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瑪蘭族競渡-源自台灣原住民習俗的二龍河競渡-兩百年以前噶瑪蘭淇武蘭、洲仔尾(宜蘭礁溪)一帶的平埔族人為了驅鬼避邪、平息二龍河裡的鬼魂,於是演變為在二龍河划船競渡祭拜神祇祈福的習俗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被發明的傳統」/鹿港龍王祭二度申請登錄彰化縣民俗文化資產未果因何不能登錄文資(上):不見民俗本真性的「創制傳統」(下):偽民俗無適當保存傳承者/臺灣無形文化資產自2005年推動以來/無形文化資產(非物質文化遺產)強調歷史記憶、文化認同延續下的社群意識及群體價值觀思維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2020-06-26_0930522020-06-26_0930332020-06-26_0930192020-06-26_0930122020-06-26_0930002020-06-26_0929512020-06-26_092728photo.php (1)2020-06-26_085545

礁溪傳承222年的二龍競渡登場 不是紀念屈原
2020-06-25 12:40 聯合報 / 記者羅建旺/宜蘭即時報導
二龍競渡並非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舉辦,而是以競渡方式祭拜河神,祈求平安,可說獨一無二。圖/礁溪鄉公所提供
礁溪傳承222年的二龍競渡登場 不是紀念屈原 | 基宜花東 | 地方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31hwhKd
今天端午節,宜蘭縣礁溪鄉二龍競渡龍舟祭典在二龍河畔登場,依傳承222年的習俗,二龍河畔的淇武蘭、洲仔尾兩庄庄民從龍船厝迎出龍船,經絞船、絞尾槳、力度、插順風旗、艾草、淨香祭拜後,沾硃砂點睛,沿途敲鑼,扛龍舟下水,在二龍河上獻紙頭,展開競渡,特別的是,二龍競渡並非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舉辦,而是以競渡方式祭拜河神,祈求平安,可說獨一無二。
礁溪鄉公所指出,礁溪二龍競渡擁有222年的歷史,民國90年列爲交通部觀光局「國家12大民俗節慶活動」、95年登錄為宜蘭縣政府節慶文化資產,是礁溪也是宜蘭甚至是全國最寶貴的文化資產,今年因疫情,停辦陸上活動,但傳統龍舟祭典儀式今天端午節,照舊舉行,在淇武蘭庄、洲仔尾庄各廣場祭拜,二龍河上賽龍舟,透過上下庄祭典、龍船戲、遊港、上下庄扒平安等,也祈求疫情早日結束、國泰民安。
至於二龍競渡的由來,鄉公所表示,二龍競渡並非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舉辦,而是以競渡方式祭拜河神,祈求平安,龍舟祭典、龍舟造型與競渡方式,不僅是應景的民俗節慶活動,更是莊嚴肅穆的宗教任務,龍舟造型極為特殊,船身猶如大型鴨母船,船首、船尾及船槳均彩繪太極圖形,船頭畫有一對麒麟,兩側各有凸起的黑白雙眼,船身畫上舞爪金龍,在水中具有避邪效用,上庄的淇武蘭船持綠槳,而下庄的洲仔尾船持紅槳。
同時,二龍競渡百年來都遵循古禮,今年因疫情縮小活動規模,競渡方式採扒平安的習俗辦理。
今天端午節,宜蘭縣礁溪鄉二龍競渡龍舟祭典在二龍河畔登場,依傳承222年的習俗,從龍船厝迎出龍船,經祭典,扛龍舟下水。圖/礁溪鄉公所提供
今天端午節,宜蘭縣礁溪鄉二龍競渡龍舟祭典在二龍河畔登場,依傳承222年的習俗,從龍船厝迎出龍船,經祭典,扛龍舟下水。圖/礁溪鄉公所提供
二龍競渡的龍舟造型極為特殊,船身猶如大型鴨母船,船首、船尾及船槳均彩繪太極圖形。圖/礁溪鄉公所提供
今天端午節,宜蘭縣礁溪鄉二龍競渡龍舟祭典在二龍河畔登場,依傳承222年的習俗,從龍船厝迎出龍船,經祭典,扛龍舟下水。圖/礁溪鄉公所提供
