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9_1216022020-12-29_121640410px-The_statue_is_Cai_Wenji

蔡琰(177年?-249年[1]?),字昭姬,晉時為避司馬昭諱而作文姬[2],陳留圉(今河南杞縣)人,為蔡邕的女兒,博學有才,通音律,據稱能用聽力迅速判斷古琴的第幾根琴絃斷掉。是建安時期著名的女詩人。
蔡琰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2L3iII6
生平
初嫁於名門之子衛仲道,後來丈夫過世,蔡琰未育子女,結果歸寧娘家。不久董卓亂京,後來董卓死後蔡琰為董卓部將所擄,並於東漢興平二年(195年)被南下的匈奴擄掠,淪為南匈奴左賢王女奴,後誕下二子。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因在發跡前已和蔡琰的父親蔡邕相熟,對蔡邕無嗣感到難過[3],相當同情蔡琰的遭遇,遣使以重金將蔡琰贖回,並安排其再嫁同鄉陳留董祀,「文姬歸漢」亦成為中國有名的故事。
後來董祀為屯田都尉,犯罪論死,蔡琰親自向曹操求情,時值嚴冬,曹操當時正大宴公卿名士及遠方使驛,向在場賓客介紹蔡文姬,史載蔡文姬進場時「蓬首徒行,叩頭請罪,音辭清辯,旨甚酸哀,眾皆為改容。」[4]曹操最後同意特赦董祀的死罪。
之後在一次閒談中,曹操表示很羨慕當初蔡邕家中藏書量之豐,蔡文姬告訴他原來家中所藏四千卷書,但幾經戰亂全部遺失,曹操十分失望;但當曹操聽到蔡文姬表示她還能背出其中四百篇時大喜過望,打算派遣十位吏員默寫蔡文姬記憶中的文章,蔡文姬認為此舉不妥,因為男女有別,應守禮不親自講授,故向曹操建議由她親自默寫,於是蔡文姬憑記憶默寫出四百篇文章,文無遺誤。
《古今傳授筆法》記載:「蔡邕的書法乃神人所授,並遺傳給他的女兒蔡文姬。」
另一方面,《法書要錄》亦評論蔡文姬工於書法,為人甚為賢明。《黃山谷集》更對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作出高度評價。
家庭
頤和園長廊上的蔡文姬
父族
蔡邕:文史學家,親董卓被王允所殺。
夫族
衛仲道:河東人,早卒,無子,《三國演義》改為衛道玠。
?:南匈奴左賢王。
董祀:
親族
濟陽縣君蔡氏:姐妹,嫁予羊衜[5]
子嗣
外甥
羊承:
羊祜:西晉大臣。
羊徽瑜:司馬師第三任妻子。
蔡琰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2L3iII6

2020-12-29_1231192020-12-29_1231132020-12-29_123106311074221836.bmp2020-12-29_1230502020-12-29_1230302020-12-29_1229541609212314272357-600x4001535775057452491837s2751535775057532q0636rp9232020-12-29_1228561534907904948s60n62r91p15349079063419r4p0n7q251534907904403o3253216171534907904591on87315s4015349079029546663ro81q11534907902998o4497349qo1534907903125n58s527s3815349079030391q2410q2ns


244_67dbca79.pdf (tnua.edu.tw)

2020-12-29_123248

244_67dbca79.pdf (tnua.edu.tw)


蔡文姬是漢末三國時期的才女,出身書香門第,自幼耳濡目染隨父親蔡邕學詩、學琴,因而「博學有才辯,又妙於音律」。但是她生不逢時,皇帝荒淫,外戚與宦官專權,軍閥混戰,異族入侵,時局動亂。蔡文姬在逃難途中被匈奴騎兵擄掠淪落匈奴十二年,遭綁架逼婚。後曹操遣使臣贖她歸漢時,她悲喜交加,決定回歸,但必須捨棄兩個親生兒子。蔡文姬歸漢,老家已無一個親人,「煢煢對孤景,怛吒糜肝肺」。第二任丈夫匈奴左賢王遭仇家殺害,曹操於是賜婚,命董祀娶蔡文姬為妻。她的第三次婚姻又遇波折,董祀獲罪將被處斬,她拼力營救,蓬頭跣足向曹操求情……
  從小說中可以看出,但凡女人所能經歷的苦難,蔡文姬幾乎都經歷了,苦難容易使人消極沉淪,萎靡頹廢。但是蔡文姬面對重重苦難,沒有被嚇倒和壓垮,而是勇敢地承受苦難,並用淚水、用心血、用生命進行創作,用詩歌和音樂吟詠苦難、展示苦難,最終創作出《悲憤詩》、《胡笳十八拍》兩部豐碑式的經典作品,因而名垂青史,世代流芳。
------------------
蔡文姬是怎麼死的呢?蔡文姬究竟有多有才?
2018-09-01 由 歷史壹加壹 發表于歷史
「打農藥」的朋友們對於「蔡文姬」一定不陌生,但你了解的遊戲中的蔡文姬,卻並不是真實歷史中的蔡文姬。遊戲中的蔡文姬被稱為行走的泉水,而真實的蔡文姬絕對是行走的書架,才華橫溢不說,記憶力也十分厲害,隨機應變,就連曹操都對她更上心,當然了,曹操雖然好人婦,卻從來沒打過蔡文姬的念頭。
蔡文姬,原名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能夠在歷史上留下全名的女性真的很少,就連武則天的名字,也不是她尚未進宮時候的本名,可見蔡琰的才情的確是為人所稱頌的。不過,要了解真實的曹文姬,小編建議,先把可愛蘿莉想要養羊駝的蔡文姬放一放,正史上的蔡文姬,基本上算是個御姐了。
蔡文姬有才,因為她爹很有才。蔡邕,文學家兼書法家,才華橫溢,具體溢出來多少我們不去過分追究,畢竟主角是他女兒,不能搶了光環。總之,蔡邕非常有才,這一點後面還會提到。蔡文姬在這樣的父親的教育之下,不說絕對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至少也差不到哪去。
關於蔡文姬精通音律,有一個小故事。當年她還只有九歲的時候,某日夜晚,老爹蔡邕閒來無事彈琴,忽然之間斷了一根弦,蔡文姬在一邊說「第二根斷了」。蔡邕還不相信,繼續彈琴,又故意斷了一根,這一回蔡文姬照樣回答不誤「第四根」。這下子,蔡邕可算相信了。
有記載的蔡文姬的生活,很大一部分是有關於她的婚姻的。早年她嫁給衛仲道,這人早死,蔡文姬因為沒生孩子,因此又回到自己家裡。然而逢上董卓、李傕作亂,匈奴趁火打劫,把蔡文姬也給打劫走了。她不得不在異地他鄉生活了十二年,期間生下兩個孩子。
接下來,就輪到曹孟德出場了。曹操本身好文學,寫詩寫文嘩啦嘩啦的,還都是一些傳世名篇,豪情滿志。他原本與蔡邕有一些文學上書法上的交流,然而這個時候蔡邕已經死了十幾年,比蔡文姬被劫走的時間還長,曹操突然想起來這位舊友沒有兒子,只有一個女兒還在匈奴,於是想盡辦法將她贖回來。
蔡文姬面對故鄉和孩子,毅然決定回家。贖回來之後,曹操把她嫁給董祀,不料後來董祀犯了罪,蔡文姬大冷天的披頭散髮光著腳去找曹操求情,儘管看似處於劣勢,但是最終還是憑藉聲聲哀婉打動了曹操。曹操答應她不殺董祀,找來鞋襪讓她穿好,又問她原本家中那些古籍是否還能想得起來。
原本四千卷,她只能記得住四百篇,但這也已經不少了,戰亂流離,她可能已經十幾年沒有看過,最終還能一字不差全部默寫下來交給曹操,也算是曹操為後世的文學做了一些貢獻吧。
不過關於蔡文姬之死,史書當中卻沒有記載,事實上,當她救下董祀回家之後寫下兩首《悲憤詩》,後面的事情就再也沒有記錄,也不知這位大才女,最終是如何走完自己這一生的。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8onlz5l.html
---------------------
東漢音樂家父女的故事
整理:李新
蔡邕和蔡文姬是東漢歷史上有名的父女,是東漢的音樂家。(大紀元合成)
更新: 2016-10-21 5:44 AM    標籤: 蔡文姬, 蔡邕
蔡邕和蔡文姬是歷史上有名的父女,是東漢的音樂家。曹操在友人蔡邕死後,營救他的女兒──蔡文姬回歸漢朝,被傳為美談。
使刺客不忍刺殺的好人─東漢音樂家蔡邕
蔡文姬的父親─蔡邕,字伯喈。很孝順,他的母親病了三年,蔡邕衣不解帶的伺候母親。蔡邕與叔父、堂弟同住,經歷三代不分家產,鄉里的人都認為他有高義。
