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患文」"願文"中的一種,叫做"患文"。 "患文"是佛教專為解除病患所舉行壇法儀規中所念誦的應用文書,經由建壇作法來啟請諸佛,為患者解除病痛。經由知罪、懺悔與發願等儀軌患文是儀式進行中的應用文書,是經由誦讀來產生不可思議的神力,有時比思想上的瞭解或戒行上的完美具有更大的力量。在供養禮拜與回向發願的"患文"中,傳達了人們解除病痛的生存需求,由染穢導向潔淨,由除罪到除病的過程也就象徵了整個佛教由束縛到自由、由苦而樂的解脫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符令-符籙/祝由科/豎符-姜太公符/符頭、符膽、符腳/ 符咒是由"符頭","主事神佛","符腹","符腳","符膽"等五要素所組成/唐代太醫署中設立咒禁科,到元明之際太醫院設立祝由十三科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祝由十三科,又稱祝由科、祝由術,是古代醫術的流派,即「祝說病由」,不需用針灸或藥來治病。
歷史沿革
祝由科,自元代即列入太醫院十三科。祝由二字,最早見於醫書《素問》,謂上古之人治病,不用打針服藥,只要移易精神、變換氣質,請人施展祝由之術,即可成功。 按現代醫學觀點看待,屬於心理學之心理暗示、催眠部分。
代表人物
郭樸等人。


 祝由術是中國上古的治病方法,溯其根源,可以追溯到黃帝以前的時代。古代中醫有中醫十三科,而祝由術便是中醫十三科之末,此體系一直延續至清代。雖然祝由術于清代被剔除出中醫十三科之列,但是祝由術在清代仍有著廣泛的影響。本文首先在第一章通過對整理清代方志古籍等歷史文獻,將清代知識階層和大眾對祝由術的看法分為三大類,即:認為祝由術的確存在,但是至今已經失傳;祝由術不可相信;祝由術不可不信。其次在第二章通過整理清代醫學典籍,分析清代醫家對祝由術的認知和態度,并分別舉例說明清代醫家對祝由術的運用以及祝由術的民間療法。再次,文章在第三章從現在醫學、現代心理學的視角下分析清代祝由術起作用的心理機制。最后在第四章整理分析祝由術作為一種古老的傳統療法傳承至今的原因。祝由術作為一種治療手段,其主要表現在心理治療。現在,崇尚科學日益深入人心,人們已不再愚昧迷信,故移精祝由法需徹底摒棄“祝由”法曾采用的“神術玄技”,而設計更為合理的科學方法。 
-----------------------------------------
祝由之術存在已久,幾可遠溯上古。《古今醫統大全•卷之一•歷代聖賢名醫姓氏•五帝•苗父》:“上古神醫,以菅為席,以芻為狗。人有疾求醫,但北面而咒,十言即愈。古祝由科,此其由也。”《黃帝內經素問•移精變氣論篇第十三》:“黃帝曰:余聞古之治病,惟其移精變氣,可祝由而已。”《聖濟總錄•卷第四•治 法•祝由》:“周官瘍醫,掌眾瘍祝藥劀殺之齊,必先之以祝,蓋醫之用祝尚矣。”歷代以來中醫體系都有祝由一脈,及唐•王燾《外台秘要》收載“祝由科”,說明最遲在唐代,祝由已成為中醫體系獨立一科,例如明代太醫院設醫術十三科:“曰大方脈,曰婦人,曰傷寒,曰瘡瘍,曰針灸,曰眼,曰口齒,曰咽喉,曰接骨,曰金鏃,曰按摩,曰祝由”。但據張介賓所說,“今按摩、祝由二科失其傳,惟民間尚有之”;而上溯直至《黃帝內經》,通篇不言鬼神邪祟,認為“因知百病之勝,先知百病之所從”是祝由取效的原因,王冰的注文也僅“祝說病由,不勞針石而已”幾個字,說明祝由一直處於中醫體系的邊緣。歷代醫家或有信者,或有疑者,或有兩存者,以之為臨床權變之術。即便著有四卷《祝由錄驗》的趙學敏,對待祝由的態度也是“禁法之大莫如水法,次則祝由,茲錄其小者,絕擾屏囂,均無妨于大雅。其有近于巫、覡所為者,概在所擯。”
單從字面意思來說,祝同咒;由,病所從生也,正如王冰在《黃帝內經素問•移精變氣論篇第十三》對“祝由”所作的注文:“祝說病由,不勞針石而已”。但這過於簡單的釋義並未說清楚祝由的物件是什麼,如何進行祝由等細節性東西,並且似乎存在曲解的傾向,很容易使人理解為“對病人講清楚得病的原因所在”,但這距離歷史上真正存在的祝由相距太遠了。《幼科折衷•記錄十四科》認為祝由就是道教中存有的“符祝禳禱”,而從“上古神醫,以菅為席,以芻為狗。人有疾求醫,但北面而咒,十言即愈。古祝由科,此其由也”可知,在祝由的時候,並不是對病人解釋病情,而是對冥冥之中的第三者說話作法。這種理解更接近于祝由之真面目。
基於對鬼神邪祟的不同看法,對祝由的作用機理大致有以下幾種認識。
【1】以勝法勝之。
鬼神之事,蓋自古惑之矣;《黃帝內經》通篇不言邪祟鬼魅,所以有“黃帝曰•••其無遇邪風,又無怵惕之志,卒然而病,其故何也?唯有因鬼神之事乎?岐 伯曰:此亦有故邪留而未發也。因而志有所惡,及有所慕,血氣內亂,兩氣相搏,其所從來者微,視之不見,聽之不聞,故似鬼神。黃帝曰:其有祝由而已者,其故 何也?岐伯曰:先巫者,因知百病之勝,先知百病之所從者,可祝由而已也。”張介賓的解釋是“凡百病五行之道,必有所以勝之者;然必先知其病所從生之由,而 後以勝法勝之,則可移精變氣,祛其邪矣。病有藥石所不及,非此不可者,惟先巫知之,故可祝而已也。然則先巫用祝之妙,正不在祝,其機在勝之而已。”(見 《類經•卷十五•疾病類•三十三、賊風鬼神》)
【2】辟邪以歸揖正氣。
《解圍元藪•卷一•風癩論》:“夫陰陽神煞,不可瀆其無而辟慢之,亦不可信其有而諂媚之,皆惑於偏也。且妖邪之祟,若觸犯於人,不過一時之間,豈有終身隨而為禍之理?亦因人氣血不正,受其邪氣而病生焉。若調其氣血,清其思慮,則神正而複元,使邪氣漸消而安矣。故雲燮理陰陽以和元氣,大道君子也。醫家十三科之內亦有祝由一科,以符水咒訣禳辟邪魅妖氛,而歸揖正氣。”
【3】扶正以辟邪。
《聖濟總錄•卷第四•治法•祝由》:“上古移精變氣,祝由而已。蓋其俗淳,其性樸,其病微,至誠不二,推病由而祝之,以通神明,故精可移而氣可變也。其或舍信愨為疑惑,指祝由為無益之術;而精氣不純,邪毒深蓄,雖有祝由,不能已者,非古今異術,人心異也。善醫者察病淺深,雖不概以此治。至於病有鬼神之注忤。蟲獸之螫毒,必歸於祝由。是以,周官瘍醫,掌眾瘍祝藥劀殺之齊,必先之以祝,蓋醫之用祝尚矣,瘍尤宜焉,大抵意使神受,以正驅邪,則一也。”
《溫病條辨•原病篇》“十七、《刺法論》:帝曰:餘聞五疫之至,皆相染易,無問大小,病狀相似,不施救療,如何可得不相移易者?岐伯曰:不相染者,正氣存內,邪不可幹。此言避疫之道。按此下尚有避其毒氣若干言,以其想青氣想白氣等,近于祝由家言,恐後人附會之詞,故節之,要亦不能外‘正氣存內、邪不可幹’二句之理”。
【4】偽託祝由之名,實為他效。
“丹溪謂之移精變氣祝說病由而已,可治小病;若內有虛邪,外有實邪,當用正大之法。然符水惟膈上熱痰,一呷涼水,胃熱得之,豈不清快,亦可取效;若內傷涉虛之人及冬天嚴寒之時,符水下嚥,胃氣受傷,反致害者多矣。予考之文獻志雲:祝由,南方神也,或以祝訓斷,謂但斷絕其受病之由,二說兩存之,未知孰是。”(見《續醫說•卷三•辨惑•祝由科》)
《韓氏醫通•卷下•懸壺醫案章第六》:“治殊方白虎曆節風,久臥,尚巫而不能藥者,以霞天膏和白芥子末作墨書字,入水,頓服一缶,吐利交作,去膠涎臭汁數鬥而起。謂予之符水有神。因思古有祝由科,全賴巫覡,莫亦仁人出奇以活人,而遂失真者耶?”
