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羌族的禁忌習俗中,火塘不僅是居室中重要的場所,而且是神的象徵——火塘上的三角鐵架代表神+男+女,因此,火塘邊的位置男女有別,不能亂坐,不能吐痰,也不准翹腿,更不能跨越。記憶深處最溫暖的地方火塘

傣族風俗,安置火塘要請寨子里有威望的清白人來安。 火塘上所立三角架(架鍋用)不得移動。 任何人不得從火塘上跨過,燒柴須從根部燒起,柴禾只能從火塘兩側填入,不得從後面填入,家人或來訪客人在火塘兩側按性別席地而坐。 如若更換火塘,須同時更換樓梯。 傣家火塘按其用途與設置位置不同,又有主火塘、客火塘和鬼火塘之分。 用於做飯、燒茶、煮豬(牛)食和取暖

4o48388r5so44qq58s58so52r3539402n77771rr56s341159sn3s28s47932nop24q1q551941n4604n44pro277q67p548s6n1o91557244nsn80qo12o2r85nnoo94o48388r5so44qq58s58so52r3539402 (1)2021-03-28_152431O1CN01RQsbNW1yQ1ZL4JTwm_!!0-item_pic.jpg_540x540Q50s50

傣族家庭設施。 雲南省傣族聚居地區多見。 用於做飯。 火塘附近也是進餐、待客以及未婚姑娘招待情人的地方。 按傣族風俗,安置火塘要請寨子里有威望的清白人來安。 火塘上所立三角架(架鍋用)不得移動。 任何人不得從火塘上跨過,燒柴須從根部燒起,柴禾只能從火塘兩側填入,不得從後面填入,家人或來訪客人在火塘兩側按性別席地而坐。 如若更換火塘,須同時更換樓梯。 傣家火塘按其用途與設置位置不同,又有主火塘、客火塘和鬼火塘之分。
用於做飯、燒茶、煮豬(牛)食和取暖。 設在郭達前面,高約22釐米,寬約130釐米,長約230釐米。 四周是櫻桃木做的框架,框架邊寬約20釐米,用途和桌子相同,是專放糌粑盒、茶碗、碟子等餐具和食品的地方。 靠框架四邊鑲長條四方石,石寬約13釐米; 方石裡邊填土,砸實,再抹一層泥,就是燒火的地方。 火塘分上下兩處燒火,上邊即靠「女座」和「郭達」一邊,火塘上架有大鐵三角架(也作鐵三腳),三角架上架有三大一小桶式鍋,大鍋分別煮豬、牛食和燒水,小鍋煮肉,也當燒水鍋。 桶式鍋先用一根鐵絲捆上,放在三角上,逢隙中用泥巴抹緊,固定在三角架上。 一塘火,就可以把人、畜的食物燒熟。 火塘下半部,有的人家做一小灶,有的則放一小鐵三角,這裡主要是蒸飯、燒餅、炸果子的地方,平常不燒火。 火塘的框架,要經常擦。 火塘框架乾淨與否,是衡量家庭主婦勤惰的主要條件。 火塘內不能濺水,更不能隨便踩踏。
(1)做飯、燒茶、煮豬(牛)食和取暖的用具。 一般設在中間屋子壁櫥前面,用土坯和泥巴壘成,高約20釐米,寬約130釐米, 長約230釐米。 分上下兩層燒火,上層火塘上架有大鐵三角架,三角架上架三個藏式鍋,分別煮肉、燒水、煮豬食、牛食等,火塘下半部是一小灶,主要用於蒸飯、燒餅、炸果子。 火塘的四周是木做的框架,框架寬約20釐米,主要放糌粑盒、茶碗、碟子等一些生活用具。 火塘框架是否乾淨明亮,這是衡量家庭主婦勤惰的主要標誌。 火塘內禁忌濺水,掉頭髮,燒破布等,更不能踩踏。 (2)景頗族民居中傳統取暖和煮飯的設施。 設在每間屋子的中央,火塘四周用木料圍成四方形。 火塘中心支三角鐵架,供做飯用。 火塘上端七八十釐米高處,懸掛著用竹製成的架子,用以放炊具或需烘烤的食品。 火塘兩邊鋪有竹席,供坐和睡臥。
