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時代台灣高中生

2022-07-29_103314295750971_423534996459633_2397041058515219959_n

創立於1922年的「臺北高等學校」,是臺灣在日本時代唯一的一所高等學校,由於畢業之後可以直升全日本的九所帝國大學(包含臺北帝國大學,今臺灣大學前身)且錄取名額非常稀少,集結全臺最頂尖學生的臺北高校成為一道夢幻窄門,並培育出包含李登輝、王育德、賴永祥等無數臺灣菁英
這樣的優秀學校,除了注重教育更以自由的校風聞名
不論是特立獨行的裝扮和行為、或是如著名的鹿野忠雄大量蹺課研究臺灣昆蟲和風土、從社團活動辦出超高水準的校刊等等,看起來放浪不羈的學生們同時表現了臺北高校的自由風氣以及青春燦爛的活力,許多人也從中獲得自由探索人生的經驗。
而這張照片中除了人物,背景的臺灣總督府也相當引人注目!
二戰後期臺灣總督府在臺北大空襲中受到毀損,後來修復才成為現在總統府的樣子,圖中華麗的車寄目前樣貌已經不同(4) 臺灣古寫真上色x今昔時光機交流團 | 總督府原版車寄的魄力真的沒話講... | Facebook https://bit.ly/3vokpV0


2021-11-21_1024452021-11-21_1024372021-11-21_1024292021-11-21_1024212021-11-21_1024052021-11-21_102356


FireShot Capture 237 - 【臺灣服飾誌】日治時期臺灣男學生穿什麼? - 閱讀專題 - 閱讀 - 聯合新聞網 - udn.com2021-11-21_111041

