釣幹遇文王而聞名於世。唐貞觀年間:“太公兵家者流,始令蟠溪立廟。”並植柏四株。至清乾隆年間有廟宇17處,著名的有太公廟、文王廟、山門口、三清廟等,河東岸的釣台遺跡,河道中央的“璜石”,河西的望賢台以及飛瀑流霞,浪聲莫測。釣魚台建築風格典雅、自然景色迷人。近年來,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釣魚颱風景區的開發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新規劃的景點為釣魚台將再添新姿。 釣魚台(陝西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_百度百科 https://bit.ly/3stlkRK

2022-02-10_151613

姜子牙釣魚台,省級風景名勝區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陝西省寶雞市東南37公里處的磻溪峽谷之中,南依秦嶺,北望渭水,是一處享譽海內外的著名景點。釣魚台歷史悠久,景色優美,是人類最早有文字記載垂釣的第一處聖跡、故有「中國第一釣台」的美譽。這裡曾因西周名士姜子牙隱居垂釣、周文王訪賢、子牙興周滅商為周朝奠基808年江山的故事而得名。「太公釣魚,願者上鉤」「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台」「寧可直中取,不向曲中求」等歷史典故都源於此地。


姜子牙釣魚台位於渭河南岸,秦嶺北麓。發源於秦嶺深處的涓涓細流一路蜿蜒北流,逐漸匯聚成了一條小河,名曰伐魚河,又名磻溪河。磻溪河流出山口時形成了一個深潭,人稱滋泉,這裡距西周都城所在地岐山約45公里,傳說是姜子牙當年垂釣的地方。
按照《封神演義》的說法,姜子牙32歲上崑崙山拜師學道,72歲負命下山,去朝歌城南35里處的宋家莊投奔早年的結義兄長宋異人宋員外,在那裡他娶了68歲的老姑娘馬氏。由於妻子的威逼,新婚不久的姜子牙做起了生意,先後編過笊籬、賣過麵粉、經營過飯館、販過牛馬豬羊,結果都是只虧本不掙錢;後來又去開館算命,卻是一炮走紅,不久便被授官下大夫。但也正因為算命,燒出了玉石琵琶精的原形,從而得罪了妲己,導致了後來的逃亡。逃出朝歌的姜子牙遭到了妻子的離棄,他感嘆了一番:「青竹蛇兒口,黃蜂尾上針。兩般由自可,最毒婦人心。」,然後告別結拜弟兄,一路風塵來到了磻溪。至此,姜子牙下崑崙山已經8年,這一年他80歲。
80高齡的姜子牙隱居在磻溪河邊,每日置身在滋泉邊的一塊大石頭上垂釣。這塊石頭現在叫跪釣石。跪釣石上有兩道深半拃長約一尺的凹痕,傳說是姜子牙釣魚時留下的膝印,名曰跪石骭印。這兩道凹槽無疑是後人刻意做出來的,雕鑿年代已不可考。使我不解的是:為什麼姜子牙不蹲不坐而是跪著?
作為千古第一釣翁,姜子牙在中國釣魚史上的地位是無與倫比的,用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形容一點也不過分,但使他獲此殊榮的並不是釣術有多麼高超,而是他的不釣而釣。除了姜子牙,古人也罷,今人也罷,好像還沒聽說過有第二個人的釣魚針不彎鉤的。當樵夫武吉看到姜子牙的釣針直而不曲時,很是調笑了一番,並教給姜子牙一法:「將此針用火燒紅,打成鉤樣,上用香餌;線上系浮子,魚來吞食,浮子自動,便知魚至。望上一提,鉤釣魚腮,方能得鯉,此是捕魚之方。否則莫說叄年,就百年也無一魚到手。」姜子牙對此的回答是:「老夫在此,名雖垂釣,我自意不在魚。吾在此不過守青雲而得路,撥陰翳而騰霄。豈可曲中而取魚乎?非丈夫之所為也。吾寧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不為錦鱗設,只釣王與侯。」自信與豪邁呼之欲出。但姜子牙真的就那麼有信心嗎?真的像人們常說的那樣穩坐釣魚台嗎?真的只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嗎?
