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3_115851

喬治·秀拉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喬治·皮埃爾·秀拉(法語:Georges-Pierre Seurat,發音:[ʒɔʁʒ pjɛʁ sœʁa],簡稱喬治·秀拉;1859年12月2日-1891年3月29日),是點彩畫派的代表畫家,新印象派的重要人物。他的畫作風格相當與眾不同,秀拉的畫充滿了細膩繽紛的小點,當你靠近看,每一個點都充滿著理性的筆觸,與梵谷的狂野,還有塞尚的色塊都大為不同。秀拉擅長畫都市中的風景畫,也擅長將色彩理論套用到畫作當中。
喬治·秀拉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dxADDc
生平
秀拉出生於巴黎邦迪路(rue de Bondy,今rue René Boulanger)60號,全家在1862年或1863年搬到了馬真塔大道136號(今110號)[1]。其父安東·克里索斯托姆·秀拉(Antoine Chrysostome Seurat)是香檳省人,靠投資房地產發家。其母歐內斯廷·費弗爾(Ernestine Faivre)是巴黎人[2]。秀拉有一個哥哥,名叫埃米爾·奧古斯丁(Émile Augustin),還有一個姐姐,名叫瑪麗-博斯(Marie-Berthe)。其父後來獨自搬去了勒蘭西,只是每週回來看一下他的妻兒。[3]
1870年代開始習畫,並受到林布蘭和弗朗西斯科·戈雅的影響。1878年就讀於法國美術學院。
1880年代秀拉服了一年兵役,後回到巴黎。並有了自己的畫室。這也是他開始練習點描作品的重要十年,一開始他先練習無色彩的繪畫,接著開始畫大型的點描畫作。1880年代後期,他搬到一個比較安靜的畫室,而且有了一個模特兒女友Madeleine Knobloch。
1891年長子出生後不久,秀拉死於白喉,享年31歲。葬在法國巴黎。喬治·秀拉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dxADDc

2021-02-23_1208412021-02-23_120813

喬治·秀拉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021-02-23_1158382021-02-23_1158320 - 2021-02-23T115820.0680 - 2021-02-23T115821.0642021-02-23_115719sp3r503nq6924pr496n76n6s868s71or631pr21nn5s44n7699466p273nr730431s0r6pp5sqp244s08n609r044725333n800px-A_Sunday_on_La_Grande_Jatte,_Georges_Seurat,_18842021-02-23_1154182021-02-23_1154112021-02-23_115340

《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或譯《大傑特島的星期日下午》;法語:Un dimanche après-midi à l'Île de la Grande Jatte)是法國畫家喬治·修拉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同時也是一幅典型的點彩畫派作品[2]。
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7EvPYM
背景
作品描繪的是大碗島上一個晴朗的下午,遊人們在樹林間休閒的情景。在畫面中共有四十個人物[3]。
這幅巨大的繪畫作品創作共耗時兩年多。秀拉為了創作這一幅作品繪製了四百多幅的素描稿和顏色效果圖,以研究構圖和色彩。在這幅作品中,修拉採取點彩畫法,用大塊的綠色為主調,雜以各種經過仔細分析處理的藍、紫、紅、黃等色點,經過一年的時間點滿在畫布上。[4]