【臺灣服飾誌】日治時期臺灣男學生穿什麼?
2021-01-06 09:00 聯合新聞網 / 臺灣服飾誌
日治中期高等男子高校制服(圖/臺灣服飾誌 提供,插圖繪師:崔小熊)
【臺灣服飾誌】日治時期臺灣男學生穿什麼? | 閱讀專題 | 閱讀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3FwIhbG
蔽衣破帽
  大家進大學的時候,有遇過什麼新生禮嗎?有些大學有「扣門禮」:新鮮人穿著學士袍站在門的一端,敲響門,而師長穿著博士袍在門的另一頭迎接,象徵學生入學後開始尋求智慧的旅程。
  當然除了學校舉辦的新生禮以外,還有學生們之間傳承的新生禮,〈三個傻瓜〉裡就有演過學長把學弟叫出來進行新生禮的橋段,雖然一不小心可能就會變成了集體霸凌事件,失去原本的意義。
  日本時代臺灣的大學,便有一些從日本傳來的,不成文的「新生禮」。
  中一中畢業後進入臺北高校的楊基銓說:「在中學校唸書時尚被認為是小孩,一旦進入高校,突然受成人一樣的款待,學生可以留髮,不必剃光頭。」,在這樣的基礎上,便發展出了一套名為「敝衣破帽」的儀式。
  臺語研究學者王育德曾回憶道,剛入學時,同住的三年級學長一邊把玩著他剛買的全新黑絨制帽,臉上慢慢浮現神秘的笑容,一邊說如果沒有經過頂上局部「開封」這一關,就稱不上「獨立自主的高校生」。
  接著學長便和同伴使勁的撕破帽頂,之後特意用白線縫上。戴著破帽,把頭髮拉出帽外,腰纏長巾,腳踩木屐,「弊衣破帽」的行頭才算完成。
王育德與王育霖兄弟(圖/臺灣服飾誌 提供)
王育德與王育霖兄弟(圖/臺灣服飾誌 提供)
立領學生服
  大家時常在日劇裡面,看見的這種立領的學生服,一般被稱為「詰襟」,但在日本時代大多是高等學校生(相當於如今的大學)在穿著。
  雖然中學校(高中)一開始也是詰襟再加上綁腿,但因為之後太平洋戰爭的開打,中學校制服逐漸變成卡其色的制服,因此在繪製上,我們仍是以大學生的穿著參考。
角帽+校徽
  搭配「詰襟」的,還有帽子、西裝褲、皮鞋等等,而帽子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配件之一。學生服的分為「正帽」和「略帽」,略帽是草桿帽,是夏天的帽子;正帽則是冬天戴的,通常是黑色的角帽或是海軍帽,正中央鑲飾每個學校的校徽。 
  除了圖中全黑的角帽,幾所學校如臺北高等學校、臺北醫學大學,在帽緣有縫製有白線,因此大學生戴的帽子也被稱為「白線帽」,是一種知識份子的象徵,當大家看見「白線帽」時,很容易會對你產生敬佩(或是獲得女孩子的芳心)。
詰襟(つめえり)
  詰襟是一種立領的黑色西裝,現在也可以在許多日劇的男高中生身上看到。詰襟原先是在歐洲被作為軍人和公務員的制服,在明治時代時被引入日本,被作為軍人、官員、警察等制服使用,1880年代陸續被日本普及成中學、大學的制服,而後引入臺灣。
  詰襟的衣領是立起的,通常會是一個前低後高的狀態,後面的衣襟高度標準在4±0.2公分。
  另外在學校教育中要求必須「襟を正す」(端正衣領),也有著「端正個人品格」、「遵從社會秩序」等意義。另外,詰襟下擺的扣子則通常需要扣起來,若敞開會被認為不禮貌。
鈕扣
  詰襟上的鈕扣也是很引人注目的一部份,不只金光閃閃的引人注目,如今也有「第二顆鈕扣是最靠近心臟的地方,把它送給喜歡的人代表自己的心意」這樣的象徵。
  詰襟上的鈕扣大多是金色的,材質多為金銅,也有一部份是鋁製的,有些鈕扣上還會有校徽。除此之外,袖扣是用一種「あきみせ」的方法鑲在袖口的,あきみせ是指袖口的鈕扣是為裝飾用,並非真的可以扣起。
西裝褲+皮鞋
  搭配詰襟的是西服的西裝褲,有些人會露出腳踝,或在一些崇尚「蔽衣破帽」的校園裡,會將褲管捲起搭配木屐,已表示大學生有獨立思想不受體制束縛的象徵。
日本時代的學生運動
  日本時代的臺灣學運,有一個極大的特色便是「由外而內」,在日本留學的臺灣人受到當時大正民主的風氣啟發,進而帶領臺灣本島的社運與政治發展。而蔣渭水等人成立的「文化協會」,便是將這種風氣擴展到校園的重要推手之一。
  「文化協會」的一千名會員中,大部分皆為仕紳,但仕紳因為年紀與身份的關係,比較沒有時間放在活動與倡議上。這時裡面約佔兩百七十人的學生們,就是一股很重要的能量了。
  參與學生運動的學生,又以師範學校(國語學校)的人數最多。學者們認為,除了醫學校以外,國語學校便是最高的學歷,幾乎可以算是臺灣的菁英;另一方面,會去唸師範學校者,有不少人是因為家境清寒,無法留學或讀醫,而較為清寒的學生,對於階級問題也比較看重,更有民族意識。
  雖然查閱當時的衝突事件,導火線常常會讓現在的大學生感到匪夷所思(比如:畢業旅行地點分歧、學校靠左靠右行走規定不合),但之後往往因為校園裡的警察拔刀威脅,或是臺灣學生必須要向日本學生敬禮等長年歧視原因,而演變成大規模的學生抗爭。許多學生在抗爭活動中,遭到退學處分或是面臨刑罰,而文化協會也曾因為報紙攻擊,而使得退出者高達四百多人。
  「自由這種事情,沒有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就是一直種就對了,因為永遠有人想要剝奪你的自由。」
  這句話來自朋友的大學教授,一如這個百年後的今天,雖然已經不用面對日本殖民臺灣那種「二等公民」的悲哀了。但社會上不公的事情仍是層出不窮,校園裡仍有許多事情需要發聲。
  那時候所付出的努力,也是我們這一帶人所需要面對的,願所有公民皆能擁有自我的意識,願所有學生都保有初心。
【臺灣服飾誌】日治時期臺灣男學生穿什麼? | 閱讀專題 | 閱讀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3FwIhbG


2021-11-21_1120482021-11-21_1120312021-11-21_1120222021-11-21_1120012021-11-21_1119352021-11-21_1119272021-11-21_111906

