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08_220024

鳳陽巡撫,唐順之
唐順之(1507年11月9日-1560年4月25日),字應德,一字義修,號荊川,諡襄文。明朝南直隸武進(今屬江蘇常州)人,官右僉都御史卒。唐宋派文學家,「嘉靖八才子」之一,與歸有光、王慎中兩人合稱「嘉靖三大家」。順之亦善武,通兵法,曉武術。
唐順之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2JUNSkP
簡介
嘉靖八年(1529年)己丑科會試第一(會元),殿試位列二甲第一名(傳臚),賜進士出身,選庶吉士。大禮議以來,權臣張璁厭惡翰林,庶吉士都外放為官,僅唐順之得以留在翰林院。但唐順之堅決推辭,於是調任兵部主事,稱病歸里。後改官吏部。嘉靖十二年(1533年),詔選朝官為翰林,順之改任編修,校對歷朝實錄。工作接近完成,順之又復以疾告退,張璁將其奏疏擱置。有人告訴張璁,順之想要遠離,張璁大怒,擬旨將順之以吏部主事罷歸,永不敘用。[1]
因倭寇屢犯沿海,方起用爲南京兵部主事。又遇父喪,免守制,召為員外郎,升郎中,督師浙江,破倭寇於崇明島。後升右僉都御史,巡撫鳳陽,至通州(今江蘇南通市)病卒。崇禎年間追諡「襄文」。[2]
文學
身為明朝嘉靖八才子之一的唐順之,本習前七子的文風,後受到好友王慎中的勸導,改以唐宋古文家為法,兩人遂為唐宋健筆,成明朝文壇中,尊唐宋古文、反七子的知名學者,兩人齊名文壇,時稱曰「王唐」,又以兩人籍貫,合稱曰「晉江、毘陵」。[3]唐順之有《與周約庵中丞論項守》一文傳名於世。
順之不但是著名作家,也是明朝研究中國古文的重要學者。他強調為文為詩需要重視「本色」,也就是著重「文章真精神」,如果脫離此涵義,就算精心雕琢,仍會使文章呈現「下格」文字。是為嘉靖八才子中,對文學評論最為深入者。
唐順之也是軍事家、武術家,曾破倭寇於浙江。武術方面的貢獻,唐著有「游嵩山少林寺」、「楊教師槍歌」、「峨嵋道人拳歌」
唐順之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2JUNSkP
---------------------------
引文    出處
唐順之(1507-1560),字應德,武進人,珤子。登嘉靖八年會試第一,倭寇躪江南北,以郎中視師浙江,躬泛海,屢破倭寇。擢右僉都御史,巡撫鳳陽,力疾渡焦山,至通州卒,年五十四。順之於學無所不窺,為古文汪洋紆折,當明之中葉,屹然為一大宗。至晚年講學,文格又稍變。著有《荊川集》,學者稱荊川先生,崇禎中追謚襄文。     
唐順之(1507-1560),明常州府武進人,字應德,一字義修,稱荊川先生。嘉靖八年會試第一。曾協助總督胡宗憲討倭寇,謂禦敵上策,當截之海外,縱使登陸,則內地受禍。曾親率舟師,邀敵於長江口之崇明。三沙告急,督盧鏜、劉顯赴援,親躍馬布陣,持刀直前。以功升右僉都御史、鳳陽巡撫。學問廣博,通曉天文、數學、兵法、樂律等,兼擅武藝,提倡唐宋散文,與王慎中、茅坤、歸有光等被稱為「唐宋派」。有《荊川先生文集》。(《四庫全書總目》卷五三)     
唐順之,字應德,武進人。祖貴,戶科給事中。父寶,永州知府。順之生有異稟。稍長,洽貫羣籍。年二十三,舉嘉靖八年會試第一,改庶吉士。座主張璁疾翰林,出諸吉士為他曹,獨欲留順之。固辭,乃調兵部主事。引疾歸。久之,除吏部。......順之於學無所不窺。自天文、樂律、地理、兵法、弧矢、勾股、壬奇、禽乙,莫不究極原委。盡取古今載籍,剖裂補綴,區分部居,為左、右、文、武、儒、稗六編傳於世,學者不能測其奧也。為古文,洸洋紆折有大家風。生平苦節自厲,輟扉為牀,不飾裀褥。又聞良知說於王畿,閉戶兀坐,匝月忘寢,多所自得。晚由文華薦,商出處於羅洪先。洪先曰:「向已隸名仕籍,此身非我有,安得侔處士。」順之遂出,然聞望頗由此損。崇禎中,追諡襄文
人名權威資料檢索系統 https://bit.ly/35oEq0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