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達·貝爾·韋爾斯(英語:Ida B. Wells,1862年7月16日-1931年3月25日)是美國記者、社會學家,於1909年創建了美國有色人種協進會。她反對黑人與白人分開遊行,爭取平等的女性選舉權

2021-07-29_155313

2021-07-29_154330

普立茲超連結:非裔新聞人的百年怒火
作者 黃哲斌普立茲超連結:非裔新聞人的百年怒火 | 黃哲斌 / 反作用力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2TGRzzv
2020-06-19
生活在百年前的威爾斯(Ida B. Wells)曾為種族與性別平權奮鬥,卻直到今日才獲得獎座認可她的貢獻。 圖片來源:Wikipedia
她生而為奴,父母及弟弟死於一場流行疫病。因為友人遭私刑殺害,她投入新聞報導鼓吹人權,發展出最早的調查報導技巧,結果報社被砸爛、生命受威脅,只好倉皇逃離家鄉。她死後90年,終於獲頒美國最重要的新聞獎座。
他是窮苦移民,從軍賣命博取立足之地,戰後靠著聰穎天分及商業直覺,隻手創建一個報業王國,隨後捲入媒體史上最精彩商戰,變成傳奇電影取材角色。他過世後,留下一個新聞教育的開創典範,及全球最知名的新聞獎項。
前者是威爾斯(Ida B. Wells),後者是普立茲(Joseph Pulitzer)。他們的活躍年代相近,生命各自平行,不曾在現實世界交會,卻因林肯總統與新聞事業,產生跨越時空的奇妙連結
在困窘與歧視中崛起的新聞人
每年春天,「普立茲獎」一詞常出現在新聞報導裡,對於一般讀者,它的名氣遠不如奧斯卡或諾貝爾,然而,普立茲與威爾斯的故事,他們各自的掙扎與奮鬥,不但充滿歷史啓發性,也是當下新聞媒體機會與挑戰的澆模原型。
普立茲的祖父是匈牙利猶太商人,因家道中落,他渡海移民,希望在新大陸尋找機會,南北戰爭末期,他加入北軍的「林肯騎兵隊」,當時,他連英語都不會。戰後,他身無分文,一度流落街頭,四處打工,勤學英文寫作,開始發表一些零星文章。
聖路易一位報社老闆賞識普立茲,聘用他為記者;31歲那年,普立茲擁有第一份報紙《聖路易郵訊報》,身處底層的經驗,讓他尖銳批評時政,標題、版面、文風都大膽創新,迅速躍為當地最受歡迎的報紙。
恰巧那一年,大約300英里外,威爾斯變成孤女。她生於密西西比的奴隸家庭,還在襁褓時,因林肯「解放奴隸宣言」而獲自由身。16歲,父母與弟弟都罹染黃熱病喪生,她挑起家計,擔任小學教師,並積極鼓吹女權。有次搭火車,車長要她讓出座位,移往吸菸車廂,威爾斯拒絕,被強行趕下車,她憤而發表文章並控告鐵路公司,在非裔社區廣受尊重。
就像普立茲,邁入30歲那年,威爾斯的人生永恆改變。曼斐斯一家雜貨店的非裔老闆及員工,捲入一起社區種族糾紛,先被羅織逮捕入獄,白人至上主義者隨後糾眾尋仇,趁夜將老闆及員工三人強押野外,以私刑殺害。威爾斯深感憤怒,開始調查美國南方的種族私刑陋習。
威爾斯花了幾個月,穿越南部各州,蒐集私刑案例及官方記錄,並深入鄉野採訪調查,她兼具非裔及女性雙重弱勢身分,在保守民風下極其艱鉅危險。她接連出版《南方驚恐》、《紅色紀錄》兩本紀實報導小冊,剖析黑奴解放以來,南方種族衝突如何混合商業競爭與刑事冤獄,讓私刑風氣如惡火蔓延。
在此同時,威爾斯開創早期的調查報導技巧,大量收集資料、從實際案例歸納出模式、結合統計數據與大篇幅圖表。此外,她兩度前往英國巡迴演講,譴責美國執法體系放任私刑氾濫。
她勇敢投身揭發,卻遭美國媒體惡毒攻擊,《紐約時報》曾罵她是「卑鄙、齷齪的混血兒」(她的祖父是白人)。然而,威爾斯透過採訪報導,積極批評私刑議題,雖未能如願通過反私刑法案,她也因暴力攻擊及生命威脅,不得不離開家鄉,前往芝加哥,但她的報導工作,為黑人民權運動打下論述基礎。
從黃色新聞到報導典範
威爾斯逃向北方的1895年,普立茲正深陷一場事業苦戰。
