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倉央嘉措,遇上納蘭性德-一個重情的人,一個多情的佛。 一位是納蘭性德,一位是倉央嘉措。 他們同是清朝康熙年間的才子。 一位是滿族貴族-一位是西藏第六世達賴喇嘛-同樣英年早逝-納蘭31歲,死於癆病;倉央25歲,死因至今成謎-留給世人的作品,是很好的詮釋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于美人「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感嘆張清芳即使是如來佛也壓不住愛情的悸動,「經營婚姻和追求自我價值也是兩難」,于美人認為大家都很容易沉浸在別人的故事中,並為此留下眼淚,但其實「真相不必猜測也無需投射」,就像梵谷說過的「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團火,路過的人卻只看到煙」。 https://is.gd/Yv49nX
-------------------------------------

ph48ckvicirhoeppausbach4mzerid1536142139089260o84375s2020-06-24_215541
書名就叫「不負如來不負卿」,是以佛教傳法大師鳩摩羅什為主角,所寫的一篇愛情故事;書名的起源,引用的就是六世達賴倉央嘉措流傳最廣也最動人的一首情詩:
曾慮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倉央嘉措在成為轉世達賴之前已有了俗世的愛人,所以在成為達賴之後,他窮畢生之力,想找到一個能事奉佛法又能不負愛情的雙全法,可惜終因不容於世俗而未能成功
倉央嘉措:不負如來不負卿,動人詩句悽美愛情 https://bit.ly/3dtSO9g
六世達賴
倉央嘉措
美人不是母胎生,應是桃花樹長成,
已恨桃花容易落,落花比汝尚多情。
靜時修止動修觀,歷歷情人掛目前,
若將此心以學道,即生成佛有何難?
結盡同心締盡緣,此生雖短意纏綿,
與卿再世相逢日,玉樹臨風一少年。
不觀生滅與無常,但逐輪迴向死亡,
絕頂聰明矜世智,嘆他於此總茫茫。
山頭野馬性難馴,機陷猶堪製彼身,
自嘆神通空具足,不能調伏枕邊人。
欲倚綠窗伴卿卿,頗悔今生誤道行。
有心持缽叢林去,又負美人一片情。
靜坐修觀法眼開,祈求三寶降靈台,
觀中諸聖何曾見? 不請情人卻自來。
入山投謁得道僧,求教上師說因明。
爭奈相思無拘檢,意馬心猿到卿卿。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倉央嘉措原詩有36句 https://bit.ly/3dyVguR
1697年10月,倉央嘉措在拉薩布達拉宮舉行坐床典禮,成為六世達賴喇嘛。在此之前,紅教教規並不禁止僧徒娶妻生子。而達賴所屬的格魯派(黃教)佛教則嚴禁僧侶結婚成家、接近婦女。已經成年的倉央嘉措難以接受這種清規戒律,遂經常夜晚偷偷溜出布達拉宮去尋找俗世的快樂。於是白天,他是布達拉深宮供萬眾仰慕供奉的活佛,晚上又化身翩翩佳公子,遊戲人間。
倉央嘉措《情詩》二首 - https://bit.ly/2B6Cuhh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
第五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
第六最好不相對,如此便可不相會。
第七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
第八最好不相許,如此便可不相續。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六世達賴喇嘛 倉央嘉措 https://is.gd/bx3GlR
