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wzj9guv8nojyq8kpwpkz3wyn1sabd5635px-Sanada_Masayuki22021-04-16_1652132021-04-16_1652072021-04-16_165152

真田昌幸(1547年-1611年7月13日),日本戰國時代軍事家及大名,信濃上田城城主,真田幸隆之三男,其兄為真田信綱、真田昌輝。生下四男七女,當中包括了長男真田信幸及次男真田信繁。昌幸正室是寒松院,另有多名側室。官位是「從五位下安房守」。
真田昌幸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mZJY9C
生平
武田信玄家臣
1547年,昌幸出生。7歲時,父親幸隆將他送往甲斐,成為武田晴信(信玄)的人質。真田昌幸年少時,過繼到信玄母親娘家武藤氏做養子,名為武藤喜兵衛,擔任起武田信玄的近侍與見習。初陣便是在有著龍爭虎鬥之稱的第四次川中島之戰,當時的身份為武田家足輕大將。
1564年,迎娶遠江國領主尾藤賴忠(宇多賴忠)之女山之手殿為正室。山之手殿為喜兵衛誕下了信幸(信之)及信繁。1569年,武田信玄準備攻擊北條家,喜兵衛負責來往各部隊的傳達情報的任務。喜兵衛在三增峠之戰取得了一番槍(最多戰功者)的稱號;1572年,參與三方原之戰;1574年,父親幸隆病逝,由長兄信綱繼承家督。1575年,武田勝賴徵召大規模部隊西征,在長篠之戰(設樂原)被德川織田聯軍大敗,兩名兄長真田信綱及真田昌輝陣亡,真田昌幸遂改回原姓,繼任家督。
1578年,上杉謙信去世,武田氏與上杉氏達成了甲越同盟。同年,昌幸攻擊上野北條氏領地沼田城及名胡桃城;1580年,敘任從五位下安房守。1582年初,織田軍大舉入侵甲州,武田軍節節敗退,昌幸曾向勝賴在文書中提議來到岩櫃城,途中卻因為岩殿城主小山田信茂向織田信長投誠,導致勝賴無法前往;武田家在天目山之戰大敗後,勝賴全族自盡身亡。至此真田家四處隨著局勢依附強權求存。
投機求存
武田家滅亡後,真田昌幸曾與上杉、北條等示好,最終則歸順織田家,受關東方面大將瀧川一益的節制。6月爆發本能寺之變,織田信長死亡,織田家陷入內亂,導致上野、信濃、甲斐等領土陷入戰亂。北條家最後以5萬600大軍在神流川之戰中使瀧川一益潰不成軍,一舉奪取關東、上野主導權。瀧川一益則逃亡到伊勢長島,真田家見勢改投北條家。
接著北條家準備經略信濃,想藉由一場大戰事順便統管真田家領地,認知到真田家存續受威脅時,真田昌幸又背棄北條家,透過武田舊臣屬曾根昌世的居中協調與德川家親善,並派長子真田信幸(關原戰後改名信之)至德川家成為人質。之後德川、北條兩家和解;德川家康為了取信北條家,要求形式上屬於己方的真田家將沼田城歸還北條方。真田昌幸加以回絕,除了著手修築上田城外,並倒向上杉。真田昌幸的反覆引來德川、北條的不滿;1585年,兩家分別攻擊真田家在信濃、上野的領地。信濃上田城遭受德川家的鳥居元忠領軍攻打,爆發第一次上田城之戰(別稱神川合戰)。此役,真田軍僅以2000兵,擊退德川方面的7000大軍,戰後仍然與家康對立,並於同年攻擊德川領地佐久郡。此後真田昌幸將次男真田信繁送至上杉景勝處做為人質,以取得上杉家的保護。
豐臣家大名
1586年,上杉景勝歸順羽柴秀吉,真田昌幸亦隨同效忠。不久,德川家康亦臣服秀吉,於是,真田的威脅只剩北條。真田家與北條家為了上野沼田的領地,長年紛爭不斷,1589年終於由豐臣家加以調停,名胡桃城歸真田家,沼田城歸北條家。惟沼田城城代豬俁邦憲私自出兵奪取名胡桃城,豐臣家以此為口實,於次年召集眾大名展開小田原征伐。1590年,真田昌幸被編入前田利家及上杉景勝的聯合軍,北條家在這場戰爭滅亡。戰後,昌幸因功由原本的地方豪族被提拔為大名。1592年,秀吉發動文祿之戰期間,真田昌幸亦出兵支援,文獻留下昌幸當時在名護屋城留守的記錄。
關原之戰及晚年
1598年8月,豐臣秀吉死亡。豐臣氏文治、武斷兩派之間的鬥爭亦逐漸白熱化,當中影響力最大者為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1600年7月,家康向全日本大名發出討伐上杉景勝,當時家康對昌幸發出的書狀是可以保證保留小縣郡一帶的領土。20日,父子三人在犬伏討論日後去向,最終安排長子信幸支持東軍,而自己與次子信繁則支持西軍石田三成。此後,上田城成為上杉景勝及近畿的石田三成互相通信的重要中途站。另一方面,德川家康派出次男秀忠攻擊小縣郡。9月1日,秀忠的部隊到達小縣郡。秀忠派遣使者,要求真田昌幸投降。昌幸假裝投降,而暗中準備迎擊德川軍。翌日,昌幸表明不會投降。德川軍首先進攻戶石城,守城的信繁拒絕交戰,開城撤離。9月3日,德川軍向上田城發動攻擊,真田軍以遊擊戰反擊,連日戰爭使德川軍陷入苦戰。7日,秀忠撤兵繼續前往關原,但已經趕不及參加關原的戰爭。
