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世紀初,元軍從海上大舉進攻日本,日本舉國之力進行了抵抗。在此之前,日本天皇作為最高的統治者,擁有者絕對的權利與威嚴。而通過抵抗蒙古元軍的侵略,大批優秀的武士階級開始走上歷史的舞台,站在他們後面的是實力強大的幕府將軍。當日本當時國內經濟形勢下滑,天皇政府無法支付大批抗元衛國的武士本應得到的報酬或撫恤金時,代表中央貴族階級的日本天皇與代表武士階級的幕府之間矛盾越發嚴重。實際上北朝天皇只是象徵意義上的天皇,實際權利掌握在幕府足利家族手中。所以,實際上的日本「南北朝」之爭,就是北朝幕府階級(武士階級)(軍閥)與南朝天皇階級(貴族階級)鬥爭白熱化的結果。元朝兩次攻擊(分別在1274年和1281年)代表皇權的三大神器,八尺鏡、瓊曲玉和草薙劍,因此從理論上說南朝比北朝更具正統性。南北對峙時期,南朝始終在綜合力量上遜於北朝,雖然數次打算反攻本州,收復京都,但限於實力而最終作罷。經過半個世紀的拉鋸戰,最終南朝破敗,1392年北朝將軍足利義滿動用武力迫使南朝後龜山天皇將神器交予北朝後小松天皇,南朝覆滅。此後歷代天皇均出自北朝後小松一系,直到近代日本進入明治維新。

日本「三種神器」「鏡玉劍」的道教/韓國傳國之寶-天符印-鏡鈴劍/-日本的三種神器——八咫鏡、八尺瓊曲玉、草薙劍,大約在7世紀在禮俗和制度的意義上成為天皇和其權力的象徵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2021-01-07_2143102021-01-07_2142562021-01-07_2142462021-01-07_2142162021-01-07_214209

日本南北朝是指1331年至1392年間日本歷史上皇室分裂為南、北兩個天皇的時代,位於鎌倉時代與室町時代之間。在這段時間裡,兩方有各自的皇位承傳,也各自有朝廷並立對峙。
南北朝時代 (日本)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8ml0LO
歷史
後嵯峨天皇由於廢長立幼,兩個皇子先後即位,皇室分為持明院統和大覺寺統兩個家族,就皇位繼承問題發生了非常激烈的鬥爭。在鐮倉幕府的調停下,雙方約定由兩派輪流擔任天皇,即二統迭立。1331年,持明院統的光嚴天皇在幕府支持下即位,流亡的後醍醐天皇卻堅持不退位,為廣義的南北朝時代開始。
1333年大覺寺統的後醍醐天皇滅鎌倉幕府後,進行首度王政復古,推行新政,史稱建武新政。由於新政未能滿足武士要求,且僅重用京都公家貴族,故引起軍人們的憤怒。當中倒幕大將足利尊氏更為不滿,其雖被賜予天皇名字中之尊字,但其有意建立幕府,採取架空皇室的武家政治。
1335年,足利尊氏發動延元之亂,強迫後醍醐天皇退位,並立持明院統之光明天皇。光明天皇策封他為征夷大將軍,建立室町幕府,是為北朝之始[註 1]。而後醍醐天皇被迫退位後設法逃出,持著天皇象徵的三神器復辟退往大和(今奈良縣)的吉野,是為南朝,至此南北朝終於形成,史書稱為「一天二帝南北京」。
南北朝開始早期,南朝之勢力比北朝更為強盛,領有奧州、北陸、甲信全境及東海、畿內之大半。1338年北畠顯家、新田義貞先後戰死,北朝勢力首次壓過南朝。1338年至1348年間,北朝逐漸收復近江以西的東國,並於1348年攻陷吉野,南朝朝廷逃至奈良,南朝領土僅餘紀州、大和、河內、和泉、伊勢、伊賀、志摩等地,南朝已無可用之兵。
1349年,足利家因家內直義派、師直派不和,爆發觀應之擾亂,足利幕府爆發一分為二的內戰。足利直義之子足利直冬在九州起兵,南朝的懷良親王乘機從幕府管治下奪回九州。1351年,尊氏向南朝投降,達致正平一統。1352年,尊氏於關東平定觀應之擾亂,其弟直義不久死去。同年4月,南朝乘尊氏前往東國之時攻入京都,被幕府二代將軍足利義詮撃退,但南朝勢力再度壓過北朝。1355年6月,歸順南朝的足利直冬率南朝方的足利一門再度攻至京都,在與尊氏交涉後,同意撤退。1358年,尊氏去世前,北朝已掌握除畿內南部的整個本州島、四國東部。南朝掌握九州全境、四國大部、畿內南部,南朝從此沒落。1364年,二代將軍足利義詮對畿內南部進攻,被撃退,亦曾一度攻下九州,後又被打退。因內亂不止,義詮在世年間僅攻下和泉、河內、紀伊北部。
1367年,二代將軍義詮逝世,10歲的足利義滿繼任為三代將軍,因北朝內亂之故,南朝再次興盛。十二年間,北朝亂事被三代將軍義滿一一平定,並策劃了對南朝的反攻。1379年至1384年,北朝奪回四國和南朝在畿內的大片領土,1385年奪回九州。1392年,北朝包圍奈良,南朝後龜山天皇將三神器交給北朝後小松天皇,歷時56年的南北朝時代於焉結束。
至於兩方何者為正統性,直至20世紀初期,幸德秋水提出當時明治天皇的正統性問題,明治天皇最後作出結論:以南朝天皇為日本的正統,北朝天皇保留名號,但不列入正統
南北朝時代 (日本)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8ml0LO


從《聰明的一休》淺談結束日本南北朝並統一全國的足利將軍
從《聰明的一休》淺談結束日本南北朝並統一全國的足利將軍 | 天天要聞 https://bit.ly/3hXEKZl
中國有南北朝,日本歷史上其實也有個南北朝,《聰明的一休》中的歷史背景就是發生在日本南北朝時期。結語:
導語:小的時候我們就看過動畫《聰明的一休》,裡面一休哥的聰明可愛給很多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另外,裡面的反派,即時常和一休哥進行捉弄與反捉弄的足利將軍,也是亮點之一。那麼,日本歷史上,一休和尚和足利將軍是真實存在的嗎?作為幕府將軍的足利,又有著怎樣的功績?
