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有沒有被韓國人稱為國父不清楚,他是百姓之祖卻是實在的。 凡是研究過姓氏起源的人都知道,姓氏起源比較複雜,大致以國名、地名、官名、祖名、帝王賜姓等演變、發展而來。
姜子牙(約前1156——約前1017年),又名姜尚、呂望,號飛熊,是炎帝神農氏後裔。 炎帝生於姜水,以姜為姓。 舜帝時,炎帝的後裔伯益協助大禹治水有功,賜姓嬴,封於呂(地名,在今河南省南陽市),其後裔就有一部分以地名"國名"為姓氏,稱呂姓。 商朝末年,呂望(姜子牙)輔佐周武王滅商,建立周朝有功,封齊候,建立齊國(今山東一帶。
)。
姜子牙有13個兒子,後來演變成很多姓氏。 如:崔姓。
據《新唐書. 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等載,薑子牙之子公子受訪者該是齊國的國君,卻把君位讓給了弟弟叔乙(乙公得),而自己住到崔邑(今山東章丘西北),後代以邑為氏,稱為崔氏。
尚姓。
因姜子牙名尚,有子孫取其名為姓氏,這支尚氏為尚姓主流。
易姓。
據《姓氏考略》載,姜子牙的子孫有一支以雍為姓氏,齊桓公時,有大夫叫雍巫,字易牙,深得齊桓公喜愛。 子孫以祖字為氏,稱易氏。
丁姓。
據《元和姓纂》、《萬姓統譜》、《通志. 氏族略》裁,姜子牙之子其餘(谥號丁公),子孫以其谥号為氏,稱為丁氏。
高姓。
據《新唐書. 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廣韻》等載,薑子牙的第八世孫姜壅賽擁立齊桓公有功,被賜予其祖父公子高(姜高)的名為姓,為高姓。 《通志. 氏族略》載,齊惠公(齊桓公之子)之子公子祁,字子高,其後裔取其字為氏,為山東高氏。
聶姓。
據《姓氏急就篇注》所裁,丁公姜匿名(姜子牙之子)的支庶子孫被封於聶城,建立聶國,為齊附庸,子孫以國名為姓,是為聶姓。
駱姓。
據《姓譜》、《元和姓纂》所載,姜子牙之子公子駱,其子孫以他的名為氏,為駱氏。
盧姓。
據《元和姓纂》載,姜太公的後裔高汙生於盧(今山東長清),子孫以邑為姓氏,為盧氏。
柴姓。
高的第八世孫高柴(孔子弟子),其子孫以他的名為氏,稱柴氏。
齊姓。
據《通志. 氏族略》、《元和姓纂》載,有薑子牙的後裔以國名為姓氏,為齊氏。
丘(邱)姓。
姜子牙輔佐周武王滅商,建立周朝有功,被封於營丘(今山東臨淄)。 其子孫中有人以地名為姓氏,稱丘氏。 清雍正時,為避孔子名諱(孔子名丘),诏命天下,改丘為邱。 民國時期詩人邱逢甲倡議恢復丘姓,但只有少數人恢復了丘姓,於是,形成了邱姓多而丘姓少的局面。
姜子牙的後裔除了以上這些,不說姜姓,還有章、賀、慶、蘆、於、許等多個姓氏。 關於姜子牙的後裔具體有多少個姓氏,說法不一,有的說一百多個,有的說有兩百多個,我沒見過權威的資料,不能確定。 當然,我還是相信網路資料的真實性的! 很多資料都說有一百多個,應該不會錯。
要說姜子牙的後裔有兩百多個姓氏不算多,同一時期的姬昌的後裔恐怕有上千個姓氏吧!
