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主公「張聖君」、「都天聖君」、「張公法主」張慈觀法主等/法主公是台灣茶商的守護神/美濃區則是客家族群信奉法主真君的主要地域客家人多半祭祀四法主:張其清、蕭其明、劉其秀、連其亮。此四法主,也被認為是五營神將的其中四位。/ 各地信奉的法主公組合均不同,大多有「法主真君張法主」與「輔天真君蕭法主」/台灣眾多民間信仰中,有一支道教門派稱作「法主公派」,其信奉主神為「法主公」。台灣法主公廟約20幾座。法主公據說擁有大本領,能役使神兵將領驅邪制煞,因此也被「閭山法門」奉為祖師之一。/廣東省潮州的客家人則是「張、蕭、劉、連」四聖,即張慈觀、蕭朗瑞、連光陽、劉志達四聖,四聖也就是五營神將中的東南西北四營的主帥。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哪吒三太子+托塔天王李靖/李靖與哪吒跟隨姜太公,協助武王克殷。哪吒憑著高強的武功和法寶(風火輪、乾坤圈、混天綾)多次立下奇功/楊戩二郎神/《封神演義》中,楊戩是玉泉山玉鼎真人的徒弟,為姜子牙的師姪,為姜子牙旗下要將之一,輔佐武王克殷,法力高強/楊戩是玉泉山玉鼎真人的徒弟,也是姜子牙的師姪,擅長七十三變,神通廣大,在姜子牙手下立功最多。在封神榜跟西遊記裡都有不少故事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巡城御史+五城兵馬司-為明清職官-五城兵馬司,設中、東、西、南、北五城兵馬指揮司-御史代天子出巡,“大事奏裁,小事立斷”“以小監大”、“以卑督尊”不受都察院控制,直接對皇帝負責,清初亦沿襲。隸屬於都察院,負責巡查京城內東、西、南、北、中五城的治安管理、審理訴訟、緝捕盜賊等事,並設有巡城御史公署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五營神將跨國收拾鬼怪! 泰信徒赴台南開基玉皇宮領兵請將
 泰國曼谷佛統聖義宮主委褚崑豪率隊回祖廟開基玉皇宮向玉帝請領兵馬。(開基玉皇宮提供)
五營神將跨國收拾鬼怪! 泰信徒赴台南開基玉皇宮領兵請將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Xg1aJO
 2023/06/18 21:21
〔記者王姝琇/台南報導〕隨疫情解封,國際間的宗教交流也慢慢復甦!繼上個月有泰國信徒特地飛到台南開基靈祐宮將5尊玄天上帝和黑令旗迎回泰國供奉後,這個月開基玉皇宮也有泰國華僑持五營旗回來向玉皇上帝請領兵馬回去泰國壓鎮。
 聖義宮位於泰國曼谷佛統地區,其主神玉皇上帝和四殿下都是自台南開基玉皇宮分靈,疫情開放後首度由華僑主委褚崑豪率隊持五營旗回祖廟向玉帝請領兵馬,「看過泰國鬼片的民眾都知道泰國鬼也是很厲害的。」他說,因疫情阻隔3年未領兵馬回去鎮壓,損兵折將,急需補充,此次才專程飛回台灣將兵馬補齊。
 領隊詹益彰提及,離曼谷58公里的聖義宮,主祀池王爺和玉皇四殿下,是曼谷華僑的重要精神寄託,供奉20餘神尊,都自台灣分靈,除華僑拜之外,漸漸也有泰國民眾參拜,也懂得遇事請教神明。
 茄萣守玄壇道長李羅展說,泰國的台灣僑民信仰也極虔誠,廟的規模雖沒有台灣大,但凝聚力很高,以聖義宮為例,他每年得專誠飛去幫忙祝壽、拜斗、普度和謝燈,儀禮比照台灣,在以佛教為主的泰國顯得獨樹一幟。
 除了國際間的宗教交流,明天適逢開基玉皇宮主神玉皇四殿下(農曆5/2)聖誕,近日也湧進大量信徒參拜。廟方表示,今天(18日)入夜後各友廟將陸續前來插燭,共有10餘家,這是疫情停辦3年以來,首度恢復插燭祝壽和系列慶祝活動。明天上午由延陵道壇道長吳政憲以清醮乙朝為四殿下祝壽,下午賞兵、賑米,後天搏爐下,大後天平安宴,今年邀請公園國小口琴隊、舞蹈隊、街舞隊和南一、二中、南女等六校組成的南六國樂社表演,突破傳統,精彩可期
五營神將跨國收拾鬼怪! 泰信徒赴台南開基玉皇宮領兵請將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Xg1aJO


四營將軍──張蕭劉連,再加上一位「李」也就是中壇元帥三太子李哪吒,就成為了五營聖將。五營是什麼呢?就是神明在祂的管轄範圍內設為的防衛部隊,以「方位」分為東南西北中,五個營來保衛地方。


 五營神將,或稱五營將軍、五營元帥、五營神軍、五營兵馬、五營旗等,簡稱五營,是臺灣漢人民間信仰與東南亞的閩南人族群中,保護廟境或村莊的重要護法神。在鄉間的村莊外圍處隨處可見。大小從1.5公尺高到3公尺高都有五營分為「東營軍-青旗(青龍)」、「南營軍-紅旗(朱雀)」、「西營軍-白旗(白虎)」、「北營軍」-黑旗(玄武)、「中營軍-黃旗」等五支神軍以抵禦邪魔。
五營之中,通常以中壇元帥為主,統領中營,與其他四營(東營、南營、西營、北營)元帥統領,統號稱五營元帥。
五營神將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bkxXa0
淵源
五營元帥令牌
五營信仰是道教以至於民間信仰的重要一環,台灣民間信仰中的神明結構,其創作模式一以傳統帝王的君主制政體為範本, 自有一套分工精細、組織嚴密的神政體系。
