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官澳龍鳳宮/金門縣金沙鎮官嶼里官澳16號/:財團法人金門官澳龍鳳宮-主祀廣澤尊王與媽祖而得名-始建年代則為明神宗萬曆39年(西元1611年)/在金門,有兩句話非常相似,一句是"金門城宮,平林祖厝",另一句是"官澳宮,青嶼祖厝",兩句話都是在說這些個地方的宮(廟)跟祖厝非常有名,但原因卻完全不一樣。 "金門城宮,平林祖厝"說的是金門城的廟及平林(瓊林舊稱)的祖厝數量很多,在當時金門城有13間廟,平林則是有七座八祠;"官澳宮,青嶼祖厝"說的是官澳的廟及青嶼的祖厝很漂亮,又以龍鳳宮及張氏家廟(褒忠祠)為主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FireShot Capture 271 - (1) 臺灣國定古蹟編纂研究小組(National Historic Monuments of Taiwan) - 貼文 - Facebo_ - www.facebook.com2021-12-16_095945


金門青嶼張氏家廟(敇賜「褒忠祠」

下載 (51)4ade7c8e4022f4ade7ca366fbf4ade7d0e749254ade7ccf92e934ade7ce2593644ade7cb83d80f4ade7cf3caa664ade7d03d51d14ade7c7a356a711228047_1693451184209022_632816753677674013_n12047095_1693451170875690_1518012286331114128_n

青嶼祖厝-金門青嶼張氏家廟(敇賜「褒忠祠」大宗)[歷史建築](歷史建築登錄已於2011年10月24日起解除)
「御賜忠勤第 世登科甲家」,這是青嶼張氏家廟正門兩側的門聯,不但是青嶼張氏一族的勳表,也點出了張氏先祖的榮光。
若要比氣派,金門島上沒有任何一間家廟的規模比得上青嶼的「張氏家廟」,連島上最顯要的瓊林蔡家在起造大宗家廟時都以此家廟的規格為藍圖仿之。
青嶼張氏一族,雖然先祖張均正在宋仁宗廿年(西元1042年)就到青嶼開基,但是真正顯達卻是從明朝以後。「義父太上皇」張敏保育儲君有功而顯貴之後,張氏家族家聲斐起,也接連科舉登榜,除了明弘治三年(西元1490年)及十二年(1501年)張定、張宜兄弟連登功名之後,更有張鳳徴、張繼桂父子於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及萬曆二十三年(1594年)分別考上進士,成為父子進士,「世登科甲家」絕對不是浪得虛名。
「青嶼流芳遠 東園世澤長」則是交代了福建同安青園的親密關係。傳說張均正四傳之後,張必宜因倭寇作亂避居內陸同安李厝一帶,獲贈東側一塊地,後來就憑著這一塊地發跡,1949年以前每年青嶼祭祖東園族親還會有代表到青嶼來,後因兩岸分治而暫停。
原本書寫「祖為忠臣孝子 孫亦明宦鄉賢」門聯的柱子上如今貼上了「分虎符屏籓三省 仗鈇鉞威震二京」說明青嶼張家先祖的功勳不只在科舉亦在武績。
張氏家廟最有名的就是這一對「雙龍搶珠」的石鼓,金門民間有張敏「權君七日」的傳說,明代是太監當國,皇帝看完章奏之後是由「司禮監」批紅發出,而明憲宗大部分的時間是周旋在嬪妃與方士之間,朝事幾乎都有司禮監張敏代之,所以張敏的家廟才得以使用龍紋石鼓,但畢竟不是真正的天子,所以這對石鼓上的龍是四指,而不是皇帝用的五爪金龍。傳說張敏故居裡有「三元及第人間有 七日權君天下無」的對聯,但因未實際拜訪其故居,故不知此聯是否至今依然存在。
雖然張氏家廟記錄了青嶼張家的過往輝煌,但是卻無法抵擋戰火的摧殘,現在的張氏家廟是八二三炮戰後在1976年重修的,當時先修復外觀規模,1984年裝修內部,讓內部恢復原本的模樣。20多年過去了,雖然規制格局依然宏偉,時光卻已經在細微之處留下痕跡。
大門兩側子午窗下石質裙堵上的麒麟浮雕應該是早期的遺物,神態生動,雕工精美,是不輸雙龍搶珠石鼓的石雕精品,充滿了盎然的古意。
張氏家廟是二進式建築,佔地廣大而富麗堂皇,金門地方上因此有「官澳宮,青嶼祖厝」的說法來形容張家祖廟的華麗尊貴,全是筒瓦的屋頂更呈現出青嶼張家與眾不同的身分,也讓後代子孫在表彰慎終追遠的無盡孝思之餘,也能緬懷於先祖的豐功聖德。
基本資料:
名稱:張氏家廟(敇賜「褒忠祠」大宗)
類別:歷史建築
種類:祠堂
公告文號:府文資字第0961900004號
公告日期:2007/01/19
行政區域:金門縣 金沙鎮
地址或位置:官澳里青嶼46號
定著土地之範圍:342.00㎡
指定理由:創建年代久遠者 、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法令依據:文化資產保存法第十五條
創建年代:明代不確定時期 (明正統五年)
所有權屬:私有
是否開放:否
是否收費:否
資料來源: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
青嶼祖厝-金門青嶼張氏家廟(敇賜「褒忠祠」大宗)[歷史建築](歷史建築登錄已於2011年10月24日起解除) @ 北雁南飛-金門 :: 痞客邦 :: https://bit.ly/2ELZXGq


