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靈聖母
那麼在傳說中,北斗七星的媽媽究竟是誰呢?這還得從《封神演義》中尋找答案。截教通天教主坐下有四位首席大弟子,分別是無當聖母,金靈聖母、龜靈聖母、多寶道人,而這金靈聖母就是北斗七星的母親。在《封神演義》中,姜子牙封金靈聖母為斗姆元君,尊號「中天梵炁斗姆元君紫光明哲慈惠太素元後金真聖德天尊」,為星宿之首,地位還是十分顯赫的。和龍生九子一樣,斗姆元君也有九個兒子,除了北斗七星,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和中天紫微北極大帝也是她的兒子。


730px-Li_sao_illustré_3_22020-01-10_193457

東皇太一可能是紫微大帝,或者太乙天尊,為何不是東王公?
端午節又近,這個節日的由來,民間還是以紀念楚大夫屈原自沉汨羅的觀點。正因為屈原算是歷史上第一位偉大詩人,因此也有稱這個節日為「詩人節」。時節又到,咱們集中來說說屈原作品中那些神靈,這些神靈主要集中在《離騷》和《九歌》中,尤其是《九歌》,是其在民間祭神樂歌基礎上而寫作的,每首辭中至少介紹了一位神靈。今天我們就說說「東皇太一」。
屈原投江·網絡供圖
《東皇太一》作為十一篇《九歌》中的第一首,這就說明此神靈在楚地的地位。很多人聽到「東皇太一」,都會想到「東王公」這個神仙;但是據考證「東皇太一」這個稱謂的神靈,也只在屈原的這篇作品裡出現,其他還沒有確切的文字資料。首先從辭作中,稱其為「上皇」,可知其是天神帝皇級別。在這一點上,東王公與西王母是神仙體系中相對應天神,並分管陰陽,同時東王公掌管陽屬性,太陽據說是掛在扶桑樹上,他也被稱為「扶桑大帝」。
東皇太一畫像·網絡供圖
那麼要否定「東皇太一」並不是「東王公」,還要從「東皇太一」這個稱謂中尋找線索,「東皇」是神稱,「太一」應是其名稱。我國的神仙崇拜來自於自然敬畏,而神仙體系的基礎是「日月星辰」。恰恰「太一」正是星辰名。東漢儒家學者鄭玄說「太一者,北辰之神名也。居其所,曰太一」。在他的解釋中此星就是「北辰星」,也就是現在人們說的「北極星」。
東王公神像·網絡供圖
在古代天文學中,北極星是最重要的一顆星,是一顆永恆不動的星,人們可以靠觀察它的位置辨別方向;同時,北斗七星圍繞北極星旋轉,從而判定春夏秋冬的節氣轉換。北極星,也稱「紫微星」,是古代所謂的「帝星」。在《淮南子·天文訓》中記載「太微者,太一之庭,紫微宮者,太一之居」。由此可見,東皇太一或許就是「紫微大帝」。
紫微大帝神像·網絡供圖
如果說「東皇太一」就是紫微大帝,這解釋了「太一星」,卻不能解釋為何稱「東皇」。稱「東皇」,按照古代文化規律,比然和方位有關;但在神仙體系中,紫微大帝的全稱是「中天北極紫微大帝」,其與方位不符。我們還要繼續尋找線索,看看東皇太一到底是哪位神靈。在漢人王逸對於《楚辭·九歌》的注釋中說「太一星名,天之尊神,詞在楚東,以配東帝,故曰東皇」,在這裡,就直接把他與「東帝」相匹配了。
太乙救苦天尊·網絡供圖
東帝,在我國神仙體系中,有兩個不同的神仙團體,一是「五方五老·東方青帝靈始老天君」,另一個是「六御·東極青華大帝」。五方五老的說法形成於漢代,晚於戰國時期,顯然不是楚國所稱的東皇太一。那麼就剩下「東極青華大帝」了。六御是三清之下的天帝,是與玉皇大帝、勾陳大帝、紫微大帝等同級別的;而東極青華大帝還有個稱呼就是「太乙救苦天尊」,太乙與太一實際上是同一個稱呼。單從「東皇太一」的名字來看,或許東極青華大帝也更相符合些。
