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瀹駢文

==wZwpmL2cjYycDZ2UmM0cTOxUDZxEDM09yX4YjMfhDOx8CZmRXbk9SbvNmLnNXboFnL4A3LvoDc0RHa

理瀹駢文

理瀹駢文
《理瀹駢文》清代醫家吳師機(字尚先,約公元1806——1886年)所著,原名叫《外治醫說》,刊於1870年。作者因取“醫者理也”,藥者淪也”之意,又因正文是用“駢體文”寫成的,故刊成後,改名為《理瀹駢文》。
理瀹駢文
作者    吳師機
朝代    清
年份    公元1864年
底本    北京大學圖書館掃描本
理瀹駢文 https://bit.ly/3gz6WmJ
-------------------------
《理瀹駢文》,外治法專著。一名《外治醫說》。一冊,不分卷。清.吳尚先撰。刊於1870年。本書正文系以駢文體寫成,並聯繫《子華子》一書所說「醫者理也,藥者瀹也」的涵義,故以《理瀹駢文》為書名。這是一部以內科理法方藥的理論依據而又以膏藥為主的外治法專書。卷首總論外治之法。正文部分則分別論述了傷寒、中風、痹症等內、外、婦、兒、五官等科多種病症的外治方並詳加註文闡述,提供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外治法。書末附常用外治膏藥方的配方與製法,並附《治心病方》一文。全書以記述常見病、多發病為主,治法多具有簡、便、驗、廉的特點,便於推廣。除膏藥外,本書還記載了敷貼法、熨法、洗法、熏法、照法、拭法、浴法、溻法、吸入法、取嚏法、灌導法、火罐法、割治法等。由於作者本人是外治法卓越的實踐家,其所收選的治法有較高的臨床參考價值,所以此書為外治專著中影響較大的一種。但本書存在綱目不清,缺乏條理的缺點。書中也摻雜了一些糟粕性內容。現存多種清刻本。1949年後有影印本。
----------------------------------------------------
《理鑰駢文》的主要內容,《理鑰駢文》導讀
《理外援 『理』!又名《外治醫說》,是中醫外治法專著。 清吳師機著,刊行於同治三年(1864),清《八千卷樓書目》最早著錄。 主要版本有同治三年初刊本; 同治九年刻本,人民衛生出版社1955年據此影印出版,1984年以此為底本出版趙輝賢註釋本; 光緒元年(1875)補刻膏方本; 光緒五年(1879)婺源刻本等。 同治九年本為通行本。
吳師機(1806—1886),原名安業,字尚先,清代浙江錢塘 (今杭州市) 人,醫學家。 道興十四年(1834)中舉人,后入都,以微疾不應試。 自此淡於功名,於詩文之外,兼學為醫,尤致力於中醫外治法的研究。 因見由於缺藥或誤治喪生者很多,且患者中又有不肯服藥之人與不能服藥之證,而古書多用內服藥,少用外治法,遂自製膏藥,倡用外治,與內治並行,而補內治之不及。 在揚州設存濟堂藥店,多用膏藥治病。 不僅應用於外部之疾的治療,更有內、婦、兒、五官各科疾病的治療經驗。 他吸取前輩醫家與古典醫籍中有關外治的論述,並彙集民間的外治法,參以己見,歷時二十載,易稿十余次,撰成《外治醫說》 一書,闡述"內外治殊途同歸之理"。 刊行時,取《子華子》"醫者理也,藥者製藥網也"之意,又因正文以硬體註國的體文寫成,故易名為《理卻又意味著文》。
