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6_224900VereshaginNapoleon_near_Borodino-600x393@1200x1200d82abf64ea04747a7cf50a29222d4502-450x580@1200x1200Napoleon_in_His_Study-450x746@1200x1200o0n0007q42qq6s0r99qo0n0007q425or97721oo0n0007q4121q37qq12IMG_2514IMG_2505IMG_2508IMG_2502IMG_2495

尼古拉一世《拯救聯盟/救國同盟》故事講述的是第一次戰爭,參加者參加了1812年法國入侵俄羅斯,夢想改變俄羅斯帝國…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從 1492 年到 1640 年歐洲崛起-人類歷史出現過兩次重要變革:一次是農業的發明,因為農業是幾乎所有事物的基礎;另一次是工業革命,因為工業革命塑造了今天的世界。 這個說法是有道理的。 有些人認為,最近出現的數字技術和腦科學可以被視為第三次重要變革,但另一些人不同意這個觀點。 然而,如果農業和資本主義是第一次和第二次「大跨越」的話,那麼或許我們應該在兩者之間再增加一個階段,這個階段可以算是一個"小跨越",至少是人類向前邁出的堅實的一步。 這個階段就是全球貿易,大約出現於地理大發現的時代。 動植物資源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https://bit.ly/36FqpLN
------------------------------------------
拿破崙1812年發現俄羅斯
俄法戰爭,又稱拿破崙征俄戰爭,是指俄羅斯帝國和拿破崙治下的法蘭西第一帝國在1812年爆發的一場戰爭,是拿破崙戰爭的一部分。戰爭由拿破崙一世發動,並入侵俄國國土,俄國將這場戰爭稱為Отечественная Война,中文意思是「愛國戰爭」,一般將其稱為「衛國戰爭」,為了和後來蘇聯抗擊德國的蘇聯衛國戰爭相區別,中文一般將其稱為俄國衛國戰爭。戰爭以拿破崙失敗撤退,俄國戰略上勝利而結束。[9]戰事從1812年6月底到11月底,共持續了5個月的時間
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就是描繪這場戰爭。
俄法戰爭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8MQRpr
背景
1812年地圖.
1812年,拿破侖一世在歐洲大陸獲得了空前的軍事勝利,法國佔領了幾乎整個義大利、德意志地區(成立了受法國控制的萊茵邦聯),擊敗了歐洲強國奧地利,大敗普魯士,控制了西班牙、荷蘭等地。為了獲得整個歐洲的霸權,讓當時的法國的死敵、海上帝國英國臣服,法國聯合其他歐洲大國發起了「大陸封鎖」政策,但俄國處於自身利益的考慮,且對法國的擴張存有強烈的戒心,所以在參加法國的大陸封鎖一段時間後退出了和法國的聯盟,也不願配合對英國的經濟封鎖,英國的商品因此經由俄羅斯源源不絕地進入歐洲大陸,俄國因此成為歐洲大陸阻止拿破侖爭奪歐洲霸權的中堅力量。俄國的敵對行為招致拿破侖的憤怒,並萌生和通過戰爭迫使俄國投降的念頭。
從1811年開始,為了準備入侵俄國,拿破崙的軍事和外交政策有越來越強的針對性。1812年春,法國分別同普魯士和奧地利結成短暫的軍事同盟。根據盟約,為了對俄作戰,普軍2萬人,奧軍3萬人歸拿破崙指揮。法國的其它附庸國政府也開始訓練遠征俄國的軍隊。在這一年,拿破侖準備了空前強大的軍隊,其控制的由歐洲各民族組成的軍隊總數達到約120萬人,其中一半用於進攻俄國。
俄國在獲悉法國即將入侵的消息後,也採取了相應的措施備戰,包括加強軍隊和預防戰時孤立無援的措施。在外交方面,俄國也有所建樹,1812年4月,俄國同瑞典締結盟約,規定雙方共同行動,反對法國。戰爭爆發後,俄英締結了和約,結束同土耳其的戰爭,對俄國來說,和英國這個海上帝國結盟是政治上的巨大勝利。
1812年夏,拿破崙集結軍隊61萬,分為三路,其中中路由其親自帶領指揮,這支龐大的軍隊被拿破崙稱為「大軍」(Grande Armée),大軍在法國控制的華沙公國集結,6月24日,渡過涅曼河,向俄國不宣而戰,這場為了爭奪歐洲霸權的戰爭爆發了
俄法戰爭對歐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拿破崙帝國因為戰敗而分崩離析,其建立的歐洲秩序很快就被逆轉,並遭到毀滅性打擊,很多法國佔領的領土發生民族獨立運動。拿破崙本人也因為戰敗而退位,被放逐到義大利沿海的一個小島──厄爾巴島上[1]。通過俄法戰爭和後來的滑鐵盧戰役,拿破崙一世的軍事和政治生涯就此終結。
俄法戰爭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8MQRpr
------------------------
莫斯科革命廣場上的 1812 年衛國戰爭博物館 (The Museum of the Patriotic War of 1812) 是一個被多數觀光客所遺忘的博物館,名氣遠不如紅場上的國家歷史博物館 (State History Museum),但他所展現的文物卻同樣對俄國歷史有著深遠的影響;特別是扭轉了向來認為寒冬為俄羅斯勝利關鍵的錯誤認知。
Museum of Patriotic War of 1812
1812年衛國戰爭博物館正面
在參觀莫斯科歷史古蹟的中最常出現的四個重要年代, 1812、1905、1917 和 1941 年,1812 年是拿破崙征俄之役,對俄羅斯來說那是法國入侵,俄羅斯保衛國土之戰;1905 -1907 年的反政府暴動,制定了基本法、成立了國會 – 杜馬 (Duma) ,被視為之後 1917 年革命的先驅;1917 年的二月革命 (February Revolution) 推翻了沙皇尼古拉二世 (Emperor Nicholas II) 及其代表的羅曼諾夫王朝 (Romanov Dynasty) ,緊接的十月革命 (October Revolution) 則是由列寧 (Vladimir Lenin) 所帶領的布爾什維克黨 (Bolsheviks) 建立了蘇維埃俄國 (Soviet) ; 1941 年則是德國撕毀德蘇互不侵犯條約 (Molotov–Ribbentrop Pact, 又稱 Treaty of Non-Aggression between Germany and the Union of Soviet Socialist Republics) ,希特勒於 6 月 22 日揮軍進攻蘇聯,對俄羅斯而言,是另一場國土保衛之戰 (the Great Patriotic War)。1812年 衛國戰爭博物館 就是展出任何跟這場戰爭有關的一切事務!