----------------
一個受人尊崇的活佛,一個至高無上的法王,卻單純得像個孩子。熱情、真誠、癡情、耀眼的才華讓倉央嘉措走下璀璨的王座,走下金碧輝煌的王殿,走下紅山,走進了詩的國度。
文:林玥
讓我住進你的心裡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誤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藏族的老人常說,夢裡常常回去的地方,叫做故鄉。
青海是世界屋脊上一片荒涼而寂寞的土地。穿行在荒原中,那裡有五彩的經幡隨風而動。
祭海臺邊,太陽白晃晃的一團,炙烤這灰白色的礁岩。石頭和石塊一堆堆的砌成瑪尼堆①,石頭上刻著藏經文,石堆上束著五色的哈達。這裡是五世達賴喇嘛羅桑嘉措的祭海臺。
據說,五世達賴喇嘛羅桑嘉措進京覲見順治皇帝,受封歸返西藏時,宿營沙陀地區。按照藏傳佛教儀式,為了祈禱海神保佑,在青海湖畔羅桑嘉措、隨行僧眾和地方官員繞湖轉經。由於長途跋涉,人困馬乏,轉湖的人們口乾舌燥。正在束手無策之際,達賴喇嘛指示隨從在南坡叢草亂石之間,尋得一涓涓流泉。後來,人們為紀念達賴佛恩,在青海湖畔壘起了高高的祭海臺。這是一支大地和水的歌謠。
倉央嘉措無數次夢到過那片青色的海。「不要說死亡的燭光何須傾倒,生命依然生長在憂愁的河上。」踩著湖泊清冷的水,一直走向湖水的深處。那裡是倉央嘉措魂歸之處。
那跑得最藍的,抑鬱最深;
那跑得最快的,最絕望;
那跑得最美的,最先毀滅。
那突然開始和結束的,要突然碎裂和憂傷。
——人鄰〈風中玻璃〉
這是詩人人鄰②的〈風中玻璃〉。藍色的湖波輝映著藍色的心情,白色的浪花碎在湖面上。
深秋蒼茫的荒原上,寂寥的天空聽不到飛鳥的振翅和撕裂的鳴叫,青海湖的一汪清潭,每滴水都是深情,毀滅的事物總讓人絕望。
每一個信徒都在懷念他們的活佛。倉央嘉措離開之後,拉薩城裡所有愛慕他的女孩子將自己的房子塗成黃色,那個黃房子的酒館是倉央嘉措自由和愛的見證。
那一天,
閉目在經殿香霧中,
驀然聽見妳誦經中的真言;
那一月,
我搖動所有的轉經筒,
不為超度,
只為觸摸妳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長頭匍匐在山路,
不為覲見,
只為貼著妳的溫暖;
那一世,
轉山轉水轉佛塔啊,
不為修來生,
只為途中與妳相見。
——朱哲琴〈信徒〉
歷史沒有給愛情留下隻字片語,愛情是倉央嘉措單薄短暫的生命中絢麗的點綴。窮其一生,他追逐靈魂的自由和塵世間真摯的情感,卻為其所累。然而,美麗的故事將不會完結。
猶如希臘神話中的悲劇英雄薛西弗斯,英雄觸犯了眾神,諸神為了懲罰他,便要求薛西弗斯把一塊巨石推上陡峭的山頂,然而那巨石太重了,每次快到山頂,石塊會自動滾下山去,薛西弗斯前功盡棄,他就不斷重複、永無止境地做這件事。命運的枷鎖困住了薛西弗斯,令他無法抗拒,薛西弗斯被眾神永無休止地懲罰。倉央嘉措亦是被諸神懲罰的一個活佛。在高高的王座前,接受著芸芸眾生的頂禮膜拜,他卻希望佛陀能拋給他一把打開囚籠的鑰匙,讓他做回真正的自己。
一個受人尊崇的活佛,一個至高無上的法王,卻單純得像個孩子。熱情、真誠、癡情、耀眼的才華讓倉央嘉措走下璀璨的王座,走下金碧輝煌的王殿,走下紅山,走進了詩的國度。無聲的快樂是屬於他的,只有在詩歌和愛情的國度裡,倉央嘉措才真正的屬於自己。
想來,高原上那些虔誠的信眾,一定極憐惜倉央嘉措,無論他怎樣的桀驁不馴、無論他怎樣的離經叛道,信眾們都以一個高原廣袤的胸懷供養他、信賴他。無論是在倉央嘉措生前,還是在他逝後,人們都虔誠地為他禱告祈福。倉央嘉措是深夜中森林裡的野火,寂靜無言地燃燒著,是英雄胸中刺出的鮮血,直噴灑在枯萎的花瓣上,默默地散發著醉人心魂的嬌豔。生命和著一切的光榮逝去了,但是人們願意將活佛的熱情永遠埋在心頭,永遠記憶他為愛情、自由殉身的精神。
