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丘立姓開基祖 遠祖 : 伯夷. 治水有功,封於呂. 受姓祖 : 呂尚,字子牙,號太公望. 因從封姓呂,文王拜為師,武王尊為尚父. 伐紂有功,封於齊都營丘,裔孫以封地為氏. 宗祖 : 穆公. 姜太公支子. 始祖 : 丘和,字信惠. 移居河南開封府. 江西始祖 : 丘宏達. 因避五胡之亂,遷居江西建昌. 汀杭祖 : (宋) 邱三五郎,諱效錫,字達人. 登進士誥授光錄奉直大夫,從汀州寧化遷居上杭. 詔安開基祖(一世) : 邱伯順. 由饒平遷漳州府詔安縣. 渡臺祖(13世) : (清) 邱檟,諡敦良,字日培公

1104806382_l1104792377_l3578453578566c224f4a20a446231d79b2da9d22720e0df3d7d21104791195_l

營丘立姓開基祖
遠祖 : 伯夷. 治水有功,封於呂.
受姓祖 : 呂尚,字子牙,號太公望. 因從封姓呂,文王拜為師,武王尊為尚父. 伐紂有功,封於齊都營丘,裔孫以封地為氏.
宗祖 : 穆公. 姜太公支子.
始祖 : 丘和,字信惠. 移居河南開封府.
江西始祖 : 丘宏達. 因避五胡之亂,遷居江西建昌.
汀杭祖 : (宋) 邱三五郎,諱效錫,字達人. 登進士誥授光錄奉直大夫,從汀州寧化遷居上杭.
詔安開基祖(一世) : 邱伯順. 由饒平遷漳州府詔安縣.
渡臺祖(13世) : (清) 邱檟,諡敦良,字日培公. 徙居桃園縣八德下庄子.
派祖(19世) : 邱玉進 ; 邱玉印 ; 邱玉順.
昭穆(10世起) : 文章華國 詩禮傳家 創垂顯奕 繼逑藏嘉 光前榮耀 世德作求 仁親義祖 燕翼貽謀 桂芝蘭茂 日新月盛 思皇多祐 福祿來成 慶餘善積 譜澤綿延 宗風丕振 億萬斯年.
散居地 : 臺灣省桃園縣等地.
河南堂邱氏族譜
------------------------
邱(丘)姓氏的由來
邱 姓宗親 興建開姓祖「穆公祠」 2007/01/11 08:21
「沒有祖先就沒有我們,人要感恩!」邱秋金、邱永賢兄弟昨天捐地四百坪,要在蘇澳永春里蓋全台第一座開姓祖穆公祠,邱秋金說,以後無法安置神祖牌的邱姓宗親, 可以把牌位移到穆公祠,他們會一起供奉。
穆 公祠昨天舉行動土典禮,邱姓世界宗親會前理事長邱鏡溶,省宗親會理事長邱明信等多人參加,蘇澳鎮長林騰煌、鎮代表張美皇、王明輝也前往觀禮。
邱 秋金說,這幾年他去福建昭安修祖墳,把祖譜整理出來,甚至來台祖先與平埔族買賣的契約也找出來了,發現台灣各地有邱姓宗親會,就是沒有開姓祖穆公祠,他從 事鐵工,並不富裕,但覺得成立穆公祠是歷史責任,因此把他們二十年前買的四百坪土地捐出來,募款籌建穆公祠。
邱 秋金說,穆公是姜太公的三兒子,他封地在營丘,這也是丘姓的由來,但到了清雍正三年,雍正皇帝認為至聖先師孔子名丘,丘姓應避諱,於是強迫丘姓改為邱;民 國六年抗日英烈邱逢甲倡議恢復原來的丘姓,大陸邱姓宗親大多改回姓丘,台灣因被日本占領,沒有同步改回。
邱 秋金說,事隔多年也已經習慣邱姓,似乎沒有再改回去的必要,他們捐地籌建「營丘山莊」穆公祠,希望讓晚輩明白姓氏的由來。
且 現代人子女越生越少,有的只生女兒,有些人子女出國,或信仰不同,無法供奉祖先牌位,穆公祠建好後,將安置這些無處可去的牌位,讓同姓子孫供奉。
穆 公祠為閩南三蓋廊式建築,地上物初估要上千萬元,目前募得二百多萬元。
消 息來源:人間福報2007年元月9日第9版
新 聞轉載:聯合大學客家語言與傳播研究所  分享  FacebookPlurkYAHOO!
