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女性旅遊作家始祖/三毛,本名陳懋平,後改陳平/作家三毛(Echo Chan 1943-1991)  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副教授 文大德文系、哲學系教授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三毛 (作家)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西班牙加那利群島:三毛的夢境/加納利群島也是西班牙政府認可的八個具有「歷史國家」地位的地區之一。如同西班牙另外兩個位於非洲大陸的自治市休達和梅利利亞一樣,加納利群島也位於非洲板塊上。該群島的第三大城市聖克里斯托瓦爾-德拉拉古納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定的世界遺產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下載 - 2021-01-03T085927.203r327r135s811491qn64s6n08q8opp861ssrccrtuqhxccmhhmpdnlviijhhjogfdzqqhmmhnwgsy2021-01-03_0913242021-01-03_0912442021-01-03_0912355p665q6s097o41589s64oqn59n0q22o76255on10-op7o-4644-n671-0s71qp214q1s11s90003p27or45o13s1119o0006137o37qo05rr11s70003osn03p6p68oo119800019o81so0qpsp7119o000613778q82n015119800019o80s83s572s11sq000199o7sr1nrs96119800019o7s11rpnr8n119800019o7q6p059q7411sp0003or6991sops3r下載 - 2021-01-03T090716.695Z (16)下載 - 2021-01-03T090626.05900overlooked-sanmao-02-jumbo00overlooked-sanmao-jumbo00overlooked-sanmao3-jumbo15n40005n6864s4p0r78159r00067r9p8s077oq3163200000n7506p2qqs815n400058r52q4409o48159r000669s56185npo8159r00066976sq14o6pn163000056618rso418r3153n000795pr63333sno15n4000589qpr99o875215n600081rrs6qn7720n153n000794p1s73536rq1630000560qo17p55n9r15n600081q5os669124915n400058695200n3016162p00055q3o612no1334nr7000006n576np0p514nr7000006n6q40n715n4nr20001snp5573o099p403s00002638pp26034843330000r23r4101895q3p790004p7o2r0743o73

【那一年的這一天】1991.1.4 作家三毛上吊身亡 自殺?意外?仍留謎團
三毛人生故事充滿異國情調,有非洲沙漠的馳騁,拉丁美洲原始森林的探幽,這些常人不能及的人生經驗造就了她成華人青春偶像
2017-01-04 08:26
那一年的這一天
今日的新聞是明天的歷史, 每一天,都在歷史的光采與風霜裡, 推進、也累積文明。 每一天,都有獨一無二的存在意義, 新聞及歷史,相互輝映。 從每一個「今天」、回顧那一年, 曾令我們振奮、感傷、懷念、悲痛過的人與事, 看看時代行進的軌跡。[完整介紹]
三毛上吊身亡消息震憾華人世界。圖/維基百科
三毛上吊身亡消息震憾華人世界。圖/維基百科
以《撒哈拉的故事》等作品開創流浪文學、帶動風潮的華文暢銷作家三毛,1991年1月2日因子宮內膜增生問題住進台北榮民總醫院治療,3日完成手術。1月4日清晨卻被醫院打掃的清潔婦人發現,以絲襪吊掛廁所內的點滴勾架,上吊身亡,享年48歲。消息傳出,震驚華文世界。
在華文世界中,三毛與和張愛玲一樣,都是作品與人皆具「故事性」的文壇傳奇。三毛以她活靈活現的筆將撒哈拉的故事寫成了所有讀者的想望,她與小她8歲的西班牙籍潛水工程師的先生荷西的愛情故事,也成經典。
三毛辭世迄今26年,當年自殺原因的臆測未休止,與荷西間的愛情、婚姻,甚至荷西此人的真實性,一直都還是書迷及「三毛研究者」熱議的話題。
3歲自己改名  初二遭師辱而休學
1943年3月26日出生於重慶、祖籍浙江省定海的三毛,父親陳嗣慶是成功的律師。三毛本名陳懋平,「懋」為家譜上她那輩的排行,但三毛3歲時不會寫「懋」,寫名字時常常跳過,自己改名「陳平」,後來她的父親把她弟弟們的「懋」字也都拿掉了。
三毛成長過程便流露出與眾不同,自幼喜歡文學書籍、但對數學毫無興趣,五年級下學期第一次看《紅樓夢》。初二那年數學常得零分,後來發現數學老師每次小考都是課本後面的習題,為了不要留級,她把題目背下來,小考一連考了六個一百分。數學老師懷疑她作弊,重出考題考她,又拿零分,用毛筆在她的眼睛周圍畫了兩個代表零蛋的大圈羞辱。心靈受創的她因而休學,由父母親自行教導;也因而罹患憂鬱症,據聞年少時即曾割腕輕生未遂。
三毛初期以本名「陳平」及「Echo」為名發表文章。1962年12月,「陳平」的文章《惑》被推薦在白先勇主編的《現代文學》雜誌第15期發表,獲得鼓舞,展開作家之路。1967年到1970年間,分於西班牙、德國及美國芝加哥,留學及遊歷,1971年返國在中國文化學院德文系、哲學系任教。
三度感情創傷  與荷西婚姻成經典作品
但她的感情之路屢屢遭遇憾事。先是不顧家人反對要與畫家男友結婚,卻在婚禮前才發現了對方是有婦之夫。一年後結識一名年長的德國教師,已答應對方求婚,未婚夫卻心臟病突發猝死,傷慟欲絕的三毛曾服安眠藥自殺被救回。接二連三的打擊,三毛再度遠走西班牙,與6年前曾在西班牙相遇的荷西重逢。
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中提及,由於自己一直對撒哈拉沙漠情有獨鍾,原本計畫去希臘地中海一帶潛水旅遊的荷西,改在西屬撒哈拉磷礦廠找到工作。1974年,倆人在西屬撒哈拉的阿尤恩結婚。婚後她才正式以「三毛」筆名發表文章,寫下其在西屬撒哈拉沙漠的生活及見聞,在《聯合報副刊》刊出後十分受矚目,後集結出版《撒哈拉的故事》、《稻草人手記》和《哭泣的駱駝》等書,創造了「三毛熱潮」,歷久不衰。
1979年9月30日,台灣中秋節當天,荷西在三毛父母往訪期間在拉帕爾馬島的海中潛水時意外喪生。三毛歷經第三度情感上的打擊,姐姐陳田心回憶三毛親自用手去挖荷西的墳墓。
12年後,三毛選擇自殺結束其經歷傳奇且不凡的一生。不過其死因眾說紛云。有一說是,她當時處於「精神耗弱」的狀態,因服用劑量過重,迷糊中被絲襪纏住頸部而窒息逝世。也有繪聲繪影指稱,三毛熱衷通靈所致。還曾出現其被謀殺的推測言論。三毛的作家好友倪匡曾形容:「三毛一直有自殺的傾向。是一個戲劇性很強、悲劇性很濃的人物,因失去愛與被愛的力量才離開人世的。」
但三毛的創作,已成華文世界中永恆的印記。白先勇便解讀,「三毛創造了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瑰麗的浪漫世界;裡面有大起大落生死相許的愛情故事,引人入勝不可思議的異國情調,非洲沙漠的馳騁,拉丁美洲原始森林的探幽——這些常人所不能及的人生經驗造就了海峽兩岸的青春偶像。」【那一年的這一天】1991.1.4 作家三毛上吊身亡 自殺?意外?仍留謎團 | 民報 Taiwan People News https://bit.ly/2Lj4FOI
----------------------
三毛一生的背後,有多少悽美滄桑,她的自殺到底源於什麼?
2017-12-10 由 煙灰嘚瑟白話那些事兒 發表于歷史
從一個休學在家、曾經試圖割腕自殺的問題學生,到遊歷各國、擁有無數書迷的流浪作家,她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什麼叫至真性情,什麼叫活出自我。她的文字,她的愛情,她的生活,仿佛是真實和想像的結合,既親切,又充滿神秘和離奇。
1943年3月26日的凌晨,一個女嬰誕生在重慶一戶普通的家庭,取名為陳懋平。三歲的時候,因為總是學不會寫「懋」這個字,便自己把名字改成了陳平。後來,她又因特別喜歡《三毛流浪記》,於是選用三毛做自己的筆名,也是我們最熟知的,帶著無限的傳奇色彩被銘記至今的名字。
從小,三毛就體現出了她的細膩敏感、單純真實和異於同齡人的成熟。上學的時候,學習只有國文好,數學差到極點,性格古怪不易相處,還總是逃學去看亂七八糟的書,智商測試只有60分。他們怎麼也想不到,這樣的三毛日後竟成了一名傳奇女作家。
喜歡三毛的人有很多,可是一談起三毛的死很多人剛開始會表現的意外、不解,但冷靜下來想一想,也許這就是她的歸宿吧,如果你仔細看過她的書,真的了解她的話,你應該就會理解!