1188914031_71188914031_01188914031_11188914031_21188914031_31188914031_41188914031_51188914031_6

青嶼張氏家廟
金門有一個俗諺:『官澳宮,青嶼祖厝』
『官澳宮,青嶼祖厝』,指的是官澳的龍鳳宮最富麗,青嶼的張氏家廟最堂皇。
廟前內側刻蟠龍搶珠的石鼓,外側刻花草。
石鼓又稱『石球』、『抱鼓石』、『石螺』或『椒圖』
椒圖為龍生九子之一,形狀像螺蚌,性好閉,最反感別人進入它的巢穴,舖首銜環為其形象。因而人們常將其形象雕在大門的舖首上,或刻畫在門板上。螺蚌遇到外物侵犯,總是將殼口緊合。人們將其用於門上,大概就是取其可以緊閉之意,以求安全吧。
傳說漢朝時代,孝子董永家貧,父王,無錢葬父,於是賣身為奴,適巧天帝女兒下凡遊人間,見董永賣身葬父,深受感動,乃委身為妻。天母久不見女兒,思念成病,遣使下尋,使者尋得天女在董永家,入內欲請天女回返天庭,卻被椒圖阻擋門外,只得回天庭奏母。天母大怒,下令椒圖永不得回天庭,長年坐守人間門舖外,時日既久,椒圖坐化成屈螺狀,因此,今日所見的石螺,只具尾紋,而不見頭形 。
內側雕刻蟠龍石鼓為四爪蟠龍,刻意有別於五爪的真龍天子。
此空間稱為前殿 又叫做『三川殿』或『三川門』,是寺廟宗祠的第一殿,也是信眾初拜的位置。外觀華麗,裝飾最為繁複,是建築物的藝術表現的重點所在。
張氏家廟位在西甲與後張兩角頭交界處,建於明正統五年(公元1440年),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重修,民國六十九年(公元1920年)再重修一次
瓊林蔡氏家廟,俗稱『大祖厝』相傳原本要仿照青嶼張氏家廟的規格大小建造,當初主持修建的是前庭房十九世裔孫蔡克魁(太學生),但是測量者,到青嶼測量時,僅測量張氏家廟的內側的長寬高,而忽略了牆壁的厚度,建成後才發現小了四面牆壁的規模。 
張氏家廟屋頂全用筒瓦,屬宮廷式建築,華麗尊貴,為地區所僅見,使『青嶼祖厝』名傳千古。
張氏家廟內部,明孝宗敕賜為『褒忠祠』,其祖龕明憲宗賜匾御書『重恩堂』。祠內二側石墩(柱珠)皆呈八角形,每一面又有駿馬浮雕上共有八匹駿馬,讓青嶼宗祠有『八馬皇宮』
類別    歷史建築
古蹟類別    
歷史建築    種類    祠堂
公告日期    
2007/01/19    公告文號    府文資字0961900004
行政區域    金門縣 金沙鎮
地址或位置    官澳里青嶼46號
定著土地之範圍    342.00㎡
指定或登錄理由    創建年代久遠者,歷史文化意義足以為時代表徵者,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具稀少性不易再現者
法令依據    文資法
青嶼張氏家廟 - 金門部落 - 新浪部落 https://bit.ly/2SrLliZ


1124881986_l1124879485_l (1)1124883071_l1124879400_l1124882374_l1124882872_l1124878879_l1124883173_l1124879485_l1124882491_l1124878884_l1124882972_l1124879685_l1124883073_l1124881981_l1124882490_l1124882489_l1124882875_l1124882970_l1124881683_l1124882188_l

