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典禮穿和服/1935年女子高中射箭課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射箭/1935年台南女子高中射箭課/弓道部「鳴弦之儀」/三十三間堂 通し矢/畢業典禮穿和服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日本時代臺南二高女(今臺南女中前身)學生弓道練習影像數位上色。
感謝 臺灣弓道文史研究室 協助顏色判讀。
臺南女中源自於日本時代臺南第一、第二高等女學校,一高女學生日本人為主,二高女臺灣人為主,二戰後日人引揚回國,兩校合併入原一高女校舍,輾轉發展為今日的臺南女中。

36788054_987958221385628_7036047189885321216_o日本時代臺南二高女(今臺南女中前身)學生弓道練習

全台第一個高中弓道部即將創立!歡迎大家在我們週六弓道練習時來體驗和弓實射目前正在積極連署(尋找社員)中!同步招收社團幹部!如有意願請找115鄭郁臻填寫創社連署

臺灣弓道協會

18527118_255919808215993_4401778196588445185_o

臺灣弓道協會


彰化二水弓道足跡探訪 – Kyo's下書き

【大日本弓道會 二水弓道部】
日治時期,台中州員林郡二水庄亦為弓道活動繁盛之地。
【臺灣弓道文史研究室 彰化二水弓道足跡探訪】
https://kyokyudoblog.wordpress.com/....../%E5....../......
【圖片來源】洪義雄與弓道老師高本合影、弓道會二水地方部弓道場
http://studentclub.tku.edu.tw/....../Ersh....../index3_6.htm

83285057_1475926262584614_3331516461179994112_n1444016389-2313897012_n1443895870-1248189292_n82287496_1475926215917952_8943051848000995328_n

studentclub.tku.edu.tw/~taiwan/chang/Ershuei-Shiang/106.htm

82029192_1475926222584618_226713310463000576_n

studentclub.tku.edu.tw/~taiwan/chang/Ershuei-Shiang/106.htm
---------------------
彰化二水弓道足跡探訪
 Kyo  臺灣弓道文史研究室  2015-10-05 1 分
【彰化二水弓道足跡探訪 速報 Part 1】
 日治時期,臺南州彰化二水郡亦為弓道活動繁盛之地。 左側女士即為二水名醫 洪義雄醫師之妻 洪鄭罕女士。洪義雄醫師(1922-1988)及其妹 洪秀女士均曾於二水弓道場隨高本定楓夫婦學習弓道。洪秀女士,就學於彰化高等女學校,與許陳月香女士相交於少女時期。洪鄭罕女士,臺南州立第二高等女學校畢業(今臺南女中)。看著二高女當年畢業照片,洪鄭罕女士清楚地指認出畢業紀念冊中,弓道部照片中的郭如霞與邱玉理女士之名。
 談話之中,筆者能很清楚地感受到洪鄭罕女士對亡夫的思念之情,以及對昔日種種的感懷。
【彰化二水弓道足跡探訪 速報 Part 2】 
  二水弓道場原址即位在洪宅近鄰。昔年洪義醫師在執業後,便將自宅與診所設立在弓道場邊。洪鄭罕女士記憶猶新,娓娓道來當年許多攜著弓具、著弓道服飾的二水鐵道部成員,行經自家門口前往二水弓道部練習的情景。圖為二水弓道場址現貌 及 原二水弓道場位置示意圖
【彰化二水弓道足跡探訪 速報 Part 3】
  2015年9月23日。抱持著與二水弓道部及洪義雄醫師僅有的一條線索與一絲希望,筆者在當地友人的陪同下,來到了二水。在二水圖書館資料考查之餘,散步途經二水國小側門;機緣湊巧,在校門旁納涼話家常的阿嬤們提供了意外的線索:洪義雄醫師之妻 洪鄭罕女士,尚居於舊宅處,務必前往一訪。圖為洪義雄醫師宅,即永安診所原址。諸般因緣聚合,實令筆者感謝萬分。
【彰化二水弓道足跡探訪 後記part 1】
  洪義雄醫師、洪秀(高木秀子)女士、許陳月香女士等均淵源於二水弓道部。道場師範為大日本弓道會教範 高本定楓先生,其妻 高本惠楓女士亦為弓道教師,任教於臺中州立彰化女子學校,為洪秀女士、許陳月香女士之師。昭和年間,高本夫婦活躍於臺灣弓道舞台。(左圖文中指出:高本定楓及高本惠楓兩夫婦應赴苗栗大弓場開幕式)
【彰化二水弓道足跡探訪 後記part 2】
  除了以高本夫婦為核心的二水弓道部外,二水萬樹園主人 增澤深治亦為與弓道淵源之人。 增澤氏熱中於熱帶果物栽培,依耆老回憶所術,曾於自家果園萬樹園中設置弓道場。萬樹園今日仍在,林中蒼鬱,似為七十餘春秋旱霖的見證。 圖為昭和十年的大日本弓道會會報舉隅,高本氏、增澤氏均登錄記載於大日本弓道會二水地方部下。感謝友台Kyudo World授權使用。

