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牙比率
台灣成年人罹患牙周病的比率超過半數!初期難察覺!
許璧娟醫師提醒民眾,牙齒有不適要立即就醫並定期至牙科檢查,替自己鞏固牙周健康。(記者蔡彰盛翻攝)
許璧娟醫師提醒民眾,牙齒有不適要立即就醫並定期至牙科檢查,替自己鞏固牙周健康。(記者蔡彰盛翻攝)
2020/03/05 12:11
〔記者蔡彰盛/新竹報導〕陳小姐長期牙齦腫痛,原以為是因工作壓力造成不適,遲遲未理會;但最近疼痛感益發強烈,隱忍不住才至牙科求診,心想洗洗牙就可解決問題,殊不知嚴重牙周病已經纏身!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牙周病科許璧娟醫師表示,根據統計,台灣65歲以上人口完全缺牙比例近2成,除了影響咀嚼功能,造成消化不良、營養攝取不足之外,也可能破壞外觀與降低語言功能,甚至造成心理壓力影響健康。國內外眾多研究也證實,牙周病與許多慢性疾病都有極大的關連性,例如:糖尿病、心臟病、腎臟病,還有失智症…等。
台灣成年人罹患牙周病的比率超過半數!然而,牙周病在初期是自我難以查覺的,部分人早在30歲就會逐漸出現牙周病徵兆,例如:刷牙時容易出血、咀嚼無力、齒齦不時隱約的腫痛等,而4、50歲通常是疾病好發或症狀外顯的高峰期。
臨床上,常見民眾因長期疏忽或生活忙碌,無暇就醫或定期檢查,在忍無可忍而求診時,才驚覺情況不妙,已有多顆預後不佳或無望的患齒,錯過黃金治療期,必須接受手術或複雜性治療來保全,甚至不得不拔除以遏制持續感染與後續口腔重建的情況發生,結果是花費更多的時間與金錢來做長期抗戰,治療過程也更加辛苦,悔不當初。
在牙醫師全國聯合會呼籲下,政府於2011年開始推出牙周統合照護計畫,大力推廣口腔衛生教育,希望藉由牙周病基礎治療,保健國民的齒齦;幾年下來,成效逐漸顯著與普及,估計因及時診療而免除拔牙命運的患齒達數十萬顆,亦嘉惠上百萬人次的國民。
因此,期待擁有健全的銀髮生活,就不能忽視口腔照護,許璧娟醫師提醒民眾,牙齒有不適要立即就醫並定期至牙科檢查,替自己鞏固牙周健康,做個樂活人。
台灣成年人罹患牙周病的比率超過半數!初期難察覺!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AJ8uAW
------------------------
12歲以上國人 平均缺5.6顆牙
2007/04/09 06:00
近千萬人飽受缺牙之苦
〔記者王昶閔、洪素卿/台北報導〕衛生署國健局一項大規模調查發現,十二歲以上國人中,有四十七%、近千萬的國人口中有缺牙、植牙或假牙(含活動及固定假牙)。這項統計結果是國健局針對二○○五年「國民健康訪問暨藥物濫用調查」進行分析所得,總樣本數兩萬四千七百人。
調查顯示,十二到六十四歲國人中,僅五十六點六%全口牙齒仍完整維持在二十八顆,其餘都有裝假牙、植牙或缺牙,缺牙顆數平均三點五顆;到了六十五歲以上,有原有牙齒完好者只剩兩成,缺牙顆數平均十四點八顆。整體而言,十二歲以上國人平均缺牙顆數(含活動假牙)達五點六顆。
另外,十二到六十四歲國人中,有十六%自覺牙齒功能不佳,只有四十五%認為自己的牙齒的功能好或非常好,到了六十五歲以上,自覺牙齒功能不佳的比率升高到三十八%,只有二十五%對牙齒功能滿意。
缺牙不補 影響消化及自信
「民眾千萬不可以輕忽缺牙問題!」中華民國家庭牙醫學會理事長、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副院長鄭信忠說,台灣地區老人缺牙最常見的成因是牙周病,年輕人則可能是蛀牙蛀得太厲害、牙周病或是意外傷害等造成。但不論是哪種原因的缺牙,都不能輕忽。
