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高僧遺偈/虛雲和尚的遺偈: "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弘一大師-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執象而求,咫尺千里。 問余何適,廓爾亡言。華枝春滿,天心月圓/生活分為三層:一是物質生活;二是藝術生活;三是宗教生活。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李叔同為弘一大師-「重興南山律宗第十一代祖師」在1942年圓寂臨終前書「悲欣交集」四字並自注「見觀經」/李叔同與劉質/「見觀經」,應該與淨土宗經典有關,淨土宗所依據的經典是五經一論,即《佛說阿彌陀經》、《佛說無量壽經》、《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普賢行願品》和《往生論》。「見觀經」簡稱《觀經》的《觀無量壽佛經》/有三件事他覺得他是做到了:「一是尚質樸,黜虛文,不肯苟合時宜;二是注經論,贊戒律,不肯懸羊頭而賣狗脂;三是甘淡薄,受枯寂,不肯受業席桎梏而引摯其羈縻。」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印光大師。相傳他是大勢至菩薩的化身/成人之美。靜坐常思己過,閒談不論人非/民國四大高僧:虛雲老和尚、印光法師、弘一法師、太虛法師/印光大師印贈「了凡四訓」與「太上感應篇」,前者以儒家觀點來傳播佛教,後者以道教觀點來弘揚佛法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阿彌陀佛接引像-就看見阿彌陀佛的右臂垂下來的很長很長,一直延伸到她的面前,就要拉她的手,接引她走。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318199149_5740487336017706_4104820283978224888_n

弘一法師
緣起我在人羣中看見你,緣散我看見你在人羣中。


弘一大師 人生之最後
人生之最後人生之最後 https://bit.ly/2TS4QVB
弘一大師著述
第一章 緒言
第二章 病重時
第三章 臨終時
第四章 命終後一日
第五章 薦亡等事
第六章 勸請發起臨終助念會
第七章 結語
歲次壬申十二月,廈門妙釋寺念佛會請余講演,錄寫此稿。於時了識律師臥病不起,日夜愁苦。見此講稿,悲欣交集,遂放下身心,屏棄醫藥,努力念佛。併扶病起,禮大悲懺,吭聲唱誦,長跽經時,勇猛精進,超勝常人。見者聞者,靡不為之驚喜讚歎,謂感動之力有如是劇且大耶。余因念此稿雖僅數紙,而皆撮錄古今嘉言及自所經驗,樂簡略者或有所取。及為治定,付刊流布焉。弘一演音記。
第一章 緒言
古詩云:「我見他人死,我心熱如火,不是熱他人,看看輪到我。」人生最後一段大事,豈可須臾忘耶!令為講述,次分六章,如下所列。
第二章 病重時
當病重時,應將一切家事及自己身體悉皆放下。專意念佛,一心希冀往生西方。能如是者,如壽已盡,決定往生。如壽未盡,雖求往生而病反能速愈,因心至專誠,故能滅除宿世惡業也。儻不如是放下一切專意念佛者,如壽已盡,決定不能往生,因自己專求病愈不求往生,無由往生故。如壽未盡,因其一心希望病愈,妄生憂怖,不惟不能速愈,反更增加病苦耳。