火塘 - 中华传统文化 - 传统文化 https://bit.ly/2QNe3x1
--------------------------------------------
在羌族的禁忌習俗中,火塘不僅是居室中重要的場所,而且是神的象徵——火塘上的三角鐵架代表神+男+女,因此,火塘邊的位置男女有別,不能亂坐,不能吐痰,也不准翹腿,更不能跨越。記憶深處最溫暖的地方火塘 - 每日頭條 https://bit.ly/2QOUTqJ
----------------
現主要聚居在四川西部茂汶,其餘散居在汶川、理縣、黑水、松潘等地。 自稱「爾瑪」,意為「本地人」。 今天的羌族是古代羌族人中保留下來的一支。
羌族無本民族文字,通用漢文,但有自已的語言。 羌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分南北兩大方言。 羌族現主要經營農業。 工業從無到有,已興建起製革、造紙、木材、水泥、化肥等工業。 刺繡、挑花、編織是羌族人民的傳統工藝。
習俗
族的禁忌有:婦女分娩時在門外掛枷單或背兜,忌外人入內,家有病人時在門上掛紅紙條,忌外人來訪;不能跨火塘或用腳踩三角架,也不能在三腳架上烘烤鞋襪衣物;忌坐門檻和樓梯;飯後不把筷子橫在碗上,也不能倒扣酒杯。
婚俗羌族
結婚操辦喜事,新郎要陪新娘回娘家,娘家要備好 「 回門酒 」 ,親友要向新婚夫婦饋贈禮物,並致詞祝福。 羌族民間有的地方還有「逗新郎」的習俗。 即在回門酒的宴席上娘家人要給新郎用四尺長的筷子,而且還要在筷子的後面加幾個用馬鈴薯做的筷子墜,要新郎使用這種筷子,隔著幾盞油燈去夾用肉丁和豆粒做成的菜,如果因為筷子長,夾不起菜,或油燈燒著下巴,就要被罰酒,這種活動既是節日聚餐,也是一種娛樂。
食俗
族民間大都一日兩餐,即吃早飯後出去勞動,要帶上饃饃(玉米麵饃),中午就在地裡吃,稱為 " 打尖 " 。 下午回家吃晚餐。 羌族主食大都離不開"面蒸蒸"。 常年食用白菜、蘿蔔葉子泡的酸菜,以及青菜做成的醃菜。
肉食以牛、羊、豬、雞肉為主,兼食魚和狩獵獸肉。 散居在山區的羌族一般不常食新鮮豬肉,都是將豬宰殺後去毛,剖成兩半或切成幾大塊,吊在房樑上熏烤製成"豬膘",存放時間一般為一年。
羌族一般飲用的酒稱為咂酒,咂酒的制法是用青稞煮熟拌上酒曲,封入壇內,發酵7—8天后即可飲用。 每逢節日、婚喪、祭祀、聚會、待客或換工勞動,除飯菜豐盛外,還必備美酒。 結婚吃"做酒",宴客吃"喝酒",重陽節釀製的酒稱為重陽酒,需儲存一年以上方可飲用,重陽酒因儲存時間較長,酒呈紫紅色,酒醇味香,是重陽節期間必不可少的美酒。
典型食品:羌族特別講究藥膳,較為典型的藥膳菜有:羊肉附片湯;羊歸湯;豬肉加杜仲1-2兩清燉。 以上三種都能補腎。 黃芪燉雞或黃芪(當歸、党參也可)加上幾兩燉豬肉也能補血益氣。 蟲草燉鴨,能滋陰補肺益腎。
節慶
