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8_2235422021-04-28_223531

你不知道的體育史》150年前就出國比賽!誰背叛了這群「國家之光」?
你不知道的體育史》150年前就出國比賽!誰背叛了這群「國家之光」? https://bit.ly/3vpnSjz
1868年的英格蘭,一場未演先轟動的賽事即將登場,超過7千名觀眾買票進場,引頸期盼英國隊伍對戰「澳洲野蠻人」的戲碼。
儘管雙方較量的項目是源自英國、被稱為「紳士運動」的板球,但大英帝國的觀眾們並未預料到,這些「土著」的球技遠比他們想像中優異;場上的13位澳洲原住民隊員也不知道,自己非但沒有衣錦還鄉,等待他們的是剝削、死亡,以及長達百年的遺忘。
「土著球隊」的誕生
A story of shame & hope, Australia's first international cricket team, #Aboriginal people who found fame in the UK but betrayal at home.https://t.co/kMNK7ssviR
— Stephen Fiyalko (@Awoken51) April 4, 2021
13位意外成為「板球明星」的澳洲原住民,多數來自今日維多利亞州西部的哈羅(Harrow),深知殖民的苦澀滋味。
18世紀末英國「第一艦隊」(First Fleet)登陸澳洲這塊廣袤大陸後,隨著白人移民大舉發展畜牧業,無數萬年來在此生活的原住民被趕出家園,失去賴以為生的土地、農作與獵物。在13名球員長大成人的數十年間,維州一帶至少發生過56起屠殺慘案,超過1200位原住民被殖民者奪去性命;有些族人開始為白人農場主工作,換取基本食宿,但不會得到任何金錢報酬。
農閒期間,白人移民會打故鄉英國的板球運動放鬆,也開始教農場的原住民工人打板球。很快地,哈羅的農場主們都注意到手下的板球天賦,在1865年組成澳洲第一支「全土著球隊」。
First XI: Is this the single most important cricket team in Australian history? https://t.co/Gs1m9gnSPo
— Julia Griffin (@austwomenlondon) April 27, 2018
這支球隊成軍才不到一年,就以大比分痛宰了當地的(白人)板球俱樂部,使他們迅速聲名遠播,被邀請至墨爾本出賽。雖然土著們輸給了墨爾本的頂尖球隊,但從其他方面來看,他們的初試啼聲都取得了巨大成功,據當地媒體估計,這場賽事吸引了一萬名觀眾——墨爾本當時的總人口不過只有14萬人左右。
不難想像,「土著球隊」吸引了不少嗅到商機的金主。包括來自英國的前板球員勞倫斯(Charles Lawrence)。
由於維多利亞當局禁止土著離開維州比賽,勞倫斯先是以「釣魚之旅」的名義將整支隊伍送上船,向北航行至隔鄰的新南威爾士州(NSW)繼續巡迴演出:不久後又重施「走私」故技,把隊員們塞進滿載羊毛的三桅帆船。這回,他們的目的地是千萬里外的英格蘭。
遠征英格蘭
澳洲土著板球隊在英格蘭的合影,照片中央即為身兼領隊與教練的勞倫斯。(Public Domain)© 由 風傳媒 提供 澳洲土著板球隊在英格蘭的合影,照片中央即為身兼領隊與教練的勞倫斯。(Public Domain)
澳洲土著板球隊在英格蘭的合影,照片中央即為身兼領隊與教練的勞倫斯。(Public Domain)
1868年5月13日,球員們經過三個月的航程後踏上英格蘭,同月25日在薩里郡(Surrey)的橢圓體育場(The Oval)初登場,成為史上第一支從澳洲到英格蘭比賽的板球隊。但在「史上第一」的里程碑之下,巡迴之旅中種族主義、剝削的痕跡依舊隨處可見。
在為期四個月的巡迴期間,來自澳洲的土著球隊共進行了47場比賽,每場賽事通常由兩日的板球賽,再加上一天的「體育表演」——包括向後跑、投擲迴旋鏢等「秀味」十足的項目。
稍加計算就能知道,球員們幾乎沒有休息時間。但即便賽程安排令人精疲力竭,他們打仍出14勝14負19和的成績,明星球員穆拉赫(Johnny Mullagh)的球技尤其受到讚賞。
回顧當年的時代背景,正值達爾文出版《物種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不久,燃起歐洲人對「異族」的好奇心,作家德摩爾(Greg de Moore)直言,許多觀眾無疑抱持著獵奇心態入場,觀賞在他們心中近似禽獸的「野蠻人」打著代表帝國的板球,體育表演使球員宛如「殖民地的馬戲團」。
"Off field it was a sad story, on the field it's a bloody ripper of a story."
