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艋舺龍山寺官網 - 藝術鑑賞

【通身手眼】
(公案)猶雲渾身是手渾身是眼也。 五燈會元曰:「道吾問雲岩曇晟禪師曰:大悲千手眼,那個是正眼? 師曰:如人夜間背山摸枕子。 吾曰:我會也。 師曰:作麼生會? 吾曰:遍身是手眼。 師曰:道也太煞道,祇道得八成。 吾曰:師兄作么生? 師曰:通身是手眼。


觀世音菩薩具千手千眼,那個才是正眼?八萬四千法,那個才是正法?邪人說正法,正法亦成邪;正人說邪法,邪法亦成正。遍身手眼與通身手眼雖是一字之差,然其境界卻有所不同。已證悟之人,於法不起分別,真如之理不二不異、平等無差別,故言「通身手眼」。


宋代時,有兩個大德高僧道吾圓智禪師和雲岩曇晟禪師,兩人都是藥山惟儼禪師的弟子,關係非常親密。一天道吾高僧問雲岩高僧:觀世音菩薩有千手千眼,請問你,哪一個眼睛是正眼呢?
雲岩說:你晚上睡覺,枕頭掉到地下去時,你伸手往地下一抓就抓起來了,然後重新睡覺,請問你用上了哪隻眼?
道吾聽了之後,說:喔!師兄,我懂了!
雲岩問:你懂了什麼?
道吾說:千手觀音遍身是眼。
雲岩一笑,說:你只懂了八成!
雲岩望著道吾疑惑的表情,手作拈花狀,說:通身是眼!
最後高僧道吾悟通了,一方面,「遍身是眼」是指很多眼,是具體的數,數是有限的;「通身是眼」是說千手觀音即是眼,眼即是千手觀音,心眼合一,成為無限。另一方面,「遍身是眼」,是從分別意識去認知的;「通身是眼」這是從心性上無分別智慧地顯現我們有一個通身是眼的真心,為什麼不用它徹天徹地的觀照一切呢? 俗話說:千手觀音「遍身是眼」 高僧說:千手觀音「通身是眼」 - 每日頭條


 艋舺龍山寺官網 - 藝術鑑賞 https://bit.ly/3oQC5CL
通身手眼    晉水王宗河所獻,未落年款

2021-02-05_1011142021-02-05_101051

艋舺龍山寺官網 - 藝術鑑賞

艋舺龍山寺 泉州三邑信仰中心 主祀泉州晉江安海龍山寺觀音佛祖 @ 台灣多奇廟 :: 隨意窩 Xuite日誌

2021-02-05_1042032021-02-05_1041481198061717_ordn_4fdecdd215da9rdn_4fdecddc61a95

安海龙山寺 四百多座子寺遍布台湾佛教频道凤凰网


【新舊書坊】艋舺龍山寺季刊48 認識觀世音菩薩 匾額故事通身手眼 龍鳳獅藝術保存者吳登興 淺談觀音殿堂中的羅漢山水壁塑 | 露天拍賣

22023651843264_87922023651843264_645


俗話說:千手觀音「遍身是眼」 高僧說:千手觀音「通身是眼」
俗話說:千手觀音「遍身是眼」 高僧說:千手觀音「通身是眼」 - 每日頭條
觀世音菩薩在過去無量億劫(意思是簡直不可計數的劫)時,跟隨千光王靜住如來修行,聽如來宣說大悲心陀羅尼經,豁然感悟,從初地證到超八地(修行過程分十個階段,初地為第一階段),於是立誓要庇護一切眾生,誓願生出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發願後果然具備了千手千眼,並且十方大地一起震動,十方諸佛一齊放射超日月大光明。千手遍護眾生,千眼遍觀世間,象徵觀世音菩薩的廣大慈悲和無邊願力,於是人間就有了千手觀音之說。
宋代時,有兩個大德高僧道吾圓智禪師和雲岩曇晟禪師,兩人都是藥山惟儼禪師的弟子,關係非常親密。一天道吾高僧問雲岩高僧:觀世音菩薩有千手千眼,請問你,哪一個眼睛是正眼呢?
雲岩說:你晚上睡覺,枕頭掉到地下去時,你伸手往地下一抓就抓起來了,然後重新睡覺,請問你用上了哪隻眼?
道吾聽了之後,說:喔!師兄,我懂了!
雲岩問:你懂了什麼?
道吾說:千手觀音遍身是眼。
雲岩一笑,說:你只懂了八成!
雲岩望著道吾疑惑的表情,手作拈花狀,說:通身是眼!
最後高僧道吾悟通了,一方面,「遍身是眼」是指很多眼,是具體的數,數是有限的;「通身是眼」是說千手觀音即是眼,眼即是千手觀音,心眼合一,成為無限。另一方面,「遍身是眼」,是從分別意識去認知的;「通身是眼」這是從心性上無分別智慧地顯現我們有一個通身是眼的真心,為什麼不用它徹天徹地的觀照一切呢? 俗話說:千手觀音「遍身是眼」 高僧說:千手觀音「通身是眼」 - 每日頭條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fo/pgbxea2.html

15345653709240o2prq909s1534565371740n8rr0s95q0


aa18972bd40735fa70fe3da598510fb30f24089b

雲巖曇晟禪師(742年-841年),俗姓王,洪州建昌(今江西省永修縣),唐朝禪宗祖師人。[1]
雲巖曇晟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2MRHITM
生平
初從百丈懷海禪師學禪法,未悟。後從藥山惟儼禪師,證得心法。住於潭州(今湖南長沙一帶)攸縣雲巖山(今屬醴陵),故人稱雲巖曇晟。[1]弟子有洞山良价等。[1]洞山良价禪師和他的弟子曹山本寂禪師開創禪宗「五家」之一的曹洞宗。[2]
法嗣
師承
藥山惟儼
弟子
洞山良價
神山僧密
文獻記載
《祖堂集》、《景德傳燈錄》等關於曇晟的記載,都有「師(曇晟)稟承藥山,後止攸縣,大弘法化」之語。現代學者南懷瑾先生在《禪話》一書中,以曇晟直接嗣法於攸縣長髭曠禪師名下。
曹洞宗
雲巖曇晟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2MRHITM


