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古人摆摊有多野?_腾讯新闻

65101

從《清明上河圖》中看看北宋中醫什麼樣
从《清明上河图》中看看北宋中医什么样 - 知乎 https://bit.ly/3tQroU0
提到《清明上河圖》,喵咕不用多說大家也都知道,在沒有照相機的古代,張擇端憑藉自己入微的觀察和極致的耐心,為我們"拍攝"下了北宋清明時節開封的寫真照,記錄歷史,也描繪出許許多多生動有趣的生活細節,包括看病求醫。 喵咕覺得北宋簡直是中醫的天堂,不信一起來看看。
在城區末尾繪有"趙太丞家",裡面有個櫃檯,一位醫者正在為一婦人懷抱的小孩看病。 門前豎著兩個大立招,一個寫著"大理中丸醫腸胃冷",另一個寫著"治酒所傷真方集香丸"。 《清明上河圖》中有很多喝酒的地方,從另外一個角度可以看出當時的人酗酒成風。 此外,大理中丸和集香丸這兩個藥方均來自《局方》。
這裏順便解釋下局方。 在宋朝的太醫局有兩個分管部門,一個是合劑局,相當於製藥廠,一個是惠民局,相當於大藥堂。 宋朝所賣的成藥都要由以上兩個局指定統一的藥方,所以稱這些中藥為局方,之後就泛指一般通用的方劑。
趙太丞家旁邊的幡上還可見到"口理小兒貧不計利"的字樣,這樣看來,這位趙醫生應該是位熱心行醫,仁心仁術的醫者,把治病救人放在第一位,才能做到"貧不計利"
畫中還有另外一家臨街小店,掛著"專門接骨"的招牌。 門前街道上,有人背著大漢向行人詢問,行人指向這個小店,顯然是告訴求醫者求醫處所。 在街道僻靜的小院門旁寫著"祝由科"。
什麼是「祝由」? 它是古代祈禱治病的方法,也就是被我們各種抨擊的畫符咒、跳大神、喝符水之類的迷信方法。 雖然在我們現代人看來,這些很可笑,但用在普遍比較信鬼神的古代老百姓身上,卻起到了類似於心理學的治療作用,並且祝由術也會藉助一些藥物。 正因為祝由術治病有療效,所以在宋代它還是被官方認可的。
接骨醫家的旁邊,還有家藥店,門前招牌上寫著"本堂法制應症藥劑",門前停了輛車,有人在搬運什麼,可能是剛進的藥材。 從中可以看出,宋朝對藥鋪炮製熟藥、成藥的成分、劑量,炮製方法有一些規定,各藥店必須依"法"來炮製藥材,配製成藥,從而保證藥物的品質。 正因為有這個前提,許多行之有效的前代方書和民間驗方得到了推廣,比起現在中藥材的亂象,古人比我們做得好多了。
畫中還有家藥鋪,上面招牌寫著"劉家上色沉檀棟香鋪"。 在北宋,香藥十分盛行,認為它是驅邪避凶、祛除時疫的良藥。 什麼乳香、檀香、肉蔻、丁香、麝香等等,香藥必須政府統一管理,民間不能私自販賣流通。 所有香藥中屬龍涎香最貴,每兩不下百千。 除了用藥,這些香更是宮廷權貴以及土豪們常用的奢侈品。 古人炫富也是方便,不用到處顯擺車鑰匙,聞一聞就知道你是開大眾還是蘭博基尼。
除此之外,還有楊家診所,還有手持市招的走方郎中,還有街邊擺攤賣膏藥的人等等。 在這樣繁華的市區內,藥店和診所還真不少,可見當時中醫的蓬勃發展和受重視程度。
當時還有由國家組織專人整理醫學古籍的措施,並出版編纂了《太平聖惠方》、《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聖濟總錄》等醫書、方書,我們現在很多常用的經典方劑都來自這裡,比如四物湯、逍遙散、藿香正氣散等等,為我們這些後人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說了這麼多,喵咕不禁在想,不知道以後的人們看到現在中醫的這幅景象,又會是什麼樣的想法?
从《清明上河图》中看看北宋中医什么样 - 知乎 https://bit.ly/3tQroU0