本書不分卷,前有許楣等序,後有吳氏自跋。 全書分"略言"、"續增略言"、"理磚剖析文"、"存濟堂藥局修合施送方並加藥法"四大部分。 "略言"、"續增略言"是因為原正文為剖析文,非所以通俗,因而在卷首增補"略言","撮其大意為淺語,以提其要,使人人開卷了然"。 其基本理論與制膏加藥之法,均載於此。 "理鑰細化文"之正文,用改進程式儷文體,分別論述了傷寒、中風、痹證等多種病症的外治法,並詳加註文闡釋之,提供了不少有效的外治法。 "存濟堂藥局修合施送方並加藥法",介紹他創辦的"存濟堂藥局"修合施送的21張主要膏方,如清陽、散陰、金仙、行水四大膏。 每方之下,詳述組成、合法、主治病證與應用方法。 另附有「治心病方」一文。
本書的學術貢獻,主要是:1.對中醫外治理論進行了總結和發揮。 "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 外治之藥,即內治之藥,所異者法耳。 病因病機相同,辨證相同,故用藥亦可相通。 所不同的,只是給藥的方法和途徑而已。 因而「外治必先知內,先求其本」,把審陰陽,察四時五行,求病機,度病情、辨病形等視為外治法必須遵循原則。 同時根據不同病情和部位,提出上中下三焦分治的方法。 2.擴大了膏藥的應用:吳氏外治法,採用膏藥薄貼療法最多。 膏與藥本分為二,吳氏則合而兩全,凡屬於內治的湯劑丸散,無不可熬製成膏藥,凡服湯丸能治之疾,也無一不可改用薄貼收效。 膏藥的功用,"一是拔,一是截。 凡病所結聚之處,拔之則病自出,無深入內陷之患; 病所經由處,截之則邪自斷,無妄行傳變之虞"。 鑒於用藥途徑的特殊性,必得 「通經走絡,開竅透骨、拔病外出之品為引」。。 3. 對外治法進行了改進。 總結出敷、熨、熏、浸、洗、罨、擦、坐、嚏、縛、火罐、推拿、按摩等十余種外治法,許多是屬於現代理療法的早期成就。 他如溫熱療法、水療法、蠟療法、泥療法、發泡療法等,皆有新見。
本書是第一部中醫外治專著,是對中醫外治療法的一次比較系統的總結,具有簡、便、廉、驗的特點。 除收有膏藥療法外,也廣泛涉及到多種中醫外治方法,體現了中醫外治法的優越性與廣泛適應性。 故本書被後人稱為 「外治之宗」。 近年以來,膏藥療法及各種外治療法為臨床所重視。 趙輝賢氏對本書進行了校勘整理並詳細地加以註釋,使之通俗易懂,又把原注中大量方和法,尤其是膏方百余張,加以整理,按科歸類,詳明主治用法,附於書末,便於檢索應用。
---------------------
理瀹駢文 外治法專著。 理瀹駢文 一名《外治醫說》。 一冊,不分卷。 清·吳尚先撰。 刊於1870年。 本書正文係以駢文體寫成,並聯繫《子華子》一書所說“醫者理也,藥者瀹也”的涵義,故以《理瀹駢文》為書名。 這是一部以內科理法方藥的理論依據而又以膏藥為主的外治法專書。 卷首總論外治之法。 正文部分則分別論述了傷寒、中風、痺症等內、外、婦、兒、五官等科多種病症的外治方並詳加註文闡述,提供了不少行之有效的外治法。 書末附常用外治膏藥方的配方與製法,並附《治心病方》一文。 全書以記述常見病、多發病為主,治法多具有簡、便、驗、廉的特點,便於推廣。 除膏藥外,本書還記載了敷貼法、熨法、洗法、熏法、照法、拭法、浴法、?法、吸入法、取嚏法、灌導法、火罐法、割治法等。 