博物館建於 1890 – 1892 年之間,為俄羅斯建築風格,原本為莫斯科市議會 (the Moscow City Duma),1936 – 1993 年之前被用為紅場上的國立歷史博物館的店面,直到 2012 年方以 1812 年衛國戰爭博物館之貌對外開放。博物館面積為 1,800 平方公尺 (約 545 坪),包含 13 個展廳,展出超過 2000 件與此相關的文物,除了軍事用品、戰爭武器也有需多參戰者的私人用品和兩位君主 (沙皇亞歷山大二世 和法國拿破崙一世) 的文物。
儘管博物館要到 2012 年方才對外開放,但是文物蒐集工作卻已經持續了超過兩百年之久! 博物館 展廳的設計以時間排序,介紹開戰前法國與俄羅斯的關係、法軍跨越尼曼河 (River Neman,位於現今立陶宛) 、 斯摩棱斯克戰役 (Battle of Smolensk) 、 莫斯科城外的博羅金諾戰役 (Battle of Borodino)、法軍佔領莫斯科、法軍撤退,以穩定歐洲安全兩百年的維也納會議 (The Congress of Vienna) 作結。這場俄法戰爭基本上瓦解了拿破崙統一歐洲的野心,對歐洲政治、外交史有深遠的影響。
The Museum of the Patriotic War of 1812
拿破崙家族,左後方為拿破崙三世的母親
拿破崙其實與俄皇亞歷山大一世的關係相當不錯,只是拿破崙不滿其仍然保持其與英國通商的關係,畢竟對拿破崙來說,法國最大的敵人一向都是隔著英倫海峽的英國,如果把歐洲統一起來打敗英國,才是他的夢想。拿破崙也從沒想過要推翻沙皇或者是取而代之,他發動戰爭重頭到尾的目的都只是要逼俄國妥協,所以至始至終,對他來說,這都是一場有限度的戰爭,甚至是不求贏的戰爭,與美國當年發動越戰有異曲同工之妙。歷史總是不斷重演,而其結局也沒有太大的差別。
The Museum of the Patriotic War of 1812
法軍的行動廚房 Field Kitchen from Napoleon’s baggage train
過去歷史課本裡面,總是提到拿破崙是敗給了俄羅斯的冬天,與許多俄國人討論到這段歷史時,多數都強烈反對這個論點,並且提出拿破崙早在六月就已經與俄羅斯不宣而戰,如果單單只是寒冬的因素,法軍早就凱旋而歸,根本不需要等到冬天;確實,重新審視過這場戰爭之後,實力較弱的俄羅斯其實是以戰術取勝,而非天氣取勝,更何況當年的冬天還是「暖冬」。
The Museum of the Patriotic War of 1812
據信為拿破崙拋下軍隊撤退時所用的雪橇 Napoleon fled Russia in this sled in November 1812
俄軍致勝的兩個關鍵,一個是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另一個則是沙俄名將庫圖索夫元帥 (Михаи́л Илларио́нович Голени́щев-Куту́зов, Mikhail Kutuzov);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在 1805 年與拿破崙在位於現今捷克境內的奧斯特利茨戰役 (Battle of Austerlitz) 中交手,是拿破崙的手下敗將,在面對法國大軍的入侵,儘管有沙皇出任統帥的傳統,亞歷山大一世卻願意把掌控權讓出,而庫圖索夫元帥儘管身為名將,卻與沙皇關係不佳;一個是願意把大權賦予與自己私交不佳的人,一個是軍事其財,庫圖索夫的以空間換取時間和焦土政策 (scorched-earth tactics),讓帶著 61 萬大軍的拿破崙,剩下不到十分之一回到法國。而庫圖索夫的兩個戰術,也在二次世界大戰中分別為蘇俄和蔣介石所學習,史達林的焦土政策同樣拉長了納粹德國的補給線,而蔣介石的往西南大後方撤退,也換來了最後的對日抗戰勝利。
1812年衛國戰爭博物館
博羅金諾戰役,雙方交戰的慘狀
不過,焦土政策對莫斯科歷史古蹟卻不是甚麼好事,在拿破崙軍隊進入莫斯科之後,俄軍放火讓莫斯科連燒了三天三夜,許多著名的古蹟和文物都沒有逃過此一劫難,而克林姆林宮的聖母升天大教堂則淪為法軍的馬廄。
俄法戰爭是拿破崙戰爭的轉捩點,超過 150 萬參戰,死傷近百萬人,包括五十萬的法軍和四十萬的俄軍,儘管俄羅斯獲得最後的勝利,也是用慘勝來形容;最受創的莫過於法國的拿破崙,除了法國歐洲霸主的地位動搖之外,法國大軍 Grande Armée 也大不如從,最後第六次反法同盟 (War of the Sixth Coalition) 在 1814 年攻陷巴黎,逼迫拿破崙退位,拿破崙被流到義大利的厄爾巴島;一班咸信,最大的勝利者是 1814 年召開維也會議 (Congress of Vienna) 的奧地利首相梅特涅 (Klemens von Metternich),建立了一套維持歐洲穩定的權力平衡體系,而這也成為日後國際聯盟 (League of Nations) 和聯合國 (United Nations) 的樣板。