2021-04-26_085032v2-1da44d71500a9d451dc1e25bf3cf7209_720wv2-a43b372464024c86f3ebe208cf0d2073_720wv2-4c035d8c2d9331bfd838f325a963298a_720wv2-c531a81394840bc53c91220febe43c6d_720wv2-cf77e984ee0734636127d18c4b07e003_720w

从《清明上河图》中看看北宋中医什么样 - 知乎


 

從《清明上河圖》看宋代中醫藥 從《清明上河圖》看宋代中醫藥_哲眼看中醫 - 微文庫
從《清明上河圖》看宋代中醫藥_哲眼看中醫 - 微文庫 https://bit.ly/3vpxrPP
宋代中醫藥
清明上河圖
《清明上河圖》是宋代畫家張擇端所作,反映宋朝首都——汴京(今河南開封)清明節繁榮景象的名畫。後世有不少畫家臨摹、複製,較有名的是清代畫院陳枚、孫祜、金昆等畫家合作的複製品。
《清明上河圖》中有不少反映宋代醫藥事業的真實描繪。畫中的四眼井旁,有一家臨街的店鋪,門上高懸“趙太丞家”的橫匾,門旁的對聯一聯被一個高大的招牌擋住,另一聯直書“五勞七傷活瘩丹”,招牌上一遍寫着“治酒所傷真方集香丸”,一遍“大理中丸醫腸胃冷”,其旁邊的幡上還可見“口理小兒貧不計利”的字樣室內有一櫃台,旁邊一醫者正聚精會神地給一婦人懷中的小孩診病。
“丞”是宋代太府寺所屬的具有商業性質的醫藥機構——藥局中的官名,兼管醫藥。“五勞七傷”是一般內傷外感病的統稱,依據畫面,這個趙太丞大概是位擅長兒科、內科的醫官。他熱心行醫,注重醫德,深明“醫乃仁術”,故才能做到“貧不計利”。
畫中另一臨街小店,門旁掛着“專門接骨”的招牌,其上有一個醒目的”十”字,這在當時表示什麼還有待考證。門前的街道上,有人揹着一個大漢正在向行人詢問,行人指着這個“專門接骨”的小屋,顯然是在給求醫者指點就醫處所。
在畫中,街道僻靜處的一個小院的門旁寫着“祝由科”幾個字。“祝由”是古代祈禱治病方法的名稱。最早見於《內經》,後世稱用咒符禳病的為祝由科。它雖有濃厚的迷信色彩,但也藉助於一些藥物進行治療,看來有些類似現在的醫學心理學治療。由圖可見祝由科在當時是正式為政府所承認的。據説元代太醫院分十三科,其中有祝由科,元代以後,就漸漸只流行於民間了。 
《清明上河圖》反映的醫事活動説明宋代醫療事業已相當發達,在掛牌行醫的職業醫生中,有官醫,也有民間醫生。分科漸趨精細,僅圖中就可以看到有內科、兒科、骨傷科、祝由科,而且從“貧不計利”看出,對醫生醫德有要求,崇尚醫德。
《清明上河圖》還反映了中藥的經營情況。圖中接骨醫家屋旁,有“家大口堂”藥店,門前招牌上大書“本堂法制應症藥劑”幾個大字,店內有兩個人站櫃枱外,門前停着一輛車,一個人從車上搬着什麼,可能是剛進的藥材吧。由清代畫院本上還可見到“人蔘,本堂葵兑川廣地道藥材”等,從這些圖中,可以看出宋代醫療和藥材經營是在同一機構中,醫生多為坐堂應診。還可以看出宋朝政府對藥鋪炮製熟藥、成藥的成分、劑量,炮製方法有一些規定,各藥店必須依“法”來炮製藥材,配製成藥,這一措施,不僅可以保證藥物質量,而且由於這些規定的廣泛推行,也使許多行之有效的前代方書和民間驗方得到推廣。醫家、病人學得了必要的醫藥知識,在普及醫藥知識,發展醫藥事業等方面,起了積極的推進作用。
由“人蔘,本堂葵兑川廣地道藥材”可知道宋代藥店除賣藥外,還兼營藥物中轉、兑藥材,促進南北方藥材交換和流通。也可見當時在對待藥物質量上,講究藥材地道,注重產地選擇,四川、兩廣的藥材以質好、量多而聞名於世,至今仍為醫藥界公認。圖中還畫一藥店夥計端坐凳上,腳踩碾槽,此類工具在現今的中藥房中仍然是必備的常用工具。
在我國曆史上,宋代是醫藥事業比較發達興旺的時期,《清明上河圖》上關於醫療和藥材情況的描繪,為後人提供了生動的、難得的形象資料。
從《清明上河圖》看宋代中醫藥_哲眼看中醫 - 微文庫 https://bit.ly/3vpxrPP