最早是由玉皇大帝是掌理三界的最高統治者,下設文職與武職兩大官系;武職官系又分為「情治系統」和「軍事系統」兩支,前者如城隍組織,掌管三度空間的秩序維護,後者則包括天兵(36天罡或軍將)、地兵(72地煞)和五營神兵,專責擔負陰陽兩界的作戰防禦。如果說合稱為「神軍」的天兵、地兵是中央軍的話,那麼五營神兵就是地方的防衛部隊了
民間相信,五營神兵基本上由「孤魂野鬼」招安,收編後訓練而成,神明負管理義務,若私下品德不佳,也是會受罰的。而這些神兵都還保有人的習性,故在出完任務後,廟宇會「犒軍」,每個月也會「犒軍」;而「收營」就是人類的放假[1]。
這套五營神兵的信仰,最遲在漢代魏晉以前即已形成,並出現於文獻中:從有社神開始,就逐漸有「五營」的概念,文獻中較早提到的是在漢晉之間的道經,這只是下限,因為「五營」的觀念一定是流傳很久之後才被記錄到書中的,因此可能在漢朝或更早就已形成。
臺灣因係移民社會,信仰沿襲原鄉中國大陸,自是承襲這套五營信仰於生活中;不過,後來也因地制宜,逐漸在地化,形成臺灣民間信仰的重要元素,尤以和王爺信仰、城隍信仰與聚落(莊頭;自然村落)的結合,更突顯台灣五營信仰的本土化
說法
五營神將為何許神明、何種姓氏的說法相當多,以「東南西北中」為序,有「張蕭劉連李」、「龍朱白武李」、「溫康馬趙李」、「溫康王馬李」、「張康馬趙李」、「辛池蔣洪李」、「康趙白黑李」、 「羅焜(羅昆)、文良、羅燦、招賢、李哪吒」 等說法。
絕大多數廟宇五營神將的中央主帥是「中壇元帥」哪吒(哪吒,俗稱其姓李),李哪吒也同時是佛教與道教的著名護法神。
大多數廟宇採用「張蕭劉連李」的說法,一般說法認為居首的東營張將軍,即是法主真君張其清。南營將軍為輔天真君蕭其明(法主真君的結拜兄弟),又稱蕭法主。西營將軍劉其秀,北營將軍連其亮。此等神祇在世時,皆是著名的閭山派道士。臺灣的許多廟宇寫作:張其清(張基清)、蕭其明(蕭其靈、蕭其龍)、劉武秀、連宗疆(連宗恭、連忠宮),這是因為法壇多以口耳相傳,疏於文字,但傳說故事大致相同。
「五營旗」不但是內五營的主要象徵物,表示「五營兵馬在此」,同時也是法師或乩童調營遣將的作法信物,通常與「五寶」搭配使用。
部署 
五營分為「內五營」和「外五營」,即是在五個方位布署的營陣,其設置有大有小、有廣有近。大者、廣者有以鄉間村落為單位,於村頭村尾之五方各設置一營;其次以宮廟為單位,在宮廟五方各設置一營;小者、近者為集中設置一處代表五營,於廟埕建有五營厝,也有在部份宮廟壇上安置五營旗。新營車站為全台灣唯一設有五營的車站[2]。
五營神將東營
五營神將西營
五營神將南營
五營神將北營
五營神將中營
型態
台灣的五營最常以五營斗的形式呈現,內置青、紅、黑、白、黃五支旗子象徵五營,並設有五營將領之人偶造像,置令牌代表主神。簡單的為一棟紅色方形帶屋簷的1.2~1.6公尺高房子。較大的會帶有裝飾物,或擺設桌椅茶水,甚至接電裝上神明燈也有單純使用神位、神圖、符咒、令牌、小神像、木偶頭像等作為象徵的。
令牌:三角尖頂的長方木牌,上繪蟒龍圖或套上龍圖繡套,上書主神尊稱,有如王令,象徵主神,一般都插立於斗座之中央。
五營旗:亦稱五方旗或營首旗,是依五營五色而設的三角旗幟,各旗皆載明該營的元帥之稱號、士兵與戰馬數目,通常依方位插於斗座四方。
五營首:亦是依五營五色而設的小木偶頭像,一般都是人首鍼身,也有著布袋戲裝。其配置各廟不一,有四種齊備者,亦有兩種或三種安奉者,亦有單一種安奉者。[3]
白沙坑文德宮五營樓
祭祀方式
祭拜五營神軍稱作「犒軍」、「犒將」或「賞兵」,所用的紙錢是「甲馬」(一種印有武士、軍旗、盔甲與戰馬的金紙)、「金白錢」(黃色、白色長條狀),北臺灣或用「刈金」;南臺灣或用「九金」;如奉請哪吒元帥或另外四營元帥時,可以用一般奉祀神明的「壽金」等「四色金」祭拜。
在祭拜時,許多信徒除了茶、酒、餅、糖果、牲禮、水果等普通供品以外,尚會供奉生的牧草、蔬菜(如生的蕃薯、小黃瓜、紅蘿蔔)等,以供神軍之戰馬食用。
五營神將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bkxXa0

-------------------------------------

800px-2015-03-18_文興宮五營元帥令牌800px-溪口鄉的五營神將-中營畫像 (1)
五營將軍
五營兵將
五營神將,或稱五營將軍、五營元帥、五營神軍、五營兵馬等,簡稱五營。是道教與民間信仰中,保護廟境或村莊的重要護法神。五營分為「東營九夷軍-青旗(青龍)」、「南營八蠻軍-紅旗(朱雀)」、「西營六戎軍-白旗(白虎)」、「北營五狄軍」-黑旗(玄武)、「中壇三秦軍-黃旗(黃帝)」等五支神軍以抵禦邪魔。
五營之中,以中壇元帥為主,統領中營,與其他四營(東營、南營、西營、北營)元帥統領,統號稱五營元帥。
北巡武德宮財神廟 -五營將軍 https://bit.ly/3fuY53t
------------------------------------
台灣民間常見的「五營」是指設在村落或廟宇外圍
五個方位的兵營,每營旗色係按五行而來,分別是
「東營青旗九夷軍」、「南營紅旗八蠻軍」、「西營白旗六戎軍」、「北營黑旗五狄軍」、
「中營黃旗三秦軍」。
