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蘭西斯克·皮薩羅1471年-1541年是西班牙早期殖民者-上帝的愛是有血腥味的,開啟了西班牙征服南美洲秘魯/當時正在西班牙托勒多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五世對皮薩羅的經歷很感興趣,並在1529年簽署授權其征服印加帝國-與墨西哥的征服者埃爾南·科爾特斯齊名/皮薩羅是祕魯的「征服者」,他最大的國際貿易成就是用天花、傷寒等超級傳染病,跟94%的印加人交換當地黃金。 @ 姜朝


南美洲之旅行前必讀!認識印加文化的第一堂課. 這篇「認識印加文化的第一堂課」,結合了自身南美洲遊歷與與各種線上線下資料,希望能… | by Frances Chen | Medium

印加帝國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瘟疫對印加人的摧殘是巨大的。西班牙人來臨之前,在哥倫比亞地區,天花已經猖獗。得益於高效的印加路網的傳播,天花很快在印加人中蔓延開來。短短幾年內,有60%-94%的印加人感染天花。天花僅僅是入侵南美洲的流行病之一。[13]斑疹傷寒可能在1546年蔓延;流感和天花在1558年爆發;1589年天花又一次猖獗;白喉在1614年蔓延;麻疹在1618年蔓延——這些瘟疫不但摧殘了印加人,還蹂躪了印加文化。

500px-Banner_of_the_Inca_Empire.svg549px-Tawantinsuyu_(orthographic_projection).svg800px-Inca_Empire.svg2020-11-21_2131032020-11-21_2130532020-11-21_2130372020-11-21_213027

印加帝國 印加帝國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印加帝國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印加帝國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94JkCQ
Tawantinsuyu 印加帝國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438年-1572年
印加帝國國徽
國徽
印加帝國最大領土範圍
印加帝國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94JkCQ
首都    庫斯科
(1438-1533)
常用語言    奇楚瓦語(官方)、艾馬拉語、莫奇卡語等語言
宗教    印加宗教
政府    君主制
印加帝國(奇楚瓦語:Tawantinsuyu)是15世紀至16世紀時位於南美洲的古老帝國,亦是前哥倫布時期美洲最大的帝國,[1]印加帝國的政治、軍事和文化中心位於今日秘魯的庫斯科。印加帝國的重心區域分布在南美洲的安地斯山脈上,其主體民族印加人也是美洲三大文明印加文明的締造者。
印加人的祖先生活在秘魯的高原地區,後來他們遷徙到庫斯科,建立了庫斯科王國,這個國家在1438年發展為印加帝國。印加帝國在1438年到1533年間,運用了從武力征服,到和平同化等各種方法,使得印加帝國的版圖幾乎涵蓋了整個南美洲西部(地跨秘魯、厄瓜多、哥倫比亞、玻利維亞、智利、阿根廷),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南美洲印第安人帝國。
除了印加帝國的官方語言奇楚瓦語,印加人還使用數百種美洲原住民語言和各種的奇楚瓦語方言。印加人稱印加帝國為Tawantinsuyu,意為「四方之地」,或是「四地之盟」。印加帝國內部存在著多種原始信仰,但是印加的統治階級推崇印加宗教,信仰太陽神因蒂、創世神維拉科查、大地女神帕查瑪瑪等神明。[2]印加帝國的君主稱薩帕·印卡,意為「獨一無二的君主」,同時薩帕·印卡亦被印加人當作「太陽的兒子」。
印加帝國的國力在君主瓦伊納·卡帕克統治期間達到頂峰。1526年,西班牙征服者法蘭西斯克·皮薩羅帶領一支有168人的軍隊從巴拿馬南下,發現了印加帝國。1529年,在瓦伊納·卡帕克感染天花而意外去世後,兩位繼承人選瓦斯卡爾與阿塔瓦爾帕為了爭奪王位,而爆發血腥內戰,大大地削弱了印加帝國的實力。1533年,西班牙人施計殺掉了贏得內戰的阿塔瓦爾帕,皮薩羅的軍隊與數十萬名原住民盟軍成功將印加征服,印加帝國滅亡,淪為西班牙帝國的殖民地。印加人的最後抵抗勢力比爾卡班巴王國亦在1572年滅亡。
印加帝國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94JkCQ
名稱由來
印加人稱自己的國家為Tawantinsuyu,可譯作「四方之地」或「四地之盟」[3],在奇楚瓦語中,Tawantin代表「四樣(事物)」,Suyu是印加帝國的行政區劃分位,印加帝國分為四個Suyu,它們的邊界線在首都庫斯科相交,因此Tawantinsuyu代表一個含有四大部分的國家,即印加帝國。西班牙人還將其寫作Tahuatinsuyo或Tahuatinsuyu,此拼法至今亦有人使用。
然而「印加」(Inca)這個詞,在奇楚瓦語中意為「統治者」或「領主」,指印加帝國的統治階級。[4]征服印加帝國的西班牙人錯用這個詞來指代印加帝國(Imperio inca),而不是統治階級。
歷史
庫斯科王國
歐洲的一張印加人圖畫,1553
庫斯科一帶的印加人在12世紀時還是一個遊牧部落。然而在曼科·卡帕克的領導下,印加人建立了一個小的城邦國家庫斯科王國(奇楚瓦語:Qusqu或Qosqo)。在1438年,印加人在薩帕·印卡(最高統治者)帕查庫特克(意為「改變世界者」)的指揮下開始了大範圍的擴張(「帕查庫特克」的名字是在印加人征服昌卡人之後取的)。在他和兒子圖帕克·印卡·尤潘基統治期間,印加帝國已經占據了安地斯山脈的一部分,當時與其對立的有奇穆王國。[5]
帝國的建立
帕查庫特克將庫斯科王國重組為印加帝國(Tawantinsuyu),由庫斯科的中央政府以及另外四個「蘇尤」(參見「帝國的構成」一節)管理。帕查庫特克還修建了馬丘比丘城。[6]
帕查庫特克喜歡派間諜到他想要征服的地區,來了解那裡的政府、軍力和經濟狀況。然後,他會將這些情報傳給那個地區的領導人,對他進行讚揚,並以許多奢侈品和優質的紡織品為禮物,來邀請他加入印加帝國,並向他保證會讓他的人民變得更富有。大多數同意邀約的領導人都既成事實地成為了印加的一部分,並被默認將與其以和平的方式共處。領導人的繼承者會被帶到庫斯科,來學習印加的管理體系,學成後才能返回繼續統治他們家族擁有的土地。印加人就以這樣的灌輸思想的方式,使得外來領導人的繼承者被同化,甚至與印加人通婚。
兼併與擴張
印加的擴張
由王儲擔任印加軍隊的最高統治者是印加帝國的傳統。1463年,帕查庫特克的兒子圖帕克·印卡·尤潘基開始北上擴張,並在1471年,帕查庫特克駕崩後繼續指揮擴張。他對外擴張的最大成就,即是征服了印加帝國唯一的勁敵——坐落在秘魯沿海的奇穆王國。圖帕克·印卡·尤潘基統治下的印加帝國疆域北至今天的厄瓜多和哥倫比亞。
圖帕克·印卡·尤潘基之子瓦伊納·卡帕克在先前印加帝國疆域的基礎上,又額外占據了今天厄瓜多和秘魯的部分地區。瓦伊納·卡帕克統治下的印加帝國,疆域包括了今天的秘魯、玻利維亞、厄瓜多大部和智利的北部和中部。印加帝國的南下擴張止於馬烏萊河戰役,印加軍隊在當地受到了馬普切人大範圍的抵抗。印加人曾東進來到亞馬遜盆地,但是他們占領的土地在1527年被當地的舒阿人占領。[7]當時印加帝國的疆域南達現在的阿根廷,北達現在的哥倫比亞。印加南部領土的大部分都處於科利亞蘇尤的管轄範圍內。
印加帝國由各種語言、文化和民族組成,並非所有的子民都對印加帝國百分之百的忠誠。印加帝國的經濟是完全建立在以物易物、收稅以及奴隸的辛勤勞動的基礎之上的
印加內戰與西班牙入侵
主條目:印加內戰和西班牙征服印加帝國
1533年8月29日,薩帕·印卡,阿塔瓦爾帕之死,乃是印加帝國被征服的標誌。
1511年的巴拿馬流傳著一個關於南方黃金國度的傳說,這個說法傳到西班牙冒險家巴斯寇·努涅茲·德·巴爾柏的耳中,他立刻啟程巴拿馬。巴爾柏所帶來的這群人很是貪婪,他們的騷擾讓當地一名印第安酋長不勝其煩,便慫恿他們去更南方尋找他們發狂渴求的黃金。酋長告訴他們,在一個神祕的南方國度,黃金多到連日常生活的碗盤器皿都以黃金打造。但巴爾柏後來受人陷害被處決,黃金夢無以成眞。直到十年之後的1522年,另一名西班牙探險家帕斯奎·德·安達果亞才開始首次南進探險,安達果亞在旅途中從印地安人那裡聽到更多詳細描述。因他遇見印地安人的地方在碧魯(Birú)河畔,所以「碧魯」之名很快被用來稱呼這個人人垂涎的黃金國。受安達果亞的敍述所引誘,法蘭西斯克·皮薩羅決定去尋找碧魯。[8]
1526年,西班牙征服者在法蘭西斯克·皮薩羅和他的兄弟帶領下,從巴拿馬南下發現了印加帝國。[9]很明顯,他們到達了一個非常富裕的土地,很有可能就是歐洲傳說中的黃金國皮薩羅隨後受到西班牙皇帝批准征服該地區。[10]1532年,當他們回到秘魯,兩位薩帕·印卡繼承人阿塔瓦爾帕和瓦斯卡爾正在爭奪王位,而且傳染性疾病天花已經大大削弱了這個帝國的國力。皮薩羅根本沒有什麼千軍萬馬,它的軍隊只有168人、1門炮和27匹馬。
全副武裝的西班牙騎兵和還在使用比中古時代的歐洲還要落後的裝備的印加軍隊相比有很大的優勢,同時在反抗摩爾人時西班牙人也學到了許多的作戰本領。憑著這種戰術和裝備上的優勢,西班牙人收買了數十萬人的土著盟友。雙方爆發普拿之戰(普拿,今天厄瓜多西岸城市瓜亞基爾附近),西班牙大獲全勝,皮薩羅在那裡建立了皮烏拉城。埃爾南多·德·索托到達庫斯科城,並見到了打贏內戰的阿塔瓦爾帕。皮薩羅和許多手下在談判破裂後攻擊印加軍,將印加王俘虜,其手下的12名護衛也被處決
皮薩羅要求印加人民在他的倉庫中塞滿巨額的黃金,以贖回他們的薩帕·印卡,阿塔瓦爾帕。印加人民交了贖金,但皮薩羅欺騙了他們,拒絕釋放阿塔瓦爾帕,不久之後,以陰謀殺害自己兄弟和反對皮薩羅一行的罪名,阿塔瓦爾帕被處決。印加帝國滅亡。[11]
被征服後
1780年,圖帕克·阿瑪魯二世以印加帝國的名號發動了反抗西班牙暴政的起義。
西班牙人征服了印加帝國後,皮薩羅扶持了阿塔瓦爾帕的兄弟曼科·卡帕克二世作為傀儡,一段時間後,曼科·卡帕克二世竭力抵抗西班牙人,並利用皮薩羅和一位合伙人迭戈·德·阿爾馬格羅在分贓問題上起的爭端,以比爾卡班巴為中心起兵,一度奪回了庫斯科城。曼科·卡帕克二世在比爾卡班巴建立新印加王國,並和他的後代死守比爾卡班巴長達36年之久,最後在1572年失守。最後一位薩帕·印卡,圖帕克·阿馬魯被西班牙人抓獲並處以死刑。[12]也就是在1572年,印加人完全臣服在了西班牙人之下。
瘟疫對印加人的摧殘是巨大的。西班牙人來臨之前,在哥倫比亞地區,天花已經猖獗。得益於高效的印加路網的傳播,天花很快在印加人中蔓延開來。短短幾年內,有60%-94%的印加人感染天花。天花僅僅是入侵南美洲的流行病之一。[13]斑疹傷寒可能在1546年蔓延;流感和天花在1558年爆發;1589年天花又一次猖獗;白喉在1614年蔓延;麻疹在1618年蔓延——這些瘟疫不但摧殘了印加人,還蹂躪了印加文化。
在征服印加帝國後,西班牙人在印加故土上建立了新卡斯提爾省以及新托萊多省,後整合為秘魯總督轄區。18世紀西班牙波旁王朝為了挽救西班牙帝國的衰退局勢,發起波旁改革,增加南美洲原住民的賦稅,並將多種負擔強加給原住民們。1780年,擁有印加貴族血統的原住民圖帕克·阿瑪魯二世(原名何塞·加布里埃爾·康多爾坎基)領導原住民在庫斯科發動了反抗西班牙暴政的起義,很快全轄區便有武裝響應,其中在南方有圖帕克·卡塔里(原名胡利安·阿帕薩·尼納)的起義。但是起義很快被鎮壓,圖帕克·阿瑪魯二世也被抓捕並處決。起義最終於約1782年被完全平息。圖帕克·阿瑪魯二世在秘魯獨立後被視為英雄,在秘魯的貨幣上還曾印有他的肖像。[14]