“楊季登次女病。診時手間筋掣肉顫,身倦氣怯。餘曰:此大驚大虛之候,宜從溫補。遂於補劑中多加茯神、棗仁投十余劑,全不對證。因自訐曰:非外感也,非內傷也,虛汗振掉不安,能受補藥而病無增減。且處子素無家難,其形情渾似喪敗之餘,此曷故耶?忽而悟曰:此必邪祟之病也。問其面色,曰時赤、時黃。餘 曰:此證確有邪祟附入臟腑,吾用神藥可以驅之。季登曰:此女每晚睡去,口流白沫,戰慄而絕,以薑湯灌至良久方蘇。挑燈侍寢,防之亦不能止。餘曰:何不早言,一劑可愈。乃以犀角、羚角、龍齒、虎威骨、牡蠣粉、鹿角霜、參、芪等藥合末,令以羊肉煎汁調服,果得安寢,竟不再發,傳為神異。餘蓋以祟附人身,與人之神氣交持,亦逼處不安,無隙可出,故用諸多靈物之遺形,引以羊肉之羶,俾邪祟轉附骨角,移從大便而出,仿上古移精變氣,祝由遺事,而交其義耳。(見《寓 意草•辨治楊季登二女奇證奇驗》)”
【5】解惑安神,近于心理作用。
《醫學正傳•卷之一•醫學或問》:“或問:古老醫家有禁咒一科,今何不用?曰:禁咒科者,即《素問》祝由科也,立教 于龍樹 居士,為移精變氣之術耳。可治小病,或男女入神廟驚惑成病,或山林溪穀沖斥惡氣,其證如醉如癡,如為邪鬼所附,一切心神惶惑之證,可以借咒語以解惑安神而已。古有龍樹咒法之書行於世,今流而為師巫,為降童,為師婆,而為扇惑人民、哄嚇取財之術。噫!邪術惟邪人用之,知理者勿用也。”
《古今醫統大全•卷之四十九•邪祟門•治法•禁咒服藥兼治》:“治邪祟病,雖禁咒以釋其疑,服藥必詳虛實痰火輕重,調治則內外合一,其病速愈。若只務巫而 不用藥,其病不能去,必無可愈之理。若只服藥而不用巫以釋其疑,雖愈效遲。是故內外兼治,斯速效矣,此祝由之所由設也。”
雖然諸醫家對祝由態度不一,但歷代醫學文獻中確實記載了諸多祝由治法的應用案例和對其效果的評價。清•趙學敏所著醫書十二種,其中就包括《祝由錄驗》四卷,由於當初十二種書只有傳鈔本,皆未大規模刊刻,至清•嘉慶末年,傳鈔本則只存有《本草綱目拾遺》與《串雅內外編》,其十種已不傳,所以我們也難以窺見 《祝由錄驗》的詳細內容,但是從趙學敏自己在《本草綱目拾遺•利濟十二種總序》所述“乙亥春,湖南汪子師僦予舍居,見其案頭有祝由本, 汪 君用之素驗,暇日因借錄一通;後又得張氏本及儒門事親萬薛二家抄,采擇試之,刪其妄而存其效,且便於行者,以為山居一時不能備藥石之助,作祝由錄驗”可知,書中所錄祝由諸法,都是切於實用而且有效的;不過這裏也表明了動機所在:“以為山居一時不能備藥石之助”。這種觀點並不孤單,如《對山醫話•卷三》“走方祝由之類,雖多以小術惑人,訛取財物,而于方藥所不能療之痼疾,往往以符咒草藥取效,即此可見其非全妄也。”又如《厘正按摩要術•卷二•立法•咒法》:“咒法本上古祝由 之義,其中或效或不效。病者邪氣已衰,而咒者須習于平時,用之於當境,又加以精誠格之,原無不效,若邪氣方張,咒者又潦草塞責,恐不足治病也。儒者於符咒 諸術,輒指為怪誕不經,謂為江湖伎倆耳。然亦思善操是術,確有神效,則誠解無可解而不可不信者,若竟以誣妄斥之則過矣。”
【1】治療瘧疾:
《幼科推拿秘書•卷四•推拿病症分類•瘧疾門》:“止瘧,方用祝由科神妙”。《萬病回春•卷之七•瘧疾》:“祝由科治瘧疾不愈。咒曰:吾從東方來,路逢一池水,水裏一條龍,九頭十八尾,問伊食甚的,只吃瘧疾鬼。上念一遍,吹在果子上,念七遍在上。令病人于五更雞犬不聞時,面東而立食訖,於靜室中安睡。 忌食瓜果葷肉熱物。此法十治八九,無藥處可以救人。果者,謂桃、杏、棗、栗之類。”《柳州醫話•附方》:“久瘧不愈,以棗一枚,安病人口上。咒曰:我從東方來,路逢一池水,水內一尊龍,九頭十八尾。問他吃甚麼,專吃瘧疾鬼。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咒三遍,將棗納入口中,令嚼食之即瘥。”《厘正按摩要術 •卷二•立法•咒法》:“勃瘧勃瘧,四山之神,使我來縛,六丁使者,五道將軍,收汝精氣,攝汝神魂,六丁使者,五道將軍,收入精氣,攝汝神魂,速去速去,免逢此人。(截瘧咒)按:是咒系袁簡齋傳,凡有瘧疾者,臨發時,朗誦不斷,即止。”“天火燒太陰,地火燒太陽,五雷靈不滅,燒斷諸不詳。(截瘧咒)按:是咒系宋西橋傳。用米粉作餅,蒸熟,新筆調朱砂,將天火至不祥二十字,即於餅上寫三次,後錄病瘧者姓名,預前食自止。”“我從東方來,路逢一池水,水內一尊龍,九頭十八尾,問他吃甚麼,專吃瘧疾鬼。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截瘧咒)按:是咒於久瘧不愈者,以棗一枚,安病者口上誦三遍,將棗納於口中食之,即愈。”
然而效果似乎並不確切,《古今醫案按•卷三•瘧》“禁是外為鎮厭,其法甚多,效者亦多,即祝由之一類;然輕者效,重者不效,三瘧全不效;比之打仗,掠其殘兵耳。設用藥中綮,何藉此乎。”《張氏醫通•卷三•寒熱門•瘧》:“曆觀用劫劑及祝由之法者,十無一驗。”
【2】厭除惡夢:《古今醫統大全•卷之七十•釋夢門•治法•祝由科厭夢法》:“黃帝祝由科十二符,按十二時以厭惡夢。清晨隨日至誠書符,面東以水噀之,執符而咒曰:赫赫陽陽,日出東方,斷釋惡夢,拔除不祥,急急如律令。一氣念七遍,將符帖之,吉。”“清晨沐漱畢,以淨水噀東方,咒之曰:惡夢著草木,好夢 成珠玉。自然吉利。”
【3】臨產調理:《濟陰綱目•卷之十•臨產門•論臨產調理法》“原有產圖此不載錄,亦祝由法也”。《厘正按摩要術•卷二•立法•咒法》:“監生之神,衛生之靈,脫骨成胎,化骨成形。骨速開,骨速開,勿傷母命,勿損子胎,敬請九老仙子君,日月光明普照生。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催生神咒)按:是咒虔誠 默誦三遍,晝對太陽,夜對燈光,衣冠正揖,另用黃紙一條,持朱砂新筆,於紙中間寫一吽字,頂上寫馬,挨次順寫,圓圈合縫。切勿潦草,寫畢付產婦親人,用溫水一盞,持符於燭上焚化,入水中,令產婦服下即產,兼能保胎,並下死胎,且寫符時,便知生男生女,以寫馬字合縫,數雙生女,數單生男,以無心寫之最為應 驗。”