留园网-一尊千手千眼观音与闽南寺庙的渊源…? -6park.com

2e98a957be3b4ad197f08bb5bb94dd29b0c409bbcdf8449c8e90130968ecf3129973769a760e4d5a94be5bd6d1bf4ffb


雲岩曇晟(781—841),俗姓王,建昌縣(今永修縣)人。 少時於靖安縣石門山懶得理你寺出家,初從奉新百丈懷海學佛,侍奉20年,後轉從石頭希遷禪師弟子藥山惟儼,言下頓悟,始得心印,承嗣青原下三世。 長期住持修水縣雲岩禪院,法號曇晟禪師,也有人稱雲岩禪師。 曇晟所著《寶境三昧》為曹洞宗重要文獻之一。
曇晟所著《寶境三昧》為曹洞宗重要文獻之一。 他用對鏡而立,形影相向的關係,說明體用的融合:"如臨寶鏡,形影相睹,汝不是渠,渠正是汝。 "並將此體用關係表述為"銀碗盛雪,明月藏鷺"。 其禪法上承希遷,下啟曹洞宗。 曹洞創派人良價即為其高足。 《景德傳燈錄》記載,良價辭別曇晟時曾問:"若有人問及你的面貌如何,該怎樣回答?" 曇晟答:「即遮個是。 ""遮個"即"這個"。 良價不解其意,及至宜豐縣洞水岸邊,見水中身影,頓悟其理。
史料
《五燈會元》載 [1]  :
潭州雲岩曇晟禪師,鍾陵建昌王氏子,少出家於石門,參百丈海禪師二十年,因緣不契。 後造藥山,山問:"甚處來? "曰:"百丈來。 "山曰:"百丈有何言句示徒? "師曰:"尋常道:我有一句子,百味具足。 "山曰:"鹹則鹹味,淡則淡味,不鹹不淡是常味。 作麼生是百味具足底句? "師無對。
山曰:「爭奈目前生死何! " 師曰:"目前無生死。 "山曰:"在百丈多少時? "師曰:"二十年。 "山曰:"二 十年在百丈,俗氣也不除。 "他日侍立次,山又問:"百丈更說甚麼法? "師曰:" 有時道:三句外省去,六句內會取。 "山曰:"三千里外,且喜沒交涉。 "山又問:"更說甚麼法? "師曰:"有時上堂,大眾立定,以拄杖一時趁散。 複召大眾,眾回首。
丈曰:"是甚麼"山曰:"何不早恁么道,今日因子得見海兄。 師於言下頓 省,便禮拜。 一日山問:「汝除在百丈,更到甚麼處來? "師曰:"曾到廣南來。 "曰:"見說廣州城東門外有一片石,被州主移去。 是否? "師曰:"非但州主,闔國人移亦不動。 "山又問:"聞汝解弄師子,是否? "師曰:"是。 "曰:"弄得幾出? "師曰:"弄得六出。 "曰:"我亦弄得。 "師曰:"和尚弄得幾出? "曰:"我弄得一出。 "師曰:"一即六,六即一。 "後到沩山,沩問:"承聞長老在藥山弄師子,是否? "師曰:"是。 "曰:"長弄? 有置時? "師曰:"要弄即弄,要置即置 。 "曰:"置時師子在甚麼處? "師曰:"置也,置也! "僧問:"從上諸聖甚麼處 去? "師良久,曰:"作麼,作么! "问:"暫時不在,如同死人時如何? "師曰: "好埋卻。" 問:"大保任底人,與那個是一是二? "師曰:"一機之絹,是一段是兩段? " (洞山代雲:"如人接樹。 ")師煎茶次,道吾問:"煎與阿誰? "師曰:"有一人 要。 "曰:"何不教伊自煎? "師曰:"幸有某甲在。 "師問石霜:"甚麼處來? "曰:"沩山來。 "師曰:"在彼中得多少時? "曰:"粗經冬夏。 "師曰:"恁麼即 成山長也。 "曰:"雖在彼中卻不知。 "師曰:"他家亦非知非識。 "石霜無對。 (道吾聞雲:"得恁么無佛法身心。 ”﹞
住後,上堂示眾曰:「有個人家兒子,問著無有道不得底。 "洞山出問曰:"他屋裡有多少典籍? "師曰:"一字也無。 "曰:"爭得恁么多知? "師曰:"日夜不曾眠。 "山曰:"問一段事還得否? "師曰:"道得卻不道。 "問僧:"甚處來? "曰:"添香來。 "師曰:"還見佛否? "曰:"見。 "師曰:"甚麼處見? "曰:"下界見。 "師曰:"古佛,古佛! "道吾問:"大悲千手眼,那個是正眼? "師曰:"如人夜間背手摸枕子。 "曰:"我會也。 "師曰:"作麼生會? "曰:"遍身是手眼。 "師曰:"道也太煞道,只道得八成。 "吾曰:"師兄作么生? "師曰:"通身是手眼。 ”
掃地次,道吾曰:"太區區生! "師曰:"須知有不區區者。 "吾曰 :"恁么則有第二月也。 "師豎起掃帚曰:"是第幾月? "吾便行。 (玄沙聞雲:" 正是第二月。 ") 問僧:"甚處來? "曰:"石上語話來。 "師曰:"石還點頭也無? "僧無對。 師自代曰:「未語話時卻點頭。 "師作草鞋次,洞山近前曰:"乞師眼睛得么? "師曰:"汝底與阿誰去也? "曰:"良價無。 "師曰:"設有,汝向甚麼處著? "山無 語。 師曰:「乞眼睛底是眼否? "山曰:"非眼。 師便喝出。 尼僧禮拜,師問:" 汝爺在否? "曰:"在。 "師曰:"年多少? "曰:"年八十。 "師曰:"汝有個爺 不年八十,還知否? "曰:"莫是恁么來者! "師曰:"恁么來者,猶是兒孫。 "(洞山代雲:"直是不恁么來者,亦是兒孫。 ")僧問:"一念瞥起便落魔界時如何? "師曰:"汝因甚麼卻從佛界來? "僧無對。 師曰:「會麼? "曰:"不會。 "師曰 :"莫道體不得,設使體得,也只是左之右之。 "院主遊石室回,師問:"汝去入到 石室里許,為只恁么便回? "主無對。 洞山代曰:「彼中已有人佔了也。 "師曰:"汝更去作甚麼? "山曰:"不可人情斷絕去也。 "會昌元年辛酉十月二十六日示疾,命澡身竟,喚主事令備齋,來日有上座發去。 至二十七夜歸寂,茶毗得捨利一千余粒。 瘗於石塔,谥無住大師。
圓寂
按《景德傳燈錄》和《五燈會元》所說,曇晟圓寂於會昌元年(841) 十月二十七日,谥"無住大師";而《宋高僧傳·曇晟傳》則謂圓寂於太和三年(829),谥"無相",塔名淨勝,於湖南澧陽之雲岩寺和江西修水雲岩禪院各建塔一座。 世稱禪宗十祖
云岩昙晟_百度百科 https://bit.ly/3pQ0p91