2020-11-21_2146452020-11-21_2148022020-11-21_2147422020-11-21_2147382020-11-21_2147212020-11-21_2147082020-11-21_214658508px-Tupa-inca-tunic
社會
人口
印加帝國全盛時期的人口數量至今還在爭論當中。據估計,印加帝國的人口數量,最少時約是4,000,000人,最多可能超過37,000,000人。雖然印加人詳細調查過人口數量,並且使用了他們發明的一種結繩記事方法「奇普」(奇楚瓦語:Quipu或Khipu)完整地記錄了下來,但是這種方法由於瘟疫和戰爭的原因早已失傳,今天人們依然無法完全弄懂它的含義。[15]
語言
主條目:奇楚瓦語和艾馬拉語
由於印加人缺乏書面語言,他們只能用奇普這樣的結繩記事法來記載重大的歷史事件。奇楚瓦語是印加帝國的官方語言,這個語言在帝國境內被強加於使用其它語言的人民,再加上印加人在14世紀時的擴張,奇楚瓦語成為了秘魯地區的通用語。玻利維亞西部的不少人還使用艾馬拉語,對此印加帝國實行默許政策。在印加帝國之後,由於天主教教會選擇奇楚瓦語作為向安地斯山脈地區的美洲原住民傳教的語言,使得奇楚瓦語的使用地區超出了原本印加帝國的範圍。西班牙人來臨之後,奇楚瓦語開始使用拉丁字母來拼寫。[16][17]
宗教神話
主條目:印加宗教和印加神話
印加閃長岩雕塑。
印加神話主要來源於口述以及對於奇普的翻譯。[18]印加人相信有來世,[19]同時死亡是一條充滿艱難的、通向未來的道路。印加人想像中的來世世界和歐美傳說天國中的大致相同,是一個土地上布滿了花朵、山峰上蓋滿了白雪的美麗世界。印加傳統中不對死者進行火葬,他們認為這樣會妨礙死者進入來世。印加貴族還會改變新生兒頭顱的形狀[20],他們通常會在新生兒的頭上緊緊地捆綁一個布條,以改變其柔軟的頭顱的形狀,變得更加像一個圓錐形。
印加帝國主要信仰太陽神因蒂,並自認為太陽神的後裔。傳說中太陽神派了他的一對兒女曼科·卡帕克和馬奧克約向印加人民教導曆法、律制等。每年的6月24日是印加帝國最重要的節日太陽祭,印加人民會在這個時候把自己的農作物和家畜獻祭予太陽神,感謝太陽神每年賜陽光到大地,令動物可以成長和農作物可以豐盛。
中美洲墨西哥的阿茲特克人與印加人一樣,都是膜拜太陽神。而猶加敦半島的瑪雅人則不然,瑪雅人是膜拜羽蛇神(但印加人也有類似羽蛇神的神祇:創世神-維拉科查,以如同白人般形象出現)。而瑪雅人和阿茲特克人都有非常頻繁的大規模活人獻祭的宗教儀式,印加人有時會有,但是沒有那麼頻繁,通常印加人會把自己貴重的物品,黃金,或者農作物和家畜獻給神明。規模較大的人祭在1527年,[21]多達四千名的公僕、法官、嬪妃等人被瓦伊納·卡帕克「送給神靈」。印加人在經歷了薩帕·印卡駕崩、饑荒和瘟疫等重大事件時,甚至會將兒童作為祭品。這種殘酷的人祭被稱為Capacocha。[22]
神明列表
維拉科查,印加宗教中的創世神
維拉科查(Viracocha) – 創造萬物
阿普·尤拉普(Apu Illapu) – 雨神
阿雅·卡奇(Ayar Cachi) – 非常暴躁的神,製造地震
尤拉帕(Illapa) – 象徵雷和閃電的女神
因蒂(Inti) – 太陽神、庫斯科守護神
克奇(Kuychi) – 彩虹之神,也象徵生育
瑪瑪·基里亞(Mama Killa) – 因蒂之妻,月神
瑪瑪·奧克略(Mama Occlo) – 為人類傳授智慧,教婦女織布、建造房屋的神
曼科·卡帕克(Manco Cápac) – 傳說中為印加首位國王,教導人們如何種植作物、製作武器、攜手合作、共享資源和祭祀神靈
帕查瑪瑪(Pachamama) – 大地女神、維拉科查之妻
科查瑪瑪(Quchamama) – 海洋女神
薩查瑪瑪(Sachamama) – 有兩個頭的蛇身女神,「大樹母親」
雅庫瑪瑪(Yakumama) – 蛇身女神,來到地球時化作大河,「河流母親」
太陽神廟
庫斯科的太陽神廟
主條目:太陽神殿 (庫斯科)
的太陽神廟建造於第一代印加王時期,在瓦伊納·卡帕克時期完成了對其的裝飾。[23]神廟的主祭壇坐西朝東。木質殿頂很高,便於空氣流通;外面用茅草覆蓋,因為印加人不會制瓦。神殿的四面牆壁,從上到下都覆以金箔。神像是一張圓形的臉龐,與其光芒和火焰渾成一體。神像龐大,占據了神廟內臉面牆壁中間的整整一面內牆。無論在那裡還是在其他地方的神廟裡,除了太陽神像以外,印加人都沒有自己或別人的其他偶像,因為他們只崇拜太陽神。[23]太陽神像兩旁是已故的印加先王的遺體,他們被稱為太陽的兒子,依年代先後安放,遺體都經過防腐處理(不知用什麼方法),宛如活人一般。遺體安坐在金御椅上,金椅置於生前經常安放的厚金板上。遺體面向臣民。只有瓦伊納·卡帕克與眾不同,他從年少時起就表現出帝王的才氣和美德,生前就當之無愧地被崇拜為神,因此作為「太陽最寵愛的兒子」,位置優於其他人,遺體安放在太陽神像前面,面對神像。[24]神廟正門坐南朝北;除去正門外,還有幾道小門,供神廟的僕人出入。無論正門還是小門全都包有打成門形的金箔。神廟外牆的上面,有一黃金邊飾,系用一巴拉多寬的金板製成,形如王冠,圍著整個神廟。[24]庫斯科的太陽神廟還有其他的小殿。其中月亮殿離主殿最近,整座小殿及其各扇門窗全都鑲嵌有銀片,所以根據白色就可以看出是月亮的宮殿。如同供奉太陽神像一樣,殿內供奉月亮的像,實在銀片上繪成女子的面容。印加人認為月亮是太陽的妹妹和妻子,是印加諸王其所有印加人的母親,所以稱它為「瑪瑪基莉亞」(Mamaquilla),意思是月亮媽媽。為此人們去瞻仰她的儀容,求她保佑,但不像對太陽那樣敬獻祭物。月亮像兩側,依照年代順序安放已故王后的遺體,瓦伊納·卡帕克的母親瑪瑪·奧克略,因生育了國之明君,身份尊於其他王后,故而與月亮像面面相對。[25]離月亮殿最近的神殿是用於供奉金星、七顆昴星和所有其他眾星。此外,印加人還為閃電雷鳴霹靂、彩虹修建了神殿。[25]
其他省份的太陽神廟
因蒂的後裔,曼科·卡帕克(右一)和瑪瑪·奧克略(右二)
印加王國的其他省份也都建造太陽神殿,其情況與庫斯科這座類似。當地每位酋長都根據當地的金銀產量多少,傾其全力地刻意裝飾,用以取悅印加王。因此各省的所有神廟也都鑲金嵌銀,競相與庫斯科城的神廟媲美。[26]
的的喀喀島上的神廟
薩克塞瓦曼
印加人傳說太陽曾把一雙兒女送到的的喀喀湖中的的的喀喀島上,派他們教化當地的野蠻人。除了這個神話,印加人還編造出一個更加古老的神話,說一次洪水期過後,人們在那座小島上和那一片湖上先於其他地方看到了陽光。[27]第一代印加王曼科·卡帕克就將這個小島和這一片湖泊視為聖地。於是便在小島上建造了一座富麗堂皇的神廟,用來供奉太陽神。[27]神殿外部全都鑲嵌著金片,凡臣服於印加王的各個省份,每年都進貢大量的金銀寶,對所謂太陽神在島上施給他們的恩惠千恩萬謝。那座神廟的器物都與庫斯科的神廟相同。[27]印加人還清除大小石塊,盡力平整土地,建造許多梯田,從遠處運來上等沃土鋪在上面,讓他們長出玉米。[27]但因為當地自然原因,印加人即使精耕細作,也只能收穫幾個玉米穗,當做聖物送給印加王。[27]
經濟
印加農民使用Chakitaqlla(一種安地斯山脈地區居民使用的腳耕機)的圖畫
印加帝國的經濟模式類似於計劃經濟。儘管有證據表明印加帝國有過對外貿易活動,而且印加帝國北部有斧幣流通,[28]一些地區也存在以物易物的現象[29],但是印加帝國內部還是沒有出現明顯的市場經濟特徵。人民的住房和裡面的物品都屬於個人財產,但是土地、建築物和其它的所有事物則屬於國家所有。大多數家庭中的男主人遵循一種傳統經濟模式,需要定期上繳如農作物、紡織品等物品作稅款,還要服兵役和徭役,[30]他們有義務參與印加帝國的所有公共建設,例如修築建築物或鋪設道路。這種模式也被稱作Mita。作為回報,國家將會在困難時期提供糧食,還會興修水渠、梯田,來提高生產效率,同時會不定期地設置娛樂節日。印加帝國的經濟還依靠另一種模式,它倡導生態環境與自然資源的互補性,西方學者稱作Vertical archipelago。[31]人與人之間還有一種經濟上的互助關係,稱作Ayni。[32][33]
食物
印加梯田
印加人的主食主要是藜麥和8000英呎高地的馬鈴薯(馬鈴薯的原產地是的的喀喀湖)。印加人種植1500多種不同的馬鈴薯,利用梯田高低不同的微氣候。相對於舊世界來說,印加人的肉食並不豐富,食用烤天竺鼠。馬鈴薯片和奇查酒則是印加人的特色食品,這兩種食品的製作方法在今天的眼光來看,是很不衛生。但當時的印加人卻認為這是珍饈佳餚。製作方法如下:
馬鈴薯片
先把收成後的馬鈴薯放在地上一日一夜,讓其水份蒸發。接著再接集起來,讓工人不斷踐踏這些乾馬鈴薯,令其變成片狀或塊狀,完成後不要收集,讓這些已被踐踏成塊狀的馬鈴薯再蒸發內裏的水份。幾天後,就會有人將這些馬鈴薯收集,這就是印加式的馬鈴薯片。印加人會將這些馬鈴薯片放在穀倉中,食物短缺的時候就可以用來應一時之急。在節日慶典時,也可以拿來當祭品獻給神靈們。
奇查酒
將溫水倒滿一個大罐,放在陽光猛烈的地方,再收集大量的藜麥,然後由一些少女拿起這些藜麥放在口中咀嚼,把這些藜麥嚼成糊狀物之後就吐在溫水中,之後讓這罐充滿藜麥糊的水放在原地發酵,最後就會變成糊狀的酒,印加人會在慶祝的時候拿出來喝。來源請求
政府
政治與宗教
一幅關於太陽祭的圖畫
薩帕·印卡在印加帝國國內被神化,同時也是宗教領袖,也不容許任何人懷疑他的執政方法。「總祭司」(Willaq-Umu)的地位僅次於皇帝。被印加帝國所征服的地區原本信仰的宗教不會被取締。作為薩帕·印卡之一的帕查庫特克就聲稱自己是「因蒂的後裔」,體內流淌著不尋常的「皇家之血」。在印加帝國皇族,經常發生諸如兄妹結婚的近親婚姻現象。薩帕·印卡也被稱作「太陽之子」,印加帝國的子民也自認為是「太陽的孩子」(奇楚瓦語:Intip Churin)。印加人認為,統治和征服,是一種源自祖先的使命。薩帕·印卡還需要主持重大節日時的慶祝儀式,特別是在「 太陽祭」時。
此外,印加帝國首都庫斯科也被認為是「宇宙中心」和「四季中心」。秘魯文學家印卡·加西拉索·德拉維加稱,「庫斯科」這個詞意為「宇宙的肚臍」。[34][35][36][37]
帝國的構成
印加帝國的四個「蘇尤」(Suyu)
「蘇尤」(Suyu)是印加帝國的行政區劃單位,印加帝國分為四個「蘇尤」,分別是西北方的欽察蘇尤(Chinchaysuyu),東北方的安蒂蘇尤(Antisuyu),西南方的孔蒂蘇尤(Kuntisuyu)和東南方的科利亞蘇尤(Qullasuyu)。它們的邊界線在首都庫斯科相交。這些「蘇尤」通常被認為是帕查庫特克在1460年建立的。這些「蘇尤」的面積最初大致相等,到了後來隨著帝國的擴張,四個「蘇尤」的面積比例逐漸失調。[38]
印加帝國的首都,庫斯科,不受「蘇尤」管轄,它有些類似於今天的華盛頓特區、墨西哥城等特殊政區。庫斯科城是印加帝國的政治和宗教中心。薩帕·印卡和他的親戚們待在庫斯科,而四個「蘇尤」分別由四名地位很高、倍受尊敬的人物Apu管理。與「蘇尤」不同,庫斯科是被分為地位較高的Hanan和相對低一些的Hurin管理。由於印加沒有文字,他們是不可能詳盡地記載細緻的行政區劃的。然而在西班牙入侵時期由殖民者建立的記錄表明,印加帝國有超過86個轄區、超過48塊高地並多於38塊海灘。[39]
人口最多的「蘇尤」是欽察蘇尤,它在安地斯山脈北部,包括被征服的奇穆王國領土,它幾乎覆蓋了今天的厄瓜多本土,並且還占有今天哥倫比亞的小部分領土。面積倒數第二的安蒂蘇尤位於庫斯科西北部。事實上,「安蒂蘇尤」一詞是「安地斯山脈」的詞根。[40]科利亞蘇尤得名於使用艾馬拉語的科利亞人(Qolla),也是面積最大的「蘇尤」。這個「蘇尤」覆蓋了阿爾蒂普拉諾高原的玻利維亞部分,還包括了今天阿根廷的一小部分,最遠到達智利首都聖地亞哥附近的馬烏萊河。孔蒂蘇尤是最小的蘇尤,在今天秘魯的沿海地區,最東到達庫斯科附近的高地。[41]
法律
阿根廷國旗上的「五月太陽」,也象徵太陽神因蒂。
印加帝國沒有獨立司法機關和任何編撰好的法典。無論是帝國中央,還是地方執政者,都為了立法而制定了許多措施。政府擁有執法人員例如通過督察,稱作Tokoyrikoq(「什麼都能察覺到的人」), Tokoyrikoq 的領導者與薩帕·印卡通常有血緣關係,他們不屬於中央政府,但是為薩帕·印卡免費提供情報。[42]
政府結構
對於印加帝國政府結構的記載始於殖民時代,這些資料不完全清楚。可以了解的只有最基本的層面,而且嚴重缺乏各職位的職責情況。
處於政府最頂端的是薩帕·印卡(Sapa Inca)。地位僅次於薩帕·印卡的是總祭司(Willaq-Umu),也被稱為「太陽大祭司」。[43]次於薩帕·印卡地位的還有印卡普·蘭廷(Inkap Rantin),至少是薩帕·印卡的親信和助手,或許類似於政府首腦。[44]從圖帕克·印卡·尤潘基時期開始,政府官員還會召開由16名印加貴族參加的「地域大會」,他們包括:
兩名庫斯科的Hanan
兩名庫斯科的Hurin
共十二名來自四大「蘇尤」的貴族[45]
文化與技術
建築
印加建築物的石牆
印加帝國的建築物,石塊都是磨光的、形狀規則的,接縫技巧十分美妙,牆上石塊和石塊之間的縫隙連匕首都無法放進去,讓人簡直無法理解印加人是究竟如何把他們拼接在一起的。讓人注意的是,雖然印加人了解輪子(太陽神因蒂就是用它表現的),卻並不把它運用在建築中。建築用的龐大數量石塊究竟是如何搬運的至今是個迷。還有,雖然印加人不使用輪子,但卻利用了安地斯山脈斜坡。據信他們讓成千上萬的工人推著石塊爬上斜坡。可惜的是印加人並未掌握文字的技巧而沒有留下任何描述文字。
數學和曆法
Tocapu,一種印有幾何圖形的紡織品。
印加人使用拇指到食指之間的距離、手掌大小、手臂長度和臂展長度作為物理單位。最基本的長度單位是Thatkiy,約等於一步的距離。比它更多的距離是Topo,等於6000Thatkiy(7.7千米,還有研究表明是4.0-6.3千米)。更多的是Wamani,它等於30Topo(約為232千米)。測量面積,需要先測量多少個臂展的長度,例如25-50個,再換算成Topo,即3,280平方千米。[46][47]
印加曆法與天文學密切相關。印加天文學家了解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天頂的概念,更不用說金星凌日了。但是,他們無法預測日食。印加曆法基本可以分成陰陽兩歷,它們幾乎是平行的。每一個陰曆月份都有一個特定的節日或儀式。[48]一周的每一天都沒有名稱,這可能是印加曆法沒有將月份細分成周而導致的。同樣,每個月份都沒有指出對應的季節。印加曆法中,一天不分成小時和分鐘,而是通過從太陽到人們的距離的遠近而劃分的。[49]
製造業
印加服裝上的紋樣
幾乎所有印加帝國的黃金和白銀都被征服者掠走了。
根據考古發掘,當時印加帝國有青銅器皿和刀、鐮、斧等勞動工具,其冶煉鑄造技術相當精巧。印加帝國陶瓷上的彩繪,有無數的圖案,包括動物、鳥類、海浪,貓科動物和幾何圖形等。在一個沒有書面文字的大帝國中,陶瓷上描繪了幾乎所有的印加人生活中的場面,包括戰爭、冶鍊金屬、處理人際關係等。正是通過這些陶瓷,我們才能了解到幾百年前印加人民的生活狀況。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庫斯科瓶」(aryballos)。許多的這些藝術品今天在利馬的博物館都能見到。[50]
醫術、通信技術
奇普是印加人的結繩記事方法,用來計數或者記錄歷史。
醫學方面,印加人進行過成功的顱骨穿孔術。人類學家發現的證據已經表明,印加人顱骨穿孔術的成功率為80%~90%[51]。在印加帝國建立前,開顱手術的成功率從只有三分之一。
一名海螺信使
印加帝國的版圖可以說是所有美洲古國(包括瑪雅和阿茲特克)中最大的一個。為了保持帝國中各個城邦的交流,印加人建設了大量的道路,這些道路穿越了安地斯山脈、熱帶雨林、河流,把各個城邦連接起來,形成龐大的印加路網。西班牙的征服者之所以如此輕鬆地消滅各個印加帝國的城邦,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些道路的幫忙。印加人中有一種信使,叫做海螺信使(Chasqui或Chaski),這些人都善於長跑,海螺信使直接對薩帕·印卡負責,為印加帝國傳遞及搜集情報。[52]
軍事
馬烏萊河戰役,印加士兵(右)和馬普切人士兵(左)。
西班牙人還沒有到達美洲大陸之前,印加帝國是一個雄霸南美洲西部地域的大國,當時的印加士兵經常東征西戰,征服了不少在南美洲地區的部落,擴大帝國的領土面積。他們可以隨時將平民變為士兵,投入戰鬥。這是因為印加帝國規定每名男人必須至少參加一次戰爭。印加士兵的武器對付南美洲的小部落可能還是足夠的,可是當西班牙人到達南美洲之後,印加人的軍事優勢就一去不復返
印加帝國的軍隊人數非常多,多達七至八萬多人,可是所使用的武器卻非常落後。當時印加士兵的主要武器是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弓箭和彈弓(彈射小石塊)。他們衝鋒時會打響戰鼓,吹響號角。 印加的常備軍隊主要由貴族組成,不過薩帕·印卡也能隨時挑選體格健全的人加入軍隊。軍隊在行進等情況時都必須嚴守軍紀。戰鬥時,印加人會先使用遠程投擲武器攻擊敵人,完畢後就會衝向敵人展開格鬥廝殺。印加流星錘(Ayllo)兩頭各有一個球型重物,有的用鐵鏈,有的用繩子相連。印加軍隊通過印加路網行軍,路上設有「服務站」,平時為士兵和海螺信使等提供物資。「服務站」之間的距離為一天行軍的距離。所有犯罪的士兵都會受到最嚴厲的處分,如死刑。
印加士兵懼怕西班牙騎兵。根據皮薩羅部下的書信記載,當數十名西班牙騎兵部隊衝來時,印加士兵雖然人多勢眾,可是當他們看見有種不知名的動物向他們衝過來的時候,立即丟下武器逃跑,西班牙騎兵繼續追殺逃跑中的印加人。當日有數千名印加人被西班牙的騎兵殺害。根據當時的文獻記載,哪怕西班牙人只出動了數十名騎兵去作戰,也能把印加士兵嚇得膽戰心驚,棄械逃亡。這是因為他們對這種動物未有任何認識,這樣就給予西班牙人一個滅亡印加的好機會。還有,金屬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印加人對金屬的認識不多,金屬很多時候只應用於藝術品和貴族的餐具上,況且當時印加人鑄煉金屬的技術還不如舊世界的人民,更遑論會用金屬為士兵打造良好的防具或者是武器,可是西班牙的情況卻不像印加,他們的鑄煉技術比印加人高很多,可以用金屬為士兵製造防具,所以當時印加士兵即使向西班牙士兵發出猛烈的攻擊,很多時候都會被西班牙士兵身上的金屬甲冑和鋼鐵頭盔擋去,反而只穿布衣的印加士兵經常抵抗不了西班牙士兵手中的長槍和刀劍
-------------------------------------------
印加文明簡介 印加文明為什麼滅亡?
2016-03-29 由 趣歷史 發表于歷史
印加文明位於南美大地,是印第安三大古老文明之一,最終於1532年被西班牙殖民者滅國。印加帝國最有名的遺址當屬馬丘比丘,它見證了古老文明的繁榮與消逝。
什麼是印加文明
印加文明與瑪雅文明、阿茲特克文明並稱為"印第安三大古老文明"。具有殖民征服者和印加帝國王室成員雙重身份的印卡·加西拉索·德拉維加,對16、17世紀西班牙征服南美洲印第安文明的過程有著獨特的關照視角,並始終保持著對這場新舊文明衝突的矛盾立場!
印加文明是在南美洲西部、中安第斯山區發展起來的又一著名的印第安古代文明。它的影響範圍北起哥倫比亞南部的安卡斯馬約河、南到智利中部的馬烏萊河,全長4800公里,東西最寬處500公里,總面積達90多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1000萬。大體說來,它包括了現今厄瓜多山區、秘魯山區部分,玻利維亞高原地區、半個智利和阿根廷西北部地區!
據最新考證,真正的印加文明範圍輻射了南美絕大部分地區,甚至包括拉美部分地區都發現印加文明時期的遺蹟!
印加帝國享有「美洲的羅馬」之稱,它以有一套完整的國家體系而聞名於世。印加國是一個奴隸制國家,奴隸主階級包括印加王、王室貴族、高級官吏和祭司。他們不從事生產勞動,過著奢侈的生活。印加王被稱為太陽之子、神的化身,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獨攬國家一切政治、軍事和宗教大權。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印加王建立了以中央集權為中心的政治制度,他以斯科為中心,通過各級官吏,牢牢地控制著全國。除了政權機構外,印加奴隸主還擁有一支20萬人的訓練有素的常備軍隊,用其對外擴張,對內鎮壓反叛力量。印加帝國還建立了嚴厲的司法制度,用來維護奴隸主階級的利益。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印加王還採取了一些文化和經濟措施。例如,對於那些剛被征服的地區,強行推廣克丘亞語。再者,在全國大興道路和釋站建躍以庫斯科為中心,修建了條條道路通京城的交通網,以利於對邊遠地區的控制!
印加人原為印第安人中克丘亞人的一支,居住在秘魯南部高原,以狩獵為生。據傳其最早的統治者曼科·卡帕克於公元1000年左右(一說為1200年)率領部落從的的喀喀湖地區向北遷移,最後定居於庫斯科地區,並以此為中心,逐漸向外擴張,占領整個庫斯科河谷。傳說印加在亡國前共歷12個統治者,15世紀初第八代王維拉科查(?~1437在位)時,印加人的勢力在安第斯山地區逐漸強大。第九代王帕查庫蒂(1438~1471在位)征服秘魯高原的大部 。其子托帕·印加·尤潘基(1471~1493在位)征服奇穆文化地區(今厄瓜多),後又擴張到秘魯南部沿海地區。十一代王瓦伊納·卡帕克(1493~1525在位)時 ,印加人征服整個安第斯地區,建立起強盛的國家,在他的統治下,帝國達到頂峰。1531年,瓦伊納·卡帕剋死後,長子瓦斯卡爾與異母弟阿塔瓦爾帕為爭奪王位而發生內戰,雙方傷亡極大, 加之瘟疫流行,國家元氣大傷。1532年,西班牙殖民主義者F.皮薩羅侵入印加帝國,誘捕並處死國王阿塔瓦爾帕,立曼科·卡帕克二世為印加王。次年11月 ,占領首都庫斯科。1536年,曼科·卡帕克二世發動反對西班牙人的起義,1537年被鎮壓。但其他起義者的反侵略鬥爭一直延續到1572年,至此印加帝國遂亡。
印加帝國最早期的擴張領土是由圖帕克·尤龐基開始的,他將印加帝國從不到二百萬平方公里的版圖,擴大到哥倫比亞的帕斯托,以及阿根廷的圖庫曼,以及智利的毛雷河邊。然而他的後嗣因爭奪皇位引起了許多內戰,導至印加帝國政治不安,提供了後來的西班牙殖民者有挑撥離間的機會。
印加文明為什麼滅亡
印加帝國的滅亡在1532年,最後一任印加帝國國王阿達華巴 ,被西班牙人殖民侵略者弗朗西斯克·皮澤洛殺害,結束了400年以上繁榮的帝國歷史。庫斯科城則因西班牙殖民時期的破壞,僅剩一些建築廢墟,但城中保存了一塊「十二角石」,稱為「哈圖姆魯米約克」,考古學家相信它是印加曆法計算工具的一種。
印加帝國的毀滅,究其根本有兩大原因:一是西班牙殖民者的武力打擊,二是因為西班牙人帶來的美洲所沒有的天花病毒,這兩者使得17、18世紀的印加原住民的人口大幅減少,最終走向毀滅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alvvm6.html
--------------------------
失落的文明:是誰滅亡了印加帝國?
2017-01-04 由 趣歷史 發表于歷史
印加帝國文化發祥地在的的喀喀湖畔,雖然在高達四千公尺的高原中,它具有豐富的水量,一片綠茵,陽光充足,是農業立國的最好地方。在這裡,印加人胼手胝足,慘澹經營,以最進步的方法建築了漂亮宏偉的宮殿,並且遵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耕女織,這是多麼安詳的一個部落。印加人信奉太陽教,接受太陽神統治帝國的說法。他們還有進步的政治制度,能夠推動完善的法律來治理百姓,絕不以嚴刑峻法苛難。
以農立國的印加人,早在公元前四百年就知道集約栽培法,他們栽培玉米的技術是高超而無人能與之比擬,此外印加人在紡織品的生產技術上,更有偉大的突破,各色各樣的織法以及各種形態的精緻圖案,都具巧奪天工的技巧。由於發掘了金礦,在帝國莊嚴的宮殿建築上,四處均鑲著金飾品,燦爛耀目,光彩輝煌,但這也同時為其本身帶來了不幸的災難。
網絡配圖
在印加帝國到了外拿卡巴克王統治時,造成了印加無與倫比的盛世,多拿卡巴克王死後,把印加帝國分為兩部分,傳與瓦斯卡爾和阿達凡爾巴兩個兒子來統治,於是在1532年,兄弟閾牆,互不相讓的戰爭種下了自取滅亡的禍因。
「他們在太平洋上,乘坐浮水的大房子,擲出快如閃電、聲如雷霆的火團,漸漸靠近了。」正如預言所說,貓眼、尖鼻、紅髮、白皙的皮膚、蓄著鬍鬚的天使回來了,印第安人甚至沒有抵抗,便獻出一座空城逃逸了。其實,他們錯了,這一批被誤認為神祗的人,是西班牙征服者比薩羅和他率領的180名士兵。
趣歷史官方微信號:qulilshi_v5
比薩羅深知必須擒獲印加帝王的皇帝,方可擄獲更多的金銀財寶,於是比薩羅和同來的西班牙籍神父商量後,邀請阿達瓦爾巴——印加皇帝前來卡薩瑪爾卡鎮,接受天使的蒙召,阿達瓦爾巴帶著2000名壯士,手無寸鐵地誠心接受召見,誰知竟然遭受監禁的命運。
比薩羅囚禁了皇帝,便將所有珍寶集中,並冷酷地殺死國王,以除後患。貪得無厭的比薩羅在殺死國王后,率兵前往印加首都庫斯科,企圖搜尋更多的寶藏,然而令人訝異的是,在庫斯科城中,無論是宮殿、神廟都空無一物,連稱為「太陽的尼姑庵」中百位美女亦不知去向,整個庫斯科城成了一所死亡世界。
有一種說法是印加人民自知抵抗不過刀劍銳利、心思狠毒的西班牙人,於是用竹筏載滿國王的木乃伊,和國內所有的金銀財寶,經向上天祈禱過後,把這些昂貴的寶物沉到250公尺深的的的喀喀湖中。然而仔細思考,印加人擁有7萬騎精銳,難道不敢和180名西班牙人做殊死戰,而任由比薩羅橫行霸道?卻私下做大遷移,逃向不為世人知曉的高山中,這似乎說不通。
然而今日許多考古學家在安第斯山脈中,陸續發掘到許多印加帝國的遺蹟,證明印加人確實曾經拋棄辛苦經營的帝國,而在蠻荒的山地中再建王國。
在瑪殊比殊地方,考古學家丙海姆發現了一個洞穴,兩邊排著雕鑿極工整的石塊,可能為一陵墓,陵墓上是一座半圓形建築物,外牆順著岩石的天然形勢建造,契合的巨石間插不進一張紙,牆是用紋理精細的純白花崗岩方石砌成,匠心獨具,頗有藝術價值。在這山上的墓穴中的骨骸,女性占絕大多數,從其中貴重的明器也表示她們是重要的人物,是否當年「太陽的尼姑庵」中的美女被送到這裡,繼續為印加帝國祈禱呢?
由於印加人民沒有發明文字記載,使得遺留下來的問題更具神秘性。又有一班學者根據印加人的記錄,大膽推測當時印加帝國雖然擁有高度文明,但卻被突襲而來的恐怖瘟疫,橫掃全國。就算是發生瘟疫,難道當時的西班牙人具有免疫力?即使印加人認命了,紛紛向瘟疫低頭,垂首等死,試想1100萬的人口,如何能消滅殆盡?
遺留下來的謎,疑雲重重,仿佛替古代印加帝國的神秘滅亡增添點點色彩,有沒有可能在西班牙人一入侵印加帝國,另一位國王瓦斯卡爾率領著數以百萬的印加人深入蠻荒的安地斯山中,以無比堅毅的信念與勇氣,在整座山上遍築藏身的棲息之所,於是一座座宏偉的建築物在隱密的叢林中再現,當他們養精蓄銳,打算再度恢復當年的印加勢力時,一場大瘟疫侵襲,殘存的印加人無力再重振奮勢力,只得繼續逗留在叢林中,埋葬死者,消滅遺蹟,為了避免再度引起紛爭,他們銷毀了高度的文明,企圖掩飾當年印加帝國的強盛……然後以最簡單的方式,聚集部落為生,形成今日印第安人的祖先呢?
關於印加帝國,如何能消失殆盡?人們眾說紛紜,這一謎團有待歷史學家、考古學家們集思廣益,為它尋求一個正真的解釋,讓我們共同努力,揭開印加帝國的神秘面紗。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n5amo22.html