【4】物鯁在喉:《瘍醫大全•卷十七•咽喉門•骨鯁門主方》:“化穀訣:左手三山訣,持杯或茶或酒俱可,右手劍訣向東方,書符於杯內,再換印訣,書雪山童子速降六字於杯內,口中默念: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與被骨刺人吞之,即愈。”“化諸魚骨及竹木刺:淨水一碗,用濃墨筆寫‘癸水化為龍行’六字在水上,一氣飲。如未化,再寫一次,服之必化。又方,以淨手寫一‘龍’字在喉嚨上,寫一‘龍’字在水碗內,呷下即化。”
《厘正按摩要術•卷二•立法•咒法》:“吞骨散,化骨丹,化龍下海入深灘。即吞即化,無論銅鐵皆化開。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諸骨卡喉咒)按:是咒,須面東持水一碗,右手劍訣書符。符曰:龍兒奉化神符敕令,書畢,誦咒七遍,用劍訣在水碗內點三點,令卡者一氣吞下,其效如神。按:水碗須用煉水法,每日晨起,淨心沐手焚香,面東持水如前法,七咒畢,誦咒者自將水碗內之水,一氣吞完,如此四十九日,不可間斷,以後用之如神。”《續名醫類案•卷二十一•鯁刺》:“《百一選方》以淨水盛新汲水一盞,捧之面東默念雲:謹請太上東流順水,急急如南方大帝律令勅。一氣念七遍,即吹一口氣入水中,如此七吹,以水飲患人,立下。或用此咒水,可以食針並竹刺。諸骨鯁喉,用清水一碗,以手指向水面虛寫天上金雞叫,地下草雞啼,兩雞並一雞,九龍下海,喉嚨化如滄海二十五字,口誦七七遍,飲之立愈。向又一法,以清水一碗,用手指向水虛寫鳥飛龍下,魚化丹邱八字,飲之立效。(並《酉陽雜俎》。雄按:此皆祝由遺意。或于水面虛寫水 活魚龍順五字,飲之亦妙。)”
【5】諸蟲所傷。《聖濟總錄•卷第一百四十八•馬汗入瘡•諸蟲齧》:“論曰諸蟲齧所傷,其類不一,然毒入皮膚,非真氣正法不能移變,故上古有移精變氣祝由之法,今雖具存,而逐惡去毒之劑,亦不可廢也。”《冷廬醫話•補編•錄方•禁咒治病法》:“禁咒治病,自古有之,往往文義不甚雅馴,而獲效甚奇,殆不可以理測。余內人之乳母顧嫗,其父曾習祝由科,傳有二咒甚驗。一治蜈蚣螫咒雲:止見土地神知載靈,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治法:以右手按螫處,一氣念咒七遍,即揮手作撮去之狀,頃刻痛止,一治蛇纏咒雲:天蛇蛇,地蛇蛇,青地扁烏梢蛇,三十六蛇,七十二蛇,蛇出蛇進,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凡人影為蛇所啄,腰生赤 瘰痛癢,延至心則不可救,名蛇纏,亦名纏身龍。治法:以右手持稻幹一枝,其長與腰圍同,向患處一氣念咒七遍,即揮臂置稻幹門檻上,刀斷為七,焚之,其患立 愈。又治蜈蚣螫方,急以手向花枝下泥,書田字,勿令人見,取其泥,向螫處擦之即愈。”
【6】邪祟之害。《幼幼新書•卷第三•得病之源第七》:“邪厲之氣禳以祝由”。《醫暇卮言•卷上》“醫家有龍樹王祝由科,乃移精變氣之術,誠可已中寒之病,傳疰之氣,疫鬁之災不可廢也。”《厘正按摩要術•卷二•立法•咒法》:“摩家公,摩家母,摩家子兒苦,客忤從我始,扁鵲雖良不如善唾良。(《千金方》客忤咒)按:是咒先用粉為丸,雞子大,摩兒囟門上及手足心各五遍,又摩心腹臍上下十數次,摩訖,唾而咒,唾訖,棄粉丸于路旁。”
【7】小兒驚啼。《厘正按摩要術•卷二•立法•咒法》“太陰化生,金水之精,鑾劍披發,手執寶刀,三界橫行,沏裏流驚。東王公,西王母,急去山中采果,莫休小兒身上作禍,南斗六司延壽星,北斗七元解厄星,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收驚神咒)”
“天蒼蒼,地蒼蒼,小兒夜啼驚不詳,吾師今日來收捉,小兒即夕立安康。天驚地驚,年驚月驚,日驚時驚,水驚火驚,前簷公吊驚,後簷公吊驚,六六三十六驚,吾師奉法來收捉,要受鐵枷鐵鎖形,諸神速速遠離去,小兒穩睡永安寧。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收驚神咒)”“天蒼蒼,地皇皇,我家有個夜啼郎,來往君子念一遍,小兒睡到大天光。(《保嬰易知錄》夜啼咒)按:是語用紙敬書,書後遍貼路旁,為人易見之處,總不要四眼見。”
【8】治療眼疾。《厘正按摩要術•卷二•立法•咒法》:“赤眼神,赤眼神,我今知道你緣因,你是相公門前掃街人,只因灰塵吹入目,至今留下赤眼人。(火眼咒)按:是咒楊子堅法,念前咒畢,將病眼吹一口,即念急急如律令。年不利,普安保利,月不利,普安保利,日不利,普安保利,時不利,普安保利,一切九重 房內有犯,普安到此百無禁忌。犯龍頭,報龍頭,犯龍腰,報龍腰,犯龍爪,報龍爪,犯龍尾,報龍尾。弟子巽風一口,一吹一千里,二吹二千里,三吹三千里,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犯眼咒)按:是咒楊子堅法,左手持劍訣,指眼誦咒畢,將眼吹三口。如吹太過,則瞳人反背,再將前咒誦一遍,呵一口,則瞳人如故。天靈靈,地靈靈,家先香火不安寧,廚灶前頭多穢犯,挖窖動土侵龍神,弟子念來神即曉,各安方位守家庭。我今拜請三光至,開爾翳障霎時明,一切火風皆滅沒,神龍 依舊複天真。吾奉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犯眼咒)按:是咒楊子堅法,手用劍訣默誦,左眼書霄字,右眼亦書霄字,左右眼俱重書霸字,隨吸氣一口吹之。
綜上所述,祝由法雖然在中醫體系中處於邊緣位置,但歷代醫家多有實踐者;即便今天,雖然涉及祝由的許多中醫典籍在重新印刷出版時往往刪掉這些內容,各 中醫教材也不再提及祝由之術,中醫學術界也少有人關注,但是作為中醫體系的一部分,祝由的確存在於中國的歷史長河中,並且至今仍存在於民間的大眾生活中; 從學術研究的角度來說,祝由仍然值得學界關注。祝由術 @ .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2BbCsV1
-------------------------------
祝由術,道家神秘的醫學!