雲岩禪師住山後,道名遠布,四方尊宿爭相造訪。石霜、洞山、道吾等大德,都曾與雲岩禪師有過機鋒對辨。
與道吾的對機:
道吾問:「大悲千手眼,那(哪)個是正眼?」師曰:「如人夜間背手摸枕子。」吾曰:「我會也。」師曰:「作麼生會?」吾曰:「遍身是手眼。」師曰:「道也太煞道,只道得八成。」吾曰:「師兄作麼生?」師曰:「通身是手眼。」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n/mlpnxx6.html
-----------------
通身手眼 –五燈會元卷五《潭州雲巖曇晟禪師》
道吾問:「大悲千手眼,那箇是正眼?」
師曰: 「如人夜間背手摸枕子。」
吾曰:「我會也。」
師曰:「作麼生會?」
吾曰:「遍身是手眼。」
師曰:「道也太煞道,祇道得八成。」
吾曰:「師兄作麼生?」
師曰:「 通身是手眼。」
道吾圓智禪師問他的師兄雲巖曇晟禪師說:「大悲觀世音菩薩千手千眼,那個才是正眼?」
雲巖曇晟禪師回答說:「這就好像在半夜把手放到背後摸枕頭一樣。」
道吾圓智禪師說:「這個我也會。」
雲巖曇晟禪師問:「你這又作什麼會解呢?」
道吾圓智禪師說:「遍身是手眼。」
雲巖曇晟禪師說:「你這樣說法使道大為減色,只說得八成而已。」
道吾圓智禪師問:「師兄您又作什麼會解呢?」
雲巖曇晟禪師說:「通身是手眼。」
觀世音菩薩具千手千眼,那個才是正眼?八萬四千法,那個才是正法?邪人說正法,正法亦成邪;正人說邪法,邪法亦成正。遍身手眼與通身手眼雖是一字之差,然其境界卻有所不同。已證悟之人,於法不起分別,真如之理不二不異、平等無差別,故言「通身手眼」。
潭州雲巖曇晟禪師(782~841)
屬青原行思之法系。俗姓王。鍾陵建昌王氏子,少出家於石門,參百丈海禪師二十年,因緣不契,未悟玄旨。懷海示寂後,參謁澧州藥山惟儼,並嗣其法,後住於潭州雲巖山大揚宗風。武宗會昌元年(一說文宗太和三年)示寂,世壽六十。其法嗣有洞山良价、神山僧密、杏山鑑洪、幽谿等。會昌元年辛酉十月二十六日示疾, 命澡身竟,喚主事令備齋,來日有上座發去。至二十七夜歸寂,茶毗得舍利一千餘粒 。瘞于石塔,謚無住大師。
道吾圓智(769~835)
俗姓張,潭州道吾山僧人,一說姓王,雲巖和尚親弟。總丱之年,頓求出離,禮涅槃和尚,躬執鉼屨。爰登戒地,誓叩禪門,見乎藥山,示其心決。後居長沙道吾山,海眾相從,猶蜂蟻之附王焉。以太和九年乙卯九月十一日長逝,享年六十七。
千手千眼--《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唐西天竺沙門伽梵達摩(601~657)譯
觀世音菩薩重白佛言:「世尊!我念過去無量億劫,有佛出世,名曰“
千光王靜住如來”。彼佛世尊憐念我故,及為一切諸眾生故,說此“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以金色手摩我頂上作如是言:『善男子!
汝當持此心咒,普為未來惡世一切眾生,作大利樂。』
「我於是時,始住初地,一聞此咒故,超第八地。我時心歡喜故,即發誓言:『若我當來,堪能利益、安樂一切眾生者,令我即時,身生千手、千眼具足。』 
「發是願已,應時身上,千手千眼,悉皆具足;十方大地,六種震動;十方千佛,悉放光明,照觸我身,及照十方,無邊世界。 
四十手眼--《千光眼觀自在菩薩祕密法經》唐聖行沙門三昧蘇嚩羅譯
善男子是觀自在菩薩。
昔於千光王靜住如來所親受大悲心陀羅尼已。
超第八地。心得歡喜發大誓願。
應時具足千手千眼。即入三昧名無所畏。
於三昧光中涌出二十五菩薩。是諸菩薩身皆金色。
具諸相好如觀自在。亦於頂上具十一面。
各於身上具足四十手。每手掌中有一慈眼(二十五菩薩各具四十手目。合為千手千眼)諸如是等化菩薩眾圍繞而住。觀自在菩薩纔出三昧。告諸化菩薩言。汝等今者蒙我威力。應往二十五界破其憂有。
八萬四千首臂目--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章--《楞嚴經》卷六(唐天竺·沙門般剌密帝(704~755)譯)
世尊。我又獲是圓通。修證無上道故。又能善獲四不思議無作妙德。
一者。由我初獲妙妙聞心。心精遺聞。見聞覺知不能分隔。成一圓融清淨寶覺。故我能現眾多妙容。能說無邊秘密神咒。
其中或現一首、三首、五首、七首、九首、十一首。如是乃至一百八首、千首萬首、八萬四千爍迦羅(堅固不動)首。
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十六、十八、二十至二十四。如是乃至一百八臂、千臂萬臂、八萬四千母陀羅(密印)臂。
二目、三目、四目、九目。如是乃至一百八目、千目萬目、八萬四千清淨寶目。《六祖壇經》讀書會導讀筆記—104.08.13 @ 板橋菩提院護法會部落格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3jqyKsP


