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03

2021-07-07_152313
為什麼日本女性還要強制冠夫姓?|天下雜誌 https://bit.ly/3qRxW3N
中村奈都子:6月23日,關於規定夫妻同姓的日本民法和相關戶籍法的條款,日本最高法院大法庭(審判長:大谷直人)在家事審判特別上訴審判決定中作出了「符合憲法」的判決。這是2015年之後再次裁定夫妻同姓符合憲法。筆者原本以為婚姻和家庭的理想狀態會隨著時代發生改變,但最高法院的判決在過了6年之後仍然沒有改變。我們還要在120多年前制定的框架中度過未來的時代。
走進日本最高法院的申請人(6月23日,東京都千代田區)。圖片來源:日經中文網
日本在國際社會中已經是與眾不同的存在。強制夫妻同姓的國家在世界上絕無僅有。德國總理梅克爾選擇了夫妻不同姓,現任丈夫的姓氏為紹爾(Sauer)。紐西蘭總理阿德恩(Ardern)和伴侶蓋福德(Gayford)所生的女兒妮薇·蒂阿洛哈·阿德恩·蓋福德(Neve Te Aroha Ardern Gayford)則擁有雙方的姓氏。
日本,迫於社會壓力,絕大部分妻子都改隨夫姓,聯合國曾再三建議糾正這種做法。名字是個人的特定標誌,從出生開始使用的名字也代表著本人的身份。如今,日本的平均初婚年齡已經推遲到30歲左右,男女雙方都在婚前積累了職業經驗、信用、人脈和資産,改姓會帶來很大負擔。
對於這一問題,日本政府給出的建議不是夫妻不同姓,而是沿用原來的姓氏來稱呼。
如果在職場一起工作的同事使用原來的姓氏,就無法知道其真名。因此,孩子發生緊急情況時,保育所用父母的戶籍姓名聯絡其工作單位,就會很難對上號。打算到海外參加學術會議時,也會與護照上的名字不一致。為了證明是同一個人,需要花費很大工夫。越是研究人員等活躍於國際社會的人,受到的不利影響就越大。
即使在護照等資料上同時加上原來的姓氏,也不能在國際上證明原姓和戶籍姓氏的連續性。據日本外務省表示,很少有國家同時寫上原姓,存在入境時被入境管理部門要求進行説明的情況。在世界各國對身份認證日益嚴格的情況下,如果説「我叫田中花子,佐藤花子也是我」,難免會被懷疑「冒用他人身份」。
姓氏問題給企業造成的負擔也很大。日本內閣府2017年公佈的調查數據顯示,允許使用原姓的企業僅為45.7%。企業經營者認為,「改姓或使用不同的姓氏加重了業務一線的負擔,是降低企業生産效率的原因之一」,「要求早日實現可選擇夫妻不同姓的商業領導者志願會」於今年春季成立。
在獨生子女較多的少子化時代,結婚之後,在原生家庭使用的名字會接連消失。重視家庭和祖先、希望保留父母姓氏的獨生子女之間難以結婚的問題在地方上比較嚴重。也有不少情侶為了保留各自的姓氏而選擇事實婚姻(未領結婚證的婚姻生活)。
但是,日本的制度無法充分應對通過事實婚姻組建家庭的情況。從已開發國家來看,在人口出生率較高的法國等國家,非婚生子佔一半以上,而日本的非婚生子比例明顯較低,出生人數減少的速度不斷加快。為了保護家族而制定的法律,也許正在奪走希望保護家族並傳承下去的人的未來。
日本法務省的法制審議會建議引入可選擇夫妻不同姓制度已有25年的時間。當時出生的孩子們已長大成人,仍面臨著父母那一代一直擱置的問題。
「#什麼是男女共同參與」是一個由未滿30歲的年輕人發起的項目,2020年為了制定第5次男女共同參與基本計劃而收集了1000多份年輕人的意見。最多的意見是「儘快引入可選擇夫妻不同姓制度」。該意見認為,「在現行制度下,想保留各自姓氏的人無法結婚」。簽名活動在5天裏收集了3萬個簽名。
6年前,最高法院就可選擇夫妻不同姓制度表示,「不能斷定其缺乏合理性」、「應該在國會上進行討論和判斷」。但是,2020年年底的基本計劃由於自民黨內部的強烈反對而在刪除了「可選擇夫妻不同氏(姓)」的表述之後,在內閣會議上獲得通過。
「什麼時候才能選擇夫妻不同姓」?到底誰能回答生活在今後的時代的年輕一代提出的這個問題呢?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中村奈都子
為什麼日本女性還要強制冠夫姓?|天下雜誌 https://bit.ly/3qRxW3N