Museum of the Patriotic War of 1812 參觀資訊
1812年衛國戰爭博物館 官方網站
俄羅斯|Patriotic War of 1812 Museum:拿破崙與俄國的冬天 - 輕旅行 https://bit.ly/3kI7rcI
------------------------------------------
歷史上拿破崙遠征俄國失敗,真正的原因不是天氣,而是它
2016-07-29 由 風雲歷史 發表于歷史
19世紀拿破崙在征戰俄國之時,帶領著部隊雄赳赳氣昂昂的來到了俄國,當時拿破崙一共率領了六十萬大軍來攻打俄國,其實以當時拿破崙的兵力,想要取勝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但是令人們沒有想到的是,最終拿破崙慘敗了,他最初的六十萬大軍最後也只剩下了二十萬人跟隨著拿破崙回國,十九世紀是一個局勢飄蕩的年代,而在這個時候拿破崙所建造的帝國也從此走向了滅亡。
後人分析拿破崙失敗的原因,主要是因為俄國當時的氣候過於嚴寒,而一直生活在法國的士兵們無法抵抗嚴寒,所以最終因為氣候因素導致戰爭的失敗,而後有人推翻了這個說法,這個人就是美國作家史蒂芬·塔爾蒂,他在一本著作中曾經提到,拿破崙率領士兵們攻占俄國是在1812年的春天,當時士兵們還是鬥志昂揚,可是隨後卻發現很多士兵的身體開始慢慢變得虛弱,走路的時候搖搖晃晃就像喝醉了一樣,而這其實就是斑疹傷寒的症狀表現,這些斑疹疾病是通過虱子進行傳播的,當時軍隊的衛生環境非常的惡劣,所以這讓虱子的傳播速度非常快,很快士兵們就因為患上了斑疹而一個個倒下。
更要命的是,當時醫療水平還不高,拿破崙在發現士兵們身體健康狀況出現問題的時候,讓軍醫來檢查也沒有發現任何問題,而看著士兵身上長出的斑疹,這些軍醫也一直認為並無大礙。而後士兵的傷亡人數開始迅速的增加,在東征俄國的第一周,一共有六千人喪生。當拿破崙已經意識到問題嚴重的時候,軍醫們已經束手無策了,醫生們雖然已經察覺到這種疾病屬於嚴重的傳染性疾病,可是卻始終無法找到疾病的傳播途徑,當時醫生們只能用草藥和葡萄酒等塗抹在患處進行醫治,而這樣的治療根本沒有效果。士兵們還是一個個的身上長滿了疹子並開始變得虛弱,有的士兵身體腫脹難忍,最終在疾病折磨下死亡。
拿破崙沒有辦法只能在1812年的10月下令返回俄國,當時軍隊在返回的時候和奔赴俄國的場面截然不同,士兵們各個身體虛弱飢不擇食。而在過了兩百年之後,才有專家指出,其實拿破崙部隊所感染的疾病就是由虱子傳播的斑疹傷寒疾病,而拿破崙敗給了俄國不是因為武力無法抵擋,也不是因為天氣原因,而是被它所打敗,它就是虱子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pe524p.html
-----------------------------------
俄法1812年戰爭 編輯
法皇拿破崙一世藉口沙皇亞歷山大一世破壞《提爾西特和約》,遂率軍60萬,分二路渡過涅曼河侵入俄境,企圖殲滅當面俄軍20餘萬,一戰定勝負。 俄軍在巴爾克萊指揮下執行後退決戰方針,但引起強烈不滿,8月20日換上庫圖佐夫出任俄軍總司令,不到一星期就在博羅季諾和法軍血戰,雙方傷亡慘重。 爾后俄軍主動撤離莫斯科,機動至卡盧加. 威脅法軍交通線,並組織軍民"堅壁清野",襲擾法軍。 法軍饑寒交迫. 只好撤出莫斯科. 沿南方撤回。 俄軍轉入反攻,追殲大量法軍。 法軍喪失了全部騎兵和幾乎所有炮兵,只剩三萬人退出國境。俄法1812年战争_百度百科 https://bit.ly/35zTCIG
俄國人如何擊敗法國人 1812年俄法戰爭
 facebook PLURK twitter  
兩百年前的嚴冬,法國皇帝拿破崙對俄羅斯的征伐以慘敗告終。教科書告訴我們,法軍進入莫斯科時未曾遇到猛烈抵抗,但在俄方的「堅壁清野」面前,斷絕了補給而被迫撤退,最終被冷酷的「冬將軍」殺得幾乎全軍覆沒……這些耳熟能詳的情節,甚至為俄羅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譜寫愛國樂章提供了靈感,然而,它們並非那場戰爭的全部真相。
線索從集體墓穴中浮現
美國《Slate》雜誌近日刊登文章稱,21世紀初一個天寒地凍的日子,在波羅的海小國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附近,一群建築工人正在挖掘鋪設電話線的壕溝,順帶拆除一片早已人去樓空的蘇聯軍營。突然,挖掘機碰到了白色的物體,司機跳下車來,看到的是數不清的人類骸骨。在近代史上,維爾紐斯(古稱維爾納)屢遭戰火蹂躪,大規模處決乃至種族清洗時有發生;這個足可以容納上萬具遺骸的集體墓穴,其始作俑者又是誰呢?