日治中期──高等學校男生
台灣服飾誌
本文發佈於臺灣服飾歷繪重現
日治中期──高等學校男生 | 方格子 https://bit.ly/3qXdu3Q
◆蔽衣破帽
   大家進大學的時候,有遇過什麼新生禮嗎?小編的大學有迎新茶會,朋友的大學則有「扣門禮」:新鮮人穿著學士袍站在門的一端,敲響門,而師長穿著博士袍在門的另一頭迎接,象徵學生入學後開始尋求智慧的旅程。
   當然除了學校舉辦的新生禮以外,還有學生們之間傳承的新生禮,〈三個傻瓜〉裡就有演過學長把學弟叫出來進行新生禮的橋段,雖然一不小心可能就會變成了集體霸凌事件,失去原本的意義。
  日本時代台灣的大學,便有一些從日本傳來的,不成文的「新生禮」。 
  中一中畢業後進入臺北高校的楊基銓說:「在中學校唸書時尚被認為是小孩,一旦進入高校,突然受成人一樣的款待,學生可以留髮,不必剃光頭。」,在這樣的基礎上,便發展出了一套名為「敝衣破帽」的儀式。
臺北高等學校第三屆文甲學生於永樂町合照,可見高校生典型穿著為身穿立領制服,肩批斗篷,腳踩木屐、頭頂白線帽,蓄髮抽菸。(圖片來源:國立台北師範大學)
臺北高等學校第三屆文甲學生於永樂町合照,可見高校生典型穿著為身穿立領制服,肩批斗篷,腳踩木屐、頭頂白線帽,蓄髮抽菸。(圖片來源:國立台北師範大學)
  台語研究學者王育德曾回憶道,剛入學時,同住的三年級學長一邊把玩著他剛買的全新黑絨制帽,臉上慢慢浮現神秘的笑容,一邊說如果沒有經過頂上局部「開封」這一關,就稱不上「獨立自主的高校生」。 
  接著學長便和同伴使勁的撕破帽頂,之後特意用白線縫上。戴著破帽,把頭髮拉出帽外,腰纏長巾,腳踩木屐,「弊衣破帽」的行頭才算完成。
◆立領學生服
  大家時常在日劇裡面,看見的這種立領的學生服,一般被稱為「詰襟」,但在日本時代大多是高等學校生(相當於如今的大學)在穿著。
  雖然中學校(高中)一開始也是詰襟再加上綁腿,但因為之後太平洋戰爭的開打,中學校制服逐漸變成卡其色的制服,因此在繪製上,我們仍是以大學生的穿著參考。
[#角帽+#校徽]
台北帝國大學制服制帽(翻攝自:邱威翔〈日治時期臺灣學校制服之研究〉)
台北帝國大學制服制帽(翻攝自:邱威翔〈日治時期臺灣學校制服之研究〉)
  搭配「詰襟」的,還有帽子、西裝褲、皮鞋等等,而帽子是其中非常重要的配件之一。學生服的分為「正帽」和「略帽」,略帽是草桿帽,是夏天的帽子;正帽則是冬天戴的,通常是黑色的角帽或是海軍帽,正中央鑲飾每個學校的校徽。 
日本高校角帽與海軍帽
日本高校角帽與海軍帽
  除了圖中全黑的角帽,幾所學校如台北高等學校、台北醫學大學,在帽緣有縫製有白線,因此大學生戴的帽子也被稱為「白線帽」,是一種知識份子的象徵,當大家看見「白線帽」時,很容易會對你產生敬佩(或是獲得女孩子的芳心XD)。
[#詰襟(つめえり)]
圖片來源:網路(侵權立即刪除)
圖片來源:網路(侵權立即刪除)
  詰襟是一種立領的黑色西裝,現在也可以在許多日劇的男高中生身上看到。詰襟原先是在歐洲被作為軍人和公務員的制服,在明治時代時被引入日本,被作為軍人、官員、警察等制服使用,1880年代陸續被日本普及成中學、大學的制服,而後引入台灣。
  詰襟的衣領是立起的,通常會是一個前低後高的狀態,後面的衣襟高度標準在4±0.2公分。
