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來首位!美36歲台裔市議員吳弭 當選波士頓市長
 美國地方選舉日,波士頓應該是會選出台裔的Michelle Wu(吳弭)。她很年輕,1985出生,是美國九十年代重視多元文化教育的產物,會說流利的西班牙語和華語。
這是她講西班牙語的競選廣告:
https://youtu.be/6FUur3ImaNY
她講華語的競選廣告:
https://youtu.be/5R74Se9lgwY
中央社對她人生故事的報導在此。父母婚姻崩解,母親精神出狀況,在台灣留學生組成的移民家庭中,算是很少見的:
https://www.cna.com.tw/news/firstnews/202110290014.aspx
36歲台裔市議員吳弭當選波士頓市長。(圖/達志影像路透)© 由 TVBS新聞網 提供 36歲台裔市議員吳弭當選波士頓市長。(圖/達志影像路透)
波士頓市長選舉結果出爐,現任民主黨籍市議員36歲的吳弭(Michelle Wu)寫下歷史,成為第一位台裔女市長,改變了2百年來波士頓一直是白人男性當家的局面。
波士頓市長當選人吳弭與兒子接受支持者歡呼。(圖/達志影像路透)© 由 TVBS新聞網 提供 波士頓市長當選人吳弭與兒子接受支持者歡呼。(圖/達志影像路透)
「我兒子前幾天晚上問我,男生可以選波士頓市長嗎?他們當了,他們未來某天將會再擔任,但不是今晚,今天波士頓選出的是你的媽媽。」一身紅色洋裝的吳弭,現身在舞台感謝支持者,一開場就用兒子的童言童語宣告波士頓的女力時代來臨。
吳弭以61%的得票率領先對手,47歲波蘭與突尼西亞籍、同黨市議員埃塞比‧喬治(Annissa Essaibi George)的39%,喬治已承認敗選,恭賀吳弭勝選。
民主黨參議員華倫(右)是吳弭在哈佛法學院就讀時的恩師。(圖/達志影像路透)© 由 TVBS新聞網 提供 民主黨參議員華倫(右)是吳弭在哈佛法學院就讀時的恩師。(圖/達志影像路透)
吳弭出生在芝加哥,父母來自台灣,畢業於哈佛法學院的她,是民主黨參議員華倫(Elizabeth Warren)的學生,之後加入她的競選團隊。2013年她首次選上波士頓市議員,成為當地第一位台裔市議員,之後在2016年至2018年期間還曾擔任市議長。吳弭去年9月宣布競選市長,而這次選舉也因為她的在地深耕,建立了勝選基礎
200年來首位!美36歲台裔市議員吳弭 當選波士頓市長 https://bit.ly/3GKCG2W


波士頓首位台裔市長吳弭 從政之路竟是因為家庭巨變
波士頓首位台裔市長吳弭 從政之路竟是因為家庭巨變 https://bit.ly/2Yf7reR
吳弭的母親與兩個妹妹,出席吳弭的哈佛畢業典禮。(圖/翻攝吳弭YouTube)© 由 TVBS新聞網 提供 吳弭的母親與兩個妹妹,出席吳弭的哈佛畢業典禮。(圖/翻攝吳弭YouTube)
台裔波士頓市長當選人吳弭,出生在芝加哥,是唯一一位不是出生在波士頓的市長參選人。她的父母親來自台灣,爸爸吳扞是台北人,大學畢業後到芝加哥伊利諾理工學院念研究所,是一名化學工程師。吳弭曾在競選宣傳影片中說,父母親剛到美國時,沒有認識任何人,甚至還不會說英文。身為長女的吳弭,大約四、五歲的時候就得擔任爸媽的翻譯
吳弭父母親移民美國時不太會說英文,吳弭長大一點後還得當翻譯。(圖/翻攝吳弭YouTube)© 由 TVBS新聞網 提供 吳弭父母親移民美國時不太會說英文,吳弭長大一點後還得當翻譯。(圖/翻攝吳弭YouTube)