在小說中,西伯侯姬昌因夢見飛熊而動了訪賢的心思。在訪賢的途中,他首先聽到了一群漁人在唱歌,歌詞內容包括夏朝末代國君桀的滅亡、商朝的建立和其後600年的政通人和、後來紂王的荒淫無道,以及堯帝訪舜的故事,並說:「日逐洪濤歌浩浩,夜觀星斗垂孤釣;孤釣不知天地寬,白頭俯仰天地老。」一字一句無不牽動著西伯侯的心弦,認為既然能唱此歌,內中必有大賢,趕忙讓手下去請,一問才知眾漁人不過是鸚鵡學舌,他們是從35里外的一條小河邊的一個老釣翁那裡學來的。西伯侯一行繼續往前走,接著遇見了一個唱歌而行的樵夫。樵夫的歌詞對西伯侯來說比漁人的更具吸引力,因為它乾脆告訴未來的周文王:不是沒有賢士,賢士就在山野之間,只是世人不識罷了,並且用「春水悠悠春草奇,金魚未遇隱磻溪;世人不識高賢志,只作溪邊老釣磯。」表達自己的懷才不遇。這個樵夫不是別人,正是姜子牙新收的徒弟武吉。武吉告訴西伯侯,歌是他師父東海許州人氏,道號飛熊的姜尚姜子牙先生做的。在武吉的帶領下,西伯侯一行來到了磻溪河谷,把賢人請到了岐山。
可以看出,隱居磻溪的姜子牙並不泰然自若,心情一點也不平靜,他在不停的編歌宣傳和炒做自己。這時的姜子牙怎麼可能真的穩坐釣魚台呢?此時的武吉其實已被收買,成了一個托兒。
最能形容魚兒將咬未咬之際釣者急迫心情的姿勢莫過於跪釣,至此,我想我明白了跪石骭印的真諦。
在小說中,西伯侯第二次來磻溪見到了姜子牙,經過一番謙讓,姜子牙收了聘禮,答應去西岐輔佐大業。西伯侯請姜子牙乘坐自己的鑾輿,姜子牙跪地謝絕,最終西伯侯乘鑾輿,姜子牙騎西伯侯的逍遙馬去岐山。但在磻溪附近的民間傳說中情況卻有些不同,說周文王為了表示誠意和敬意,親自用一架木輪車把姜子牙拉出了磻溪河谷。路上車子的攀帶斷了,文王坐下來歇息,姜子牙問文王是否記得拉了多少步。文王說自己汗流浹背的拉車,哪裡顧得上數數?姜子牙於是告訴文王:你共拉了我808步,我將保你江山808年。文王聽了趕緊站了起來,表示要繼續拉。姜子牙搖了搖頭,說天機已經泄露,事情已成定局。後來大功告成,周朝建立,姜子牙臨死前留下遺言,自己死後不要埋葬,把棺材懸掛在城門上,以後凡遇戰亂,只要把棺材大頭轉過去,讓他的頭朝向那裡,事變自會平息。這個辦法被一代代傳下去,果然屢試不爽。後來,有一天一群王子們突發奇想,要看看城門上的懸棺中到底裝的什麼東西。他們讓手下取下棺材打開,結果撲愣愣飛出了一群鴿子朝東南而去,不久,周朝便滅亡了。
我曾經在一個農戶家裡看到過一個做於50或60年代的炕頭衣箱,箱子的正面畫的就是文王訪賢圖。畫面上,一個人坐在車子上,另一個人正在彎腰拉車。
當地另一個涉及姜子牙的傳說與封神有關。在《封神演義》中,姜子牙的封神對象都是死了的人或仙,即鬼魂,封神時姜子牙沒死,自然不在被封行列。但生活在磻溪附近的先民可不這樣看,他們認為姜子牙心裡非常想當官,當最大的官,即玉皇大帝,沒有當上是因為老道失算。
在他們的傳說中,封神那天姜子牙任誰來了也不封玉皇大帝,他給自己留著呢。到了晚上,眾人都走了,姜子牙一個人坐在封神台上盤點,算來算去總覺不太對勁兒:該封的人已經封完了,怎麼官位還有兩個?除了玉帝外司醋的醋罈神也空著呢!正在姜子牙疑惑不解之際,突然從桌子底下鑽出了一個人,嚇了姜子牙一大跳。這一嚇不要緊,嚇得姜子牙隨口說了句:「我的醋罈神!」那人聽了笑了,說道:「那我就是玉皇大帝了!」那人不是別人,正是張奎。所以在當地人的心目中,玉帝是有名有姓的,他姓張名奎。因為這個傳說的緣故,附近農人做醋時喜歡用毛筆寫「姜太公在此大吉大利」的一紙紅帖貼於瓮上。另外,姜子牙被張奎嚇出來的那句話早已演化成了一句調侃用語。現在,當你聽見當地人因某事而感嘆道:「我的醋罈神!」時,且記說話者的感嘆中不無諷刺意味。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gNzK3d.html