作品中的大碗島實際位於法國巴黎塞納河畔訥伊和勒瓦盧瓦-佩雷之間的塞納河畔,與現在的拉德芳斯商業區有一小段距離。在1884年修拉剛開始進行創作時,這裡是一個遠離市郊的休息寓所。這裡多年前也曾經作為工業場地,不過現今已成為了公共花園和住宅開發用地。
這幅畫首次於1886年展出。現藏於美國芝加哥藝術博物館內。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7EvPYM
---------------------------------
可怕的人性|点彩画与《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 - 知乎 https://bit.ly/3kcSkZU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 假裝在發呆】19世紀後半葉是巴黎最充滿活力的時代,印象派就是在這個時代誕生的。 印象派畫家諸如莫内、雷諾阿等人用明亮輕快的調色盤描繪著巴黎人對現代生活的美好展望:河畔餐廳、街角咖啡館、郊外的田園,以及在這個新的"光之城"中的形形色色的巴黎人。 印象派的畫似乎總是無憂無慮的,彷彿畫面中的陽光能穿透畫紙,讓你感覺到了慵懶的午後,昏昏欲睡。 然而,印象派的畫並不總是呈現出一派祥和的景象,至少不像表面上看起來一樣。
Georges Seurat, A Sunday Afternoon on the Island of La Grande Jatte, 1884–86,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這幅畫應該很多人都看過,這是新印象派畫家喬治·修拉(Georges Seurat)的代表作《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
這幅畫正如其他的印象派畫作一樣,看起來輕鬆愉快。 放眼望去,一片鬱鬱蔥蔥的新綠讓人倍感清新,燦爛的陽光在河面上泛著波光,人們在這個陽光明媚的午後休憩遊玩,一切溫暖愜意。 然而,再端詳片刻,一種新的感覺襲來:這一瞬間彷彿靜止了。 可是哪有圖像不是靜止的呢? 我覺得靜止分兩種,一種是通過這一瞬間的靜止暗示下一瞬間將會發生的動作,比如剛好捕捉到運動員起跑一瞬的照片,這是給人動態感的靜止;另一種靜止不作任何暗示,彷彿上一瞬間、這一瞬間、下一瞬間都是一樣的,不會有任何變化,這就是給人永恆感的靜止。 《大碗島》的靜止就是後一種,畫面完全沒有動感,彷彿這世界從來沒有發生過什麼,將來也不會發生什麼,時空一直停留在這裡,所有的人和事、就連陽光、清風、空氣中的微塵也都凝固在畫布上。
我每次看這幅畫就會陷入這樣的輪迴:一旦我仔細看它就會感到不舒服,但就在我覺得不舒服的那瞬間又覺得它安靜得好像有點美,然而正當我開始享受它的美時不安感又突然襲來,如此反覆。 這幅畫就和那個英國演員凱拉·奈特莉(Keira Knightley)一樣:好像長得挺好看、又好像不好看,正覺得她有點好看,突然又覺得她不好看了,然而下一瞬間忽然又覺得她好看了... 這話原本是腐國名嘴克拉克森(Jeremy Clarkson)說的。 我以前就覺得奈特莉的臉有點什麼欠缺但又說不上來,被他這麼一說,還真是!
扯遠了,總之,我對《大碗島》的感覺就是挺糾結的。 一方面,畫面確實讓人感到奇跡般的清新,不同於派對般的歡欣,那是一種虛幻的靜谧,既似不存在又確實存在,既是短短一瞬又是永恆。 另一方面,正是這種靜止給人一種不真實感,明明是真實的風景卻像是虛幻的時空。
要說這種不真實感是怎麼來的,很大程度上歸功於這幅畫的畫法。 修拉是點彩畫派的代表人物。 點彩畫(pointillism)通俗點講就是「像素畫法」,大家都知道圖元其實就是無數的點點,點彩畫也是用無數的點點畫成的。 點彩畫就像低圖元的圖片,要麼就是打了超多馬賽克......《大碗島》這幅畫長3米高2米,在約7平方米的畫布上,布滿了數百萬個彩色的點,全部都是畫家手動點上去的,就連畫周圍的邊框也是用點畫的。 人類的執念多麼可怕...... 畫家為了完成這幅畫無數次去大碗島踩點,並且畫了400多幅草圖和習作,一共用了兩年時間才完成這幅畫
《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細節