640 (29)640640 (2)640 (1)640 (33)640 (32)640 (31)640 (30)

從《清明上河圖》看宋代中醫藥_哲眼看中醫 - 微文庫


清明上河圖的劉家香藥鋪
生活在北宋末年的畫家張擇端繪製的《清明上河圖》,生動描繪了北宋都城東京汴梁的風土人情,真實反映了汴京以及汴河兩岸的自然風光和街市繁榮情景。街市內店鋪星羅棋佈,各類招幌林立,商賈雲集,人流如織,叫賣聲此起彼伏,一派繁華的都市景象被描繪得繪形繪色,呼之欲出。在鱗次櫛比的屋宇和摩肩接踵的人流中,有幾處中藥鋪明顯可見。北宋末年的藥鋪既看病又賣藥,也稱為“安濟坊”或“病院”。
在街市的最西面,有一處坐北朝南、面積較大的門面,大門上方懸掛一匾額,上書“趙太丞家”四個大字。太丞即太醫丞,宋朝為太醫局所屬主管醫藥的官員,為從七品。可見這家藥鋪為趙姓醫官所辦,既是皇姓,又有官方背景,所以所處位置非常優越。大門左右兩側立有高大招牌,西面上寫“治酒所傷真方集香丸”,東面上寫“大理中丸醫腸胃”。集香丸和大理中丸均為中醫方劑名,見於《御藥院方》和《太平惠民和劑局方》,集香丸具有消秋滯之功效,主治傷生冷硬物不消。大理中丸可用於脾虛胸膈痞悶,心腹撮痛,不思飲食。旁邊招牌還有“五勞七傷”“理小兒貧不計利”等字樣。中醫學上五勞指心、肝、脾、肺、腎五臟的勞損;七傷指大飽傷脾,大怒氣逆傷肝,強力舉重,久坐溼地傷腎,形寒飲冷傷肺,憂愁思慮傷心,風雨寒暑傷形,恐懼不節傷志。從這些廣告語可以看出趙太丞擅長內科、兒科,而且杏林春暖,醫德高尚。室內擺有櫃檯和藥櫃,前面設有座椅,上坐一位中年婦女,懷抱小兒,旁有一人站立。婦女前面站立著一位長者,正俯身看視,在為小兒診治,看來此人便是主治大夫趙太丞。
在“趙太丞家”東面不遠的十字路口處,又有一家大型藥鋪,門前高高地豎著一個招牌,上面書寫:“劉家上色沉檀楝(棟)香”,“鋪”字被一獨輪車所擋,大門上方橫匾額上也有一行字,但是不甚清晰,“沉檀、丸散、香鋪”幾個字依稀可辨。從門前車水馬龍,人群熙熙攘攘的情形看,此店應為一個規模很大的香藥鋪,以大宗批發為主,兼營零售,生意十分興隆。宋代醫方推崇“香藥”,比如《局方》“治一切氣”方常以香藥為主,如丁香、檀香、麝香、乳香、沉香等等,各種《香譜》記載香藥多達近百餘種。《東京夢華錄》卷二“宣德樓前省府宮宇”載:“御廊西即鹿家包子,餘皆羹店、分茶、酒店、香藥鋪、居民。”卷三“相國寺內萬姓交易”載:“殿後資聖門前,皆書籍玩好圖畫,及諸路散任官員土物香藥之類。”
劉家香藥鋪北面的東西大街上有一處門面,門前立有一塊大招牌,上書“楊家應診”四個字。由此可推斷,此處是一位姓楊的大夫開的診所。門前一人站立,似乎在迎接招呼前來就診之人,服務之熱情可見一斑。還有兩人在大門外“熱聊”,還像是大夫在送一位剛剛在此就醫的病人,反覆交代服藥劑量和方法,病人有些依依不捨。右側一位老者牽引著一個孩童正在去藥鋪就診。前方一輛馬車拉著一位病癒者急著趕路回家。畫面生動形象,生活氣息濃郁。
北宋時期,國家對中醫的發展十分重視,專門成立負責藥品製造和經營的官方機構,即熟藥所,又稱“賣藥所”,從藥材收購、檢驗、管理到監督中成藥的製作,都有專人負責。政和四年(1114年),根據尚書省的建議,熟藥所改名為醫藥惠民局,主要製造出售丸、散、膏、丹等中成藥和藥酒,這些藥物服用簡便、攜帶方便、易於儲存,很受醫生和病人歡迎。北宋京城的民間診所也遍佈大街小巷,《清明上河圖》中還有很多涉及中藥經營的畫面,如一些酒店裡兼售香藥,大街上擺攤設點叫賣膏藥等。《東京夢華錄》卷三“馬行街北醫鋪”一節中寫道:“馬行北去,乃小貨行時樓,大骨傳藥鋪,直抵正系舊封丘門,兩行金紫醫官藥鋪,如杜金鉤家,曹家獨勝元,山水李家口齒咽喉藥,石魚兒班防禦,銀孩兒栢郎中家醫小兒,大鞋任家產科,其餘香藥鋪席,官員宅舍,不欲遍記。”趣讀丨《清明上河圖》裡的中藥鋪 https://bit.ly/3tRINLL