鄭信忠解釋,以老人家來講,缺牙太多沒處理,必定會影響咀嚼功能,由於咀嚼是消化的第一步驟,缺牙的老人咀嚼不佳就會影響消化系統,長期下來吸收有問題,就會造成營養不良,門診觀察可發現,多數缺牙老人體型都偏瘦。甚至很多病患因為缺牙,連笑都不敢笑,常常會因此影響人際關係,造成心理障礙,且在門診這種例子並不少見! 「年輕人也不要以為缺顆牙有什麼關係!」鄭信忠說,舉例來說,如果大臼齒缺牙,民眾可能以為反正別人看不到,不管它;可是,牙齒會慢慢的出現變化,缺口後面的牙齒會慢慢往前傾、前面的牙則會慢慢往後歪,連缺口上端的牙也會往下掉,甚至連齒槽骨也位移,到最後整體咬合會出狀況,連臉型都可能改變,屆時就得動手術、矯正等大費周章才能處理。
國健局副局長吳秀英表示,睡前不愛刷牙可能是齲齒率居高不下主因,將加強宣導。
幼童齲齒率近九成 亞洲倒數
〔記者洪素卿/台北報導〕「政府選擇成效比較低的防齲政策,加上口腔保健宣導不力,台灣民眾掉牙,一點也不讓人意外!」
台灣口腔衛生學會理事長張進順表示,以日本與我國相較,台灣大學生因蛀牙程度嚴重,不得不拔除一顆以上臼齒的比率高達兩成,足足是日本的十三倍之多。
此外,目前台灣五歲以下幼童齲齒盛行率高達八十九點五%,二歲兒童平均每人蛀牙數達三點三一顆,不但落後全球七十%以上的國家,在亞洲只贏過菲律賓。
為什麼蛀牙會如此嚴重?張進順認為,原因在於氟化物的利用還是不夠。他認為「溝隙封閉劑」是最佳策略,氟漆的效果,比氟膠、含氟牙膏都來得好,但我國都沒有選用。
牙醫師另建議,「刷牙三三三」口訣有助提醒潔牙成效;三餐飯後要刷牙吃完東西三十分鐘內要刷牙、每次刷牙至少三分鐘以上,應可有效減少牙菌斑堆積。
吃完點心就刷牙 比率不到2%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國健局調查發現,每一百人中只有一點四人對牙齒超級寶貝,連每次吃完點心都會刷牙,午餐後會刷牙的比率僅十%,晚餐後會刷牙者,更只剩四點七%。
國健局副局長吳秀英表示,和二○○一年的調查結果相比,二○○五年國人在口腔保健上的各項指標,包括每日至少潔牙一次之比例、每日平均刷牙次數、睡前刷牙比例、使用牙線(棒)、使用漱口水之情形都有進步。尤其以十二歲以下,在每日至少潔牙一次及睡前刷牙的比例增加最多。
不過,二○○五年十二歲以下兒童,每日至少刷牙一次之比率只有九十一點七%,還是有八%沒有每天刷牙。就刷牙次數來看,不管是十二歲以下平均每日刷一點七次,十二至六十四歲一點九次,都低於每日早晚至少各刷一次的最基本要求。
事實上,國人睡前不愛刷牙的情況依舊普遍,十二歲以下者,早上與睡前刷牙的比率都在七成左右。十二歲以上者,九十三%在早上刷牙,晚上刷牙的比率只剩七十六%。
此外,洗牙可清除牙結石,維持牙齦健康,但只有十四點三%的人每半年會定期到牙醫診所洗牙,僅四十四%國人平時有用牙線的習慣
12歲以上國人 平均缺5.6顆牙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aBvgjE
-----------------------------
難以啟齒的銀髮族!全口無牙率6.4% 平均剩不到17顆牙
黃天如 + 追蹤 2017-09-05 08:20 6064 人氣  贊助本文  
根據衛生福利部心理口腔健康司於2015至2016年間的調查顯示,目前70歲以上老人全口無牙率7.6%,80歲以上老人全口無牙率12.7%,而65歲以上老人口內平均真牙的數目,僅剩16.7顆。(資料照,顏麟宇攝)
根據衛生福利部心理口腔健康司於2015至2016年間的調查顯示,目前70歲以上老人全口無牙率7.6%,80歲以上老人全口無牙率12.7%,而65歲以上老人口內平均真牙的數目,僅剩16.7顆。(資料照,顏麟宇攝)
雖然國內「8020」牙周病統合照護計畫起步確實有點晚,所幸多數民眾都知道,健保每半年都有給付一次牙科洗牙服務,而委由牙醫師定期徹底清除牙齦牙縫間的牙菌斑、牙垢、牙結石,正是預防牙周病最不能少的基本功。根據衛福部調查,10年前國內平均每5個65歲以上老人中,就有1人全口無牙;時至今日,銀髮族全口無牙率已降至6.4%,有此成績,健保功不可沒。
