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山萬佛庵
獅頭山位於新竹縣、苗栗縣交界處,是雪山山脈的餘脈,是古時前人來往新竹苗栗的要道,包括獅山古道、六寮越嶺古道、藤坪步道、水濂洞步道等四大古道的遺跡,而沿途除了自然生態豐富外,「獅山古剎」更是長久以來名列台灣十二勝之一。「獅山古剎」又分為前山與後山,前山的有勸化堂、輔天宮、開善寺、舍利洞、饒益院等五座,而羅列後山的有元光寺、海會庵、靈霞洞、金剛寺、萬佛庵、梵音寺等六座。其中萬佛庵主祀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是北台灣知名的佛教聖地
【廟宇沿革】
萬佛庵早在民國前即有居士於此修行,名為「滌心堂」,但確切創建年代已不可考。之後於民國十六年(日昭和二年、西元1927年)整建,到了民國二十二年改稱為萬佛庵,現今廟貌乃是民國七十一年拆除重建完成的。
【祀神傳說】
觀世音菩薩,又譯為光世音菩薩、觀自在菩薩,漢語音譯「阿婆盧吉低舍婆羅」、「阿縛盧枳低濕伐邏」,是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薩,與大勢至菩薩分別脅侍阿彌陀佛左右,並稱「西方三聖」,同時也是四大菩薩之一。《無量壽經》記載大勢至菩薩與觀世音菩薩同為阿彌陀佛西方極樂淨土的候補佛;未來阿彌陀佛涅槃後,將補處成佛,佛號普光功德山王如來。
【特色】
萬佛庵所處的獅頭山不僅寺廟眾多,風景更是宜人,期間有頗富盛名的獅山古道貫穿,最後可抵達獅尾的水濂洞,步道穿越天然泉石峭壁,沿途瀑布為伴,充滿大自然的原始氣息,山上還有靈塔、花園、紫陽門、望月亭、天然古洞等眾多名勝,是台灣北部地區最負盛名的觀光勝地之一。 
萬佛庵位於新竹、苗栗交界處的獅頭山上,地處蓊鬱的林間,正殿供奉的是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進入萬佛庵後會看到很多很可愛的小沙彌群像,無論是迎客的小沙彌們,或是挑水、掃地的小沙彌,個個都令人倍感親切。新竹縣旅遊網 https://bit.ly/33tsid5
位置地址 : 新竹縣峨眉鄉七星村14鄰59號
連絡電話 : 886-3-5800065

洗淨心靈的禪意行🙏獅頭山風景區

product_21458152_o_12020-09-14_0942211312282184-ff9c5e5e2cba3521670b980b9cdfc1f7

簡要描述:萬佛庵為一尼姑庵,就天然石洞正對面建西式佛堂及附設淨院。石洞原稱靈巖洞,日昭和2年(西元1927年)建本庵,並改稱萬佛庵,祀千手眼觀音,原「徐鳳妹」法名「妙因」為本庵第一任住持。 https://bit.ly/3kb9rdx

萬佛庵是座天然岩洞,民國前即有修道人在此修行。日昭和二年(1917)年整建,日昭和八年(1933)改稱為萬佛庵,民國71年全部拆除重建。以洞為佛殿,在佛龕下有天然泉水流出,水質甘甜清涼,令人倍覺沁涼;其另一項特色,是有可愛的小沙彌群像,無論是迎客的小沙彌們,或是挑水、掃地的小沙彌,個個都令人倍感親切。