從一個休學在家、曾經試圖割腕自殺的問題學生,到遊歷各國、擁有無數書迷的流浪作家,她用親身經歷告訴我們,什麼叫至真性情,什麼叫活出自我。她的文字,她的愛情,她的生活,仿佛是真實和想像的結合,既親切,又充滿神秘和離奇。
三毛,原名陳懋(mào)平(後改名為陳平),中國現代作家,1943年出生於重慶,1948年,隨父母遷居台灣。1967年赴西班牙留學,後去德國、美國等。1973年定居西屬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結婚。1981年回台後,曾在文化大學任教,1984年辭去教職,而以寫作、演講為重心。1991年1月4日在醫院去世,年僅四十八歲。
1990年秋,成都柳蔭街。漂泊已久的三毛赤足坐在街邊,一身「乞丐裝」,一個大背包。她背靠臨街的民居,幾張木椅斜靠在門板上,她滄桑的面容寫滿人世的疲倦。在這條古老的巷子裡,她和孩童們玩紙菸盒,和茶館老人喝大碗茶,聽市井裡各種嘈雜的聲音,找到了內心的寧靜和歡愉。
三毛在柳蔭街留下此生最滿意的一組照片,幾個月後,卻用一條絲襪結束了自己的生命。誰也想不到,這個率性自由的流浪者、撒哈拉沙漠的奇花,生命之弦戛然崩斷,決絕得不留一點餘地。
她最後留給世人一句話:「如果選擇了自己結束生命這條路,你們也要想得明白,因為在我,那將是一個幸福的歸宿。」她對生命的認識已超越生死,活著亦或死去都是合理的選擇,只遵從內心的驅使。因此她飽受爭議,保守派認為她是脫離世俗的神經質患者,自由派則讚美她不可複製的個性和理想主義。
——對於戀情,有一份純粹的執著追隨
青春時代的三毛。
三毛的情感世界一直為大家所津津樂道。大家所熟知的是三毛與荷西的感情故事,然而,大家也許料想不到,三毛的流浪始於初戀。
在父親陳嗣慶的眼中,情竇初開的三毛非常特別:在她16歲時,她的各方男朋友開始不知從哪裡冒了出來。她很大方,在家中擺架子——每一個男朋友來接她,她都要向父母介紹。不來接她就不出去。這一點,作為父親深以為榮。
三毛真正的初戀是在文化學院(即後來的文化大學)開始的。三毛在《我的初戀》一文中曾這樣寫道,「我對這個男孩,如同耶穌的門徒跟隨耶穌一樣,他走到哪裡我就跟到哪裡。他有課,我跟在教室後面旁聽;他進小麵館吃麵條,我也進去坐在後面」。三毛筆下的這個男孩叫舒凡,當時是戲劇系二年級的學生。三毛髮現,幾乎所有的女生都會稱讚他。舒凡當時已出版了兩本書,是學院的大才子。兩年的初戀以分手告終。「她堅持要走,原因是那位男朋友。」父親把三毛送到了西班牙,從此三毛開始了一生的流浪。
她死了,魅力卻永遠留在人間。從上世紀60年代至今,一茬一茬年輕人都致敬三毛式的生活,渴望衝破世俗阻力,如風一樣自由、如野草般不羈。三毛是劃時代的青年偶像,她的率性洒脫是通向未來的門票。她用一無所有收穫精神的富足,用浪跡天涯加持內心的力量。
她是自己生命的主宰。1943年出生,1964年自殺未遂,1973年在撒哈拉結婚,1976年出版《撒哈拉的故事》,1991年1月自殺成功,終年48歲。「如果有來生,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恆。沒有悲歡的姿勢,一半在塵土裡安詳,一半在風裡飛揚;一半灑落蔭涼,一半沐浴陽光。」生命於她只是無關悲喜的過程。
電視劇《滾滾紅塵》、歌曲《橄欖樹》、長篇文學《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駱駝》、《夢裡花落知多少》這些耳熟能詳的作品,均是出自三毛之手。
可以說,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讀三毛的作品是文藝女青年的標配。
這樣一位在顏值和才華上均被上帝偏袒的才女,為何最後竟選擇自殺呢?
要知道,就在自殺前一年,也就是1990年,她還曾如此勸說一位有厭世傾向的朋友:
「如果自殺可以解決問題的話,那麼世上就沒有活人了。我跟你講,這世上不是只有你想自殺,許多人都想自殺。你給我好好活下去。不要太肯定三毛絕對沒有如你一般的身臨其境,她活得下去,你也活得下去;她不自殺,你也不要自殺;你不好好活,我不會放過你。」
但僅僅過了不到一年,也就是三毛自殺前的三天,她突然為媽媽提前一個月過了生日,當她媽媽對此表示納悶時,三毛說:「怕晚了來不及。」
因為自殺前沒有留下任何一書,三毛的死成了永遠的謎,任憑後人猜測,眾說紛紜。
承受不住外國男友荷西的死
三毛的大姐曾經說:
其實三毛第一次剛遇到荷西的時候,沒想太多,也沒想到共度一生;但再去的時候,她已經歷盡滄桑,或許覺得單純也是一種美麗,因此決定結婚了才告訴家人。
所以,荷西走了後,她就無法承受了。不是我父母在,她一定走了,她性格太強烈,絕不按世俗走她的人生。
初識荷西時,三毛在馬德里上大學三年級,而荷西只不過她學校附近就讀的一名高中生,但一次偶然的機會,聖誕節晚上,頭上一頂法國帽的荷西卻在她所居住的公寓樓下等她送她節日禮物與祝福!那時三毛根本就未對比自己小几歲的荷西懷任何想法。
而荷西卻照樣逃課來看她,直到有一天,荷西手捧鮮花來到三毛得面前一臉認真地說,ECHO(三毛的英文名),你等我結婚好嗎?六年!四年大學,二年服兵役!好不好。根據三毛生前錄音,三毛說那時聽完荷西的一番話後,她跟荷西說那之後6年的時間裡最好不要聯繫了吧。三毛回憶到那個時候,荷西只是揮揮他的法國帽,倒退著跟三毛說:ECHO,再見。明明激動的眼淚都要掉下來了,還是不停的對著三毛做著鬼臉。對於三毛來說,荷西是真摯和真誠的,那場雪花剛好也在那個時候開始掉落了下來。很美。
後來,畢業後的三毛選擇到各地流浪,巴黎、芝加哥、慕尼黑......但是在三毛的內心是渴望安定和平凡的生活的,於是1971年在老師的邀請下回到台北文化大學教書,成為了一名哲學系老師。在這裡三毛也遇見了一位溫文爾雅的德國教師,兩人很快墜入愛河,準備結婚。可是就在結婚的前一天夜裡,這位教師就突發心臟病死在了三毛的懷裡。
三毛接受不了這樣的結果,一度吃下安眠藥,但最終被搶救過來了。這時的三毛選擇繼續流浪,直到再一次來到到了西班牙。這是荷西的6年之約也到了,於是三毛寫了封信給荷西告訴他,自己來了。面對荷西溫柔的環抱和言語,以及滿屋三毛的黑白照片。三毛最後決定嫁給荷西。在小編看來一開始三毛對於比自己小的荷西只是單純的被荷西的執著打動而已。
