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砂族
日本治台後,延續清朝舊慣,稱呼原住民為「蕃人」,大正十二年(1923年)東宮(皇太子,後來的昭和天皇)訪台,接受阿美族原住民舞蹈表演歡迎,當時介紹人說:「這是蠻族」,裕仁當場反問「何以稱朕之國民為蠻族?」認為「蕃人」有歧視的意思,之後對台灣的原住民都改稱「高砂族」。[1]但是行政區劃上,原住民居住地仍繼續被稱為「蕃地」
高砂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g6oshK

2021-04-12_2255032021-04-12_2256542021-04-12_225637

高砂族的舞蹈
典藏者
Lafayette College Libraries
[英文]These Ami dancers are here referred to as @Takasagozoku@ a blanket term of Taiwan Aborigines adopted partially in 1923, and more thoroughly in the later 1930s. The umbrella-toting viewers across the grounds from the dancers suggest that this picture was taken at an exhibition or some other public performance. See the @40 Year Anniversary of Japanese Rule@ exhibition album, front matter, for a similar photograph of @Takasagozoku@ dancers in 1935 (Shisei Yonjisshunen Kinen 1939). The descriptive material on the back is written in English, Japanese, and Chinese. The Japanese and Chinese versions include reassurances that conditions for travel and tourism in the Aborigine villages are very good.THE ABORIGINAL RACE: Population is about 150,000. Though they are Japanised at present, their customs are very interesting.
[日文]高砂族 台湾原住民族、現今住於山間、総数十五万、因他们的原始習俗、引起旅趣不少、蕃情平穏、旅行亦極安全。 高砂族 台湾原住民族で現住十五万余人、皇化普く蕃情平穏。タイヤル、ブヌン、パイワン、等七種族の持つ固有の習俗は蕃社の景観と共に旅情極めて豊富。
高砂族的舞蹈 | 開放博物館 https://bit.ly/3a7bLQd


風俗 | 絵葉書資料館

gta934-Aborigines-Dance-山地歌舞-タイヤル族gta952-台湾高砂族gta958-台湾高砂族 (1)gta954-台湾高砂族 (1)KXM0383_sex_pic13_sgta938-臺灣-タイヤル族トロコ蕃ノ男女-768x484

風俗 | 絵葉書資料館


蕃人的舞蹈
[日文]台湾総督府始政第二十二回記念
蕃人的舞蹈 | 開放博物館 https://bit.ly/3tjGP6Y

lafayette_lw0258_1[lafaye]


