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https://boba.ettoday.net/videonews/183601?from=pc_playershare


吃魚的方式都很殘忍-魚類的痛感與哺乳動物幾乎完全一樣/「活體弓魚」嘴唇穿線拉到尾巴…痛苦窒息亡-魚體被綑綁成不自然的U型,更造成魚的極度疼痛。科學研究早已證實魚類能感受疼痛,也會因緊迫和恐懼感到痛苦/魚是脊椎動物,是台灣動物保護法所規範保護的對象;而業者活綁鱸魚的作法,絕非生產販售過程所必須,已違反動物保護法第6條規定「任何人不得騷擾虐待或傷害動物」。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弓魚/吃魚/弓魚為一種在福建省建甌市傳承了兩百餘年的傳統綁魚技術。新鮮的塘魚經過這一處理,既可以除去塘泥味,還可以使鮮魚存活更長時間。 2008年,建甌的「弓魚」技藝被列入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弓魚技法非常殘忍,屬於虐待動物,不是生產販售過程所必需之行為弓魚技法非常殘忍,屬於虐待動物,不是生產販售過程所必需之行為弓魚技法非常殘忍,屬於虐待動物,不是生產販售過程所必需之行為弓魚技法非常殘忍,屬於虐待動物,不是生產販售過程所必需之行為弓魚技法非常殘忍,屬於虐待動物,不是生產販售過程所必需之行為弓魚技法非常殘忍,屬於虐待動物,不是生產販售過程所必需之行為弓魚技法非常殘忍,屬於虐待動物,不是生產販售過程所必需之行為

弓魚,一種在中國福建省建甌市傳承了兩百餘年的傳統綁魚技術,臺灣魚市亦有使用販售金目鱸。新鮮的塘魚經過此法處理,既可以除去塘泥味,還可以延長其存活時間。2009年,建甌的弓魚技藝被列入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1]。
弓魚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FkpVer
歷史沿革
並無可靠文獻顯示弓魚技術創於何時,根據建甌漁民口耳相傳,弓魚可能在明朝萬曆年間或者清朝乾隆元年(1736年)由建甌鐘樓村漁民王創仔無意之間發現[2][3]。
當時王創仔在魚塘餵魚,他的兒子前來說有遠親來家探望,王創仔手上沒有任何盛魚器皿,於是拿起一根枯草將魚綁成弓形,叫兒子帶回家。當夜設宴招待親人,王創仔發覺魚特別鮮美,感覺奇怪,他的兒子便說將魚帶到家中時,魚依然活潑未死。王創仔想不到自己無意之間始創活魚保鮮法,於是進行實驗,知道如何保鮮辟腥,最後如法泡製,將魚身弓起來出售到市場之中,並大受歡迎,而因魚身呈弓狀,故叫弓魚[2][3]。
城中有惡霸敲詐王創仔不果,誣告王創仔是奸商,誣蔑弓魚不過是在魚腹灌水欺市的手段,官員將他治罪,引起學習了弓魚的建甌同行憤慨。此時惡霸設宴招待客人,魚販紛紛抵制,只賣死魚不賣活魚,讓惡霸在食宴中灰頭土臉,於是弓魚聲名大噪,流傳至今[2][3]。
臺灣魚市中會以弓魚方式販售金目鱸,根據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在2019年的電話訪查,臺灣的24個魚市當中,有8家市場會以此方式販魚。[4]
隨著現今科技發達,保鮮和運輸技術日新月異,而且當地從事漁業的人減少,弓魚開始式微,在建甌有面臨失傳危險[1]。
綁魚
流程