從孺人到女兒入譜:客家女性在族譜中角色的歷史變遷
(影音課程) 從孺人到女兒入譜:客家女性在族譜中角色的歷史變遷-客家雲 Hakka Cloud https://bit.ly/39Azq8B
譜牒是一氏一族的世系和血緣關係之記錄,是以家族男性成員為敘述主體,女性不上譜,或在丈夫名下,附書妻子,卻往往以「妣某氏」、「妣某孺人」尊稱,有姓無名,而女性之本姓,充其量只代表她們的父親,而非女性自身,顯示「夫為妻綱」的原則。從近代六堆地區的客家族譜來看,配偶有姓有名,部分族譜也取消了女兒不能入譜的限制,合併記錄生卒年、婚配、子嗣等,正足以呈顯客家女性在家族、社會裡所扮演的角色已不同於往昔。研究還發現,在族譜裡並不是所有的客家婦女都尊稱「孺人」,也不全然是「無名氏」;新修的客家族譜,漸漸取消了「孺人」和「


孔子家譜 首錄女性 | 奇人妙事 | 人間福報

孔子家譜 首錄女性  https://bit.ly/2UTdRuu
【本報綜合報導】「孔子世家譜」已有二千五百年的歷史,名列金氏世界紀綠中「世界最長家譜」。
目前進行第五次修訂,並首度收錄女性後裔,少數民族和外籍後裔也被收錄。
據稱,孔子後裔健在者至少三百餘萬人,族譜最後至少會收錄一百八十萬孔氏族人。新譜將在孔子誕生二千五百六十周年(二○○九年)完稿付印。
「孔子世家譜」續修工作協會會長、孔子第七十七代孫孔德墉說,協會已在世界各地建立四百五十多個續修機構,至今已收到來自世界各地一百二十多萬份孔子後裔資料,證實孔子後裔繁衍到八十三代,輩份最小的是遼寧省「念」字輩一名十多歲小女孩。
續修家譜的一大特色是「男女平等」,首度把女性納入家譜中。少數民族和外籍後裔這次也被一同准許入譜
孔子家譜 首錄女性  https://bit.ly/2UTdRuu
傳統女性 | 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檔案館 - 臺灣歷史檔案資源網 https://bit.ly/2lOZmug

孔子家譜 首錄女性 | 奇人妙事 | 人間福報


2020-04-03_1016592020-04-03_104050womany_pixta_31680524_XL_1525252072-26907-0713womany_adult_beautiful_blur_157023_1525251983-6172-21831530781185655o0p3q803071530780924503307572n0sp92045313_3148032628582565_1439375018428465152_o91930991_3148032548582573_307632143587082240_o91506623_3148032595249235_4458039984389095424_o91909353_3148032171915944_6465512075111170048_o91517616_3148032971915864_1106269720161550336_o

