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2020-09-01_2140442020-09-01_214108

吳佩孚(1874年4月22日-1939年12月4日),字子玉,山東省蓬萊縣人。晚清秀才北洋軍閥中曾經為實力最雄厚的軍閥之一,並擔任直系軍閥的首領,官至直魯豫巡閱使。
吳佩孚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2YVWXy7
生平
清朝同治十三年(1874年)3月7日,吳佩孚出生於山東省登州府的商人家庭,據聞佩孚出生時,其父夢見戚繼光走進了家裡,所以就以戚繼光的號佩玉,給兒子取名佩孚[1],年輕時考上秀才,但是在故鄉因得罪在地仕紳,因此被迫離鄉。
1898年投筆從戎,投效天津淮軍聶士成部隊,入北洋武備學堂開平班學習步兵科。1902年入保定陸軍速成學堂學習測繪科。
1904年日俄戰爭前夕,清政府表面中立,暗中聯日拒俄。日本駐清的軍事顧問和段芝貴從北洋督練公所中選拔出吳佩孚、孟恩遠、王懷慶等16名從武備學堂畢業的青年軍官加入「倭人偵探隊」與日本情報人員秘密組成「中日混合偵探諜報隊」,前往煙臺接受日本軍官守田利遠大尉訓練,後到旅大等地化裝成普通小販模樣刺探俄軍情報。吳佩孚建議日軍用多條普通漁船日夜不停地對俄軍艦隊進行騷擾、試探,趁其麻痹之際,再把情報船混在漁船中送到日本海軍指揮艦,此建議受到日軍的采納,為後來日軍殲滅俄軍陸上要塞做出了貢獻。10月,吳佩孚被俄軍逮捕,但在被押往哈爾濱的途中成功逃脫。日俄戰爭後,吳佩孚因屢次立功,獲贈「單光旭日勛章」一枚[2]。
1906年,吳佩孚加入袁世凱建立的新軍,任北洋第三鎮步隊十一標第一營任督隊官,當年被保薦至北洋陸軍講武堂進行短期教育,畢業後回到第三鎮,升任步隊十一標第一營管帶(等同營長)。1907年,曹錕升任第三鎮統制。在曹錕上任後,由於第三鎮駐紮長春,因此需要東北的相關地理知識。但第三鎮的軍官中僅有吳佩孚曾在日俄戰爭期間繪製過相關地圖,曹錕因此注意到吳佩孚,同一年吳佩孚也成功的完成數次對地方土匪的清剿任務,曹錕因此開始重用吳佩孚,在後來吳佩孚於民國初年的興起曹錕一直是他的提拔貴人。曹錕在1908年升任吳佩孚為炮兵第三標第一營管帶。在職務上雖屬平調,但是炮兵部隊有弋引火炮的馱馬編制,因此在預算提供上比步兵營充裕,且管帶的支薪也較步兵營高。1909年,曹錕派遣吳到與俄國交界的吉林興凱湖測量、繪圖[2],在該年吳佩孚完成任務。
宣統二年(1910年),第三鎮對東北地方土匪進行清剿,吳佩孚與張作霖部隊偕同擊潰金壽山所集結的胡匪部隊。
宣統三年(1911年)武昌革命後,各省革命黨人自行獨立,袁世凱復出後,於1911年11月下令陸軍第三鎮開拔鎮壓山西革命軍,該役炮兵部隊逐出佔領娘子關的革命軍,由於山西省的防線洞開,革命軍最終無法抵禦新式陸軍而退出省城太原。因此役戰功,吳佩孚升遷為炮兵第三標標統(位階等同團長)。清帝退位,中華民國成立後,陸軍第三鎮改制為陸軍第三師,駐紮北京,吳佩孚則被調入第三師師部,成為師長曹錕的主力助手。
民國四年(1915年),吳佩孚升任陸軍第六旅旅長,同年底袁世凱稱帝,各地護國軍起兵反袁。
1916年,袁世凱下令仍服從他的陸軍第三師南征四川征討西南護國軍,吳佩孚因此跟隨曹錕南征。第三師雖擊敗蔡鍔部隊,但在作戰未有最終結果前袁世凱自行退位,在5月即猝逝,在失去戰爭目標的第三師回師保定。
1917年7月,吳任討逆軍西路先鋒,時馮玉祥任東路先鋒,參加討伐張勳復辟。
1918年護法戰爭時,吳任北京國民政府陸軍第三師師長,隨曹錕入湖南作戰,攻岳州,陷長沙,占領衡陽。8月2日,吳忽然通電全國,電文曰,「鬩牆煮豆,何敢言功?」並主張「罷兵共和」。段祺瑞生氣的說:「秀才造反啦!」吳撤兵時,駐地移交給張敬堯,軍容齊整,全軍高唱《登蓬萊閣》。
巡閱使
1924年9月8日《時代》封面上的吳佩孚像
