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姜也叫王姜,是周武王姬發的王妃、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姜太公」姜子牙之女,她為周武王生了成王和晉國的開國君主唐叔虞。


寶雞姜太公廟又名姜子牙釣魚臺,位於寶雞縣城南17公里的石番溪河畔,面積約12平方公里。 根據記載,太公釣魚臺有三處,初釣河南新安城東,繼釣陝西咸陽城西,後釣寶雞縣伐魚河谷,而三處中又以石番溪釣魚臺最為有名。 姜太公在此


姜太公釣魚台
釣魚台
陝西省文物保護單位
所在    陝西省寶雞市
分類    古建築
時代    清
登錄    1992年
姜太公釣魚台位於中國陝西省寶雞天王鎮的蟠溪峽,相傳是商末周初的重要歷史人物姜子牙(姜太公)垂釣的地方。著名的歇後語:「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釣」就是發生在周文王發現姜太公釣魚時,後人遂在蟠溪峽修建太公廟來紀念他。
從唐朝修建太公廟開始,到明清期間,該處共修建了大小廟宇共十八座、九十餘間。當中尤以太公廟、文王廟(紀念周文王而建的廟宇)香火最鼎盛。現時姜太公釣魚台一帶被劃為風景區,包括釣魚台景區、靜室景區、雞架山景區。較著名的景點除了太公廟和文王廟之外,還有一座刻有「璞遺璜孕」的「璜石」獨自屹立在灘上,據說有過千年的歷史。而釣魚台瀑布更為氣勢澎湃。

2020-03-19_220159


姜寨遺址位於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姜太公釣魚台位於中國陝西省寶雞天王鎮的蟠溪峽/姜寨-黃河流域新石器時期的史前聚落遺址。姜寨遺址距今約6700年,包含了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的半坡類型、史家類型、廟底溝類型、西王村類型和龍山文化的客省莊二期類型等五期不同的文化遺存。是目前所發現的新石器時期村落遺址中規模最大也是最完整的/寶雞-姜戎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2020姜子牙釣魚台旅遊攻略之姜太公塑像-姜太公塑像圖文介紹-姜太公塑像遊玩攻略

景區簡介:
  釣魚台南依秦嶺,北望渭水,坐落在寶雞市東南40公里處的磻溪河(又名伐魚河)上。這裡山清水秀,古柏疊翠,景色綺麗,歷史久遠。因西周名士姜子牙在此隱居十載,滋泉釣魚遇文王而聞名。名貫古今的「姜子牙釣魚、周文王訪賢 」的歷史典故就發生在這裡。
景點分佈:
  景區內人文古迹聞名海內外,漢代立祠、興盛唐時的殿堂祠廟隨山就勢,氣勢宏偉;巨大如丘的「釣璜靈磯」石,跪痕猶存;被稱為中國第一釣台的姜子牙「跪石」及粗需三人合抱的四棵千年「唐柏」更為這內涵深厚的人文古迹錦上添花,給人以知識的熏陶和歷史的感悟。水面達20萬平方米的釣魚台水庫,清瑩如鏡,山色樹影,盡收水中。泛舟其上,乘興南遊,峰迴水轉,曲徑通幽,兩岸奇峰異石,草木蔥蘢,使人流連忘返。
景區資質:
  國家3A級景區、省級名勝景區
景區特色:
  歷史文化游、自然景觀游、歷史古迹、山川、河流

2020-03-19_220302


姜太公釣魚台位於中國陝西省寶雞天王鎮的蟠溪峽/「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釣」神奇的姜太公廟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陝西挖出姜太公之女墓 出土罕見龍紋4角簠
陕西挖出姜太公之女墓 出土罕见龙纹4角簠-历史频道-手机搜狐 http://bit.ly/2Ws0bsX
原文配圖:出土的青銅禁,是一種放酒樽的器座,類似于酒桌。
據中國文化報7月14日報導,「石鼓山墓地是商周時期一處重要的聚落遺址,其族屬有可能是古代的姜姓族群。 」陝西省文物鑒定研究中心主任尹夏清表示,經專家考證,石鼓山墓地主人的身份已基本確定,屬於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姜太公之女——邑姜。
M4墓葬主人為女性
石鼓山西周墓地位於陝西省寶雞市渭濱區石嘴頭村。 2012年,當地村民在開挖房屋地基時發現青銅器,立即報告文物部門。 隨後開展的搶救性考古發掘,使一個埋藏了眾多珍貴青銅器的商末周初貴族墓葬群重見天日,其出土的289件青銅器,包括了罕見的青銅器「禁」和「高領袋足鬲」,被認為是我國商周考古的一次重要發現。 2013年8月起,為進一步深入研究寶雞地區乃至關中地區商周考古學文化,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寶雞市考古研究所以及渭濱區博物館聯合組建石鼓山考古隊,開展寶雞石鼓山西周墓地的考古發掘工作。
通過發掘,考古專家發現了目前石鼓山西周墓地中最大的一座墓葬。 該墓葬呈長方形,深8米、寬約4米,為豎穴土壙墓,口小底大,約16.26平方米,棺室周圍有熟土或生土二層台。 屬於單人葬,頭向朝著地勢較高的方向,有東向、南向及西北向。 葬具均為木質,隨葬品一般置於頭部附近的二層台或壁龕內。
「M4墓中出土的刻有龍紋的四角青銅簠,目前除了故宮有一件傳世品之外,在西周早期墓葬中出土還屬首次,十分罕見。 不僅如此,在該墓葬中還發現2012年在M3墓葬中出土的高領袋足鬲,由此可以推斷,墓主人的身份極其尊貴。 」主持考古發掘的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王占奎表示,從出土的器物中可以看出,器形主要有鼎、壺、簋、罍、甗等,有著酒器少而食器多的特點,且未發現兵器,據此推測,該墓葬的主人很有可能是一位女性
與M4相似的M3墓葬主人為姜族
M4墓的發掘,很容易讓人想到2012年在石鼓山發現的西周早期高等級貴族——戶氏家族的M3墓葬,現經專家考證,M4和M3兩座墓葬的形制、結構極其相似,應屬於同一墓葬群,墓主之間可能有密切關係。
在商周時代,族徽、日名(日名,是古代活著的人對過世人的稱謂,一般是天干字前加上親屬的稱謂,在商代最為流行)是殷商青銅器的主要標誌之一,有著族徽、日名或二者皆有的青銅器,其族屬一般屬於殷商系統。 在M3墓中出土的31件青銅禮器中,有16件發現有銘文,涉及的族徽有萬、戶、冉等。 據《史記·夏本紀》中記載,夏禹之後姒姓有「有扈氏」,有專家據此推測,「戶」當為「扈」,而「有扈氏」的後代蒲姓出自姒姓,世襲為西羌的酋長,因此,「有扈氏」應當與羌(姜)族存在密切聯繫。陕西挖出姜太公之女墓 出土罕见龙纹4角簠-历史频道-手机搜狐 http://bit.ly/2Ws0bsX

2020-03-19_215300


陝西貴族古墓 主人疑似姜太公女兒
19:302016/07/17 中央社 中央社
陝西貴族古墓 主人疑似姜太公女兒 - 兩岸 - 中央社 http://bit.ly/2wnkvAR
中國大陸陝西寶雞市村民2012年在石鼓山發現一個埋藏多件文物的商末周初貴族墓葬群。經多年考證,專家認為石鼓山墓地的主人身份,是歷史上「姜太公」之女邑姜。
中國文化報報導,2012年開挖後,這個商末周初貴族墓葬群已出土289件青銅器,包括了罕見的青銅器「禁」和「高領袋足鬲」,被認為是大陸商周考古的一次重要發現。
透過發掘,考古專家發現了目前石鼓山西周墓地中最大的一座墓葬。墓葬呈長方形,深8公尺、寬約4公尺口小底大,約16.26平方公尺,屬於單人葬。
墓葬中還發現刻有龍紋的四角青銅簠,目前除了北京故宮有一件之外,在西周早期墓葬中出土還屬首次,十分罕見;此外,還發現2012年出土的高領袋足鬲,由此可以推斷,墓主人的身份極其尊貴。
主持考古發掘的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王占奎表示,出土的器物中,酒器少而食器多,且未發現兵器,據此推測,該墓葬的主人很有可能是一位女性。
根據出土青銅器上的銘文等資料,考古專家基本確定石鼓山墓地的主人身份為姜太公之女邑姜。
邑姜也叫王姜,是周武王姬發的王妃、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姜太公」姜子牙之女,她為周武王生了成王和晉國的開國君主唐叔虞。1050717
陝西貴族古墓 主人疑似姜太公女兒 - 兩岸 - 中央社 http://bit.ly/2wnkvAR


f30053bed4_ysy_20160717_224500 (1)

陝西寶雞古墓 葬的竟是姜太公之女
陝西寶雞古墓 葬的竟是姜太公之女 - Yahoo奇摩新聞 http://bit.ly/2U3lsYk
2016年7月17日 下午11:11
陝西寶雞古墓 葬的竟是姜太公之女 - Yahoo奇摩新聞 http://bit.ly/2U3lsYk
陝西寶雞古墓 葬的竟是姜太公之女
大陸陝西「寶雞市」有村民,四年前在寶雞「石鼓山」中,發現一個古墓群。經考古學家多年考證後,幾乎可以確定這個古墓群,主要葬下的是「姜太公」的女兒「邑姜」。
大陸「中國文化報」報導,石鼓山古墓群,在二○一二年開挖後,發現了許多罕見的商代青銅器,不但發現許多商末周初的古文物,而且這些文物經過考證,都是當時的貴族才能使用,因此算是一次考古上的重大發現。
專家並發現,「石鼓山古墓群」中,最大的一座墓,呈長方形,深八公尺、寬四公尺,但只葬了一個人,而且從陪葬品中可以判斷,埋葬的人身份極其尊貴。專家進一步判讀出土青銅器上的銘文等資料,基本確定了石鼓山墓群主要埋葬的,就是姜太公的女兒「邑姜」
歷史記載,「邑姜」也稱「王姜」,是周武王「姬發」的王妃,也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姜太公」姜子牙之女。


史書上說他死後葬在自己家鄉河南衛輝,但是近年來有媒體報導稱在安陽發現了疑似姜子牙墓,而且還有他的坐騎「...
2、大墓,門考古遺址公園,艾恩(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名錄,2011)
高青陳莊西周城址出土的帶有「豐啓厥作文祖甲齊公」字樣的銅觥,這是考古界第一次發現有關姜太公的準確記載,也是有關這位傳說中呼風喚雨的齊國第一代國君的...
3、查看源網頁
本期介紹 陝西寶雞石鼓山西周大墓考古新發現,墓主人或與姜子牙族親有關系。 視頻集介紹 名稱:新聞直播間 主持人:周麗 朱廣權等 國家/地區: 視頻...
4、安徽蚌埠雙墩春秋古墓獲重大考古發現(組圖)
考古新發現的寶雞石鼓山墓地,其墓主人屬於姜太公的...」陝西省文物鑒定研究中心主任尹夏清研究考證,認為...
5、考古發現
姜子牙不是個傳說!考古發現確認姜太公真實存在... 兩座帶墓道的甲字形大墓,不論墓主是齊國早期國君...
6、陝西兩項考古成果入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組圖)
陝西石鼓山考古現場曝光 或為姜子牙家族墓穴要聞播報 社會民生專輯清單 居民把... 陝西考古發現一座唐代高等級墓葬 希臘「風之塔」對公眾開放 或為全球最古老風向標...
7、海昏侯墓首現金板:是漢墓考古史上首次發現盤點世界上最有價值的
考古發現姜子牙墓?其坐騎四不像也在其中發表評論 最新評論|最熱評論 | 評論排行 參與0人 發表0條返回: 考古發現姜子牙墓?其坐騎四不像也在其中 ...
8、捷克考古發現4500年前古埃及法老王后之墓
盜墓賊在村莊發現千年地宮,考古隊進入後頓感驚愕,墓主竟是姜子牙 文章轉載自網路,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站立場,如需處理請聯繫客服...
9、重慶忠縣考古發現27座古墓
陝西梁帶村為芮國芮恒公的領地,而他姓姬,是姬發的後人,他的王后仲姜是姜子牙的後人,這就暗合了前面的不成文規定。 真正的寶藏 玉豬龍 在仲姜墓中,有六百多...