彰化二水弓道足跡探訪 – Kyo's下書き


弓道部という居場所 - ほぼ日の塾 発表の広場

pl-201431247200


21320001p0ro8o9n23352134000568932prr240q1s8q0005667957no72592020-12-30_101252

《場域》弓弦上的禪修
雙腳開立,一把長長的和弓緩緩舉過頭頂,搭箭,拉弓,屏氣凝神,箭猝然而發,直中靶心。弓道這種古老的日本傳統武道運動,如今正在北京的高端運動會所里靜靜地開花,知道的人和練習的人都不多,但接觸過它的人都會痴迷地熱愛。
正射必中 修身修心
在五輪館的燕莎會館,記者見到了五輪劍道館的創始人牟昕先生,中國最早一批學習日本劍道並在20 05年成立第一個專業劍道館的他,又於2012年把弓道引入了五輪館。一身黑白弓道服的牟昕先生顯得格外儒雅帥氣,他說:「這身衣服特別抬人,好多女生最開始是因為想穿這身衣服而加入弓道課程的。」而至於能否堅持下來,能否練出境界,則是個人和弓道的雙向選擇過程,因為弓道不等同於射箭,它追求的不是準度,而修煉的是人的禮法和人格。
記者試著拉了一下弓,只能開到一小半。這把2.2米長的和弓,有9公斤的拉力,要掌握一定的用力技法才能滿開,弓道課最初是練習拉皮筋,為的就是糾正動作和身姿。弓道里有句話叫「正射必中」,它概括了整個弓道練習的要領——修身,只要身姿正了,閉著眼也可以射中靶心。
牟昕說,他理解的弓道更接近於一種禮法和禪修,它追求的不是超越別人,而是超越上一次拉弓的自己。在練習弓道的過程中,人會變得更謙和、更專注,不知不覺間增強了體質、調整了體態,那都屬於良好的「副作用」了。
談到弓道的起源,牟昕說,今天的弓道由日本本土的射箭技藝與中國東傳的技藝相結合發展而成。中國古代人要學六藝,即:禮、樂、射、御、術、書。射,就是射箭。傳入日本並與當地人的射箭技巧相結合,有了一定的發展,漸漸形成了今天的弓道。弓道不是簡單地拉弓射箭,特別注重禮節與禮儀的訓練。練習弓道首先要心靜,什麼也不去想,要摒棄雜念,一心一意地練。
如今的日本,弓道是從中學就開始有的選修課,因為弓的長度決定了身高1米3以上的人才可以練習,所以
在日本,弓道主要以「全日本弓道連盟」為中心,確立了一套公式的「射法八節」,即「射箭」的基本動作總共可以分出八個程序(節),透過這個清晰明確的射術分節,使弓道的傳授、說明及指導工作方面都顯得更有效率。
「射法八節(弓道八節)」的具體內容如下:
足踏:在射位(持弓待射時所站立的位置)上面向標靶時,兩腳踏開的動作;
胴造:做妥步履基礎後,所做出的穩定上半身的動作;
弓構:把箭搭在弓上的準備動作;
打起:箭上弦後,以兩隻手分別把搭好位置的弓與箭高舉過頭的動作;
引分:承接上一個動作,一手托弓一手拉弦(連著箭末的羽毛),左右張開雙手,並把弓箭拉到自己的視線水平的動作;
會:完成「引分」的動作後,開始將箭瞄準標靶的狀態;
離:鬆開持箭的手,把箭射出;殘心(或殘身):把箭放出後身體所保持的姿勢。更小的孩子並不適合。
約束身心 以禮入道
如今弓道中使用的和弓,源於日本彌生時代(公元前5世紀)的丸木弓,但作為武器的丸木弓,在平安時代後就不使用了。後又歷經了平安時代、室町時代的演變,江戶時代(公元17世紀)開始創立的弓胎弓已接近現今和弓制式。弓、箭和弽(持弓手套)都頗具規格。竹木複合弓胎弓因其形體優美是弓道練習常用弓之一。目前日本弓道所用的和弓以玻璃纖維、碳纖維層壓弓和竹弓為主。牟昕告訴記者,弓不可以空拉,否則巨大的作用力會使其折斷。而箭末的羽毛也是不可以用手拿的,否則會變形,影響箭的準度。記者看到弓道用的箭細長、輕質而流麗。箭體以竹或硬鋁製作,配合金屬制的箭鏃,以及箭的末端以三根羽毛組成的筈(kuò)。基於筈羽的旋轉方向不同而有「甲矢」與「乙矢」二者的分別,而一套完整的弓道比賽弓手必須以一支甲矢配一支乙矢為一組箭組比賽。和弓的弦線以麻質或合成纖維製成,製作時加以藥煉以補強弦的彈性及韌度。和弓只有右手弓,拉弓時右手上要戴「弽」,即一種專用的保護手套,多以鹿的皮革製作而成。