姜太公,東海上人(今河南省許昌市),姓姜,呂氏,原名姜尚,也稱呂尚,單字望,又字子牙,世人尊其為姜太公。據《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太公博聞,嘗事紂。紂無道,去之。遊說諸侯,無所遇,而卒西歸周西伯。或曰:呂尚處士,隱海濱。”
《孟子·離婁上》《孟子·心盡上》載:“太公避紂,居東海之濱。”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中稱渤海為“渤解”,《辭海》釋意:“渤解,古代稱東海的一部分,即渤海。”靜海一帶瀕臨渤海,即“東海之濱。”靜海區的子牙鎮亦在其中。
《燕山叢錄》中記載:“子牙鎮,相傳以為太公居此,所謂東海之濱也。河中有釣台,浮雲煙波。”
民國《靜海縣志》載:“邑西子牙鎮,相傳為姜太公釣魚處。故河名子牙河,鎮名子牙鎮。尤奇者,北有尚家村,多姓尚;鎮內多呂姓、姜姓,均自稱為太公之裔。”
《靜海縣志》還載:“釣台其高下,僅得於堤四為一焉。而水時,與堤爭,不能與台爭。”
新編《大城縣志》載:“縣城東北西子牙村東2裡(即靜海子牙釣魚台),有高於地面1米,面積約90平方米的土丘,傳說是西周太師姜子牙的釣魚台,子牙河因此而得名。”
清光緒《大城縣志·清增太公廟祀議》中記載:“本縣城東北四十里,地名子牙鎮,有太公釣台在河之中,二水合抱,浩蕩煙波,有江南水雲之狀。台上有太公廟,塑像俱全,廟房門宇肅如也……孟子云:'太公避紂居東海之濱',似即此地。”
此外,《畿輔通志》等文獻對靜海區子牙的釣魚台也有記載。
關於釣魚台的情況除了文獻資料記載外,還有碑文記載。在子牙釣台的遺址上,曾立有兩塊石碑。一塊是清康熙四十六年由欽差都察院右副都御使高承爵撰寫的《釣台碑記》;另一塊石碑是靜海進士牛天宿於清康熙丙戌年撰寫的《周太師尚父釣台廟碑》。這兩塊碑文的內容既有不同之處,也有相同之處。其中《周太師尚父釣台廟碑》對於子牙釣台是這樣記述的(摘錄):“大邑城北四十里(即靜海區東子牙的釣魚台處),土益腴,徑益曲,林深而水駛,古堤東西立,各丈餘許。中來兩河相比而北下,介兩河之間,有土突出,高僅三尺,廣可數十步,搖盪於波光雲影中,則周太師釣台雲……得非大聖人之道德功業,必不磨滅於天地之間,而精神之所眷注,尤在深山密林獨寐寤歌之地。故興周其後也,而渭水實先之;渭水又其後也,而東海之濱實先之……”
描寫姜子牙釣魚台的部分詩詞、碑文:
釣台煙水
明朝·張弘文
避世東來寄海濱,高台環水日垂綸。
鷹揚一奮煙霞去,傾使周家奕葉新。
釣台懷古
清朝·牛元靖
商周大老一魚台,震世經綸此地開。
東海煙霞聊借隱,西歧風雨暗相催。
潮生斷碣侵丹宇,雲度荒祠蔭綠苔。
景物已隨人事改,磯前惟有月明來。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撰寫的《周太公尚父釣台廟碑》碑文:
周太公尚父釣台廟碑
邑人牛天宿進士