田寮呂家族譜 女性歡喜入列 - 地方 - 自由時報電子報

呂家歷代祖先生活居住在平埔族水蛙潭社等原住民住居的山區。(記者蘇福男攝)
2008-11-13 06:00:00田寮呂家族譜 女性歡喜入列 - 地方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dSx1sX
〔記者蘇福男/田寮報導〕編撰族譜,串起11世代、300多年、上千名宗親的血緣親情!
高縣田寮鄉七星村南勢湖呂家古厝已有百餘年歷史,上千名族人目前散居世界各地,由於家族沒有固定慶典聚會,後代子孫往往相見不相識,令第八代族人呂豐民、呂正心感慨萬千,2人歷經2年時間搜集、整理資料,編撰完成「田寮南勢湖呂家族譜」,藉此喚起族人對家族的認同。
「還是有族人不想被編入族譜!」費盡千辛萬苦完成族譜重責大任的呂豐民,對於部分宗親對家族冷漠的態度,始終耿耿於懷,不過女性宗親對於能被列入族譜,且不冠夫姓,與男丁不分大小漢,則都額手稱慶。
呂豐民表示,由於日治時代日人下令焚毀祖先神主牌,家族現存唯一資料是1931年(昭和6年),呂家第七代族人呂義集錄祖廳歷代祖先神主牌而成的「呂姓來歷台帳」。
根據台帳記載,呂家知道姓名的最早祖先叫「呂外」,清乾隆10年(1745年)生,呂外之前有3位始祖,但姓名、生年不詳,只知忌辰,原籍「泉州府同安縣惠得鄉家號里二拾三都(呂厝社)」,但並未註明依據和來台年份。
呂家歷代祖先居住在平埔族水蛙潭社、尖山社、新港社和大傑顛社、搭樓社等原住民住居的山區,世代向原住民典買土地耕墾,並在此通婚嫁娶,呂豐民認為,即使先祖當初從泉州單身來台,呂家子孫也都有平埔族血統,至少都是女平埔族的後代,本於有女祖先才有後代子孫和男女平等,因此主張將女性也列入族譜,且皆不冠夫姓
呂正心表示,呂家世代繁衍至今已傳到第十一代,族人散居世界各地,男丁470多人,連婦女、外嫁女子共有900多人,如加上失聯宗親,全部族人約1100人,目前仍長住南勢湖只有10來戶、不到20人。田寮呂家族譜 女性歡喜入列 - 地方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dSx1sX
-------------------------------------
田寮呂家族譜 女性歡喜入列 呂自揚
清明時節雨紛紛,家家尋根追遠祭祖。談族譜
我2008年主編高雄田寮月世界南勢湖呂家族譜,把歷代女性找得到名字的,包括歷代祖公祖嬤中的祖嬤女祖先,及外嫁或未嫁的族人,.都編入族譜系統表,與一般民間族譜都只記載歷代男性系統,看不到一個女性的族譜,不相同,被稱為族譜首創先例。
自由時報蘇福男記者曾予報導,也有多位想編族譜者來訊問參考。
2010年成大歷史系林德政教授,曾參與策畫在台南市舉辦的世界族譜展覽,也把《田寮南勢湖呂家族譜》拿去參加展覽。
2008-11-13 06:00:00
〔記者蘇福男/田寮報導〕編撰族譜,串起11世代、300多年、上千名宗親的血緣親情!
高縣田寮鄉七星村南勢湖呂家古厝已有百餘年歷史,上千名族人目前散居世界各地,由於家族沒有固定慶典聚會,後代子孫往往相見不相識,令第八代族人呂豐民、呂正心感慨萬千,2人歷經2年時間搜集、整理資料,編撰完成「田寮南勢湖呂家族譜」,藉此喚起族人對家族的認同。
「還是有族人不想被編入族譜!」費盡千辛萬苦完成族譜重責大任的呂豐民,對於部分宗親對家族冷漠的態度,始終耿耿於懷,不過女性宗親對於能被列入族譜,且不冠夫姓,與男丁不分大小漢,則都額手稱慶。
呂豐民表示,由於日治時代日人下令焚毀祖先神主牌,家族現存唯一資料是1931年(昭和6年),呂家第七代族人呂義集錄祖廳歷代祖先神主牌而成的「呂姓來歷台帳」。
根據台帳記載,呂家知道姓名的最早祖先叫「呂外」,清乾隆10年(1745年)生,呂外之前有3位始祖,但姓名、生年不詳,只知忌辰,原籍「泉州府同安縣惠得鄉家號里二拾三都(呂厝社)」,但並未註明依據和來台年份。
呂家歷代祖先居住在平埔族水蛙潭社、尖山社、新港社和大傑顛社、搭樓社等原住民住居的山區,世代向原住民典買土地耕墾,並在此通婚嫁娶,呂豐民認為,即使先祖當初從泉州單身來台,呂家子孫也都有平埔族血統,至少都是女平埔族的後代,本於有女祖先才有後代子孫和男女平等,因此主張將女性也列入族譜,且皆不冠夫姓。
呂正心表示,呂家世代繁衍至今已傳到第十一代,族人散居世界各地,男丁470多人,連婦女、外嫁女子共有900多人,如加上失聯宗親,全部族人約1100人,目前仍長住南勢湖只有10來戶、不到20人。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oldtwcolor/permalink/551643472128863/?sfnsn=mo
-----------------------
都說家譜規矩多,女子可否入家譜?
2018-07-05 由 親族家譜 發表于歷史
我們都知道,家譜是記載一個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跡的歷史圖籍,具有珍貴的研究價值。而在幾千年傳統的封建社會裡,女性是不能入本姓族的譜的,只能記入丈夫姓族譜。這樣以附庸的形式記入,只記姓,不記名,倒真像是把姓和名做了「截肢手術」!所以,小編覺得,古代的家譜是殘缺的家譜。形象地說,古代的家譜是半個月亮,或半個太陽。