病未重時,亦可服藥,但仍須精進念佛,勿作服藥愈病之想。病既重時,可以不服藥也。余昔臥病石室,有勸延醫服藥者,說偈謝云:「阿彌陀佛,無上醫王,捨此不求,是謂癡狂。一句彌陀,阿伽陀藥,捨此不服,是謂大錯。」因平日既信淨土法門,諄諄為人講說。今自患病,何反捨此而求醫藥,可不謂為癡狂大錯耶
若病重時,痛苦甚劇者,切勿驚惶。因此病苦,乃宿世業障。或亦是轉未來三途惡道之苦,於今生輕受,以速了償也。
自己所有衣服諸物,宜於病重之時,即施他人。若依地藏菩薩本願經,如來讚歎品所言供養經像等,則彌善矣。
若病重時,神識猶清,應請善知識為之說法,盡力安慰。舉病者今生所修善業,一一詳言而讚歎之,令病者心生歡喜,無有疑慮。自知命終之後,承斯善業,決定生西。
第三章 臨終時
臨終之際,切勿詢問遺囑,亦勿閒談雜話。恐彼牽動愛情,貪戀世間,有礙往生耳。若欲留遺囑者,應於康健時書寫,付人保藏。
儻自言欲沐浴更衣者,則可順其所欲而試為之。若言不欲,或噤口不能言者,皆不須強為。因常人命終之前,身體不免痛苦。儻強為移動沐浴更衣,則痛苦將更加劇。世有發願生西之人,臨終為券屬等移動擾亂,破壞其正念,遂致不能往生者,甚多甚多。又有臨終可生善道,乃為他人誤觸,遂起瞋心,而牽入惡道者,如經所載阿耆達王死墮蛇身,豈不可畏。
臨終時,或坐或臥,皆隨其意,未宜勉強。若自覺氣力衰弱者,儘可臥床,勿求好看勉力坐起。臥時,本應面西右脅側臥。若因身體痛苦,改為仰臥,或面東左脅側臥者,亦任其自然,不可強制。
大眾助念佛時,應請阿彌陀佛接引像,供於病人臥室,令彼矚視。
助念之人,多少不拘。人多者,宜輪班念,相續不斷。或念六字,或念四字,或快或慢,皆須預問病人,隨其平日習慣及好樂者念之,病人乃能相隨默念。今見助念者皆隨己意,不問病人,既已違其平日習慣及好樂,何能相隨默念。余願自今以後,凡任助念者,於此一事切宜留意。
又尋常助念者,皆用引磬小木魚。以余經驗言之,神經衰弱者,病時甚畏引磬及小木魚聲,因其聲尖銳,刺激神經,反令心神不寧。若依余意,應免除引磬小木魚,僅用音聲助念,最為妥當。或改為大鐘大磬大木魚,其聲宏壯,聞者能起肅敬之念,實勝於引磬小木魚也。但人之所好,各有不同。此事必須預先向病人詳細問明,隨其所好而試行之。或有未宜,儘可隨時改變,萬勿固執。
第四章 命終後一日
既已命終,最切要者,不可急忙移動。雖身染便穢,亦勿即為洗滌。必須經過八小時後,乃能浴身更衣。常人皆不注意此事,而最要緊。惟望廣勸同人,依此謹慎行之。
命終前後,家人萬不可哭。哭有何益,能盡力幫助念佛乃於亡者有實益耳。若必欲哭者,須俟命終八小時後。
頂門溫煖之說,雖有所據,然亦不可固執。但能平日信願真切,臨終正念分明者,即可證其往生。
命終之後,念佛已畢,即鎖房門。深防他人入內,誤觸亡者。必須經過八小時後,乃能浴身更衣。(前文已言,今再諄囑,切記切記。)因八小時內若移動者,亡人雖不能言,亦覺痛苦。
八小時後著衣,若手足關節硬,不能轉動者,應以熱水淋洗。用布攪熱水,圍於臂肘膝彎。不久即可活動,有如生人。
殮衣宜用舊物,不用新者。其新衣應布施他人,能令亡者獲福。
不宜用好棺木,亦不宜做大墳。此等奢侈事,皆不利於亡人。
第五章 薦亡等事