由於作者本人是外治法卓越的實踐家,其所收選的治法有較高的臨床參考價值,所以此書為外治專著中影響較大的一種。 但本書存在綱目不清,缺乏條理的缺點。 書中也摻雜了一些糟粕性內容。 現存多種清刻本。 1949年後有影印本。 作者經歷 吳師機,名安業,字尚先,清代錢塘(今浙江杭州)人,生於清代嘉慶十一年(公元1806年),卒於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 早年中過舉人,後則棄儒隨父笏庵寓居於江蘇楊州,詩文之外兼學習祖國醫學,尤其致力於中醫外治法的研究。 早年因在太平天國農民起義軍戰爭期間藥源缺乏,並看到群眾中有“不肯服藥之人”和“不能服藥之證”等情況,遂鑽心研討用外治法治病,很受群眾歡迎。 他吸取前人和古典醫籍中有關外治的論述,並彙集民間的外治法,集二十年之經驗,易稿十餘次,寫成了理療性外治專著《外治醫說》,該書對中醫外治法的總結與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他的外治方法主要是膏藥療法,該書中幾乎把一切見聞的病都用膏藥治療,書中詳細論述了膏藥治病原理,指出了膏藥的應用方法和配製方法。 他本人通過長期實踐,大力提倡膏藥的應用。 他在二十年間, “月閱症四、五千人,歲約五、六萬人,出膏大小約十萬餘張。”因此,可以說《理瀹駢文》是我國第一部專門研究膏藥的專著。 除膏藥外,還有敷、熨、罨、塗、熏、浸、洗、擦、搭、抹、嚏、吹、吸、捏、咂、坐、塞、踏、臥、刷、攤、點、滴、燒、照、縛、扎、刮痧、火、罐、按摩、推拿等數十種外治方法,它不僅用於癰疽疔腫、風濕痺痛,跌打損傷等外科疾患的治療,還廣泛地用於內、婦、兒、外、五官等各種疾患的治療。 因此《理瀹駢文》被後人尊稱為“外治之宗”。 http://baike.baidu.com/view/1141196.htm "理瀹駢文" 略言 一外治法針灸最古自漢張仲景易針灸為湯液。百代宗之。易曰窮則變。變則通。顧湯液可變。而針灸亦不可通。思所以濟其窮。無悖於古有利於今者。則莫如膏藥。余鄉居八載。行之既驗。不敢自秘。爰取所集眾方。為駢文以聯綴之。並為發明內外治殊塗同歸之理。質之老友。咸曰是誠一門。但惜為儷體又雜子史。非所以通俗也。尚宜撮其大意為淺語。以提其要。使人人開卷了然。余然其言。乃補增略言於首焉。 一凡病多從外入。故醫有外治法。經文內取外取並列。未嘗教人專用內治也。若云外治恃。是聖言不足信矣。矧上用嚏。(嚏即吐也在上宜嚏咸邪從口鼻入宜嚏)中用填。(如填臍散之類又罨臍敷臍亦是)下用坐。(坐藥也即下法,如水腫搗蔥坐取氣水自下是也。三句具吐汗下三法已。括外治之全矣)尤捷於內服。彼種痘者納鼻而傳十二經。救卒中暴絕吹耳而通七竅。氣之相感其神乎。 一內經用桂心漬酒以熨寒痺。用白酒和桂以塗風中血脈。此用膏藥之始。仲景桂枝湯治風寒。調和營衛。實祖於此。今以湯頭還為膏藥。於義為反其本。以為妄變古法者非也。 一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外治之藥。亦即內治之藥。所異者法耳。醫理藥性無二。而神奇變幻。上可以發泄造化五行之奧蘊。下亦扶危救急層見疊出而不窮。且治在外則無禁製。無窒礙。無牽掣。無沾滯。世有博通之醫當於此見其才。 一外治必如內治者。先求其本。本者何?明陰陽。識臟腑也。靈素而下。如傷寒論金匱諸大家所著。