蒐集清代作弊小抄「這種抄寫技術,得憋氣才能達成!」/台電僱員考試亦有5名舞弊+中油僱員考試舞弊180萬代考/大學學測,大批家長親友竟爬牆為子女或朋友送小抄,集體作弊 @ 姜朝鳳宗族 :: 痞

連舉人等級考試都可作弊、頂替,其來有自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作弊衣/寒窗苦讀金榜題名天下知,清朝讀書人寒窗十年,不少人甚至活到老、考到老,一生懸命只為科舉功名,讓乾隆皇都忍不住下令,七十歲以上的老舉人可直接獲職銜/〈范進中舉〉,屠夫丈人從來不給范進好臉色,范進剛中秀才時,仍以長輩身份教訓他,然而范進一考上舉人,一朝狂喜而癲狂,向來蠻橫無禮的老丈人立刻變臉,完美展示前倨後恭,畢竟有資格任官的「舉人老爺」,可都是天上文曲星下凡。舉人屢試不第也有「大挑」、「截取」等任官途徑。揀選、大挑由官員面試,「不試文藝,專看相貌」,採用主觀的外貌標準,相貌俊朗、口齒清晰者更易出線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科舉考試落榜作弊/買通考場的書吏,待夜深人靜,考官打瞌睡時,再把考卷調換/「張繼」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61142764_2230416403660955_1133483277194100736_oh7dpbydndgh7tzvk76a0a79d941002840b46b82e3e2b099960882845_2230426440326618_3898717384252325888_o (1)46p900028no4q25117q746pq0000oq31q23o606o46pp0002538p61r75s7646pr00002o5n2663ooq346p900028466r3s54pqr46pp000252p302qqn5p046pp0002516qp08n1qq046p900028887n5867s1o759px-Early_governmental_office_buildings_of_TaichuS__20766739800px-臺灣省城儒考棚2017年10月800px-Ru-examination_shed2020-10-28_1930362020-10-28_1930282020-10-28_193015