女性不編入家譜不僅是對男權的彰顯和強化,也是封建社會對女性的家庭、社會以及政治地位作出的最基本、最根本的否定。家庭是社會的因子,沒有家庭就沒有社會;家庭是國家的細胞,沒有家庭,何來國家?一個人走向社會要從家庭出發,一個國家的建立也要以家庭作基礎。編修家譜對女性的做法,難道不是對女性「地位權」作出的極端蔑視和根本否定嗎?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pgqqm9z.html
--------------------------
讀者投書,迷人來稿。作者彩虹叩問祖譜內的性別歧視:若以前的族譜不把女性納入,那何不來寫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族譜?
文|彩虹
清明時節,從爸爸手中拿到四叔公寫的族譜翻印。兩張 A3 大小的紙,記載著近代十八世的家族人物,四叔公所記載的方式,類似於寶塔式:每個世代的人名,像寶塔一樣由上而下排列,眼睛掃過十八世代的人名後,不禁讓我疑惑:這不是族譜嗎?為什麼沒有記載家族中的女人啊?
他們說:「以前的人族譜沒有在寫女生的」。但是,真的沒有嗎?
後來,我輾轉找到堂伯掃描老舊族譜的電子檔,老舊族譜的記載方式是採用歐陽脩所創立的橫行體:五世一表,由右向左橫行。除此之外,也詳細記載第一世到第十一世祖先的生卒年月日與葬地,雖然每個世代的資料完整度有所差異,但有幾點特別的發現想跟大家分享。(推薦閱讀:性別歧視存不存在? Google 搜尋引擎告訴你)
圖片|來源
一、以前的配偶只記載姓氏?但我在 17 世紀發現有記載完整姓名的的配偶
根據族譜所記載的生卒年的資料,我們家族最早有被寫名字的女祖先是崇禎、康熙年間的人,也就是西元 17、18 世紀左右的人,或許有人會覺得只是名字跟姓氏,沒什麼差別,但是我認為記載完整的名字是一種尊重,男性祖先的姓名都被完整記載,沒有理由女性祖先就只能被記載姓氏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17 世紀以前的配偶雖然只記載姓氏,但其中有關於某個女祖先特別的文字敘述,大意是:男祖先早逝,女祖先辛苦持家撫養小孩成人。確實,這些嫁到夫家的女子,或許姓氏不同,但是他們為丈夫家族的付出,不會亞於丈夫,如果他們願意,將他們的姓名完整記錄於族譜是可行的事啊!
後來,康熙至乾隆年間的配偶名字記載方式改變了!配偶有記載姓名,但是名字只取一字,並以娘做結尾,舉例來說:墾娘、註娘、刊娘等等。此時絕大多數的配偶和男祖先一樣,生卒年月日也都有被完整記載,甚至有些也會寫到他是出自哪裡的人。
二、誰說族譜沒在寫女兒的?早在乾隆末年期間就有
長輩說:「以前的人族譜只寫兒子,不能寫女兒」,真的不能嗎?真的沒有人寫嗎?我在家族老舊族譜中找到,乾隆年間就有把女兒的名字寫進,時間大約是 18 世紀末。
這讓我想起我第一次看到四叔公所記載的那個寶塔式的族譜版本,上面完全沒有寫進女兒姓名,我用任性的口吻跟爸爸說:「為什麼上面沒有我的名字,我要把自己寫進去」,寫完自己的名字後就開始想:為什麼沒有姑姑、堂姑和堂姐妹的名字?也沒有媽媽、伯母和嬸嬸的名字,有人說以前的人族譜沒在寫女兒的,但事實上我從老舊族譜上看到以前乾隆年間就有人在寫,可是現在呢?現在的人會把女兒寫進族譜嗎?
我想,我們這個時代的族譜,不該有任何一個性別被排除在外。
所以,我開始改寫家中的族譜,我想寫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族譜。
圖片來源|Pexels
我在網路上找到了「數位化族譜」的軟體,操作簡單方便。在這個軟體裡,我可以自由點選「新增配偶」、「新增兒子」、「新增女兒」的按鍵,可以打上名字跟生卒年,於是我把家族的老舊族譜和四叔公的族譜,兩個版本綜合數位化後,開始把我所知道的家族女性一一寫進族譜中,像是姑姑、堂姐妹、伯母、嬸嬸、堂嫂等人,還有媽媽跟自己都寫進去了!如果我們希望傳給下一代的族譜是性別平等的,那我們可以改變撰寫族譜的方式,未來記載下一代時,不論他的性別是什麼,都是我們家族的一部分,所以我也都會把他寫進族譜中。(推薦閱讀:【一個人的派對】歧視女性的,從不只有男人)
常聽到許多關於女性的傳統觀念,除了「女性不能寫進族譜」外,還有「出嫁時女方家要潑水、新娘要丟紙扇、大年初一不能回娘家」,或是「親人過世時,只有男生可以執幡跟主祭」,還有「男生才能傳宗接代,所以生男生比較好」等等,這些習俗與觀念有許多令人存疑的地方,我們可以尊重傳統習俗的存在,但是性別不平等的觀念應該被改變,而那個改變的關鍵在於你我,如果說那些不平等的傳統觀念是一個個老舊的鎖,那就讓我們成為開啟那些鎖的鑰匙,讓更多人走向性別平等的道路。
希望有一天,不會再聽到「以前的人族譜沒在寫女性」,而是聽到大家用稀鬆平常的口氣說出「現在的人族譜都有寫女性啊」
族譜向來沒有女生姓名?讓我告訴你,這說法不過是騙局|性別力 Gender Power https://bit.ly/3dOevlD
------------------------------------