一、祝由的產生和發展簡史
祝由這個詞的出現,最早是在《黃帝內經•素問•移情變氣論》言:「古之治病,惟其移精變氣,可祝由而已」。按照多數學者的看法,《黃帝內經》的成書年代應當是春秋戰國時期,也就是說,祝由在2400年前眼中的古代,已經成為人們常用的治病方法和手段。
上古巫醫不分,我們看看古文的醫字:「毉」,上面一個「醫」字,邊上一個「殳」(疫),下面是個「巫」字,醫,「盛弓弩矢器也」,盛箭的口袋,開口向右,處於傾倒狀態,對準的是瘟疫,用意很明顯,消滅瘟疫的意思。執行這項任務的是誰呢?這個字的下面說明了這一點,「巫」!
隨著巫與醫的分離,祝由術也逐步變成了單獨的學說,而祝由的應用又必須通過一定的修煉才能進行,這樣,祝由術就被穿上神秘的色彩,但祝由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手段,一直在部分中醫和民間流傳。
實際上,祝由與醫的分離是一個逐步的緩慢的過程:首先,醫學的快速發展特別是《黃帝內經》的產生應當說是這個分離的重要分水嶺。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看看《黃帝內經》關於祝由的描寫。
《素問·移精變氣論》:「黃帝問曰:余聞古之治病,惟其移精變氣,可祝由而已……毒藥不能治其內,針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
《靈樞·賊風》:「黃帝曰:其祝而已者,其故何也?岐伯曰:先巫者,因知百病之勝,先知其病之所從生者,可祝而已矣。」
《靈樞·官能》:「疾毒言語輕人者,可使唾癰咒病。」
從這些描寫我們可以看出,雖然《黃帝內經》成書時期祝醫並存,但《內經》的作者主要說的還是醫,不是祝,但對祝是認可甚至是推崇的。
並且《黃帝內經》的作者對祝由應當是了解的,所以,說出了祝由術治病的幾個特點:
1.針石不能治時移精變氣;2.知百病之勝,治其生;3.意念力堅定。
春秋戰國時期,巫祝作為一種職業而廣泛存在,漢代劉向有這樣的記載:「哀公射而中稷,其口疾不肉食,祠稷而問善卜之巫官,巫官變曰:「稷負五種,托株而從天下,未至於地而株絕,獵谷之老人張衽以受之,何不告祀之?」公從之,而疾去。」哀公病了,就問巫官,巫官告訴他祈禱就是了,哀公祈禱了,病也就好了。
劉向同時也記載了一位更為神奇的「醫者」:扁鵲過趙王,王太子暴疾而死,鵲造宮門曰:「吾聞國中卒有壤土之事,得無有急乎?」中庶子之好方者應之曰:「然,王太子暴疾而死。」扁鵲曰:「人言鄭醫秦越人能活太子。」中庶子難之曰:「吾聞上古之為醫者曰苗父,苗父之為醫也,以菅為席,以芻為狗,北面而祝,發十言耳,諸扶而來者,舉而來者,皆平復如故。子之方能如此乎?」
扁鵲要給趙國太子治病,受到了中庶子的刁難,中庶子這樣說的:「我聽說上古的醫者有個叫苗父的,苗父行醫的時候,用草做蓆子,用草扎個狗做祭禮,面向北邊祈禱,只是祈禱十幾個字,攙扶來的人站起來走了,都是恢復的向以往一樣,你的治病方法能做到嗎?」苗父的方法更接近與祝由的方法,說明當時的祝由很高明;相較之下,巫官就遜色多了,不過巫官的存在證明了巫祝在當時條件下的普遍性。
被中庶子為難的醫生,正是醫學史上有名的醫生,後來成功的救治了趙國太子的扁鵲。由於經典典籍中沒有扁鵲祝由行醫的經歷,所以,我們只能從扁鵲開「天目」的記載得出這樣的定論:扁鵲,疑似的祝醫。至於扁鵲時期的祝醫發展,我們可以通過孔子的「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論語·子路》中孔子對「恆」卦的評述)說法,可以判定祝醫的普遍性及祝醫在當時是社會地位。
古之醫傳多有祝由一脈,到了漢代,祝醫的流行就不用說了:五斗米教、帛和教等道教的成立更是以符咒治病為基礎,而漢代明醫張仲景正好道教教祖張道陵的後代,更加說明了古代醫祝的關係常常是密不可分的。《後漢書•方術傳》8載,徐登、趙炳善越方(即禁術),徐登以氣「禁溪水,水為不流;炳複次禁枯樹,樹即生荑(ti,四聲,嫩芽也)」,徐登用氣禁溪水,可以讓水停止流動;趙炳用氣禁枯樹,枯樹能長出嫩芽,《方術傳》還有很多奇異之事,限於篇幅我們只找一兩個做代表吧。
兩晉時期,道教的著名人物抱朴子葛洪,也是醫祝方面的高手,《肘後備急方》10就記載了一些治病的禁咒。《抱朴子內篇•至理》記載氣禁:「吳越有禁咒之法,甚有明驗,多氣耳。知之者可以入大疫之中,與病人同床而己不染。……以氣禁金瘡,血即登止。又能續骨連筋。以氣禁白刃,則可蹈之不傷,刺之不入。若人為蛇虺所中,以氣禁之則立愈。」吳越地區的禁咒之法非常靈驗,掌握這種方法的人可以到瘟疫流行的地方,睡覺與瘟疫病人同床而能不感染瘟疫。……,用氣禁金瘡,血馬上就止住了。使用禁術還能續骨連筋。還可以使用禁術防止刀槍,可以踩在刀刃上不受傷,兵刃刺也不能傷害。如果有人被毒蛇咬傷,使用禁咒之法就可以讓被咬傷的人馬上痊癒。
《釋滯》篇亦有類似記載,曰:「……若他人為兵刃所傷,噓之血即止;聞有為毒蟲所中,雖不見其人,遙為噓祝我之手,男噓我左,女噓我右,而彼人雖在百里之外,即時皆愈矣。」如果遇到什麼人被兵刃刺傷了,哈口氣血馬上止住了;聽說有被毒蟲咬傷的,雖然看不見患者,一樣可以「遙感」治療,受傷的是男子,在報信人左手哈口氣,受傷的是女子,就在報信人右手哈口氣,而受傷的人,雖然在百里之外,也馬上痊癒了。
隋唐時期,咒禁得到了正統醫療機構的認可,太醫署正式成立了咒禁科,使祝醫重新登堂入室。與此同時,妙應真人孫思邈的著名醫學著作《千金翼方》中的《禁經》,記載了大量的咒禁內容。