-----------------------------
論道教的「太乙救苦天尊」信仰 - 李遠國教授    首頁 > 道教文化 > 道教神祇 > 神靈 > 太乙救苦天尊 > 論道教的「太乙救苦天尊」信仰 - 李遠國教授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  哲學研究所副所長、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李遠國 教授
在道教的神系中,太乙救苦天尊是一尊神格甚高的神。他位列三清尊神之下,而為“四禦”(或六禦)之一。從唐宋以來,對太乙救苦天尊的崇拜盛行於世,出現了一大批有關的道經,以及以奉太乙救苦天尊為主尊的眾多施食煉度科儀,如破血湖燈儀、青玄濟煉鐵罐施食科儀、鐵罐斛食科儀、先天斛食濟煉幽科儀等。這裏,僅就太乙救苦天尊信仰的由來與發展以及影響而論。
主題詞:太一崇拜  太乙真人  太乙救苦天尊  東方長樂世界的太一福神 人間救苦度厄的大慈仁者地獄薦拔亡魂的日耀帝君
一、淵源甚古的太一崇拜               
太一,為上古時期人們信仰的神靈。據清顧炎武《日知録》卷三十曰:“太一之名,不知始於何時。《史記•天官書》: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為太一常居。《封禪書》:亳人謬忌奏祠太一方,曰天神貴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古者天子以春秋祭太一東南郊,用太牢七日為壇,開八通之鬼道。於是天子令太祝立其祠長安東南郊,常奉祠如忌方。其後人有上書,言古者天子三年一用太牢,祠神三一,天一、地一、太一。天子許之,令太祝領祠之於忌太一壇上,如其方。此太一之祠所自起。《易乾鑿度》曰:太一取其數,以行九宮。鄭玄註曰:太一者,北辰神名也。下行八卦之宮,每四乃還於中央。中央者地神之所居,故謂之九宮。天數以陽出,以陰入。陽起於子,陰起於午,是乙太一下行。”[1]宋洪興祖《楚詞補注》巻二曰:“太一,星名,天之尊神。祠在楚東,以配東帝。故雲東皇。”[2]丁山指出,漢以後所說的“太一”,先秦時多稱之爲“大乙”,亦即楚人所說的“東皇”。他說:“湯號大乙即東皇太一。湯號大乙,乙,於五行方位屬東方。《明堂月令》:孟春,其日甲乙,其帝太暭,其神句芒。高誘注《呂氏春秋》曰:甲乙,木日也。太暭,伏羲氏,以木德王天下之號,死,祀於東方,爲木德之帝。鄭玄注《禮記》則曰:……日行東道,名爲甲乙,則商人自可尊大乙爲東方大神。可是,東方的大神太乙,漢以後人頗多寫作泰一或太一了。”[3]            
太一,亦是宇宙的本原。《莊子•天下篇》曰:“以本為精,以物為粗,以有積為不足,澹然獨與神明居,古之道術有在於是者,關尹、老聃聞其風而悅之,建之以常、無、有,主之以太一。”[4]《呂氏春秋•大樂》曰:“太一出兩儀,兩儀出陰陽,陰陽變化,一上一下,合而成章。渾渾沌沌,離則復合,合則復離,是謂天常。天地車輪,終則復始,極則復反,莫不咸當。日月星辰,或疾或徐,日月不同,以盡其行。四時代興,或暑或寒,或短或長,或柔或剛。萬物所出,造於太一,化於隂陽。”