習慣上也將五營合祀一處,這五營乃是由外借調來的兵馬(傭兵營),但事實上五營尚有內外營之分
,內營(也就是親兵、衛隊)須安奉在宮廟中,一般只在神案側邊上或於旁壁、廟門內側旁、或安置
「五營旗」來代表,中央的中軍則須安主神令牌,以代表此為主神統率中軍的「內五營」,而內營的
「統帥」則分別由
「溫元帥」領「東營青龍軍」、「康元帥」領「南營朱雀軍」、(趙元帥)領「西營白虎軍」、
「馬元帥」領「北營玄武軍」、「中軍」則一概由所祀「主神」為帥,
此為「內五營」。「外五營」(傭兵營)則一般分別安放於廟外四隅,設營地點大多選在四方要道的出入口或制高點上,「中軍」則居於廟後正後方,或廟埕外側合祀一處,兵馬總數三十六萬,有總兵三十一萬及軍馬三萬一「外營統帥」則由
「張元帥」領「東營青旗九夷軍」、
「蕭元帥」領「南營紅旗八蠻軍」、
「劉元帥」領「西營白旗六戎軍」、
「連元帥」領「北營黑旗五狄軍」、
「中軍」則習慣上一概由「中壇元帥李哪吒」督領「三秦軍」。
一般外營安奉只用五色紙紮的軍馬或「五色營旗」或以「五營頭」代表,更簡單的就以長約二尺半至
三尺,約雞蛋粗至手腕粗的五枝青竹棍,上面覆綁「五色綢布」,青竹上書五位元帥名諱的符籙,插
埋地上也可代表之。
五營的設置並非都一定要有內外營,在正神廟宇中,若屬「帝君」以上神格者,通常是內外營均設,
而一般的王爺、武神、私壇或非正神的陰神則只能設外營不能設內營。不過若廟宇位在都市繁榮地區,也可能受限於取地困難而不設外營,或僅在廟門外旁壁設之。五營安置則有一定位置,千萬不可擺錯,因為按東北(艮方〕乃為聖位,屬「外鬼門」,一概由中軍鎮之,中軍之
左內側則屬東營青旗、左外側(或左前方)則屬南營紅旗、
右內側則屬北營黑旗、右外側(或右前方)則屬西營白旗,
不管內外營均須如此正確設置。常見一些私人神壇因不清處緣由,除了中軍黃旗不會錯之外,其他四營胡亂安置、各彈各調、各種不同組合的安置均有之。也常見一些宮廟、神壇等,錯把外五營安置在內營位置,也要小心注意。
五營的安法,據我在工作上實際所瞭解與接觸、親眼所見的,不論宮廟、神壇中,或自稱有神靈
降駕者,仍十之八九卻都安置錯誤了!俗話說:「要假也要假得像」,如果真是有神靈降
駕,豈會連自己的兵將錯列也不知嗎?
在此,教各位一些小常識,若諸位中是有開設宮廟、神壇者,若自己安五營有錯置的,請快更正,以
免被「捉包」。若不是開設宮廟、神壇者,也多去觀察一下,增點常識與知識。一般上,五營的安置,有一橫列的五營安法,及
五方的安營法。
舉例而言:橫列的五營安營正確位置:
西營(白) 北營(黑) 中營(黃) 東營(青) 南營(紅)
若按五方安五營的正確位置則是:
北營(黑) 中營(黃) 東營(青)西營(白) 南營(紅)或是
北營(黑) 東營(青)中營(黃)西營(白) 南營(紅)
五營位置不應該錯置。
因位在道教中,神明一定居於東北〔艮方〕,因「艮位」乃是神聖的方位(也是外鬼門) ,所以在法
事科儀中,若有「禮拜十方天尊、十方聖真、十方真宰」時,也必由神案的左方(我們面對神明的右方)
為東方。
並非按我們現實生活中的東南西北方安置。
提供給諸位參考「五營」,隨著時代的變遷、道路的拓寬,使得村落原有的地形、地貌逐漸的被改變,所以我們必須藉由古代境域的觀念,以信仰的角度切入史學,從信仰當中五營的架構與配置,作為研究地方文史的參考依據。所以,在道路開闢、都市重劃的今天,我們就要從這裡開始挖掘洲仔的原始雛形。
五營神兵本是王爺才有的兵將,受其調派與指揮,不過現在許多的廟宇常常會因為主觀的意識或者是信仰的習慣,早已無此分別,都希望能夠擁有五營兵將來守衛村莊。
五營又有內外之分,內營營頭稱之為「元帥」,外營營頭稱之為「聖者」,所謂「內營」是以宮廟本身內部而言,平日駐守在宮廟內,以傳統的五方五色為概念,將五種顏色製作成五種顏色的小旗子供奉在廟內,
中營黃旗李元帥率領三秦軍三萬三千三百三十三兵馬、
東營青旗溫元帥率領九夷軍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兵馬、
南營紅旗康元帥率領八蠻軍八萬八千八百八十八兵馬、
西營白虎白旗馬元帥率領六戎軍六萬六千六百六十六兵馬、
北營玄武黑旗趙元帥率領五狄軍五萬五千五百五十五兵馬。
「外營」則是駐守在「境」或者是社區的四周,通常會利用廟宇神明生日慶典的時候,以社區的範圍依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選取五個地點來舉行安外營的儀式。而外營的安置方式有別於內營五色旗的表現方式,而是以青竹削去竹青,在竹身上書寫外營符,以竹符的方式來表現
外中營黃旗李元帥率領三秦軍三萬三千三百三十三兵馬、
外東營青旗張公聖者率領九夷軍九萬九千九百九十九兵馬、
外南營紅旗蕭公聖者率領八蠻軍八萬八千八百八十八兵馬、
外西營白虎白旗劉聖者率領六戎軍六萬六千六百六十六兵馬、
外北營玄武黑旗連聖者率領五狄軍五萬五千五百五十五兵馬。
五營中各營將軍名字 @ 澎湖玉皇殿-東港迎王的部落格 :: 痞客邦 :: https://bit.ly/3bnCwjX
-----------------------------------------------------
五營大將軍 -