十月初一為羌族年節。 年節的宴會又稱「收成酒」。 年節這天全寨人到「神樹林」 還願,焚柏香孝敬祖先和天神,要用蕎麥粉做成一種餡為肉丁豆腐的荞麵餃,有的還要用麵粉做成牛、羊、馬、雞等形狀不同的動物作為祭品。 次日,設家宴,請出嫁的女兒回娘家。 進行各項節日活動。
祈禱豐收的祭山會是全村寨的一種祭祀活動,除已婚的婦女不準參加外,全寨的人都要帶上酒、肉和馍去赴會。 會首由全寨各戶輪流擔任。 屆時會首要備好1只黑公羊、1只紅公雞、1壇咂酒、3斤豬肉、1鬥青稞、13斤麵做的大馍和香蠟、爆竹、紙錢等,按規定擺好,由"許"(巫師)主持祭祀,祈求天神和山神保佑全寨人壽年豐,並將山羊宰殺后煮熟,連同其他食品分給各戶,過去稱"散分子"。 最後大家席地而坐,互相品嘗各自的祭祀食品。
minzuwenhua https://bit.ly/3w8KvKg
------------------------------
火塘,又叫“火坑”,也有的地方稱“火鋪”。是在房內用土鋪成的1米見方的土地。以前,火塘里立有三塊石頭,以備燒火煮飯之用。後來,都改用鐵三腳架。主火塘里終年煙火繚繞,白天煮飯,晚上烤火取暖。燃料為木柴。在許多少數民族中,如:傣族,侗族等。火塘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每年都要進行火塘祭祀,祈求家人安泰。
火塘與民族風俗
象徵
在中國南方亞熱帶地區的少數民族家庭中通常都有一個或幾個火塘,成為人們在家中取暖、照明、做飯、睡臥乃至進行人際交往、聚會議事、祭祀神靈的重要場所。有的學者認為,火塘分別是家庭、家族關係、生計和性別的象徵。一個家庭需要有一個火塘作為取暖及煮飯的工具,但在一座新房建成或一個小家庭從父母的家庭中分離出來舉行隆重的置火塘及點火禮時,火塘的意義就已超越了作為工具的範疇,而成了一個家庭的象徵。分家另立火塘,標誌著家庭的分化,由一個家庭中分化出的血緣關係的家庭便漸漸形成了一個家族。
由於人們尊重火塘神,認為火塘的神靈能左右人們的生計與生殖,因此火塘在人們的心目中具有了作為生計與生殖的象徵意義。在某些民族的家庭中,火塘分別有男火塘和女火塘,於是火塘又具有性別的象徵。不過僅從宗教信仰的角度來看,火塘通常是多種神靈的象徵,人們祭祀火塘或在火塘邊舉行祭祀活動就是對這些不同神靈的敬奉。
祭祀
在有的少數民族中,火塘是祖宗神靈的化身,祭火塘成了家人祭祀祖宗的重要儀式。廣西天林木柄瑤祖宗神位的位置十分特別,不像漢、壯族那樣設在廳堂上,而是設在靠近屋檐那一邊的火塘邊,不設什麼香爐,也沒有什麼神位牌,更沒有什麼供桌,祭祀時把供品擺在地下,在火塘邊插幾炷香就行了。
普米族
普米族認為,人死之後靈魂將分成三個部分並居於三處,其中之一是在自己家中火塘及鐵三角架附近。彝族支系撒尼人的火塘是家神之所在,故人的魂都附在火塘里。三角架是由古時的“三塊白石支起鍋”轉化來的。在三塊鍋莊石中,靠南邊的一塊代表火神,上首一塊是男人魂魄聚集之所在,下首一塊則是女人魂魄集聚的神物。
怒江白族
怒江白族每個家庭沒有專供祖先牌位的家堂或神龕,火塘和鐵三腳架實際上成為代表祖先的所在地。在人們的觀念中,火塘就是管理整個家庭的家神或家鬼。鐵三腳架的三個腳各有不同的作用:一個腳管全家人的生命,一個腳管全家人的財物,正對著大門的一個腳負責守衛家門,好的東西不讓它出去,壞的東西不讓它進來。