臺灣府儒考棚(又稱臺灣省城儒考棚)原為清光緒十七年新建省會臺灣府小北門街內建築群之一,俗稱「考棚」,為臺灣僅存的考棚建物以及現存少有的清朝官署建築,尺度、工法及用材均極為罕見[1],位於臺中市西區,於2006年11月17日公告為市定古蹟[1]。
臺灣府儒考棚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2GbPbdu
歷史
清治時期
光緒十三年(1887年)劉銘傳來臺勘察後,確定選擇橋仔頭作為省會,亦為臺灣府府治所在,周圍改為臺灣縣,而原臺灣府與臺灣縣則改成臺南府安平縣[2]。光緒十五年(1889年)八月始,由臺灣府臺灣縣知縣黃承乙監造、吳鸞旂為總理,工人則主要來自兵勇,另外還有從上海招募來的50名木工與泥水匠師。築城費用共21萬5000銀兩[註 1],由彰化、苗栗、雲林、臺灣四縣的經費分攤。然而城尚未築完,便於光緒十七年(1891年)二月停工,接任劉銘傳的邵友濂更是在光緒二十年(1894年)二月將省會移到臺北府,之後因經費不足,直到乙未割臺時城池仍處於未完工狀態[2][3]。
日治時期
1895年12月5日,民政支部由彰化移到台中,第一代的臺灣縣知事兒玉利國即將臺灣儒考棚作為會議室使用。1896年3月底,臺灣縣改制為臺中縣,為了增建台中縣廳廳舍,臺灣儒考棚改由警察部事務所使用,樓上作為重要事件的審議所。1901年11月,台中縣改制為臺中廳。1913年2月,台中廳廳舍動工,故陸續拆除舊時廳舍,剩餘現址作為警察俱樂部而得以保留至今。木造兩層樓的考棚主樓建築則無償讓與臺中市役所,並在1924年9月5日將移地至水源地公園改建,於同年11月5日竣工;時任台中州知事本山文平將其命名為「湧泉閣」[4]。
戰後
1950年代,在水源地公園內的考棚主樓因年久失修崩毀而被拆除,至今無跡可尋。台中州廳旁的考棚則是遭民眾占用,台中市政府直到2009年才取得土地所有權。2006年11月17日臺中市文化局將其登錄為市定古蹟,2014年11月11日臺中市文化資產處公告擴大保存範圍[5]。2017年9月儒考棚與緊鄰的三民新村開始進行古蹟修復與週邊景觀改造工程,並在2019年12月修復完工。
建築特色
省城
臺灣省城的城牆接近八角形,厚1丈5尺,而城門高1丈5尺3寸。城垣實際完成部分為大北門經小北門到西門這段約650丈長的部分,此外大多僅築成150公分高的牆基。城門部分則共有八門四樓,分別是大東門「靈威門朝陽樓」、小東門「艮安門」、大西門「兌悅門聽濤樓」、小西門「坤順門」、大南門「離照門鎮平樓」、小南門「巽正門」、大北門「坎孚門明遠樓」、小北門「乾健門」,此外在大北門外還設有接官亭當時在城內部分則建有臺灣縣署、文廟、儒考棚、演武廳、城隍廟等建築[2]。
儒考棚
建築主體為五開間,均為福州木構架工法之官署格局作法,正間抬梁,左右次間穿斗,前後有軒,圓形柱珠,設色以黑漆為主,二側有附屬房舍,並殘留有台灣日治時期遷建後之加設隔板構造痕跡
臺灣府儒考棚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2GbPbdu
--------------------
臺灣府儒考棚,其現址在臺中市西區民生路三十九巷內,原為清光緒十七年(1891)新省會臺灣府城小北門街內建築群的主體部份,俗稱考棚,為今日臺灣僅存的考棚建物。
日治初期曾作為臨時警察署,大正七年(1918)年因臺中州廳廳舍的擴建工程而拆遷,移現址作為警察俱樂部而得以保留。建築主體為五開間,均為福州木構架工法之官署格局作法,正間抬梁,左右次間穿斗,前後有軒,圓形柱珠,設色以黑漆為主,二側有附屬房舍,並殘留有日治時期遷建後之加設隔板構造痕跡。本建築為臺中市目前僅存之清領時期建築遺構,亦為臺灣現存少有之清領時期官署建築,尺度、工法及用材均極為罕見,其遷建歷史見證清領時期官署群落至日治州廳區之都市變遷,極具保存及建築研究價值。
公告日期2015/04/30
公告文號府授文資古字第10400890931號
公告公文9c12b622-e76c-4ea7-86af-ca2129c6fdc1.pdf