均不可不讀。即喻嘉言柯韻伯王晉三諸君所闡發。俱有精思。亦不可不細繹。今無名師。是即師也。通徹之後。諸書皆無形而有用。操縱變化自我。雖治在外。無殊治在內也。外治之學。所以顛撲不破者此也。所以與內治並行。而能補內治之不及者此也。若不考其源流。徒恃一二相傳有效之方。自矜捷徑秘訣。而中無所見。設遇疑難之症。古無傳方。其不坐窘者幾何。或知其一未知其二。此雖無失。而彼已陰受其損者有矣。諺云。醫得頭疼眼又瞎。良工要不如是也。 一膏與藥分為二。臨症活變在此。有但用膏而不必藥者。有竟用藥而不必膏者。有膏與用者。有膏自膏。藥自藥。以相反相濟為用者。有膏即藥藥即膏。以相佐相益為用者。古人於熬者曰膏。撮者曰藥茲合之而兩全。今人混言膏藥。茲離之而各妙。 一膏綱也。藥目也。膏判上中下三焦。五臟六腑。表裡寒熱虛實。以提其綱。藥隨膏而縷析。以為之目。膏有上焦心肺之膏。有中焦脾胃之膏。有下焦肝腎之膏。有專主一臟之膏。臟有清有混。有專主一腑之膏。腑有通有澀。又有通治三焦。通治五臟。通治六腑之膏。 又有表裡寒熱虛實分用之膏。互用之膏。兼用之膏。藥則或糝膏內。或敷膏外。或先膏而用洗擦。或後膏而用熏熨。膏以帥藥。藥以助膏。景嵩崖謂。觀大易陰陽消長。可知內治之理。愚謂觀一部周禮。六官分職。陳殷置輔。敷布精密水泄不漏。可為用膏用藥之法。讀書人當識此意。(膏內糝藥可取單方驗者研末備用敷藥宜作錠餘藥皆現製) 一膏方取法不外於湯丸。凡湯丸之有效者皆可熬膏。不僅香蘇神朮黃連解毒。木香導滯瀝化痰。以及理中建中。調胃平胃。六君六味養心歸脾。補中益氣等為常用之方也。或謂用湯丸熬膏何不內服。不知吾惟不敢為內服。故用膏耳。自來相戒。誤人非必毒藥也。所見不真桂枝下咽。承氣入胃並可以斃。即一味麻黃。一味黃連。一味白朮。一味熟地。用不得當貽害無窮。愚者自是而不知其非。旁觀皆竊笑之。明者心知之而不肯自言。未嘗不愧且悔也。然焉能吐而出之乎。或又云良工可不患此。亦思良工古今有幾。且良工亦不廢外治。昔葉天士用平胃散炒熨治痢。用常山飲炒嗅治瘧。變湯劑為外治。實開後人無限法門。吾之用膏即本於此。使必內服而後可。無論妄為下藥。藥適加病。倘遇不肯服藥之人。不能服藥之症。而其情其理萬萬不忍坐視者。又將何法以處之。 一膏可以統治百病。人皆譏之。且舉名賢論紫金錠統治百病之非為証。不知此亦偏見耳。止走一經治一症。匯而集之其統治也固宜。如沖和湯為太陽解表之方。而春可治溫。夏可治熱。秋可治濕。以治雜症亦有神也。通聖散為雙解表裡之方。而兼治風熱燥三症。五積散為內傷外感之方。而內而臟腑。外而皮毛經絡。上而頭項。下而腰腳。婦人調經無不可用。 又一方。麻黃白朮散治風火濕熱鬱而為病。而表裡寒熱補瀉之藥咸備。越鞠治氣合痰血食濕熱。變之而為薛已八味逍遙。加之而為養生六鬱解毒。高鼓峰治血。以一方統七情飢飽勞役等因。胡念齋深服之。陳修園複賞之。他如三和湯。三一承氣。三一腎氣。六一順氣之類。古如此者不勝枚舉。膏藥本其意而更推之擴之。雖治百病何難。要之。人病不外氣滯血凝。及陰有寒濕。陰有燥熱而已。觀病機十九條。文曰皆屬。皆即統也。病可統而藥不可統乎。知其要者一言而終。製膏藥者亦在乎能握其要而已。滿屋散錢。以一線貫串百錢可。即千錢萬錢亦無不可。是所謂握其要也。一副牙牌不過單雙配合。而千變萬化用無窮盡。是亦所謂握其要也。握要之道一通字該之。理通則治自通矣。然通須虛心讀書。 一外治藥中多奇方。學識未到斷不能悟。