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端康成(日語:川端 康成/かわばた やすなり Kawabata Yasunari ?,1899年6月14日-1972年4月16日),世界知名的日本新感覺派作家,文學批評家,活躍於大正至昭和年間。1968年成為首位日本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也是繼羅賓德拉納特·泰戈爾之後第2位獲獎的亞洲作家。
川端康成出生於大阪府,畢業於東京帝國大學日本文學系。大學時因受菊池寬賞識於文學批評等領域嶄露頭角,之後與橫光利一等人共同創辦了同人誌《文藝時代》。他結合西歐的前衛文學創作出了被稱為新感覺文學的作品,並作為「新感覺派」作家而受到關注。他的作品類型多樣,手法、風格各異,包括詩、抒情文章、神秘主義作品、少女小說等等,因此也被人稱為魔術師[1]。此後,他又創作了諸如在死亡和輪迴中表現「日本之美」的作品,融合了連歌[註 2]和前衛的作品等等。這些作品表現了他對傳統美,魔界等主題的關注[1][2]。他對人性的醜惡與無情,人心的孤獨與絕望理解得十分透徹。他在日本文學史上留下了許多輝煌燦爛的名著,這些名著奠定了其作為日本文學最高峰的不可動搖的地位[3][4]。作為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日本人,他在獲獎演講中向世界介紹了日本人的生死觀和美學意識[5]。
川端康成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2Ya4gVS
生平
川端康成攝於1917年
川端康成生於大阪府大阪市北區此花町(今天神橋附近),祖輩為地方有名的富貴,家道中落後遷於東京,其父親習醫。川端康成兩、三歲時父母病故,祖父將他帶回大阪府扶養,他唯一的姊姊則寄養在另一親戚處。由於身體孱弱,川端康成的幼年生活是封閉式的,幾乎沒有與外界的接觸;而這種過分的保護沒有改善他的健康,反而造就了他憂鬱、扭曲的性格。川端康成上學後,這種生活有所變化,但不幸又接踵而來:川端康成的祖母、姊姊、祖父相繼過世;這種對於死亡的體驗給他留下的恐懼的影響是一生的。孤獨的川端康成一邊拒絕現實中的熱量,一邊在文字的世界裡繪製著想像中熱量,那個時候他開始閱讀《源氏物語》——在他的一生中,這本書是另一個重大的影響;評價他的作品,就不可避免的要提到《源氏物語》。中學時,川端康成對於《源氏物語》還僅僅一知半解,但就他所能體會到的感覺,他開始嘗試自己寫作。
1915年,一本雜誌刊登了他的幾首俳句。次年,他在當地的一份報紙《京阪新聞》上發表了幾首和歌和雜文。中學畢業後,川端康成前往東京府舊制第一高等學校學習,在那裡他接觸到世界文學及日本文學中最精闢、最前沿的浪潮。1920年後,川端康成對於寫作風格不斷探究,短篇《招魂節的一幕》奠定了其在文壇的第一步。1926年,除了其一生唯一一部劇本《瘋狂的一頁》被拍成電影,川端康成還發表了《伊豆的舞孃》。獲得讚譽的川端康成並沒有停留不前,其寫作風格從新感覺到新心理主義,又到意識流,1931年的《針、玻璃和霧》可以說是其中一個的代表。接下來,川端康成的作品中開始出現佛教「空」、「無」的思想。
1934年,川端康成開始寫《雪國》連載,3年後出了單行本,獲得第三屆文藝懇話會獎。1936年,川端康成因為反戰而宣布停筆、不寫文藝時評類文章,並在接下來的幾年中廣泛參加反戰活動。1940年,川端康成參與成立日本文學會。1941年,川端康成受關東軍邀請訪問滿洲等地;訪問結束後,他自費留在中國,並將妻子一同接到中國,兩人前往北京,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回到日本。第二年,川端康成編輯了《滿洲各民族創作選集》。1944年,川端康成以《故園》等文章獲戰前日本最後一屆菊池寬獎。
川端康成誕生地紀念碑