評定基準1.具歷史、文化、藝術價值2.重要歷史事件或人物之關係3.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4.具建築史上之意義,有再利用之價值及潛力者
指定理由㈠臺灣府儒考棚,原為清光緒十七年(1891)臺灣省城小北門街內建築群的主體部份,為今日臺灣僅存的考棚建物。日治初期曾作為臨時警察署,大正七年(1918)年因臺中州廳廳舍的擴建工程而拆遷,移現址作為警察俱樂部而得以保留。建築主體為五開間,均為福州木構架工法之官署格局作法,正間抬梁,左右次間穿斗,前後有軒,圓形柱珠,設色以黑漆為主,二側有附屬房舍,並殘留有日治時期遷建後之加設隔板構造痕跡。本建築為臺中市目前僅存之清領時期建築遺構,亦為臺灣現存少有之清領時期官署建築,尺度、工法及用材均極為罕見,其遷建歷史見證清領時期官署群落至日治州廳區之都市變遷,極具保存及建築研究價值。
㈡符合古蹟指定及廢指審查辦法第2條第1項第1、3、4、5款所列基準。
法令依據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14條暨古蹟指定及廢止審查辦法第3、4條。
所屬主管機關臺中市政府
所在地理區域臺中市 西區
地址或位置民生路39巷內
主管機關資訊名  稱:臺中市政府文化局
聯絡單位:臺中市文化資產處
聯絡電話:04-22290280
聯絡地址:臺中市南區復興路3段362號R10
地籍資料06e36b9f-10ba-4501-91ba-a9afedbf8974.pdf
土地使用分區都市地區 商業區
所在地地號臺中市西區利民段三小段1-4、1-5、1-6、1-7、1-8、1-9、1-10、1-11等地號,三民段三小段5-3、5-25、5-39、5-40、5-54等地號。
所有權屬身分公私有姓名/名稱
建築所有人公有彰化縣政府土地所有人公有台中市政府
管理人使用人身分姓名/名稱
管理人彰化縣政府/臺中市政府
外觀特徵為今日臺灣僅存的考棚建物,由拆建前本考棚建築群組老照片中可略知,其中脊具有燕尾裝飾,明間高次間依序降低之特徵;而湧泉閣等部分建築屋頂翼角翹作法更為顯著。現存遷建後的考棚建築來看,主體建築屋頂為二坡頂,前有捲棚軒及其獨立屋頂,另考棚龍邊早期增建之日式建築為懸山樣式屋頂,鋪設日本黑瓦。
室內特徵清領時期木構造建築,尺度、工法及用材均極為罕見,現存臺中考棚雖然只是一座面寬七開間的長形建築,它曾經搬離原來的位置,雖是重組之後的產物,但原始構件大都仍保存,可以做為分析的基礎。明間為「抬樑式」,次間及邊間為具有中柱之「穿斗式」。棟架進深頗大,架內有七架,內外「大方」各有兩架,合為「十一架」棟架。
使用情形住家
現  狀臺中市目前僅存之清領時期建築遺構,亦為臺灣現存少有之清領時期官署建築。
應重點維護之事項為臺灣現存少有之清領時期官署建築,尺度、工法及用材均極為罕見,其遷建歷史見證清領時期官屬群落至日治州廳區之都市變遷,極具保存及建築研究價值。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國家文化資產網 https://bit.ly/2TxJnxW
--------------------------------------
【臺灣府儒考棚近況】之一
從去年開始整修的儒考棚,如今外觀已大致完工,整個儒考棚被包裹起來。
做為台中市西區碩果僅存的清代建築,儒考棚走過了許多風風雨雨,從最初台灣將在台中建立省城,光緒十五年(1889年)8月始開始建造,儒考棚建築群也跟著興建,以提供台灣省科舉考試使用,然而光緒十七年(1891年)2月台灣省城工程因經費不足而停工,但儒考棚建築群已具初步規模。
而後進入日治時代,當時的日本政府便借用了這些省城建築來做為辦公場所,管理當時的臺中縣,在後來明治34年(1901)11月廢縣置廳,而為了臺中廳舍新築工程,改建及拆除了省城建築,其中大正13年(1924)將留下的考棚主樓被搬到台中水源地,名為湧泉閣,然而在戰後因缺乏整修而被拆除,而現存的儒考棚則在當時做為警察俱樂部使用。
Facebook https://bit.ly/3oyDzSV
------------------------