“道也者,視之不見,聽之不聞,不可爲狀,有知不見之見,不聞之聞,無狀之狀者,則㡬於知之矣。道也者,至精也,不可爲形,不可爲名,疆爲之,謂之太乙。”[5]《淮南鴻烈解•本經訓》曰:“帝者體太一,王者法隂陽,霸者則四時,君者用六律。秉太一者,牢籠天地,彈壓山川,含吐隂陽,伸曳四時,紀綱八極,經緯六合,覆露照導,普汜無私。”“是故體太一者,明於天地之情,通扵道德之倫,聦明燿於日月,精神通於萬物,動靜調扵隂陽,喜怒和於四時,徳澤施于方外,名聲傳於後世。”[6]由此可見,在道家看來,所謂“太一”,就是大道。
從戰國以來,太一即是宇宙之大原,亦是北辰大帝的名號。《史記•天官書》曰:“中宮天極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之。”張氏正義引《星經》注:“太一,一星,次天一南,亦天帝之神,主使十六神,知風雨、水旱、兵革、饑饉、疾疫。”《春秋元命包》曰:“中宮天極星,星下一明者,太一常居。《文耀鉤》曰:中宮大帝,其北極星下一明者,為太一之光,含元氣以鬥布,當是天皇大帝之號也。”[7]《天文大象賦注》曰:“天皇大帝,一星在紫微宮內、勾陳口中,其神曰曜魄寳,主禦羣靈,秉萬機神圖也。其星隱而不見。其占以見則為災也。又曰:太一,一星。次天一,南天帝之臣也。主使十六龍,知風雨水旱兵革飢饉疾疫,占不明,反移為災。”[8]丁山先生總結說:“這顆天空中心的明星,他的名號,由天一而天極,由天極而北極、北辰,即由東皇太一而轉移爲北極天一,以北辰代替了東宮蒼龍,不但是泰皇神格的極大變化,也是宇宙中心論的極大變化。”[9]
從西漢武帝開始,朝庭即專設有太一祠,以祀其神。《漢書•郊祀志》曰:“天子令太祝立其祠,長安城東南郊,常奉祠如忌方。”“或曰五帝,太一之佐也。宜立太一,而上親郊之。”[10]其後,歷代帝王多有祀太一者。如晉成帝咸和八年,祀太一於北郊;南朝之梁、陳,以太牢祠太一;唐制祀昊天上帝於圓丘,太一從祠。《舊唐書》卷二四《禮儀志四》曰:“天寶三載,有術士蘇嘉慶上言,請於京東朝日壇東,置九宮貴神壇。其壇三成,成三尺,四階。其上依位置九壇,壇尺五寸。東面曰招搖,正東曰軒轅,東北曰太陰,正南曰天一,中央曰天符,正北曰太一,西南曰攝提,正西曰咸池,西北曰青龍。五爲中,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爲上,六八爲下,符於遁甲。四孟月祭尊,爲九宮貴神。禮次昊天上帝,而在太清宮太廟上。用牲牢璧幣,類於天地神祗,玄宗親祀之。如有司行事,即宰相爲之。”[11]
至宋代時,太一又演化爲十位神靈。顧炎武《日知録》卷三十曰:“宋朝尤重太一之祠,以太一飛在九宮,每四十餘年而一徙所臨之地,則兵疫不興,水旱不作。太平興國中,太宗立祠於東南郊而祀之,則謂之東太一。在天聖中,仁宗立祠於西南郊而祀之,則謂之西太一。在熈寧中,神宗建集福宮而祀之,則謂之中太一。”[12]宋葉夢得《石林燕語》巻三曰:“太平興國中司天言,太一式有五福、大遊、小遊、四神、天一、地一、真符、君綦、臣綦、民綦,凡十神,皆天之貴神。而五福所臨,無兵疫。凡行五宮,四十五年一易。”又據《宋史》卷一百三《禮志六》記載:“《星經》:太一一星,在紫宮門右,天一之南,號曰天之貴神,其佐曰五帝,飛行諸方,躡三能以上下,以天極星其一明者為常居,主使十六神,知風雨水旱兵革饑饉疫疾災害之事。