Australia's first international cricket team found fame in the UK. At home, they were betrayed.
https://t.co/OdW1lXYUyu pic.twitter.com/EOJwCi9aoc
— CNN Sport (@cnnsport) April 7, 2021
被消音的當事人
事實上,穆拉赫的真名其實叫做「Unaarrimin」,但由於白人觀眾覺得他們的原名太難發音,他和隊友們於是紛紛被冠上英文名字。同年6月24日,原名喚做「Bripumyarrumin」的柯爾(King Cole)在舟車勞頓下病逝,死因顯然是肺結核併發肺炎,但球員們並沒有時間為同胞哀悼。
而投資人們顯然因為巡迴賽事發了一筆橫財,光是首場比賽的票房收入就高達603英鎊,換算成今日市值約7萬英鎊(約合新台幣272萬元);據估計,英格蘭之旅的淨收益為2176英鎊,但卻沒有證據顯示,任何一名原住民球員曾因此獲得報酬。
更令人遺憾的是,英格蘭巡迴之旅如今傳世的紀錄,絕大多數來自當時的剪報及勞倫斯的回憶錄內容,似乎沒有任何球員曾寫信、講述過這段經歷,因此無從得知他們對這段旅程的看法。
當球隊在1869年2月回到澳洲,球員們卻發現故土已面目全非——在巡迴期間,維多利亞州頒布了《原住民保護法》,以「保護」之名將原住民帶離家園,兒童被迫與雙親分開,強制安置於政府、教會設立的機構,接受白人教育。
Johnny Mullagh: Australia's Cricket Hall of Fame inducts first indigenous (Aboriginal) player. About time! He was in the first Australian cricket of England in 1868. https://t.co/eLXjo8NVp6 #BlackLivesMatter #BLM
— Peter Tatchell (@PeterTatchell) January 3, 2021
往後實行數十年的「白化」政策對原民造成不可逆的文化滅絕,也斷送了13人在板球場上發光發熱的機會,許多球員帶著無人知曉的輝煌死去,迄今難以尋得他們長眠之處,穆拉赫堪稱其中的少數例外——當他在1891年辭世,小鎮集資為這位英雄購置了一座大理石墓碑,上頭刻著「舉世聞名的板球運動員」。
重新發現「野蠻的驕傲」
隨著澳洲原住民的歷史文化逐漸受肯認,土著板球隊的英格蘭之旅也重新獲得關注。2018年6月,澳洲再次派出一支原住民板球隊到英國,展開「澳洲第一隊」150週年的巡迴紀念賽。新一代球員的衣袖掛著「原住民旗」(Aboriginal Flag),背後繡著13位先驅的原名,部分賽事就在當年進行比賽的球場舉行。
同行的女子板球隊也在150年後再度創造歷史,成為第一支到英國比賽的「全原民」女子板球隊。
去年12月,穆拉赫獲選進入澳洲板球名人堂。對於當代的原住民而言,先祖在球場外的經歷固然哀傷,他們在場上的成就卻為他們帶來前所未有的驕傲認同感。
任教於澳洲國立大學布蘭伯特(Lawrence Bamblett)說,十三名球員的經歷儘管帶有剝削成分,澳洲土著在主流的「受害者」形象以外,擁有屬於自己的英雄故事,「第一支到英國比賽的澳洲板球隊只有一個——而且不是你們白人。」
板球知多少
板球最早的雛型源於中世紀的英格蘭,18世紀後逐漸發揚光大,更隨著大英國帝的殖民足跡傳遍全球,至今在澳洲、紐西蘭、印度、南非、西印度群島(West Indies)等地仍相當盛行。根據估計,全球板球觀眾高達25億人,是僅次於足球最受歡迎的體育賽事。
你不知道的體育史》150年前就出國比賽!誰背叛了這群「國家之光」? https://bit.ly/3vpnSjz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