稱號
​​五營神將、五營將軍、五營元帥、五營神軍、五營兵馬等,簡稱五營。
​​聖誕
五營神將恭祝聖誕之日即為廟宇犒將賞兵之日 
歷史典故
五營神將,或稱五營將軍、五營元帥、五營神軍、五營兵馬等,簡稱五營。是道教與民間信仰中,保護廟境或村莊的重要護法神。五營分為「東營九夷軍-青旗(青龍)」、「南營八蠻軍-紅旗(朱雀)」、「西營六戎軍-白旗(白虎)」、「北營五狄軍」-黑旗(玄武)、「中壇三秦軍-黃旗(黃帝)」等五支神軍以抵禦邪魔。
五營之中,以中壇元帥為主,統領中營,與其他四營元帥統領,統號稱五營元帥。
五營信仰是台灣民間信仰的重要一環台灣民間信仰中的神明結構,其創作模式一以傳統帝王的君權政體為範本, 自有一套分工精細、組織嚴密的神政體系。
最早是由玉皇大帝是掌理三界的最高統治者,下設文職與武職兩大官系;武職官系又分為「情治系統」和「軍事系統」兩支,前者如城隍組織,掌管三度空間的秩序維護,後者則包括天兵(36天罡或軍將)、地兵(72地煞)和五營神兵,專責擔負陰陽兩界的作戰防禦。如果說合稱為「神軍」的天兵、地兵是中央軍的話,那麼五營神兵就是地方的防衛部隊了。
這套五營神兵的信仰,最遲在漢代魏晉以前即已形成,並出現於文獻中:從有社開始,就逐漸有「五營」的概念,文獻中較早提到的是在漢晉之間的道經,這只是下限,因為「五營」的觀念一定是流傳很久之後才被記錄到書中的,因此可能在漢朝或更早就已形成。
臺灣因係移民社會,信仰沿襲原鄉中國大陸,自是承襲這套五營信仰於生活中;不過,後來也因地制宜,逐漸在地化,形成臺灣民間信仰的重要元素,尤以和王爺信仰、城隍信仰與聚落(莊頭;自然村落)的結合,更突顯台灣五營信仰的本土化。
五營神將為何許神明、何種姓氏的說法相當多,以「東南西北中」為序,有「張蕭劉連李」、「龍朱白武李」、「溫康趙馬李」、「溫康王馬李」、「張康趙馬李」、「辛池蔣洪李」、「康趙白黑李」等說法。
絕大多數廟宇五營神將的中央主帥是「中壇元帥」哪吒(哪吒,俗稱其姓李),李哪吒也同時是佛教與道教的著名護法神。
大多數廟宇採用「張蕭劉連李」的說法,一般說法認為居首的東營張將軍,即是法主真君張其清。南營將軍為輔天真君蕭其明(法主真君的結拜兄弟),又稱蕭法主。西營將軍劉其秀,北營將軍連其亮。此等神祇在世時,皆是著名的閭山派道士。臺灣的許多廟宇寫作:張其清(張基清)、蕭其明(蕭其靈、蕭其龍)、劉武秀、連宗宮(連忠宮),這是因為法壇多以口耳相傳,疏於文字,但傳說故事大致相同。
「五營旗」不但是內五營的主要象徵物,表示「五營兵馬在此」,同時也是法師或乩童調營遣將的作法信物,通常與「五寶」搭配使用。
五營大將軍 - 無極慈母堂 / 臺灣慈母堂五母協會 https://bit.ly/2RRbhHq
-----------------------
五營-
台灣民間常見的「五營」是指設在村落或廟宇外圍
五個方位的兵營,每營旗色係按五行而來,分別是
「東營青旗九夷軍」、
「南營紅旗八蠻軍」、
「西營白旗六戎軍」、
「北營黑旗五狄軍」、
「中營黃旗三秦軍」。
習慣上也將五營合祀一處,這五營乃是由外借調來
的兵馬(傭兵營),但事實上五營尚有內外營之分
,內營(也就是親兵、衛隊)須安奉在宮廟中,一
般只在神案側邊上或於旁壁、廟門內側旁、或安置
「五營旗」來代表,中央的中軍則須安主神令牌,
以代表此為主神統率中軍的「內五營」,
而內營的「統帥」則分別由
「溫元帥」領「東營青龍軍」、
「康元帥」領「南營朱雀軍」、
「趙元帥」領「西營白虎軍」、
「馬元帥」領「北營玄武軍」、
「中軍」則一概由所祀「主神」為帥,
此為「內五營」。
「外五營」(傭兵營)則一般分別安放於廟外四隅
,設營地點大多選在四方要道的出入口或制高點上
,「中軍」則居於廟後正後方,或廟埕外側合祀一
處,兵馬總數三十六萬,有總兵三十一萬及軍馬三
萬一,
「外營統帥」則由
「張元帥」領「東營青旗九夷軍」、
「蕭元帥」領「南營紅旗八蠻軍」、
「劉元帥」領「西營白旗六戎軍」、
「連元帥」領「北營黑旗五狄軍」、
「中軍」則習慣上一概由「中壇元帥李哪吒」督領「三秦軍」。
一般外營安奉只用五色紙紮的軍馬或「五色營旗」
或以「五營頭」代表,更簡單的就以長約二尺半至
三尺,約雞蛋粗至手腕粗的五枝青竹棍,上面覆綁
「五色綢布」,青竹上書五位元帥名諱的符籙,插
埋地上也可代表之。
五營的設置並非都一定要有內外營,在正神廟宇中
,若屬「帝君」以上神格者,通常是內外營均設,
而一般的王爺、武神、私壇或非正神的陰神則只能
設外營不能設內營。
不過若廟宇位在都市繁榮地區,也可能受限於取地
困難而不設外營,或僅在廟門外旁壁設之。
五營安置則有一定位置,千萬不可擺錯,因為按東北
〔艮方〕乃為聖位,屬「外鬼門」,一概由中軍鎮之
,中軍之
左內側則屬東營青旗、
左外側(或左前方)則屬南營紅旗、
右內側則屬北營黑旗、
右外側(或右前方)則屬西營白旗,
不管內外營均須如此正確設置。常見一些私人神壇因
不清處緣由,除了中軍黃旗不會錯之外,其他四營胡
亂安置、各彈各調、各種不同組合的安置均有之。
也常見一些宮廟、神壇等,錯把外五營安置在內營位
置,也要小心注意。
五營的安法,據我在工作上實際所瞭解與接觸、
親眼所見的,不論宮廟、神壇中,或自稱有神靈
降駕者,仍十之八九卻都安置錯誤了!