蔡邕十分博學,對文章、數術、天文感興趣,精通音律。桓帝時,朝廷聽說蔡邕擅長彈琴,於是召蔡邕入京。蔡邕經常向皇帝直言進諫,得罪了人。又加上司隸校尉 陽球(人名)與蔡邕的叔父──蔡質有矛盾。於是,蔡邕和叔父蔡質被下獄,判處死刑。
然而,世上還是好人多。中常侍(太監)呂強憐憫蔡邕無罪,向靈帝求情。蔡邕被免除死刑,連同家屬一起被流放北方。
陽球派人追殺蔡邕,刺客感動於蔡邕的高義,都放棄了刺殺。陽球又賄賂監管者對蔡邕加以毒害,被賄賂的人反而把實情告訴蔡邕、提醒他小心,故而蔡邕每次都能得以倖免。
蔡邕與盧植、韓說等人編撰、修補《後漢記》,突然遭遇被流放,沒來得及寫成。後來,蔡邕被赦免回鄉。在離開流放地──五原郡之前,五原太守王智為他餞行。喝酒喝醉了,王智起來跳舞,蔡邕沒有起來陪著跳舞,王智很生氣,秘密地誣告蔡邕。蔡邕考慮到不能免禍,於是亡命天涯,在吳地待了十二年。
吳地有人焚燒桐木,蔡邕聽到桐木在火中燒裂的聲音,知道是良木,因而請求把那塊桐木製作成琴,琴聲果然美妙。那架琴的尾部被燒焦了,故而人們稱它為「焦尾琴」。
當初,蔡邕在陳留的時候,鄰里有人請蔡邕去喝酒赴宴。有客人在屏風後面彈琴。蔡邕到了門口,試著悄悄地聽,說:「唉!用音樂吸引我來,卻有殺心。可以赴此宴嗎?」於是,返回了。看門人告訴主人:「蔡先生來過了,到了門後,卻回去了。」主人於是親自追上蔡邕問他緣故。蔡邕把實情告訴主人。
彈琴的人說:「我剛才彈弦時,見到螳螂將要捕蟬,蟬將要飛去而未飛,螳螂因此向前卻又停頓。我心裏緊張,惟恐螳螂失手。這難道是殺心從琴聲中洩露出來了嗎?」
蔡邕莞然而笑說:「正是這樣。」人們沒有不佩服蔡邕擅長鑑賞音樂的。
中平六年,董卓掌了權,仰慕蔡邕的學問,任用了蔡邕。
等到董卓被王允誅殺,蔡邕嘆息。王允大怒,把蔡邕下獄治罪。蔡邕請求接受「在臉上刺字、砍斷腳」的刑罰而換取免死,來繼續編輯《漢史》。士大夫大多憐憫、營救他。然而,王允不同意。蔡邕於是死於獄中。王允過後非常後悔。
後來曹操掌了權,看到蔡邕死後無人祭祀他,憐憫他,才把蔡邕的女兒從匈奴贖了回來。
蔡邕雖然經歷了很多魔難,然而「焦尾琴」的故事卻流傳下來。
(據《後漢書卷六十下蔡邕列傳第五十下》)
歷經挫折仍勉勵自己做好的蔡文姬
蔡琰,字文姬,是蔡邕的女兒。她博學有才辯,又精通音律。她的第一個丈夫─衛仲道去世了,她沒有兒子,就回到娘家。興平年間,天下戰亂,蔡文姬被胡人的騎兵劫持,落於南匈奴左賢王的地盤內,在匈奴十二年,生了二個兒子。曹操素來與蔡邕交好,痛心蔡邕死後沒有後代來祭祀他,於是派遣使者,用金璧贖回了蔡文姬,給她找了第二任丈夫─董祀來照顧她。
董祀擔任「屯田都尉」的職務,犯了法,論罪當死。蔡文姬拜訪曹操求情。
當時,公卿名士及遠方使者、驛站的人坐滿廳堂。蔡文姬進來,蓬頭光腳而行,叩頭請罪,聲音言辭清楚有辯才,面露心酸悲哀。眾人都動容。曹操說:「我誠然實在同情你,然而公文、判決書已經發下去了,怎麼辦?」蔡文姬說:「明公您的馬廄裏的戰馬有上萬匹,像虎一樣的士兵排成林,何必惋惜損壞的馬足,而不救濟垂死的(董祀的)人命呢?」
曹操被她的言論感動,就追回了判董祀死罪的文書。當時天寒,曹操賜給蔡文姬頭巾、鞋襪。曹操因而問:「聽說夫人您的先父有很多文籍,您仍能記起嗎?」蔡文姬說:「昔日亡父賜給我的書稿有四千多卷,我遭遇流離失所和塗炭,現在一無所存。現在我所能背誦、記憶的,才四百多篇罷了。」曹操說:「現在應當派十個小吏到夫人那兒記寫下來。」蔡文姬說:「我聽說男女有別,禮儀上授受不親(就不用派小吏了)。乞求您給我紙筆,我唯有按照您的命令如實地默寫下來。」
於是,蔡文姬把記憶中的文籍默寫下來,上交給了丞相曹操,文字沒有遺漏和錯誤之處。因曹操很注重文化的保存,又有了蔡文姬提供的文稿,東漢末年的文化事業得到發展。
後來,蔡文姬傷感於亂離的身世,追憶往事感懷、悲憤,作詩二章。詩中描寫了被劫持到荒涼、野蠻的胡地,思念父母的心境。當有客人從外地來,蔡文姬歡喜的詢問家裏的消息,發現不是同鄉的人時,非常失望。當曹操派人贖出蔡文姬時,蔡文姬的兒子抱著她的脖子失聲號哭,問:「母親您要去哪裏?別人說母親將要離去,豈能有再回來的時候?母親常常有惻隱的仁心,今天為何不慈祥?我還沒有長大成人,您為甚麼不回頭看看我、想想我呢?」蔡文姬哭著撫著兒子,捂住耳朵不忍聽兒子的號哭聲。回到漢朝後,蔡文姬看到家裏的親人已死盡,戰亂使庭院長滿野草。出門聽不到人聲,一個人孤獨地對著院子。她登高遠眺,魂魄飛向了在匈奴的兒子。在她奄奄一息、就像壽命走到盡頭、無法生活時,別人寬大地善待她,使她得以嫁給新的丈夫,於是,在經歷了命運的磨礪後,她振作起來,勉勵自己做好。她在詩中寫的「竭心自勖厲」,正是她無論遇到甚麼挫折,都勉勵自己做好的心聲的寫照。
(據《後漢書卷八十四列女傳第七十四》
東漢音樂家父女的故事 | 蔡文姬 | 蔡邕 | 大紀元 https://bit.ly/3psiHfZ
------------------------------------
一生波折難掩其風華 東漢才女蔡文姬
文/張清雅
《畫麗珠萃秀》冊之「蔡文姬」,清赫達資繪,梁詩正題。(公有領域)
更新: 2020-05-01 11:26 PM    標籤: 蔡文姬, 蔡邕, 才子佳人
容貌清麗的她善於詩賦,精通音律與書法,卻一生坎坷波折。世事沉浮中,她的才華並未被淹沒。
出身名門
蔡文姬生於公元177年,名琰,字昭姬,後為避司馬昭諱,改為文姬,是東漢陳留郡圉縣(今河南杞縣人)。
蔡家是圉縣的大戶人家,家境十分富裕,圉縣人傑地靈,歷代名人輩出。其父蔡邕是一位大文學家,生平藏書甚富。他的《蔡中郎集》流傳於世,他參與書寫的「熹平石經」,為後世校訂儒家七經的刻石。蔡邕的書法「骨氣洞達,爽爽如有神力」,蔡邕還精於天文數理、妙解音律,是中國古代四大名琴之一焦尾琴的製作者。
熹平石經殘石,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維基百科提供)
蔡文姬出生時蔡邕已四十五歲,老來得女,女兒被他視為掌上明珠,教導尤其注重心性與道德修養。蔡邕在《女戒》中寫道:「心猶首面也,是以甚致飾焉。面一旦不修飾,則塵垢穢之;心一朝不思善,則邪惡入之。咸知飾其面,不修其心。夫面之不飾,愚者謂之醜;心之不修,賢者謂之惡。愚者謂之醜猶可,賢者謂之惡,將何容焉?故覽照拭面,則思其心之潔也,傅脂則思其心之和也,加粉則思其心之鮮也,澤發則思其心之順也,用櫛則思其心之理也,立髻則思其心之正也,攝髻則思其心之整也。」
當時很多顯貴都傾慕蔡邕的學識和人品,主動來與他結交,曹操也經常出入蔡府,與蔡邕成為摯友。
文姬辨琴
飽受家庭環境的薰陶,蔡文姬年少之時就表現出超常的智慧與才能。
《三字經》上說:「蔡文姬,能辨琴。」李賢注引劉昭《幼童傳》中說:「邕夜鼓琴,弦絕。琰曰:第四弦。並不差謬。」
驚於女兒的天分,蔡邕開始教女兒學琴,兩年後文姬琴藝學成,蔡邕將自己的焦尾琴送給了女兒。蔡文姬的音樂天賦之過人,許多文獻都有記載,唐代劉商《胡笳曲序》裡面說:「蔡文姬善琴,能為離鸞別鶴之操……」唐代李瀚寫古代的啟蒙讀物的《蒙求集注》中記:「蔡琰辨琴,王粲覆棋。」
蔡文姬善琴,能為離鸞別鶴之操。示意圖。圖為章翠英《和樂圖》。(大紀元)
文姬歸漢
成年後,蔡文姬嫁給了河東世族衛家公子衛仲道。衛仲道才學出眾、飽讀詩書,兩人琴瑟和鳴,非常恩愛。河東郡的街頭路角、河畔江岸,常見二人攜手而行的身影。然而沒到一年,衛仲道便病逝,因沒有子嗣,蔡文姬回到了自己的娘家。
初平年間(190年—192年),董卓亂朝綱,蔡邕受牽連身亡。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匈奴趁機進犯中原,蔡文姬被胡人騎兵搶走。
南匈奴左賢王傾慕蔡文姬的卓絕的才藝、柔順的性情,娶她為側室,對她恩寵有加。兩人生下了兩個兒子,大的叫阿迪拐,小的叫阿眉拐。此間蔡文姬漸漸習慣了膻肉酪漿的匈奴生活,並學會了一些匈奴的語言,還學會了吹奏胡笳。儘管如此,蔡文姬卻時刻思念著故國的親人,盼望有一天能夠回到中原。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想起故交蔡邕的女兒還流落在匈奴, 「痛其無嗣,乃遣使者以金璧贖之。」
在漢使的護衛下,蔡文姬回到了思念已久的故鄉陳留郡,兩個孩子留在了匈奴。
金朝張瑀所繪《文姬歸漢圖》(公有領域)
文姬救夫
在曹操的安排下,蔡文姬後來嫁給了屯田都尉董祀。董祀通文史擅辭賦,與文姬是同鄉,他倆以禮相待、相敬如賓。