沒過多久,三毛就跟荷西說自己想去撒哈拉沙漠旅行,荷西二話沒說自己就跑去撒哈拉沙漠找了一份工作等待三毛的到來。並在1973年,在非洲沙漠小鎮(今阿拉伯撒哈拉民主共和國的阿尤恩)與三毛結婚。對於喜歡海的荷西放棄了自己最愛的家鄉來到沙漠和三毛一起生活,這樣的愛的確讓人驚嘆。
在結婚的時候,荷西送給三毛一具頭骨完整的駱駝骨,因為沒有鮮花,三毛就拿了一把芹菜作為花束。兩人開始了異常艱難的沙漠之旅。
環境雖然艱辛,但是在沙漠裡有了荷西的陪伴,三毛開始提起自己擱置了十年的筆寫起了文章。應該說這段時間是三毛擁有一生中最歡樂的時光。
三毛也曾把沙漠比作一片花海,此時的三毛感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女人。
1975年後因為戰亂,三毛和荷西定居於西屬撒哈拉的加那利群島大加那利島北部的一個叫做Telde的小鎮上的海邊社區。1976年三毛的文學作品《撒哈拉沙漠的故事》出版,這本記載了三毛和荷西在沙漠裡的所見所聞所想,充滿了浪漫和濃情的異域氣息。因為文中真摯的感情和細膩的文字收到很多讀者的歡迎。
後來,短暫的與荷西渡過3年的婚後生活,1979年荷西卻因為一次潛水意外死亡。
當三毛看見在棺材裡躺著的荷西,痛苦深深就烙在了三毛的靈魂深處。她對著死去的荷西一遍遍說道:你要勇敢,要勇敢,沒有我你也要勇敢。那個當年喜歡了三毛六年,用自己的行動一次次為愛付出,陪伴三毛度過人生中最快樂時光的荷西就這樣離開了人世。小編想用現在的一句話形容荷西當年:一見三毛誤終生。荷西從來沒有在意過三毛的流浪和飄飄然的花蝴蝶的生活,而是用自己的一生來愛三毛。他的一生是三毛,但三毛的一生卻不是他。
荷西被三毛安葬在他們常常散步的墓園裡,三毛在作品《夢裡花落是多少》中那句:埋下去的,是你,也是我。走了的,是我們。更是表達了三毛對這個大鬍子的懷戀和愛。
後來,在無盡的悲痛中三毛又一次想選擇自殺,但是在好友瓊瑤一番勸說下。三毛選擇勇敢的活下去,隨後白天在各學校演講,好似激情澎湃,但是到了深夜內心錐心之痛還是會一遍又一遍的湧上心頭。後來在與70多歲的王洛賓忘年之戀中,兩個人的人生經歷,生存環境,觀念形態,諸多的不同,使她和洛賓之間,無法疏通30多歲年齡差距造成的鴻溝。三毛明白了:年近80的洛賓,生活給他刻下的傷痕太深太深;她的一顆愛心,遠不能撫平這位老人深重的心靈創傷。14天後,三毛提著行李,落寞的回到台灣。
西部歌王王洛賓
在回到台灣後的一年後,也就是開始所說的1991年。三毛在醫院自殺身亡。小編之所以想和大家聊一聊傳奇女子三毛的情感的故事,是覺得三毛在每一次的感情中都渴望那種最平凡的幸福,但是最後都是事與願違。無論是三毛最初初中時期主動追求的初戀,還是在國外理不短的感情糾葛,亦或是那個躺在自己懷裡死去的「丈夫」,還有深愛著她的荷西以及她最後那段黃昏戀的結局
三毛留給我們更多的是她用筆寫下的文學作品,三毛已遠去。我們也只能從哪些字裡行間和三毛僅存的生前錄音去品味這位傳奇女子的一生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y2r48ob.html
---------------------------------
「流浪作家」三毛:撒哈拉、愛情和死亡
「流浪作家」三毛:撒哈拉、愛情和死亡 - 紐約時報中文網 https://nyti.ms/2X72Cjv
2019年10月29日
作家三毛一張日期不明的照片。
「被忽視的逝者」是一個傑出人物訃告系列,這些在1851年以後去世的人物,在當時沒有得到時報的訃聞報導。
20世紀70年代初,台灣作家三毛在《國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雜誌上看到一篇關於撒哈拉沙漠的文章,隨後告訴朋友她想去那裡旅行,並穿越撒哈拉沙漠。
朋友們以為她在開玩笑,沒想到她最終踏上旅程,並撰文稱,廣袤的撒哈拉沙漠是她的「夢中情人」。
她在發表於1976年的經典散文集《撒哈拉的故事》中寫道,當她第一次來到撒哈拉,到達撒哈拉西部阿尤恩市一座狂風肆虐的機場時,「我舉目望去,無際的黃沙上有寂寞的大風嗚咽的吹過,天,是高的,地是沉厚雄壯而安靜的。」
「正是黃昏,」她繼續寫道。「落日將沙漠染成鮮血的紅色,凄美恐怖。近乎初冬的氣候,在原本期待著炎熱烈日的心情下,大地化轉為一片詩意的蒼涼。」
這是她將要經歷的諸多冒險之一,她此後寫下的散文和詩歌在台灣和中國的幾代年輕女性中流傳,她的文字中流露出的自信和深入當地探索的勇氣,被她們視為是對當地保守的社會規範的勇敢挑戰。
在發表了十多本散文集和詩集後,三毛於1991年去世,但人們並沒有忘記她。在中國類似Twitter的社群媒體平台微博上有一個帳號專門摘選她作品裡的一些文字,現在該帳號有100多萬粉絲。
下月,布盧姆斯伯裡(Bloomsbury)出版社將在英國推出《撒哈拉的故事》一書的英譯版,並於明年1月在美國推出。該書翻譯傅麥說,這是三毛所有作品的第一部英譯本。
「她能在中國文學創作中如此長盛不衰,實在非同一般,」紐約帕森斯設計學院(Parsons School of Design)負責全球項目的副院長傅麥說。
其中一個原因可能是,她的寫作風格與習慣在Twitter和Instagram上自我推銷和過度分享的這一代人產生了共鳴。
「儘管在社群媒體和商業化女權主義的當代,毫不掩飾的自我張揚和積極賦權已經無處不在,但三毛的精神領先於她的時代,」現居英國的新加坡小說家張溫寧在英文版《撒哈拉的故事》的序言中寫道。
然而,張溫寧又說,她對自己的孤獨、憂鬱和「厭世」的描繪,常常會折損她那飛揚的自信形象。
這些散文最初是在當時的一家台灣報紙上發表的,描繪了世代生活在沙漠中的遊牧民族沙哈拉威人的生活。他們與西班牙和摩洛哥展開了數十年的武裝抗爭。對西班牙的抵抗一直持續到20世紀70年代中期,接著是摩洛哥。後者當時統治西撒哈拉,也就是東起阿爾及利亞和毛裡塔尼亞、西至大西洋海岸的一片區域。
三毛逐漸融入沙哈拉威人的生活,有時對他們的某些習俗投以批判的眼光。比如,她對婚禮上粗暴奪走年輕新娘的童貞的傳統感到憎惡。
她在一篇名為《娃娃新娘》的文章中寫道:「我對婚禮這樣的結束覺得失望而可笑,我站起來沒有向任何人告別就大步走出去。」
三毛的一次遠足留影。她經常描寫自己波希米亞式的生活方式。
三毛的一次遠足留影。她經常描寫自己波希米亞式的生活方式。 HUANG CHEN TIEN HSIN, CHEN SHENG AND CHEN CHIEH THROUGH CROWN PUBLISHING COMPANY LTD.