衛生福利部心理口腔健康司副司長張雍敏表示,「再好的假牙,都比不上真牙!」無奈臨床經驗證實,隨著年齡老化等各種因素,即使是律己甚嚴的牙醫師,要做到讓32顆恆牙陪伴自己終老,也堪稱是件極難的任務。
但無論如何,世界衛生組織(WHO)仍呼籲,高齡化國家應窮盡一切努力,透過預防蛀牙、維護牙周健康等治療及衛教宣導,讓銀髮族直到80歲時仍能擁有20顆具咀嚼功能的恆牙,才勉強算能維持一個人老年時所需的基本健康及生活品質,這就是所謂「8020」目標的源由。 
女性長者全口無牙率高於男性
根據衛福部歷年來的全國性調查,直到2006年,國內65歲以上老人全口無牙率仍高達21.5%,即每5個老人中就有1人「老而無牙」;其中男性長者全口無口比率18.7%,女性長者更高達24.3%。到了2009年的調查結果,情況雖已稍有改善,但國內老人全口無牙率仍有15.2%,且男性長者12.9%、女性長者17.3%,阿嬤的牙口健康依舊比阿公還要差!
20170902-(天如專題)近年國內65歲以上老人全口無牙率變化。
2015至2016年 80歲以上全口無牙率達12.7%
張雍敏說,根據衛生福利部心理口腔健康司於2015至2016年間,委託雙和醫院針對全國1萬多名老人進行的最新調查,結果發現,在國內醫療、教育界長期努力下,國內老人全口無牙率已較2009年的調查結果,掉到攔腰以下的6.4%;同份調查亦顯示,目前70歲以上老人全口無牙率7.6%,80歲以上老人全口無牙率12.7%
若從自己跟自己比的角度來看,這些年來台灣的口腔衛生水準顯然有了不小的進步,但若從另一些客觀的數據來評量,例如目前國內就連65歲以上老人口內平均真牙的數目,都僅剩16.7顆;以此看來我們要趕上先進國家的水準,甚至達到WHO給予高齡化國家「8020」口腔健康的目標,都還有一段長路要走。 
牙醫師盼「使用者付費」 要健保署彌補11億缺口
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謝尚廷表示,臨床研究顯示,即使牙醫師能夠善用心理學技巧,還是很難幫助部分民眾完全克服看牙醫的心理障礙。所以,雖然他有心號召國內更多牙醫師投入牙周病整合照護計畫,甚至不排除透過推動認證標章的方式,讓有需要的民眾更容易藉此找到有具牙周病治療專業的牙醫師,初步也只能將治療目標訂於2022年時,盼將國內接受牙周病統合照護計畫的輕中度牙周病患者累計至250萬人,即達到全國總需求人數的一半。(相關報導:漱口水讓人失去味覺?擔心牙膏化學成分傷身,請選3種天然法寶替代|更多文章)
20170901-(天如專題配圖)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謝尚廷。(謝尚廷提供)
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謝尚廷表示,許多會員已表示希望健保署能彌補過去牙周病統合照護計畫11億元的「缺口」,讓他感到不小壓力。(謝尚廷提供)
然而要達到上述目標不能只靠牙醫師一腔熱誠,更需要健保政策的配合及鼓勵。謝尚廷坦言,他接任牙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3個多月以來,已接獲許多會員建言,希望基於「使用者付費」理念,健保署能彌補過去牙周病統合照護計畫11億元的「缺口」,令他感受到不小的壓力。
但謝尚廷強調,身為牙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他更想做的事是希望各界體認,若能落實牙周病預防,進而減少國人各種心血管疾病、阿茲海默症的罹患率及疾病嚴重度,對整體健保經費支出來說,才是對的投資,「若健保以經費框架抑制民眾就醫需要的情況,真能徹頭徹尾改變,過去的11億元,牙醫師公會全聯會也不會再提!