當時,普立茲的《紐約世界報》已是全美最暢銷報紙,他開創專欄格式及彩色漫畫、主打犯罪及災難醜聞,帶動報份飆漲40倍,銷量曾破百萬,同時運用媒體影響力,募款籌建自由女神像,讓他攀上聲望高峰。
1895年,後起之秀赫斯特(William Randolph Hearst)收購競爭對手《紐約日報》,完全模仿《世界報》風格,而且更聳動、更浮誇、更灑狗血,眼看報份銷量此消彼長,普立茲決定正面迎戰,雙方競相以煽腥新聞刺激報份。
這是所謂的「黃色新聞戰爭」,最知名事件是,《紐約日報》利用美國軍艦在古巴港口的爆炸意外,一口咬定是西班牙動手腳,每天轟炸挑釁仇恨的標題,不斷升高國內民眾情緒,迫使美國總統向西班牙宣戰。
這段故事太富戲劇性,40年後,年輕導演奧森.威爾斯自編自導自演影史經典《大國民》,就以赫斯特與普立茲為人物背景,描繪那場血腥報業割喉戰。
這場高壓競爭,也讓普立茲幾近失明,同時染上抑鬱症,他逐漸退至幕後,身後捐贈鉅資成立哥倫比亞大學新聞學院,進而創設普立茲獎,成為美式新聞專業的最高榮譽。
相對的,威爾斯在芝加哥定居、結婚,丈夫跟她一樣,兼具新聞記者與人權運動者的雙重身份,她參與創辦有色人種民權組織NAACP,卻因性別歧視,被排除在發起人名單之外,威爾斯去世後,既不像普立茲留下驚人財富,名字也未被廣泛記憶。
2年前的婦女節,《紐約時報》自省過去一個半世紀,該報訃聞版「被白人男性盤據」,特地推出訃聞專題,紀念那些被時代遺漏的邊緣女性,名列首位的,就是曾被該報斥為「卑鄙齷齪」的威爾斯。
今年5月初,普立茲獎因疫情衝擊,改為線上頒獎典禮,威爾斯獲頒「特別褒揚獎」,表彰她對調查性新聞的探索成就,以及身處壓迫環境的報導勇氣,這兩位新聞事業的拓荒者,終於出現多重意義的時空交會。
那部新聞史冊,就是世界史的縮影
他們的故事放在今天,像是一面歷史鏡子,映照出幾層倒影:
一、惡性新聞競爭並非始自今日,幾乎與現代報業同壽,相似點都是市佔率、營收的致命誘惑。差異在於,報紙發行量的競爭,已化整為零,轉為點閱流量的競爭,無論何者,讀者行為都是左右市場風向的關鍵因素。
二、時勢造英雄,無論是普立茲、赫斯特,或深諳黃色新聞精髓的黎智英,或曾以社會新聞炒高報份的王惕吾、余紀忠,他們都憑藉才智與眼光,抓住時代機遇,打下傳媒帝國江山。
時勢如潮,漲落無情,《世界報》於1931年易手後停刊,《紐約日報》歷經衰微合併,1966年劃下句點。曾經弄潮台灣的壹傳媒、新近停刊的《聯合晚報》、歷經轉手爭議不斷的中時集團,此刻各自點滴冷暖。
三、英雌經常逆反時勢而起,無論是重挫石油大亨的伊達.塔貝爾(Ida Tarbell),或挑戰白人私刑暴力的伊達.威爾斯,都以無比勇氣及毅力,透過調查報導展現記者最好的一面,展現新聞媒體如何追求社會公義,而非創造報團老闆財富。即使,她們無法快速收割名利,甚至必須忍受寂寞誤解,她們的筆鋒,卻為一個更好的世界沈積能量。
四、時勢也如長河曲折蜿蜒,出人意表。兩家紐約大報酣戰之際,《紐約時報》是份虧損嚴重、發行量不足一萬的小型報紙,接手的奧克斯(Ochs)銳意改革,在頭版打出「本報新聞都適合刊印(All the News That's Fit to Print)」的著名標語,與兩家黃色新聞報紙做出區隔,此後緩慢站穩腳步,至今持續在數位時代衝浪。
同樣捲入新聞惡戰,相較赫斯特在《大國民》留下爭議身影,普立茲因奠基學院教育、鐫名新聞獎項,百年遺澤化為鼓舞媒體工作者的代名詞。
普立茲獎執行長卡內迪(Dana Canedy)今年在頒獎聲明中提到,普立茲獎創辦隔年,正好是西班牙流感大流行,此後歷經兩次世界大戰、經濟大蕭條、馬丁路德金與甘迺迪總統遇刺事件等等,攤開歷年得獎作品,幾乎就是目擊世界史冊初稿。
普立茲頒獎典禮後不足一個月,美國捲起種族抗爭浪潮,延燒多日未歇,凸顯威爾斯當年的憤怒志業,歷經百年轉折,至今仍待解開複雜繩結。
