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披肩為泰雅族男女共同的服飾。一般於外出或天冷時穿著。著用時,披肩為泰雅族男女共同的服飾。一般於外出或天冷時穿著。著用時,


叼著煙斗的泰雅族人 
1910年代,一群泰雅族人蹲在一望無盡的小米農地前,數名男子叼著煙斗,左方成年的女子則繡有紋面。在這張照片可以看到各式泰雅傳統服飾,披肩和胸兜披肩有白底暗紅色條紋,紅底黑色線條紋的款式,以及看見泰雅族男子多蓄髮,在泰雅族的文化中,如果曾取過人首級就能在胸兜上織上紅色幾何圖案,除此之外泰雅族在服裝上沒有階級制度和社會地位的顯示,多為實際上的用途。

披肩為泰雅族男女共同的服飾。一般於外出或天冷時穿著。著用時,


泰雅族村民集體大合照
1910年代,泰雅族村民集體大合照。森丑之助的工作團隊採集原住民生活習俗影像資料時,安排一處泰雅族村民拍攝了此照片。左後方站著幾位日本殖民官員,其中一位是警官,顯示當局的力量已經進入山區。泰雅族人民性強悍,日本時代最大兩次原住民抗爭事件太魯閣事件和霧社事件,都來自於泰雅族系的太魯閣和賽德克部落。此外,泰雅族沒有鮮明的社會階級制度,所以沒有華麗的貴族服飾以凸顯尊貴的身分地位,男工主要穿戴為、胸兜、上衣、披肩、前遮陰布;穿上不及膝的傳統袍後,掛前帶以左肩右斜方式斜掛。女子則是額帶、胸兜、上衣、披肩、片裙和綁腿;泰雅族人停留時經常蹲在地上,然後以傳統袍裹全身,形成紅白相間的區塊,頗為醒目,也形成泰雅族鮮明的民族形象。(取自徐宗懋圖文館製作《台灣原民  山海之郷 》)(1) 英國攝影家湯姆生1871台灣線性文化遺產 : 泰雅族村民集體大合照 | Facebook https://bit.ly/3fBGW8O

披肩為泰雅族男女共同的服飾。一般於外出或天冷時穿著。著用時,披肩為泰雅族男女共同的服飾。一般於外出或天冷時穿著。著用時,披肩為泰雅族男女共同的服飾。一般於外出或天冷時穿著。著用時,披肩為泰雅族男女共同的服飾。一般於外出或天冷時穿著。著用時,披肩為泰雅族男女共同的服飾。一般於外出或天冷時穿著。著用時,


泰雅族新型村落的居家生活
1930年代,泰雅族婦孺和老人在村落的居家生活,男人們均外住工作了。這一張照片是另一張遠看泰雅族村落照片的近景,顯示村落擁有寬廣的公共空間,整齊乾淨。儘管建築材料和格式仍然是傳統的,但對照最早森丑之助工作團隊所拍攝的沿山勢興建的泰雅族村落照片,此照片中山谷平原的泰雅族村落已屬現代社區的規劃。儘管如此,這種原住民傳統的近代化在快速變化的現實中顯得非常短暫,霧社事件促使日本當局強力推動同化政策,太平洋戰爭所帶來文化和思想完全一體化以及高度的軍事動員,對原住民的文化更是摧毀性的。(取自徐宗懋圖文館製作《台灣原民  山海之郷 》)英國攝影家湯姆生1871台灣線性文化遺產 : 泰雅族新型村落的居家生活 | Facebook https://bit.ly/3BFMMjb

披肩為泰雅族男女共同的服飾。一般於外出或天冷時穿著。著用時,披肩為泰雅族男女共同的服飾。一般於外出或天冷時穿著。著用時,


日治時期泰雅族足蹬式織機舊照

披肩為泰雅族男女共同的服飾。一般於外出或天冷時穿著。著用時,


披肩為泰雅族男女共同的服飾。一般於外出或天冷時穿著。著用時,披肩為泰雅族男女共同的服飾。一般於外出或天冷時穿著。著用時,

原住民的披肩有蝙蝠的意象,不知代表的意義為何?


digimuse.nmns.edu.tw/Demo_2011/showMetadata.aspx?ObjectId=0b00000180034664&TypeKind=kuUK&Type=nation&Part=&Domain=ha&Field=et