大邑城北四十里,土益腴,徑益曲,林深而水駛,古堤東西立,各丈餘許。中來兩河相比而北下,介兩河之間,有土突出,高僅三尺,廣可數十步,搖盪於波光雲影中,則周太師釣台雲。噫!亦神矣哉。水之為物善變,而居漳水下流,其性又至暴。當其泉枯水涸,雖五尺童子,可褰裳而渡也。逮至河伯肆怒,浮地駭天,巨浪雄濤,朝夕不可方物世之。岸柳煙村不崇朝而入蛟龍之窟者,豈可一二計哉。而是釣台高僅三尺,廣數十步,測其高下僅得於堤四之一焉。而水時,與堤爭不能與台爭,乃至兩河交匯,狂瀾四出,不難掠堤而直下。顧此釣台一片土,高高獨立,其為高三尺,廣數十步者,曾不能以尺寸減世之,儒者多不樂言奇事,以視此者,竟何如也。得非大聖人之道德功業,必不磨滅於天地之間,而精神之所眷注,尤在深山密林獨寐寤歌之地。故興周其後也,而渭水實先之;渭水又其後也,而東海之濱實先之。則夫東海片席中舉夫鷹揚燮伐之偉烈,敬勝義勝之心傳無不蘊。積於此,乘會際運則出其素所有者以應之耳。吾彲則龍之夢不作,雖孤舟蓑笠寒江終老可也。此大聖人之眷眷不能忘情於此而天地為之默佑,鬼神為之護持者也。台之上有祠,不知建於何代。即《燕山叢錄》一書備載:大城子牙窟隨水高下,雖大浸不沒,亦不言祠,故無所考。舊傳明季台上有高像,仍坐時狀,噫,此其歷代之遺制歟。至萬曆二年,李公,名似海,乃更為祠,冕旒南面配以後世善兵法者六人,遵唐制也。明末,臧莊李公尹生截石為碣,將欲詳志其本末,會有土寇之擾,事遂寢。嗣此本邑大司寇劉端敏公修之。雲貴總督王公諱繼文者過此,又修之。而碑記獨缺李公玉友、尹生先生賢嗣也。不承先志偕弟侄謀諸宗族,出舊石於敗土中,鐫文以記。亦可見聖人為百世之師,而懿好尤有同然者矣。李公玉友,邑貢生,諱萼,性孝友,其家同居者七世。有張公藝、陳競之遺風,諸上司屢有旌表。蓋賢而隱者也,其不能無情一台也亦宜。
康熙丙戌仲秋立
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撰寫的《釣台碑記》碑文:
釣台碑記
欽差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候補延撫督理河道加四級高承爵謹撰
文林郎知大城縣事河趙齊家題額
防守子牙河縣丞加一級錢宗周書丹
大邑之東北四十里許,有子牙村在焉。村旁有河,曰子牙河。河幹有台,曰釣台,邑誌所載,即太公垂綸處。孟子所云:“居東海之濱者”也。川源幽秀,雲樹蒼深,河水自南來,繞台之左,而支流繞出其右。兩岸皆為大防,防上林木扶疏,參差掩映。自台而北,迤邐至王家口,河勢奔注,彙為藪澤,水與天際,杳無涯畔。雖去海上百有餘里,而煙霞飄渺,若別有一天地焉。
意當商周之世,必為荒僻之區,人蹟之所罕至,故公得避世而居於此。厥後,蜚熊入夢,遇文王於渭水之濱,則就養,後發跡所自。而是台固其幽棲之鄉也。
台故有亭,肖太公像其中,一竿一笠,猶然漁父時狀耳。至萬曆二年,其裔孫貢士呂小台等,始因其故址而更新之。擴亭為廟,像以冕旒,略仿武成王廟舊制,而以漢唐來名臣之知兵者配之。但世遠年湮,階下僅有斷碣,字跡漫滅。今康熙四十六年,呂大生、呂潭、呂興鎬,丕承前志,復書其事於石,以垂久遠。
嗟夫,公固百世殊絕人物,跡其鷹揚著績,開八百年之姬錄,夫豈湖海中人哉!而世運未光,則寧淪為荒寒寂寞之區而不悔。蓋隱居行義為因其時。自古聖賢,未有心不超乎天下之外而能浮雲富貴,霖雨蒼生者。故公當日必有是台之煙波蓑笠,自樂其樂;而後有他年之旄鉞丹書,以憂人之憂。此以知聖人之心,憂樂同原。窮達原無所加損,而前後顯晦之各異者,則運會使然也。後之君子登斯台者,其亦可悠然想見古聖人素位而行之道也夫。
注:此碑於康熙四十六年(1707)立於子牙釣台上的太公廟院內,碑體坐南向北。
廟宇坐北朝南,中間是頭戴冕旒的薑太公,兩廂配有“漢唐以來知兵者六人”。這六人是:三國時期的趙雲;隋朝的韓擒虎;唐朝的李靖、尉遲敬德、李光弼和郭子儀。其中,韓擒虎、李靖、郭子儀配東廂;趙雲、尉遲敬德、李光弼配西廂。
歷史故事
姜子牙的故事在中國流傳已久,尤其在天津市靜海區,提起姜子牙來更是家喻戶曉,每個人都能講上一兩段姜子牙的傳說、故事。究竟是什麼原因,讓姜子牙的傳說在靜海流傳這麼廣泛,還要從靜海的一個村莊說起。