二龍競渡並非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舉辦,而是以競渡方式祭拜河神,祈求平安,可說獨一無二。圖/礁溪鄉公所提供
礁溪傳承222年的二龍競渡登場 不是紀念屈原 | 基宜花東 | 地方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31hwhKd
---------------------------
端午祭河神 二龍龍舟競渡222年
端午祭河神 二龍龍舟競渡222年 | 覺世/宗教 | 人間福報 https://bit.ly/3eBfXYH
宜蘭縣礁溪鄉二龍競渡龍舟祭典昨天在二龍河畔登場,民眾從龍船厝迎出龍船,經祭典,扛龍舟下水。 圖╱礁溪鄉公所提供
一九六一年龍舟賽紅短褲女子隊游吳秋子(紅圈處)已奪標,市公所男員工隊落敗。圖╱游吳秋子提供
二龍競渡是以競渡方式祭拜河神,祈求平安。 圖╱礁溪鄉公所提供
【本報宜蘭訊】端午節除了吃粽子、立雞蛋,對宜蘭縣礁溪人來說,最期待的就是「二龍競渡龍舟祭典」,昨天在二龍河畔登場,依傳承兩百二十二年的習俗,淇武蘭、洲仔尾兩庄庄民從龍船厝迎出龍船,經絞船、絞尾槳、力度、插順風旗、艾草、淨香祭拜後,沾硃砂點睛,沿途敲鑼,扛龍舟下水,在二龍河上獻紙頭,展開競渡。特別的是,二龍競渡並非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舉辦,而是以競渡方式祭拜河神,祈求平安,可說獨一無二。
礁溪鄉公所指出,二龍競渡在二○○一年列為交通部觀光局「國家十二大民俗節慶活動」、二○○六年登錄為宜蘭縣政府節慶文化資產,是礁溪也是宜蘭最寶貴的文化資產。今年因疫情停辦陸上活動,但仍維持傳統祭江暨除疫祈福儀式,在淇武蘭庄、洲仔尾庄各廣場祭拜,二龍河上賽龍舟;透過上下庄祭典、龍船戲、遊港、上下庄扒平安等,也祈求疫情早日結束、國泰民安。
麒麟當頭 下水能避邪
至於二龍競渡的由來,礁溪鄉公所表示,是以競渡方式祭拜河神,祈求平安;龍舟祭典、龍舟造型與競渡方式,不僅是應景的民俗節慶活動,更是莊嚴肅穆的宗教任務。龍舟造型極為特殊,船身猶如大型鴨母船,船首、船尾及船槳均彩繪太極圖形,船頭畫有一對麒麟,兩側各有凸起的黑白雙眼,船身畫上舞爪金龍,在水中具有避邪效用,上庄的淇武蘭船持綠槳,而下庄的洲仔尾船持紅槳。
二龍競渡百年來都遵循古禮,今年因疫情縮小活動規模,競渡方式採扒平安的習俗辦理。
此外,宜蘭端午慶典活動也因疫情取消龍舟錦標賽,不過,市公所昨天在宜蘭河安排一場男女友誼賽,重現六十年前「紅短褲」女子龍舟隊的水上英姿,以及男女龍舟對抗情景。
穿紅短褲 娘子軍奪冠
紅短褲是龍舟賽歷史中,女性解禁運動的象徵物。宜蘭市公所指出,宜蘭河早在清領時期,就有熱鬧的端午龍舟賽及吟詩聚會,卻一直到六十年前,才開始接納女性組隊參與競技。一九六○年,宜蘭河上首度出現女人划龍船的畫面,她們穿的就是紅短褲,娘子軍接連奪冠,打敗市公所男員工隊,造成轟動。
至於早年為何禁止女性划龍舟?台中教育大學副教授林茂賢說,並非歧視女性,而是民俗有陰陽概念,男為陽,女為陰,民俗喜陽忌陰,因此有禁忌,不讓女性參與民俗過火、划龍舟等;不過,隨著時代演變,都百無禁忌。女力時代,性別平權下,許多民俗裡的女性禁區再也不是牢不可破,林茂賢表示,女八家將、女性跳鍾馗等出現,以前連碰都不碰的領域,都已經有女性參與。
「二龍競渡」兩艘船都有專屬龍船厝安置,還要祭拜,從船整理、綁尾繩與綁尾槳、船要下水等涉及宗教儀式的地方,仍維持傳統僅限男性參與;不過,礁溪鄉公所另造龍舟,開放體驗的划龍舟比賽,女性已可參與。端午祭河神 二龍龍舟競渡222年 | 覺世/宗教 | 人間福報 https://bit.ly/3eBfXYH
---------------------------------

端午祭河神 二龍龍舟競渡222年 | 覺世/宗教 | 人間福報


 

2020-06-26_162148dragonboattwmemory2061SASDGSDUHF_2017-05-22_18-54-272020-06-26_1622142020-06-26_1622022020-06-26_162154