歷史經常輪迴,新聞反覆淘洗。值此時刻,世紀疫病再度襲擊、國際局勢詭譎多變,世道越是懼怖猶疑,正直勇氣益顯難能可貴,新聞媒體如何回應時代巨響,一百年後的書寫者如何評價當下新聞人,回顧威爾斯與普立茲的生命足跡,仍有新鮮啟示。
普立茲超連結:非裔新聞人的百年怒火 | 黃哲斌 / 反作用力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2TGRzzv


FireShot Capture 020 - 艾達· 威爾斯(Ida B.Wells)-維琪百科 - zh.wikiqube.net2021-07-29_1543302021-07-29_1548132021-07-29_1548072021-07-29_1548002021-07-29_1547562021-07-29_154747

艾達· 威爾斯(Ida B.Wells)-維琪百科

艾達·貝爾·威爾斯·巴內特(1862年7月16日至1931年3月25日)是美國調查新聞工作者,教育家,民權運動。 她是該基金會的創始人之一全國有色人種發展協會(NAACP)。 [1]畢生致力於消除偏見和暴力,以及為非裔美國人平等,特別是婦女平等,可以說,威爾斯成為美國最著名的黑人婦女。 [2]
生於奴隸制在冬青泉,密西西比州,威爾斯被釋放解放黑奴宣言在此期間美國內戰。 在16歲時,她失去了父母和嬰兒兄弟。 1878年黃熱病流行。 她去上班,並在祖母的説明下與家人在一起。 後來,和她的一些兄弟姐妹一起搬到田納西州孟菲斯,她發現擔任老師的薪水更高。 很快,富國銀行(Wells)共同擁有併為孟菲斯言論自由和頭燈報紙。 她的報告涉及種族隔離和不平等事件。
1890年代,威爾斯記錄在案在美國私刑在文章中以及通過她的小冊子中南方恐怖:林奇法各階段,調查了白人經常聲稱私刑僅適用於黑人罪犯的說法。 威爾斯暴露了私刑,這是南方白人的野蠻行徑,這種做法曾經威嚇和壓迫非洲裔美國人,他們為白人創造了經濟和政治競爭以及隨之而來的失去權力的威脅。 白人暴民摧毀了她的報紙辦公室,並在全國範圍內以黑人擁有的報紙進行調查報導。
面對不斷的威脅,威爾斯離開了孟菲斯前往芝加哥。 她結婚了斐迪南德·巴內特(Ferdinand L.Barnett) 1895年,她有一個家庭,她一生都在繼續寫作,演講和組織爭取公民權利和婦女運動的工作。 威爾斯直言不諱地認為自己是黑人女性激進主義者,並經常遭到公眾的反對,有時甚至遭到反對派中其他領導人的反對。 民權運動和婦女選舉權運動。 她活躍於婦女權利和婦女選舉權運動,建立了幾個著名的婦女組織。 熟練而有說服力的揚聲器,威爾斯在國內外進行了巡迴演講。 [3]
2020年,威爾斯(Wells)被追授了普利策獎特殊引用"或者她對私刑時期針對非洲裔美國人的恐怖和惡性暴力的傑出而勇敢的報導。" [4]
艾達· 威爾斯(Ida B.Wells)-維琪百科 https://bit.ly/3rGJpno
早期生活
艾達· 貝爾· 威爾斯(Ida Bell Wells)出生在附近的Bolling農場密西西比州冬青泉,[5] 1862年7月16日。 她是詹姆斯· 麥迪森· 威爾斯(James Madison Wells,1840–1878年)和伊莉莎白· 伊莉莎白·" 麗茲"(Elizabeth" Lizzie",沃倫頓)的長子。 詹姆斯· 威爾斯(James Wells)的父親是一位白人男子,她浸漬了一個名叫佩吉(Peggy)的奴役黑人婦女。 臨終前,詹姆斯的父親將18歲的他帶到霍莉斯普林斯(Holly Springs)成為木匠的徒弟,在那裡他發展了技能,並作為"在城裡租來的奴隸"工作。 [6] Lizzie被奴役的經歷截然不同。 在美國的一個人工林中出生的10個孩子中的一個維吉尼亞州,內戰結束后,莉茲(Lizzie)被賣掉了她的家人和兄弟姐妹,並沒有成功地找到她的家人。 [6]之前解放黑奴宣言發出,威爾斯的父母被奴役尖頂波林,建築師,全家住在現在的結構中博靈蓋特伍德之家,已成為Ida B. Wells-Barnett博物館。 [7]