1919年,吳通電擁護五四運動,高談「勞工神聖」。1920年5月,吳從湖南北撤,集結於保定地區。7月,跟隨曹錕參加直皖戰爭,與奉系合作,擊敗皖系勢力,共同參與控制北京政府。9月率第三師進駐洛陽,任「直魯豫巡閱副使」。
1921年兩湖巡閱使兼湖北督軍王占元被川湘聯軍驅逐,吳佩孚被北京政府任命為兩湖巡閱使,命蕭耀南部占領湖北。允許共產主義人士在其控制範圍內的京漢鐵路、隴海鐵路等鐵路沿線組織工會。1922年4月,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中擁曹錕,將奉系軍閥擊退山海關關外,成為北洋軍閥中的首要人物,軍事實力最強。6月恢復約法,恢復舊國會,倡議南北議和統一。
1922年8月,蘇聯派出駐華全權代表越飛抵達北京,曾致函吳佩孚和孫中山,希望建立合作關係,並希望吳佩孚與孫中山合作,吳佩孚也表示「親俄」[3]。但後來南方戰局改觀,11月18日越飛寫信指責吳佩孚:「孫逸仙對您的懷疑倒是更有根據的」,兩天後,吳佩孚回信與越飛決裂,並表示「蒙古屬於中國」[4]。越飛在兩個多月後與孫中山簽署《孫越宣言》,裡面也表示「(蘇俄)從無欲在外蒙實施帝國主義政策,或使其脫離中國之意與目的」。
1923年2月鎮壓京漢鐵路大罷工,史稱「二七慘案」。同年4月在洛陽舉行五十大壽,維新派首領康有為贈送一副壽聯,曰:「牧野鷹揚,百歲功名才半世;洛陽虎踞,八方風雨會中州。」吳大喜,賞給大洋一千元。同年6月,未能阻止曹錕利用馮玉祥驅逐黎元洪。10月曹錕賄選,成為大總統。
1924年9月在中南海四照堂點將,發動第二次直奉戰爭,曹錕任命吳擔任「討逆軍總司令」。10月馮玉祥接受張學良建議,發動北京政變囚禁曹錕,吳為奉軍及馮叛軍所敗。赴岳州託庇於湖南軍閥趙恆惕。
1925年10月,浙江督辦孫傳芳發動反奉戰爭,擁吳出征。1926年4月,馮玉祥國民軍被奉軍逼出北京,固守南口,直奉再度聯合,擊敗馮軍。吳再次向張作霖呼籲恢復法統,然未得響應。吳的勢力地處華中,吳的反蘇立場使得蘇聯支持的國民黨廣州國民政府,把吳列為北伐的首要目標。
1926年8月賀勝橋戰鬥中,直系軍隊防守方逐漸支撐不住,吳佩孚為阻止潰敗,指揮機關槍和大刀隊督戰,對從陣地逃回的官兵格殺勿論,吳佩孚親自將幾位放棄陣地的旅長、團長斬首,並下令將他們的首級掛在電線桿上示眾,但仍未挽回敗局[5]:236,主力被北伐軍擊潰。北伐軍攻佔武漢三鎮後,吳率殘部撤退到河南,不久又被張作霖排擠,遁入四川依靠楊森,從此一蹶不振。
晚年經歷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居住北平。其間曾猛烈譴責偽滿洲國依附日本,分裂中國。但吳也曾應其舊部屬齊燮元的聘請,為齊的「特高顧問」,每月領「車馬費」數千元。但到1937年齊擔任日軍傀儡政府「華北臨時政府京津衛戍司令」時,便與之斷絕關係。
日本占領北京後日本駐華特務機關首腦土肥原賢二親自出馬,前來拜會吳佩孚,引誘吳出山,被吳拒絶。
1939年12月,吳佩孚於北平因吃羊肉餃子引發牙痛,由一日籍牙醫替其拔牙,4日細菌感染,引發敗血症而身亡。但江湖盛傳,吳因拒絕日本人的遊說,故日本人以毒藥謀殺。也有另說稱該日籍牙醫實為日軍指派以害死吳,家人得知消息連夜乘船逃往重慶。吳佩孚病逝前諄諄告訴國人:「汝輩讀孔孟書,當知其義,孟子不云乎,小固不可以敵大,寡固不可以敵眾,弱固不可以敵強,奈何有其一而敵其二哉!」其葬禮各界聞人皆親臨致敬,孔祥熙、吳稚暉等人都有發表演說。
身後
1939年12月6日,蔣介石向吳家屬致唁電稱讚吳:「精忠許國,大義炳耀,海宇崇欽,流芳萬古……」[6]。12月8日,宋美齡以個人名義電唁吳家屬[7]:357。12月9日,國民政府令著追贈吳佩孚陸軍一級上將[8],以及明令褒揚之[9]。蔣介石特撥國葬費20萬元,在重慶為他舉行追悼會致祭,並撰輓聯:「落日黯孤城,百折不回完壯士;大風思猛士,萬方多難惜斯人。」[7]:357北平召開追悼會時,蔣又撰輓聯:「三呼渡河,宗澤壯心原未已;一歌見志,文山正氣自常存!」[7]:357