台灣佛教五十年行腳系列(十九)獅頭山大叢林道場元光寺 | 宗教 | 人間福報

台灣佛教五十年行腳系列(十九)獅頭山大叢林道場元光寺 | 宗教 | 人間福報 https://bit.ly/3mlVMC2
萬佛庵
從獅頭入口按順序前進,「萬佛庵」是最後一站屬獅尾部分,光步行起碼在兩個鐘頭以上,但是如果從峨眉入口通到獅山停車場,大約只需十分鐘左右即可抵達寺前。
新竹客運在民國六十二年通車,獅頭山的佛教聖地才漸漸地受到民眾的重視。
現在的「萬佛庵」大殿是民國七十一年至七十二年間完成的,拆除重建的部分是原舊殿及東西寮房。七十三年完成大殿二樓;七十四年建「鐘鼓樓」;七十六年至七十七年間建「龍湖塔」,塔三層,高七丈八,和一般七級浮屠高度不相上下。
 五、六年間把這百年的基業重新改建完成,和當時未通車,凡建庵的一磚一瓦,日用一瓢食皆必須獅頭前山一步一趨地肩挑回庵的困境,實不可同日而語。
「萬佛庵」原名「滌心堂」,光緒年間乃是精通地理風水的韓滿老居士隱居修行之地,後因居士年邁體弱回歸故里,庵中無人料理,幾成荒地。所幸民國十六年初,妙英長老率徒眾達清、達純等尼師到庵裡大力整頓,使「萬佛庵」成一莊嚴佛地
民國二十二年正式改稱為「萬佛庵」,因「萬佛庵」原本是石洞,所以亦作「龍岩洞」,至於「龍岩洞」名稱的由來倒有一個傳說:「當妙英長老修建岩洞,欲擴大佛座而大鑿岩壁,工作至黃昏時分,突然庵中來了一位老者對鑿壁工人說:不要再鑿了,再鑿則會傷到龍喉。說完一出殿口即消失不見。當時工人不以為意,繼續鑿岩到晚,誰知翌晨起床喉痛不能言語,因知乃神人指點,遂不敢再鑿。」當時石匠所鑿的岩壁就是現在一樓大殿的佛龕,佛龕從此有甘泉流出。
「萬佛庵」是依山石之形勢而建,在寺外是完全無法辨別出來的,只有親自走進寺裡才能感受建寺的艱辛歷程。一樓名曰「圓通寶殿」寶殿中供奉著觀世音菩薩,其左右威立著護法韋馱和伽藍尊者佛龕下的天然石泉味美甘甜,清涼有勁,據說能療熱病,虔誠祈求可獲感應。
「圓通寶殿」結穴成洞,洞深二丈,石高三丈有餘,以洞作佛殿是整個獅頭山寺的共同特色。
   「圓通寶殿」左右二壁浮雕著罕見的「大悲陀羅尼出相」,也就是俗稱的「大悲出相」。每一尊佛菩薩相皆是根據「大悲咒」的一句咒語而雕,十分稀有難得。
二樓供奉的是古銅雕鑄的「虛空藏菩薩」,菩薩依岩而坐,後有水滴珠簾,據說雨季、旱季不增不減,見聞者無不歡喜讚歎。
「萬佛庵」的第一代住持妙英尼師精研醫術,在世時為村民施藥療病,時為當地人士所敬仰。妙英尼師圓寂後其大弟子達清法師繼任第二代住持,後繼者是達清尼師的師弟達緣法師;第四任住持為智道長老。長老法緣殊勝,民國四十九年到苗栗另立道場,而將「萬佛庵」法擔交第五代真明尼師接任;民國七十二年真明尼師退位,禪勳法師接掌第六代住持迄今。
現任住持禪勳法師,民國三十二年生於嘉義,二十歲時禮台北「法光寺」如學法師出家,並從中醫師吳義發處研習中醫多年。民國六十二年法師三十歲,前往苗栗大湖「法雲寺」受具足戒。接任「萬佛庵」住持之後展開重建工作,從民國七十一年開始至民國七十七年,歷時六年,分別完成「圓通寶殿」、東西寮房、「樓鼓樓」及「龍湖塔」的整建、莊嚴「萬佛庵」,弘法利生居功厥偉。


獅頭山萬佛庵  photo
https://photos.app.goo.gl/HfhAE3EihyDCQzFq8


1329555830-2887675868_n1329555824-2244688773_n

「滌心堂」

1329555829-2405749727_n

談經.說法

1329555828-2104135389_n

談經.說法

1329555827-674155811_n

台灣花磚

1329555826-2118657889_n

獅頭山位於新竹縣、苗栗縣交界處,是雪山山脈的餘脈,是古時前人來往新竹苗栗的要道,包括獅山古道、六寮越嶺古道、藤坪步道、水濂洞步道等四大古道的遺跡,而沿途除了自然生態豐富外,獅頭山區多天然岩泂,因此早年的僧人多利用這些岩洞結庵修行,而逐步擴建,終於使獅頭山成為佛教名山。「獅山古剎」更是長久以來名列台灣十二勝之一。「獅山古剎」又分為前山與後山,前山的有勸化堂、輔天宮、開善寺、舍利洞、饒益院等五座,而羅列後山的有元光寺、海會庵、靈霞洞、金剛寺、萬佛庵、梵音寺等六座。
其中萬佛庵主祀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是北台灣知名的佛教聖地,所處的獅頭山不僅寺廟眾多,風景更是宜人,期間有頗富盛名的獅山古道貫穿,最後可抵達獅尾的水濂洞,步道穿越天然泉石峭壁,沿途瀑布為伴,充滿大自然的原始氣息,山上還有靈塔、花園、紫陽門、望月亭、天然古洞等眾多名勝,是台灣北部地區最負盛名的觀光勝地之一。
萬佛庵是座天然岩洞,民國前即有修道人在此修行,名為「滌心堂」石洞原稱靈巖洞,日昭和二年(1917)年整建,日昭和八年(1933)改稱為萬佛庵,為一尼姑庵,祀千手眼觀音,原「徐鳳妹」法名「妙因」為本庵第一任住持。民國71年全部拆除重建,就天然石洞正對面建西式佛堂及附設淨院,目前已擴建為兩層樓高的殿堂,左右各有廂房,亦有鐘鼓樓及泰式的佛塔,殿宇恢宏,已看不出岩洞寺廟的原貌。 
現任住持.聽范老師說同時考取師大美術系和醫學院,但師父說學美術會眼高於頂,因此習醫濟世.
以洞為佛殿,在佛龕下有天然泉水流出,喝來石灰的味道頗重.
 供桌鑲嵌早期的浮雕彩繪瓷磚,現在很少見了.
主殿天穹可看到岩壁的樣貌,兩側浮雕人物經文.
獅頭山萬佛庵 https://bit.ly/2E18Dsi
往二樓的岩壁,仍有石灰滲出.