小時候吳弭家的飯桌上是不會談論政治的,從政對吳弭來說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好好唸書當個醫生是父母對她的期望,不過吳弭之後沒有往醫學發展,而是專攻經濟學,她於2003年獲得美國總統獎學金,進入哈佛大學就讀,這時她才從芝加哥搬來波士頓。
2007年她從哈佛經濟系畢業,先進入波士頓諮詢公司擔任顧問,但就在此時家中發生巨變,父母離婚,母親精神狀況開始變差。有一天妹妹打電話給她,說媽媽情況不太好,要她現在得趕快回來。吳弭回憶到:「當我從波士頓返回芝加哥後,我才了解母親精神狀況崩潰。」於是她辭掉了波士頓的工作,返回芝加哥照顧母親跟兩個年幼的妹妹,為了負擔家裡開銷,年僅22歲的吳弭開了一間小茶館,當起了一家之主。
吳弭(右)與兩個妹妹。(圖/翻攝吳弭YouTube)© 由 TVBS新聞網 提供 吳弭(右)與兩個妹妹。(圖/翻攝吳弭YouTube)
吳弭說開茶館時期她樂在其中,除了有時候得跟充滿官僚主義的市政府打交道,讓她感到沮喪,再加上母親罹患精神疾病後,面臨部分體制僵化不友善等狀況,吳弭因此興起了研讀法律的念頭,考回母校哈佛進入法學院就讀,同時也在這時遇見了她的老師,現任民主黨參議員伊莉莎白華倫(Elizabeth Warren)。吳弭不只跟在華倫旁邊學習,還加入了她的競選團隊,接觸不同選民組織,華倫成為吳弭從政啟蒙恩師。2013年吳弭首次參選波士頓市議員就順利當選,之後還選上議長,成為波士頓市議會第一位非白人女性議長
吳弭擔任波士頓市議員期間被選為議長,成為第一位非白人女性議長。(圖/翻攝哈佛法學院YouTube)© 由 TVBS新聞網 提供 吳弭擔任波士頓市議員期間被選為議長,成為第一位非白人女性議長。(圖/翻攝哈佛法學院YouTube)
吳弭在投票日前偷偷透露,她有屬於自己的小迷信。像是她身上都會配戴一條麻州公共交通署(MBTA)捷運代幣做成的項鍊,當作專屬幸運符。如今她更上一層樓,從擔任四屆市議員,轉換跑道擔任波士頓市長,除了可能有幸運符保佑,也是多年她在地方上的耕耘有了收穫。
波士頓首位台裔市長吳弭 從政之路竟是因為家庭巨變 https://bit.ly/2Yf7reR

AAQgiVh.imgAAQgqqx.jfifAAQglHW.jfifAAQggFG.jfif
------------------------------------
台裔吳弭角逐波士頓市長 家庭劇變母親患病讓她意外踏入政壇
2021/10/29 08:05(11/3 11:31 更新)
雙親從台灣移民美國的36歲波士頓市議員吳弭(前),十多年前因家中劇變意外踏上政壇,她有望在11月2日登場的市長決選中勝出。(圖取自facebook.com/michelleforboston)
(中央社波士頓28日綜合外電報導)雙親從台灣移民美國的36歲波士頓市議員吳弭,十多年前因家中劇變意外踏上政壇,她有望在11月2日登場的市長決選中,為這一長期與族裔紛爭搏鬥的城市開創新紀元。
紐約時報今天報導,波士頓選民愈來愈年輕化、受過良好教育且左傾,吳弭(Michelle Wu)在參議員華倫(Elizabeth Warren)提攜下,在這座處於轉折的城市開展她的政治生涯。
進度更新》台裔吳弭改寫歷史 當選波士頓200年來首位女市長
吳弭提議,將城市的合約重新分配給非裔市民擁有的公司、削減警察工會權力、免除部分公共運輸費用,並恢復一種恐影響房地產收益的租金管制,企圖將這一城市打造成進步政策的實驗室。
吳弭說:「在市政府工作近十年期間,我了解到在政府中最容易做的事,就是什麼都不做。而努力實現改革的過程中,投入現狀的人可能會被擾亂,或感到不舒服,甚至是處於劣勢。」