難以啟齒的銀髮族!全口無牙率6.4% 平均剩不到17顆牙 -風傳媒 https://bit.ly/3BGJQSW
-----------------------
「缺牙」小心失智症找上門!台灣缺牙率高 暗藏5大健康危機
王家瑜 報導 2020/10/12 08:00
字體放大
很多人以為年紀大了,牙齒逐漸脫落是很正常的,其實這是錯誤的觀念。牙科醫師強調,牙齒之所以會掉,一定有原因,千萬不能當成沒事,小心引發失智症、顳顎關節痛等嚴重後果!
台灣缺牙率高!老人平均缺14.8顆牙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80歲的老人家至少應該要有20顆功能正常的自然牙。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牙科部主任黃瓊芳指出,台灣的缺牙率高,先不論80歲,光是65歲以上老人,就有75%的人有缺牙,而且缺牙數高達14.8顆。
延伸閱讀:生孩子壞了11顆牙…阿嬌怕老了骨鬆掉牙 每天堅持花15分鐘這樣做
成年人正常來說應有28顆牙(不含智齒),也就是說如果掉牙超過8顆,就沒有達到WHO建議的標準。她進一步指出,不僅老年人口缺牙情形嚴重,台灣12到64歲人口中,缺牙率也高達43%,顯示缺牙問題是任何年齡層都需要關注的健康議題。
「缺牙」小心失智症找上門!台灣缺牙率高 暗藏5大健康危機
為什麼我們會說牙齒掉越少越好?黃瓊芳強調,因為缺牙不只會造成口腔問題,還會影響全身健康;目前已知缺牙和以下5個健康問題有密切關係:
1. 營養失調
缺牙會影響咀嚼功能,難以進食,而無法攝取到足夠的營養,久而久之恐引發營養失調。黃瓊芳表示,人不吃東西就沒有營養,身體會越來越虛弱,各項機能也會變差,這是在臨床上老年患者很常見的情形,其實這背後與「缺牙」有很大的關係。
延伸閱讀:老人家咬不斷蔬菜、肉類?米飯太軟或太硬?日本高齡專家分享「備餐祕訣」
2. 顳顎關節痛、臉型歪斜
缺牙會導致咀嚼習慣改變,長期下來就會傷害顳顎關節,還會導致臉型不對稱。黃瓊芳說明,一個人如果缺了右邊的牙齒,就會經常用左側牙齒進食,長期會導致左側肌肉緊繃、右側肌肉相對鬆弛,導致臉型不對稱、不美觀。
延伸閱讀:經常托腮、咬唇、咬筆的人快改過來!醫師揭5大因素害牙齒變歪
不僅如此,假設我們經常用右側牙齒咀嚼,會對右側的顳顎關節造成傷害,而左側會有咬合不正的問題,造成顳顎關節整體結被構破壞;還有一種常見的情形是,如果缺了後牙而頻繁使用前牙,可能導致牙齒咬合面越來越低,同樣會使顳顎關節的結構變得不穩定。
「缺牙」小心失智症找上門!台灣缺牙率高 暗藏5大健康危機
示意圖/TVBS
3. 說話發音不清楚
缺牙還會導致發音問題,可能造成生活上的困擾。黃瓊芳提到,就像小朋友換牙的時候一樣,只要缺一顆牙,講話就會「漏風」,較不容易發出f、v或是注音ㄈ等唇齒音。
延伸閱讀:缺牙講話漏風怎麼辦?3大方法可補救,但最重要的是「這個」
4. 失智症風險高
已有研究證實,缺牙情形越嚴重的人,罹患失智症的比例越高。黃瓊芳說明,咀嚼可幫助血液順利抵達腦部,也有研究指出,咀嚼能力好可增加25%的腦部循環;反之,缺牙會使咀嚼能力下降,腦部循環變差、容易退化,更加速了失智症的病程。
延伸閱讀:想要保有好腦力防失智  快來學簡單好記的「健口操」
5. 牙周病