  另外在學校教育中要求必須「襟を正す」(端正衣領),也有著「端正個人品格」、「遵從社會秩序」等意義。另外,詰襟下擺的扣子則通常需要扣起來,若敞開會被認為不禮貌。
[#鈕扣]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侵權立即刪除)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侵權立即刪除)
  詰襟上的鈕扣也是很引人注目的一部份,不只金光閃閃的引人注目,如今也有「第二顆鈕扣是最靠近心臟的地方,把它送給喜歡的人代表自己的心意」這樣的象徵。
  詰襟上的鈕扣大多是金色的,材質多為金銅,也有一部份是鋁製的,有些鈕扣上還會有校徽。除此之外,袖扣是用一種「あきみせ」的方法鑲在袖口的,あきみせ是指袖口的鈕扣是為裝飾用,並非真的可以扣起。
[#西裝褲+皮鞋]
  搭配詰襟的是西服的西裝褲,有些人會露出腳踝,或在一些崇尚「蔽衣破帽」的校園裡,會將褲管捲起搭配木屐,已表示大學生有獨立思想不受體制束縛的象徵。
◆日本時代的學生運動 
  日本時代的台灣學運,有一個極大的特色便是「由外而內」,在日本留學的台灣人受到當時大正民主的風氣啟發,進而帶領台灣本島的社運與政治發展。而蔣渭水等人成立的「文化協會」,便是將這種風氣擴展到校園的重要推手之一。
《臺灣民報》是臺灣日治時期中臺灣人所創辦影響力最大的報紙。積極鼓吹農民、勞工、婦女爭取權益,亦支持學生運動、文化啟蒙運動。
《臺灣民報》是臺灣日治時期中臺灣人所創辦影響力最大的報紙。積極鼓吹農民、勞工、婦女爭取權益,亦支持學生運動、文化啟蒙運動。
  「文化協會」的一千名會員中,大部分皆為仕紳,但仕紳因為年紀與身份的關係,比較沒有時間放在活動與倡議上。這時裡面約佔兩百七十人的學生們,就是一股很重要的能量了。
  參與學生運動的學生,又以師範學校(國語學校)的人數最多。學者們認為,除了醫學校以外,國語學校便是最高的學歷,幾乎可以算是台灣的菁英;另一方面,會去唸師範學校者,有不少人是因為家境清寒,無法留學或讀醫,而較為清寒的學生,對於階級問題也比較看重,更有民族意識。
  雖然查閱當時的衝突事件,導火線常常會讓現在的大學生感到匪夷所思(比如:畢業旅行地點分歧、學校靠左靠右行走規定不合),但之後往往因為校園裡的警察拔刀威脅,或是台灣學生必須要向日本學生敬禮等長年歧視原因,而演變成大規模的學生抗爭。許多學生在抗爭活動中,遭到退學處分或是面臨刑罰,而文化協會也曾因為報紙攻擊,而使得退出者高達四百多人。 
  「自由這種事情,沒有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就是一直種就對了,因為永遠有人想要剝奪你的自由。」
  這句話來自朋友的大學教授,一如這個百年後的今天,雖然已經不用面對日本殖民台灣那種「二等公民」的悲哀了。但社會上不公的事情仍是層出不窮,校園裡仍有許多事情需要發聲。 
  那時候所付出的努力,也是我們這一帶人所需要面對的,願所有公民皆能擁有自我的意識,願所有學生都保有初心。
委託繪師:崔小熊
參考資料:邱威翔〈日治時期臺灣學校制服之研究〉、藍博洲《日據時期台灣學生之運動》、鄭麗玲《躍動的青春:日治臺灣的學生生活》、鄭麗玲《阮ê青春夢──日治時期的摩登新女性》日治中期──高等學校男生 | 方格子 https://bit.ly/3qXdu3Q