俗話說:「要假也要假得像」,如果真是有神靈降
駕,豈會連自己的兵將錯列也不知嗎?
^^ 得罪了!
在此,教各位一些小常識,若諸位中是有開設宮廟
、神壇者,若自己安五營有錯置的,請快更正,以
免被「捉包」。
若不是開設宮廟、神壇者,也多去觀察一下,增
點常識與知識。
一般上,五營的安置,有一橫列的五營安法,及
五方的安營法。
舉例而言:
橫列的五營安營正確位置:
西營(白) 北營(黑) 中營(黃) 東營(青) 南營(紅)
若按五方安五營的正確位置則是:
北營(黑) 中營(黃) 東營(青)
西營(白) 南營(紅)
或是
北營(黑) 東營(青)
中營(黃)
西營(白) 南營(紅)
五營位置不應該錯置。
因位在道教中,神明一定居於東北〔艮方〕,因
「艮位」乃是神聖的方位(也是外鬼門) ,所以在法
事科儀中,若有「禮拜十方天尊、十方聖真、十方
真宰」時,也必由神案的左方(我們面對神明的右方)
為東方。
並非按我們現實生活中的東南西北方安置。
民間信仰中神明結構的軍事系統大致上分為
1. 天兵→三十六天罡
地兵→七十二地煞
及五營神兵
五營神兵屬自行招募之兵將
內營總兵馬三十六萬眾
其造像有「五營旗」及「五營頭」兩類
五營旗為三角旗幟 以青、紅、白、黑、黃五色區分
五營頭一般都是有頭無身
2. 簡介如下:
五營以神壇為中心 依五行方位而設兵營
東營九夷軍 青令旗 青面張將軍
南營八蠻軍 紅令旗 紅面蕭將軍
西營六戎軍 白令旗 白面劉將軍
北營五狄軍 黑令旗 黑面連將軍
中營三秦軍 黃令旗 黃面李將軍
3. 張將軍:張基清
蕭將軍:蕭其明(或蕭其良)
劉將軍:劉武秀
連將軍:連忠宮
李將軍:李哪吒
溫元帥 溫瓊
馬元帥 馬元
康元帥 康妙威
趙元帥 趙公明
內五營的中軍主帥是該宮廟的主神自領中軍營
不是中壇元帥
張蕭劉連李是外五營的元帥
不是內營元帥
張蕭劉連四聖者 @ 掌中《四方圓》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33Dikq7
----------------
五營神將,又稱五營將軍、五營元帥、五營神軍、五營神兵等,簡稱五營。是道教與民間信仰中,保護廟境或村莊的重要護法神。五營分為「東營九夷軍」、「南營八蠻軍」、「西營六戎軍」、「北營五狄軍」、「中壇三秦軍」等五支神軍以抵禦邪魔。
  五營信仰是台灣民間信仰的重要一環台灣民間信仰中的神明結構,其創作模式一以傳統帝王的君權政體為範本, 自有一套分工精細、組織嚴密的神政體系。
  最早是由玉皇大帝是掌理三界的最高統治者,下設文職與武職兩大官系;武職官系又分為「情治系統」和「軍事系統」兩支,前者如城隍組織,掌管三度空間的秩序維護,後者則包括天兵(36天罡或軍將)、地兵(72地煞)和五營神兵,專責擔負陰陽兩界的作戰防禦。如果說合稱為「神軍」的天兵、地兵是中央軍的話,那麼五營神兵就是地方的防衛部隊了。
  這套五營神兵的信仰,最遲在漢代魏晉以前即已形成,並出現於文獻中:從有社開始,就逐漸有「五營」的概念,文獻中較早提到的是在漢晉之間的道經,這只是下限,因為「五營」的觀念一定是流傳很久之後才被記錄到書中的,因此可能在漢朝或更早就已形成。
  五營之中,以中壇元帥為主,統領中營,其他四營有其他元帥統領,號稱五營元帥。
中營:
名「李哪吒」,又稱「李將軍」、「李元帥」、「中壇元帥」、「太子爺」、「羅車公」;掌五營之權,為五營之統帥,亦是三十六關將之要員受封「巡天都太保中壇元帥李天君」營旗為黃色,中營統領五營之軍馬、兵員。
東營:
名「張基清」,又稱「張將軍」、「張元帥」、「張聖者」;掌「東營」、「九夷軍」之統帥,亦是三十六關將之一,營旗為綠色,東營配屬有軍馬九千匹、兵員九萬人,由兵頭「胡其銘」負責管理眾兵馬。
南營:
名「蕭其明」,又稱「蕭將軍」、「蕭元帥」、「蕭聖者」;掌「南營」、「八蠻軍」之統帥,亦是三十六關將之一,營旗為赤(紅)色,南營配屬有軍馬八千匹、兵員八萬人,由兵頭「蔡坤軍」負責管理眾兵馬。
西營:
名「劉武秀」,又稱「劉將軍」、「劉元帥」、「劉聖者」;掌「西營」、「六戎軍」之統帥,亦是三十六關將之一,營旗為白色,西營配屬有軍馬六千匹、兵員六萬人,由兵頭「金記宿」負責管理眾兵馬。
北營:
名「連忠宮」,又稱「連將軍」、「連元帥」、「連聖者」;掌「北營」、「五狄軍」之統帥,亦是三十六關將之一,營旗為黑色,北營配屬有軍馬五千匹、兵員五萬人,由兵頭「王直元」負責管理眾兵馬。
五營神將 @ 五龍佛學院 :: 痞客邦 :: https://bit.ly/3uJoYHe