「考棚」,你知道是做什麼用的麼?
明清時期,正式由朝廷舉行的科考分為三級:鄉試、會試和殿試。 因為明清的科舉與學校結合,因此在參加正式科考以前,考生首先要取得「入學」的資格,即成為生員。
那時入學的途徑,一是通過稱為童試的縣、府、院三級考試。這是大部分學子所用的方法,被認為是入仕的正途。二是進入國子監,成為監生。監生中有皇帝恩準的「恩監」;因長輩曾為國建功而特準的「蔭監」;還有一種就是通過捐獻金錢財物而成的「捐監」。監生雖然可以參加鄉試、會試,但一般被認為是「雜流」,就算能考中進士,地位也是比較低的。
童試的縣、府、院三級考試,都是在考院進行的。考院,俗稱「考棚」。現今存留的曲阜考棚,是兗州府考院的東棚(西棚在兗州)。在曲阜考棚,除進行縣、府、院三級考試外,還對生員(秀才)進行歲試、科試。縣試的考試為本縣生童,其他考試則包括曲阜四氏學及另外十三個縣學共十四個學的士子。清乾隆年十九年(1754年),沂州府新建了考棚,原來參加曲阜東棚考試的各縣學重新劃分試所,結果東棚只剩下曲阜縣縣學和四氏學,不夠一棚之制。為此,山東學政以「聖人之鄉久建之棚,不可輕廢」為由,行知兗州府議准,復將泗水、滕縣、嶧縣、鄒縣、寧陽等五縣的縣學劃歸東棚,從而使曲阜的考棚得以保留。
曲阜的考棚設在孔廟東,門外有照壁,東西有轅門,轅門外有柵欄。兩旁分別有鼓吹亭、旗台、巡捕廳。中間是大門、儀門,門內有考棚,列著柱,重梁起脊,四面明廳,有甬道,兩旁是號舍。考棚後為大堂五間,穿堂三間,三堂五間,三廳三廊。另外還建有廚房、馬廄等。
康熙五十年(1711年)重修時,在大堂內懸有「清聖祖」玄燁(康熙帝)的御製詩,草舍變成了瓦房,東西號舍的破舊桌凳改用了堅厚的方幅板片。
乾隆十一年(1746年)重修時,又在大堂內懸有「高宗」弘曆(乾隆帝)的御製賜學政謝溶生詩,新修了考棚號桌。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詔立停科舉以廣學校,考院廢止。
同年十二月,山東巡撫楊士驤將曲阜考院改建為四氏初級師範完全學堂。
民國十八年(1929年),張郁光任校長時,拆除考棚改建工字形教學樓。
如今,國內現存的考棚,大多是清代遺址,只有少數的省份,還有保存較好的考棚。這些地方的考棚構造,多是前院為考場,後院是齋舍。目前,山東省內只有曲阜有清代考棚遺址,至今仍保存有大門、大堂、二堂等三進建築。這些建築,如今靜靜地矗立在曲阜師範學校院內,成為了歷史的見證。
曲阜的考棚,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bkkoz5m.html
-------------------
臺灣府儒考棚
資產資料    地圖MAP
級別 市定古蹟
種類 其他設施
公告日期 2019/11/06
公告文號 府授文資古字第10802563181號
所在地理區域 西 區
文化資產所在地 臺中市西區府後街38-8號
所有歸屬 公有/臺中市文化資產處
簡介 
臺灣府儒考棚,做為全臺考生參加鄉試之用,原為清光緒十七年(1891)臺灣省城(以今臺中市為省會)小北門街內建築群的主體部份,是為當時城內規模最大之建築群, 清末以中部之臺中市為發展重心,因建設時間短暫隨即受到日治時期大刀闊斧的全新規劃,原有城內建置拆除殆盡,僅大北門樓及本建物保存拆遷,清末發展痕跡已不易復見。其建築主體為五開間,均為福州木構架工法之官署格局作法,正間抬梁,左右次間穿斗,前後有軒,圓形柱珠,設色以黑漆為主,二側有附屬房舍,並殘留有日治時期遷建後之加設隔板構造痕跡。本建築為臺中市目前僅存之清領時期建築遺構,亦為臺灣現存少有之清領時期官署建築,尺度、工法及用材均極為罕見,採用中國江南地區傳統建築風格,且保有完整大木構架及捲棚廊軒,為今日臺灣僅存的考棚建物。
日治初期曾作為臨時警察官署,大正七年(1918)年因臺中州廳廳舍的擴建工程而拆遷,移現址作為警察俱樂部而得以保留,其遷建歷史見證清領時期官署群落至日治州廳區之都市變遷,極具保存及建築研究價值。
臺灣府儒考棚 臺中市文化資產處-古蹟 https://bit.ly/37PN0HY