南美洲之旅行前必讀!認識印加文化的第一堂課
南美洲之旅行前必讀!認識印加文化的第一堂課. 這篇「認識印加文化的第一堂課」,結合了自身南美洲遊歷與與各種線上線下資料,希望能… | by Frances Chen | Medium https://bit.ly/3pMwQWd
今年二三月到南美洲的秘魯和玻利維亞,沿途許多風光文化都與印加文化息息相關,若去之前能夠更加了解印加文明的內涵,在遊歷過程時肯定會有更深刻的感受,因此回來後參考相關資料和沿途上的實際景色,整理出這篇「認識印加文化的第一堂課」,希望能對將要去南美洲遊玩的人有所幫助,也歡迎去過的人一起回味一下~
文明的起源:庫斯科(Cusco)
故事要一位男神和一位女神說起,相傳Manco Capac 和 Mama Ocllo 從的的喀喀湖(全世界船隻還能航行的最高湖泊)出現,他們是太陽神的子女。他們看著周圍的高山谷地,以及蜿蜒的河流與湖泊,拿出他們有一根來自他們的父親的太陽神杖,男神Manco Capac將手杖插在地上,手杖插下的位子就是他們選擇建造城市的位置,庫斯科(Cusco)。
Image for post
圖片來源
Cusco是印加帝國的首都。也被稱作Tawantinsuyo. (前面的字跟Taiwan 超像,整個很有親切感。) 當地的官方語言叫做Quechua (有人翻奇楚瓦語),而Tawantinsuyo的意思就是指四個行政區域,而Cusco 位於祕魯的南方高地(如下圖所示),就在這四個行政區的中間。
Image for post
下方的湖泊就是的的喀喀湖 圖片來源
當時的四個行政區域劃分如下圖所示,包含現今的玻利維亞、智利和阿根廷,因此有些印加用語和文化在這些鄰近區域是相通的。
Image for post
圖片來源
男神Manco Capac教當地人戰爭的藝術和如何建造他們的房子和道路。 女神Mama Ocllo 告訴當地的女人如何種植,準備食物,和縫製衣物。 經過一段時間後,當地人都成了偉大的戰士,在15世紀到16世紀之間,他們征服了他們的鄰居成了印加帝國。
印加帝國由貴族組成固定的軍隊,對他們來說能服役是一件很光榮的事。他們使用的主要兵器包含投石器(sling), 繫有鐵球的繩索(bola)、茅、弓箭。他們會用木盾來作為防禦。 印加帝國的社會組織建立得很完整。
Image for post
攝於利馬Larco Museum的武器展示品
印加文化的社會階層與運作系統
印加文化的社會分為三個階層,最上層是印加神(The Inca)和他的家庭,第二層是貴族,高階祭司和軍隊。最後一層就是普通民眾。整個社會建立在氏族公社(ayllus) 的體制上,由一起居住和工作的家族集結而成的一種體制。
印加神是被視為太陽之子來崇拜。他會穿戴一個叫做mascaipacha裝飾在他的前額,作為力量的象徵。(很多地方都有印加神的神像,可以觀察一下他們頭部的裝飾。)
Image for post
圖片來源
印加的年輕人在他們結婚和擁有他們在社區的辦公空間之後,他們就會透過一個特別的儀式加入到成人的社群。此時,他們會獲得戰爭要用的武器,還有超大的金屬耳飾(earpools)。(如下圖)
這種耳環因為又大又重,帶久了會讓他們的耳垂垂到靠近他們的肩膀,耳朵看起來就很大。所以後來征服印加帝國的西班牙人就叫他們「大耳朵」(orejones)。
Image for post
攝於利馬Larco Museum的 裝飾展示品
儘管印加人過去使用的是非常簡單的農耕用具,但他們仍舊是非常傑出的農夫。他們在山邊陡峭的梯田種植農作物,讓更多富饒的土地可以使用到灌溉系統的河道或水管。
他們的梯田稱作andenes。 他們使用Taclla來耕作,這一種簡易的木製犁,用來耕作馬鈴薯、玉米、非洲、藜麥(quinoa 南美洲高地特有的一年生穀類植物)、甜薯和利馬豆等等。
馬鈴薯是他們的主食。肉則不會出現在每天的飲食中。他們在太陽底下把馬鈴薯曬乾,用鹽去醃肉讓食物可以保存更久避免腐壞。
他們可以在海裡或是高地裡的河流或湖泊捕到魚,同樣也會用鹽醃魚,醃魚會作為沿海地區和高地地區的貿易品項。
他們建立了一個叫做Mita的社群工作系統來進行建造房屋和耕種土地等工作。 那裡表面上沒有我們所知的金錢,交易的進行是透過以物易物的交換系統來進行。直到現在,在 Cusco比較偏僻的聚落還是存在這樣的交換系統。
印加人有一個很精巧的計算系統叫做quipus,是用有顏色的繩子來打結來代表單位,可以計算十位數到百位數,藉此來完成比較複雜的計算。精通如何使用quipus 系統的人就會被稱為quipucamayocs. (大概就是我們現在的會計師吧 ~) 。
Image for post
圖片來源
印加人還發明了一種叫做Yupana的東西,類似算盤的一種,可以搭配quipus用來做更複雜的計算。Yupana可以用黏土、石頭或木頭來製作,並且用來監測和確認作物產量、人口和房產。
整個帝國透過道路連結成縱長且十字型的村莊和山谷,這也支持著他們的工作社群。minga 是一個用來建造道路、tambo和廟宇的社群工作系統。tambo是一個道路上的車站(停靠站),由旅人去建造和餵養那裡的動物。(現在也還是有些地名後面的字就是tambo,像是Ollantaytambo.)
他們也會用來當作儲藏室,儲存食物、木柴、動物的糧食、衣服、武器和其他生活中的必需用品。 他們會使用很厚的編織繩索綁在堅固的石牆上,有技巧性的製造聯通兩地的吊橋。
印加工藝技術
Image for post
秘魯Chinchero 社區示範古法織布的婦女
印加人是非常優秀的織布者。雖然他們是用很基本的手工織布機,他們製作出非常繽粉美麗的設計,遠超出他們實際所需要的。
他們使用的毛料來自高地的大羊駝(llama),alpaca(羊駝),Vicuña (野生駱馬,也有人稱小羊駝,最高級的品種),可以看下圖的比較圖以體型做區分,最纖細靈巧的就是Vicuña,再來比較大的是llama,耳朵也較長,alpaca體型比較小,耳朵也比較短。除了來自動物的毛料以外,他們也會使用沿海地區的棉花來作為編織材料。
Image for post
圖片來源
Image for post
酗酒的草泥馬(誤)(在阿雷基帕公園悠哉的Alpaca)
Image for post
馬丘比丘上的llama (除了咖啡色之外,也有白色的)
Image for post
玻利維亞的Vicuna (長得有點像鹿的就是了,據說他們的毛是最貴的)
他們的陶器以幾何的紋路做為裝飾,他們偏好的顏色是深褐色。他們不太熟悉用軸轉的方式來製陶,都是用手工去做出來的。大部分的陶器都是為了家用。其中一種很傑出的陶器叫做aribalo,他的造型是有長頸+圓錐形基座的壺罐,用來釀造一種玉米做成的飲料,chicha。chicha是喝起來有一點點酒精味道的飲料,顏色是淡黃色的。
秘魯當地還有一種紫玉米汁叫做chicha morada(如下圖),這個就是不含酒精甜甜的飲料,個人覺得非常好喝。雖然兩個飲料的開頭字母是一樣的,但飲料大不相同!
有個秘魯當地導遊說,他發現台灣人幾乎有喝chicha的,都很容易出現拉肚子的症狀(我們也是在喝完chicha一陣子後都有出現腹瀉狀況沒錯……),所以選擇飲料要三思啊~~(不過chicha也是滿好喝的啦,有機會還是可以嘗試一下。)
Image for post
大家都很愛的chicha morada 每次看到都想點
印加人知道如鑄造金屬,金、銀、銅、錫和青銅都是他們很常使用的金屬。他們用黃金做成耳環、耳飾(earpools)和項鍊。有些珠寶甚至會鑲嵌珍貴的石頭。他們國家喜歡用黃金做成的動植物(有一個標準尺寸的裝飾物品)去裝飾他們的房間和太陽神殿(Coricancha)的花園。
印加文化:音樂、宗教與建築藝術
音樂也是印加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元素。每個地區都會有專屬於每個特殊場合的音樂。傳統的印加樂器有蘆葦做成的笛子(quenas),排笛(zamponas),海裡的貝殼和鼓。
女人會負責擊鼓,敲出和伴侶同步的節奏,然後團體中的人會一起跳舞。銀製的波浪鼓和綁在舞者膝蓋關節上的一束種子也會發出有節奏的聲響。
他們的溝通系統仰賴Chasquis。 Chasquis 是指透過特別訓練可以跑長距離的年輕強壯男人, Chasquis 跑到下一個驛站去傳送訊息給另一個 Chasquis 。(還記得馬拉松的故事嗎?秘魯也是這樣的)
印加人敬拜太陽,他們稱太陽為Inti, 稱呼月亮為Quilla。同樣都擁有照亮、打雷和其他大自然的能力。他們在祭祀時候使用一種叫做 Quero(Keru)的陶製容器,通常會用有幾何設計的木頭來做裝飾,Quero在重要的宗教和政治儀式上都會出現。
Image for post
圖片來源
Coricancha 就是太陽神殿,顧名思義就是建造來敬畏太陽神的廟宇。內部的牆壁上從上到下都會有金色的羊。 他們相信印加神的雙腳是不能碰到地面的。出巡時他會被一個一個用五彩金剛鸚鵡羽毛裝飾的帳篷,還有金銀盤子裝飾。因為重量和體積都很龐大,所以有會有一大堆人要跟著他並且抬著他走在路上。
在一些博物館的展藏就可以看到類似這樣主題的畫作,順便推薦庫斯科的印加博物館(Museo Inka),有很豐富的史料,也很清幽好逛(不知道是一直人很少,還是剛好去的時候是傍晚所以沒什麼人)。
下方的圖片是幾乎去Cusco必去景點太陽神殿的照片,外觀看起卻很像歐洲的教堂?!原因是在經過西班牙人統治後,西班牙人將太陽神殿的外觀改建成歐洲教堂的建築風格,乍看之下才會讓人覺得疑惑。但內部依然保有許多神殿的建築,以及相關的文物。
Image for post
印加最重要的祭典就是Inti Raymi,主要是要來榮耀太陽神 ,直到今天都還是重要節慶之一,每年都吸引來自全世界的遊客參與。 tumi 是祭典專用的刀子,在前印加和印加文化都有使用。這是用青銅、黃銅、金和銀所製成的,在Inti Raymi慶典期間,大祭司會用tumi來殺一隻純黑或純白的大羊駝作為獻祭。(當地有個羊駝毛料相關的品牌就叫做Tumi)
印加人是擁有非常高超技術的建築師。他們的窗戶通常會建成梯形的,而他們建築工藝最令人敬艷的特質是,他們可以完美地將大石磚緊密的嵌合在一起。
在高山地區,石頭常作為主要的建材,在沿海則是會使用泥磚。 他們建造了大型的要塞,像是在庫斯科的薩克塞瓦曼(Sacsayhuaman)至今仍保留了這樣的遺址。而被列為世界七大奇蹟的馬丘比丘,也是印加時期的一個大本營。
Image for post
石頭到現在依然驚人的密合。攝於馬丘比丘
印加人的祖先生活在秘魯的高原地區,後來他們遷徙到庫斯科,在12世紀左右,庫斯科地區的印加人在曼科·卡帕克的領導下,建立起遊牧部落社會。隨後建立起疆域很小的庫斯科城邦制國家,稱為庫斯科王國,這個國家在1438年發展為印加帝國。
印加帝國在1438年到1533年間,運用了從武力征服,到和平同化等各種方法,使得印加帝國的版圖幾乎涵蓋了整個南美洲西部(地跨秘魯、厄瓜多、哥倫比亞、玻利維亞、智利、阿根廷),是一個幅員遼闊的南美洲印第安人帝國。西班牙征服者於1532年到秘魯。而他們的到來則開啟了印加帝國的衰亡。
Image for post
有人覺得遠方的山很像仰躺印加人的側臉。攝於馬丘比丘
南美洲之旅行前必讀!認識印加文化的第一堂課. 這篇「認識印加文化的第一堂課」,結合了自身南美洲遊歷與與各種線上線下資料,希望能… | by Frances Chen | Medium https://bit.ly/3pMwQWd

1_0c8udSIiDIK3Zv_yCBWbzg1_AajRo82ukNP8u1UcBguqMg1_5K__0u_zioHxLQ06KDMKZQ1_VvvIL-zOBk4HyQiayc7_Qw@2x1_zaOSytl9ZIQCw-MJYA-qwA1_nHRMfxNHtJ-odVZynpQLyg1_LhHbl0CORarj8pYs_ZUgbg2020-11-21_2115332020-11-21_2115262020-11-21_2115142020-11-21_2115032020-11-21_2114561_KcnLO4apgOgBzOi_8S9Ddw2020-11-21_2114282020-11-21_2114192020-11-21_2114122020-11-21_211352