現在姜子牙的後裔幾乎遍佈全球,單說他的高姓後裔,美國、日本、韓國、朝鮮以及東南亞就有不少。
盧姓在韓國是名門望族。 880年,王仙芝、黃巢起義,功克洛陽、潼關。 時任刺史的大學士盧惠攜帶九子和另外七位要好的大學士,一同乘船東渡北韓,在北韓繁衍生息。 後來他的九個兒子繁衍為朝、韓盧氏九大支,至今40多代,約30萬人。 盧泰愚任韓國總統期間,有人把他的祖先姜子牙稱作國父不足為奇。 不說別人,盧姓家族人是會這樣稱呼的
姜太公为何被称作百姓之祖?连韩国人都尊为国父 https://bit.ly/3jqS8UM
-----------------
姜太公是百姓之祖? 被韓國人尊為國父? 您這哪聽的? 是說相聲說的嗎?
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姜子牙一個歷史上並不出名的人物,近二千年以後,唐肅宗時期,追封為武成王,才順帶把他也放武廟祭祀。 宋真宗時期,追谥昭烈。 真正讓他迅速成為網紅的,是到明朝評書《封神演義》,而且寫的書也知道他一直默默無聞兩千多年,所以寫封神的時候,沒有封姜太公,於是把他說成是是神仙的紀檢,而且沒有固定位置,只能存在於屋梁和門楣之上。
中國古代流傳商紂王的叔父萁子是朝鮮的始祖,當年封建時代,朝鮮是周邊所謂藩屬國中最遵守藩屬國地位的,其他如日本、朝鮮甚至渤海、南詔、大理,都是自此天皇或皇帝,根本不認中原是封建宗主,只有朝鮮在甲午戰爭前一直稱國王,遵守藩屬國的地位。 而且為了配合中國的傳說,北韓曾建了萁子廟,近代都被拆除了。
雖然北韓歷史上很謙恭,但也從未把萁子當始祖,更不是什麼國父。 而是認為北韓一直民間傳說的檀君為始祖。 檀君在位1500年,后隱居阿斯達為山神,活到1908歲。 朝鮮民族的祖先崇拜檀君為神的存在,把他建立國家的10月3日定為開天節。 南北韓的歷史教科書中一致把檀君開創朝鮮國家寫入歷史,而且北韓還宣佈發現檀君陵,考古證明歷史上確有此人。
-----------------------------------
姜太公又名姜尚,字子牙! 也有說姜子牙應為呂尚,呂才是其本姓! 他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電視劇《封神榜》中重要人物,歷史上也是確有其人的,他是周朝的開國元勳,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 也正是有他的輔佐,文王、武王興周滅商,周王朝奠定了800餘年的統治基業!
至於說姜子牙是哪的人,這個目前沒明確記載,百度百科已經被有些別有用心者,改的面目全非,已經沒有了參考價值! 有說姜子牙一直活到了139歲,這個我認為從科學的角度來分析,似乎有點不可能,現在能活到100歲的人都少之又少,何況幾千年之前! 
周王朝建立之後,論功行賞姜太公封齊地即為齊國,也就是今山東東北部一帶! 治理齊國期間重視發展地方經濟,比如利用地理優勢發展漁業,鹽業,成為東方重要的諸侯大國!
說姜姓是「百姓之祖」是因為幾千年前的姓氏少之又少不像現在有多達800餘個姓氏,姬姓也被稱為「萬姓之祖」並不是因為姬姓真的衍生出了上萬個姓氏,而是說今天的姓氏大多是姬姓演變而來的! 因為周初的封國大多是周王室宗親後裔! 而姜姓衍生出的姓氏確有上百個之多,其中包含64單姓和38個複姓比如:姜姓,丁姓,崔姓,聶姓,丘姓,邱姓,謝姓,紀姓,呂姓,高姓以及東郭,南郭...... 據說有好多韓國人來山東尋親,自稱是姜氏後人!
說韓國稱其為「國父」還是不要胡說八道為好! 這個從沒有聽說,也沒有明確記載!
