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shi-in-shang-zhou-0Shang_zhou_gossip

【爆料商周】世界那麼大,人牲卻無處可逃:被迫陪葬的古中國逃亡者 | 故事 StoryStudio https://bit.ly/2AoLe2c
世界那麼大,人牲卻無處可逃:被迫陪葬的古中國逃亡者
黑夜裡,一個逃亡的奴隸正跌跌撞撞地在樹林裡穿梭,儘管他已盡了全力,卻仍甩不開追兵,前方一亮,一望無際的河水橫亙在眼前,這該如何是好?
正當他焦急地四處張望,遠方突然出現一點暈黃亮光,定睛一看──竟是個渡口!不僅如此,渡口邊還有一位中年舟人舉著火,並看顧一葉小舟。這是唯一的希望!顧不上思考這大半夜的怎會有舟人在渡口,他只能抓住希望低身朝渡口移動,後面商王國士兵的腳步聲越來越近,越來越近……
等在他眼前的是自由的天堂還是奴役的地獄?全在這舟人的一念之間了。
人牲逃走中
日本有一個知名的綜藝節目《全員逃走中》,這節目的型態以生存遊戲為主,參與節目的來賓為「逃亡者」,必須在一定時間內不被追捕的「獵人」抓獲。成功躲避追捕者可獲得獎金,被抓到的人則毫無獎賞。
這款生存遊戲曾經風靡日本、臺灣,許多大學院校也興起模仿風潮,在二十一世紀人們享受著被追捕的刺激與快感時,三千多年前則是有一群人以生命為代價,努力地躲避著追捕。
故事的結局在甲骨卜辭裡可以看到,商王武丁曾派遣貞人「亘」(貞人是指負責卜問的商朝官員。亘,音同宣)卜問追捕結果,而亘在甲骨版上如此寫道:
癸酉卜,亘貞:臣得。
癸酉卜,亘貞:臣不其得。
王占曰:其得,隹甲乙。
甲戌臣涉,舟延隱弗告,旬ㄓ五日丁亥逸,十二月。
這是十二月癸酉日的占卜,「亘」貞問那逃走的臣奴是否能夠捕獲?甲骨很快顯現出徵兆。商王武丁視察了卜兆(燃燒甲骨後的痕跡),並依據徵兆下了判斷:大約是天干日出現「甲」或「乙」的日子會被捕獲!
果然,第二天(甲戌日)逃亡臣奴就企圖涉水而過。據聞那生活在河畔,負責管理舟船的舟人「延」目擊了臣奴涉水逃亡的過程,但不知為何,竟然隱匿不報,導致殷商士兵直到第十五日(丁亥日)才抓到了臣奴。
雖然臣奴很快地被殷商軍隊抓到了,然而消息似乎未能即時回傳到商王耳中。於是,心急如焚的武丁再次透過甲骨詢問臣奴逃亡的情形,這次負責占卜的貞人為「賓」:
癸巳卜,賓貞:臣執。
貞:臣不其執。
王占曰:吉。其執隹乙、丁。七日丁亥既執。
這是第二十一天(癸巳日)商王武丁第二度針對此事的貞問,然而事實上逃跑的臣奴分明在逃亡後的第十五天(丁亥日)就被抓了,不過商王並不知情。而這次武丁看完卜兆後,認為乙日或丁日可以捕獲。
由後續占卜的紀錄可知,那臣奴終究沒有逃亡成功,儘管遇到了善心舟人的幫助,但他涉水後不久,還是被殷商士兵發現,旋即包圍逮捕,最後又回到噩夢之地──大邑商。
商代卜辭裡有著不少關於俘虜或臣奴逃亡的紀錄,像是經常和商王朝發生戰爭的羌方,就有許多被抓獲或是奴役的羌人,也如文中主角般試圖從囹圉(指監獄,音同零羽)或是沉重的勞役中逃跑,於是出現在甲骨的占卜紀錄裡:
貞:逸自圉羌其得?