faff97aa984f4ccf88e0bf97d8b13bff


《清明上河圖》有兩個知名的版本,一個是宋版,一個清朝仿繪版。从《清明上河图》,看古代中医的繁荣 - 七点读史 https://bit.ly/32NUuHG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張擇端《清明上河圖》全圖,作者是宋徽宗朝任朝翰林畫院畫史張擇端畫的。 也有一說作者不止張擇端一人,也有畫家沁未參與畫的。
圖/張擇端《清明上河圖》
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清院本《清明上河圖》全圖,由清宮畫院的五位畫家——陳枚、孫祜、金昆、戴洪、程志道在乾隆元年(西元1736年)協作畫成,是參照各朝的仿本、集各家所長之作品。
圖/清院本《清明上河圖》
從《清明上河圖》兩個著名畫作版本,我們可以看出,有不少反映宋代中醫藥事業的真實描繪。
《清明上河圖》是反映宋朝首都——汴京(今開封),春季集市城內和城外社會日常繁榮景象的名畫。
其中,"清明"並不是特指清明節,是政冶清明,沒有貪官污吏,形容社會安定祥和的意思。
《清明上河圖》有不少反映宋代中藥行業的真實描繪,從中我們能一窺端倪、一探究竟,看看古代的中醫有多厲害。
2
如圖,畫中的有三位大漢圍在四眼井旁,其左邊有一家臨街的店鋪,門上高懸"趙太丞家"的橫匾,門旁的對聯一聯被一個高大的招牌擋住;
另一聯直書「五勞六損」,招牌上寫著「治酒所傷真方集香丸」;
旁邊的幡上,可以見到"口理小兒貧不計利"的字樣,室內有一櫃檯,旁邊的一位醫者,正在給一位婦人懷中的小孩診病。
"丞",是宋代太府寺所屬,具有商業性質的醫藥機構,兼管醫藥。
這位姓趙的郎中,是類似於衛生部、葯監局下醫生,竟然自己親自開藥鋪,給人看病。
"五勞六損",是內傷外感病的統稱,依據畫面,這個趙太丞大概是位擅長兒科、內科的醫官。 他熱心行醫,注重醫德,深明"醫乃仁術",又慈悲善良,對於窮人是"貧不計利"的。
圖/小兒科、貧不計利招牌
畫中另外一個臨街小店,門旁掛著"專門接骨"的招牌。
門前的街道上,一個年輕人背著老母親,正在向人路人詢問,路人指著"專門接骨"的小屋,顯然是在給求醫者指點就醫的地方。
在畫中的另外一處,街道僻靜處的一個小院的門旁,寫著"祝由科"幾個字。
"祝由",是古代祈禱治病方法的名稱。 最早見於《黃帝內經》,後世稱用咒符心臟病的為祝由科,具有濃厚的道教色彩,也借助於一些藥物進行治療。
"祝由"仿彿非常神秘,仿彿僅僅是畫符治病,這在我們這些現代人看來是封建迷信,是荒誕不經的。
那麼,這種治療辦法有效嗎,真的是迷信嗎?
看到這裡,我們來簡單的瞭解一下神秘的"祝由術"。
3
在中醫中,祝由十三科是最為神秘的,在網上也有諸多傳說,那麼,什麼是"祝由術"呢?
祝由術,是由軒轅黃帝傳下來的,類似於祈禱術。
我們先來看一下《黃帝內經》的說法。
《黃帝內經》中說黃帝問岐伯,"餘聞古之治病,惟其移精變氣,可祝由而己"。
岐伯,是中國上古時期最有聲望的醫學家、道家真人,精於醫術脈理,名震一時,後世尊稱為"華夏中醫始祖""醫聖"。 《素問》是黃帝詢問,岐伯作答,闡述醫學理論的書。
中醫被稱為"岐黃之術","岐"就是岐伯。
"岐伯"是黃帝的老師,顯然醫道更加精湛,讓人震撼!
"唯其移精變氣",是說,"祝由"是改變病人的精神和氣場。
黃帝又問,「今世治病,毒藥治其內,針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 ”
黃帝說,「為什麼治病用藥、用針灸有時治不好,祝由卻能治好? ”