批評人士認為,吳弭承諾她無法實現的改變,因為她提出的部分政策,如租金管制,須由州級機關採取行動,非市長能力所及。
務實中間派的喬治(Annissa Essaibi George)是吳弭在市長決選的對手,她說:「蜜雪兒(吳弭)日復一日談論著不實際的事情。我的作風是言出必行,遵守承諾。」
喬治自稱是阿拉伯波蘭裔移民第一代,不管兩人之中誰贏得決選,都將為過去從未選出女性或亞裔市長的波士頓開創歷史新頁,因為過去200年來,波士頓市長全是由白人男性包辦。
據初選以來的民調顯示,吳弭的民意支持度領先喬治。
喬治是前波士頓市長華爾希(Martin J. Walsh)的盟友,相比之下,部分人士警告,在波士頓傳統權力中心缺乏盟友的吳弭,未來若勝選也恐遭遇阻力。
吳弭在父母從台灣移民後不久出生,她父母來到美國的目的,是希望下一代能開創成功。
弭的父親是化學工程師,獲伊利諾理工學院(IIT)錄取為研究生,他與妻子幾乎不會說英語,因此吳弭自4、5歲便開始擔任兩人的翻譯。
吳弭於高中時修讀大學等級的進階先修課程,加入數學社團和儀隊,在美國大學入學測驗SAT和ACT取得亮眼成績,她也在畢業典禮上,以「藍色狂想曲」(Rhapsody in Blue)鋼琴獨奏,驚豔觀眾。
吳弭的妹妹雪瑞(Sherelle)說:「他們(父母)總是讓我們覺得,我們可以做任何事情,但無論選擇什麼,我們都必須成為箇中翹楚。」
不過,政治這一選項,從不在檯面上。吳弭的雙親由逃離中國飢荒與內戰的父母養大,他們認為,政治是一個腐敗、高風險職業。
吳弭父母冀望她踏入醫學領域,藉由考試和學位管道邁向穩定幸福的生活,她也依父母一生所期,進入了哈佛大學,但就在她就讀哈佛期間出現家變。
從吳弭高中開始,父親就與家人分開生活。她的父母最終離婚,母親在郊區與世隔絕、變得古怪,會對著電視大吼大叫,並撥打911通報受到威脅。
剛畢業的吳弭回到家,對母親的病情震驚不已。母親仔細檢查吳弭的臉,找尋她不是機器人的證據,並告訴她:「你不再是我的女兒,我也不是你的媽媽。」
這一刻成為吳弭人生轉捩點,她決定拋下父母為她而寫的人生劇本。吳弭說:「當這種轉變發生時,生命顯得很短暫。」
22歲的吳弭成為一家之主,最後更申請了當時11歲妹妹的法定監護權。她也為被診斷出罹患精神分裂症的母親安排治療,開了一家小茶館。
接著,吳弭對她遭遇的官僚主義障礙感到沮喪,因此決定攻讀哈佛法學院,帶著母親和妹妹重返波士頓,並決定留下。
當時在哈佛教合約法的現任民主黨參議員華倫(Elizabeth Warren),仍記得吳弭第一學期來到她辦公室的情景。
吳弭告訴華倫她如何照顧母親和妹妹,華倫邊聽邊驚嘆不已,「在我執教25年裡,從沒遇過和吳弭做一樣事情的法學院學生。」這場交流也開啟了兩人的緊密關係。
華倫作為麻薩諸塞州(Massachusetts)的進步主義翹楚,當她今年夏天被問及為何替吳弭背書而非其他進步主義人士時,她簡單地回答:「蜜雪兒是家人。」
吳弭於法學院經歷政治洗禮,開始拓展她在政府中的人脈。她在波士頓市政府擔任法律研究員期間,為餐廳設計了一個簡化的執照許可程序,啟動快餐車計畫,吸引了時任市長梅尼諾(Thomas M. Menino)的興趣。
當華倫決定角逐參議員,吳弭成為她競選團隊中的一員。
波士頓前市議員康諾里(John Connolly)稱讚吳弭「對田野政治的非凡、天才等級理解」。
2013年,吳弭贏得波士頓市議會席位,成為波士頓史上第2位在市議會任職的有色人種女性。