《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細節
《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筆觸細節
為什麼要這樣畫呢? 其實是一個很極客很宅的原因。 在印象派以及修拉生活的年代,光學理論有了長足進展,而修拉非常沉迷用科學的方法進行藝術創作。 當時的人們發現了顏料色彩和光學色彩的區別:如果把紅綠藍的顏料調在一起,會變成棕色;但是,如果是紅綠藍的光混在一起,會變成灰白。 (這裡有個不成熟的小實驗:拿一把有三葉的風扇,分別把扇葉塗成紅綠藍,然後打開電扇,你會發現高速轉起來以後的扇葉變成灰白色。 )人們還發現了人眼會產生餘象,換句話說,人在長時間注視同一顏色以後,即便移開視線,眼前似乎還能見到剛剛那個顏色的補色,這其實是人的視網膜上殘留的記憶。 以上這些都是點彩畫派創作的基礎。 點彩畫派乾脆不用正常的筆觸,而使用不同色彩的點點畫畫。 與其把預先混合好的顏料塗在畫布上,不如直接讓顏色在觀者的眼中混合吧! 這就是點彩畫派的原理。 無數的點在視網膜上匯成完整的畫面,這不就是小學自然課老師講的彩色電視機的顯像原理嗎!? 彩色圖像之所以能顯示是因為三基色的配合可以產生任何的視覺效果,只要紅綠藍三種基色的光通量形成一定的比例,就能顯現不同的色彩。 看來,從藝術到電子顯像,人類的科技在各個領域都得到極致的運用。
《馬戲團》細節
修拉之前的印象派畫家們早已開始了對光色的探索(複習帖請戳:印象派糟糕史No.3--追光的騷年),但是都只停留在比較簡單的光學理論;而修拉開創的點彩派系統地運用了科學方法,嚴格遵從色彩規律,可以說把油畫界的色彩革命推到了時代的前沿,因此人們把點彩派稱為"新印象主義"(neo-impressionism)。 然而,因為點彩畫法的筆觸是很單一的,或者說簡直沒有筆觸,所以出來的效果毫無動感,甚至看起來很機械。 突然回憶起那些年我們一起玩過的小霸王學習機上的遊戲,就是那個感覺...... (呀不小心暴露年齡了)
這就是為什麼修拉的《大碗島》看起來靜止得不真實。 事實上,修拉以及點彩畫派其他的畫作都有這個感覺。
然而,《大碗島》這幅畫的奇妙之處遠遠不止其畫法這麼簡單。 這幅畫上有48個人物,4隻動物,每一個都形態各異。 有帶著小女孩的母親、有照顧老人的護士、有並肩而行的軍官、有吹小號的男子、有親昵的情侶、有光著膀子的大漢、有跳舞的小女孩... 草地上有人席地而坐,有人採花、有人刺繡、有人發呆...《大碗島》看似歲月靜好,但其背後卻是陰暗的人性。
大碗島位於巴黎市郊,是塞納河上的一個小島,在修拉生活的年代是巴黎中產階級週末遊玩的好去處。 然而,大碗島在當時有一個別稱叫「愛之島」,因為這個島是出了名的賣淫島! 一到週末假日,島上就充斥著妓女、交際花、情婦,以及嫖客。 那個年代的巴黎人看到這幅畫時,一定都能領會這一層意義,因為"大碗島"就等於我們的"東莞",無人不知,據說當時巴黎員警還時不時到島上進行掃黃活動......
畫面最右邊那對衣著優雅的情侶,乍一看只是普通的情侶或夫婦,但那女人手中竟然牽著一隻猴子! 這兩人的真實身份其實是交際花和她的有錢客戶。 猴子在西方文化中並不是什麼很好的動物,象徵"道德敗壞"(因此當達爾文的進化論說人的祖先可能是猴子,不少人都氣炸了)。 交際花是高價情婦,雖然不叫妓女但本質上就是高級妓女,通常她們有不止一個情人。
畫面最左,在河岸邊有一個垂釣的女子。 那可是1884年,一個得體的女孩子是不會單獨一個人在城市的公共公園裡釣魚的,畫中這個女子其實是一個妓女,因為不可以公開拉客,所以要通過釣魚這個動作來暗示,否則很可能會被來掃黃的員警抓。 這個小動作,老司機都懂。
遠處的草坪上還有一個趴在草地上的女子,她作的這個妖嬈的姿勢也在暗示她不是一個正經女人。
畫面正中間,視覺的焦點處,是一對母女。 想想就覺得怪異,一個充滿了賣淫活動的小島,正常的母親為什麼要帶女兒來這種地方呢? 很有可能這個母親本來就是某人的情婦,而這個小女孩就是一個私生女,她們來這裡是為了見那個"爸爸"的;或者更糟糕的是,這個母親是妓女,不小心生了一個女兒,但女兒沒人照料,只能一邊把女兒帶在身邊一邊拉客...... 據說香港的"一樓一鳳"經常會出現類似場景,性工作者的"辦公地方"也是自己的家,家裡還有個讀小學的兒子在客廳寫作業......