回到口腔本身,缺牙的影響也不容小覷。黃瓊芳舉例,如果缺了一顆下排牙,上排的對咬牙會持續往下長,使得咬合面不平整;兩側的牙齒也會往中間(缺牙處)傾倒,形成食物殘渣容易堆積的死角,這些都會增加口腔細菌滋生的機會,進而導致牙周發炎、牙周病等口腔問題。
「缺牙」小心失智症找上門!台灣缺牙率高 暗藏5大健康危機
示意圖/TVBS
綜合以上幾種缺牙造成的危害,黃瓊芳建議,無論你是什麼年紀,只要有缺牙問題都需要積極治療;無論你的牙科醫師建議你做活動假牙、固定假牙、植牙等,都要及早治療好,恢復牙齒原有的功能,才能為了將來的健康做打算
「缺牙」小心失智症找上門!台灣缺牙率高 暗藏5大健康危機|健康2.0 https://bit.ly/3mUfeaa


牙周病竟與類風濕性關節炎有關! 醫籲定期洗牙減少風險
2023/06/08 21:31
 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炎初期,清晨起床時關節會僵硬、疼痛,但適度活動後就會改善;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健康網》牙周病竟與類風濕性關節炎有關! 醫籲定期洗牙減少風險 - 自由健康網 https://bit.ly/3MYqwap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可能會出現疲倦、全身無力、骨頭肌肉隱隱作痛等症狀,而這可能與牙周病有關。悅庭牙醫診所院長曹皓崴說明,類風濕性關節炎是由自體免疫引起,而牙周發炎可能誘發身體裡的發炎因子,若過程太久就可能產生自體免疫疾病。因此應定期洗牙,把牙齦裡的細菌清乾淨,才能減少發炎反應。
 曹皓崴於臉書粉專「打開嘴巴說亮話 曹皓崴醫師」發文指出,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炎初期,清晨起床時關節會僵硬、疼痛,但適度活動後就會改善,且會疲倦、噁心、全身無力、骨頭肌肉隱隱作痛、食慾下降,偶爾還會發燒。中後期則會破壞骨頭、關節扭曲變形,影響全身器官。
 那跟牙周病有什麼關係?曹皓崴指出,牙周病致病菌p.gingivalis(簡稱P菌),會蟄伏在血管中,隨血液流動,引起發炎反應。發炎是身體受傷時進行修復的過程,而當牙周發炎時,就可能誘發身體裡的發炎因子,但若整個過程持續過久,就會產生自體免疫疾病,而類風濕性關節炎就是由自體免疫引起的慢性關節炎。
 他說明,據統計,有牙周病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比沒有牙周病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多1.91倍。牙周P菌不僅會引起發炎,還可以分解宿主的免疫球蛋白等,幫助細菌躲避免疫系統的攻擊。原本為了保護人體對抗外來病菌攻擊的免疫系統,因此被搞得一團亂,免疫細胞過強出現失衡、無法分辨敵我,造成血管通透性增加,才加劇關節發炎反應。
 曹皓崴嘆,自體免疫的慢性病目前沒辦法根治,且通常與遺傳及環境有關,一旦誘發,就只能靠飲食、作息、壓力調節和藥物與之共處,這也是為何強調定期洗牙及植牙後回診的重要,妥善清除躲在牙齦裡的細菌、減少發炎反應,不只保護牙齒,更能照顧身體健康。健康網》牙周病竟與類風濕性關節炎有關! 醫籲定期洗牙減少風險 - 自由健康網 https://bit.ly/3MYqwap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