鍾陵建昌王氏子(高僧傳。 生有自然胎衣。 右袒猶禁區右側服)少出家於石門。 參百丈海禪師。 二十年。 因緣不契。 後造藥山。 山問。 甚處來。 曰百丈來。 山曰。 百丈有何言句示徒。 師曰。 尋常道。 我有一句子。 百味具足。 山曰。 鹹則鹹味。 淡則淡味。 不鹹不淡是常味。 作麼生是百味具足底句。 師無對。 山曰。 爭奈目前生死何。 師曰。 目前無生死。 山曰。 在百丈多少時。 師曰。 二十年。 山曰。 二十年在百丈。 俗氣也不除。 他日侍立次。 山又問。 百丈更說什麼法。 師曰。 有時道三句外省去。 六句內會取。 山曰。 三千里外且喜沒交涉。 山又問。 更說什麼法。 師曰。 有時上堂。 大眾立定。 以拄杖一時趁散。 複召大眾。 眾回首。 丈曰是什麼。 山曰。 何不早恁么道。 今日因數得見海兄。 師於言下頓省。 便禮拜。
一日山問。 汝除在百丈。 更到什麼處來。 師曰。 曾到廣南來。 曰見說廣州城東門外有一片石。 被州主移去。 是否。 師曰。 非但州主。 闔國人移亦不動。 山又問。 聞汝解弄師子是否。 師曰是。 曰弄得幾出。 師曰。 弄得六出。 曰我亦弄得。 師曰。 和尚弄得幾出。 曰我弄得一出。 師曰。 一即六。 六即一。 後到溈山。 溈問。 承聞長老在藥山弄師子。 是否。 師曰是。 曰長弄有置時。 師曰。 要弄即弄。 要置即置。 曰置時師子在什麼處。 師曰。 置也置也。
師煎茶次。 道吾問。 煎與阿誰。 師曰。 有一人要。 曰何不教伊自煎。 師曰。 幸有某甲在。
師問石霜。 什麼處來。 曰溈山來。 師曰。 在彼中得多少時。 曰粗經冬夏。 師曰。 若恁么即成山長也。 曰雖在彼中卻不知。 師曰。 他家亦非知非識。 石霜無對。
道吾聞雲。 得恁么無佛法身心。
住後僧問。 二十年在百丈巾瓶。 為什麼心燈不續。 師曰。 頭上寶華冠。 曰意旨如何。 師曰。 大唐天子及冥王。
後僧舉問九峰虔曰。 大唐天子及冥王。 意旨如何。 虔曰。 卻憶洞上之言。
\
上堂示眾曰。 有個人家兒子。 問著無有道不得底。 洞山出問曰。 他屋裡有多少典籍。 師曰。 一字也無。 曰爭得恁么多知。 師曰。 日夜不曾眠。 山曰。 問一段事。 還得否。 師曰。 道得卻不道。
問僧。 甚處來。 曰添香來。 師曰。 還見佛否。 曰見。 師曰。 什麼處見。 曰下界見。 師曰。 古佛古佛。
道吾問。 大悲千手眼。 那個是正眼。 師曰。 如人夜間背手摸枕子。 吾曰。 我會也。 師曰。 作麼生會。 吾曰。 遍身是手眼。 師曰。 道也太煞道。 只道得八成。 吾曰。 師兄作麼生。 師曰。 通身是手眼。
雪竇顯頌雲
遍身是。 通身是。 拈來猶較十萬里。
展翅鵬騰六合雲。 搏風鼓蕩四溟水。
是何埃壒兮忽生。 那個毫釐兮未止。
君不見。
網珠垂范影重重。 棒頭手眼從何起。
  咄。
掃地次。 道吾曰。 太區區生。 師曰。 須知有不區區者。 吾曰。 恁么則有第二月也。 師豎起掃帚曰。 是第幾月。 吾便行。
玄沙備雲。 正是第二月。 長慶棱問玄沙雲。 被他倒轉掃帚攔面卻又作么生。 沙休去。
羅山閑雲。 噫兩個漢不識好惡。 雲岩個漢縛手腳。 死來多少時也。
雲門雲。 奴見婢殷勤。
真如雲。 將勤補拙。
正法眼藏舉此則語。 及玄沙雲門真如三師語雲。 此三句語。 一句可以定乾坤。 一句可以驗衲僧。 一句可以接初機。 諸人還揀辨得么。 若揀辨得出。 許汝親見慧光。 若辨不出。 莫道慧光山勢險。 隔江遙望碧雲閒。
問僧。 甚處來。 曰。 石上語話來。 師曰。 石還點頭也無。 僧無對。 師自代曰。 未語話時卻點頭。
師作草鞋次。 洞山近前曰。 乞師眼睛得么。 師曰。 汝底與阿誰去也。 曰良價無。 師曰。 設有。 汝向什麼處著。 山無語。 師曰。 乞眼睛底是眼否。 山曰非眼。 師便喝出。
僧問。 一念瞥起。 便落魔界時如何。 師曰。 汝因什麼卻從佛界來。 僧無對。 師曰會么。 曰不會。 師曰。 莫道體不得。 設使體得。 也只是左之右之。
院主遊石室回。 師問。 汝去入到石室里許。 為只恁么便回。 主無對。 洞山代曰。 彼中已有人佔了也。 師曰。 汝更去作什麼。 山曰。 不可人情斷絕去也。
裴大夫問僧。 供養佛佛還吃否。 僧曰。 如大夫祭家神。 大夫舉似師。 師曰。 有幾般飯食。 但一時下來。 師卻問神山。 一時下來後作么生。 神山曰。 合取缽盂。 師然之。
會昌元年辛酉十月二十六日示疾。 命澡身竟。 喚主事令備齋。 來日有上座發去。 至二十七夜歸寂。 茶毗得舍利一千餘粒。 瘗於石塔。 云岩昙晟禅师-普众礼佛网
云岩昙晟禅师-普众礼佛网 https://bit.ly/39QqajX