  考古學家們沒費太多力氣便得出了結論。他們發現,屍體堆放在3處呈V字型的戰壕裡,共同構成一個防禦陣地的模樣;隨後出土的還有刻著番號的皮帶扣,以及19世紀初通用的20法郎面值硬幣。種種跡象表明,這些骷髏生前曾是拿破崙麾下的戰士。
  當年,不可一世的法國皇帝率領60萬將士殺奔俄羅斯,最後只有3萬人僥倖生還。拿破崙被公認為史上最傑出的統帥之一,他的軍隊則是歐陸最強悍的勁旅,官兵們驍勇善戰、吃苦耐勞,僅憑給養匱乏和惡劣氣候,就能令其蒙受如此慘敗嗎?此後數年間,經過對出土遺骸的研究,結合對相關資料的分析,一個此前被人忽略的因素逐漸浮出了水面。
法軍的噩夢自波蘭開始
破崙對俄羅斯的入侵,並沒有十分過硬的藉口。早在1807年6月的弗裡德蘭戰役中,法軍就狠狠羞辱了沙皇亞歷山大一世和他的軍隊,迫使莫斯科簽署《蒂爾西特條約》,以中止和英國的貿易往來為條件換取拿破崙收兵,後者也沒要求俄方割讓土地或索取賠款。到1812年初,法軍橫掃了從西班牙到德國的大片土地。然而,海上運輸線仍被英國牢牢掌握,拿破崙要想威脅到「東方明珠」印度,讓大英帝國臣服,惟一的選擇是走陸路。
  《蒂爾西特條約》生效後,法俄名義上成為盟友,但始終同床異夢,俄羅斯與英國之間的生意往來也沒有徹底斷絕。拿破崙盤算再三,終於以俄方「違約」為由開啟了東征之路。1812年6月,大軍在德國東部集結完畢,拿破崙在涅曼河西岸檢閱了部隊。待工兵搭好浮橋,隨著一聲令下,包括僕從國士兵及後勤力量在內的數十萬人,踏進了波蘭領土。
  此前,一切都順風順水,中歐平原炎熱乾燥,部隊的行進暢通無阻。拿破崙讓補給單位走在主力前面,確保了軍糧的及時供應,士兵們的身體非常健康。雖然法軍在前往波蘭沿途的馬格德堡、埃爾富特、波森和柏林等地設立了流動醫院,但很少派上用場。
  正是在侵入波蘭後,形勢開始急轉直下。法國軍人發現,這個國家「髒得難以置信」:農民從不梳頭洗臉,亂蓬蓬的頭髮裡到處是蝨子和跳蚤,每間村社都被蟑螂充斥,連水井也不乾淨。道路平時鋪滿浮土,暴雨過後到處是泥濘的車轍;數萬匹軍馬因疫病接二連三地倒斃,裝載補給品的大車被主力部隊越拉越遠,提供食物和飲水變得愈發困難。
  由於兵力太過龐大,要保持隊形完整幾乎不可能,掉隊的士兵成了無人管束的劫匪,搶劫當地人的牲畜和莊稼。隨著大軍逐漸接近俄羅斯邊境,痢疾等常見的腸道疾病開始冒頭,新的戰地醫院在格但斯克、柯尼斯堡、托倫相繼建立,但跟不上病號的爆髮式增長。
幾乎沒人逃脫「蝨口」
  拿破崙的麻煩接踵而至。跨過涅曼河大約一個禮拜,有士兵開始發高燒、出紅疹;重病者的臉變成青色,不久便一命嗚呼。最可怕的傳染病——斑疹傷寒露出了猙獰面目。
  在醫療衛生條件惡劣的19世紀,斑疹傷寒在波蘭和俄羅斯屬於常見病。1812年夏秋之交,疫情尤其嚴重——俄羅斯人在撤離波蘭前搗毀了當地的基礎設施,加上天氣異常炎熱,加速了各種寄生蟲的繁殖和傳播。斑疹傷寒是由「普氏立克次氏體」引起,該病原體則存在於蝨子的糞便中;問題在於,這一傳染鏈條要到20世紀以後才會被醫學界知曉。
  混雜著泥土的汗水浸透了法國遠征軍的制服,一套軍裝往往要穿好幾個禮拜。小小的寄生蟲如影隨形,以衣服的接縫為家,以士兵的血肉為食。一旦皮膚被蝨糞污染,傷寒胚芽就會從細小的傷口鑽進受害者體內。更糟糕的是,因為擔心遭到俄軍小股部隊夜襲,法軍戰士只能成群結隊地睡在封閉的房舍裡,結果,幾乎沒人能從「蝨口」下倖免。進入俄羅斯不到一個月,拿破崙就損失了8萬人,許多失去行動能力的重病號進一步拖累了後勤。
  巴倫‧拉雷是一名隨軍醫生,他在私人筆記中寫道,儘管法軍的醫療措施在當時堪稱翹楚,沒有誰能料到傳染病的規模。另一位目擊者描述了士兵被蝨子折磨的場面:「勃艮第到蘆葦墊子上睡覺,很快被蝨子的動靜弄醒……於是,他脫掉襯衫和褲子並扔到火中,蝨子的爆裂聲就像兩個步兵團在交火一樣……許多同僚被咬傷,繼而病倒、死去……」
  7月底,幾名高級軍官向統帥表達了擔憂之情,稱疫病讓隊伍士氣大減,開小差者甚眾,加上補給線吃緊,與俄軍的決戰恐怕會出現變數。起初,拿破崙在回應中流露出撤兵的意思,僅僅兩天後便改弦易轍,他告訴部下:「最可怕的是我們在莫斯科面前倒下。木已成舟,只有贏得最後的勝利才能證明我們的選擇是正確的,才能真正拯救我們自己。」
  瘟疫比對手的大炮恐怖
  就這樣,拿破崙固執己見,率領疲憊不堪的部隊強行突破。8月17日,法軍攻陷斯摩棱斯克,很快又拿下瓦盧蒂諾。俄方則且戰且退,誘使對方分兵幾路,深入無邊無際的曠野。史料顯示,到8月25日,拿破崙26.5萬人的主力部隊只剩16萬人;又過了兩週,進一步下跌至10.3萬人。如此驚人的減員速度,瘟疫在其中的「貢獻」不小。