-----------------------------
姜太公,齊國開國君主,中國歷史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名垂千古的一代賢臣,他的故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影響著中華3000餘年,被尊稱為姜太公、呂尚、姜尚,中國齊文化的奠基人。 姜氏家教特別重視道德的養成和價值觀的引導,無論讀書做學問,還是做官經商,在勤勞、儉樸、自立、自律等方面,都繼承和發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其主要內容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律已之道。
律已是姜氏家訓的關鍵部分,強調以德立身,教育子女厚道做人、從小學會獨立承擔責任是最基本的家風。
二是齊家之道。
把追求"和諧"作為家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強調"與人和則可以安身",提倡"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義妻順、內外有別、長幼有序"所體現的家庭和諧理念。
三是處世之道。
首先應該學會合作,要善於人與人和睦相處,要與人為善,"善"是處世之道的核心。 "向善",助人為樂,做對他人有益的事;提醒子孫為人處事要厚道,無論大小輕重一定兌現才叫誠信;居心應誠實,時時刻刻始終不渝才是忠義。
四是經商之道。
首先要講誠信,"傳家有道唯存厚,處事無奇但率真",告誡兒孫經商處事首要的是以"信"為重,以信譽得人;其次是"義",不哄人,不騙人,不賺昧心錢;最後才是"利",絕不能把"利"擺在首位。
五是為官之道。
姜氏家庭教育中積累了豐富的官德教育經驗,以民為本的人文情懷,淡泊名利的思想修養,清廉公正的仕途操守,謹慎交友的處事原則。 姜氏家訓的官德教育體現了古人的政治智慧,可為我們今天的各級黨政幹部加強道德修養提供借鑒。
------------
說起姜太公,大家首先會聯想到封神榜里足智多謀的姜子牙,亦或者那句諺語"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更或是大家熟知的鎮宅神諭"姜太公在此,百無禁忌"。 其實被大家忽略的是姜太公也是現在許多人的祖先,因為百家姓裡的好多姓氏都是由姜太公和其出名後裔的姓氏演變而來。 據考證,當今遍佈世界各地的102個姓氏都由姜姓繁衍而來,其中包括姜、呂、丘(邱)、高、崔等64個單姓和南郭、東郭先生等38個複姓。 據不完全統計,姜太公後裔呂氏在東南亞有200多萬,姜氏在韓國有130萬人。 在山東臨淄齊文化節「尋根問祖」活動中,每年都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姜太公後裔來此祭祖。 姜太公出身呂地受封齊國,所以直接襲用薑氏、呂氏、齊氏更為廣泛。 但是姜太公稱謂也多,尤其稱謂演變而來的姓氏也不少。 比如:「太公望」的「望」姓;姜尚的「尚」 姓。 也有許多姓氏由其優秀的後裔子孫的名字名號和受封之地而來。 比如:丁、崔、聶、丘(邱)、厲、高、盧、柴、年、恆、慶、賀、谷、欒、查(楂)等等。