畫家本人並沒有向世人透露這幅畫的真正含義,因此以上關於此畫中賣淫的解讀並不是絕對的。 然而,即使畫家並無此意,在當時的人看來這幅畫多多少少意味著什麼,至少他們心知肚明大碗島是個什麼地方。
現在的大碗島不再是巴黎人週末的好去處,而是成為了居民區。 畫中小島河岸那片草地也沒有了,現在只有一條慢跑步道。 小島東邊的一條路如今以畫家的名字命名,稱為"喬治·修拉大道"。
圖片來源:維琪百科
這幅畫在1886年印象派第八次展覽也是最後一次展覽上展出,由於畫風清奇、內容曖昧,其他畫家都不願意自己的畫和它掛在同一面牆上,所以最後這幅畫單獨掛出來了,公眾一片譁然。 之後這幅畫在修拉的工作室一放就是9年。 修拉死的那一年,他的好朋友好不容易為這幅畫找到了買家,以800法郎的白菜價賣了出去。 2年以後,一個美國芝加哥土豪出現了(每次都是美國土豪... ),他以2萬法郎從法國收藏家手裡買下了這幅畫。 那個法國人心裡一定笑開了花,翻了25倍啊,但是他沒想到,他就這樣錯過了好幾個億... 這幅畫被芝加哥土豪買走以後一直放在芝加哥藝術學院博物館(Art Institute of Chicago),人氣經久不衰,現在已經是世界名畫之一了。 後知後覺的法國人過了40多年也就是在1931年才意識它的價值,國家願意出40萬法郎買回這幅畫,而芝加哥那邊呢,冷笑了三聲。 所以現在這幅畫已經是芝加哥藝術學院博物館的永久收藏了,估計再也不會回法國了。
修拉還有另外一幅畫《阿尼埃爾的浴場》,堪稱《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的姐妹篇。
Georges Seurat, Bathers at Asnières, 1884, National Gallery, London
這幅畫的取景就在大碗島西邊的對岸。 在畫面最右邊露出的那一小塊地其實就是大碗島,也就是說,其實《阿尼埃爾的浴者》和《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畫的其實是同一條河同一位置的左右兩岸。 背景中的橋是阿尼埃爾鐵路橋,遠處工廠的煙囪冒著煙,火柴盒一樣的現代化建築矗立,充滿了工業氣息。
雖然是面對面的兩個河岸,景象卻截然不同。 《阿尼埃爾的浴者》中幾乎都是光著膀子的年輕男子,他們的工裝褲、扁平圓頂禮帽,說明瞭他們都是工人。 事實上這幅畫的地點離克里希(當年巴黎的工廠區)很近,畫中那個噴著廢氣的工廠就是克里希的工廠,所以這些工人可能是在那兒工作的。 在休息日,他們就來河岸邊放鬆一下。
河的這邊,是工人階級的世界;河的那邊,是中產和上流階層的天下。 河的這邊,陽光明媚,無論是游泳的還是坐在草地上發呆的,都是那麼地慵懶隨意,工人們在這裡逃離了工廠的廢氣和繁重的體力工作,此時是一天中最好的時光;河的那邊,陽光下有一片碩大的陰影籠罩著儀態優雅的人們,他們在這裡逃避都市喧囂,但他們是否還在逃避一些其他的東西? 這兩幅畫是巴黎的縮影,僅隔著一條河,就有兩個世界。 《阿尼埃爾的浴者》的河中有一個作呼喊狀的青年,他是在向對岸呼喊嗎? 他要向對面的那個世界說些什麼?
修拉的畫總是具有深意。 修拉31歲去世,他在死前那一年畫了下面兩幅關於巴黎娛樂場所的畫,一幅是《馬戲團》,一幅是《康康舞》。 這時他的畫變得越來越詭異怪誕,然而我覺得這正正描繪了現代生活的人間百態。
Georges Seurat, The Circus, 1891, Musée d'Orsay, Paris
可怕的人性|点彩画与《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 - 知乎 https://bit.ly/3kcSkZU
Georges Seurat, The Can-can, 1889–90, Kröller-Müller Museum, Otterlo
馬戲和康康舞都是19世紀末在巴黎紳士階層盛行的夜生活娛樂。 燈紅酒綠的夜晚里總是少不了這兩樣。 康康舞是當時巴黎夜總會流行的娛樂專案,舞步歡快,掀起裙子是重點。 現在的旅遊團去巴黎幾乎都要安排團友去看一場康康舞,如今在發達社會性開放程度高,夜總會裡露個裙底真沒什麼好看的,康康舞就變成了一個觀光專案,但在當時這是極度傷風敗俗的東西。 康康舞完全不是多麼高雅的藝術,甚至算不上舞蹈,因為它的主要目的就是露出裙子里的身體。 雖然在裙子里會穿襪子,但那個年代的人覺得女人露個腳踝都是不正經的,更何況整條腿。 事實上康康舞廳里多數是黃賭毒齊備,大多數舞者會兼做妓女。 由於該舞風靡全國,聲名狼藉,當時在法國的里昂曾經有一群無政府主義者把一個舞廳給炸飛了。