這條卜辭是商王在卜問是否可以抓到從監獄逃亡的羌人,「逸自圉羌」可以解釋為從囹圉逃跑的羌人,「其得」就是問:可以抓到吧?這些紀錄所反映的,正是在我們熟知的殷商歷史之外,無法見諸史料的小人物生活樣貌。
儘管這些殷商臣奴逃亡的紀錄都十分簡短,但毫無疑問的,很多臣奴並沒有逃亡成功。不過我們更想知道的是,是什麼原因讓臣奴不惜冒著生命危險也要逃跑?被捕獲後的臣奴究竟會被帶到哪裡呢?
事實上,殷商臣奴若是不幸逃亡失敗,往往就會迎來他們人生的悲劇結局──成為人牲或人殉。
人牲,就是商王祭祀祖先的供品,其身分主要是俘虜人殉,則是殷商君主或貴族過世時一同陪葬的物品,其身分主要是奴隸,兩者相近卻不相同。不過無論如何,在殷商王朝眼中,俘虜和奴隸都只是徒具人類形體的動物或物品,他們不屬於「人」,更遑論權利與保障。
在卜辭中,我們可以看到為數不少的臣奴像是牛羊一類的牲畜,被商王朝拿來作為獻祭的祭品:
貞:今庚辰夕用獻小臣三十、小妾三十于婦。九月。
癸酉卜,貞:多妣獻小臣三十、小妾三十。
中國古代的俘虜或奴隸,男性稱為「臣」,女性稱為「妾」,這版卜辭記載著商王為了祭祀過世的母親以及女性長輩,一共宰殺了六十位人牲。
有些卜辭會一同把「處理」人牲的方式也寫出來,就是所謂的「用牲法」:
丁酉卜,貞:王賓文武丁伐十人,卯六牢,鬯六卣,亡尤。
這裡的「伐十人」不是指討伐十人,「伐」就是砍掉頭顱,是卜辭最常見的用牲法之一。凡是被砍掉頭顱的人牲,或是準備被砍頭做成祭品的俘虜都叫「伐」。所以這段卜辭的內容是:商王用了十個被砍掉頭顱的人牲給先王「文武丁」獻祭。
此種情景若以現今的眼光來看,用「草菅人命,慘無人道」來形容亦不為過。根據推算,殷墟墓中的人牲數量估計約有一萬,卜辭所見的六十位臣妾性命,或者是十顆頭顱,都僅僅不過是商王殘殺人牲的冰山一角。
從總量來看,商代人殉的數量比起人牲要少很多,但這並不代表商王對人殉就比較仁慈,僅僅是因為祭祀時常舉行,人牲的數量積少成多,自然會出現一個驚人的總數,而人殉通常只有商代貴族死亡時才用得上,因此就有一種比較少的錯覺。
其實在目前所發現的殷墟墓葬中,可以看到大量的以人殉葬。若以商王「武丁」墓的侯家莊M一○○一大墓來看,光是在商王武丁的喪禮中奉獻出自身性命的臣奴就有二百二十五位。至於武丁的愛妻──婦好,其墓穴中也發現了至少十六具人殉的骨骸,而且經鑑定發現有男性四位、女性二位、兒童二位,其餘則是性別、年齡不詳的肢骨。
這些人殉都是被以極其殘忍的方式斬殺,斬首自然是最常見的方式,但也有人因劊子手的技術不佳,而殘留下顎、頭顱破裂等等,其中亦不乏奴隸是遭到腰斬或者肢解,他們多半身首異處,依照部位不同,被擺放在商王或王后墓室或墓道四周。除此之外,也有奴隸是被捆綁之後直接推入墓穴遭到活埋的,而這些被活埋者進入墓室後並未喪失意識,他們臨死前的痛苦掙扎,至今還能從骨架的姿勢清楚看出。
也許,逃亡的臣奴正是因為明白自己即將面臨的悲劇,才決定奮力一搏。儘管不知道自己能逃多遠,也不知道離開大邑商之後會遭遇什麼樣的危險,但努力逃出商王朝卻是他唯一的希望。不幸的是,從占卜的驗辭看來,臣奴終究沒能逃過命運的魔爪。
商代使用人牲、人殉的風俗在武丁時期達到鼎盛,此後逐漸減少,原因是貴族需要更多的人力來從事生產。不過這種以人為殉的惡習,直到春秋時代仍十分流行,尤其是在齊、魯地區特別鼎盛,這當然讓孔老夫子氣到凍未條,因此說出一段很著名的話:「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向來溫和的孔老夫子用「斷子絕孫」如此嚴厲的話語詛咒著製俑之人,只是因為對製造人俑的工匠太過敏感嗎?事實並非如此,孔老夫子真正批評的是,貴族們就算用像人的陶俑來取代真實的人牲和人殉,但那份殘忍又不尊重生命的內心之惡,卻是從來沒有改變過的。
