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4856300_419614933518306_2804973217254827663_n1011001726_01-562x8002022-07-23_121308294856300_419614933518306_2804973217254827663_n (1)

圖為日本時代臺北第一高等女學校(今北一女前身)學生於淡水神社旁打壘球(經手工數位上色)。
影像中一壘旁應是擔任一壘審的老師,二壘應在左側畫面外,三壘跑者踩在壘包上準備起跑。背景可看到淡水神社鳥居及石燈籠,時代氛圍滿點!
圓滿人生:臺北第一高女陳瑳瑳女士訪問紀錄
一高女校的家都是富貴家庭、平日絕對有鞋穿,在草地上運動打赤腳是爲更健康(天足運動)!
猶記得當年黛安娜王妃、參加孩子學校運動會時也有赤腳賽跑比賽。
http://gjtaiwan.com/r/1gi
(4) 台灣回憶探險團 - 貼文 | Facebook https://bit.ly/3zupnSJ
------------------------
圓滿人生:臺北第一高女陳瑳瑳女士訪問紀錄 - 聚珍臺灣 https://bit.ly/3B6kGzE
內容簡介
陳瑳瑳女士,臺北人,父親陳振能曾協助管理板橋林家林熊光的產業,是林熊光的「家長」。因陳振能對子女教育的重視,陳瑳瑳從小就讀建成小學校,並在日後考入臺北第一高等女學校。日治時期臺北州立第一高等女學校是以培養日本女學生為主的學校,自1922年開始招收臺籍女生,1927年出生的陳瑳瑳即因各種條件符合而考入就讀,成為第39期學生。當年臺籍女學生僅有六位,這些同學都還健在,是親身經歷日治時期女子高等教育的見證者。
臺北第一高女畢業後的陳瑳瑳,於戰後進入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圖書室服務,在這裡,陳瑳瑳接觸到由中國播遷來臺的師生,也學會國語。這段期間,她還參加延平大學的招生考試並獲錄取,但因二二八事件被迫關校,故而結束短暫的學習。
陳瑳瑳在臺灣大學圖書館工作七年後,和臺南黃天橫先生結婚,婚後定居臺南的生活和臺北有相當差異,讓陳瑳瑳對臺灣南北生活經驗、飲食習慣、民情習俗有不同體會。
陳瑳瑳女士今年95歲高齡,見證了改朝換代,亦努力克服了各種困難。迄今身體健康、行動自如。她年輕時曾在臺南YMCA教授日語;移居臺北後,仍繼續在臺北YMCA教課,嘉惠不少年輕學子,疫情前仍在古亭教會松年大學持續教授日語,可謂「活到老、教到老」,是她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業」。本訪問由本所許雪姬特聘研究員主訪,吳美慧記錄,全書約17萬字,於2021年11月出版。
目錄
序:探索陳瑳瑳女士的人生
一、家族與童年
二、臺北第一高等女學校
三、就職臺灣大學圖書館
四、婚姻與家庭
五、日語教學生涯
六、親人與友人
七、晚年與回顧
附錄一:陳瑳瑳女士大事年表
附錄二:喝粒仔的玩法
索引
ISBN:9786267002506
出版社: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
規格:軟精裝 / 429頁 / 15.9 x 21.5 x 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出版地:台灣圓滿人生:臺北第一高女陳瑳瑳女士訪問紀錄 - 聚珍臺灣 https://bit.ly/3B6kGzE


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73662021-06-16_2100062021-06-16_210529