解放后,威爾斯的父親詹姆士· 威爾斯(James Wells)成為了逸夫學院(現為邵氏學院)的受託人魯斯特學院)。 他拒絕投票給民主黨候選人(請參閱南方民主黨人)重建,成為了忠誠聯盟,並因其參與政治和對政治的執著而被稱為"種族"。 共和黨. [6]他於1867年在Holly Springs創立了一家成功的木工企業,他的妻子Lizzie被稱為"著名廚師"。 [8]
艾達· B·威爾斯(Ida B. Wells)是八個孩子之一,她報名參加了歷史上是黑色的文理學院魯斯特學院在霍莉斯普林斯(以前的邵氏學院)。 1878年9月,艾達(Ida)的父母雙雙在一場慘案中喪生,悲劇襲擊了威爾斯一家(Wells family)。 黃熱病流行病也自稱是同胞。 [9]當時,威爾斯一直在拜訪她的祖母在霍莉斯普林斯附近的農場,因此得以倖免。
在父母和兄弟的葬禮之後,親朋好友決定將剩下的五個威爾斯孩子分開,並送往各個寄養家庭。 威爾斯拒絕了這一主張。 為了讓年輕的兄弟姐妹在一起生活,她在霍利斯普林斯(Holly Springs)的一所黑人小學找到了工作。 她的祖母佩吉· 威爾斯(Peggy Wells) (née佩吉乾杯; 1814年至1887年)以及其他親朋好友,在威爾斯教書的那一周里,與她的兄弟姐妹同住並照顧他們。 [10]
威爾斯的祖母佩吉中風和姐姐Eugenia去世大約兩年後,應孟菲斯的一位姑媽范妮· 巴特勒的邀請,威爾斯去世了。 (née范妮· 威爾斯; 1837年至1908年)和她的兩個最小的姐妹一起在1883年與她一起搬進來。 [11]孟菲斯市距Holly Springs約56英里(90公里)。
早期職業和反種族主義運動
一世 我很高興把我的手浸在暴露在這裡的腐敗之中...... 有人必須證明,美國黑人種族比罪惡更受罪惡,而且這樣做似乎是我的責任。
–艾達· B·威爾斯(Ida B. Wells)(1892年)[2]
搬到孟菲斯后不久,威爾斯(Wells)被伍德斯托克(Woodstock)僱用謝爾比縣學校系統。 暑假期間,她參加了暑期班菲斯克大學, 一種歷史上黑人大學在納什維爾。 她也參加了勒莫因-歐文學院,一所歷史悠久的黑人大學孟菲斯。 她持有強烈的政治見解,並以其對婦女權利的看法激怒了許多人。 她在24歲時寫道:「我不會在今晚開始做我的靈魂所憎惡的事情;給糖人,虛弱的欺騙性生物加糖,以奉承將其保留為伴遊者或進行報復。 ”[12]
1884年5月4日,列車長與切薩皮克和俄亥俄鐵路[13][14]命令威爾斯放棄她在頭等艙女士車上的座位,轉而乘坐吸煙車,因為吸煙車已經擠滿了其他乘客。 [10]前一年,最高法院曾裁定反對聯邦1875年《民權法》 (禁止在公共場所使用種族歧視)。 該判決支持選擇種族隔離旅客的鐵路公司。 當威爾斯拒絕放棄她的座位時,售票員和兩名男子將她拖出了汽車。 威爾斯(Wells)為孟菲斯撰寫報紙文章時得到了宣傳。 生活方式,每週一次的黑人教會,講述她在火車上的待遇。 在孟菲斯,她聘請了一名非裔美國人律師來起訴這條鐵路。 當她的律師被鐵路還清后,[15]她雇了一位白人律師。
她在1884年12月24日勝訴,當時當地巡迴法院判給她500美元的賠償。 鐵路公司呼籲田納西州最高法院,此舉推翻了下級法院1887年的裁決。 結論是:「我們認為,顯然有誤的被告的目的是騷擾此案,而她的堅持並沒有真誠地尋求獲得舒適的解決方案。 坐一下就可以了。 "[16]威爾斯被命令支付法庭費用。 她對高等法院判決的反應顯示出她對公民權利和宗教信仰的堅定信念,因為她回答道:「我感到非常失望,因為我曾希望從我的衣服中得到如此偉大的成就。 ...... 上帝啊,難道沒有... 在這片土地上為我們伸張正義? ”[17]