從《聰明的一休》淺談結束日本南北朝並統一全國的足利將軍
動畫《聰明的一休》中的足利義滿和一休哥
日本歷史上真實的「南北朝」, 歷時56年,怎樣產生?又怎樣結束?
我國有南北朝,日本歷史上其實也有個南北朝,《聰明的一休》中的歷史背景就是發生在日本南北朝時期。時間區間為1336年-1392年,跨度約56年,對標時間軸大約在我國明朝時期。在這段歷史時期,日本歷史之前是處於「鎌倉幕府」時期,之後是進入「室町幕府」時期。
13世紀初,元軍從海上大舉進攻日本,日本舉國之力進行了抵抗。在此之前,日本天皇作為最高的統治者,擁有者絕對的權利與威嚴。而通過抵抗蒙古元軍的侵略,大批優秀的武士階級開始走上歷史的舞台,站在他們後面的是實力強大的幕府將軍。當日本當時國內經濟形勢下滑,天皇政府無法支付大批抗元衛國的武士本應得到的報酬或撫恤金時,代表中央貴族階級的日本天皇與代表武士階級的幕府之間矛盾越發嚴重。
從《聰明的一休》淺談結束日本南北朝並統一全國的足利將軍
擁有強大武士階級支持的日本幕府將軍逐步掌握大權
1️⃣倒幕運動的初次失敗,後醍醐天皇首次被廢;
隨著抗元戰事的結束,當時的後醍醐天皇深切感知到了幕府勢力對於天皇地位的威脅,於是他立即開始著手轟轟烈烈的「倒幕運動」。奈何,此時的幕府勢力已經滲透到了寺廟及貴族中,倒幕運動,還沒開始便遭受到了猛烈的打壓。最終,幕府勢力公開罷黜了後醍醐天皇,另立了一個傀儡「光嚴天皇」。
2️⃣倒幕運動的反轉成功,推行「建武新政」;
其後,隨著原本支持幕府的一些貴族的倒戈,使得後醍醐天皇又轉運翻本,並最終消滅了「鎌倉幕府」。之後,醍醐天皇便開始推行「建武新政」,但換湯不換藥的政策依然是傾向於貴族階級使得本來對醍醐天皇抱有一絲希望的武士階級徹底絕望了。
3️⃣倒幕運動的再次失敗,後醍醐天皇再次被廢,南北分治,日本進入南北朝時期
這時,原本是倒幕運動中傑出的大將軍足利尊氏用武力將醍醐天皇天皇廢黜,另立代言人「光明天皇」,自己做了幕府大將。
心有不甘的後醍醐天皇逃出後,在南方也建立起了自己的政權,並宣稱自己才是最正統的政權因為自己掌握著號稱天皇象徵的皇權「三神器」。這樣,日本南北就各有一個天皇存在,進入了日本歷史上的「南北朝」時期。
從《聰明的一休》淺談結束日本南北朝並統一全國的足利將軍
日本進入「南北朝」分治時期
4️⃣日本南北朝」的分立根本原因,是天皇和幕府鬥爭白熱化後的結果。
雖然,看似日本「南北朝」時期有南北各自兩個天皇,明面上是兩個天皇正統之爭。但其實,實際上北朝天皇只是象徵意義上的天皇,實際權利掌握在幕府足利家族手中。所以,實際上的日本「南北朝」之爭,就是北朝幕府階級與南朝天皇階級鬥爭白熱化的結果。
日本歷史上真實的「一休和尚」,生不逢時的皇子,居寺廟不問權勢之爭。
歷史上一休和尚是真實存在的,名叫一休宗純,是日本南北朝時期後小松天皇的皇子。雖為皇子,但一休和尚一生卻沒享受過真正的皇子待遇。因為一休和尚生活在北朝,而北朝的權利掌握在幕府勢力足利家族手中,例如《聰明的一休》中的足利義滿將軍。
因為一休宗純的母親,是南朝重臣,所以,雖然是北朝天皇的皇子,但在北朝一休宗純極為不受待見。因為怕一休宗純聯合南朝的親友反叛北朝,所以幕府將軍足利義滿將一休宗純從小就貶出了皇宮,送到寺廟生活。這也是為什麼,《聰明的一休》中的「一休哥」明明為正統的皇子,卻從小在寺廟長大。
從《聰明的一休》淺談結束日本南北朝並統一全國的足利將軍
動畫《聰明的一休》中長在寺廟中的一休和尚
縱觀一休宗純的一生,從京都國安寺廟,到京都幕府專用建仁寺,再到三十多歲時雲遊民間,一休宗純對權勢沒有任何眷戀,研習佛法、音樂、書畫,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日本民間有著較高的美譽。
從《聰明的一休》淺談結束日本南北朝並統一全國的足利將軍
日本畫像中的「一休宗純」
日本歷史上真實的「足利將軍」,結束日本南北朝,強盛室町幕府締造者。
1️⃣足利家族,可匹敵中國三國時期曹魏家族;
說起足利家族,那絕對是日本南北朝時期的最強大的家族,類似於中國三國時期的曹魏家族。和曹操家族一樣,足利家族,也是挾天子以令諸侯。只不過,曹操的官職是丞相,而足利家族的官職是幕府大將軍。
2️⃣足利尊氏,開創室町幕府;