《秘魯史》:印加文明號稱「黃金國度」,但交易竟然不使用貨幣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https://bit.ly/370vYVi
印加社會中,既不存在發達的商業,也沒有商人和商店。之所以商業落後、貨幣缺乏,許多學者將之歸咎於印加實行「計畫經濟」。
文:何國世
土地是印加經濟繁榮的基礎,個人是沒有私人土地的。田地一則屬於教士作為崇拜太陽神之用,另外則屬於印加人作為維持皇族和政府運作,或是屬於部族和村社來分配給各家庭。土地在個人間不能買賣,但在人數變動時,仍會作適時的調整。
印加社會對農業耕種規範了一定的秩序:村社的人民首先耕作皇族的土地,然後耕作村社中鰥寡、孤獨、癱瘓者的土地,最後才耕種村社所擁有的土地。士兵家眷的土地也與此相似,在村莊中被歸於寡婦之列,由眾人代為耕種。耕作時由村社長老率領,彼此相互幫助,很像1950或1960年代臺灣農村鄰里間相互幫工的型態。(註)此外,土地上所生產的作物,全部歸入公共倉庫再重行分配。
隨著農業、畜牧業的發展,印加民間產生了「大地之母」的信仰。而印加的大地之母「帕查瑪瑪」(Pachamama),至今仍被很多印第安部落信奉。此外,在印加文化的影響下,印加帝國境內普遍信仰的太陽神也被視為是農業文明的共有神明形象。印加人認為太陽神透過祂的光芒,使得祂的妻子「帕查瑪瑪」孕育果實。被太陽照耀的大地變得肥沃、富饒,獲得豐收的能力。印加人耕種的全部過程,處處與宗教密不可分。
印加王在每年播種前,以太陽神之子的身分,舉行神聖的首耕儀式。他用一把金質木橛挖開土地,然後親手播下種子,代表民眾向太陽神父親祈求往後一年全國所有的農業活動都能得到護佑。此外,印加人馴養了駱馬、羊駝,但還不懂得使用耕畜,農耕活動完全靠人力完成。而且安地斯高原也非萬頃良田,在砂石地中,只有當地特產的木橛才能發揮最大功效。這種木橛很像傳說中印加第一代國王曼科・卡帕克所持的金手杖,也因此印加人對這項工具特別依戀。
秘魯印第安人早在西元前4000多年就開始種植玉米、南瓜、菜豆等。西元前3000年學會種植棉花。到印加帝國時期,農業已獲得相當發展,栽培的農作物多達四十多種,包括馬鈴薯、玉米、南瓜等,其中有許多作物是當時別的地區所沒有的。印加人在安地斯山的河谷和山坡地,闢建梯田以防止水土流失。此外,印加人也修建了精巧複雜的灌溉系統,加上知道使用鳥糞作肥料,所以農業蓬勃發展,馬鈴薯和玉米的產量尤為豐富。
眾所皆知,印加以盛產黃金聞名。但是,奇怪的是,在這個黃金國度,竟然沒有物品交換的媒介——貨幣。印加社會中,既不存在發達的商業,也沒有商人和商店。之所以商業落後、貨幣缺乏,許多學者將之歸咎於印加實行「計畫經濟」。印加的手工業,等級高者全部集中在首都庫斯科,他們並非完全屈從於政治的調遣,而是在印加社會中,只有貴族才能擁有奢侈品和享受品。一般百姓由國家保障溫飽的生活,似乎也無需與基本生存無關的奢侈用品。在這種情況下,工匠們生產的高級用品直接上繳國家,宮廷則發放食品,供養工匠,也因此便無需貨幣仲介。此外,印加社會對金銀的態度顯得與眾不同。印加人並不把金銀看作是財產或珍寶,人們對金銀的喜好,更多是出於對裝飾品的熱衷。所以印加人用大量的金銀來裝飾王宮、太陽神廟和貞女宮等
儘管整個印加社會在「計畫經濟」作用下按需分配,運行良好,使得商業行為顯得多餘,但是在印加社會中,對平常百姓而言,物物交換也是獲得自己需要或喜愛東西的重要方式。山區居民將其特產,如毛皮、畜肉、金銀及各種用具、器皿等,定期地與沿海地區居民所出產的蔬果、棉花、鳥糞等進行物品交換,是印加社會中最為重要的「貿易」,類似今天的市集。為了順應交易的需求,在交換中就很自然的產生類似貨幣的媒介。因此,人們把鹽巴、辣椒、毛皮、礦石和金屬製品,當作交換的等值物。然而,印加的以物易物交換和貿易還是相當落後,因為沒有全國統一的度量衡。商業活動的真正興起,是在西班牙殖民統治時代的事。至於對外貿易,研究者推測,古印加人與商業發達的阿茲特克人之間可能存在海路貿易。但是,印加與別國的貿易只是處於開始階段。
宗教、生活與風俗習慣
像所有印第安人一樣,印加人信仰多神教。他們認為神靈無所不在。在太陽神、月神、地神、雷神、雨神等諸神中,印加人特別崇拜太陽神印蒂,自稱是太陽的兒女。在庫斯科和全國各地都建造了巨大的太陽神廟,在廟中供奉著裝飾金色的太陽神像,庫斯科的太陽神廟是最大的祭拜中心。此外,印加族的祖先被認為起源於太陽,印加王更是太陽的子孫。
據說,太陽神把金犁和種子賜給了人們,為了感謝太陽神的恩賜,印加人除了修建朝拜的廟宇外,還經年累月的舉行太陽祭。秘魯的印第安人在每年6月24日於庫斯科城舉行盛大的太陽祭。因為印加帝國曆法精確,新年是從6月21日也就是南半球的冬至開始。後來人們就把6月24日作為祭祀太陽的日子,稱為太陽祭。在這一天,太陽的子孫們以莊嚴隆重的儀式來揮別舊歲,迎接新一年的來臨。為了使太陽神廟的聖火不滅,印加王特別派遣大量的祭司和太陽貞女加以護持,也因此一直保持祈禱、獻祭等名目繁多的宗教儀式。
印加人也把雷神看成重要的神。雷神能降雨,常被描繪成手持投石器和狼牙棒的武士。月亮神是太陽神之妻。星神則是保護羊駝及其他動物的神靈。另外,印加人也沿襲前印加時期崇拜圖騰的習俗,常用各種動植物名稱來命名自己的部落或氏族。印加人也崇拜玉米神、馬鈴薯神與氏族祖先。
在印加人的信仰中,死去的人永遠不會離開活人的世界,他只不過是轉化成另一種狀態活著,所以印加人製作木乃伊,正是為了保持和延續對死者的崇敬。穿著盛裝、佩帶首飾,旁邊放有日常用品和食物的木乃伊,大都埋葬在用岩石鑿成的墳墓中。印加人對統治者的木乃伊崇拜,表現得最為虔誠。印加每逢盛大節慶時,他們就將這些木乃伊抬出來遊行。作戰時,他們也攜帶木乃伊出征,他們相信這些木乃伊有超乎自然的神力,可以保佑他們,讓他們逢凶化吉,取得戰爭的勝利。印第安人還認為,如果祖先的遺骸—木乃伊,一旦被毀壞,活著的人就失去擁有土地的權利,而在安地斯山嚴酷、惡劣的環境中,失去土地也意味著死亡。此外,在古印加人信念中,如果祖先動怒的話,活人就註定會生病、倒楣,甚至死亡。他們深信,死人控制著大自然的力量,從而決定活人的生死。
無生命的人控制著活人的命運,木乃伊的權勢也就是活著的人的權勢。古印加人把對木乃伊、祖先和太陽神的崇拜融合在一起,也因此創造了人類文化史上這種獨一無二的奇特現象。
為了讓人口不斷成長,殺嬰及通姦在印加社會須受嚴厲的懲罰婚姻是一種義務,娼妓幾乎不存在。印加青年男女發生戀情受到血統及地域的雙重限制。印加社會不同階級之間的通婚只對男性優惠,也就是貴族男性可以娶普通百姓的女兒。女子高攀被人羨慕,但如果下嫁,就自動降了階級,為人所不齒。另外,所有印加人必須在自己所屬社區內選擇配偶,婚姻對象局限於家族、親屬內部,不允許不同省分、村社間相互通婚。再者,婚姻還必須符合年齡上的要求,即女方達十八到二十歲,男方年滿二十四歲,表示該擔負家庭責任的時候到了。最後,還要徵得父母同意。印加帝國規定,不經父母承認的婚姻無效。
印加人的婚禮,每隔一年或兩年,在一個特定的日子,在全國各地同時舉行,由印加王親自主持,有人戲稱這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集體結婚印加人將妻子視作是印加王的恩賜,將婚姻看作是國王的恩寵和自己的榮耀,再次印證印加推行的家父長制已深植人心。總之,在印加社會中,婚禮似乎只能順著父母的意思,子女毫無個人自由的選擇。印加人有試婚的習俗,如果共同生活一段時間發現不合,男女雙方可各自回到父母家裡,如果已有小孩,則小孩跟媽媽。對印加人而言,婚姻是一種義務,因此若有人沒有女朋友,官方會幫他選派一位。在印加社會也有買妻的現象;通姦須處死刑。一夫多妻只盛行於印加王及其他高官之間。
印加婦女須自己接生,而且生產後不久即須做家事;生雙胞胎或畸形兒被視為不祥。而且,婦女墮胎是一件不幸的事,若想再孕必須先經巫師解咒。此外,紡紗及家事是婦女的主要工作,她們也必須陪著先生出征。所有的印加婦女都受法律保障,丈夫不能對她們施暴或辱罵
印加嬰兒剛一出世,不管出生時天氣有多麼寒冷,都必須用一盆冷冰冰的水洗澡。往後,冷水澡是嬰兒每天早晨睡醒後的第一門「功課」。印加父母認為,給孩子洗冷水澡是為使孩子體格強壯,能抵禦嚴寒。而且印加父母更看中的是,冷水澡能培養下一代吃苦耐勞。
印加社會餵食小孩一天不超過三次。印加人認為這是取法於自然,動物就是按一定的時辰給幼獸哺乳,而不是沒節制的整天餵食。他們還認為如果小孩一旦習慣叼著奶吃,就容易上吐下瀉,長大後更會變成好吃貪嘴的傢伙。所以除掉規定的三個時間,即使孩子哇哇大哭,母親也不會以餵奶的方式安撫他。此外,大部分的時間印加小孩都單獨在搖籃裡,甚至在餵奶時,印加婦女也從不會將小孩抱在懷裡。印加人認為這是讓孩子在吃奶的同時也練習為生存而主動進食,更能讓孩子早點學習自立,同時也讓父母有更多時間為生計打拼。嬰兒滿兩周歲,生活有大的變化。首先,從這天起,母親不再給孩子餵奶,沒有以飯食逐漸取代奶水的過渡措施,而是突然斷奶,改吃飯菜食品。其次,也在這一天為小孩子進行剃頭,印加人認為這是讓小孩「改頭換面」,從此具備文明人的形象。
在日常生活方面,印加貴族日食三餐,一般民眾只有早午餐婦女通常背對著先生用餐,且在餐畢前不准喝東西。他們通常兩天沐浴一次,不過避免在上、下弦月的日子,因為他們認為在這些日子沐浴,易遭疾病附身。
印加的法律對貴族比一般大眾寬容。死刑是常見的處罰。另外,有時也會將罪犯與猛獸關在一起。孩子犯罪,父親同受處罰,但是父母犯罪,罪不及子女。不小心燒毀房子必須負責重建。偷窺須接受懲罰,但若因三餐不濟偷東西,官員須提供罪犯食物
印加人視大耳朵為美麗、高貴,印加貴族的醒目標誌是他們幾乎人人有一副令人觸目驚心的大耳。這樣的大耳朵並不是得自天然,完全是人工雕飾,意志努力的結果。印加貴族男子在成年禮儀式上,用金子做的針在耳朵上穿一個很大的孔,佩帶巨大的金耳環,久而久之便成為大耳朵。此外,印加人認為剪髮是文明人的標誌,只有野蠻人才鬚髮蓬亂。
總之,在西班牙殖民者到達美洲之前,印第安人已建立起自己獨特的文化。這個文化與舊大陸各古代文化有些不同。首先,舊大陸的古代文化都發源於大河流域,但是美洲新大陸文化的發源地卻是在盆地,如阿茲特克文化發源於墨西哥盆地,南美的印加文化起源於庫斯科盆地。其次,舊大陸居民的主食是麥類和水稻,而印第安人主要依靠玉米,所以又稱「玉米文化」。再者,印第安人雖然不知道使用馬、鐵、犁和車輛,但今天人類生活的許多物品,如馬鈴薯、玉米、番茄、菸草、可可、火雞、羊駝和家畜、家禽等,都是由印第安人首先培植、提供而後傳到歐洲及世界各地,豐富了人類的物質和經濟生活,為人類文化帶來很大的貢獻。
註:印加帝國把鄰里互助當成一項法律,稱為「兄弟互助法」,規定同村村民間友愛互助,互相幫忙完成耕種、收穫,或無法獨立完成的建築等活動。這種互相幫助、互相支持的模式,使得每個人都能夠愉快的完成繁重的工作。
相關書摘 ▶《秘魯史》:日裔總統藤森謙也,如何拯救通膨2775.3%的崩潰國家?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秘魯史─太陽的子民(增訂二版)》,三民書局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聯合勸募。
作者:何國世
秘魯,這個孕育古印加帝國的國度,充滿著謎樣的氣息!
自遠古時期,秘魯因有安地斯山南北縱貫,地形險阻,但文明早已在此深根發展。十五世紀後,印加人在此建立了高度且燦爛的印加文明,他們崇拜太陽神、喜好收藏象徵太陽光芒的黃金,並以「太陽的子民」自居。然「黃金國」的傳說卻在十六世紀西班牙人登陸南美洲後,轉瞬間成為滅亡帝國的導火線。
西班牙人殖民秘魯長達三百多年,對秘魯的政治社會與文化風俗留下深刻的影響,致使十八世紀後已然獨立的秘魯,仍擺脫不了獨裁政治的控制。而今,政治貪汙腐敗、經濟產業衰退、國際紛爭不斷,祕魯該如何突破難關,就讓我們拭目以待。
本書將為你娓娓訴說秘魯的神話傳說、飲食文化、人文風情,同時也細數印加文明、西班牙殖民時期以及秘魯獨立建國以來,所歷經的政治、社會、經濟各方面的問題,帶你一窺秘魯的真實面貌
《秘魯史》:印加文明號稱「黃金國度」,但交易竟然不使用貨幣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https://bit.ly/370vYVi