十四、想起當年考秀才-----------------考棚+考場+考生--描述  p252-p269

2020-10-30_194832

臧卓回憶錄:藏書與讀史
作者臧卓
出版社獨立作家/秀威資訊
ISBN9789869315371
出版日期2016-07-01
線上出版日期2020-03-27
臧卓自幼飽讀詩書,惟適逢光緒皇帝諭旨,廢了自唐朝以來千餘年的科舉制度,臧卓也因此失去考上秀才的機會,從此由可能的文秀才而成武將軍。儘管如此,他仍好藏閱圖書、收玩文物。他蒐藏既富,曾經還想蓋座私人的圖書館,但後來因北伐抗戰,戰事連連,這批收藏的圖書古玩,輾轉搬遷,終至損失殆盡,只能存於記憶之中了。
  由於遍讀史書,對朝代之興替,自有其獨到見解,他分析北洋軍閥,甚至民國史事,可謂精闢!譬如:刺宋案對袁世凱的影響,民初有關政體、兵源、服御之變化,評述影響清末危亡的多位封疆大吏等,加上許多事件均由他親見親聞,更增添史料之價值。
本書特色
  ★本書在作者生前並未結集成書,卻是其親歷親聞雪藏數十年而首度出版的重要著作。
  ★作者臧卓繼《我在蔣介石與汪精衛身邊的日子》以及《臧卓回憶錄——蔣介石、張學良與北洋軍閥》後,又一精彩珍貴的回憶錄。
作者簡介
臧卓 原著
江蘇鹽城人。保定軍校一期,深受校長蔣百里賞識。畢業後,分發到馮國璋部隊做候補排長,後到北京高等師範當地理教員。民國十三年,任陸軍部少將機要科長。民國十六年,任職武漢衛戍司令部。北伐期間,先後在陳銘樞的第十一軍和唐生智的第八軍任參謀長。後來唐生智就任陸軍訓練總監,臧卓任中將訓練所長。汪精衛南京政府成立,臧卓先後任軍事委員會委員,軍委會第二廳、第一廳廳長、點編委員會主任委員,最後調任蘇北行營主任。抗戰勝利後,臧卓潛居香港,以教書為生,在聯合書院,講授「詩學通論」,後又教「斷代史」、「專書選讀」、「駢文選讀」,也擔任過「詩詞選」、「左傳」、「荀子」、「莊子」、「老子」等課。幼時習經史,擅辭章之學。雖為武人,但學識淵博,晚年能在書院教詩詞及國學課程,可見其文史功力,至於文筆粲然更為其餘事。故其所著回憶錄在雜誌上刊登時就一紙風行。
蔡登山 主編
文史作家,現為秀威出版公司副總編輯,長期致力於兩岸文化交流。曾製作及編劇《作家身影》紀錄片,完成魯迅、周作人、郁達夫、徐志摩、朱自清、老舍、冰心、沈從文、巴金、曹禺、蕭乾、張愛玲諸人之傳記影像,開探索作家心靈風氣之先。著有:《人間四月天》、《傳奇未完──張愛玲》、《色戒愛玲》、《魯迅愛過的人》、《何處尋你──胡適的戀人及友人》、《梅蘭芳與孟小冬》、《民國的身影》、《讀人閱史──從晚清到民國》等十數本著作。
作者簡介
臧卓和他的回憶錄/蔡登山
【輯一 孤羈海外尋舊夢】
回憶我已失落的一個小型圖書館
【輯二 人間世今昔談】
前言
一、 王霸之今昔觀
二、 戰爭與兵法之今昔觀
三、 無限滄桑話黌宮
【輯三 春秋今繁露】
一、 憶述昔年的書院與私塾
二、 回憶七十年前的童年生活
三、 刺宋案誤了民國誤了袁世凱
四、 清末民初的幾個特殊人物
五、北洋軍閥源流分析概論
六、漫談民國的匪閥
七「集團綁票」與「新潮搶匪」
八、漫談世界十大變!
九、今之五霸與七雄
十、春秋時代的十個名女人
十一、從越戰想起幾場春秋之戰
十二、春節無俚話官場
十三、提起官場話題多
十四、想起當年考秀才-----------------考棚+考場+考生--描述  p252-p269
十五、官謠懨懨兆興衰
十六、遺篇傷逝者、開國寫珍聞
十七、姚民哀與潘月樵合傳
十八、觀人之法莫妙八圈麻將
十九、憶述清末幾位封疆大吏
-------------------------------