--------------------------------
五營元帥-是守護人民的無形軍隊 - 最新消息 - 神爐企業有限公司 | 低煙害節能環保金爐 | shenlu https://bit.ly/2QghsVh
五營元帥是守護人民的無形軍隊
五營神兵由來
臺灣各地盛行的五營信仰,反映泉、漳籍移民遷移、定居後,緊落形成的過程中亟需確定界域,即以安紮五營作為四圍之境,這種空間的文化標誌,在泉、漳籍的聚落中普遍存在。
據說五營神兵基本上由「孤魂野鬼」收編後訓練而成,神明負管理義務,若私下品德不佳,也是會受罰的。而這些神兵都還保有人的習性,故在出完任務後,通常於廟宇會「犒軍」,每個月也會「犒軍」,跟我們當兵時每個月發薪水的意義是一樣的;而「收營」就是人類的放假。
五營觀念的淵源古老,原本為周朝禮制中宗周王朝接見的四方荒服,後來被整齊化為東九夷、南八蠻、西六戎、北五狄;加上漢朝採用的五營軍制,蜀漢天師道在建立政教合一制,就在儀式中加以仿襲,配合五行的五方色,成為護壇的衛護官兵;後來靈寶經派也在傳度儀的「出官」儀式中,作為召出身內神的五營兵將,都是依據五方的防衛觀用於護壇或護身。
臺灣因係移民社會,信仰沿襲原鄉中國大陸,自是承襲這套五營信仰於生活中;不過,後來也因地制宜,逐漸在地化,形成臺灣民間信仰的重要元素,尤以和王爺信仰、城隍信仰與聚落(莊頭;自然村落)的結合,更突顯台灣五營信仰的本土化。在澎湖當地民眾在初一、十五會準備東西拜家裡附近的五營,這是叫“拜營頭”。”犒軍”則是初一、十五的時候,廟方事先準備一些牲禮,由小法將五營元帥及兵馬們調回廟前,犒賞他們防守的辛勞,之後再放營,讓軍官們回到各自的營隊駐守,保衛村落的安全。
▲感謝 公視兒少 製作此題材,讓我們共同分享,賦予我們更多宗教知識。
五營元帥
民間信仰五營神將,或稱五營將軍、五營元帥、五營神軍、五營兵馬、五營旗等,簡稱五營。
是民間信仰中,保護廟境或村莊的重要護法神。
五營神將為何許神明?何種姓氏?
說法相當多以「東南西北中」為序,有
「張蕭劉連李」、「龍朱白武李」、
「溫康馬趙李」、「溫康王馬李」、
「張康馬趙李」、「辛池蔣洪李」、
「康趙白黑李」等說法。
絕大多數廟宇五營神將的中央主帥是「中壇元帥」哪吒(哪吒,俗稱其姓李)
李哪吒也同時是佛教與道教的著名護法神。
大多數廟宇採用「張蕭劉連李」的說法
一般說法認為居首的東營張將軍,即是法主真君張其清。
南營將軍為輔天真君蕭其明(法主真君的結拜兄弟),又稱蕭法主。
西營將軍劉其秀,北營將軍連其亮。此等神祇在世時,皆是著名的閭山派道士。
臺灣的許多廟宇寫作:張其清(張基清)、蕭其明(蕭其靈、蕭其龍)、劉武秀、連宗宮(連忠宮),這是因為法壇多以口耳相傳,疏於文字,但傳說故事大致相同。
五營元帥分為
「東營軍-青旗(青龍)」、
「南營軍-紅旗(朱雀)」、
「西營軍-白旗(白虎)」、
「北營軍-黑旗(玄武)」、
「中營軍-黃旗(黃帝)」等
五支神軍以抵禦邪魔。
五營之中,通常以中壇元帥為主,統領中營,
與其他四營(東營、南營、西營、北營)元帥統領,統號稱五營元帥。
五營又分為「內五營」和「外五營」
即是在五個方位布署的營陣,其設置有大有小、有廣有近。
大者、廣者有以鄉間村落為單位,於村頭村尾之五方各設置一營;其次以宮廟為單位,在宮廟五方各設置一營;
小者、近者為集中設置一處代表五營,於廟埕建有五營厝,也有在部份宮廟壇上安置五營旗。
習慣上也將五營合祀一處,這五營乃是由外借調來的兵馬(傭兵營),但事實上五營尚有內外營之分:
內五營
(也就是親兵、衛隊)
內外營可謂主祀神明的近衛軍,負責廟壇本部的安全防務,通常以「神位」、「大令」、「五營旗」、和「五營頭〈首〉」為象徵物,多設於外殿供桌左方或右方,亦有安設於內殿或側殿者。須安奉在宮廟中,一般只在神案側邊上或於旁壁、廟門內側旁、或安置「五營旗」來代表,中央的中軍則須安主神令牌,以代表此為主神統率中軍的「內五營」,而內營的「統帥」則分別由:「溫元帥」領「東營青龍軍」、「康元帥」領「南營朱雀軍」、「趙元帥」領「西營白虎軍」、「馬元帥」領「北營玄武軍」、「中軍」則一概由所祀「主神」為帥,此為「內五營」。
外五營
(傭兵營)
外五營是以庄廟為中心,分佈於庄頭五方的營寨,各地稱法不一,大致有:營頭、營頭仔、營厝仔、營頭厝仔、營寮仔、營頭寮仔、兵將寮等等多種,總兵31萬,另有軍馬3萬1千,為庄頭的防衛部隊。其營寨位置,多選擇五方要道的出入口、交叉口、轉彎處或置高點安設,互為犄角,以使邪魔惡煞不得其門而入:其中,中營通常安設於庄廟前後或庄廟中央,亦有安設於廟內,或根本不安設,而以內五營代替者。