在靜海的西南部,有一個歷史非常悠久的村莊。據傳說,三千年前的商周時期,姜子牙曾在這裡生活過並做了大官。民國年間編修的《靜海縣志》記載:“邑西子牙鎮,相傳為姜太公釣魚處。故河名子牙河,鎮名子牙鎮。尤奇者,北有尚家村,多姓尚;鎮內多呂姓、姜姓,均自稱為太公之裔。”千百年來,靜海人民,尤其是子牙鎮一帶的人民圍繞著這一村、一河、一台的來龍去脈口耳相傳著許多優美的民間傳說、故事。比如《姜子牙走“厄運”的故事》,講述了姜子牙因商紂王昏庸無道,辭官後和妻子馬氏來到靜海西南部,一個無名村子居住,為求生存想盡各種辦法,但屢遇挫折,妻子馬氏嫌棄他窩囊,也棄他而去。他經過演算八卦,得知自己正逢三年“困卦”,便決定找僻靜地方避災,就來到村子西面的那條河上釣魚。因此,也在那遇到周文王,才有了《姜子牙發蹟的故事》。姜子牙釣魚只用一根繡花針,既不彎鉤,也不施餌,而且離水三尺,但卻釣上來一條神獸──“錦麟”,它吐出一本“天書”後就又回到水中,姜子牙從此一邊釣魚,一邊閱讀“天書”。3年後,寫出了一部包括文韜、武韜、龍韜、虎韜、豹韜、犬韜在內的《太公六韜》,修行成一位仙風道骨、神通廣大的奇人,並開始為周邊百姓化解困苦,解救危難,後來被周文王得知後,便以誠心請姜子牙出山保自己建立周朝。說到《姜子牙封神的傳說》更加精彩,遠古的時候,天上、人間和地獄三界統統由玉皇大帝親自管轄,為了便於管理,玉皇大帝想找一位德才兼備的人,委託他封360位神仙管理三界的事,便找到了姜子牙替他封神;而《掃帚星的由來》就又和他曾經的妻子馬氏有關,馬氏離開姜子牙後,聽說他當上了大官,就又找到姜子牙,想重修舊好但遭拒後,便撞死在石牆上,姜子牙封神時動了惻隱之心,將“馬氏”封為“掃帚星”,但人們都憎恨馬氏,覺得她是喪門星,便傳說“掃帚星”是喪門星,只要它一出現,世上就不太平……從此就將掃帚星列入凶神行列。至此,姜子牙封了360位神仙,但把自己忘了,苦於神位已滿,便給自己封了一個“太公在此”,寓意為“各路神仙都是姜太公所封,所以他就成了神上之神。如果有“太公在此” 的牌匾,各路神仙都得讓位。姜子牙的傳說歷史悠久,直到如今,靜海人民為了驅邪納吉,很多居民的牆上、門窗上、屋樑上還刻有“太公在此”“太公在此,百無禁忌”“太公在此,諸神退位”的牌匾。
現在姜子牙釣魚台和太公廟的遺址、石碑仍在,碑文《周太公尚父釣台廟碑》《釣台碑記》仍清晰可見。清光緒年間編修的《大城縣志·清增太公廟祀議》、民國《靜海縣志》、新編《大城縣志》均有記載。
項目特色
多年來,姜子牙的故事在靜海口耳相傳,至今靜海區的“子牙鎮”“子牙村”“子牙河”等記錄姜子牙在靜海生活經歷的鄉鎮、村街、河流的名稱仍在使用。並且,姜太公釣魚台與姜太公廟遺址、石碑保存較好,《姜子牙的傳說》也被公佈為天津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靜海公眾號] 姜子牙在靜海的傳說_周太公 https://bit.ly/3GH2I5Y


 家鄉母親河叫子牙河,因姜太公呂尚垂釣而得名。《燕山叢錄》載:大城北有子牙堙,相傳以為太公居此,河中有釣台,浮雲煙波,士人云常隨人高下,雖大浸不沒。太公釣台為家鄉舊八景之一,位於縣城東北40裡子牙河西岸,台高l米,寬30米。至今有子牙鎮和子牙河南、子牙河北二村,呂氏為大姓,縣志記載其為太公舊跡。有康熙年間石碑兩庭,碑文依稀可辨:意當商周之世,必為荒闢之區,人蹟之所罕至,故公得避世而居於此。厥後蜚熊入夢,遇文王子謂水之濱。
   讀之感慨頗多。遂賦詩一首。
悠悠子牙河,
靜靜流東海。
千古垂釣翁,
帶回幾魚來。
願者方上鉤,
輔週真相才。
舊跡尚可尋,
太公今安在?