像比較出名的北齊皇室就是源於渤海高氏,就是大家熟知的電視劇《蘭陵王》和《陸貞傳奇》裡的高姓皇室。 呂姓名人也不少:呂不韋、呂雉。 這裏重點說一下盧姓吧。 這個以祖先封邑「盧」為姓的姜氏後人其中一部分移居到與中國一海之隔的韓國全羅南道光州,始祖盧恕,曾任高麗王朝時期監門衛大將軍。 韓國盧氏後裔出了兩個盧姓總統:盧泰愚和盧武鉉。 盧泰愚在2000年來到山東尋根,偕夫人、女兒來到山東長清盧庄村,這個盧氏先祖最初落戶的地方祭拜認祖歸宗。 跟盧氏一樣,還有許多姜太公後裔分支遷徙到韓半島,比如前面說到的在韓國有著130萬人口的姜氏以及崔氏等等。 畢竟朝鮮半島離山東地理距離也不是很遠,所以韓國人很多先祖都是姜尚的後裔遷徙而來,稱姜太公為國父也不為過。 因為韓國人也時興宗祠和族譜,這都是歷史最好的保留和證據。
-----------------------------
因為姜子牙十分尷尬忙乎半天沒有得到任何封賞,他為了聖人們的大計鞍前馬後,而最後什麼神位都沒有,只把打神鞭留給他。
聽奶奶說,姜太公沒有受封,但是被賦予了檢察神的工作,如果姜太公想去那個地方視察工作,那麼那個地方的神位就要暫時退位給姜太公,所以相傳下來鄉民們都覺得姜太公是凌駕於諸位神之上的神。
還有姜太公因為忙乎半天沒有得到封賞,而且需要時刻在檢查諸神,他屬於居無定所,他常常在屋梁和門楣上暗中觀察,所以很多百姓會在門楣和屋梁上張貼姜太公在此的標貼,以求吉祥。
種種體現了姜太公在人們心中的地位甚至超越了一些正位的神仙。


姜子牙之子。
來源
姜子牙之子? 有齊桓公嗎?_ ____ 姜子牙有子,齊桓公存在。
姜子牙的兒子是誰? 幾個,姓什麼?_ ____ 具體有幾個兒子我沒有查到 不過都是姓薑的 姜子牙是春秋時齊國的始祖,他的子孫們都是薑氏齊國的王族。
關於姜子牙的兒子 ____ 周武王分諸侯時,姜子牙十一世孫,即炎帝六十二世孫,名宏道,配妻孟氏,生二子一女. 長子申伯,次子申甫. 女嫁周曆王為皇后,生下周宣王,宣王繼位後,四夷叛亂,便於周宣王五年戊寅(西元前八二三年)六月命太師尹吉甫和母舅申伯前往討伐,后凱旋迴國. 申伯因扶周中興,又以國舅身份被周宣王賜封到謝國(謝邑).到了楚文王二年(西元前六八八年),申伯之國為楚國所並,申伯子孫,為避仇,便以國為氏,改姓謝. 申伯成了謝姓的鼻祖. 申伯之弟申甫仍姓姜、丘、章.
姜子牙的兒子是怎麼回事?_ ____ 姜子牙他兒子姜大牙,後來出國到了西方,後代就叫西班牙了,後人有的喜歡吃葡萄,盡長些葡萄牙,怪難看的!
姜子牙的後代,那幾個姓氏分別是什麼?_ ____ 姜子牙後代的姓氏除了丘還有:姜、呂、齊、丁、壬、年、奇、枋、紹、駱、銘、青、易、尚、其、佐等等. 姜子牙的家世是顯赫的,但是其出身卻是低微的. 很多歷史文獻中都提到他遇周文王之前曾經做過不得志的屠夫和小商販. 《戰國策·...
姜子牙的兒子是誰_ ____ 姜子牙有15個兒子呀. 周初,有太公薑子牙,助周伐商,被封齊. 姜子牙活了165歲,這個年齡真是高夀了,顯示出了薑子牙的神仙特性. 他有個老婆叫做申姜,給姜子牙生了十五個兒子. 大兒子姓姜社,一共活了121歲,跟他父親一樣長壽,...
姜子牙的兒子是誰? 幾個,姓什麼? " 昭烈武成王 "姜子牙 姜太公為炎帝神農氏54世孫,伯夷36世孫. 為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四代太師,齊公;妻申姜,育有13子(丁、壬、年、奇、枋、紹、駱、銘、青、易、尚、其、佐),女邑姜封周武王妃、皇后. 另有記載:齊丁公 姜及 (前999年--前???) 齊丁公,《說文解字》作齊玎公,姜姓,名左手(拼音jí)[1],《左傳》和《史記》稱他為呂曳[2].丁公為西周初期的齊國君主,是齊國始祖姜太公的兒子和繼任者.
