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打神鞭、杏黃旗等,坐騎為四不像/姜太公坐騎為四不像(貔貅)/山河社稷圖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姜子牙的“三件法寶”/毛澤東在演講中說“當年姜子牙下昆侖山,元始天尊贈了他杏黃旗、四不象和打神鞭三樣法寶/保護姜子牙的南極仙翁/「太公在此,百無禁忌」「太公在此,無所畏懼」「太公在此,一切隨意」「太公在此,大吉大利」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姜子牙封了371位神/姜子牙打神鞭有二十一節,每一節有四道符印,共八十四道符印-極品先天靈寶,號稱"天罰之鞭"。可任意擊打封神榜上有名之人。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鳩杖為王杖/饗老典/揚文會/百叟宴/千叟宴/敬老“鳩杖”鳩杖為王杖/圖、文/國寶宋代李安忠〈竹鳩圖〉這不是斑鳩或是山鳩,而是伯勞鳥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蔣介石的統帥權杖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1517668822-3450629422


f5f9e65dc87c2cc8e81a582cb2995b00 (1)2020-05-22_0813562020-05-22_0813482020-05-22_0813392020-05-22_081312640 (63)640 (62)640 (61)300px-Su_Wuf5f9e65dc87c2cc8e81a582cb2995b002020-05-22_075759

五斗米道創始人張陵開始在巴蜀一帶行醫傳道,他的宗教內容和儀式主要是祝禱和驅鬼,凡道徒生病先仙其「自首其過」─用檢查自己過錯的方式進行心靈治療,同時以符水為民治病、用符畫為人降魔,並假借鬼、神、符、籙以聯繫群眾、籌備組織 2 ,因為規定從學子弟頇各出五斗米而得名。太帄道則甫張角創立,自稱大賢良師,提倡「致太帄」的理想,他手持付表傳達黃帝旨意的教仗──九節仗
---------
九節杖傳說仙人所用的手杖。
傳說仙人所用的手杖,在民間家傳習武者還有存在,此杖內部有暗器。屬特殊門派武器之一。
晉 葛洪《神仙傳·王遙》:“ 遙有竹篋……一夜大雨晦暝, 遙 使 錢 以九節杖擔此篋,將錢出,冒雨而行,遙及弟子衣皆不濕。” 唐 杜甫《望岳》詩:“安得仙人九節杖,拄到玉女洗頭盆。” 金 元好問 《遊黃華山》詩:“手中仙人九節杖,每恨勝景不得窮。”
《剪燈餘話·天台訪隱錄》:“喜君涉險來相訪,問舊頻扶九節杖。” 清 朱彝尊 《清流關》詩:“細路緣秋毫,石角竦殊狀。舍我一兩車,拄此九節杖。”
-------------------
法杖是道教齋醮科儀常用法器的一種,亦稱策杖或九節杖。杖,原是老人幫助起立或行走的工具。中國古代亦以杖作為王位或軍權的象徵,或者作為懲罰犯人的刑具。東漢以後的神仙傳記中,杖還作為人屍解後軀體的化身。南北朝時,道教也以杖作為權力的象徵。北周武帝宇文邕的《無上秘要》中有「策杖品」稱,元始天尊有神杖,「用靈山太陽之竹七節」,上空一節,下空一節,以應天象地。但是,其後多數道書都稱法杖有九節。 《太平御覽》引《龜山元籙》稱,「冬三月,三天玉童,化為老人,手把九節金杖」。