臺灣蕃人ノ住家及穀倉 臺灣蕃人ノ舞踏
臺灣蕃人ノ住家及穀倉 臺灣蕃人ノ舞踏 | 開放博物館 https://bit.ly/3mLgoEv

lafayette_ip1441_1[lafaye]
---------------------------------------------------
舞蹈的高砂族  館藏查詢  管理頁面  列印 字體大小:
101.12.93.142
 列印數位物件
國圖登錄號
002417905
中文題(譯)名
舞蹈的高砂族
其他題名
踊る高砂族
The Aboriginal Race.
資料類型
攝影作品
主題
原住民--服飾、原住民--慶典
關鍵詞
阿美族、頭飾、舞蹈、原住民服飾、盛裝
圖像說明
明信片上印有中、英、日文說明「高砂族─為臺灣原住民族,現有十五萬餘人,皇化普及、番情平穩。泰雅族、布農族、排灣族等七個種族所保持的固有習俗就是番社的景觀,引起極為豐富的旅情」,並有「臺灣軍司令部檢閱濟」等字樣。
照片所見為阿美族人舞蹈的情景,阿美族分佈於中央山脈東側,立霧溪以南,沿太平洋岸的東臺縱谷及東海岸平原。臺東市是阿美族人口分佈比例最高的地方,其次是花蓮光復鄉、吉安鄉、臺東縣的東河鄉及成功鎮。阿美人大部份居住於平地,只有極少數居於山谷中。總人口數大約有十四萬人,是臺灣原住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族。(資料來源: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文化園區管理局-原住民族介紹網頁 http://www.tacp.gov.tw/intro/nine/amis/amis1.htm)
發行地
臺北
來源
購買
備註
同組明信片現存8張,分別為藏品編號002417903明信片「孔子廟(臺南)」、藏品編號002417904明信片「臺中公園」、藏品編號002417905明信片「舞蹈的高砂族」、藏品編號002417906明信片「淡水風景(大屯國家公園)」、藏品編號002417907明信片「臺北市公會堂」、藏品編號002417908明信片「鳳梨田」、藏品編號002417909明信片「阿里山(新高阿里山國家公園)」、藏品編號002417910明信片「太魯閣峽谷(次高太魯閣國家公園)」。
發行者
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TAIWAN GOVERNMENT RAILWAY)
發行時間
約1930年代
原件與否
原件
原件格式
影像-靜畫資料
色彩
彩色
數量
1張
尺寸
88×141(mm)
系列名稱
日治時期臺灣地區明信片
地區
亞洲
國家
臺灣
事件時期
日治時期(1895-1945)
藏品所有者
國家圖書館
原件典藏單位
國家圖書館特藏組
(資料來源:國家圖書館 臺灣記憶 https://tm.ncl.edu.tw/)
臺灣記憶 Taiwan Memory https://bit.ly/3wNAmTK
-------------------------------------------------
尋常科的高砂舞表演
「高砂」在日本、臺灣與臺灣原住民族,乃至於第次世界二戰的發展史上皆有其歷史定位,從歷史評論學、人類學、民族學、政治學及社會學等諸多研究中均有其著述,但此名詞在高砂這支舞作中並不代表任何角色,但卻也同時是每一個角色!
       潔白舞衣,其面無表情及固定呆版的肢體關節動作,猶如二戰末期臺灣原住民青少年無法決定自己未來的幽魂,霎時幻化鮮紅,整齊劃一卻又扭曲的肢體動作,更似大時代國家機器操弄的人偶。
高砂
​相關評論
出處    |    高砂節目冊序文
主筆    |    趙綺芳
       憑弔高砂義勇軍的這一段複雜歷史中,原住民要承擔的是甚麼樣的身體重量?我很感興趣的是,國鑫在舞作使用了宮崎駿之子宮崎吾郎所作的<瑟魯之歌>作為一段主題音樂,這是另一種對過去殖民者的表態嗎?我以為應該有另一種觀點。從歌詞中,一種獨行的身影孑然躍出,取代了從軍者過於昂然的歷史姿態,這樣的安排,可說為慣於在台/日、殖民/被殖民等二元對立強行劃分的歷史詮釋,找到另一種高度
高砂 | 莊國鑫原住民舞蹈劇場Kuo-Shin Chuang Pangcah Dance Theatre https://bit.ly/3uMPwqm


文物名稱尋常科的高砂舞表演 - 藏品資料 -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網 https://bit.ly/3tbBw9t
尋常科的高砂舞表演
登錄號
2018.011.0037.0004
類別
圖書文獻類 > 圖像書籍 > 畢業紀念冊
歷史分期
1926-1945(日本時代-昭和時期)
推測年份
1936~1937
年份描述
照片有2596字樣,應為皇紀2596年,換算為昭和11年,1936年,紀念祭相當於校慶,應為4月23日創校紀念日。此外也有第10回紀念祭照片因此推測亦有1937年4月的紀念祭資料
材質
照片
尺寸/重量
長度(X軸):5.8 寬度(Y軸):4.4 重量:20.6 
關鍵字
紀念祭、臺北高校、校園生活、教育史
文物描述
本件為日本時代惟一一所高校臺北高等學校,臺北高等學校創立於1922年,為7年制高校,設置尋常科及高等科,自 1925 年起,臺北高校就取代了日本統治前半期的總督府國語學校與醫學校,成為全臺灣頂尖菁英的養成所,畢業生多升入日本的帝國大學,也成未來社會領導階層。內有90張照片第9回紀念祭,應為1936年4月23日創校紀念日之紀念祭,此外亦有第10回紀念祭照片(甚至到京町遊行,京町位於今博愛路、開封街一段、武昌街一段、永綏街、沅陵街各一部均在町內),因此應該不僅是第九回也包含第十回紀念祭。
尋常科的高砂舞表演 - 藏品資料 - 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典藏網 https://bit.ly/3tbBw9t