雲岩曇晟(781-841),俗姓王,建昌縣(今永修縣)人。少時于靖安縣石門山泐潭寺出家,初從奉新百丈懷海學佛,侍奉20年,後轉從石頭希遷禪師弟子藥山惟儼,言下頓悟,始得心印,承嗣青原下三世。長期住持修水縣雲岩禪院,法號曇晟禪師,也有人稱雲岩禪師。曇晟所著《寶境三昧》為曹洞宗重要文獻之一。
出生地
建昌縣(今永修縣)
學說
曇晟所著《寶境三昧》為曹洞宗重要文獻之一。他用對鏡而立,形影相向的關係,說明體用的融合:"如臨寶鏡,形影相睹,汝不是渠,渠正是汝。"並將此體用關係表述為"銀碗盛雪,明月藏鷺"。其禪法上承希遷,下啟曹洞宗。曹洞創派人良價即為其高足。《景德傳燈錄》記載,良價辭別曇晟時曾問:"若有人問及你的面貌如何,該怎樣回答?"曇晟答:"即遮個是。""遮個"即"這個"。良價不解其意,及至宜豐縣洞水岸邊,見水中身影,頓悟其理。
《五燈會元》載:
潭州雲岩曇晟禪師,鍾陵建昌王氏子,少出家於石門,參百丈海禪師二十年,因緣不契。後造藥山,山問:"甚處來?"曰:"百丈來。"山曰:"百丈有何言句示徒?"師曰:"尋常道:我有一句子,百味具足。"山曰:"鹹則鹹味,淡則淡味,不鹹不淡是常味。作么生是百味具足底句?"師無對。
山曰:"爭奈目前生死何!" 師曰:"目前無生死。"山曰:"在百丈多少時?"師曰:"二十年。"山曰:"二 十年在百丈,俗氣也不除。"他日侍立次,山又問:"百丈更說甚么法?"師曰:" 有時道:三句外省去,六句內會取。"山曰:"三千里外,且喜沒交涉。"山又問:"更說甚么法?"師曰:"有時上堂,大眾立定,以拄杖一時趁散。復召大眾,眾回首。
丈曰:"是甚么"山曰:"何不早恁么道,今日因子得見海兄。"師於言下頓 省,便禮拜。一日山問:"汝除在百丈,更到甚么處來?"師曰:"曾到廣南來。"曰:"見說廣州城東門外有一片石,被州主移去。是否?"師曰:"非但州主,闔國人移亦不動。"山又問:"聞汝解弄師子,是否?"師曰:"是。"曰:"弄得幾齣?"師曰:"弄得六出。"曰:"我亦弄得。"師曰:"和尚弄得幾齣?"曰:"我弄得一出。"師曰:"一即六,六即一。"後到溈山,溈問:"承聞長老在藥山弄師子,是否?"師曰:"是。"曰:"長弄?有置時?"師曰:"要弄即弄,要置即置 。"曰:"置時師子在甚么處?"師曰:"置也,置也!"僧問:"從上諸聖甚么處 去?"師良久,曰:"作么,作么!"問:"暫時不在,如同死人時如何?"師曰: "好埋卻。" 問:"大保任底人,與那個是一是二?"師曰:"一機之絹,是一段是兩段?" ﹝洞山代雲:"如人接樹。"﹞師煎茶次,道吾問:"煎與阿誰?"師曰:"有一人 要。"曰:"何不教伊自煎?"師曰:"幸有某甲在。"師問石霜:"甚么處來?"曰:"溈山來。"師曰:"在彼中得多少時?"曰:"粗經冬夏。"師曰:"恁么即 成山長也。"曰:"雖在彼中卻不知。"師曰:"他家亦非知非識。"石霜無對。﹝道吾聞雲:"得恁么無佛法身心。"﹞
住後,上堂示眾曰:"有個人家兒子,問著無有道不得底。"洞山出問曰:"他屋裡有多少典籍?"師曰:"一字也無。"曰:"爭得恁么多知?"師曰:"日夜不曾眠。"山曰:"問一段事還得否?"師曰:"道得卻不道。"問僧:"甚處來?"曰:"添香來。"師曰:"還見佛否?"曰:"見。"師曰:"甚么處見?"曰:"下界見。"師曰:"古佛,古佛!"道吾問:"大悲千手眼,那個是正眼?"師曰:"如人夜間背手摸枕子。"曰:"我會也。"師曰:"作么生會?"曰:"遍身是手眼。"師曰:"道也太煞道,只道得八成。"吾曰:"師兄作么生?"師曰:"通身是手眼。"
掃地次,道吾曰:"太區區生!"師曰:"須知有不區區者。"吾曰 :"恁么則有第二月也。"師豎起掃帚曰:"是第幾月?"吾便行。﹝玄沙聞雲:" 正是第二月。"﹞ 問僧:"甚處來?"曰:"石上語話來。"師曰:"石還點頭也無?"僧無對。 師自代曰:"未語話時卻點頭。"師作草鞋次,洞山近前曰:"乞師眼睛得么?"師曰:"汝底與阿誰去也?"曰:"良價無。"師曰:"設有,汝向甚么處著?"山無 語。師曰:"乞眼睛底是眼否?"山曰:"非眼。"師便喝出。尼僧禮拜,師問:" 汝爺在否?"曰:"在。"師曰:"年多少?"曰:"年八十。"師曰:"汝有個爺 不年八十,還知否?"曰:"莫是恁么來者!"師曰:"恁么來者,猶是兒孫。"﹝洞山代雲:"直是不恁么來者,亦是兒孫。"﹞僧問:"一念瞥起便落魔界時如何? "師曰:"汝因甚么卻從佛界來?"僧無對。師曰:"會么?"曰:"不會。"師曰 :"莫道體不得,設使體得,也只是左之右之。"院主游石室回,師問:"汝去入到 石室里許,為只恁么便回?"主無對。洞山代曰:"彼中已有人占了也。"師曰:"汝更去作甚么?"山曰:"不可人情斷絕去也。"會昌元年辛酉十月二十六日示疾,命澡身竟,喚主事令備齋,來日有上座發去。至二十七夜歸寂,茶毗得舍利一千餘粒。瘞於石塔,謚無住大師。
圓寂
按《景德傳燈錄》和《五燈會元》所說,曇晟圓寂於會昌元年(841) 十月二十七日,謚"無住大師";而《宋高僧傳·曇晟傳》則謂圓寂於太和三年(829),謚"無相",塔名淨勝,於湖南澧陽之雲岩寺和江西修水雲岩禪院各建塔一座。世稱禪宗十祖。