a7jcm60l9ru1uco9t9y5iftt0avmyp2020-11-21_212056


印加文明  印加帝國之二
印加帝國與文明 https://bit.ly/2KvpQwP
印加文明 Inca Civilization
南美洲古代印第安人文明。
印加為其最高統治者的尊號,
意為太陽之子。
15世紀起勢力強盛,
極盛時期的疆界以今秘魯和玻利維亞為中心,北抵哥倫比亞和厄瓜多爾,南達智利中部和阿根廷北部,首都在秘魯南部的庫斯科。
16世紀初由於內亂日趨衰落,
1532年被西班牙殖民者滅亡。
印加文明是在南美洲西部、中安第斯山區發展起來的又一著名的印第安古代文明。
它的影響範圍北起哥倫比亞南部的安卡斯馬約河、南到智利中部的馬烏萊河,全長4800公里,東西最寬處500公里,總面積達90多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1000萬。
大體說來,它包括了現今厄瓜多爾山區部分、秘魯山區部分、玻利維亞高原地區、半個智利和阿根廷西北部。
據考古學家的研究,上述這一廣大地區是美洲最早出現農業的地區,時間大約在西元前8000年。
到西元前3000年,沿海地區的居民已定居下來。
到西元前2000年末,中安第斯山區已出現一系列古代文化中心。
在西元前1000年中下期,發達的農業文化。已經形成,奠定了印加文明的基礎,
並出現了階級和國家的最早形式。這標誌文明開始形成。
西元10世紀後半葉以後,中安第斯山區出現了各種文化相互滲透和兼併的局面。
導致了一些原有文化的衰落和消失,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印加入統一中安第斯山區前的各種文化基礎。
印加文明是因印加人統一中安第斯山區,
建立印加帝國而得名的。
印加人原是生活在的的喀喀湖中的一個部落,
10世紀以後,他們逐步北遷,
一路征戰,於1243年來到現今庫斯科,
在瓦納卡裏山上紮下營寨。
據印加入的傳說,此時他們的首領是曼科·卡派克。
從曼科·卡派克起,到1532年印加人的末代首領阿塔瓦爾帕被西班牙征服者皮薩羅殺害,印加國大約經歷了整整3個世紀的發展過程,其問共傳12世、13王。
印加國本名叫“塔萬廷蘇龍”,意為四方之地,首都是庫斯科。
全國按方位分為四大行政區,名叫:“蘇龍”,
它們是:西北方位叫欽查蘇龍,包括厄瓜多爾、秘魯北部和中部;
西南方位叫庫蒂蘇龍,包括秘魯南部和智利北部;
東北方位叫安蒂蘇龍,包括東部森林和烏卡亞利河一帶;
東南方位叫科亞蘇龍,面積最大,包括現今玻利維亞大部國土,阿根廷西北山區和半個智利。
“印加”一詞的本來含義是“首領”或“大王”的意思,是塔萬廷蘇龍的最高統治者。
西班牙人到來後,簡單地以“印加”一詞指稱這個國家及其居民,至今已是約定俗成了。
印加帝國享有“美洲的羅馬”之稱,它以有一套完整的國家機器而聞名於世。
印加國是一個奴隸制國家,奴隸主階級包括印加王、王室貴族、高級官吏和祭司。
他們不從事生產勞動,過著奢侈的生活。
印加王被稱為太陽之子,神的化身,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獨攬國家一切政治、軍事和宗教大權。
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印加王建立了以中央集權為中心的政治制度,他以斯科為中心,通過各級官吏,牢牢地控制著全國。
除了政權機構外,印加奴隸主還擁有一支20萬人的訓練有素的常備軍隊,用其對外擴張,對內鎮壓反叛力量。
印加帝國還建立了嚴厲的司法制度,用來維護奴隸主階級的利益。
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印加王還採取了一些文化和經濟措施。
例如,對於那些剛被征服的地區,強行推廣克丘亞語。
再者,在全國大興道路和釋站建躍以庫斯科為中心,修建了條條道路通京城的交通網,以利於對邊遠地區的控制。
歷史概況
印加人原為印第安人中克丘亞人的一支,居住在秘魯南部高原,以狩獵為生。
據傳其最早的統治者曼科·卡派克於西元1000年左右(一說為1200年)率領部落從的的喀喀湖地區向北遷移,最後定居於庫斯科地區,並以此為中心,逐漸向外擴張,佔領整個庫斯科河谷。
傳說印加在亡國前共曆12個統治者,15世紀初第八代王維拉科查(?~1437在位)時,印加人的勢力在安第斯山地區逐漸強大。
第九代王帕查庫蒂(1438~1471在位)征服秘魯高原的大部 。
其子托帕·印加·尤潘基(1471~1493在位)征服奇穆文化地區(今厄瓜多爾),後又擴張到秘魯南部沿海地區。
十一代王瓦伊納·卡派克(1493~1525在位)時 ,印加人征服整個安第斯地區,建立起強盛的國家,在他的統治下,帝國達到頂峰。
1531年,瓦伊納·卡派克死後,長子瓦斯卡爾與異母弟阿塔瓦爾帕為爭奪王位而發生內戰,雙方傷亡極大, 加之瘟疫流行,國家元氣大傷。
1532年,西班牙殖民主義者F.皮薩羅侵入印加帝國,誘捕並處死國王阿塔瓦爾帕,
立曼科·卡派克二世為印加王。
次年11月 ,佔領首都庫斯科。1536年,曼科·卡派克二世發動反對西班牙人的起義,
1537年被鎮壓。但其他起義者的反侵略鬥爭一直延續到1572年,至此印加帝國遂亡。
印加帝國最早期的擴張領土是由圖派克·尤龐基開始的,他將印加帝國從不到二百萬平方公里的版圖,
擴大到哥倫比亞的帕斯托,以及阿根廷的圖庫曼,以及智利的毛雷河邊。
然而他的後嗣因爭奪皇位引起了許多內戰,導至印加帝國政治不安,
提供了後來的西班牙殖民者有挑撥離間的機會。
印加帝國的滅亡在1532年,最後一任印加帝國國王阿達華巴 ,
被西班牙人殖民侵略者法蘭西斯克·皮澤洛處以死刑,結束了400年以上繁榮的帝國歷史。
今日印加帝國最著名的遺址為建在馬丘峰和華伊納峰之間的馬丘比丘。
庫斯科城則因西班牙殖民時期的破壞,僅剩一些建築廢墟,但城中保存了一塊“十二角石”,
稱為“哈圖姆魯米約克”,考古學家相信它是印加曆法計算工具的一種。
經濟發展
印加人的文化在其他安第斯地區古代印第安人文化的基礎上又有發展。
在帝國成立前,已存在特殊風格的陶器,並使用青銅製品。
印加人重視農業,主要農作物是玉米和馬鈴薯。
水利灌溉工程發達,最長的水渠長達113千米。
印加人還長於金屬冶煉和加工,已能開採金、銀、銅、錫等金屬,生產工具和武器以青銅製造
金、銀、銅等製作的首飾和日用器皿也很精巧。主要手工業部門除金屬加工外,還有制陶、紡織等行業。
陶器造型優美,紋飾絢麗。紡織品主要為棉毛織物,其中有時夾有金線或鮮豔的羽毛,圖案豐富多彩。
首都庫斯科城的宮殿、廟宇和城牆均以巨石建造,銜接處不用灰泥,
但仍極密合,刀片亦難插入,顯示了高超的建築技巧。
印加人能在中安第斯山區建立這樣一個幅員遼闊的國家,與當地的發達的經濟文化是分不開的。
在農業方面,印加人繼承前人的成就,在乾旱缺水的山區修建了水渠和梯田,
使糧食生產得到穩定發展,保證了非農業人口的需要。
印加人的水渠和梯田修築得非常堅固,有些水渠至今還在使用。
印加人培育了大約40多種作物。他們還飼養駱馬和羊駝,成為美洲印第安人中唯一飼養大牲畜的人民
這些動物的飼養不僅為人民提供了肉食和毛皮,而且還為農業生產提供了優質肥料,這反過來又促進了糧食產量的提高。
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不僅便於印加王事對全國的統治,而且也促進了各地區的聯繫與文化交流。
印加人修築的道路舉世聞名,其中有兩條主幹道自北向南縱貫全國:
一條沿安第斯山而行,從哥倫比亞南部起,穿越厄瓜多爾和秘魯,進入玻利維亞後通向阿根廷,全長達3200公里;
另一條沿太平洋岸而行,起自秘魯西北的通貝斯,全長達2.300公里,路面寬達3.5—4.5米。
在山巒起伏、溝塹縱橫的安第斯山區,修築這樣的道路並非易事。根據地形,道路有時盤旋曲折,
有時需要開鑿階梯和隧道,有時又要架設橋樑。
印加入尚不知道拱頂知識,他們的橋樑主要是吊橋。
橋兩端立上石柱,用5根粗達40釐米的藤條相連,三根乎輔成橋面。
兩邊各有一根作欄杆。有的吊橋達長60余米。
印加人的金屬加工業比較發達,他們不但懂得金、銀、銅、鉛、錫、汞的冶煉,還會冶煉各種合金,
並知道利用汞來提純黃金。
金銀主要用來製作裝飾品和藝術品,其中有一種金蝴蝶的翅膀只有1/10毫米厚,
重心找得非常準確,投出後能在空中盤旋。
銅及其合金主要用來製造武器、日用器皿和利刃工具。
但是,如同美洲其他印第安人一樣,印加入一直不知道鐵。
印加人掌握了許多種金屬加工工藝,如鑄造、鍛打、模制、衝壓、鑲嵌、鉚接、焊接等。
有研究認為,印加人的金銀裝飾品,其技巧可與歐洲文藝復興時相比。
印加入的紡織技術也達到了較高的水準。遠在西元前2000年,他們就會紡紗織布了。
他們的毛織品和棉織品花色多樣,色彩調和,製作精細。
如lO00年前留下來的一幅地毯,每英寸含絨紗500根,而歐洲中世紀同類織物卻只有100根。
在南部沿海皮斯科附近出土的木乃伊套服,被稱作是“世界紡織品的奇跡之一”。
印加帝國時期的制陶業也有所發展。
陶器的主要特點是具有引人注目的磨光技術、雅致的裝飾、優美的幾何圖案和絢麗的色彩。
他們在陶器的製作技術和飾因式樣等方面不僅吸取了前人及同時期其他地區的經驗,而且有進一步的發展。
社會與國家組織
印加人的基層社會組織是農村氏族公社。
耕地歸公社所有,分3部分,分別屬太陽神、國王和公社成員,產品用於供應祭祀和祭司生活需要、
政府和軍隊開支以及維持公社成員生活,所有土地均由公社成員耕種。
帝國內實行勞役制,25~50歲的男子均需服勞役。
公共工程的興建通過輪流抽調壯勞力的米塔制勞役形式來完成。
印加國實行中央集權制。都城庫斯科號稱世界中心。
國王稱為薩帕印加(獨裁執政者),是政治、軍事和宗教的最高首腦,被尊為太陽神在人間的化身。
全國以庫斯科為中心,分為4個大行政區,由印加貴族任總督,
科學文化與宗教 印加人已有一定的天文知識和曆法。
曆法有太陽曆和太陰曆兩種。
醫學也有一定水準,使用許多草藥治病,已能製作木乃伊,對麻醉藥物頗有研究,並掌握開顱術等外科技術。
印加人主要崇拜太陽,自稱為太陽的後代。
月亮、土地及其他星宿也被崇拜,但地位較低。
仍保持圖騰崇拜和祖先崇拜的殘餘,各氏族公社以動物命名,視祖先為公社保護神。
印加人已確立國家信仰及祭司教階制度,祭司階層享有特殊地位。
全國的宗教中心是庫斯科城中的太陽神廟(金宮)。每逢農事週期的各個節日,都要舉行祭典,
祭典上的犧牲主要是動物,但當印加王出征或發生巨大自然災害時,則以活人為犧牲。
考古發現
印加帝國,11世紀時的古帝國文明。
版圖大約是今日南美洲的秘魯、厄瓜多爾、哥倫比亞、玻利維亞、智利、阿根廷一帶。
首都設於庫斯科。
帝國的重心區域分佈在南美洲的安地斯山脈上。
印加帝國主要信仰太陽神,
並自認為太陽神的後裔。
傳說中太陽神派了他的一對兒女曼科卡派克和馬奧克約向印加人民教導曆法,律制等。
根據考古發掘,當時印加帝國有青銅器皿和刀、鐮、斧等勞動工具,其冶煉鑄造技術相當精巧。印加人也有發達的農業灌溉系統,綿延的驛道等。
考古學家大都認為印加人的建築技術、醫學、織布和染色技巧相當發達。
文學方面,印加有一首長詩《奧揚泰》。
詩中記述英雄奧揚泰在印加王帕查庫蒂時期,愛上了印加王的女兒,並請求印加王賜婚,但被受阻撓的故事。
此詩在15世紀被改編成戲劇。
1770年-1780年間被西班牙傳教士用拉丁文記載下來。
他們唯一的家畜是羊駝。
低地上也有印加古城
    按照印加歷史學家以前的定論,西元500-600年左右,印加人建造了以的的喀喀湖為中心的蒂瓦納科等巨大城市;
西元1200年,建立了以庫斯科為首都的印加帝國;特別是在西元1438年第9代皇帝帕恰科奇登基後的百年間,
建立起了北自哥掄比亞,南到智利的強大帝國。
但是,1533年西班牙人皮薩羅率領士兵攻下庫斯科,生擒印加皇帝阿塔瓦爾帕,印加帝國轉瞬間就被消滅。
    自那以後的近400年間,人們幾乎遺忘了印加帝國的存在。
直到1911年7月,美國考古學家海拉姆·賓厄姆在庫斯科市北邊發現巨大的山頂城市馬丘比丘的遺跡,
才又重新喚起人們對印加文明的關注。
     馬丘比丘遺址是在海拔3800米的山頂上挖掘出來的,這裏原有大約400間石造的住房,
還有不少壯觀的宮殿與神廟。當時這裏居住著2萬名印加人,他們從山頂到山腳開墾了無數的梯田。
他們用來建神廟祭壇的巨石就有大約百噸重,另外還在山頂壘起了總重達數百噸的巨石,作太陽的日晷。
    據此,以往的印加學者認為,印加人是不喜歡低地潮濕氣候的高原民族,所以才會在海拔3400米以上的高原地帶建立城市。
但是,1977年在南美玻利維亞的安第斯深山中發現的印加帝國最大城市伊斯坎瓦亞遺址,
卻建在的的喀喀湖北部險峻的山嶽地帶,確切說是建在海拔6000米的伊延普山和雷阿爾山脈之間
深不可測的V字形峽谷的穀底一帶,海拔僅1600-1800米。
現在,那裏是吸血蝙蝠和響尾蛇出沒的恐怖無人區。
    穀底一帶共有95棟巨大的石造建築物,它們錯落有致地分佈在穀底和從峽谷伸出的石頭平臺上,最大的平臺高400米,寬300米,看上去十分宏偉、險峻。
在石造建築內,還發現了貯存食物或珍寶的地下室。
整個遺址的面積約為13公頃,規模比馬丘比丘遺址還大。
僅從已發現的傢俱和梯田就可看出,伊斯坎瓦亞曾經是擁有幾萬居民和數千士兵常駐的城堡型城市。
    據推斷,伊斯坎瓦亞城位於印加帝國的最前方,它曾在防備亞馬孫地帶原住民的攻擊方面發揮過重要作用。
科學成就
在醫藥學方面,印加人的成就也令人驚歎。
他們的外科手術特別是穿顱術在當時居於世界先進行列。
手術刀主要是一種“T”形銅刀,非常鋒利。與外科手術相伴而生的麻醉術,印加人也是內行。
印加人知道多種草藥,如奎寧、可哥等。
在天文、曆法和數學領域內,印加入也達到了相當高的水準。
在首都庫斯科,印加人在城東、城西建有四座天文觀象臺,中心廣場另設一座。
根據長期的觀測,印加人測得地球運行週期是365天零6小時,並據此制定了太陽曆。
印加人還有一種曆法是陰曆,包括354天,是根據對月亮的觀測結果制定的。
與阿茲特克人和瑪雅人不同,印加人的數學採用10進位制。
不過,印加人尚未創制文字,他們的計數方法是結繩,克丘亞語稱“基普”,即在一條主繩上結上許多小繩,
用結節表明數字,用不同的顏色和長度表明不同的類別。
印加人在音樂、文學方面也有很高造詣。
有人認為,印加音樂可與歐洲古代民歌相媲美,甚至更為高超;
還有人認為,印加音樂具有亞洲古代音樂的水準和相似的表現手法。由於印加人沒有完整的文字系統,
文學多是口頭傳說和戲劇。
其中最著名的有《奧揚泰》,在西班牙人到來前已廣泛流傳于中安第斯山區,
在殖民時代初又被用克丘亞文字(西班牙傳教士創制)寫成劇本,在世界古典文學名著中佔有重要地位。
(百度百科)
印加帝國
概述:
      印加帝國是南美文明的淵源之一,十三世紀末期,蓋丘人開始取得權利和聲望,最後打敗了昌蓋人建立了塔萬廷蘇約帝國。塔萬廷蘇約帝國從傳說中的締造者曼可喀巴科到最後一任帝王、即於1553年死於西班牙人之手的阿塔華爾帕。
經歷了十四任印加王。他們利用千年以來獲得的知識以及從以前的文明中繼承的內容,印加王建立了神權帝國以及神奇的統治機構,把不同部族歸納在其統治之下,帝國的領土廣闊,上起現哥倫比亞的努多德巴斯特地區,下至今智利的烏馬勒河。
印加帝國起源及其歷史
印加人是美洲本土最大帝國的統治者。在將近14世紀末的時候,印加帝國從南美洲的南安第斯山脈的庫斯科(CUZCO,秘魯南部城市,11世紀初起至16世紀為印加帝國的首都)地區開始擴張。
但是當1532年由法蘭西斯科(Francisco Pizarro)領導的西班牙人開始入侵的時候,擴張就被迫倉促結束了。
在印加帝國滅亡的時候,它已經控制了大約1.2千萬的人口,他們大部分是秘魯和厄瓜多爾人,
當然也有很大一部分智利、玻利維亞和阿根廷人。
    印加人把他們的領地稱為Tawantinsuyu,這是印地安語,用印加人的語言來說,就是“四個部分”的意思。
這片土地有著明顯不同的地形和氣候,它不僅有其間貫穿著富饒灌溉渠的狹長沿海沙漠帶;
而且還包括了安第斯山脈高聳的山峰和肥沃的峽谷;山脈邊緣的熱帶雨林則一直延伸到東部。
印加人指的是印加帝國的統治者和帝國首都庫斯科流域的人民。
有時候,印加人被用來代表包括在Tawantinsuyu中的所有人,但是嚴格說來,這種叫法並不正確。
許多南美洲的小國雖然政治上和經濟上都受控于印加,但是它們中的大部分仍然保持了自己的身份。
當西班牙人到來的時候,雖然印地安語是通行的官方語言,並在帝國的大部分領土都比較流行,但是在帝國各地至少有20種地方性的語言保持著它們旺盛的生命力。
    印加帝國的早期歷史似乎只記載在神話傳說中。
後來,西班牙入侵者提供了一個官方版的早期印加帝國歷史,
但是即使這個官方的版本也很難把印加帝國的真實歷史和與它糾纏在一起的神話和傳說區分開來。
印加帝國的開端可能也只是一個小小的王國,這個小國和十四世紀安第斯山脈附近的許多小國沒有什麼區別。
而最終,印加帝國成為了以現在位於秘魯共和國Ayacucho附近的HUARI為中心的一個強有力的國家,一直延伸到庫斯科的北部。
很明顯的證據表明,幾個世紀前,這個國家控制著這片土地,並且直到十世紀,和它是世仇的另一個小國才接手了這片土地。
為什麼早期的印加人能夠戰勝它的鄰居,這是不得而知的。
即使傳說中建立了印加帝國的首領MANCO CAPAC也不知是否確有其人。
印加帝國的建築與文化
帝國的建築諸如通道、水渠、水道、渡槽、道路、客棧、倉庫以及改善農業體系的重要設施,
保證了日趨增長的人口的需求,同時有利於其他部族的臣服。
印加王還推行了有效的意識形態和文化滲透體系,如派遣使者、遷移部落等措施加速了蓋丘語的傳播。
隨著語言的傳播推行領主制、文化模式和經濟制度。這樣,印加文化每到一地都融合了當地的特徵。
儘管印加王自庫斯科地區推行了一些藝術和建築模式,如壁龕、
不規則四邊形的門窗、雙側柱門,但應該肯定,印加帝國的文化匯總了千年傳統並達到了頂峰,
今天展出的陶器藝術就證明了這一點。
印加帝國的滅亡
    西班牙人法蘭西斯科以前聽說過印加這塊黃金土地。
所以,在1531年,得到西班牙國王的允許,他帶了不到200個人從西班牙港口起航,
開始了征服一個擁有六百萬人口的帝國的旅程。
其實,事前法蘭西斯科已經通過征服阿芝台克人獲得了印加正在爆發內戰的秘密,
因此他意識到這是征服印加帝國的最好時機。
在Cajamarca城外,一些西班牙官員見到了印加統治者Atahualpa,
而且Atahualpa同意在城裏接見法蘭西斯科。西班牙人很快就進入了這座廢棄的小鎮,
並且很快就各就各位。當印加人到來的時候,法蘭西斯科邀請Atahualpa共同進餐。
令他們驚喜的是,Atahualpa不僅接受了邀請,而且聲稱他的隨從將不帶武器。
當他到了的時候,一個牧師企圖勸他信奉基督教。這其實是一個進攻的信號。
在30分鐘之內,3000個印加人全部被殺。一個帝國就這樣永遠的沒落了。
印加帝國的軍事力量
印加帝國的軍隊人數非常多,多達七至八萬多人,可是所使用的武器卻非常落後,
甚至比中古時代歐洲人的武器更落後。
當時印加士兵的主要武器是木棒、石斧、標槍、長矛、弓箭和彈弓(彈射小石塊)。
當西班牙人還沒有到達美洲大陸之前,印加帝國是一個雄霸南美洲西部地域的大國,
當時的印加士兵經常東征西戰,消滅了不少在南美洲地區的部落,擴大帝國的領土面積。
印加士兵的武器對付南美洲的小部落可能還是足夠的,可是當西班牙人到達南美洲之後,
印加人的軍事優勢就一去不復返。
西班牙來的征服者皮澤洛(皮薩羅)所帶領的軍團只是一支一百五十多人的烏合之眾,
而且當時他們要進入一個離其總基地巴哈馬大約一千多公里的地區,
他們勝利的真正關鍵不是在於西班牙的槍械。
當時西班牙士兵所使用的槍枝是火繩槍(Matchlock),這是一種性能並不優秀的火器,
火力單薄,而且裝彈速度繁複且緩慢,當時即使是優秀的士兵,每分鐘最多也只能裝上一至兩發的子彈,
這種裝彈速度還要是沒有戰鬥壓力的情況下才能做到,且一遇水就要報銷,
而當時皮澤洛的軍團中只有數十把這類型的槍枝,作用不大。
真正令西班牙士兵致勝的原因是因為馬匹和金屬防具。
根據皮澤洛部下的書信記載,當時一位牧師在印加士兵的看守下與印加國王阿塔瓦爾帕會面,
那位牧師問阿塔瓦爾帕能否接受基督教的洗禮,並效忠於天主的名和西班牙王國暨神聖羅馬帝國國王,
阿塔瓦爾帕聽後大怒,並把牧師給予的聖經狠狠拋到地上。
這時牧師大叫,而潛伏在四周的數十名西班牙騎兵部隊立即向阿塔瓦爾帕的方向衝去。
印加士兵雖然人多勢眾,可是當他們看見有種不知名的動物向他們衝過來的時候,
立即丟下武器逃跑,西班牙騎兵繼續追殺逃跑中的印加人,
而其他西班牙士兵見狀立即把坐於皇座上的阿塔瓦爾帕拉下來。
當日有數千名印加人被西班牙的騎兵殺害。往後的情況也是一樣,根據當時的文獻記載,
哪怕西班牙人只出動了數十名騎兵去作戰,也能把印加士兵嚇得膽戰心驚,棄械逃亡。
印加士兵之所以如此懼怕馬匹,是因為他們對這種動物未有任何認識,這樣就給予西班牙人一個滅亡印加的好機會。
還有,金屬也是一個重要因素,印加人對金屬的認識不多,金屬很多時候只應用於藝術品和貴族的餐具上,
況且當時印加人鑄煉金屬的技術還不如舊世界的人民,更遑論會用金屬為士兵打造良好的防具或者是武器,
可是西班牙的情況卻不像印加,他們的鑄煉技術比印加人高很多,可以用金屬為士兵製造防具,
所以當時印加士兵即使向西班牙士兵發出猛烈的攻擊,很多時候都會被西班牙士兵身上的金屬甲胄和鋼鐵頭盔擋去,
反而只穿布衣的印加士兵經常抵抗不了西班牙士兵手中的長槍和刀劍。
(節錄維基百科印加帝國)
儘管西班牙人到達的時候,印加帝國仍然在擴張,
但是從理論上來說,印加帝國已經接近了一系列的地理政治的極限,這些極限的接近排斥著擴張。
印加統治者一直認為,相對穩定的土生土長的生活方式不僅提供了政治統治體系,
而且也成為了用於維持帝國組織所需產品生產的基礎。
印加人侵入東部叢林和其他的移民區的嘗試從來沒有成功過,
對那些移民進行統治所需的努力十分巨大,而且這樣並不利於資源的充分集中和動員。
     印加統治者Huayna Capac的死亡使印加帝國陷入了內戰。
因為印加帝國並沒有制定明確的繼承法規。
因此,一直和父親在北部生活的Atahualpa聲稱Huayna Capac已經決定把帝國重新劃分,
並在基多建立了一個新的北部首都,這個國家由Atahualpa統治。
而Atahualpa在庫斯科的兄弟Huascar則聲稱他才是整個帝國的合法統治者。
最終Atahualpa取得了這場血腥戰役的勝利,當他在去庫斯科準備統治整個帝國的路上的時候,
西班牙征服者Francisco Pizarro也到達了印加。
西班牙人Pizarro和他的150個親信士兵進入了該地區的首府Cajamarca,Atahualpa和他的軍隊正在此地紮營。
西班牙人抓住了印加的統治者Atahualpa,從而宣告了印加帝國的結束。
    據史料記載,印加帝國在15世紀末達到鼎盛時期,曾控制南美洲廣大土地。
後來,西班牙入侵者來到美洲四處掠奪屠殺,印加帝國於1533年在腥風血雨中消亡,印加末代國王圖派克·被斬首。
印加人留下了不朽的建築和謎一般的繩結,
日前,科學家對上百個系有不同的繩結的繩束進行分析,發現了古印加人書寫的秘密。
印加帝國的國家組織
     印加帝國在它的統治者的絕對統治之下也沒有保持統一性。
它是一個複雜的混合體,即使不是由幾百個,也至少由幾十個不同的政治集團、種族,甚至是操不同方言的部族所組成。
為了維持帝國的統一,所做的一個努力是在帝國使用統一的組織和管理模式。
但是,這個方案一直到1532年都還遠沒有完成,而且管理模式在帝國的一個部分和另一個部分之間大為不同。
在帝國的某些地方,來自庫斯科的印加領袖人物能直接統治當地居民;
在帝國的其他地方,帝國的領導方案則從未實行過,取而代之的是間接統治的盛行。
當涉及到對邊遠地區的統治的時候,無疑軍事威脅總是重要角色。
印加帝國的一個獨特之處在於它有能力驅使人們離開家園,作為“殖民者”開闢新的帝國疆域。
這種國內殖民的習俗使得印加統治者能夠把一些忠於帝國的部族安置在帝國難於統治的一些地方。
這種遷移也帶有一定的經濟目的,人民能夠重新定居,在新的地方開發新的土地、新的礦山或者其他資源。
使用殖民者開發安第斯是一種舊的傳統,這種傳統使得印加的版圖得以擴展到國家的規模。
對印加人來說,政治和經濟並不是截然分開的。
在印加帝國的統治時期,市場的作用非常有限,許多產品的交換都是通過政治的管道完成的。
交換的產品被看作禮物,交換很多時候是出自喜歡的目的,
產品純粹的經濟價值還要依賴於產品或服務所涉及到的人的社會和政治地位。
統治者們通過提供奢華的產品和精美的娛樂作為禮物來保持他們的威信。
人們對統治者禮物的回報就是勞動。這樣的勞動構成了印加帝國的稅收。
定期的男性人口普查是和勞役聯繫在一起的。
可能印加人的一個最大的功績就在於他們能夠有效的動員和組織帝國勞動力加入軍隊進行征服戰,
或者進入官員階層,或者作為統治者階層的侍從。
但是,更為偉大和長遠的是設計和執行一些用於增加產量和改良資源管理的建設性方案。
印加人所使用的大部分技術都來自於幾個世紀之前的那些創新的改進,
但是印加人在這些現存的技術中融入了他們自己的組織技能,因此產生出了一系列非凡的公共建設工程。
科學探索與研究
     一直以來,科學家們就對這些繩結困惑不已———
大多數文明早期都使用象形文字或圖像,
然而印加人(古代秘魯土著人)留下的卻是棉線和繩結,
難道印加帝國沒有任何形式的書寫方式?
若是這樣,那國家大量的資料資訊將如何保存和傳遞?
這些繩節僅僅是算盤一樣的計算工具還是用來記數的,
或者具有比記數形式更加複雜的書寫形式———
繩索的三維空間書寫方式?
    科學家發現奇譜的記數方式,
並成功破譯了第一個印加文字———印加的宮殿所在地。
神秘的繩結被印加人稱為奇譜,
是用棉線、駱駝或羊駝毛線製成的。
它是在一根主繩上串著上千根副繩組成。主繩通常直徑為0.5-0.7釐米,上面系著很多細一些的副繩,
一般都超過100條,有時甚至多達2000條。
每根副繩上都結有一串令人眼花繚亂的繩結,副繩上又掛著第二層或第三層更多的繩索,
編織形式類似古代中國人用於防雨的蓑衣。
在目前所發現的700個左右奇譜中,大多數都是西元前1400年到1500年間打的結。
不過,其中還有一部分只有1000年左右的歷史。
一直以來,科學家拒絕承認奇譜是一種書面檔,而認為這些繩子是一種保存記憶的設備,
即一種個人化的記憶輔助工具,頂多是一種紡織品算盤,而沒有任何統一的含義。
然而,隨著研究的深入,一些研究學者越來越懷疑這個結論的正確性。
哈佛大學的考古學家格裏·烏爾頓及其同事、
數學家兼編織專家凱利·布熱利通過電腦對這些繩索的各種元素進行長期的分析和研究,
結果發現,奇譜代表的數位記錄方式,並成功破譯了第一個印加文字———印加的宮殿所在地:
普魯楚柯城。此發現發表在《科學》雜誌上。
奇譜是一種與眾不同的三維立體的書寫體系,記載著5500公里帝國的資訊。
科學家為每一塊“奇譜”都創建了相應的資料庫,詳細記錄了它們的各種情況:
繩索的大小、長度與顏色,垂掛的穗的數量,繩結數目,每股繩的旋轉方向與次數、年代等,
第一次系統地對奇譜進行分解與分析。他希望通過資料分析找到某些規律。
在現存700個左右奇譜中,科學家目前共收錄有300件奇譜的目錄。
當他們在這個資料庫中搜尋1956年在印加重要的政治中心普魯楚柯發現的21個奇譜繩結的共同點時,
結果令人震驚,他們發現了一個至關重要的數學聯繫———在某些奇譜的副繩上的繩結結合起來後,
正好和另一個更為複雜的奇譜上的數位相同。
這表明,奇譜曾被用來記錄這個縱寬達5500公里的帝國的資訊。
烏爾頓說,奇譜代表的數字通常有三種:8字結代表1;
長結依據其扭轉的次數依次代表數字2至9;單結代表10 、100和1000等等。
0結當然就簡單了,根本不用打節,只在繩索上留一空段繩子就行。
單根繩子代表幾個數字,可能是小計或總和。
假設一根繩子從上到下有一個4個單結串,再有一個5個單結串,還有一個扭了兩圈的長結,這一繩子將表示數字452。
每一個當地的會計師將從下級得來的賬目總和通過繩結的形式表現在奇譜上,
並將這些資料匯總在一根主繩上,然後層層上遞。
這種交流可能曾被用在國家最重要的資訊記錄上,包括農作物的產量、國庫的收入賬目以及其他與人口、
財政和軍事相關的資料。
經過進一步的深入研究,他們還成功破譯了第一個用“奇譜”記載的印加文字。
他們認為既然不同的奇譜表示從不同區域收集到的資料,那麼,一個單一的繩結位於其他結之上就可能是一個單詞,
表示的是這個地方自身或財政資料。
其中,一種繩結的組合模式可能表示印加的宮殿所在地就是普魯楚柯城,
這很可能是從印加的奇譜上認出的第一個文字。
烏爾頓表示,這一發現有助於理解那些繩子中所蘊含的文字資訊。
烏爾頓先前的研究還發現,在陵墓中發現的奇譜還用作日曆。
有730根繩子吊在24個位置上,表示兩年中的月份和日子。
烏爾頓說:“可以充分相信“奇譜”是印加人的三維書寫系統。
如果它們只是為了幫助主人記住數字,是不必要那麼複雜的。”
在烏爾頓看來,奇譜這一書寫體系應包括:
所用材料的類型(棉線或毛線),繩索的纏繞方向和結的方向(向前或向後)等。
利用奇譜記錄,印加統治者憑藉廣大的道路系統和政府體制就可以將食物、
人力和原料從安第斯山脈的首都庫斯本運送到其他眾多下級城市。
印加人的“奇譜”屬於“會意文字”。
至今我們所知道的所有用於日常交流的文字體系都是書寫、繪製或者雕刻在平面上,
而奇譜與這些文字完全不同,是由一些三維立體的繩結組成的。
如果烏爾頓他們是對的,那麼奇譜將是世界上唯一一種三維立體的“文字”。
除此之外,它還可能屬於少數幾種“會意文字”。
會意文字中的字就像數位或者舞蹈符號,表示意思,而不像英文一樣表示讀音,比如瑪雅文字和中文。
雖然在我們看來,用結繩進行交流非常陌生,但是在安第斯文化中卻有很深的根源。
在安第斯文化中,紡織品從固定式樣的包和束腰外套,到彈弓投擲的炮彈以及吊橋,
都是“人們交流各種資訊和製造工具”的方式。
烏爾頓說,破解奇譜密碼對於瞭解在16世紀統治當時地球上最大的、至今還是謎一樣的印加帝國,
可能是一個“獲得內幕的巨大的潛在資源”。
但遺憾的是,目前還沒有其他更令人信服的證據去證明“奇譜”的文字功能。
烏爾頓說,對奇譜的深入分析將有助於揭開其生活細節,他們希望根據奇譜能告訴科學家這是否是駱駝、
勞工或其他貢品。不過,要破解印加人在“奇譜”中保存的資訊,需要付出類似解讀古埃及象形文字一樣的努力。
印加帝國與文明 https://bit.ly/2KvpQwP