《洞玄靈寶道學科儀》稱,「凡是道學,當知九節杖,輔老救危,各有名字,不可不知」。杖之九節,各以星為名,依次為太皇星、熒惑星、角星、衡星、張星、營室星、鎮星、東井星、拘星等等。道士製作法杖,「須擇名山福地,凈域靈墟,用吉日取向南凈竹長五尺五分,通有九節者,奉安凈所,選甲午、丙午、丁卯或三月三日、五月五日、七月七日、九月九日。將竹第一節左微曲一曲,右微曲一曲,於第一節下四面開四竅,納以四岳內名。於頂中開一元,安中岳內名。又實以靈書中篇,各以蠟封固,或專意佩持修用者,則用五帝符入杖中。以黃紋之繒作袋用,長短小大僅可容杖」。在齋醮科儀中,道士使用這樣製作的法杖可以召請神靈或天將,可以按法勘破幽獄。法師在行儀時,常在九節杖的第二節下懸掛一小黃幡,長七寸,上書有十方救苦天尊號及十方玄化符。王契真《上清靈寶大法》稱,法師在破獄時,注目於杖,「化策杖為芝幢,龍頭虎尾之狀。龍身光耀,口含華幡,靈風慶雲,盤結於上,光煥無極」
-----------------
漢節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bO8fYN
-----------------------
安得仙人九節杖
拄到玉女洗頭盆
章太炎篆書七言聯「安得仙人九節杖,拄到玉女洗頭盆」,見於北京寶瑞盈國際拍賣有限公司2012年春季藝術品拍賣會中國近現代書畫專場。落款:章炳麟。鈐印:章炳麟印(白文)、太炎(朱文)。
有人說:「章炳麟的篆書,在有清一代算不上好,以學優帶動書名而已。「此話有些道理。從上面的章太炎篆書七言聯就可以看出一點端倪。
章氏所書此幅對聯有兩個問題,一用字,二是用筆。
在此聯的用字上,有兩個字,一個看上去是用錯了,實際上是正確的;一個看上去是對的,實際上是錯的。
此聯出自於唐?杜甫《望岳(西嶽華山) 》:
「西嶽嶺嶒竦處尊,諸峰羅立似兒孫。
安得仙人九節杖,拄到玉女洗頭盆。
車箱入谷無歸路,箭栝通天有一門。
稍待秋風涼冷後,高尋白帝問真源。」
章炳麟的篆書中將「拄」寫為「柱」,這正是他學問高明之處。篆書中沒有「拄」。《說文》段註:「(柱) 楹也。柱之言主也。屋之主也。從木。主聲。直主切。古音在四部。按柱引伸爲支柱柱塞。不計縱橫也。凡經注皆用柱。俗乃別造從手拄字。音株主切。」
但章炳麟的篆書中將「洗」寫為「洗」,就有失規範。應該寫為「灑」。
《說文》:「洗,灑足也。從水先聲。穌典切。」就是說,「洗」在《說文》中專指洗腳。段註:「洗,灑足也。灑俗本作灑。誤。今依宋本正。內則曰。面垢。燂潘請靧。足垢。燂湯請洗。此灑面曰靧、灑足曰洗之證也。洗讀如跣足之跣。自後人以洗代灑滌字。讀先禮切。沿至近日以灑代灑、轉同詩禮之用矣。從水。先聲。穌典切。十三部。」 《說文》所載的「洗」讀作今天的「喜」(先禮切)或「冼」(穌典切)。
《說文》:「灑,滌也。從水西聲。古文爲灑埽字。先禮切。」 段註:「灑,滌也。下文云:沬,灑面也。浴,灑身也。澡,灑手也。洗,灑足也。今人假洗爲灑。非古字。按古有假灑爲峻陗之峻者。如詩新臺有灑。爾雅望厓灑而高岸。夷上灑下漘。毛詩灑、高峻也。從水。先禮切。按西聲當在古音十三部。灑灑本殊義而雙聲。故相假借。凡假借多曡韻、或雙聲也。毛詩灑埽四見。傳雲。灑、灑也。鄭注周禮隸僕、韋注國語皆同。皆釋假借之例。若先鄭雲灑當爲灑。則以其義別而正之。以漢時所用字正古文也。」《說文》:「沐,濯發也。」本聯下聯中的「洗」用篆字「沐」也應該不為錯。
我並不認為一切篆書要以《說文》為藍本,而是說在《說文》之外,只要是有出處,或簡或帛,或金或石,或陶或泉,也都是可以的。但絕對不能自己生造。同一作品中,在篆字有所本的情況下,盡量不要夾雜金文、大篆、小篆,年代比較近的,則無妨,如「安」,在小篆中沒有下面一點,在石鼓文中就有一點,因為石鼓文與小篆都屬秦篆,所以本聯就採用石鼓文的寫法。
