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荫仕女图屏 - 故宫博物院

桐荫仕女图屏 - 故宫博物院 http://bit.ly/39KACqd
【桐蔭仕女圖屏】
《桐蔭仕女圖》屏,清,絹本,設色,縱128.5釐米,橫326釐米。
本幅無款印。 屏風背面為康熙皇帝臨董其昌書《洛禊賦》全文,鈐「日鏡雲伸」、「康熙宸翰」、「敕幾清宴」3印。
此幅繪製于清朝康熙時期,出自中國宮廷畫家之手,是目前所見最早的中國油畫作品之一。 作者在圖中完全採用西洋油畫手法描繪了一座典型的中國傳統木構建築,其中不僅運用了明顯的焦點透視法以增強畫面的縱深感,而且極力通過光線照射所產生的高光與投影的強烈明暗關係來表現建築的立體感,雖然技法尚顯稚拙,但無疑是一種新的嘗試,為中國傳統建築畫注入了新的表現形式和技法。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康熙時期的油畫《桐蔭仕女屏風》,是一件值得重視的文物。 它或許是我們目前所能見到的最早由中國畫家繪製的油畫。
現存油畫《桐蔭仕女屏風》保持康熙時原樣,屏風共八扇,每扇高128.5釐米,最邊上兩扇每扇寬38.5釐米,中間六扇每扇寬41.5釐米,用硬木作架。 屏風的一面為康熙皇帝玄燁手書,臨寫的是董其昌的行草書仕女吐《洛禊賦》,文的前後有玄燁的三方印章:「日鏡雲伸」、「康熙宸翰」和「敕幾清晏」。 書寫在絹地上,繃貼于硬木框架。 專家鑒定是玄燁晚年手筆。
《桐蔭仕女圖》 佚名 約1700年前後
屏風的另一面為一幅通景的油畫仕女圖,也是絹地。 畫的最右面是兩棵梧桐樹,粗壯的枝幹,綠色濃密的樹葉,樹下有兩年輕婦女,邊走邊談,神態悠然,其中一女子穿白色上襦,著灰色長裙,另一女子穿藍色上衣,著深赭色長裙,紅色衣帶飄在裙前。 畫面正中為一大廳,建于一平臺上,立面共四柱,柱有柱礎;屋頂上覆筒瓦,廳前有抱廈,廳中門大開,兩邊是帶有花紋的隔扇門。 廳內方磚墁地,整齊平淨。 廳外地上站一年輕婦女,身穿粉紅色連衣長裙,右手置於胸前,肩臂處繞一深綠色飄帶;廳堂門內,也站立一年輕女子,身穿綠色連衣長裙,右手彎曲至胸前,持一柄摺扇。 廳堂後門亦大開,隱約可以望見屋後遠處的坡岸、湖水和青山。 廳堂之左為一木板小橋,橋上站立婦女三人,一人穿連衣長裙,二人著粉紅色短裙,正在互相談笑,橋下水中立一巨石。 過木橋,又有一座臨水的建築,畫面到此為止。
畫中的婦女身材修長,動態不大,臉面部分刻畫相當細緻柔和,色彩也比較豐富多變,具有一定的立體感;衣服基本採用平塗畫法,顏色變化不大,在建築物等環境的描繪上,注意光線明暗及投影、倒影,強調焦點透視,用筆光滑平柔,看不到筆觸。 畫面上沒有作者的名款和其他文字。
這件由中國宮廷畫家所畫的油畫作品,在藝術上是不十分成熟的,無論在人物的造型、動態和筆調、色彩上,都還沒有達到運用自如的地步,也就是說,從油畫技法的角度來看,作品還帶有一定的原始性。
作品中的人物比例適中,但動作比較呆板,仕女所穿的服裝與人的體形、動態結合得不好,衣服好像是套在身上而不是穿在身上的;在用筆上,基本都採用均勻平塗的手法,人物衣飾、建築物、石頭、水面等不同質地和形狀的物象, 幾乎用同樣的筆調描繪,質感差;在色彩的運用上,某些局部(如臉部)較為豐富,有一定變化,但總的來說是比較單調的,同時又缺乏統一的色調;此外還有前文中提及的諸如透視、投影等技術上的一些差錯。
雖然作品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但我們仍然可以從中看到中國畫家在學習和掌握這一新畫種過程中虛心、認真和好學的態度,以及對西洋繪畫的特點所具有的敏感性。 作品中對建築物的描繪採用焦點透視法所造成畫面上的深遠感,柱子和筒瓦極強烈的光影效果和立體感,表現是較為成功的,這說明西洋繪畫在這些方面的技巧和表現手法給予中國畫家以深刻的印象, 使中國畫家對這些與中國傳統繪畫技法迥然不同的新畫法懷有濃厚的興趣,而刻意加以追摹,並取得了成績。 至於人物,作者雖然也注意到了立體感,人物的臉部刻畫也相當細緻,但因為難度比較大,而未能達到相應的水準