【新竹峨嵋】藤坪步道 六寮古道 萬佛庵步道 獅山步道 串成一圈一次走完 新竹一日遊 新竹景點 獅頭山風景區 @ 焦糖曼曼 走跳人生 :: 痞客邦 ::

1593996131-3680172761-g1593996121-688264759-g1593996135-3672960300-g1593996133-800721612-g]

2015.5.1苗栗南庄→新竹峨眉.獅頭山國家風景區之~~獅山古道、萬佛庵步道、六寮古道 @ 大新百的無聊部落格 :: 痞客邦 ::

1430919979-2319229396_n1430919973-192895515_n1430919965-1607862905_n


獅頭山風景區(I):獅山/六寮/萬佛庵古道+獅頭山小百岳 - 健行筆記


        獅頭山 位於新竹、苗栗交界處,是雪山 山脈的餘脈,最高峰海拔496米,風景宜人。山中寺廟眾多,大都利用天然岩石建築。期間有頗富盛名的獅山古道貫穿,沿途有勸化堂 、輔天宮、開善寺、獅岩洞元光寺 、海會庵 、靈霞洞 、金剛寺 、萬佛庵 、最後抵達獅尾的水濂洞 ,走完全程約需三小時,步道穿越天然泉石峭壁,沿途瀑布為伴,林蔭蔽日,處處茂林深谷,充滿大自然的原始氣息。身處蓊鬱林間,頗有深山古剎之美,是假日郊遊踏青的好去處。除寺廟以外,山上還有靈塔、花園、紫陽門、望月亭 、天然古洞等眾多名勝,是台灣北部地區最負盛名的觀光勝地之一。   
  獅山古道健行,若由獅尾牌樓旁的獅山步道 入山,第一站就是離入口500公尺外萬佛庵 ,沿途都是接近20~30度的斜坡,所以要花不少體力。進入萬佛庵 後會看到很多可愛的小沙彌的雕像,入口的護法金剛,雕得滿精緻的,給人容易親近的感覺,正殿供奉的是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民國前即有居士於此修行,名為滌心堂。日昭和二年(1928)年整建,日昭和八年(1934)改稱為萬佛庵 ,民國71年全部拆除重建。
寺廟地址:新竹縣峨眉鄉七星村14鄰六寮59號 
寺廟電話:03-5800065新竹峨眉萬佛庵 https://bit.ly/3bVefR9

728162589_m729218708_m728927709_m728840273_m728218168_m728209415_m728206110_m728195575_m728186521_m800_2d996e155441945766205e8f63c0d686800_58566db88820d79680f1413ac8655dae