考古發現姜太公/太公望(姜太公),是周文王、周武王的軍師,姜姓,呂氏,名尚,史冊記載名字有「姜尚」、「姜望」、「姜牙」、「姜子牙」、「呂尚」、「呂望」、「呂涓」、「呂牙」,稱呼有「姜太公」、「呂太公」、「齊太公」、「太公」、「太公望」、「尚父」、「師尚父」[3]追封「武成王」、「昭烈武成王」/太公輔佐周朝取代殷商有功,受封於齊國,是姜齊的始祖,也因其戰功,被後代視為武聖、兵家之聖,唐初起設置武成王廟,主祀姜尚,儀典與文廟(孔子)相同。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陝西發現姜太公女兒之墓
陝西發現姜太公女兒之墓 | 新唐人中文電視台在線 http://bit.ly/392fOty
【新唐人2016年07月18日訊】近日,大陸文物大省陝西省考古發現,寶雞市此前發現的一個商末周初貴族墓葬群,基本確認墓地主人的是歷史上「姜太公」的女兒邑姜。
據陸媒報導,陝西省寶雞市村民2012年在寶雞市渭濱區石鼓山,發現一個商末周初貴族墓葬群。經幾年考證,專家認為石鼓山墓地的主人身份,是歷史上「姜太公」之女邑姜。
官媒報導稱,2012年開挖後,這個商末周初貴族墓葬群已出土289件青銅器,包括了罕見的青銅器「禁」和「高領袋足鬲」,之後專家又在石鼓山西周墓地中發現最大的一座墓葬。
報導稱,該墓葬呈長方形,深8米、寬約4米,為豎穴土壙墓,口小底大,約16.26平方米,屬單人葬。其中一件刻有龍紋的四角青銅簠,目前除了故宮有件傳世品外,在西周早期墓葬中還屬首次;而高領袋足鬲可推斷墓主人身分極其尊貴。加上出土器物主要有鼎、壺、簋、罍、甗等,亦未發現兵器,推測墓主人可能是位女性。
陝西省文物鑒定研究中心的文物專家表示,「石鼓山墓地是商周時期一處重要的聚落遺址,其族屬有可能是古代的姜姓族群。」經過對出土青銅器上的銘文等資料考證,近日,專家基本確定墓主人為姜太公之女邑姜。
目前,學術界普遍認為邑姜,也叫王姜,是周武王姬發的王妃,其父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姜太公」(姜子牙)
據史書記載,邑姜自幼聰明伶俐,悟性極好,雖為女兒家,卻尤其喜歡家裡的那把青龍劍,常常模仿父親的樣子比比劃劃。姜子牙見此,因勢利導,一有空就指導女兒學習知識、練習劍術,可以說,邑姜的才華和成就與姜子牙的培養和教育密不可分。
邑姜常與武王商討天下大事,為武王出謀劃策,被武王稱作治理國家的十位能臣之一。作為大周朝的開國之母,邑姜不僅孕育了周朝兩位國君——周成王和晉國的開國君主唐書虞,更用自己的智慧為周朝做出了貢獻。
傳說中,姜子牙胯下騎瑞獸,鶴髮童顏,文韜武略,是輔佐周武王滅商的有功之臣。
關於姜子牙的身世,一直以來眾說紛芸。《史記•齊太公世家》中記載:「太公望呂尚者,東海上人。其先祖嘗為四嶽,佐禹平水土甚有功。」陝西歷史研究員表示,這就說明姜太公的先祖為「四嶽」(四岳)據考證,「四岳」不僅是姜姓一族的先人,而且是上古姜姓一族所在部落及其首領的名號,這也充分證明,姜太公是「姜氏之戎」的族人
陝西發現姜太公女兒之墓 | 新唐人中文電視台在線 http://bit.ly/392fOty


陝西挖出姜太公之女墓 出土罕見龍紋4角簠
據中國文化報7月14日報導,「石鼓山墓地是商周時期一處重要的聚落遺址,其族屬有可能是古代的姜姓族群。 」陝西省文物鑒定研究中心主任尹夏清表示,經專家考證,石鼓山墓地主人的身份已基本確定,屬於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姜太公之女——邑姜。
m4墓葬主人為女性
石鼓山西周墓地位於陝西省寶雞市渭濱區石嘴頭村。 2012年,當地村民在開挖房屋地基時發現青銅器,立即報告文物部門。 隨後開展的搶救性考古發掘,使一個埋藏了眾多珍貴青銅器的商末周初貴族墓葬群重見天日,其出土的289件青銅器,包括了罕見的青銅器「禁」和「高領袋足鬲」,被認為是我國商周考古的一次重要發現。 2013年8月起,為進一步深入研究寶雞地區乃至關中地區商周考古學文化,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寶雞市考古研究所以及渭濱區博物館聯合組建石鼓山考古隊,開展寶雞石鼓山西周墓地的考古發掘工作。
通過發掘,考古專家發現了目前石鼓山西周墓地中最大的一座墓葬。 該墓葬呈長方形,深8米、寬約4米,為豎穴土壙墓,口小底大,約16.26平方米,棺室周圍有熟土或生土二層台。 屬於單人葬,頭向朝著地勢較高的方向,有東向、南向及西北向。 葬具均為木質,隨葬品一般置於頭部附近的二層台或壁龕內。
「m4墓中出土的刻有龍紋的四角青銅簠,目前除了故宮有一件傳世品之外,在西周早期墓葬中出土還屬首次,十分罕見。 不僅如此,在該墓葬中還發現2012年在m3墓葬中出土的高領袋足鬲,由此可以推斷,墓主人的身份極其尊貴。 」主持考古發掘的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王占奎表示,從出土的器物中可以看出,器形主要有鼎、壺、簋、罍、甗等,有著酒器少而食器多的特點,且未發現兵器,據此推測,該墓葬的主人很有可能是一位女性。
與m4相似的m3墓葬主人為姜族
m4墓的發掘,很容易讓人想到2012年在石鼓山發現的西周早期高等級貴族——戶氏家族的m3墓葬,現經專家考證,m4和m3兩座墓葬的形制、結構極其相似,應屬於同一墓葬群,墓主之間可能有密切關係。
在商周時代,族徽、日名(日名,是古代活著的人對過世人的稱謂,一般是天干字前加上親屬的稱謂,在商代最為流行)是殷商青銅器的主要標誌之一,有著族徽、日名或二者皆有的青銅器,其族屬一般屬於殷商系統。 在m3墓中出土的31件青銅禮器中,有16件發現有銘文,涉及的族徽有萬、戶、冉等。 據《史記·夏本紀》中記載,夏禹之後姒姓有「有扈氏」,有專家據此推測,「戶」當為「扈」,而「有扈氏」的後代蒲姓出自姒姓,世襲為西羌的酋長,因此,「有扈氏」應當與羌(姜)族存在密切聯繫。
m3墓中曾出土一件略有破損的「中臣鼎」,根據鼎上刻有的銘文,著名考古學家李學勤在其撰寫的《石鼓山三號墓器銘選釋》中指出:銘文內容應解釋為「中臣尊鼎,帝后」。 李學勤表示,「帝后」一詞曾見於1976年陝西省扶風縣出土的庚姬尊、卣。 按照商周禮制,已故的王稱「帝」,「帝后」則是已故王的配偶,是女性。 銘文中的「中臣」兩字為《周禮》書中的「內小臣」,即管理王后祭祀等活動的職責,由此可以判斷,「中臣鼎」的年代約在周成王時,參照m3墓出土的青銅器物,「帝后」應當是其父周武王之後邑姜,是姜太公之女。 對此,尹夏清也表示認同,種種跡象表明,墓主與周王朝關係密切,或屬於姜太公的家族。 而「帝后」在這裡就相當於族徽,表明「中臣」這個人是「帝后」邑姜家族中的人。 此外,m3 、m4墓共同發現的「高領袋足鬲」是姜戎文化的代表器物,也足以證明其族屬毫無疑問為姜族。
邑姜——「姜太公」之女
  目前,学术界也普遍认为邑姜,也叫王姜,是周武王姬发的王妃、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姜太公”——姜子牙之女,她为周武王生了成王和晋国的开国君主唐书虞。
  众所周知,姜太公(公元前1128至公元前1015),本名吕尚,字尚父。传说中,姜子牙胯下骑瑞兽,鹤发童颜,文韬武略,是辅佐周武王灭商的有功之臣。不过,关于姜子牙的身世,包括他是哪里人,出身和遭遇境况等,一直以来众说纷芸。但有关姜子牙的祖先,在《史记·齐太公世家》中却有明确记载:“太公望吕尚者,东海上人。其先祖尝为四嶽,佐禹平水土甚有功。”陕西历史博物馆原副馆长、研究员尹盛平表示,这就说明,姜太公的先祖为“四嶽”(四岳)。据考证,“四岳” 不仅是姜姓一族的先人,而且是上古姜姓一族所在部落及其首领的名号,这也充分证明,姜太公吕尚是“姜氏之戎”的族人。
據史書記載,邑姜自幼聰明伶俐,悟性極好,雖為女兒家,卻尤其喜歡家裡的那把青龍劍,常常模仿父親的樣子比比劃劃。 姜子牙見此,因勢利導,一有空就指導女兒學習知識、練習劍術,可以說,邑姜的滿腹才華與姜子牙的薰陶有很大關系。 成為武王妻子後,邑姜常與武王商討天下大事,為武王出謀劃策,並常常代周王行事,被武王稱作治理國家的十位能臣之一。 作為大周朝的開國之母,邑姜不僅孕育了周朝兩位國君,更用自己的智慧為周朝八百年的繁榮做出了巨大貢獻。