青海湖埋葬過一切的光榮。無論幸與不幸。在波濤洶湧的青海湖,倉央嘉措正享受著一生中難得的寧靜。
註釋
①瑪尼堆:為藏族民間藝術的一種,即刻有六字真言、佛像等佛教意味的石堆與牆,常見於西藏山間、路口或湖畔。
②人鄰(一九五八-):中國大陸詩人,著有詩集《白紙上的風景》。
相關書摘 ▶《不負如來不負卿》:佛陀面前,倉央嘉措承諾今生將不再見她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不負如來不負卿:一代詩僧倉央嘉措絕美情詩&傳奇活佛的跌宕人生【佛說,你可以擁有世間一切的愛,唯獨不能擁有愛情】》,野人文化出版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由此所得將全數捐贈聯合勸募。
作者:林玥
倉央嘉措的「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風靡大江南北,全球華人千萬讀者,感動揪心分享。
從桐華《步步驚心》書末兩句經典結語,到電影《非誠勿擾2》片尾曲「最好不相見」,品賞倉央嘉措的佛說情詩,感受浪漫真摯的文字與虐心的傳奇人生。
世間有無數深情,卻只有一個倉央嘉措。
不知有多少人在某個夜晚輾轉難眠,卻因他的一句詩歌得到了慰藉。
感激他為我們寫出那句: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住進布達拉宮,我是西域最大的法王。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人間最美的情郎。
——佛說,你可以擁有世間一切的愛,唯獨不能擁有愛情。
《不負如來不負卿》:一直走向青海湖水的深處,那裡是倉央嘉措魂歸之處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https://bit.ly/37YaOrd


倉央嘉措《情詩》二首
《不負如來不負卿》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默然相愛,寂靜歡喜》
 你見,或者不見我
 我就在那裏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裏
 不來不去
 你愛,或者不愛我
 愛就在那裏
 不增不減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裏
 不捨不棄
 來我的懷裏
 或者
 讓我住進你的心裏
 默然相愛
 寂靜歡喜
《注釋》;
梵行:清淨的行為,也就是斷絕淫欲的行為。修梵行的人死後可生於梵天。
傾城:形容極為美麗動人。佳人。
如來:佛的另外一種稱號。意謂過去諸佛那樣的來,那樣的去。
卿:指佳人。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世間哪裡有讓你兩全其美的辦法,既可以修道參佛,不辜負如來佛,又可以與她恩恩愛愛而不辜負她。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現代文解:
若隨美麗姑娘心,今生便無學佛份,若到深山去修行,又負姑娘一片情。
《簡析》
西藏六世達賴,倉央嘉措所作的詩,為世人傳頌的情詩,也是他自己對愛的剖析。
倉央嘉措早於未出家前就有心愛的佳人,作者以詩自問:「世間安得雙全法」?何況是凡夫俗子。他在詩中表達出在世間確有抉擇的偉大勇氣,毫無所畏的承擔,及愛戀一個人的無盡深情!
倉央嘉措為了自己所愛,近乎固執的勇往直前,不惜承擔世人的罵名,但是他為情愛的自由,亦不惜放棄及犧牲一切。毫無疑問地,倉央嘉措在詩中詮釋了對愛的忠貞與抉擇。
倉央嘉措在其它的《情詩》裡說:
那一夜,我聽了一宿梵唱,不為參悟,只為尋覓你的一絲氣息。
那一月,我轉過所有的經輪,不為超渡,只為輕撫著你的指尖。