  俄軍司令官庫圖佐夫在首都以西110公里的博羅季諾嚴密設防。9月14日,法軍在付出約3萬人的代價後,開進了早已是空城的莫斯科。此時,拿破崙開始意識到自己的勝利得不償失——城市被俄羅斯人放火燒燬,沒有糧食,更找不到其他給養,精疲力竭的法軍已無法再前進半步。進入10月後,天氣急劇轉冷,「很少把後背亮給敵人」的拿破崙終於打起了退堂鼓,11月8日撤回斯摩棱斯克時,他發現那裡的醫院已被傷病員擠滿。
  得知先前寄予厚望的補給基本被預備隊耗光,遠征軍的紀律滑落到了崩潰邊緣。眼見壓不住局勢的「皇帝陛下」只得同意全軍後退到波羅的海沿岸休整;12月8日於維爾納紮營時,他手下還能打仗的只剩兩萬人了。緊接著,波旁王朝餘黨圖謀在法國搞政變的流言傳來,生怕後院失火的拿破崙把指揮權交給副手,帶上親信便向巴黎狂奔而去。至此,繼1799年在埃及被英國海軍擊潰後,這位梟雄的東征之夢,再一次虎頭蛇尾地畫上了句號。
真相兩百年後才被揭開
  在立陶宛,死去的法國軍人被成批地埋葬在草草挖掘的戰壕中,沒有墓誌銘,沒有十字架。直到近兩個世紀後,這些化作白骨的屍體,才因為工人們的無心插柳而重見天日。
  法國馬賽地中海大學的戴蒂爾‧拉奧特教授,專門對拿破崙大軍的遺骸做了病理分析。他指出,從集體墓穴中收集到的牙齒樣本中,29%呈現被傳染病感染的痕跡;除了斑疹傷寒,「五日熱巴爾通體」的DNA也在牙髓中被發現,後一種疾病同樣系通過寄生蟲傳播。
  紛飛的雪花悄無聲息地掩埋了戰爭的傷痕,只剩下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在廣袤的俄羅斯大地上迴蕩。作曲家為了烘托勝利的氣氛,特地在樂章最後加入了大炮的轟鳴和敲響的鐘聲——不過,並沒有蝨子吞噬血肉時發出的細微響動。事實上,恰恰是這些肉眼幾乎辨認不清的小昆蟲,幫助俄羅斯人擊碎了拿破崙的野心,進而改變了歷史進程。
俄國人如何擊敗法國人 1812年俄法戰爭 @ 漢斯特倉庫 :: 痞客邦 :: https://bit.ly/36DEcCJ
------------------------
【歷史上的瘟疫】打垮拿破崙的重型瘟疫|大紀元時報 香港|獨立敢言的良心媒體 https://bit.ly/2H9oAy8
法軍在俄羅斯的博羅季諾與俄軍對戰,結果是法軍慘勝並一度進佔莫斯科,但不久後被迫撤退。(公有領域)
古玉文撰文
2020年04月19日
以百戰百勝而載譽歐洲近代史的拿破崙,卻在1812年與俄羅斯帝國的戰爭中損失慘重,六十萬大軍只剩下區區兩萬人馬。俄法戰爭成為拿破崙強盛運勢下落的拐點。
兩百年來,人們對擁有絕對兵力優勢和作戰經驗的法軍,在這場戰爭中的一敗塗地感到迷惑不解,曾經給過各種各樣的分析與論證,但這並非是真相之全部。
二十一世紀初,考古學家們根據新的發現認為:拿破崙遠征軍並非敗在俄國人手下,而是敗給了一種強大的瘟疫——斑疹傷寒。
絕對優勢的兵力
拿破崙・波拿巴是法國歷史上乃至世界歷史上一位叱吒風雲的人物,他在法國大革命末期發動霧月政變,結束了革命狂潮所帶來的混亂局面。1804年,他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成為「法國人的君主」。之後,拿破崙以其傑出的軍事才能,帶領法國發動拿破崙戰爭抗擊反法同盟,所向披靡,並迅速在歐洲大陸建立霸權。
十九世紀初,俄國是反法同盟的主力成員之一,但在與拿破崙的交戰中卻少有勝局。1807年,亞歷山大一世戰敗後被迫與拿破崙簽訂了《提爾西特和約》。但拿破崙對英國採取的「大陸封鎖政策」嚴重影響了俄國與英國的貿易往來,致使法俄之間摩擦不斷。
〈拿破崙皇帝於杜伊勒里宮書房〉,雅克-路易・大衛作於1812年。(公有領域)
〈拿破崙皇帝於杜伊勒里宮書房〉,雅克-路易・大衛作於1812年。(公有領域)
1811年,拿破崙開始醞釀建立一個強大的華沙大公國,法國分別與普魯士、奧地利簽訂同盟條約,並開始在德意志北部至意大利戰線上集結進攻俄國的部隊。儘管亞歷山大一世經常是拿破崙的手下敗將,但在戰術上拿破崙還是做了充份的準備。
拿破崙在發動戰爭前閱讀了和俄國進行歷次戰役的法文資料,並讓人為他準備俄國地圖,將俄文軍情資料翻成法文進行戰事研究。1811年12月,拿破崙召回了在西班牙征戰的近衛軍。到1812年6月,拿破崙集結了一支五十五萬的龐大軍隊。
這支龐大的軍隊包括步兵三十七萬、騎兵八萬、預備隊十萬,加上戰時增援部隊,攻俄大軍達到六十萬。其中法國的軍隊就有二十五萬人。拿破崙軍隊還配備了1,100門大炮,每門大炮配備600~1,100發炮彈。此外,拿破崙僅在普魯士就準備了六千萬公斤糧食、二十萬匹馬、四萬頭牛和七萬瓶酒。