2020-04-03_1112091qp2000578o928416o441qp00005744q1nn8qq98

打破傳統 顏氏新族譜納入女性 - 地方 - 自由時報電子報

打破傳統 顏氏新族譜納入女性
下營顏氏宗親會發表新書「下營顏氏發展源流」。(記者劉婉君攝)
打破傳統 顏氏新族譜納入女性 - 地方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2R4uLFy
2014-12-03 08:00:00
〔記者劉婉君/下營報導〕下營顏氏宗親會花十年準備、一年半校對、查證,發表新族譜「下營顏氏發展源流」,除修正內容及新增十年來的宗族新成員,也順應時代潮流及性別平等,打破傳統只有男丁入譜的限制, 顏氏新族譜納入女性將女性納入族譜其中。
「歷史沒有記載,族群就不能壯大。」下營顏氏宗親會相隔十年,出版新族譜,除族譜部分採橫向連接編排,方便各族親查閱彼此間的淵源,因下營顏氏分佈於紅毛厝、火燒珠、十六甲等聚落,也加入各聚落的發展史,圖文並茂;還有前輩藝術家顏水龍、顏聖哲的畫作,首批印製一千本,將分送給各宗親、下營區圖書館及在地學校,未來也會上網。
理事長顏彰仁及負責編輯的顏明煌、顏文賀表示,下營顏氏來台迄今已有十六代,政界、藝術、科技、法律、教育、醫界都有知名人士。顏水龍為第九代,前財政部長顏慶章、藝術家顏聖哲、副市長顏純左等人都是第十二代。顏文賀說,有的人口眾多,兩百公分長的紙張還列不完。
一九六○年代,第一本「下營顏氏族譜」約卅頁,皆從中國福建抄回,包括先期譜系、序文等;十年前再編的族譜有六十頁。顏明煌表示,因顏氏宗親會去年完成人民團體登記,原有族譜編纂已久且有部分內容需修正,因此組成文史工作團隊重新編寫,所有經費均由宗親贊助,新書文圖部分就有一百八十三頁,內容融入祖先生活點滴、文化進程、宗廟敘說、鄉野傳奇、民藝特色、現代名賢介紹、宗教信仰論述,並考證族脈源頭,更正錯誤,且在傳統只列男丁的族譜內,加入各房現代的女性名字。打破傳統 顏氏新族譜納入女性 - 地方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2R4uLFy

