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北警察/台北市明石町1丁目3番地「臺北警察會館」-現在的南陽街15號/當歷史記憶融入咖啡香裡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原臺北北警察署為臺北市市定古蹟,位於臺北市大同區寧夏路錦西街口,曾為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大同分局局舍,今則做為「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場館。[1]
歷史與特殊景觀
日本時代的臺北警力部署大約是以舊臺北城的北門為分界。北門以南的城內及其城南範圍歸「臺北南警察署」管轄,另一邊的北門之外一帶則歸「臺北北警察署」。而當時臺北北警察署廳舍,正是設於靠近臺北大稻埕地區的該古蹟建物。[2]
臺北北警察署於昭和7年(1932年)8月8日開工、昭和8年(1933年)4月15日竣工,由臺灣總督府官房營繕課設計,為設於兩街口交接的臨街三層樓水泥建築。外觀上,該建築呈現流線型,警署入口就設於線條轉折處,並立有西洋圓柱表現其權威感。另外,牆面皆貼有臺北北投窯廠所出的褐色磁磚,窗子多為拱形半圓狀。[2]
這棟折衷形式的現代建築除了外表顯眼之外,另還有幾個特殊景觀。
其一是建物外的圍牆所用石塊,正是明治33年(1900年)拆掉臺北城牆所遺留下來的。
其二是建物內,尚有見證歷史且全台灣唯一僅存的扇型拘留所及難得一見的水牢。[2]
1945年後,臺北警察署改制為臺北市警察局,臺北北警察署也歷經「刑警總隊」、「第一分局」與「大同分局」(1990年-2012年)。[2]臺北市政府現今除了指定其為三級古蹟(民國87年,1998年)之外[2],也積極規劃將其改建成供一般遊客可進入參觀的「警察博物館」。
由於臺北北警察署為市定古蹟,不能進行改建,而警務因時代變遷而業務及人員擴增,導致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大同分局營舍不敷使用。
大同分局在臺北北警察署後方原停車場位置建立新式大樓,2010年1月動土開工,2012年12月1日進駐啟用;臺北北警察署改設為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2]
2006年10月17日,紀念臺灣文化協會成立85週年,臺北市政府於臺北北警察署3樓簡報室成立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籌備處。
2013年5月23日,臺北市政府文化局與臺北市政府警察局完成臺北北警察署點交作業,臺北北警察署做為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使用。
2018年10月14日,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開館。
管轄區域
北署位在蓬萊町(現大同區寧夏路錦西街口),署長由警視任之。大正9年(1920年)設置,其前身為大稻埕警察署。以下是昭和16年(1941年)北署直轄和轄下警察官吏派出所(以下簡稱派出所)管轄區域一覽。臺北北警察署 - 求真百科 https://bit.ly/3G6Pb8j
-------------------------------------
1933臺北蓬萊町/北警署 
前幾天拍攝完建成小學校後
就前往寧夏路錦西街口的北警署 
北警署米黃色的外觀簡潔明亮
建築由臺灣總督府總督官房營繕課設計
現今為「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戰後由臺北市警察局進駐
後續增建三樓及更改外牆磁磚
1998臺北市政府公告為市定古蹟
2012大同分局新大樓完工 警局既搬遷至後方
2018歷經五年規劃修復終於重現原貌 
建築內部有全臺唯一的扇型拘留所及水牢
絕美的中央梯廳設計更是整棟建築美感的核心
在梯廳拍攝停留最久 有種自由奔放大膽的節奏 
1樓的左側設有一間昭和風的咖啡店「八斤所」
‘’八斤所‘’取名為‘’北警署‘’臺語諧音頗為有趣
最後在這喝杯咖啡歇息整理照片結束美好的一天
臺灣古寫真上色x今昔時光機交流團 | 1933臺北蓬萊町/北警署 | Facebook https://bit.ly/3eXgk1q

臺北北警察署 - 求真百科