【爆料商周】世界那麼大,人牲卻無處可逃:被迫陪葬的古中國逃亡者 | 故事 StoryStudio https://bit.ly/2AoLe2c


Untitled-142020-07-01_190233Untitled1

墓穴中的血腥味:以活人陪葬的中國古代文明
墓穴中的血腥味:以活人陪葬的中國古代文明 | 故事 StoryStudio https://bit.ly/31xBQ7n
其原因絕非獵人生吞野豬睪丸所帶來的野性驚悚,而是片中瑪雅王國為了神秘的祭祀需求而派軍事人員襲擊王國近郊的村落,抓獲一長串俘虜運回王國的景象;這和我所瞭解的殷商文化竟暗合若節(儘管一些學者抗議這段描寫,宣稱瑪雅王國從不侵襲鄰近部落),最後總在不知覺間看完全劇,直至片尾那些西班牙人如天賜救贖一般蒞臨為止。
成批的俘虜被繩索繫綁,只能無奈地一步步走向可預見的悲慘未來。
在商代,這種人被籠統地稱作「係」,寫作這個樣子Untitled5、Untitled6,象人頭頸繫綁繩索之貌。卜辭常見某將領「以(致送)」係的記載,例如以下卜辭:
辛亥卜賓貞:Untitled7各化以王係。
辛亥卜賓貞:Untitled7各化弗其以王係。(《甲骨文合集》1100,圖一)
指的就是卜問「Untitled7各化」這個將領是否會致送來給王戰俘之意。而有些「係」字另加上了「Untitled8」旁,「Untitled8」是木製的枷鎖,字寫作Untitled9、Untitled10等形,則是進一步表示這些俘虜手部受到桎梏的模樣。
這些被綁入商王國的「係」,其中一部份運氣較佳者或許能僥倖留下一條性命,轉換身份成為王國中地位最低下,執勞役的奴隸;至於其他人只好閉上雙眼,像渾身塗上靛藍彩漆(Maya Blue)的瑪雅人牲一般,接受即將到來的殘酷命運。
通常來講,被商人拿來祭祀的俘虜們會被以「伐」的方式來處理。伐字作Untitled11、Untitled12等形,所象徵的就是以武具「戈」Untitled13斬人首之貌(戈在此只是利器的泛稱)。以卜辭為例:
叀伐酒于祖乙。 (《甲骨文合集》190,圖二)
指的就是對先王祖乙施行酒祭與伐祭。而古代漢語中又有「名動相因」的現象存在,簡單說就是在特定語境中,一個動詞可以轉換詞性為名詞,反之亦然。於是我們又可以由卜辭中見到不少稱這類人牲作「伐」的例子,例如:
貞:御于父乙,Untitled14三牛,Untitled15三十伐、三十Untitled16。(《甲骨文合集》886,圖三)
此處的「三十伐」即指對先王「父乙」祭祀所用的三十名人牲,將被施以「Untitled15」(斬殺一類)的祭法。由此觀之,這批「係」被稱為「伐」,此刻在商人的眼中其實和已死去沒兩樣了。
被俘虜來的這些外族人大部分可歸入羌人系統,這點我之前在〈漂泊東土的白羌〉一文中已略有述及。散居中原西、北側的羌族部落很多,商人用羌「Untitled17」字來指稱之,顯示出這個族群與牧羊有很深的關係,也由於古文字的構形特色,有時商人乾脆便將羌字加上了繩索作Untitled18、Untitled19,直觀地表示出被捕縛的羌這樣一個訊息。