2020-02-19_092113


《桐蔭仕女圖》屏,8扇屏面,清,絹本,設色,縱128.5cm,橫326cm。
本幅無款印。 屏風背面為康熙皇帝臨董其昌書《洛禊賦》全文,鈐「日鏡雲」、「康熙宸翰」、「敕幾清宴」3印。
此幅繪製于清朝康熙時期,出自中國宮廷畫家之手,是目前所見最早的中國油畫作品之一。 據聶崇正先生考試,作者為清代畫家焦秉貞,創作為康熙40年—50年即1701年—1711年。 桐荫仕女图屏 - 知乎

v2-a5efcb0421d5792d4853213f990d8532_r

《桐蔭仕女圖屏》是清代的一幅設色畫。 桐荫仕女图屏 - 故宫博物院
編輯摘要
本幅無款印。 屏風背面為康熙皇帝臨董其昌書《洛禊賦》全文,鈐「日鏡雲伸」、「康熙宸翰」、「敕幾清宴」3印。
此幅繪製于清朝康熙時期,出自中國宮廷畫家之手,是目前所見最早的中國油畫作品之一。 作者在圖中完全採用西洋油畫手法描繪了一座典型的中國傳統木構建築,其中不僅運用了明顯的焦點透視法以增強畫面的縱深感,而且極力通過光線照射所產生的高光與投影的強烈明暗關係來表現建築的立體感,雖然技法尚顯稚拙,但無疑是一種新的嘗試,為中國傳統建築畫注入了新的表現形式和技法   

書 畫 藝 術 學 刊 第 十 三 期 一 前 言 桐 蔭 仕 女 圖 屏 風 油 畫 以 硬 木 作 為 其 框 架, 畫 作 繪 製 並 且 繃 貼 於 框 架 的 絹 地 上 屏 風 共 分 為 八 扇, 屏 風 尺 寸 分 為 兩 個 部 份, 左 右 側 最 邊 緣 的 兩 扇 屏 風 寬 - PDF 免费下载


洛禊賦
洛禊:古代在 洛水 邊洗濯或宴飲以除災去邪的活動。
南朝 梁 劉孝威 《三日侍皇太子曲水宴》詩:「皇儲遵洛褉,濫觴追霸橋 。 」   桐荫仕女图屏 - 故宫博物院
洛禊賦
夫何三春之令月,嘉天氣之氤氳。 和風穆以布暢兮,百卉曄而敷芬。 川流清泠以汪,原隰蔥翠以龍鱗。 游魚氵氵爵于淥波,玄鳥鼓翼于高雲。 美節慶之動物,悅群生之樂欣。 顧新服之初成兮,將禊除于水濱。 於是縉紳先生,嘯儔命友。 攜朋接党,冠童八九。 主希孔墨,賓慕顏柳。 臨崖詠吟,濯足盥手。 乃至都人士女,奕奕祁祁。 車駕岬曷,充溢中逵。 粉葩翕習,緣阿被湄。 振袖生風,接衽成幃。 若夫權戚之家,豪侈之族。 采騎齊鑣,華輪方轂。 青蓋雲浮,參差相屬。 集乎長州之浦,曜乎洛川之曲。 遂乃停輿蕙渚,稅駕蘭田。 朱幔虹舒,翠幕連。 羅樽列爵,周以長筵。 於是布椒醑薦柔嘉,祈休吉蠲百屙。 漱清源以滌穢兮,攬綠藻之纖柯,浮素卵以蔽水,灑玄醪于中河。 清哇發于素齒,□□□□□□。 水禽為之駭踴,陽侯為之動波。