在繼續教小學的同時,威爾斯作為記者和作家變得越來越活躍。 她獲得了編輯的職位晚星在華盛頓特區,她開始為生活方式報紙下的週報筆名「艾奧拉」。 她以筆名寫了攻擊種族主義者的文章吉姆克勞政策。 [18] 1889年,她成為J. L. Fleming的編輯和共同所有人。 自由言論和大燈,由泰勒· 夜鶯(Reverend Taylor Nightingale)牧師(1844–1922)創立,總部設在比爾街浸信會教堂在孟菲斯。
1891年,威爾斯(Wells)被教職員工免職孟菲斯教育委員會由於她的文章批評了該地區黑人學校的狀況。 她心灰意冷,但並不畏懼,並全神貫注於為生活方式和言論自由和大燈百科全书  site:zh.wikiqube.net
艾達· 威爾斯(Ida B.Wells)-維琪百科 https://bit.ly/3rGJpno

艾達· 威爾斯(Ida B.Wells)-維琪百科


性別平權里程碑!美國核發第一本「性別X」護照

2021-10-28_091442
性別平權里程碑!美國核發第一本「性別X」護照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jGYKkU
美國國務院今(27)日指出,美國已核發第一本性別標示為「X」的護照,預計明年度將更廣泛開放給非二元性別的國民申請,立下美國性別平權史上的里程碑。圖為美國護照。(美聯社)
2021/10/28 06:24
性別平權里程碑!美國核發第一本「性別X」護照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jGYKkU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美國國務院今(27)日聲明指出,美國已核發第一本性別標示為「X」的護照,預計明年度將更廣泛開放給非二元性別的國民申請,立下美國性別平權史上的里程碑。
據《美聯社》報導,美國國務院多元性別大使史登(Jessica Stern)今(27)日發聲明指出,美國政府已核發第一本性別標示為「X」的護照,讓政府公文更接近「真實社會」,也對多元性別族群更加友善和包容,立下了美國史上的新里程碑。
對此,史登也強調:「當民眾拿的身分證件更貼近他的真實認同身分,那他就能活得更有尊嚴。」
據悉,國務院並未說明領照人身分,也否認外界對領照人身分的揣測,並強調絕不會討論護照申請的個案,因其攸關個人隱私。性別平權里程碑!美國核發第一本「性別X」護照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jGYKkU
---------------------
全球第4季最強護照 日本新加坡並列第1、台灣34名
2021年第4季亨利護照指數(Henley Passport Index)出爐,台灣排名34。(資料照)
全球第4季最強護照 日本新加坡並列第1、台灣34名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ChNnax
2021/10/06 11:10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2021年第4季亨利護照指數(Henley Passport Index)出爐。外媒報導,前10名排名幾乎沒變,日本、新加坡以192個免簽國位居第1,台灣以145個排第34名、中國第72名。
《CNN》報導,前10名多半為歐盟國家,包括德國、芬蘭、義大利、盧森堡、西班牙、奧地利、丹麥、法國、愛爾蘭、荷蘭、葡萄牙、瑞典、比利時、捷克、立陶宛、波蘭及斯洛伐克等;亞洲國家則有日本、新加坡與南韓。
報導指出,排行榜倒數第1名由阿富汗拿下,另外倒數9名依序回推為伊拉克、敘利亞、巴基斯坦、葉門、索馬利亞、尼泊爾與巴勒斯坦領土、北韓,共通點是免簽或落地簽國家落在40個以下。