據牟昕介紹, 弓道所用的靶有「 星形靶」 「 彩霞靶」 「 三色靶」「遠靶用色靶」等種類。大靶直徑可能長至1米,而小靶直徑則可短至8厘米。所有的弓道場,大致可以分成「近靶場」和「遠靶場」。近靶場標靶離射手的距離大約有28米,而標靶的直徑則只有36厘米。近靶場內射手與標靶的距離比較近,所發的箭威力亦會較大,為免道場受損,近靶場中放置標靶的位置後方,通常會有一面斜的小丘牆,稱為「安土」,這樣可以防止射不中標靶或射穿標靶的箭損害到後方的場地設施。在日本,一般中學、大學、公共及私立的弓道場都會選建近靶場,亦有不少弓道家會在自己家中建設簡易的近靶道場,方便日常鍛鍊。
來上弓道課的多為高學歷、對生活高要求的人士,追求身心共修。
遠靶場的標靶離射手的距離大約有60米,而標靶的直徑則有一米。由於遠靶場占地甚廣,因此專用的遠靶場數量是比較少的。另外,遠靶場一般亦不需要設置「安土」。而練習弓道時,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弓道服了,男性上身穿一件由白木綿製造的襦袢式筒袖,下身則多穿黑色或深藍色的摺裙(馬乘袴)。女性則穿「馬乘袴」或者「行燈袴」,還會特別佩戴三角狀的胸隔以保護胸部。
當然,弓道之所以成為道,是因為它已經超越了術的高度,不再單純要求射准,更多地是要求射手在「道」的指引下,完成身、心和弓箭三者的高度和諧統一,以表達對高尚品德的追求,對力量美與準確美的嚮往和享受,最終融化成為對真理的追求和崇拜。
弓道講求高強度的基本功練習,最主要的訓練方法是對某一個基本動作千百次的重複練習,直至做到精確無誤。通過這種周而復始的練習方法,不但可以提升射手技術,更重要的是使練習者通過「術」的練習以達到「心」的磨鍊,逐步領悟到弓道的「道」。
重視禮儀是日本弓道最大的特點之一。練習者為了提高技術水平,必須首先認真的掌握弓道的各種禮儀,並貫徹於練習活動之中,乃至於日常生活之中。只有通過行為上的高度約束與心身的統一,人才可以心平氣靜,進入一種「道」的狀態。在這方面,弓道無疑得益於中國古代的射禮,而日本的弓道家們也承認這一點,他們甚至認為,日本弓道在某種程度上乃是中國古代射禮的延續與本土化。
弓道的基本用具(從左到右):和弓、牒、松香粉瓶、箭、弦卷、箭筒。
練習弓道前的禮儀過程已經不像古代那樣細瑣複雜,有趨於簡單的傾向。然而,簡單並不等於敷衍了事,更不代表著表演「作秀」和浮躁化。短短几分鐘的儀式,仍然要求全神貫注,莊重肅穆,一絲不苟。執弓之前,要求射手面向目標,身體直立,聚精會神,以達到神清氣定的狀態。要求在放射之前必須努力排除心中的雜念,並要認真地思考和明確射箭的目的與意義。在完成上述的精神調整的階段後,習射者儀態自然平靜,動作沉穩而節奏清晰,然後才可以射箭。
據牟昕介紹,目前五輪館並沒有對弓道進行大規模推廣,因為並不想把它做成很普及的運動,它對練習的人的要求相對較高,也都是文化程度較高的人在學,比如公司高管、藝術界、演藝界人士,等等。在拉弓射箭之間,人們觀照了自己的身體,也觀照了自己的靈魂。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news/4mvbz8v.html