還有些文章記錄了三毛的波希米亞式僑民生活。比如,結婚那天,她對自己的穿著沒有太放在心上,穿了一條麻布裙,腳蹬一雙涼鞋,帽子上別一把香菜,就和未婚夫在沙漠裡步行近40分鐘去法院結婚了。
她寫道:「沒有用皮包,兩手空空的。」
她的散文介於回憶錄和小說之間,有一種讓人想起垮掉一代詩歌的簡潔優雅。同時它們又是輕鬆愉快的,與她的故鄉台灣當時所處的「白色恐怖」戒嚴時期相比,這是一種不尋常的品質。那時許多反政府人士正被監禁或處決。
「她建起了一個與眾不同、充滿異域風情的地方,一座供讀者欣賞的沙中城堡。」香港中文大學文學教授何杏楓說:「在台灣那個物質享受極為有限的年代,她渴望不一樣的東西,並向比她年輕的女孩證明,獨一無二是可以接受的。」
三毛原名陳平,除了筆名「三毛」,她有時還用「Echo Chan」這個名字。戰期間的1943年3月26日,三毛出生於中國西南城市重慶一個知書達禮的基督教家庭。她的父親陳嗣慶是律師,母親繆進蘭是家庭主婦。 
戰後,三毛一家搬到東部的南京,在1949年共產革命武裝取得勝利前夕逃到台灣。
學生時代的三毛很不安分,她花了大量時間閱讀中國和西方的文學作品,包括《飄》和《基督山伯爵》。
有一天,她在作文中寫到她想成為一個撿垃圾的人,這樣就可以在街上閑逛,發現被別人丟棄的寶貝。老師說她簡直一派胡言,要她重新再寫,結果她變本加厲,寫她想當一個賣冰棒的小販
在台灣中國文化大學修完哲學專業之後,三毛於1967年移居西班牙,此後在德國深造,並在伊利諾大學法律圖書館短暫工作了一段時間
24歲時,她遇到了未來的丈夫荷西·馬利安·葛羅(José María Quero),當時,荷西16歲,他們住在同一個街區。
「她學習過哲學、語言和文學,」2016年,荷西的姐姐卡門·葛羅(Carmen Quero)在接受西班牙報紙《國家報》(El Pais)採訪時,談到與她見面的經歷,「我們都被她迷住了。他對她一見鍾情。」
三毛與丈夫荷西。他們相遇的時候,她24歲,他16歲。
三毛與丈夫荷西。他們相遇的時候,她24歲,他16歲。 HUANG CHEN TIEN HSIN, CHEN SHENG AND CHEN CHIEH THROUGH CROWN PUBLISHING COMPANY LTD.
他們於1974年結婚,在西班牙加那利群島定居。在那裡,三毛寫下了後來風靡一時的歌曲《橄欖樹》的歌詞,這首歌的演唱者是台灣歌手齊豫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
我的故鄉在遠方
為什麼流浪
流浪遠方,流浪」
1979年,也就是這首歌發行那年,身為潛水員和水下工程師的荷西在一次潛水事故中喪生。三毛悲傷欲絕,1981年回到台灣。
三毛的好友、台灣畫家薛幼春在接受電話採訪時說,「她給予每個人愛和激情,但荷西帶走了她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
在接下來的10年裡,三毛教授創意寫作,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流浪作家」。她遊歷了很多地方,其中包括為了完成台灣《聯合報》約稿,在中美洲和南美洲旅行了6個月。該報曾刊登過她在撒哈拉沙漠時的文章。
1989年4月,三毛回到她在中國大陸的出生地。這次旅行啟發她寫下了後來名為《滾滾紅塵》的電影劇本。這部電影於1990年上映,講述了上海日佔時期的一個愛情故事
1991年1月4日,三毛在台灣一家醫院去世,終年47歲。她的逝世被判定為自殺,並在台灣引發巨大的悲痛。
有些人猜測她是因丈夫去世太過悲痛而自殺的。
「荷西去世後的12年裡,她只是為父母活著,」薛幼春說。「也許她離開我們是為了去和她早已答應的人團聚。」
三毛曾經寫過要這樣做。「荷西,你答應過的,你要在那邊等我,」她在1981年談論死亡的文章《不死鳥》中寫道。「有你這一句承諾,我便還有一個盼望了。」
長期與三毛合作的皇冠出版社於2010年出版了她的作品集。近些年,加納利群島和西撒哈拉成為中國遊客的熱門目的地。有些中國網站還提供去三毛在西撒哈拉結婚時的教堂和附近一家名為三毛撒哈拉旅館的路線。
三毛最後的一本書《我的寶貝》收集了86篇短文,描述了她在旅行期間購買的服裝、珠寶、手工裝飾的碗等物品。
在其中一篇文章中,她停下來對自己的衣櫥作了一番分析,然後寫了一個隱喻。
「下面的牛仔褲買自士林,長筒靴來處是西班牙,那個大皮包——哥斯達黎加,那件大外套,巴黎的,」她寫道。「一場世界大拼盤,也可以說,它們交織得那麼和諧又安然,這就是那個我吧。」
夢裡花落知多少,三毛不是殉情,是殉自己 - 每日頭條 https://bit.ly/3hGqFzh
---------------------------------
夢裡花落知多少,三毛不是殉情,是殉自己
2016-11-24 由 崔公子聊文化 發表于文化
三毛,原名陳懋(mào)平(後改名為陳平),中國現代作家,1943年出生於重慶,1948年,隨父母遷居台灣。1967年赴西班牙留學,後去德國、美國等。
三毛六歲入小學讀書。12歲考入台北最好的女子高中——台北省立第一女子高中。
然成績優秀,三毛的性格卻很孤獨,天生的孤獨,內心孤獨的人總是最怕被外界聚焦。
初二那年休學,由父母親悉心教導,在詩 詞古文、英文方面,打下基礎。並跟隨顧福生、韓湘寧、彭萬墀三位畫家習畫。三毛在她的散文《我的三位老師》中記錄了這三位繪畫老師。
中的三毛偏科,數學成績最高才拿過50分。為了提高數學成績,三毛鑽研考試技巧。她發現每次考試題目都是來自課本的習題。於是每次臨考,三毛將課後的題目和答案熟記於心。於是接連多次考試拿下滿分。
1967年再次休學,隻身遠赴西班牙。在三年之間,前後就讀西班牙馬德里大學、德國哥德書院,在美國伊諾大學法學圖書館工作。對她的人生經驗和語文進修上有很大助益。
三毛一生中多次戀愛。19歲入台北華岡文化大學選讀生。人生第一次戀情是跟文化大學戲劇系高三毛一屆的梁光明,梁光明現在是台灣作家,筆名舒凡。
三毛喜歡週遊世界,也喜歡收藏。她每到一地,都要買一些小東西,比如彩色的石頭、銀制的腳環等等。後來,她把這些收藏品拍成照片,圖文並茂,寫成了一本書《我的寶貝》。
與荷西在撒哈拉生活的日子是三毛此生最幸福的時光。兩人 1973年在西屬撒哈拉登記結婚。1976年,三毛的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面世。
作家三毛,更確切地說,她只是用筆在記錄自己的人生。像在自己給自己寫傳記。只是這本傳記充滿了孤獨,傷痕,漂泊,沙漠。也有愛情。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2al5nbr.html
-----------------------------------
從梁光明到大鬍子荷西,命運給三毛畫了一個瓜,卻又狠狠的耍了她
2018-11-23 由 大學生派 發表于美文
三毛,原名陳懋(mào)平(後改名為陳平)。一個熱愛自由,嚮往愛情的女人。一生坎坷卻充滿神奇色彩。她用善良、憂傷、憐憫的目光關注自我,關注周遭的世界,因此,她作品的字裡行間總是溢滿了悲情的美麗。
三毛小時候便與別的小孩不同,她不玩任何女孩子的遊戲,她也不跟別的孩子玩。在她兩歲時,在重慶的住家附近有一座荒墳,別的小孩子不敢過去,她總是去墳邊玩泥巴,再長大些三毛就跑到墳地看書,而且看的十分入迷,一看就是一整天。三毛初中還輟學了,於是三毛在輟學期間看了大量名著。使得三毛的視野和思想深度遠超同齡人。在一次掉入水缸之後,三毛的小意外不斷地發生,她自己都能化解。有一次騎腳踏車不當心,掉到一口廢井裡去,那已是在台灣了,她自己想辦法爬出來,雙膝跌得見骨頭,她說:「咦,爛肉裹的一層油原來就是脂肪,好看好看。」