披肩在泰雅族中是一實用又具多功能的服飾。在泰雅服飾中僅披肩是專為冬天而設計的服飾,長可及膝,男女皆可穿戴。在形制或製作方法上,沒有男女的區別,但在穿著的方法上卻不同。
  一般於秋冬天冷之際,披上披肩,宛如袈裟,或左或右披戴,除禦寒保暖外,亦有裝飾的意味在內
digimuse.nmns.edu.tw/Demo_2011/showMetadata.aspx?ObjectId=0b00000180034664&TypeKind=kuUK&Type=nation&Part=&Domain=ha&Field=et https://bit.ly/3lcbiR2
  披肩的形式很簡單,為有簡單花紋的寬巾,略呈長方形,它是以同樣長度的雙幅麻布接縫而成。其花紋大都以細條條狀花紋為主,少有寬條幾何圖形的出現。顏色多以茶褐色、黑色、紅色、藍色等,織成橫條或直條線形紋。
  大的披肩一般冬季時用,夏季用的則較小型,均無釦;另有部分的披肩,左、右端上角各縫一毛線綁帶,或有菱形織紋者,更限特殊身分者穿著。
~~ 製作方法 ~~
  披肩的製作方法很簡單,只需將同樣長約三尺的二幅或三幅長麻織布塊,於長邊接合相縫,製成有簡單直條或橫條花紋,或以多種有色毛線,夾織成各式的橫條細紋的較大塊長方形寬巾。有部分的披肩左、右端上角各縫一毛線綁帶,綁帶尾端各編一毛球以作裝飾。
~~ 功能與用途 ~~
  披肩為泰雅族男女共同的服飾。一般於外出或天冷時穿著。著用時,男子多平批於胸前,兩角繫結綁於頸後。女子通常斜披於前,即從右肩斜掛至左腋下,或左肩斜掛至右腋下,兩角繫結批在肩上即可。
  披肩是禦寒擋風的工具,主要的功用在保暖、護身,尤其冬天天冷時,在衣服外,加披肩以禦寒。夜間亦可當被單用。而泰雅女子有時會將披肩作為運搬的工具
digimuse.nmns.edu.tw/Demo_2011/showMetadata.aspx?ObjectId=0b00000180034664&TypeKind=kuUK&Type=nation&Part=&Domain=ha&Field=et https://bit.ly/3lcbiR2

披肩為泰雅族男女共同的服飾。一般於外出或天冷時穿著。著用時,披肩為泰雅族男女共同的服飾。一般於外出或天冷時穿著。著用時,披肩為泰雅族男女共同的服飾。一般於外出或天冷時穿著。著用時,披肩為泰雅族男女共同的服飾。一般於外出或天冷時穿著。著用時,披肩為泰雅族男女共同的服飾。一般於外出或天冷時穿著。著用時,披肩為泰雅族男女共同的服飾。一般於外出或天冷時穿著。著用時,披肩為泰雅族男女共同的服飾。一般於外出或天冷時穿著。著用時,

digimuse.nmns.edu.tw/Demo_2011/showMetadata.aspx?ObjectId=0b00000180034664&TypeKind=kuUK&Type=nation&Part=&Domain=ha&Field=et


台灣原住民服飾 的 泰雅族 Atayal

下載 - 2021-03-14T221234.849披肩為泰雅族男女共同的服飾。一般於外出或天冷時穿著。著用時,


大武壠平埔繡花披肩
順益博物館古物列表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vvPTqT

800px-大武壠平埔繡花披肩2


本件藏品為泰雅族披肩,族語稱為pala’。係由織有黑、桃紅、藍、紫、綠、白、黃等色線之長方形布片製成。並在披肩上緣接縫一條長條形且長度大於披肩主體的織帶,此織帶多於長度可作為綁帶之用,並在頭尾兩端接縫桃紅、紫、黑、綠色毛線短流蘇。
本披肩以橫向紋樣為主,以黑為底色,固定間隔織有各色的橫向線條紋樣,整件披肩主要圖案為數種樣式的橫向相連的變化菱形組合圖案。色彩配置僅有桃紅、藍、紫,以及桃紅、綠、白兩種,但每一條菱形織紋圖案並不完全相同。菱形紋於泰雅族的文化意義代表眼睛或祖靈之眼,樣式、色彩、技法多樣,具有守護及警惕的文化義意。
披肩男女皆能穿著且方式不拘。常見為左或右腋下斜披至左、右肩並繫結於肩上。另可前披將雙手藏入披肩內禦寒保暖外,後披亦可。有些披肩可也作為女裙穿著。本件色彩及圖案豐富,通常為盛裝時穿著,有些僅有平織紋或色彩簡單的方布也可做為桌墊、地墊、毯子等功能使用。泰雅族披肩 | 臺中學資料庫 https://bit.ly/30HhzdX