「弓魚」的得名是因為需要將魚綁成弓形,而非指特定的魚類。建甌是淡水魚盛產區,出產的白鰱、花鰱、草魚及鯽魚等魚類均可經綁魚技術處理成為弓魚,當地市面大部份魚市場都會出售弓魚化處理的魚類。由於古時並沒有供氧設備,往往魚類運送到魚市場時已經死亡,漁民為提供到新鮮的魚類,無意間開創出弓魚技術。弓魚分為三大流程,分別是「初綁」、「餵水」和「綁水」。所謂的「初綁」,是找出合適的魚類,抓住魚鰓,用竹籤刺穿魚鼻,再用牙咬住繩索穿孔並且打結,將魚身向右彎成弓形,繩索另一端綁住魚尾近肛門的位置,然後拉緊;「餵水」指的是放回水中吐污納新。緊接的流程就是「綁水」,弓魚在水中一至二小時後,不動魚鼻的繩結,而是解開魚尾的繩索,再將繩索綁住肛門以上的位置拉緊[1]。
弓魚著重技巧,手勢必須快速,陰力穩定魚身不讓掙扎,動作一氣呵成,手勢熟練的可以僅僅用了數秒時間便完成,因為在網中的魚會奮力掙扎,傷害魚身。而且整個過程只須一人完成,當牙關咬緊繩索之際,稍一不慎,牙齒可以被魚的拉力扯掉,故此弓魚有一定的危險性。[2]。
用處
弓魚易於攜帶,運輸方便,受過弓魚處理的魚類,在離水的環境下,在可以保活10小時至一日,存活率根據氣候而變化。如果放在水中,不進食可以保活半個月左右。「初綁」之下,由於弓魚被綁緊,魚身避免彈跳而使得肉質保持鮮嫩;而「綁水」則可以將魚肚內的水留住不至洩出去體外,能除去魚腥味和塘泥味。但現代為了效率,很多漁民已經略去「綁水」步驟,僅作「初綁」和「餵水」處理[1][5][6]。
當地也有一道以弓魚命名的菜餚,叫「酥炸弓魚」,用鹽醃過弓魚,再配以番薯粉、啤酒及雞蛋蛋漿油炸至金黃色,蘸上酸辣汁食用。食客評為肉質鮮嫩,酥香惹味[7]。
科學分析
傳統上,弓魚只能右弓不能左弓,漁民和民俗學者認為左弓的話存活時間大大縮短,因為魚向右彎,魚的內贓可以不像左弓般擠壓,對魚比較舒服。但中國中央電視台科教頻道節目《走近科學》請來魚類專家做試驗,結果無論右弓左弓魚類的生存時間都是差不多,專家結論漁民認為右弓比較好是因為習慣使然,魚的左面比較多器官,弓起來麻煩而已[8]。
弓魚的存活率比較長是因為弓魚因綁紮而強迫開口,而魚腮也一樣強行張開,因此吸氧多。緊綁也使魚身減少活動,防止傷害,不會消耗體能。沒有弓魚處理的魚已經無力張開口和腮,在離水的環境下,很快因缺氧機能衰退而死。但是弓魚這樣技術,只能適用空氣濕度高,溫度平均的地區,乾旱、溫度極端的地區則弓魚便不能生效。而且非所有魚類合適弓魚,鱔魚、泥鰍等等長形而柔軟的魚類,也不適合[2]。
批評
有評論指弓魚的做法延長魚類的不必要的痛苦,並不人道[2]。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在2019年10月4日召開記者會,指出弓魚技法非常殘忍,屬於虐待動物,不是生產販售過程所必需之行為,會使魚類感受到不必要的痛苦,更會降低肉質,呼籲消費者拒購以弓魚技法綑綁的魚類,並呼籲農委會應依據動物保護法取締業者的弓魚行為[4]。對此,農委會漁業署副署長林國平在同月23日召開的研討會中表示贊同,並會朝著掌握弓魚使用狀況、向消費者宣導,進而讓弓魚技法成為歷史的方向前進
弓魚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FkpVer
-------------------------------
「活體弓魚」嘴唇穿線拉到尾巴...痛苦窒息亡!動保「揭真相」籲勿買
▲魚販販售活體弓魚   。(圖/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
▲動保團體呼籲消費者拒絕購「活體弓魚」。(圖/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
記者崔至雲/台北報導
台灣傳統市場裡,部分魚攤會販賣「活體弓魚」,也就是用尼龍線將金目鱸從嘴唇穿線拉到魚尾端緊緊綁住,將魚體彎曲成不自然的U字型。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副執行長陳玉敏強調,魚是脊椎動物,是台灣「動物保護法」所規範保護的對象,卻也是最被忽視的動物,同時呼籲消費者拒絕購買這種虐待動物的「活體弓魚」。