那一年,我磕長頭匍匐土塵,不為朝佛,只為貼著了你的溫暖。
那一世,我翻遍十萬大山,不為修來世,只為路中能與你相隨。
那一瞬,我飛升成仙,不為長生,只為佑你生生世世平安喜樂。
〝白鶴君兮,求借雙翼; 余不走遠,亦不久留; 理塘一轉即回。〞
天空中潔白的仙鶴,請將你的雙翅借我。
我不往遠處去飛,也不會久滯留,只到理塘就回。
只是,就在那一夜,
我忘卻了所有,拋卻了信仰,捨棄了輪迴。
只為,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早已失去舊日的光澤。
詩歌云:為尋情侶去匆匆,破曉歸來鸌雪中。就裡機關誰識得,倉央嘉措布拉宮。
又云:含情私詢意中人,莫要空門證法身。卿果出家吾亦逝,入山和汝斷紅塵。
《注釋》;
理塘:草壩。藏語稱“勒通”,“勒”意為青銅,“通“意為草壩、地勢平坦,全意為平坦如銅鏡似的草壩。
作者:
倉央嘉措Tshangs dbyangs Rgya mtsho,生於西元1683年3月1日,死於西元1706年11月15日,為第六世達賴喇嘛,是藏族著名詩人,法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為歷代達賴喇嘛中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作者》
清康熙二十二年(西元1683年3月1日;藏曆十 一甲 子之水豬年),出生在藏南門隅達旺納拉山下的宇松地區鄔堅嶺一信奉紅教密宗的家庭,父親扎喜丹增,母親才旺拉莫。倉央嘉措的本籍是門巴。按照今日中國大陸的56個少數民族分類標準,倉央嘉措是唯一一位非藏族和蒙古族出身的達賴喇嘛。
西元1683年,第五世達賴圓寂,第悉(攝政)密不發喪,私下尋找達賴的轉世。西元1685年,他找到倉央嘉措。西元1688年,確認他是達賴的轉世。西元1696年,第悉宣布第五世達賴的死訊,西元1697年,舉行坐床儀式,倉央嘉措正式成為第六世達賴。
第六世達賴生性浪漫,喜歡射箭勝於研讀佛經,他經常離開布達拉宮,到野外比賽射箭。
因為他信奉寧瑪派,很晚才接受沙彌戒,並且他一直拒絕接受具足戒,不想出家為僧。西元1702年,他捨戒還俗,格魯派三大寺及藏王固始汗之孫都要求他改變態度,出家受比丘戒,但是受到第六世達賴的拒絕。
第六世達賴開始到拉薩的酒家妓院遊盪,在城中擁有許多的女友,並寫作許多浪漫情歌。
第六世達賴的第悉桑結嘉措與準噶爾盆地的西蒙古和碩特族結盟,想要反對清朝的統治,並驅逐拉藏汗。藏王拉藏汗與滿族結盟。
西元1696年,清朝軍隊在昭莫多一役痛擊準噶爾部。
西元1705年,準噶爾部與清朝再度發生戰爭,拉藏汗進攻拉薩,罷免了第悉桑結嘉措。
康熙四十五年(西元1706年)6月28日,拉藏汗殺桑結嘉措後,更與康熙皇帝決定同時廢黜第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此舉激怒了拉薩的僧侶,他們在哲蚌寺齊集保護倉央嘉措。然而,當拉薩汗的部隊炮轟哲蚌寺時,為阻止喇嘛們的慘重傷亡,倉央嘉措選擇自願受縛。之後,押解至北京。按官方資料記載,倉央嘉措於同年11月15日北上途中死於青海湖附近公噶瑙爾。
另一說,倉央嘉措在押解途中逃脫,並隱居直至1746年去世。
倉央嘉措的情詩作品在青藏高原間流傳甚廣。其中,以下面這首最為知名: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於貞志在《倉央嘉措情歌66首》中對其評價如下:
六世達賴倉央嘉措生於康熙二十二年,十四歲時剃度入布達拉宮為黃教領袖,十年後為西藏政教鬥爭殃及,被清廷廢黜,解送北上,道經青海今納木措湖時中夜循去,不知所終。
倉央嘉措鄉居山南錯那,屬門巴族。該地抑制黃教,盛崇紅教,且生殖崇拜盛行,凡此種種,皆與日後他在拉薩狂盪艷事有所淵源。
傳聞倉央嘉措日間為活佛,夜則四齣獵艷,且訴之詩篇,兩百年來廣為高原各族傳唱。