岐伯的回答是,"以前的人和禽獸混居,像禽獸一樣知道躲避寒暑,不會想這麼多,也不勞心勞力。 所以,那個時候病邪不能入侵人體內,用祝由就可以治了。 ”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祝由"是一門改變人的精神和氣場的學問,這門技術跟針灸不一樣,不能治療內至五臟骨髓,外傷空竅肌膚的病(需要用針灸);是用於治療人的氣場,和精神類問題的疾病。
傳統醫學很早就發現,人心渙散,病是不會好的。
在《素問·湯液醪醴論》中有:"精神不進,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 ”
意思是:精神不好,缺乏求生意志,病是治不好的;反之,人的精神好了,意志力堅強,病也更容易治好。
在《後漢書》中,有華佗用這種原理治病的故事。
《後漢書·方術列傳·華佗》:
"又有一郡守篤病久,佗以為盛怒則差。 乃多受其貨而不加功。 無何棄去,又留書罵之。 太守果大怒,令人追殺佗,不及,因因涉嫌刪除,吐黑血數升而愈。 ”
一個大官病了,華佗認為他必須發怒,才能治好他的病。 於是要了他很多錢,而不去給他治病,然後不告而別,還留書罵他。 這位大官憤怒了,派人去追殺華佗,這時因為太生氣,吐了幾升黑血,結果發現病好了。
這就是通過改變人的精神狀況,治療疾病的案例。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中也有"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也有悲勝怒","恐勝喜","怒勝思","喜勝憂","思勝恐",按五行生克關係,來制定的"以情勝情"的方法。
"祝由"是一種祈禱術,現代人把"祝由"理解成"改變人的情緒,戰勝疾病",這種理解是膚淺的。
說白了,古人的業力比較輕,通過簡單的"祝由"就能治療。 現代人的業力重,不傷筋動骨,不動刀架橋,不痛的死去活來,是治不好的。
當然,我們由此可以看出,心理療法、催眠暗示等等,這種低級的"祝由"科內容,並不是從國外傳過來的:
所謂「萬法歸一」,所有的技藝都是相通的,中國古代的郎中,早就掌握了類似高超的治療方法!
4
接骨醫家屋旁,有家"大口堂"藥店,門前招牌上有"本堂法制應症藥劑"幾個大字。
店內有兩個人站櫃檯外,門前停著一輛車,一個人從車上搬著什麼,應該是剛進的藥材。
招牌上寫著"本堂葵兌川廣地道藥材",可知道宋代藥店除賣葯外,還兼營藥物中轉、兌藥材,促進南北方藥材交換和流通。
"地道藥材",童叟無欺,是廣告宣傳。
我們知道,四川、兩廣的藥材品質好、產量多,聞名於世,至今仍然為醫藥界公認。
圖中藥店的夥計,端坐凳上,腳踩碾槽,此類工具在現今的中藥房中,仍然是必備的常用工具。
從上圖中,可以看出宋代醫療和藥材經營,是在同一機構中,醫生多為坐堂應診。
門外有幾個人在稱重,宋朝對藥鋪炮製熟藥、成藥的成分、劑量,炮製方法有一些規定,各藥店必須依"法"來炮製藥材,配製成藥。
這一措施,不僅可以保證藥物品質,而且由於這些規定的廣泛推行,也使許多行之有效的前代方書和民間驗方得到推廣。
醫家、病人學得了必要的醫藥知識,在普及醫藥知識,發展醫藥事業等方面,起了積極的推進作用。
《清明上河圖》上關於醫療和藥材情況的描繪,為後人提供了生動的、難得的形象資料!
《清明上河圖》反映的醫事活動,說明宋代醫療事業已相當發達,在掛牌行醫的職業醫生中,有官醫,也有民間醫生。 分科也非常的精細,僅圖中就可以看到有內科、兒科、骨傷科、祝由科!
除了分科精細,而且從"貧不計利"看出,當時的醫生是非常崇尚醫德的。
最後
我們要知道,中醫是一門非常精湛的科學,中華文化更是博大精深!
迷信西方的船堅炮利,迷信西方的一切,純粹是一種淺薄無知,失去了民族自信心的表現!
相信未來,中醫一定也能得到更加真實、更加客觀的評價;中西醫結合,也能再次迎來偉大的繁榮!从《清明上河图》,看古代中医的繁荣 - 七点读史 https://bit.ly/32NUuHG