2021-11-21_111333151138294263842021-11-20_1848232021-11-21_1116002021-11-21_1115522021-11-21_1115422021-11-21_111517

近100年前的台灣女學生穿什麼?日治時期「中山女高」華麗制服、繁雜服儀規定一次大公開
近100年前的台灣女學生穿什麼?日治時期「中山女高」華麗制服、繁雜服儀規定一次大公開-風傳媒 https://bit.ly/32la7tb
日治時期的「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為現今中山女高的前身,當時對於女學生的穿搭規定相當嚴格,除了裙子必須高於腳踝十公分、上衣下擺要比袖口高五公分外,還有很多規定需要遵守。(圖/ 台灣服飾誌提供)
你還記得你的高中制服嗎?1897年,日本政府在士林成立了「國語學校第一附屬學校女子分教場」,在1922年升格為「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就是如今的「中山女高」。在日本時代又被稱為「本島女子教育之濫觴」,除了裡面學生大多招收台灣女子以外,也是第一所日本在台設立的第一所新式女子教育機關。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在查詢女子學校制服時,很難不查到三高女的制服,除了歷史悠久,畢業照片非常詳細以外,還有著非常嚴密的服儀制度:「裙子必須高於腳踝十公分、上衣下擺要比袖口高五公分」,連裙子的打摺與質料都有規定。在我們之前發布的雜談〈我不要穿制服啦〉,就有網友和我們分享她在學校時的規定,不知道為什麼,竟然有一種穿越古今的感覺呢!
這幾年隨著政策改良與風氣開放,服儀制度也逐漸放寬,因此我們決定重現這件二十世紀初的制服,在這個台、日、西三方融合的時代,身為第一所新式女子學校,更有著它的代表性,一起來看看當時那結合傳統與現代的制服吧!
◆ 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制服
(圖/方格子提供)
(圖/台灣服飾誌提供,委託繪師南綠)
[埒倒眉]
(圖/方格子提供)
埒倒眉(圖/台灣服飾誌提供,取自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台灣女人」)
把平常垂在額前的頭髮梳成橫面,並用植物黏液黏附,這裡的前髮有點像是斜劉海的樣式,頗有現代女性的樣貌。
[台灣服](大襟衫)
(圖/方格子提供)
1912年的第三高女畢業照。(圖/台灣服飾誌提供)
在1912年的第三高女畢業照中,可以看見日本女學生多是行燈絝搭配小袖,台灣女性多是搭配慣穿的大襟衫,頗有本島風情。
不同於清領時期的大襟衫有繁複的緄邊與繡飾,日本時代的大襟衫更多了一點洋氣,比如領口的部份加上了蕾絲裝飾,布料也是直條紋的洋布,剪裁也更為貼身,下襬較清末短。
除此之外,就讀第三高女的台籍女子大多有一定家境,因此大襟衫也較同期台灣女子華麗。
[紫紺絝](行燈絝)(はかま)
(圖/方格子提供)
(圖/台灣服飾誌提供)
1900年代日本女學校開始以下身著女絝做為制服,大多華族女子學校使用的是海老茶色的女絝,當時多為日本人就讀的「臺北第一高等女學校」便是使用海老茶色的女絝。
(圖/方格子提供)
(圖/台灣服飾誌提供)
而多為台人就讀的第三高女則是規定使用「紫紺色」,並在下襬處加上兩條黑紋作為校訓和區別。
[綁帶靴]
不同於過去穿著腿褲和布鞋,進入二十世紀的女性開始穿著西式的黑襪與皮鞋,但在二十世紀初,在日本搭配行燈絝的鞋類,多為需要綁帶的長筒黑皮靴,因此這邊我們沿用此搭配。
而台灣等到皮鞋進入到中產階級開始流行,大概要一九二零年代左右。
◆才女們的住宿日常
在《阮ê青春夢──日治時期的摩登新女性》中,有一段訪問當年就讀台南第二高女阿嬤們對於制服的印象,她們回憶道,當時的制服褶裙非常難整理,只要洗過後沒有熨斗,就會有非常難看的摺痕。
那宿舍沒有熨斗怎麼辦呢?
「榻榻米!只要睡前把百褶裙的摺痕理順,鋪上一片紙板壓在榻榻米下,隔天早上就有摺痕整齊的裙子可穿了!」阿嬤們異口同聲的「推薦」榻榻米。
如同我們學生時代的外宿生活有很多回憶,當年的女學生們也一樣。國語學校第三附屬學校成立後,開始有中南部的學生北上就學,她們也是台灣女學生中第一批住宿生。
以往未嫁女性長期外宿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因求學而長期住宿在外,更是觀念上劃時代的轉變的大事。一群女學生與老師外宿,在當年也曾經引起路人圍觀,或是遭人非議,但離開家庭與同儕們共同生活,卻也是建立當時女性自主人格的一個契機。
除了讀書自習以外,為了不要女學生們住宿太過無聊,宿舍也會定時安排一些活動,像是在1915年陽曆5月5日的日本端午節,老師們就帶領住宿生製作柏餅(一種和菓子),藉由文化體驗讓大家更接受日式生活習慣;或是假日時由老師帶領出門見學旅遊、以カルタ(歌牌)這種傳統遊戲為教具來學習日語等等。
隨著時代演變,進入到較為開放的1920年代時,不少中學生罷課抗議事件,很多都是以宿舍為「大本營」策劃指揮的。那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委託繪師:南綠
參考資料:彭威翔〈日治時期臺灣學校制服之研究〉、池上良太《圖解日本裝束》、鄭麗玲《阮ê青春夢》、國立歷史博物館「台灣女人」
作者介紹|台灣服飾誌
一個愛好者籌備的台灣服飾誌,述說從荷西時期、明鄭時期、清領時期到日本時代的服飾故事。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costume0707/
近100年前的台灣女學生穿什麼?日治時期「中山女高」華麗制服、繁雜服儀規定一次大公開-風傳媒 https://bit.ly/32la7tb