吳弭在市議會主席選舉中,支持保守派的萊因漢(William P. Linehan),投票前夕,許多重量級人物試圖說服當時年僅28歲的她改變選擇,即便壓力讓她「在床上哭泣、沮喪和震驚」,吳弭最終沒有讓步。這一決定也為她的勝選蒙上陰影,許多進步主義人士認為,她的選擇是出於政治私利。
擔任市議員4屆多以來,吳弭以深入了解政府聞名,前州交通部官員鄧普西(Chris Dempsey)形容她「有條不紊」。
吳弭以能產生深遠影響的提議,吸引了年輕的進步主義人士,例如全市綠色新政和免費公共運輸;她在 TikTok、Instagram 和推特(Twitter)上推出這類活動。
吳弭去年9月宣布投身2021年波士頓市長選舉。大學生史威瑟(Benjamin Swisher)表示,吳弭的參選「彰顯年輕人可以做到,我們有想法推動這個國家向前發展,並創造新美國」。
但吳弭的批評者警告,她在選舉方面取得成功,不意味她能成為出色的市長,指吳弭恐面對波士頓發展部門重量級人士,試圖阻擋她的議程。
吳弭承認前方存在挑戰,但她說,沒有比自己22歲時拋下父母精心為她規劃好的人生,更大的巨變。她表示:「在某些方面,也許最大的風險,就是選擇遠離風險」
台裔吳弭角逐波士頓市長 家庭劇變母親患病讓她意外踏入政壇 | 國際 | 重點新聞 | 中央社 CNA https://bit.ly/31swgFx

2021-11-03_1718452021-11-03_1720342021-11-03_1720282021-11-03_172017


2021-11-03_1722072021-11-03_172215

吳弭(英語:Michelle Wu;1985年1月14日-),臺灣裔美國人,民主黨籍政治人物,曾於2016年至2018年間擔任麻省波士頓市議會議長,並於2021年11月2日當選為波士頓市長,成為該市200年來首位經選舉產生的女性及非白人市長,及美國東岸首位亞裔市長[1]。
吳弭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BA30sI
早年
吳弭出生於美國伊利諾州芝加哥市南區,雙親是在台北出生長大的。爺爺奶奶老家在北京,外婆是四川人、外公是廣東人,是一位國軍將軍。他們在1949年,離開中國大陸,定居台灣[2][需要較佳來源]。1980年代,其父母從台灣移民到美國[3],不久後父母離異[4],而她是四兄弟姐妹中的長女[5] 。2003年,她從巴靈頓高中畢業,並獲得了美國總統獎學金到哈佛大學修讀[6][7],其後她在2007年取得學士學位,再於2012年獲得同校法學院的法律博士學位[8]。她的母語為漢語,同時能說西班牙語[4]。
生涯
從哈佛大學畢業後,吳弭加入波士頓諮詢公司並成爲諮詢顧問[9]。但其後因爲其母得病,她不得已辭去工作並搬回芝加哥去照顧其母與年幼的兄弟姐妹[5] 。同時,爲了幫補家計她在當地開了茶館[5] 。2009年,她回到哈佛法學院修讀法學博士學位[5]。
2010年,吳弭開始在波士頓市政廳的財務及管理局工作,時任市長為湯瑪斯·曼尼諾。其後她在曼尼諾的幕僚長Mitch Weiss安排下轉到Rappaport法律服務中心工作[10]。在此期間,她利用以前開茶館的經驗,為波士頓的餐飲業界制定了首部開業指南[11],以協助當地餐飲業界發展。同時她亦積極在波士頓社區推進餐飲車計劃,最後成功在市政廳廣場導入了3輛餐飲車[12] 。2011年,她開始在波士頓醫療中心為低收入的患者們提供法律咨詢服務[10]。
