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究來了!北京要螞蟻交出最有價值的消費信貸數據
2021/04/23 16:54
終究來了!北京要螞蟻交出最有價值的消費信貸數據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dKIGvW
北京要馬雲交出螞蟻的消費信貸數據。(法新社)
〔編譯魏國金/綜合報導〕金融時報報導,中國央行「人民銀行」正企圖控制螞蟻集團價值連城的消費信貸數據,這是北京當局打壓馬雲金融科技集團的最新行動。
報導說,了解相關談判的消息來源透露,中國人民銀行要螞蟻將其數據交給1家由國家控制的信用評分公司,這家將由人行前高層經營的公司也服務其他金融機構,比如與螞蟻集團競爭信貸業務的國有銀行。
知情人士說,螞蟻堅持應對這家新公司有主導權,1名與螞蟻共事的銀行人員說:「政府太多干預將拖垮產業。」然而,中國人行認為這將造成利益衝突,1名接近人行的消息來源指出:「首要之務是確保新公司完全遵守法規,國家介入有助於人行達此目標。」
報導說,中國人行1月間公佈新規,要求中國企業必須獲得政府批准,才得以提供個人信用評級。迄今人行僅核發3張執照,這3家全為國家控制實體。
本月12日人行官員召集螞蟻高層,告知該集團需申請相關執照,螞蟻之後證實將照辦。消費者信貸數據是該集團最有價值的資產之一。1名前人行官員說:「無疑的,螞蟻的信用數據對銀行非常有價值」,另1名消息人士說:「螞蟻需要找到運用其數據的合法方式,解決之道就是成立1家人行批准的信用報告公司」。
然而,國家控制將威脅螞蟻為其業務核心部份蒐集與分析資料,包括消費者放貸的能力。1名了解相關談判的知情人士說:「螞蟻熱切想保留其最有價值的資產」。終究來了!北京要螞蟻交出最有價值的消費信貸數據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dKIGvW


螞蟻集團突然被上海證券交易所宣布暫停上市後,中共當局日前再次不點名地警告馬雲。圖為馬雲資料圖。
【大紀元2020年11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江禹嬋台北報導)螞蟻集團IPO(公開上市)案日前被勒令叫停,外界推測,因為螞蟻集團影響力太大,加上內部潛藏著反習派股東,導致中共領導核心的不安。專家分析,螞蟻集團所推出的金融服務,比目前中國的金融制度更為便利、完善,目前已有7億中國人民使用,另一個政府儼然成形,在中共眼中幾乎等同「金融政變」。
先前螞蟻集團創辦人馬雲在上海外灘金融高峰會演說,重批中國銀行業對貸款要抵押的「當鋪思維」,並稱「中國金融沒有系統,也沒有系統性風險」,批評巴塞爾協議是過時的「老人俱樂部」所制定的風險標準,打臉以國家副主席王岐山為首的金融幫。
巴塞爾協議在 1988 年由國際清算銀行提出,並被各國央行所採納,是西方金融體系的重要標準,對於銀行的資本適足率、壓力測試、市場流動性風險都有所考量,不過這在應對金融危機時仍顯不足,也常被重新檢討。
《華爾街日報》最新報導,是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親自叫停螞蟻集團公開上市案。對此螞蟻集團以及中共國務院並未發表評論。
台灣智庫諮詢委員董立文接受大紀元專訪時提到,馬雲在2018年就已經「被退休」,也把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主席位置讓出,沒有想到今年由他發動全球歷史上最大IPO案,也在上市前夕喊卡,他認為,這肯定是習近平下令阻止。
螞蟻偷吃國有銀行奶酪
仔細看螞蟻集團所服務的業務內容範圍。董立文表示,用中共的話來說就是「偷吃了國有銀行的奶酪」。
螞蟻集團不僅包含所有中國國有銀行業務內容,若將螞蟻集團,跟過去阿里巴巴集團兩者連起來看,螞蟻集團在未來的發展,就足以媲美一個政府的規模。
董立文說,「它(螞蟻集團)其實就是一個政府了。包含日常生活用品流通、每人的金融交易,加上螞蟻金服,已經變成一個龐大的帝國,又掌握這麼多人,將不再中共控制之下,這是中共所不能容忍的。」
馬雲槓上中共金融幫
中華亞太精英交流協會祕書長王智盛受訪時談到,螞蟻在上市前一刻緊急喊停,讓大家非常訝異。他直言,政治因素才是主要原因。
王智盛表示,外界大多認為,是馬雲與王岐山在上海的針鋒相對,造成中共高層不滿,決定出手壓制馬雲。而近日王岐山頻頻露面,顯示習王兩人又有合流的跡象,可見暫停螞蟻上市,應該是習近平授權給王岐山。
主要因為王岐山具有金融背景,並期望藉由螞蟻集團重新拿回部分金融權力,甚至重新獲得習的信任。
循阿里巴巴模式 拆解螞蟻集團
王智盛解析,原先中共高層想循著阿里巴巴模式,讓螞蟻做大後,再收歸國有。但馬雲妄議中央的言論一出,讓中共認為,馬雲這次是吃了秤砣鐵了心。因此,必須在螞蟻集團壯大前一刻,緊急出手。
換言之,「馬雲跟王岐山在上海的撕裂,是壓垮最後一根稻草,讓中共高層驚覺馬雲就是要跟黨中央對著幹。
最重要的一點,則是中共本身體制問題。若不掌握螞蟻集團,中共政權就會被這龐大勢力所挑戰,這才是最深層原因。
王智盛說,螞蟻集團所包含的金融、借貸體系,基本上跟銀行無異,加上螞蟻控制中國7億以上人口的信用、保險、小額借貸,而直接跳脫銀行體系,如果不受控制將會成為一股難以掌控的勢力。「等於是對金融政權最直接的挑戰,尤其當螞蟻所合流的,倘若是反習派勢力,將會帶來巨大威脅。」
他進一步分析,螞蟻集團不會就此斬斷,預計將會重新盤整,未來可能是化整為零,拆成一塊塊到中共可控制範圍內,而不是集團化。王智盛說,這就是中共體制下的問題,目前來說也是無解。中共眼中的螞蟻集團 等同「金融政變」 | 馬雲 | 董立文 | 王智盛 | 大紀元 https://bit.ly/3pslWot