1947年,歷經13年,《雪國》定稿。1949年,川端康成另一部重要的小說《千羽鶴》開始連載;1952年,這部小說被改編成歌舞伎。1961年,川端康成前往京都寫作《古都》,同年獲得文化勳章。1968年10月17日,川端康成以《雪國》、《千羽鶴》及《古都》等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是歷史上第一個獲得此獎項的日本人,也是繼泰戈爾之後第二位獲此獎項的東方人。同年12月10日,他著和服正裝「紋付羽織袴」在斯德哥爾摩音樂廳領獎。12月12日於瑞典學院發表了《我在美麗的日本》(美しい日本の私)演說,在這篇演講稿中川端康成引用了諸多古典文學詩詞,來抒發自己對於日本、日本這個民族的美的體驗。1969年4月,川端康成旅行期間,與亞歷山大·索忍尼辛被選為美國藝術文藝學會的名譽會員。
1970年11月25日,三島由紀夫切腹自殺,不少作家趕到現場,只有川端康成獲准進入,但沒見到屍體。川端康成受到很大刺激,對學生表示:「被砍下腦袋的應該是我。」1972年4月16日,即三島由紀夫自殺之後17個月,川端康成在工作室的公寓打開煤氣開關自殺,未留下隻字遺書。兩人相繼自殺留給了後人無數的疑問。
1951年,川端康成擔任林芙美子治喪委員會主任委員
2013年2月19日,川端康成首部在報紙連載的小說《美麗!》於塵封86年後被重新發現,比之前公認為他的最早連載小說《海之火祭》,還早四個月發表。
評價
「昨日始讀川端康成的《雪國》,雖未盡畢,然亦不能釋手。日人小說確有其風格,而其細緻、精確、優美、真切,在我讀過的幾篇中,十分明顯。」 ——曹禺
「川端康成是個永恆的旅遊者」;「生於日本的藝術家,被迫對日本文化不斷的進行批判,從東西方文化的交匯中清理出真正屬於自己風土和本能的東西,只有在這方面取得切實成果的人是成功的。」 ——三島由紀夫
川端康成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2Ya4gVS

248468308_4913150762037200_6118184742923102361_n2021-11-02_1048042021-11-02_1047582021-11-02_104746FireShot Capture 175 - 川端康成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zh.wikipedia.org248468308_4913150762037200_6118184742923102361_n (1)250589598_4913151145370495_9190811809586977661_n248412495_4913151102037166_4132577539397696096_n


川端康成的34個名句,一起走進這顆秋葉般靜美的心靈Facebook https://bit.ly/3mA2JSk
1899年夏,川端康成在日本的大阪出生,不到三歲,父母就相繼病逝,15歲之前又見證了姐姐和祖父的死,川端康成徹底成了一名孤兒,他雖幼年不幸而且身體孱弱,但憑藉其文學才華和對事物的敏感認知,在日本文學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
他憂傷孤獨的底蘊,浸透在每一部作品裡,無論是《雪國》《古都》《千隻鶴》(憑這三部作品,川端獲得了1968年的諾貝爾文學獎),還是《伊豆的舞女》(川端的成名作),都帶有著一種淒絕和孤美,而且都流露出一種虛無和空靈的思想。這種瀰漫於作品中的情緒往往能快速感染讀者,令我們怦然心動的同時,又惆悵暗傷不已。
1972年,在日本作家三島由紀夫剖腹自殺一年多後,川端康成選擇了含煤氣管自殺,死時沒有留下只言片語或任何遺書,彷彿一片秋葉,靜靜的飄逝、離去,而這也正印證了他死前曾經說過的:自殺而無遺書,是最好不過了。無言的死,就是無限的活
這就是川端康成,一個從小就歷經死亡考驗的個體存在,一位擅長描寫淒美、孤獨、幽玄的文學大師。
1,美在於發現,在於邂逅,是機緣。
2,即使和幽靈同處地獄也能心安理得;隨便什麼時候都能拔腿而去。這就是我,一個天涯孤客心底所擁有的自由。
3,凌晨四點醒來,發現海棠未眠。如果一朵花很美,那麼我會不由自主地想到:“要活下去!”