2012年,吳弭在哈佛法學院時的導師-伊莉莎白·沃倫宣佈競選麻省參議員,而她也成爲沃倫的競選團成員。在沃倫競選期間,吳弭與不同的選民組織接觸,包括有色人種,LGBTQ團體,退伍軍人,女性主義團體等等[13]。其後沃倫成功擊敗挑戰爭取連任的共和黨代表史考特·布朗,成爲了麻薩諸塞州的首位女性聯邦參議員。
波士頓市議會
2013年吳弭首次參與波士頓市議會的競選活動
2013年,吳弭首次參與了波士頓市議會的選舉,並在同年11月首次當選為議員,而其後3次的選舉她都取得了勝利。在議員任內,吳弭主要關注改革波士頓的發牌與審批制度[14] 。她參與通過了批准市政員工取得有薪產假的法例。
2015年吳弭參與波士頓當地的嘉年華
在2018年,吳弭在規管短期租約上的立場被共享平臺Airbnb批評。吳弭在此議題上採取嚴厲的態度,被Airbnb指其「把大型酒店集團的利益放在波士頓市民之上」[15][16][17]。除此以外,她亦在某些市政議題,如土地使用分區委員會的人選問題和對應新冠肺炎的政策上[18][19],與當時的市長馬蒂·沃爾什產生矛盾[18][19]。她亦曾經呼籲廢除波士頓的城市規劃局[19]。
在2020年,吳弭公佈了在波士頓推廣綠色新政的計劃。她希望通過此計劃,為波士頓市民提供更低廉及可持續利用的房屋[20]。其後在2021年,她在市議會提出了有關新冠肺炎疫苗的法案,建議在每個居民區設立至少一個疫苗注射點以確保所有居民均可獲得均等的接種機會[21] 。
對波士頓交通問題的態度
主條目:麻薩諸塞灣交通局 § 批評
在2019年夏天,因爲不滿麻薩諸塞灣交通局提高輕軌、公共汽車及隧道等公共運輸服務的收費,吳弭帶領了抗議活動[19] 。她認爲波士頓應該提供免費的公共運輸服務。其後此項政策也成爲了她最具知名度的政策之一。
“    我們必須檢討去除那些在公共運輸服務中不必要的收費門檻,因爲地理上的流動性對社會流動有著決定性的影響。公共運輸服務的便利性不僅是統計街上有多少台汽車;而根據以往經驗,那些提供免費公共運輸服務的城市受惠於交通平等,包括提供了更多機會與低收入,老人與年輕的居民。尤其在分區特徵帶有明顯收入不平等與種族分隔的城市,不穩定的公共運輸服務及高昂的收費無疑成爲了年輕人與有色人種的額外負擔。去除這些門檻對增加我們的勞動力有著莫大的裨益[19]。    ”
——節錄於《波士頓環球報》的社論,2019年1月31日。
參選波士頓市長
吳弭在2021年波士頓市長選舉的競選活動中演講
2019年起,一些波士頓當地的媒體開始揣測吳弭將參加下一屆波士頓市長選舉,以挑戰時任市長馬蒂·沃爾什[22][23]。2020年9月7日,《波士頓環球報》報道吳弭已經向沃爾什表達參選意願[24]。其後於9月15日,吳弭在其推特帳戶上發佈影片,正式宣佈參選2021年波士頓市長選舉[25]。
吳弭在參選時表示,她採取的競選策略是「以群衆的力量為波士頓帶來新的領導」[26]。她的競選平臺由社區主導,並主要關注公共教育、社區規劃、房屋、交通與社區醫療等議題[27]。她承諾如果當選的話,將考慮由市政府建立及提供高質的寬帶網絡[28]。她也表示將建議市政府牽頭建立公營的學前幼兒園,為所有5歲以下的兒童提供均等的學前教育機會[29]。在環境問題上,她提倡波士頓版的綠色新政,並設立了在2024年前所有市政機關達到碳中和;2030年達到100%使用再生能源;2040年在波士頓市域內達到碳中和等一系列環境政策目標[19][30][31] 。