已卯九月,予旅居川西,積日譯得倉央嘉措情詩六十餘首,大率以七絕樣式出之。
原詩情韻頗似民歌,淳樸率真,多用比興,轉為絕句,貌似風雅,然其味減卻大半矣。
 《作者生平典出自》維基百科倉央嘉措《情詩》二首 - 尚文部落格 - udn部落格 https://bit.ly/2B6Cuhh


2020-06-24_2155412020-06-24_2156362020-06-24_215604

倉央嘉措(藏語:ཚངས་དབྱངས་རྒྱ་མཚོ,威利:tshangs dbyangs rgya mtsho;1683年3月1日-?),舊譯倉洋嘉錯,是時任西藏攝政桑結嘉措認定的藏傳佛教格魯派的第六世達賴喇嘛,除1705-1721之外,得到西藏政府和中國中央政府的承認。他也是西藏著名詩人,是歷代達賴喇嘛中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
生平事蹟
早年生涯
1683年(藏曆十一繞迥之水豬年),倉央嘉措原名計美多吉協加袞欽,出生在門隅達旺納拉山下的宇松地區鄔堅嶺,這個地方今日為中印爭議地區,實歸印度阿魯納恰爾邦的達旺縣管轄,[2][3][1]六世達賴的家族都信奉藏傳佛教寧瑪派,屬門巴族,為伏藏師貝瑪林巴的後裔。父親名叫扎西丹增,母親名叫次旺拉姆。[4][5]
關於六世達賴喇嘛的出生有不少傳說。事實上,他的母親次旺在生下他的時候並沒有甚麼奇跡發生。在六世達賴出生的當月,一次,次旺正在用石磨研磨稻穀。令她驚訝地是,水珠開始在石磨上聚集。又有一次,次旺在附近的溪流中喝水,牛奶開始從水中噴溢出來。此後,這條溪流被稱為Oma-Tsikang,意即「牛奶之水」。
成為達賴喇嘛
六世達賴喇嘛的出生地
1683年,第五世達賴喇嘛圓寂。為了維持西藏政權的穩定,西藏攝政桑結嘉措遵循達賴的遺願,對外宣稱五世達賴正在閉關修煉不見人。而在重要的場合與法會上,把達賴喇嘛的袈裟放在寶座上。蒙古王公們堅持前來拜見時,則讓長期跟隨五世達賴老僧德帕得瑞裝扮成達賴喇嘛。[5]
五世達賴圓寂的消息被隱瞞了十五年之久,[5]其間,桑結嘉措派人悄悄地尋找達賴喇嘛的轉世。尋訪轉世靈童的僧侶們最初認為靈童在西藏境內,然而後來認定在西藏以外的一個最後一個音節讀作「ལིང」(ling)的山谷裡,從而圈定了Urgyanling、Sangeling和Tsorgeling三個地方。1685年,倉央嘉措被認定為轉世靈童,並在1688年被認定為五世達賴喇嘛的轉世。倉央嘉措被帶到囊噶孜加,桑結嘉措委派指定的師傅對他加以教導。
1697年,倉央嘉措被接到拉薩。就在途中,他與一位年輕女友同床共枕。作為對嚴苛的格魯派僧戒的反叛,而且他最終成為一個酗酒者。與此同時,桑結嘉措正式對外宣布五世達賴的死訊,並派官員夏仲·阿旺雄努出使清朝,向康熙帝報告。[4][5]
1698年,拜第五世班禪喇嘛為師,剃度受戒,取法名羅桑仁欽倉央嘉措。10月,舉行坐床儀式,倉央嘉措正式成為第六世達賴喇嘛。不過,實權一直控制在桑結嘉措手中,桑結嘉措監督他學習《根本咒》、《秘訣》、《菩薩隨許法》、《生滿誡》等。直到十八歲的時候,才在五世班禪喇嘛、丹增旺秋汗和拉藏汗的勸誡下接受了沙彌戒。在任期間,他在八廓建立了沖賽康。
六世達賴喇嘛出生在信奉寧瑪派的家族中,相對於寧瑪派僧侶來說,格魯派的戒律不允許娶妻生子,因而顯得較為嚴苛。六世達賴生性浪漫,由於十五歲才剃髮出家,出家以前,他已經與很多女性談起戀愛了,並延續到出家以後。他創作了不少優秀的情歌和情詩,也常常違反格魯派的戒律。雖然他一直拒絕過守戒的生活,但並不意味著他被廢黜達賴喇嘛之位。他經常穿著俗人的衣服,步行、騎馬或乘轎離開布達拉宮。他還經常流連於各地的花園、在拉薩的街上過夜,喝著葡萄酒唱著歌,並與女友們有著風流關係。倉央嘉措也因此落了個「情僧」的名號。他也經常離開布達拉宮,到野外比賽射箭。爾後倉央嘉措退隱到布達拉宮北側懸崖的一個花園中靜修,放棄了他在1702年發表公眾演講的計劃,而這是作為他修煉的一部份。 他在年輕的時候開始學習哲學、詩歌、曆算,並且拒絕成為沙彌。他喜歡飲酒,與男男女女結伴,並創作情歌。[6][7]