中共今年已沒收51家上市民企 叫停螞蟻IPO非個案 - 自由財經

中共今年已沒收51家上市民企 叫停螞蟻IPO非個案
2020/11/15 05:30
根據上市企業披露資料,今年以來中國政府、國營企業或國有基金實際已接管五十一家上市公司。圖為習近平一個月內走訪了廣東深圳、上海浦東、江蘇南通等沿海經濟發展區,中國官媒並配合高調報導。(彭博檔案照)
〔編譯魏國金/綜合報導〕《日經新聞》報導,螞蟻集團上市緊急暫緩事件,只是中國政府加強控制民營企業的例證之一。根據上市企業披露資料,今年以來中國政府、國營企業或國有基金實際已接管五十一家上市公司,較二○一八、二○一九年的二十至三十家大增。
螞蟻集團上市叫停後,中國監管單位推出加強對金融科技監督的新法規。報導指出,這是北京強化國家掌控民企的手法之一,另一方法是資本參與。
中國當局今年接管一些遭疫情衝擊的企業,以及具戰略意義(如半導體、風電與製藥等)的公司。九月,河南省洛陽市支持的投資基金與工業機器人製造商賽摩智能公司簽約,成為控股股東,洛陽國宏投資集團掌握賽摩逾二十%流通股,以及近十%的附加表決權,無需吃下多數股份,透過表決權控制企業的協議在中國司空見慣。
報導表示,這股趨勢出現在美中關係越來越不可能恢復之際。今年初,中國國有基金取得中國最大晶片製造商中芯國際一家子公司逾六十%股份,在美國升高對中芯制裁之時,此交易提供亟需的金融支持。
越來越多人憂心國家影響力將對企業長期管理造成衝擊。中國上市公司的股東權益報酬率已從二○一○年的十三%下滑至二○一九年的七%,習近平二○一二年接掌中共總書記後,下滑速度加快。
另外,去年五月底被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聯合接管的包商銀行十三日公告,該行接到上述單位通知,指稱接管期間經清產核資,確認包商嚴重資不抵債,根據法規,該行發生「無法生存觸發事件」。據此,其發行的人民幣六十五億元二級資本債券將全額減記,並對尚未支付的累積應付利息五.八六億元人民幣不再支付。
中共今年已沒收51家上市民企 叫停螞蟻IPO非個案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2KbNgao

中共今年已沒收51家上市民企 叫停螞蟻IPO非個案 - 自由財經


 