陝西挖出姜太公之女墓:出土罕見龍紋4角簠
據中國文化報7月14日報導,「石鼓山墓地是商周時期一處重要的聚落遺址,其族屬有可能是古代的姜姓族群。 」陝西省文物鑒定研究中心主任尹夏清表示,經專家考證,石鼓山墓地主人的身份已基本確定,屬於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姜太公之女——邑姜。
陕西挖出姜太公之女墓:出土罕见龙纹4角簠
M4墓葬主人為女性
石鼓山西周墓地位於陝西省寶雞市渭濱區石嘴頭村。 2012年,當地村民在開挖房屋地基時發現青銅器,立即報告文物部門。 隨後開展的搶救性考古發掘,使一個埋藏了眾多珍貴青銅器的商末周初貴族墓葬群重見天日,其出土的289件青銅器,包括了罕見的青銅器「禁」和「高領袋足鬲」,被認為是我國商周考古的一次重要發現。 2013年8月起,為進一步深入研究寶雞地區乃至關中地區商周考古學文化,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寶雞市考古研究所以及渭濱區博物館聯合組建石鼓山考古隊,開展寶雞石鼓山西周墓地的考古發掘工作。
通過發掘,考古專家發現了目前石鼓山西周墓地中最大的一座墓葬。 該墓葬呈長方形,深8米、寬約4米,為豎穴土壙墓,口小底大,約16.26平方米,棺室周圍有熟土或生土二層台。 屬於單人葬,頭向朝著地勢較高的方向,有東向、南向及西北向。 葬具均為木質,隨葬品一般置於頭部附近的二層台或壁龕內。「M4墓中出土的刻有龍紋的四角青銅簠,目前除了故宮有一件傳世品之外,在西周早期墓葬中出土還屬首次,十分罕見。 不僅如此,在該墓葬中還發現2012年在M3墓葬中出土的高領袋足鬲,由此可以推斷,墓主人的身份極其尊貴。 」主持考古發掘的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王占奎表示,從出土的器物中可以看出,器形主要有鼎、壺、簋、罍、甗等,有著酒器少而食器多的特點,且未發現兵器,據此推測,該墓葬的主人很有可能是一位女性。
陕西挖出姜太公之女墓:出土罕见龙纹4角簠
網路配圖
與M4相似的M3墓葬主人為姜族
M4墓的發掘,很容易讓人想到2012年在石鼓山發現的西周早期高等級貴族——戶氏家族的M3墓葬,現經專家考證,M4和M3兩座墓葬的形制、結構極其相似,應屬於同一墓葬群,墓主之間可能有密切關係。
在商周時代,族徽、日名(日名,是古代活著的人對過世人的稱謂,一般是天干字前加上親屬的稱謂,在商代最為流行)是殷商青銅器的主要標誌之一,有著族徽、日名或二者皆有的青銅器,其族屬一般屬於殷商系統。 在M3墓中出土的31件青銅禮器中,有16件發現有銘文,涉及的族徽有萬、戶、冉等。 據《史記·夏本紀》中記載,夏禹之後姒姓有「有扈氏」,有專家據此推測,「戶」當為「扈」,而「有扈氏」的後代蒲姓出自姒姓,世襲為西羌的酋長,因此,「有扈氏」應當與羌(姜)族存在密切聯繫。M3墓中曾出土一件略有破損的「中臣鼎」,根據鼎上刻有的銘文,著名考古學家李學勤在其撰寫的《石鼓山三號墓器銘選釋》中指出:銘文內容應解釋為「中臣尊鼎,帝后」。 李學勤表示,「帝后」一詞曾見於1976年陝西省扶風縣出土的庚姬尊、卣。 按照商周禮制,已故的王稱「帝」,「帝后」則是已故王的配偶,是女性。 銘文中的「中臣」兩字為《周禮》書中的「內小臣」,即管理王后祭祀等活動的職責,由此可以判斷,「中臣鼎」的年代約在周成王時,參照M3墓出土的青銅器物,「帝后」應當是其父周武王之後邑姜,是姜太公之女。 對此,尹夏清也表示認同,種種跡象表明,墓主與周王朝關係密切,或屬於姜太公的家族。 而「帝后」在這裡就相當於族徽,表明「中臣」這個人是「帝后」邑姜家族中的人。 此外,M3 、M4墓共同發現的「高領袋足鬲」是姜戎文化的代表器物,也足以證明其族屬毫無疑問為姜族。
陕西挖出姜太公之女墓:出土罕见龙纹4角簠
網路配圖
邑姜——「姜太公」之女
目前,學術界也普遍認為邑姜,也叫王姜,是周武王姬發的王妃、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姜太公」——姜子牙之女,她為周武王生了成王和晉國的開國君主唐書虞。
眾所周知,姜太公(西元前1128至西元前1015),本名呂尚,字尚父。 傳說中,姜子牙胯下騎瑞獸,鶴髮童顏,文韜武略,是輔佐周武王滅商的有功之臣。 不過,關於姜子牙的身世,包括他是哪裡人,出身和遭遇境況等,一直以來眾說紛芸。 但有關姜子牙的祖先,在《史記·齊太公世家》中卻有明確記載:「太公望呂尚者,東海上人。 其先祖嘗為四嶽,佐禹平水土甚有功。 」陝西曆史博物館原副館長、研究員尹盛平表示,這就說明,姜太公的先祖為「四嶽」(四岳)。 據考證,「四岳」 不僅是姜姓一族的先人,而且是上古姜姓一族所在部落及其首領的名號,這也充分證明,姜太公呂尚是「姜氏之戎」的族人。
據史書記載,邑姜自幼聰明伶俐,悟性極好,雖為女兒家,卻尤其喜歡家裡的那把青龍劍,常常模仿父親的樣子比比劃劃。 姜子牙見此,因勢利導,一有空就指導女兒學習知識、練習劍術,可以說,邑姜的滿腹才華與姜子牙的薰陶有很大關系。 成為武王妻子後,邑姜常與武王商討天下大事,為武王出謀劃策,並常常代周王行事,被武王稱作治理國家的十位能臣之一。 作為大周朝的開國之母,邑姜不僅孕育了周朝兩位國君,更用自己的智慧為周朝八百年的繁榮做出了巨大貢獻。


原文配圖:出土的青銅禁,是一種放酒樽的器座,類似于酒桌。
據中國文化報7月14日報導,「石鼓山墓地是商周時期一處重要的聚落遺址,其族屬有可能是古代的姜姓族群。 」陝西省文物鑒定研究中心主任尹夏清表示,經專家考證,石鼓山墓地主人的身份已基本確定,屬於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姜太公之女——邑姜。
M4墓葬主人為女性
石鼓山西周墓地位於陝西省寶雞市渭濱區石嘴頭村。 2012年,當地村民在開挖房屋地基時發現青銅器,立即報告文物部門。 隨後開展的搶救性考古發掘,使一個埋藏了眾多珍貴青銅器的商末周初貴族墓葬群重見天日,其出土的289件青銅器,包括了罕見的青銅器「禁」和「高領袋足鬲」,被認為是我國商周考古的一次重要發現。 2013年8月起,為進一步深入研究寶雞地區乃至關中地區商周考古學文化,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寶雞市考古研究所以及渭濱區博物館聯合組建石鼓山考古隊,開展寶雞石鼓山西周墓地的考古發掘工作。
通過發掘,考古專家發現了目前石鼓山西周墓地中最大的一座墓葬。 該墓葬呈長方形,深8米、寬約4米,為豎穴土壙墓,口小底大,約16.26平方米,棺室周圍有熟土或生土二層台。 屬於單人葬,頭向朝著地勢較高的方向,有東向、南向及西北向。 葬具均為木質,隨葬品一般置於頭部附近的二層台或壁龕內。
「M4墓中出土的刻有龍紋的四角青銅簠,目前除了故宮有一件傳世品之外,在西周早期墓葬中出土還屬首次,十分罕見。 不僅如此,在該墓葬中還發現2012年在M3墓葬中出土的高領袋足鬲,由此可以推斷,墓主人的身份極其尊貴。 」主持考古發掘的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王占奎表示,從出土的器物中可以看出,器形主要有鼎、壺、簋、罍、甗等,有著酒器少而食器多的特點,且未發現兵器,據此推測,該墓葬的主人很有可能是一位女性。
與M4相似的M3墓葬主人為姜族
M4墓的發掘,很容易讓人想到2012年在石鼓山發現的西周早期高等級貴族——戶氏家族的M3墓葬,現經專家考證,M4和M3兩座墓葬的形制、結構極其相似,應屬於同一墓葬群,墓主之間可能有密切關係。
在商周時代,族徽、日名(日名,是古代活著的人對過世人的稱謂,一般是天干字前加上親屬的稱謂,在商代最為流行)是殷商青銅器的主要標誌之一,有著族徽、日名或二者皆有的青銅器,其族屬一般屬於殷商系統。 在M3墓中出土的31件青銅禮器中,有16件發現有銘文,涉及的族徽有萬、戶、冉等。 據《史記·夏本紀》中記載,夏禹之後姒姓有「有扈氏」,有專家據此推測,「戶」當為「扈」,而「有扈氏」的後代蒲姓出自姒姓,世襲為西羌的酋長,因此,「有扈氏」應當與羌(姜)族存在密切聯繫。
M3墓中曾出土一件略有破損的「中臣鼎」,根據鼎上刻有的銘文,著名考古學家李學勤在其撰寫的《石鼓山三號墓器銘選釋》中指出:銘文內容應解釋為「中臣尊鼎,帝后」。 李學勤表示,「帝后」一詞曾見於1976年陝西省扶風縣出土的庚姬尊、卣。 按照商周禮制,已故的王稱「帝」,「帝后」則是已故王的配偶,是女性。 銘文中的「中臣」兩字為《周禮》書中的「內小臣」,即管理王后祭祀等活動的職責,由此可以判斷,「中臣鼎」的年代約在周成王時,參照M3墓出土的青銅器物,「帝后」應當是其父周武王之後邑姜,是姜太公之女。 對此,尹夏清也表示認同,種種跡象表明,墓主與周王朝關係密切,或屬於姜太公的家族。 而「帝后」在這裡就相當於族徽,表明「中臣」這個人是「帝后」邑姜家族中的人。 此外,M3 、M4墓共同發現的「高領袋足鬲」是姜戎文化的代表器物,也足以證明其族屬毫無疑問為姜族。
邑姜——「姜太公」之女
目前,學術界也普遍認為邑姜,也叫王姜,是周武王姬發的王妃、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姜太公」——姜子牙之女,她為周武王生了成王和晉國的開國君主唐書虞。
眾所周知,姜太公(西元前1128至西元前1015),本名呂尚,字尚父。 傳說中,姜子牙胯下騎瑞獸,鶴髮童顏,文韜武略,是輔佐周武王滅商的有功之臣。 不過,關於姜子牙的身世,包括他是哪裡人,出身和遭遇境況等,一直以來眾說紛芸。 但有關姜子牙的祖先,在《史記·齊太公世家》中卻有明確記載:「太公望呂尚者,東海上人。 其先祖嘗為四嶽,佐禹平水土甚有功。 」陝西曆史博物館原副館長、研究員尹盛平表示,這就說明,姜太公的先祖為「四嶽」(四岳)。 據考證,「四岳」 不僅是姜姓一族的先人,而且是上古姜姓一族所在部落及其首領的名號,這也充分證明,姜太公呂尚是「姜氏之戎」的族人。
據史書記載,邑姜自幼聰明伶俐,悟性極好,雖為女兒家,卻尤其喜歡家裡的那把青龍劍,常常模仿父親的樣子比比劃劃。 姜子牙見此,因勢利導,一有空就指導女兒學習知識、練習劍術,可以說,邑姜的滿腹才華與姜子牙的薰陶有很大關系。 成為武王妻子後,邑姜常與武王商討天下大事,為武王出謀劃策,並常常代周王行事,被武王稱作治理國家的十位能臣之一。 作為大周朝的開國之母,邑姜不僅孕育了周朝兩位國君,更用自己的智慧為周朝八百年的繁榮做出了巨大貢獻。
陕西挖出姜太公之女墓 出土罕见龙纹4角簠(图)-搜狐 http://bit.ly/3b7PZJX