上文說到,足利尊氏廢除後醍醐天皇,擁立「光明天皇」,建立起了「室町幕府」,為第一任「第一代征夷大將軍」。他的兒子足利義詮,為「第二代征夷大將軍」,而足利義詮就是本文主人公足利義滿的父親。
3️⃣足利家族第三代傳人,足利義滿登上舞台,足智多謀,深謀遠慮;
所以,到了《聰明的一休》中那個有點搞笑呆萌的足利義滿將軍時,室町幕府已經傳到了第三代,足利義滿為「第三代征夷大將軍」,說權勢滔天一點也不為過。而《聰明的一休》故事的發生背景,正是一休宗純被足利義滿趕出皇宮,放逐在京都國安寺廟,學習成長的故事。
從《聰明的一休》淺談結束日本南北朝並統一全國的足利將軍
日本影視劇中的「足利義滿」將軍
雖然在《聰明的一休》中那個足利義滿將軍形象似乎有點呆萌,但其實真實的他是個有勇有謀且心狠手辣的幕府將軍。從他把一休宗純趕出皇宮,並放到京都國安寺廟,就可以看出他是一個有深謀遠慮的人。因為畢竟一休宗純再怎麼說也是皇子,直接處理掉難免受到人們唾罵。而放在了寺廟中,成為了一個和尚,一方面可以弱化一休宗純對權利的追求欲,另一方面成了和尚就不能娶妻生子,也是免除了一個後顧之憂,不可謂不長遠。
而《聰明的一休》中出鏡頻率很高的足利義滿的貼身侍衛新佑衛門,現在想來他沒事就出現在一休宗純所在的寺廟裡,與一休玩耍逗樂,其實實際上他就是在監視一休宗純。果然,成人眼中的動漫都不那麼單純了,以前覺得和一休關係還不錯的傻傻的新佑衛門,也突然變得冷酷無情。但其實真正歷史上,新佑衛門是出現在「第六代征夷大將軍」時期,動畫《聰明的一休》是把他借用到了足利義滿這裡。
從《聰明的一休》淺談結束日本南北朝並統一全國的足利將軍
動畫《聰明的一休》中武士階級代表-新佑衛門
4️⃣運用談判手段,促成南北朝統一,「室町幕府」達到了強盛時期。
到了足利義滿這一代時,南朝的勢力開始走下坡,在南北鬥爭中處於劣勢。老謀深算的足利義滿,感知到了大一統的機會來了。但是,通過武力征服的話,難免自己一方也會受到很大傷亡,不划算,於是他就想到用和談的手段。
恰好此時,足利義滿手下有一個從南朝投靠過來的大名大內義弘,在他的引薦及斡旋下,南北天皇進行了和談。最終達成了雙方滿意的結果:
1、皇權神器,由南朝天皇交由北朝天皇;
2、天下土地,由南朝天皇掌握;
3、皇位輪流,南北天皇輪流做天皇。
從談判條件來看,南朝天皇雖然將象徵天皇權利的三大神器交了出去,吃了虧。但考慮到南朝自己的勢力處於弱勢,且能夠實際得到天下的土地管理權,最終南朝天皇還是答應了條件。可惜,在足利義滿的操縱下,一拿到皇權神器後,北朝後小松天皇就撕毀了協議約定,直接宣布下一任天皇仍然出自北朝皇室,至於提到的天下土地,南朝的天皇就更不要想了。
沒辦法,實力不如人,南朝後龜山天皇吃了啞巴虧,在北朝強大的軍事實力面前,最終無奈只能接受了北朝的統治,屈服稱臣。
就這樣,靠著足利義滿兵不血刃的談判手段,足利家族在第三代時,終於結束了日本長達56年的南北朝分治的局面,統一了全國。而以足利家族為代表的「室町幕府」也達到了強盛時期。
從《聰明的一休》淺談結束日本南北朝並統一全國的足利將軍
在足利義滿時期達到強盛時期的「室町幕府」
日本南北朝時期,與大明朝的關係,足利義滿與朱棣大帝有過的交集。
明成祖朱棣成功登上王位後,開始勵精圖治穩固國家政治經濟,其中有一項讓他頭疼的就是來自於日本的倭患。於是,朱棣給當時日本的實際掌權者足利義滿下詔書,要求他儘快處理好自己國內的倭寇,否則大明朝的軍隊就親自登陸去進行捉拿。
足利義滿雖然在日本國內呼風喚雨,但面對強大的大明帝國還是不敢懈怠,於是他立即著手捉拿了大量的倭寇,並將他們的首領押解給了明軍。看著足利義滿還算識時務,朱棣大帝順水推舟給了足利義滿「日本國王」的尊稱,讓足利義滿高興不已。
自此,無論是對內還是對外,足利義滿都達到了人生的巔峰,成為了一代霸主,影響著日本歷史的發展。
結語:
從《聰明的一休》,結合歷史事實,可以看出,動畫中的一休和尚是真實存在的,而裡面的足利將軍也是存在的,他就是日本歷史上南北朝時期足利家族「第三代征夷大將軍」,足利義滿。他通過繼承祖輩打下的基礎,通過自己的政治手段,不動刀槍就結束了日本長達56年的南北朝分治時期,統一了全國。將他比作曹操一點也不為過,他們都是各自時期卓越的政治家、軍事家。從《聰明的一休》淺談結束日本南北朝並統一全國的足利將軍 | 天天要聞 https://bit.ly/3hXEKZl


1331年至1392年日本南北朝對峙,南朝北朝到底誰是正統?