修拉的這兩幅畫是"找樂子的夜晚",本該是輕鬆愉快的,但不知為何有種僵硬、不自然的氛圍。 這些夜生活的燈光中照射出虛無,空氣中瀰漫著不安,笑聲、音樂聲都消失了,只聽見鋪天蓋地的死寂。 修拉的線條是表達動感的線條,但這幅兩畫卻凝固了,即不動感也不愉快,甚至讓人毛骨悚然。 畫家沒有弄錯,這種詭異的夜晚,確實是沒樂子。
出身與成長於中產階級的修拉,到最後反而站在一個旁觀者的角度悲觀地評論著這個階層以及他們的世界,所有的華麗不過是錯覺罷了,浮華褪去只剩下糜爛,偽善,和愚蠢。 修拉或許洞察到了現代生活的本質,那就是虛無。可怕的人性|点彩画与《大碗岛的星期天下午》 - 知乎 https://bit.ly/3kcSkZU
----------------
對大家來說星期天的下午是喜悅的。午後、陽光、鬱鬱蔥蔥的樹木、綠油油的草地、靜謐的湖泊,享受其中人們的臉上是寫意、自在。通過視覺去分辨不同的色彩,也是一種喜悅。有一位19世紀法國的新印象派畫家,將星期天下午和不同色彩表達的喜悅合二為一,創作出一幅點彩畫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在這個春天的周末喝下午茶時間,優畫君跟大家一起分享來自法國新印象派畫作《大碗島星期天的下午》。
喬治 ·修拉(Georges Seurat,1859—1891),法國新印象派畫家,自小家境優越,並很早開始學油畫,16歲就進入巴黎美院成為安格爾弟子勒曼的學生。修拉不僅學習了古典主義油畫的繪畫方法,更對古希臘的雕塑和像倫勃朗等這些古典油畫大師的作品進行深入分析。他還研究對象還包括了德拉克洛瓦等的作品。修拉藝術上的成熟年份是1884年。為了充分發揮色調分割效果,他用不同的色點並列地構成畫面,畫法機械呆板,單純追求形式。
點彩畫派,即新印象畫派,是用圓點繪畫法創作的畫派。點彩畫派源於法國,是從印象派的光與色彩的原理髮展而來。修拉覺得用圓點比用長條的筆觸畫效果好,不再用筆在調色板上調合顏色。對色彩的專門研究,使得他的作品層次分明,而他也成為新印象畫派「點彩派」的代表。
閉上眼睛,想像這樣一幅畫面:某個禮拜天的午後,靜坐在河邊樹蔭下,我們的視覺感覺到陽光與色彩的相互交融,一陣風吹來,樹葉搖晃,樹葉間隙的陽光,像一粒一粒閃亮的黃金圓片,在草地綠色中晃漾。修拉的《大碗島星期天的下午》以極細密的方式,挑戰著我們的視覺,使我們的視覺,可以從粗糙變得細緻,獲得更豐富的體驗。
大碗島是位於巴黎附近奧尼埃的一個島上公園,也是巴黎人盛夏理想的避暑勝地。畫面上的大碗島聚集了星期天來這兒遊玩的人們。修拉把畫面分為被陽光照射部分和處於陰涼中部分,使整幅畫面構成了鮮明的對比。畫中,有的站在原地欣賞風景,有的坐在地上自娛自樂,有的成雙成對地談笑,有的面對湖面,獨自沉默還有幾隻小狗在地上遊逛以及畫面右下角那隻突兀的小猴子。陽光下的河濱樹林間,人們在休憩、散步,垂釣,河面上隱約可見有人在划船,午後的陽光拉下人們長長的身影,畫面寧靜而和諧。
畫面上布滿了精密、細緻排列的小圓點,在欣賞者一定距離的視角範圍內觀看,形成了極為鮮艷和飽滿的色彩效果。畫上的人物形象都不是很清晰,畫家刻意追求在光線照射下,使畫中的固定人物形成一種奇妙而又特別有秩序的融合。仔細觀察,仿佛各自都必須堅守自己的位置,讓人感受到井然有序。在色彩方面,畫中的黃色和橙色占主導地位,黃色與綠色、白色、黑色相互搭配交織,形成了溫暖、鮮明的色調,極具觀賞感。
《大碗島星期天的下午》現藏於美國芝加哥美術學院,207 × 308cm。為完成這幅作品,修拉畫了三十多幅習作和色彩稿,花了兩年時間來繪製了這幅具有紀念碑意義的作品。
優畫君特意找了兩幅修拉在創作這幅畫時的研習作品給大家分享。藝術創作源於平時不斷的積累與探索,藝術的過程豐富了,就能發現自我的能力,使自己更自由、豐富、細緻。
大碗島星期天的下午 研習
大碗島星期天的下午 研習
周末午後,在優畫君的陪伴下,讓我們帶著發現美得喜悅走入生活畫面中去觀察、體驗!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nmlrbgg.html
--------------------------------
修拉的點彩傑作《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背後的故事
2020-05-08 由 少年與夢38303 發表于文化
在藝術史上,某些作品已經成為整個藝術流派的象徵。例如萊昂納多的蒙娜麗莎、米開朗基羅的大衛定義義大利文藝復興;愛德華·蒙克是表現主義的集大成者;點彩主義以喬治·修拉《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為代表。
修拉在19世紀80年代完成了這部不朽的傑作。 為了創作出比現實更大的場景,這位藝術家小心翼翼地在畫布上畫了數百萬個手繪點。修拉在繪畫時開創了這種技術一個星期天的下午,拉格蘭德·賈特島,引發了點彩運動。
什麼是點彩畫派?