桐荫仕女图屏 - 知乎

v2-fbc50c2e174f9308cecf1c7c16ea8c54_hd


「日鏡雲伸」
「三無」語出《禮記》,(孔子曰:無聲之樂,無體之禮,無服之喪,此之謂三無。 )
「九有」指九州,也就是國 家的代名詞。 「三無九有」意為用三無之盛德治 理天下
「日鏡雲伸」意為日出雲散,天青氣朗,暗寓國家天下 政治清明
「康熙宸翰」
: 宸 chén 屋宇,深邃的房屋。 北極星所在,後借指帝王所居,又引申為王位、帝王的代稱:宸極。 宸居。
翰 : 翰 hàn 長而堅硬的羽毛:理翩振翰。 借指毛筆和文字、書信等:翰苑。 翰墨(筆墨,借指詩文書畫)。
「敕幾清宴」
敕幾清晏:敕,帝王的詔命。 清晏,清靜安寧。 桐荫仕女图屏 - 知乎

v2-caa70e63d6b34589a26d8a6bac2dd648_hdv2-dda347c4564252dca76d3b547b136c2d_hdv2-25dd20da5804af493645d6b238e18ce7_hdv2-37500bd00b086c818697cee828c794da_hd


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康熙時期的屏風油畫〈桐蔭仕女圖〉(圖一),相傳為中國最早的油畫作品之一,目前創作年代尚無定論,此點也是本文所欲探討的主題。由於〈桐蔭仕女圖〉於畫幅上並無作畫者款印,且文獻資料對於畫作繪製記錄、作畫者以及繪製年代均付之闕如。目前學界探討此件作品創作的時間點,大多主宗學者聶崇正的推論,將〈桐蔭仕女圖〉繪製年代定位為十七世紀後半至十八世紀初葉;另美國學者巫鴻(Wu Hong)於1996 年所出版的著作《The DoubleScreen:Medium and Representation in Chinese Painting》中對畫屏的繪製年代,則提出了「〈桐蔭仕女圖〉屏風畫是由康熙所下令繪製」的說法。二者對畫屏完成年代的論點大致相似,然佐證的說法甚簡。因此,本文首先擬以畫屏另一面,由清聖祖(1654-1722)摹寫董其昌(1555-1636)〈洛褉賦〉(圖二)的書蹟為研究主體,藉由探討此件書法作品與聖祖摹古書風間演變的關係,以及聖祖於《康熙朝宮中檔奏摺》硃批字體中顯露受摹古影響形塑出個人書風的改變,分別作為論述〈洛褉賦〉可能書寫年代的參考依據。其次依據〈桐蔭仕女圖〉屏風油畫所呈現的繪畫技法為基礎,分別就文獻記載於康熙朝時擅繪「海西法」的中、西畫家為探討對象,分析可能的繪製者,為〈桐蔭仕女圖〉屏風油畫的創作年代,提供另一個思考與佐證的方向。

桐荫仕女图屏 - 故宫博物院

《桐蔭仕女圖屏》+《桐蔭仕女圖屏》

桐荫仕女图屏 - 故宫博物院


【桐蔭仕女圖屏】
《桐蔭仕女圖》屏,清,絹本,設色,縱128.5cm,橫326cm。
本幅無款印。屏風背面為康熙皇帝臨董其昌書《洛禊賦》全文,鈐「日鏡雲伸」、「康熙宸翰」、「敕幾清宴」3印。
此幅繪製於清朝康熙時期,出自中國宮廷畫家之手,是目前所見最早的中國油畫作品之一。作者在圖中完全採用西洋油畫手法描繪了一座典型的中國傳統木構建築,其中不僅運用了明顯的焦點透視法以增強畫面的縱深感,而且極力通過光線照射所產生的高光與投影的強烈明暗關係來表現建築的立體感,雖然技法尚顯稚拙,但無疑是一種新的嘗試,為中國傳統建築畫注入了新的表現形式和技法。 桐荫仕女图屏 - 故宫博物院

39o400034s88o0033q3139o3000365952o24n7s5

桐荫仕女图屏 - 故宫博物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