蘭坪白族支系那馬人
蘭坪白族支系那馬人稱火塘為“佐不地”,簡稱為“佐”。他們對“佐”有著許多崇拜儀式及習俗。“佐”大多設在左邊房間內。“佐”呈四方形,大約四平方米,中間放置鐵三腳架。在那馬人心目中,“佐”和“家”的觀念密不可分,他們不僅把“佐”看作“家”的中心,而且把“佐”看作“家”乃至“族”的象徵。事實上,那馬人把“佐”看成全家庭的保護神,以“佐”為家庭祭祀的中心。
麗江納西族
麗江納西族的火塘神也稱為“佐”,相傳是十個無父無母的兄弟姐妹,天神叫他們專司人間火塘,每月初一下凡,察看各家火塘及火塘周圍的情況,並把所見所聞記在火塘周圍,二十四日上天稟告天神。因此,納西族有每月二十四日前清掃火塘及清除火塘周圍門板樑柱上的灰塵的風俗,意思是清除掉火塘神兄弟姐妹所記下的東西,使他們不能稟告給天神。
永寧摩梭人
永寧摩梭人的祭祖又叫祭鍋莊。鍋莊是一塊正方形或圓形的長條岩石,直立在正房中心火塘的上方,介於火塘與灶之間,露出地面約一市尺許。每個摩梭人家庭都有這樣一塊鍋莊石,代表祖先的神位。在有的少數民族中,火塘的數量不同象徵的神靈也就不一樣。撒尼人稱家裡的火塘為“阿朵奔”,認為這是善神所在的地方;送鬼的火塘叫“羅火登”,認為那是惡神盤踞的地方。據說,撒尼人居住的地方共有十七個大火塘,二十
火塘
火塘
四個中火塘,有一百七十二個小火塘。各村各寨的“小鬼”就在小火塘焚燒;為害幾個村寨的“中鬼”就弄到中火塘焚燒;在整個地區作祟的“大鬼”得趕到大火塘去“火化”。小火塘、中火塘和大火塘分別成了小鬼、中鬼和大鬼的象徵性居所。
禁忌規範
凡是敬奉火塘為神靈的民族都對火塘形成了許多帶有象徵性的禁忌規範。
彝族撒尼人
彝族撒尼人的火塘是神聖的,因此彝家有許多與此相關的禁忌。
1.火塘里的火須常年不斷,明火熄了,也得用草灰捂住以保存火種
2.兒孫長大分門立戶時,須將火塘里的火炭分成相等的份數,各人帶走一份。最忌火塘邊生黴菌、長雜草,那是家道衰亡之徵兆。
3.切忌向火焰噴水,也不準在火堆里撥撩,更不準向火塘吐唾沫、抹鼻涕以及烘烤鞋墊、褲衩之類,亦不準從火塘中央跨過。
永寧摩梭人
永寧摩梭人的鍋莊石是神聖不可觸動之物,任何人不得從上跨越,不能在上面放置其他物品,更不能在上面抹鼻涕之類的東西。
白族那馬人
白族那馬人對火塘“佐”有許多禁忌:不能踏三腳架,不能從三腳架上跨,不能使不清潔之物沾在三腳架或“佐”上,不能在“佐”上放屁或蹺二郎腿等等,否則就是對“佐”的褻瀆。特別是忌向“佐”上潑水,以免污染祖靈;不準掃地,掃地即意味著趕走祖靈。若犯此忌,則爾後子女不慎滾入火塘,或為火燒傷,或莊稼收割季節反常,均將被視為祖靈之報復。
傣族
傣族每家竹樓里的火塘一旦安裝好以後,就不能隨便移動,包括支鍋的三塊石頭也不能更換;如若移動和更換,必須選擇吉日,或在翻蓋房屋、老人去世的時候進行。平時做飯燒柴,也要按一定規矩進行,不能違背火塘神的意志;任何人也不得從火塘上跨過,以示尊重和敬仰。廣西天林木柄瑤火塘邊供奉祖宗神位那一邊是很神聖的,長輩或客人才配坐那一邊,成年婦女特別是坐月子的婦女是不能坐那一邊的,否則就被認為是對祖宗的不敬而受到譴責。