或少見多怪反訾古人為非。則大不可。吾謂醫之所患在無法耳。既有其法。方可不執如一症中古有洗法熏法。我即可以藥洗之熏之。有法擦熨法。我即可以藥之擦之熨之。原方可用則用。不可用則選他方。或製新方用之。張元素云:古方今病不相能。許學士云:用其法不用其方。非獨時異勢殊症多遷變。方未可拘泥。亦恐後人不識前人。妄加訾議。而教人以圓而用之之法也。所謂善於師古者此也。 一膏中用藥味。必得通經走絡。開竅透骨。拔病外出之品為引。如薑蔥韭蒜白芥子花椒及槐柳桑桃蓖麻子鳳仙草輕粉山甲之類。要不可少不獨冰麝也補藥必用血肉之物。則與人有益。如羊肉湯。豬腎丸。烏骨雜丸。鱉甲煎鯽魚膏之類可以仿加。若紫河車則斷不可用。或用牛胞衣代之其力尤大。此補中第一藥也。須知外治者氣血流通即是補。不藥補亦可。 一膏中用藥味。必得氣味俱濃者方能得力。雖蒼朮半夏之燥。入油則潤。甘遂牽牛巴豆南星木鱉之毒。入油則化。並無礙。又炒用蒸用皆不如生用。勉強湊用。不如竟換用。(如銀花換忍冬藤茯苓換車前子之類)統領健兒。斬關奪門。擒賊殲魁。此兵家之所以製勝也。膏藥似之。若以今醫所處。和平輕淡之劑相繩。則見者驚走矣。 一膏藥熱者易效。涼者次之。熱性急而涼性緩也。攻者易效。補者次之。攻力猛而補力也。然大熱之症。受之以涼其氣即爽。極虛之症。受之以補其神即安。(虛人□按者其空處以實之也況得補膏乎)只在對症耳。若夫熱症亦可以用熱者。一則得熱則行也。一則以熱引熱使熱外出也。即從治之法也。虛症亦可以用攻者。有病當先去不可以養患也。且以氣相感。虛人亦能勝無虛。虛之禍也。此又在臨症之斟酌而變通也。(寒多冰伏瘀積不去愈補愈劇) 一古湯頭治一症。往往有寒熱並用者。有消補兼行者膏藥何獨不然。精要有貼溫膏敷涼藥之說。足為用膏藥者之一訣。推之亦可貼補膏敷消藥也。此即扶正以逐邪之義也。若治兩症則寒熱消補雖同用。而上不犯下。下不犯上。中不犯上下更無顧忌。 仲景傷寒論有火熏令其汗。冷水 之。赤豆納鼻。豬膽汁蜜煎導法皆外治也。汗下之法矣。用之失宜非法之咎也。後賢於痞氣結胸。又有 法熨法。是病發於陰而誤治者。與病發於陽而誤治者皆有法也。至於無陽者宜蒸。臟結者宜炙。於無法之中更出一法。至周且詳矣。而特以才高識妙。不必專主外治。故外治方不若內治之備。然博采諸書。未始不粗有其規模。或謂溫症斷不能用外治。吾謂溫症治法皆從傷寒。推出能者。特於源流辨之分明耳。如吳鞠通溫症條辨。大旨在手太陰足太陽。傷陽傷陰上認得清。至所用瀉心白虎等法。豈能外於傷寒。而傷寒外治於熱邪傳裡。有黃連水洗胸法。皮硝水拓胸法。芫花水拍胸法。石膏和敷胸法。老蚓和鹽搗敷胸法。發斑有膽汁青黛水升麻水掃法。吐衄有井水法搭法。蓄血有葉湯摩法。通有犀角地黃熬貼法。其餘傷寒兼症變症。無不各有外治法。凡熱病應用之藥。傷寒皆有之。即傷寒所未有。不難以傷寒之所有者比類求之。然則以外治法治濕症。即可從外治傷寒之法推之已。或又謂溫症傳變至速。非膏藥所及。不知湯丸不能一日數服。而膏與藥可一日數易。只在用者之心靈手敏耳。惟是法由我造。不能為撿方治病者道也。破習見而化拘牽。是所望於聰明理達者(寒溫傳變往往藥煎成而症已換醫何能待膏可預截較昔人先用葛根斷陽明蒼朮安大陰尤穩) 一古膏除太乙觀音霏雲外。治四時傷寒有兩萬靈膏。治脾胃有金絲萬應膏。治勞損有五 。又有暖臍膏涌泉膏。可見內症用膏。古原有是法。特其藥龐雜。並治及外症。與湯頭之純 一者不同。