打破傳統 顏氏新族譜納入女性 - 地方 - 自由時報電子報


在以父權體系為主的宗族制度之下,與其相關的風俗習慣,正如一般所以為的「向來如此」,而且「絕對不能改變」,當原來所習以為常且經由祖先傳承的傳統習俗,隨著時代變遷開始出現變革的時候,往往歷經一番觀念上的爭辯,尤其是當被排除於宗祧體制之外並且深受貶抑的女性要開始加入以男性為主的宗族相關儀式時,卻被如「將有無法預知的『厄運』降臨,會導致家族不安」等無法證明的「未知恐懼」而拒絕改變。本文以桃園縣觀音鄉武威村廖世崇家族為例,探討家族女性納入祖塔與族譜所經歷的討論過程,雖然家族大多成員,不論男女皆以「時代改變」、「男女平等」、「大家都是一家人」等理由贊同未婚女兒入祖塔與族譜,而實際上宗族亦表同意,證明習俗是可以改變的。雖然如此,本研究發現習俗雖已產生變化,然而從如祖塔的空間配置與女性在宗族事務參與的受限等事例,可以觀察到女性事實上依舊未真正在宗族制度的性別關係中獲得平等,因此本研究認為有必要體認到性別並非主要問題,而是由女性沒有獲得平等參與機會的角度出發重新檢視,滲透一般觀念已久的習俗與整套宗族文化,如此方能讓其中失衡已久的性別關係趨於平等。


臺灣巫氏族譜及遷徙   流轉年華 - 臺灣女性檔案百年特展


2020-04-03_111913Genealogical_Chart_of_Wu's_Family_at_Nanxinan_Huangdun_&_Xuluntang_Genealogical_Chart_of_Cheng's_Family_in_Chengli_2013-04450px-Genealogical_Chart_of_Huang's_Family_in_Jiangxia_2013-04