二是用筆。所謂用筆,就是章氏篆書非帖非碑,不倫不類。正是它師從俞樾,經學功底深厚,小學基礎紮實,篆法精通,章太炎篆書以小篆結合籀文,有用筆婉轉、氣韻溫潤、風格獨特的一面,但章氏篆書總體來講,桀驁奇古、迭宕奔放、筆意縱橫、點墨成字。章太炎的篆書後人幾乎不可以模仿,也沒有見到誰模仿。其弟子黃侃的篆書隸書皆襲前人成法,有法度。顯然也是不認同他的篆書筆法。
------------------------------

85901525253181811066040302201980015252532814872563152525321850192591525253182843
魚紋立雞首九節銅杖竟與彝族祭祀中的木杖驚人相似
資訊來源:涼山旅遊資訊網 時間:2018/5/2 17:28:07 流覽次數:5
深埋地下兩千多年,出土時居然依舊閃著銀光,魚紋立雞首九節銅杖的特殊讓人無不稱嘆。 究竟是什麼工藝? 古人又是如何做到? 這是涼山州博物館的考古人員在看到銅杖時,所產生的疑問。 為了找出答案,考古人員對九節銅杖進行了科學驗證,各項實驗結果顯示,魚紋立雞首九節銅杖是使用鉛錫青銅鑄造成型的,我們所看到的外表的銀白色,則是古人使用熱鍍錫技術裝飾的原因。 在鹽源出土的青銅器中,發現鍍錫技術的文物,魚紋立雞首九節銅杖是第一件,它也因此成為涼山州博物館藏品中的又一件國家一級文物。
並不是所有的文物都會被委以重任,得到專家學者的研究,挖掘背後的歷史人文,但總有些出土的器物,帶著它自身散發出的光芒和非凡氣質,脫穎而出,比如,魚紋立雞首九節銅杖。 它能夠成為鹽源青銅文化的典型器物,除了它為鹽源青銅文化的研究工作帶來了特殊的影響,還有它為我們解讀了兩千多年前,鹽源成為西部少數民族最重要的文化技術交流中心的漫漫長路。
1
前世
精湛的鍍錫工藝
填補東北至西南的文化傳播路線缺環
九節銅杖和此前我們描寫的蛇蛙銅案一樣,是被公安部門追繳回來的一件出自鹽源的寶貝,年代在戰國至西漢年間。 銅杖通長134.8釐米,由九節直徑相同的圓管組成,每節長短不一,管與管之間用木棍連接,最頂部的圓管上是一個圓盤,圓盤上站著一隻巨喙高冠翹尾的雛雞。 由於杖身滿飾陰刻的小魚紋,考古人員給了它一個形象的名字,魚紋立雞首九節銅杖。
魚紋立雞首九節銅杖
年代:戰國——西漢
尺寸:杖通長134.8釐米,徑1.4釐米,杖首圓盤直徑5釐米
出土地點:鹽源
深埋地下兩千多年,出土時居然依舊閃著銀光,魚紋立雞首九節銅杖的特殊讓人無不稱嘆。 究竟是什麼工藝? 古人又是如何做到? 這是涼山州博物館的考古人員在看到銅杖時,所產生的疑問。
為了找出答案,考古人員對九節銅杖進行了科學驗證,分析其表面的主要成分。
各項實驗結果顯示,九節銅杖是使用鉛錫青銅鑄造成型的,我們所看到的外表的銀白色,則是古人使用熱鍍錫技術裝飾的原因。
到了這裡,就不得不說說古人的人工鍍錫工藝。 歷史上出土的文物中,早已有了人工鍍錫技術的痕跡。 例如雲南晉寧出土的青銅小斧、吳越地區出土的銅劍、峽江地區出土的巴蜀兵器等等。 但在鹽源出土的青銅器中,發現鍍錫技術的文物,九節銅杖乃是第一件,它也因此成為涼山州博物館藏品中的又一件國家一級文物。
錫的熔點為232攝氏度,達到這個溫度,對於古人來說並不難,錫融化后,工匠再用擦鍍、浸鍍、澆鍍的方法,給青銅表面鍍錫。
戰國至西漢年間,鹽源盆地的交割人能工巧匠頗多,有專家推測,九節銅杖便是出自國家隊之手。 那麼,鍍錫技術是上輪聯賽創新出來還是外來傳播的技術呢?