七七日內,欲延僧眾薦亡,以念佛為主。若誦經拜懺焰口水陸等事,雖有不可思議功德,然現今僧眾視為具文,敷衍了事,不能如法,罕有實益。印光法師文鈔中屢斥誡之,謂其惟屬場面,徒作虛套。若專念佛,則人人能念,最為切實,能獲莫大之利矣。
如請僧眾念佛時,家族亦應隨念。但女眾宜在自室或布帳之內,免生譏議。
凡念佛等一切功德,皆宜迴向普及法界眾生,則其功德乃能廣大,而亡者所獲利益亦更因之增長。
開弔時,宜用素齋,萬勿用葷,致殺害生命,大不利於亡人。
出喪儀文,切勿舖張。毋圖生者好看,應為亡者惜福也。
七七以後,亦應常行追薦以盡孝思。蓮池大師謂年中常須追薦先亡。不得謂已得解脫,遂不舉行耳。
第六章 勸請發起臨終助念會
此事最為切要。應於城鄉各地,多多設立。飭終津梁中有詳細章程,宜檢閱之。
第七章 結語
殘年將盡,不久即是臘月三十日,為一年最後。若未將錢財預備穩妥,則債主紛來,如何抵擋。吾人臨命終時,乃是一生之臘月三十日,為人生最後。若未將往生資糧預備穩妥,必致手忙腳亂呼爺叫娘,多生惡業一齊現前,如何擺脫。臨終雖恃他人助念,諸事如法。但自己亦須平日修持,乃可臨終自在。奉勸諸仁者,總要及早預備才好。
人生之最後 https://bit.ly/2TS4QVB
-------------------------------------------
弘一大師《人生之最後》
弘一大師 2010/06/23
第一章 緒言
古詩云:‘我見他人死,我心熱如火,不是熱他人,看看輪到我。’人生最後一段大事,豈可須臾忘耶!令為講述,次分六章,如下所列。
第二章 病重時
當病重時,應將一切家事及自己身體悉皆放下。專意念佛,一心希冀往生西方。能如是者,如壽已盡,決定往生。如壽未盡,雖求往生而病反能速愈,因心至專誠,故能滅除宿世惡業也。儻不如是放下一切專意念佛者,如壽已盡,決定不能往生,因自己專求病癒不求往生,無由往生故。如壽未盡,因其一心希望病癒,妄生憂怖,不惟不能速愈,反更增加病苦耳。
病未重時,亦可服藥,但仍須精進念佛,勿作服藥愈病之想。病既重時,可以不服藥也。餘昔臥病石室,有勸延醫服藥者,說偈謝云:‘阿彌陀佛,無上醫王,捨此不求,是謂癡狂。一句彌陀,阿伽陀藥,捨此不服,是謂大錯。’因平日既信淨土法門,諄諄為人講說。今自患病,何反捨此而求醫藥,可不謂為癡狂大錯耶!
若病重時,痛苦甚劇者,切勿驚惶。因此病苦,乃宿世業障。或亦是轉未來三途惡道之苦,於今生輕受,以速了償也。
自己所有衣服諸物,宜於病重之時,即施他人。若依地藏菩薩本願經,如來讚歎品所言供養經像等,則彌善矣。
若病重時,神識猶清,應請善知識為之說法,盡力安慰。舉病者今生所修善業,一一詳言而讚歎之,令病者心生歡喜,無有疑慮。自知命終之後,承斯善業,決定生西。
第三章 臨終時
臨終之際,切勿詢問遺囑,亦勿閑談雜話。恐彼牽動愛情,貪戀世間,有礙往生耳。若欲留遺囑者,應於康健時書寫,付人保藏。
儻自言欲沐浴更衣者,則可順其所欲而試為之。若言不欲,或噤口不能言者,皆不須強為。因常人命終之前,身體不免痛苦。儻強為移動沐浴更衣,則痛苦將更加劇。世有發願生西之人,臨終為券屬等移動擾亂,破壞其正念,遂致不能往生者,甚多甚多。又有臨終可生善道,乃為他人誤觸,遂起嗔心,而牽入惡道者,如經所載阿耆達王死墮蛇身,豈不可畏。