則一般分別安放於廟外四隅,設營地點大多選在四方要道的出入口或制高點上,「中軍」則居於廟後正後方,或廟埕外側合祀一處,兵馬總數三十六萬,有總兵三十一萬及軍馬三萬一,「外營統帥」則由:「張元帥」領「東營青旗九夷軍」、「蕭元帥」領「南營紅旗八蠻軍」、「劉元帥」領「西營白旗六戎軍」、「連元帥」領「北營黑旗五狄軍」、「中軍」則習慣上一概由「中壇元帥李哪吒」督領「三秦軍」。
五營的設置並非都一定要有內外營,
在正神廟宇中,若屬「帝君」以上神格者,通常是內外營均設,
一般的王爺、武神、私壇或非正神的陰神則只能設外營不能設內營。
不過若廟宇位在都市繁榮地區,也可能受限於取地困難而不設外營,或僅在廟門外旁壁設之
安設五營
安五營為臺灣各地常見的村落防衛儀式,即由道土法師或乱童等施法後,安於聚落四圍及廟宇或土地廟中,
象徵物凡有五營頭或竹符等,標示村廟主神所派的兵將,以示神靈界的保衛,故為界定境域的一種信仰形式。
一般外營安奉只用五色紙紮的軍馬或「五色營旗」或以「五營頭」代表,
在象徵物方面,可單一奉祀,亦有多樣齊祀:
(神位、神圖、符咒、令牌、小神像、木偶頭像等作為象徵的,至少有13類)
一、神位─書寫營稱、主帥,有直接寫於璧上、有以壓克力製作者。
二、令其有三角令旗和烏令旗、黃令旗等3種,前者如同內營令旗,通常多單支,總營則安放5支(五營旗);後者有三角形和四方形兩種,烏令旗稱「昭軍旗」,黃令旗稱「五營旗」,多用於廟前總營或副營。
三、大令一同前述內五營大令,多立於營斗或木加上,上書營稱、主帥和兵馬數。
四、五營頭一即五營首,如前述,多用於總營。
五、竹符一即「青竹符」,青竹府是台灣常用民間避邪器物,通常為約兩尺高竹節,有整支竹節、剖半竹節、削平一面和削成竹片等多種,上書營稱、主帥和兵馬數,或僅畫符「鎮罡」;竹頭部位多包金紙符,紅布或五色布。竹符是外五營最多ㄉ一種,一般是一營一支竹符但亦用3支和5支,3支者有祀神各自所敕(3神)和同一神明敕令3支等兩種,後者多為總管所安設,代表五營。
六、瓦符於紅瓦上畫五營府咒,此以澎湖最多見。
七、石符一在石頭、石碑上書寫或刻寫五營符咒,亦多見於澎湖;另有結合「石敢當」安設者。
八、黎頭─即「黎頭符」,於牛黎鐵片上畫符安設,多搭配其他象徵物使用。
九、金紙符在金紙上書寫五營符咒或主神神稱,或僅有敕符墨跡,此最簡單者。
十、畫像─於營厝仔正面內牆彩繪五營元帥或兵馬。
十一、塑像─有竹架紙糊、木刻、石雕等多種,塑造各營元帥,軍馬或馬軍爺(馬扶),或另増涼傘,有分開塑造者,亦有一體成型者;其中,木刻者以近似一般神像金身。
十二、竹篩─即米篩,繪有太極八卦、七星等符籙,通常用於「副營」。
十三、壺碗一烘爐於營厝仔或營位前増置壺、碗或烘爐,此為給予五營兵將「炊事」之用,有些地方視作「祭(制)煞」法器。
五營安置則有一定位置,千萬不可擺錯,因為按東北〔艮方〕乃為聖位,屬「外鬼門」,一概由中軍鎮之,中軍之左內側則屬東營青旗、左外側(或左前方)則屬南營紅旗、右內側則屬北營黑旗、右外側(或右前方)則屬西營白旗,不管內外營均須如此正確設置。
金門地區郊外
▲金門地區郊外
祭拜方式
有的廟宇會,奉祀青、紅、黑、白、黃五支旗子象徵五營神將,
祭拜五營神稱作「犒軍」,
所用的紙錢是「甲馬」(一種印有武士、軍旗、盔甲與馬匹的紙錢)、
「金白錢」(黃色、白色長條狀),
北臺灣或用「刈金」;南臺灣或用「九金」;
如奉請哪吒元帥或另外四營元帥時,
可以用一般奉祀神明的「壽金」等「四色金」祭拜。
在祭拜時,
許多信徒除了茶、酒、餅、糖果、牲禮、水果等普通供品以外
尚會供奉生的牧草、蔬菜(如生的蕃薯、小黃瓜、紅蘿蔔)等,以供神軍之戰馬食用。  
此外,另有「五寶」,及七星劍、鯊魚劍、銅棍、樂府和刺球等五樣法器,亦與內五營四種象徵物結合,
其中以七星劍最為多見:「五寶」之所以用於內五營,主要是法師或童乩用以調營遣將之象徵。
五營建築構造歷史
一、露天式
完全沒有硬體建築物,再細分3種  
第一種,簡單型─無任何屏帳,只在營插放令旗或竹符。  
第二種,圈圈型─以鐵皮、涵管或砌水泥作簡易基座圈圈保護。  
第三種,土丘型─以天然高地或人工土丘作為營位監有外圍磚牆花台者,以防泥土流失。  
二、神龕式
用磚塊或水泥砌成小神龕,形如厝型,小者不過膝,最高也不到胸部,有鐵皮、磚砌、模型〈水泥模灌〉等多種;台灣民間五營造形,以這類樣式的最多。  
三、小祠式