陝西挖出姜太公之女墓:出土罕見龍紋4角簠
2017-11-02
據中國文化報7月14日報導,「石鼓山墓地是商周時期一處重要的聚落遺址,其族屬有可能是古代的姜姓族群。」陝西省文物鑑定研究中心主任尹夏清表示,經專家考證,石鼓山墓地主人的身份已基本確定,屬於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姜太公之女——邑姜。
M4墓葬主人為女性
石鼓山西周墓地位於陝西省寶雞市渭濱區石嘴頭村。2012年,當地村民在開挖房屋地基時發現青銅器,立即報告文物部門。隨後開展的搶救性考古發掘,使一個埋藏了眾多珍貴青銅器的商末周初貴族墓葬群重見天日,其出土的289件青銅器,包括了罕見的青銅器「禁」和「高領袋足鬲」,被認為是我國商周考古的一次重要發現。2013年8月起,為進一步深入研究寶雞地區乃至關中地區商周考古學文化,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寶雞市考古研究所以及渭濱區博物館聯合組建石鼓山考古隊,開展寶雞石鼓山西周墓地的考古發掘工作。
通過發掘,考古專家發現了目前石鼓山西周墓地中最大的一座墓葬。該墓葬呈長方形,深8米、寬約4米,為豎穴土壙墓,口小底大,約16.26平方米,棺室周圍有熟土或生土二層台。屬於單人葬,頭向朝著地勢較高的方向,有東向、南向及西北向。葬具均為木質,隨葬品一般置於頭部附近的二層台或壁龕內。
趣歷史官方微信號:qulilshi_v5
「M4墓中出土的刻有龍紋的四角青銅簠,目前除了故宮有一件傳世品之外,在西周早期墓葬中出土還屬首次,十分罕見。不僅如此,在該墓葬中還發現2012年在M3墓葬中出土的高領袋足鬲,由此可以推斷,墓主人的身份極其尊貴。」主持考古發掘的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王占奎表示,從出土的器物中可以看出,器形主要有鼎、壺、簋、罍、甗等,有著酒器少而食器多的特點,且未發現兵器,據此推測,該墓葬的主人很有可能是一位女性。
與M4相似的M3墓葬主人為姜族
M4墓的發掘,很容易讓人想到2012年在石鼓山發現的西周早期高等級貴族——戶氏家族的M3墓葬,現經專家考證,M4和M3兩座墓葬的形制、結構極其相似,應屬於同一墓葬群,墓主之間可能有密切關係。
在商周時代,族徽、日名(日名,是古代活著的人對過世人的稱謂,一般是天干字前加上親屬的稱謂,在商代最為流行)是殷商青銅器的主要標誌之一,有著族徽、日名或二者皆有的青銅器,其族屬一般屬於殷商系統。在M3墓中出土的31件青銅禮器中,有16件發現有銘文,涉及的族徽有萬、戶、冉等。據《史記·夏本紀》中記載,夏禹之後姒姓有「有扈氏」,有專家據此推測,「戶」當為「扈」,而「有扈氏」的後代蒲姓出自姒姓,世襲為西羌的酋長,因此,「有扈氏」應當與羌(姜)族存在密切聯繫。
M3墓中曾出土一件略有破損的「中臣鼎」,根據鼎上刻有的銘文,著名考古學家李學勤在其撰寫的《石鼓山三號墓器銘選釋》中指出:銘文內容應解釋為「中臣尊鼎,帝後」。李學勤表示,「帝後」一詞曾見於1976年陝西省扶風縣出土的庚姬尊、卣。按照商周禮制,已故的王稱「帝」,「帝後」則是已故王的配偶,是女性。銘文中的「中臣」兩字為《周禮》書中的「內小臣」,即管理王后祭祀等活動的職責,由此可以判斷,「中臣鼎」的年代約在周成王時,參照M3墓出土的青銅器物,「帝後」應當是其父周武王之後邑姜,是姜太公之女。對此,尹夏清也表示認同,種種跡象表明,墓主與周王朝關係密切,或屬於姜太公的家族。而「帝後」在這裡就相當於族徽,表明「中臣」這個人是「帝後」邑姜家族中的人。此外,M3 、M4墓共同發現的「高領袋足鬲」是姜戎文化的代表器物,也足以證明其族屬毫無疑問為姜族。
邑姜——「姜太公」之女
目前,學術界也普遍認為邑姜,也叫王姜,是周武王姬發的王妃、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姜太公」——姜子牙之女,她為周武王生了成王和晉國的開國君主唐書虞。
眾所周知,姜太公(公元前1128至公元前1015),本名呂尚,字尚父。傳說中,姜子牙胯下騎瑞獸,鶴髮童顏,文韜武略,是輔佐周武王滅商的有功之臣。不過,關於姜子牙的身世,包括他是哪裡人,出身和遭遇境況等,一直以來眾說紛芸。但有關姜子牙的祖先,在《史記·齊太公世家》中卻有明確記載:「太公望呂尚者,東海上人。其先祖嘗為四嶽,佐禹平水土甚有功。」陝西歷史博物館原副館長、研究員尹盛平表示,這就說明,姜太公的先祖為「四嶽」(四岳)。據考證,「四岳」 不僅是姜姓一族的先人,而且是上古姜姓一族所在部落及其首領的名號,這也充分證明,姜太公呂尚是「姜氏之戎」的族人。
據史書記載,邑姜自幼聰明伶俐,悟性極好,雖為女兒家,卻尤其喜歡家裡的那把青龍劍,常常模仿父親的樣子比比劃劃。姜子牙見此,因勢利導,一有空就指導女兒學習知識、練習劍術,可以說,邑姜的滿腹才華與姜子牙的薰陶有很大關係。成為武王妻子後,邑姜常與武王商討天下大事,為武王出謀劃策,並常常代周王行事,被武王稱作治理國家的十位能臣之一。作為大周朝的開國之母,邑姜不僅孕育了周朝兩位國君,更用自己的智慧為周朝八百年的繁榮做出了巨大貢獻。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other/v8qlpja.html


【寶雞記憶】:姜太公釣魚
寶雞是華夏始祖炎帝故里、周秦王朝的發祥地,素有「青銅器之鄉」「民間工藝美術之鄉」和「佛骨聖地」的美譽,「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夢見周公」「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等歷史典故皆出自於寶雞,至今仍有北首嶺遺址、釣魚台、周公廟、周王陵、秦王陵墓群、古棧道、五丈塬、法門寺、大散關等大量珍貴的歷史遺存。
姜太公釣魚」典故出自於晉·苻朗的《苻子·方外》:「太公涓釣於隱溪,五十有六年矣,而未嘗得一魚。魯連聞之,往而觀其釣焉。太公涓跪石隱崖,不餌而釣,仰詠俛吟,及暮而釋竿。」
【寶雞記憶】:姜太公釣魚-雪花新聞
話說當年商紂王無道,西伯候姬昌(後稱周文王)圖謀有朝一日推翻商紂取而代之。他多方招攬賢人,卻很長時間沒有得到。一天,他在渭水河邊看見一位白髮老叟坐在河邊悠閑垂釣。他驚奇地發現,這老叟的魚鉤是直的,上面居然沒有魚餌。西伯昌好奇地問:「你這種釣法,怎麼會釣到魚呢?」老叟回頭看了看西伯昌,意味深長地說:「別看這魚鉤離奇,但願者上鉤嘛。」原來,這就是鼎鼎大名的姜子牙。於是西伯昌向他虛心請教了治國平天下的良策。姜子牙徐徐道來,說得西伯昌心悅誠服,立刻用車載著他回到了都城,興奮地對他說:「當年我的先君太公在世的時候就曾說,將來一定會有聖賢之人到西周這個地方輔佐我,我家太公盼望你好久了。」於是又給姜子牙起了個別稱叫「太公望」
姜子牙,商末周初人。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單呼牙,別號飛熊,因其先祖輔佐大禹平水土有功被封於呂,故以呂為氏,也稱呂尚、呂望。西伯昌遇到他的那年,他已經70歲了。又因為他的別稱叫「太公望」,因此後世又稱他為「姜太公」。西伯昌問姜子牙:「怎麼樣才能得到天下呢?」姜子牙說:「王者之國,使人民富裕;霸者之國,使士富裕;僅存之國,使大夫富裕;無道之國,國庫富裕。這叫做上溢而下漏。」西伯昌馬上讓人打開糧倉賑濟窮人,於是百姓歡欣鼓舞,西周日益強盛。
【寶雞記憶】:姜太公釣魚-雪花新聞
姜尚的釣法奇特,短干長線,線系竹鉤,不用誘餌之食,釣桿也不垂到水裡,離水面有三尺高,並且一邊釣魚一邊自言自語:「姜尚釣魚,願者上鉤。」一個叫武吉的樵夫,看到姜子牙不掛魚餌的直魚鉤,嘲諷道:「像你這樣釣魚,別說三年,就是一百年,也釣不到一條魚。」姜尚說:「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曲中取魚不是大丈夫所為,我寧願在直中取,而不向曲中求。我的魚鉤不是為了釣魚,而是要釣王與侯。」
他果然釣到了周文王姬昌。姬昌興周伐紂迫切需要人才,得知年已古稀的姜尚很有才幹,他齋食三日,沐浴整衣,抬著聘禮,親自前往磻溪應聘,並封姜尚為相。姜尚輔佐文王,興邦立國,幫助姬昌之子周武王姬發,滅掉了商朝。他是周文王傾商、武王克紂的首席智囊、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勛;自己也被武王封於齊地,實現了建功立業的願望,是齊文化的創始人;他還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歷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歷史地位,儒、法、兵、縱橫等諸子百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姜子牙釣出的可謂是一條「王候大魚」。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這一典故告訴我們要使別人臣服自己,首先必須提升自己,使自己具有很強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吸引更多有才能的人來相助。


姜太公釣魚台位於中國陝西省寶雞天王鎮的蟠溪峽,相傳是商末周初的重要歷史人物姜子牙(姜太公)垂釣的地方。著名的歇後語:「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釣」就是發生在周文王發現姜太公釣魚時,後人遂在蟠溪峽修建太公廟來紀念他

17309246_495661933890889_9095052790290609282_n2020-03-19_220518


陝西寶雞封神台姜太公釣魚台充滿傳說的景區值得一游
封神台是元始天尊命姜子牙在岐山修建,上張掛封神榜。立命封神。冊封商周大戰陣亡的將士。視為神聖之地. 人死後封神。
這是什麼印
門上寫著姜太公釣魚台。
其實都很普通,只是總體來說綠植不錯
姜太公釣魚是發生於商周時期的歷史傳說故事。商紂暴虐,周文王決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師傅之命,下界幫助文王。但姜子牙覺得自己半百之齡、又和文王沒有交情,很難獲得文王賞識。於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河的一邊,用沒有魚餌的直鉤釣魚。大家知道,魚鉤是彎的,但是姜子牙卻用直鉤(那其實也不能叫鉤了)、不用魚餌,釣到了很多魚。文王見到了,覺得這是奇人(古代人對奇人都很尊敬的),於是主動跟他交談,發現這真是個大有用
這石頭很特別吧簡直有點鬼斧神工的感覺
這石頭很特別吧簡直有點鬼斧神工的感覺,另外一角度看美感又不同
一部封神榜,千古釣魚台
甘羅十二為丞相,太公八十遇文王,這就是他的釣魚台。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陝西寶雞封神台姜太公釣魚台充滿傳說的景區值得一游 - 每日頭條 http://bit.ly/2WsKzVS

4377000426nq70osrpp8437o0003por70oq5s953437n0003s838489ros3n437q000278006snoo48943780003sopq0r240n72437r0001sp1npoqpsq46437n0003s834p766rsp4437n0003s83352ns7759


姜太公釣魚台位於中國陝西省寶雞天王鎮的蟠溪峽/「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釣」神奇的姜太公廟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寶雞古樹與名人——姜太公釣魚台千年唐柏傳奇
位於陝西寶雞境內的姜太公釣魚台
寶雞是一座充滿傳奇的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家喻戶曉的「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故事就發生在里。然而太公廟前的四棵有已1300歷史的唐柏的故事,卻鮮為人知。
夏日的陳倉大地,成熟待割的小麥散發著麥香。位於寶雞市的釣魚台景區,吸引了很多的遊客。景區內人文古蹟聞名海內外。漢代立祠,興盛唐時的殿堂祠廟隨山就勢,氣勢宏偉。巨大如丘的「釣磺靈磯」石,跪痕猶存,被稱為中國第一釣台的姜子牙「跪石」。
姜太公垂釣處
讀過小說《封神演義》和看過電視劇《封神榜》的人都知道姜子牙這個神話傳奇人物。
據《史記》記載,他姓姜名尚,字子牙,,後人尊稱太公。是東海(今天河南許昌)人,他博聞強識,胸懷雄才偉略,並腹隱機謀。曾屠牛朝歌,賣炊孟津,後做商朝小官。因見紂王失道,國勢日下,後辭官到伐魚河谷中隱居,等待時機。
「封侯輸與曲如鉤,冷坐潘溪到白頭。老婦廚中莫彈鋏,白魚自待躍王舟。」金人李汾的《潘溪》詩,真實地寫出了姜子牙當時的境況。
太公在此垂釣十載,終於「釣」到了到此訪賢的明君周文王,風雲際會,指點江山,後成為西周的宰相,大展雄才,興周滅商,名垂青史。釣魚台也因姜太公而成為後人懷古的好去處。
走進釣魚台景區,沿著一條小溪而行,一座據氣宇軒昂的大殿顯現在眼前。這就是被人稱作四柏三間廟的「太公廟」。
釣魚台內太公廟裡的姜太公像
大殿外面,四株蒼勁挺拔,高十餘丈的千年古柏在這夏日的風中像是在迎接遠方的遊人。
這就是在太公廟前挺立了1300年的四棵唐柏,留給後人的是姜子牙與唐朝皇帝肅宗的一段傳奇故事。
這四棵唐柏又叫四神柏,樹齡為1300年樹體大小、形狀相似,平均樹高20米,平均胸圍377厘米,平均冠幅18米。
釣魚台內太公廟前的千年唐柏
寫滿滄桑的千年唐柏
傳說唐安史之亂後,肅宗即位,遷都寶雞鳳翔,並設虢鎮城為次京,調集各地兵馬勤王,準備出兵收復京都和被叛軍占領的失地。
為振奮軍心,鼓舞士氣,唐肅宗親往釣魚台祭祀,追封姜太公為武聖和軍神,以祈姜太公英靈保佑唐軍。太公英靈不忍百姓遭難,生靈塗炭,本意出山相助,但又想試一試唐朝有無氣數,朝中有無人才,便出難題說:「讓我指揮和保佑唐軍不難,但須答應我一個要求,須按武聖和軍神的等級修建四百二十三座廟,否則萬難從命。」
唐肅宗一聽,心想這四百二十三座廟要修到何年何月,軍情緊急,實難久等。正在著急時,肅宗手下一個聰明的大臣附耳獻計,肅宗連說甚妙,甚妙。第二天肅宗就派人重修了太公廟,文王廟和三清廟,還從唐太宗昭陵的四個陵門移來四棵柏樹,分別按其方位定名為青龍柏、白虎柏、朱雀柏、玄武柏,合稱四神柏,植於太公廟前,宛如門前四位將軍拱衛,又把跪石、磺石向前移了一下,正好按湊成四柏二石三座廟(諧音四二十三座廟)。
釣魚台內的姜太公雕像
第二天,唐肅宗來到太公廟祭祀,以這四柏二石三座廟向姜太公交差,並言明實屬無奈,等唐肅朝收復都城和失地後,定為太公修夠四百二十三座廟。
姜太公聽後哈哈大笑說,我要那麼多房子有何用?我能看著夷族入侵,百姓遭殃嗎?不過是想試一試朝中是否有人才,看來唐朝氣數未盡,我答應你出山助陣。只希望平叛成功後,你能多善待百姓。
肅宗立刻向姜太公下拜應允,因有太公神助,唐軍很快收復京都和失地,唐肅宗感念姜太公再造之功,就依太公所言,給寶雞一帶的百姓免除了五年的賦稅。
遊人可以在姜太公當年釣魚處留影
故事總歸是故事,雖然沒有史藉作旁證,但唐肅宗為寶雞百姓免除五年賦稅之事在歷史上確有記載,至於免賦稅與這個故事是否關聯,後人是難以考證。
午後兩點多鐘正是關中地區一天中是熱的時段,灼熱的太陽照得人們不敢在陽光下久留,而佇立在太公廟前的四棵唐柏卻用他的高大的軀體和樹蔭為遊人遮擋著烈日,讓人們盡享蔭涼。
前人植樹後人乘涼。時間就是在人們不經意間悄悄流過,歷史經過沉澱和過慮留給後人的也不會很多,然而,經過1300年的歲月更替,太公廟前的粗需三人合抱的四棵千年「唐柏」卻由守廟的「武士」變成了一年四季都在迎接遊客到來的「禮賓」,並為太公廟和釣魚台這一內涵深厚的人文古蹟錦上添花,給人以知識的薰陶和歷史的感悟。
寶雞古樹與名人——姜太公釣魚台千年唐柏傳奇 - 每日頭條 http://bit.ly/394qbgD