臨終時,或坐或臥,皆隨其意,未宜勉強。若自覺氣力衰弱者,盡可臥床,勿求好看勉力坐起。臥時,本應面西右脅側臥。若因身體痛苦,改為仰臥,或面東左脅側臥者,亦任其自然,不可強制。
大眾助念佛時,應請阿彌陀佛接引像,供於病人臥室,令彼矚視。
助念之人,多少不拘。人多者,宜輪班念,相續不斷。或念六字,或念四字,或快或慢,皆須預問病人,隨其平日習慣及好樂者念之,病人乃能相隨默念。今見助念者皆隨己意,不問病人,既已違其平日習慣及好樂,何能相隨默念。餘願自今以後,凡任助念者,於此一事切宜留意。
又尋常助念者,皆用引磬小木魚。以餘經驗言之,神經衰弱者,病時甚畏引磬及小木魚聲,因其聲尖銳,刺激神經,反令心神不寧。若依餘意,應免除引磬小木魚,僅用音聲助念,最為妥當。或改為大鍾大磬大木魚,其聲宏壯,聞者能起肅敬之念,實勝於引磬小木魚也。但人之所好,各有不同。此事必須預先向病人詳細問明,隨其所好而試行之。或有未宜,盡可隨時改變,萬勿固執。
第四章 命終後一日
既已命終,最切要者,不可急忙移動。雖身染便穢,亦勿即為洗滌。必須經過八小時後,乃能浴身更衣。常人皆不注意此事,而最要緊。惟望廣勸同人,依此謹慎行之。
命終前後,家人萬不可哭。哭有何益,能盡力幫助念佛乃於亡者有實益耳。若必欲哭者,須俟命終八小時後。
頂門溫暖之說,雖有所據,然亦不可固執。但能平日信願真切,臨終正念分明者,即可證其往生。
命終之後,念佛已畢,即鎖房門。深防他人入內,誤觸亡者。必須經過八小時後,乃能浴身更衣。(前文已言,今再諄囑,切記切記。)因八小時內若移動者,亡人雖不能言,亦覺痛苦。
八小時後著衣,若手足關節硬,不能轉動者,應以熱水淋洗。用布攪熱水,圍於臂肘膝彎。不久即可活動,有如生人。
殮衣宜用舊物,不用新者。其新衣應佈施他人,能令亡者獲福。
不宜用好棺木,亦不宜做大墳。此等奢侈事,皆不利於亡人。
第五章 薦亡等事
七七日內,欲延僧眾薦亡,以念佛為主。若誦經拜懺焰口水陸等事,雖有不可思議功德,然現今僧眾視為具文,敷衍了事,不能如法,罕有實益。印光法師文鈔中屢斥誡之,謂其惟屬場面,徒作虛套。若專念佛,則人人能念,最為切實,能獲莫大之利矣。
如請僧眾念佛時,家族亦應隨念。但女眾宜在自室或布帳之內,免生譏議。
凡念佛等一切功德,皆宜迴向普及法界眾生,則其功德乃能廣大,而亡者所獲利益亦更因之增長。
開吊時,宜用素齋,萬勿用葷,致殺害生命,大不利於亡人。
出喪儀文,切勿鋪張。毋圖生者好看,應為亡者惜福也。
七七以後,亦應常行追薦以盡孝思。蓮池大師謂年中常須追薦先亡。不得謂已得解脫,遂不舉行耳。
第六章 勸請發起臨終助念會
此事最為切要。應於城鄉各地,多多設立。飭終津梁中有詳細章程,宜檢閱之。
第七章 結語
殘年將盡,不久即是臘月三十日,為一年最後。若未將錢財預備穩妥,則債主紛來,如何抵擋。吾人臨命終時,乃是一生之臘月三十日,為人生最後。若未將往生資糧預備穩妥,必致手忙腳亂呼爺叫娘,多生惡業一齊現前,如何擺脫。臨終雖恃他人助念,諸事如法。但自己亦須平日修持,乃可臨終自在。奉勸諸仁者,總要及早預備才好
弘一大師《人生之最後》 - 弘一大師 - 佛弟子文庫 https://bit.ly/3wnftxY
-------------------------------------------
人生之最後 弘一大師著述_第一章 緒言 https://bit.ly/3cDXoUH
--------------------------------