   野渡孤舟,
                         假做垂釣。
                         三江四海,
                         似我心潮。
 姜太公直鉤釣魚,被凡夫俗子所笑,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姜太公釣到了周武王,興周八百載,經天緯地之才得以施展。像姜子牙那樣英雄得遇明主,才華得以施展,是古往今來無數心懷壯志的文人雅士、英雄豪傑的夢想!所以子牙釣台在人們的心目中是祥瑞的寶地。
大邑(大城縣)之東北四十里許有子牙村在焉。村旁有河曰:“子牙河”,河旁有台曰釣台者,邑誌所載即太公垂綸處。孟子所云:“居東海之濱也。”(開篇點名釣台位置)川原幽秀,雲樹蒼深。河水自南來,遠眺之以為支流瀠(繞)出其右。兩岸皆為大防(堤),之上林木扶疏,參差掩映。(台南景象)自台而北,迤邐自王家口:河北奔注,彙為藪澤(木草之澤),水由天際,杳無涯畔。雖去海尚百有餘里,而煙霞縹緲,若(你)別一天地焉?(藪澤連海,煙霞縹緲,你能辨別嗎?台北景景象)意當(推想在)商周之世,必為荒僻之區,人蹟之所罕至,故公得避世而居於此。(居此之因)厥後(其後),蜚熊入夢(蜚熊,怪獸,狀如牛,白首、一目、蛇尾,見則天下大疫。——《山海經》)遇文王於渭水之濱,則就養。(既夢蜚熊又夢文王,於是避災而趨就文王。這是離此台之因)後發跡所自而是台(這個釣台),固其幽棲之鄉也。(此台是發蹟之本)台故有亭,肖(塑)太公像其中,一竿一笠,猶然漁父時狀耳(耳:罷了,此言故臺情形)至萬曆二年(1547),其裔孫貢士(貢士:科名,清製,會試考中者)呂小台等,始因其故址而更新之:闊台為廟,像以冕旒(旒:皇帝禮帽前的玉串),略仿武成王廟舊制,而以漢唐來名臣之善兵者配之。(更台為之規制)但世遠年湮,階下僅有斷碣,字跡漫天。今康熙之四十六年(1707),呂大生、呂、呂興鎬丕(丕:承上之詞)承前志(志:志書),復書其事於石,以垂久遠。(復書之時、之因、之義)嗟夫!(興嘆,下接議論)公固百世殊絕人物,跡其鷹揚著績,開八百年之姬錄(姬錄:週的歷史記錄)。夫(發語詞)豈湖海中人哉?而世運未光(商紂黑暗),則寧淪於荒寒寂寞之墟而不悔,蓋(虛詞,承上作結)隱居行義各因其時。(一層議論:隱居行義各因其時)自古聖賢未有不超乎天下之外,而能浮雲富貴霖雨蒼生者。故公當日必有是台之煙波蓑笠以自樂其樂;而後有他年之旌鉞丹書(軍政大權)以憂人之憂。(二層議論:煙波蓑笠於先,旌鉞丹書於後)此已知聖人之心憂樂同源,窮達原無所加損,而前後顯晦之各異者,則運會使然也。(三層議論:窮達顯晦,運會——時運與機會,使然)後之君子登斯(此)台也,其亦可悠然想見(現),古聖人素位而之,道也夫!(四層議論:“素位而行”——不張揚,是為道。)
時:大清龍飛(指康熙)四十六年陽月(三月)谷量(吉日)
子牙釣台是我們值得炫耀的名勝古蹟,


0 - 2022-02-10T152304.2370 - 2022-02-10T152311.446

在河北省廊坊市大城縣的北部,古老的子牙河西岸,蜿蜒的翠柳長堤旁,有一個荒漠的土丘,高1米餘,廣闊30米,突出地面,這就是歷史悠久的太公釣台。傳說周太師姜子牙曾在此垂釣,子牙河即因此而得名。 韓國前總統居然來山東祭祖 還直言不諱的稱姜子牙是他祖先 - 每日頭條
古籍《燕山叢錄》載:「大城北有子牙鎮,相傳以為太公居此,所謂東海之濱也。河中有釣台,浮雲煙波,士人云,常隨水高下,雖大浸不沒。」此外,前人對這裡也曾作過一番考證。在清代大城官方《請增太公廟祀議》呈文中載:「本縣城東北四十里地名子牙鎮,有太公釣台在河之中,二水合抱浩蕩煙波有江南水雲之狀,台上舊有太公廟,塑象俱全,廟房門宇肅如也。詢問士人皆稱太公曾居於此,因名子牙鎮,蓋太公之字也。考之,孟子云:太公避紂居東海之濱,似即此地。而考諸縣誌所載,一曰,尚父古祠;一曰,釣台煙波。其為太公舊跡可據也……」
太公釣魚史書上多載於渭水磻溪(在今陝西寶雞境內)。磻溪河發源秦嶺,流入渭河,磻溪水有深潭,名茲泉,水旁有一巨大岩石,石上有太公跪坐釣魚的印記。那麼,磻溪釣台與大城釣台哪個真偽呢?其實,太公釣台不光這兩處,各地記載的太公釣魚台還有多處,諸如:陝西咸陽城西,河南新安城東,山東歷城黑虎泉,河北南皮城西,吳橋西北,天津靜海縣南釣台村等。奇妙的是,如把這些釣台的地點聯結起來,從大城的子牙釣台起,往東南經靜海釣台村,往南經南皮、吳橋到山東的歷城,折向西,經河南的新安,進入陝西的咸陽,終於寶雞的磻溪,這漫長的1260多公里,恰成了一條弧線,8個趵台象一串珍珠,由這條弧線穿聯在一起。