7788418db1655cdea9e65df54f768eb92dde90011ecf0af91d959ff656593d9037c6dc14427236065a1f65836aacd48238384b23e837501a44ff1d56d14b06ed64ae146f1e4f5163b74dcefaff97aa984f4ccf88e0bf97d8b13bff


清明上河圖》中有不少反映宋代中醫藥事業的真實描繪。(網絡圖片)
《清明上河圖》是宋代畫家張擇端所作,反映宋朝首都——汴京(今河南開封)清明節繁榮景象的名畫。後世有不少畫家臨摹、複製,較有名的是清代畫院陳枚、孫祜、金昆等畫家合作的複製品。《清明上河圖》中有不少反映宋代中醫藥事業的真實描繪。畫中的四眼井旁,有一家臨街的店鋪,門上高懸「趙太丞家」的橫匾,門旁的對聯一聯被一個高大的招牌擋住,另一聯直書「五勞六損」,招牌上寫著「治酒所傷真方集香丸」,其旁邊的幡上還可見到「口理小兒貧不計利」的字樣,室內有一櫃檯,旁邊一醫者正聚精會神地給一婦人懷中的小孩診病。
「丞」是宋代太府寺所屬的具有商業性質的醫藥機構——藥局中的官名,兼管醫藥。「五勞六損」是一般內傷外感病的統稱,依據畫面,這個趙太丞大概是位擅長兒科、內科的醫官。他熱心行醫,注重醫德,深明「醫乃仁術」,故才能做到「貧不計利」。
畫中另一臨街小店,門旁掛著「專門接骨」的招牌,其上有一個醒目的「十」字,這在當時表示什麼還有待考證。門前的街道上,有人背著一個大漢正在向行人詢問,行人指著這個「專門接骨」的小屋,顯然是在給求醫者指點就醫處所。在畫中,街道僻靜處的一個小院的門旁寫著「祝由科」幾個字。「祝由」是古代祈禱治病方法的名稱。最早見於《內經》,後世稱用咒符禳病的為祝由科。它有濃厚的道教色彩,也藉助於一些藥物進行治療。由圖可見祝由科在當時是正式為政府所承認的。元代太醫院分十三科,其中有祝由科,元代以後,就漸漸只流行於民間了。
由「人參,本堂葵兌川廣地道藥材」可知道宋代藥店除賣藥外,還兼營藥物中轉、兌藥材,促進南北方藥材交換和流通。也可見當時在對待藥物品質上,講究藥材地道,注重產地選擇,四川、兩廣的藥材以質好、量多而聞名於世,至今仍為醫藥界公認。圖中還畫一藥店夥計端坐凳上,腳踩碾槽,此類工具在現今的中藥房中仍然是必備的常用工具。在我國歷史上,宋代是醫藥事業比較發達興旺的時期,《清明上河圖》上關於醫療和藥材情況的描繪,為後人提供了生動的、難得的形象資料。