然而在關原之戰取得勝利的家康決定懲處真田昌幸及信繁。原先命令他們切腹自盡,惟因長男信之與本多忠勝還有井伊直政向家康求情,忠勝直言道:「若主公不答應饒他們真田父子不死,我忠勝將不惜與主公一戰」,12月德川家康免除兩人死罪,改將兩人流放到紀伊國高野山附近的九度山,命令終生不得離開,隨行家臣共16人。幽禁期間,發明了真田紐販賣餬口,大受民眾歡迎。昌幸生前仍然希望德川家赦免他,但是苦等不到赦免而在1611年於失意中病逝,享年65歲。抑鬱而終的昌幸,外加德川家蓄意惡整的態度,使得信繁後來死命逃脫投奔豐臣家留下伏筆。
人物評價
被豐臣秀吉評為「表裏比興之者」,意為內外不一、居心叵測的牆頭草,昌幸與忠於武田氏的父兄不同,一心只想延續真田家的存在,認為忠義死節沒有任何意義,東西軍兩邊都安插人馬可以確定不論哪方勝敗日本都能飄著真田家旗幟。後世研究多說是信之與昌幸理念不合才分道揚鑣乃無稽之談,實為昌幸刻意的政治操作,當時也有許多知名武士安排子女加入不同陣營以求存續。
墓地
昌幸的墓地在長野市松代町松代真田山長國寺及和歌山縣九度山町九度山真田庵佉羅陀山善名稱院。
家系
父:真田幸隆
母:河源隆正之妹‧恭雲院(另一說為阿緒方)
長兄:真田信綱
二兄:真田昌輝
四弟:真田信尹
五弟:金井高勝
正室:山手殿(寒松院)(出自有多種說法)
長男:真田信幸
次男:真田信繁
三男:真田信勝
四男:真田昌親
長女:村松殿(小山田茂誠室)
次女:真田幸政室
三女:鎌原重春室
四女:保科正光室
五女:於菊,宇田賴次室,之後為瀧川一積室
六女:清光院,妻木賴照室
七女:於樂
真田昌幸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mZJY9C
---------------------------------------------

626px-Sanada_Yukimura445px-Yasui-jinja-Sanada-Yukimura1256px-Rokumonsen.svg2021-04-16_1654362021-04-16_1654322021-04-16_1654222021-04-16_1653272021-04-16_165316110s0008010nqs586n1911120002s69848s35pq6
真田信繁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mSQyP4
真田信繁(1567年3月8日-1615年6月3日)是日本戰國時代末期的武將,現在以「真田幸村」之名而廣為人知。但史料中,真田信繁本人並沒有使用過「幸村」這個名字。因其不畏懼死亡,雖然最後全軍覆歿,但以寡擊眾而造成敵軍重創的事蹟,使其與源義經、楠木正成並列為日本史上「三大悲劇英雄」,被視為武士道的最大象徵
真田信繁在日本戰國時期的最後一役大坂之陣中受到豐臣家邀請,加入即將被德川家康滅亡的豐臣氏陣營,並與另一武將毛利勝永正面攻破數萬德川大軍和擊潰德川家康本陣,這些英勇行為被江戶幕府和諸國大名記錄下來,後來以這些記錄史料為腳本的小說將真田信繁以及虛構人物真田十勇士描繪成與德川家康大軍對抗的武將「真田幸村」而聞名於現世。初代薩摩藩主島津忠恆稱譽他為「日本第一勇士」(日本一の兵,《舊記雜錄》),江戶時代的史學家更稱其為「戰國時代最後的武士」。而在現代,作爲日本戰國時代的代表性人物之一,真田信繁的形象更經常出現在各種以戰國時代為背景的娛樂產品(如電視劇和遊戲)上。
真田信繁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mSQyP4
「真田幸村」的由來
「幸村」之名最早見於大坂之陣57年後寬文12年(1672年)出版的軍記物《難波戰記》。因為這本書的流行和高人氣使得幸村之名在後代的史書中反而取代了正式的名字,連德川幕府編纂的《寬政重修諸家譜》以及真田信繁長兄真田信之後代的子孫松代藩也在正史中使用「幸村」之名。而左衛門佐成為了稱呼信繁的專有官職,其延襲自武田家統一赤色旗幟和軍裝的部隊-赤備也成了勁旅的代名詞(雖現今真田博物館所留下的鎧甲顯示並非全部赤色,但其旗幟是全紅鑲上金黃色細線的「總赤地金線」)。江戶時代時,信幸(信之)的後代成為了藩主或旗本,真田氏在政治舞台上仍然活躍,之後也出現了不少以別名「幸村」為藍本的說書和戲曲,如真田勇士。因此,反而以真田幸村而不是本名眞田信繁廣植在人們心目中。
信繁出生於武田信玄在世時的甲斐,父親真田昌幸是武田家的人質,昌幸原本要繼承甲斐的望族武藤氏而被稱作武藤喜兵衛,也因此信繁幼年名為「武藤弁丸」,後來真田昌幸因兩位兄長真田信綱和真田昌輝在1575年長篠之戰戰死後回歸繼承真田本家,弁丸也在成年元服後改名為「真田信繁」——取自武田信玄之弟武田信繁。
「信」是武田及其庶流甲斐武藤家通字,「幸」則是真田及其本家海野氏的通字;「村」的由來一說是源自信繁的姐姐村松,另外則是信繁的後代子孫仕奉的伊達家當主伊達綱村。也有說是來自詛咒德川家的妖刀村正。