評價
相傳吳氏捷悟,為秀才後,從王紹勛參研史事,王講授《明史·神宗本紀》:「明之亡,實亡於神宗。」提及明神宗怠政三十年,王感歎曰:「無為而治兮!不必生一神宗三秩。」只是一句評語,並非對聯。但吳佩孚居然立刻應聲對仗:「有明之亡矣莫非殺六君子七賢。」紹勛以為有才識,甚嘉之。
吳佩孚奉命征討南方,卻未被任命為湖南省督軍或省長,心有不甘,息兵衡陽,吳佩孚通電段祺瑞語:「鬩牆煮豆,何敢言功?」就此罷兵。段祺瑞氣得直跳腳:「秀才造反啦!」
吳氏在洛陽舉行五十大壽壽宴,保皇黨首領康有為送了一副壽聯,曰:「牧野鷹揚,百歲功名才半世;洛陽虎踞,八方風雨會中州。」推崇其軍功,吳大喜,賞給大洋一千元。
吳以作戰勇猛為名,全盛時期曾經是為西北國民軍軍閥馮玉祥、五省聯軍總司令孫傳芳的共主,是第一位登上美國《時代雜誌》的華人,時人稱為玉帥。
吳性格正直清廉,董必武稱:「吳氏做官幾十年,有過幾省地盤,帶過幾十萬大兵,他沒有積蓄,也沒有田產,相比於同時軍閥腰纏千百萬,總算難能可貴。」
死因
關於吳佩孚的死因有三種主要的說法,
被日本人害死[來源請求]。
感染敗血症死亡。
蔣介石的軍統戴笠等人害怕吳最終被日本人說服成為漢奸,為預防起見將其毒死[來源請求]。
親屬
妻妾:
元配王氏
正室李氏(?-1920年9月9日)
三房張佩蘭(1890年-1949年10月15日)。長春人。與吳佩孚合葬於今北京市海淀區四季青鄉西洪門村。
嗣子
吳道時(1909年9月27日(農曆8月12日)-1950年6月1日(農曆7月15日)逝世):吳佩孚之弟吳文孚的獨子,自幼過繼為吳佩孚嗣子。

吳運乾:吳道時長子。
吳運坤:吳道時次子
吳佩孚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2YVWXy7


wu-peifu-time-cover-4658-323x60025-62mukden-1931-japan-shenyang

吳佩孚以「老妻尚在」拒洋妞!人的價值,在遭受誘惑的一瞬間被定格
吳永健2018.12.19 03:20岳飛馮玉祥吳佩孚張學良人的價值
【希望之聲2018年12月19日】(本台記者吳永健綜合報導)1921年4月21日,來自德國的露娜小姐在洛陽見到了吳佩孚,一見傾情,秋波頻傳,無奈吳就是不領情。回去之後,露娜小姐對吳大帥下了“最後通牒”——譯成中文就是:“吳大帥,我愛你,你愛我嗎?”吳佩孚看後大笑不止,提筆原信批了“老妻尚在”四個大字,命譯員將此信送回。
以老妻拒洋妞,這等情懷,遍觀時下,有幾人能比?這就是吳佩孚。1924年9月8日,吳佩孚將軍作爲第一位中國人登上美國《時代》週刊,被稱之爲“Biggestman in China(中國最強者)”。
 1924年9月8日《時代》封面上的吳佩孚像(圖片:維基)
1924年9月8日《時代》封面上的吳佩孚像(圖片:維基)
那時,吳佩孚被北洋政府授予將軍府孚威上將軍稱號,手握重兵,出任直、魯、豫三省巡閱使,駐軍於京漢路,是當時實力最強,控制地域最廣,被認爲最有希望統一中國的軍閥。
吳佩孚言行一致,對自己的誓言踐行到底
吳佩孚(1874年4月22日—1939年12月4日),字子玉,山東蓬萊北溝吳家村人,一說是蓬萊縣城人,祖籍江蘇常州。
吳佩孚生於一個小雜貨店主家庭,其母張氏有娠時,其父吳可成夢見戚繼光到家,爲表示對英雄的景仰,便以戚繼光的字“佩玉”爲此子取名佩孚,字子玉。
大概戚繼光這個標杆在吳佩孚心目中還不夠高,終吳佩孚一生,他常常自比岳飛、關公。
日後,他領軍南征北戰時,填詞《滿江紅·登蓬萊閣》,譜成全軍軍歌,激勵士氣。全詞如下:
北望滿洲,渤海中,風浪大作。
想當年,吉黑遼瀋,人民安樂。
長白山前設藩籬,黑龍江畔列城郭。
到如今,倭寇任縱橫,風雲惡!
甲午役,土地削;
甲辰役,主權墮!
嘆江山如故,夷族錯落。
何日奉命提銳旅,一戰恢復舊山河,
卻歸來,永作蓬山遊,念彌陀!