被廢黜與下落之謎
桑結嘉措與和碩特汗國的拉藏汗產生嚴重對立。拉藏汗則與清朝的康熙帝結盟。1705年,拉藏汗進攻拉薩,殺害了攝政桑結嘉措。[8]對此倉央嘉措表現出非常不安,他離開了自己的靜修地前往日喀則,請求師傅五世班禪喇嘛的原諒,將僧衣脫下還給了五世班禪,將以表捨戒還俗之意。[4]後來,他返回布達拉宮,繼續先前的遊樂生活。[5]
1706年(第十二繞迥陰木雞年)6月28日,拉藏汗聲稱倉央嘉措是「假達賴」,決定將其廢黜,另外尋找「真達賴」。拉藏汗想要置倉央嘉措於死地,以滿清皇帝召見為名綁架了他,派蒙古衛兵將他押往北京。此舉激怒了拉薩的僧侶,一行人途經哲蚌寺門前,寺中的喇嘛一齊出動,將倉央嘉措奪回。然而,當拉藏汗的部隊炮轟哲蚌寺時,為阻止喇嘛們的慘重傷亡,倉央嘉措自願出降被俘,被拉藏汗部準備途經青海押回北京[9]。
六世達賴喇嘛的結局各史料記載不一。按照清朝官方的說法,倉央嘉措於11月15日行至青海道附近得病圓寂,按照亂臣的處置方法,將屍體拋棄在野外。當時西藏官方亦稱其在青海湖附近的公噶瑙爾圓寂。不過,有不少人懷疑他遭到了謀殺。[9]
不過,與官方史料記載截然不同的是,其他資料中卻普遍記載著倉央嘉措逃脫的說法。其中一種說法是:康熙帝派人至西藏調停和碩特汗與西藏格魯派的關係,因拉藏汗種種詆毀,欽差無可奈何,只得邀請倉央嘉措去北京辯解。行至青海地界時,康熙帝降旨責備欽差辦理不善。正在欽差進退維谷的時候,倉央嘉措主動捨棄了達賴喇嘛的名位,決意遁去。欽差只得以途中得病圓寂、依照亂臣之法棄屍於野上報。此後,他遊歷印度、尼泊爾,以及康區、衛藏、安多、甘肅、蒙古等地,弘揚佛法。[9]松巴·益西班覺、達木卻嘉木蘇(《蒙古政教史》作者)、法尊法師,以及才旦夏茸、卻太爾、多識仁波切等現代學者都認同這種說法。[10]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六世達賴喇嘛並沒有死,而是被清朝秘密軟禁在五台山棲賢寺直至圓寂。根據藏文史料《十三世達賴傳》記載,十三世達賴喇嘛在五台山拜佛期間,曾親往拜謁倉央嘉措閉關修煉的寺廟。[9]
1957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民族社會歷史調查中,在內蒙古自治區的阿拉善旗發現當地流傳著有關六世達賴喇嘛的傳說。這些傳說中,六世達賴前半生的敘述與官方記載大致相同,但此後則完全不同了:六世達賴喇嘛行至青海湖附近的公噶瑙爾時,乘風雪之夜悄然遁去。他以阿旺卻扎嘉措(藏語:ངག་དབང་ཆོས་གྲགས་རྒྱ་མཚོ,威利:ngag dbang chos grags rgya mtsho)的名字,先去安多、再至衛藏;至1716年(康熙五十五年)時來到阿拉善旗,為班自爾扎布台吉所禮遇。六世達賴收其子阿旺多爾濟為弟子,弘揚佛法,在1746年(乾隆十一年)5月8日圓寂。阿旺多爾濟依其遺願,在賀蘭山中建立廣宗寺,並將其屍身葬於靈塔之內,放置於中間供人瞻仰。六世達賴喇嘛被尊為廣宗寺的第一世達克布呼圖克圖。[10]其全身舍利靈塔供奉於該寺的黃樓廟中,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尚存。[9]廣宗寺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拆除,而全身舍利遭到紅衛兵的焚燒。[11]骨灰由一位名叫桑吉拉布坦的喇嘛秘密收藏。[11]2001年,六世迭斯爾德呼圖克圖·賈拉森主持重建黃樓廟,將其骨灰重新供奉於此。
身後
在廢黜了倉央嘉措之後,拉藏汗另立了一位25歲的僧侶阿旺伊西嘉措為新的六世達賴喇嘛,但其地位普遍不被藏族人和蒙古人認可。[8][12]1717年拉藏汗兵敗被殺後,這位「六世達賴」也隨即被廢黜。隨後,格桑嘉措被認定為倉央嘉措的轉世,為第七世達賴喇嘛。[8]