實拍日本學校弓道、劍道部美女的真實照片,女孩痴迷於弓和劍 - iFuun

2020-12-30_10125219f900008c1a90ea749919f4000097f82bdc44b019ec00067e22800cd8be19ef00067339ff52090519f400009805320fe13819ec00067e2e2544c7c04a1d80ae3f53a


1912年6月16日 阿緱(屏東)郵便局落成
圖:日本時代落成於1912年6月(明治45)的阿緱郵便局數位上色,現已不存,原位置大約在今屏東市復興路漢口街交叉口中華電信。
特別推薦好書:
《紙上明治村2丁目:重返臺灣經典建築》
https://gjtaiwan.com/rt/?id=466
(3) Facebook https://bit.ly/2Mks2bp

35332474_965812470266870_5692349706210902016_o36046179_974147909433326_544322177747386368_o36188353_977059785808805_3391813412559257600_o


日治時期,二戰期間的家族合照,當年盟軍轟炸台灣,生離死別一夕之間,因此流行著拍攝全家族合照的生活記錄方式,現代人照片都存在手機裡,未來80年不知道還會不會存在??(4) 臺灣世族的社會責任與文化 Clan Social Responsibility & Culture in Taiwan | Facebook https://bit.ly/2WUC30V

133113639_3535231409900342_1950343780312570701_o132654821_3535231476567002_7513139696547182837_o133112856_3535231436567006_2611462996515038101_o


圖為日本時代臺南第二高等女學校師生於學校旁大南門合影影像數位上色。
這張上色圖也作為臺南市慶祝臺南7處臺灣府城城門及城垣升格為國定古蹟的特製賀年卡其中一張! 來到臺南玩歡迎去指定古蹟景點索取哦~
https://www.facebook.com/ArtsTainan/posts/3651907428259473
#新年快樂
Facebook https://bit.ly/3pk5KnX
臺南大南門最初建於清雍正年間(西元1725),道光年間增築甕城加強防護,日本時代日漸頹圮,1910年代甕城門洞已坍塌。1925年在總督府技師栗山俊一倡議下進行修復並規劃區域為南門公園,1927年修復完成,故門額刻字「昭和二年修築」(戰後遭竄改為民國十六年)。二戰後城樓曾遭佔居住,之後再次頹圮,到1970年代後期才進行重建,並於1985年被定為市定三級古蹟。
2020年末與大南門、南門段城垣殘跡、小東門段城、東門段城垣殘跡、巽方砲台、兌悅門與以「臺灣府城城門及城垣殘跡」升格為國定古蹟。
原文刊載於臺灣古寫真上色官方網站Facebook https://bit.ly/3pk5KnX
https://www.gjtaiwan.com/new/?p=82335

148584343_1762974190550690_3091469593508909338_o (1)


日治時期台南二高女學生學習刺繡
台南二高女是臺南第二高等女學校的簡稱,
在日治時期專收台籍學生,
而日籍學生則是就讀一高女,
戰後這二間學校合併,
變成現在的台南女中。
而原來的二高女用地則是中山國中所用。
雖然說叫做高等女學校,
但是是國小畢業後就讀的,
相當於現在的國中,
不過學制是四年。
日治時期的高等女學校,
以培養「賢妻良母」為主要教育目的,
與男性所讀的中學校還是有所不同。
圖片來源:台灣歷史博物館
Facebook https://bit.ly/3awATmv

280281394_381729057303366_2521134327323401673_n


1930年代臺南第二高等女學校修業旅行於臺北明治橋合影留念(經手工數位上色)。
照片裡的公車是「草山、北投循環巴士」,1930年11月開始運轉,經營者是位於大和町的「巴自動車商會」,經考證顏色為「柔綠」。當時不同的公車路線有不同的營運者,外觀顏色也不盡相同。
照片中的主角「臺南第二高等女學校」學生,臺南第二高等女學校簡稱二高女,校址位於今臺南市中山國中,日本時代學生以臺灣人(時稱本島人)為主,而校址位於臺南女中的一高女以日本人(時稱內地人)為主。二戰後日人引揚回國,兩校合併入原一高女校舍,輾轉發展為今日的臺南女中。
拍攝地點臺北明治橋,為日本時代連接臺北市區與臺灣神社的橋樑,戰後被更名「中山橋」,2002年遭馬英九任內之北市府拆除,宣稱要「易地重現其風華」後遭分割棄置河岸邊,至今尚未重組。社團 | Facebook https://bit.ly/3axObj4

291785296_408383384641461_8953373347187055873_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