後來,董祀犯了死罪,文姬來到曹操的丞相府為夫求情。時值隆冬,文姬頭髮散亂,光著腳跑到曹操府上求見。曹操正在宴請賓客,聽說文姬求見,對滿座賓客說:「蔡伯喈(蔡邕)之女在外,今為諸君見之!」蔡文姬走上堂前跪下講清來由,條理清楚、語意哀酸,在座賓客無不感動。
曹操說:「事情確實值得同情,但文狀已去,為之奈何?」蔡文姬說:「你馬廄裡的好馬成千上萬,勇猛的士卒不可勝數,還吝惜一匹快馬來拯救一條垂死的生命嗎?」說罷又是叩頭。曹操被感動,赦免了董祀。
從此,董祀感念妻子的恩德。他倆溯洛水而上,居住在風景秀麗、林木繁茂的山麓。生有一兒一女,女兒嫁給了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為妻。
蔡文姬與董祀溯洛水而上,居住在風景秀麗、林木繁茂的山麓。圖為清 袁瑛《山水(四)冊.碧波帆影》。(公有領域)
默寫古籍
相傳,當蔡文姬為董祀求情時,曹操看到蔡文姬在嚴冬季節蓬首跣足,心中不忍,命人取過頭巾鞋襪給她穿上,讓她在董祀未歸來之前,留居在自己家中。
一次閒談中,曹操問蔡文姬:「聽說你家原來有很多古籍,現在還能想起來嗎?」
蔡文姬說:「當初父親留給我的書籍有四千餘卷,但戰亂中流離失所,保存下來的很少。」
曹操聽後悵然若失。
蔡文姬接著說:「不過我還能背出四百多篇。」
曹操說,「我派十個人陪夫人寫下來,可以嗎?」
蔡文姬惶恐答道:「妾聞男女有別,禮不授親,乞給草筆,真草唯命。」
回家後,蔡文姬憑記憶把那四百多篇文章全部默寫出來,其過人的記憶力與深厚的文學涵養,使曹操愈加敬重她。
傳世之作
蔡文姬留下傳世名作《胡笳十八拍》,載於宋郭茂倩的《樂府詩集》和朱熹的《楚辭後語》。這是長達一千二百九十七字的中國古樂府琴曲歌辭,是一首由十八首歌曲組合的聲樂套曲。
蔡文姬在辭中訴說了戰亂中自己的人生遭遇與骨肉分離時去留兩難的情感。音樂與歌辭珠聯璧合的韻味,感人至深。對此後人有評:「十八拍兮曲雖終,響有餘兮思無窮。是知絲竹兮皆造化之功,哀樂各隨人心兮有變則通。」
明代佚名《胡笳十八拍卷》,大都會博物館藏。(公有領域)
蔡文姬的《悲憤詩》,是中國詩史上文人創作的第一首自傳體五言長篇敘事詩,將敘事抒情結合在一起,如「邊荒與華異,人俗少義理,處所多霜雪,胡風春夏起」「感時念父母,哀嘆無窮已,有客從外來,聞之常歡喜」「兒前抱我勁,問母欲何之,人言母當去,豈復有還時」。真情窮切,語言渾樸,局陣恢張,波瀾層疊,無雕琢斧鑿之跡。清代張玉谷曾稱讚之:「文姬才欲壓文君,《悲憤》長篇洵大文。老杜固宗曹七步,辦香可也及釵裙。」
蔡文姬的書法高妙,她的《我生帖》收錄在《淳化閣帖》中。這是中國最早的一部匯集各家書法墨跡的法帖,收錄了包括帝王、臣子和著名書法家的書法墨跡,被後世譽為中國法帖之冠及「叢帖始祖。」
《後漢書‧烈女傳‧蔡琰傳》中稱蔡文姬:「端操有蹤,幽閒有容。區明風烈,昭我管彤。」
郝經讚道:「婉娩淑女,與士並列。至柔動剛,彤管煒節。」
一生波折難掩其風華 東漢才女蔡文姬 | 蔡邕 | 才子佳人 | 大紀元 https://bit.ly/38CJTlm
--------------------------------------
一代超級才女蔡文姬亂世浮沉的三次婚姻
  蔡邕的女兒蔡文姬,一代超級才女的命運。有這個一個天才老爸,蔡文姬從小就文學、藝術、音樂樣樣在行,遲早成為一名藝術女泰斗。可現在老爹被處死後,家中頂樑柱一下子垮了,蔡文姬頓時變作亂世浮萍,不知風要將自己吹向哪兒去!此後中原陷入混亂狀態,胡人騎兵經常過來燒殺搶劫一翻,馬邊懸掛男人頭,馬後載著女人,凱旋而歸。蔡文姬就成為被擄掠的婦女中的一員,飽受淩辱和虐待,更別提什麼貞操道德了,一提就想死。飄來蕩去,流落到南匈奴,這一年她是個23歲的姑娘。
  這一去就是12年。她嫁給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賢王,飽嘗水土不服和刻骨思鄉的痛苦,但是很頑強地活著。她也為左賢王生下兩個兒子,大的叫阿迪拐,小的叫阿眉拐。從一個文藝之家到番人世界,需要忍受很多很多,她沒有忘記音樂,學會了吹奏“胡笳”去回味從前的歲月。
  12年後,曹操當上了宰相,志得意滿的時候,得知自己的老師蔡邕的女兒流落在匈奴,哎呀,肯定是飽受苦楚生活得很不習慣,況且現在中原很強大了,不接回來沒面子,派了使者攜帶黃金千兩,白壁一雙,要把她贖回來。
  當年流落匈奴是命運無從選擇,只求一線苟活的機會;而這十二年適應了了另一種羶肉酪漿的生活,有了一個感情很不錯的家,現在卻又要生離死別去,真不知道是喜是憂呀!一次次永不回頭的離別,是不是要考驗她堅強的神經呢。蔡文姬面對恩愛有加的左賢王,和天真無邪的兩個兒子,只覺得柔腸寸斷,淚如雨下,在漢使的催促下,她踏上馬車,回歸故土與夫離子散的兩種*九重天感覺一起湧上心頭,留下了慷慨絕唱《胡笳十八拍》:
  我生之初尚無為,我生之後漢祚衰。天不仁兮降亂離,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時。干戈日尋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煙塵蔽野兮胡虜盛,志意乖兮節義虧。對殊俗兮非我宜,遭惡辱兮當告誰?笳一會兮琴一拍,心憤怨兮無人知。
  戎羯逼我兮為室家,將我行兮向天涯。雲山萬重兮歸路遐,疾風千里兮楊塵沙。人多暴猛兮如虺蛇,控弦被甲兮為驕奢。兩拍張弦兮弦欲絕,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越漢國兮入胡城,亡家失身兮不如無生。氈裘為裳兮骨肉震驚,羯膻為味兮枉遏我情。鼙鼓喧兮從夜達明,胡風浩浩兮暗塞營。傷今感昔兮三拍成,銜悲畜恨兮何時平。
  無日無夜兮不思我鄉土,稟氣含生兮莫過我最苦。天災國亂兮人無主,唯我薄命兮沒戎虜。殊俗心異兮身難處,嗜欲不同兮誰可與語!尋思涉曆兮多艱阻,四拍成兮益悽楚。
  雁南征兮欲寄邊聲,雁北歸兮為得漢音。雁飛高兮邈難尋,空斷腸兮思喑喑。攢眉向月兮撫雅琴,五拍泠泠兮意彌深。
  冰霜凜凜兮身苦寒,饑對肉酪兮不能餐。夜聞隴水兮聲嗚咽,朝見長城兮路杳漫。追思往日兮行李難,六拍悲來兮欲罷彈。
  日暮風悲兮邊聲四起,不知愁心兮說向誰是!原野蕭條兮烽戍萬里,俗賤老弱兮少壯為美。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壘,牛羊滿野兮聚如蜂蟻。草盡水竭兮羊馬皆徒,七拍流恨兮惡居於此。
  為天有眼兮何不見我獨漂流?為神有靈兮何事處我天南海北頭?我不負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負神匹神何殛我越荒州?制茲八拍兮擬排憂,何知曲成兮心轉愁。
  天無涯兮地無邊,我心愁兮亦複然。人生倏忽兮如白駒之過隙,然不得歡樂兮當我之盛年。怨兮欲問天,天蒼蒼兮上無緣。舉頭仰望兮空雲煙,九拍懷情兮誰與傳?
  城頭烽火不曾滅,疆場征戰何時歇?殺氣朝朝沖塞門,胡風夜夜吹邊月。故鄉隔兮音塵絕,哭無聲兮氣將咽。一生辛苦兮緣別離,十拍悲深兮淚成血。
  我非貪生而惡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歸桑梓,死當埋骨兮長已矣。日居月諸兮在戎壘,胡人寵我兮有二子。鞠之育之兮不羞恥,湣之念之兮生長邊鄙。十有一拍兮因茲起,哀響纏綿兮徹心髓。
  東風應律兮暖氣多,知是漢家天子兮布陽和。羌胡蹈舞兮共謳歌,兩國交歡兮罷兵戈。忽遇漢使兮稱近詔,遺千金兮贖妾身。喜得生還兮逢聖君,嗟別稚子兮會無因。十有二拍兮哀樂均,去住兩情兮難具陳。
  不謂殘生兮卻得旋歸,撫抱胡兒兮泣下沾衣。漢使迎我兮四牡肥肥,胡兒號兮誰得知?與我生死兮逢此時,愁為子兮日無光輝,焉得羽翼兮將汝歸。一步一遠兮足難移,魂消影絕兮恩愛遺。十有三拍兮弦急調悲,肝腸攪刺兮人莫我知。
  身歸國兮兒莫之隨,心懸懸兮長如饑。四時萬物兮有盛衰,唯我愁苦兮不暫移。山高地闊兮見汝無期,更深夜闌兮夢汝來斯。夢中執手兮一喜一悲,覺後痛吾心兮無休歇時。十有四拍兮涕淚交垂,河水東流兮心是思。
  十五拍兮節調促,氣填胸兮誰識曲?處穹廬兮偶殊俗。願得歸來兮天從欲,再還漢國兮歡心足。心有懷兮愁轉深,日月無私兮曾不照臨。子母分離兮意難任,同天隔越兮如商參,生死不相知兮何處尋!