242q00048q6nps789p08243300059r526rn66o1q2437000398750434706o24350003pp2185o9418324350003pp2335n4s5s424360003pn9r57968o2p24330003p6q646on2s14


半生寒微、兵家鼻祖、神上神、「百家宗師」——姜子牙生平簡介
2019/05/11 
姜子牙(約前1156年—約前1017年),姜姓,呂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單呼牙,也稱呂尚,別號飛熊。商朝末年人。姜子牙是齊國的締造者,周文王傾商,武王克紂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勛,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歷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歷史地位,儒、法、兵、縱橫諸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
一、人物生平
1、半生寒微
姜子牙,亦作姜尚,是東海邊之人或牧野之人 。其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輔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舜、禹時被封
半生寒微的姜子牙
在呂地(今河南南陽西),所以又稱呂尚。有的被封在申,姓姜。夏、商兩代,申、呂有的封給旁支子孫,也有的後代淪為平民,呂尚就是其遠代後裔。呂尚本姓姜,因為以其封地之名為姓,所以叫作呂尚 。
姜子牙出世時,家境已經敗落了,所以姜子牙年輕的時候干過宰牛賣肉的屠夫, 也開過酒店賣過酒,聊補無米之炊。 但姜子牙人窮志不短 ,無論宰牛也好,還是做生意也好,始終勤奮刻苦地學習天文地理、軍事謀略,研究治國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為國家施展才華,可是直到70歲還是一無事處,閒居在家。
2、興周滅商
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姜子牙72歲時,垂釣渭水之濱磻溪(今陝西寶雞境內),借釣魚的機會求見姬昌 ,姬昌在出外狩獵之前,占卜一卦,卦辭說:"所得獵物非龍非螭,非虎非熊;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業的輔臣。"姬昌於是出獵,果然在渭河北岸遇到姜子牙,與姜子牙談論後姬昌大喜,認為姜太公是個奇才,說:"自從我國先君太公就說:'定有聖人來周,周會因此興旺。'說的就是您吧?我們太公盼望您已經很久了。" 因此稱姜子牙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車而歸,尊為太師 。此即為"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來源。
有人說,姜子牙博學多聞,曾為商紂做事。商紂無道,姜子牙就離開了。四處遊說列國諸侯,未得知遇之君,最終西行歸依姬昌 。有人說,姜子牙乃一處士,隱居海濱。姬昌被囚禁在羑里時,姬昌之臣散宜生、閎夭久聞姜子牙之名而召請他。姜子牙也認為"聽說姬昌賢德,又一貫尊重關心老年人,何不前往?"此三人為了營救姬昌,尋找美女奇寶,獻給紂王,以贖取姬昌。姬昌因此得以被釋,返回周國。雖然姜子牙歸周的傳說各異,但大旨都認為他是姬昌、姬發之師 。
太公輔佐文王
姬昌從羑里脫身歸國後,暗中和姜子牙策劃如何推行德政以推翻商紂政權,其中很多是用兵的權謀和奇計。姜子牙輔佐姬昌積善修德,明道行仁;對外促使姬昌聯絡對紂王不太滿意的其他諸侯國對其納貢,從而使紂王放鬆警惕;對內定愛民之策,行惠民之事,提倡生產,訓練兵馬;所以後代談論用兵之道和周朝的隱秘權術的,都尊法姜子牙的基本策略 。姬昌為政清平,尤其在明斷虞、芮二國的國土爭訟後,被詩人稱道為膺受天命 。姬昌又討伐了崇國、密須和犬夷,大規模建設豐邑 。天下三分之二的諸侯都歸心向周,多半是太公謀劃籌策的結果 。
姬昌死後,姬發即位。九年,姬發想繼續完成姬昌的大業,東征商紂察看諸侯是否雲集響應。軍隊出師之際,被尊稱為"師尚父"的姜子牙左手拄持黃鉞,右手握秉白旄誓師,說:"蒼兕蒼兕,統領眾兵,集結船隻,遲者斬首。"於是兵至盟津。各國諸侯不召自來有八百之多。諸侯都說:"可以征伐商紂了。"姬發說:"還不行。"班師而還,與姜子牙同寫了《太誓》
牧野之戰時的姜子牙
又過二年,商紂殺死王子比干,囚禁了箕子 。此時紂王荒淫暴虐到了極點,姜子牙見時機成熟,就向姬發提出伐紂建議。姬發於是通告諸侯共同征伐。姜子牙精選兵車300輛,勇士3000人,甲士45000人,組成伐紂大軍。發兵時姬發占卜龜兆不吉;行軍途中又遇暴風驟雨,姬發和眾臣的決心一度動搖。姜子牙力排眾議,堅定了姬發伐紂的信心。 十一年正月甲子日,周軍到達商都朝歌郊外70里處的牧野,各諸侯率兵車4000乘會合。商紂王也集結70萬(一說17萬)兵馬趕至牧野。戰幕一揭開,姜子牙親率少部精銳為先鋒在前面挑戰,隨後姬發率領大隊人馬攻擊商紂王的軍隊。商軍人多勢眾,但士卒與商紂王離心離德,紛紛倒戈。紂王見大勢已去,急忙逃回朝歌,登上鹿台,自焚而死。 姜子牙引姬發入殷都朝歌,詔告天下商朝滅亡,周王朝誕生。
第二天,姬發立於社壇之上,群臣手捧明水,衛康叔封鋪好彩席,師尚父牽來祭祀之牲,史佚按照策書祈禱,向神只稟告討伐罪惡商紂之事。散發商紂積聚在鹿台的錢幣,發放商紂屯積在鉅橋的糧食,用以賑濟貧民。培築加高比干之墓,釋放被囚禁的箕子。把象徵天下最高權力的九鼎遷往周國,修治周朝政務,與天下之人共同開始創造新時代。
3、封國安邦
武王滅商後,同姜子牙、周公旦等人商議,把全國分成若干個侯國,由周天子分封給在滅商大業中作出貢獻的姬姓親族和有功之臣建都立國,充當周朝統治中心的屏障,即所謂"封建親戚,以藩屏周"。由於姜子牙在興周滅商中功勳卓著,而被首封於齊地營丘(即今淄博市臨淄區)建立齊國 ,以穩定東方。
齊國開國之初的姜子牙
公元前1045年,姜子牙帶領本部人馬奔營丘而來。因為長途跋涉十分疲憊,一行人行軍速度很慢。一天傍晚他們來到離營丘不遠宿營,準備明日趕到營丘。有人說"有道是機會難得。這些人睡起覺來香甜安穩,哪像個赴國建都的樣子"。 姜子牙聽後睡意全無,急命整頓人馬披星戴月趕赴營丘。至黎明時到達淄河西岸,只見萊國軍隊正在涉水奔營丘而來,劍拔弩張,形勢危急。 原來萊國與營丘離得很近,是商紂王的屬國,萊侯想趁姜子牙立足未穩之際搶占營丘。兩軍在淄河西岸展開對壘,姜子牙指揮鎮定自若,士兵作戰英勇頑強,萊軍被殺得丟盔棄甲,悻悻而回。齊國就這樣正式建立起來。
姜子牙建立齊國後首先以法治國,安定民心。司寇營湯陽奉陰違,受賄害民,並妖言惑眾,宣稱要以所謂的"仁義"治齊,姜太公便令人把營湯斬首,以正政令; 東海上有被時人稱為"賢人"的狂矞、華士兄弟,不向天子稱臣,也不為諸侯做事,以不合作的姿態和平對抗新生的齊國,姜子牙認為他們自私自利,不為國家盡義務,是"害群之馬",就下令誅殺他們。 一時間齊國再也沒有違抗命令法規的事情了,混亂局面迅速得到了安定。僅僅五個月姜子牙就去向周公"報政",即向周公匯報其安邦定國的政績。
4、強國富民
姜子牙政治上推行尊賢尚功的政策。就是選拔有才能的人做官,吸收大批當地東夷土著中的人才加入到齊國統治階層,讓他們在國家建設中發揮應有的作用。對通過考核符合選賢標準的人,不分親疏用其所長,最大限度發揮他們的積極創造性。這一用人路線打破了西周以血緣關係為基礎的"尊尊親親"的正統思想束縛。姜太公還把用人提升到事關國家興亡的高度,提出"六守"、"八征"、"六不用"的人才理論。實踐證明,他的用人思想不僅開創了任人唯賢、唯才是舉的人才使用先河,也為後來齊國稱霸列國奠定了基礎。
齊國富強後的姜子牙
文化上推行"因其俗,簡其禮"的開明政策。"俗"指"夷俗",即當時當地東夷人的生活方式;"禮"指"夷禮",即當時當地東夷人的禮儀制度。太公認為,如果在齊地強力推行周禮,容易產生民族矛盾,不利於治國安邦。經過再三斟酌,他決定從齊地實際出發,從俗簡禮,不強制干涉,且務實地創造了既讓齊民樂於接受,又不太悖周禮的新制。
據《漢書·地理志》載:"齊地負海潟(x剎)鹵,少五穀,而人民寡。"《鹽鐵論》則說:"昔太公封營丘,辟草萊而居焉。地薄人少。"面對極其惡劣的自然條件,姜太公自齊國初建時就因地制宜,在注重發展黍、稻生產的同時,利用境內礦藏豐富、魚鹽資源豐富的特點,大力發展冶煉業、絲麻紡織業、漁鹽業等手工業;還利用齊國交通便利、人民有重商傳統的優勢,大力發展商業,推行與列國通貨的外貿政策。在這種"農、工、商"三寶並舉的宏觀戰略指導下,齊國製造的冠帶衣履暢銷天下,魚鹽流通列國,諸侯紛紛前來朝拜,齊國逐步由偏僻荒涼的小國窮國發展為雄居於東方的大國富國。
5、安定周室
姜子牙輔佐周公東征
姜子牙封齊建國後,相當多的時間是在鎬京做周朝中央政權的"太師",輔佐外孫周成王姬誦、重外孫周康王姬釗。他的大兒子齊丁公姜伋,也沒有到臨淄治理齊國,而是一直在鎬京擔任虎賁氏之職,統領著王宮衛戍部隊。 齊國開國後的三十餘年,營丘基本上由姜太公的三兒子丘穆公鎮守。 成王時期,管叔、蔡叔、霍叔"三監之亂",淮夷、徐夷、"殷東五侯"起兵反周,姜太公父子輔助周公旦,或坐鎮京都、運籌帷幄;或領兵東征、衝鋒陷陣;或左右呼應,東西夾攻,迅速平定了這場叛亂,為二次安周立下了赫赫戰功。 再後來,周成王去世,姜子牙父子又接受了成王託孤的遺命,擔負起輔佐太子的重任,後又與眾臣一起扶立太子姬釗登位 ,史稱周康王。
6、壽終鎬京。周康王六年,姜子牙卒於周首都鎬京,歲壽139歲,子丁公姜伋繼位 。齊丁公姜伋繼續輔佐周康王,成為僅次於首輔召公奭的次輔,並掌管周王朝的精銳部隊三千虎賁,保衛豐鎬。
身在鎬京的姜子牙
二、人物成就
1、治理齊國
姜子牙在齊國的時候,修明政事,順其風俗,簡化禮儀,開放工商之業,發展漁業鹽業優勢,因而人民多歸附齊國,齊成為大國。到周成王年幼即位之時,管蔡叛亂,淮夷也背叛周朝,成王派召康公命令太公說:"東至大海,西至黃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此間五等諸侯,各地官守,如有罪愆,命你討伐。"齊因此可以征討各國,形成大國、定都營丘。
2、軍事韜略
姜子牙是一位滿腹韜略的賢臣和非凡的政治、軍事家,一直受歷代統治者崇尚,這在《詩經》等唐朝以前的許多史料及文學作品中頌文頗多。唐太宗即位後,外夷相侵,內患未除,政局動亂,國家面臨著百亂待治,百廢待興的情況,為了達到"安人理國"的目的,便自稱他是姜子牙的化身,在磻溪建立太公廟,他用這一舉動告訴人們,他要象周文王訪賢並重用姜子牙那樣的賢臣良將,他後來果然得到了一大批治世理國的人才,終於實現了"貞觀之治"。唐玄宗為求國內安寧,需要像姜子牙那樣披肝瀝膽,嘔心瀝血,忠貞不二的勤勉事主的人才,便於公元731年(開元十九年)敕令天下諸州各建一所太公廟。並要求以張良配享,在春秋仲秋月上戊日祭祀。每當發兵出師或各將領及文武舉人應詔,都要先去太公廟拜謁。公元739年(開元二十七年)追諡姜子牙為"武成王",成為中華民族"武"聖人。公元1072年(宋神宗熙寧五年)為抵禦外寇入侵,下令要求各軍事將領必讀《太公兵法》。
姜子牙塑像
司馬遷在《史記》中說:"周姬昌昌之脫羑里,與呂尚陰謀修德以傾商政,其事多兵權與奇計,故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這就確立了姜子牙是中華民族創立韜略理論開山祖的地位。
1972年從山東臨沂銀雀山漢武帝初年的墓葬發掘出的《六韜》殘簡,來校勘存世的各種《六韜》版本和本注,說明了《六韜》一書,在漢武帝以前就流行開了,否定了《六韜》是古人偽托呂尚所著的懷疑,進一步證實了姜子牙在軍事理論上的著述是真實的。他在軍事理論方面,在政治、經濟鬥爭的策略思想方面,都為子孫後代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豐富的遺產,人們稱他是兵家權謀思想的始祖。
中國古代的兵論、兵法、兵書、戰策、戰術等一整套的軍事理論學說,就其最早發端、形成體系、構成學說來說,都始自齊國,源自太公,所以說太公為兵家宗師、齊國兵聖、中國武祖是當之無愧的。可以說,沒有太公理論及其所建立的齊國兵家,則不會有如此博大精深、智謀高超、理論完整、源遠流長、綿延不斷、影響巨大的中國兵學理論學說。中國古今著名的軍事家孫武、鬼谷子、黃石公、諸葛亮等都學習吸收了太公《六韜》的精華,太公的文韜武略被當今世界上的政治、經濟、管理、軍事、科技等各個領域所借鑑。
3、傳世作品
六韜
《六韜》又稱《太公六韜》、《太公兵法》、《素書》,是一部集先秦軍事思想之大成的著作,對後代的軍事思想有很大的影響,被譽為是兵家權謀類的始祖。司馬遷《史記·齊太公世家》稱:"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北宋神宗元豐年間,《六韜》被列為《武經七書》之一,為武學必讀之書。《六韜》在16世紀傳入日本,18世紀傳入歐洲,已翻譯成日、法、朝、越、英、俄等多種文字。