2021-04-12_2245202021-04-12_224510FrontDeskPic (2)FrontDeskPic (1)


124129gR1UU201019154328331541

對八寶飯特別喜愛,自1923年後,「到台灣吃江山樓的台灣料理」,成為來台日本皇室成員的必要行程

2020101916241282067620091222_01 (1)7e3e6709c93d70cf3bc792b46195c600baa1cd11fd7bc8ea15ce36d3d53945f765163287e950342ab019

怎可稱呼朕的國民為蠻族!~昭和天皇 昭和天皇_百度百科
怎可稱呼朕的國民為蠻族!~昭和天皇 - 鯨魚網站 https://bit.ly/3mObreb
看到署名「大東亞戰爭の名言。格言」的臉書粉絲專頁,有篇屬於昭和天皇訪問台灣的名言錄。翻譯如下:
1923年昭和天皇訪問台灣,原住民阿美族以舞蹈歡迎,當場介紹表演者的將軍說,「這是蠻族」。結果,昭和天皇就反問了這句,「怎可稱呼朕的國民為蠻族!」
※此後,只要是與台灣有關的舞蹈、藝術,都會以「高砂」命名, 台灣的先住民族,也都總稱「高砂族」。
大東亞戰爭末期,高砂族志願兵部隊組成的「高砂義勇隊」,在菲律賓、新幾內亞等戰線,也跟日本一起並肩作戰。#
其實,這段給日本人看的短文,對台灣人來說,有兩點值得進一步說明。
首先,1923年還是大正天皇,1926年昭和天皇才正式登基。但是,1921年時大正天皇因病,即由皇太子裕仁攝政。
因此,1923年皇太子裕仁是以攝政王的身份訪台,但在台灣的日本官員,已經戰戰競競,視如天皇。裕仁這句話,當然讓日本官員不敢再使用歧視性的「蠻族」稱呼台灣原住民。
其次,「高砂」,原本就是古時日本對台灣的稱呼。源頭來自原住民語,也就是過去在高雄一帶的平埔族部落社名,
一如台灣史專家李筱峰教授表示,「台灣」一詞應該源自台南地名「大員(原住民語)」,後來變成滿清漢人統稱整個台灣。
「高砂」之於日本,也是一樣。原是高雄的原住民部落的古稱,閩南漢人以當地原住民語稱「打狗(Taakao) 」,日本則稱「高砂國(Takasagun)」 。
原文;
1923年、台湾を訪問した際に舞踊で迎える原住民アミ族を「蛮族です」と紹介した将軍に対して「朕の国民を蛮族呼ばわりするとは何事か!」~昭和天皇
※その後、舞踊や芸術にちなんだ言葉である「高砂」を用い、先住民族の総称は「高砂族」へ変更。
大東亜戦争末期には高砂族志願兵からなる部隊が編成され「高砂義勇隊」としてフィリピン・ニューギニア戦線などで日本と共に闘った。
怎可稱呼朕的國民為蠻族!~昭和天皇 - 鯨魚網站 https://bit.ly/3mObreb
-------------------------------
反觀逃難到台灣的中國難民,卻用高級外省人來與台灣人區隔,稱台灣人為低俗的台巴子,禁止台語與其他在代文化!似乎忘記當時的台灣已經是僅次於亞洲的第二個經濟體,中國還在軍閥割據,互相屠殺,中華這民族比台灣民族還卑賤的太多,台灣人只好稱呼他們為:支那難民!
日本治台50年史實記錄-失われた日本治台50年の歷史をさがし求めて
1923年 昭和天皇陛下 訪台之時, 接受原住民舞蹈表演歡迎, 當時介紹的將軍說 : 這是當地的”蠻族舞蹈”