  十六拍兮思茫茫,我與兒兮各一方。日東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隨兮空斷腸。對萱草兮憂不忘,彈鳴琴兮情何傷!今別子兮歸故鄉,舊怨平兮新怨長!泣血仰頭兮訴蒼蒼,胡為生兮獨罹此殃!
  十七拍兮心鼻酸,關山阻修兮獨行路難。去時懷土兮心無緒,來時別兒兮思漫漫。塞上黃蒿兮枝枯葉幹,沙場白骨兮刀痕箭瘢。風霜凜凜兮春夏寒,人馬饑荒兮筋力單。豈知重得兮入長安,歎息欲絕兮淚闌幹。
  胡笳本自出胡中,緣琴翻出音律同。十八拍兮曲雖終,響有餘兮思無窮。是知絲竹微妙兮均造化之功,哀樂各隨人心兮有變則通。胡與漢兮異域殊風,天與地隔兮子西母東。苦我怨氣兮浩于長空,六合雖廣兮受之不容!
  這是人生和命運的絕響,一個女人做出男人手筆的開闊激昂的樂章!南匈奴人在蔡文姬去後,每於月明之夜卷蘆葉而吹笳,發出哀怨的聲音,模仿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成為當地經久不衰的曲調。中原人士也以胡琴和箏來彈奏非常盛行,據傳中原的這種風尚還是從她最後一個丈夫董祀開始的。
  蔡文姬回到故鄉陳留郡,但除了斷壁殘垣,故鄉只留下回憶。在曹操的安排下,蔡文姬嫁給田校尉董祀。這個婚姻並不和諧,算是曹操強扭的西瓜。你想董祀風華正茂,一表人才,文化程度藝術修養都很高,是個自視甚高的人;蔡文姬三十五歲了,在被擄到匈奴之前已經結過一次婚,本來相當恩愛,後來丈夫咯血而死,還被說成克夫。如此女人,如殘花敗柳已不指望再有春天,要不是曹操的旨意董祀又怎會娶她?
  即便如此,坎坷的命運還是緊緊咬住她不放。就在她婚後的第二年,她的丈夫董祀又犯罪當死。當時她顧不得丈夫平時對他她嫌隙,蓬首跳足地來到曹操的丞相府求情。
  當時曹操正在大宴賓客,有頭有臉的人物濟濟一堂,聽到門外報告求見,便對在座的賓客說道,蔡伯偕的女兒在外邊,我想各位應該聽過她的才名,今天我跟大家一塊兒接見她。
  蔡文姬走上堂來,跪下來,痛楚地說明事情的來龍去脈,在座賓客詫歎不已,曹操說道,事情確實值得同情,但文狀已派送去了,有什麼辦法呀!蔡文姬懇求道,明公你廄馬萬匹,虎士成林,難道會可惜一匹馬,不去救一個垂死的性命嗎?曹操念及昔日與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文姬悲慘的身世,倘若處死董祀,文姬肯定也活不成,於是立刻派人快馬加鞭,追回文狀,並寬恕他的罪行。
  曹操看到蔡文姬在嚴冬季節,蓬首跣足,心中大為不忍,命人取過頭巾鞋襪為她換上,讓她在董祀回來之前,留居在自己家中。曹操的是個文學青年,跟蔡文姬談文學,談讀書,在一次閒談中,曹操想起原來在蔡邕家裏見過的豐富藏書,煞是羡慕呀。那時候可不像現在這麼圖書氾濫,而是很珍貴的。蔡文姬告訴他原來家中所藏的四千卷書,幾經戰亂,已全部遺失,不過自己現在還能背出四百篇,曹操失望之餘又非常驚喜,說,這樣吧,我派幾個抄書手到你家裏,你背他們抄,怎麼樣!蔡文姬惶恐回答,男女有別,到我家裏不方便,你就給我筆,我自己記下來就是。這樣蔡文姬憑記憶默寫出四百篇文章,文無遺誤,滿足了曹操的好奇心,也可見蔡文姬心智的超群。
  這件事後,董祀感念妻子的恩德,在感情上有了很大的轉變,夫妻雙雙也看透了世事,隱居去吧,溯洛水而上,居住在林木繁茂的山麓。
  這個女人的一生,浸透了漢末的亂世人如草不如太平狗的時運,經歷了別人需要幾輩子經歷的事。三國時代是個男人的世界,女人只是男人的物件,漂亮點的可以搶來搶去,輪著用,不漂亮的可以隨著男人的失敗被處死。《三國志》中除了為幾個皇后級別的女人立傳之外,幾乎沒有民間女人的身影。蔡文姬的命運,權當為民間女人之一影吧!一代超級才女蔡文姬亂世浮沉的三次婚姻 @ 楓韻雅閤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3aQCLEw
--------------------------------
蔡文姬(漢末三國時期才女) 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 。生卒年不詳。東漢陳留郡圉縣(今河南開封杞縣)人,東漢大文學家蔡邕的女兒。初嫁於衛仲道,丈夫死去而回到自己家裡,後值因匈奴入侵,蔡琰被匈奴左賢王擄走,嫁給匈奴人,並生育了兩個孩子。十二年後,曹操統一北方,用重金將蔡琰贖回,並將其嫁給董祀。 蔡琰同時擅長文學、音樂、書法。《隋書·經籍志》著錄有《蔡文姬集》一卷,但已經失傳。現在能看到的蔡文姬作品只有《悲憤詩》二首和《胡笳十八拍》。 歷史上記載蔡琰的事跡並不多,但「文姬歸漢」的故事卻在歷朝歷代被廣為流傳。
人物生平
蔡文姬為人博學多才而又精通音律,早期嫁給河東衛仲道,衛仲道早亡,二人又沒有子嗣,於是蔡琰回到自己家裡。 興平二年(195年),中原先後有董卓、李傕等作亂關中,匈奴趁機劫掠,蔡琰被匈奴左賢王擄走。蔡琰在北方生活了有十二年之久,並生下兩個孩子。 建安十一年(207年),曹操向來喜愛文學、書法,常與蔡琰的父親蔡邕有文學、書法上的交流。曹操見蔡邕沒有子嗣,用金璧從匈奴那裡將蔡琰贖回來,並將蔡琰嫁給董祀。 而後董祀犯了死罪,蔡琰去找曹操給董祀求情。當時曹操正在宴請公卿名士,對滿堂賓客說:「蔡邕的女兒在外面,今天讓大家見一見。」蔡琰披散着頭髮光着腳,叩頭請罪,說話條理清晰,情感酸楚哀痛,滿堂賓客都為之動容。但曹操卻說:「可是降罪的文書已經發出去了,怎麼辦?」蔡琰說:「你馬廄里的好馬成千上萬,勇猛的士卒不可勝數,還吝惜一匹快馬來拯救一條垂死的生命嗎?」曹操終於被蔡文姬感動,赦免了董祀。 蔡琰回家後傷感悲憤之餘作《悲憤詩》二首。 此後再無蔡琰相關記載,卒年不詳。
人物評價
范曄:端操有蹤,幽閒有容。區明風烈,昭我管彤。 [1] 陳陶:氣調桓伊笛,才華蔡琰琴。
徐鈞:此生已分老沙塵,誰把黃金贖得身。十八拍笳休憤切,須知薄命是佳人。
郝經:①文姬之才辯,不幸而失身絕域。然能傳父之業,免夫之死,有足稱者,君子責備以為失節過矣。②婉娩淑女,與士並列。至柔動剛,彤管煒節。
羅見麟:寥落中郎後,殘生竄殛餘。驚看南過雁,羞逐北旋車。莫按胡奴伯,猶傳魏主書。身名終莫贖,千載恨單于。
陸時雍:蔡文姬才氣英英。讀《胡笳吟》,可令驚蓬坐振,沙礫自飛,真是激烈人懷抱。
屈大均:緹縈能代父,蔡琰不宜家。玉石同焚後,芳聲振海涯。
人物成就
文學
蔡琰歸漢後作有《悲憤詩》兩首,一首為五言體,一首為騷體。 其中五言的那首側重於「感傷亂離」,是一首以情緯事的敘事詩,是中國詩歌史上第一首文人創作的自傳體長篇敘事詩。清代詩論家張玉谷曾作詩稱讚蔡琰的五言詩:「文姬才欲壓文君,《悲憤》長篇洵大文。老杜固宗曹七步,辦香可也及釵裙。」大意是說蔡琰的才華壓倒了漢代才女卓文君,曹植和杜甫的五言敘事詩也是受到了蔡琰的影響。 騷體《悲憤詩》由於旨在抒情,首尾兩節對被俘入胡和別子歸漢的經歷都比較簡略,中間大篇幅自然風景用以渲染蔡琰離鄉背井的悲痛心情,在這些對景物和人情的描述中,蔡琰極言它們與她故鄉中土的差異,以此形容自己在這與中土迥異的環境下心情之沉痛悲憤。 音樂
《胡笳十八拍》是中國古樂府琴曲歌辭,長達一千二百九十七字,是一首由十八首歌曲組合的聲樂套曲。原載於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卷五十九以及朱熹《楚辭後語》卷三,兩本文字小有出入。 明朝人陸時雍在《詩鏡總論》中說:「東京風格頹下,蔡文姬才氣英英。讀《胡笳吟》,可令驚蓬坐振,沙礫自飛,真是激烈人懷抱。」
書法
蔡琰的父親蔡邕是一位大書法家,創造了八分字體。 蔡琰本人對書法也很擅長,韓愈曾說:「中郎(蔡邕)有女能傳業。」蔡琰曾在曹操的要求下默寫古籍,說自己不管是真書還是草書都可以寫。
軼事典故
默寫古籍