以磚瓦營造,如同蓋小廟一樣,不但高度都在成人以上,而且造型、建材也較講究,磨石子、貼瓷磚、琉璃瓦、設門聯為常見做法;近年來新蓋大廟所建的五營,多已朝此發展。  
四、寶塔式
磚造磨石子或水泥高塔,最多有9層,塔頂通常會加祀石雕虎爺鎮守

【新營車站】為全台灣唯一設『有五營』的車站
新營車站位於台南市新營區,是台鐵的一等站。有許多台鐵車站附近都有一小間土地公廟,以保佑過往旅客平安。但是在台鐵新營站,卻有五間廟,若仔細觀察,會發現這是五營兵將。
早年在新營車站內僅有一座中營,後來因為車站業務量龐大,車禍事故頻繁,當時的站長便從龍聖宮恭迎其餘四營的令旗,最後蓋成了五間小廟,也因此新營車站成為台灣少數甚至是唯一一座擁有五營的車站。
據說在五營齊備,團團守護新營車站之後,附近的交通事故也跟著減少,現在五營的水泥建築也是由新營車站的員工自發性捐款改建而成,車站員工在上工時也習慣拜一下請求五營兵將保佑平安,每逢初一十五,車站都會舉行祭拜儀式,感謝這些辛苦守護車站的兵將。
一間車站有一間廟守護已經很厲害,但新營車站卻能擁有完整的五營編制,滴水不漏的守護過往旅客,對百姓來說,真的是很幸福的事,因為台灣的神明真的將信眾的小事當作自己的大事來處理,一定要好好珍惜。
這五座廟是附近大廟龍聖宮的外五營,龍聖宮主祀白府代天巡狩,據傳為周朝的上大夫,其先鋒為三國一代名將趙府元帥。該廟分靈自東門城龍山殿,從民國38年(1949)信士劉木森與劉周蓮夫婦所請回的一支令旗開始發揮,最終於於民國62年(1973)建成龍聖宮
五營元帥-是守護人民的無形軍隊 - 最新消息 - 神爐企業有限公司 | 低煙害節能環保金爐 | shenlu https://bit.ly/2QghsVh


©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腳踩風火輪,活潑又親民。沒錯,今天要來講的就是高人氣的神明──三太子。但你知道嗎?三太子其實是從印度來的?而且桃園護國宮居然還有「獨腳太子」?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高人氣的神明,三太子(圖/寶島神很大)
大家都知道,佛教源自印度,三太子就是這樣傳進中國的。三太子腳下的風火輪,原型是古代印度在作戰的時候,用來拉戰車的「馬輪」。既然三太子是起源於印度,那關於祂的兄弟:金吒、木吒,這故事又是怎麼來的呢?點進影片裡看解答吧!
寶島神很大有IG囉神明美照追起來
©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三太子三頭六臂的原型(圖/寶島神很大)
在桃園護國宮太子夜巡的隊伍當中,有四位將軍打扮的護衛,他們分別是四營將軍──張蕭劉連,再加上一位「李」也就是中壇元帥三太子李哪吒,就成為了五營聖將。五營是什麼呢?就是神明在祂的管轄範圍內設為的防衛部隊,以「方位」分為東南西北中,五個營來保衛地方。
©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四營將軍,張蕭劉連。(圖/寶島神很大)
桃園護國宮獨有的「獨腳太子」是怎麼來的呢?是因為太子爺的乩身是獨腳的,因此出現了「獨腳太子」這個稱呼。這位乩身的故事很特別,他以前因為誤入歧途,被人家開槍射傷,在這場意外中差點失去性命。直到三太子的協助
三太子的身世之謎!不但有三頭六臂 居然也有獨腳太子? https://bit.ly/3hB5fG3

五營神將,或稱五營將軍、五營元帥、五營神軍、五營兵馬、五營旗五營神將,或稱五營將軍、五營元帥、五營神軍、五營兵馬、五營旗五營神將,或稱五營將軍、五營元帥、五營神軍、五營兵馬、五營旗五營神將,或稱五營將軍、五營元帥、五營神軍、五營兵馬、五營旗


五營神將,或稱五營將軍、五營元帥、五營神軍、五營兵馬、五營旗


台南新營車站。
新營車站第一代木造車站在1902年4月啟用。
第二代改建水泥磚造房1934年啟用。
第三代1976年使用至今。(4) Facebook https://bit.ly/34GWdD8

五營神將,或稱五營將軍、五營元帥、五營神軍、五營兵馬、五營旗五營神將,或稱五營將軍、五營元帥、五營神軍、五營兵馬、五營旗五營神將,或稱五營將軍、五營元帥、五營神軍、五營兵馬、五營旗五營神將,或稱五營將軍、五營元帥、五營神軍、五營兵馬、五營旗五營神將,或稱五營將軍、五營元帥、五營神軍、五營兵馬、五營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