陳玉敏指出,「活體弓魚」強調可以讓魚活比較久,除了造成魚離開水面後的窒息與緊迫外,因為刻意將魚鰓打開增加與空氣的接觸,藉以勉強延長魚的呼吸,卻讓魚陷入長久、緩慢死亡的痛苦。而魚體被綑綁成不自然的U型,更造成魚的極度疼痛。科學研究早已證實魚類能感受疼痛,也會因緊迫和恐懼感到痛苦,任何捕撈、運輸都會造成魚的緊迫,進而影響肉品品質。
動社研究會呼籲消費者絕不購買虐待魚、且魚肉品質不佳的「活綁鱸魚」,同時要求農委會應依動物保護法取締業者綁魚行為,積極著手訂定「魚類飼養、捕撈、運送、展售、致昏與宰殺動物福利規範」,推廣教育訓練並宣導消費者認知魚類動物福利。
▲魚販販售活體弓魚   。(圖/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
▲魚販販售活體弓魚 。(圖/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
動社研究會公布的調查影片可看到,由於部分消費者不明究裡,誤以為「活著」的魚較好,部分業者也投其所好,額外耗費運輸成本,增加時間與人力,在漁市場將金目鱸活生生綁成U字型,以全國金目鱸年交易量約1035.8萬隻計,該會推估每年約有345萬尾鱸魚遭受此虐待折磨。被虐待綑綁的鱸魚,一方面承受身體的疼痛,一方面開合鰓蓋、嘴巴,痛苦掙扎呼吸,隨著攤商販售時間長短,有的甚至達8~12小時才死亡,或有消費者選購才被鬆綁、宰殺,完全是「不必要的痛苦」。
曾應研究會邀請來台的蘇格蘭魚類獸醫集團(FVG)創辦人 Dr. Tony Wall針對「活體弓魚」的作法,以魚類獸醫的角度表示,魚被綑綁成如此不自然的姿勢、身體會承受極大的痛苦,並且延長痛苦死亡的時間。魚的痛苦緊迫會讓魚體內釋放的乳酸量變得很高,導致魚肉被污染、肉質下降。因此採用這種做法的魚肉肉質會變差。
Dr. Tony Wall更進一步說明,在自然狀態下,魚從來不會有這樣的姿勢,被綑綁的魚身體弓成U型,必定讓魚產生劇烈疼痛;而用繩線穿扯過魚嘴、鰓、鰓蓋的過程,也會造成魚的疼痛與緊迫。魚的鰓蓋被迫打開,氧氣量緩慢地降低,窒息過程變得十分漫長。攤商為了讓被綁的魚繼續活著,會不斷灑水或浸水,更可能造成魚體被污染或受細菌感染的風險。總之,這樣的作法十分殘忍,魚會非常痛苦,魚肉品質也會下降,魚肉也有被細菌污染的風險。
▲魚販販售活體弓魚   。(圖/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
▲動保團體呼籲農委委會應即刻制定完整的魚類動物福利規範,輔導產業優化。(圖/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提供)
動社研究會也指出,根據統計,台灣養殖鱸魚種類有金目鱸、加州鱸、七星鱸、銀花鱸四種。以107年漁市場交易量為例,金目鱸為最大宗占68 %,且市場上也只有金目鱸會採用「活體弓魚」方式販售。根據農委會統計,全台共有24個漁市,其中有金目鱸交易紀錄共17處,該會以電話訪查是否都有「活體弓魚」現象,得到新竹、苗栗、斗南3處漁市表示,只賣冰鮮鱸魚、不賣活魚,消費者一樣可以接受,顯示綁魚只是部分攤商與貨主與消費者共同造成的迷思。
另也魚販表示,「消費者以為魚一定要買活的才新鮮,你想嘛,很多魚從南部運上來,一整天的運輸、折磨,要加什麼才能讓魚維持活著?你自己想嘛!你只要解釋給消費者聽,他們就懂了」、「很多消費者以為看到魚被綁著就是活的,那些魚都嘛死很久了!還有攤商故意在死後把魚綁起來,讓消費者以為那是活的」!