邱氏源史
丘姓發源于山東,早期主要向西、向南播遷,故很早河南境內便有丘姓名門望族,開基始祖為丘穆,世居河南衛輝府封丘縣。
後因避亂,自河南郡(今河南省洛陽市)逃至福建廣東一帶,饒平邱氏即其中一支。廣東饒平客家人共二十餘萬人,占全縣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二,主要分佈在饒平縣北部山區和中部山區。此外還有一些原客家人居住在其他鄉鎮,他們是在近一二百年從饒平北部客家聚居地外遷到這些鄉鎮的。
饒平邱氏渡台有先有後,需依現今住地研判,如彰化邱氏渡台祖爲廿三世邱華春公,祖籍廣東饒平 ,(十世祖有祠在饒平水口名闊嘴廳開基堯山),生卒年不詳,只知其子邱國立生於乾隆廿三年,卒於乾隆四十七年,享年廿五歲,由此推測乾隆年間渡台可能性相當大,廿四、廿五、廿六世皆單傳或繼嗣,到廿七世邱傳志生六子;長子家良、次子家興、三子家愛、四子家興、五子家馬、六子家對,始傳目前之聚落人丁。
現今來台邱氏,本姓為丘。清雍正三年(1725),奉旨為避孔子諱,添加耳旁,改丘為邱。民國時期,丘逢甲倡議復丘本字,閩、越族人即起響應,今丘、邱遂行通用。因清雍正三年前為丘姓,但因有避孔子諱事件,饒平後裔後分丘、邱二姓,造成後裔編譜錯亂。
丘氏開基饒平有兩派,一為丘朝旺、丘玉山、丘明山派,另一為丘成實派。
1.前一派三房丘玉山建饒大峰世系是:
??世 丘君彩 於清雍正年間遷台。後裔居南港、八德、臺北。
四房丘明山再分
長房丘伯宗世系
??世 丘華標 遷台,後裔居台東,裔孫丘瑞祥。
次房丘伯通世系
??世 丘文質 清初遷台,後裔居桃園。
三房丘伯春世系
??世 丘?? 遷台灣官爺廟(嘉義)。
2.丘成實長子邱(丘)必誠在台衍派情形是:
二十世 邱旭藩 遷台灣。
 邱旭韜 遷台灣。
二十一世 邱棟材 遷台灣。
 邱玉華 遷台灣。
 邱甘升 遷台灣。
 邱變雙 遷台灣。
 邱文達 遷台灣。
 邱信義 遷台,居彰化縣埔心鄉太平村。
 邱文建 遷台,居彰化縣永靖鄉關帝廳(裔孫邱文曲,
  文曲子邱雅大、邱雅昌、邱雅惠、邱雅民)。
 邱三可 遷台,居彰化縣社頭鄉,裔孫邱家洪(前臺灣省政府秘書)。
 邱九恩 遷台,居彰化縣田尾鄉。 
二十二世 邱如送 遷台灣。
 邱如錦 遷台,居嘉義縣溪口鄉。
 邱如鎮 遷台,居雲林縣元長鄉。
二十三世 邱華昭 遷台灣。
 邱華瓊 遷台灣。
 邱華珍 遷台灣。
 邱華來 遷台灣。
 邱勸篤 遷台,居嘉義縣溪口鄉。 
二十四世 邱雲陵 遷台,居彰化縣永靖鄉。
二十五世 邱鎮國 遷台灣。
3.丘成實八子邱(丘)必仁派下邱(丘)祿山派在台衍派情形是:
二十一世 邱文契 遷台,居臺北縣樹林鎮。
 邱文鎮 遷台,居苗栗縣銅鑼鄉。
二十二世 邱章源 遷台,居彰化縣大目根堡金獅寮。
 邱章政 遷台,居桃園縣龍潭三坑村。
 邱嵩武 遷台,居桃園縣龍潭三坑村。
 邱間耀 遷台,居苗栗縣銅鑼鄉。
 邱章潢 遷台,居苗栗縣銅鑼鄉。
 邱章仁 遷台,居彰化縣。
 邱達軒 遷台,居台中縣。
二十三世 邱華佑 遷台,居彰化縣田尾鄉。
 邱華循 遷台,居彰化縣永靖鄉。
 邱華元 遷台,居雲林縣。
邱(丘)必仁次房邱(丘)伯通下葵下壩世系