與屈原無關的噶瑪蘭族競渡
 2020 年 06 月 24 日 噶瑪蘭, 屈原, 州子尾, 淇武蘭, 龍舟
與屈原無關的噶瑪蘭族競渡 – 台灣回憶探險團 https://bit.ly/385gYWc
從古早民俗記錄、報章報導來看,都有記載紀念屈原的習俗。不管史實上的屈原是不是真的存在過,紀念屈原的習俗是漢文化傳入臺灣的現象,無需否認。但除了屈原以外,我們也可以多了解以目前已知線索推斷很可能源自原住民習俗的二龍河競渡。
兩百年以前噶瑪蘭淇武蘭、洲仔尾(宜蘭礁溪)一帶的平埔族人為了驅鬼避邪、平息二龍河裡的鬼魂,於是演變為在二龍河划船競渡祭拜神祇祈福的習俗。
二龍河競渡不但船隻風格,競渡方式不同於漢文化的龍舟,祭祀的對象是「老大公」「老大媽」,原本也不在端午舉辦,在漢人移民開墾後,才逐漸轉變為與端午節慶結合。
二龍河競渡的特色為沒有裁判,輸贏完全由選手和觀眾自由判定,龍船的造型也很特別(左圖,出自民俗臺灣)。
這個活動延續到日本時代,報紙記載了「每日觀眾千餘」、「兩庄戶口,各備牲物,在港頭致發,入夜請客演戲八台,極是鬧熱」的盛況(右圖:臺灣日日新報),一直到今日,二龍河扒龍船依然是當地每年的重要盛事。與屈原無關的噶瑪蘭族競渡 – 台灣回憶探險團 https://bit.ly/385gYWc
----------------
端午將至,陸續有團友提供相關的老照片。這一張是由 廖禹傑 提供的日本時代台灣龍船明信片。
其實台灣平埔族也曾有類似賽龍舟的競渡儀式,其中較知名的是宜蘭礁溪二龍村的龍舟賽會。以下引述「走讀宜蘭-節慶」網站:
「二龍河端午龍舟競渡,從嘉慶7年(1802)開始,據傳為平埔族噶瑪蘭人為祭祀溺於河中的孩童所舉行的競渡儀式,其後漢人入墾,沿用習俗,而與漢人端午賽龍舟之民俗活動不謀而合。但因其比賽方式全台罕見,不設裁判,勝負完全由觀眾或自己隊伍認定,而兩大庄頭淇武蘭與洲仔尾,二個世紀以來爭罷不休,勝負難了!」
歡迎加入Facebook台灣回憶分享團,一起來一場回憶探險吧!
日本時代龍船老照片 – 台灣回憶探險團 https://bit.ly/3dACUd8
------------------------------------
台灣日本時代划龍舟活動 – 台灣回憶探險團 https://bit.ly/2NxXpww