蔡琰為丈夫董祀求情時,天氣非常寒冷,曹操見蔡琰沒有穿鞋又披散着頭髮,於是贈給蔡琰頭巾鞋子襪子。蔡琰的父親蔡邕家裡曾經收藏了很多古書,曹操問蔡琰:「聽說你家原來有很多古籍,現在還能想起來嗎?」蔡琰說:「當初父親留給我的書籍有四千餘卷,但因為戰亂流離失所,保存下來的很少,現在我能記下的,只有四百餘篇。」曹操說:「我派十個人陪夫人寫下來,可以嗎?」蔡琰說:「男女授受不親,給我紙筆,我一個人寫給你就是。」於是蔡琰將自己所記下的古籍內容寫下來送給曹操,沒有一點錯誤。
文姬歸漢
文姬歸漢是以曹操贖回蔡琰為故事背景改編的藝術故事,京劇以及其他戲曲都有文姬歸漢的曲目,歷朝歷代也有畫家畫有文姬歸漢圖等連環畫作品。
環形山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1979年正式頒布了這310座水星環形山的專有名稱。它們的命名借用了世界歷代著名文學藝術家的名字。中國有15位傑出文學藝術家名字登上了水星環形山,蔡琰環形山就是其中之一。
辨琴
蔡琰九歲時,父親蔡邕夜間彈琴,突然斷了一根弦,蔡琰說:「是第二根弦斷了。」蔡邕說:「你這不過是偶然說中罷了。」於是故意弄斷一根問她,蔡琰說是第四根。 蔡文姬辨琴的故事在三字經中也有出現。
相關爭議
丈夫爭議
關於蔡琰在北方是否嫁於左賢王歷來有不一樣的看法:據《後漢書》記載,蔡琰是「沒於」左賢王,而不是「嫁於」左賢王,而且一般匈奴王的妻子都被稱為「閼氏」,但是蔡琰在北方二十年,沒有這個稱號,所以認為蔡琰與左賢王並不是夫妻關係;但另一種說法認為,曹操贖回蔡琰花費了非常大的價錢,遠遠超過了普通奴隸的價格,可以看出蔡琰在匈奴那邊的地位也不低。一些文藝作品像京劇等就將蔡文姬寫成左賢王的王妃。兩種說法孰是孰非,仍存在爭議。
作品爭議
郭沫若在為曹操翻案的同時發表論文質疑蔡琰的作品是不是出自蔡琰之手。郭沫若等人認為《後漢書》所著錄的《悲憤詩》不是出自蔡琰之手,主要理由有三點:1.據《後漢書·董祀妻傳》,文姬是「為胡騎所獲,沒於南匈奴左賢王」的,詩中不應說是為董卓部眾所驅虜。2.文姬之父蔡邕受董卓重視,在董卓控制的中央政權里爵位很高,董卓死後他才被王允所殺,文姬的流落必定在蔡邕死後,而詩中說為董卓所驅虜入胡。3.騷體一章中有「歷險阻兮之羌蠻」一句,與文姬為南匈奴所掠獲事實不合。又有「沙漠壅兮塵冥冥,有草木兮春不榮」二句,與當時南匈奴所處地域河東平陽一帶地理環境不合。 但譚其驤認為這三項中,沒有一項是站得住的。因為:1.董卓的部眾中正多的是羌人和胡人,《悲憤》中說「卓眾來東下」,「來兵皆胡羌」,這些胡兵不正是「胡騎」?2.南匈奴自中平五年(188年)以來已分裂為二部分,一部分內徙河東,另一部分仍在今內蒙古河套一帶,如果「南匈奴」是指留居在那裡的一部分,地理環境與所描敘的就正相符合。3.董卓的部眾紀律很差,當時蔡文姬在關東原籍被擄,蔡邕遠在長安,而她被擄後三個月蔡邕即被殺,無從獲得消息,更談不上營救。董卓部隊中的羌胡都是關中人,蔡文姬被擄後被西驅入關,入關後到過羌蠻之地,也就毫不足怪。所以可以肯定《悲憤》二章確是蔡文姬的作品。
生年爭議
蔡琰的生年一說是174年,一說是177年,但都是猜測,沒有史料依據。
後世紀念
紀念墓冢
陝西省藍田縣三里鎮鄉蔡王莊村西北約100米處,有一處名叫蔡文姬墓的墓冢,墓冢高約8米,林木蔥鬱,屬陝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世紀90年代,藍田縣又在此建文姬展覽館一座,將文姬軼事及境內出土文物陳列展出,用四體書法鐫刻《胡笳十八拍》於18塊青色大理石上,墓前有蔡文姬雕像。 [2] 不過在史書中,未曾發現關於蔡琰歸宿的記載。
紀念館
蔡文姬紀念館,是依蔡文姬的墓冢而建立的。1957年8月被省政府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館內有《蔡文姬生平展》詳細介紹了蔡文姬的生平事跡和東漢末年社會的風土人情。還有《藍田文物精品展》及現代著名書法家書丹的《胡笳十八拍》石刻。 蔡文姬紀念館收藏了有關蔡文姬文物130多件,其中擁有國家三級以上珍貴文物50件。
藝術形象
戲曲形象
描寫蔡文姬的戲曲劇目有許多,如郭沫若的話劇以及據此改編的崑曲《蔡文姬》,程硯秋的京劇《文姬歸漢》以及李世濟的改編本,同時,各地方戲也都有相同內容的戲曲。 京劇劇目里蔡文姬屬於正旦角,先後有京劇演員李海燕、李佩紅飾演過的蔡文姬形象,另有越劇演員戚雅仙飾演過越劇里的蔡文姬。
影視形象
1999年電視劇《曹操》:汪靜飾演蔡文姬。
2002年電視劇《曹操與蔡文姬》:劇雪飾演蔡文姬。
2013年電視劇《曹操》:張玉潔飾演蔡文姬。
2014年電影《胡笳聲聲》:蘆雪婷飾演蔡文姬。
蔡文姬 - 揭密真相 https://bit.ly/2KAm2uN
---------------------
要說中國古代美女的故事,
西施捧心、昭君出塞、文姬歸漢都相當知名,
文姬歸漢說的正是才女蔡文姬的故事。
蔡文姬雖然有才,
命運卻相當顛波,
一度流落外域,
還是曹操用金璧將其贖回,
歷經三段婚姻的蔡文姬,
始終有著高遠才情,
是令人懷念的才女。
蔡琰字文姬,
陳留人,
東漢著名文學家蔡邕之女,
博學有才,
通音律,
據稱能用聽力判斷古琴第幾根琴絃斷掉,
是建安時期著名的女詩人。
「劉昭幼童傳曰:邕夜鼓琴,弦絕。琰曰:第二弦。邕曰:偶得之耳。故斷一弦問之,琰曰:第四弦。並不差繆。」《後漢書‧列女傳‧蔡琰》
文姬第一任丈夫是衛仲道,
衛家是河東世家,
祖先為衛青。
衛仲道據說也相當有才華,
兩夫妻琴瑟合弦,
感情相當融洽,
這應該是文姬一生最開心的時候。
可惜仲道早死,
兩人無子,
據說衛家人認為是文姬剋夫,
文姬在衛家生活的並不開心,
蔡邕聽聞女兒遭遇,
一怒之下就將女兒接回家。
興平年間,
蔡邕為王允所殺,
戰亂中文姬為被南下的匈奴所擄,
淪為南匈奴左賢王劉豹女奴,
居匈奴十二年,
生二子。
曹操與蔡邕是舊識,
對蔡邕無嗣感到難過,
也對文姬的才華和際遇感到同情,
在打聽到其下落後,
遣使以重金將文姬贖回,
並安排其再嫁同鄉陳留董祀,
「文姬歸漢」就此成為中國有名的故事。
後來其夫董祀為屯田都尉,
犯罪論死,
蔡琰親自向曹操求情,
時值嚴冬,
曹操當時正大宴公卿名士及遠方使驛,
向大家宣告:「蔡邕女兒馬上到,大家可以一觀她的風采。」
史載文姬上朝,
「蓬首徒行,叩頭請罪,音辭清辯,旨甚酸哀,眾皆為改容。」
曹操說:「你的情況我很同情,但定罪文狀已經發出,怎麼辦?」
文姬說:「您有良馬萬匹,勇猛如虎武將如林,又怎會無法以快馬遣一使者去追回成命,好挽救即將垂死的生命?」
曹操大受感動,,
便將文狀追回。
「祀為屯田都尉,犯法當死,文姬詣曹操請之。時公卿名士及遠方使驛坐者滿堂,操謂賔客曰:「蔡伯喈女在外,今為諸君見之。」及文姬進,蓬首徒行,叩頭請罪,音辭清辯,旨甚酸哀,衆皆為改容。操曰:「誠實相矜,然文狀已去,柰何?」文姬曰:「明公廄馬萬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騎,而不濟垂死之命乎!」操感其言,乃追原祀罪。」
《後漢書‧列女傳‧蔡琰》
後來曹操和文姬聊起家常說:「聽說夫人家原先藏書甚多,不知還能記得否?」
文姬回答:「先父留下書籍有四千餘卷,經過戰亂,大多遺失,現在還記得的,只有四百多卷。」
曹操說:「這樣吧,我派十名抄吏隨你回家記錄,如何?」
文姬說:「男女授受不親,我只需要一些紙筆即可。」
文姬回家後,
將所記得寫下送與曹操,
經核對,
沒有任何錯誤和遺漏。
「操因問曰:「聞夫人家先多墳籍,猶能憶識之不?」文姬曰:「昔亡父賜書四千許卷,流離塗炭,罔有存者。今所誦憶,裁四百餘篇耳。」操曰:「今當使十吏就夫人寫之。」文姬曰:「妾聞男女之別,禮不親授。禮記曰:「男女不親授。」乞給紙筆,真草唯命。」於是繕書送之,文無遺誤。」
《後漢書‧列女傳‧蔡琰》
亂世之中,
像文姬這種才貌雙全的女子,
雖然生命歷經一番顛波,
最終還能在曹操照應下,
過上安穩生活,
已經是相當幸運了。
只是人妻王竟然沒對文姬下手,
實在令我有點相當驚訝阿!!!