醫家多訾之而耳食者遂概以為膏藥不足恃至於服藥無效。事勢危急始用膏藥安能 有濟此古膏之所以不行也。王晉三論本事四神丸方云。刪去背謬之藥。複以相須相使之品。 自奏奇功。此真古之功臣。安得今更有晉三其人者。為古膏一開生面。而並創製數十種膏方 藥方為世指南也。(葉天士有臨症指南外治得更有高手指南則臨症亦有所遵行矣) 一膏藥貼法。不專主一穴。如經治熱病五十九刺。頭上五行。行五者以越諸陽之熱逆 頭中行(督脈)上星囟會前項百會後項五穴也。兩傍(膀胱)承光通天腦蓋玉枕天樞十穴也。又 兩傍(膽經)臨泣目膽正營承靈腦空十穴也。天杼膺命(即中府穴)缺盆背俞(即風門穴)八者 瀉胸中之熱。氣沖三裡巨虛上下廉八者。瀉胃中之熱。雲門 骨(即肩穴)委中(即腿灣穴)髓 穴(即腰俞穴)八者。瀉四肢之熱。五臟俞傍五十者。瀉五臟之熱。共五十九刺。所以分殺其 勢也。症雖重。得此分殺其勢其病亦減。膏藥治太陽經外感。初起以膏貼兩太陽(頭痛本穴) 風池風門(疏通來路)膻中穴(於心取汗)更用藥敷天庭。熏頭面腿灣。擦前胸後背兩手心兩足 心(皆取汗)分殺其勢。即從刺法推出。諸經可仿此推。(瘧疾血症均有截法)若臟腑。則視病 所在。上貼心口。中貼臍眼。下貼丹田。或兼貼心俞與心口對。命門與臍眼對。足心與丹田 應。外症除貼患處外。用一膏貼心口以護其心。或用開胃膏使進飲食以助其力。可以代內托 治外症亦不必服藥者以此。(外治以飲食為填補) 一湯液內治猶在暗室也。膏藥外治猶在大庭廣眾之地也。暗室人所不見。大庭廣眾之地 見之。故內治可蒙。而外治不可蒙。然易於補過在此。不蹈重咎亦在此。彼貧無所恃。不得 已欲藉醫以謀生者。讀書既不多。閱歷又未深。以膏藥療治安拙於已。推能於人。兩無所負 。非獨存心宜爾。且以保名。且以保財。且。以保身。且以保嗣。有以一膏起家者資亦 一膏藥多驗於窮苦之人。一則無力延醫信任不得不專。二則平時不服藥故也。富貴之家 微恙名賢列座。親朋省問。各舉所知。且參 視為常食之品。何能遽以膏藥為是。然當百 藥不效之時。諸醫束手告退。而膏藥能用之有驗。則亦易於傳播醫者但當盡其心可耳。惟膏 藥修合無人見。不可鬻良雜苦。自失其真。更不可乘人之急。挾貨居奇以蹈惡習。若能於窮 民陰行其德。不以財論尤為造福。 一余所製膏方。惟清陽膏。散陰膏。金仙膏。 膏。催生膏。最驗。已刊附駢文之後。 產固非病。生亦不必催。有膏以備生而病者用也。往往產婦二三日後。目不得瞑。 心中煩亂。火升於上。兒愈不下。貼此膏後。無不自覺腹中溫暖。即 時閉目安睡。睡醒即生。夫用純陰之膏何以能溫暖。蓋陽氣外泄。得陰膏而陽回於內。故腹 中溫暖也。此即介以潛陽之法也。睡者六字真言之一。能睡則陰氣自複。交骨亦關矣。且睡 則兒得休息。轉身亦有力矣。造化自然之道。仍以自然還之。原不待膏藥特此時氣不行陰。 非借膏藥之力。斷不得睡。又非以膏藥安產婦之心。而令其睡。以俟藥轉亦不得睡。此中有 醫意焉。所以歷試俱驗。(凡虛勞症無病可療仿此)曾見有難產者或以硝黃下之或以蓖麻等拔 之。卒無一效。而臨死時自揭其反者有之。此陽氣外盡之故也醫理精微在人靜悟。聊舉此方 質諸當世。以見膏藥可以自造。不必古人曾有此方也。其餘尚有靈霏膏泰山石刻膏七寶遇仙 膏。靈砂膏延。齡膏清補膏。溫補膏。傷風發散膏。傷寒發散膏三時感冒雙解膏。東丹溫症 解毒膏。內傷退熱膏。熱結膏。冷積膏火鬱膏。陽症蕩熱膏。陰症逐寒膏。中寒回陽膏。陰 痧救急膏。健脾膏。清胃膏。溫胃膏。