五世至十三世達賴喇嘛的遺體都被葬於布達拉宮靈塔中供人瞻仰,唯有六世達賴喇嘛沒有自己的靈塔。
第六世達賴喇嘛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2zYYDh4


鳩摩羅什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鳩摩羅什,東晉十六國時期西域龜茲(新疆)人,佛教比丘,是漢傳佛教的著名譯師。譯著包括《金剛般若波羅蜜經》、《中論》、《大智度論》、《妙法蓮華經》等等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二位大和尚的愛情傳說曲
https://youtu.be/DomDwWB1X7A
https://youtu.be/hWbVf0ubBkk


倉央嘉措:當了一生的傀儡,最終還負了紅顏
有多少種翻譯,就有多少個倉央嘉措。
被政治漩渦裹挾一生的倉央嘉措,也許也只是一位身不由己的孤獨活佛。
朱子岩《那一世》(1) Facebook https://bit.ly/3scrchK
1697年的秋天,對於14歲的門巴族少年倉央嘉措來說,是一個蕭殺的秋天。
這個秋天,他將遠離他的家鄉,遠離他青梅竹馬的仁增旺姆,到千山萬水外的布達拉宮去。
3歲那年,他被定為五世達賴喇嘛的轉世靈童,冥冥中,他的命運,已不掌控在他的手裡了。
倉央嘉措:當了一生的傀儡,最終還負了紅顏
倉央嘉措18歲正式成為六世達賴,成為了活佛,但是桑結嘉措念他年紀尚幼,無法在與拉藏汗的鬥爭當中領導信眾,所以當時掌握實權的仍是桑結嘉措。
後來,倉央嘉措找到了排解的法子,傳說每到深夜,他便換上便服假髮逃出宮去,與一名叫做達娃卓瑪的結識並相愛。
可惜紙包不住火,民間很快就有了活佛此事的軼聞傳說,並很快就傳到了桑結嘉措與拉藏汗的耳朵裡。
桑結嘉措當時也犯了一個錯誤,也許是怕活佛名聲被毀讓他腹背受敵,他居然派去刺客行刺拉藏汗,可惜輕而易舉的就被拉藏汗識破了。
拉藏汗以此為由,糾集軍隊,斬了桑結嘉措。
除掉桑結嘉措,拉藏汗便將倉央嘉措軟禁起來,然後召集了西藏地區各寺的活佛對倉央嘉措“舉止不當”的罪過進行審判,意圖廢掉倉央嘉措。
可惜,西藏地區各寺活佛給出的結論是“迷失菩提”,也就是說,他活佛身份不容置疑,只不過是一時迷失而已。
拉藏汗大為惱火,不肯善罷甘休,直接上書康熙帝,將五世達賴圓寂、桑結嘉措謀反行刺、倉央嘉措舉止不當的事全都上報朝廷,
康熙大為惱火,加封了拉藏汗,並要把將倉央嘉措押送進京進行罷黜,然而,行至青海湖一帶時,倉央嘉措卻突然圓寂了,那時他只有25歲。
倉央嘉措有文采,也是個多情的男子,可惜造化弄人讓他捲入了政治鬥爭,他一生不得自由,從來都是別人手裡的工具罷了。
活佛的身份讓他受到了傷害,卻也是因為活佛的身份,讓他的一生有了頗多傳奇色彩,讓他成了“食人間煙火的活佛”,成了一個多情的活佛,正因如此,他的詩歌才會廣為流傳。
倉央嘉措作品欣賞
01
誰,執我之手,斂我半世癲狂;
誰,吻我之眸,遮我半世流離;
誰,撫我之面,慰我半世哀傷;
誰,攜我之心,融我半世冰霜;
誰,扶我之肩,驅我一世沉寂。
誰,喚我之心,掩我一生凌轢。
誰,棄我而去,留我一世獨殤;
誰,可明我意,使我此生無憾;
誰,可助我臂,縱橫萬載無雙;
誰,可傾我心,寸土恰似虛彌;
誰,可葬吾愴,笑天地虛妄,吾心狂。
伊,覆我之唇,祛我前世流離;
伊,攬我之懷,除我前世輕浮。
執子之手,陪你癡狂千生;
深吻子眸,伴你萬世輪迴。
執子之手,共你一世風霜;
吻子之眸,贈你一世深情。
我,牽爾玉手,收你此生所有;
我,撫爾秀頸,擋你此生風雨。
予,挽子青絲,挽子一世情思;
予,執子之手,共赴一世情長;
曾,以父之名,免你一生哀愁;
曾,憐子之情,祝你一生平安!