信繁另有法名「好白」,別名「源次郎」,還有後來豐臣秀吉賜姓而被稱「豐臣信繁」,其餘皆非出自史料,如信賀、信仍、昌尚、幸重、信氏、信次、信就、信成等別名,以及傳心月叟或高野山蓮華定院給他的諡號「大光院殿月山傳心大居士」。
生平
少年人質
真田信繁出生於1567年(永祿10年,於武田信玄的居城甲斐國躑躅崎館城,即今山梨縣甲府市。一說出生於永祿13年,即公元1570年),少年時期被送往上杉景勝處成為人質,受封北信濃川中島五千石的領地;其後被其父派至豐臣秀吉的大坂城做人質,成為其「馬迴眾」(近侍)。
豐臣秀吉的馬迴眾
天正十八年(1590年)信繁參加小田原征伐,與父親真田昌幸、兄真田信幸一同和前田利家、上杉景勝為北國軍之一,越過東山道進攻後北條氏。北國軍約三萬五千兵力。首先進攻的是由北條家「御由緒眾」之一的大道寺政繁鎮守的松井田城,並於途中的碓冰峠展開決戰,信繁於此戰中手持十文字長槍衝陣殺敵;最後大道寺政繁抵擋不住北國軍相繼攻陷支城的氣勢,於4月20日投降,並帶北國軍一路攻克、攝伏上野國一帶的城池,接著進入武藏國,隨「五奉行」之一的石田三成進攻北條家臣成田氏長位於武藏國的居城:忍城。由於忍城是當時有名的堅城,三成雖以水攻但是失敗,更遭到氏長之妻(當時氏長在小田原城,因此由妻女代守)的反擊,此時真田軍以援軍援助三成軍,信繁率兵猛烈強攻而攻破忍城的一處城門,雖然隨即遭到甲斐姬(氏長之女,後為秀吉側室)的出城反攻而撤退,但是信繁仍因為以上的軍功而備受陣中諸將的矚目。
文祿元年(1592年)朝鮮之役時,信繁陪同豐臣秀吉坐鎮北九州的大本營名護屋城,並官拜從五位下左衛門佐,迎娶了大谷吉繼的女兒竹林院。
關原之戰
主條目:第二次上田合戰
在慶長五年(1600年)的關原之戰中,信繁和兄長真田信幸(關原戰後改名真田信之)分道揚鏢,跟隨父親脫離德川方轉投石田三成的西軍,並協助其父於上田城以二千五百兵力拖住了德川秀忠(德川家康之子)的三萬八千大軍。當中信繁率領小部隊軍勢以游擊戰術擾亂德川軍,配合父親昌幸的戰術成功拖延了德川秀忠的進軍行程,使其數萬大軍被牽制在信濃而來不及參加關原之戰。
雖然在上田城之戰以寡擊眾成功,但在關原主戰場的西軍卻因為將領小早川秀秋的叛變而在一天之內戰敗,由率領東軍的德川家康取得了統治權,並於三年後成立幕府。而西軍在關原的戰敗,使所有參與西軍的諸侯大名都受到了戰後懲處:西軍領導人石田三成,以及安國寺惠瓊、小西行長等甲級戰犯先後遭到捕獲並斬首。宇喜多秀家領地被家康沒收,繼承領地的正是背叛西軍的小早川秀秋;逃亡四年後遭到逮捕,被軟禁於駿河國久能山。兩年後又被流放到八丈島。德川秀忠則因為缺席關原決戰遭到德川家康的責罵。而家康原本有意處死真田父子,但在其兄真田信之與親家本多忠勝的求情後,與父親真田昌幸一同被流放到紀伊國(今和歌山縣)高野山麓的九度山,希望被赦免但又苦等不到赦免的父親在九度山流放的歲月中失意病逝,信繁也因此非常怨恨把事情做絕的德川家康,心中燃起熊熊的復仇火焰。
大坂之戰
主條目:大坂之役
大坂冬之陣
真田幸村出丸城跡(大坂府大坂市天王寺區餌差町心眼寺)
慶長十九年(1614年),因為豐臣家在當時名義上是德川家康的主君,但德川家康為了圖謀德川幕府之後的安泰,便開始著手考量對豐臣家進行「政治處理」的工作;而豐臣家在關原之戰後領地被德川家康削減去分封給有功將領,由222萬石大幅降到65萬石,已經心存埋怨,之後德川家康又為了豐臣家重建京都方廣寺的鐘銘文,認為豐臣家是在詛咒他不得好死而要豐臣家提出說明並謝罪,兩家積怨已久的火藥終於被引爆,德川家康向豐臣家宣戰,大坂冬之陣由此展開。同年10月,眞田信繁受到豐臣家的邀請,出九度山進大坂城加入豐臣方對抗德川家康,和一樣是浪人武將的後藤基次(後藤又兵衛)等主張狙擊德川大軍於宇治瀨田河口之地,但這項提議遭到豐臣家臣的否決,遂著手於大坂城外的平野口構築東西向約180公尺的半圓形防禦工事真田丸,這個形同小型要塞的真田丸是為了強化大坂城城牆南方的弱點。
慶長19年11月19日(1614年12月19日)的大坂冬之陣中,信繁親率五千兵力挑釁前田軍作為開始,再以鐵砲攻勢大敗德川方數萬大軍而聲名大盛。但大坂冬之陣在德川家康的政治手腕下停戰,和解條件是要豐臣方必須將大坂城四週的護城河以及戰略溝渠填埋並拆除外牆;在冬之陣中發揮強大、重要防禦功效的工事真田丸也在被要求拆除的行列裡,信繁等主戰的豐臣軍將領為此大嘆功虧一簣。
大坂夏之陣 (陣亡)
主條目:道明寺之戰