cholula-08Inca-12cholula-14cholula-12cholula-11cholula-10


印加帝國印加文明二 https://bit.ly/337MTEl
馬丘比丘印加帝國(克丘亞語:Tawantin Suyu 或 Tahuantinsuyo)是11世紀至15世紀時位於美洲的古老帝國,其版圖大約是今日南美洲的秘魯、厄瓜多、
哥倫比亞、玻利維亞、智利、阿根廷一帶。
首都設於庫斯科。
帝國的重心區域
分佈在南美洲的安地斯山脈上。
信仰-印加宗教
印加帝國主要信仰太陽神,
並自認為太陽神的後裔。
傳說中太陽神派了他的一對兒女曼科卡帕克
和馬奧克約向印加人民教導曆法、律制等。
每年的6月24日
是印加帝國最重要的節日-太陽節,
印加人民會在這個時候把自己的農作物
和家畜獻祭予太陽神,
感謝太陽神每年賜陽光到大地,
令動物可以成長和農作物可以豐盛。
中美洲墨西哥的阿茲特克人與印加人一樣,
都是膜拜太陽神。
而尤卡坦半島的瑪雅人則不然,
瑪雅人是膜拜羽蛇神(但印加人也有類似羽蛇神的神祇:創世神-維拉科查)。
而瑪雅人和阿茲特克人都有大規模活人獻祭的宗教儀式,印加人倒沒有,
印加人會把自己貴重的物品,黃金,或者農作物和家畜獻給神明,卻不會把人的生命作獻祭。
印加人的食物
印加人的主食主要是平地玉米和8000英呎高地的馬鈴薯(馬鈴薯的原產地是的的喀喀湖),
相對於舊世界來說,印加人的肉食並不豐富。薯片和奇紮啤酒則是印加人的特色食品,
這兩種食品的製作方法在今天的眼光來看,是很不衛生。
但當時的印加人卻認為這是珍饈佳餚。製作方法如下:
1. 薯片
先把收成後的馬鈴薯放在地上一日一夜,讓其水份蒸發。
接著再接集起來,讓工人不斷踐踏這些乾馬鈴薯,令其變成片狀或塊狀,完成後不要收集,
讓這些已被踐踏成塊狀的馬鈴薯再蒸發內裏的水份。
幾天後,就會有人將這些馬鈴薯收集,這就是印加式的薯片。
印加人會將這些薯片放在穀倉中,食物短缺的時候就可以用來應一時之急。
在節日慶典時,也可以拿來當祭品獻給神靈們。
2. 奇紮啤酒
將溫水倒滿一個大罐,放在陽光猛烈的地方,再收集大量的小麥,然後由一些少女拿起這些小麥放在口中咀嚼,
把這些小麥嚼成糊狀物之後就吐在溫水中,之後讓這罐充滿小麥糊的水放在原地發酵,
最後就會變成糊狀的啤酒,這就是奇紮啤酒,印加人會在慶祝的時候拿出來喝。
文明
根據考古發掘,當時印加帝國有青銅器皿和刀、鐮、斧等勞動工具,其冶煉鑄造技術相當精巧。
印加人也有發達的農業灌溉系統,綿延的驛道等。
考古學家大都認為印加人的建築技術、醫學、織布和染色技巧相當發達。
文學方面,印加有一首長詩《奧揚泰》。
詩中記述英雄奧揚泰在印加王帕查庫蒂時期,愛上了印加王的女兒,並請求印加王賜婚,但被受阻撓的故事。
此詩在15世紀被改編成戲劇。1770年至1780年間被西班牙傳教士用拉丁文記載下來。
他們唯一的家畜是羊駝和駱馬。
印加人有自己的語言,可是卻沒有一套書寫文字的系統。
印加人利用繩結記錄法來代替文字,這就是所謂的「奇普」。
美國哈佛大學的考古學家格里·烏爾頓認為「奇普」是一種會意文字。
印加帝國的版圖可以說是所有美洲古國(包括瑪雅和阿茲特克)中最大的一個。
為了保持帝國中各個城邦的交流,印加人建設了大量的道路,
這些道路穿越了安第斯山脈、熱帶雨林、河流,把各個城邦連接起來。
西班牙的征服者之所以如此輕鬆地消滅各個印加帝國的城邦,
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些道路的幫忙。 
簡史
印加的擴張(1438-1527)印加本來只是一個位於庫斯科的小國,
主要的領土擴張到15世紀才開始,
圖帕克·印卡·尤潘基將印加帝國的版圖擴大到哥倫比亞的帕斯托,
以及阿根廷的圖庫曼和智利的毛雷河邊。
然而他的後嗣因爭奪皇位引起了許多內戰,
導至印加帝國政治不安,提供了後來的西班牙殖民者有挑撥離間的機會。
印加帝國在1533年滅亡,
最後一任印加帝國國王阿塔瓦爾帕 ,
被西班牙探險家法蘭西斯克·皮澤洛處以死刑,
結束了400年以上繁榮的帝國歷史。
不過,印加帝國皇室在曼科(Manco)及其繼承人的領導下
繼續抗擊西班牙殖民者,直到1572年才被最終消滅。
「印加」一詞有國王之意,這個帝國的真正名稱是叫「塔王汀斯尤」,
意為「四州之國」。
歷任君主
印加君主使用薩帕·印卡作為稱銜,意思是「獨一無二的君主」。
曼科·卡帕克(傳說中的開國君主,約在1200年間在位。)
辛奇·羅卡
略克·尤潘基
邁塔·卡帕克
卡帕克·尤潘基(約在14世紀在位)
印卡·羅卡
亞瓦爾·瓦卡克(Yahuar Huacac)
維拉科查(Viracocha,約在15世紀在位)
帕查庫特克(Pachacuti)
圖帕克·印卡·尤潘基(Tupac Inca Yupanqui)
瓦伊納·卡帕克(Huayna Capac)
瓦斯卡爾(Huáscar)
阿塔瓦爾帕(Atahualpa,1533年被西班牙人殺害。)
※印加帝國亡後西班牙人所立的傀儡及繼續抗爭的君主:
遺址
今日印加帝國最著名的遺址為建在馬丘峰和華伊納峰之間的馬丘比丘。
庫斯科城則因西班牙殖民時期的破壞,僅剩一些建築廢墟,但城中保存了一塊「十二角石」,
稱為「哈圖姆魯米約克」,考古學家相信它是印加曆法計算工具的一種。
時至今日,馬丘比丘仍然是窺知遠古印加文明的最好地方。
同時,這座山上城市也讓現代人疑惑不解。
曼科·卡帕克
秘魯殖民統治時代的曼科·卡帕克畫像
曼科·卡帕克(克丘亞語:Manqu Qhapaq,西班牙語:Manco Cápac),
古代南美洲印加傳說中的開國君主。
在傳說中,曼科·卡帕克以「太陽神之子」的身份,
大約在1200年率領最早期的印加部族,在秘魯的庫斯科建立王國,
擴張領土,並為其統治下的印地安人創造了文明的生活。
薩帕·印卡
薩帕·印卡(克丘亞語:Inka Qhapaq,西班牙語:Sapa Inca),
是古代印加帝國君主的稱銜,意思就是「獨一無二的君主」。
從傳說中的第一代印加君王曼科·卡帕克開始,
便採用此一稱銜,以代表這是最高統治者。
到了印加帝國末代王阿塔瓦爾帕,被西班牙征服者所擒殺,
標誌著「薩帕·印卡」失去了印加帝國的統治權,
但其後的西班牙人所立傀儡,
以及反西班牙人的印加領袖,仍採用這個稱銜。
釋名- 薩帕·印卡的含義
在印加帝國時代的克丘亞語裡,「印卡」本是人物尊稱,
泛指君王或王族,所以這個稱謂會隨人物的身份而產生不同的含義。
例如用在國王身上,意思就成為「國王」或「皇帝」,
用在王族男性成員身上,意思就是「王室血統的男子」(必須是男系方面的後代才能使用)。
為了把君主跟一般的王族人員區別開來,便產生了「薩帕·印卡」這個詞。
「薩帕」意思是「唯一的」,跟「印加」合起來就昃「獨一無二的國王」,或「獨一無二的皇帝」,或「獨一無二的君主」。
薩帕·印卡的任何親屬,即使是王儲,都不可使用這個稱謂,因為國王只有一人,絕不允許其他人使用。
其他稱號
印加君主除了採用「薩帕·印卡」外,還有其他稱號:
瓦克查庫亞克(Huacchacuyac):
意謂「窮人的愛護者和恩人」,從傳說中的第一代「曼科·卡帕克」便開始使用,
因為印加人認為君主是特別關心百姓福祉的。
卡帕克(Cápac):意思是「對百姓富有寬宏仁愛之心和享有帝王的尊嚴」。只能君主一人享有。
因蒂普·丘林(Intip Churin):意思是「太陽的兒子」。
按宗教說法,所有王室血統的男子都是太陽的後代,所以這個稱號可授予所有這些人,女性王室成員除外。
尤潘基(Yupanqui):本是動詞,意指「你將講述」,用作稱號,意思便成為「你將講述他(君主)的豐功偉績、
傑出品德、博大胸懷、慈悲心腸和溫柔性格」,是一種典雅的用法,情況跟古羅馬人對皇帝稱呼為「奧古斯都」相同。
施政概況
本質溫和,權力絕對
據美國學者普雷斯科特(William Hickling Prescott)的分析,
薩帕·印卡的政府本質上是溫和的,但形式上郤是純粹而絕對的專制。
因此,即使是任何印加貴族,也必須雙足赤裸、肩挑輕擔,以示恭敬。
薩帕·印卡還集宗教、軍事、財政、法律大權於一身:
他作為太陽神的代表,居於僧侶們之首,主持最重要的宗教儀式;
他創建軍隊,時常親自指揮;他收稅款,制定法律,任命法官執行法律,
而又隨心所欲免法官,所以「一切尊嚴、權力、利益的泉源」。
阿南(上)與烏林(下)的二元管理
印加帝國的國都及各個城市、民族,均採用「阿南」(Hanan,意為上)及烏林(Hurin,意為下)的分治制度,
例如在首都庫斯科,分成「阿南庫斯科」及「烏林庫斯科」
(傳說從印卡·羅卡開始,歷代的薩帕·印卡居於阿南庫斯科,而該部份亦佔有支配性的地位);
又例如帝國境內的昌卡人(Chankas),被分成「阿南昌卡」和「烏林昌卡」,各有領袖來統治。
將帝國分成四大行政區
印加諸王將帝國分成四大行政區,稱之為「塔萬廷蘇尤」,意為「世界的四個部份」。
以國都庫斯科為中心(印卡·加西拉索·德拉維加說「庫斯科」在印加人的專門語言中意為「大地的肚臍」)。
東部稱為「安蒂蘇尤」(Antisuyu),西部稱為「孔蒂蘇尤」(Contisuyu),
北部稱為「欽察蘇尤」(Chinchai Suyu),南部稱為「科利亞蘇尤」(Qullasuyu)。
這四個大行政區,就代表印加帝國伸向四方的整個國土,所得到的新征服地,不論距離有多遠,
都會歸入這些行政區中,如南方的智利歸入科利亞蘇尤、北方的基多歸入欽察蘇尤。
軍事政策
兵員的徵集:印加軍隊從各省徵集,某些民風較強悍的省份,所徵集的士兵人數會較他省為多。
人民達到一定年歲就去當兵,並定時輪番和接受訓練。
在印加帝國後期,薩帕·印卡擁有的軍隊甚為龐大,可把多達二十萬人的大軍投入戰場,而且具有作戰技能及遵守秩序。
武器的製造:印加帝國軍隊的武器,通常是弓箭(安裝銅頭或骨頭)、長矛、標槍、短戶、戰斧或戟,以及投石器。
頭部有頭盔保護,一般飾以木頭、野獸皮,高級軍官的頭盔更飾以金銀寶石。
道路設施的修建:印加諸王重視交通系統的建設,使軍隊能行動迅速,甚而可以在短時間內從從遙遠的地方召集到一起。
例如邁塔·卡帕克為了方便行軍,便在阿普里馬克河( Río Apurímac)修建柳索橋,經常維修。
田地分配政策
印加帝國把土地分為三部份,一部份獻給太陽神,一部份分給薩帕·印卡,
另一部份分給人民,目的在於維持人民的生活。
耕作土地亦有既定程序:
先耕種屬於太陽神的土地,然後是老、病、孤、寡及現役士兵的土地,
然後耕作自己的土地,最後耕作屬於薩帕·印卡的土地。
稅項徵收
印加人民向薩帕·印卡繳納的東西主要有四種:
屬於薩帕·印卡土地上的收獲物、用國王的牲畜的毛製的衣服、用各省所產東西所製的武器和鞋子。
據印卡·加西拉索·德拉維加所說,印加諸王的徵收方針是溫和的,
所以沒有人感覺負擔太重(普雷斯科特認為人民負擔其實是足夠沉重的,
因為王族成員、貴族、官員、僧侶們都是免稅的,支付政府全部開支的都是人民)。
但亦不容許有懶人存在,所以即使是喪失勞動力者,也要繳納從自己身上抓來的虱子,從而亦搞好衛生。
巡視領土
印加諸王]經常巡視領土,是他與人民溝通的最有效方式。
薩帕·印卡每隔數年進行一次,排場盛大,在巡視路線的沿途,不時停頓傾聽臣民訴苦,或者解決某些由法庭呈奏的事項。
這些巡視,都使在場觀看的臣民欣慶歡呼,把薩帕·印卡過所到之處奉為聖地。
宗教政策
印加諸王要求人民信奉太陽神,但其他少數民族的神像郤不會遭破壞,而是放到國都庫斯科,
在帝國的低級神靈中佔有席位,並作為抵押品,讓這些民族較少叛變的想法。
設置紅燈區
據《印卡王室述評》記載,印加諸王為了防止造成更大的危害,
乃允許妓女(Pampairuna,「潘派魯妠」)存在。
妓女住在野外的破舊茅屋裡,各自獨立,互不相連,不得進村,
以免和其他婦女往來(「潘派」意為廣場和田野,「魯納」意為人或人群。
合起來就是「住在野外的人群」)。
雖然妓女得到歷代薩帕·印卡的允許,但身份俾微,備受蔑視。
服飾
16世紀時所繪的薩帕·印卡帕查庫特克像。圖中可見薩帕·印卡的華美服飾及大耳環。
薩帕·印卡的服飾,會表現的極其奢華,以證明他們非比常人。
他們的衣著,是以當地最好的羊毛織製,染成色彩繽紛,鑲有大量金飾和寶石。
而頭飾則是一種稱為「廖圖」(Llautu)的辮狀頭巾,編成好幾種顏色,比手指略細,
盤在頭上繞四、五個圈,圈成花環的樣子。
上面還直插兩根珍禽的羽毛,叫做「科拉肯克」(Coraquenque),
是專供王家使用的標記(傷害或捕捉這種鳥要處死刑)。
薩帕·印卡又會在耳朵上穿孔,掛上大耳環,使耳垂上的肉長得相當大。
婚配制度
王后
從傳說中的第一代君王曼科·卡帕克起,便有了與自己姊妹結婚的傳統。
他們認為薩帕·印卡代表太陽,他的姊妹就代表月亮,亦應當作薩帕·印卡的妻子,稱為「科婭」,
意為王后或皇后。
如果沒有親姐妹,就與王室血統中最近的女親屬通婚,如堂姐妹甚至姪女或姑母。
印加王室後代印卡·加西拉索·德拉維加說,其實兄妹或姊弟結婚是要保持血統的純潔,
同是為了將來繼承王位的兒子,從母系和父系兩方面都有權統治國家。
太陽貞女宮
除了娶姊妹為妻外,薩帕·印卡還在國都庫斯科和地方成立「太陽貞女宮」。
在庫斯科的貞女宮,入選的女性必須是印加王族的女兒,根據其血統高貴程度和姿容秀美來挑選,
而且總是選八歲以下的女童,以確保是處女。
獲選進入貞女宮的,都是獻給太陽作妻子的。
這類貞女通常有一千五百多個,而且不設上限,而混有外來血統的女子,則不得進入。
貞女的日常生活,就主要是勞作和紡線織布,為薩帕·印卡和王后製作服飾及祭獻用衣物等等。
另外,男性一律不準進入,除了薩帕·印卡有權入見
(印卡·加西拉索·德拉維加說那些薩帕·印卡不願享用這特權,為的是不想任何人奢望得到此一權利)。
除庫斯科外,還在國境的主要省份設立太陽貞女宮。
能選入的,既有王室血統的女性,亦有混血的女性。
這些貞女是作薩帕·印卡(不是太陽神)的妻子或嬪妃,
所以必須非常美貌才可入選,並不許賜給任何人作妻子。
所以未能得幸的貞女,便要留在貞女宮中,直到年老為止,才可以自由地回到家鄉,
獲分土地房屋,享受侍奉,又或者繼續留在貞女宮,直至故去。
而得幸的女子,因為已經破身,以不能再回貞女宮,而只能在王宮中充當王后的侍女或僕人,
直到被辭退為止,然後回鄉,同樣會獲分土地房屋及受到侍奉。
薩帕·印卡的葬禮
陪葬品
當一位薩帕·印卡駕崩後,他生前的住處,會原封不動,永久關閉(新任薩帕·印卡須要自行籌備新的住所和用品)。
其葬禮會與行得既盛大又莊嚴,一部份生前使用的餐具和寶石、心愛的嬪妃和僕從會被殺死陪葬,或者自殺殉君。
製成木乃伊
薩帕·印卡的屍首會被挖出內臟,然後精心地塗上香料,移到庫斯科的太陽神廟,與歷代薩帕·印卡排成一列,
人們為他們的軀體穿上華麗衣服,放在金椅子上端坐著,低垂著頭,兩手交叉放在胸前,模求使其貌樣與在生時一樣。
曼科·卡帕克來歷及開國的傳說
曼科·卡帕克建國前的情況及其來歷
曼科·卡帕克以前的情況:根據古代的印加傳說,在曼科·卡帕克御世之前,人們生活於未開化的環境當中,
不懂得耕種、建屋、造衣,以及沒有宗教信仰及不懂禮貌。
曼科·卡帕克的來歷:由於人類的生活尚處落後階段,
因此,印加人所崇拜的「太陽我父」(太陽神),「便派他的一兒一女
(即曼科·卡帕克及他的姊妹兼妻子瑪瑪·奧克略·瓦科,西班牙語:Mama Ocllo Huaco,克丘亞語:Mama Uqllu)
從天庭來到地上,讓他倆教化眾人尊敬太陽我父,崇拜和尊奉他為自己的神;
讓他倆給人們制訂規章和法律,使眾人像通理性、懂禮貌的人一樣生活。」
簡言之,曼科·卡帕克不但是印加傳說裡首出御世的君王,而且更被視為創造文明的人物。
開國傳說
曼科·卡帕克及其妻瑪瑪·奧克略·瓦科。二人均是印加開國的重要人物。
稱王:根據傳說,太陽神吩咐曼科·卡帕克夫婦,
帶著一根金杖尋找一個可以往地上就戳就能插進去的地方,找到後就在此處建立王宮。
他們到達庫斯科附近的山谷中,找到能把金杖插進地下的地方,
便在這裡定居,及開始營建村落。其後,曼科·卡帕克夫婦在附近一帶召集更多的野人。
傳說提到,這些野人對於曼科·卡帕克夫婦的衣著、言行舉止及食物都感到十分驚奇,深信二人是太陽神的子女。
建設京城庫斯科:曼科·卡帕克夫婦召集野人來到庫斯科後,便由曼科·卡帕克劃出圖跡,民眾照他的意思建成都會。
曼科·卡帕克又把庫斯科分成各個城區,並且開渠引水,灌溉田地,教曉居民從事耕作,以獲取食物。
「曼科·卡帕克」的含義
據《印卡王室述評》的說法,曼科·卡帕克裡的「卡帕克」,意思是「精神富有,
即說明他胸襟博大,性情溫和,仁愛寬厚,慷慨豪爽,主持公道,所想所為都是給窮人造福。」
而「曼科」則是專有名詞。而他的稱號「印加」(Inca),用在國王身上時意謂「君主」,用在其他人身上意謂「王公」。
另外,傳說他積極為人民締造福祉,因而被人民尊稱為「瓦克查庫亞克」(Huacchacuyac),意思是「窮人的愛護者和恩人」。
曼科·卡帕克統治措施的傳說
擴張領地
傳說曼科·卡帕克稱王後,仍繼續向外降服其他民族,並對征服地進行殖民政策,使之納入庫斯科的一部份。
據印加王族成員之一的印卡·加西拉索·德拉維加所說,曼科·卡帕克統治時,
「往東他降服到保卡爾坦普河 (Paucartampu)的那個地區,往西征服八萊瓜(西班牙里程單位「League」),
到了叫作阿普里馬克(Apurímac River)的那條大河,往南收服九萊瓜,一直到了克克薩納。」
他還下令在這片地區內進行殖民。
創立崇拜太陽神為主的宗教
即使庫斯科一帶地方不大,但各部族亦有自己的偶像崇拜。
據傳說,以「太陽神之子」自居的曼科·卡帕克,對於並未皈依太陽神的部落,
要求他們「廢除他的的祭儀和偶像,要他們像其他百姓一樣崇拜太陽。」
為了加強民眾對太陽的敬拜,他更在指定地點下令建造太陽神廟,要求人民崇拜,以使太陽向人們賜給福祉。
實施文明教化
根據傳說,曼科·卡帕克教導百姓和睦和諧,男耕女織,並且制定法典,規定男女婚姻事宜,
以及嚴禁通姦、殺人、偷竊等罪行,違者處死。
另外,又唯才唯賢是舉,選拔「最親切、溫厚和慈善,最熱心為眾人造福的人」為地區長官。
按照社會階級制定服飾
印卡·加西拉索·德拉維加提到,曼科·卡帕克曾根據人們的社會地位,制定了服飾。
例如,身為國王的曼科·卡帕克,他的頭飾中有一套辮狀飾物,並被編成好幾種顏色。
而百姓原先是不許戴上頭飾,但後來經曼科·卡帕克「恩准」後,便可以配戴,
但郤只能是黑色,以示他們不能僭越。
規定王室通婚
為了令每一代的儲君的父系與母系兩方都有資格繼承王位,
據說曼科·卡帕克還規定兄弟要與姊妹結婚,以保持王室血統的純潔性。
不過,曼科·卡帕克亦有「非婚生子女」(與其他女性所生的子女)。
對顯貴百姓賜姓「印加」
「印加」(Inca)一字,代表了代表了國王的標志及王室姓氏。
曼科·卡帕克臨終時,將最顯貴的百姓賜姓「印加」,以表示對他們愛如親子。
印卡·加西拉索·德拉維加對這個措施作了解釋,說希望這些獲賜姓的人及子孫後代,
「以國王兒子的身份為現在在位的國王以及繼他之後登基的國王效命,
從服和勸服其他印第安人,以壯大他的帝國。
他要他們把這些牢記在心田和腦海,像忠心的百姓那樣勤王效命,以報答他的恩情。」
去世
據說,曼科·卡帕克在位三十多年或四十多年後去世。
其後,由他和姊妹兼妻子瑪瑪·奧克略·瓦科所生的長子辛奇·羅卡
(西班牙語:Sinchi Roca,克丘亞語:Sinchi Roq'a Inka)繼位。
人們把曼科·卡帕克的遺體填上防腐劑,保存起來,隨時瞻仰,當作神靈拜祭。
有關曼科·卡帕克傳說的詮釋
印加王室後代印卡·加西拉索·德拉維加的說法
生活於16、17世紀的印卡·加西拉索·德拉維加,對於曼科·卡帕克的存在深信不疑,
認為他是「大概是某位聰明智慧、精明強幹和敢作敢為的印第安人」,
並且認為他是利用未開化民眾的愚昧而取得成功,
「為了得到尊敬,他機智巧妙地編造出那段神話,詐稱他和他的妻子是太陽的兒女」,
從而取得上古印加人民的信任及統治大權。
美國學者普雷斯科特的說法
美國學者普雷斯科特認為,有關曼科·卡帕克的傳說,本身是荒誕不經。
古代印加人編造這傳說的目的,「為的是滿足秘魯王朝的虛榮心,
而且通過把他們的權力說成是神授而增加其威信。」
略克·尤潘基
略克·尤潘基(克丘亞語:Lluq'i Yupanki; 西班牙語: Lloque Yupanqui ),
古代印加傳說中的君主。相傳在13世紀,印加君王
(薩帕·印卡;西班牙語:Sapa Inca;克丘亞語:inka Qhapaq)辛奇·羅卡去世,
由略克·尤潘基繼位,是為印加第三位君主。
繼位及「略克·尤潘基」一名的含義
繼位:略克·尤潘基是印加傳說中的第二代君王辛奇·羅卡與妻子瑪瑪·科拉
(Mama Cora,同時亦是他的姊妹)所生的嫡子。
辛奇·羅卡去世後,略克·尤潘基便繼承王位。
關於「略克·尤潘基」一名的含義,印卡·加西拉索·德拉維加有較詳盡的解釋:
「『略克』是他的本名,意思是左撇子,因為家庭教師教導無方,他成了左撇子,
於是就為他取了這樣一個本名」;
「『尤潘基』這個詞是動詞,是陳述式將來未完成時單數第二人稱形式,意思是『你將講述』。
僅用這一個動詞獨立結構,就包含和概括了可以述的一位國王的全部優點,就等於說:
你將講述他的豐功偉績、傑出品德、博大胸懷、慈悲心腸和溫柔性格等等」
簡單來說,與古羅馬人稱呼皇帝為「奧古斯都」的情況相似。
政績-對外擴張
略克·尤潘基效法他的先王,從事對外擴張,務求令各民族都尊崇太陽神,服從印加王的統治。
他征服了科利亞蘇尤(Qullasuyu)及丘奎圖(Chucuito)等地區。
晚年的休養生息
經過一段時間的對外擴張後,略克·尤潘基致力於為民造福,秉公治國,在平靜中安渡晚年。
他又派遣王儲邁塔·卡帕克陪同擁有豐富政治經驗的元老巡視全國,了解民情,學習治國之道。
去世
略克·尤潘基去世後,由王儲邁塔·卡帕克繼承王位。由於一生功德卓著,頗受愛戴,
印加人把他列入諸位神明和「太陽兒子」之中,當作神明來崇拜。
邁塔·卡帕克
邁塔·卡帕克(克丘亞語:Mayta Qhapaq; 西班牙語:Mayta Cápac ),
是印加傳說中的君主,於13世紀,繼承父親略克·尤潘基的王位。
名字的含義
「邁塔」在克丘亞語裡,只是專有名詞,亳無含義。
而「卡帕克」則是精神富有,胸襟博大,為窮人造福的意思。
擔任王儲時期的工作
邁塔·卡帕克任王儲時,擁有少量的行政權力。
據當時的印加法律,王儲邁塔·卡帕克因未屆處理朝政的年齡,因而不能親自發號施令。
他施行權力的途逕,是透過身邊的一眾參謀,如欲頒發政令或宣佈判決,便先經他們的同意,然後由他們辦理。
不過,邁塔·卡帕克的父王略克·尤潘基曾給他實際的政治鍛鍊,
就是兩次派他陪同富有經驗的元老巡視全國,了解民情,讓他熟悉治國之述。
治績-擴張領土
在邁塔·卡帕克繼位後,便效法前代諸位印加國王,從事擴張領土的政策。
在他在位期間,先後征服了的的喀喀湖邊的德薩瓜德羅河(Desaguadero)、蒂亞瓦納庫(Tiahuanacu)、阿通帕卡薩(Hatunpacassa)、查爾卡(Charcas Province),以及孔蒂蘇尤(Contisuyu)、阿雷克帕(Arequipa)一帶。
建設
據出身印加王室後裔的印卡·加西拉索·德拉維加所說,邁塔·卡帕克為了便於行軍到外地,
於是修築了一些橋梁、通道。這些設施,在和平時期亦發揮作用,方便交通。
阿普里馬克河的柳索橋:在邁塔·卡帕克派軍開進孔蒂蘇尤時,
由於軍隊必須渡過寬闊的阿普里馬克河(Río Apurímac),因此邁塔·卡帕克下令在該河修建柳索橋。
該橋用編織得相當粗實的柳索條、岩石(用作橋墩)、細木及樹枝(均鋪在橋面。
細木用以保護柳索,樹枝是為了牲畜蹄子不致滑倒)製成,長約二百步。
據印卡·加西拉索·德拉維加所說,印加人對該橋每年翻修,
所以到他的時代(16世紀)仍沒有毀壞,西班牙人來到時甚至可以騎馬飛馳而過。
孔蒂蘇尤的沼澤通道:邁塔·卡帕克又在孔蒂蘇尤一帶的一片寬3萊瓜(Spanish League)、兩岸綿延甚長的沼澤地區,築起通道。
該通道用石塊填成,中間攙入草皮。邁塔·卡帕克對這個建設相當投入,既出謀劃策,又幫忙抬運。
很快便修起一條6巴拉(Vara)寬、2巴拉高的道路。當地人亦相當重視該通道的繕修。
去世
邁塔·卡帕克的晚年,主要是休養生息,制定法令,為窮人及鰥寡孤獨造福。
他在位約三十年(印卡·加西拉索·德拉維加說無法確知)後便去世,
由他和姊妹兼妻子瑪瑪·庫卡(Mama Cuca)所生的長子繼位。
死後,印加人按照習俗,為他哀悼一年,以示愛戴。
卡帕克·尤潘基
卡帕克·尤潘基(克丘亞語:Mayta Qhapaq; 西班牙語:Mayta Cápac ;
「卡帕克」含有精神富有,胸襟博大,為窮人造福等意思。,
「尤潘基」則是一種讚頌印加君主的頭銜),印加傳說中的君主,約於13世紀登上王位。
治績-擴張領土
卡帕克·尤潘基秉承歷代印加王的擴張政策,在位期間多次對外用兵,
佔領了孔蒂蘇尤(Contisuyu)一帶、降服科塔潘帕(Cotapampa)的克丘亞人(Quechuas),
又開始向南美洲西部沿海進軍,降服了當地的雲卡人(Yunca)。
增修工程
卡帕克·尤潘基在任期間,曾有多項大型的增修工程展開。