臺灣府儒考棚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客家文化 - 知乎


接官亭 - Google 搜尋

2020-10-28_1945592020-10-28_194551

接官亭 - Google 搜尋


臺灣府儒考棚 | 台中最古老的清代考棚建物就在台中州廳旁,台中景點 Nini and Blue 玩樂食記

2020-10-28_194936


地名:臺灣府儒考棚
​儒考棚
關於此地景:
建築主體為五開間,均為福州木構架工法之官署格局作法,正間抬梁,左右次間穿斗,前後有軒,圓形柱珠,設色以黑漆為主,二側有附屬房舍,並殘留有台灣日治時期遷建後之加設隔板構造痕跡。
1918年後的州廳空照圖
1889年:修建臺灣府城及廳舍,由臺灣府臺灣縣知縣黃承乙監造、吳鸞旂為總理,工人則主要來自兵勇,另外還有從上海招募來的50名木工與泥水匠師。
1918年:因臺中州廳廳舍擴建而遭拆遷,剩餘現址作為警察俱樂部而得以保留,兩
2006年11月17日:臺中市文化局將其登錄為市定古蹟
2014年11月11日:臺中市文化資產處公告擴大保存範圍
作家作品摘錄: 
何澄祥<清代考棚>
猶如一場時光之旅,水源地公園的前身可溯及清末儒學考棚,於日治時代大舉拆遷,成為後來的「湧泉閣」,但歲月消蝕,如今,僅存影中姿態任憑弔。
台中市北區雙十路上的文英館是市區之藝文空間,鄰近的台中游泳池在炎炎夏日是戲水好去處,一旁的一中街是著名的夜市、補習班聚集之所,鎮日人聲鼎沸。回首60年前,這裡卻是台中市最大的「水源地」公園,園內有一座古色古香的中式木造建築「湧泉閣」,正是台中市民休憩之所在,然而在時代變遷下,湧泉閣早已塌毀,留下的,只有在老照片中所呈現的風姿,以及層層的思念。
關於湧泉閣的歷史,要從1889年台中建省說起,當時清廷以東大墩(現今台中市中區)及橋仔頭庄(現今台中市南區)為省城基地,斥資興建台灣省城,並在城內設有台灣府儒學考棚,以供台灣各地學子來此考取功名之用,沒想到這座考棚只使用過一次,在1895年日本佔領台灣之後,廢止了科舉考試,改採現代的學校教育。
現今實際地景狀況:
台灣府儒考棚,其現址在台中市西區民生路三十九巷內,原為清光緒十七年(1891)新省會台灣府城小北門街內建築群的主體部份,俗稱考棚。為今日台灣僅存的考棚建物。
臺灣府儒考棚 - 台中文學地景 - LocalWiki https://bit.ly/34BVLmE


客家文化 - 知乎 https://bit.ly/2G314lI
客家人的標誌就是祟文重教,耕讀傳家,圖為客家古邑廣東河源龍川考棚
廣東韶關學宮
東河源紫金學宮
東河源龍川學宮
東州學宮內部
東河源紫金文天祥屯兵遺址,南嶺甘泉勝蹟
宋末三傑之一的陸秀夫負帝殉海像

客家文化 - 知乎

v2-9d4ec1fa5a854971f05d38756bdc080a_720w2020-10-28_1009352020-10-28_1008132020-10-28_1008012020-10-28_1007262020-10-28_1007172020-10-28_1006532020-10-28_1006462020-10-28_100529