姜太公是殷周時期的人物,距今約有2800多年。他的家鄉在東海許州(今河南許昌),早年因紂主無道,棄官而去,隱居垂釣,晚年遇文王於渭水,才得以發跡,大展宏圖。《史記·齊太公世家》載:「太公望呂尚者,東海上人」;「太公博聞,嘗事紂。紂無道,去之。遊說諸侯,無所遇,而卒歸周西伯。或曰:呂尚處士,隱海濱」。這段文字說明,姜太公並不是總在一個地方垂釣,他雲遊天下,一路走來,一路釣魚,是在情理之中的。上述各處釣魚台所形成的弧線,很有可能就是他避紂雲遊垂釣的路線。他的家鄉許州,又恰恰在這個弧線當中。從河北到山東一線,又有可能就是當時的東海之濱。
大城子牙釣台尚有留存的石碑兩座(1984年被靜海縣運走)。據碑文記述:「意當商周之世,必為荒辟之區,人跡所罕至,故公得避世而居於此」。「厥後蜚熊入夢,遇文王於渭水之濱」。因此,「興周其後也,而渭水實先之;渭水又其後也,而東海之濱實先之」,由此可見,這裡的釣台與渭水釣台並無真假之分,只有先後之分。而且證明,太公在此垂釣又先於渭水。
值得注意的是,釣台西一里許西子牙河北村為呂姓大戶,該姓自稱為太公呂望後裔,其《呂氏族譜引》有這樣的記述:「呂望封於齊,而呂氏遂興焉。及其伐紂興周,成王勞之曰:願爾子孫世世遐昌,子伋尊父政治齊,相沿三十世,遭『田氏之亂』(指田常發動政變殺齊簡公奪取王位),而子孫逃散四方者不可勝計。今山東之登州其長支也,惟居大城之子牙者,傍台而處千有餘年,其少支也………」從這裡可知,呂氏未來之前,釣台遺蹟已經存在,他們逃難至此,見有先祖的遺蹟,即「傍台而處」,世代定居下來,因名子牙村。同時,在台上修祠立碑,歷代翻修留傳後世,以弘揚太公的聖德。碑文中有這樣的記載:「康熙之四十六年,呂大生、呂潭、呂興鎬丕承前志,復書其事於石,以垂久遠……」這三人均為子牙河北村人,可見西子牙村與太公釣台息息相關。
「釣台煙水」是大城「八景」奇觀之一。據記載,這裡曾是「川源幽秀,雲樹蒼深」;「林木扶疏,參差掩映」;「煙霞飄渺,若別有天地」之所在。傳說每逢秋水漲發,水漲台高,波光雲影以成奇觀,常常引起許多文人墨客的讚嘆。《大城縣誌》曾載有這樣一首詩:
千年懷古一登台,
為憶英雄海上來;
避地不忘匡世略,
垂綸已識濟川才。
風煙同合惟林莽,
日月升沉屬草萊;
往事盡隨流水去,
徘徊獨立思難栽。
如今,時過境遷,釣台奇觀已不復存在。然而,千古釣台依稀可辨,荒漠的土丘,堆積的瓦礫,記錄著歷史的滄桑和祖國燦爛的文化。1992年歷史學家趙其昌先生等曾親自到此實地考察,對這一古遺址頗感興趣,認為此台對於研究呂望行蹤有著一定的參考價值,同時也是可資開發利用的旅遊資源。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94l94q8.html

韓前總統盧泰愚、泰前總理英拉的祖先是姜子牙?呂丘高盧都是 - 每日頭條


韓前總統盧泰愚、泰前總理英拉的祖先是姜子牙?呂丘高盧都是 - 每日頭條


中國百大歷史名將——直鉤釣魚的呂尚
2017-02-18 由 英雄的個人歷史 發表于歷史
呂尚(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中國著名歷史人物,商末周初人。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單呼牙,別號飛熊,因其先祖輔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於呂,故以呂為氏,稱呂尚,相傳呂尚72歲時在渭水之濱的磻溪垂釣,遇到了求賢若渴的周文王,被封為「太師」(武官名),稱「太公望」,俗稱姜太公。(挖個小坑,其實就是大家知道的姜太公,這老爺子名字可多了,姜子牙、姜太公、太公望、呂尚,本名叫姜尚)
這大腦門,不牛比都不行的,看著小眼神
姜子牙出世時,家境已經敗落了,所以姜子牙年輕的時候幹過宰牛賣肉的屠夫,也開過酒店賣過酒,聊補無米之炊。但姜子牙人窮志不短 ,無論宰牛也好,還是做生意也好,始終勤奮刻苦地學習天文地理、軍事謀略,研究治國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為國家施展才華,可是直到70歲還是一無事處,閒居在家。(所以說,看這老爺子,屌絲到70歲,才有所謂,屌絲不可怕,就怕屌絲不努力。)