《清明上河圖》還反映了中藥的經營情況。圖中接骨醫家屋旁,有「家大口堂」藥店,門前招牌上大書「本堂法制應症藥劑」幾個大字,店內有兩個人站櫃檯外,門前停著一輛車,一個人從車上搬著什麼,可能是剛進的藥材吧。由清代畫院本上還可見到「人參,本堂葵兌川廣地道藥材」等,從這些圖中,可以看出宋代醫療和藥材經營是在同一機構中,醫生多為坐堂應診。還可以看出宋朝政府對藥鋪炮製熟藥、成藥的成分、劑量,炮製方法有一些規定,各藥店必須依「法」來炮製藥材,配製成藥,這一措施,不僅可以保證藥物品質,而且由於這些規定的廣泛推行,也使許多行之有效的前代方書和民間驗方得到推廣。醫家、病人學得了必要的醫藥知識,在普及醫藥知識,發展醫藥事業等方面,起了積極的推進作用。
《清明上河圖》反映的醫事活動說明宋代醫療事業已相當發達,在掛牌行醫的職業醫生中,有官醫,也有民間醫生。分科漸趨精細,僅圖中就可以看到有內科、兒科、骨傷科、祝由科,而且從「貧不計利」看出,對醫生醫德有要求,崇尚醫德
宋代名畫窺見宋朝中醫繁榮氣象 * 阿波羅新聞網 https://bit.ly/3tVxXVd
---------------------
從《清明上河圖》看宋代中醫藥的發展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清明上河圖》是北宋風俗畫作品,反映的是宋都汴京(今河南開封)清明節繁榮景象。 作品寬24. 8釐米×長5287釐米,絹本設色;是北宋畫家張擇端存世僅見的一幅精品,屬國寶級文物,現存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畫作以長卷形式,採用散點透視的構圖法,生動地記錄了我國12世紀城市生活的面貌。 在5米多長的畫卷里,共繪有550多個各色人物,牛、馬、騾、驢等牲畜五六十匹,車、轎20多輛,大小船隻20多艘。 房屋、橋樑、城樓等也各有特色,體現了宋代建築的特徵。 在這幅出神入化的巨幅畫卷中,我們不僅領略到作者高超的畫技和北宋年間熙熙攘攘的都市風光,還可以欣賞到幾處反映宋代醫藥事業的珍貴畫面。
當時汴梁城街道寬闊整潔,路旁樹木蔥鬱,一些庭院百花盛開,環境優雅,不失中華古都特有的文明衛生景象。 畫中可以看到有內科、兒科、骨傷科、祝由科等,分科漸趨精細。 有中醫診所三處,兩處是小兒科,反映當時小兒科診療水準頗高,處於鼎盛時期。 其中四眼井旁有一家臨街的店鋪,門上高懸"趙太丞家"橫匾,門旁對聯留有"五勞六損"四字,招牌上大書"治酒所傷真方集香丸",旁邊幡上還可見到"□理小兒貧不計利"字樣,室內櫃檯旁一醫者正聚精會神地給一婦人懷中的小孩診病。 "丞"是宋太府寺所屬藥局(具有商業性質)領導助手,兼管醫藥;"五勞六損"是一般內傷外感病的統稱。 這個趙太丞大概是位擅長兒科、內科的醫官,熱心行醫,注重醫德,深明"醫乃仁術"之理,故才能做到"貧不計利"。 另一診所門前掛著一個挑子,上寫"專治小兒科",堂內坐著醫生,旁邊有人領著小孩就診,小孩大概怕醫生,欲掙脫跑掉,畫面生動有趣。