病未重時可服藥,但須精進念佛,必作服藥愈病之想。病重時可不服藥,應將一切家事及自身,悉皆放下,專意念佛,一心求生西方。能如是者,如壽已盡,決定往生,如壽未盡,病反速愈,因心專誠,能滅除宿世惡業也。若痛苦甚劇,切勿驚惶,因此病苦,乃宿世業障,或轉未來三途惡道之苦,於今輕受,以速了償也。若神識猶清,應請善知識為之說法,盡力安慰,舉病者今生所修善業,一一詳言而讚歎之,令心生歡喜,無有疑慮,自知命終之後,承斯善業,決定生西。
遺囑應於健康時書寫,付人保藏,臨終之際,切勿詢問遺囑,亦勿閒談雜話,恐牽動愛情,貪戀世間,有礙往生耳。或坐或臥,皆隨其意,若自覺氣力衰弱,儘可臥床,本應面西右脅側臥,若因痛苦,任其自然,不可勉強、。倘自言欲沐浴更衣,可順其所欲而試為之,否則,皆勿強為,免加劇痛苦,破壞正念,不能往生。大眾助念佛時,應請阿彌陀佛接引像,供於病人臥室,令彼瞻視。以余經驗,神經衰弱者,病時其畏引磬及小木魚聲,因聲尖銳,刺淚神經,反令心神不寧,儘用音聲助念,最為妥當。或改為大鐘磬、大木魚,其聲宏壯,能起肅敬之念。或念六字四字,或快或慢,皆須預問病人,隨其平日習慣及好樂而試行之,或有未宜,儘可隨時改變,萬必固執。
命終前後,家人萬不可哭,能盡力助念,乃於亡者有益。若必欲哭者,須俟命終八小時後,命終念佛畢,即鎖房門,防人誤觸亡者。須經八小時後,乃能浴身更衣,若手足關節硬,不能轉動者,應以熱水淋洗,用布攪熱水圍於臂肘膝灣,不久即可活動如生人。殮衣宜用舊物,新衣在施他人,能令亡者獲福。不宜用好棺,做大墳,此皆不利亡人。七七日內延僧薦亡,以念佛為宜,若誦經、拜懺、焰口、水陸等事,雖有不可思議功德,然現今僧眾視為具文,敷衍了事,不能如法,罕有實益,印光大師文鈔中,屢斥誡之!若專念佛,則人人能念,最為切實,能獲大利。家族亦應隨念,但女眾宜在自室或布帳之內,免生譏議。開弔宜用素齋,萬勿用葷,致殺生命,不利亡人。出喪儀文,切勿舖張,應為亡者惜福。七七以後,亦應常行追薦,以盡孝思。臨命終時,為人生之最後,若未將往生資糧,預備穩妥,必致手忙腳亂,多生惡業,一齊現前,如何擺脫?雖恃他人助念,諸事如法,亦須自己平日修持,乃可臨終自在,勸早預備才好。
【按】修持固在平,而喫緊尤在最後,此大師摘錄古今嘉言及經驗之談,應預囑家屬切實遵循,並願早備資糧為要!
---------------------------------
第一章 緒言
古詩雲:'我見他人死,我心熱如火,不是熱他人,看看輪到我。 '人生最後一段大事,豈可須臾忘耶! 令為講述,次分六章,如下所列。
第二章 病重時
當病重時,應將一切家事及自己身體悉皆放下。 專意念佛,一心希冀往生西方。 能如是者,如壽已盡,決定往生。 如壽未盡,雖求往生而病反能速愈,因心至專誠,故能滅除宿世惡業也。 傥不如是放下一切專意念佛者,如壽已盡,決定不能往生,因自己專求病愈不求往生,無由往生故。 如壽未盡,因其一心希望病愈,妄生憂怖,不惟不能速愈,反更增加病苦耳。
病未重時,亦可服藥,但仍須精進念佛,勿作服藥愈病之想。 病既重時,可以不服葯也。 餘昔臥病石室,有勸延醫服藥者,說偈謝雲:'阿彌陀佛,無上醫王,舍此不求,是謂癡狂。 一句彌陀,阿伽陀藥,舍此不服,是謂大錯。 '因平日既信淨土法門,諄諄為人講說。 今自患病,何反舍此而求醫藥,可不謂為癡狂大錯耶!
