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夫人
「庶夫人首領」杜曹玉琳
 王善人說:「我考查當時風俗,都是貧學富、富學娼,妖豔打扮,不顧倫理道德。而且富貴人家多數娶妾。我發現庶夫人是改變風俗的源頭,因她得寵掌權,主持家務,以小犯上,家庭失和。如若挽正風俗,得先研究明白嫡庶之道,使其自動自發,安分守己,助夫敬姐,家庭和樂,社會安寧。」
 杜曹玉琳,黑龍江省安達縣人,是杜家燒鍋三東家鳴九的二太太。她聽明白庶夫人道,痛改前非,感化了吉林省于省長二太太,因之善風大開,義學林立,直接救了自己,間接助夫成德。
 杜曹玉琳所到之處倍受權貴歡迎,經過縣市,聞風而化。1929年被聘為北平總會名譽理事,1933年當選黑龍江省總分會副理事長,1934年兼任特別團副團長,1936年當選長春總會副理事長。杜曹玉琳以庶夫人化庶夫人,道德會倍受權貴贊助,都是如夫人支持之力。
 善人曾說:「杜曹玉琳是庶夫人的首領,堪作婦女典範。改變苦惱家庭為和樂家庭,因之庶夫人道大放光明,其功德無量。」
--------------------------
日本癌症權威與王鳳儀
 日本有位癌症專家——醫學博士近藤誠,他行醫逾40年,專攻癌症放射治療,目前仍任職於慶應大學醫院。他是2012年「第60屆菊池寬獎」得主,此獎旨在表揚對日本文化有巨大貢獻人士。
 然而,這位癌症專家最轟動的研究理論卻是「假性癌」,他認為沒出現痛苦難受、吃不下飯等症狀,卻因檢查而發現的癌症有99%是假性癌若是「真性癌」,則在第一個癌症幹細胞誕生那一刻,其奪走宿主性命的時間就已確定,發現得再早也沒用,只不過因發現得早,表面上的「生存時間」相對變長罷了。假性癌在身體狀況調整後會自動消失,至於真性癌則根本沒救,目前所謂的癌症治療大多自欺欺人,甚至很多被宣判罹癌的人最終並非死於癌症,而是「癌症的治療」。
 一般所謂「癌症治癒率」統計的是五年存活率,換句話說,如果一名「癌症患者」在開始治療滿五年後的隔天身亡,他仍在治療成功那邊佔有一個點數。近藤誠認為要說一個患者到底有沒有被「治好」,至少也該看「10年生存率」才算數。
他寫的幾本暢銷書都繞著這主張發揮,如《癌症別急著開刀》、《患者啊,不要與癌症鬥爭》、《癌症的放任自流療法》。
再說,常用的癌症檢查電腦斷層掃描(CT scan),一次檢查的放射線劑量相當於普通X光片兩三百倍,那輻射量已足以誘發癌症。
有些人說要吃什麼、用什麼、做什麼運動,以「強化免疫力」避免罹癌,他說這根本是無稽之談。因為免疫細胞職在抵禦外來異物,但癌細胞是人體本身細胞變異,免疫系統根本不會視它為敵人。
所以該怎麼辦呢?
近藤誠再三強調:忘記癌症,別動手術、也別做放療,更不要做化療,萬一身體開始難受,再設法緩解疼痛即可,盡可能在輕鬆、平靜、放任的狀態下順隨天年。
除此之外,他提出三點建議:
一是透過改變飲食讓體液變成弱鹼性,餓死癌細胞。
二是絕不抑鬱,心情要樂觀開朗,時常笑呵呵。
特別有意思的是第三點。
 他居然提到清末民初中國東北鄉下的傳奇教育家王鳳儀,鼓勵大家學習王鳳儀的性命哲學思想,認自己不是,找別人好處,打開人倫情結,也就是所謂的「性理療病」
  當年日本佔據中國東北成立僞滿州國時,對王鳳儀及其道德會組織曾特別禮遇,而後王鳳儀之教也傳入日本,不知這麼多年來經歷怎樣的發展脈絡,只是曾有人指出可列入日本新宗教之一的「生長之家」,其中心理論與實修方法都與王鳳儀之教多所輝映。
到底近藤誠醫師的呼籲正確與否,這在醫療上恐怕難有定論,但可以證明的是,王鳳儀性命之學仍潛流東瀛,至今汨汨不息。
王鳳儀善人同學會 - 貼文 https://bit.ly/2SNFNiT
--------------------------------------
高雄鳳山有個「鳳儀」書院,據說是台灣目前所存古書院中最大的一個。
 這書院建於十九世紀初、清朝嘉慶年間,在當時鳳山知縣整合官方與民間資源下,由一位仕紳張廷欽主持興建,而後又經歷任知縣擴建,鼎盛時期共有包括講堂議廳宿舍倉庫廟祠等房間三十七間。
 日據時代因推廣西式新教育,書院漸漸荒廢,戰後又幾度被佔作民宅,原本格局多遭破壞,直到1985年被列為三級古蹟受地方政府保護,才開始慢慢清空整修,直到2013年完工,2014年11月正式開放大眾參觀。目前需要收門票(設籍高雄市者除外)。
 鳳儀這名字取自「有鳳來儀」,跟王「鳳儀」只是有趣的巧合而已。
 原本不識字的中國東北莊稼人王鳳儀首度辦學,是在清光緒年間、1906年,他四十三歲那年。在他那年代,四十幾歲在一般人眼裡差不多就是現在六七十歲的老頭子了,但他堅持女子要育子持家,無論如何必須受教育,因此理直氣壯、不怕側目非議,創辦了女子義學。
 他最早的一間學校設在東北「錦縣」十里台,由一戶大地主張家為感謝王鳳儀幫忙處理官司,而發心行善,將正房借給他辦學。被他逼著才勉強去上過一年私塾的太太白守坤擔任女義學老師,師範學校畢業的兒子王國華當男義學老師,兩校相隔一壁,白守坤有不認得的字,就從牆縫遞紙條請教兒子,起步的一切都在簡陋克難中。
 王鳳儀立了大志,有什麼用什麼,走一步算一步,若要等萬事俱備、能杜悠悠之口時才開始,應該就永遠沒有後來道德會的奇蹟盛況了吧?