1812年6月22日,拿破崙發佈作戰命令:「前進吧,渡過涅曼河,把戰爭帶到俄國領土上。」兩天後,攻俄隊伍中的波蘭士兵侵入俄國境內。而俄國當時的所有部隊只有二十五萬兵力。
拿破崙是一位經常以少勝多的戰爭天才,這場兵力絕對優勢的戰役對這位軍事家來說還是生平頭一遭,況且又做了充足的備戰,勝利應該不是意外。
然而,意外恰恰不知不覺地發生了。
土納河畔波拿巴(Bonaparte ausiegede Toulon),阿米爾博物館藏。(公有領域)
土納河畔波拿巴(Bonaparte ausiegede Toulon),阿米爾博物館藏。(公有領域)
異常危險的伏軍——蝨子
1812年夏天,東歐地區天氣出現了不尋常的炎熱和乾燥,這促使波蘭鄉野的蝨子、跳蚤和蟑螂們也紛紛「出征」,本已是「髒得令人難以置信」的波蘭,一路埋伏了數不清的如此渺小卻又異常危險的伏軍,它們不僅襲擊法國軍人的肌體,還直接污染了士兵們賴以生存的水源。
境遇不佳的波蘭農民常年不洗澡,亂蓬蓬的頭髮裏隨手就可以捉出幾隻蝨蚤來,很多鄉舍被蟑螂們搶先佔領。這裏的道路鋪滿浮土塵垢,水井也不乾淨。由於糟糕的路況,導致補給部隊和野戰部隊拉開了距離,大批士兵們的食物和飲水供給變得越發困難,兩萬匹軍馬因缺料少水和疾病而死亡。
士兵們開始腹瀉,痢疾、腸道疾病輪番上陣。作為一名傑出的戰爭指揮者,拿破崙對於戰時公共衛生的預案與處理,應該是駕輕就熟的,很快,但澤、哥尼斯堡和托倫等地建立了新的野戰醫院。
但是,接下來發生的,才是拿破崙真正的麻煩,一個不經意的被忽略的細節,但卻導致了足以致命的麻煩。
風塵僕僕的法國遠征軍成群結隊地睡在封閉的房舍裏,泥土、汗水與體臭浸透了的制服,由於戰時的緊張與缺乏水源,一套軍裝往往要穿好幾個禮拜。威武的軍裝此時變成了蝨子們的宮殿,小小的寄生蟲鑽縫越「領」,在士兵們廣袤的身軀上展開了輝煌的「遠征」。
示意圖(Getty Images)
示意圖(Getty Images)
無法瞄準的敵人——病毒
跨過涅曼河大約一個禮拜,法軍中有士兵開始發高燒、出現紅色斑疹,臉色偏藍,不久便一命嗚呼。直到二十世紀後,人們才發現,這就是最可怕的傳染病——斑疹傷寒。斑疹傷寒是由「普氏立克次體」引起的,病原體存在於蝨子的糞便中。
含有病毒的蝨糞會從人體皮膚的傷口鑽進受害者體內,哪怕是人們瘙癢撓破的最細小的傷口,都會成為病原體進駐體內的大門。軍營中集體住宿的士兵們,夜晚合衣擁擠在一起就寢,被壓碎的蝨子糞便很輕易的就能攻破人體。
目擊者描述了「敵人」是這樣攻擊法軍士兵們:「勃艮第到蘆葦墊子上睡覺,很快被蝨子的動靜弄醒……於是,他脫掉襯衫和褲子並扔到火中,蝨子的爆裂聲就像兩個步兵團在交火一樣……許多同僚被咬傷,繼而病倒、死去……」
但是當時的人們並沒有把蝨子和士兵的死亡聯繫在一起。
拿破崙大軍突破到俄羅斯邊境時,瘟疫爆發式增長,新的戰地醫院相繼建立。負責拿破崙軍隊醫衛的D.J.拉雷男爵是位傑出的戰地外科醫生,他在當時的筆記中寫道,儘管法軍的醫療水平堪稱一流,但沒有誰能料到傳染病的規模。
由於找不到致病死亡的原因,法軍採取的預防措施統統無效,進入俄羅斯不到一個月,在7月的奧斯特羅納戰役中,約八萬士兵疫死或處於重患症狀,八萬兵力相當於拿破崙遠征軍主力步兵與騎兵的1/6強,重病號還得佔用軍隊巨大的後勤資源。
拿破崙手下的將軍南索蒂率領騎兵隊進攻俄國擲彈兵,烏克蘭畫家Franz Alekseevitch Rubo作於1912年。(公有領域)
拿破崙手下的將軍南索蒂率領騎兵隊進攻俄國擲彈兵,烏克蘭畫家Franz Alekseevitch Rubo作於1912年。(公有領域)
運籌帷幄抵不過天意
但俄國人並不知道拿破崙大軍染疫的軍情。訊息的封鎖為拿破崙快速挺進俄境提供了幫助,但同時也埋下了不可逆轉的禍根。
俄國人一片慌亂。巴克萊・托利和巴拉格拉季昂公爵最大的期盼就是能保存實力,避免與這支歐洲勁旅硬碰硬。這燃起了拿破崙征服的慾望。
遠征軍的將領們卻看到了危險的信號。1812年7月28日,拿破崙的妹夫若阿基姆・繆拉元帥以及路易・貝爾捷和歐仁・博阿爾納等將領面見拿破崙,闡明瘟疫給部隊戰鬥力帶來的重大打擊,補給不力,恐軍心不穩,戰事生變,懇請拿破崙停止前進。
起初,拿破崙也有意向撤兵,但不知出於甚麼樣的考慮,兩天後他還是改變了主意。他告訴部下:「在莫斯科面前倒下才是最可怕的。骰子已經擲下。只有用前進獲得的勝利才能為我們作證並拯救我們。」
8月17日,法軍攻陷俄國離莫斯科200哩的西部邊境城市斯摩稜斯克,如果拿破崙就此打住,或許法蘭西第一帝國的夕陽就不會那麼早降臨。