「文姬歸漢」中國四大才女蔡文姬的亂世人生 - 三國 https://bit.ly/3aOGS44
------------------------------------
蔡文姬為救夫被曹操強留府中,其間發生了什麼?
一部中國封建史,都是男星閃耀的舞台,而能於歷史星空中划過一道亮痕的女性,都是人中之傑。比如主宰天下的一代女皇武則天,左右大清幾十年的西太后葉赫那拉·杏貞,還有「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李清照等等,她們都有自己獨特的人生經歷與故事。
今天,小編要給你介紹的一位優秀女性,就是生活於漢朝末年的才女蔡文姬——生逢亂世,初婚失夫,先遭匈奴虜虐,後被曹操贖回,再嫁之身又險為寡婦,有求於曹操,卻被強留府中……這位亂世才女的一生,就是一部令人唏噓的悲情傳奇。
1/蔡家有女初長成
蔡文姬,原名蔡琰,字文姬,陳留郡圉縣(今河南開封杞縣)人。文姬的家世非常好,她的父親就是東漢時期著名的文學家與書法家蔡邕。蔡邕被譽為漢代最後一位辭賦大家,名冠群儒。
蔡邕之所以能在文學取得如此成就,是因為他能博覽群書。凡是可讀之書,他收入囊中,因而,他也是漢代藏書榜上有名的藏書大家,他生平藏書多至萬餘卷,晚年仍存四千卷。
生活在這樣一個文學氛圍很濃的家庭里,文姬也自帶一身的文藝氣。史稱她「博學有才辯,又妙於音律」,用現在的流行語來說,蔡文姬是個很牛逼的原創型的歌手。
蔡家有個如此才華出眾的女兒,一時成為各大世家的爭聘對象。
2/初婚杳如煙雲散
最終,蔡家選擇了河東衛家。河東衛氏一族,在漢代也是世家大族,因為,漢武帝時代,衛家出了兩位聲名顯赫的人物,一個是漢武帝的皇后衛子夫,一個大漢名將衛青。就是從那時起,河東衛氏才由歌舞之家平步青雲,成為漢代的著名世家的。
蔡文姬的夫婿名叫衛仲道,史料中關於衛仲道的記載並不多,他的名字只在《後漢書》中出現過一次,「(蔡文姬)適河東衛仲道」,便在歷史的星空中一閃而逝。他是因老婆才留名青史的,只是,他的福分太淺,結婚不久,就因病不治而亡。
蔡文姬的第一段婚姻就這樣戛然而止。喪夫寡居的文姬,只好打點行囊回娘家。「夫亡無子,歸寧於家(《後漢書卷八十四 列女傳》)。」
3/亂世紅顏劫
歸寧的蔡文姬還沒過上幾天平靜日子,就遭遇了「董卓之亂」。她的父親蔡邕因在朝野都有巨大的影響力,所以被董卓強召為祭酒,隨後又改任侍御史、治書侍御史、尚書、侍中、左中郎將等職,封高陽鄉侯,世稱「蔡中郎」。
這看似風光的背後,其實隱藏著的刀光血影。果不其然,董卓事敗被誅後,蔡邕因曾為董卓服務過,也被司徒王允逮捕下獄,不久便病死獄中。
當父親在京城經歷著過山車似的人生起落之際,文姬的人生也發生了巨變。趁漢室內鬥之機,匈奴人也大舉入侵漢境,隱居家中的蔡文姬被亂兵所擄,最後,被匈奴左賢王強納為妾。蔡文姬在匈奴生活了有十二年之久,並為左賢王生育了兩個孩子。
4/文姬歸漢
蔡文姬在匈奴呆了十二年之後,有一個人向她伸出了援手,這個人就是曹操。曹操平定中原後,採取了與匈奴修好的策略,從而保證了西北邊境的安寧。
此時,曹操才想了亦師亦友的蔡邕。曹操是蔡邕的粉絲,蔡邕生前,兩人常就文學與書法上的交流。曹操見蔡邕沒有子嗣,用重金將他的女兒蔡文姬從匈奴左賢王那裡贖回來。
蔡文姬歸漢後,有感自己這些年的飄零身世,寫下了著名的長詩《胡笳十八拍》。
5/再嫁風波
因為曹操本就喜好搶別人的女人,時人以為,曹操之所以花重金將蔡文姬贖回,是因為曹操對她有私情。其實,這點,曹操是被人誤解了,他只是給已逝的故人一個交代。
為了避免風言風語的傳播,曹操做主將蔡文姬許嫁給董祀。董祀是文姬的老鄉,是曹操治下的屯田都尉,相當於農墾局的副局長之類的一般官員。可是,面對天上掉美人的事,董祀卻不領情,他認為是在替曹操背鍋,所以,夫妻感情並不融洽。
這樣的生活,文姬也能習慣,因為,她遭遇了太多的人間滄桑,不理解與冷漠,只是一碟小菜,兩口子就是將就著將日子過下去,而別無他求。
可是,生活卻是處處風浪,就在他們婚後不久,心情抑鬱的董祀卻干起了作奸犯科的壞事,結果被判了死刑。
6/曹府救夫
為避免再一次淪為寡婦,蔡文姬決定出手救夫。當時,能救丈夫一命的,只有手握重權的曹操。顧不得梳妝打扮,蔡文姬光著腳跑到曹操家替丈夫求情。時值大雪紛飛之季難免讓蔡文姬在雪中多等片刻,等門童將蔡文姬迎入內時,蔡文姬雙腳已經僵立難行。
當時,曹操府中正在大宴賓客,曹操對賓客們說:「蔡伯喈(蔡邕,字伯喈)的女兒在外頭,今天讓各位見見她。」等到赤腳、蓬頭的蔡文姬一進來,面對她悲哀的訴說,大家都因此而變了臉色。史載,「(蔡文姬)蓬首徒行,叩頭請罪,音辭清辯,旨甚酸哀,眾皆為改容。」
曹操開始並沒答應蔡文姬的求情:「降罪的文書已經發出去了,怎麼辦?」文姬說:「你馬廄里的好馬成千上萬,勇猛的士卒不可勝數,還吝惜一匹快馬來拯救一條垂死的生命嗎?」一番討價還價後,曹操最終同意赦免了董祀。
7/一默成頌
曹操之所以答應要幫蔡文姬,也是有條件的,他牽掛的是蔡文姬父親的海量藏書。
曹操問蔡文姬:「你家原來有很多古籍,現在還在嗎?」文姬說:「當初父親留給我的書籍有四千餘卷,但因為戰亂流離失所,保存下來的很少,現在我能記下的,只有四百餘篇。」
曹操為了得到文姬心中的藏書,要求文姬暫住曹府,他選派十個書吏抄錄文姬心中的「藏書」。蔡文姬以男女授受不親為由,婉拒了曹操派給她的十位秘書,她只要了紙筆,一個將自己所記下的古籍內容,完完整整地默寫下來,轉送給了曹操。
後來,經人校驗,文姬默妹的古籍,竟然沒出一點錯漏,令曹操也大為驚嘆。古書默錄完畢,曹操才將文姬禮送回家。
8/重歸於好
在文姬的活動下,董祀終於逃過一劫,撿回一條性命。劫後重生的董祀得知文姬為其請命求情的義舉後,滿心感激與愧疚。他感念文姬的恩情,從此夫妻倆過上了琴瑟和鳴、恩愛相擁的幸福生活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4o36jav.html
-------------------------
亂世才女蔡文姬:半生坎坷,被曹操千金贖回,為何將其嫁與董祀?