青嶼 前甲 張氏宗祠
青嶼 前甲 張氏宗祠 @ 時 空 旅 人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2Gqrhue
 青嶼  甲頭  張氏宗祠
張氏有許多衍派和堂號。
清河郡望或清河堂,源于張揮封地青陽,後改為清河,唐置清河縣來。
百忍堂則源于唐張公藝九代同居,唐高宗親到其家了解和睦相處秘訣,張公藝連寫100個忍字,
歷史上傳為美談。
IMG_9290.JPG - 青嶼  甲頭  張氏宗祠IMG_9305.JPG - 青嶼  甲頭  張氏宗祠IMG_9326.JPG - 青嶼  甲頭  張氏宗祠
張揮95代孫,即張良16代孫張,仕晉封壯武公,其裔孫由吳郡經浙江紹興鑒湖入閩居晉江張林,
為福建泉州張氏始祖。其後裔張延魯,據明成化十年《金門青嶼張氏族譜》載︰
盈公生昭公,昭公子二︰長延齋,居五店市湖中;次延魯,居泉州大寺後,子鏡齋。
鏡齋生九子(仁、義、禮、智、信、恭、敬、遜、讓),分支晉江、南安、惠安、安溪、
德化、同安、漳浦、雲宵,子孫眾盛,文武科第,發展為泉州各縣望族,人丁科甲昌盛。
IMG_9306.JPG - 青嶼  甲頭  張氏宗祠IMG_9308.JPG - 青嶼  甲頭  張氏宗祠IMG_9307.JPG - 青嶼  甲頭  張氏宗祠
晉江張林祖祠內有兄弟進士、父子進士、三代進士等20多方匾額,
被稱為儒林祖祠,遂有儒林派之稱。
IMG_9323.JPG - 青嶼  甲頭  張氏宗祠
IMG_9327.JPG - 青嶼  甲頭  張氏宗祠IMG_9328.JPG - 青嶼  甲頭  張氏宗祠
宋末泉州張均正來浯定居青嶼,後代子孫顯貴,遂有青嶼張氏族人聚居的村落。
青嶼村屬於金沙鎮官嶼里,其下轄官澳、青嶼、塘頭三個自然村,
其中以官澳青嶼最大,因此就取官澳的「官」和青嶼的「嶼」兩字為村名。
民國88年,本縣行政區名改制,鄉下設村,鎮下設里,故改為官嶼里。
IMG_9321.JPG - 青嶼  甲頭  張氏宗祠IMG_9320.JPG - 青嶼  甲頭  張氏宗祠IMG_9324.JPG - 青嶼  甲頭  張氏宗祠IMG_9312.JPG - 青嶼  甲頭  張氏宗祠
嘉靖三十八年(1558),倭寇刧掠金門青嶼,殺戮蹂躪極慘,擄民勒贖。
青嶼是一個張姓單姓聚落,在明代有一段輝煌的歷史,
青嶼張氏宗祠曾被敕為「褒忠祠」,族人也以「忠勤世第」為堂號,其恩澤之盛,閩所未有。
金門有一個俗諺:「官澳宮,青嶼祖厝」,意謂官澳的龍鳳宮最富麗,而青嶼的張氏家廟最堂皇。
IMG_9318.JPG - 青嶼  甲頭  張氏宗祠
金門全境共有七座張姓祠堂,除了列嶼鄉(小金門)後宅的張氏祖厝已經傾圮外,
另有五座分布在金沙鎮,一座在金寧鄉,而最具代表性的就屬金沙鎮青嶼的兩座張氏宗祠。
IMG_9311.JPG - 青嶼  甲頭  張氏宗祠IMG_9310.JPG - 青嶼  甲頭  張氏宗祠IMG_9309.JPG - 青嶼  甲頭  張氏宗祠
青嶼張氏家廟始建於明正統五年(1440),迄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
其間在青乾隆五十九年(1794)重修一次,這一項修葺紀錄可以從張家保存的一塊十分珍貴的
「磚契」上,找到證明。
IMG_9315.JPG - 青嶼  甲頭  張氏宗祠IMG_9314.JPG - 青嶼  甲頭  張氏宗祠
 張氏家廟最早叫做「重恩堂」,是張家裔孫早年自立的堂號,
現在的張氏家廟祖龕上,仍然高懸一塊重恩堂的匾額。
 宗祠俗稱「祖厝」,亦稱「家廟」、「祠堂」,源自於商周封建宗法制度,是各姓氏奉祀其祖先神位
的一種傳統式建築,書經太甲篇:「社稷宗廟,罔不祇肅」,禮記曲禮:「君子將營宮室,宗廟為先,庫廄為次,居室為後」。
不過在先秦時代,僅有天子、諸侯、大夫及士等階級,才可以建宗祠,一般庶人是不許有宗祠的。
漢唐以後,百姓興建宗祠祭祀祖先的風氣才漸開。
IMG_9316.JPG - 青嶼  甲頭  張氏宗祠IMG_9319.JPG - 青嶼  甲頭  張氏宗祠
 在金門現有各姓氏宗祠中,論規模之寬廣,要數青嶼的張氏家廟為最,
不論是它的外觀門面,或是內部格局,都稱得上宏偉壯觀。
IMG_9313.JPG - 青嶼  甲頭  張氏宗祠IMG_9318.JPG - 青嶼  甲頭  張氏宗祠
青嶼村的張氏家廟,除了屋內廳堂高屋子 寬,彩繪華麗,屋頂上圓圓的筒瓦和彎彎的板瓦,
用來區別官家和民房的身份。
而屋頂上的筒瓦左右對稱,筒瓦越多表示身份越尊貴。而龍,是天子 的象徵,
家廟前的蟠龍石鼓為四爪蟠龍,刻意有別於五爪的真龍天子。
IMG_9317.JPG - 青嶼  甲頭  張氏宗祠
近來文化部已將改建後的青嶼張氏家廟,以不符「表現地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
從歷史建築名單中刪除。
IMG_9322.JPG - 青嶼  甲頭  張氏宗祠
經過委員實地勘查及審議,文化局通過指定將前甲張氏宗祠傳統建築為古蹟。
以取代已然改建的張氏家廟.......
油彩盡脫的木雕作品, 更顯其古拙之美
青嶼 前甲 張氏宗祠 @ 時 空 旅 人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2Gqrhue