昭和天皇陛下 當場回覆 ‘你為什麼稱 朕的 國民為蠻族!?’
※之後 出自台灣的所有舞蹈藝術都以”高砂”命名, 台灣的先住民也都總稱高砂族. 對民間也鼓勵用日本姓氏, 嚴厲取締 種族歧視.行政單位開始大量任用台灣人 ※昭和天皇陛下的德政 也就是所謂的皇民化運動! 台灣人沒有被逼或是強迫使用日本姓氏!
大東亜戦争の名言・格言
1923年、台湾を訪問した際に舞踊で迎える原住民アミ族を「蛮族です」と紹介した将軍に対して-
「朕の国民を蛮族呼ばわりするとは何事か!」
昭和天皇
※その後、舞踊や芸術にちなんだ言葉である「高砂」を用い、先住民族の総称は「高砂族」へ変更。
大東亜戦争末期には高砂族志願兵からなる部隊が編成され「高砂義勇隊」としてフィリピン・ニューギニア戦線などで日本と共に闘った。
画像内で腰に装備されているのは先祖伝来の蕃刀。世界最強の傭兵といわれるイギリス軍グルカ兵と互角に闘える能力を持っていたとされる
--------------------------------
高砂國
16-19世紀日本人對臺灣的稱呼。豐臣秀吉平定日本國內的動亂後,進一步擴張國力,出兵朝鮮,招諭琉球,並於1593年派原田氏攜帶招諭書前赴臺灣,該信函即稱臺灣為「高山國」。
這一舉動,引起在馬尼拉的西班牙當局與明朝官員的緊張。西班牙因此有意攻取臺灣,以阻擋日本勢力的南下;明廷也加強澎湖的防禦,防止日本以臺灣為據點騷擾中國沿海。但隨著1598年豐臣秀吉的敗亡,一切復歸正常,而成為臺、日近代接觸史的一段插曲。
1609年,日本幕府將軍德川家康命肥前島原任日野江城城主的有馬晴信,派部下來臺調查地理、港灣、物產,及中國、日本商人在臺的商業活動情形。此一事件的相關文獻,則以「高砂」稱述臺灣。1616年,又命長崎代官村山等安率船攻略臺灣,但因遭逢颱風受損嚴重,終致失敗;當時,各船即接受航渡「高砂」的朱印狀,並登記「高砂國」作為航渡目的地。由此可見,16世紀從事海外活動的日本人,多以「高山國」、「高砂國」稱呼當時的臺灣。
「高砂」(タカサゴ,Takasago)的語源,來自日本播磨國(今兵庫縣)海濱加古川河口一帶的地名。15世紀,集日本能樂大成的世阿彌創作的能樂之一〈高砂〉,則是象徵國家與人民的繁榮興盛。
日本人除了長期以「高砂國」稱呼臺灣,並在20世紀上半衍生而為對臺灣原住民的稱呼――高砂族。
1895年(明治28年)日本領臺後,臺灣總督府延續清代官府及民間舊慣,稱原住民為「蕃人」或「生蕃」、「熟蕃」,並在1905年實施的戶口調查(即日後的「國勢調查」)及1906年施行的戶口制度中,設置「種族欄」,登錄族群所屬的身分(福、廣、熟、生)。1923年(大正12年),東宮(皇太子,後為昭和天皇)訪臺,在觀賞臺灣總督府安排的各種原住民節目並讚賞他們的質樸自然後,認為稱原住民「蕃人」有歧視之意,建議改為「高砂族」;但真正落實到行政措施上,則是在1935年(昭和10年)的第四次「國勢調查」,將「熟蕃」改名「平埔族」、「生蕃」稱為「高砂族」,大部分公文書或學術論著也開始跟進使用。至於戶口制度,則在日治後期全面推動的皇民化運動下,連「種族欄」也一併取消。
國民政府接收臺灣後,先將高砂族改為高山族,1947年全面改稱「山地同胞」,簡稱「山胞」。1994年正名為原住民。
  https://bit.ly/3daiVF1