三、地位影響
姜子牙治國,確立了"因其俗,簡其禮,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的治國方針,在齊國數百年的發展史上,代代相傳,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確立了齊文化的歷史地位。太公已去世3000餘年了,人民崇拜他的高尚人格,悼念他的豐功偉績,以樸實的感情編造出他的很多神話故事歌頌他。說他曾在崑崙山學道,後奉師命下山助周滅商,滅商之後又奉師命發榜封神。這在《太平御覽》和《封神記》等書上逐步把他神化了。到了明代許仲琳為崇敬太公無法形容時便以神面化之編著了一部《封神演義》,把他說成是管天下所有神的神了,太公的神奇和威嚴,成為驅邪扶正的偶像了。這些雖然超出了歷史的真實,但卻反映出姜子牙在人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
中國古今著名的軍事家孫武、鬼谷子、黃石公、諸葛亮等都學習並吸收了太公《六韜》的精華,而且當今世界上的政治、經濟、管理、軍事、科技等各個領域仍在借鑑太公《六韜》的精華。
奉祀
在唐宋以前,姜子牙被歷代皇帝和歷代典籍尊為兵家鼻祖、武聖,唐肅宗封姜子牙為武成王,武廟就是來源於武成王廟的簡稱 。宋真宗時,又封姜子牙為昭烈武成王。 到了元朝時期,民間對姜子牙增加了一些神話傳說。到明代萬曆年間,許仲琳創作了《封神演義》小說,從此,姜子牙由人變成了神,並且為民間廣為信奉,被民間百姓尊為"武祖、天齊至尊、光明之神、神上神、眾神之神、神祖"。
四、人物評價
姜子牙一生坎坷多磨而又轟轟烈烈、神秘莫測。縱觀姜子牙一生的建樹,無論從軍事、政治、經濟思想等方面,都有卓越貢獻,其中尤以軍事為最,所以太史公言"後世之言兵及周之陰權皆宗太公為本謀",稱得上兵家之鼻祖,軍事之淵藪。
姜子牙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全智全能的人物,也是中國文藝舞台上一位"高、大、全"的形象,還是中國神壇上一位居眾神之上的神主。作為宗教的神仙,他是武神、智神,被奉為"太公在此,百無禁忌"的護佑神靈。周朝從古公亶父起,就盼望能得到一個聖人,一位武能安邦、文能治國的賢才,來輔助周國實現滅殷興周的任務,所以稱太公為"太公望",到武王執政時,又以"師尚父"相稱,尊寵權貴無以復加。文王所命太公為"太師",是西周王朝"三公"中的最高長官,既主軍,也問政。時有"天下三分,其二歸周者,太公之謀計居多"之言,足見太公在周朝中的地位之重。
姜子牙半生寒微,擇主不遇,飄遊不定,但他能動心忍性,觀察風雲,等待時機,終遇明主,輔佐姬昌,修德振武,以求興周。周武王伐紂,太公為軍師,牧野大戰,滅商盛周,立了首功。周初分封,姜子牙被封為齊國君主,他治國有方,創建了泱泱大國,遺風猶存,累世相續,為後來的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成為五霸之首"而奠定了基礎。
五、軼事典故
覆水難收
姜子牙早些時候只知道釣魚,家裡貧困,其妻馬氏嫌棄姜尚,欲圖離去,姜子牙勸她說:"我有朝一日會得到榮華富貴,你可別這樣做。"馬氏不聽勸告,離開了姜尚。後來姜子牙幫助周王建立了周朝,馬氏見其地位、財富都很好於是想和姜子牙破鏡重圓,但姜子牙早已經看穿了馬氏的為人,就將一壺水潑在地上讓馬氏去撿回來,馬氏只能拿回淤泥,姜子牙於是說:"若言離更合,覆水已難收。"
六、後世紀念
1、姜太公文化園
姜太公文化園坐落於日照海濱國家森林公園中心地帶,東面大海,金沙灘,西靠森林,碧連天。姜太公文化園是為紀念我國商周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謀略家-姜太公而建設的國內規模最大、檔次品位最高的、反映太公一生功業的文化景觀之一。占地面積200餘畝,融合曆代古建築風格建造。園區共分四大活動區域:姜太公紀念館、太公文化廣場、姜太公釣魚中心和水上娛樂中心。
2、姜太公紀念館
姜太公紀念館,是姜太公文化園的重要組成部分,占地面積110畝,按中軸對稱建築,中軸線上有入口大門、武祖殿、後門,兩側為配殿和鐘鼓樓。武祖殿為七間式,雙重檐,占地面積1128.8平方米,位置突出,體型顯著,座落於1.2米的平台之上,威嚴壯觀;配殿分置於大殿兩側,七間式,單檐,占地面積508.8平方米。三幢主體建築同鐘鼓樓、大門圍合成一方天地,紀念館庭院同殿前大院之間的空間,創造了較長連貫的陳列展線,起到了未入先敬目的。盆景園以盆景為母體,結合不同的盆景創造出意境不同的空間;奇石園以奇石為立意,按照各奇石的特點擺放,路隨景轉,達到遊覽至勝的境界。水上娛樂中心以公園式手法規劃,路隨岸轉,自由活潑,曲橋、連廊、景亭為太公湖上明珠,平靜的水面同人造實景相結合,讓遊覽者既能享受自然,又能欣賞人文景觀。
館內歷史資料豐富,雕塑圖畫逼真,故事場景生動,環境幽雅肅穆,是一處全面展示姜太公及其後裔豐功偉績的紀念性場所。
日照民間有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即:文王訪到姜尚時,尚讓姬昌背著走,到走不動為止;讓其兒子拉太公望坐的車,到不樂意拉為止。文王背著尚走了四十八步,兒子們拉著太公車走了八百零八步。尚當時向文王父子宣稱:"你周朝只能出四十八個皇帝,有八百零八年的江山"。此事雖純屬民間,但反映了姜太公的神奇及其豐功偉績。
3、姜太公釣魚節
山東省日照市是姜太公的出生地。姜太公釣魚節暨姜太公文化發展研討會由中國釣魚協會、山東省日照市人民政府主辦,在中國釣魚協會指定的游釣樂園――日照姜太公釣魚中心舉行。
釣魚節突出以釣魚比賽與旅遊觀光相結合的特點,是集文化、休閒、娛樂、健身為一體的大型活動賽事。開幕式和比賽地點在日照,賽區在日照海域、海塘以釣海魚為主。釣魚比賽後組織參觀名勝古蹟曲阜、孔廟,頒獎和閉幕式將在泰山之頂舉行。
4、姜太公故里
位於河南省衛輝市西北十二公里處。
河南省衛輝市姜太公故里
至今太公鎮境內還保留著許多姜太公的歷史遺蹟,其中較為著名的有:姜太公墓、姜太公祠、姜太公廟、姜太公呂望表等。每到農曆八月初三姜太公誕辰之日,許多海內外後裔組成的姜氏、呂氏宗親會都會前往姜太公故里尋根祭祖、旅遊觀光。
5、姜太公祠
姜太公祠於1993年在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太公衣冠冢北旁重建,為中國明清傳統的殿堂廟宇式布局形式,大門的門楣懸有中國宗教學會會長趙朴初老先生題寫的"姜太公祠"四個大字,大門兩側供奉有高大威武的青龍、白虎兩星君。主殿內正中供奉著
姜太公祠
姜子牙彩繪聖像、兩側供奉有齊國的第二代國君齊丁公和第十六代國君齊桓公的聖像。殿壁上的壁畫,表現了姜子牙的生平事跡,主要內容有:姜氏封呂、貧困生涯、棄官避紂、著書立說、渭水垂約、孟津會盟、牧野大戰、封齊就國、與萊爭丘、嚴罰不訓、周王授權、傳子歸周。
西五賢殿,供奉承有齊國的五位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有管仲、孫武、孫臏、司馬穰苴、田單;東五祖殿、供奉道教的五位先祖,有東華帝君、
太公衣冠冢
純陽祖師呂洞賓、張天師、王重陽、邱長春祖師,東院樓下供奉有碧霞元君、送子爺爺、送子奶奶,西院樓下供奉有觀世音菩薩、財神、藥王神。南院內新建成盆景院,現有高檔盆景近300盆、達五十餘個品種。
姜太公祠建成後,被山東省政府定為臨淄區唯一的一處規定的道教活動場所,平時有三位道士負責殿堂的管理工作。祠內分為六個院落。園內全部鋪滿草皮、各種松柏樹木、名貴花木等,以"古、奇、稚"和"色、香、姿"見著。
7、姜太公紀念館
石獅市姜太公紀念館坐落於石獅市靈秀鎮洋下村前,於2000年年底建成,在閩南地區堪為首建。該紀念館系石獅曾、姜、邱氏海內外鄉親捐資壹佰多萬人民幣建成的。呈中西合璧、古今為一體之三層樓結構,建築總面積達1064.67平方米。
8、釣魚台
寶雞姜太公釣魚台
寶雞:釣魚台位於寶雞市陳倉區磻溪河上,根據記載,太公釣魚台有3處,初釣河南新安城東,繼釣陝西咸陽城西,後釣寶雞縣伐魚河谷,而三處中又以磻溪釣魚台最為有名。因為,姜太公在此垂釣的時候,遇到周文王的拜謁,輔佐朝政,才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的"文武之治"盛世。從此以後,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唐代詩人李白、許渾,宋代詩人蘇軾都曾遊覽於此,並賦詩記勝。唐代的釣魚台就此建廟塑像,歷經3次重建,至今人們還可以看到"太公廟"、"文王廟"、"望賢台"、"乞子崖"、"釣魚台"等一些廟宇,祭釣堂、殿、廊、樓、台和一石馱五柏等壯觀奇景。《呂氏春秋》《水經注》有"太公釣茲泉"的記敘,民間亦有"太公背泉垂釣"、"周文王納諫邀賢"、"武吉代薪奉母"等傳說。古往今來,釣魚台就以其盛名招待遊客,宋代文學家蘇軾曾游此地,留下"夜入磻溪如入峽,照山炬火落驚猿"的名句。
河北:南皮縣城西五公里處有一村,名釣魚台(1983年劃入泊頭市)。相傳商代紂王,荒淫無道,建築鹿台。下大夫姜子牙直言相諫,觸怒紂王,欲殺子牙。子牙氣憤逃走,隱居此地,常在水邊釣魚。周文王訪知子牙乃賢士,遂以禮相聘。封為太師。因輔佐文王之子武王伐紂滅商有功,封為齊侯。後來,把姜子牙垂釣的地方和村名,稱為釣魚台。
河南:姜子牙,是東海邊之人。舜、禹時被封在呂地(今河南南陽西),所以又稱呂尚。《辭海》有一條古呂國在南陽的記載:呂,古國名,作甫,亦稱有呂,姜姓。傳為四岳之後,在今河南南陽西,春秋初年為楚所滅;《水經注》:氵育水又東,梅溪水注之,水出縣北紫山……梅溪又經宛(南陽古稱)西、呂城東;《路史·國名計甲》:呂(甫),侯爵、伯夷之封,杜預謂在南陽宛西……蓋後來之呂遷申,在周亦曰甫。後南陽人為紀念姜太公,在南陽城西鎮平縣建有太公湖。
七、研究考證
1、貫籍
司馬遷著《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太公望者,東海上人。其先祖嘗為四岳,佐禹平水土甚有功。虞夏之際封於呂,或封於申,姓姜氏。
南陽市鎮平縣太公湖
夏,商之時,申,呂或封枝庶子孫,或為庶人,尚其後裔也。本姓姜氏,從其封姓,故名呂尚。"《史記·齊太公世家》的集解引《呂氏春秋》講:東海上,乃"東夷之土"。東夷指當時東方各少數民族,東夷之土,即泛指淮河中下游這些少數民族居住之地。其先祖伯夷幫助大禹治水很有功勞,受封在呂國,《辭海》有一條古呂國在南陽的記載:呂,古國名,作甫,亦稱有呂,姜姓。傳為四岳之後。在今河南南陽西,春秋初年為楚所滅。而呂國何地也成了姜子牙故里之爭的焦點。[19]
2、出生地
關於姜子牙的出身之地,史料中都沒有確鑿可信的記載。《呂氏春秋·首時》篇說:"太公望,河內汲人也;"《孟子》的《離婁上》和《盡心上》兩章都提到姜子牙"居東海之濱";《呂氏春秋·首時》也說,"太公望,東夷之士也";《史記·齊太公世家》也說他是"東海上人"。但這些說法都很籠統含糊。晉代張華《博物志》說得較為明確:"海曲城有東呂鄉東呂里,太公望所出也";《水經注·齊乘》也說,"莒州東百六十里有東呂鄉,棘津在琅邪海曲,太公望所出"。漢代的"海曲"在今山東日照一帶,"莒州"也在今日照下轄的莒縣一帶。據此,一般認為姜子牙的出身之地在今山東東部黃海之濱的日照、莒縣一帶。[19]
3、身世
姜子牙的家世是顯赫的,但是其出身卻是低微的。很多歷史文獻中都提到他遇周文王之前曾經做過不得志的屠夫和小商販。《戰國策·秦五》說,"太公望,齊之逐夫,朝歌之廢屠";《尉繚子》說:"太公望年七十,屠牛朝歌,賣食棘津";《韓詩外傳》說:"呂望行年五十,賣食棘津
姜太公
,年七十,居於朝歌。"漢代劉向的《說苑·尊賢》也說:"太公望,朝歌之屠佐也,棘津迎客之舍人也。"這些文獻雖然語焉不詳,說法不一,但是大致都透露出姜子牙垂暮之年還曾在棘津做過賣吃食的小販,在朝歌當過屠夫。此外,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姜子牙曾經是夫入婦家的贅婿,後來因為不擅生計而被老婦逐出家門。《戰國策·秦五》說他是"齊之逐夫",高誘註解說是"為老婦之逐",即姜子牙是作為贅婿被老婦逐出的。劉向也說"太公田不足以償種,漁不足以償網"(《說苑·雜言》),最後被老婦逐出家門,所以說"太公望故老婦之出夫也"(《說苑·尊賢》)。
還有一些文獻提到,姜子牙在遇到周文王之前,曾經在商紂王朝中擔任過官職,後來因不滿商紂王的暴虐無道而離開,過了一段遊說和隱居生活。《史記·齊太公世家》記載說:"或曰,太公博聞,嘗事紂,紂無道,去之。遊說諸侯,無所遇,而卒歸姬昌。"至於姜子牙事紂、遊說和隱居的具體細節,歷史文獻中都鮮有提及。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2KJKMGA.html