保羅·西涅克,「聖特羅佩的松樹」,1909年
由喬治·修拉和法國藝術家保羅·西涅克於1886年介紹,點彩主義是一種繪畫技術,在這種技術中,小的、離散的點一起工作來創造一種有凝聚力的構圖。儘管這種美學方法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了印象派實際上,這種類型是後印象主義這是19世紀90年代出現的一場大運動。
雖然後印象派藝術家探索的風格是多樣的,但他們的作品大多表現出平實、正式和誇張的色彩——這些特徵在拉格蘭德·賈特島上的一個星期天下午。
《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
過程
喬治·修拉,為1884年《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而作的研究
喬治·修拉1884年春天開始畫《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在此期間,這位藝術家在巴黎與印象派畫家一起生活和工作。像這些藝術家一樣,修拉經常畫法國首都以外的風景,包括拉格蘭德·賈特位於巴黎西部的塞納河島。
為了完善他對這個受歡迎的公園的描繪,修拉完成了一系列的初步草圖和素描。受印象派的啟發,他在工作室之外創作了這些作品空氣品質。這種方法使得修拉能夠捕捉到他面前的場景的顏色、光線和運動,在完成決賽之前,他又重複了幾次大規模繪畫1886年。
他為什麼花這麼多時間在這些預備草圖上?作為點彩畫家,修拉和西納克對感知和光學實驗特別感興趣,從而形成了一個全面而細緻的繪畫過程。「面對他的主題,」西格納克解釋道,「修拉在用顏料觸摸他的小面板之前,仔細觀察,比較,半閉著眼睛看著光影的遊戲,觀察對比,隔離反射,然後用作為他調色板的盒子的蓋子玩很長時間。他從他那一小堆按光譜順序排列的顏色中分割出各種顏色元素,這些顏色元素註定最能傳達他所瞥見的神秘。觀察後執行,一筆一筆地覆蓋面板。」
這幅畫
喬治·修拉,「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1884-1886
《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描繪了生活在19世紀80年代的巴黎人的典型郊遊。面對波光粼粼的河流,依靠雨傘和樹木遮蔭,他們似乎很享受短暫的城市生活,無論他們是在草地上閒逛,在河裡釣魚,甚至是在寵物猴子的陪伴下欣賞周圍的環境。
雖然主題以一種不切實際且近乎極簡主義的風格呈現,修拉選擇將它們放在一系列的位置(「有些我們看到背面,有些我們看到正面,有些是側面,有些是直角坐著,有些是水平伸展的,有些是站直的,」藝術評論家費利克斯·菲內翁在1886年評論道)。這一決定給風格化的描繪增加了一種真實感,並有助於將觀眾吸引到漸行漸遠的場景中。
這幅畫中另一個明顯的光學技巧是修拉加入了一個創新的繪畫「框架」根據芝加哥藝術學院這個點畫派的邊界被認為是通過給構圖添加更多的顏色、色調和紋理來「使繪畫體驗更加強烈」。
1886年完成這幅畫後,修拉選擇在第八次也是最後一次印象派展覽中展出。儘管受到褒貶不一的評價,但它仍然是這位藝術家最著名的藝術作品,直到他於1891年英年早逝。
持久的意義
直到世紀之交,《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仍歸修拉家族所有。然後它在不同的經銷商之間傳遞,直到1925年,它在芝加哥藝術學院找到了一個永久的家。今天,它仍然是博物館收藏的亮點,可以說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點彩作品。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8k5roag.html
-------------------------------
這幅是新印象派的一個範本,秀拉為了製作這幅巨作,花了兩年的時間,四百多幅的素描稿和顏色效果圖,為的是讓顏色更準確。 這幅畫描寫的是巴黎附近阿尼埃爾的傑克島(或譯大傑特島、大碗島)上一個晴朗的日子,遊人們在陽光下聚集在河濱的樹林間休息。有的散步,有的斜臥在草地上,有的在河邊垂釣。 前景上一大塊暗綠色調表示陰影,中間夾著一塊黃色調子的亮部,顯現出午後的強烈的陽光,草地為黃綠色。