例如為了方便行軍攻打孔蒂蘇尤區,便在阿普里馬克河下游(Río Apurímac)增建大橋;
又為了日後方便進軍科利亞蘇尤區(Collasuyu),便在的的喀喀湖的德薩瓜德羅河(Desaguadero River)建橋。
此外,他又修建崇拜印加太陽神的太陽宮及其他多項建築物。
去世
卡帕克·尤潘基去世後,便由他的妻子兼姊妹瑪瑪·庫里伊爾派所生的長子印卡·羅卡
(克丘亞語:Quechua Inka Roq'a;西班牙語:Inca Roca)繼位。
卡帕克·尤潘基的遺體被塗上防腐劑,與其先人的遺體安放在一起。
印卡·羅卡
印卡·羅卡(克丘亞語:Inka Ruq'a; 西班牙語:Inca Roca;意思是謹慎、成熟的王子。),
印加傳說中的君主,約於14世紀初即位,在任約50年。
王儲時期的功績
早在父親卡帕克·尤潘基在位時,身為王儲的印卡·羅卡便身負重任,對外進行征戰。
他曾率軍征伐庫斯科以北的欽察蘇尤(Chinchay Suyu)以及沿海地區,
輕而易舉地把這裡為數不多兼且無力抵抗的土人降服。
接著為了便於管治新征服地,印卡·羅卡把境內的人民作出調徙。
由於印加帝國境內有終年嚴寒的山區,亦有長年炎熱的低地,
為了防止人民被遷徙後無法適應新居住地的氣候,
印卡·羅卡就按照以往印加國王調徙人民的方法,作出適當的遷徙,
把人民遷徙到與以往居住地氣候相等的地區。
在位時期的對外擴張
印卡·羅卡在位時,繼續對外擴張的政策,其中較重要的是對付昌卡人(Chankas),幾經抵抗,
最終將之擊敗,把安塔瓦伊利亞省(Andahuaylas Province)一帶納入印加帝國版圖。
另外,又征服了東南方的查爾卡斯人(Charcas)。
制定法律
有關科學知識的法律
印卡·羅卡規定,科學知識只能為貴族所掌握,平民百姓的子女不許學習,以免他們傲慢狂妄。
百姓只能學習的,就是父輩的技能。
刑罰
對於盜竊犯、殺人犯、通姦犯和縱火犯,都處以絞刑,絕不寬恕。
男丁服役
男子在二十五歲以前侍奉父母,二十五歲以後則效力國家。
建立學校及教育制度
印卡·羅卡在國都庫斯科建立學校(印卡·加西拉索·德拉維加引神父布拉斯·巴萊拉神父所說,
印卡·羅卡是第一位在國都建立學校的),傳授對像為印加族王子、王室血統子弟和貴族。
開設學校有四個目的:
一是讓「阿毛塔」(Amauta,意即「哲學家和博學的智者」)向王子、王室血統子弟和貴族,
用實踐、日常習俗和經驗(因印加人沒有文字),傳授他們已掌握的科學知識,以及信仰中的儀式、典禮和戒律。
二是教他們學習安邦治國及軍事本領,並使他們具教養。
三是要他們用結繩記事的方法學習印加史。
四是教導他們詩歌、音樂、哲學、占星等方面的才藝。
印卡·羅卡的思想及格言
印卡·羅卡留下一些格言,如:「天地萬物之間,如果我要崇拜甚麼的話,我肯定崇拜博學、機智的人,
因為他超過大地上的一切生靈。
但是,生為幼年、長為成年、碌碌無為而終其一生的人;昨日有始、今日有終的人;
不能免於一死、不能恢復死神奪去生命的人,都是不應該受到崇拜的。」
此外,他又相信「帕查卡馬克」(Pacha Kamaq)是天上威力無比的國王,因為他有如此遼闊、如此美麗的住所。
首位「阿南庫斯科」的統治者
印卡·羅卡把國都庫斯科分成「阿南」(Hanan,意為「上」)和「烏林」(Hurin,意為「下」)兩區。
舊有的王宮,位處於「烏林庫斯科」區域,而印卡·羅卡則將王宮建於「阿南庫斯科」,長期居住。
其後的歷任印加王承襲了此一傳統,在「阿南庫斯科」建立宮室。
去世
印卡·羅卡在位將近五十年後逝世,遺體按印加諸王舊例塗上防腐劑。
其王位由他與妻子兼姊妹瑪瑪·米凱(Mama Micay)所生的兒子亞瓦爾·瓦卡克
(克丘亞語:Yawar Waqaq;西班牙語:Yahuar Huácac)繼承。
亞瓦爾·瓦卡克
亞瓦爾·瓦卡克畫像
亞瓦爾·瓦卡克(克丘亞語:Yawar Waqaq,西班牙語:Yahuar Huácac;意為「啼哭時流血淚的人」)
印加傳說中的薩帕·印卡(獨一無二的君立),於14世紀時在位。
取名
亞瓦爾·瓦卡克的本意是「啼哭時流血淚的人」,之所以取這個名字,
據印加王室後裔印卡·加西拉索·德拉維加聽到的說法,有的說當他三四歲時,
啼哭時從眼睛裡流出血淚,可能是眼睛有病使然。
有說是他剛出生時就泣血,可能是從母體帶來的,所以就給他取這個名字。
而當時的印加人,都視他的泣血為不祥之兆。
除了說是他小時候泣血而得此名,亦有說法指他因流血而哭(印卡·加西拉索·德拉維加認為必是誤傳,
因為亞瓦爾·瓦卡克意思是「泣血的人」,而不是「因流血而哭」),
還有說他在後兵敗被俘時而哭而被冠以此名(印卡·加西拉索·德拉維加認為不正確,
因為亞瓦爾·瓦卡克雖曾戰敗,但沒有被俘)。
早年時期的經歷
有傳聞指,亞瓦爾·瓦卡克在小時候曾被拐走。印卡·加西拉索·德拉維加認為不可能發生,
理由是「印第安人對他們的印卡王尊崇備至」,而且他的家庭教師和保衛他的僕從「不會如此粗心大意」。
此外,亞瓦爾·瓦卡克曾受父王印卡·羅卡之命,出征安蒂蘇尤(Antisuyu)。
在父王挑選的參謀的協助下,加上當地土著人口為數不多,亞瓦爾·瓦卡克的軍隊順利地將之征服。
繼位後的統治
父王印卡·羅卡死後,身為王儲的亞瓦爾·瓦卡繼位。在他任內的初期,由於自己的名字被視為不祥,
所以不敢貿然對外興兵,只著重治理內政。過了大約九至十年後,才派軍出征,但仍不想御駕親征。
此外,因王儲維拉科查(克丘亞語:Wiraqucha;西班牙語:Huiracocha)性情殘暴,便把他放逐出國都庫斯科。
昌卡人的動亂
據印卡·加西拉索·德拉維加的記載,亞瓦爾·瓦卡克在位期間,爆發了一場由昌卡人(Chankas)
領導的大動亂,直接威脅國都庫斯科,亞瓦爾·瓦卡克甚至因無力抵禦而出逃。
後來動亂雖平,但亞瓦爾·瓦卡克亦遭廢黜,又策劃平亂的王儲維拉科查取得王位。
動亂爆發
在印加朝廷沒有察覺的情況下,欽察蘇尤(Chinchai Suyu)爆發動亂。
當地各部族雖在印加王印卡·羅卡時期已歸降,但只是懾於武力,而並不服從印加人的統治。
當他們發現亞瓦爾·瓦卡克不善作戰時,加上剛剛知道王儲被逐,認為良機已到,便在昌卡人的領導下,
糾集了一支四萬多士兵的大軍,向國都庫斯科進迫。
亞瓦爾·瓦卡克的棄守國都及出逃
由於長期以來,印加未嘗試過地區叛亂及國都遇襲的危機,戒備鬆懈,亞瓦爾·瓦卡克對這起動亂驚慌失措,
而且來不及徵調軍隊,便唯有帶著尚能跟隨的一些王族,一直退到城外的的穆伊納河道(Muina),打聽敵人的消息。
平亂
動亂發生時,適值王儲維拉科查被流放在庫斯科城外,但他得悉叛軍已兵臨城下時,
便集合城中軍民,加上援軍趕到,結果成功擊敗亂軍。
罷黜及去世
維拉科查因率軍平亂,遠遠比離開國都出逃的亞瓦爾·瓦卡克取得更多支持。
兩人就妥協,由維拉科查登位,亞瓦爾·瓦卡克則被安置在庫斯科城外的穆伊納及克斯皮坎查(Quespicancha)之間的地區,另建王宮居住,直至到去世。
昌卡人起事的另一版本
有關昌卡人起事的時代,除了印卡·加西拉索·德拉維加所說的亞瓦爾·瓦卡克任期內之外,據歷史學者Nigel Davies指出該動亂發生在下一任君主維拉科查在位時,並由其子帕查庫特克擊退,維拉科查則遭廢黜。
維拉科查
維拉科查(克丘亞語:Wiraqucha,西班牙語:Huiracocha;原是印加一位神靈的名字)
印加傳說中的薩帕·印卡(獨一無二的君立),約於1400年至1438年在位。
在後世的歷史記載中,他的事跡與父親亞瓦爾·瓦卡克和兒子帕查庫特克有相互混淆之處,莫衷一是。
名字由來的傳說
據《印卡王室述評》所載的說法,維拉科查(最初不是使用這個名字)
是印加王亞瓦爾·瓦卡克的王子,在年青時因品行不端,性格殘暴,
因而遭到父王的驅逐,送到國都庫斯科城東的郊外負責畜牧。
一天,他造了一個怪夢,夢見一位自稱「維拉科查·印卡」,是印加諸王第一代先祖之弟的神靈,
向他警告欽察蘇尤(Chinchay suyu)即將發生叛亂,印加朝廷必須作好戒備。
王子因而預知動亂消息,同父王稟告。後來,人們由於向王子現身的神靈自稱「維拉科查」,
所以就用這個名字來稱呼他。
有關維拉科查生平的不同說法
現存有關維拉科查的傳說事跡,最關鍵的就是他與昌卡人(Chankas)的周旋。
但在這方面的傳說,郤流傳著截然不同的版本。
被昌卡人打敗的說法
據說是維拉科查的王儲Inca Urco據歷史學者Nigel Davies所說,較合標準的傳聞是,
昌卡人是在維拉科查在位的早期,便活躍起來,先佔領了印加帝國的安塔瓦伊利亞(Andahuaylas Province),
後來,到維拉科查的晚年,昌卡人進襲庫斯科,維拉科查不作反抗,與王儲Inca Urco一同放棄國都出逃。
正當國都大難臨頭之際,維拉科查的另一位王子帕查庫特克及時領兵擊敗敵軍,殲滅昌卡人將領,
並廢黜維拉科查,自立為王。
擊退昌卡人奪位的說法
《印卡王室述評》則記述了另一項完全相反的說法,稱維拉科查在被放逐期間,
曾向父王亞瓦爾·瓦卡克稟報神靈的報夢,並提出勸告,但不獲接納。
當昌卡人率領的叛軍來庫斯科時,亞瓦爾·瓦卡克棄城出逃,
而維拉科查則召集軍民及等待援軍,死守國都,終於擊敗叛軍及進行招降。
此後,維拉科查還因衞國有功而深得認同,便把父王廢黜,自立為王。
《印卡王室述評》又提到維拉科查在位時的統治大致上是順遂的,說他曾建廟,供奉神靈「維拉科查」,
並且開疆擴土,修建水渠灌溉牧場,巡視全國,賜贈百姓及嚴懲瀆職官,取得顯赫聲望,直至去世,
乃由王儲帕查庫特克繼位。
《印卡王室述評》的作者印卡·加西拉索·德拉維加還聲稱,他曾親自見過維拉科查的遺體。
與帕查庫特克相混淆的說法
由於有關維拉科查事跡的傳聞,出現自相矛盾,疑點重重的情況,秘魯史家María Rostworowski便提出一種觀點,
就是維拉科查與後來的帕查庫特克,可能是同一個人。
而Nigel Davies則認為,即使維拉科查曾確實存在,但有關他的描述,終究仍是傳說色彩多於史實。
帕查庫特克
帕查庫特克(克丘亞語:Pachakutiq,西班牙語:Pachacútec;意為「翻轉/擾亂/改變世界的人」)印加帝國君主(薩帕·印卡),約於1438年至1471年在位。
帕查庫特克統治時期,對內對外均甚有作為,對印加帝國發展起到了重大的影響力。
帕查庫特克取得王位的說法
16世紀時所繪的薩帕·印卡帕查庫特克像。關於帕查庫特克的取得王位,有兩種說法,
一種是和平地繼承父親的王位,另一種則是他擊退外敵,然後被擁立為王。
父死子繼的說法
據印加王室後代印卡·加西拉索·德拉維加的說法,帕查庫特克是印加王維拉科查的婚生兒子及子嗣,當維拉科查故去後,他便順理成章,繼承王位。
驅逐昌卡人後取得王位的說法
另一種說法,就帕查庫特克的父親維拉科查在位時,遭受了一次昌卡人(Chankas)所領導的動亂,威脅到國都庫斯科的安危,而維拉科查郤連同儲君Inca Urco一同出逃。
帕查庫特克在一批將領及貴族的支持之下,英勇地擊退了敵軍的進犯(有一種版本更說,
在緊急關頭,竟然有石頭化為戰士,協助帕查庫特克作戰),使之退至安塔瓦伊利亞(Andahuaylas Province)。
最後,帕查庫特克擊敗昌卡人,斬殺了他們的將領,用他們的頭顱為飲器,並乘著其顯赫戰功,廢黜父親維拉科查,自立為王。
內政-重建國都、大興土木
薩克塞華曼──位於印加帝國國都庫斯科以北。帕查庫特克在這裡修建碉堡,其後經歷代印加王擴建發展。
帕查庫特克在位期間,曾在國都庫斯科進行重建工程。
他在下庫斯科(Hurin Cuzco)興建規模宏偉的太陽神廟,在旁又設有其他宗教建築,
讓祭師及瑪瑪庫納(Mamacuna,負責作雜役的婦女)居住。
此外,他又增修王宮、科里坎查(Coricancha,意謂「黃金區」),
以及在庫斯科以北的薩克塞華曼興建碉堡,並在這裡貯存武器、
衣物及金銀財寶(此項工程,在日後的印加諸王統治時陸續完成)。
為了營建國都庫斯科,帕查庫特克需要大量人民供其勞役,為此,他善用了米特馬克(Mitmac,意謂「移民」)制度。
該制度是把被征服地的人民遷居他處,讓他們熟習印加政府的統治;在情況可許下,則將人民遷入庫斯科地區,
讓他們提供徭役。
巡視帝國,體察民情
據《印卡王室述評》所記述,帕查庫特克為免久居深宮,不知下情,致使各地官員玩忽職守,暴虐人民,
於是親自巡視國土,使各地官員及王室貴族律己以嚴,並讓人民有機會當面找他申冤,而他執法亦一絲不苟。
由於帕查庫特克與歷代印加王一樣公正廉明,所以「才深受愛戴,並在印第安人中流芳數百年」。
修訂法律
據西班牙人布拉斯·巴萊拉神父(Blas Valera)的說法,帕查庫特克修訂了一些法律,以規範全國上下的生活習俗:
規定一律使用庫斯科語:
全國各地官員、軍人,及任何職業的人,均須熟習掌握這種語言。為配合政策的推行,朝廷委派老師,到國都及各地任教。
禁止生活奢侈:規定除印加王及其子女外,任何人不得穿戴金銀寶石及彩色羽毛等貴重飾物,
只有在節日慶典才可適度地打扮;另外又規定用膳要精打細算。
懲治懶人:要求人人有事作,或效力自己的事業,或效力父母、主人,或效力國家。
即使年老及傷殘人士亦如此,並可獲公共糧倉供給食物。
法定假期:為免人民勞作緊張疲憊,規定每月(以月相計算)有三天假日,讓人民作消遣。
又規定每月三次大型交易會,每九天一次,讓鄉村住民可以進城逛市場。
分配資源:規定各省明確標邊界,邊界內的農地、森林、河流、湖塘等資源歸各省、城市管轄,
即使地方首長也不得隨意破壞及分配。這些資源,供所屬地區的住民使用,並作為貢賦,繳交給王室及太陽神。
整頓風俗:布拉斯·巴萊拉說,帕查庫特克還推行了一系列有關治安、風俗的法律,
如懲治褻瀆神明、弒父、殺害兄弟姐妹及其他殺人、背叛印加王、通姦、誘拐少女、強姦少女、猥褻太陽貞女、
盜竊、雞姦、縱火、亂倫等等。此外,帕查庫特克又確認子女服從父母、婚姻,
及立下領地繼承權、防止執法者貪污納賄的規定等等。
對外征服
印加帝國領土擴張圖。其中紫色及褐色部份,是帕查庫特克在位時期(1438年-1471年)的征服地。
帕查庫特克在位時,對外進行了多場戰事,大大地擴張了帝國版圖。
的的喀喀湖地區
在的的喀喀湖一帶,帕查庫特克擊敗了當地的科利亞(Colla)及Lupaqa等民族,奪取了阿通科利亞(Hatun Colla)、丘奎圖(Chucuito)地區,使印加帝國版圖伸入至玻利維亞邊境地區。
西北地區
帕查庫特克曾派遣他的兄弟,印加王公卡帕克·尤潘基率兵進攻Huánuco(位於現今秘魯中部),但卡帕克·尤潘基郤違抗王命,擅自佔領了重鎮卡薩馬卡(Cajamarca)(位於現今秘魯西北部),結果雖然獲得戰功,但郤被袙查庫特克處死。
在《印卡王室述評》中,對印加王公卡帕克·尤潘基的遭遇郤有另一說法,提到他經常攜同帕查庫特克的兒子圖帕克·印卡·尤潘基一起出征,奪取了西北部「欽察蘇尤」(Chinchay Suyu)大片土地。後來,卡帕克·尤潘因其赫赫戰功而獲賦予絕對權力,成為帕查庫特克身邊的第二把手,協助號令全國。)
沿海地區
在帕查庫蒂克的晚年,則由兒子圖帕克·印卡·尤潘基擔當主要軍事將領,出征現今秘魯沿海地區的奇穆(Chimor)。圖帕克·印卡·尤潘基亦不負所託,並在該地留駐官員,使之納入印加政府管治。
晚年及去世
帕查庫蒂克享國時間甚久,到他晚年時,曾由先後由兒子阿馬魯(Amaru)及圖帕克·印卡·尤潘基協助治理帝國。在這段時期中,他在全國各地進行美化工程,興修水渠,建造太陽神廟及貞女宮等。約在1471年,帕查庫蒂克去世,由圖帕克·印卡·尤潘基繼位。
死後,遺體按風俗進行防腐處理,人們為他舉行為期一年的悼念、祭祀、安葬儀式。
帕查庫蒂克與名勝馬丘比丘
位於馬丘比丘的帕查庫特克塑像。位於庫斯科西北約130公裡外的名勝馬丘比丘遺趾,相信大約是建設於1450年,亦即帕查庫特克在位期間。
在這裡,人們矗立起一座帕查庫特克的塑像,以作紀念。
評價
後世學者對於帕查庫蒂克顯赫的文治武功,有相當高的評價:
印加王孫印卡·加西拉索·德拉維加提到,他「待人親切,政績卓著,統治溫和,以像朱庇特主神一樣倍受愛戴和敬仰」。
學者Nigel Davies認為,帕查庫特克對印加帝國的轉變極大,「當他登位時,印加人還只是簡樸的村社群落;及致他去世時,印加人已管理著一個擴張主義帝國了」。
圖帕克·印卡·尤潘基
圖帕克·印卡·尤潘基(克丘亞語:Tupaq Inka Yupanki,西班牙語:Túpac Yupanqui。
「圖帕克」意為閃光的或超群出眾的;「印卡」是王室男子稱號;尤潘基是對印加君王的另一個典雅的稱號。),
印加帝國君主(薩帕·印卡),約於1471年至1493年在位。
圖帕克·印卡·尤潘基承繼先王帕查庫特克的帝國基業,在位期間大肆征伐,大大地擴充了印加版圖。
早年生活-受命出征
圖帕克·印卡·尤潘基是帕查庫特克的其中一名兒子(另一位兒子是阿馬魯),在王子時代,已投入軍政事務。
據《印卡王室述評》的記載,印加王帕查庫特克在位時,為了讓年輕的王子見習用兵之術,
就派他陪同卡帕克·尤潘基(帕查庫特克的兄弟)出征西北部的欽察蘇尤。
圖帕克·尤潘基汲取了豐富的戰鬥經驗後,帕查庫特克派他為主將,出征秘魯西部的奇穆(Chimor)。
經過曠日持久的消耗,印加軍因有大批增援部隊,圖帕克·尤潘基又以溫和的態度對待奇穆人的酋長,最終令敵方降服。
圖帕克·尤潘基在那裡興修宮殿、水渠、糧倉、堡壘等設施,以方便印加人的管治,並派官員及士兵留駐,然後班師回朝。
處理國事
圖帕克·印卡·尤潘基在父親帕查庫特克晚年時期,曾被委任為印加帝國的共同執政者。
對外擴張
印加帝國領土擴張圖。其中褐色部份是圖帕克·印卡·尤潘基在王子時期所征服;
綠色部份是圖帕克·印卡·尤潘基任薩帕·印卡期間所征服。
在西北的開拓
圖帕克·印卡·尤潘基在早年時期,便在西北欽察蘇尤地區發動征戰(這些戰事亦可能是在帕查庫特克在位時期進行,見上文),
佔領卡薩馬卡(Cajamarca)、圖米萬巴(Tumebamba)、基多,把疆土伸延至厄瓜多沿海地帶。
他拜訪了位於利馬附近的帕查卡馬克神廟(Pachacamac),以慶祝印加帝國所取得的軍事勝利,
並希望得到更多的「神諭」,以借助迷信管理國家。
南征智利等地
智利地區普魯毛卡人(左方)與印加人(右方)激戰的情形。
在南方,圖帕克·印卡·尤潘基派軍越過的的喀喀湖,佔領了位於玻利維亞的重鎮科恰班巴、阿根廷西北部及智利中北部。
印加軍隊在南進過程中,所遇上過較大的反抗勢力,是位於智利中部毛利河(Maule River)一帶的普魯毛卡人(Promaucaes)。
在重要戰役毛利河之戰(Battle of the Maule)中,普魯毛卡人與鄰近部落組成一支約一萬八千至二萬人的軍隊,
與印加五萬大軍互相對峙。
在曠日持久的爭持中,印加人雖多次游說對方歸降,但無法得呈。
在談判無望後,印加軍與普魯毛卡軍一連三天的浴血戰,造成雙方大量折損,各自返回駐紥地點。
最後,圖帕克·尤潘基唯有下達命令,確定以毛利河為邊界,在他本人沒有下達任何新命令之前,
部隊不許向前征服。至此,印加帝國完成在南方的擴張。
政務管理
薩克塞華曼──位於印加帝國國都庫斯科以北。圖帕克·印卡·尤潘基在先王帕查庫特克營建基礎上繼續興修。
圖帕克·印卡·尤潘基取得大片征服地後,便著手於政務管理。
為了彰顯對太陽神的崇拜及其個人的豐功偉績,他大事興修堡壘、太陽神廟、太陽貞女宮。
在社區建設上,他營造王室糧倉及公共糧倉,開鑿大型水渠,墾殖梯田,以穩定政府稅收及人民生活。
圖帕克·尤潘基對國都庫斯科的城堡興修工程特別感興趣。
早在其父帕查庫特克在位時,便興建一座位於薩克塞華曼的堡壘。
圖帕克·尤潘基致力放父親的未竟之功,動用大量人手,從高山地區把巨石運過來,然後用巧妙的技術堆砌起來。
日後,西班牙人對這項工程大感詫異,一位神父龐塞·德阿科斯塔(José de Acosta)這樣形容:
「為完成根據印卡王命令在科斯科和王國其他地方興建的這類工程,從王國各地徵調了大批印第安人。
這些工程規模非常之大,更令人吃驚的是,他們不使用灰漿,也沒有鐵製或鋼製工具來切割和打磨石料,
更沒有機械和工具來遠載石料。盡管如此,石料卻打磨得如此平整精細,許多地方連石塊之間的接縫也看不出來。……
許多石塊碩大驚人,如不親眼目睹就難以置信。」
去世
圖帕克·印卡·尤潘基在庫斯科大事興建一番之後,便患病去世,由王儲瓦伊納·卡帕克繼承王位。
印加人按照傳統,把圖帕克·尤潘基的遺體塗上防腐劑而成木乃伊。
據印卡·加西拉索·德拉維加所說,在1559年時他還能看到這具木乃伊。
評價
圖帕克·印卡·尤潘基在印加歷史裡,被視為一位平易和藹的指揮者,並有著出色的軍事本領。
他一身致力於開疆拓土,故在他去世時,已把印加擴展成北抵厄瓜多,南至智利中部的大帝國。
按學者Nigel Davies的計算,那等如是亞歷山大帝國的長度。
瓦伊納·卡帕克
瓦伊納·卡帕克(克丘亞語:Wayna Qhapaq,西班牙語:Huayna Cápac;
意為「從小就富有豁達大度的精神」),印加帝國全盛時代的薩帕·印卡,約於1493年至1527年在位。
內政
印加帝國的道路系統約於1493年,瓦伊納·卡帕克的父王圖帕克·印卡·尤潘基去世,身為王儲的他繼位。
他在任時,印加版圖已經是南起阿根廷,北至基多,為了貫通這廣大地區,瓦伊納·卡帕克修建了通往國都庫斯科的公路。
據16世紀的西班牙史家阿古斯丁·德薩拉特(Agustín de Zarate)所說,最主要的是兩條「王室大道」:
一條穿越整個山區,從庫斯科到基多長達五百萊瓜(Legua);
另一條則是修築在沿海的山谷中,長度與山區的一條同樣為五百萊瓜。
除了修築通道,瓦伊納·卡帕克還有其他政治建樹,如繼續在全國推廣克丘亞語、向農民傳播先進耕作法、
扶植國內工業、改善驛站制度等等。印加帝國的文明在他的統治時代達上頂峰。
征戰
印加帝國領土擴張圖。其中淺藍色部份是瓦伊納·卡帕克時期所征服。
瓦伊納·卡帕克在位期間,繼續對西北地區進行征服。其中,印加大軍遇到較強烈的抵抗,是今日厄瓜多地區的卡蘭克人(Caranque)起義。
據西班牙史家Cabello de Balboa的記述,卡蘭克人死守堡壘,印加軍無法攻破,後來探取引誘戰術,假裝戰敗,
乘卡蘭克人大舉出擊時,發起伏兵將之擊潰,卡蘭克軍隊大部份戰死在戰場所在的亞瓦爾科查湖
(Yahuarcocha,意為「血湖」,因此次殊死戰而得名),印加大軍取得最後勝利。
製造金纜繩
當王儲瓦斯卡爾剛誕生時,瓦伊納·卡帕克舉行盛大慶典,並下令製造了一條約三百五十步長的「金纜繩」
(印卡·加西拉索·德拉維加說其實是鎖鏈)。
製造金纜繩的原因,是為了配合印加人傳統上一種盛大的牽手舞,將之改成數百人一同抓住鎖鏈翩翩起舞,
以增加其端莊與隆重,在王儲的生日慶典上表演出來。
在克丘亞語中,金纜繩讀成「瓦斯卡」(Huasca),而為了紀念它是送給王儲,
因此給他加上一個稱號「瓦斯卡爾」(Huáscar)。
加入「爾」(r),是由於稱呼王儲為纜繩,聽來不雅,所以這個音節來去掉其含義。
對繼承人的安排
瓦伊納·卡帕克對於印加帝國的繼承權,作了一項影響深遠的決定,就是將帝國分家。
他的長子為瓦斯卡爾,生母是瓦伊納·卡帕克的妹妹兼合法妻子拉瓦·奧克略(Raua Ocllo),其繼承權無須爭議。
另外,瓦伊納·卡帕克迎娶了前基圖王國的公主,並生下阿塔瓦爾帕。阿塔瓦爾帕長大後,
聰明能幹,驍勇善戰,而且儀表堂堂,受到瓦伊納·卡帕克的寵愛,甚至有意由他繼承薩帕·印卡之位。
但由於瓦斯卡爾的王儲地位不容剝奪,因此決定,由阿塔瓦爾帕接管基多地區,還留駐一批將士為他效勞。
此一舉動,成為日後印加帝國內戰的根源。
晚年及去世
據《印卡王室述評》所載,約於1527年的某天,瓦伊納·卡帕克在基多的一個湖中沐浴著涼發燒,健康情況急劇轉壞(學者Nigel Davies指出,他可能是感染天花)。
在他自知將不久於人世時,便向身邊的子女親屬及文武官員安排身後事宜,並說出他對西班牙人入侵的顧慮:
「 多年以前我們就從太陽神父親的啟示中獲悉,
他的子孫經歷十二代國王之後,
將有一些我們從未見過的新人來到此方,
他們將佔領我們所有的王國和其他許多地方,
並入他們的帝國。
我推測這些人就是我們得知已在我們沿海活動的人。 」
當時西班牙人已來到太平洋東岸一帶活動,
瓦伊納·卡帕克認為他們可能就是
印加傳說中要來統治印加的「新人」。
瓦伊納·卡帕克去世後,印加人將他的屍首作防腐處理,
遺體運到庫斯科,內臟葬在基多,並舉行隆重的殯葬儀式。
他留下二百多至三百多個子女,王位則由瓦斯卡爾繼承。
評價
美國學者威廉·希克林·普雷斯科特對瓦伊納·卡帕克有甚高的評價,
「雖然他對叛徒和長期抵抗的敵人十分嚴厲,甚至毫不容情,
卻是一位勇敢、寬宏大量的君王。
他胸襟開闊,在制訂法律時,總是考慮到全國人民的利益。」
阿塔瓦爾帕
印加末代皇帝阿塔瓦爾帕的肖像阿塔瓦爾帕(Atahualpa、Atahuallpa、Atabalipa或Atawallpa、(1497年-1533年7月26日))是印加帝國的末代皇帝,在父親瓦伊納·卡帕克死後,他在內戰中擊敗弟弟瓦斯卡爾,最終成功篡位。
阿塔瓦爾帕在1533年被西班牙人法蘭西斯克·皮澤洛在卡哈麥卡(Cajamarca)處死,印加帝國滅亡。
印加文明二 https://bit.ly/337MTEl