雲岩曇晟禪師悟道因緣
潭州(治所在今湖南長沙)雲岩曇晟(sheng)禪師,藥山惟俨禪師之法嗣,俗姓王,鍾陵建昌人。 少年時出家於石門,受具足戒後,即往參百丈懷海禪師,執侍二十餘年,因緣不契,未能悟旨。
後參藥山惟儼禪師。 藥山禪師問:「甚處來? ”
雲岩禪師道:「百丈來。 ”
藥山禪師又問:「百丈有何言句示徒? "雲岩禪師道:"尋常道'我有一句子,百味具足'。 ”
藥山禪師道:「鹹則鹹味,淡則淡味,不鹹不淡是常味。 作麼生是百味具足底句? ”
雲岩禪師被問得無言以對。
藥山禪師又道:「爭奈目前生死何! "雲岩禪師道:"目前無生死。 ”
藥山禪師道:「在百丈多少時? "雲岩禪師道:"二十年。 ”
藥山禪師道:「二十年在百丈,俗氣也不除。 "雲岩禪師參藥山的時候,當時道吾宗智禪師亦在藥山座下,且已經開悟。 一天,為了説明雲岩禪師早日見道,道吾禪師陪同雲岩禪師前往池州參南泉和尚。 南泉和尚見道吾禪師,便問:"阇黎名甚麼? ”
道吾禪師道:「宗智。 ”
南泉和尚又問:"智不到處,作麼生宗? "道吾禪師道:"切忌道著。 ”
南泉和尚道:「灼然,道著即頭角生。 "三天后,道吾禪師與雲岩禪師在後架縫補衣服。 南泉和尚見了便問:「智頭陀前日道,智不到處切忌道著,道著即頭角生。 合作麼生行履? 
道吾禪師當即抽身進僧堂裡去了,南泉和尚一見,便回方丈。
過了一會兒,道吾禪師又回來,接著縫補衣服。 雲岩禪師問道:"師弟適來為甚不祇對(回答)和尚? ”
道吾禪師道:「你不妨靈利! ”
雲岩禪師仍然不明白,於是前往問南泉和尚:「適來智頭陀為甚不祇對和尚,某甲不會,乞師垂示。 ”
南泉和尚道:「他卻是異類中行。 "雲岩禪師問:"如何是異類中行? ”
南泉和尚道:「不見道:智不到處,切忌道著,道著即頭角生。 直須向異類中行。 ”
雲岩禪師仍然不能契會。
道吾禪師知道雲岩禪師仍未能見性,便道:「此人因緣不在此。 ”
於是又帶著雲岩禪師回到了藥山。 藥山禪師問:「汝回何速? ”
雲岩禪師道:「只為因緣不契。 "藥山禪師道:"有何因緣? ”
雲岩禪師於是把參南泉和尚的因緣詳細地告訴了藥山禪師。
藥山禪師問:"子作么生會他,這個時節便回? ”
雲岩禪師無言以對。
藥山禪師於是哈哈大笑起來。
雲岩禪師接著便問:「如何是異類中行? "藥山禪師道:"吾今日困倦,且待別時來。 "雲岩禪師道:"某甲特為此事歸來。 "藥山禪師道:"且去! ”
雲岩禪師只好垂頭喪氣地走出方丈。 當時,道吾禪師一直站在方丈外面,靜聽藥山禪師與雲岩禪師的對話。 當他聽出雲岩禪師仍不能言下契悟時,心裡為他著急,不覺把自己的指頭咬出血來了。
道吾禪師跟在雲岩禪師後面,問道:"師兄去問和尚那因緣作么生? ”
雲岩禪師道:「和尚不與某甲說。 "道吾禪師聽了,便低頭不語。
後來,終於有一天,因緣成熟了。
趁雲岩禪師侍立的機會,藥山禪師又問雲岩禪師:「百丈更說甚麼法? ”
雲岩禪師道:「有時道'三句外省去,六句內會取。 ’”
藥山禪師道:「三千里外,且喜(只可惜)沒交涉。 ”
過了一會兒,藥山禪師又問:"更說甚麼法? "雲岩禪師道:"有時上堂,大眾立定,以拄杖一時趁散。 複召大眾,眾回首。 丈曰:是甚麼? ”
藥山禪師道:「何不早恁么道,今日因數得見海兄。 ”
雲岩禪師一聽,豁然大悟,身心踴躍,即起禮拜。
為了進一步磨礪雲岩禪師,藥山禪師仍不時地給予點撥。 一天,藥山禪師問:"汝除在百丈,更到甚麼處來? ”
雲岩禪師道:「曾到廣南來。 ”
藥山禪師道:「見說廣州城東門外有一片石,被州主移去。 是否? ”
雲岩禪師道:「非但州主,闔國人移亦不動。 ”
藥山禪師又問:"聞汝解弄師子,是否? "去岩禪師道:"是。 ”
藥山禪師道:「弄得幾出? "雲岩禪師道:"弄得六出。 "藥山禪師道:"我亦弄得。 ”
雲岩禪師道:「和尚弄得幾出? "藥山禪師道:"我弄得一出。 ”
雲岩禪師道:「一即六,六即一。 ”
雲岩禪師契悟後,曾參訪過溈山禪師。 溈山禪師問:「承聞長老在藥山弄師子,是否? ”
雲岩禪師道:「是。 ”
溈山禪師問:「長弄? 有置(擱置、停止)時? "雲岩禪師道:"要弄即弄,要置即置。 "沩山禪師問:"置時師子在甚麼處? "雲岩禪師道:"置也,置也! ”
雲岩禪師住山後,道名遠布,四方尊宿爭相造訪。 石霜、洞山、道吾等大德,都曾與雲岩禪師有過機鋒對辨。
與道吾的對機:
道吾問:「大悲千手眼,那(哪)個正眼? "師曰:"如人夜間背手摸枕子。 "吾曰:"我會也。 "師曰:"作麼生會? "吾曰:"遍身是手眼。 "師曰:"道也太煞道,只道得八成。 "吾曰:"師兄作么生? "師曰:"通身是手眼。 ”
掃地次,道吾曰:「太區區(辛苦)生! "師曰:"須知有不區區者。 "吾曰:"恁么則有第二月也。 "師豎起掃帚曰:"是第幾月? "吾便行。
與洞山的對機:
上堂示眾曰:「有個人家兒子,問著無有道不得底。 "洞山出問曰:"他屋裡有多少典籍? "師曰:"一字也無。 "曰:"爭得恁么多知? "師曰:"日夜不曾眠。 "山曰:"問一段事還得否? "師曰:"道得卻不道。 ”
師作草鞋次,洞山近前曰:"乞師眼睛得么? "師曰:"汝底與阿誰去也? "曰:"良價無。 "師曰:"設有,汝向甚麼處著? "山無語。 師曰:「乞眼睛底是眼否? "山曰:"非眼。 師便喝出。
雲岩禪師圓寂於太和三年(829)。 敕谥無相大師之號。