由於日本古代特殊的虛君體制,使得日本皇室的地位極少受到衝擊日本國內豪傑爭天下爭奪的是幕府將軍的職位,所以日本皇室號稱是「萬世一系」即便是戰國時代天下大亂的時候,也沒 人去動天皇,日本國內紀年什麼的也還是統一的,所以,很多人可能認為日本從古至今一直都是(至少名義上)是一個王朝,因為,畢竟名義上的國家元首都是一脈相承的嘛
不過,事實上也並非如此,日本國內也曾出現過一次名義上的分裂時期,這就是"日本南北朝",這指的是1331年至1392年間日本歷史上皇室分裂為南、北兩個天皇的時代,這段時間,兩方有各自的皇位承傳,也各自有朝廷並立對峙,均認為自己是正統。
日本南北朝時期,各地是非常混亂的
這種情況發生在日本一個極為特殊的時代:公家(天皇的朝廷)和武家(武士集團)激烈競爭的時期。
剛剛已經提到了,日本古代有特殊的"虛君體制",簡單點說就是天皇和朝廷不管事,這局面也不是一開始就這樣,也有一個形成過程,這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日本古代的莊園,這是是指由 貴族、大寺院、神社所佔有,具有經濟效益的領地,規定讓開墾耕地的人永久擁有耕地,這使得開拓者後來結合成利益集團,更武力兼併莊園,漸成各地武家實力的來源, 形成了著名的武士集團,這在在政治上削弱了天皇和朝廷的權威使得地方豪族勢力強大,至於為何日本沒有出現類似中國、朝鮮和越南一樣相對強大的中央集權,這可能和日本國內極為鬆散的地形有關
這種被山川分離地支離破碎的地形形成鬆散政治格局是必然的
於是,日本事實上的掌權者漸漸成了武家棟樑(軍事貴族),統治階級漸漸成了封建軍事地主集團(武士階級),皇室和文官集團的權力被一步步蠶食,這自然引發不滿,日本第一個武家政權 是鐮倉幕府政權(現在一般往前追溯二十年,將平清盛建立的平氏政權也視為武家政權),這個時候,武家權力機構鐮倉幕府作為執掌軍事員警權和一部分裁判權的武家權門機構, 但是天皇和朝廷代表的公家政權也有一定權利,他們共同支配國家。 鐮倉幕府與公家朝廷在長時間內保持著合作的友好關係。
鐮倉時代後期,由於後嵯峨天皇由於廢長立幼,兩個皇子先後即位(后深草天皇和龜山天皇),使得皇室分為持明院統和大覺寺統兩個家族,為爭奪皇位鬥爭激烈,在鐮倉幕府的調停下,雙方約定由兩派輪流擔任天皇,即"二統迭立",這埋下了一個很大的禍根。
以天皇為首的朝廷對於武士集團本就很不滿,這段時期日本受到了古代以來最大規模的外部入侵:元朝兩次攻擊(分別在1274年和1281年)。 這使得日本進行了大規模國家動員,使幕府進一步加強了對日本的統治,那皇室地位進一步下降。
不過,鐮倉幕府面臨一個尷尬的情況:受貨幣經濟影響(因為打擊的外部敵人,所以沒辦法獲得政敵的土地進行瓜分),無法恩賞抗元官兵,這讓很多下層武士集團不滿,他們為了彌補戰爭給自己 造成的經濟損失和恢復自己的實力,就加緊侵佔"公地"並想辦法蠶食莊園並加大壓榨力度,這樣農民也不滿了,於是,在武士和農民的反對下,鐮倉幕府岌岌可危。
這樣的話,坐鎮京都的皇室和公卿覺得機會來了,他們到處聯絡,以求反幕,這裡面的核心人物是后醍醐天皇(西元1318年—西元1339年在位),正中元年(1324年),镰倉幕府發現了後醍醐天皇的倒幕企圖,責令六波羅探題將天皇身邊的日野資朝等人處分,史稱正中之變。 鐮倉幕府不知該如何處置天皇,這使得天皇更加堅定了反幕的意圖。
后醍醐天皇繼續拉攏寺院勢力,1331年準備再度反幕,當然,幕府有著強大的耳目,所以天皇陰謀很快破產,后醍醐天皇攜帶三神器逃出京都,以比叡山為據點,舉兵討幕,結果 在幕府強大的軍事實力面前輸得幹乾脆脆,鐮倉幕府這次將策劃倒幕的後醍醐天皇廢黜,擁立持明院統的量仁親王即位,是為光嚴天皇,而後醍醐天皇被流放隱岐島
后醍醐天皇被鎮住了,但各路倒幕勢力鎮不住啊,剛剛說了,不滿幕府的可不僅僅是天皇,是各派武士勢力和農民,大家都不認這個老大了,於是,日本各地的倒幕派護良親王、河內國的楠木正成、播磨國的赤松則村(圓心)等人都表示要效忠天皇。
1333年後醍醐天皇,逃離隱岐島,逃至伯耆國船上山(今鳥取縣東伯郡琴浦町內)舉兵討幕,镰倉幕府派遣足利高氏(即後來的足利尊氏)前往征討,但足利高氏倒戈了,各地討幕聲浪不斷,北條氏的鐮倉幕府滅亡了。
鐮倉幕府
現在這江山是誰坐呢? 首先光武天皇先下來當上皇吧,后醍醐天皇自己坐皇位,后醍醐天皇當時最關心啥事呢? 他關心皇位繼承,前文提到,由於皇室分裂,所以有了"二統迭立"的規矩,按照這個規矩,后醍醐天皇當政的時候,應該由另一派后二條天皇的皇子為後醍醐天皇的皇太子。 但他不樂意,他要立自己的親兒子,因為這個規矩是幕府立的,所以他堅定地要打擊幕府,建立皇室權威。
現在坐穩了江山,后醍醐天皇立刻宣佈推行新政(建武政權),重整天皇親政的政治機構,廢除幕府,他照顧"自己人"(皇族,貴族,寺院主),把之前鐮倉幕府欺負他們,收了他們的地重新分配回去了,但是武士的土地呢? 則做出限制。 在用人上,僅重用京都公家貴族,輕視武士。 而且,要加大對小地主,自耕農等集團的壓榨程度以供養貴族。
即使是明治維新之後的"王政復古"也只是個名義,實際上權力仍然在西南藩閥手裡
但是,一個政治體制的建立是要符合經濟基礎的,天皇這個"復古"是根本行不通的,這個政權實際是反動統治政權,根本不符合當時日本實際情況,建武政權搞得秩序一片混亂,倒幕大將足利尊氏 非常不滿,再度反亂,於是1335年,足利尊氏發動延元之亂,強迫后醍醐天皇退位,並立持明院統之光明天皇,光明天皇策封他為征夷大將軍,建立室町幕府。
這又是一個武家政權,不過,他沒統一。
醍醐天皇被迫退位后,不安分,逃走了,還帶著象徵日本皇室的「三神器」,退往大和(今奈良縣)復辟了! 這就成了「一天二帝南北京」的分裂局面,室町幕府這個武家政權成為事實上的北朝;而且隨著日本進一步發展,武家政權更強化,朝廷實際已經成為傀儡,"公武二元體制" 已經失敗。
那南朝呢? 日本南朝則是皇室為核心,后醍醐天皇聲稱交給足利尊氏的三神器是贗品,新田義貞奉尊良親王和恆良親王前往北陸;懷良親王為征西將軍,前往九州;宗良親王前往東國;義良親王前往陸奧。 向各地送出皇子鎮守,南朝勢力一開始更強,勢力比北朝更為強盛,領有奧州、北陸、甲信全境及東海、畿內之大半,達到日本現疆域的五分之三,但南朝顯然是個不合時宜的政權,動員力等都差了很遠,所以漸漸被壓了下去。
1339年八月十五,后醍醐天皇讓位給了回到吉野的義良親王(后村上天皇),翌日遺言"討滅朝敵、奪回京都",在吉野的金輪王寺駕崩,享年52歲(滿50歲)。 南朝下屬的住吉大社宮司津守氏在莊嚴凈土寺為後醍醐天皇舉行大法要。
有意思的是,北朝的足利尊氏為了弔唁后醍醐天皇,在京都建立天龍寺,雖然是政敵,但畢竟曾經是天皇,按照規矩也是要悼念的。
南北朝分庭抗禮,北朝為了國家統一,不斷打擊南朝,逐漸取得優勢,但後來自己內政出了問題,幕府也分裂了,這一混亂時期使得南朝突然又取得一段時間優勢,但北朝內部混亂 平定后,再度興盛並開始反攻,1392年,北朝包圍奈良,南朝後龜山天皇將三神器交給北朝后小松天皇,歷時56年的南北朝時代結束。
日本的南北朝是以北朝勝利告終的,這實際是符合歷史規律的,因為以日本古代的實際情況,統一的皇權基本不可能。 所以,後世的日本天皇,基本都是北朝一系的。 一直到明治維新前,日本都是武家政權,自然北朝也是正統。
不過,很有意思的是,20世紀初期,日本左派政治家幸德秋水挑起了當時明治天皇的正統性問題,明治天皇(實際是日本國會)最後作出結論:以南朝天皇為日本的正統,北朝天皇保留名號,但不列入正統。
這就很尷尬了,明治天皇認南朝為正統當然好理解,因為明治維新後理論上"王政復古"嘛,自然天皇執政的政權是正統嘛,武家政權當然不合法統了,可問題是:明治天皇是北朝後裔啊!