2020/05/02 來源:風格化餓電影
才女,似乎總是不被上蒼良好對待,「才女」二字更多的是她們背後的辛酸,成長於東漢末年的文姬,更是如此。蔡文姬,原名蔡琰,字昭姬,後人修史時,因要避司馬昭的「昭」字諱,故改記為文姬。文姬的父親蔡邕精通書法,善於音律,文姬自小便深得蔡邕真傳,可惜迄今為止,文姬所寫書法只保留了一帖,該帖也僅有14字,這是中國書法文化史上遺失的巨大財富。關於文姬的琴藝,相信大家早有耳聞。
那一年,她十六歲,正值豆蔻年華,她的才華是她名揚中原乃至匈奴地區的保證,卻也成了她一生的障礙。文姬的才華與美貌被董卓所覬覦,無奈趕忙聯繫曹操讓其安排文姬嫁給一位叫衛仲道的年輕人,可文姬,卻不太情願,因為文姬從未見過此人,但為了不被董卓霸占,文姬也只好認命,無奈出嫁。可沒過多久衛仲道便因病去世,文姬被認為是剋死衛仲道的元兇。此時的文姬,也只好離開衛府,回到自己的娘家。
可不久之後,一個噩耗傳來,因為蔡邕為董卓求情,正好觸碰到王允的雷區,剛好王允將清理餘黨,蔡邕便如自投羅網,王允便用蔡邕「開刀」。文姬卻在一瞬間失去了丈夫和父親,再去尋妹妹明姬的路途中遭遇了匈奴的襲擊。有的匈奴認出了她,敬重於她的學識,文姬也為他們撫琴,安撫他們躁動不安的心。慢慢地,琴音傳入了匈奴左賢王的耳中,左賢王當機立斷,娶下文姬。文姬感到了久違的幸福,並為他誕下二子。但是,畢竟思鄉心切,再好也抵不過自己的家鄉。每每想起,她情難自禁,雪夜裡,一段嗚嗚的聲音傳了出來,聞者悲傷。
然而,文姬在匈奴生活的第十四年,曹操輾轉得知蔡文姬落在匈奴的手裡,想起自己還是在蔡邕門下的門生,和蔡文姬也算是師兄妹,老師傅不在了,這師兄妹的情分還是在的,於是他便用了重金將蔡文姬從匈奴手裡迎了回來。一別匈奴,蔡文姬悲喜交加,於是便有了千古絕唱:《胡笳十八拍》,奏出的是她坎坷的人生和難以割捨的感情。
蔡文姬回歸故里後,開啟了第三次婚姻之旅。曹操親自為其主婚,把35歲的蔡文姬嫁給了了剛剛20歲出頭、一表人才的校尉董祀。然而年齡懸殊太大,經歷懸殊太大,這就使得二人並不融洽。不久,董祀因犯法被判死罪,要押到午門候斬。卻是蔡文姬展示大智大勇將他救下,蔡文姬救下了丈夫後,董祀感感非常念蔡文姬的救命之恩,兩人相親相愛起來。
眾所周知,我們的曹老闆可是一位名副其實的「人妻控」,那麼曹操為什麼不娶蔡文姬呢?原來,曹操是個重情重義之人,由衷地敬重恩師蔡邕,也由衷欣賞「能傳業」的大才女小師妹蔡文姬。所以對其也會很尊重。
原文網址:http://read01.com/P5KOjnM.html
-----------------------------------------
蔡邕ㄩㄥ(133年[1]-192年),字伯喈,陳留圉(今河南杞縣南)人,中國東漢末年名士。東漢著名才女蔡琰(文姬)之父。
2020-12-29_123843
生平
蔡邕博學多才,好辭章、數術、天文,精通音律,尤擅書法,發明飛白書。漢獻帝時曾拜左中郎將,故亦稱「蔡中郎」。據史書可推測出來的有兩女一子,其中只有長女蔡琰有記載姓名,字昭姬,因犯諱(司馬昭的諱字)《後漢書》記為蔡文姬,有名字記入史書,亦有文才。還有一女嫁給上黨太守羊衜,史書上沒留下名姓,但所生二子一女,大兒子早夭,女兒羊徽瑜嫁給司馬師,史書上稱為「景獻羊皇后」、「弘訓太后」[2];小兒子羊祜大大有名;蔡邕之孫蔡襲封關內侯,可見蔡邕有子,但名不詳[3]。或然孫子和兒子根本沒有[4]。
東漢靈帝熹平四年,蔡邕等上奏請求正定六經文字,得到許可。蔡邕親自用丹砂將經文書寫於石碑,再命工匠鐫刻,立於太學門外。這就是熹平石經。
靈帝後期,蔡邕不容於內寵,乃亡命江海十二年[5],隱居於吳郡(治所在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一段時間,之後回到中原[6]。有一次,他聽到一塊桐木在火中爆裂的聲音,趕快把它揀出來做成琴,音色非常美妙,而琴尾已焦,這就是焦尾琴。
董卓專權時強令蔡邕出仕,原先蔡邕不肯,但董卓威脅「我力能族人」(滿門抄斬),於是蔡邕趕忙坐牛車,從家鄉[7]前往洛陽報到,後拜左中郎將,封高陽鄉候,頗受重用,「卓重邕才學,厚相遇待,每集燕,輒令邕鼓琴贊事。」[8]期間大臣王允經常和蔡邕商討,但王允常常辯論不過蔡邕,心裡感到不滿[9]。董卓被殺,蔡邕傷感其遇,被司徒王允下獄,公卿們都惋惜蔡邕的才學,勸王允赦免蔡邕,太尉馬日磾(音密低)對王允說:「伯喈曠世逸才,多識漢事,當續成後史,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而所坐無名,誅之無奈失人望乎?」王允曰:「昔武帝不殺司馬遷,使作謗書,流於後世。方今國祚中衰,戎馬在郊,不可令佞臣執筆在幼主左右,後令吾徒並受謗議。」邕遂死獄中[10]。
家世
本家
祖父
蔡攜,字叔業,有周之冑。漢順帝時「以司空高第遷新蔡長」 。

蔡棱,字伯直,東漢新蔡長

袁氏,東漢司徒袁滂妹[11]、袁渙姑母[12]。

蔡文姬
蔡氏:上黨太守羊衜妻,西晉時封濟陽縣君
孫 或是 從孫[13]
蔡襲,關內侯
《蔡充別傳》載蔡充祖父蔡睦也是蔡邕之孫。但根據《晉書·蔡豹傳》,蔡睦應為蔡邕叔父蔡質孫,即蔡邕堂侄,《蔡充別傳》誤。[14]
外孫
羊承,早夭
羊祜,西晉太傅
羊徽瑜,晉景帝司馬師妻
宗親
六世祖
蔡勳,字君嚴,好黃老之學,西漢平帝時為郿令。王莽篡漢初,不願出仕王莽所立新朝而遁山隱居。
叔父
蔡質,字子文,靈帝時任衛尉,以罪下獄死。曾撰《漢官典職儀式選用》若幹篇,簡稱《漢官典儀》,雜記漢代官制及上書、謁見等儀式。
堂兄弟
蔡谷,蔡邕在董卓麾下任官時向他商議辭官避居兗州一事。
堂侄
蔡睦,蔡質之孫,遷徙宗族避居考城。
相關逸事
蔡邕有很高的音樂造詣,一些著名樂器亦出自於其,如:焦尾琴、柯亭笛等。
曾於《曹娥碑》背面題八字隱語「黃絹幼婦,外孫虀臼。」[15]為楊脩所道破:「黃縜乃顏色之絲也。『色』傍加『絲』,是『絶(絕)』字。幼婦者,少女也。『女』傍『少』字,是『妙』字。外孫乃女之子也。『女』傍『子』字,是『好』字。虀臼乃五辛之器也。『受』傍『辛』字,是『辤(辭)』字。總而言之,是『絕妙好辭』四字。」
元代末年的著名南戲《琵琶記》中,主人翁名字為蔡伯喈,陳留人,明顯指向蔡邕。
評價
馬日磾:「伯喈曠世逸才,多識漢事,當續成後史,為一代大典。且忠孝素著,而所坐無名,誅之無乃失人望乎?」(《後漢書·卷六十下·蔡邕列傳第五十下 》)
陸機:「彼洪川之方割,豈一等之所堙。故尼父之惠訓,智必愚而後賢。諒知道之已妙,曷信道之未堅。忽寧子之保已,效萇淑之違天。冀澄河之遠日,忘朝露之短年。」(《全晉文·卷九十九》)
范曄:「意氣之感,士所不能忘也。流極之運,有生所共深悲也。當伯喈抱鉗扭,徙幽裔,仰日月而不見照燭,臨風塵而不得經過,其意豈及語平日幸全人哉!及解刑衣,竄歐越,潛舟江壑,不知其遠,捷步深林,尚苦不密,但願北首舊丘,歸骸先壟,又可得乎?董卓一旦入朝,辟書先下,分明枉結,信宿三遷。匡導既申,狂僭屢革,資《同人》之先號,得北叟之後福。屢其慶者,夫豈無懷?君子斷刑,尚或為之不舉,況國憲倉卒,慮不先圖,矜情變容,而罰同邪黨?執政乃追怨子長謗書流後,放此為戮,未或聞之典刑。」 「邕實慕靜,心精辭綺。斥言金商,南徂北徒,籍梁懷董,名澆身毀。」(《後漢書·卷六十下·蔡邕列傳第五十下 》)
裴松之:「蔡邕雖為卓所親任,情必不黨。寧不知卓之奸凶,為天下所毒,聞其死亡,理無嘆惜。縱復令然,不應反言於王允之坐。斯殆謝承之妄記也。」
張彥遠:「今分為三古以定貴賤,以漢、魏三國為上古,則趙岐、劉褻、蔡邕、張衡、曹髦、楊修、桓范、徐邈、曹不興、諸葛亮之流是也。」
姚鉉:「如劉向、司馬遷、揚子云,東京二班、崔、蔡之徒,皆命世之才,垂後代之法,張大德業,浩然無際。」(《水東日記·卷十二》)
陳普:「不際明時論石渠,空將薄命仕鴻都。天公似把詞人戲,父子然臍子墜胡。」「萬歲黃金欲散時,柯亭風笛尚堪吹。一時謀卓人無數,不遣中郎一個知。」
黃伯思《東觀餘論》:「想文饒(劉寬)之高風,玩中郎(蔡邕)之妙楷。」
王應麟:「蔡邕文,今存九十篇,而銘墓居其半。曰碑,曰銘,曰神誥,曰哀贊,其實一也。自云為《郭有道碑》,獨無愧辭,則其他可知矣。其頌胡廣、黃瓊,幾於老、韓同傳,若繼成漢史,豈有董、南之筆?」(《困學紀聞·卷十三·考史》)
徐鈞:「琴遇知音始可調,卓非善聽亦徒勞。早知應聘終罹禍,罪死何如節死高。」
歸有光:「賈生之通達,蔡邕之文學,張衡之精思,卓茂之循良,李膺之高節,黃憲之雅度,鄧禹之功勳,有不可一二數者。」(震川先生制科文)
李贄:「今人俱以蔡邕哭董卓為非,是論固正矣。然情有可原,事有足錄,何也?士各為知己者死。設有人受恩桀紂,在他人固為桀紂,在此人則堯舜也,何可概論也?董卓誠為邕之知己,哭而報之,殺而殘之,不為過也。猶勝今之勢盛則借其餘潤,勢衰則掉臂去之,甚至為操戈,為下石,無所不至者。畢竟蔡為君子,而此輩則真小人也。」(匯評三國演義)