 岳飛(圖片:維基)
岳飛(圖片:維基)
吳佩孚6歲入私塾,14歲時,父親病故,家境頓入貧寒,吳佩孚幾近輟學。爲籌集上學的銀子,他虛報年齡爲16歲——當時徵兵不要未成年人的,到山東登州水師營當了學兵。水師營要求學兵每隔5天集訓1天,每月發餉二兩四錢白銀。
吳佩孚自此開始半兵半讀的生活,其間拜登州府名儒李丕春爲師。吳本是一介書生,22歲考上秀才,會寫詩、繪畫,字也寫得好,熟讀《易經》、《春秋》,有“儒將”之譽。正是受過這樣的薰陶,日後,吳佩孚在大老粗扎堆的北洋軍閥裏,不但儒雅風度無人能比,更是操守品行無人比肩。
吳佩孚年輕時就寫過:“率性而節慾,可庶幾於聖賢;縱慾而滅性,則近於禽獸。”這道理說得簡明形象,想當聖賢,就要節制性慾,否則,就是禽獸!一個人一時禁色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吳佩孚做到了。
擇一人而終老。北洋權貴人物,袁世凱、曹錕、張作霖個個三妻四妾。吳佩孚自比關公,想做一個道德完善的真君子。他三十開外才娶結髮妻子李氏,後難拗母親堅持納妾張佩蘭,才順從。李氏病故後,吳佩孚再未納妾,與張佩蘭相伴一生,從不拈花惹草。
吳佩孚也曾撰寫一對聯,以表心志:“得意時,清白乃心,不納妾,不積金錢,飲酒賦詩,猶是書生本色;失敗後,倔犟到底,不出洋,不走租界,灌園搶壁,真個解甲歸田。
吳佩孚一生飲食起居簡單,衣食儉樸,難能可貴。1924年,從英國留學歸國的錢昌照,曾記述與吳佩孚初次見面的情景:吳穿布衣布鞋,白薯屑落了一身,招呼錢一起吃烤白薯,還大談自己的做人哲學。
上海《民生》雜誌曾在1939年創刊號上專門描述過吳佩孚的日常生活:
他雖身居要職,無奈賦性剛毅,廉潔自守,與其部屬同甘共苦,所以說到他的衣服方面,當在職時除了數襲必備的軍服外,西裝和華服一件也沒有的……他權勢雖然煊赫,爲了杜絕任人唯親,曾下過一道手諭,蓬萊吳姓五世之內不得依傍他爲官。
終其一生,吳佩孚言行一致,對自己的誓言踐行到底。
劉子真博客發表文章,概述了吳佩孚的一生沉浮。
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
在第一次直奉戰爭中,吳佩孚把奉系打回關外,大獲全勝。而這一次,由於直系大將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吳佩孚一敗塗地,只得浮海南逃。雖然中間曾短暫再握重兵,然而,北伐一起,直系潰敗,這位昔日“中國最強者”身邊只剩下自願追隨的衛隊,四處流寓。
被奉系打敗後的1925年,英美等國銀行表示,願意借款給吳佩孚,並且不需要抵押,支持他東山再起,結果被他斷然拒絕。此前在洛陽時,蘇聯要扶植他爲中國王,他也毫不猶豫地拒絕了。
馮玉祥,字換章,號倒戈將軍,人如其名。有人統計過,馮玉祥的一生一共倒戈八次,其中第四次是:北京政變倒吳佩孚。
1924年10月23日,馮玉祥率部返回北京,包圍了總統府,劫持了時任大總統的直系曹錕,將其囚禁在團城,推倒了顏惠慶內閣。迫使直系控制的北京政府下令停戰,並解除吳佩孚的職務,史稱"北平事變"。
馮玉祥的一生,用他自己的話總結就是:“誰實力強我就跟誰混”,簡而言之就是——有奶便是娘、給錢就叫爹。他的一生精確地闡釋了“做人無底線”和“政治投機主義者”這兩個詞。
中國有句古話叫“識時務者爲俊傑”,但是馮玉祥一生能前後八次識時務,能隨時隨地做俊傑,也是一個傳奇了。
1948年,馮玉祥乘坐蘇聯輪船回國投靠中共途中火災致死,不得善終。
“九·一八”事變後,吳結束流亡生涯,遷居北平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扶植溥儀搞僞滿洲國,他立即通電反對;吳曾怒責張學良:“爲何不打?”張說:“實力不足,打不過。”吳說:“現在我來了,實力就足了!軍人最大的實力,便是一個死字!”
他寫詩批評張學良:“棋枰未定輸全局,宇宙猶存待罪身。醇酒婦人終短氣,千秋誰諒信陵君。”詩中“醇酒婦人”是指當時傳言“九一八”前夜,張學良正與電影明星胡蝶跳舞。
 日軍在九一八事變後進入瀋陽(圖片:維基)
日軍在九一八事變後進入瀋陽(圖片:維基)
1935年10月,日本人掀起所謂華北自治運動。上門來拉吳佩孚下水的日本特務、漢奸一撥接着一撥。吳佩孚一直不爲所動,他告誡自己的舊部:“若另組政府,實國家不幸中之尤不幸矣。自治者,實自亂也,自治者,人治也。治其所治,非吾人所謂治也。”
1937年“七七”事變後,北平危急,吳拒絕南逃,在客廳的牆壁上掛上了關羽和岳飛的畫像,設置香案祭拜,以示自己以忠義的關羽、岳飛爲榜樣,誓死不與日本人合作的決心。然而,日本人怎麼會放過他呢?