家譜,或稱祖譜、族譜、譜牒、宗譜、家乘、世譜、世牒、支譜、房譜等,是家族裡記載本族世系和相關重要事蹟的書。在家譜上所登記的姓名謂之譜名。家譜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2UF077R
中國的家譜歷史悠久,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周邊的漢字文化圈國家如朝鮮半島、日本、琉球、越南的一些家族受到中國的影響,也有編纂家譜的習慣。
歷史
殷商時,已有刻在金屬武器上的家族世系,譜牒則形成於西周。
魏晉南北朝盛行官修合譜,時門第勢力興起,有九品官人法的產生,政府舉才往往先察訪其家譜,任用顯赫人士為官,是謂世族。
隋唐時「人尚譜系之學,家藏譜系之書」。唐代官修譜牒有《氏族志》、《姓氏錄》、《姓族系錄》和《元和姓纂》等,私譜修撰同樣也是方興未艾,顏真卿撰有《顏氏世系譜序》,於邵撰有《河南于氏家譜後序》,甚至連宦官也勤於修譜[1]。柳芳說:「凡四海望族則為右姓,不通曆代之說,不可與言譜也。」[2]。趙彥衛說唐人「推姓顯於一郡者謂之望姓,如清河張、天水趙之類。世人惑於流俗,不究本宗源流,執唐所推望姓,認為己之所自出,謁刺之屬顯然書之」[3]。北宋時呂夏卿撰寫出唐代世系諸表,為《新唐書》作出重大貢獻。王安石撰《許氏世譜》,錄自許據至許元等人[4]。在東亞漢字文化圈地區,因家族受到重視,家譜特別發達,許多大家族的家譜撰寫流傳達數十年甚至上千年不絕,並有專門的學科譜牒學作研究。家譜的內容一般除了各世代人物姓名、事蹟外,有時也會包括家族的大事、居地產業的變送以及祖傳的家訓等,家譜對於一個家族的自我認同和凝聚力的形成有很大的作用。
唐朝中期私家修譜漸漸興盛。明清兩代的宗族觀念達到鼎盛,宗族觀念十分強烈,族譜詳細記載著全族男子的譜名、名諱、字号、生辰八字、卒年,「至於諱某字,娶某氏,生幾子,葬某處,壽若干、咸備載於後,庶幾可示後昆。」[5],族人做了壞事,不准寫進家譜「違者許房長鳴祠處治」[6]。許多家族規定家譜「三十年一修」[7],「族譜重修刻板後,每十年匯稿,三十年續倍,補刻刷印,附裝譜後,以免久遠難稽。 」[8]。
唐末五代時期,由於戰亂,士族的譜牒幾乎全部消亡[9][10][11]。
在1960年代中國的破四舊運動中,家譜被當作四舊遭到清理,成千上萬的家譜被毀[12],很多中國人不得不毀掉家族世代珍藏的家譜[13],這對於研究中國人的人文歷史造成了不可彌補的損失。80年代、90年代以來,也有很多家族不重視自己的家譜,隨意在古玩市場出賣[14],甚至直接丟棄,常州譜牒研究者朱炳國就常在廢品收購站尋找家譜[15]。
網絡時代來臨後,中外都有出現將家譜上傳網絡的網站,但也造成隱私泄露的擔憂 [16]。
家譜的價值
了解家族來源
1984年,餘姚埋馬的羅氏族人在家族老房裏找到自家家譜。通過多方尋找,他們發現家族與江西豫章羅氏、浙江慈谿羅氏的族譜是能夠串聯得上的,發現了自己家族的遷徙歷史[14]。
對歷史的記錄
河南省圖書館徵集到的一本魯山家譜,詳細記載了康熙七年一支軍隊出征的情況,包括將官的名錄官職、出征前的會議記錄、準備工作,甚至具體到每日行軍路線、路程、士兵艱苦的生存環境等等,非常有歷史研究價值[17]。
《武城曾氏重修族譜》出自清朝道光元年(1815年),每一頁均加蓋了清代雍正皇帝欽賜的「省身念祖」大印[18]。
教育後人意義
有的族譜會記錄家族的家訓,教育後人要遵守家法國法、和睦宗族鄉里等等[17]。
負面現象
偽造家世
中國的家譜造假嚴重,自南北朝時期就絡繹不絕,黃宗羲、顧炎武、錢大昕等人都對此進行了許多批判[19][20][21][22]。譚其驤則認為譜牒是天下最不可信的文獻,譜牒中最不可靠的東西就是官階和爵位,把皇帝和名人拉來做祖宗[23]。
有人為了給自己家世增光,將自己並譜入更顯貴的同姓家族,實際未親緣關係。如寒族出身的唐朝宰相李義府,自稱自己出自趙郡李氏,趙郡李氏也有人主動以同族與李義府相稱,李崇德甚至將李義府併入自家家譜[24]。《紅樓夢》裡,也有劉姥姥的女婿王狗兒祖上曾與王熙鳳家族連宗的情節[25]。
古代被貶偏遠地帶的官員,有時會被當地同姓家族附會為先祖。如如海南島一些李姓家族,自稱是唐朝宰相李德裕的後代,但這缺乏史書記載[26]。
常州譜牒研究者朱炳國表示,他曾見過有修譜者把別人家家譜的一部分完全照搬到自家譜里[15]。
粗製濫造
湖南一家譜研究專學表示,很多新修家譜質量較差。如某蘇姓退休幹部所編家譜,大篇幅記錄自己家三代人的情況,一族之譜成了一家之譜。某胡姓退休教師,在家譜里大量引用列寧、高爾基等人名言,還有育兒資料[26]。
典型家譜
唯一在中國歷史上,被保存最完整的家譜,也是全世界歷史最久的家譜,就是《孔子世家譜》。《孔子世家譜》被《金氏世界紀錄》認可為全世界歷史最悠遠的族譜[27]。
家譜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2UF077R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