4,當我擁有你,無論是在百貨公司買領帶,還是在廚房收拾一尾魚,我都覺得幸福。愛像一股暖流滋潤著我。當我失去你,即便面對鳥語花香我也興味索然。一切顯得落寞,虛空。善於感知的心變得遲鈍,甚至無法捕捉自己的靈魂。失去了戀人是悲傷的,更讓人難過的是迷失了一顆心。
5,生存本身就是一種徒勞。
6,死亡是拒絕一切理解的。生並非死的對立面,死潛伏於生之中。
7,即使靠一枝筆淪落於赤貧之中,我微弱而敏感的心靈也已無法和文學分開。
8,風雅,就是發現存在的美,感覺已經發現的美。
9,我們都是上帝之子,每一個降生就像是被上帝拋下... 因為我們是上帝之子,所以拋棄在前,拯救在後。
10,自殺並不可怕,比自殺更可怕的是失望和厭世。
11,山間的路氤氳著霧氣,衣服被濛濛的雨打濕,胸前和雙腳本該覺得冷,背後卻因為疾步而行被汗濕,更因為難耐的情緒而焦躁。初識愛情在這樣年輕的年紀,在這樣如夢似幻的山裡,就注定這是一場足以銘記但是卻不可能結果的感情。
12,感情這種東西,已經不可依賴,如今世道變成這個樣子。越是有才能的人,感情就越脆弱。
13,什麼時候,你能與一個老人待一個下午,饒有興趣地聽完他精彩或不精彩的人生故事,那說明你已經成熟。
14,人是不斷消失在過去的日子裡的。
15,貧寒之中自有一種強勁的生命力。
16,一切藝術都無非是人們走向成熟的道路。
17,也許越親近、越深愛的人,就越難描繪出來。而越醜惡的東西,就越容易明確地留在記憶裡。
18,時間以同樣的方式流經每個人,而每個人卻以不同的方式度過時間。
19,我處在一種美好的空虛心境裡,不管人家怎樣親切對待我,都非常自然地承受著。我感到所有的一切都融合在一起。我的頭腦變成一泓清水,滴滴答答地流出來,以後什麼都沒有留下,只感覺甜蜜的愉快。
20,任何一種花,每每由於賞花的時間和地點各異,而使人的感觸也各有不同。
21,也許人世間的習慣與秩序,使我們的罪惡意識都麻木了。
22,披上一層薄雪的杉林,分外鮮明地一株株聳立在雪地上,凌厲地伸向蒼穹。
23,我完全明白了。你最好還是不要進到我的世界來。我和你來自不同的世界,我將終生嚮往你,回憶你,感謝你。
24,這個世界太擁擠了。沒有比夜更深的傷,沒有比夢更短的遺忘,最好的故事在黎明前死去,最愛的人給我的總是惆悵。
25,有朝一日,對生命也心不在焉了。
26,腳步聲之所以紊亂,我並不認為是人腳的關係。悉心細聽,是一種運載靈魂的病痛的聲音,是肉體在向大地悲傷地約定魂葬的日子的聲音。
27,山總是美的,自然總是美的。不過,有時候,這種美只是某些人看到罷了。
28,我這個二十歲的人,一再嚴肅地反省到自己由於孤兒根性養成的怪脾氣,我正因為受不了那種令人窒息的憂鬱感,這才走上未知的旅程。
29,一個人如果死得快樂,如果認為死是一種恆久的解脫。世人就不應為他嘆息,因為快樂的死亡總好比靈魂裡面最深層次的疼痛。
30,昔日虛空把人吞沒,作為其報應,人又把虛空吞沒,也是這個道理。人把這種虛空吞沒,又把虛空呼出,這被呼出來的虛空,又把人呼了出來,同樣的事,將反复循環,再次出現。
31,她,就是那舞女。潔白的裸體,修長的雙腿,站在那裡宛如一株小梧桐。我看到這幅景象彷彿有一股清泉蕩漾著我的心。
32,黑夜給我準備的,是蟾蜍、黑犬和溺死者。
33,葉子的聲音美得不勝悲涼,美到消散了溫度。純粹的聲音從紛擾瑣碎的時光中穿越而來,從生到死,從昂然走向衰亡,鏡中的影像, 結霜的車窗。
34,對城市美好事物的憧憬,隱藏於淳樸的絕望之中,變成一種天真的夢想。
Facebook https://bit.ly/3mA2JSk


三島由紀夫畢業於東京大學,是日本著名的小說家曾經兩次被入圍了諾貝爾文學獎的候選、劇作家、記者、電影演員等多重身份的人物。作為二戰後日本國內的文學大師之一,三島由紀夫不僅在日本文壇上擁有高度的聲譽,在西方同樣也得到了極高的評價,他甚至被人稱為是「日本的海明威」/三島由紀夫是日本戰後文學的大師之一,在日本文壇擁有高度聲譽/1970年政變演說失敗後,三島選擇了切腹自殺/追求的是「自己尊敬、自己犠牲、自己責任」的武士道精神,而對軍國主義加以反對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日影之舞:日本現代文學散論/經典作家,如:夏目漱石、谷崎潤一郎、志賀直哉、川端康成、太宰治、松本清張、安部公房、三島由紀夫、大江健三郎等,同時也開拓了在台灣大多尚未有譯本,但在擴展日本文學閱讀視野時相當重要的作家,如:國木田獨步、宮武外骨、小山內薰、秋田雨雀、中上健次等。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