涼山州博物館館長唐亮表示,無論從鍍錫層厚度、鍍錫溫度等方面比較,鹽源青銅文化的這種熱鍍錫技術都更接近滇文化對一些青銅器表面的熱鍍錫處理技術,因此推測"群組都"和"滇"的鍍錫工藝有相同的源頭。
成都博物館裡面展出的九節銅杖的圖片。 李曉超 翻拍
許多學者在對滇文化鍍錫工藝來源的探討中,都指出北方的鄂爾多斯青銅文化應該是滇文化鍍錫技術的源頭,但這兩種文化的地域相對遙遠,中間沒有發現太多的支援這種技術傳播的證據。
1897年,我國著名的考古學家童恩正先生曾提出我國的"東北——西南邊地半月形文化傳播帶"的概念,之後諸多考古發現也不斷印證著這條文化傳播帶的存在。 而九節銅杖的出現,正好填補了這兩地"熱鍍錫技術"傳播路線的一個缺環,除了說明布爾多的鍍錫技術來自北方草原文化,也再次說明鹽源地區在古代應該是我國西部少數民族最重要的文化技術交流的中心之一。
與鹽源盆地相鄰的蜀國,自古就有用杖的習俗,它是古蜀宗教的重要組成部分。 而西南地區發現的其他民族的用杖習俗,受著古蜀國的影響,在西南地區發現的蜀式三角形援青銅戈、直大單買入銅钺、大石崇拜等,都證明著蜀文化確實曾向南傳播。 而鹽源在古代是文化技術交流中心,那麼蜀國的文化傳入鹽源,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杖的字面意思,是手中拿著的棍子。 在社會的不斷演變過程中,杖在保留其實用功能的同時,在藝術性上也日益凸顯,例如杖首的裝飾、杖身的紋飾等等,開始有了精益求精的追求,其意義也發生了變化,更傾向於權力的象徵,例如古蜀國的蜀王就集王權與神權於一身,他是最高級別蜀杖的擁有者。 我們在影視劇作品中看到的西方的權杖、王杖也是同樣的道理,這是人類歷史發展的一個必然階段。
目前,"蜀杖"是西南地區發現的年代最早的杖,在三星堆和金沙文化中,便能看到用杖習俗的存在,但權杖代表著最高宗教和世俗權力,所以只能集中在極少數人手中。 而在雲南的滇文化和鹽源的青銅文化中,杖的出土數目較多,有別於古蜀的神秘宗教色彩,而充滿寫實色彩,其實,它們之間存在著必然的聯繫。
縱觀歷史,杖的擁有者一般都是古代部落的首領、巫師等擁有較高地位的人。 但在「西南夷」時期,隨著無數大小部落的崛起,讓西南地區出現了若干部落聯盟,部落首領(即"君長")的增多也導致了杖的數量增多。 且有別於蜀國森嚴的宗教等級,「西南夷」的社會中存在著一些等級不高的巫師,且數量較多,這也解釋了西南地區為何會出土數量眾多的杖及杖首。
此外,雖然用杖習俗來自蜀國,但又與蜀國的杖有著不同之處。 蜀杖上的人物動物造型充滿神秘氣氛,且風格迥異,而鹽源盆地出土的銅杖杖首的人物、動物造型都十分寫實,凡人物都充滿生活情趣,動物皆栩栩如生。 九節銅杖的杖首,立著雄赳赳的公雞。 還有三女背水杖首,杖端鑄三位少女,背負水罐,相向而歌,充滿了濃濃的生活氣息。 這也說明因為你的「新時代」不單是接受了蜀的用杖習俗,而且已經使其成為了自身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並用來自北方草原的高精工藝,讓杖有了更完美的展現。