二十三世 邱華佑 邱日照,清末遷台,墾台灣東部。
 清乾隆年間(1736-1795)邱尚仁第8世孫邱華佑,字柔直,遷台,居彰化縣田尾鄉。後裔邱創煥(1925-)
邱(丘)必仁三房邱(丘)伯順球洞村世系
??世 邱日照 清末遷台,墾台灣東部。
輩序:(二十一世始啟用)
文章華國,詩禮傳家。創垂顯奕,繼敘臧嘉。前光榮耀,世德作俅。仁親義祖,燕翼貽謀。桂芳蘭茂,日新月盛。思皇多佑,福祿來成。慶餘善積,譜澤綿延。宗風丕振,億萬斯年。
其他請參考
1973,《河南堂邱氏源流誌略》,台北:河南堂文獻社。
1990,《廣東省饒平縣邱氏來臺祖作立公派下家譜》,台北:作立公派下宗親會
河南堂之由來
   有關「河南堂」之由來,一般認為我遠祖姜太公的三公子穆公,移居河南,是我邱氏太始祖,後裔為記念穆公,所以邱氏子孫遂以河南堂為堂號。
   但最近查悉民國六十二年四月,桃園縣丘(邱)氏宗親會發行,由宗親會總幹事 邱伯邨 先生編著「河南堂邱氏源流誌略」,理事長邱鴻才在序文中,詳述:「五十五世正公,初仕梁,封為淮王。旋梁為陳霸所篡,投奔北周為大將軍,遷往長安,至北魏孝文帝圖統一中國,融和胡漢,令胡人悉易漢姓。公為區別胡漢,冠郡姓曰:「河南邱氏」,標明堂號,是我河南之由來。以上二種解讀,謹供宗親參考瞭解。
「瓊山世第」與「渭水家聲」
    在楊梅市高山頂祖厝大門,刻有「瓊山世第  渭水家聲」對聯,瓊山指的是丘瓊山,明代大儒,諱濬,字仲深,號深庵,學者稱為瓊台先生,亦稱瓊山先生,海南島瓊山縣人。生於明永樂十九年辛丑(公元1421年),卒於明弘治八年乙卯,(公元1495年)享壽七十五歲。他年幼失孤, 由母親李氏撫養長大,稍長苦學,博覽全書,科舉進士,他一生專心讀書、著作,歷經明朝景泰、天順、成化、弘治四朝代四十餘年,主要著作有:大學衍義補、世史正綱、朱子學的、大明一統志、英宗實錄、憲宗實錄等,現今台北中央圖書館仍保存其著作,為後世遵崇。為官則曾任翰林院學士國子監、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戶部尚書等重要職位(類似現今部會級首長)。(詳民國四十九年台南文史薈刊二期王萬福先生撰述明代大儒丘瓊山之著述與思想)。
   至於「渭水家聲」則意指我們邱氏太始祖姜太公,亦稱姜子牙或呂尚,商末紂王無道,姜太公隱釣于渭水支流磻溪之畔,(渭水發源於甘肅省渭源縣西北鳥鼠山東南流,入陝西,經潼關而入黃河)年七十始遇周文王訪聘為師,文王逝其子武王繼位,後佐武王伐紂,得天下,建立周朝,立大功,被尊為尚父,封于齊地營丘(今山東省淄博),在淄博市姜太公祠前有幅對聯曰:「宗始營丘世澤長」「祖由渭水源流遠」,意義深遠,我邱氏後裔應銘記在心。(參考山東省誌及世界河南堂丘氏文獻社資料)
唐詩人:白居易曾吟詩頌揚:姜子牙。
『昔有白髮人,亦釣此渭陽,釣人不釣魚,七十得文王。』
根據邱氏族譜記載,邱氏的根源可向上推溯到齊姜太公賜營丘(今河南光州一帶);到了晉朝,發生了五胡亂華,邱氏家族就移入福建,居住在莆田縣宗頭鄉,成為閩籍邱氏世居之地。
慎終追遠,覓跟頭 @ 久九菁英俱樂部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2Sq2Svw