動社研究會指出,業者活綁鱸魚的作法,絕非生產販售過程所必須,已違反動物保護法第6條規定「任何人不得騷擾虐待或傷害動物」。但主管機關農委會卻長期放縱漠視,未能依法取締,也未制定「魚類飼養、運輸、展售、宰殺」的動物福利規範,以供產業從業人員遵循,讓動物保護法對魚類的保護「有名無實」,嚴重失職。
動社研究會最後呼籲,不論OIE或個別國家訂定的魚類動物福利規範,均朝向最大限度減少對活魚的傷害與痛苦。身為OIE會員國之一的台灣不能背道而馳,讓台灣成為虐待動物的「落後國家」,農委會應即刻制定完整的魚類動物福利規範,輔導產業優化
「活體弓魚」嘴唇穿線拉到尾巴...痛苦窒息亡!動保「揭真相」籲勿買 | ETtoday生活新聞 | ETtoday新聞雲 https://bit.ly/3JcG2N8
----------------------
「活體弓魚比較新鮮」是場殘忍誤會,鱸魚受迫痛苦鮮度下降,動社呼籲拒買
·2019 年 10 月 04 日
因應消費者喜愛選購活鱸魚,傳統魚市中常見「活體弓魚」,以尼龍線穿過金目鱸魚嘴唇拉至魚尾端緊緊綁住,方便選購並保鮮。然而研究指出,活體弓魚會讓鱸魚感到疼痛,魚體受到壓迫,使得體內釋放乳酸量提高,反而使魚肉品質下降。
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以下簡稱「動社」)今(4)日呼籲消費者,拒絕購買這種虐待動物的「活體弓魚」,並要求農委會應依《動物保護法》取締業者綁魚行為,積極著手訂定「魚類飼養、捕撈、運送、展售、致昏與宰殺動物福利規範」,推廣教育訓練並宣導消費者認知魚類動物福利。
記者實際走訪魚市場,發現確有不少鱸魚以「活體弓魚」形式銷售(攝影/林珮君)
銷售方便的活體弓魚,南北漁市都看得到
金目鱸魚生長快速,也因瞳孔在夜晚會有金紅色光輝而得名,據統計,台灣養殖鱸魚種類有金目鱸、加州鱸、七星鱸、銀花鱸四種。以107年漁市場交易量為例,金目鱸為最大宗占68 %,全台共有660戶養殖戶。
「活體弓魚」為傳統市場販售鱸魚的常見模式,將金目鱸嘴唇以尼龍線拉到魚尾端綁緊,魚體會彎曲成U字型,據了解,可延長金目鱸8-12小時的保鮮期,此外,對魚販來說銷售也相對方便,消費者可方便快速挑選及攜帶。
東港魚販表示,活綁鱸魚可以延長魚的壽命半天以上,綁起來也方便客人挑魚,此外,客人都喜歡魚體完整、外型漂亮的魚,綁起來的魚不會跳動、碰撞、掙扎而造成魚體破損,維持賣相和良好價錢,工人綁魚上手,作業並不麻煩,成為銷售常態。
市場販售的活體弓魚(攝影/林珮君)
動社:每年有345萬尾鱸魚遭虐待折磨
據農委會統計,全台共有24個漁市,其中有金目鱸交易紀錄共17處,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以電話訪查,發現北中南市場均有「活體弓魚」交易。
107年的金目鱸魚交易量約1035.8萬隻計,動社會推估,每年約有345萬尾鱸魚遭受此虐待折磨。被綑綁的鱸魚,一方面承受身體疼痛,一方面開合鰓蓋、嘴巴,掙扎呼吸,隨攤商販售時間長短,有的甚至達8~12小時才死亡,或有消費者選購才被鬆綁、宰殺,完全是「不必要的痛苦」。
表格來源/動社
學者憂肉質下降、細菌污染,應撈捕後電暈宰殺
弓魚做法行之有年,但此舉引起相關學者、動保團體等關注,動社副執行長陳玉敏表示,科學研究早已證實魚類能感受疼痛,也會因緊迫和恐懼感到痛苦,屠宰前的所有步驟都會造成魚的緊迫,影響魚肉品質並造成營養流失。緊迫死亡的魚體,魚肉會出現苦味並容易腐敗,產生造成腥味的代謝物。