1615年12月23日,豐臣方發現德川軍除開始動手填平大坂城四周圍戰略溝渠以及冬之陣時用來防禦的建築和土城以外,還對城內的其他地方進行破壞與填平工程,立即向德川家康抗議,德川方回覆:【填平溝渠就是指所有的溝渠】,這時豐臣方才知道中了德川家康的陰謀,但為時已晚。隔年在德川軍離開大坂城後,豐臣方因認為德川家康近期內應該會再度開戰,所以開始著手挖掘一部分溝渠以因應緊急防備工作,並且僱用大量的浪人眾與運送糧食進入大坂城。德川家康在得知消息後向豐臣家做出通牒,除了指控豐臣方違反當初和解條件,還要豐臣方必須做出選擇:1.豐臣秀賴離開大坂城,出任大和或伊勢諸侯。2.遣散大坂城內所有的浪人眾。豐臣方立刻一口拒絕德川方開出的所有條件,隨即引發後來的大坂夏之陣。信繁在6月2日(元和元年陰曆五月六日),先與五人衆參與了道明寺之戰。在此役中,由於薄田兼相、明石全登與真田信繁等後續救援部隊都沒能及時趕到,以致先出戰迎敵的友軍後藤基次在小松山被伊達政宗率領的德川軍圍剿殲滅,後藤基次因此陣亡;隨後第一個趕到現場的援軍薄田兼相,抵達時正好直接遭遇德川軍的水野勝成,兩軍交戰之下因兵員疲憊且寡眾懸殊,而薄田兼相在悲憤後藤基次的陣亡之餘,竟親自到陣前攻擊敵兵,又導致了薄田兼相的犧牲。對於後藤軍被殲滅,信繁在自責未能及時救援後藤基次的同時,也已經作好了和薄田兼相一樣的戰死心態。毛利勝永勸慰信繁道:「信繁君在此時戰死,百害而無一利。如果要壯烈犧牲的話,何不在右府(豐臣秀賴)的馬前華麗死去?」。聽到了此言的信繁,遂與毛利一起整理軍勢,收編了後藤基次與薄田兼相的殘餘部隊後,往大坂城撤退。在撤退時,信繁在譽田之戰,以三千兵力擊敗伊達政宗的先鋒大將片倉重長率領的一萬二千名鐵砲騎兵隊,當日伊達政宗後方的數萬大軍,包括水野勝成及帶領二萬越後兵的松平忠輝皆為之卻步,不敢出面迎戰真田軍,信繁令兵士大喊:「百萬關東軍,無一男兒身!」,悠然於當日回師至大坂城。
主條目:天王寺岡山之戰
天王寺岡山之戰布陣圖。可見真田信繁布陣於茶臼山腳,毛利勝永等將領則布陣於天王寺附近。
次日進行決戰為1615年6月3日的天王寺之役。德川軍以總兵力十五萬團團包圍了大坂城,而豐臣方僅五萬兵士,且實際迎戰者僅天王寺方面的真田信繁、毛利勝永,和岡山口方面的大野治房(道犬)、北川宣勝、山川賢信共僅約一萬五千的兵力,但豐臣秀賴的親衛主力卻通通躲在城內沒有出戰,浪人眾裡擁有最多兵力的前土佐國主長宗我部盛親,甚至更帶領所部兵馬直接退至大坂城北方準備逃命。
按照正史和《德川家康傳》的記載,大坂城的豐臣方原先作戰計畫是這樣的:由真田信繁與毛利勝永兩軍在天王寺纏住德川方十多萬先頭部隊,再由明石全登率所部兵馬繞至家康後方偷襲本陣。可是當決戰開始,毛利軍的鐵砲射擊造成德川軍不敢向前推進,在砲擊結束之後毛利軍立刻向德川軍發起進攻,首先攻破了德川軍的本多隊,擊殺了大將本多忠朝後,再擊潰秋田實季、淺野長重兩軍,接著又再擊退真田信吉的5,500兵力。而此時布陣於茶臼山的真田信繁因見到德川軍若再不向前推進,明石全登的軍隊便無法從後方偷襲家康本陣的情況下,決定先率領大谷吉治、渡邊糺、伊木遠雄等3,500人從正面攻擊位於德川本陣前方的松平忠直15,000越前軍引誘德川軍向前進攻。不久,毛利軍的4,000兵力已連續突破德川軍的先鋒,並進入第二陣擊敗了諏訪忠恆、榊原康勝、仙石忠政、保科正光、小笠原秀政、小笠原忠脩等人帶領、總計約5,400的兵力,接著又再進入德川軍第三陣,擊退了酒井家次、相馬利胤、松平忠良的總計約5,300兵。而在真田軍方面,此時恰好德川方的淺野長晟軍在越前軍旁的行動被誤認為是要叛變至豐臣方,造成德川軍士氣迅速敗壞,所以使得真田軍很快的就突破了松平忠直的15,000越前軍,並直接攻打家康本陣,擊潰了德川親衛隊15,000主力軍。家康本陣的士兵見到信繁,皆紛紛四處逃散,而家康身邊只剩家臣小栗正忠一人跟著他逃命。[2]
位於安居神社的真田幸村戰死地之碑
面對真田和毛利軍的凌厲攻擊,德川家康一度以為自己難逃信繁的追殺而極想自盡,但最後家康本人逃跑成功,信繁僅見到德川本陣留下因兵士慌亂而沒帶走的家康馬印。隨著戰事持續漫延,在岡山口的藤堂高虎、井伊直孝等兩部德川軍分別從左翼攻擊已經連續攻破德川3個陣的毛利軍,毛利勝永在徹退中引爆早先埋入土中的炸藥,大破藤堂高虎,抵制住了德川軍的追擊而與真野賴包一起成功撤退。但另一方面,原先在德川軍前陣被信繁擊潰的松平忠直卻在重新整編好越前軍的陣容後,佔領了茶臼山切斷了信繁退路,信繁撤退至安居神社想企圖經由神社繞回大阪城。撤到神社後,信繁和士兵正在整編兵力並稍做整備,不久卻被松平忠直的軍隊趕上追擊並且包圍。信繁左衝右突,於陣中反覆衝殺,儘管傷亡人數快速攀升,仍然對松平忠直軍發起3波瘋狂般激烈的總攻擊,但卻始終無法突出重圍,跟隨的士兵也逐漸陣亡殆盡、所剩無幾,終於在下午大約16時左右,被松平忠直的軍隊攻破了安居神社。信繁受重傷,在持刀抵抗後氣力用盡,遭到松平忠直的鐵砲大將西尾宗次以長槍刺殺身亡,真田軍全軍覆歿。
真田信繁死後,豐臣方的戰線也開始完全一路潰敗;豐臣秀賴向德川家康求和被拒絕,便與其母淀殿和家臣親信毛利勝永、大野治房、大藏卿局等人於大阪城內切腹自盡,德川家康更下令將豐臣一族男丁不分老少全部處死;秀賴的7歲兒子豐臣國松逃亡時被捕獲,在京都的六條河原遭斬首,女兒千代姬雖倖免於難,但被迫終身為尼;隨著豐臣家的滅亡,日本戰國時代也同時宣告結束。
日本第一勇士
代表真田氏的家紋:六文錢