5e339de7115e5c0466f935ec5e339de7115e5c0466f935e8243300059r526rn66o1q5e339de7115e5c0466f936115e339de7115e5c0466f93601

河南洛陽:“百家宗師"姜子牙,在新安釣過魚在孟津賣過酒
姜子牙,姜姓,呂氏,名望,字子牙,別號飛熊,也稱呂尚或姜尚。商朝末年人,出生於牧野(或東海之濱)。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歷代典籍都公認他的歷史地位,儒、道、法、兵、縱橫諸家皆追他為本家人物,被尊為“百家宗師"。
河南洛陽:“百家宗師
據《古史考》:“呂望嘗屠牛於朝歌,賣飲於孟津。”
姜子牙其始祖四嶽伯益佐大禹治水有功而被封於呂地,因此得呂氏。姜子牙出世時,家境已經敗落了,所以姜子牙年輕的時候在孟津幹過宰牛賣肉的屠夫,也開過酒店賣過酒,聊補無米之炊。
河南洛陽:“百家宗師
儘管如此,但姜子牙人窮志不短,不管是做宰牛的屠夫,還是賣酒做買賣,始終堅持學業之攻,不間斷探究天文地理、軍事謀略,研究治國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施展才華。
他窮困潦倒之時,正是殷商王朝走向衰亡的時期。殷紂王荒淫無度,朝政腐敗,民不聊生。而西部的周國由於西伯姬昌(後為周文王)倡行仁政,社會清明,國力漸強,百姓傾心於周,四邊諸侯望風依附。
壯心不已的姜尚,獲悉姬昌求賢若渴,便毅然離開商朝,來到渭水之濱棲身於磻溪,以垂釣為事,靜觀周國之民生。
河南洛陽:“百家宗師
釣魚,一般而言都是用彎鉤餌食,潛水誘騙魚兒上鉤。可姜太公的釣鉤是直的,不掛魚餌,離水三尺。他一緊閉雙眼自言自語甚是可笑。有以打柴者路過溪邊,見釣魚者如此這般,大為不解譏諷:“老先生,你這釣魚,猴年馬月也難釣到!”太公不緊不慢得意晃晃魚杆說:“我不為釣魚,要釣王與侯!”,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吧。
河南洛陽:“百家宗師
太公奇特的釣魚方法,一傳十,十傳百。周國姬昌知道後,派一士兵去前去一看究竟。姜太公並不理睬,哼唱著:“釣啊,釣啊,魚兒不上鉤,蝦兒來胡鬧!” 姬昌聽了士兵的稟報,又派官員前去窺探。姜太公依然哼唱:“釣啊,釣啊,大魚不上鉤,小魚別胡鬧!”姬昌這才意識到,來者不善,要親自去一趟。
二人不期而遇,姬昌見姜尚太公學識淵博,不僅通曉歷史還能論談時勢格局。姬昌請教治國興邦之計,姜尚當即提出了“三常”之說:“一曰君以舉賢為常,二曰官以任賢為常,三曰士以敬賢為常。”姬昌聽後心中暗喜。姜子牙見他誠懇邀請,便上了姬昌車輦,一起回宮,拜姜子牙為太師,稱“太公望”。姬昌就是後來的周文王。
河南洛陽:“百家宗師
根據記載,太公釣魚臺有3處,初釣在河南新安城東,繼釣在陝西咸陽城西,後釣寶雞縣伐魚河谷,而三處中又以寶雞釣魚臺最為有名。姜子牙當時釣魚年歲已七十有二。
釣魚的成功之舉,使姜太公畢生所學有了用武之地,成就了姜子牙人生的輝煌,官之周文王傾商武王克殷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帥與西周的開國元勳。
河南洛陽:“百家宗師
他編著的《六韜》,古今著名的軍事家孫武、鬼谷子、黃石公、諸葛亮等都從中吸收其精華,他的文韜武略被當今世界上的政治、經濟、管理、軍事、科技等各個領域所借鑑。
河南洛陽:“百家宗師
姜尚不僅輔佐文王,興邦立國,還幫助文王的兒子武王姬發,滅掉了商朝,被武王封於齊地。後來姜太公締造了齊國,創造了齊文化,實現了自己建功立業的願望。源遠流長的齊文化,至今在海內外仍有著廣泛影響。
河南洛陽:“百家宗師
到唐肅宗時,姜子牙被封“武成王”,與“文宣王”孔子齊名,被民間傳為神上神。姜姓也隨之繁衍出諸多姓氏,大致上有姓氏:姜姓、呂姓、丁姓、高姓、齊姓、盧姓、邱姓、丘姓、慶姓、賀姓、桓姓、查姓、柯姓、年姓、柴姓、崔姓、駱姓、章姓、聶姓、國姓、高堂姓、太公姓、盧蒲姓、淳于姓、厲姓、易姓、青姓等等。故稱“百家宗師"。