姜子牙的兒子都做什麼官_ ____ 晉中之窗030600.NETY提醒您:呂市中級人民法院 《史記·三十世家·齊太公世家》中說太公死時一百餘歲,其子丁公呂憶(jí,及)繼位. 被封為齊丁公,原名姜冊,姜太公之子. 周成王時頗受重用,又是周康王時期的顧命大臣。
姜子牙有幾個兒女 ____ 沒有女兒!
姜子牙有多少個兒子?_ ____ 記載: " 昭烈武成王 "姜子牙 姜太公為炎帝神農氏54世孫,伯夷36世孫. 為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四代太師,齊公;妻申姜,育有13子(丁、壬、年、奇、枋、紹、駱、銘、青、易、尚、其、佐),女邑姜封周武王妃、皇后. 另有記載:齊丁公 姜及 (前999年--前???) 齊丁公,《說文解字》作齊玎公,姜姓,名左手(拼音jí)[1],《左傳》和《史記》稱他為呂曳[2].丁公為西周初期的齊國君主,是齊國始祖薑太公的兒子和繼任者.


6560a0cce92142eba8fc7423136129aa174f50006a6638a775e101e071000458046db04ff51e07300045898792736681e06e00045d211f2eb785174f90006a6078d8755970OCzIuhDnV0OCzIuW57r


仁厚賢德的邑姜應該是將後宮打理得井井有條。示意圖。圖為清焦秉貞《歷代賢后圖》冊,絹本,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姜子牙之女做王后 歷經千年賢名傳 | 姬昌 | 周文王 | 邑姜 | 大紀元 https://bit.ly/39CPNoN
典故「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說的是有著雄才大略和治國安邦之能的姜子牙與周文王相遇的故事。一直隱居海濱的姜子牙在72歲時,在渭水之濱的磻溪(今陝西寶雞境內)釣魚,以便與姬昌,即後來的周文王相見,並輔佐其消滅無道的商紂政權。而姬昌在此期間外出狩獵前占卜的卦辭說:「所得獵物非龍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業的輔臣。」姬昌出獵,果然在渭河之濱遇到姜子牙。姬昌與他交談後大喜,還一同乘車而歸,尊其為太師 。
姜子牙輔佐姬昌後,告訴他要積善修德、明道行仁,這使得天下三分之二的諸侯都歸心向周。姬昌死後,姬發即後來的周武王即位。姬發尊稱姜子牙為「師尚父」,「師」是三公之首太師的簡稱,「尚」是姜子牙的名,「父」是對德高望重的姜子牙的尊稱。在其輔佐下,姬發成就了功業,建立了周朝。姜子牙因為在興周滅商中功勳卓著,被首封於齊地營丘(即今淄博市臨淄區)建立齊國。
不過,姜子牙不僅僅是輔佐大臣,更是周武王的岳父,武王的王后正是姜子牙的女兒邑姜。對此,史書業已確證。西晉初年的《春秋經傳集解》裡說:「邑姜,晉之妣也。」杜預的注說:「邑姜,齊太公女,晉唐叔之母。」比杜預稍早的皇甫謐在其《帝王世紀》中也說:「武王妃(一作納),太公之女,曰邑姜。修教於內,生太子誦。」
此外,清代王聘珍在《大戴禮記‧解詁》一書中也明確注曰:「后妃,武王邑姜也。」關於邑姜留下的史料雖然不多,但亦可從中窺見其品行。
邑姜嫁給周武王之時,正是武王南征北戰、征討商紂王政權的關鍵時候。作為王后,她盡職盡責。對於邑姜的才幹,武王在與諸侯會盟時的《泰誓》中說:「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意思是我有十位治亂的大臣,這十人同心同德才贏得天下。他們是周公旦、召公奭、姜太公、畢公、榮公、太顛、閎夭、散宜生、南宮适和邑姜。十人中唯一的女性正是王后邑姜。