據《薩藩舊記雜錄》,因為大坂之陣以寡擊眾,他被日本強兵出處之一的薩摩藩當主島津忠恆譽為日本第一勇士[3]。原文(「五月七日に、御所様の御陣へ、真田左衛門仕かかり候て、御陣衆追いちらし、討ち捕り申し候。御陣衆、三里ほどずつ逃げ候衆は、皆みな生き残られ候。三度目に真田も討死にて候。真田日本一の兵。古よりの物語にもこれなき由。徳川方、半分敗北。惣別これのみ申す事に候。」)不過,島津忠恆並未參加大坂之陣,對於幸村的事蹟僅是聽聞而來,評價多少是屬於推測成份,而且薩藩舊記完成於倒德川幕府風氣強盛的明治30年間,因此針對此記載的可信度大打折扣,而天保13年完成的島津家編年史《西藩野史》則完全沒有提到大坂之陣中關於真田的事蹟,也沒有島津忠恆稱讚真田的話語記述,對於薩藩舊記為何有忠恆對真田的稱讚被認為可能是倒幕時期,為了對人民塑造抗戰英雄而捏造的記載。另外同時島津忠恆也稱讚了德川方井伊直孝的戰功為「日本第一之戰功。」原文(「井伊掃部助殿日本一之大手柄にて候。」)
不過,參陣其中的細川忠興亦誇譽:「左衛門佐(幸村)在合戰場戰死,為古今前所未有的戰績。」原文(「左衛門佐、合戦場において討ち死に。古今これなき大手柄。」)
山岡莊八在其歷史小說名著《德川家康傳》中,以家康的立場引用《薩藩舊記雜錄》的說法如此描繪了這位戰國末代武士:「元和元年五月七日,真田左衛門佐攻陷大御所的陣地,旗本的士兵在三里遠的地方皆紛紛逃命,真田本人則在發動第三次總攻擊後陣亡。真田率領日本精兵的表現,可謂古今前所未有… 真田幸村、大谷大學吉治、渡邊內藏助糺,以及冬之陣時在真田丸監軍的參謀-伊木七郎右衛門遠雄,和幸村麾下的三千精兵,這一個個可謂是為戰爭而生的俊秀之士…,他們不斷地攻擊、再攻擊,戰至最後一人,連向來以勇猛冠稱於世的薩摩人(指島津氏)都深感佩服,自嘆不如,可見其果敢之至啊!」[4]。也因此造成現今許多人誤認為是德川家康稱讚真田幸村為日本第一兵,事實上家康並未對幸村作出這個評價
大坂冬之陣時,德川因損失慘重,曾派信繁之叔真田信尹(亦名加津野信昌,為真田信之家臣)以信濃一國五十萬石為條件,欲換取真田信繁的倒戈,但被回絕。[5]其兄信之曾這麼敘述幸村:「柔和、有耐心,沉靜並且不會因小事而發怒。」雖然和勇猛的猛將印象並不符合,但是可以看出幸村臨危不亂、做事細心的大將之材。
即使在江戶時代,甚至連德川幕府的御用儒學家林羅山亦於正式公文記錄中記載真田軍使關東軍隊吃下了少有的敗戰。大久保忠佐之弟大久保忠教(彥左衛門)在其重要歷史文件〈三河物語〉亦記述了當時德川本陣在真田軍突擊下崩潰,連馬印都丟失,僅小栗忠左衛門一人跟著德川家康逃命的窘態。
家室

堀田氏:真田家臣堀田作兵衛之妹,生卒年不詳。
高梨氏:真田家臣高梨內記之女,生卒年不詳。高梨內記則曾跟隨昌幸、信繁一起被流放到九度山,後隨信繁進入大阪,元和元年(1615年)在大阪戰死。
竹林院:(?-1649年)為真田信繁的正室,又名安歧、小石、德、小屋。大谷刑部少輔吉繼之女,也有資料認為其應為吉繼之侄女,後跟隨信繁一起被流放到九度山。元和元年(1615年)五月二十日,她與四女栗子在紀州伊都郡被淺野長晟抓獲,其後得到了親戚瀧川一益之孫瀧川一積的庇護。竹林院於慶安二年(1649年)五月十八日在京都去世,法號竹林院梅渓永春清大姉。
隆清院:生卒年不詳。豐臣秀次之女,瑞龍院之孫女,出羽龜田藩的資料中稱之為隆清院,大阪陷落之前,與五女御田一其逃往瑞龍院處避難,之後行蹤不詳。但根據出羽龜田妙慶寺中有她的牌位,所以推斷可能後來寄身於此地。
不詳:
子女
長女阿菊:天正十二年(1584年)生於上田,後成為了其舅父堀田作兵衛的養女,嫁給了小縣郡長窪鄉的石合十藏道定。寬永十九年(1642年)去世,時年五十九歲,其墓所在長安寺。
次女於市:天正十五年(1587年)生於上田,病死於九度山,卒年與墓所不詳。
三女阿梅:參照下文。
長男幸昌(大助): 慶長六年(1601年)生於九度山,陪伴信繁一起度過了九度山的流放歲月。後跟隨父親進入大阪,參加了大阪冬、夏之陣。元和元年(1615年)五月八日殉死,諡號真入全孝大居士,長野市的普提寺有其供養塔。
四女栗子:生於九度山,具體時間不詳,與母親一起得到叔父瀧川一積的庇護,並成為其養女。後嫁給蒲生飛騨守氏鄉的重臣阪鄉喜(蒲生源左衛門)的長子阪鄉明。寬永十年(1633年),因主家蒲生氏斷絕,阪鄉明成為浪人,移居日向延岡,並於兩年後病死在近江大津,其後栗子之消息也不詳。
五女御田(顯性院):慶長九年(1604年)生於九度山,與其母隆清院在瑞龍院日秀尼處避難,成年後嫁給了佐竹常陸介義重的四子岩城但馬守宣隆。寬永十二年(1635年)歿於江戶,時年32歲,供養於出羽龜田妙慶寺,寺中同時還有其母隆清院、兄幸昌、弟幸信的牌位。
六女阿菖蒲:慶長十年(1605年)生於九度山,跟隨了姐姐阿梅移居白石城,嫁給伊達家臣田村金兵衛定廣(片倉定廣)。寬永十二年(1635年)去世,葬於白石藏本勝阪的田村家墓所。
七女山岡:慶長十三年(1608年)生於九度山,跟隨了姐姐阿梅移居白石城,嫁給了茶人犬山城城主石川備前守貞清(石川光吉/宗林)之子藤右衛門重正(宗雲),隨夫居住在京都。曾在京都龍安寺大珠院為父母修建墓所,於明曆三年(1657年)去世。