大家最熟悉的典故,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姜太公主要戰績——牧野之戰,商紂殺死王子比干,囚禁了箕子。此時紂王荒淫暴虐到了極點,姜子牙見時機成熟,就向姬發提出伐紂建議。姬發於是通告諸侯共同征伐。姜子牙精選兵車300輛,勇士3000人,甲士45000人,組成伐紂大軍。發兵時姬發占卜龜兆不吉;行軍途中又遇暴風驟雨,姬發和眾臣的決心一度動搖。姜子牙力排眾議,堅定了姬發伐紂的信心 十一年正月甲子日,周軍到達商都朝歌郊外70里處的牧野,各諸侯率兵車4000乘會合。商紂王也集結70萬(一說17萬)兵馬趕至牧野。戰幕一揭開,姜子牙親率少部精銳為先鋒在前面挑戰,隨後姬發率領大隊人馬攻擊商紂王的軍隊。商軍人多勢眾,但士卒與商紂王離心離德,紛紛倒戈。紂王見大勢已去,急忙逃回朝歌,登上鹿台,自焚而死。姜子牙引姬發入殷都朝歌,詔告天下商朝滅亡,周王朝誕生。
牧野之戰是中國歷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先發制人的著名戰例,也是中國古代車戰初期的著名戰例
武王滅商後,同姜子牙、周公旦等人商議,把全國分成若干個侯國,由周天子分封給在滅商大業中作出貢獻的姬姓親族和有功之臣建都立國,充當周朝統治中心的屏障,即所謂「封建親戚,以藩屏周」。由於姜子牙在興周滅商中功勳卓著,而被首封於齊地營丘(即今淄博市臨淄區)建立齊國 ,以穩定東方。
太公為齊國建國者
姜子牙政治上推行尊賢尚功的政策。就是選拔有才能的人做官,吸收大批當地東夷土著中的人才加入到齊國統治階層,讓他們在國家建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文化上推行「因其俗,簡其禮」的開明政策。「俗」指「夷俗」,即當時當地東夷人的生活方式;「禮」指「夷禮」,即當時當地東夷人的禮儀制度。
(齊國在姜老爺子治理下,富國民強,也為後期齊國稱霸打下基礎,這裡借用司馬遷:「太公至國,脩政,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而人民多歸齊,齊為大國。)
子牙戰將
成王時期,管叔、蔡叔、霍叔「三監之亂」,淮夷、徐夷、「殷東五侯」起兵反周,姜太公父子輔助周公旦,或坐鎮京都、運籌帷幄;或領兵東征、衝鋒陷陣;或左右呼應,東西夾攻,迅速平定了這場叛亂,為二次安周立下了赫赫戰功。
中國古代的兵論、兵法、兵書、戰策、戰術等一整套的軍事理論學說,就其最早發端、形成體系、構成學說來說,都始自齊國,源自太公,所以說太公為兵家宗師、齊國兵聖、中國武祖是當之無愧的。可以說,沒有太公理論及其所建立的齊國兵家,則不會有如此博大精深、智謀高超、理論完整、源遠流長、綿延不斷、影響巨大的中國兵學理論學說。中國古今著名的軍事家孫武、鬼谷子、黃石公、諸葛亮等都學習吸收了太公《六韜》的精華,太公的文韜武略被當今世界上的政治、經濟、管理、軍事、科技等各個領域所借鑑。
太公《六韜》
周康王六年,姜子牙卒於周首都鎬京,歲壽139歲,(那會的一年應該比現在段,大家都活的挺長,伏羲氏194歲,炎帝155歲,皇帝240歲)
按照一般規律,這種牛人各地政府都搶著說他老人家墳在自己地盤,這裡先說部分
豐京太公墓
咸陽太公墓
太公衣冠冢
最後說下跟這老爺子有關成語,或許很多人想不到,至少我沒想到是發生在這老爺子身上,
大家可以先看下,猜猜
子牙早些時候只知道釣魚,家裡貧困,其妻馬氏嫌棄姜尚,欲圖離去,姜子牙勸她說:「我有朝一日會得到榮華富貴,你可別這樣做。」馬氏不聽勸告,離開了姜尚。後來姜子牙幫助周王建立了周朝,馬氏見其地位、財富都很好於是想和姜子牙破鏡重圓,但姜子牙早已經看穿了馬氏的為人,就將一壺水潑在地上讓馬氏去撿回來,馬氏只能拿回淤泥,姜子牙於是說:「若言離更合,覆水已難收。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5mmnm63.html

0 - 2022-02-10T152907.0292022-02-10_1528192022-02-10_1528110 - 2022-02-10T152756.8692022-02-10_15275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