陽光透過了樹林,而投射在草地上的陰影,被色彩強調得界限分明。赤色、白色的衣服、陽傘和草地都現出一種好像散發蒸氣一般的黃色。 色點彼此交錯呼應,給人以一種裝飾地毯的效果。畫上的人物也畫得很可笑,一個個看不清面孔和五官,連輪廓本身也都被小圓點弄得模糊不清了,似乎所有事物都是影影綽綽的。
此畫的整個創作過程約分四個步驟:以素描佈置明暗對比;以色彩寫生;以寫生為基礎組織背景;以色點完成正稿。在畫面上一共有四十個人物,每一個人物都是畫家經過很仔細的構圖而成。它們好像彼此沒有關係地擺在一起,但畫面上卻充滿著一種寧靜的秩序美。
傑克島的星期天下午ASundayonLaGrandeJatte:秀拉,點描派 - 【名畫檔案】 https://bit.ly/3dHhs9Z
----------------
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 - Google 搜尋 https://bit.ly/3shOL7v
美女懂藝術|你《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藏了多少祕密嗎?美女懂藝術|你《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藏了多少祕密嗎?_藝點兒藝術 - 微文庫 https://bit.ly/3bBrBma
藝點兒藝術2017-09-08 00:19:21
有祕密的作品總是能跨越時代,成為經典。它們承載的故事一直為人津津樂道,魅力也就永遠不會消散。
故事發生在一個多世紀以前的某一個春日,一個名叫修拉的年輕法國畫家創作了一幅日後成為藝術史上備受喜愛也非常神祕的畫作。
畫中漸行漸遠的人群,會圍繞在腦際久久不去,這是一個實驗,也是一種執著,修拉為這幅畫花了兩年時間。
《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1884-1886,芝加哥藝術學院博物館
修拉以精密的筆法,站在梯子上拿著畫筆一點一點,密密麻麻地蓋滿了7平方米的畫布(想想用的顏料)。
這幅畫是由幾百萬個色彩點組成的,這種風格就是點彩畫法,法文原意為“小點標示”,反映出這種畫風纏綿般的筆觸。
擷取畫中某一塊區域,給大家看看其中的細節。
可以看見畫中的人形完全是靠畫筆點出來的嗎? 那我們再放大往下看。
看清楚了嗎?這可不是一般有毅力的人能做出來的,更何況是7平方米的巨幅了。
I.畫中的祕密
至今,許多專家們仍然無法確定這幅畫,畫的是什麼?
端詳後越來越覺得它很神祕,彷彿在和所有人捉迷藏。不論是空間還是人的比例,都很奇怪,但它擁有一種很奇妙的整體性。仔細算算,這幅畫中共有48人,8艘船,3條狗和1只猴子,徜徉在河岸的人們似乎在享受有限的晴朗午後。
(我很好奇畫前面的地上有隻兔子?)
從1920年開始,《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就被收藏在芝加哥美術學院博物館裡,來這裡觀賞的人都會會忍不住想知道畫中人的身份以及為什麼會在那裡?
四個亮處即疑點如下:
i. 先看左側,釣魚的那名女子,有點像姜太公釣魚般地等生意上門?
ii. 拿著陽傘的那名女子非常搶眼,讓人很難注意到別的東西,她端莊威嚴,大概是去呼吸新鮮空氣的吧。。既然她是出去散步,為什麼會牽著一隻猴子呢?
iii.猴子和周遭景物是完全格格不入的。
iv.有個穿白衣服的小女孩,她是畫中唯一直視我們的人,也是唯一沒有被色點覆蓋的人。
II.揭開祕密
要揭開這些祕密,首先要了解這幅畫的作者修拉。
喬治·皮埃爾·修拉(Georges-Pierre Seurat,1859.12.2 -1891.3.29),點彩畫派(Pointillism)的代表畫家,後印象派的重要人物。他的畫作風格相當與眾不同,修拉的畫充滿了細膩繽紛的小點,當你靠近看,每一個點都充滿著理性的筆觸,與梵高的狂野,還有塞尚的色塊都大為不同。
創作《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時修拉年僅24歲,出身富裕中產階級家庭的他,按理應該會結交很多上流朋友,性格開朗,但他是個謹慎內斂的人,連他的朋友都覺得他高深莫測,這是他唯一的一張照片,照片裡的他大約20歲,他的性格很難纏,個性似乎很孤僻 ,和人家也沒有什麼交集,對大多數人來說,他彷彿像個外星人。
後來他和他的情婦麥德琳(下圖就是修拉為她情人作的畫)同居,兩人育有一子,可修拉的母親卻不知道母子的存在(醉了)。
《擦粉的女人》,1889-1890,英國柯特爾德藝術中心
i.釣魚女子是在釣魚嗎?