披肩為泰雅族男女共同的服飾。一般於外出或天冷時穿著。著用時,披肩為泰雅族男女共同的服飾。一般於外出或天冷時穿著。著用時,


經典雜誌【發現台灣】泰雅原民新工藝運動 跨越彩虹 走出森林 –

披肩為泰雅族男女共同的服飾。一般於外出或天冷時穿著。著用時,披肩為泰雅族男女共同的服飾。一般於外出或天冷時穿著。著用時,披肩為泰雅族男女共同的服飾。一般於外出或天冷時穿著。著用時,披肩為泰雅族男女共同的服飾。一般於外出或天冷時穿著。著用時,

經典雜誌【發現台灣】泰雅原民新工藝運動 跨越彩虹 走出森林 –


國民黨在台灣暗中推動罵番風潮。當時的台灣不是生番就是熟番。
潘智仁:日本時代台灣優質的泰雅族家庭 – 彌勒熊報 Bearpost https://bit.ly/3IOyPoe
罵番是國民黨非常惡毒的手段。
 熟番因為被大清推廣閩粵語。加上國民黨推動唐山過台灣的騙局。因此熟番 因為國民黨強大的種族醜化風潮。漸漸的熟番平埔族開始種族認同錯亂。自認為閩南人客家人。
 那麼最後就是傷到不會講閩粵語的生番高砂族。
 日本時代戶籍謄本標註福廣,是福爾摩沙人在大清時代使用的語言,不是閩南人客家人。不要被騙了!日本時代也沒有閩南人客家人的稱呼,客人和清國內地客民的意思是一樣外地人之意。 (客人)是台灣的外地人。(客人)主體是福爾摩沙人,大清也有向邊界部分高砂族人民推廣粵語。
 台灣許多族譜都是假的蔣據時代,為了將台灣人扭曲成中國人,推廣的假族譜, 當然裡面都是望族,要不然誰會接受呢?那麼來看中國的歷代經濟情況,乾隆時代60%都是窮人,何況還有渡台禁令。許多專家都曾經說過台灣人家裡那個族譜不是真的呢?
 國民黨為了把日本時代 佔總人口95%的平埔熟番 變成中國人
出現罵番風潮 虛構唐山過台灣 美化唐山人 灌輸閩客高級論,讓台灣人種族認同錯亂。
 蔣據台灣最令他不安事情就是整個台灣都是日本皇民,當時最急迫的事情就是要把敵人的子民變成中國人。清代 整個台灣不是熟番就是生番,而番就是大清定義的外國人,後來日本人種族學家在台灣調查之後,初步整理出來的台灣的種族就有二十幾族。番 、清代的定義就是外國人,既然成為日本國民了,怎麼還被稱為外國人呢?
 所以日本人重新定名為平埔族和高砂族兩大類,平埔族就是清代的熟番,高砂族就是清代的生番,而這裡要特別提到的平埔族熟番,他們就是歸化大清的福爾摩沙人,剃髮易服嚴格遵守滿化的規定,在大清內地的老百姓也一樣必須遵守這樣的規定,那就是滿化,無條件絕對遵守這個規定。
 這裡我特別要提到,這一點就是國民黨扭曲歷史的一個重點的關鍵,到現在還在胡說八道,說熟番被漢化,這是絕對沒有根據的,皇帝是滿人他怎麼會把台灣人漢化?整個大明帝國遺留的老百姓都要遵守剃髮易服滿化的命令,剃髮易服不從者斬,到現在整個網路資料,仍然被歷史扭曲者說台灣人被漢化,假如說這一句話的人是清代的官員,請問,他有幾顆腦袋呢?