但是,拿破崙沒有,僅一個星期後又發起了對瓦盧蒂諾的進攻。史料顯示,8月25日,拿破崙主力部隊只剩十六萬人。9月5日,又有三萬士兵死於瘟疫。原本絕對優勢的兵力已經發生了逆轉。
8月30日,亞歷山大一世任命庫圖佐夫為俄軍總司令,這對拿破崙來說是雪上加霜。庫圖佐夫1805年曾率俄軍主力前往奧地利迎擊拿破崙統率的法軍,對拿破崙的戰術有一定了解。1812年9月7日,雙方在莫斯科以西124公里的博羅季諾村展開會戰。
俄法兩軍損失均相當慘重,拿破崙曾描述過那場戰爭:「在我一生的作戰中,最令我膽戰心驚的,莫過於莫斯科城下之戰。作戰中,法軍本應取勝,而俄軍卻博得了『不可戰勝的權利』。」
9月14日,法軍開進了空城莫斯科——城市被俄羅斯人放火燒燬,沒有糧食和任何給養,拿破崙的遠征軍此時只剩下個位數九萬人了。其中,瘟疫的殺傷力遠大於敵人的大炮。
1812年9月7日,雙方在莫斯科以西124公里的博羅季諾村展開會戰。圖為拿破崙一世於博羅季諾高地,俄國畫家瓦西里・韋列夏金作於1897年。(公有領域)
1812年9月7日,雙方在莫斯科以西124公里的博羅季諾村展開會戰。圖為拿破崙一世於博羅季諾高地,俄國畫家瓦西里・韋列夏金作於1897年。(公有領域)
把後背亮給了敵人
進入10月後,俄羅斯的天氣急劇轉冷,前任法國駐俄國大使科古蘭警告拿破崙要當心莫斯科寒冷的冬季,可拿破崙偏信了那年炎熱乾燥的天氣,將不會導致莫斯科的冬天會比法國更糟糕。結果在10月18日,庫圖佐夫在莫斯科南面的塔奴提諾襲擊了繆拉的軍隊,被凍得手腳發麻、精疲力竭的法軍又有六千人傷亡。
此時的拿破崙開始意識到,遠征軍的勝利只是徒有其表,已經得不償失。一生戎馬、攻無不克的拿破崙這時也只能是「把後背亮給敵人」,10月19日,法軍開始從莫斯科撤退。11月8日撤回斯摩稜斯克時,戰地醫院已人滿為患。
遠征軍的紀律滑落到了崩潰邊緣,補給也嚴重缺乏。11月13日拿破崙不得不匆忙撤離斯摩稜斯克,直至12月底,拿破崙遠征軍撤進維爾納城內時,飢餓、寒冬與瘟疫將軍隊人數銳減到2.2萬人。
斑疹傷寒揭秘
2001年,波羅的海小國立陶宛首都維爾紐斯附近,一群建築工人無意中挖掘到了防禦戰中的人類骸骨。隨後出土的還有刻著番號的皮帶紐扣,與十九世紀初通用的20法郎面值的硬幣。考古學家鑑定這些骷髏生前曾是拿破崙麾下的戰士。
法國馬賽地中海大學的戴蒂爾・拉奧特教授專門對遺骸做了病理分析。從集體墓穴中收集到的牙齒樣本中看,29%呈現被傳染病感染的痕跡,發現了能引起斑疹傷寒症的致命細菌。科學家們還在衣服殘片上發現了5個蝨子的遺骸,其中3個蝨子的DNA中含有「五日熱巴通體」細菌。
斑疹傷寒中的普氏立克次病原體,是由美國醫學家立克次和波蘭醫學家普洛瓦切克分別於1910年和1913年發現的,病原體名稱是用二人姓名來命名的。患者主要臨床症狀有:發病急、高燒、劇烈頭痛、皮疹與中樞神經系統症狀,病程約為2~3周。
通常寒冷和衛生條件差的地方容易感染,如監獄或戰爭環境下,主要是通過體蝨糞便傳染。也有人認為,飢餓也能幫助疾病廣泛傳播。
早在十六世紀的歐洲,斑疹傷寒就曾襲擊過法軍,但沒有造成大規模流行。而在1812年的俄法戰爭中的重型斑疹傷寒症狀的確少見。
被瘟疫帶走的帝國夢想
瘟疫是戰爭的剋星,也是改變歷史進程的無形軍隊。拿破崙曾在撤軍經過波蘭華沙時,對一名神父說了句名言:「從偉大到荒謬只差一步。讓後代去評論吧。」
俄法戰爭後的法蘭西第一帝國開始走向動搖。1813年10月,第六次反法同盟在萊比錫戰役中將法軍擊敗。1814年4月,拿破崙簽署退位詔書,波旁王朝復辟。1815年3月,拿破崙又建立了百日王朝,但6月的滑鐵盧一戰,意味著拿破崙一生的輝煌就此結束。
拿破崙是一位歷史的偉人。邱吉爾曾評價他:「這世界上沒有比他更偉大的人了。」圖為在教宗庇護七世旁觀下,拿破崙替跪下的妻子約瑟菲娜・德博阿爾內加冕為王后。雅克-路易・大衛繪於1805年到1807年之間。(公有領域)
拿破崙是一位歷史的偉人。邱吉爾曾評價他:「這世界上沒有比他更偉大的人了。」圖為在教宗庇護七世旁觀下,拿破崙替跪下的妻子約瑟菲娜・德博阿爾內加冕為王后。雅克-路易・大衛繪於1805年到1807年之間。(公有領域)
拿破崙是一位歷史的偉人。邱吉爾曾評價他:「這世界上沒有比他更偉大的人了。」1840年12月,約九十萬巴黎市民冒著嚴寒迎接運抵巴黎的拿破崙遺體。在同一時代的東方大清王朝,華盛頓和拿破崙是兩位被精英階層傚法為挽救民族危機的榜樣。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歷史偉人,卻被小小的蝨子打敗了。合上歷史的書頁,我們是否意識到,歷史的變局、人類的進程不是以哪個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無論他曾經是誰。