八女:慶長十五年(1610年)生於九度山,名不詳,跟隨了姐姐阿梅移居白石城。《仙台真田系譜》中曾提到此女,卒年不詳。
次男守信(大八):被片倉重長收留,為躲避幕府的搜捕,因而改名片倉守信,為仙台真田家初代當主。
三男幸信:元和元年(1615年)七月十四日生於梅小路家的知人宅,繼承外公三好(豐臣)秀次姓氏。寬永三年(1626年)隨姐御田前往出羽岩城,名三好左馬之介幸信,以三百八十石出仕龜田藩,為秋田真田家初代當主。寬文七年(1667年)去世。
四男之親:生卒年不詳,石田之親,通稱權左衛門。生於九度山,生母傳聞為農民之女,不過詳細的出生經過不明。在大阪夏之陣父親以及兄長戰死後,出逃至贊歧,後被細川(石田)民部大輔國弘庇護,並成為其養子。也有一聞為信繁從大坂出逃至贊歧,於該地生下之親。
有關三女阿梅的傳説
元和元年(1615年)五月六日,真田信繁曾在道明寺與德川方的伊達軍交鋒,這場戰鬥在《武將感狀記》和《武德編年集成》中皆有記載。在此之前,伊達軍前隊的片倉小十郎重長曾先後與大阪方的名將後藤又兵衛基次和薄田兼相交戰,並擊敗了以上二人。重長是伊達氏的名臣片倉景綱的長子,被認為是戰國後期優秀的將領之一,在隨後的戰鬥中,信繁也見識到了他的實力。
在道明寺之戰中,大坂方的後藤基次和薄田兼相戰死,第一道防線被德川軍擊破,大坂已經無險可守,由於雙方實力相差懸殊,等待信繁的可能是最後的決戰。在《仙台士鑒》中也記載著:真田信繁於六日夜裡給伊達軍的片倉重長寫了一封書信,在信中他將三女阿梅託付給了重長。當天深夜,有兩頂轎子到達伊達軍營,每個裡面分別坐者一個女孩,當別人問到哪個才是信繁的女兒的時候,兩個女孩卻都不回答,而且她們的懷中都揣有短刀以防不測。後來這些人才知道,這兩個女孩一個就是阿梅,當時她年僅十二、三歲,而另一個則是穴山小助的女兒。此舉是為了遇到危難之時,能夠有機會保全阿梅的性命。在《老翁聞書》中有不同的記載,在大坂城陷落之時,片倉重長在亂軍之中看到一個大約只有十六七歲,並且頭扎白綾、手持白柄長刀的美麗女子。當得知她是真田信繁的女兒時,便將其收留。無論如何,阿梅的確是在即將到來的混戰中倖免,最終嫁給片倉重長。
關於阿梅的生母存有一些疑問,一些資料中認為其應為竹林院所生,於慶長九年(1604年)生於九度山,該觀點與《仙台士鑒》中對其年齡記載大致相符。如此一來她就是與五女御田同年,但有些資料認為信繁的四女栗子卻是生於慶長三年,這兩者明顯有些矛盾。另一種觀點則認為阿梅之母為高梨內記之女,她在文祿三年(1595年)出生於信州上田,這樣在大坂之陣的時候應是二十歲左右,與《老翁聞書》中的年齡記載相差不多。
真田信繁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mSQyP4


差點逼死德川家康的日本第一強兵到底是怎麼死的?
2016-11-14 由 言武堂 發表于歷史
1615年5月7日下午4點左右,德川軍攻破安居神社,真田軍全軍覆沒,大將真田幸村被西尾仁佐衛門砍下了首級,時年48歲。
真田幸村,本名真田信繁。以真田幸村、真田左衛門佐之名聞名於世。是日本戰國末期名將,戰國亂世最後的英雄。真田幸隆之孫,真田昌幸之次子,真田信之之弟。關原合戰與父親同在西軍,戰後被流放於紀伊九度山,逃脫後,投奔到大坂城。
因其在大坂之戰以寡擊眾的英勇表現,被江戶幕府和諸國大名記錄下來, 後來以這些史料為腳本的小說將真田幸村以及虛構人物真田十勇士描繪成與德川家康大軍對抗的武將,而聞名於現世。島津忠恆稱譽他為「日本第一兵」。與源平合戰的源義經、南北朝時代的楠木正成並列為日本史中「三大末代悲劇英雄」。
這場被稱作真田丸攻防戰的戰鬥,也是大阪冬之陣中最激烈的一場戰鬥,以豐臣方守城獲勝而結束。而勝利的取得,則應該歸功於真田信繁機智的誘敵之計,後藤基次敏銳的洞察力和運籌帷幄的指揮,以及木村重成等將領奮不顧身的作戰。
在戰鬥中真田信繁已經身受多處槍傷,渾身是血,雖然不是致命傷害,但已經嚴重消耗了體力,實在無法再騎馬指揮作戰,於是率領殘兵退入當地的安居神社休息,並拒險而守。在安居神社中的幸村,由於傷痛和疲勞已經有些甚至模糊。他用盡最後的力氣遙望巍巍聳立的大阪城,一時間,年輕的長子大助、去世的父親昌幸、失約的主公秀賴、忠誠的戰友後藤又兵衛…
下午4點左右,德川軍攻破安居神社,真田軍全軍覆沒,大將真田信繁被西尾仁佐衛門砍下了首級,時年48歲。
雖然真田信繁最終未能取下德川家康的首級,扭轉大阪之陣的戰局,但他通過戰鬥證明自己實力,從而揚名天下的心愿得以達成,也可謂求仁得仁,死得其所了。
1615年5月7日下午4時,真田信繁死後,豐臣軍的在天王寺戰場上的其他各路人馬也開始潰敗。而隨著岡山口陣地的大野治房開始敗退,大阪城外的這場決戰已經進入了尾聲。
德川軍並沒有放過一鼓而勝的機會,而是積極的追擊大阪方的敗軍。大野治房在撤退途中曾經在大阪城下的稲荷祠地方停下,排成密集的槍陣阻擋了德川軍一陣,但並沒有堅持多長時間,還是向城中敗落了。