少年時代的三毛與同齡小孩似乎是不同的,而她的感情經歷也異常坎坷。遇到梁光明時,三毛的世界似乎也充滿了光明 。三毛的痴情打動了冷傲的梁光明,而這段初戀的結局好像並不那麼美好。在梁光明畢業時三毛提出了他認為荒謬的要求:結婚,最後,梁光明只有疲倦而冷漠地對三毛說:「我們不要再相互折磨了,我太累了。」對於小女孩來說,有什麼東西,逝去了。帶著悲痛欲絕的心情三毛去了馬德里,就是在那裡,她遇到了荷西。
荷西說等他六年,四年讀大學,兩年服兵役,六年後他就娶三毛。這六年里,三毛經歷了答應畫家求婚後才發現對方是有婦之夫、與德國教師訂婚後對方卻在結婚前夕心臟病突發而死等感情打擊,回到西班牙時身心疲憊,也早已不記得與荷西的六年之約。然而到約定的日子荷西卻如期而至,並且千方百計聯繫到了三毛。
荷西就是三毛黑暗人生中的一束光,三毛曾在《大鬍子與我》一文中寫到:
結婚以前大鬍子問過我一句很奇怪的話:「你要一個賺多少錢的丈夫?」
我說:「看得不順眼的話,千萬富翁也不嫁;看得中意,億萬富翁也嫁。」
「說來說去,你總想嫁有錢的。」
「也有例外的時候。」我嘆了口氣。
「如果跟我呢?」他很自然地問。
「那隻要吃得飽的錢也算了。」
他思索了一下,又問:「你吃得多嗎?」
我十分小心地回答:「不多,不多,以後還可以少吃點。」
就這幾句對話,我就成了大鬍子荷西的太太。
遇到荷西的三毛是幸福的,在相遇後七個月,兩人在非洲沙漠小鎮結婚。荷西追隨著三毛去了她心心念念的撒哈拉沙漠,在撒哈拉的時候也許是她最快樂幸福的一段時光,三毛漸漸擺脫了以前的悲觀的思想逐漸熱愛生活,樂於助人。並寫下了一片片感人至深的文章,集結成《撒哈拉的故事》。三年後夫婦二人因荷西的工作移居拉芭瑪島生活,不久之後荷西在潛水時意外身亡,這個晴天霹靂使三毛痛不欲生,心灰意懶,日漸消沉,對荷西之死一直無法釋懷。
一個浪漫聰慧,喜歡流浪,熱愛自由,一個漂泊天涯的女子,在她一生中多次嘗試自殺,終還是成功了,以一種悲痛的方式離開了我們。願她在天堂能與荷西再遇。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essay/a4jzp9j.html


領我們走過世界的荒涼與溫暖,她的名字叫三毛
by 品牌生活快訊 2019/10/30 4.6k 39401
三毛的一生精彩絕倫,她用細膩的文字領我們走過世界的不同角落。這個不世出的獨特女子,現在輪到西方世界開始認識她了。
從一八五一年開始,《紐約時報》的訃聞版刊載過無數名人逝世的消息以及他們的生平報導,但這些被認為「重要」的人物幾乎都是白人男性,因此在二○一八年婦女節當天,《紐約時報》開啟了一個專欄「被忽視的名人訃聞」(Overlooked Obituary),專門報導值得被矚目、認識,但因性別或種族,在逝世時沒有獲得報社關注的人物。
《紐約時報》在十月二十三日選擇介紹的,即是以流浪文學聞名的知名女作家三毛。三毛本名陳平,在一九八○、九○年代出版近二十本作品,《撒哈拉的故事》為其成名代表作,以幽默溫暖的文字描述她與西班牙夫婿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的生活,物質極其艱辛,但三毛總能以如珠妙語,將大漠生活描寫得精采絕倫,也引發當時一波三毛熱。
圖片|皇冠文化 提供
圖片|皇冠文化 提供
三毛過世於一九九一年,但三毛在華人世界的影響力並未減退,長年受到中港台讀者喜愛,簡體中文版總銷量更超過一千五百萬冊,三毛祖居位於中國浙江的舟山定海小沙鎮,修繕成立三毛紀念館,吸引大量遊客。也因為華文世界有太多喜愛三毛的讀者,中國浙江成立「三毛散文獎」,藉此紀念三毛帶給讀者、創作者的啟發。
三毛與荷西居住過的西班牙迦納利群島,西班牙政府甚至打造旅遊路線,慕名而來的書迷得以拜訪三毛故居,也引發當地旅遊熱潮。今年三毛生日,也就是三月二十六日,Google 在首頁發布三毛人物插畫專案(Google Doodle),讓台港讀者驚喜不已。
《撒哈拉的故事》出版於一九七六年,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在三毛逝世二十週年推出三毛典藏新版,更名為《撒哈拉歲月》,同樣受到書迷喜愛。而三毛的名字與故事距今超過四十年,與知名版權經紀人譚光磊合作下,終於踏上歐美版圖,二○一六年西班牙與加泰隆尼亞版問世,二○一九年十一月將由 Bloomsbury 出版社推出英國版、 二○二○年一月推出美國版,此外更授權了日本、荷蘭、挪威、義大利、波蘭等國家。
圖片|皇冠文化 提供
三毛代表的,不僅僅是流浪的勇氣,更是追求自由與豐足心靈的渴望,她對於人的關懷與同理心、對多重文化的尊重、對美感的敏銳,在在豎立了她多年來獨一無二的形象。《紐約時報》「被忽視的名人訃聞」希望為尚未認識三毛的西方讀者打開一扇窗,特地撰文介紹三毛創作歷程、與荷西的愛情故事,以及三毛跨足〈橄欖樹〉歌詞創作、電影《滾滾紅塵》劇本創作。三毛的文字與人生都是故事,要如何為她做出定義並不簡單,或許誠如《紐約時報》所引用的《我的寶貝》摘文,可以稍稍描繪出這位不世出的獨特女子。
延伸閱讀:
三毛與風信子:我一直很清楚,我是什麼樣的人
看自己,毛衣上織著──「堪薩斯城・美國」幾個大字。那條清邁的項圈安安穩穩的貼在圓領衣服上,下面的牛仔褲買自士林,長筒靴來處是西班牙,那個大皮包──哥斯大黎加,那件大外套,巴黎的。一場世界大拼盤,也可以說,它們交織得那麼和諧又安然,這就是個我吧。
三毛帶領我們看了華文世界以外荒涼溫暖的角落,現在輪到西方讀者認識她,相信西方讀者也會跟隨她輕快自由的腳步,追尋自我,並且願意對他人付出更多的關懷與愛
領我們走過世界的荒涼與溫暖,她的名字叫三毛|女人迷 Womany https://bit.ly/3b3TvrZ


902397dda144ad347ce5fae7d0a20cf431ad8573562c11dfa9ec8a136327f2847649868fa0ec08fa6a36 (1)eaf81a4c510fd9f9d72ad122a167c32a2834349b0e6f562c11dfa9ec8a136327f2847649868fa0ec08fa6a36a8ec8a13632762d0f7031ef224a61ffa513d26976861c9fcc3cec3fdfc039245f9f350759094a4c27d1e886cf7246b600c338744ebf871b59745cef9d72a61590aed5ab5c9ea15ce36d3c3aff5f03af33a87e850b142a8773912b31bb0513fe8c5e8367adab44bede02695eef01f3a292df5b44cdad5bc315c6035a873668644ebf81a4c510fd31094da6059252dd52aa51db03533fa828ba61ec632beef4134970a314e591572f082025aafa40fe572b81dab64034f79f019bd7c1ed21b0ef41bd53fe79e3451da81cb38db3dbd730e0cf3d7ca7bcbf5ceb1efbe096b63f724a8bd8694a4c27d1ed21b9e7c5825ad6eddc450da3fbc810a19d8bc3eb135585fc17ba61ea8d3fc1f4451023b5bb5c9ea15ce23e096c9b6003af33b87b2e7c2fdfc039245d6885f2ac464a4c27d1ed31b24c16609c93d70cf3bc7e273bb2cd100baa1cc112afad0c8a786c9177f3e1e1d8acd70cf3bc79e3d56c091ef76c6a7efce1bd77abe0aaf51f3deb58f65984b90f603738da977fd79f0ebb051f8198718e3983812b31bb051f8194e37758adab44aed2f73e7e4f9dcd100baa1cd11f09904e0b912c8fcc2ce2dc6574e9258d109b3deffe492a8ccbf6c81810a4c92f9dcd100baa1cd11f09a04e0b912c8fcc2ce2dc5 (1)f9dcd100baa1cd11f09a04e0b912c8fcc2ce2dc5b03533fa828ba61ec6d1beef4134970a304e5936203fb80e7bec54e70bce6cdeb9389b504ec26acb3b292df5e0fe9925ea301f9034a85edf8db171350e2442a7d933c89579b5efbbd11373f08302002214ce36d3d539b60022ee7977e950352ac75cb7c995eef01f3a292df5b4fedad5bc315c6034a87334b999a9014c086e06c06a488b02087bf40bd1cb34562c11dfa9ec8a138bf22020f703918fa1ecc00218d8bc3eb13533faef31e4eea8d3fd1f40345b6e2fdda3cc7cd98d1039537bf1213fb80e7aec906e42a98226cffc1e17353bfbf14a90f603728de96e42166d224f4a20a4be9a4b0790529822730ed06eca1349540923dd5436f7d0a8d109b3de9d82486dfcfaaf51f3deb48fdca7d61ef01f3a292cf578277dd98d1001e93901f43318a67cec54e736d1967142166d224f4a20a4d3e1aaf792529822720ed007bba1cd11728b471024d3e22bc3cec3fdfd03235c8694a4c27d1ed21be515f3a3ad6eddc450da3f9ceac4b74543a98226d80af6618a82b9014b90eba9faedab64034f78f0f9c047b579310a55b2191ca8d833c895d143ad4bd5e79b8682025aafa50f06ae1ad5ad6eddc451da7138d1adb6fd5266d11632aebba1cd11728b471066e1208ac3cec3fdfd0323ae18d8bc3eb13533fa45784e68a8d3fd1f40345bae9358d109b3de9c826eab24c96c81800a18d843aea1ec08fa513d26971331d51b55fbb2fb4216d892f3d3572c11dfa9eccbcc8b5162d0f703908fc192d4628535e5dde711311c9eb0a7efce1b9c1661ae30adcbef76094b3681c8668da3cc7cd98d109d73a044ad345982b2b7f7c544a431adcbef76099b73

三毛(中国台湾著名女作家、旅行家)_百度百科 https://bit.ly/38aaY0m
三毛(1943年3月26日—1991年1月4日),本名陳平,祖籍浙江舟山市定海區,出生於重慶市南岸區黃桷埡,中國臺灣當代女作家、旅行家 [1-2]  。
1967年,先後遊學西班牙、德國、美國,並創作了散文集《雨季不再來》。 1973年,定居西屬撒哈拉沙漠,隨後與荷西結婚。 1976年2月,移居加那利群島;5月,出版第一部散文集《撒哈拉的故事》,講述夫妻二人在沙漠的生活經歷。 1977年到1979年,先後發表《哭泣的駱駝》《稻草人手記》《溫柔的夜》等散文集。 1980年,荷西意外逝世後回到臺灣定居。 1981年,出版散文集《夢裡花落知多少》,表達對丈夫的思念之情。 1982年,根據中南美洲旅行經歷所創作的散文集《萬水千山走遍》出版。 1987年,出版散文集《我的寶貝》,展示她所收藏的一些物品。 1990年,創作的第一部中文劇本,也是她的最後一部作品《滾滾紅塵》出版 [2-3]  。 1991年1月4日,在臺灣榮民總醫院逝世,終年四十七歲
1943年3月26日,三毛出生於重慶市南山區黃桷埡正街145號,她同父母、姐姐在這裡生活了五年 [5]  。
1948年,隨父母移居臺灣。 幼年時期的三毛就表現出對書本的愛好,她五年級下學期第一次讀《紅樓夢》,初中時期就幾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著。 初二休學后三毛在父母的教導下學習古文詩詞和英文,並先後跟隨顧福生、韓湘寧、邵幼軒等三位畫家習畫 [2]  。
1964年,得到中國文化大學的創辦人張其昀特許,三毛到該校哲學系當旁聽生,課業成績優異 [2]  。
1967年,再次休學,隻身遠赴西班牙的馬德里大學就讀,並遇到了還在讀高三的荷西·馬利安·葛羅。 後就讀於德國哥德書院,她也曾在美國伊利諾伊州立大學法學圖書館工作 [2]  ,三毛將少女時代的成長感受和遊學經歷用文字記錄下來,收錄於她1976年發表的散文集《雨季不再來》中 [6]  。
1970年,回到臺灣,受張其昀邀聘在中國文化大學德文系、哲學系任教。 1972年,三毛接受了在網球場上結識的一位年齡較長的德國教師的求婚,但因未婚夫猝逝 [7]  ,她再赴西班牙,與分開六年的荷西重逢 [2]  。
1973年,受到美國《國家地理雜誌》的吸引,三毛邀請荷西一起前往西屬撒哈拉沙漠。 1974年,與荷西在沙漠小鎮阿尤恩舉行了簡單的婚禮。 1974年10月6日,她的一篇名為《中國飯店》的作品在《聯合報》副刊刊出,這篇描寫自己異國婚姻的作品在當時吸引了大批讀者 [8]  。
1976年2月,受政治形勢影響,三毛與荷西離開西屬撒哈拉,前往西班牙屬地加那利群島;5月,受到當時《聯合報》主編的鼓勵,三毛出版了第一部散文集《撒哈拉的故事》,以一個流浪者的口吻,講述了她與荷西在撒哈拉沙漠零散的生活細節和個人感受 [8]  。 1977年,先後集結出版《稻草人手記》《哭泣的駱駝》等散文集 [3]  。
三毛图册
三毛圖冊(58張)
1979年2月,描述三毛和丈夫荷西在加那利群島生活經歷的散文集《溫柔的夜》出版 [3]  ;9月30日,荷西在潛水時發生意外事故喪生,三毛在父母的扶持下回到臺灣 [2]  。
1981年,決定結束流浪異國14年的生活,在臺灣定居;同年5月,出版散文集《夢裡花落知多少》,該書主要記錄了三毛在荷西離世後悲痛的心情和慢慢走出陰霾的過程 [3]  ;11月,《聯合報》特別贊助她在中南美洲旅行半年,回國後寫成散文集《萬水千山走遍》,並進行了環島演講。 1982年,任中國文化大學中文系副教授,在臺灣大學和中國文化大學講授"小說創作""散文習作"兩門課程,深受學生喜愛 [2]  。
1984年,因健康關係,辭卸教職,前往美國接受割治子宮癌手術,隨後以寫作、演講為生活重心 [2]  。 1987年3月,出版有聲書《三毛說書》;7月,出版散文集《我的寶貝》,向讀者們展示了她珍藏多年的一些物品 [3]  。
1989年4月,首次回到大陸的家鄉,並專程拜訪漫畫《三毛流浪記》的作者張樂平先生,了卻了夙願 [2]  。 1990年,創作完成了第一部中文劇本,也是她的最後一部作品《滾滾紅塵》 [2]  。
1991年1月2日,因子宮內膜肥厚,三毛住進臺灣榮民總醫院,並於1月3日完成了手術;4日清晨,醫院女工發現了被尼龍絲襪吊頸的三毛遺體,現場未發現遺書,法醫推斷三毛的死亡時間是1月4日淩晨2點,終年47歲 [2]  。
個人生活編輯
家庭
全家照
全家照
三毛原名陳懋平,"懋"是族譜上屬她那一輩分的排行,"平"是取和平之意,但因為學不會"懋"字的寫法,三毛寫名字時都把這個字省略了,並最終改名為陳平 [2]  。 三毛的父親陳嗣慶是一名律師,她的母親名叫繆進蘭。 三毛在家中排行第二,她有一個大她三歲的姐姐陳田心與兩個弟弟陳聖、陳傑 [9]  。