臺灣府儒考棚(又稱臺灣省城儒考棚)原為清光緒十七年新建省會臺灣府小北門街內建築群之一,俗稱「考棚」,為臺灣僅存的考棚建物以及現存少有的清朝官署建築,尺度、工法及用材均極為罕見[1],位於臺中市西區,於2006年11月17日公告為市定古蹟[1]。
清治時期
光緒十三年(1887年)劉銘傳來臺勘察後,確定選擇橋仔頭作為省會,亦為臺灣府府治所在,周圍改為臺灣縣,而原臺灣府與臺灣縣則改成臺南府安平縣[2]。光緒十五年(1889年)八月始,由臺灣府臺灣縣知縣黃承乙監造、吳鸞旂為總理,工人則主要來自兵勇,另外還有從上海招募來的50名木工與泥水匠師。築城費用共21萬5000銀兩[註 1],由彰化、苗栗、雲林、臺灣四縣的經費分攤。然而城尚未築完,便於光緒十七年(1891年)二月停工,而接任劉銘傳的邵友濂更是在光緒二十年(1894年)二月將省會移到臺北府,之後因經費不足,直到乙未割臺時城池仍處於未完工狀態[2][3]。
日治時期
1895年12月5日,民政支部由彰化移到台中,第一代的臺灣縣知事兒玉利國即將臺灣儒考棚作為會議室使用。1896年3月底,臺灣縣改制為臺中縣,為了增建台中縣廳廳舍,臺灣儒考棚改由警察部事務所使用,樓上作為重要事件的審議所。1901年11月,台中縣改制為臺中廳。1913年2月,台中廳廳舍動工,故陸續拆除舊時廳舍,剩餘現址作為警察俱樂部而得以保留至今。木造兩層樓的考棚主樓建築則無償讓與臺中市役所,並在1924年9月5日將移地至水源地公園改建,於同年11月5日竣工;時任台中州知事本山文平將其命名為「湧泉閣」[4]。
戰後
1950年代,在水源地公園內的考棚主樓因年久失修崩毀而被拆除,至今無跡可尋。台中州廳旁的考棚則是遭民眾占用,台中市政府直到2009年才取得土地所有權。2006年11月17日臺中市文化局將其登錄為市定古蹟,2014年11月11日臺中市文化資產處公告擴大保存範圍[5]。2017年9月儒考棚與緊鄰的三民新村開始進行古蹟修復與週邊景觀改造工程,並在2019年12月修復完工。
建築特色
省城
臺灣省城的城牆接近八角形,厚1丈5尺,而城門高1丈5尺3寸。城垣實際完成部分為大北門經小北門到西門這段約650丈長的部分,此外大多僅築成150公分高的牆基。城門部分則共有八門四樓,分別是大東門「靈威門朝陽樓」、小東門「艮安門」、大西門「兌悅門聽濤樓」、小西門「坤順門」、大南門「離照門鎮平樓」、小南門「巽正門」、大北門「坎孚門明遠樓」、小北門「乾健門」,此外在大北門外還設有接官亭。當時在城內部分則建有臺灣縣署、文廟、儒考棚、演武廳、城隍廟等建築[2]。
儒考棚
建築主體為五開間,均為福州木構架工法之官署格局作法,正間抬梁,左右次間穿斗,前後有軒,圓形柱珠,設色以黑漆為主,二側有附屬房舍,並殘留有台灣日治時期遷建後之加設隔板構造痕跡。
臺灣府儒考棚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2GbPbdu
--------------------------------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feed/
探索臺灣府考棚的興建之謎(一)
李仙得《臺灣紀行》一書所見的考棚老照片
臺灣府考棚遺構,日前經市府依文資法公告為歷史建築。那遺構是在4年前建商挖掘導溝時發現的,推測可能是臺灣府考棚照壁的基礎,先是暫存工地角落,等大樓建完後再移回原位陳列,加上說明牌。
文資管理處所立說明牌指出,考棚是清代試場官員辦公及考生應試的地方,又稱「校士場」或「校士院」。清領初期並無專設的考棚,直到道光13年(1833),臺灣文風益盛,考試人口眾多,原有應試空間已不敷使用,知府周彥才在臺灣府署(今衛民街、武德街一帶)西北方新建「臺灣府考棚」,於道光18年(1838年)完工,約有3千個座位。
後因臺灣獨立建省,省會轉設臺中,改稱為「臺南府試院」。建於光緒17年(1891年)的臺中考棚,遂成為今日臺灣僅存的考棚建物,也是臺中市定古蹟,稱為「臺灣府儒考棚」。現今臺南市青年路137巷內僅存遺構的臺灣府考棚,只能成為歷史建築。
目前所能找到的考棚文獻資料並不多,不過我們仍可從零星的資料去拼湊一幅考棚圖像。
其一是,法裔美人李仙得《臺灣紀行》(1875年)書中所收入的幾張老照片。最希奇的是,有兩通至今未見輯入任何歷代碑碣圖誌的花崗岩石碑!
這兩通石碑,一方面相當稀有,一方面可也透著幾分古怪,因為第一,它雖是照片,但呈現方式彷彿碑拓;第二,碑上雖有「考棚全圖」四字,但筆畫卻像是洋人模仿漢字的塗鴉,頗不尋常。
第三,圖碑臺灣極為少見,眾所周知,乾隆年間臺灣知府蔣元樞最擅此道,留下臺郡各建築圖碑凡六通之多,後人得以進一步研究當時建築的配置格局,因此《考棚全圖》碑也最具價值。
第四,如果這確是已經佚失的石碑,則它很可能仍然留在原地的地底,那末,它到底會在哪兒呢?根據李仙得原書中的說明,兩碑立在考棚「中堂入口處」(At the Entrance to the Central Room)。如以透地雷達探測,或有可能搜獲。
根據1875年的《臺灣府城市街圖》,考棚南抵青年路137巷,北至西華南街45巷一帶,正好就是德慶溪最大曲流處,這一帶稱為「考棚後」。考棚的西側,有一條坡度極陡的衛民街124巷,古稱「太爺崎」,即從東亞樓飯店右側接上民族路。 
第五,另一通字碑,可見落款書寫「道光十九年肆月十九日」,雖然看不出是哪一官員所立,但稽之其他文獻,仍以當時按察史銜分巡臺灣兵備道兼提督學政劉鴻翱最為可能。他的《綠野齋文集》中收錄有〈臺灣新修學政衙署碑記〉一文,對考棚的興建與格局配置均有相當詳細的敘述。