還有一處臨街診所,掛著"專門接骨"的招牌,說明宋代時外科、傷科已經分開,有了專門的接骨醫生。 門前有兩位頭頂鬥笠者在徘徊,其中一人打算進入,真實表現了初診者的心理活動,非常形象逼真;街道上有人背著一個大漢,正在向行人詢問,行人顯然是在給求醫者指點就醫。 接骨醫家屋旁有家藥鋪,有"家大口堂"藥店,招牌上"本堂法制應症藥劑"八字依稀可辨,店內兩人站櫃檯外,院內買藥人牽著驮藥的驢子正要離去,門前一人正從車上搬著剛進的藥材,反映了當時中藥的經營情況。 由清代畫院藏本上還可見到"人參,本堂葵兌川廣地道藥材"等,可以看出宋代醫療和藥材經營是在同一機構中,醫生多為坐堂應診,藥店除賣葯外,還兼營藥物中轉、兌藥材,促進南北方藥材交換和流通。 也可見當時在對待藥物品質上,講究藥材地道,注重產地選擇,四川、兩廣的藥材以質好、量多而聞名於世,至今仍為醫藥界所公認。 圖中還畫有一藥店夥計端坐凳上,腳踩碾槽,加工中藥。 碾槽現仍是傳統中藥房必備的常用工具。 宋朝政府對藥鋪炮製熟藥、成藥的成分、劑量、方法有一些規定,各藥店必須依"法"來炮製藥材,配製成藥。 這一措施不僅可以保證藥物品質,而且由於這些規定的廣泛推行,也使許多行之有效的前代方書和民間驗方得到推廣,醫家、病人也學到了必要的醫藥知識。
另在街道僻靜處的有一小院,門旁寫著"祝由科"。 祝由是古代咒符祈禱心臟病的方法,最早見於《內經》,後世稱咒符心臟病為祝由科。 祝由有濃厚的道教色彩,也藉助於一些藥物進行治療。 由圖可見祝由科在當時是被政府所承認的。 元代太醫院分十三科,其中有祝由科,元代以後就漸漸只流行於民間了。
雖然《清明上河圖》涉及醫藥內容的畫面不多,但其中關於醫療和藥材情況的描繪,畫面生動有趣,形象逼真,為後人提供了生動的、難得的形象資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我國北宋時期的中醫藥學發展概況。

20190322102207898


酒的文化-天之美祿+十千腳店/“百藥之長”“天之美祿”“忘憂物”/儀狄發明瞭酒,杜康作了改進,但“儀狄”和“杜康”都成為了酒的代名詞/“酒者,天之美祿”,語出西漢的歷史書《漢書食貨志下》,正如書中“夫鹽,食餚之將;酒,百藥之長,嘉會之好”所示,酒於宴會猶如鹽於料理,不可或缺。酒“扶衰養病”,具有防止老化,治癒疾病的效能,故稱“天之美祿”,因了這個原因,據說中國古來無酒不成宴席/“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