婚戀
1967年,三毛在西班牙結識了還在讀高三的荷西·馬利安·葛羅。 此外,留學期間三毛也交了幾任男友:在西班牙期間的一名日裔富商同學、在德國期間的一名後來成為外交官的德裔同學、以及在美國期間的一名臺灣籍留美博士生,但是最後全數均無疾而終。 1972年,三毛接受了在網球場上結識的一位年齡較長的德國教師的求婚,但他卻因心臟病發猝死。
1972年,三毛再赴西班牙,與分開六年的荷西重逢。 1974年,三毛與荷西在西屬撒哈拉沙漠的當地法院公證結婚。 1979年9月30日,荷西因潛水意外喪生,三毛在父母的扶持下回到臺灣後,終身沒有再嫁
悲劇美感
三毛的作品由內而外地浸染著悲劇的美感。 她用看上去平和真純的筆觸向人們一點點展示她內心的疼痛、生活的艱辛、平凡人在人間無助的掙扎,以及對生命的感悟,那些樸素的文字裡滿是淚水。 三毛經歷了灰暗的少女時期和多舛的青年、中年時期,使得悲情成了她作品的基調。 在她少女時代長達七年的自閉生活中,她蜷縮在自己一個人的世界裡,感受著自己內在的碰撞。 在那樣的封閉和孤獨之中,三毛不可避免地強烈地關注自我,總是處於非常敏感的狀態,特別是能夠十分敏銳地捕捉到疼痛的感覺,並且有意識地將其放大,使自己身陷其中而難以自拔。 這種對疼痛的敏感一直在三毛的性格中保持了下來,並對她日後的寫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她用善良、憂傷、憐悯的目光關注自我,關注周遭的世界,因此,她作品的字裡行間總是溢滿了悲情的美麗。 如《夢裡花落知多少》是三毛寫給荷西的最悲傷也是最美麗的文字:"埋下去的是你,也是我,走了的,是我們。 儘管"沒有眼淚",也"沒有慟哭",卻能明顯體會到作者揪心的疼痛和絕望。 正如三毛自己所說:"我的手寫我的口,以我的口,表達我的心聲。 "三毛內心深處的陰影和疼痛,總是不經意地就從筆端流瀉。 在三毛的筆下,讀者還能夠找到一大堆充滿了悲劇性的角色。 如《巨人》中的那個叫做達尼埃的十二歲的男孩子,他全心全意地愛著並照顧著她殘廢的養父和病危的養母,別人請他看電影,他卻"人在外面。 心在家裡,一分一秒記掛著父親母親。 "如在《啞奴》中,三毛成功地為讀者描繪了一個生活在深重苦難之中毫無人身自由,卻又充滿了愛和智慧的黑人奴隸形象。 當文末那一句"啞奴的身影漸漸的消失在夕陽里"映入眼簾的時候,每一個讀者都為啞奴感到難過和疼痛。 而這樣的人物在三毛的作品中還有很多,如《愛的尋求》中癡於愛情卻被欺騙的沙侖,《溫柔的夜》中那個無名的乞者等。 三毛就這樣通過這些悲劇性的形象向讀者展示了人性之美和人情之美 [11]  。
語言特色
樸素自然是三毛散文語言最重要的審美特徵。 她的語言"講真話、寫真情、繪實景"。 三毛散文樸素自然特徵的形成與其性格相關:三毛個性灑脫坦蕩,率真任性,我行我素,是個富有個性而骨子裡又很叛逆的作家。 獨特的性格影響著她的創作。 三毛筆下的生活是一個從沒有人寫出來的世界,她以自己浪漫而又悲怆的愛情生活和奇異艱辛的流浪生涯為題材,努力寫出自己的真情實感。 三毛是一個感情豐富的人,所以她選擇散文作為抒寫真情的主要載體是最恰當不過的了。 她的散文善於揭示人類豐富的情感世界,她的一篇篇坦誠的獨白成為內心情感的率真紀實,獲得了樸素自然的審美魅力 [12]  。
三毛散文語言還有一個特徵就是幽默風趣。 三毛個性聰明活潑,風趣幽默。 這種個性通過語言表現出來,便形成了其散文幽默風趣的特徵。 在創作中她擺脫了傳統的創作方法的束縛,大膽地採用幽默筆法加工自己的語言,將語言藝術化,大大提升了語言的審美功效和藝術魅力。 她的語言總會讓讀者在輕鬆自然中不知不覺地被她所講的故事俘虜,在捧腹大笑中領會其中的哲理。 例如《素人漁夫》這篇散文寫三毛夫婦去賣魚,所得的一張收據,誤入洗衣機攪成泥了,三毛覺得既傷心又好笑,對丈夫說:"荷西,最後的魚也溜掉啊! 我們又要吃馬鈴薯了。 "把收據說成是最後的魚,語言幽默,沖淡了失去收據的傷心。 《白手成家》寫丈夫發了薪水,夫婦兩人高興地跪在草席上一邊數錢,一邊籌劃著購物來裝修他們簡樸的家。 三毛用了這樣的語言:「拜金的兩個人跪在地上對著鈔票膜拜。 "夫婦兩人並非是守財奴,這種誇張的語言與實際情形構成強烈的反差,使語言風趣而俏皮 [12]  。
三毛散文語言的另外一個審美特徵便是優美典雅。 三毛不僅熟悉中國傳統的詩詞歌賦、戲曲小說,還深受托爾斯泰、泰戈爾、屠格涅夫等文學大家的影響。 她能在散文語言中巧妙地化用古典名句,以簡練的語言表達豐富的內容。 有些語言經過歷代文人的反覆使用,字詞本身就沉澱了豐富的文化內涵。 因此,化用古典語言,可以豐富詞句的內涵,使語言變得優美典雅。 從三毛散文的題目中就可見一斑了,如《相逢何必曾相識》《似曾相識燕歸來》《夢裡花落知多少》《夢裡不知身是客》等等。 三毛不僅直接引用名句,更為奇妙的是她善於將名句略加改動,融入自己的語言,使散文內容與這些名句意境融合得天衣無縫,也使三毛的散文於平白樸實中透溢出優雅的韻味。 例如《賣花女》:"我們的家居生活雖然不像古時陶淵明那麼的陶然,可是我們結廬人境,而不聞車馬喧。 "《少年愁》:"更有青年朋友對我說,詩人中最欣賞陶淵明那麼的陶然,這個人,不為五斗米折腰,是個了不起的人——採菊東籬下而去,多麼地淡泊。 "三毛就是這樣,在寫作中總喜歡引經據典,增加其文章的優美典雅的審美趣味;但她的這種引用不是呆板地重複,她是在前人的基礎上再造新意,給語言賦予新的生命力,呈現自己特有的一種典雅 [12]  。
三毛散文語言藝術特色還具有階段性變化特徵,這個階段性變化與三毛的人生經歷是有著莫大關係的。 比如:散文集《撒哈拉的故事》是三毛與丈夫荷西婚姻階段所寫的作品,這個階段的作品語言特色相較於早期作品相對成熟一些,逐漸褪去了青春時期的青澀懵懂轉而更知性穩重。 一種"鄉愁"驅使著她與丈夫來到寂靜空曠的沙漠,一直生活了很多年,這是三毛性格中瀟灑不拘束的一面,所以面對廣闊的沙漠,三毛筆下展現出的語言風格便是十分明快灑脫的,通過散文帶領國人一同走進異國他鄉感受異域風情的趣味。 散文集《夢裡花落知多少》,這部作品的語言風格可以說是三毛散文中轉變最大的一部。 這是在丈夫荷西意外去世後所作,整體色彩一個"悲"字可以概括。 因此三毛的散文語言風格從荷西的意外身亡之後具有巨大轉變,這是一條分界線。 童年的境遇和愛情的經歷都影響著三毛的寫作,語言風格上也有所改變,所以說三毛的語言特色並不是局限的,而是廣泛體現在散文的各個角落,每個階段的主體風格在不同時期散文中的交融也時有所見 [13]  。
獲獎記錄編輯
電影獎項
▪ 1991 。第1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編劇[14]  滾滾紅塵 (提名)
▪ 1990 。第27屆台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15]  滾滾紅塵 (提名)
人物評價編輯
三毛創造了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瑰麗的浪漫世界,裡面有大起大落生死相許的愛情故事,引人入勝不可思議的異國情調,非洲沙漠的馳騁,拉丁美洲原始森林的探幽——這些常人所不能及的人生經驗造就了海峽兩岸的青春偶像 [16]  。 (作家白先勇評)
攜了書和筆漫遊世界的三毛,年輕、堅強而又孤獨,她對於大陸年輕人的魅力,任何局外人作任何想像來估價都是不過分的 [17]  。 (作家賈平凹評)
我本來是不想把奇女子這種已經變得俗氣的銜頭加在三毛身上的,但想想又沒有什麼更適合的形容,那就還是稱她為奇女子吧。 "奇"的正面意思應是"特立獨行",按辭海的解釋,即志行高潔,不肯隨波逐流之謂也 [18]  。 (作家梁羽生評)`
三毛對生命的看法與常人不同,她相信生命有肉體和死後有靈魂兩種形式。 她自己理智地選擇追求第二階段的生命形式,我們應尊重她的選擇,不用太悲哀。 三毛選擇自殺,一定有她的道理 [19]  。 (作家倪匡評)
後世紀念