幸德秋水是故意挑事,他是反天皇制的,結果被逮捕,他在法庭上自辯: "現在的天子,不也是暗殺了南朝天子而搶走三種神器的北朝天子嗎?"
日本軍閥政府可能恨幸德秋水,但他提出這問題還真麻煩,日本全國都是一片混亂,怎麼解釋呢? 這個嘛,其實也好解釋,反正都一個皇室嘛,"三神器"在哪裡,哪裡就是正統嘛,總算圓過去了。
不過,想挑事的也有,二戰結束後,日本皇室權威一落千丈,昭和天皇的權威竟然受到一個小賣部老闆的挑戰,這個人叫熊澤寬道,是一位日本僧人和商人,出生在 愛知縣名古屋市,他自稱是南朝天皇的子孫,甚至還向聯合國軍最高司令官總司令(GHQ)麥克亞瑟送達了請願書,自稱是日本正統的天皇
"熊澤天皇"
駐日美軍聽聞有此事大驚,高度關注,因為這可能涉及極高的政治利益,1946年1月,5名美國記者隨GHQ的將校訪問了熊澤寬道,此事件為生活雜誌、美聯社、路透社等媒體爭相報導,日本新聞界稱之為熊澤天皇,甚至支援者為他提供了資金和公寓。 當然,出名了也有問題,除了他之外還有4名自稱熊澤天皇的人物現身。
1946年5月,熊澤寬道創立了名叫「南朝奉戴國民同盟」的團體,並且在全國各地進行南朝正統性的遊說。 在昭和天皇巡幸全國期間,熊澤寬道會見昭和天皇,當面要求其退位,但遭拒絕。 體制派的歷史學家對熊澤寬道的祖先熊野宮信雅王的真實存在性進行了否定,展開了反對熊澤的宣傳活動。 而且因為GHQ決定利用昭和天皇進行統治日本,日本人對熊澤的熱情逐漸冷淡了下來。
1951年,熊澤以"天皇裕仁(昭和天皇)從正統的南朝天皇非法奪取帝位,由於欺騙國民,不適合擔任天皇為由,駁回了其上訴。 (皇位不適格訴訟)
當然,關於這個問題,北朝皇室確實是有責任的,因為1392年(明德3年)宣佈南北朝合一的條約《明德和約》中,當時仍然規定天皇由北朝系(持明院統)和南朝系(大覺寺統)交替出任,也就是說"兩統迭立"的規矩還在。
但1412年,北朝系后小松上皇的皇子稱光天皇繼承了后小松天皇的皇位,打破了規矩,於是部分南朝遺臣不滿,開始反抗北朝系對天皇皇位的獨佔,不過都失敗了。
中國人熟悉的"一休"就是後小松天皇的兒子,傳說其母親是藤原氏(貴族)的後代,她"有南志",意思是說她傾向南朝,是南朝派來暗殺天皇的奸細,足利義滿逼迫后小松天皇將其母親逐出宮廷。 足利義滿令一休從小就在京都安國寺出家,以免有後代。
於是,就有了不少南朝皇室遺落民間的傳說,而這位熊澤天皇呢? 就是藉著這些傳說開始找事的。
---------------------
南北朝時代係指鎌倉時代同室町時代之間,日本皇室分裂做南、北兩個天皇家族,南面叫大覺寺統,北面叫持明院統。響爾個時代入面,各有各嘅皇位傳承。
由於有兩個皇族,所以邊個係正統爾個問題有住好大分岐。直到明治天皇落咗宣佈以大覺寺統做日本皇室嘅正統,而持明院統雖然保留住名號,但就唔會列做正統。
起因同埋結束
南北朝嘅起因係因為後嵯峨天皇廢長立幼,但自己突然又死咗,搞到兩個仔先後都話要繼位,所以發生咗好犀利嘅鬥爭。後嚟經鐮倉幕府調停,雙方同意由兩邊輪流派人做天皇。鐮倉幕府最後就支持咗持明院統嘅光嚴天皇。響1331年,光嚴天皇響幕府嘅支持底下繼位。但係爾個時候,大覺寺統嘅後醍醐天皇堅持唔同意佢,所以南北朝正式開始。
直至1392年,持明院統包圍咗奈良,逼到大覺寺統嘅皇帝後龜山天皇將三神器交畀持明院統嘅皇帝後小松天皇,南北朝時代正式結束。
歷代天皇
大覺寺統
後醍醐天皇
後村上天皇
長慶天皇
後龜山天皇
持明院統
光嚴天皇
光明天皇
崇光天皇
後光嚴天皇
後圓融天皇
後小松天皇
------------------------
日本歷史上長達半個世紀的南北朝時代
2016-05-02 由 歷史之窗 發表于歷史
眾所周知,中國歷史上有段分裂的南北朝時代,同樣,在日本歷史上,也有一段動亂的南北朝時代,在這個時代,日本同時出現了南、北兩個天皇,並有各自的傳承。
話說公元1333年,日本第九十六代後醍醐天皇在各地勤王勢力的協助下,終於滅亡了鎌倉幕府,天皇重掌實權,實現了皇權的統一,次年後醍醐天皇改元「建武」,實行新政,史稱「建武新政」,但建武新政未能滿足在倒幕戰爭中立了大功的武士,倒幕大將足利尊氏尤其不滿。公元1336年(建武三年),足利尊氏起兵攻入京都,廢后醍醐天皇,擁立光明天皇,並建立室町幕府,是為北朝,後醍醐天皇帶著象徵皇室正統的三神器逃往吉野,開設吉野朝廷,是為南朝,至此,日本歷史上的南北朝時期形成。
《太平記》中的後醍醐天皇
後醍醐天皇建立南朝後,勵精圖治,並在楠木正成,新田義貞等人協助下,和足利尊氏的北朝進行了無數次的戰爭,希望儘早滅亡北朝,回京都實現皇權的統一,但他並未實現他的夢想,就在公元1339年病逝了,繼承他皇位的是其七子義良親王,是為後村上天皇,之後雙方仍然進行無休止的攻防,南朝君臣仍然為實現後醍醐天皇的遺願而不懈努力,但無奈南朝勢力逐漸衰退,終於在公元1392年,南朝第四代後龜山天皇在室町幕府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的軍事壓力下,以雙方皇室血統輪流繼位為條件,把三神器交給北朝第五代後小松天皇,至此,日本歷史上長達半個世紀的南北朝時代結束。