--------------------
「邱」與「丘」同宗同源,為和孔子的名字有所避諱、區隔,「丘」姓就變成「邱」姓了。
在網路上查詢了「堂號」,溯源找到了遠祖~邱姓的遠祖是周朝時代的姜太公,釣魚等願者上鉤的那位。就在此時,我感覺我被姜太公的魚竿釣上了。
根據邱丘大族譜,邱姓的起源可追溯到姜太公呂尚。公元前1110年,周武王伐紂後姜太公呂尚因平商有功,受封於齊國的營丘(現在山東臨淄)。(難怪我一直對「山東」有好感!)
呂尚子孫繁茂,散居各地,許多就以封地作為姓氏,據說共繁衍出超過100個姓氏。邱丘大族譜記載,營丘的呂尚支子(按:非嫡長子稱為支子)以丘為姓,即一世祖丘穆,這是現在邱/丘姓的始祖。
「邱」與「丘」同宗同源,「丘」改為「邱」是有典故的,在滿清入關以前,都是用「丘」姓,但從清朝雍正年間起,朝廷考量至聖先師孔子姓孔名丘,為了表彰對孔子的尊崇敬意,雍正皇帝將「丘」姓右邊加上「耳」部,以示與孔子的名字有所避諱、區隔,從此,「丘」姓就變成「邱」姓了。 
邱姓既然起源於山東一帶,為什麼會以「河南」為堂號呢?堂號透露的訊息是,邱氏是從大陸河南省一路遷居而來。
據說丘穆的後代很早就移居河南郡,河南當地的望族。當時的河南郡在現在河南省北部,郡治在洛陽。
現存於北京圖書館、大英博物館、法國圖書館的《敦煌遺書·大唐姓氏譜》,既為我們打開了了解當時​​姓氏情況、探究各自姓氏郡望堂號淵源的方便之門,也為我們譜載丘氏郡望河南之說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丘氏郡望河南,氏族發達於洛陽,有史可稽,東南各省及東南亞各國丘氏祠堂的上堂神位神牌書:“河南堂歷代高曾祖考妣之神位”,說明丘氏望出河南郡,後裔永不忘河南郡先祖。而丘(邱)氏族譜多載其堂號為河南堂,應該說是一種源正而流暢,有根有據,合情又合理的結論。(http://www.qius.org/ypdt/200809/482.html)
客家人大舉從中原往南遷移則是在西晉末年五胡亂華時開始,先遷移的人在南方安定後會在家門口懸掛堂號,除了分辨同系的親族外,也能提供晚到的親族一些庇護。
邱姓南遷後主要分佈在廣東與福建一帶。永靖邱氏宗祠的太始祖丘烋(秀)祖先是河南光州固始縣的望族,入閩後定居於福建莆田。丘烋祖孫三代均在宋朝為官,丘烋官至鴻廬寺卿,子丘成實官至樞密使,孫丘君與官至梅州刺使。南宋紹興二年丘成實與丘君與隱居到廣東饒平,成為邱姓開饒大祖。丘成實後代又有部分遷移回福建。
文字資料來源,主要參考「永靖忠實第部落格」(河南堂的由來):http://faithfulnesschiou.blogspot.tw/2010/01/blog-post_05.html
中華邱氏宗親聯誼總會駐深圳辦事處和邱氏譜館位於深圳市中心城區福田區巍峨的鼎昌大廈(又稱天地賓館)北座四樓。這一整層被單獨隔開,另設走道進出。來到這一層的總大門前,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邱氏太始祖姜太公和開姓祖穆公的巨幅聖像。