「番」、「蕃」原是中國賤視異文化民族的稱呼之一,漢人稱臺灣原住民族為「番」,日本人稱之曰「蕃」,賤視意味並無兩致。日人治臺之初,基於統治需要,許多日本學者立即投入臺灣原住民族的學術性的調查研究工作。明治32年(1899年),依能嘉矩首先分臺灣原住民族為八族,「平埔」為其中一族「平埔族」一詞正式產生。明治36年(1903年)3月,臺灣「蕃地事務委員會」宣稱:所謂「熟蕃」原是平埔族,將來在法律上和行政上,不以「熟蕃」稱之;「平埔族」一名正式見於日政府官方文書。大正12年(1923年),攝政宮裕仁親王(即以後的昭和天皇)訪臺之際,日人改稱「生蕃」為「高砂族」。傳說當裕仁巡視臺灣時,對稱呼高山族為「生蕃」或「蕃人」,認為有侮蔑的意思,進而指示改用「高砂族」。
  昭和10年(1935年)6月4日,臺灣總督府公布「戶口調查規定」,(1935年)正式改稱「生蕃人」、「熟蕃人」為「高砂族」、「平埔族」,距「平埔族」一名獲日本官方確認之日竟達32年,距「高砂族」一名經日本官方改稱亦達12年。
  「高砂族」的「高砂」一詞,原是日人對臺灣的稱呼。日人岩生成一在其《十七世紀日本人之臺灣侵略行動》一文說:「臺灣因日本國民的南洋航路繁盛起來,而成為他們的船舶停泊取水之地。」其地名訛稱「高砂國」,似乎是當時日本商人及航海家所聽慣的。豐田秀吉在文祿2年(1593年)所發的〈高砂國招致之書函〉中漢字「高山國」,便是Takasagun的譯名。慶長14年(1609年),德川家康也曾令有馬晴信遣兵到Takasagun,但失敗而回。元和元年(1615年)7月,家康又賜「高砂國渡航船朱印狀」給等安,等安於翌年3月率艦侵略臺灣,也告失敗。伊能嘉矩亦引田代安定《八重山列島見聞餘錄》說:「向來在琉球地方或內地(鹿兒島地方),有頗膾炙人口一奇譚,曰:與那國之海中,有一稱高砂(Takasago)之長耳人國。」又據連橫《臺灣通史》卷一〈開闢記〉記載:日本侵略軍見到臺灣藍天碧海、白沙青松,景色十分秀麗,近似日本播州海濱之地高砂,所以稱臺灣為「高砂」,並連帶稱臺灣原住民為「高砂族」。可知,自16世紀以來,日本人及日本政府就稱臺灣為「高砂」了。1941年的二次大戰期間,日本在臺灣組織「高砂義勇軍隊」。事實上,日治時期在日本的臺灣留學生宿舍仍稱「高砂寮」,若干政治、文化團體也以「高砂」為名,當時的日本人似乎又稱臺灣人為高砂人,而在日本的臺灣人似乎對以「高砂」為名,也不以為意。
---------------------------------------------------
最後的點心八寶飯與杏仁茶被送上來,便知宴席已到最後,最末這道點心也特別稱為「完席料理」,標示著宴席的句點。
皇太子的台灣料理宴席大受好評,據報導,皇太子十分滿意,且對八寶飯特別喜愛,自1923年後,「到台灣吃江山樓的台灣料理」,成為來台日本皇室成員的必要行程。「台灣料理」之於日本皇族,代表的不僅是具有熱帶風情的異國風味,更重要的或許還代表著「殖民地的味道」。
裕仁皇太子 1923 年巡察台灣之旅 唯一一餐「台灣料理宴席」吃什麼? -- 上報 / 生活 https://bit.ly/3a8Ta6m