前些日子,中國經歷了史上最大IPO案集氣又跛腳的事件,這個由馬雲阿里巴巴集團分拆旗下金融業務成立的「螞蟻集團」前身為「螞蟻金服」,在2018年時估值達到1600億美元(4.6兆台幣),其背後的核心服務,就是許多台灣人耳熟能詳的支付寶。
根據研究,2019年中國有60%的人每天都會使用數位支付,而且不僅限於網路消費,在實體店面的使用比例也高達87%。在如此龐大的商機下,螞蟻集團這次在上海與香港證交所同步上市的融資金額高達2300億人民幣(約9900億台幣)。
不過,馬雲在上海金融論壇對眾共產黨領導發表一席豪語後,中國四大監管機關立刻對螞蟻集團進行約談,上市計畫暫停,甚至傳說習近平親自下令阻止了螞蟻集團的IPO。
台灣不停吹捧中國的電子支付,其實帶有社會問題隱憂
支付這檔事與執政者的關係有密切,從中國政府設計數位人民幣和Facebook推出貨幣在西方世界受挫等案例就可知悉,但若忽略共產黨政府背後實名制和社會掌握等政治動機,對於台灣和世界上大部分人來說,「去現金」的程度,好像就是城市和國家進步的象徵。
在這樣的氛圍下,不只支支支支支支支支支電子支付的劉樂妍之流,許多「正常」台灣人也會讚揚中國數位支付的能力,說那裡買青菜吃湯麵都可以用支付寶,也常有人以此督促台灣金融數位化的步調。
但讓我們先退一步,重新思考這件許多人覺得理所當然的事:紙鈔用得越少,一定就越好嗎?
其實並不盡然,而英國很早就發現了這件事。
在銀行業發達的英國,支付的多元發展一直走很前面,除了普及程度不輸中國的刷卡機(甚至連Big Issue的賣者也能用「嗶」的),巴克萊銀行(Barclay)更早在2012年就推出了叫做Pingit的手機軟體,不管你是用哪一家銀行帳戶,都能以電子錢包的模式,將錢在朋友之間轉來轉去,前瞻性不亞於馬雲的阿里巴巴。
直到疫情導致讓人難以出門之前,統計英國每個月約有接近9億次的「contactless」支付——包括店頭消費、繳規費、搭車等等,而且不包含網路消費的部分。專家也認為在數位支付快速發展下,「紙鈔」在2026年的英國可能就要勢微,15年後更可能只剩下10%的交易在使用現金。
隨著疫情的延燒,想盡辦法減少人與人接觸的英國也加快了數位支付的趨勢,許多大城市店面甚至開始要求只能使用數位支付。但不管今日或者未來,英國仍有數以百萬計的人會需要紙鈔。
若「消費無鈔化」真的實現,可能會產生你我看不到的受害者
根據調查,全英國至今仍有17%的人需要「紙鈔」才能生活,其中包括低收入、年長,以及170萬個沒有銀行帳號的人,在整個國家快速走向無鈔化的路途上,他們的受害最為嚴重,其中問題則包含下列幾個面向:
沒有智慧型手機和網路的人,可能比你想像的多
雖然對城市的中產階級來說,擁有手機和網路好像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別說英國,即使在數位發展成熟的台灣,2019年仍有大約10%的家戶沒有連網,偏鄉,12歲以上民眾的個人上網率甚至只有75.8%,也就是說,台灣目前仍有大約24%的偏鄉人口,沒有使用網路的機會。
在此之下,因為數位支付需要與網路緊密結合,在無鈔化的社會裡,設備和網路數據都會成為這些人遙不可及的成本,讓他們被隔絕於主流的金融體系之外。
提升消費的方便性,反而傷害經濟弱勢者
現金的一項特性,就是消費的時候特別有感覺,自己剩下多少也一目瞭然。對比數位支付「嗶一下就結帳」和「直接從帳戶扣款」的模式,對低收入者來說,如同讓他們更難掌控自己的開支,甚至可能加深個人的財務危機。
有些人沒有銀行帳戶,或是根本無法開戶
想想看,如果有一天數位支付完全取代了紙幣,那其實就表示每個人都需要有一個銀行帳戶。
然而直至今日,仍有很多人不願意在銀行開戶,其中雖然不乏刻意把現金留在身邊者,但更多的類似情況卻可能發生在新移民、街友等無法開設帳戶的人身上,在數位支付越來越深入日常生活的同時,也形同排擠了這些族群。
數位經濟的有形和無形成本,終究會回到消費者身上
雖然在很多人眼裡,數位支付是比把現金塞在保險箱還要低成本的作法,但英國的研究報告卻指出,在數位支付技術深入普及之間,從硬體部建到數據消耗,其實都是消費者看不見,但不斷增加的成本,而在一次次「免手續費交易」之間,那些成本終究會由別的形式,回到用戶身上。
在英國,也有民間團體對此發出一系列的倡議,一方面要求監管機關減緩提款機的移除速度,讓民眾不會形同「被迫」使用數位支付,同時,也要求政府修法規範銀行,避免發生民眾「無紙鈔可領」的狀況,也皆得到英國政府的正面回覆。
當代科技吸引使用者近用的一大誘因就是「方便」,越唾手可得就越多人使用,但在政府與企業帶頭一味追求快速進步,甚至拿其它地方的發展狀況倡議「接軌」的同時,我們也不該忘了群體裡落後的那些人,思考在消費引領的狂奔與追隨之下,是否讓他們離其他人越來越遠,反而在一個經濟體中形成了兩個窮盡的聚落
【關鍵眼中盯】「數位支付」比現金支付好嗎?英國人很早就發現並非如此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https://bit.ly/3314PAi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