鍾敬伯:「士為知己者死,蔡邕哭卓,未為不是。第卓非可知己人,而邕翻成知己死,哀哉!」(匯評三國演義)
王夫之:「蔡邕意氣之士也,始而以危言召禍,終而以黨賊逢誅,皆意氣之為也。何言之?曰:合刑賞之大權於一人者,天子也;兼進賢退不肖之道,以密贊於坐論者,大臣也;而羣工異是。奸人之在君側,弗容不擊矣。擊之而吾言用,奸人退,賢者之道自伸焉。吾言不用,奸人且反噬於我,我躬不閱,而無容以累君子,使猶安焉,其猶有人乎君側也。君子用而不任,弗容不為白其忠矣。白之而吾言用,君子進,奸人之勢且沮焉。吾言不用,奸人不得以奪此與彼之名加之於我,而猶有所憚焉。邕苟疾夫張顥、偉璋、趙玹、蓋升之為國蠹也,則專其力以擊之可耳。若以郭禧、橋玄、劉寵之忠而勸之以延訪也,則抑述其德以贊君之敬禮已耳。而一章之中,抑彼伸此,若將取在廷之多士而惟其所更張者。為國謀邪?為君子謀邪?則抑其一往之意氣以排異己而伸交好者之言耳,庸有聽之者哉!」(《讀通鑑論》)「蔡邕之愚,不亡身而不止。」
韓菼:「欒布哭彭,朱詡葬董,伯喈一嘆,未足為累。且十年亡命,三日尚書,朝廷伸國討,國士感私恩,不妨並美也。」
顧景星:「始邕直言為閹待所中,囚徙朔方,赭衣抱拲,全室流離,可謂難矣。及宥還畏禍,亡命吳會,十有二年,無意功名,而且以彈琴著書終老牗下矣。使邕如梅福,長流江湖,豈不高哉?董卓擅權,辟署祭酒,補御史,遷尚書,不三日而周曆三合。伊何為者?卓蓋惜邕致天下豪傑,不加望外之榮,無以市德。故舉之髡鉗之餘,爵之卿貳之上。且邕有何功?遂封侯食五百戶、祿五十萬?夫無故之利,聖人惡之。邕初議卓不可受尚父之稱,而自出顯位,何也?今夫捕鳥者,擇其黠者以為囮,毇米為飼,濾流而飲,凡所以慰囮,靡弗至也。笯而出於野,置之叢薄之間,悲呼眾鳥,至日暮,翾然投於羅者眾矣。夫囮,未始樂為是也,而鳴致眾鳥,謂非囮罪不可也,邕,卓之囮也,邕未始樂為是也,而厚祿高位,將以風天下為邕之類者,而邕甘心受之,謂非邕罪不可。桓帝召邕鼓琴,行次偃師,稱疾而返。卓每宴集,邕輒贊事鼓琴。後遂為表薦卓,時卓已為太尉,封郿侯、進相國,廢少帝、放太后,傾逼人主。邕謂宜益隆委。厚其爵賞,豈欲卓加九錫、封安漢而已哉!然則邕死,不亦宜乎!」
沈銘彝:「邕薦董卓表,極為推重,收邕時不聞以此罪之,當由王允未見此表耳,而流傳至今,為後世增一口實,才之為累如此。」
蔡東藩:「蔡邕一文學士,所陳奏議,未始非守正之談,然或嫌迂遠,或涉虛浮,才有餘而忠不足,吾於邕猶有餘憾焉。但曹鸞一言而即遭掠死,國家無道之秋,固未足與陳讜論者。邕之所失,在可去而不去耳,文字之間,固無容苛求也。」
蔡邕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aR2Cwq
--------------------------
熹平石經共刻《易經》、《論語》、《尚書》、《春秋》、《公羊》、《魯詩》、《儀禮》七種儒家經典又稱「一字石經」、共二十餘萬字,書法為漢隸,是刻於東漢熹平四年(175年)的石經,它是官方校定儒家「七經」的刻石,由蔡邕、潁川堂溪典、光祿大夫楊賜、諫議大夫馬日磾等人書寫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https://bit.ly/3nYu3b0



2020-12-29_122220

羊祜(221年-278年12月27日),字叔子,泰山郡南城縣(今山東省新泰市)人。曹魏晚期與西晉早期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一代名將。羊祜出身泰山名門望族羊氏家族,家族人才輩出,東漢名臣蔡邕為其外祖父,世代皆有人在朝為官。他的祖父羊續曾任南陽太守,父親羊衜曾任上黨太守;其胞姊羊徽瑜為晉景帝司馬師的皇后。
羊祜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n0j6o1
生平
根據《晉書》所載,羊祜身高約為176cm, 容貌敦雅不俗,鬚眉秀長濃密而整潔。羊祜在曹魏時代歷任中書侍郎、秘書監、相國從事中郎等官職。司馬炎稱帝後,羊祜深得司馬家信任,升任尚書左僕射[1]、車騎將軍,官至征南大將軍。去世後被追認為「太傅」。
《資治通鑑》記載曹爽曾招羊祜和王沈,王沈勸他加入曹爽,羊祜則說曹爽必將敗亡,後來如同其所說。[2]
在晉滅吳的過程中,最初羊祜任荊州都督(269年),掌握荊州晉佔區一帶軍政大權。在此期間羊祜不尚武力,以柔和手段管治,用詭計使吳駐守石城(今湖北鍾祥市)的兵力退卻,並在統轄地區屯田,加強軍事實力。
272年步闡獻西陵城降晉,當時駐守荊州吳占區的陸抗急襲西陵,前往救援的羊祜、徐胤以圍魏救趙計謀分散陸抗兵力,楊肇馳援西陵。然而楊肇在與陸抗的西陵爭奪戰中失利,未能攻下西陵城,獻城降晉的吳將步闡也被陸抗軍隊擒殺。羊祜也沒有攻下重鎮江陵,此乃西陵之戰。羊祜遭到彈劾:「祜所統八萬餘人,賊眾不過三萬。祜頓兵江陵,使賊備得設。乃遣楊肇偏軍入險,兵少糧懸,軍人挫衄。背違詔命,無大臣節。可免官,以侯就第」,被左遷平南將軍。
羊祜經此一戰步步為營,以修築城寨的方式擴大晉的疆土,漢水與長江之間皆為晉所有;同時又對吳地軍民施以信義,不斷動搖吳軍將領的忠誠。他的做法在吳地發揮作用,多位吳軍將領降晉,吳地人民對羊祜心悅誠服,尊敬地稱其為「羊公」,而不稱其名。
吳軍統帥陸抗也稱讚羊祜的德行度量,「雖樂毅、諸葛孔明不能過也」。二者對峙期間最有名的事件是陸抗重病,羊祜派人送去良藥,部下怕藥中下毒,勸陸抗不要吃,陸抗服之不疑,並說:「羊祜豈鴆人者。」在二者對抗期間,荊州戰線處於和平狀態。
後晉武帝想封羊祜為南城郡侯(領泰山郡的南武陽、牟、南城、梁父、平陽五縣[3]),不過羊祜以漢高祖封張良留侯為例,請封鉅平縣侯。[4]與唐《晉書》本傳的追封詔一樣。[5]
晉咸寧四年十一月辛卯日(278年12月27日)羊祜病重臨死之前推舉杜預擔任鎮南將軍。杜預果真不負羊祜舉薦,奇襲西陵,三陳平吳,在其後的滅吳戰爭中擔任西線統帥,計取江陵,招降交、廣。晉滅吳後,武帝流著淚說:「此羊太傅之功也。」
墮淚碑
羊祜病逝後,襄陽百姓為紀念羊祜,在羊祜生前游息之地峴山建廟立碑,原名為晉征南大將軍羊公祜之碑,簡稱羊公碑。此後每逢時節,周圍的百姓都會祭拜他,睹碑生情,莫不流淚,羊祜的繼任者、西晉名臣杜預因此把它稱作墮淚碑[6]。墮淚碑現位於湖北省襄陽市。
東晉習鑿齒的《襄陽耆舊記》記載了墮淚碑的定名由來。[7]
評價
羊祜在朝中不興朋黨、謹言慎行,雖然受他推舉而為官者不在少數,但他事後焚燒推舉手稿,很多獲推舉人竟不知曉受何人推舉。有人批評羊祜過於縝密,羊祜以「是何言歟!夫入則造膝,出則詭辭,君臣不密之誡,吾惟懼其不及。不能舉賢取異,豈得不愧知人之難哉!且拜爵公朝,謝恩私門,吾所不取。」作為回答。[8]
文學
羊祜作為文學家,又喜愛山水,著述理應很多,而且他長期的政治、軍事生涯,也寫有大量的表、疏等文章。但由於他為人謹慎,很多手稿都被付之一炬,多是他人書籍中的片段,已知他的作品是《老子傳》二卷,文集《羊祜集》二卷。流傳至今的只有《雁賦》、《讓開府表》、《請伐吳表》、《再請伐吳表》等8篇,其中的《讓開府表》可與諸葛亮的《出師表》相提並論。《晉書·羊祜傳》說:「祜樂山水,每風景必造。峴山置酒言詠,終日不倦。」以「峴山置酒言詠」推論,羊祜應當留有為數不少的詩作,但現今竟無隻言片語留下。他有一句名言:「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居七八」[9]。
羊祜死後,荊州人為避祜之名,「戶」改為「門」。
家世
祖父:羊續,曾任東漢南陽太守,為官清廉,有「懸魚拒賄」的事跡。
外祖父:蔡邕,文學家。
姨母:蔡文姬。
嬸嬸:辛憲英。
叔叔: 羊耽,羊秘
父:羊衜,曾任上黨太守,早逝。
生母:濟陽縣君蔡氏,蔡文姬的姊妹。
長兄:羊發,母為孔融之女,官至都督淮北護軍。
次兄:羊承,羊祜同母兄,因病早亡。
妻:夏侯氏(夏侯霸之女,由夏侯威主婚)。
姊:羊徽瑜,晉景帝司馬師之妻。
羊祜無子,晉武帝命其兄羊發之子羊暨繼嗣,羊暨以父親已死為由抗命;晉武帝又命羊暨弟羊伊繼嗣,但羊伊以未得生父之命為由不為羊祜服喪,最終仍以本生父為父。[10]太康二年(281年),羊伊的弟弟羊篇獲封為鉅平侯,成為羊祜的繼嗣。
晉孝武帝太元年間,羊發玄孫之子鉅平侯羊法興坐桓玄黨伏誅,爵除。尚書祠部郎荀伯子上表求為羊祜立嗣,未果。
羊祜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n0j6o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