2021-02-07_2308112021-02-07_2308032021-02-07_230746145298003_271927657645883_5918699998517164165_o146649804_271927664312549_4034112801289487859_o145505329_271927550979227_609877498780592029_o145585801_271927484312567_7268134725386748024_o146106955_271927580979224_2594916976834352689_o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466035573522369/permalink/3499961073463142/

台北府的出現與考棚,以及台北城的完成。
光緒元年即公元1875年,台北府之議批准。
台北府的台北城與官署完成是1884年。
因此劉銘傳上奏請旨建急公好義坊的時間是光緒十三年,1887年。坊的落成在隔年1888年。
台北城與城內外相關之台北府轄下官用建築群與建設,應該一起看才會清楚。
而從奉旨成立台北府到具體建設完成運作經過十年,1884年完成建城,而清法戰爭(西曆1883 年12月至1885年4月)已經開打。
1884年八月開始台澎戰場。劉銘傳1884年7月16日抵台。
考棚是台北府第一座落成起用的官用建築。
時間是1879年正式開府,而起意捐建考棚在1878年,落成啟用是1880年。不到兩年時間完成。
是台北府城最早落成的官用建築,考棚因此除了科舉考試之外,成為許多台北府機關學校臨時或過渡期的使用地點。
府縣衙門,登瀛書院開設,官醫局,官藥局,官兵傷病療養場所等。
直到1895年日本接收轉成部隊駐地。
考棚東南方由洪合益捐地艋舺仕紳出錢建立的舊台北府淡水縣衙門,曾經當劉銘傳臨時居所,也就是現在台大兒童醫院與週邊的明道書院遺址。日本時代當衛戍監獄。
舊市議會那區是考生武試場。
建築物應該是現在女青年會今日青島西路兩側一帶。
往西南方向則是當年新北門街洪騰雲宅,瀛社第一次例會的逸園。
**
登瀛書院,為清光緒6年(1880)   臺北府知府陳星聚號召官民集資,知府雷其達所建成,先建於城府後街的考棚,再遷於西門附近。
***
我整理一下讓大家了解多少歷史與故事,曾經就在此發生。
而政府處理這地點,連照會文化部文資局文化局都不必。
由財政局視同普通市有地處理。
更不用說我提議的先進行探勘再規劃。
這就是台灣的文化深度?
----
之前台北高等法院 北門外的鐵道特區,都已經有挖掘後發現遺構停擺的先例。
台南考棚 台中台灣府也是工程中發現遺構。
這一區應該也會。

146189680_10222452376956671_432833310539618541_n145811359_10222452373316580_1157680210861180881_n (1)145531123_10222452376276654_6579075530365841250_n146289292_10222452375716640_3445975482950963684_n147428012_10222452377196677_2177084137761064021_n146103435_10222452371996547_9217546854999844631_n145838725_10222452372796567_3920234276695878180_n145838729_10222452479559236_557500999351025256_o145793406_10222452372236553_3705832803316671061_n147364205_10222452375996647_4611849272245419677_n146485251_10222452379076724_844043578835688137_n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2466035573522369/permalink/349996107346314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