時任市長馬蒂·沃爾什其後於2021年1月7日被候任總統拜登提名為美國勞工部長[32][33],使選情出現變化。1月9日,民主黨麻省參議員,前總統候選人伊莉莎白·沃倫宣佈支持吳弭出任下任市長[34][35]。除此之外,一些美國的政治人物,包括伊利諾州的亞裔參議員譚美·達克沃斯[36]、麻薩諸塞州參議員艾德·馬基[37]、前麻省省長候選人Jay Gonzalez[38]、前麻薩諸塞州眾議院代表Byron Rushing等亦表態支持吳弭。同時,她亦獲得了一些全國與地方政治團體,包括政治行動委員會美國亞太勝利基金會[39]、麻薩諸塞灣交通局工會聯盟[40] 、飛行服務員工會[41]、麻省塞拉俱樂部等支持[42]。直至2021年6月,在多項民意調查中皆顯示吳弭的支持率在所有候選人中領先[43][44]。
評價
2018年3月,吳弭被支持民主黨女性黨員的政治行動委員會EMILY's List選為「未來之星」[45]。其後她被月刊《Boston》選入「100名最具影響力的波士頓人」[46]。
選舉結果
吳弭在2013年11月首次當選為波士頓市議會議員。她在所有候選人中得票排行第二,僅次於時任議員Ayanna Pressley[47],其後於2015年11月她再度當選[48]。2017年11月,她第三度當選並獲得65,040票,為波士頓市議會史上第二高得票[49]。2019年11月她第四度當選連任並再度在所有候選人中取得最多得票[50]。
2020年9月,她宣佈參加2021年波士頓市長選舉,並於2021月9月14日舉行的初選排行第一[51],成功進入於11月舉行的第二輪選舉[52]在11月3日舉行的第二輪選舉中,她以得票率58.4%當選為第55任波士頓市長。
個人生活
作爲長女的吳弭從哈佛大學畢業後不久,便因爲要照顧患有思覺失調症的母親和兩個妹妹一度搬回芝加哥居住,其後在2009年回到波士頓[4]。她與長年交往的男朋友Conor Pewarski於2011年12月訂婚,並於2012年9月結婚[53]。現時,她與兩名孩子Blaise和Cass,以及其母親一同居住在波士頓的羅森黛爾地區[19][54][55][56]。
註釋
 美國採屬地主義,在美出生即取得國籍;而中華民國以屬人主義為主、屬地主義為輔,允許雙重國籍,並不強制歸化海外國民放棄原國籍,若沒放棄則仍有無戶籍國民身分。吳弭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BA30sI


戰勝反亞裔仇恨! 繼吳弭波士頓勝出後 辛辛那提也選出首位亞裔市長

2021-11-03_1832472021-11-03_1833062021-11-03_183259AAQiJFU.imgAAQfUWd.imgAAQiCRj.imgAAQiJFH.img

戰勝反亞裔仇恨! 繼吳弭波士頓勝出後 辛辛那提也選出首位亞裔市長


放棄父母寫好劇本!吳弭的從政之路
放棄父母寫好劇本!吳弭的從政之路 https://bit.ly/3bDi3Hy
▲台灣移民第2代的吳弭(Michelle Wu)當選,成為波士頓第一位有色人種、女性、亞裔市長。(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由 NOWnews 提供 ▲台灣移民第2代的吳弭(Michelle Wu)當選,成為波士頓第一位有色人種、女性、亞裔市長。(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波士頓將成為一個所有人的城市」(Boston for everyone),是現年36歲、即將入主波士頓市長之位的吳弭(Michelle Wu)勝選喊出的口號,這不僅是一句宣言,更像是她打破美國東北部一向由「老白男」掌權,成為波士頓第一位有色人種、女性、亞裔市長的寓言故事。她不老,是當地80多年來最年輕的市長;也不白,台灣移民第二代的她是美國東岸城市的第一位亞裔市長;同時更是波士頓民調支持最高、最受關注的女性政治人物,而她也在勝選感言中特別以英文、西文、法文、中文告訴所有人,「這些都可以成為現實」。