臺灣女子中等教育的起源─臺北州立第三高等女學校 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臺北州立第三高等女學校校舍全景 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我們這群少女,漂亮地突破了這扇入學的窄門,站在『臺北州立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的校門,無限的喜悅與對未來的憧憬滿溢胸中……」
青楓林道間,點點朝陽在微風中搖曳,一旁座落簡潔典雅的現代設計運動風格建築。日治時期,這裡曾是最早的臺灣女子中等教育的殿堂,時人稱之為「本島女子教育之濫觴」。如今,它仍是極富盛名的女子中學,其學子素有「楓城才女」之美名。它是戰前的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今日的中山女高。
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簡稱「三高女」設立於1897年4月,時為「國語學校第一附屬學校女子分教場」,最初位於芝山巖,故俗稱「士林女學校」。儘管創校之初規模甚小,且學生流動率大,惟該校為日本領臺後,第一所新式女子教育機關,開啟女子教育之先聲,因而深具意義
該校原本分組教授初等及中等教育,其中,甲組(其後改稱手藝科、技藝科)畢業生,因是臺灣人中少數受過中等教育的女性,加以課程偏重技藝教育,符合公學校技藝科教師所需條件,故學生往往不待畢業,各地公學校就爭相聘用,因此,許多畢業生都投入教育界,堪稱女教師的搖籃。
1906年,該校為因應公學校女教師之急需,曾改制為純粹的中等教育機關;1919年正式改制為「臺北女子高等普通學校」,1922年再升格為「臺北州立第三高等女學校」。期間校舍幾經遷移,改制為三高女後,學生數逐年增加,校舍多次擴建仍不敷使用,1935年終於獲得臺北州知事及總督府當局同意,於今中山女高校地新建校舍。
從創校之初的乏人問津,至三高女時期激烈的入學競爭,其沿革代表了臺灣女子教育發展的縮影。在教育機會不均的殖民時期,三高女是臺籍女子所能就讀的「最高學府」,也是無數學子夢寐以求的學習殿堂,非極其優秀者難以入學,因而畢業生中表現傑出者,不勝枚舉。例如第一位女畫家陳進、臺灣政壇第一位女將謝娥,前國大代表鄭玉麗等均畢業於三高女。
及至戰後,該校易名「臺灣省立臺北第二女子中學」,1967年再度更名為「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歷經歲月流轉,其風華依舊。不少畢業生成為社會中堅,著名者如作家瓊瑤、林文月、朱天文、席慕蓉等,企業名人王效蘭、余範英、符寶玲等,均係中山女高畢業生。
時光無法倒流,歷史的榮耀卻能傳承。走過110個年頭的中山女高,仍以其學子能肩負新時代的任務而自期。逸仙樓的美麗與沈靜,彷彿在訴說著,只有教育,能賦予女性自覺與自信。
游鑑明,《日據時期臺灣的女子教育》,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1988年。
山本禮子,《植民地臺灣の高等女学校研究》,東京:多賀出版社,1999年。
瀧澤佳奈枝,〈日治時期臺灣的技藝教育──以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為中心〉,臺北:淡江大學日本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第三高等女學校創校八十五週年紀念誌》,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同窗聯誼會編印,1982年。
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百卉涵英1897-1997:臺北市中山女子高級中學創校百週年紀念專刊》,臺北:中山女中,1997年。
臺北第三高女校地校舍改善助成會編,《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新築移轉記念錄》,臺北:臺北第三高女校地校舍改善助成會,1938年。
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同窗會學友會,《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創立三十五周年記念誌》,臺北: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同窗會學友會,1933年。
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同窗會學友會著、小野正雄編,《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創立滿三十年記念誌》,臺北:小野正雄,1933年。
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編,《臺北州立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一覽》,臺北: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1925年。
中時部落格:高傳棋,〈中山女高百年來的時空變遷〉
中時部落格:〈中山女高前身士林時期(1897至1908)研究〉
新竹教育大學數位藝術教育學習網:臺北第三高女
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https://sites.google.com/m2.csghs.tp.edu.tw/csghsweb/
臺灣女子中等教育的起源─臺北州立第三高等女學校 – 臺灣女人 https://bit.ly/3xsMfOG


臺北第三高女現在稱為中山女高,這是臺灣極著名的女子中學,也是臺灣最早的女中。一八九八年初創於士林,後改稱為國語學校第三附屬學校,設本科與手藝科,專收臺灣優秀女子入學。至一九一一年遷校於艋舺,即今天內江街護專一帶,當時校舍多為木造建築,至一九二二年改稱為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一九三七年建新校舍於今址,戰後改稱為北二女,今天稱為中山女高。在悠久的校史傳統中,培育臺灣優秀婦女無計其數,她們日後多成為社會中堅,尤其是聰慧賢淑之臺灣婦女典型形象與氣質發揮極為深遠之影響力,為臺灣社會付出了多方面的貢獻。
第三高女的校舍建於現代設計運動興起的三0年代,因此採用鋼筋混凝土構造,造型新穎,門窗比例簡潔而優美,外觀兼具垂直與水平線條之組合,反映出那個時代的建築精神,教室走廊附有置物櫃,地板施工精良,公認為精良的女子中學校舍。原從內江街曾遷建一座木造教室,但戰後已遭拆除。目前這棟教室仍然完整無缺,可視為臺灣高等女子中學教育搖籃之象徵,彌足珍貴。
公告類別日期文號備註說明
指定/登錄1997-02-20台內民字第8674153號
評定基準1.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指定理由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
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
所屬主管機關臺北市政府
現況地址縣市行政區地址
臺北市
中山區
長安東路2段141號
主管機關資訊名  稱:臺北市政府文化局
聯絡單位:文化資產科
聯絡電話:27208889#3636
聯絡地址:臺北市信義區市府路1號4樓西北區
定著土地範圍(文字描述)台北市長安段一小段773地號台北市長安段一小段773地號
所有權屬身分公私有姓名/名稱
建築所有人公有臺北市
管理人使用人身分姓名/名稱
管理人臺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級中學
外觀特徵在悠久的校史傳統中,培育臺灣優秀婦女無計其數,她們日後多成為社會中堅,尤其是聰慧賢淑之臺灣婦女典型形象與氣質發揮極為深遠之影響力,為臺灣社會付出了多方面的貢獻。
室內特徵(略)
使用情形臺北第三高女現在稱為中山女高,這是臺灣極著名的女子中學,也是臺灣最早的女中。一八九八年初創於士林,後改稱為國語學校第三附屬學校,設本科與手藝科,專收臺灣優秀女子入學。
現  狀一九一一年遷校於艋舺,即今天內江街護專一帶,當時校舍多為木造建築,至一九二二年改稱為臺北第三高等女學校,一九三七年建新校舍於今址,戰後改稱為北二女,今天稱為中山女高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https://bit.ly/2SGT5RD


新竹縣老照片/新竹竹東懷舊篇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劍潭阿保 - 日治時期苗栗廳大甲公學校女學生合影(AI上色,顏色未考證),大甲公學校為現今台中大甲區大甲國小,而由大甲公學校分離出全部… | Facebook

360118161_598873735757231_2438652023-07-25_151714

劍潭阿保 - 日治時期苗栗廳大甲公學校女學生合影(AI上色,顏色未考證),大甲公學校為現今台中大甲區大甲國小,而由大甲公學校分離出全部… | Facebook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