古往今來,在東西方的歷史進程與文明展現的過程中,人們已經有過多次的反面教訓,在歷史大變革的關鍵時刻,忤逆天意與開歷史倒車,恰似螳臂當車,不自量力。
現實中的人類往往過於偏信自我與外在的力量,這或許恰恰是人類的短板與迷失之處。
統治者在窮盡身體與物質力量之際、在開疆拓土四處征伐之時,是否忽視了精神、靈魂與上天的存在?過度的自信可以製造假相,但卻無法書寫真正的輝煌。武力、征伐與動聽的說教可以舉國體制而為之,但和普世文明相差甚遠,倘若再是逆天意而強行,那麼災難性的結局究其根源,並不是由於忽略細節而導致的,而是因為疏遠了神的意旨與不屑於懺悔才最終招致的
【歷史上的瘟疫】打垮拿破崙的重型瘟疫|大紀元時報 香港|獨立敢言的良心媒體 https://bit.ly/2H9oAy8
----------------------
拿破崙也有失敗的時候──莫斯科大撤退
窮山惡水的國家,易守難攻,只憑武力征服,難上加難。不光是阿富汗,俄羅斯也是。攻無不克的拿破崙、希特勒,分別在幅員遼闊而不毛的俄國國土吃了大虧。
且說拿破崙吧。1812年6月6日,攻無不克的拿破崙,經過兩年準備後,進軍莫斯科。以為會和出兵奧地利、義大利、普魯士一樣奏捷,但時不我予,不說戰況,國內政局就迥異於過去。法國內部出現反戰聲浪,他們懷疑拿破崙窮兵黷武,不是如他自稱的,為法國的榮光而戰,而是為自己的榮光而戰。法國人民有必要隨他起舞,以滿足他的個人野心嗎?
權力的滋味讓人義無反顧,勝利的果實讓人迷途不返,更何況拿破崙字典裡沒有不可能這個字,他相信勝者為王,而他永遠是這個王,一如他是歐陸之王。因此,他無視於國內反對的聲音,反而倒打反對他的貴族一把,他抨擊說:「我率領80萬兵力征俄,整個歐洲會像老太婆般跪伏在我面前。」他痛罵貴族出身的大臣說:「你們這些貴族太過安逸,你們擔心我的前途,不是為我,是為你們自己。怕我戰敗,法國帝國便會崩潰,你們的地位和富貴也保不住。」
拿破崙用兵,俄軍怕怕。俄軍將領沒有一個會是拿破崙的對手,未戰先怕,唯一能做的就是退。不斷的撤退,同時不斷的清除撤守地區的物資,包括糧食、住屋、農田、交通等。兵法管這種作法為「堅壁清野」,又叫「焦土策略」,讓進攻者無法就地取材,無法「因糧於敵」。拿破崙進入俄境後,本已受困於貧瘠的土地、惡劣的路況,如今又受制於敵軍堅壁清野,還沒開戰,士兵已疲憊不堪,可用兵力減少到20萬。
拿破崙仍然很有自信,不願改變戰法,更不用說退兵了。兩軍後來交戰,損傷慘重,俄軍繼續撤退。拿破崙進入莫斯科,等俄皇來談判,卻始終等不到,只等到一場莫名大火,連燒數天,把莫斯科街市燒得化為灰燼。這時已是九月下旬。拿破崙擔心俄國的大雪寒冬會讓法軍全軍覆滅,10月19日決定撤退。
法軍在大雪紛飛的惡劣天候和地形倉皇撤退,衣不蔽體,士氣頹喪,不時還遭到俄軍追襲。拿破崙隻身從俄國戰場抽身,急速返回巴黎。為什麼急著返國?這就是先前所說,法國內部有股反拿破崙的勢力,他們散播「拿破崙已死」的謠言,意圖政變。拿破崙只好回國擺平。
法軍征俄,歷時半年,死傷、被俘達45萬人。被拿破崙壓得喘不過氣的歐陸諸國,驚喜的發現,原來拿破崙也有失敗的時候,他們士氣振起,再度集結兵力,聯合起兵反抗拿破崙。如日中天的拿破崙,從這時候起夕陽西下,一步一步走向黃昏。三年,拿破崙兵敗滑鐵盧,輝煌的時代畫上句點。
將近130年後,同樣在6月,有位稱霸歐陸的軍事天才不信邪,對俄用兵,卻和拿破崙一樣下場悽慘,步向窮途末路。他是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德國領袖希特勒。
拿破崙也有失敗的時候 https://bit.ly/35yyD99
-----------------------------------
尼古拉一世《拯救聯盟/救國同盟》故事講述的是第一次戰爭,參加者參加了1812年法國入侵俄羅斯,夢想改變俄羅斯帝國…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https://bit.ly/3pwcmAV
 

尼古拉一世《拯救聯盟/救國同盟》故事講述的是第一次戰爭,參加者參加了1812年法國入侵俄羅斯,夢想改變俄羅斯帝國…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