麗江有很多火塘,這火塘怎么去解釋呢,從氣候上來講吧,麗江這地方,就算白天再熱,晚上都很涼的,晚上出來夜生活,總不能都穿得厚厚的,所以生個火,氣氛就好多了,火塘可以是小酒吧,小餐館,燒烤店,茶社之類的,有多少火塘,就有多少圈子,,而且火塘一般面積不太大,人與人之間離得很近,容易交流,溝通,有的火塘酒吧小到沒有桌子,只有一個燒火的盆兒,大伙兒就這樣圍著火盆兒取暖,彈琴,打鼓,聊天,喝酒,天文地理,泡美女。。。
不管什麼火塘,半夜來到,從裡面出來的,大部分是喝高的,爛醉如泥的比比皆是,但他們真不是為了應酬而喝高,而是真真切切的,要么高興喝高了,要么傷心喝醉了,全部來自心情。。。火塘文化,真算是麗江特有的,很多的火塘門臉並不起眼,有的甚至很偏,找都找不著,但這是圈子文化,再難找,大伙兒都會找到,,有的火塘,經常有名人光顧,或者很多火塘本身就是名人開的火塘:火塘,又叫“火坑”,也有的地方稱“火鋪”。是在房內用土鋪成的1米見 -百科知識中文網 https://bit.ly/3flGNqY
------------------------------
你們都羨慕北方的暖氣吧,我一個人眼紅西南人家的火塘 - 每日頭條 https://bit.ly/3fkBTdH
老房子,基本上家家有火塘。什麼是火塘?在我這個外鄉人看來,是在進門口的屋裏,靠中間的地方,用石頭圍出個約一平米的方圈,裏面放上三角鐵架,生起火來,人們便圍着取暖、燒水、做菜、吃飯、說笑......這間房無論叫廚房,叫餐廳,叫客廳,都不大合適,因為他身負更重要的使命:儲藏乾燥的糧食,儲藏煙熏的肉條,儲藏香火和人情。那直接稱之為儲藏室嗎,顯然不夠尊重,所以這個房間也可以叫火塘,火塘是整個房子,整個家庭的心臟。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news/b8pyp86.html
--------------------------------

大山裡的神秘瑤族古寨,信奉祖先,傳承著火塘祭祀儀式
公開日: 2018-12-10
在瑤族人世代繁衍生息中,火塘是家庭的象徵,伴隨著他們的一生一世。“生於火塘邊,死於火堆上”。本組照片是走訪廣東連南瑤族自治縣千戶瑤寨拍攝的。
這是米拍攝影師@陽光燦爛(米拍ID:陽光燦爛)拍攝的一組瑤寨紀實作品。
火塘,又叫“火坑”。是在廳堂裡用石頭或三角鐵架圍成的土坑。在瑤族人家裡,火塘終年煙火繚繞,房子被煙熏的黑漆漆的。
來到瑤族人的家裡,火塘最顯眼,火旺,喻示著家庭人旺、財旺,火塘是他們交往、議事和活動的中心。
連南山區高寒霧濃,陰冷潮濕。為抵禦寒冷,火塘顯得十分重要,被譽為火神,庇佑著家人的安康。
瑤族人是一個信仰和崇拜祖先的民族,家家戶戶在火塘旁都設有供奉台,火塘是祭祀神靈的重要場所,每當瑤族人的節日,祭祀的儀式相當隆重。
瑤族人熱情好客,族群凝聚力強。遇上婚嫁喪葬等大事,寨裡更是人人參與,在外地的也會趕回來參加。
“下山了,我們能幹什麽”,山上居住的中老年人習慣了山裡的生活和環境,年輕一代的瑤族人大都在山外謀生立業,只是偶爾上山看望父母。
火塘旁,在瑤族人眼裡。山外仿佛是靜止的,時間似乎已經停頓,他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