日治時期中學之教育,已有投考專門學校或升大學之區分。日治時期,臺灣的中學教育,包括中學校、高等女學校及高等學校等,總稱為高等普通教育。中學校和高等女學校皆招收小、公學校畢業生,畢業後可投考專門學校;高等學校亦是招收則小、公學校畢業生,但是純為升大學預備學校。另外,還有農林、工、商學校等是實業學校,提供技職教育。
總督府當局,初期不鼓勵臺人子弟學習人文學科,而以培養公學校教師的師範學校和培養醫師的醫學校為重點。由於教師和醫師擁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因此,兩類學校長期存在激烈的入學競爭。至於高等教育,除了醫學校外,1919年以後,另設有農林、工、商等高等學校及臺北帝國大學,但是籍學生所占比例甚低。
此一系列分佈圖,乃是以《臺灣地形圖》為底圖,抽出當時中等以上學校,因為《地形圖》的測繪,自1921年(大正10年)至1928年(昭和3年),共歷時八年,所以將各中等以上學校依年代做斟酌調整,成為此系列1930年時臺灣中等學校以上的分佈圖。
這些中等以上學校,很明顯的皆位於都市地帶。日治時期的臺灣中等學校教育有兩項制度,一是男女分校,不能共學,因此可以看到中學校和高等女學校之分;二是日臺學生分途就學,故可看到一中與二中之別。除此之外,還有工業、商業與農林等實業學校。日治時期各級學校分布圖 https://bit.ly/3HEFSxq