和胃膏。清肺膏。溫肺膏。清心化痰膏。養心安神 。清肝膏。養肝膏。平肝膏溫膽膏。三一柴胡膏。清腎膏。溫腎膏保精膏。種玉膏。潤腸膏 澀腸膏通治風熱膏通治濕熱膏。通治寒濕膏。滲濕膏。辟濕膏。開鬱膏。理營膏。止衄膏行 瘀膏。控涎膏。消脹膏。減渴膏。斂汗膏。開膈膏。蠲痺膏。化痞膏。瘧疾膏。痢疾膏。婦 人調經膏。固經膏。安胎膏衛產膏。小兒清熱膏消食膏。定驚膏。補脾膏。化痰膏。平疳膏 。殺蟲膏共數十種。皆本古方增減為之。惟皆新製。試用未幾。未能自信。姑存其名。如文 之有題能者可自造焉。 一余所著駢文。因文以立法。自比於酒經茶經書譜硯譜之例別為膏藥錄耳所以苦心求索其句句皆可見法不徒貴症症皆各有方(外治古無書故所重在分別立法以示後與刻醫方不同)而或嫌未分門類方不盡可用語亦過深此誠所短也。余擬於文中摘其精方更博采他書益取其精先列辨症。次論治次用藥每門以膏為主。附以點搐熏擦熨烙糝敷之藥佐之(膏除通治諸另為一門外如傷寒在表則用薑蔥等膏為主附以麻黃散點眼川芎散 鼻香附蘆薈紫蘇熏腿灣諸發汗藥佐之入裡則用萬靈等膏為主附以田螺硝石敷法以代五苓大黃枳實熨法以代承氣諸下藥佐之是也舉此為例) 仿王氏古方選注汪氏醫方集解體為之注解並詳所屬經絡穴道。眉目既分。義理亦出。取 法亦確乎有據而駢文作為自序。總其大要見淺見深。聽之觀者。衰年精力不逮。願俟諸後之 君子焉。濟人之心。我知天下必有同也。(脈取十要並柯氏反看正看十法與徐靈胎抉死生說 可矣) 一上各條皆數年來閱歷之言。余初亦未敢謂外治必能得效。逮親驗萬人。始知膏藥治病 湯藥。用之得法其響立應。衰老稚弱尤非此不可。今人遇病。不問大小輕重輒云服藥。眾口 一辭牢不可破。有雖欲不服而不能者矣。此其故亦由於未知外治之法耳。未知外治法之能得 效耳。閑有不效者乃看症未的非藥之不可效也。然即不效亦木至成壞症。猶可易他法以收其 效。茲特將平日讀書臨症者錄而出之以為欲學外治者之一助。自問不同門外揣摩空言欺世。 其中書不盡言。言不盡意。在人引伸觸類自為推展。此其大略也。至於道之不同。固有不必 強相謀者。吾惟憫生命之多枉。自抒愚者之一得而已。總之內外治皆足防世急。而以外治佐 內治。能兩精者乃無一失。吾為醫家計。似不可不備此外治一法。若謂吾薄內治則吾豈敢。 (內科兼用膏藥未嘗非計病家亦甚樂從吾鄉近已有行之者) 一集証二卷嗣出 蘭台軌范云。有人專用丹溪摩腰方(方載篇中)治形體之病。老人虛人。其術甚行或加入倭硫磺人參鹿茸沉香水安息或單用麻油黃蠟為丸。如胡桃大。烘熱摩腰。俟腰熱扎好。一丸可用數次。若腹中病亦可摩。此見外治之法。古未嘗不行也。又王晉三云。喉風急症。舍吹鼻通肺之外治。別無他法。陳修園於鶴膝風症云。有雷火針(方載篇中)及陳芥子末蔥涕薑汁調塗外治二法。不可不知。此見外治之法今亦重之。又匯參云。金沸草散原治傷寒痰嗽。或以熏舌脹遂愈。此見內治方可移為外治也。皆証也。 一輯遺四卷嗣出(篇中掛漏之方與友朋寄示良方皆載入卷內以備好事者重刊時酌換方不
理瀹駢文 @ 往之不諫 來者可追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3eq25S6
Mine coins - make money: http://bit.ly/money_crypto

理瀹駢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