《太平記》中的足利尊氏
雖然日本的南北朝時代歷時沒有中國的南北朝時代長,但同樣是一個動亂的時代,南朝歷代天皇都為滅亡北朝,回歸京都實現皇權的統一而不懈努力,是一個時代壯烈的悲歌。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xzb9mq.html
--------------------------
日本的南北朝,明治天皇是北朝還是南朝?
2018-11-21 由 地圖帝 發表于歷史
在東京的皇居廣場前有一尊身著鎧甲、躍馬揚鞭的武士雕像,雕刻的不是別人,正是日本南北朝時期的南朝將領楠木正成。那麼天皇從血統上說應該是南朝的直系後裔吧?很遺憾,事實並非如此。
從1392年北朝消滅南朝以後,日本皇族的後代就只從北朝一系產生,而南朝則被貼上逆賊和叛亂的標籤。那麼今天北朝天皇的後代為什麼把南朝的「反賊」立為家族的守護神呢?
日本的南北朝發生在鎌倉幕府與室町幕府之間,跨度只有短短的五十年,但在這半個世紀中卻同時存在南北兩個朝廷,被稱為「一天二帝南北京」。從血統上說南朝和北朝都是神武天皇的後代,因此誰做天皇都沒有問題,但天無二日,兩雄並列之時註定只能有一個勝出者。1333年鎌倉幕府滅亡,後醍醐天皇奪取統治權,但新政府只是重用公卿而忽視武士階層的利益,這引起武士群體的不滿
武士的代表足利尊氏一心建立幕府,但遭到後醍醐天皇的拒絕,奏請未果的足利尊氏憤然離京並於1336年舉兵攻入京都。之後後醍醐天皇被廢黜,足利尊氏立光明天皇,並開設室町幕府。不甘失敗的後醍醐天皇瞅準時機逃出京都,抵達吉野之後重新登基建立南朝,此時日本出現南北兩個朝廷並互相指責對方為「偽朝」。
然而後醍醐天皇在出逃時帶走了代表皇權的三大神器,八尺鏡、瓊曲玉和草薙劍,因此從理論上說南朝比北朝更具正統性。
在南北對峙時期,南朝始終在綜合力量上遜於北朝,雖然數次打算反攻本州,收復京都,但限於實力而最終作罷。經過半個世紀的拉鋸戰,最終南朝破敗,1392年北朝將軍足利義滿動用武力迫使南朝後龜山天皇將神器交予北朝後小松天皇,南朝覆滅。此後歷代天皇均出自北朝後小松一系,直到近代日本進入明治維新。
數百年來關於南北誰是正統的爭論一直存在著,有些人認為北朝控制了日本大部分國土,因此更應該是正統;而另一些人則認為南朝擁有代表正統的「三神器」,因而北朝是理所當然的叛逆
甚至到1911年日本社會主義運動先驅幸德秋水還發出疑問:「當今聖上難道不是從南朝天皇手中奪取神器的篡權者的後代嗎?」一時間日本輿論譁然,明治維新的元老山縣有朋甚至專程為此諮詢過樞密院,最終還是明治天皇本人作出裁決:認定南朝為正統,南北朝時期的北朝天皇不列入傳承系列,但其地位與待遇不變。
這樣一來忠於南朝的楠木正成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忠貞護主的楷模,而北朝的足利義尊則成為人人唾棄的反賊。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北朝血脈的皇居前以南朝將領作為守護神了。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vy5e62y.html
-------------------
閒談日本南北朝
2019 年 04 月 06 日
說到日本的南北朝,我們首先可能會被字面上的意思給誤導了,以為日本的南北朝與中國的南北朝一樣,就是存在著兩個或兩個以上,以南方與北方相互對立的政權。這點放在中國的南北朝自是沒有問題,然而在日本的南北朝則很有問題。這是因為日本的南北朝事實上只是以南朝與北朝首都(吉野、平安京)兩者的相對位置來稱呼的,與其勢力分布是沒有相關的。南朝與北朝在地理分布上從東日本到西日本,都是以犬牙交錯的方式存在著。當然,不可諱言的,南朝的統治核心還是以南海道(今和歌山與四國)為主,但同時南朝勢力也在西海道(九州)與東國地區有不少的支持者,其中又以在九州活動的懷良親王最為知名。
南北朝的產生,最初不過是天皇家擺不平自家傳位問題而生。原本由於後嵯峨天皇對幼子的偏愛,逼退已經繼位的後深草天皇讓出皇位,於是造成後深草天皇之後的持明院統,與新繼位的龜山天王之後的大覺寺統兩支皇族爭立的局面。而這一局面在鎌倉幕府的調停下,以輪流作莊的方式勉強解決。只是由於後醍醐天皇時,幕府垮台,這就讓一心想王政復古的後醍醐天皇想趁機排除持明院統的皇位繼承權。然而後醍醐天皇的建武新政操之過急,且無視於日本當時武家抬頭的現實,終於引發足利尊氏等武士的叛亂,而足利尊氏等人為了鞏固自身的大義名份,便利用了持明院統對後醍醐天皇意圖由大覺寺統一家獨大的不滿,將持明院統拱出來對抗後醍醐天皇。及時出亡的後醍醐天皇則是退往吉野,號召其他附已的武士們(如新田義貞、楠木正成等)與以足利尊氏為首,奉光明天皇為國君的武士集團對抗,使這樣的持久對立超過半個世紀。最後才在北朝方的室町幕府將軍足利義滿的統治期間,逐漸對南朝方展開致命性的全面進攻,迫使連戰連敗的南朝不得不同意北朝方開出的議和條件。只是不論北朝的後小松天皇,還是室町幕府的將軍足利義滿,對於議和條件只是作為一個解決分裂的策略,並沒有打算切實遵守,也因此繳出了三神器的南朝皇族便從此喪失與北朝叫板的籌碼,只得黯然退出歷史舞台(雖然他們還是一度勉強再起,不過後南朝欠缺實力,也不過只是一個短暫的迴光反照而已)。