與此同時,得知主戰場戰況的德川聯軍其他各路人馬也開始行動——在大阪城東北方布陣的京極忠高、石川忠総兩軍開始進攻備前島,而在天滿川布陣的池田利隆也開始攻城……德川軍從四面八方攻進了大阪城中。面對德川軍的攻勢,豐臣方的殘軍作了最後的巷戰抵抗。
一名叫做北村五郎的武士在城外放置了火藥箱,待大軍全部撤入城中後,射出火矢引爆了火藥,殺傷了許多德川士兵。
而豐臣秀賴在得知大勢去矣之後,曾一度想要親自出馬戰死,但被家臣速水守久制止,只得與淀姬、大野治長以及許多近士隨從逃出了本丸躲避,幸村的長子真田幸昌就在其身邊保護。
不久,城中有作為德川方內應之人四處放火,造成了更大程度的混亂。入夜,豐臣方的士兵逃散殆盡,德川聯軍基本控制了整座大阪城。
第二天,德川軍的井伊直孝隊發現了藏在一座倉庫中的淀姬、秀賴等一行人,當即予以包圍。大野治長派出使者,想以自己的一家人的生命換取秀賴的安全,但遭到了井伊直孝的拒絕。走投無路的秀賴一行人不願受辱,只得全部自殺,並放火自焚,真田幸昌也毅然自殺殉主,當時年僅15歲。(享年實際上大約是是十三歲,後來虛歲記做十六歲)。
1615年5月21日,秀賴的獨子國松在伏見城被捕,並於兩日後在京都六條河原被處斬,死時年僅六歲。至此,稱雄一世的大阪豐臣家至此斷絕,而真田家的香火則由真田信繁的哥哥信之一族以及幸村的次子真田守信流傳下去。此後的時代中,真田的姓氏再也沒有什麼作為,但真田信繁的名字卻永遠不會在仰慕英雄之人的心中消失。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n5qxqa8.html
-------------
盔上頂著雄偉的鹿角以及象徵「不惜身命」的六文錢家紋,身著赤色甲冑無畏地衝鋒;相信許多人都是先在電玩或戲劇中被真田幸村吸引,進而崇拜他的武者風範。不知該說生不逢時,還是生逢其時,真田幸村前半生並沒有太突出的事蹟,卻在後半生將才能發揮到極致,親手為自己與戰國之世寫下了最激昂的謝幕。本篇將前往真田幸村的最後舞台-大阪,一覽這位「日本第一勇士」奮戰的足跡。
--------------------------
日本近年出現「真田熱」,作為認為真田家已傳承了信玄的戰略精神,才有真田幸村眼中的「以小勝大真田兵法」,這些智慧可謂一點一滴學習累積而成,如果說把真田家奮戰自保的歷程,把三分之一的榮耀給予武田信玄,實不為過。
【續篇】【再讀戰國】豐臣秀吉為何說:真田昌幸是「表裏不一的小人」?
生於亂世,有種態度:近年日本人更重視真田三代「亂世求存」兵法
人們聽「亂世」一詞,往往只會想起戰爭,實際上它的含義廣濶,不必街外槍林彈雨互相撕殺才稱得上「亂世」,只要面對社會持續複雜多變、叫人不安的局面,經已可視之「亂世」。從古代戰爭到現代多變的政經亂局,對於無法改變的動盪不安,有不同型格的應世鬥志,一類是創造新規律,預早洞悉世情自成一時梟雄;另一類是亂中應變求存,雖難以改變現實仍靠謀略與裝備自保。
如果以日本戰國歷史類比,織田信長、武田信玄屬前者,勢力大,比較鮮明易見;黑田官兵衛(孝高)、真田幸隆、昌幸、幸村(信繁)、信之(信幸)「三代四將」則屬後者,勢力小,比較隱約難察。亦以後者容易長年被世人忽略。
近年,日本陸續有史家、作家,高舉真田三代人亂世求存智慧,也把真田家族頑強自保的歷程,描繪成「弱者的生存戰略」,其實更貼切應說成「以小勝大、小而不弱」,因為能夠成功抵抗兵力與糧草更龐大的進侵者,戰力一點也稱不上弱,守衛者兵數雖少而戰術、戰力頑強,幾乎能人所不能。不過,如果把它視作弱者於亂世最值得參考的態度與智慧,小則自強定心,大則待機破局,則仍然適合稱作「弱者戰略」;畢竟,梟雄往往過份另類不尋常,對不少人來說不足法,在愈接近勝者全取壟斷的當代社會,「真田模式」更值得廣泛參考。
本文選取真田家族第二代昌幸經典的「第一次上田防衛戰」,交代他如何可以二千多兵力,勝過德川家康近七千兵力,保住了上田城。在較後的部分,再交代筆者為何認為要把三分之一的榮譽歸於逝世多年的武田信玄。
【前奏:織田信長死後,德川家康勢大進攻上田城】
就在中國仍屬於明朝的統治期間,日本在15世紀中葉,正式進入紛亂的戰國時代,未亂之前,原本是「室町幕府/足利幕府」統領全國大名,到了幕府第八代將軍足利義政時,出現繼承者紛爭,守護大名之間的衝突促成所謂「應仁之亂」,成為戰國時代揭幕的轉捩點。
後來不少人都知道,武田信玄與織田信長成為日本中部重要勢力,織田信長實質操控了京都,在永祿十一年(1568年)擁立足利義昭成為幕府第十五代將軍,足利當然不甘心作為織田家的傀儡,暗中連結武田信玄及其他大名,形成所謂「反信長包圍網」,令信長吃盡苦頭。可是料想不到,5年之間形勢向好的武田信玄在1573年病死,令進軍京都的作戰計畫胎死腹中;亦有另一說法指信玄知身體出問題,西進計畫旨令武田家保三年平安。信玄死後,織田信長又看似形勢大好可以統一江山,怎料大約9年之後發生歷史上的大懸案.本能寺之變——最信任的下屬明智光秀叛變,信長防備不及奮戰後切腹自盡(與火燒成灰之說並無衝突)。