據吳佩孚的隨員、英文翻譯陳文會回憶,北平陷落後,投降日本的江朝宗上門勸降,吳罵道:“你年紀比我大,還當日本人走狗,賣國求榮,真是白髮蒼蒼,老而不死。”遂與江朝宗絕交。
1937年10月,日本大特務頭子土肥原賢二親自出馬,前來拜會吳。吳坦率表示:“爾等就商於我,首須急速撤兵;次則將所有佔據地方之軍政、財政,及一切行政交還,顧問、指導官必須取消,經濟統制亦應立即解除。我爲主,日爲客;我發命令,日本人亦當極端服從。能如是,自可建議政府,恢復和平。”
在淪陷的北平,無論日本人和漢奸們怎樣利誘威逼,吳佩孚都不改其志。爲明志,他買了一具棺材放在客廳裏。
1939年12月,吳佩孚因牙病病逝於北平。1939年12月9日,國民政府主席林森追贈其陸軍一級上將銜,以及明令褒揚之。
吳佩孚死後埋在京西一帶,墓地四周有鬆牆圍護,墓前立一石碑,上刻“孚威上將軍吳公之墓”,牆外立一塊“吳佩孚墓地”指示牌。
吳佩孚一世戎馬生涯, 一生赤膽忠心。吳佩孚以「老妻尚在」拒洋妞!人的價值,在遭受誘惑的一瞬間被定格 | 岳飛 | 馮玉祥 | 吳佩孚 | 張學良 | 人的價值 | 希望之聲 https://bit.ly/3lFmWU7


本人大學時多番翻閱關於北洋軍閥的正史野傳,就氣節品德而言,北洋諸軍閥中獨推吳子玉。無論是「四不」將軍的說法,還是「老妻尚在」的典故,都在近百年來傳為佳話。
吳佩孚(1874年4月22日——1939年12月4日),字子玉,山東蓬萊人,民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愛國者、中國國民革命軍一級上將、官至直魯豫兩湖巡閱使、十四省討賊聯軍總司令。秀才出身,後投效北洋,並成為直系軍閥首領曹錕的第一戰將和智囊。吳善於用兵,富於韜略,軍事才能在當世中國武人中堪稱首屈一指,兵鋒所指,無不披靡,更為世人矚目。在其軍事生涯前期,曾一戰安湘、再戰敗皖、三戰定鄂、四戰克奉,有「常勝將軍」名。其人格品德更甚高,既講求五倫八德,也醉心佛老之道,有《循分新書》、《正一道詮》、《明德講義》、《春秋正義證釋》等著述傳世。
吳平生注重修身,廉潔自守,為人忠直,至性至情,稱得上是北洋集團中乃至民國政壇軍界中的佼佼者,華北淪陷於日偽之後,愈顯其晚節彌堅。最後甚至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中華民族偉大而不可侵犯的氣節。
四不將軍
吳佩孚曾寫過一副對聯:
得意時清白乃止,不納妾,不積金錢,飲酒賦詩,猶是書生本色;
失敗後倔強到底,不出洋,不走租界,灌園抱瓮,真箇解甲歸田。
在這長聯中,吳佩孚明確地表明了「四不」,即:不納妾,不積金錢,不出洋,不走租界。
這「四不」,吳佩孚都做到了。關於吳佩孚的清廉與正直,上海《民生》雜誌曾在1939年創刊號上曾專門描述過:他雖身居要職,無奈賦性剛毅,廉潔自守,與其部屬同甘共苦,所以說到他的衣服方面,當在職時除了數襲必備的軍服外,西裝和華服一件也沒有的。他的衣料全系國產所制,絕無一襲非國貨之物,即家中眷屬亦然如是,至於西服則吳將軍終生並未穿過。他權勢雖然顯赫,為了杜絕任人唯親,曾下過一道手諭,蓬萊吳姓五世之內不得依傍他為官。
吳佩孚的民族氣節更是讓人稱道。1935年10月,日本人掀起所謂華北自治運動。日本人及漢奸多次上門來拉吳佩孚下水,均遭到吳佩孚的嚴詞拒絕。一直不為所動。「七七」事變後,北平危急。吳佩孚拒絕南逃,在客廳的牆壁上掛上了關羽和岳飛的畫像以明志,誓死不與日本人合作的決心。據吳佩孚的隨員、英文翻譯陳文會回憶,北平陷落後,投降日本的江朝宗上門勸降吳佩孚,吳佩孚罵道:「你年紀比我大,還當日本人走狗,賣國求榮,真是白髮蒼蒼,老而不死。」遂與江朝宗絕交。
老妻尚在
吳佩孚年輕時就寫過:「率性而節慾,可庶幾於聖賢;縱慾而滅性,則近於禽獸。」這道理說得簡明、形象,想當聖賢,就要節制性慾,否則,就是禽獸!吳佩孚想做個道德完善的真君子,所以,就恪守傳統,謝絕縱慾。一個人一時時禁色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吳佩孚做到了。他三十開外才娶結髮妻子李氏,後母親堅持納妾張佩蘭,但對兩位夫人排得很正。李氏病故後,吳佩孚再未納妾。
據說,1921年的某天,來自德國年輕貌美的露娜小姐,非常偶然地在洛陽看到吳佩孚,便一見鍾情,西洋女子當然異常膽大,便秋波頻傳,可這個大帥就不領情,毅然回絕。露娜回去之後,還是十分傾慕,居然給吳下了最後通牒,直書:吳大帥,我愛你,你愛我嗎?吳知道後,大笑不止,直接叫翻譯傳話過去:老妻尚在!絕不拖泥帶水。
但是,吳佩孚除了張佩蘭從不再予納妾,卻是事實。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吳佩孚一代梟雄,如此忠於愛情,不為美女所動(還是外國的),且沒任何人找他麻煩,與糟糠之妻廝守一生,可敬!
三件批文
吳佩孚在其宦海生涯中曾留下三件批文,令人拍案叫絕!
一是有個政客曾在別處為官,政績平平政聲亦糟,得知吳佩孚主政直魯豫,便托關係來求吳,想到河南謀個官職。報告呈上案頭,吳佩孚大筆一揮批曰:「豫民何辜?」意思是河南老百姓有什麼過錯,竟要這樣的人來當官,承受因他當官而帶來的禍害——因為為官一任,可造福一方,也可禍害一方。吳佩孚不買推薦者的賬,也不用官話套話擋駕,僅以老百姓的利益為由凜然拒絕,義正辭嚴。
二是某「下崗」軍佐得知吳佩孚帳下有一旅長空缺,毛遂自薦來跑官且擬了自薦書,裏面大談理想抱負志向然後言歸正傳,最後是「願為前驅功成解甲退居故里植樹造林福澤桑梓」云云。吳佩孚批示:「且先種樹。」對這等志大才疏、誇誇其談的跑官者,吳佩孚的批示很有針對性——既然你有這種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先回鄉種種樹再說。
第三件則更有趣了。當時德國駐華公使的千金正值妙齡,對吳佩孚無限仰慕,相思無門,這洋妞思想也真夠開放,徑直寫信向吳佩孚求婚。吳佩孚不識德文,吩咐秘書譯出呈上,那情書便成了公函。吳佩孚依例揮毫閱示——「老妻尚在!」以老妻拒洋妞,吳佩孚的這等情懷有幾人能比得了?