Inca-10Inca-14Inca-15Inca-17Inca-16Inca-22Inca-06Inca-03Inca-02Inca-01


印加文明(Inca)印加文明(Inca) - 美洲古文明 https://bit.ly/2KotKr7
印加文明 (Inca) 並不算太古老,最早出現於約公元 1200 年,活動範圍亦只限於庫斯科 (Cuzco) 一帶。Inca 一字現在一般泛指印加帝國或印加民族,可是這字原是對皇帝或皇族的稱號。印加真正的起源至今仍未有定論,現今一般以 1438 年印加王 Pachacuti 即位時為開始。
這位印加王南征北討,統治了東西最寬 1,200 多公里、南北最長 4,000 多公里的大片南美洲土地,領土包括今天的哥倫比亞、厄瓜多爾、秘魯、玻利維亞、阿根廷和智利等多個國家的部分。
或許很多人為印加的建築和工藝等讚不絕口,但我覺得令印加能在芸芸南美文明之中顯得較突出的,應是印加帝國雖然國土遼闊而多山,但在交通和通訊並不發達的年代,仍能組織一個有高效率、規劃完善的集權國家。
可憐當這個顯赫一時的帝國於1532 年遇上了貪婪的西班牙殖民者皮薩羅 (Pizarro) 時,竟顯得不堪一擊。當時印加正值內亂和疫病,西班牙人只以 200 人的兵力居然打敗印加五萬大軍。皮薩羅又生擒了印加末代皇帝,要用一房子的黃金贖身,不過大賊當然不會守信,要了金,人還是要殺,從此西班牙一直佔領這一地區。這段時期,當地人生活苦不堪憐,再加上可能他們對西班牙人帶來的疾病並無扺抗力,人口銳減百分之九十。直至 1821 年,秘魯才脫離西班牙人的殖民統治。
文化、工藝
Sacsayhuaman
Sacsayhuaman 的巨石牆印加沒有文字,亦跟其他美洲古文明一樣不懂得使用車輪和冶煉鐵器。
印加最為人樂道的是他們的石造建築工藝,在多處地方建立了大石建築。例如位於 Sacsayhuaman 由巨石砌成的牆,每塊大石動輒重數十噸,給切割成多邊形的大石塊砌在一起,縫隙吻合得完美無瑕。那時印加人還沒有鐵器和車輛,切割和運輸都極之困難,印加人用甚麼方法建造這些建築至今還沒有定論。
Machu Picchu
Machu Picchu (馬丘比丘)另一樣令人讚嘆的是印加帝國的交通系統。印加帝國幅員遼闊,為方便統治和交通,印加人在險峻的安第斯山區建造共長達 23,000 多公里的驛道。
印加人的陶器手工精緻,造型生動,而且作風大膽,有很多都以描繪男女交歡為題材,在利馬的國立人類學博物館可看到不少印加陶器文物。
宗教、神話
有關印加人起源的神話眾說紛紜,但都圍繞著一場大洪水和創造之神 Viracocha。
印加人的重要神衹包括:
Viracocha - 眾神之首,創造之神;
Apu Inti - 太陽神;
Chuqui Illa - 雷神。
印加人崇拜太陽,皇帝自稱為「太陽之子」。印加人又崇拜美洲虎 (jaguar) 形象的神,很多造像皆出現美洲虎的造型。
探訪古文明
印加遺址散佈在南美洲多個國家,但最重要的集中在秘魯,當中又以 Machu Picchu (馬丘比丘 / 馬朱比朱) 最為著名,差不多已成為印加甚至世界上神秘古城的象徵,那些甚麼人生必遊的數十大景點必定有它的份兒。而在印加古都 Cuzco/Qosco (庫斯科) 附近,亦散佈著不少印加遺址,最出名的包括 Sacsayhuaman 和 Ollantaytambo 等。另外在玻利維亞境內、的的喀喀湖中的太陽島 (Isla del Sol),亦築有祭祀用的建築物。
印加文明(Inca) - 美洲古文明 https://bit.ly/2KotKr7

bomap


338429930_1564234253988312_5894135123481921698_n (1)338427542_669448367971773_6978391125498974517_n338407468_991713585534940_2312625948900220477_n338455954_785202246541265_8799846760261177133_n

一位是南美秘魯1600年前莫切文明的貴族「卡奧夫人」
一位是東亞台灣當代排灣族的貴族女性「dremedreman」
她們手上同樣出現「蛇」與「蜘蛛」的文手圖
相隔上萬公里的她們卻有著如此相似的古老習俗 ! !
原視16頻道《ZALAN見識南島》本周六晚間10點
將介紹排灣族女性文手的文化
介紹圖案的含意以及不同圖案在排灣族社會中所象徵的社會階序
認識世界,從認識自己身邊的文化開始。
(3) 【南島學堂–台灣史研究小聚】台灣歷史、海洋神話、平埔族群、原住民傳說、舊社考古遺址、傳統民俗文化、口傳史詩故事等 | Facebook https://bit.ly/3mj0WD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