臺灣教育史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oKiplT
舊制中學校(日語:旧制中学校/きゅうせいちゅうがっこう kyūsei chūgakkō */?),指日本戰敗(1945年)前,日本設於內地及臺灣、朝鮮、中國東北、南洋、太平洋之群島等殖民地對於男子所設中等學校,大多是給殖民地及日本本島的日本男子就近升學,當然也有少數的當地人。以前的中學校,現在大多數以發展成高級中學及日本的高等學校。
舊制中學校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DK7zTm
根據日本明治天皇時代到昭和天皇時代所施行的「學校教育法」規定,有基於設定中學校及高等女學校的必要,在日本,於1871年開始就有正式的尋常中學校,日本第一間正規的舊制中學校於1871年12月7日成立,即京都府中學校(今京都府立洛北高等學校),1886年政府制定《學校令》,其中包括《小學校令》、《中學校令》、《帝國大學令》、《師範學校令》。《中學校令》的要點是,規定中學校分為「尋常中學校」(後改稱為中學校,相當於現在的國中二年級到高中三年級的學歷)和「高級中學校」(後來升格為高等學校,相當於大學預科),尋常中學校的學年採五年制,高等中學校採三年制,日本的高等學校廣設後,在日本的高等中學校正式廢除,在台灣,根據1922年的《台灣教育令》明文規定,將「國語學校附屬高等科」改為「中學校」(例如日治時期的建國中學),將四年制的「高等普通學校」也改為中學校(例如日治時期的台中一中),又因台北高校的創立,1922年後的高等中學校也廢除了,在朝鮮半島,1910年由朝鮮總督府所頒布的「朝鮮教育令」,大致也與台灣相似。
當然,當年的中學校及高等女學校的入學資格不僅需要尋常小學校修業完畢,也要通過各中學校的入學考試才能進入,在台灣,台灣人讀的公學校需要6年才有資格對中學校提出申請入學資格,日本人讀的小學校只需五年就可向中學校提出申請入學資格,中學校及高等女學校大多都是日本人,雖然中等學校及職業學校是採台日共學,注重技術,但日本人入取升學率還是比台灣人多非常多,所以當時的台灣人都選擇公學校附設的高等科或者赴往日本求學,中學校二年級學生等同於可報考師範專門學校。
1941年,由於戰爭的關係,將各中學校的修業年限降至四年制(例如:日治時期的宜蘭中學、彰化中學)。
1945年,由於日本戰敗,在各地所設置(除了日本本島以外)的「教育令」完全失效,台灣自戰後,各地的中學校被改名為中學,高等女學校被改名為女中,1951年,台北高校受到日本風影響,升格成為今天的國立台灣師範大學,1968年,由於台灣施行九年義務教育的關係,各中學及女中的初中部完全廢除,是男子高中的都通稱為「高級中學」、是女子高中的都通稱為「女子高級中學」,不僅如此,日本時期部分的淑德女學校、實踐女學校、園藝學校,在戰後有大多數改為高級中學制或高級職業學校制,台灣現今的高級中學皆採取三年制,必須由今日的國民中學畢業生(日本時代稱高等小學校)通過基測,向學校提出申請入學及登記分發才可入學,在日本,1948年學制改制後的舊制中學校及高等女學校皆升格成新制高等學校,公立則男女兼收,不計前身是女高或中學校,1950年,舊制高等學校皆升格為大學。
一般舊制中學校改制高中的類似特性[編輯]
舊制中學校成立於台灣日治時期,是以招收男生為主,鑒於日本人對於台灣人實行皇民化政策,要求台灣人奉行軍國主義,所以由舊制中學校改制的高級中學大多含殘留著軍事化教育的特性,戰後,大多台灣人為了將戰後成立的學校和這些學校區分開來,戰前成立的學校大多被稱之為「傳統高中」、「傳統校」
由於舊制中學校在日本時代就招收男生為主,日本人在中學校中較強化數理科,至今由舊制中學校改制的傳統高中大多以理科見長,學生選擇理科的比例均高於該縣市平均
序號校[編輯]
所謂序號校(ナンバースクール),指的就是前身或者現在以序號一、二、三等命名的學校,最早出現在日本的各縣市舊制中學校,由於成立中學校及高等女學校數量太多,常以序號命名,諸如東京都高校的日比谷高等學校、兩國高等學校、西高等學校等的前身依序為東京府立第一中學校、第二中學校及第四中學校,在台灣的大都市諸如台北市、台中市以及台南市也有類似情況
舊制中學校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DK7zTm