每次批示不多不少都是四個字,風趣有加而嘲弄有力。吳佩孚的書信也如批示一樣幽默。他有一老同學曾致信與他,欲在他手下謀一後勤部門的所長職務。吳佩孚回信說:所長必有所長(chang),兄之所長何在?老同學討了個沒趣,只好作罷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53ozor6.html


世人關於吳佩孚的說法,多數是假的 | 夏小強的世界 xiaxiaoqiang.net

吳佩孚這個人,也許算一個愛國者,但是要注意的是:他愛的那個「國」,不是蔣介石的民國,他愛的是北洋軍閥的那個民國,這就是為什麼吳佩孚不反對日本人打國民黨,理解了這一點,你才能理解吳佩孚為什麼會和日本人談論合作,吳佩孚始終想把江山從國民黨手中奪回來,這才是他一切行為的本質動機。
參考資料:(台灣)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朱家驊檔案》、今井武夫《今井武夫回憶錄》、吳佩孚《吳佩孚先生集》、中華書局《土肥原祕錄》。


吳佩孚人生的信條是: 不好色,不納妾,不嫖娼、不貪財。大量史實證明,吳佩孚一生是言行一致的。 首先是不好色。吳佩孚年輕時就寫過:“率性而節欲,可庶幾於聖賢;縱慾而滅性,則近於禽獸。”這道理說得簡明、形象,想當聖賢,就要節制性慾,否則,就是禽獸!吳佩孚想做個道德完善的真君子,所以,就恪守傳統,謝絕縱慾。一個人一時時禁色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吳佩孚做到了。他三十開外才娶結髮妻子李氏,後母親堅持納妾張佩蘭,但對兩位夫人排得很正。李氏病故後,吳佩孚再未納妾。據說,1921年的某天,來自德國年輕貌美的露娜小姐,非常偶然地在洛陽看到吳佩孚,便一見鍾情,西洋女子當然異常膽大,便秋波頻傳,可這個大帥就不領情,毅然回絕。露娜回去之後,還是十分傾慕,居然給吳下了最後通牒,直書:吳大帥,我愛你,你愛我嗎?吳知道後,大笑不止,直接叫翻譯傳話過去:老妻尚在!絕不拖泥帶水。不過,也有傳說,吳佩孚北京寓居期間,就被一個日本女特務勾引得神魂顛倒。但是,吳佩孚除了張佩蘭從不再予納妾,卻是事實。自古英雄難過美人關,吳佩孚一代梟雄,如此忠於愛情,不為美女所動(還是外國的),且沒任何人找他麻煩,與糟糠之妻廝守一生,可敬!   其次是清廉。吳佩孚自比關羽、岳飛,對貪官污吏向來痛恨,雖農家出生,但一生不置產、不貪污、不索賄、不受賄,廉潔自律、衣食儉樸,難能可貴。吳佩孚一生飲食起居簡單,吃麵食、米飯,每餐只喝少許山東黃酒和紹興酒。1924年,從英國留學歸國的錢昌照,曾記述與吳佩孚初次見面的情景:吳穿著布衣布鞋,白薯屑落了一身,招呼錢一起吃烤白薯,還大談自己的做人哲學。   1927年5月的一天,吳佩孚率衛隊逃往四川經河南鄧縣構林關,受到當地頭面人物的熱情款待。面對滿桌酒肉,吳佩孚卻說:“免了吧!戰火連綿,百姓不得溫飽,我們還要這麼多菜乾什麼?”只留下四個小菜,其餘全叫人撤下。本來,吳佩孚定於第二天清早開拔,可地方紳士紛紛前來求字求詩,他大發雅興,欣然應允,即席撰寫了多首詩。在贈給鄉紳楊星如的詩中,有:“天落淚時人落淚,哭聲高處歌聲高。世人漫道民生苦,苦害生民是爾曹”,流露出悲天憫人的情懷,還不客氣地譴責地主豪紳們的罪惡,令其難堪。誰也沒有想到,弄文舞墨竟救了吳佩孚一命。當天上午,他的先頭部隊就中了河南悍匪索金娃的埋伏,連秘書長張煌言也被亂槍擊斃,他卻因發大發雅興推遲出發而得以倖免。   1932年10月離開成都後,定居於北京什錦花園,主要靠張學良資助維持生計。後因“西安事變”張學良被囚,吳佩孚靠偽京津衛戍司令齊燮元接濟,掛個有名無實的“顧問”,每月領“車馬費”數千元,算解了吳佩孚的窘困。齊燮元原是他部下,吳佩孚接受這一照顧,可作“袍澤之誼”,但無絲毫賣國之嫌。   再次,拒絕裙帶。吳佩孚當權後,前來跑官要官買官的親朋好友絡繹不絕。一次他親下手諭:“天、孚、道、雲、龍五世永不敘用”,這5個字都是蓬萊吳姓一系,一道手諭將自家親戚攀附之路全堵死。吳佩孚有個老同學 ​​在別處多次當官,幾次貪贓枉法被被免職了,便到吳佩孚處求官。那天,吳佩孚不在,便寫了個條子要求到河南當個縣令。吳佩孚回家見到條子,提筆批道:“豫民何辜?”意思是河南老百姓有什麼罪過?要你來害他們?吳佩孚手下有個老同事無能,吳給他安排了一個有職無權的閒差,整天無所事事。