一直隱居海濱的姜子牙在渭水之濱的磻溪(今陝西寶雞境內)釣魚,以便與周文王相見。圖為明 戴進《渭濱垂釣圖》。(公有領域)
關於邑姜的功績,宋朝理學大家朱熹注釋《泰誓》時認為是:九人主外,一人主內。《禮記‧婚義》有云:「后正位宮闈,同體天王。」王后的地位跟王等同,她的職責就是管理後宮,保證王不至於後院起火。
顯然,仁厚賢德的邑姜應該是將後宮打理得井井有條,嬪妃之間都能和睦相處,孩子教育也是毫不含糊,這讓武王從來不必為家務事操心。
教育子女上,邑姜從胎教就早早開始。邑姜和武王成婚後,一年後生下了太子姬誦,即後來的周成王。史載,邑姜在懷孕時非常注重胎教,「立而不跂,坐而不差,獨處而不倨,雖怒而不詈」,大意是站立的時候不東倒西歪,坐著的時候端正嚴肅,獨處的時候不隨地蹲坐,有了脾氣的時候也不隨便亂罵人。由此可見,邑姜是一位注重德行且毅力非凡的女子。
姬誦作太子時,為了保證他的根性純正,邑姜請周公等三位德高望重的大臣擔任他的老師,分別負責太子的身體、德義和知識技能方面的教育。為了讓太子健康成長,還將其周圍品行不端的人逐去,挑選天下品行端正、孝悌有學問的人和他一起生活。這樣使太子每天見正事、聞正言、行正道。為了太子的成長,邑姜可謂殫精竭慮。
與文王、武王等一樣,邑姜對上天也是非常敬畏的。她在懷第二個兒子太叔時,夢見上天對自己說:「我賜予你的兒子名為『虞』,將把唐國封給他,讓其在那裡繁衍他的子孫。」等孩子降生後,邑姜發現他的掌心中有清晰的紋路,好像一個「虞」字,就給他取名為虞,亦稱叔虞。
武王在與諸侯會盟時的《泰誓》中說:「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圖為清 陳士倌《聖帝明王善端錄(唐虞夏商周).周武王》。(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武王去世後,年僅13歲的成王即位,周公旦輔政。周成王八年(前1035年),周朝諸侯國唐國(唐國地處黃河、汾河的東邊,方圓有一百里)發生叛亂,威脅周王室在河東地區的統治。周公旦率軍平息唐國叛亂後,將周王室子孫遷到唐地。
叔虞年少時,周成王曾與其戲耍,摘下一片梧桐葉裁成玉圭的形狀交給他,並說:「把這個封給你。」叔虞很高興,就把此事告訴了周公旦。周公旦詢問成王,成王說自己是在與叔虞開玩笑。周公旦嚴肅地說:「我聽說過,天子沒有開玩笑的話。天子一說話,史官就記下來,樂人就吟誦,士人就頌揚。」周成王於是將叔虞封在唐地,叔虞成為唐國國君,故稱「唐叔虞」果然應了邑姜的夢。叔虞之子燮繼位後,改國號為「晉」。
成王在位22年後,因病去世,其子周康王姬釗即位。邑姜忍著悲痛,以先太后的身分教導康王,讓他尊重大臣、愛護人民。康王在位期間,繼續推行周成王的政策,平定東夷叛亂,北征略地,西伐鬼方,進一步加強了統治。周成王至周康王時期,天下安定,四十多年沒有使用刑罰,史稱「成康之治」,這背後無疑也有著邑姜的功績。
據說,坐落在今天山西太原市西南的晉祠,有一座專為祭奠邑姜的宋代建築「聖母殿」,殿內聖母像為北宋天聖年間雕塑,已有了近千年的歷史。這說明,邑姜的賢名並不曾因為歲月的流逝而湮滅。@*#
姜子牙之女做王后 歷經千年賢名傳 | 姬昌 | 周文王 | 邑姜 | 大紀元 https://bit.ly/39CPNoN

2020-12-04_113623a15e0a5c7319e23bff906e10477c0a36-450x5472020-12-04_1137152020-12-04_11370120170217185379487948-450x83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