報導指出,發布排行的英國顧問公司Henley & Partners表示,該指數雖未將「臨時限制」納入計算,但過去18個月受到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大流行影響,出現諸多旅行障礙,並指從2006年起監測至今,此狀況造成全球在旅行自由、流動性方面不平等加劇。
全球第4季最強護照 日本新加坡並列第1、台灣34名 - 國際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ChNnax


一個黑人能否打破種族藩籬?迪士尼《木偶奇遇記》的選角思考
作者 黃英哲
2022-06-07
【投書】一個黑人能否打破種族藩籬?迪士尼《木偶奇遇記》的選角思考 | 黃英哲 / 多元發聲.讀者投書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aLum7A
這幾年政治正確逐漸躍升成一種主流價值,尤以電影、廣告為大宗,將各種進步價值作為宣傳手法,讓消費者認為自己購買這項產品、看這部電影,是一項支持種族平等、性別平權等進步理念的行為。但這類將特定價值商品化的行為,常常和價值本身是斷裂的,過往的刻板印象並沒有真的消失。
迪士尼前陣子釋出《木偶奇遇記》真人版預告,片中仙女的角色以黑人光頭造型取代原先的金色長髮白人,在網路上引發劇烈爭議。有人認為加入多元族群角色是一種創新,但也有網友認為這種矯枉過正的政治正確,不僅無助於平權,甚至可能帶來反效果,也讓大眾忽視了現實存在的種族與性別問題。
90年代開始,女性主義逐漸抬頭,廣告商開始將產品加入女性元素,主打透過消費力來支持女性主義、打破刻板印象。但與此同時,許多企業內部文化卻仍然存在職場天花板,或是碰到消費對象不是女性的時候,就拍出物化女性的廣告。例如針對男性的盥洗品牌AXE與女性盥洗品牌多芬,同屬聯合利華(Unileaver)旗下,卻做出兩種截然不同的廣告,可見廣告商與企業不一定認同女性主義,他們信仰的仍然是資本主義與金錢。其實這倒也無妨,誰開公司不是賺錢?但作為消費者/閱聽者的我們,請不必對該項產品投射太多認同,因為多數業者只是消費了某項進步主義的符號,未必是真的支持那些進步價值的內涵。
英國《衛報》曾有報導統計指出,電影幕後團隊的勞動性別比,平均有75%是男性,最嚴重的甚至有90%,而女性最高的一部電影則是42%。不只是人數上的差異,紀錄片《她們在片場》也指出,片場裡的女性工作,多為服裝設計與妝髮,而攝影、原創音樂、導演、音效剪輯則多為男性。這正是最傳統的那套性別刻板印象。即使女性進入這些領域,也常有同工不同酬的情況發生,2015年女星珍妮佛勞倫斯(Jennifer Lawrence)就揭露了好萊塢兩性薪資不平等的狀況。奧斯卡獎的入圍獎項超過7成以男性為主,更不提影視圈各種性別潛規則。這些證據一再說明,性別平權不是螢幕上的一位選角就能解決,背後的勞動性別、工作崗位、同工不同酬、性侵犯罪,才是平權的重點。
《木偶奇遇記》的原著是義大利的兒童文學,作者撰寫的背景本就是白人村莊,角色自然以白人為主。在不尊重原著的情況下,直接拿光頭黑人取代長髮白人形象,這種只為了傳達某項價值就強制改變他人的手段,不正是進步價值一直以來想打破的嗎?若選角時只為了凸顯有色人種,這和過去幾十年來只在乎膚色的白人霸權,單就手段而言有何區別?
若迪士尼真的想實踐種族與性別上的平權,或許該更努力找出非歐美文化的故事,讓閱聽者走進不同文化的視野,而非為了迎合特定價值而做表面工夫,但在幕後的性別勞動以及影視呈現,都與原先要傳達的價值產生斷裂
【投書】一個黑人能否打破種族藩籬?迪士尼《木偶奇遇記》的選角思考 | 黃英哲 / 多元發聲.讀者投書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aLum7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