寶雞姜太公廟又名姜子牙釣魚臺,位於寶雞縣城南17公里的石番溪河畔,面積約12平方公里。 根據記載,太公釣魚臺有三處,初釣河南新安城東,繼釣陝西咸陽城西,後釣寶雞縣伐魚河谷,而三處中又以石番溪釣魚臺最為有名。 因姜太公在此垂釣時,遇到周文王的拜謁,請其輔佐朝政,方出現我國歷史上的「文武之治」盛世。 唐代在此釣魚臺建廟塑像,後經明、清重修,計有太公廟、文王廟、望賢台、乞子崖、釣魚臺,祭釣堂等址,並有殿、廊、樓、台和一石馱五柏等壯觀奇景。
姜太公廟出簷斗拱,雕樑畫棟;廟前存有四棵四十余米高的參天古柏,枝幹粗壯,傳說為唐代所植,亦為釣魚臺景觀之一。


姜太公文化園 姜太公文化園坐落於日照海濱國家森林公園中心地帶,東面大海,金沙灘,西靠森林,碧連天。姜太公文化園是爲紀念我國商周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謀略家—姜太公而建設的國內規模最大、檔次品位最高的、反映太公一生功業的文化景觀之一。佔地面積200餘畝,融合歷代古建築風格建造。園區共分四大活動區域:姜太公紀念館、太公文化廣場、姜太公釣魚中心和水上娛樂中心。 姜太公紀念館 姜太公紀念館,是姜太公文化園的重要組成部分,佔地面積110畝,按中軸對稱建築,中軸線上有入口大門、武祖殿、後門,兩側爲配殿和鐘鼓樓。武祖殿爲七間式,雙重檐,佔地面積1128.8平方米,位置突出,體型顯著,座落於1.2米的平臺之上,威嚴壯觀;配殿分置於大殿兩側,七間式,單檐,佔地面積508.8平方米。三幢主體建築同鐘鼓樓、大門圍合成一方天地,紀念館庭院同殿前大院之間的空間,創造了較長連貫的陳列展線,起到了未入先敬目的。盆景園以盆景爲母體,結合不同的盆景創造出意境不同的空間;奇石園以奇石爲立意,按照各奇石的特點擺放,路隨景轉,達到遊覽至勝的境界。水上娛樂中心以公園式手法規劃,路隨岸轉,自由活潑,曲橋、連廊、景亭爲太公湖上明珠,平靜的水面同人造實景相結合,讓遊覽者既能享受自然,又能欣賞人文景觀。 館內歷史資料豐富,雕塑圖畫逼真,故事場景生動,環境幽雅肅穆,是一處全面展示姜太公及其後裔豐功偉績的紀念性場所。 日照民間有一個廣爲流傳的故事。即:文王訪到姜尚時,尚讓姬昌揹着走,到走不動爲止;讓其兒子拉太公望坐的車,到不樂意拉爲止。文王揹着尚走了四十八步,兒子們拉着太公車走了八百零八步。尚當時向文王父子宣稱:“你周朝只能出四十八個皇帝,有八百零八年的江山”。此事雖純屬民間,但反映了姜太公的神奇及其豐功偉績。 姜太公釣魚節 山東省日照市是姜太公的出生地。姜太公釣魚節暨姜太公文化發展研討會由中國釣魚協會、山東省日照市人民政府主辦,在中國釣魚協會指定的遊釣樂園――日照姜太公釣魚中心舉行。 釣魚節突出以釣魚比賽與旅遊觀光相結合的特點,是集文化、休閒、娛樂、健身爲一體的大型活動賽事。開幕式和比賽地點在日照,賽區在日照海域、海塘以釣海魚爲主。釣魚比賽後組織參觀名勝古蹟曲阜、孔廟,頒獎和閉幕式將在泰山之頂舉行。 姜太公故里 位於河南省衛輝市西北十二公里處。 至今太公鎮境內還保留着許多姜太公的歷史遺蹟,其中較爲著名的有:姜太公墓、姜太公祠、姜太公廟、姜太公呂望表等。每到農曆八月初三姜太公誕辰之日,許多海內外後裔組成的姜氏、呂氏宗親會都會前往姜太公故里尋根祭祖、旅遊觀光。 姜太公祠 姜太公祠於1993年在山東省淄博市臨淄區太公衣冠冢北旁重建,爲中國明清傳統的殿堂廟宇式佈局形式,大門的門楣懸有中國宗教學會會長趙樸初老先生題寫的“姜太公祠”四個大字,大門兩側供奉有高大威武的青龍、白虎兩星君。主殿內正中供奉着姜子牙彩繪聖像、兩側供奉有齊國的第二代國君齊丁公和第十六代國君齊桓公的聖像。殿壁上的壁畫,表現了姜子牙的生平事蹟,主要內容有:姜氏封呂、貧困生涯、棄官避紂、著書立說、渭水垂約、孟津會盟、牧野大戰、封齊就國、與萊爭丘、嚴罰不訓、周王授權、傳子歸周。 西五賢殿,供奉承有齊國的五位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有管仲、孫武、孫臏、司馬穰苴、田單;東五祖殿、供奉道教的五位先祖,有東華帝君、 純陽祖師呂洞賓、張天師、王重陽、邱長春祖師,東院樓下供奉有碧霞元君、送子爺爺、送子奶奶,西院樓下供奉有觀世音菩薩、財神、藥王神。南院內新建成盆景院,現有高檔盆景近300盆、達五十餘個品種。 姜太公祠建成後,被山東省政府定爲臨淄區唯一的一處規定的道教活動場所,平時有三位道士負責殿堂的管理工作。祠內分爲六個院落。園內全部鋪滿草皮、各種松柏樹木、名貴花木等,以“古、奇、稚”和“色、香、姿”見著。 姜太公紀念館 石獅市姜太公紀念館坐落於石獅市靈秀鎮洋下村前,於2000年年底建成,在閩南地區堪爲首建。該紀念館系石獅曾、姜、邱氏海內外鄉親捐資壹佰多萬人民幣建成的。呈中西合璧、古今爲一體之三層樓結構,建築總面積達1064.67平方米。 釣魚臺 寶雞:釣魚臺位於寶雞市陳倉區磻溪河上,根據記載,太公釣魚臺有3處,初釣河南新安城東,繼釣陝西咸陽城西,後釣寶雞縣伐魚河谷,而三處中又以磻溪釣魚臺最爲有名。因爲,姜太公在此垂釣的時候,遇到周文王的拜謁,輔佐朝政,纔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的“文武之治”盛世。從此以後,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唐代詩人李白、許渾,宋代詩人蘇軾都曾遊覽於此,並賦詩記勝。唐代的釣魚臺就此建廟塑像,歷經3次重建,至今人們還可以看到“太公廟”、“文王廟”、“望賢臺”、“乞子崖”、“釣魚臺”等一些廟宇,祭釣堂、殿、廊、樓、臺和一石馱五柏等壯觀奇景。《呂氏春秋》《水經注》有“太公釣茲泉”的記敘,民間亦有“太公背泉垂釣”、“周文王納諫邀賢”、“武吉代薪奉母”等傳說。古往今來,釣魚臺就以其盛名招待遊客,宋代文學家蘇軾曾遊此地,留下“夜入磻溪如入峽,照山炬火落驚猿”的名句。 河北:南皮縣城西五公里處有一村,名釣魚臺(1983年劃入泊頭市)。相傳商代紂王,荒淫無道,建築鹿臺。下大夫姜子牙直言相諫,觸怒紂王,欲殺子牙。子牙氣憤逃走,隱居此地,常在水邊釣魚。周文王訪知子牙乃賢士,遂以禮相聘。封爲太師。因輔佐文王之子武王伐紂滅商有功,封爲齊侯。後來,把姜子牙垂釣的地方和村名,稱爲釣魚臺。


釣魚臺風景名勝區位於寶雞市東南40公里蟠溪河上,南依秦嶺,北望渭水,山清水秀,古柏疊翠,景色綺麗,歷史久遠,是古今中外頗享盛名的遊覽勝地,是省級風景名勝區和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然而,最引人注目的還是那塊屹立在伐魚河畔的奇特巨石——「丟石」。 丟石,是一塊龐大而完整的石英花崗岩體,上大下小,呈碗形,丟石上幾乎找不到任何裂隙。 丟石北側有清乾隆五十九年三月,寶雞知縣徐文博書寫的4個1米見方的蒼勁大字:「孕磺遺璞」。 丟石高6. 6米,上部直徑11. 2米,下部直徑僅4米,伐魚河湍湍急流擦石而過,大有一觸即倒之勢,然而,千百年來,它始終「穩如泰山」,充滿著神秘的色彩。钓鱼台风景名胜区_百度百科 http://bit.ly/39ZzL5A


姜太公在陝西哪裡釣魚?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是一句家喻戶曉的歇後語,很多人卻一直不知道故事的發生地在哪裡。其實姜太公釣魚這個故事發生在陝西寶雞。
根據記載,太公釣魚台有3處,初釣河南新安城東,繼釣陝西咸陽城西,後釣寶雞縣伐魚河谷,而三處中又以寶雞市東南40公里的蟠溪河上的釣魚台最為有名。
據傳,姜太公姓姜名尚,又叫子牙,遠古時代炎帝的後代。姜太公前半生可以說是漂泊不定、困頓不堪,但是他卻滿腹經綸、壯志凌雲,深信自己能幹一番事業。聽說西伯姬昌尊賢納士、廣施仁政,年逾七旬的他便千里迢迢投奔西歧。但是來到西歧後,他不是迫不及待地前去毛遂自薦,而是來到渭水北岸的磻溪(今陝西寶雞縣)住了下來。此後,他每日垂釣於渭水之上,等待聖明君主的到來。
後來,姜太公在蟠溪釣魚台垂釣的時候,遇到周文王的拜謁,輔佐朝政,於是西周得以開國,才出現了我國歷史上的「文武之治」盛世。
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唐代詩人李白、許渾,宋代詩人蘇軾等都曾遊覽於此,並賦詩記勝。釣魚台唐代時就建廟塑像,之後歷代既有修整及重建。如今人們可以看到「太公廟」、「文王廟」、「望賢台」、「乞子崖」、「釣魚台」等殿宇,以及一石馱五柏等奇景。
--------------------
姜太公在霑化釣過魚嗎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一句俗語讓人們記住了姜太公的大名。就在霑化有幾個村分別叫姜家店、姜家窯、大姜、小姜等,村民以姜姓居多,自稱是姜子牙的後代。流經村落的一條小河叫姜河,一說叫降河,傳說就是姜子牙釣魚的地方。那麼果真其然嗎?
筆者從《霑化縣誌》了解到,霑化地處渤海之濱,黃河入海口地段,早年河水泛濫、海水潮湧,可謂不毛之地。到了明代洪武年間,經過幾次大的人口遷徙,這裡才有了人煙。這與姜子牙釣魚的年代相隔太遙遠。
相傳姜子牙生活在三千年前的殷周,姓姜名尚,字子牙,號飛熊。祖先封地在呂,是東海許州人,即今天的河南許昌。姜太公釣魚處歷來說法有三:一說是河南新安城東,一說是陝西咸陽城西,又一說是陝西寶雞磻溪。通常所說的姜太公釣魚處,指的是寶雞磻溪。因為周文王見到這位老先生,是在這裡,姜太公從此輔佐周文王、周武王,討伐商紂做出了很大貢獻。
磻溪河又叫璜河,發源秦嶺,流入渭河。姜太公釣魚處,環境幽美,岸上奇峰聳立,河水清澈見底。河邊有一塊很大的石頭,相傳姜太公就是跪在這上面釣魚的,現在還留有兩個深深的跪膝印。傳說,周文王最初是派兒子姬發(後來的周武王)來找姜太公的,姬發站在山坡上,看到姜太公的釣杆指在腦後,很是奇怪。姜太公知道姬發來了,也不理睬,還念念有詞地說:「釣釣釣,大的不到小的到。」後來,周文王親自來迎,把車子讓給姜子牙坐,自己去拉車。走了一段路,繩子斷了。姜太公問周文王:「你走了多少步?」周文王回答不上來。姜太公說:「我數了,八百零八步,我就保周朝江山八百零八年吧。」儘管不可信,說的卻很有意思。離釣魚處不遠,有姜太公廟和周文王廟。姜太公廟唐代就見記載,廟前有四棵古柏,現在還枝葉繁荗。附近有「望相台」說是姬發眺望姜太公的地方。
3p7100004208547279pp50n100036ns5183qoq5o2020-03-19_224320509s0003887rq5o78q8r3p6q000079r2qs65559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