1926年12月25日,大正天皇逝世,曾來臺灣巡視的裕仁皇太子即位為昭和天皇。日治下的臺灣,也從大正邁入了昭和時代。
圖右:1926/12/25當天臺灣日日新報號外節錄
圖左:大正天皇肖像

2017-12-25_22_53_07-002021072225531207



2021-04-16_083414

平埔族正名法制化 蔡總統指示政院超前部署
(中央社記者溫貴香台北15日電)總統蔡英文今天表示,平埔族正名議題在立法院一直難以達成共識,若大法官會議完成釋憲,將有助於解決問題;在此之前,請行政院先邀各界共同思考平埔族正名在法制化上遇到的困難,並一一解決。
總統下午主持「總統府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第15次委員會議,針對有關平埔族正名問題,原民會主委夷將.拔路兒表示,原住民身分法的推動,原民會4年前提出第一個版本,送到立法院無法完成立法,屆期不續審,後續最重要的是政黨協商,如果各黨各派原民立委都無法達成共識,即便再送新的版本,最後還是會遇到困難。
有關原轉會委員萬淑娟提出的平埔族正名釋憲案,他認為,有可能做出最後解釋,因此傾向由釋憲客觀處理身分認定的部分,才可能讓新的法案推出。
蔡總統回應也表示,立法院一直對這個問題很難達成一致性的意見,如果司法院,尤其是大法官能夠做出解釋的話,是有助於立法院解決這個問題。
另一方面,總統表示,當司法院大法官會議在處理這個問題的時候,建議行政院政務委員林萬億,回去跟行政院長蘇貞昌報告,拜託行政院請原轉會的委員、平埔族跟原住民族的各界代表、學者專家與相關主管機關,重新坐下來思考平埔族正名的法制方案所遭遇到的困難,這些困難要怎麼樣去一一排除,能不能做一個有系統的整理跟討論。
總統強調,「我們確實是碰到很大的困難」,但是不能不解決,應該把困難整理出來,一樣一樣處理,這是在大法官會議作出解釋之前,可以做的事情。
總統稍後因外交事務繁忙先行離開,由總統府原住民族歷史正義與轉型正義委員會副召集人、副總統賴清德主持。
針對原住民族土地問題,賴副總統表示,特別請內政部、原民會應該就國土規劃如何推動執行,要求各縣市政府務必通盤了解,確實配合執行,也能多到部落做說明,讓部落的頭目、議會可以知道有法可以解決長期以來面對的問題,也讓地方政府在做土地劃分使用上可以解決部落的需求。(編輯:林興盟)1100415
平埔族正名法制化 蔡總統指示政院超前部署 https://bit.ly/3mOLzyX


平埔原住民+平埔族正名-「熟」註記/(1935年)正式改稱「生蕃人」、「熟蕃人」為「高砂族」、「平埔族」/平埔族註記/臺灣平埔族母親/平埔族熟註記/在「山地原住民」、「平地原住民」2種身分外,增加「平埔原住民」,只要直系血親尊親屬在日治時期曾註記「熟蕃」或「平埔」,無論相隔幾代,也不分父系還是母系,都可直接申請取得身分。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2) Facebook

67330684_457674521736305_5911273810014765056_n67535022_457674688402955_3828171958005006336_n67309282_457674648402959_7865684474602717184_n67164526_457674618402962_5446987944101412864_n67426556_457674575069633_8505131570842042368_n67199496_457674545069636_1858735981692190720_n (1)2021-04-16_1635592021-04-16_163543

(2) Facebook

1943年南台灣熱帶野戰訓練基地的「高砂義勇軍」,與手撐長劍的日本皇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