2
今生
驚人的神似
彝族祭祀木杖竟是寫實版的九節銅杖
世界上任何一種古文明,都有相似性。 同樣的,對杖的使用,也是一種世界性的文化。 魚紋立雞首九節銅杖自兩千年前被掩埋於黃土之下後,便沒有了蹤跡。
然而,在另一個被人們所熟悉的場合,一種木杖的形態,竟然和九節銅杖驚人的相似。
2017年的美姑羊毛節上,一場祭祀活動莊嚴而隆重的展開,幾個畢摩雙眼微閉,嘴裏念著經文。 他們的面前,是一根插入地里的細長木杆,木杆頂部橫架著一根短短的木棍,木棍上面,站著一隻雄赳赳的白色公雞。
美姑縣羊毛節上,畢摩祭祀上"紐爾瓦布曲"和魚紋立雞首九節銅杖驚人的相似。 李曉超 攝
是不是像極了九節銅杖呢? 只是在材質上有所區別。
其實這是彝族畢摩的法器之一,彝族喚名「紐爾瓦布曲」。。 紐爾代表著諮詢、道理,瓦布翻譯過來是公雞的意思,曲是白色的意思,連起來大意為用白色公雞向神靈祈願。
在很多地方出土的文物中,都曾出現過公雞的造型。 這也說明瞭對公雞的崇拜,及其衍生出來的太陽崇拜,無論是彝族還是漢族,是自古就有的。
東漢時期的畫像石,便有雞首人身的守門神;唐代十二辰中的雞,也是雞首人形。 除此之外,雞在盟詛活動中也必不可少。 任務血為盟用雞,古代帝王大赦天下有時也採取"金雞赦"的形式。 以金雞設於高午之上,表示赦宥。 特別是威武的公雞,雄雞一聲天下白,是證明瞭公雞是告別黑暗迎來曙光的吉祥物。
那麼,「紐爾瓦布曲」究竟和魚紋雞首九節銅杖有沒有必然的關聯呢? 中國美姑彝族畢摩文化研究中心的工作人員為我們解答了這個疑。
"為什麼一定要用白色公雞? "
公雞是神鳥、天鳥,白色代表純潔。 "
"為什麼公雞要站在木杆上? "
長長的木桿更接近天,更接近神靈,用潔白無瑕的公雞向神靈祈禱,也是對神靈的尊重。 "
"這種畢摩的法器,是什麼時候有的呢? "
"自古有了戰爭開始,就有了這件法器。 "
"為什麼是戰爭開始的時候就有了? "
"戰爭不斷的古代,部落之間無論是結盟或是統治,都需要立下盟約,許下承諾,天神為證,天神如何為證? 人們用白色公雞向天神祈願。 另外,部落在攻打其他部落之前,也會用紐爾瓦布曲舉行祭祀活動,意為召喚千軍萬馬的天兵天將前來助陣,以取得戰爭的勝利。 "
"如今,紐爾瓦布曲還在被廣泛的應用嗎? "
"是的,在彝族地區,一些大型的祭祀上都會有紐爾瓦布曲的身影,只是隨著各個地方的生活習俗改變,紐爾瓦布曲也順應時代發生了一些演變。 例如,人生病了,彝人認為這是妖魔鬼怪在作祟,畢摩就會用紐爾瓦布曲來驅趕妖魔。 "
"鹽源出土的一件兩千多年前的文物九節銅杖,和紐爾瓦布曲很相似,他們之間是否有關聯呢? "
"並沒有聽說過,也暫時沒有研究過這方面的歷史文化。 "
魚紋立雞首九節銅杖線圖。
雖然外形極為相似,但目前仍沒有權威的相關研究結果給出肯定的答案。 當然,鹽源的青銅文化從來就不是一個孤立的文化,它與其它的古老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杖與杖之間的若干文化因素,也隨著民族遷徙、貿易往來相互傳播、相互影響。