2aefde8d-5e53-4be4-81d4-7005ccc671f4

「青嶼祖厝,官澳宮」,青嶼張氏家廟(大宗)又稱褒忠祠,為金門東北角張氏族裔崇遠的象徵。張氏族人近年於整建家廟一帶時發現殘缺的褒忠坊石柱,為使後代傳述先祖歷史,議請文化局協助文資保存修繕整建。
明清二代青嶼張氏寫下「九進士、八貢生、二解元、十五舉人」的紀錄,可見當地人文薈萃、文風鼎盛。加以張氏先祖曾蒙明憲宗、孝宗褒勉,憲宗時御賜「忠勤第」、孝宗時賜為「褒忠祠」,青嶼張氏家廟的建築盡顯榮寵;家廟外觀以紅磚、紅陶瓦筒構建,內有八駿石珠雕刻,木柱雕龍畫棟,大門兩側石鼓刻四爪蟠龍戲珠,為金門僅見,此係為感念張氏先祖張敏之功,明孝宗亦遣使於祠堂左側立褒忠坊,大道前有下馬碑。鄉賢張皆欣表示如今鄉里內所存者僅戰後改建的家廟,褒忠坊僅存石柱,牌坊的石板部分在戰亂期間被挪作他用。
張皆欣指出明朝時官道自青嶼延伸到金門城,張氏家廟旁即為官道,褒忠坊和下馬碑就立在官道上。褒忠坊有別於金門常見的貞節坊,可說是唯一的褒勉忠勤的牌坊,柱體呈圓形和多數的方柱不同。而褒忠坊則在兩岸對峙國共對戰期間傾圮,日前於原地先後起出牌坊的四根柱子,村里中耆老深覺應將先代歷史傳與後代知曉,有意請文化局協助修繕。家廟前廣場目前正籌畫於壁面嵌上畫,講述褒忠祠的故事,壁畫構思以數張圖講述張敏兄弟的故事,寇亂、入宮、監國、護幼、立坊…等事,壁畫前整地一方,擬植栽數株,闢為一小公園,公園預計於今年五月完工。
張皆欣表示因為牌坊的主體已亡佚,如修繕只能依明制,樣式和字體仿同年代古蹟;牌坊的石柱則沿用找到的部分,牌坊內側二根石柱較長、外側二根較短,目前殘存的較長石柱是以前外側的柱體。張氏宗親期望「褒忠坊」的修繕能將祖先的故事代代相傳,凝聚族人向心力的同時,亦能讓青嶼有一個亮點。
張氏宗親期望褒忠坊能修繕,以傳述當地曾有過的一段歷史;牌坊經戰禍,現存石柱殘破,難以想像原貌。(詹宗翰攝)
張氏宗親期望褒忠坊能修繕,以傳述當地曾有過的一段歷史;牌坊經戰禍,現存石柱殘破,難以想像原貌。
金門縣文化局-青嶼發現明代褒忠坊石柱 盼修繕傳述歷史 https://bit.ly/34cS1GZ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