若病重時,痛苦甚劇者,切勿驚惶。 因此病苦,乃宿世業障。 或亦是轉未來三途惡道之苦,於今生輕受,以速了償也。
自己所有衣服諸物,宜於病重之時,即施他人。 若依地藏菩薩本願經,如來讚歎品所言供養經像等,則彌善矣。
若病重時,神識猶清,應請善知識為之說法,盡力安慰。 舉病者今生所修善業,一一詳言而讚歎之,令病者心生歡喜,無有疑慮。 自知命終之後,承斯善業,決定生西。
第三章 臨終時
臨終之際,切勿詢問遺囑,亦勿閒談雜話。 恐彼牽動愛情,貪戀世間,有礙往生耳。 若欲留遺囑者,應於康健時書寫,付人保藏。
傥自言欲沐浴更衣者,則可順其所欲而試為之。 若言不欲,或噤口不能言者,皆不須強為。 因常人命終之前,身體不免痛苦。 儻強為移動沐浴更衣,則痛苦將更加劇。 世有發願生西之人,臨終為券屬等移動擾亂,破壞其正念,遂致不能往生者,甚多甚多。 又有臨終可生善道,乃為他人誤觸,遂起嗔心,而牽入惡道者,如經所載阿耆達王死墮蛇身,豈不可畏。
臨終時,或坐或卧,皆隨其意,未宜勉強。 若自覺氣力衰弱者,盡可臥床,勿求好看勉力坐起。 臥時,本應面西右脅側卧。 若因身體痛苦,改為仰臥,或面東左脅側卧者,亦任其自然,不可強制。
大眾助念佛時,應請阿彌陀佛接引像,供於病人臥室,令彼矚視。
助念之人,多少不拘。 人多者,宜輪班念,相續不斷。 或念六字,或念四字,或快或慢,皆須預問病人,隨其平日習慣及好樂者念之,病人乃能相隨默念。 今見助念者皆隨己意,不問病人,既已違其平日習慣及好樂,何能相隨默念。 余願自今以後,凡任助念者,於此一事切宜留意。
又尋常助念者,皆用引磬小木魚。 以余經驗言之,神經衰弱者,病時甚畏引磬及小木魚聲,因其聲尖銳,刺激神經,反令心神不寧。 若依餘意,應免除引磬小木魚,僅用音聲助念,最為妥當。 或改為大鐘大磬大木魚,其聲宏壯,聞者能起肅敬之念,實勝於引磬小木魚也。 但人之所好,各有不同。 此事必須預先向病人詳細問明,隨其所好而試行之。 或有未宜,盡可隨時改變,萬勿固執。
第四章 命終後一日
既已命終,最切要者,不可急忙移動。 雖身染便穢,亦勿即為洗滌。 必須經過八小時后,乃能浴身更衣。 常人皆不注意此事,而最要緊。 惟望廣勸同人,依此謹慎行之。
命終前後,家人萬不可哭。 哭有何益,能盡力説明念佛乃於亡者有實益耳。 若必欲哭者,須俟命終八小時後。
頂門溫暖之說,雖有所據,然亦不可固執。 但能平日信願真切,臨終正念分明者,即可證其往生。
命終之後,念佛已畢,即鎖房門。 深防他人入內,誤觸亡者。 必須經過八小時后,乃能浴身更衣。 (前文已言,今再諄囑,切記切記。 )因八小時內若移動者,亡人雖不能言,亦覺痛苦。
八小時后著衣,若手足關節硬,不能轉動者,應以熱水淋洗。 用布攪熱水,圍於臂肘膝彎。 不久即可活動,有如生人。
  殓衣宜用旧物,不用新者。其新衣应布施他人,能令亡者获福。
  不宜用好棺木,亦不宜做大坟。此等奢侈事,皆不利于亡人。
  第五章 荐亡等事
  七七日内,欲延僧众荐亡,以念佛为主。若诵经拜忏焰口水陆等事,虽有不可思议功德,然现今僧众视为具文,敷衍了事,不能如法,罕有实益。印光法师文钞中屡斥诫之,谓其惟属场面,徒作虚套。若专念佛,则人人能念,最为切实,能获莫大之利矣。
  如请僧众念佛时,家族亦应随念。但女众宜在自室或布帐之内,免生讥议。
  凡念佛等一切功德,皆宜回向普及法界众生,则其功德乃能广大,而亡者所获利益亦更因之增长。
開吊時,宜用素齋,萬勿用葷,致殺害生命,大不利於亡人。
出喪儀文,切勿鋪張。 毋圖生者好看,應為亡者惜福也。
七七以後,亦應常行追薦以盡孝思。 蓮池大師謂年中常須追薦先亡。 不得謂已得解脫,遂不舉行耳。
第六章 勸請發起臨終助念會
此事最為切要。 應於城鄉各地,多多設立。 飭終津梁中有詳細章程,宜檢閱之。
第七章 結語