夏日炎炎,又到了漫長的暑假了。從清朝到日據時期,位於台灣苗栗、新竹間的獅頭山,曾是很有名的佛教勝地,而獅頭山的最高處——元光寺,其全盛時期住眾更多達百人以上,是台灣早期少數幾個可以媲美大陸的叢林道場。整個獅頭山的寺廟道場以石洞作佛殿,更是別具特色。本期宗教文化周日專題——獅頭山大叢林道場,特別為您介紹元光寺、輔天宮、開善寺、靈霞洞、海會庵、金剛寺、萬佛庵等名寺古剎,帶您走一趟宗教文化的深度之旅。
獅頭山大叢林道場元光寺
獅頭山山誌曰:「獅頭山在峨眉鄉之南端,該山分水之南為苗栗南庄鄉,北屬峨眉鄉隸新竹縣。南面巨岩峻峭,隔三灣溪與象鼻山相對峙,迤北崗陵起伏,盤屈於藤坪村六寮之間,其形酷肖獅蹲踞之狀。清道光間,淡水同知李慎彝以其形命名為獅頭山。獅頭山海拔四百九十六公尺,山頂巖阿間,時常雲霧縹緲,漫山遍谷大樹如蟠龍偃蹇,竹林雜樹生於岩石間,石磴迂迴穿過陰翳之密林,殆不見天日,雖夏亦涼,……石磴通上下諸寺院,各寺多就洞窟鑿寬,在洞前附建殿堂者,計山之南面有勸化堂、開善寺,北面有獅岩洞、天然古洞、靈霞洞、金剛寺、萬佛庵等,各寺建築宏壯,畫桷雕楹,金碧燦爛,……登斯淨域,宛若置身塵世外,誠為台灣佛教第一聖地……。」山誌中所提到的「獅岩洞」就是元光寺的舊名。
元光寺位於獅頭山的最高處,清光緒二十一年(西元一八九五年),普捷和尚自大溪雲遊至此,見岩谷峻奇,乃徵得地主曾協春同意獻地建寺,加以十方善信募化資助,岩寺得成。初名為「獅岩洞善道堂」,日據昭和十五年(西元一九四一年)才改稱「元光寺」。元光寺初建是四合院式,大殿乃由天然之岩洞鑿寬而成,後歷經性圓、本淨、如淨、德全、會性、本明、性梵、普獻等諸法師住持興建,才有今日之規模,其中以會性及普獻兩位法師貢獻最力。
元光寺全盛時期住眾多達百人以上,這是台灣少數幾個可以媲美大陸的大叢林道場。民國三十九年先總統蔣中正先生蒞寺,對寺院僧眾之苦修自持,極表讚揚。民國四十二年經會性法師拆除大殿重建,當時元光寺山路尚未開通,一沙一石均由寺眾自山下搬運至山頂,工程艱苦卓絕。民國四十三年殿成之後,接續中國佛教會在台的第二次三壇大戒的傳授,戒壇由道源、如淨、妙果三位任三師和尚,佛教會理事長章嘉大師更親臨護壇,為傳戒掀起了高潮。
後接續會性法師的本明法師再建客堂及骨塔,接本明法師的性梵法師建講堂、寮房、水塘,這其中以重修道德門至望月亭的登山石階最為艱巨,因為沙石皆悉山寺僧人肩挑搬運。
民國五十六年性梵法師創辦「無量壽放生會」,這是首開台灣長期放生之始,並在寺院內每月刊印佛經,影響所至才有民國六十一年之「普門文庫印經會」的誕生。後來印經會因經費問題而停止,但放生會至今卻未中止過。
元光寺自開寺以來,因山居交通不便之故,歷代住持或對寺院硬體多有興建之功外,皆以安住僧眾,專心辦道為主,而寺院自謂法脈傳承曹洞宗,故自清末以來,即成為各方釋子仰慕的道場。並在民國四十三年,由於累積甚佳的人脈資源,而得各方重視,辦理三壇大戒傳授事宜。
民國六十三年十月普獻法師晉山元光寺,積極地開闢汽車登山道路,自六十四年底動工,六十五年九月才完工,如今汽機車可直抵寺前,方便了山寺的交通。
山路的開通只是普獻法師諸多法會活動的開始,由於交通方便了,普獻法師便對外舉辦各種法務,諸如建智營、斷食班、兒童夏令營、精進佛七,以及各種不定期的講經法會。普獻法師並多次應邀至國外弘法,為佛法的弘揚及振興元光寺的法務,不遺餘力,若說普獻法師是中興元光寺的功臣,並不為過。
普獻法師,花蓮人氏,民國三十二年生,二十二歲在新加坡華嚴精舍依廣義法師出家,曾就讀於圓山臨濟寺的「中國佛學研究院」,民國五十六年於台中慈明寺受具足戒,後親近道安法師多年。普獻法師自晉山以來,以振興法務為宏願,十八、九年來坐鎮元光寺,弘化四方,對佛教文化的貢獻有目共睹,年前卸下住職,得以專心四處遊化。
綜觀元光寺自清季開寺,近百年以來,由於地靈人傑,出家僧侶聚集日眾,特別是在民國四十三年前後的一百餘人,達到最高潮,實有成就中國古代叢林之勢。但由於學佛風氣日熾,寺僧散居各方,各地道場紛紛建立,人數銳減。普獻法師晉山,一改安住僧眾的保守方式,大力舉辦各種公益慈善事業及弘法講經,但人數總維持在二、三十人左右,其中除少數為年輕比丘外,大多是年事已高的比丘尼。法務持續推動,並吸收年輕僧才上山服務,是元光寺當務之急。
台灣佛教五十年行腳系列(十九)獅頭山大叢林道場元光寺 | 宗教 | 人間福報 https://bit.ly/3mlVMC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