到了宋代, 《資治通鑑》有「鄉約祝醫」的記載,即每個鄉都要有祝醫,這應該是赤腳醫生的原型,這個舉動使隆慶之變之後,祝由術得以民間傳承,應當說是功不可沒的善舉。同時,現代的坊間流傳《宋淳熙秘藏善本祝由十三科》的成型說明了十三科成型已經十分確定了。
到了元代,祝由成為正式科目單獨出現,根據記載,當時太醫院分為:大方脈科、雜醫科、小方脈科、風科、產科、眼科、口齒科、咽喉科、正骨科、金瘡腫科、針灸科、祝由科、禁科。
明代,太醫院亦有祝由一科,明醫張介賓說:「祝由者,即符咒禁祈之法,用符咒以治病,謂非鬼神而何?故《賊風篇》帝曰:其毋所遇邪氣,---先巫因知百病之勝,先知百病所從生者,可祝而已也。只此數語,而祝由鬼神之道盡之矣,愚請竟其義焉。夫曰似鬼神,言似是而實非也。曰所惡所慕者,言鬼生於心也。曰知其勝、知其所從生,可祝而已者,言求其疾病之由,而釋去其心中之鬼也。何也?凡人之七情生於好惡,好惡偏用則氣有偏並,有偏並則有勝負,而神志易亂,神志既有所偏而邪復居之,則鬼生於心,故有素惡之者則惡者見,素慕之者則慕者見,素疑之者則疑者見,素畏忌之者則畏忌者見,不惟疾病夢寐也然,是所謂志有所惡,及有外慕,血氣內亂,故似鬼神也。又若神氣失守,因而致邪---凡一切邪犯者,皆是神失守故也。此言正氣虛而邪勝之,故五鬼生焉,是所謂故邪也,亦所謂因知百病之勝也。心有所注,則神有所依,依而不正,則邪鬼生矣,是所謂知其病所從生也。既得其本,則治有其法,故察其惡,察其慕察其勝,察其所從生,則祝無不效也。」(《類經"卷十五"疾病類"》)
但是,由於按摩科被取消,所以「今按摩、祝由二科失其傳,惟民間尚有之」(參見《類經十二卷·祝由》):
明代隆慶五年(公元1571),太醫院從十三科削減為十一科,按摩科祝由科被撤消,手法醫學進入了低谷。這就是按摩科著名的「隆慶之變」,又何嘗不是祝由科的「隆慶之變」!
下面是相關的歷史資料
自御醫以下,與醫士、醫生,各專一科。隆慶五年奏定, 御醫、吏目共二十員:大方脈五員,傷寒科四員,小方脈、婦人科各二員,口齒、咽喉、外科、正骨、痘疹、眼科、針灸等 。
七科各一員。醫士、醫生各七十餘名:大方脈、傷寒科、小方脈、婦人科、口齒、咽喉、外科、正骨、痘疹、眼科、針灸等各名數不等。
隆慶之變的意義重大,它是官方醫祝分家的代表。
接著,就是滿清入關,官方用「薩滿」代替了祝由,據《雞林·舊聞錄》記載:「薩瑪教為東夷一種宗教,在昔滿洲人亦迷信之。此教今日在宋、黑、馬三江下游,南及朝鮮,咸鏡諸道皆染此習。凡人患病輒延男巫,亦有女覡至家,……蹈足而行,作咒如魅言及人術,以除患疾。」從這段文字我們可以看出「薩滿」只是一種原始巫術。
薩滿官方流行的同時,祝由在民間依舊廣泛流傳著,清代明醫趙學敏曾寫過《祝由錄驗》一書,可惜遺失了,不過在他寫的《串雅》一書中,很多禁法的東西記錄了下來,讓我們從側面看到了當時祝醫的場景。
不可否認的是,科學的發展有時候對一些傳統的東西起到了某種阻礙作用,祝由學也是如此,很多人不重視,加大了這種阻礙,就這樣,博大精深的祝由術,一步步的被誤解成巫婆神漢的工具。現在,應當是為祝由學正名的時候了,祝由術,應當得到嶄新的認識。
二 、道家文化信仰對祝由的影響
談到祝由,不得不談到道家的宗教信仰,因為,縱觀祝由的產生及發展,一直與本土文化道家文化信仰的興衰緊密相連。
1祝由產生於中華民族的原始信仰
祝醫,也就是祝醫是隨著「巫術」「巫祝」的產生而產生的。「巫術」「巫祝」,這兩個詞的出現在中華文化中出現的比較早,按照《周禮》的記載,在商周時期就已經很流行了,而巫祝文化的產生,應當更早,有人認為,黃帝時期巫已經就開始有了各自的專攻,《姓氏考略》上說:「黃帝臣巫彭作醫,為巫氏之始」;《說文解字》中也有「巫彭初作醫」的描寫。至於祝醫的出現,則有可能早於黃帝時期,《黃帝內經》中有「先巫者,因知百病之勝,先知其病之所從生者,可祝而已矣」(《靈樞·賊風》)的描寫,但祝醫具體的產生時間卻是一個迷。
筆者認為,祝醫是隨著巫文化的產生而產生的,巫文化本身產生於原始神明的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在原始巫文化的基礎上,巫文化逐步成熟,分門別類,巫醫文化也就是祝醫文化隨之成為單獨的文化類別,他繼承了原始巫文化的信仰,並有所發展,與同時代的眾多文化一起,成為中華民族信仰的起源,也就是原始的道家信仰。如果離開了原始的道家信仰,就不會有祝醫文化的產生,這應當是顯而易見的。
2祝由文化的盛行與衰落與道家文化信仰的興衰緊密相關
縱觀祝由文化發展史,就會發現祝由文化的興衰與道家文化信仰的興衰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首先,中醫文化與巫文化的分離是原始道家文化的一個重要分水嶺,但這時的中醫文化尚未與巫文化完全分家,「毉」字的產生說明了當時的中醫文化與巫文化關係還是十分密切的,直到「醫」字出現,說明了中醫文化與巫文化漸行漸遠,逐步發展成一門單獨的學科。只是這時候巫文化還是一門高尚的文化,所以有「子不語」說法的孔子也對巫文化進行了肯定:「人而無恆,不可以作巫醫」。
隨後就進入了諸子百家時期,百家爭鳴,道家的文化信仰有了一定的外界限制。應當說道教的成立是對道家文化信仰重大推動,到了隋唐時期,道教文化受到推崇,祝由科也堂而皇之的進入了醫學的殿堂。