800px-Old_and_new_buildings_of_Taipei_City_Police_Department_Datong_Precinct2022-01-07_2034352022-01-07_203424開館圖樣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2022-01-07_2033152022-01-07_2033062022-01-07_2032552022-01-07_203248271546478_5025439904132698_1119388440199152938_n271554566_5025439704132718_1842335550589527470_n271444400_5025439580799397_5496527365474997054_n271340218_5025439427466079_1188518187449070636_n271442118_5025439337466088_1858423573890112551_n271426574_5025439240799431_6957596917714336024_n271445170_5025439117466110_9117983213379602007_n271598665_5025439040799451_267185090596300671_n271545104_5025438887466133_3081082710187018365_n271451404_5025437694132919_1264861364821644499_n271640623_5025437344132954_4085542560800909823_n271486260_5025437207466301_5409598518161254791_n271559449_5025437094132979_7750325890472087489_n (1)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去年底已展開修復工程的前大同分局,其文資身分為市定古蹟「原臺北北警察署」,今年初發現戰後增建(非古蹟本體)部分損壞嚴重,整修不易,審慎評估保留與否,遂於今年3月初邀集文資委員現勘,續於第67次文資議會通過決議將拆除後期增建以回復日據時期樣貌。
為讓社會瞭解本次的拆除工程,為整個古蹟修復工程的一環,目的在重現它原來的風貌,文化局14日上午特別邀請社區及媒體進行修復工程說明會,除請建築師進行簡報外,亦邀請李乾朗及張崑振兩位文資委員說明文資審議會決議。
▲修復前原臺北北警察署外觀。資料來源:徐裕健建築師事務所拍攝
「原臺北北警察署」位於臺北市大同區寧夏路與錦西街街口(日據時期的蓬萊町街區),於1932(昭和7)年8月8日破土興工,次年4月15日興建完成,為一棟臨街的L型二層樓鋼筋混凝土建築。
此建築物由總督府官房營繕課設計,外觀平實,正入口處呈現流線型,且立有西洋圓柱表現其權威感。外牆採用北投窯廠所燒製之抓紋淡褐色釉面磚,開口部窗台及窗楣以洗石子施作裝飾帶,開窗形式採用上下推拉形式的長形窗形式,由半圓拱窗與長形窗所構成。目前內部還保留原始設計之扇形拘留所及水牢,呈現當年警察局特殊空間機能要求,為台北僅存。
日據時期的臺北警察署分為南署與北署,北署位於大稻埕,以該區多為臺灣人聚居並為北臺灣經濟重心,為控制治安而設置。大稻埕地區為日據末期臺灣民主政治社會運動的發源地,許多臺籍菁英因鼓吹其理念,不見容於日總督府而被捕,監禁於北警署。名醫蔣渭水即曾出入該警署達4次之多,其於獄中著有拘禁臺灣人之觀察文章,發表於當時的臺灣民報。
▲日據時期原臺北北警察署外觀。資料來源:臺灣建築會誌第05輯第04號
▲原臺北北警察署老照片。(via)
光復後改制為臺北警察局,該建物歷經「刑警總隊」、「第一分局」與「大同分局」;1961(民國50)年,基於使用需要,增建南側空間及三樓部分,西向及北向立面於後期將原有抓紋溝面磚更改為二丁掛貼面磁磚,建築量體改變至今超過50年。考量其為臺北市僅存日治時期較具規模的警察局,1998(民國87)年3月25日指定為市定古蹟。
民國102年11月除拘留室上方後期增建物造成拘留室原有結構負擔而計畫拆除外,保留古蹟本體後期增建三層樓格局。惟古蹟修復工程於民國103年12月11日開工後,經承商拆除三樓後期裝修面材後發現,其增建之結構、構造因屋頂滲漏及外牆受潮致使內部結構損壞情形嚴重,整修不易。
▲原始規模(淺色部分)及後期增建示意圖。資料來源:徐裕健建築師事務所繪製
基於此新事證,文化局針對L型古蹟本體之後期增建3樓(戰後增建,非古蹟本體)保留與否議題,於今年3月10日邀集文化資產委員現勘,續於3月17日提報第67次文化資產委員會議審議,決議拆除後期增建以回復日據時期樣貌(原二層樓建築量體),避免衍生完工後建築立面之風格與修復斷代議題之爭議。
目前工程預定下週復工,105年10月竣工。該建物文化局於民國95年即定位作為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使用,籌備處已在此辦過19檔展覽。工程修復期間軟體規劃設計也同步進行中。
【編輯:蔡舒湉/來源:台北市文化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