2020-06-26_2212232020-06-26_221232


dragonboat


時間中的臺灣:搖滾戰鬥和水神
在日本殖民者禁止這種做法之前, 臺灣人曾經在端午節的史詩般的攤牌中互相扔石頭
Taiwan in Time: Of rock fights and water gods - Taipei Times https://bit.ly/2Zhxkaw
隨著婦女聚集石頭和男人投擲他們成千上萬的敵對的鄰居,儀式性的石戰是正常的事情,生活在屏東的人生活在19世紀。禁止直接戰鬥和使用武器,以避免嚴重傷害,輸家將接待優勝者共進晚餐。這些"客人"經常表現得粗魯,沒有因為砸碎窗戶或搶奪主人的財產而引起任何反響
這些戰鬥通常每年舉行,每年都會有相當一部分人參加端午節。優勝者有權參加為慶祝活動準備的輸家宴會。
北頭區屈原寺的龍舟賽裝飾牆。
相片由維琪分享資源提供
有時候事情會失控。20 世紀早期,一場激烈的戰鬥導致一所房子被毀,引發了一場致命的槍戰。村莊後來決定廢除這種做法,不久,日本殖民者就消滅了這種做法。
早期在臺灣的漢族移民經常相互矛盾,按中國地方、原籍或氏族劃分。爭端往往以武裝衝突告終,而預定的搖滾戰鬥則發展為一種儀式,以更少的流血來解決分數問題。這種現象在屏東、雲林、昌華和台中很常見,《歷史月刊》寶(歷])寫道。
今天的嘉義縣本崗人也是安排端午節的人之一。徐氏家族(許)與蔡(+)和楊(三)楊聯手。許家和楊人是花生和芝麻油行業的競爭對手,但楊家得到了控制港口的實力雄厚的蔡斯的支援。陳(陳)家族也在當地擁有相當大的影響力,但保持中立。
北頭區屈原寺的龍舟賽裝飾牆。
相片由維琪分享資源提供
一年來,儘管發生了瘧疾疫情,但被感染的屏東村民仍然勇敢地在戰場上進行一年一度的衝突。傳說他們的癥狀在大汗淋漓后消退,他們把奇跡般的恢復歸因於戰鬥。後來,人們開始相信,參與戰鬥將給他們一個和平和健康的一年;有些人甚至認為,如果他們沒有岩石戰鬥,災難將降臨整個地區。
由於村莊之間仍然爆發武裝戰爭,石戰也是讓村民們做好戰鬥準備的一種方式。
"參與者就像一個陸軍旅。他們一年都在一位指揮官的指揮下訓練,一到端午節,全村就迅速動員起來,"鈴木世一郎在《台灣的過去習俗與信仰》一書中寫道。
那些逃離戰場的人被剝去褲子的懲罰,傷者可恥地離開小鎮去治療他們的傷口。
日本人把打石頭視為他們1895年到達時必須改掉臺灣人必須改掉的"壞習慣"之一。1909年的一份報告顯示,一支員警部隊在持續了數天之後驅散了一場回合。
鈴木寫道:「要徹底根除這些低俗之道,我們必須在端午節期間舉辦更多的青少年體育比賽。已經是1934年了,他寫道,雖然搖滾鬥爭大部分被遏制,但小規模的爭鬥仍然偶爾爆發。
水之王
據稱,中國古代詩人和官僚屈原(Qu Yuan)因皇帝的災難性政策而陷入絕望之中。為了防止他的身體被魚吞噬,傷心的當地人把叫宗子的粽子扔進河裡。為了紀念他,人們將在他逝世的周年紀念日吃粽子,龍舟比賽從他們身上開始航行,在河上航行,試圖找到他的屍體。
但一些專家說,早在屈原去世之前,中國東南部人民就在同一時間舉行龍舟賽,以抵禦邪惡,並標誌著夏天的開始。
然而,屈在臺灣的道教萬神殿中受到崇拜。全國只有一座以他為主要神的廟宇:北投周梅屈原寺(1宮),也是唯一一座仍然舉辦龍舟賽的水神廟。
寺院的史冊上說,屈原的肖像是1721年由一名中國水手帶到臺灣的,他回應了叛亂分子朱一奎(貴)的增援要求。目前還不清楚他是把屈原作為他村莊的守護神,還是為了在穿越台灣海峽的危險旅程中好運。
楚的起義失敗了,雕像最終出現在周梅社區。村民們在每年的儀式上投下占卜區塊,以決定誰將建造它,它在未來兩個世紀里一家又一個地,直到1980年社區建造了一座永久的家。
當地人聲稱周美的龍舟賽是臺北最古老的龍舟賽。至少,歷史記載顯示,它是在1884年之前進行。在日本時代,該村被分為北部和南部兩部分,相互競爭。
端午節在周梅和寺廟和社區舉辦一個更大的慶祝活動。
本月早些時候,台北市長柯文傑親自點綴龍舟,開始慶祝活動,延續了數百年的傳統——減去搖滾鬥毆。
《時代》雜誌的一篇有關臺灣歷史的專欄每週日出版,聚焦本周有紀念日全國重要或有趣的事件。Taiwan in Time: Of rock fights and water gods - Taipei Times https://bit.ly/2Zhxkaw

2020-06-28_092508p08-200628-dragonboatp08-200628-newTaiwan


這張看起來超熱鬧的《扒龍船》,是蔡雪溪1930年入選第四屆臺展的作品,描繪從大稻埕望向臺北橋及後方觀音大屯山腳,人們在淡水河邊欣賞「扒龍船」的畫面
背景的臺北橋畫得很完整,淡水河中有重點的扒龍船、遊湖、唱戲等活動
一旁的群眾有著臺灣衫的、也有穿西裝戴帽子的、還有著和服的,和洋漢混和的風格呈現日本時代民眾的服裝特色,連傘的式樣亦有洋傘和紙傘的不同
專心欣賞比賽的群眾對選手用力揮帽舉手吶喊,生動的畫面加上3D圖片的處理,似乎都能聽到畫中傳來的人聲鼎沸呢!
這幾天臺南也正在舉辦龍舟賽,不能到現場的朋友,就用這張1930年的《扒龍舟》感受熱鬧氣氛吧!
📍日本時代的臺灣人怎麼過五日節?
粽子有幾種、習俗有什麼、為什麼要插松插艾?
這些都在鉅細靡遺記錄日本時代臺灣風俗的《臺灣風俗誌》!
《臺灣風俗誌》(片岡巖著,南天復刻出版)
聚珍:https://www.gjtaiwan.com/p/2897
露天:https://gjtaiwan.com/rt/?id=458
圖為蔡雪溪《扒龍船》,1930,臺北萬豪酒店藏。翻攝自尊彩藝術中心25週年特展(經過3D處理)
 

2020-06-28_165219


噶瑪蘭族賽龍舟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343941065730870/permalink/3102873133170969/

212462605_1022107925217696_8755415213868309928_n212462605_1022107925217696_8755415213868309928_n (1)214077185_1022108045217684_9098107934567948905_n211379000_1022107995217689_4898329441425208294_n211330912_1022107965217692_8503687254741621250_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