有人說歷史就是一個輪迴,這句話應當到祝由文化的確如此:從巫祝文化與中醫文化相輔相成的產生,到醫巫分家,又合二為一,成為醫文化,最終又因為某種原因被趕出了中醫殿堂。到了明朝,嘉靖皇帝對道教長生術到了痴迷的地步,以至於差點被宮女們勒死,嘉靖駕崩後,隆慶皇帝矯枉過正因噎廢食,把與道家信仰相關的祝由科從太醫院中去除,這就是祝由史上著名的隆慶之變。接著就是清代薩滿代替了祝由,幾百年的時光,祝由在官方消失,所幸古人有「鄉約祝醫」制度,才是祝由沒有真正的滅絕。民國時期,局勢動盪,祝由的發展自然勢單力薄,因戰爭原因,民間的一些傳承也受到極大的損失。
祝由的現狀
當代的教育方式方法是無神論的,導致多數人在民族信仰方面出現危機,改革開放之後,各種信仰紛沓而至,道家的文化信仰很少有人問津,這種形式下祝由的發展就可想而知了。而留下來的一些祝由版本,由於年代久遠有些文字模糊不清,一些抄本在抄寫時出現很多謬誤,加上世代變遷,中醫學很多疾病的名稱發生變化,甚至有些疾病的名稱現在已經完全不用了,出現了有病無符或有符無病的尷尬局面,這對祝由的學習和發展是明顯不利的。而且,現在的祝由術主要是在一些道家門派中流傳,由於很多的施術者對中醫醫學知識的不足及祝由理論的匱乏,很多病症的治療並不能達到應有的效果。
祝由是祖先留給我們的文化,也是全留給人類的寶貴財富,如果我們能深層次的研究和學習祝由,並付諸於實踐,祝由,這個古老文明,必然綻放出美好的新花!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pjojje.html
-----------------------------
祝由術在古代又被稱為巫術,是一項崇高的職業,它曾經是軒轅黃帝所賜的一個官名。 當時能施行祝由之術的都是一些文化層次較高的人,他們都十分的受人尊敬。 祝由術是包括中草藥在內的,借符咒禁禳來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 "祝"者咒也,"由"者病的原由也。 本法在中國廣為流傳. 多由師傅帶徒弟的方法,口傳心授。
祝由之術存在已久,幾可遠溯上古。 《古今醫統大全·卷之一》:"上古神醫,以菅為席,以芻為狗。 人有疾求醫,但北面而咒,十言即愈。 古祝由科,此其由也。 "《黃帝內經·素問·移精變氣論篇·第十三》:"黃帝曰:餘聞古之治病,惟其移精變氣,可祝由而已。 "《聖濟總錄·卷第四·治法·由》:"周官疡醫,掌眾瘍祝藥必殺之齊,必先之以祝,蓋醫之用祝尚矣。 "歷代以來中醫體系都有祝由一脈,及唐·王焘《外台秘要》收載"祝由科",說明最遲在唐代,祝由已成為中醫體系獨立一科,例如明代太醫院設醫術十三科:"曰大方脈,曰婦人,曰傷寒,曰瘡疡,曰針灸,曰眼,曰口齒,曰咽喉,曰接骨,曰金賺錢,曰按摩,曰祝由"。 但據張介賓所說,"今按摩、祝由二科失其傳,惟民間尚有之";而上溯直至《黃帝內經》,通篇不言鬼神邪祟,認為"因知百病之勝,先知百病之所從"是祝由取效的原因,王冰的注文也僅"祝說病由,不勞針石而已"幾個字,說明祝由一直處於中醫體系的邊緣。 歷代醫家或有信者,或有疑者,或有兩存者,以之為臨床權變之術。 即便著有四卷《祝由錄驗》的趙學敏,對待祝由的態度也是"禁法之大莫如水法,次則祝由,茲錄其小者,絕擾屏囂,均無妨於大雅。 其有近於巫、縹所為者,概在所摈。 "(見《串雅內外編·串雅內編·凡例》)
單從字面意思來說,祝同咒;由,病所從生也,正如王冰在《黃帝內經·素問·移精變氣論篇·第十三》對"祝由"所作的注文:"祝說病由,不勞針石而已"。 但這過於簡單的釋義並未說清楚祝由的對象是什麼,如何進行祝由等細節性東西,並且似乎存在曲解的傾向,很容易使人理解為"對病人講清楚得病的原因所在",但這距離歷史上真正存在的祝由相距太遠了。 《幼科折衷·記錄十四科》認為祝由就是道教中存有的「符祝送醫禱」,而從「上古神醫,以菅為席,以芻為狗。 人有疾求醫,但北面而咒,十言即愈。 古祝由科,此其由也"可知,在祝由的時候,並不是對病人解釋病情,而是對冥冥之中的第三者說話作法。 這種理解更接近於祝由之真面目。祝由术(借符咒禁禳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_百度百科 https://bit.ly/3cVxxVy
---------------
中醫事典 | 祝由術能治病亦能害人
文 ◎ 鄧正梁(正梁中醫診所院長)
中國古代的醫學分成很多科目,如:大方脈、小方脈、婦人科、瘡瘍科、針灸科、眼科、口齒科、咽喉科、傷寒科、接骨科、金鏃科、按摩科以及祝由科。祝由科在第十三科,所以又稱為祝由十三科。祝由是道家的邊緣小道,多由師父帶徒弟的方法,口傳心授。
《黃帝內經》中談到祝由,說只可用之於古人:「黃帝問曰:余聞古之治病,惟其移精變氣,可祝由而已。今世治病,毒藥治其內,鍼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黃帝的老師歧伯回答說:「往古人居禽獸之間,動作以避寒,陰居以避暑,內無眷慕之累,外無伸宦之形,此恬憺之世,邪不能深入也。故毒藥不能治其內,鍼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已。當今之世不然,憂患緣其內,苦形傷其外,又失四時之從,逆寒暑之宜,賊風數至,虛邪朝夕,內至五藏骨髓,外傷空竅肌膚,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故祝由不能已也。」黃帝的老師歧伯認為,古人生活比較簡單,所以一點小病,用祝由之術驅驅邪就可以了,現代的人生活思想複雜,病邪深入,祝由已無能為力了!
