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宋朝,江湖有個傳說——"富裕"! 甚至於有了與霸秦、強漢、盛唐並稱的"富宋"美譽。
宋朝使節在遼國看到的怪事,戳穿大宋一塊「牛皮」_交易 https://bit.ly/3AsXJnd
就拿北宋來說,很多專家學者認為:別看每年給遼大哥歲貢30萬(銀10萬兩、絹20萬匹),可是宋人精明,善於貨殖貿易,通過宋遼貿易,大宋又將大把的銀子賺了回來,實現了金錢回流。
簡言之,花錢買和平,這買賣——很划算!
事實真是如此嗎?
一、宋錢入遼和北宋"錢荒"
嘿,起碼在某些宋人眼中,不這麼看。
宋哲宗元祐四年(1089年),蘇轍在出使遼國時,在其所見的奏章中有曰:"臣等竊見北界別無錢幣,公私交易,使本朝錢。 ”
宋哲宗紹聖元年(1094年),鄭價出使契丹,回來也說:"其給輿箱者錢,皆中國所鑄。 ”
儘管宋、遼早已是平等的"兄弟之國",可在當時的很多宋人眼裡,遼國那是苦寒貧瘠之地,一直以來都頂著明晃晃的"蠻夷"帽子。
但在蘇轍、鄭價等人眼裡,他們卻看到:遼國人民不但市場繁榮、生活富足,而且用的都是——"宋錢"。
這就相當於,今天某些看起來貧弱的第三世界國家,卻全都在用「美元」交易一樣,看到的人,不驚掉下巴——那才是怪事!
如果宋人的錢真的多到自己花不完,宋錢成了世界貨幣,那也行,可事實是,在遼人大規模用宋錢的時候,此時的宋人卻在鬧「錢荒」!
所謂「錢荒」就是市面上流通貨幣明顯不足,無論古今,「錢荒」都絕不是小事,往小了說,會讓人吃飯不順溜——物資流通不順、商品貿易鈍化,往大了說,就會導致社會體系的畸變甚至崩潰
而這種景象,在北宋就扎紮實實的發生了!
看到這裡,有朋友估計要支招了:印鈔票啊!
嘿! 那也得有的印啊! 事實上,兩宋朝堂一直在印鈔票,也就是鑄錢。 但問題是,每年的出銅量有限,加上宋朝的商貿發達貨幣需求量大,彼時,大宋朝已經是鑄幣量趕不上流失量了。 當然,這事後來催生了大錢、紙幣,這是另一個話題了。
總之,當時的情況就是,大宋國的銅幣,像流水一樣都流向了北方的遼國。 這導致,遼國儘管不產銅礦,但遼國卻是名副其實的"宋錢區"
二、貿易戰
至於宋人的錢為啥都跑遼國。
這首先就要說澶淵之盟了。 這個盟約定的歲幣是銀10萬兩、絹20萬匹,可問題是,當時宋朝的白銀產量其實很低——巔峰期也不過年產80萬兩,而這既要兼顧北宋帝國6000多萬子民的人吃馬喂,還要對帝國公務員"高薪養廉",這導致宋帝國幾乎不可能拿出足量的白銀。
白銀不夠,銅錢來湊,所以就有大量抵扣白銀的銅錢,被宋帝國交割給了遼國,這30萬歲幣兌換成銅幣,那絕對是個天文數位。
盟約換來了宋遼和平,也換了宋遼之間的榷場貿易。
這對兩國來說看似雙贏:宋需要遼出產的良馬、牛羊肉,而遼需要的則是糧食、香料、茶葉、絲綢、瓷器等等。
在初期,確實宋帝國賺了一些便宜,《續資治通鑒長篇》稱:宋景德年間(1004-1007年),與遼人交易,歲獲銀四十余萬兩。 這看起來,基本把歲幣又給賺了回來,並不吃虧嘛。
但其實這裡的四十余萬兩並不是純粹的白銀,而是涵蓋了布匹、羊、馬、駱駝等等價物的一鍋"大雜烩",有些牛、羊甚至都是"病貓",沒出榷場就有倒斃的。 所以,這四十余萬兩的注水程度,可想而知。不過,回過味來遼國人卻一點不傻,也陸續開始玩反制措施:
第一招,反向售賣遼鹽。 鹽這東西,中原地區並不缺,可問題是中原鹽一直是官營,走私20斤就要砍頭,鹽價自然是居高不下。 而遼國人就抓著這機會,在榷場售賣遼鹽,賺的是盆滿缽滿。 這逼的宋帝國最後在河北一帶,乾脆解禁私鹽。
第二招,嚴控馬匹。 戰馬這種戰略物資,遼帝國開始限制交易,想買——出高價。 而這招,則逼得宋帝國轉向去和西夏、吐蕃交易戰馬。
第三招,壟斷絲綢之路。 咱都知道,漢唐的繁榮,離不開絲綢之路帶來的豐厚利潤。 可是崛起於北方的遼國,卻生生切斷了中原與西域的聯繫,而遼國自己則成了絲綢之路的中轉站。 中原的貨物想出去,只能交給遼國;西域的貨想進中原,也得交給遼國。 至於價格嘛——只給批發價! 這就相當於今天某些強勢的市場,它們控制和壟斷管道,交易的價格自然也只能由這些大市場說了算!
這幾招下來,原本就不算豐厚的利潤空間,被壓榨的更為狹小,等到宋仁宗時期,在宋遼榷場,宋帝國已經成了貿易逆差國。 仁宗皇帝自己也無奈的說道:「先置互市以通有無,非以計利。 "意思就是說,保持聯繫不斷就行,掙不掙錢的不計較了。
事情發展到後期,為了進一步盤活國內貿易,遼國甚至開始私鑄"宋錢",至於私鑄的手法嘛——你懂的。
反正,這最後的結果就是大量的銀錢外洩,「遼國錢成堆、大宋鬧錢荒」,最後甚至逼得大宋開始自掘墳墓的超發紙幣。
基辛格曾說:誰掌握了貨幣發行權,誰就掌握了世界。 但在一千年前,卻是「貨幣在手,天下我有」,手裡抓著錢的,才是真大爺!
結語
自古以來,國與國之間,都很難有真正的和平共處,更何況是強國與弱國之間。 號稱奇跡的「宋遼和平」,不過是建立在宋帝國的不斷補貼、妥協之上,算不上真正意義上的平等友好。
其實,面對綜合國力更為強勁的遼國,宋帝國與之締結的屈辱盟約,已經天然將自身置於弱勢一方。 這種弱勢外交甚至影響了宋人的血脈與勇氣,這種百年和平的假像讓宋人酣然入夢。 直到多年之後的靖康之變,沉睡的臃腫胖子才會猛然警醒,但那時付出的代價,卻是幾乎整個民族的毀滅!
參考文獻:易郵幣卡《身為遼金故地的東北地區為何能出土大量宋錢? 》、人神共奮《宋朝不會打仗? 那是因為更擅長"貿易戰"》、袁一堂. 《北宋錢荒:從財政到物價的考察》宋朝使節在遼國看到的怪事,戳穿大宋一塊「牛皮」_交易 https://bit.ly/3AsXJnd

5fb03afbf2a44cca99618ea677e65af200b1243ffaeb44cd9c3802c91db8551954f038ab32b24e5aa7e221605a8ab3b24382c0f183814242afdffc130b35d9262f14d9590bdb40d9b65d12c2c8ba0fa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