閒談日本南北朝 – Gasta Marcus Hobbitia https://bit.ly/2LuDUqG
------------
南北朝(日本历史时期)_百度百科 https://bit.ly/3hOhBsm
---------
從日本南北朝看民進黨初選
先說好,這篇文章充滿個人意見甚至偏見、道聽塗說的小道消息和揣測,當然還有小弟充滿腐儒氣息的借古諷今。
民進黨的初選結束了。既然是要爭代表權的戰鬥,大家嘴裡講「君子之爭」,但是實質就是日本人說的硬碰硬「選手權」。在選手權的舉辦過程中,什麼金孫啦陰文啦鳥話幹話全部出籠,所以當結果出來之後,自然會有很多人遺恨滿滿,甚至連「反正民調贏這麼多不差我這一票」的話都聽到了。你很難想像這些話會從平常愛台無限、抗中無悔的朋友們嘴裡說出來。
其實也沒有什麼難想像的。因為政治就像你以為它是綠的但是切開是白的,然後咬一咬吐出來其實它是紅的檳榔一樣,我們都覺得政治是理念對決,然後除了學校課本以外沒讀過什麼書的人,會跟你說那是「管理眾人之事」。但是真正的政治,永遠都是老鼠冤和利益衝突的螺旋,也就是「人」的愛憎交錯而已。就像這次的初選風波,其實也不過如此。
執政黨出了另一個當時看起來更血統純正的挑戰者和現任對決。這真的讓我想起日本「一天兩帝」的南北朝時代。以前日本有位後嵯峨天皇,在退位成為上皇之後,先把皇位傳給了自己的長男後深草天皇,後來又因為偏愛自己的小兒子而叫長男退位。繼任的這個小兒子就是龜山天皇,也就是在日本筥崎八幡宮寫下「敵國降伏」的天皇。後嵯峨因為比較疼龜山天皇,所以在龜山天皇的兒子出生八個月時,就把他封為皇太子,讓皇位變成由小兒子系統繼承的狀態。
這才叫「金孫」啊。
後深草和龜山兩個皇統,各自以所有的莊園為名而稱為「持明院統」和「大覺寺統」。簡單來講就是皇室裡的血統派系。持明院統當然不服這種弟弟凌駕哥哥的現狀,於是向當時的幕府求援。在幕府施壓下,大覺寺統被迫和持明院統達成各自推出人選擔任天皇10年的協定。
當然,這種看起來公平又民主的方式,其實雙方都不滿意。因為在那邊屁股都還沒坐熱就換人的大風吹遊戲,根本只讓皇室成員覺得這是幕府刻意要弱化朝廷影響力的陰謀。
結果在大覺寺統這邊出了一位「名君」後醍醐天皇,後醍醐深受當時的舶來思想宋學影響,覺得要有君臣之際、華夷之分。名分上是臣子的幕府武士們居然操縱著皇位交替,這就已經罪不可赦了,他還覺得鎌倉幕府是在京都的東邊又比貴族們粗野,所以也是一種「東夷」蠻人,而天皇家的中心、也就是自己當然就是「華」了。
這位夢想家當然不願當武士們的傀儡,所以發動了幾次倒幕政變。但是貴族們跟我一樣書生造反三年不成,所以每次都以失敗收場。在原諒過幾次天皇的任性之後,幕府還是忍無可忍地把後醍醐流放了。
但是這時候其實幕府已經因為財政等種種問題,造成了全國武士的種種不滿。於是就在擦槍走火的形勢下,後來居然發動了全國性的倒幕軍事活動,而幕府也真的被打倒讓後醍醐真正親政,史稱「建武新政」。
可是這個「新政」名字好聽,內容卻是造成另一波的全國武士不滿和騷動。因為新政其實充滿了後醍醐的專斷和虎頭蛇尾,而且最重要的是獨厚貴族而把有功的武士們架空或冷遇。
最後武家領袖足利尊氏終於起兵反叛這個自己曾經擁立的天皇,而且這次全國武士不再站在天皇這邊,而是幫助足利尊氏打倒了後醍醐勢力。兵敗的後醍醐終於被迫交出最近也出現在新聞上的天皇家寶物「三種神器」,退位宣告自己的失敗。
但是後醍醐真的很任性。他後來逃出京都進入南方的吉野山區後,號稱自己交出的三種神器是假貨,所以足利尊氏控制的新天皇也是假貨,自己仍然是唯一的天皇。日本,就此進入長達50多年的南北朝大混戰時代。
為什麼講民進黨初選會扯到日本南北朝時代?很簡單。因為南北朝時代和這個初選一樣,討論哪邊是正統哪邊是正義一樣半點意義都沒有,每一邊都有每一邊的正當理由和說法。但是名歷史小說家司馬遼太郎曾公開說過,南北朝時代是他唯一不想寫、也寫不出來的日本歷史時期。因為這個時代的人們實在太人性醜惡全開,除了忠臣「大楠公」楠木正成以外,幾乎全國所有的武士都是毫無中心思想的逐利之徒,一點意義都沒有。
日本南北朝時代,除了忠臣「大楠公」楠木正成以外,幾乎全國所有的武士都是毫無中心思想的逐利之徒,一點意義都沒有。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為什麼?