此人無聊之餘想過過有職有權的癮,便毛遂自薦,寫下軍令狀,要求吳給他10萬大 軍,保證平定南方革命黨人,“然後釋甲歸田,以種樹自娛”。吳佩孚知道這傢伙是紙上談兵式的蠢貨,怎能賦予大任!就在軍令狀上批道:“先去種樹”,羞得那小子再不吭聲。   不過,也有“例外”。吳佩孚當兵是個勤務,一天送公文被巡警營一幕僚郭緒棟賞識,郭慧眼識才便拉關係走後門,推薦吳到保定武備學堂做了士官生,吳自此有了事業的起點。但吳佩孚飽讀四書五經,深知知恩圖報。飛黃騰達後,念念不忘知遇之恩。在洛陽大帥府,除接待曹錕使者外,所有中外賓客吳佩孚一律不親自迎送,唯獨對郭禮遇有加,始終不渝。郭有煙癮,吳有禁令,但特下手諭:“只許郭公過癮,不准僚屬破戒。”郭偶爾害病,吳衣不解帶親自服侍。後來,郭想衣錦還鄉,吳保舉郭做山東鹽運使,嫌官小,郭鬧了脾氣,說:“難道我就不夠當一任省長嗎?”於是,吳又保薦郭做省長。郭繼續“開價”:“我不做省長則已,要做就在山東本省露臉,這才光宗耀祖。”當吳大費周折為其謀到山東省長之位時,郭已沈痾不起,不久即撒手離世。吳死後,吳佩孚親撰輓聯:“ 公而忘私,國而忘家,棄下老母孤兒,有我完全負責任;義則為師,情則為友,嗣後軍謀邦政,無君誰與共商量。 ”   研究者稱吳佩孚為“最後的關公”   辛亥革命後,一些議員們商議要拆除紫禁城三大殿,在其墟基上另建議會大廈。遠在洛陽的吳佩孚聽到後拍案大罵:“這群蠢豬!“馬上命令部下直接把一封電報拍給大總統、總理、內務總長、財政總長。故宮三大殿躲過了滅頂之災。   1919年5月4日,北京的大學生們走上街頭,要求政府拒簽出讓青島的《巴黎和約》。遊行中,學生們搗毀並焚燒了賣國官員的私宅,軍警逮捕了30多名所謂的“暴徒”,激起全國的抗議浪潮。幾天以後,遠在南嶽衡山的吳佩孚得知消息,這位被稱為敢“言人所皆欲言,諫人所不敢諫”的小小師長,竟直接向大總統徐世昌發出通電:“大好河山,任人宰割,稍有人心,誰無義憤?彼莘莘學子,激於愛國熱忱而奔走呼號,前仆後繼,以草擊鐘,以卵投石……其心可憫,其志可嘉,其情更可宥原!”數日後,又致電南北雙方將領,聯名通電反對政府簽約。電文大意是:決不許出賣祖國的主權!不能讓強敵將我山東家鄉當肉吃!身為山東籍的軍人,我願和日本決一死戰!   1924年敗軍後,有人建議吳佩孚逃入天津租界,他厲聲斥之:“堂堂軍官,托庇外人,有傷國體,烏可為者!”到了漢口,日本人探詢他是否願遊日本,吳佩孚回答: “我連租界都不住,談何去日本!” 被奉系打敗後的1925年,英美等國銀行表示,願意借款給吳佩孚,並且不需要抵押,支持他東山再起,結果被他斷然拒絕。此前在洛陽時,蘇聯要扶植他為中國王,他也毫不猶豫地拒絕了。1927年,被北伐軍打敗逃到四川後,日本第一遣外艦隊司令荒城二郎少將派特務機關長與吳接觸,表示日方可資助步槍十萬支、機槍二千挺、大砲五百門、子彈若干,此外並助款百萬,幫助吳佩孚東山再起,被嚴辭拒絕。他對日本人的回答是:這是我們中國人自己的事,用不著外人插手。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扶植溥儀搞偽滿洲國,他立即通電反對;曾到北京怒責張學良:“為何不打?”張說:“實力不足,打不過。”吳說: “現在我來了,實力就足了!軍人最大的實力,便是一個死字!”   1935年,日本侵略者策動漢奸搞華北自治,請吳佩孚做“華北王””,吳佩孚憤然道:“ 自治者,自亂也。”理直氣壯地加以拒絕。他寫了一首詩:“ 國恥傳來空有恨,百戰愧無國際功。無淚落時人落淚,歌聲高處哭聲高。”表達了他的慘痛心情。他曾寫詩批評張學良:“ 棋枰未定輸全局,宇宙猶存待罪身。醇酒婦人終短氣,千秋誰諒信陵君。”詩中“醇酒婦人”是指當時傳言“九一八”前夜,張學良正與電影明星胡蝶跳舞。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軍要吳佩孚出任北平維持會會長,他再次凜然拒之。1938年日本侵略者決定把華北偽政府和偽南京政府合併為一個漢奸政權,日本的土肥原賢二又拉吳佩孚做“中國王”,吳佩孚說:“叫我出來也行,你們日本兵必須全部撤出中國去。”日本人還在什錦花園安排過一次記者招待會,中外記者也已經讀到了打印好的“吳氏對時局的意見”。但吳佩孚身著中國紳士裝束,放下打印稿,義正詞嚴地說:惟“平”方能“和”,“和”必基於“平”。