▲吳弭的當選對亞裔、女性、有色族裔等代表性不足的群體具有重大意義。(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由 NOWnews 提供 ▲吳弭的當選對亞裔、女性、有色族裔等代表性不足的群體具有重大意義。(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身為台灣移民第二代的吳弭,在父母替她安排好的人生劇本中,「從政」一直都不是其中的選項。《紐約時報》報導,吳弭的父母80年代從台灣移民來美國芝加哥,父親是化學工程師,但與妻子剛落戶芝加哥郊外時幾乎不會說英語,吳弭從小就擔任起兩人的翻譯。小時候母親希望她學習花式溜冰,成為「關穎珊第二」、父親則如普遍亞洲家長,希望她成為醫師,而政治對於他們來說,代表的只有上一代從中國落難來台的恐懼感、飢餓。
當她不負重望頂著哈佛光環正準備畢業,父母卻離了婚,其父離開美國到海外工作,在郊區獨居的母親則罹患思覺失調症。年僅22歲的吳弭被迫扛起照顧全家的責任,除了開了小茶館營生,還得替母親安排治療、取得11歲妹妹的法定監護權。在她與法院抗衡、與醫療體系和保險公司搏鬥期間,她對遇到的官僚主義感到沮喪,這也成為她參選的契機,決定對抗改善政府的官僚,讓類似母親這樣語言不通、少數族裔的弱勢族群能夠被社會看見與照顧。
▲吳弭致力解決社會不平等、替少數族裔發聲。(圖/翻攝自Twitter)© 由 NOWnews 提供 ▲吳弭致力解決社會不平等、替少數族裔發聲。(圖/翻攝自Twitter)
吳弭從此放棄了父母安排好的人生劇本,也不甘願向命運低頭經營茶館一生,於是她帶著母親和妹妹重返波士頓,重新考上哈佛大學法學院,認識了在哈佛兼課教受合約法的恩師,也就是現任民主黨參議員華倫(Elizabeth Warren),踏上她從政的道路。吳弭在波士頓市政府擔任研究員期間,就因為替餐飲業設計了簡化的執照許可方案吸引當時市長注意,而在華倫決定角逐參議員後,她也開始踏入政治圈,在助選過程經營波士頓人脈,隔年順利選上成為波士頓第一位亞裔女性波士頓市議員,2016年更成為波士頓首位有色人種的女性議長。
▲台灣移民第2代的吳弭當選,成為亞裔美國人在政局中少見的代表,具有時代象徵意義。(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由 NOWnews 提供 ▲台灣移民第2代的吳弭當選,成為亞裔美國人在政局中少見的代表,具有時代象徵意義。(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師承參議員華倫的她,走的是民主黨內的進步派路線,政治傾向有著偏左的自由派風格,於市議會服務期間提出多項改革,深受進步派人士與年輕人喜愛,也在第一次市議員競選開始就和非裔、拉丁裔選民建立連結,同時主張解決波士頓社會不公、都市仕紳化(gentrification)等現象,呼籲麻薩諸塞灣交通運輸局(Massachusetts BayTransportation Authority)的服務改為免費,並推動警界改革、波士頓版「綠色新政」等政策,吳弭不把政治形象拘限在種族認同上,而是透過進步政策與遠見,與多元族群建立聯盟,穩固了勝利基礎,讓波士頓不少居民心甘情願自稱是「Wuniverse」的一員。