先後渡海來台墾殖的邱姓在桃竹苗彰化高屏等地建立多處聚落,其宅第多有「河南堂」「忠實第」雙堂號。
其中已經列為有形文化資產的有三處,依建造的先後次序分別為彰化永靖忠實第(建於1866年,現為彰化縣定古蹟),屏東河南堂忠實第(建於1915年,現為屏東縣歷史建築),以及花蓮邱家古厝(建於1933年,現為花蓮縣定古蹟)。三個邱家都各有一段動人的故事,見證粵籍客家人在台灣的奮鬥歷程。
我家是源自哪一家,我不知道。(可能是「建饒大峰世系」,續~廣東饒平邱丘族譜 ,2015/11/8)
下圖是東里邱家從十九世來台祖至二十世花蓮開基祖,及到二十三世之神祖牌位。
圖片來源: 作者不詳(2012-06-30)。[主要名稱:河南堂邱氏歷代高曾祖考妣神位]。《數位典藏與數位學習聯合目錄》。http://catalog.digitalarchives.tw/item/00/64/d4/b2.html(2015/11/08瀏覽)。
《中華丘氏大宗谱》序 (吳伯雄 撰)(百度百科)
凡天下之物,木則有本,水則有源。嘗讀左氏之傳,曰葛藟庇其本根,言親親之義也。有本而枝葉茂,有源而流衍長。譜牒有紀,丘氏自姜太公之子穆公封鎮齊國營丘,因地受姓,蓋丘姓乃姜太公之後,瓜瓞綿延,簪纓繁越,今海內外丘(邱)氏族人逾五百萬,臺灣亦近四十萬,可謂源遠流長,三千餘載,族大支繁。散居各方,勳名接踵,遂成望族。為避孔丘名諱,清世宗胤禛雍正帝諭旨丘旁加邑,改為邱,然丘、邱實乃同姓也。為溯源報本,敬宗收族,弘揚忠孝,光大中華,香港邱家儒先生殫精竭慮,奉獻钜資,創建中華丘(邱)氏宗親聯誼總會與族譜研究總會,遂聯修統一字輩、統一版本的《中華丘氏大宗譜》,此舉系前無古人,承前啟後之邱氏浩瀚傳統文化工程,闓啟民間聯宗修譜之先河。七個春秋,黽勉努力,碩果矚目,目前已有數百部縣級分譜問世,就其規模和涵蓋範圍來說,堪稱“天下第一譜”,世人歆羨,交口讚譽。 己丑歲五月,余應中共中央總書記胡錦濤先生邀請,率中國國民黨訪問團赴大陸訪問,感受良多,這是一次雙贏之旅,成果超乎預期。兩岸同屬炎黃子孫,弘揚中華文化眾皆有責。訪問歸來,適中華丘氏總會索取為即將竣蕆的《中華丘氏大宗譜》作序,謹泐數言,樂為序焉
邱姓的遠祖是周朝時代的姜太公 @ 行到水窮處 坐看雲起時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3goUT9G
----------------
邱姓一般認為是由丘姓避諱而來 [1]  ,最早一支丘姓源出姜姓,姜子牙封於齊而都營丘,其支庶(支孫 [2-3]  /子孫 [4]  )居於營丘者,遂以丘為氏,世居扶風 [5]  。 漢平帝時有扶風人丘俊,持節安撫江淮,居吳興 [6]  ,在南北朝時形成了吳興丘姓望族,丘姓主體已經由中原和北方移入江南 [7]  。
南朝文學家丘遲,唐詩人丘為,元道士丘處機,明靖難功臣丘福、理學名臣丘濬,清戲曲作家兼畫家丘園、文學家邱心如、詩人丘逢甲,教育家邱椿,中共第九屆中央政治局委員邱會作,譯製片配音演員邱岳峰,"中國人民志願軍一級戰鬥英雄"邱少雲等被《辭海》收錄 [8]  。
大唐故臨濟公丘君墓誌銘並序