雲巖曇晟禪師
潭州雲巖曇晟禪師,鍾陵建昌王氏子,少出家於石門,參百丈海禪師二十年,因緣不契。後造藥山,山問:「甚處來?」曰:「百丈來。」山曰:「百丈有何言句示徒?」師曰:「尋常道:我有一句子,百味具足。」山曰:「鹹則鹹味,淡則淡味,不鹹不淡是常味,作麼生是百味具足底句?」師無對。山曰:「爭奈目前生死何!」師曰:「目前無生死。」山曰:「在百丈多少時?」師曰:「二十年。」山曰:「二十年在百丈,俗氣也不除。」
他日侍立次,山又問:「百丈更說甚麼法?」師曰:「有時道:三句外省去,六句內會取。」山曰:「三千里外,且喜沒交涉。」山又問:「更說甚麼法?」師曰:「有時上堂,大眾立定,以拄杖一時趁散。復召大眾,眾回首。丈曰:『是甚麼?』」山曰:「何不早這麼道,今日因子得見海兄。」師於言下頓省,便禮拜。
一日山問:「汝除在百丈,更到甚麼處來?」師曰:「曾到廣南來。」曰:「見說廣州城東門外有一片石被州主移去,是否?」師曰:「非但州主,闔國人移亦不動。」山又問:「聞汝解弄師子,是否?」師曰:「是。」曰:「弄得幾出?」師曰:「弄得六出。」曰:「我亦弄得。」師曰:「和尚弄得幾出?」曰:「我弄得一出。」師曰:「一即六,六即一。」後到溈山,溈問:「承聞長老在藥山弄師子,是否?」師曰:「是。」曰:「長弄有置時。」師曰:「要弄即弄,要置即置。」曰:「置時師子在甚麼處?」師曰:「置也,置也!」
僧問:「從上諸聖甚麼處去?」師良久,曰:「作麼!作麼!」問:「暫時不在如同死人時如何?」師曰:「好埋卻。」問:「大保任底人與那個是一是二?」師曰:「一機之絹是一段是兩段?」(洞山代云:「如人接樹。」)
師煎茶次,道吾問:「煎與阿誰?」師曰:「有一人要。」曰:「何不教伊自煎?」師曰:「幸有某甲在。」
師問石霜:「什麼處來?」曰:「溈山來。」師曰:「在彼中得多少時?」曰:「粗經冬夏。」師曰:「這麼即成山長也。」曰:「雖在彼中卻不知。」師曰:「他家亦非知非識。」石霜無對。(道吾聞云:「得這麼無佛法身心。」)
住後,上堂示眾曰:「有個人家兒子,問著無有道不得底。」洞山出問曰:「他屋裡有多少典籍?」師曰:「一字也無。」曰:「爭得這麼多知?」師曰:「日夜不曾眠。」山曰:「問一段事還得否?」師曰:「道得卻不道。」
問僧:「甚處來?」曰:「添香來。」師曰:「還見佛否?」曰:「見。」師曰:「甚麼處見?」曰:「下界見。」師曰:「古佛!古佛!」
道吾問:「大悲千手眼,那個是正眼?」師曰:「如人夜間背手摸枕子。」吾曰:「我會也。」師曰:「作麼生會?」吾曰:「遍身是手眼。」師曰:「道也太煞道,祇道得八成。」吾曰:「師兄作麼生?」師曰:「通身是手眼。」
掃地次,道吾曰:「太區區生!」師曰:「須知有不區區者。」吾曰:「這麼則有第二月也。」師豎起掃帚曰:「是第幾月?」吾便行。(玄沙聞云:「正是第二月。」)
問僧:「甚處來?」曰:「石上語話來。」師曰:「石還點頭也無?」僧無對。師自代曰:「未語話時卻點頭。」
師作草鞋次,洞山近前曰:「乞師眼睛得麼?」師曰:「汝底與阿誰去也?」曰:「良价無。」師曰:「設有,汝向甚麼處著?」山無語。師曰:「乞眼睛底是眼否?」山曰:「非眼。」師便喝出。
尼僧禮拜,師問:「汝爺在否?」曰:「在。」師曰:「年多少?」曰:「年八十。」師曰:「汝有個爺不年八十,還知否?」曰:「莫是這麼來者!師曰:「這麼來者,猶是兒孫。」(洞山代云:「直是不這麼來者亦是兒孫。」)
僧問:「一念瞥起便落魔界時如何?」師曰:「汝因甚麼卻從佛界來?」僧無對。師曰:「會麼?」曰:「不會。」師曰:「莫道體不得,設使體得,也祇是左之右之。」
院主遊石室回,師問:「汝去入到石室裡許,為祇這麼便回?」主無對。洞山代曰:「彼中已有人占了也。」師曰:「汝更去作什麼?」山曰:「不可人情斷絕去也。」會昌元年辛酉 十月二十六日 示疾,命澡身竟,喚主事令備齋,來日有上座發去。至二十七夜歸寂,荼毗得舍利一千餘粒,瘞於石塔,諡無住大師。