其他明確指稱某類氏族的甲骨字都罕見附加糸旁的情況,可想而知在商人的腦海裡,「羌」簡直就是用來充祭的不二之選。
不只在文字中留下了線索,今天我們仍可透過不少考古出土的遺存窺見當時殺人祭殉的普遍。
多年來(含 1949 年前),在河南安陽殷墟一帶陸續挖掘出數量可觀的祭祀坑,為了某種祭祀需求而斬殺一至數人,單獨或隨同各種獸牲瘗埋的例子非常多見,已不稀奇;真正可觀的應屬隨葬坑,尤其是商王的大墓更令人咋舌。
這裡我們以西北岡 1550 號墓為例,為了這位墓主商王,據估計當時應進行了集中殺殉行為,除了個別的隨葬坑以外,先行斬下的上百顆人頭骨刻意被集中地擺設在南北墓道上。這自然讓我們想像起甫下葬時的「壯觀」情景:在結束一切祭儀,安置好國王的棺槨之後,巨大的墓穴空間充滿了血腥味,大量的人、獸屍首被扔入草草挖就的腰坑裡
正淌著血滴的的大量頭顱,就這樣井然有序如列兵般陳列於土階之上,如怨如訴地盯向商王棺木,隨著封閉墓穴的土沙層層覆蓋,直到三千多年後才又被人所發現
史語所著名學者王道還先生曾分析本所收藏的這些頭骨(沒錯,上述這些遺骸都正在史語所文物陳列館展出),發現大多數頭骨帶有明顯的砍削痕跡,有時甚至不僅一處傷口。他筆端帶有感情地指出:
其實,殷代實施的大規模殺殉,是「組織化暴力」的極致。以當時的技術而論,大規模殺殉必須動員、組織的人力極為可觀。那麼多人以暴力為業,對於人心、風俗的影響,難以估計。暴力影視對於青少年的不良影響,成年人參與實際戰爭後,心理發生可怕的變化,都是二十世紀的生活經驗。當年殺殉場所,必然無異於棍棒、戈兵、血肉、暴力、斧鉞交織的修羅場,殘酷的程度現代人難以想像。
他的觀點隱含人文關懷,照見殷商文明不可迴避的陰暗一面;在這類祭祀、殉死者之間,大概羌人也被迫貢獻了主要的數量吧。
人頭坑中的人頭 (Source: 中研院史語所,轉引自李宗焜〈從商周人牲人殉 論「始作俑者」的義涵〉)
據說當年牧野之戰後,周人代商有天下,所變革的不僅是統治階層的更替,周公旦所倡的「人文化成」精神在某種程度上也改變了往後中國人對待生命的態度。自此王侯不再以人陪殉,奉天事鬼也不再隨意取人性命,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文明進展轉變 ── 至少後世文獻中一點不缺這類的記載。
如果現實上的確完全朝這方面轉變,倒是符合不少傳統學者們對中國歷史「抱持溫情與敬意」的期待。然而事實是什麼?
周代以後人祭的行為確實已逐漸稀少,但仍零星可見,未曾中斷;而殉葬則是一脈相傳,普遍保留在文明底層之中,單就春秋以後的秦國為例,這個盤據於西周故地,號稱唯一承繼周文傳統的秦國,當穆公逝世時,文獻便記載了以三賢臣率百七十七人陪葬之事跡;近年景公大墓出土,考古人員發現在主棺周圍擺滿了殉人的隨棺,共一百六十六人從死。人數之夥可謂不遜於殷商!
由此看來,古代社會這種輕賤人命的習俗,並不會隨著朝代的鼎革而馬上改易,一切尚得等待時間長河流逝沖洗,文明才會逐漸地轉變出新面貌來。
下筆至此,我的腦海中不禁又浮現片中祭司在祭壇頂端,揮刀斬下俘虜人頭的景象。
一顆人頭嗑嗑撞撞地滾落廣場,引起眾人的嗜血狂歡,殊不知一切都在統治者的計算之中;反觀現在號稱現代化的社會,生產模式早已脫離蠻荒,而人群的集體意識動輒遭受各種力量刻意的操弄,其明目張膽令人怵目驚心,說實在的,這和古代有什麼兩樣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