祝由術是包括中草藥在內的,借符咒禁禳來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祝」者咒也,「由」者病的原由也。《紅樓夢》第二十五回〈魘魔法叔嫂逢五鬼,通靈玉蒙蔽遇雙真〉談到以祝由害人之事:馬道婆貪財,幫趙姨娘行魘魔法,欲置鳳姐和寶玉於死地。馬道婆收了一堆白花花的銀子和欠契,然後「掏出十個紙鉸的青臉白髮的鬼來,並兩個紙人,遞與趙姨娘。又悄悄道:『把他兩個的年庚八字寫在這兩個紙人身上,一併五個鬼都掖在他們各人的床上就完了。我只在家裡作法,自有效驗。千萬小心,不要害怕!』正才說著,只見王夫人的丫鬟進來找道:『奶奶可在這裡,太太等你呢。』二人方散了,不在話下。」馬道婆作法時,寶玉果然大叫頭疼,亂嚷亂叫,亂蹦亂跳,紅樓夢中描述道:「寶玉忽然『噯喲』了一聲,說:『好頭疼!』林黛玉道:『該,阿彌陀佛!』只見寶玉大叫一聲:『我要死!』將身一縱,離地跳有三四尺高,嘴裡亂嚷亂叫,說起胡話來了。林黛玉並丫頭們都唬慌了,忙去報知賈母、王夫人等。此時,王子騰的夫人也在這裡,都一齊來時,寶玉越發拿刀弄杖,尋死覓活的。」而鳳姐也魔性大發:「只見鳳姐手持一把明晃晃鋼刀砍進園來,見雞殺雞,見狗殺狗,見人就要殺人。」後有不知來歷的道人點化,才如夢初醒。
《紅樓夢》中所述馬道婆為了錢財,不行正道,使寶玉與鳳姐魘魔,並幾乎不明不白地死掉。祝由本是可以治病的,但如果落在壞人手裡,就只能變成害人的一種方法了。◇中醫事典 | 祝由術能治病亦能害人|新紀元周刊|和您攜手,共同走進新的紀元 https://bit.ly/2XYN8PN
------------------
你了解的祝由術是什麼?它從哪些方面治病救人?
巫術在古代又被稱為祝由之術,是一項崇高的職業,它曾經是軒轅黃帝所賜的一個官名。當時能施行祝由之術的都是一些文化層次較高的人,他們都十分的受人尊敬。 祝由術包括中草藥在內的,借符咒禁禳來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祝」者咒也,「由」者病的原由也。本法在中國廣為流傳.多由師傅帶徒弟的方法,口傳心授。
祝由之術存在已久,幾可遠溯上古。黃帝內經素問"移精變氣論篇第十三:「黃帝曰:余聞古之治病,惟其移精變氣,可祝由而已。」
《古今醫統大全"卷之一"歷代聖賢名醫姓氏"五帝"苗父》:「上古神醫,以菅為席,以芻為狗。人有疾求醫,但北面而咒,十言即愈。古祝由科,此其由也。」
《聖濟總錄"卷第四"治法"祝由》:「周官瘍醫,掌眾瘍祝藥劀殺之齊,必先之以祝,蓋醫之用祝尚矣。」歷代以來中醫體系都有祝由一脈.
唐"王燾《外台秘要》收載「祝由科」,說明最遲在唐代,祝由已成為中醫體系獨立一科,例如明代太醫院設醫術十三科:「曰大方脈,曰婦人,曰傷寒,曰瘡瘍,曰針灸,曰眼,曰口齒,曰咽喉,曰接骨,曰金鏃,曰按摩,曰祝由」。但據張介賓所說,「今按摩、祝由二科失其傳,惟民間尚有之」;而上溯直至《黃帝內經》,通篇不言鬼神邪祟,認為「因知百病之勝,先知百病之所從」是祝由取效的原因,王冰的注文也僅「祝說病由,不勞針石而已」幾個字,說明祝由一直處於中醫體系的邊緣。歷代醫家或有信者,或有疑者,或有兩存者,以之為臨床權變之術。即便著有四卷《祝由錄驗》的趙學敏,對待祝由的態度也是「禁法之大莫如水法,次則祝由,茲錄其小者,絕擾屏囂,均無妨於大雅。其有近於巫、覡所為者,概在所擯。」(見《串雅內外編"串雅內編"凡例》)
單從字面意思來說,祝同咒;由,病所從生也,正如王冰在《黃帝內經素問"移精變氣論篇第十三》對「祝由」所作的注文:「祝說病由,不勞針石而已」。但這過於簡單的釋義並未說清楚祝由的對象是什麼,如何進行祝由等細節性東西,並且似乎存在曲解的傾向,很容易使人理解為「對病人講清楚得病的原因所在」,但這距離歷史上真正存在的祝由相距太遠了。
《幼科折衷"記錄十四科》認為祝由就是道教中存有的「符祝禳禱」,而從「上古神醫,以菅為席,以芻為狗。人有疾求醫,但北面而咒,十言即愈。古祝由科,此其由也」可知,在祝由的時候,並不是對病人解釋病情,而是對冥冥之中的第三者說話作法。這種理解更接近於祝由之真面目。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jr3oejl.html
-------------------
楊恩慈:原來,教學需要「祝由術」……-翻轉教育 https://bit.ly/2MWnvsL
在小學現場,有些教學十分認真的老師,卻和家長關係緊張,「親師溝通」常常困擾著這些老師、干擾到他/她們的教學工作,甚至成為常被家長投訴的對象,打擊這些認真的老師教學的熱忱。每次聽到這類事件,恩慈心中就想:「難道家長不喜歡教學認真的老師嗎?」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教學認真的老師,在與家長的應對上,是否出了什麼問題呢?
我想,有些教學經驗豐富的老師,對於這個問題,心中應該都有答案。恩慈在此分享的,是個人在看電視劇《女醫明妃傳》時「靈光乍現」的一點點想法。
信,則醫
《女醫明妃傳》中有一段劇情,是敘述女主角杭允賢一家人被壞人追殺,允賢摔落江中,被一個戲班子救起來。戲班子裡有一個王道士,常常為生病的村民念咒畫符治病,醫術已有小成的允賢,一開始懷疑王道士裝神弄鬼、愚弄村民來斂財,後來發現:王道士要劉員外的兒子一邊跑一邊念的「『噓』、『呵』、『呼』、『嘶』、『吹』、『嘻』六字仙訣」,其實是《黃帝內經》中的「五音療疾法」;王道士給村民的「符紙」,都用薑黃泡過,畫符的汁液,則是王道士用虎骨、珍珠、麝香、朱砂、上等的牛黃秘製而成,主治定神清熱、腫痛惡瘡。
「明明是治病,為何不直接開藥?」
「畫符能治病的話,不就變成『裝神弄鬼』了嗎?」
王道士所用的這一套方法,就是在元、明兩朝宮廷太醫院十三科中的「祝由術」。所謂的「祝由術」,是採用祝禱、咒語等偏向巫、道等宗教方式來進行治療的一種醫療方式,比較偏向精神層面的支持或安慰。王道士告訴允賢:「這世上很多人,光靠吃藥是治不好病的,要靠『心術』來醫,而『祝由術』治的就是心病。……比如那些村民,沒有一個識字的人,跟他們說什麼奇經八脈、什麼陰虛陽虛,能聽得懂嗎?不如一道靈符降下去,直接告訴他們,這就是靈丹妙藥,這樣,他們吃著也方便,而且還深信不疑,病,自然好得快囉!還有劉員外的兒子,天生體虛,看了那麼多郎中,沒有一個人能給他治好,假如還給他開什麼人蔘靈芝,他一定說你是庸醫!換個法子,直接他頂著一個『仙訣』,練氣息、練吐納,這樣一來,他身體自然有好轉,只要一好轉,他就信你了!這時候,再給他下正藥,病,自然就好了。」
這就是所謂的「信,則醫」。
試想,為什麼那麼多老人家瘋狂的去買地下電台賣的藥?為什麼許多重病患者不願意依照醫師的指示服藥,反而盲目的去使用偏方?難道,只是因為病人無知嗎?醫師在治療病人時,真的完全掌握病人的心、得到病人完全的信任了嗎?還是把醫病之間的「信任」視為理所當然,認為:「病人本來就應該相信醫師、聽醫師的指示」呢?