殘年將盡,不久即是臘月三十日,為一年最後。 若未將錢財預備穩妥,則債主紛來,如何抵擋。 吾人臨命終時,乃是一生之臘月三十日,為人生最後。 若未將往生資糧預備穩妥,必致手忙腳亂呼爺叫娘,多生惡業一齊現前,如何擺脫。 臨終雖恃他人助念,諸事如法。 但自己亦須平日修持,乃可臨終自在。 奉勸諸仁者,總要及早預備才好。
弘一大師:人生之最後_新浪佛學_新浪網 https://bit.ly/35dwLC1
-------------------------
弘一大師以苦心向佛,過午不食,精研律學,弘揚佛法,普渡眾生出苦海,被佛門弟子奉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大師雖然平時重興律宗,以嚴謹持律聞名,卻修持彌陀淨土法門,從來不談玄說妙,只勸人勤誠念佛和修持戒律。
弘一大師認為,念佛是學佛的門階,生起信心的途徑,增加定力的措施,獲得解脫的歸宿。對一些上門學佛的人,他首先勸人念佛,然後再學佛。他還組織念佛會,參加活動,作演講,強調念佛的好處。大師平常堅持念佛,尤其是在碰到了不順心和身體不適的情況下,更以念佛為務。大師尤其重視生靈離世前的念佛,強調“一念”的作用,每當他的身體有大病時,或者一些居士行將往生時,他都要請人助念佛號,或勸人助念佛號。大師43歲時患痢疾,留言臨終時,請數師助念佛號,但病康愈。大師還曾為臥病不起的小黃犬念佛,依法超度。
大師特別強調臨終助念佛號的作用。他說:“臨終一念,最為緊要。臨終時,多生多劫,小來善惡之業,一齊現前,可畏也。但能正念分明,念佛不辍,即往生可必。(釋迦牟尼佛所說,十方諸佛所普贊,豈有虛語!)自力不足,居士能助念之,尤善。” 53歲時在廈門妙釋寺念佛會做《人生之最後》講演,大師撮錄古德嘉言,普勸念佛。大師說:“當病重時,應將一切家事及自己身體悉皆放下。專意念佛,一心希冀往生西方。……病未重時,亦可服藥,但仍須精進念佛……吾人臨命終時,乃是一生之臘月三十日,為人生最後。若未將往生資糧預備穩妥,必致手忙腳亂呼爺叫娘,多生惡業一齊現前,如何擺脫。臨終雖恃他人助念,諸事如法。但自己亦須平日修持,乃可臨終自在。奉勸諸仁者,總要及早預備才好。”
大師不但勸人念佛,而且教人念佛。他特別發明了“聽鐘念佛法”,認為“初學念佛,若不持念珠記數,最易懈怠間斷。若以時鐘時常隨身,倘有間斷,一聞鐘響,即可警覺也。又在家念佛者,居室附近,不免喧鬧,攝心念佛,殊為不易。今以時鐘置於身旁,用耳專聽鐘響,其它喧鬧之聲,自可不擾其耳也。又聽鐘工夫純熟,則丁當丁當之響,即是阿彌陀佛之聲,無二無別。常響則佛聲常現矣。”
大師認為,對初學念佛的人來講,關鍵要熟悉念佛的形式和過程,養成一個良好的念佛習慣。他說:“初學修佛最好是每天念佛號。起初不必求長,半小時、一小時都好。惟須專意,不可游心於他事,要練習專心念佛,可自己暗中計算,以每五句為一單位,凡念滿五句,心中告一段落,或念滿五句,摘念珠一顆。如此則心不暇他顧,而可專意於念佛了。初學者以這步工夫為要緊。又念佛時不妨省去‘南無’二字,而略稱‘阿彌陀佛’。”
在給弟子的信和傳碑銘中,弘一大師勸人念佛的話語比比皆是,曾於紹興城手寫佛號千紙,分贈善友。一九三七年春,弘一大師應倓虛法師請到青島湛山寺講律半年。在回南方之前,大師每位同學寫了一幅 “以戒為師”的中堂以做紀念,並做了最後開示,反復勸人念佛。臨走時大師真摯沉靜地小聲對倓虛法師說:“老法師!我這次走後,今生不能再來了,將來我們大家同到西方極樂世界再見吧!”與大家告別時,大師隨手從口袋裡掏出一張小紙條做為對大家的臨別贈言,上面寫著:“乘此時機,最好念佛!”
弘一大師也崇信念佛--台灣學佛網 https://bit.ly/3pQGY0M

mag581229.pdf (ntu.edu.tw)

2021-06-13_2259262021-06-13_225801

mag581229.pdf (ntu.edu.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