2021-11-21_112315


帶不走的青澀記憶
臺北的中、高等學校   文/陳煒翰
【帶不走的青澀記憶:日據時代的台灣高中生們這樣穿!】 | 滔客生活傳媒 - 台灣旅遊誌 | Taiwan Talk Online Magazine | 台灣旅遊誌小編 https://bit.ly/3HGDWV9
穿著日式立領制服的少年,看著路的另一頭,那位綁著麻花辮、跟同學有說有笑的水手服少女。此情此景的遠方,是含有傳統西洋造型語彙的車站,官廳建築聳立,一旁井然有序的商賈街道,呈現調和且美觀的氣氛。少年少女的穿著、路旁的景色,讓人想起日劇中,與圖畫、相片裡的舊時東京,又或是哪個戰前日本大城。但,其實這裡是臺北,日本統治時期的島都─ 臺北。
或許受到動畫或漫畫影響,臺灣許多年輕人對日本校園生活懷有好奇與嚮往,甚至「男學生立領制服」、「女學生水手服」的形象與語彙,已深植臺灣人心中,但其實受過日本統治的臺灣,也曾有過近似的時光,尤其是日化最深的臺北。
露出縫隙的升學窄門
日本統治臺灣,一轉眼就來到一九二○年代,擺脫了前期的紛擾與大興土木,殖民當局開始逐步收割成果。流露洋風的公共建築與市街,臺北的氣勢比之東京亦不遜色,在教育上也出現轉折。
一九二二年開始實施的《 臺灣教育令》,以成績與能力作為學生之升學標準,讓日本人、臺灣人在「法律上」得以共學,但就如同臺北二中的首任校長河瀨半四郎所云:「使之熟習國語並將之造就出日本人的性格,非一般辛勞即可為之。」雖然臺灣人獲得了表面上的平等,但由於成長過程中並非以日語為母語,加上執政者有意無意作梗,以及面對需以日語為應試語言的升學窄門,臺灣人的辛苦遠勝於日本人,就好比剛到美國的留學生般,倍感艱辛。
但摒除這些不快,臺北人從以前就是幸福的。如果腦袋不錯、熟悉日本人的遊戲規則、家裡又有些財力,除前往日本本土就學外,在教育資源豐沛的臺北,無論日人、臺人,只要憑藉努力,都有機會進入中等或高等教育的體系當中。【帶不走的青澀記憶:日據時代的台灣高中生們這樣穿!】 | 滔客生活傳媒 - 台灣旅遊誌 | Taiwan Talk Online Magazine | 台灣旅遊誌小編 https://bit.ly/3HGDWV9

2021-11-21_112445


在80年前的台灣,受到日式教育的影響,讀書人可不時興玩當時人眼中小家子的運動,一群人在那一小塊區域爭搶一顆球,算得了什麼?日治時代的高校生、大學生,運動起來可是大器得很,舉凡橄欖球、曲棍球,馬術,甚至飛行盡是熱潮。
80年前的大學生竟然瘋馬術!──鄭麗玲《躍動的青春:日治台灣的學生生活》-\ 本月大人物 /-博客來OKAPI

2021-11-21_1127372021-11-21_112729


基隆家政女學校師生於大タロコ峽入口前合影
2022-08-19  
台灣高校制服 site:nicecasio.pixnet.net/blog - Google 搜尋 https://bit.ly/3AA9uuf
圖為日本時代基隆家政女學校師生於大タロコ峽入口前合影(經手工數位上色)
圖中地點即今日東西橫貫公路牌樓(又名太魯閣牌樓)旁之山洞,位於今花蓮縣秀林鄉富世部落錦文橋南側橋頭。
圖:東西橫貫公路牌樓現貌(引用自google map 2021街景)
東西橫貫公路前身為日本時代從1910年代起為因應軍事需求而開鑿之步道,又稱為「合歡越嶺道」戰後能轉變為可通車的東西橫貫公路,關鍵為美援挹注下進行的「軍援軍用道路計劃」,由美國提供大量資金、關鍵技術、鋼材建材及機具,將原有道路進行路線調整及升級。
圖:1960年東西橫貫公路通車影像
圖:1956年7月 美國大使藍欽與俞鴻鈞主持橫貫公路破土儀式
當時參與工程建設除了榮民工程總隊為主外,並包括中華民國陸軍、軍事監犯、職訓總隊、暑期學生戰鬥訓練之青年工程隊及各公民營廠商等。在工程中,因工程意外及天災約造成200多人死亡。此一工程,也提供了解決隨中華民國政權來臺軍人就業問題的方案,在工程於1960年4月25日完工後,大量退除役人員被安置在道路沿線各地,成為今日沿線新的族群及產業結構。
基隆家政女學校成立於1939年4月,原址位於今基隆地方法院東明路檢查處右側廣場,為三年制女子實業補習教育之學校。1944年4月改為「基隆商業實踐學校」,校舍於1945年空襲中全毀。戰後因校舍全毀借用原基隆高等小學校校舍重新復校為「基隆市立女子初級中學」,之後輾轉轉變為基隆市立銘傳國中。
感謝 台灣高校制服貓 提供黑白原圖及色彩考證協助台灣高校制服 site:nicecasio.pixnet.net/blog - Google 搜尋 https://bit.ly/3AA9uuf

000_2022-08-19_190004-1190x800000_2022-08-19_190054-594x400000_2022-08-19_233707-290x400000_2022-08-19_233653-601x400000_2022-08-19_233926-569x40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