02
那一天
我閉目在經殿的香霧中
驀然聽見你頌經中的真言
那一月
我搖動所有的經筒
不為超度
只為觸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長頭匍匐在山路
不為覲見
只為貼著你的溫暖
那一世
轉山轉水轉佛塔
不為修來生
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那一夜
我聽了一宿梵唱
不為參悟只為尋你的一絲氣息
那一刻
我升起風馬
不為乞福只為守候你的到來
那一瞬
我飛升成仙
不為長生
只為佑你平安喜樂  
03
第一最好不相見,如此便可不相戀。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憶。
第五最好不相愛,如此便可不相棄。
第六最好不相對,如此便可不相會。
第七最好不相誤,如此便可不相負。
第八最好不相許,如此便可不相續。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君相訣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04
住進布達拉宮,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薩街頭,
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與瑪吉阿米的更傳神,
自恐多情損梵行,
入山又怕誤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
不負如來不負卿。
05
我問佛:為何不給所有女子羞花閉月的容顏?
佛曰:那只是曇花的一現,用來蒙蔽世俗的眼。
沒有什麼美可以抵過一顆純淨仁愛的心。
我把它賜給每一個女子,可有人讓它蒙上了灰。
我問佛:世間為何有那麼多遺憾?
佛曰:這是一個婆娑世界,婆娑即遺憾。
沒有遺憾,給你再多幸福也不會體會快樂。
我問佛:如何讓人們的心不再感到孤單?
佛曰:每一顆心生來就是孤單而殘缺的。
多數帶著這種殘缺度過一生;
只因與能使它圓滿的另一半相遇時,
不是疏忽錯過,就是已失去了擁有它的資格。
我問佛:如果遇到了可以愛的人,卻又怕不能把握該怎麼辦?
佛曰:留人間多少愛,迎浮世千重變。
和有情人,做快樂事;別問是劫是緣。
我問佛:如何才能如你般睿智?
佛曰:佛是過來人,人是未來佛。
佛把世間萬物分為十界:佛,菩薩,聲聞,緣覺,天,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
天,阿修羅,人,畜生,餓鬼,地獄,為六道眾生。六道眾生要經歷因果輪迴,從中體驗痛苦。
在體驗痛苦的過程中,只有參透生命的真諦,才能得到永生。
鳳凰,涅槃。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
心不動,萬物皆不動,心不變,萬物皆不變。
佛曰:坐亦禪,行亦禪,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
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體自然。
佛說:萬法皆生,皆係緣份,
偶然的相遇,暮然的回首,
注定彼此的一生,只為眼光交彙的剎那。
緣起即滅,緣生已空。
我也曾如你般天真。
佛門中說一個人悟道有三階段:“勘破、放下、自在。”
的確,一個人必須要放下,才能得到自在。
我問佛:為什麼總是在我悲傷的時候下雪?
佛說:冬天就要過去,留點記憶。
我問佛:為什麼每次下雪都是我不在意的夜晚?
佛說:不經意的時候人們總會錯過很多真正的美麗。
我問佛:那過幾天還下不下雪?
佛說:不要只盯著這個季節,錯過了今冬。
06
我終於明白
世間有一種思緒
無法用言語形容
粗獷而憂傷
迴聲的千結百繞
而守候的是
執著
一如月光下的高原
一抹淡淡痴痴的笑
笑那浮華落盡月色如洗
笑那悄然而逝飛花萬盞
誰是那輕輕顫動的百合
在你的清輝下亙古不變
誰有那灼灼熱烈的雙眸
在你的頷首中攀援而上
遙遠的憂傷
穿過千山萬水
縱使高原上的風
吹不散
執著的背影
縱使清晨前的霜
融不化
心頭的溫熱
你靜守在月下
悄悄地來
悄悄地走
我也開始修心了
...
文摘| 網路(1) Facebook https://bit.ly/3scrchK

227779615_4657658004253145_1603556740848322538_n228624724_4657657910919821_2503054235095959916_n235123405_4657657817586497_6123798833448035436_n


當倉央嘉措,遇上納蘭性德-一個重情的人,一個多情的佛。 一位是納蘭性德,一位是倉央嘉措。 他們同是清朝康熙年間的才子。 一位是滿族貴族-一位是西藏第六世達賴喇嘛-同樣英年早逝-納蘭31歲,死於癆病;倉央25歲,死因至今成謎-留給世人的作品,是很好的詮釋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善有善相,惡有惡相-佛說:「命由己造,相由心生。」「心慈則貌美」長相,就是心靈的模樣-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氣概,富貴看精神;主意看指爪,風波看腳筋;若要看條理,全在言語中。看人只能先看臉,畢竟人心難測。一個人的氣質品行,會在日常生活的行為中體現。正所謂「日久見人心」
lovestorynet https://bit.ly/3AMcnZh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