 順便再提到一點,日本人把熟番生番改成平埔高砂,並不是番有歧視或醜化之意。日本時代或是大清時代的台灣,番、都沒有負面的意思,在清代的歷史文件裡面都可以看到大清用熟番一詞,任命南北千總,而且還用番銀支付薪資,番銀什麼意思?就像現在的美金英鎊,當時的大清白銀 連他們的官員都害怕拿到,因為會偷斤減兩。 好 接下來!請問那個時代誰會認為番不好呢? 番被醜化是蔣據時代的罵番風潮。
 再說日本時代,台灣人的戶籍藤本的裡面記載 ,不是熟番就是生番。當然當時的人一定知道 那是清代稱呼福爾摩沙人的意思。大清統治台灣212年 他們的儒學教育就是用閩粵語發音,也就是福建省和廣東省其中之一可以參加科舉考試的語言。那麼這兩種語言 到底是中國哪一族的語言呢?這個 連大清帝國都無法了解,更別說是日本人了。
 因為當時的中國根本沒有種族研究學家,自己是哪一族也不知道,老百姓甚至連國家民族的認知也沒有。華工到了海外勉強說自己是唐人而已。再說,日本人在戶籍藤本上註明(熟、生)而在(熟)的部分再細分成(福,廣),這個福廣就是剛才提到的大清儒學教育就是用這兩種語言發音來學習的漫長的212年教育,導致福爾摩沙人因為工作幾乎都講這種語言而忘了自己的母語,這在語言演化是很正常的情形。
 這裡要強調這件事情,平埔族他並不是單一的種族,他有十幾族以上,譬如在清代 南部的馬卡道族和西拉雅族兩個人碰在一起時,他們當然是用大清推廣的語言交談,這個情況在日本時代高砂族和平埔族用日本人推廣的語言日語交談的情況是完全相同的。
 日本時代的戶籍藤本標註福廣就是大清歸化的熟番是絕對沒有問題的。日本的戶籍人員警察老師在執行行政工作時 想了解他所接觸的人在講什麼語言,在1895還未推廣日語的階段,這是非常重要的,比你標註你是哪一族更重要不是嗎?而且熟番生番被日本種族學家伊能嘉矩再細分出種族 做最後整理出版的時候已經是十多年後,所以當時沒有登記種族的情況,講白一點剛開始日本人根本不知道當時的台灣人是哪一族。
 如果福廣是大清國內地的百姓,依照馬關條約根本不能住在台灣。國民黨處心積慮操弄這個關鍵,扭曲福廣的真的意義。明顯就是要把熟番操弄成中國人。從日本人伊能嘉矩種族研究學者的書中就已經說明平埔族大部分已經會說閩粵語,而且還忘了他的母語。大清時代在台灣統治了212年實在是太久了。國民黨在台灣推廣北京話的第21年,我剛好10歲那個時候台灣年輕人幾乎都會講所謂的國語,何況是212年呢?我就是最好的一個見證人之一。
 哪來的閩南人客家人?
 客家人是台三線生番,番是大清定義的外國人,後來因歸化大清又改成熟番,最後被推廣可以科舉考試的粵語儒學教育,早期平原上閩語熟番為了區分又改稱客人。
 在台灣1949之前(番)並沒有負面的意思,當時的台灣人不是熟番就是生番,連戶籍藤本都這樣記載著。怎麼會有醜化的意思呢。全世界五大洲包括最強的大英帝國都被稱為番。是因為蔣據時代國民黨來到台灣,為了快速的將台灣人中國化,才暗中推動罵番風潮,讓台灣的新生代互相用番來賤視對方。
 如果有唐山過台灣,中國沿海百百種語言就會在台灣出現,這是最簡單 辨證思考邏輯的方法,台灣不可能只有閩粵兩種語言。
潘智仁:日本時代台灣優質的泰雅族家庭 – 彌勒熊報 Bearpost https://bit.ly/3IOyPoe