本人認為,中日和平,惟有三個先決條件:一、日本無條件自華北撤兵,二、中華民國應保持領土和主權之完整,三、日本應以重慶(國民政府)為全面議和交涉對手。怕在場的日本人聽不懂,他厲令秘書“斷乎不容更改”地將自己最後的“政治宣言”翻譯成日語。1937年,聽到南京大屠殺的消息後,他絕食一天,以示抗儀。1938年6月9日,國民黨軍炸開花園口黃河大堤,聽說淹死許多日本人,他異常高興;後又聽說有140萬人無家可歸,他又為此失聲痛哭。 吳佩孚:首個登上《時代》的中國人物   1938年12月29日,汪精衛投敵後,極力拉吳佩孚與他合作,一塊賣國。汪派親信陳中孚赴北平見吳佩孚,委婉地轉達了汪的意思,說如能與汪合作,就讓擔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兼任北平“政治委員會委員長”。陳中孚還沒說完,吳佩孚霍然站起,毫不留情地破口大罵:“誰跟汪精衛合作,這人必定下賤!”吳佩孚邊罵邊順手拿出一個手捲,遞給陳中孚說:“這是我親筆寫的文天祥的《正氣歌》,你替我帶回去,送給汪精衛!”陳中孚展開手捲,一行行公正有力的字出現在眼前:“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陳中孚滿臉通紅,落荒而逃。   1939年底,吳佩孚吃餃子時餃餡裡的肉骨頭渣子卡在牙縫裡,疼痛異常,幾天后越來越重,危及生命。德國醫生讓他住院手術,但吳素有“不入租界”的誓言,德國醫生只好嘆息而去。後請來日本醫生來家治療,吳大帥卻在治療後猝死。終年66歲。   吳佩孚曾自撰對聯總結一生:得意時清白乃心,不納妾,不積金錢,飲酒賦詩,猶是書生本色;失敗後倔強到底,不出洋,不走租界,灌園怡性,真個解甲歸田。   吳佩孚死後,蔣介石親致唁電給北平什錦花園吳公館:“ 先生托志春秋,精忠許國,比歲以還,處境彌艱,勁節彌厲,雖暴敵肆其誘脅,群奸竭其簧鼓,迄後屹立如山,不移不屈,大義炳耀,海宇崇欽。先生之身雖逝,而其堅貞之氣,實足以作勵兆民,流芳萬古。 ”   蔣介石親自送去輓聯:落日睹孤城,百折不回完壯志;大風思猛士,萬方多難惜斯人。   當時,駐重慶的中共元老董必武對記者發表談話:“吳佩孚雖然也是一個軍閥,但有兩點卻和其他的軍閥截然不同,第一,他生平崇拜我國歷史上偉大的人物是關(羽)、岳(飛);他在失敗時,也不出洋,不居租界自失。他在失勢時還能自踐前言,這是許多人都稱道他的事實。第二,吳氏做官數十年,統治過幾省的地盤,帶領過幾十萬大 兵,他沒有私蓄,也沒置田產,有清廉名,比起當時的那些軍閥腰纏千百萬,總算難能可貴。”   吳佩孚死後埋在京西一帶,墓地四周有鬆牆圍護,墓前立一石碑,上刻“孚威上將軍吳公之墓”,牆外立一塊“吳佩孚墓地”指示牌。據說,靈柩下葬時,一位吳佩孚手下的師長,突然一頭撞去頭破血流,說要隨大帥而去,不然就終生不娶,剃髮出家為大帥守墓,以表孝敬,此人叫喬林。吳佩孚沒有兒女,吳佩孚入土後,喬林師長成了和尚,在墓旁蓋兩問小屋 做守墓居室,自命守墓人,長年居守。喬和尚每天晨昏三叩首,早晚三炷香,口念佛經手敲木魚,為吳佩孚超度亡靈,直至1949年。大軍閥吳佩孚不好色,不納妾,竟有如此人格和國格! @ 往之不諫 來者可追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2YU8cXW
Mine coins - make money: http://bit.ly/money_crypto


武將-大軍閥寫得一手好書法/袁世凱書法/歷代帝王書法真跡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1520825603-380086614_n

后里毘盧禪寺-起於台中縣神岡鄉的望族-筱雲山莊的呂氏家族(原籍福建漳州詔安縣)。創建人妙塵上人生於民國前25年,為前清秀才呂厚庵先生之長女,母親為霧峰名門的林家淑媛,生女四人之後,呂厚庵先生及其父竟先後去世,林氏於是頓悟了人生之道,率領了四女及二姪至苗栗大湖法雲寺皈依三寶,拜覺力和尚為師,母親林氏法名覺滿,其四女法名分別為妙塵、妙觀、妙識、妙湛,而二姪女法名為妙本及妙偏/,恭請覺力和尚為開山祖師,民國22年5月覺力和尚圓寂,住持一職由妙塵接任,妙觀負責管理寺中財產會計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