隋唐五代時,丘姓分佈於浙江、河南、山西(聞喜人丘延翰)、安徽(宣城籍狀元丘旭) [32]  、四川(廣漢籍畫家丘文播、丘文曉、丘餘慶等)、福建等地。 唐朝,跟隨陳政、陳元光父子入閩的河南固始縣58姓士兵之一丘安道入閩後落戶於漳州 [33-34]  。
宋時,丘(邱)姓已經成為江浙、閩中的大姓,廣泛分佈於南方各地。 丘姓幾乎都分佈在江浙地區 [7]  。 丘(邱)姓主要分佈於福建、湖南、江蘇、浙江,約佔丘(邱)姓總人口的54%,而福建省佔了17%,為丘(邱)姓第一大省;其次分佈於河南、河北、安徽、江西,這四省的丘(邱)姓丘(邱)姓總人口的30% [9]  。 湖南 [35]  、海南 [36]  、四川眉山也有丘姓居民點 [37-38]  。
元朝末年,曾明避亂從鷺島曾厝垵遷同安十八都山平洪入贅邱家,發展為新垵旺族邱姓 [39-40]  。
明朝時期,邱姓主要分佈在江浙地區,在兩湖、華北、四川等地也有邱姓。 丘(邱)姓主要分佈於江西、福建(上杭人丘弘)、江蘇,這三省丘(邱)姓大約占丘(邱)總人口的58%,而江西省約佔27%,為丘(邱)姓第一大省 其次;分佈於浙江、廣東(瓊山人丘濬)、山東(諸城人丘回來了)、湖北(宜城人丘瑜)、陝西(渭南人丘民仰),這五省集中了丘(邱)姓總人口的30% [9]  ;安徽(鳳陽人丘福)、湖南、四川(成都人丘祖德)、河南(祥符人丘鋒)、雲南 [41]  等地也有丘姓。
明洪武年間,丘安(山東即墨人)隨軍出征西南,平定雲南後任新添衛后所百戶之職,其後落籍貴州,子孫世襲武職,官至衛指揮佥事、貴州都指揮使。 丘氏家族世代執掌新添衛軍事長官,知名後裔有雲貴兩省第一位翰林院檢討、官右庶子的丘禾實和山海關上立有塑像、官至右佥都禦史、遼寧巡撫的丘禾嘉 [42]  。
根據參加編修《中華丘氏大宗譜·廣西通譜》的各地譜牒和相關史料記載,廣西丘(邱)氏先祖是從明朝成化十七年(1481年 [43]  )起開始向廣西遷徙的,分別來自廣東、福建、江西、湖南 [44]  、海南等5省 [45]  。
清初,邱姓進入臺灣,發展為臺灣的著名大姓 [7]  。
如今,中國大陸、臺灣、香港、澳門地區,以及美國、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澳大利亞都有丘(邱)氏 [46]  。
字體變更
自漢朝以來,為避孔子之名諱,有丘氏改為邱氏。 清雍正三年,頒詔尊師重道,稱先師孔子聖諱,理應迴避,凡系姓氏、地名,丘字一律加邑部為邱字 [1]  。
中華民國參議院議員丘逢甲等於1912年提議恢復祖先肇姓之丘。 認為丘姓得自姜太公封地營丘,早於孔丘,無先人避諱後人之理,並在廣州登報呼籲族人恢復丘姓。 因此,閩、粵、台部分族人聞之回應。 但全國大部分省區族人,因不知情,或因涉及法律戶籍等諸多問題,仍然使用邱姓。 [47-48] 
傳統文化編輯 語音
郡望堂號
邱姓主要郡望有扶風郡、吳興郡、河南郡。 [9]  [49] 
邱姓主要堂號有扶風堂、吳興堂、河南堂 [9]  、天水堂 [49]  、文莊堂 [9]  [49]  、可繼堂 [49]  、碧落堂 [49]  、敦睦堂、硯耕堂、思敬堂、忠實堂 [49-50]  等。