究竟,魚紋立雞首九節銅杖和「紐爾瓦布曲」之間的相似是機緣巧合還是暗藏玄機,我們有待專家考證。
鱼纹立鸡首九节铜杖竟与彝族祭祀中的木杖惊人相似 https://bit.ly/2WSPHmc
-----------------------
位於青藏高原東緣的橫斷山區,是我國重要的民族走廊,早在新石器時代,已有古人活動的痕跡。 在歷經數千年的民族遷徙和融合中,雅礱江流域成為西南眾多民族發展和繁衍的搖籃,孕育出一方燦爛的民族文化。
在川西南散落的大小文化單元中,鹽源及其獨特的青銅文明而大放異彩。 地處涼山州西部,雅礱江下游西岸的鹽源盆地,是古"墳人"的聚居地,在戰國至西漢時期,"墳人"的文化中心已經在鹽源盆地形成。 而處於川滇交界的特殊地理位置,也讓鹽源青銅器與巴蜀文化和滇文化都有著密切的關係。
長達四十餘年的考古發掘和野外調查中,涼山州博物館收藏了眾多珍貴文物。 本次展覽選取以鹽源青銅器為主的,雅礱江流域出土的精美文物文物共 177件/套,實際件數501件,以期呈現涼山一帶,尤其雅礱江流域燦爛的區域文化。 展覽開放時間:2015年4月30日——7月31日。
重點文物:
1.蛇蛙銅俎:
"俎"是古人用來盛放祭品的器具,這件俎造型極為別致,堪稱鹽源青銅文化的精品。 俎的案面作長方形,上飾兩條陽線蛇紋,蛇頭相背位於案的兩端,蛇頭上昂作立體狀,口各銜一魚,案面的四緣共有頭尾相連的三十二隻立體的蹲蛙。 在這支信奉原始宗教的民族眼中,越是詭異的法器造型,越能體現出巫師法力的強大。   
2.鳥飾魚紋九節銅杖:
通長134.8釐米,杖由九節直徑相同的圓管組成,管與管之間用木棍聯接。 杖首頂端為一圓盤,圓盤上立一巨喙高冠翹尾的雄雞,杖身滿飾陰刻的小魚紋。
3.三女背水銅杖首:
通高16.6釐米,寬6.6釐米。 在杖首頂端鑄造了三個相對而立的背水少女,頭戴尖頂小帽,身著齊膝筒裙,背水罐的皮帶勒在額頭上,充滿了寫實的生活氣息。
4.一人雙馬紋枝形器:
紋枝形器是鹽源青銅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器物,通長16釐米左右,整體作對稱的人物與動物造型。 枝幹上層末端各立一馬,馬首相向,另有一人立於樹端之間,與中亞地區的"雙馬神"有相似之處。
5.銅鼓:
鼓面直徑26.2釐米,底徑35.6釐米,高23.8釐米,老龍頭4號墓出土。 鼓面正中飾十芒太陽紋,圍繞太陽紋飾四隻翔鷺,腰部飾斜線樹葉紋和圓點紋、折線紋。 一同出土的還有另兩面銅鼓和銅編鐘等西南民族使用的重器,足見墓主人擁有號令部落的權利。
6.弧背青銅刀:
弧背青銅刀是川、滇西部經常發現的一類有特點的器物,其特徵為弧背、凹刃、扁平柄。 在我國內蒙古、遼寧、山西等地均發現與此類相似的青銅刀。 鹽源地區出土的青銅刀也基本為此類型,其中又以環首刀和雙圓餅首刀為主。
《蜀南之谜——雅砻江流域考古大发现》 https://bit.ly/3bTzrpc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