文學獎項
2016年10月,三毛散文獎正式設立。 該獎項由《人民文學》雜誌社、浙江省作家協會、中共舟山市定海區委、舟山市定海區人民政府主辦,面向各地漢語作家徵集,與富陽郁達夫小說獎、海寧徐志摩詩歌獎一起,並列為浙江三大文學獎項 [20]  。
三毛故居
重慶故居
三毛故居
三毛故居(2張)
2019年10月,位於重慶黃桷埡老街的三毛故居正式開館。 三毛故居經歷了三年修繕,重現了三毛及家人在此生活時的場景。 故居圍繞"我是誰""我去了哪裡""我心目中的三毛"等主題,打造了6個展區,盡力還原真實的三毛 [21]  。
臺灣故居
三毛在臺灣的故居位於新竹縣五峰鄉桃山村,是一幢紅磚小屋。 三毛曾在在此租住三年,併為其取名"夢屋"。 三毛去世后,夢屋一度荒廢,直到2011年,臺北退休教師徐秀容將其承租下來、修葺復原,並在三毛家人及生前好友的説明下,將夢屋改造成三毛故居和咖啡館 [22]  。
三毛祖居
三毛祖居
三毛祖居
三毛祖居是三毛的祖父陳宗緒於1921年建造的。 三毛祖居的五間正房闢為三毛紀念室,以"充滿傳奇的一生"、"風靡世界的三毛作品"、"萬水千山走遍"、"親情、愛情、友情、鄉情"、"想念你! 三毛"等為主題,分別陳列三毛的遺物、各個版本的作品、各個時期的照片,以及中外人士緬懷三毛的文章
三毛(中国台湾著名女作家、旅行家)_百度百科 https://bit.ly/38aaY0m


只要考最後一名就有獎勵,三毛不求最快,只求不同視野的愉快童年
學霸學渣有什麼區別?不過是「專長不同」而已! https://bit.ly/2WDJDAH
    小姑在我們童年裡說過最出名的一句話就是「你們考最後一名,就有獎。」這句話一出,常常把旁邊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都給嚇壞了。這倒轉的思維,像是倒著跑步的人生,不求最快,只求不同視野的愉快童年。然而,這種顛覆了固有求學觀的打賭競賽並沒有想像中容易。
© 由 媽媽寶寶 提供
    我在心裡盤算著怎麼拿到小姑準備的獎品,真得好好擬個「不讀書計畫」,設定個小目標,先退後十名,再二十名,再三十名,一步步朝最後一名的寶座努力前進, 不對,應該是倒退。每次考試時,老師那尖銳的眼神,再加上道德感驅使,我不得不誠實作答,怎能明明會答的試題裝作不會答,這是對辛苦出題的老師不尊敬呢!
    然而這場競爭,班上的對手可不少,一個個虎視眈眈,不念書、不做數學題、不記單詞、不背課文、上課睡覺,連閉著眼睛都會的公民與道德都可以考個不及格的「好」成績,真是個中能手,我自歎不如。我的「強項」只是記不住文言文課文,數學題和我關係也不太好,其他就沒什麼競爭力了,成績老是在前幾名徘徊,一個不留神,還跑進前三名,離得獎的最後一名目標越來越遠。 
原來考最後一名並不容易,難度竟第一名一樣!
    小學班上有五十幾位同學,要考到最後一名和第一名,難度同樣都很高,還得算得準,一名不差,小姑也真是會出難題。有次我拿了成績單回家給爸媽和奶奶看。小姑在旁把玩著她在各地收集的石頭, 嘴裡哼著不成調的音符,一眼瞥見我的成績單,搖搖頭,失望地說:「又是九十分, 你什麼時候才能考個最後一名回來,給我開心一下,我帶你們去吃仙草冰或愛玉冰。」
    可是事與願違,我又再一次讓她失望了。不怪競爭對手太強, 只怪自己能力不足,有負所托。前一和後一都做不了,只能做個平凡的中等生吧!從小做班級後段學生的小姑,在《鬧學記》裡曾說希望教室就像一個遊樂場。她努力在我們這兩個小孩身上實現這個夢想,從田徑場到教室,處處希望我們找到歡樂, 享受學習。我們這兩個孩子也在她為我們建構的遊樂場裡開心地寫下童年的回憶故事。
根本沒有學渣、學霸之分,只有你的專長在哪 
    這個學渣獎,我終究還是沒能得到。其實小姑也就是讓我們明白一個道理,她總是用好玩又有創意的方法來啟發連很多大人都不明白的道理。從小喜歡一個人閱讀的她,從來和學霸無緣,在學校也不是討老師喜歡的學生,在那個年代受盡委屈。長大後我才明白沒有什麼學霸和學渣,全看你的專長在哪兒,興趣在哪兒。在數學上的學渣,可能是語文學霸,反之亦然。高分就能稱霸,少幾分就變成渣了,其實「霸」和「渣」的差別也不過是排序方向和觀看角度的不同而已。
    人生在世, 則是點線面、長寬高,甚至是四維空間的集合,是多維度的呈現。好與壞、對與錯, 豈是一條直線上誰先誰後就能簡單評斷的。只要保有一顆愛學習的心,都該頒個獎項給自己鼓勵一下,不管你是學廣場舞的大叔大嬸,還是學走路的三歲小孩。學霸或學渣都不重要,只要不停學習,都能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享受這遊樂場課堂,並在人生跑道上得到喝采。學霸學渣有什麼區別?不過是「專長不同」而已! https://bit.ly/2WDJDAH

AAP59mf.imgAAP59mi.img


290910949_590369295793691_5891211181823236386_n

看到朋友轉載倪匡一篇舊文,讀罷會心微笑,與大家分享。讀到這篇專欄,想起有人總是提醒別人要稱呼自己做「博士」,別人不小心叫了「先生」就大發雷霆,但卻背信棄義。是否尊重一個人,從來就不是因為他的學歷。
(感謝《聞庫》強大的資料庫,為地球人留下心靈食糧。)
// 學 歷 - 倪匡(1) Facebook https://bit.ly/3OWMD0J
蘋果日報 2008/03/17 00:00
作者:倪匡
那日,偶然在電視上看到周融先生慷慨陳言,講述「學歷歧視」問題。由於自己不懂獨白,只會對話,所以對於能一口氣滔滔不絕獨白的人,十分敬佩,周先生毫無疑問是其中佼佼者,說來理直氣壯,很是動人。
說起學歷,有一次很有趣的經驗。多年之前,在台北,參加了一個什麼文藝方向探討的座談會。對於這類座談會,一向敬鬼神而遠之,那次不知是被誰拉了去湊熱鬧的,也不記得了。只記得若干人圍坐在一張長圓形的大桌子之旁,開始第一件事,就是自我介紹。很古怪的是,站起來的人,都是大聲自報學歷,什麼美國某某大學比較文學博士、什麼某某大學哲學博士,不一而足,都不說在當了博士之後做了些什麼,也不說現在正在做什麼,好像人生就在當了博士的那一剎間停止,其餘的一切,就都不重要了。
由此可知,學歷在那許多博士心目中地位之重要。所以,在輪到我的時候,不免很是慚愧,清了清喉嚨,才自報學歷:「初中畢業。」
當時,確確實實,令會場肅靜了一陣子,坐下之後,身旁的三毛站了起來。
(對了,就是那個三毛。)
三毛站了起來之後,清脆玲瓏,大聲道:「小學畢業!」
不知為了什麼,她說了之後,兩人相視而笑,場面自然有些古怪,後來怎樣也不知道,因為開始「討論」不久,已和三毛溜走了。後來一提起當時的場面,還是會覺得好笑。奇怪的是,到底為何覺得好笑,竟已說不出來。
學歷,當然是人生的一種重要歷程,但沒有學歷,那十幾年的時間,當然也不是在昏迷中度過,一定另有經歷。別人如何不敢說,看社會上的情形,倒並不為在適學年齡沒有在學校度過而難過。
其實並無學歷歧視這回事,若真有,也大可以不加理會,不去做那份工即可。 //
圖:古龍作古之時,三毛安慰倪匡。(1) Facebook https://bit.ly/3OWMD0J


335244026_1219613305622362_2563581213627221668_n335153106_6288153241236952_6108496402302804943_n335178416_547160930888843_6461371441999469779_n335337804_607725534100951_8136248010846887914_n335400637_160721173138552_1431157376088998341_n335406674_2339889699510859_2377812437086393931_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