 不管說是智慧,還是傻勁、戆膽,這真不是一般人會做的事啊!
 言歸正傳,如果有天鳳儀書院能辦「王鳳儀讀書會」,那可有多妙?
王鳳儀善人同學會 - 貼文 https://bit.ly/2SNFNiT
------------------------------
嫡庶制度是一夫多妻制度的一種,各妻子的之間的地位不平等,可分為正妻和妾,這種差別就是嫡庶之分。嫡是指正妻及其所生子女,庶指正室以外的女性(包括妾、婢妾、情婦等)及其所生子女。在古代中國,嫡庶的差別在唐宋以前比較重要,經元明清而逐代減弱。在一些嫡庶差別不算很大的時代或家庭裡,妻妾之間會互稱「肩姐妹」。
嫡庶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4R7VqV
東亞
嫡妻
主條目:嫡妻
中國
在古代,正常情況下家庭裡面,一個男子只能有一位正妻,稱為嫡妻,中國宋代之前只有賈充等數人因特殊情況得到皇帝許可而有地位相等的左右夫人。正妻在服制、車制等禮儀制度方面與丈夫享受同等待遇與地位[1],比如皇后的褘衣和皇帝的十二章衣,其裨、紐、約、佩、綬等配件便是完全相同的。在宋元之前多數朝代,無特殊許可而有兩位正妻的行為,會被處以一年以上徒刑和相應的杖刑處分,並被強制離婚[2],但實際上以妾為妻者不一定受到法律制裁。清朝建立後,由於滿洲習俗的漸入,不少男性都有平妻。但是在清後期,平妻現象也漸漸減少。男子娶正一般需要娶背景相當的女子,娶親之時,通過婚書寫明雙方家庭門第、嫡庶、年齡等資料。於某些朝代例如唐代,如果弄虛作假,娶到不相稱的女子,無論女方地位高於還是低於男方,這段婚姻通常都會被強制解除,且追究作假一方的法律責任[3]。 娶妻的儀式非常隆重,周代周天子娶妻前後歷時一年多,諸侯則超過半年。後世娶妻儀式雖然簡化,但仍包括聘書、禮書、迎書等三樣文件(三書),經過納采、問名、納吉(又稱過文定)、納徵、請期(又稱乞日)和親迎(或迎親)六個步驟(六禮)。有時男子還須親自射雁以供奠雁儀式之用,有些朝代男子需準備詩歌做催妝詩之用。
正妻不能降為妾[4],通常只在犯七出的情況下才能被休棄,而有些朝代還規定,即使犯七出,但符合以下三個條件的任何一條的,也不能休出(三不去):第一,經歷或主持了公公或者婆婆的喪禮;第二,娶時男方地位不高,後來富貴的,也即是所謂的不去「糟糠之妻」;第三,妻子的家族散亡,假如妻子被休則無家可歸。[5]
除正妻以外的其他合法配偶就是庶妻,多稱側室或妾。
媵在周代盛行,周代貴族女子出嫁,需要同族姐妹或姑侄陪嫁,稱為媵(正妻的同族陪嫁女子),後世鮮見。
妾一般是男子娶地位低於自己的女子,不經過三書六禮,而以較簡單的儀式納為配偶,稱為納妾。妾也有分等級,狹義上的妾應擁有正式身份,稱二房、小妻、如夫人,多為良民出身,也不可以隨便罵買,夫死後亦可自行改嫁。宋元以前,妾不能為妻,否則男方可能被處以一年半的徒刑[6]。宋元起有男子在正妻去世或休棄之後把妾立為正妻,需要經過一重儀式,稱為扶正。明清時代,嫡庶區分不再森嚴,把妾扶正的情況更普遍,也有男子買賣妻子的情況出現。
非嫡妻所生子女通常稱為庶子女,包括妾所生的子女和非婚生子女(稱奸生子、私生子),庶子女地位低於嫡子女,歷代對其繼承權規定不同。身份權利實行長子繼承制,財產實行諸子均分制。婢生子、私生子的財產繼承權會次於嫡妻和妾室所生。有些朝代,庶子需要做嫡子的家臣。
嫡庶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4R7VqV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