信長死後,德川、北条、上杉三家勢力大盛也互相制衡,不久,真田昌幸決定與德川家康斷交,德川以三路軍隊進侵昌幸勢力,1585年「第一次上田防衛戰」就在發生在這段時期。當時,德川家康已是擁有120萬石的大名(最高可動員近三萬兵),而真田昌幸只有不足10萬石,雙方條件實力懸殊。
德川大軍殺到,真田昌幸在輕鬆下圍棋
真田昌幸的重要勢力範圍擁有上田城(本丸:主城)及砥石城,砥石城後就是真田氏的家鄉,兩城前方有神川河;德川家康以七千兵分三路攻打上田城,真田昌幸全數士兵加起來不足二千五百人,當中還有不少是農民義勇及雜牌兵,亦只有近二百名騎兵;另外,上杉說會派兵援助昌幸,但虛實未明。
在此形勢之下,德川大軍逐漸殺到,真田昌幸在主城表現一點也不緊張,沒穿上盔甲之餘,還在輕鬆下圍棋,有軍情傳上來時,他只說:「敵人來了就殺,殺吧」,答完繼續玩那盤棋。真田昌幸自然不是頹廢放棄,而是先前早就布好陣了。
他非常熟悉神川與兩城之間的地帶,預備了一千七百人埋伏在上田城二之丸(第二層城牆),然後派嫡子真田信之帶三百人駐守砥石城,看情況夾擊德川軍。
德川軍三路進攻,越過神川之後還有兩路兵馬要落崖(瓦燒、染屋台),只剩下國分一路比較平坦。真田昌幸指示,前線要耐心等待德川軍全數下崖之後,才且戰且退發動進攻,用意是營造出拼死抵抗,但因兵少節節敗退之感,讓德川不疑有詐,放心推進。就是這段短暫的緊張時間,昌幸在悠閒下棋。
德川軍兵多3倍,但戰術遠不如真田軍故換來慘敗
到了德川軍衝進上田城二之丸之際,看似敗退的真田軍跟主軍會合,此時,昌幸已穿好盔甲,下令集中所有軍力進行反擊戰,城門、城牆的發射穴發射如滂沱大雨一樣的槍彈與弓箭,再投石、大木頭、滾油。事前,由於德川軍一路太順利,誤以為真田軍僅止於那些敗退的殘部,毫無心理準備之下,此時湧進二之丸城牆時遭如此可怕的反擊,立即全軍大亂,沒有陣法可言,不久真田昌幸即領軍從大手門殺出,四處埋伏的農民義勇兵繞到德川軍後方夾擊。更致命的是,之前德川軍虛耗了力量「過川下山」,濕透的衣服與盔甲令戰力大減,受了真田軍幾番突擊之下意志崩潰,將領無法控制德川軍逃走。
同樣,正因為德川軍遠遠沒真田軍熟悉地形,大軍撤退竟然真的往山崖跑去,不懂循較平坦的國分路離去,結果在敗退、攀山之際,昌幸之子真田信之已在崖邊準備好,斬殺德川軍,也有部分慌亂的德川軍在神川河淹死,死傷慘重。
整場戰役,真田軍記錄死傷數十,但德川軍死傷數百至上千。昌幸客觀如實評估自己與對方的長短、強弱、大小、得失,然後制訂最有利自己一方的戰術,利用最大優勢打地形戰,而且要做主動及奇兵,預早埋下伏兵以及採取「局部優勢」——集中兵力強戰突擊對方「一點」,對方長處是兵力而且自信滿滿,就繞過對方的強項不比併兵力多少,本來進攻一方按常理是主導、主動,自己就應刻意不要被動,以奇兵打亂對方而使反守為攻,令自己變回主動令對方慌亂被動。
為甚麼要把三分之一的真田榮耀,歸於武田信玄?
其實,真田家族屢屢做到能人所不能的事情,多年來倚靠的往往不是兵力,而是謀略和戰力,戰力並不等同兵力多少。此外,更重要的是真田昌幸的學習能力,他不但學到了父親幸隆靈活變通的精髓,還在武田信玄身邊多年可謂得到兵法謀略的真傳(原初,只是真田家派昌幸去信玄身邊做「人質」)。昌幸在武田信玄的地位極重要,是他的軍事參謀或軍情長官(名義不是重點,而是專責事務),當時人稱「小信玄」。一次,武田信玄正在考慮進攻小田原,地位崇高的武田四天王之一馬場信春建議打探情報,信玄即說:「這你大可放心,我已經派了我的雙眼前去查看。」——這雙眼,就是真田昌幸。足見當時信玄如何信任昌幸的判斷能力。
是故,在標榜真田三代的應世智慧時,實在不能忽略武田信玄的影響,他的梟雄特質絕不在織田信長之下。我們都知道,武田信玄從背叛父親政變起家,亦不介意別人眼光批評亂倫,收納甥女諏訪公主為自己側室,其人之變通與破格更勝真田幸隆。軍事上,在12年之間五次跟戰國軍神上杉謙信決戰,更有指若非病死,信玄的西進攻略極可能實現,可擊敗織田家稱霸全國。影響武田信玄一生的戰略思維,可謂《孫子兵法》,以「疾如風、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動如山」的風、林、火、山四字成為軍旗字樣,形成行軍心法。深諳《孫子兵法》智慧正是武田信玄強大之處。
在日本戰國時期經常出現下剋上的情況,真田昌幸識見與實力非凡,並未有謀反信玄之心,甚至筆者認為真田家已傳承了信玄的戰略精神,才有真田幸村眼中的「以小勝大真田兵法」,這些智慧可謂一點一滴學習累積而成,如果說把真田家奮戰自保的歷程,把三分之一的榮耀給予武田信玄,實不為過。
至於武田信玄、真田三代互為關聯的戰略思維,能提煉出那些「以小勝大、小而不弱」的奧秘,篇幅所限,則要後篇才能處理了。
近年日本人重視真田昌幸「亂世求存、以小勝大」戰略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https://bit.ly/3mPIga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