因為連最高象徵的天皇家都能一分為二的時候,戰亂之火自然會延燒到全國各地。因為沒有任何一個家族或是勢力,會沒有長幼、親戚、甚至父子之爭的。於是在各個角落,我們可以看到無數的血肉之爭。只因為如果老大支持北朝,那我老二就要支持南朝,管你什麼大義名分還是華夷之分。最慘的是這種其實和黑社會抗爭沒什麼兩樣的混戰,在南北朝時代都兩邊各自有看起來的絕對正義可以拿來當招牌。
簡單來說,一天兩帝的南北朝到底在爭什麼到後來已經沒幾個人在意了。不知不覺中,全國武士都成了反正把對方幹掉就是,戰亂不斷大家打得很痛苦也打得不知道理由,但是問他們為什麼打的時候,卻又變成滿嘴正統啦大義啦君臣華夷啦的理由伯了。
夠有既視感了吧。
一天兩帝的南北朝到底在爭什麼到後來已經沒幾個人在意了。不知不覺中,全國武士都成了反正把對方幹掉就是。圖片來源:蔡其達/攝影
南北朝時代,一開始是真的有像宋學信奉者楠木正成、為了武士爭權利和忠君道德間苦惱的足利尊氏這種偉大人物的。就像初選發動時,包括當事者和許多支持者,我相信大家都是抱著為台灣奮戰的犧牲精神。但是就像足利尊氏和後醍醐身邊一樣,我想在台灣也是有一堆為了自己頭路和老鼠冤的人,在旁邊搧風點火想要幹掉對方──但是我絕對可以肯定不會是兩位當事者。
在民主的大旗下,大家開始打出了火氣,開始出現南北朝效應──其實我才不是支持南朝,我只是看北朝的候選人很賭爛而已。所以北朝支持者是吧?一定是爛人啊,一定是五毛網軍啊,一定是頭殼裝屎的啊先幹再說。講到後來連什麼淫婦懶X這種幹話都出來,真的讓人懷疑對方候選人是不是有踢破過你公媽金斗甕了。
然後可能只稍稍偏向某一邊但是本來其實誰出線都支持的朋友,被修理之後就覺得好喔那你候選人放任這些人出來哭爸,那你一定是故意的,所以就進入了陰蚊啦金孫啦功德啦女皇啦的沒衛生模式。
另一方面就像南北朝的招牌效應一樣,講老鼠冤講頭路講分配好像太low了,所以當然要講延民調是破壞民主啦參選是偷襲不講政治倫理了。但是其實你我都知道你沒那麼在乎民主,不然上次國民黨換柱時,也沒看你出來幫小辣椒相挺。你沒那麼在乎政治倫理,不然這次某直轄市長要選總統,你應該要去當王院長的義勇軍才是啊!
就承認我就是賭爛對方那個,這樣心情會輕鬆很多啦相信我。
當然啦,寫這篇一定會有人虧我「啊一定是你支持的有過關所以你才在那邊講些風涼話」。真的沒有,因為我一直牢記我爸給我的最大人生教訓就是「贏筊不好贏話」。給你門清一摸三了還在那邊牌底驗屍嘴裏碎碎念「乾怎麼是摸到五筒不然摸到白板就大三仙了」,沒有牌尺抄起來給你頭殼尻下去就已經修養很好了。
然後也不必在那邊「啊贏很多了可以起家伙了不差我們這些錢啦」,這種牌咖我遇到的話一定上PTT公告全國民眾他的優良牌品。至於被胡了才在那邊張說你怎麼可能會輸一定是出老千的,你要嗎就當初不要坐下來玩,而且過程裡也沒看你抓到對家什麼,輸了錢付是付了但是在那邊也沒證據還講賭歹筊,這樣真的母湯。而且還在火上的朋友們,我們真的忘了一件重要的事。
自己家裡人打的衛生麻將而已,真的要講到殺父奪妻之恨嗎?
當然,我知道這場台灣的南北朝之爭裡,有許多朋友是抱著崇高理想或高度戰略眼光在參與的。我寫這篇文,也絕沒有矮小化這些朋友們高潔心志的意思。也有更多朋友在結果出來後心灰意冷,覺得「打拚數十年、沒差我這票」。
但是別忘了,如果因為我們家裡的衛生麻將輸贏就切心,不去幫忙跟另外一戶的真正理念對決,那麼我們這一家如果輸了,你被對方殺父奪妻的機會很大很大…雖然我們也經歷了一場不大不小的爭鬥,但也該是重整心情、再打一仗的時候了。希望台灣的未來,就像記述南北朝戰亂的古典名著書名一樣。
《太平記》。蔡亦竹:從日本南北朝看民進黨初選 https://bit.ly/3bc7Frk

4BaSiTB390qqp2r149242pq8348690n1qr1n7980783qo2958r24no090n44pn2r05or586s04s2o47s55744r28no70o1rosns7585下載 - 2021-01-07T214740.994下載 - 2021-01-07T214735.108下載 - 2021-01-07T214732.879下載 - 2021-01-07T214730.270下載 - 2021-01-07T214727.842下載 - 2021-01-07T214724.917下載 - 2021-01-07T214720.5522021-01-07_214708816p3r060q304768nn47o4r8p66102r1e5aa54dfb5d14d9297c900b5631f68772021-01-07_2143102021-01-07_2142562021-01-07_2142462021-01-07_2142562021-01-07_2142462021-01-07_2142162021-01-07_21420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