大碗島是塞納河中的數座小島之一,小島的法文名稱就是大碗或盆子的意思。
如今這個地方,已經變成巴黎富人區,建有很多高檔健身區和休閒場所,一到週末也會有很多巴黎市民來這裡健身。
但是大碗島在19世紀末的名聲並不好,許多中產階級會在那裡散步,但是這裡在當時也被叫成“塞納河上的塞西拉島”,19世紀80年代,“塞西拉”這個字是賣淫的代言詞,所以大碗島一意指從事性交易。
在莫泊桑的《週日夜晚》中寫到“島上及塞納河畔擠滿了做愛男女,他自己想找地方做愛都沒辦法”,總之嫖妓到大碗島來就對了!
這個照片是警方到島上掃黃的情景。
畫中有許多不同年齡層的單身女子,至少其中一名被藝術家認為是妓女,手持釣竿的女人應該不是在釣魚,如果是妓女,在大庭廣眾下,拉客是犯法的,所以作勢釣魚,一方面可以繼續營業。
不過修拉也可能玩了一個雙關語,法文的“釣魚”和“犯罪”是同一個字,所以這名貌似恬靜的女子,想釣的應該不是魚,而是凱子...
ii.牽猴子的高大女人是有暗指?
很多人認為右手邊的女人就是個交際花,也就是高價保養的女人,嚴格說來她並不是妓女,交際花通常有兩、三個情人,其中一個會負責供她過優越的生活,交際花聲名狼藉是因為她們引領了時尚,比方說她的小狗,也是很昂貴的玩物,這種行徑讓人看不順眼,同時也包括修拉時尚意有跟風的態勢,猴子有“有樣學樣”的意思,諷刺了這幅畫中的主角對時尚的過於關心。
另外,修拉描繪衣著講究的交際花是有目的,《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和早期作品《阿尼艾爾浴場》(修拉第一幅大作,存放在倫敦國家藝廊)形成強烈的對比。
《阿尼艾爾浴場》,1884,英國國家美術館
《阿尼艾爾浴場》的主角是不修邊幅的工人,這顯然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休閒世界,他們隔著塞納河遙望,我們可以看到兩幅畫中都出現了同一艘渡船,階級對比很明顯,河畔的下層勞工,和大碗島上拘謹的中產階級。兩幅畫的尺寸也一樣,讓人不禁覺得納悶本來就應該並排陳列。
於是,我也異想天開,在這裡也班門弄斧下,將兩幅畫拼接了一起,沒想到無論是從調子上還是從構圖上幾乎可以渾然天成,形成一幅了~
一組是外裝隨意,身心自由的下層階級;一組是外裝拘謹華麗,內心向往奢靡的中產階級,這就是修拉想描繪當時的社會形態。
iii.猴子格格不入,為何會出現在畫中?
修拉很顯然很喜歡那隻猴子,他曾多次出現在修拉的素描本中。
修拉家附近就有個動物園,裡面就有一個猴園,那是因為他喜歡猴子麼?
專家用X光檢查了那幅畫時,有了一個驚人的發現,x光射線掃描後,唯獨少了那隻猴子,從X光片中可以看出,猴子是後來加上去的,這隻猴子很特別,修拉本來根本沒有為它預留空間,但畫著畫著就突然心血來潮加了一隻猴子,很多人猜測,加猴子上去也別有用意,也許這只是拿我們猿猴祖宗開玩笑,也可能有更現代的含義,因為在1880年代,法文的“母猴子”就是娼妓的意思。
iv.白衣女孩為何是唯一直視我們的人?
女孩身上沒有色點,所以看起來彷彿在發光,有些人說這和色彩理論有關,也有人說媽媽帶著她找“爸爸”,有著諷刺的暗喻在裡面,綜上所述已經不得而知,小編覺得她身邊的人都比較自覺,比較關心自己,至少在“時尚”層面,但女孩是這幅畫中最純潔的,所以不需要點彩,這也許是修拉想表達當時社會的一種象徵和期盼吧。
還是迴歸藝術吧,其實這幅畫也受到古代的影響,畫中如剪紙般的直立人形和修拉在盧浮宮看過的古代埃及人物有異曲同工之妙。事實上畫面正中央手持陽傘的女子,姿態與收藏在盧浮宮中的圖雅雕像幾乎一模一樣,修拉在大碗島這幅畫中結合了古代與現代的表現手法。
III.《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的進化史
在《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作品完成之前,修拉一直在大碗島完成了很多習作,並且都是在同一個位置作畫,這與他的怪癖也有關係。
美女懂藝術|你《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藏了多少祕密嗎?_藝點兒藝術 - 微文庫 https://bit.ly/3bBrBm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