YouTube video
影片提供/動社
以專業魚類獸醫的角度來看,蘇格蘭魚類獸醫集團(FVG)創辦人 Dr. Tony Wall對此表示,魚的痛苦緊迫會讓魚體內釋放的乳酸量變得很高,導致魚肉被污染、肉質下降。因此採用這種做法的魚肉肉質會變差。
他進一步說明,自然狀態下的魚,不會有這樣的姿勢,被綑綁、弓成U型,必會產生劇烈疼痛;用繩線穿過魚嘴、鰓、鰓蓋的過程,魚的鰓蓋被迫打開,氧氣量緩慢地降低,攤商為確保鱸魚活著,會不斷灑水或浸水,更可能造成魚體被污染或受細菌感染的風險。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水產養殖學系副教授黃之暘表示,鱸魚活動力旺盛,因此被如此特別處理,而市場普遍存在著迷思「活魚就是新鮮」,弓魚才會繼續存在,但尼龍繩纏繞骨片、造成鱗片脫落,都會讓環境中細菌及微生物入侵,最好的方式是撈捕後電暈宰殺。
魚販因應消費者「愛買活魚」衍生銷售模式
琉球漁會總幹事蔡寶興表示,綁起來的作用只是延長魚的壽命、讓魚看似活得比較久。他認為,許多魚販只是因應消費者「愛買活魚」、「覺得活魚比較新鮮」的觀念、配合消費者購物趨勢,不然現在冷鏈技術已經很成熟了、且綁線等於多增一道工作手續,業者應該也不是覺得綁線是必要的。
東港漁會總幹事林漢丑表示,不只金目鱸,所有鱸魚販賣時都會綁,以前虱目魚也會綁,近年來虱目魚太多了,於是就改別的處理方式,現在只有零售的鱸魚會綁,整批賣的鱸魚不會綁,交易上來看,整批賣的量大過零售模式。
不具名的東港魚販表示,「論口感必定是活體比較好吃,而且如果不綁起來,鱸魚會死得很快,反而會增加銷售壓力,魚販當然都知道怎麼冰藏去賣,但問題是,冰藏跟活體放一起,誰要買冰藏的?」
根據動社訪問問新竹、苗栗、斗南3處漁市表示:只賣冰鮮鱸魚、不賣活魚,消費者一樣可以接受。許多魚販表示:「很多客人以為魚被綁著就是活的,那些魚都嘛死很久了!」有的攤商會在死後把魚綁起來,讓消費者以為那是活的。
是否違反動保法爭議:是處理肉?虐待動物?
弓魚是否違反動保法?台北市動物保護處動物救援隊長吳晉安表示,從未接到過弓魚的檢舉,且法規適用會有爭議,因為業者是以處理肉品的角度,而非虐待動物為出發點,除非也將魚類列入執法規範。吳表示,若列入執法做輔導規勸,台北市應有機會可以改善。
漁業署副署長林國平表示,漁業署管理的範疇是生產端,弓魚屬於銷售端傳統處理方式,養殖端並不會這麼做,甚至鱸魚出水後以活魚車配送、用作加工的鱸魚,都不會以弓魚處理。
林國平表示,近年越來越多人對此議題發聲,漁業署近期會邀請產官學各方研討,找出共同解決策略,未來預計建構完整冷鏈體系,也能改善弓魚的動物福利、衛生等疑慮。「活體弓魚比較新鮮」是場殘忍誤會,鱸魚受迫痛苦鮮度下降,動社呼籲拒買 | 上下游News&Market https://bit.ly/3FlrfO2
「活體魚比較新鮮」? 是場殘忍誤會,魚受迫痛苦鮮度下降,呼籲拒買 !


鯉魚鼻子嘴巴用濕布貼著,可保持魚的生活新鮮

弓魚技法非常殘忍,屬於虐待動物,不是生產販售過程所必需之行為


為改變命運平臺 - #釣魚捉魚的惡報事例… | Facebook

戒殺茹素餐桌放生
了斷因果業障討報
功德迴向法界眾生
不要再跟動物結怨
這就是開悟與慈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