披肩為泰雅族男女共同的服飾。一般於外出或天冷時穿著。著用時,披肩為泰雅族男女共同的服飾。一般於外出或天冷時穿著。著用時,


族語、狩獵與編織,串起他們的泰雅祖先與歷史
作者 張毓芹
2022-05-08
族語、狩獵與編織,串起他們的泰雅祖先與歷史 | 張毓芹 / 教育新亮點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vX2yVO
為了傳承族語,新北市烏來國中小從民國78年就開始推動泰雅族語教學。每週一堂40分鐘的族語課程中,游美芳老師先從疫情時事開始,提醒孩子記得洗手、戴口罩,練習數字、時間,學習怎麼說族語,也認識用羅馬拼音拼寫的泰雅書寫符號。反覆練習後,原本還有點遲疑的孩子,越念越大聲、越念越有自信。
從教室裡的桌椅、門窗,到生活周邊常見的事物,族語課上從來不缺學習的素材,游美芳老師說,除了課本教材,讓學生用族語熟悉生活周邊的人事物,例如家裡的人口數、稱謂、天氣等等,都能加強語言的親近性,增加說的動力。
每周一節族語課,族語老師游美芳從生活尋找素材作為教學內容,讓族語更生活化。
結合科學與傳統,在文化中認識祖先的智慧
早在國家語言發展法通過前,新北市烏來國中小每個年級一個禮拜都有一堂固定的族語課,但是在語言文化的推動上,一節課遠遠不夠。因此,校方也透過文化課程與社團來營造多元的語言環境。像是烏來國中小著名的泰雅歌謠社,在多項市賽、國賽都獲得好成績,累積出學生對文化的自信。負責帶領歌謠社團的高玉芝主任說,在背誦、反覆演唱歌詞的過程中,學生熟悉泰雅的書寫符號,增加詞彙量,同時也在歌謠中認識祖先的生活。
烏來國中小的泰雅歌謠社,在多項市賽、國賽都獲得好成績,累積出學生們對文化的自信。
烏來國中小參加族語單詞競賽也獲得好成績。
高玉芝主任說,像是狩獵歌,會說起過去祖先上山打獵的過程、準備事項等,雖然現在的生活情境已經跟過去大不相同,但孩子還是要知道過去祖先的歷史。相對的,文化課程會安排狩獵,讓學生學習製作陷阱;自然科學社團則會結合現代的自然科學與祖先的智慧,讓孩子理解一些傳統知識背後的原理。
教務主任劉亞汶說,老師會帶著學生去訪問耆老,直接問獵人怎麼設陷阱?步驟有哪些?選擇什麼材料?老人通常說的是經驗,不太會解釋為什麼要這樣做,但是在過程中就會引導孩子去思考,為什麼這樣做會有效?為什麼不能用別的方式?接著進行科學研究,把兩者拉在一起,孩子恍然大悟之餘,同時獲得文化認知與自然探索的成就。
探訪耆老結合自然科學探索,學生認識祖先的智慧,也參與原住民雲端科展獲獎。
不只找回語言,還有逐漸消失的文化連結
走到泰雅編織社的社團教室,前方掛著一條條學生們親力完成的泰雅織帶。九年級的歐尤伊凡坐在織布機前,拿著捲線器在棉線中穿梭,利用刀棒將織線壓實,單一反覆的動作,必需付出無比的耐心才能織就美麗的紋路。
烏來國中小的學生,國中階段都一定要參加泰雅編織社團,並且在畢業前編出屬於自己的泰雅織衣。對歐尤伊凡來說,泰雅編織是他和阿嬤的童年回憶。他說,小時候看著阿嬤在織布機上編織出色彩艷麗的泰雅織帶,配色美麗,因此對泰雅編織產生深厚的興趣,參與泰雅編織社團後,學習平織、挑織等傳統技藝,才更深入認識泰雅編織的美感。
七年級的潘蕙心從平織開始學起,也學著做泰雅傳統的耳飾。她說,課堂上老師會介紹象徵烏來屈尺群特有的泰雅圖騰「XO」,也說過去在部落,女性會織布就是成年的象徵。
部落傳統中,男性要能狩獵,女性要能織布,才能撐起家庭責任,也才算成年。烏來國中小的文化課程,沒有逕渭分明的性別區分,只希望讓孩子唱自己的歌、戴上自己編的泰雅織帶、認識耆老的山林自然智慧,幫助孩子更了解自身的語言,追尋家族和文化認同。
多年努力扎根,烏來國中小獲得111年教育部本土語言傑出貢獻獎的表揚。校長陳煌燿說,對於族語的推動也漸漸擴及到多個面向,包括山野教育、防災教育等,更向下延伸到幼兒園,每天有兩個小時的沉浸式族語教學。這些不只是行政端的工作,整個學校包括社區耆老都要動起來。
九年級歐尤伊凡示範如何織出美麗的泰雅織帶。
當家庭不再傳承語言 學校承接起族群和文化的連結
和其他語言一樣,族語的傳承其實也面臨家庭的斷層。劉亞汶主任感嘆,學生到了國中階段,因為要考族語認證,或許會花比較多時間練習,但語言本來應該是要使用的,若是家裡沒有人說,那就只是學了一個不會用的語言而已,無法真正落實在生活。相較之下,他更希望語言的學習回歸到家庭,只要家裡講,小孩就會講。
不過,族語老師游美芳卻也提供不一樣的經驗。她從小家裡講日語,婚後的家庭講台語,一直到46歲才開始重新學習族語,之後考上族語老師在學校服務。游美芳說,「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泰雅名,我總是用自己的經驗來告訴孩子,一切學習都不晚,不要忘記自己的身分,也不要忘記族名、忘記族語。」
語言是文化的靈魂,當家庭中語言傳承的功能逐漸失去,烏來國中小承接起族群和語言的連結,帶著孩子說族語、唱古調、拜訪耆老,一步步深根文化語言,讓孩子能夠有機會沉浸在泰雅族語的環境中,只要語言還在,文化就能傳承,根就還在。
族語、狩獵與編織,串起他們的泰雅祖先與歷史 | 張毓芹 / 教育新亮點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vX2yVO


披肩為泰雅族男女共同的服飾。一般於外出或天冷時穿著。著用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