大山裡的神秘瑤族古寨,信奉祖先,傳承著火塘祭祀儀式 | PTT新聞 https://bit.ly/3dc7RX1

0 (18)0 (16)0 (17)0 (15)0 (14)n77771rr56s341159sn3s28s47932nop


黃昏時分,山村小院裏瀰漫着淡淡的煙靄。
冬天裏,山里人無事可做,閒來又怕冷,所以家家戶戶都在自家小院裏生火取暖。他們趁天晴的時間,三五結伴到山上打柴,一捆捆背回來放在靠牆的院落里。碰上好天氣,連續幹上半個月,也就夠一家人一冬一春做飯取和暖用了。
背回來的柴靠牆堆的像小山似的,任由風吹雪飄也不怕了。餘下的時間,便在每日裏閒暇無事時,將這些長七短八的木柴截成大小勻稱的劈柴,整齊地堆砌在檐下或柴棚里。但等天寒地凍,大雪封山之時,也算未雨綢繆了。
天氣漸漸冷了,非要到燒火取暖之時,山里人才在天將晚的時候,在自家院裏的牆角或背風之處,置下帶木架的火盆,或隨便一隻破臉盆,上面架上木柴,用松針引燃,小院的上空立時漫出如炊煙般的裊裊煙靄來。
火籠旁圍坐着一家幾口,一邊烤火一邊烤着紅薯、苞米,抑或放一把鐵壺燒水,山里人充分利用着柴火的熱能,生怕有一點浪費。有時也有來串門的鄰居或是遠道來的客人,男人們在火堆旁吸煙喝茶,聊天,女人忙着餵雞、餵豬,做晚飯。
其時,牛羊歸圈,鳥雀回巢,放學晚歸的孩子擠到火堆旁,伸出凍得通紅的小手在火苗上反覆烘烤,烤燙了便縮手搓搓,待到暖和了就拿一根木棍捅火堆,頓時一陣灰飛煙冒,散落了大人們一頭一身的煙灰,直落得大人的斥責,方才罷休。
天漸漸黑下來,從遠處望去,山村小院裏一堆堆的火光漸漸暗淡了。等到女主人招呼吃飯時,火盆里就剩下了暗紅暗紅的火炭,男人將火盆端進屋裏,一家人便圍了火盆用起了晚飯。
遇到雨雪天氣,便要挪到屋裏生火取暖。住土房的人家在正屋山牆邊的地上掘一個四四方方的淺坑,用磚鑲了四邊,名曰「火塘」;火塘上方用鐵絲挽一個活扣,懸個鐵架,叫做「猴上樹」;架上放鐵壺或陶罐,用做燒水或煮飯。有會篾匠手藝的人家用竹編的火籠罩子,罩在火塘上,一是防不懂事的小孩掉進火塘里,二是用來烘烤濕衣服、鞋襪之類的。後來逐漸傳開了,基本上家家都使上了火籠罩。
每年一進入臘月,家家戶戶殺年豬,肥瘦搭配的豬肉,被切成大小勻實的條狀,掛在火塘上方的木樑上,經過少則一個月多則一冬的煙熏火燎,熏得肉里沒有一點水分,熏得豬肉變成了外黃內紅的臘肉,熏好的臘肉可以放到來年的夏天而不變質。
冬天裏,屋裏火塘的火是不熄的,白天架上木柴,燃起熊熊火焰,夜裏睡前用灶灰掩了火炭,上面放幾塊未乾透的木柴烘着。清晨起來拿撥火棍一捅,放上一把松針,用吹火筒一吹,火苗「噗」地燃起來,伴着「噼里啪啦」的聲響,火塘里閃着藍藍的、溫馨的光,給清冷的鄉間增添了一份人間煙火的溫馨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essay/gpjeqm9.html

qr64876p443q46sq94no899o06440079下載 (16)


古波斯的二腳陶罐

312450740_117939911081482_8364936192582830191_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