邱姓_百度百科 https://bit.ly/3vlV6QL
--------------
邱氏宗親祭祖大典 千餘人共襄盛舉
【黃文垚 新竹】
民國78年成立的台灣丘(邱)氏宗親會,每年都會舉辦祭祖大典來祭拜遠祖姜太公,而將近20年的祭祖儀式,都選在彰化縣永靖鄉丘(邱)氏宗祠辦理,不過今年為了,讓不同族群的宗親了解客家人的祭祀儀式及過程,特別移師到新竹縣體育館,參與祭典儀式的丘(邱)氏宗親,近1300人丘(邱)氏宗親會祭祖團,期盼藉此讓宗親們了解在地文化特色並增進彼此情誼。
台北市邱氏宗親會祭祖團拿著旗子騎著馬,浩浩蕩蕩來到新竹縣體育館祭祖會場,主祭官邱創煥帶領著丘(邱)氏宗親,以九獻禮向遠祖姜太公虔誠祭拜。
丘(邱)氏宗親表示,姜太公的本名為呂尚字子牙,因興周伐紂立下豐功成為周朝開國元勛,並受周王封賜姓氏為丘,因此在台灣無論河洛還是客家族群,都尊姜太公為始祖。
台灣丘(邱)氏宗親會 理事長 邱明聰:「周王在山東營丘,封他(姜太公)為姓丘,所以姜太公的第3個兒子丘穆公,也是我們姓丘的開基祖,我們是因為姜太公的後裔姓丘,都是以遙祭太高為祖師。」
近20年祭祖儀式都在彰化縣永靖鄉的邱氏宗祠辦理,不過今年為了讓宗親了解客家人祭祀的儀式及過程,特別移師到新竹縣辦理。
台灣丘(邱)氏宗親會 理事 邱英政:「河洛邱姓客家,邱姓的文化融合起來,這次初體驗以後,將來輪流祭祀的話,將來邱姓就沒有,河洛和客家的分別。」
祭祖儀式現場展示珍貴的丘(邱)氏祖譜資料,也在當地召開台灣丘(邱)氏宗親,第八屆第三次會員大會,丘(邱)氏宗親期盼每年祭祖儀式都能在台灣不同縣市舉辦,除了增進各族群情誼,凝聚彼此間的向心力外,同時也能了解在地文化特色。  (2012-04-23)
客家電視台 CH 17 https://bit.ly/3gxJ7tM
---------------------------------
姜姓,有252人,主要集中在民雄鄉,有82人,接近三分之一
--------------
丘氏,姜姓,姜子牙封於齊而都營丘,其支庶(支孫 [1-2]  /子孫 [3]  )居於營丘者,遂以丘為氏,世居扶風 [4]  。 又有丘林氏和丘敦氏並改為丘氏,虜姓也
先秦時期,丘氏活動的地區主要在山東,後向西進入陝西 [8]  。 姜子牙封於齊而都營丘(今山東臨淄 [9]  ,一說今山東昌樂 [10]  ),其支庶(支孫 [1]  [11]  /子孫 [3]  )居於營丘者,遂以丘為氏,世居扶風 [4]  [12]  ,其歷史至少有3000年 [8]  。 最早見於古籍的丘姓先祖是《孔子家語》中長事齊君、後為孝子代稱的丘吾(又稱丘吾子、吾丘子),接著見於古籍的丘姓先祖是當今山東曲阜東南大夫丘弱 [13-16]  。 魯左史左丘明後有丘姓 [17-23]  。
秦漢時期,丘氏活動的地區主要在陝西,後向東進入浙江。 西漢有扶風人(今陝西興平東南)丘欣。 漢平帝時,丘俊持節安撫江淮,屬王莽篡位,后俊遂留江左,居吳興,在南北朝時形成了吳興丘姓望族 [8]  。 東漢有烏程人(今浙江吳興)丘滕和雲中人(今內蒙古托克托縣東北)丘季智。 漢朝時,烏桓也有丘氏 [8]  [24]  ,東漢末烏桓有國王名丘力居者,在位三十多年,但其子樓班,從子蹋頓 [25]  。