「我們準備成為一個為全民存在的波士頓。我們準備成為一個不排擠人的波士頓,歡迎所有稱這座城市為家的人到來。我們準備成為一個所有人都有能力待下並成功的波士頓。我們準備成為一個所有人都有能力待下並成功的波士頓。而且,波士頓將準備成為一座『綠色新政』城市。」
當同樣身為有色族裔的女性對手候選人喬治(Annissa Essaibi-George)自認敗選,並向她表達恭賀後,一襲紅色洋裝的吳弭在灑著象徵勝選的紫色彩帶、現場高呼「Wu(吳)」的熱鬧場面中燦笑登場。她在勝選之夜提到,在以大膽方案解決問題與填補路面坑洞之間,「我們不需要選擇,這一切都是可能的」,不過該如何在舊勢力制肘、議會保守派干預與跨部門合作之間尋求解套,這才是一向披荊斬棘的吳弭接下來所要面對的艱困挑戰
放棄父母寫好劇本!吳弭的從政之路 https://bit.ly/3bDi3Hy


美國波士頓,雙親出身台灣的吳弭 (Michelle Wu) 在波士頓的市長補選中勝出,是波士頓兩百多年以來第一位在選舉中勝出的亞裔女性市長。
現年36歲的吳弭生於芝加哥,祖父母輩1949年移居台灣,吳弭的雙親在1970年代到芝加哥求學,並在芝加哥生下吳弭和三個弟妹。吳弭在芝加哥念完高中,考上哈佛大學經濟系之後,來到波士頓唸書。Facebook https://bit.ly/3EK3u1c
哈佛大學畢業後,吳弭在波士頓諮詢公司 (BCG) 找到期望的工作,但就在職涯即將展開的時候,吳弭的母親病倒,父親派駐海外無法返回美國。為了照顧病重的母親與三個仍在就學的弟妹,吳弭放棄在波士頓的工作,搬回芝加哥開設一間茶館,以就近照顧母親和弟妹。
根據《紐約時報》的專訪,吳弭的雙親抵達美國時幾乎不會說英文,因此吳弭在很小的時候就得擔任父母的翻譯。她也提到母親罹患疾病是她所遇到最大的難關,在芝加哥期間,吳弭因為醫療、開店問題與市政府官僚往來,苦於政府的官僚習氣,讓吳弭萌生修習法律的念頭。
在母親的病情好轉、弟妹外出念大學後,吳弭回到母校哈佛大學修習法律,同時也在此遇到政治生涯的引路人:民主黨籍的參議員伊莉莎白華倫 (Elizabeth Warren) ,華倫當時在哈佛大學法律學院教授契約法。吳弭在學期間積極參與市政工作,並曾擔任波士頓市政府的法律研究員。
在華倫投入參議員選舉時,吳弭加入華倫的競選團隊,正式踏入政壇。之後在2013年,吳弭在波士頓投入市議員選舉,成為波士頓首位台裔市議員,也是波士頓史上第二位非白人女性市議員,之後吳弭也在2016年當選為波士頓市議會的議長。
今年三月,波士頓的前市長華爾希(Marty Walsh) 受到拜登總統延攬,入閣擔任勞工部長,之後吳弭就宣布要競選市長。她的政見主打「綠色新政」,目標要強化公共運輸、平衡城區發展,並要強化波士頓不同族裔居民之間的團結合作。
星期二吳弭以27%的大差距擊敗同屬民主黨籍的議員同僚,也是女性移民後裔的埃塞比‧喬治 (Annissa Essaibi George) ,打破波士頓兩百多年來市政幾乎全由白人男性壟斷的局面。
勝選後吳弭也發表演說,以英文、西班牙文、法文與中文四種語言強調「這些都可以成為現實」,她的成功也將繼續鼓舞許多移民後裔。但波士頓本地媒體《波士頓先鋒報》也提出警訊,認為吳弭的政策很可能會受到保守派市民的抵制,未來得花更多時間溝通,才能達到她團結市民的理想。
Facebook https://bit.ly/3EK3u1c

250375515_437551764401128_6244734096123562902_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