老師「認真」錯了嗎?
老師和家長之間,如果能建立起「信任」關係,親師合作無間,教學效果才能事半功倍。認真的教學,固然可以得到家長對於老師「專業」上的信任,但是,這只是第一步;當學生出現行為問題、學習問題時,老師和家長之間的「信任」關係就開始面臨考驗。舉例來說,班上一個學生常常和同學發生衝突,老師每次都會和家長聯絡敘明事情經過,剛開始,家長還會感謝老師,但是次數多了,家長就生氣了,認為:「孩子在家裡很乖啊!為什麼到了學校就發生那麼多問題?」「老師,你對我的孩子有偏見啦!明明是其他同學也有錯,為什麼只怪我的小孩?」老師不斷的舉證、向家長說明事情的原委,但是家長還是一味的站在自己孩子這邊,替自己的孩子說話。到後來,老師說什麼,家長都不願意聽了,甚至老師對這個學生的任何作為都動輒得咎,被挑毛病、被投訴;老師也因此心灰意冷,懷疑自己:為什麼要這麼「認真」的處理學生的問題、這麼「認真」的跟家長溝通?結果落得「做到流汗,給人嫌到流涎」的下場……
老師「認真」,錯了嗎?還是家長太寵小孩,不願意正視問題?
家長對於自家小孩的問題真的一無所知嗎?當然不是。不過,「癩痢頭的兒子,還是自家的好!」就算老師說的都是真的,但是聽別人數落自己的孩子,心中總不是滋味,偏偏老師又一直提出「證明」,次數一多,心生反感也是人之常情。老師是否想過:在學生出問題的時候,家長真正的想法是什麼?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在學生出問題的時候,老師重視的是「事件」、「道理」的是非曲直,而家長要的,往往是「情感層面」的同理與撫慰。試問,為人父母,有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品行端正、各項表現優秀,受老師稱讚、受同學歡迎?可是自家孩子偏偏不是這樣,當父母的已經覺得很丟臉、很氣惱、甚至心中充滿了「無計可施」的無奈;加上又聽到老師把自家孩子說得一無是處,老師的每句話,聽來都像是指責自己為人父母的失職、無能……將心比心,當家長的心裡能舒坦嗎?即使家長知道老師說的都是真的,也聽不進去吧?那麼,這種時候,老師該怎麼應對呢?
信,則教
在《女醫明妃傳》裡,學會「祝由術」的允賢揭了皇榜進宮醫治太后。允賢先以「百歲壽星」所給的方子製成的香包取得太后信任,又觀察到太后性子剛硬不服輸,也不認為自己有什麼大病,一聽到太醫、郎中說她得了重症就燥火上熾,因此故意說太后的身子「並無大礙」,先緩和太后的氣,再慢慢施治;接著,把治病的藥做成各種「藥膳」讓不喜苦藥的太后食用,這種「與眾不同」的治療方式,果然讓太后認為允賢有一些能耐;為治療太后眼睛模糊的毛病,騙太后自己會「轉病之術」,可以將太后眼睛的火毒轉移到腿上,讓太后不再一意擔心「眼睛模糊」這件事,讓眼睛可以充分休息。這種種作為,都讓太醫院的太醫們嗤之以鼻,認為這些都是「搬弄妖術」,只有院判劉平安說得公允:「仔細想想,她說的難道真是胡說八道嗎?為什麼太后那麼拗的性子,偏就愛吃她的東西?你們哪,別光顧著氣憤嫉妒,還是多學學這裡面的道理吧!」
老師啊,你懂得這裡面的道理嗎?
再好的藥,若入不了病人的口、或是病人吃的時候半信半疑,能治得了病嗎?對學生、家長再有幫助的建議,若是入不了他們的耳裡、心裡,能產生效用嗎?親師之間的信任,並不是理所當然存在的。老師跟家長應對時,先了解家長的能做到的是哪些事、哪些事是根本做不到的:舉例來說,學生長期不寫作業,大部分老師提出的方法多是要家長配合督促,但是這類學生家長定是無力監督,才會任由學生不寫作業,一定要另外找方設法(在學校完成、減少作業份量、讓學生自己出作業都可以),才能讓家長覺得這位老師「有點能耐」,若是一樣叫家長在家督促學生寫作業,那不是明擺著找麻煩嗎?而且家長心裡一定認為這位老師和其他老師一樣,是位不過爾爾的「庸師」。其次,設身處地的去同理家長當下的情緒、想法,試著去探索家長內心真正的需求是什麼?先撫慰了家長的情感,接著提出具體、易行的方法,讓家長用在孩子身上、就可以有立竿見影的改變,這樣,相信家長一定馬上信服。從此以後老師說的話,家長就算不奉為圭臬,至少也不會跟老師唱反調。
也許有老師會說,這樣不就是迎合家長說假話、對錯是非都不管了嗎?那麼,就要思考到底是「對錯是非」重要?還是「幫助學生」重要?《女醫明妃傳》劇裡的王道士提醒允賢:「一個好郎中,不會拘泥於任何一種能把病治好的方法。」用在教學上也一樣:「一位好老師,不會拘泥於任何一種能夠讓學生學好的方法。」身為老師,只要對學生有幫助,無論多麼匪夷所思的方法都值得一試。關鍵是:
「信,則教。」楊恩慈:原來,教學需要「祝由術」……-翻轉教育 https://bit.ly/2MWnvsL
文章來源:出自楊恩慈校長臉書〈教育人看《女醫明妃傳》:原來,教學需要「祝由術」〉



祝由十三科,又稱祝由科、祝由術,是古代醫術的流派,即「祝說病祝由十三科,又稱祝由科、祝由術,是古代醫術的流派,即「祝說病祝由十三科,又稱祝由科、祝由術,是古代醫術的流派,即「祝說病祝由十三科,又稱祝由科、祝由術,是古代醫術的流派,即「祝說病祝由十三科,又稱祝由科、祝由術,是古代醫術的流派,即「祝說病祝由十三科,又稱祝由科、祝由術,是古代醫術的流派,即「祝說病祝由十三科,又稱祝由科、祝由術,是古代醫術的流派,即「祝說病祝由十三科,又稱祝由科、祝由術,是古代醫術的流派,即「祝說病祝由十三科,又稱祝由科、祝由術,是古代醫術的流派,即「祝說病祝由十三科,又稱祝由科、祝由術,是古代醫術的流派,即「祝說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