三國時期,曹魏毌丘儉之子宗等四人改為丘姓,山西聞喜邱氏,以毌丘儉為祖,稱為毌丘儉後裔 [26]  。 西晉末,中原丘氏有一支為避戰亂而徙居福建(參見"八姓入閩"),初居莆田,後分支長汀、上杭等地 [27]  。
據各種史料,知自漢以來匈奴、鮮卑、烏桓、羌等族改姓丘(邱)氏者甚多。 十六國西秦時羌人有丘氏 [8]  。 匈奴、鮮卑族中均有丘林氏,後來均改為丘氏,鮮卑族中的丘乃敦、丘目陵等氏亦均改為丘氏。 北魏獻帝七分國人,以弟豆真(封臨淮王)鎮守來國,歸而命氏,為丘敦氏,豆真之子丘堆改姓丘,融入漢族,發展成河南丘氏望族的一支,以丘和、丘行恭父子最為知名 [8]  [28-31]  。 匈奴族丘林氏改為丘、林、喬三姓,丘氏發展為河南丘氏。 這些外族很快與漢族相融,成為中原的丘氏漢族 [8]  。
宋時,丘(邱)姓已經成為江浙、閩中的大姓,廣泛分佈於南方各地。 丘姓幾乎都分佈在江浙地區 [8]  。 丘(邱)姓主要分佈於福建、湖南、江蘇、浙江,約佔丘(邱)姓總人口的54%,而福建省佔了17%,為丘(邱)姓第一大省;其次分佈於河南、河北、安徽、江西,這四省的丘(邱)姓丘(邱)姓總人口的30% [6]  。
明時,丘姓主要分佈於江西、福建(丘弘)、江蘇,這三省丘(邱)姓大約占丘(邱)總人口的58%,而江西省約佔27%,為丘(邱)姓第一大省;其次分佈於浙江、廣東(丘濬)、山東(丘碟)、湖北(丘瑜)、陝西(丘民仰),這五省集中了丘(邱)姓總人口的30% [6]  ;安徽(丘福)、湖南、四川(丘祖德)、河南(丘鋒)等地也有丘姓分佈。 山東即墨人丘安於明洪武年間隨軍出征西南,平定雲南後任新添衛后所百戶之職,其後落籍貴州,子孫世襲武職,官至衛指揮佥事、貴州都指揮使。 丘氏家族世代執掌新添衛軍事長官,知名後裔有雲貴兩省第一位翰林院檢討、官右庶子的丘禾實和山海關上立有塑像、官至右佥都禦史、遼寧巡撫的丘禾嘉 [32]  。
清初,丘姓進入臺灣,如今成為臺灣的著名大姓 [8]  。
丘字演变过程
丘字演變過程
邱姓最遲出現於漢代 [33]  。 漢以後,偶有丘姓為避孔子聖諱,改姓邱,但數量極少,故歷史上邱姓名人寥寥無幾。 清雍正三年,頒詔尊師重道,稱先師孔子聖諱,理應迴避,凡系姓氏、地名,丘字一律加邑部為邱字 [8]  ,天下丘姓多改姓邱。 滿族亦有漢化改姓丘者 [34]  。
中華民國參議院議員丘逢甲等於1912年提議恢復祖先肇姓之丘。 認為丘姓得自姜太公封地營丘,早於孔丘,無先人避諱後人之理,並在廣州登報呼籲族人恢復丘姓。 因此,閩粵台部分族人聞之回應。 但全國大部分省區族人,因不知情,或因涉及法律戶籍等諸多問題,仍然使用邱姓
丘姓_百度百科 https://bit.ly/2RRDFd3

P020140729624195802235.pdf

2021-06-14_103840

P020140729624195802235.pdf


357845357856

桃園姜太公廟 03-365-400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