潭州雲岩曇晟禪師
鍾陵建昌王氏子,少出家於石門,參百丈海禪師二十年,因緣不契。 後造藥山,山問:"甚處來? "曰:"百丈來。 "山曰:"百丈有何言句示徒? "師曰:"尋常道:我有一句子,百味具足。 "山曰:"鹹則鹹味,淡則淡味,不鹹不淡是常味。 作麼生是百味具足底句? "師無對。 山曰:「爭奈目前生死何! "師曰:"目前無生死。 "山曰:"在百丈多少時? "師曰:"二十年。 "山曰:"二十年在百丈,俗氣也不除。 "他日侍立次,山又問:"百丈更說甚麼法? "師曰:"有時道:三句外省去,六句內會取。 "山曰:"三千里外,且喜沒交涉。 "山又問:"更說甚麼法? "師曰:"有時上堂,大眾立定,以拄杖一時趁散。 複召大眾,眾回首。 丈曰:"是甚麼""山曰:"何不早恁么道,今日因子得見海兄。 師於言下頓省,便禮拜。 一日山問:「汝除在百丈,更到甚麼處來? "師曰:"曾到廣南來。 "曰:"見說廣州城東門外有一片石,被州主移去。 是否? "師曰:"非但州主,闔國人移亦不動。 "山又問:"聞汝解弄師子,是否? "師曰:"是。 "曰:"弄得幾出? "師曰:"弄得六出。 "曰:"我亦弄得。 "師曰:"和尚弄得幾出? "曰:"我弄得一出。 "師曰:"一即六,六即一。 "後到沩山,沩問:"承聞長老在藥山弄師子,是否? "師曰:"是。 "曰:"長弄? 有置時? "師曰:"要弄即弄,要置即置。 "曰:"置時師子在甚麼處? "師曰:"置也,置也! ”
僧問:「從上諸聖甚麼處去? "師良久,曰:"作麼,作么! "问:"暫時不在,如同死人時如何? "師曰:"好埋卻。 "問:"大保任底人,與那個是一是二? "師曰:"一機之絹,是一段是兩段? "(洞山代雲:"如人接樹。 ”﹞
師煎茶次,道吾問:"煎與阿誰? "師曰:"有一人要。 "曰:"何不教伊自煎? "師曰:"幸有某甲在。 ”
師問石霜:「甚麼處來? "曰:"沩山來。 "師曰:"在彼中得多少時? "曰:"粗經冬夏。 "師曰:"恁么即成山長也。 "曰:"雖在彼中卻不知。 "師曰:"他家亦非知非識。 "石霜無對。 (道吾聞雲:"得恁么無佛法身心。 ”﹞
住後,上堂示眾曰:「有個人家兒子,問著無有道不得底。 "洞山出問曰:"他屋裡有多少典籍? "師曰:"一字也無。 "曰:"爭得恁么多知? "師曰:"日夜不曾眠。 "山曰:"問一段事還得否? "師曰:"道得卻不道。 "問僧:"甚處來? "曰:"添香來。 "師曰:"還見佛否? "曰:"見。 "師曰:"甚麼處見? "曰:"下界見。 "師曰:"古佛,古佛! ”
道吾問:「大悲千手眼,那個是正眼? "師曰:"如人夜間背手摸枕子。 "吾曰:"我會也。 "師曰:"作麼生會? "吾曰:"遍身是手眼。 "師曰:"道也太煞道,祇道得八成。 "吾曰:"師兄作么生? "師曰:"通身是手眼。 "掃地次,道吾曰:"太區區生! "師曰:"須知有不區區者。 "吾曰:"恁么則有第二月也。 "師豎起掃帚曰:"是第幾月? "吾便行。 (玄沙聞雲:"正是第二月。 ”﹞
問僧:「甚處來? "曰:"石上語話來。 "師曰:"石還點頭也無? "僧無對。 師自代曰:「未語話時卻點頭。 "師作草鞋次,洞山近前曰:"乞師眼睛得么? "師曰:"汝底與阿誰去也? "曰:"良價無。 "師曰:"設有,汝向甚麼處著? "山無語。 師曰:「乞眼睛底是眼否? "山曰:"非眼。 師便喝出。
尼僧禮拜,師問:"汝爺在否? "曰:"在。 "師曰:"年多少? "曰:"年八十。 "師曰:"汝有個爺不年八十,還知否? "曰:"莫是恁么來者! "師曰:"恁么來者,猶是兒孫。 "(洞山代雲:"直是不恁么來者,亦是兒孫。 ”﹞
僧問:"一念瞥起便落魔界時如何? "師曰:"汝因甚麼卻從佛界來? "僧無對。 師曰:「會麼? "曰:"不會。 "師曰:"莫道體不得,設使體得,也祇是左之右之。 ”
院主遊石室回,師問:"汝去入到石室里許,為祇恁么便回? "主無對。 洞山代曰:「彼中已有人佔了也。 "師曰:"汝更去作甚麼? "山曰:"不可人情斷絕去也。 ”
會昌元年辛酉十月二十六日示疾,命澡身竟,喚主事令備齋,來日有上座發去。 至二十七夜歸寂,茶毗得捨利一千余粒。 瘗於石塔,谥無住大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