《唐書》曰:九宮貴神,實司水旱,太一掌十六神之法度,以輔人極。《國朝會要》亦云,天之尊神,及十精十六度,並主風雨。由是觀之,十神太一,九宮太一,與漢所祀太一,共是一神。”“五福太一,自國朝雍熙元年甲申歲入東南巽宮,時修東太一宮。天聖七年己巳歲,五福太一入西南坤宮,修西太一宮。請稽詳故事,崇建祠宇,迎之京師,詔建中太一宮,於集禧觀。十太一神,並用通天冠,絳紗袍。”時雍熙元年所建東太一宮,八年始成。“合千一百區,凡十殿、四廊,圖三皇五帝、九曜七元、天地水三官、南斗三台、二十八宿天曹、四司十精太一、五嶽儲副佐命、十二山神、八卦天丁、五行四瀆、本命等神,及四直靈官,三十六神將,五百二十四軀天聖。”“十神太一,皆服通天冠,絳服,執圭,從臣梁冠,絳服,執笏,童子執紅絲拂。請如其飾,及名諸殿。十八年正月癸未,又請上書其榜,太一殿曰靈休,殿門曰崇真,挾殿曰瓊章寶室,三清殿曰金闕寥陽,火德殿曰明離,本命殿曰介福,齋殿曰齋明。三月宮成,凡百七十有四區,十太一位於殿上。”“宮之真室殿,五福太一在中,君基太一在東,大遊太一在西,俱南向。延休殿,四神太一。承厘殿,臣基太一,在東西向北上。凝佑殿,直符太一。臻福殿,民基太一,在西東向北上。膺慶殿,小遊太一在中,天一太一在東,地一太一在西。”[13]這些當是宋代皇室崇祀太一之神盛況的真實寫照。
二、道教神系中的太一諸神                   
道教自肇立之始,即吸收了上古以來對太一的信仰,一方面繼承了先秦道家對太一在理論層面的闡述,一方面奉太一爲先天真靈,使之成爲黃老道與太平道的最高天神,如張角太平道即崇拜“中黃太一”。《玄鏡經》說:“太一者,長生之大主。蓋教中有太一帝君、太一真君、太一元君、太一真人、太一尊神,此太一即非外神,乃上清大洞之太一也。形如始生之男,不著衣服,身長四寸,所謂大洞返胎始形之神。名務猶收,恒守人玉枕之下,人之初生,執符而混合百神也。”[14]《洞真高上玉帝大洞雌一玉檢五老寶經》說:“太一之精,起於太清,魂魄受化,形影爲靈,攝禦百神,拘制三陽,帝君玄煙,合真會昌,內安精神,外攘災殃,卻除死籍,延命永長,衣服老少,變易無常,治在六合,周旋絳宮,下達洞門,上至玄鄉,混合三五,遊息天京,呼引日月,運化雌雄,攝召符籍。”[15]《老子中經》曰“上上太一者,道之父也,天地之先也。乃在九天之上,太清之中,八冥之外,細微之內,吾不知其名也,元氣是耳。其神人頭鳥身,狀如雄鷄、鳯凰,五色珠衣。”[16]《雲笈七籖》卷八曰:“太一上元君者,萬仙之司,主方嶽真氣也,主除死籍,刻書生簡。”[17]在《真靈位業圖》中,列有“玉天太一君”、“太一玉君”、“太一中黃”、“太一元君”的神位。其後,在道教神系中出現了衆多以“太一”命名的神真,如太一真君、太一真人、太一救苦天尊等。
《中山玉匱服氣經》曰:“夫太一真君,是北極太和元氣之神,神通變化,自北極紫微宮,經過於天地間,滋育萬物。在天則五象明焉,在地則草木生焉,居人則神識靈焉,在鑒則五行察,在化則四運變。聽之不聞,視之不見,摶之不得,無狀而與萬物作狀,故謂之玄,謂之象。所患無不應,所真無不證,所專無不用,所精無不動,是知道以真正為玄關,專精為要路,倚於此者,則無所不通也。”[18]由此可見,此太一真君,實乃大道之化身。
太一真人,或稱“太乙真人”。自宋元以來,已有畫像問世。宋初著名畫家石恪所畫《玉皇朝會圖》中,即有太乙真人。宋人韓駒《題王內翰家李伯時畫太乙圖》曰:“太乙真人蓮葉舟,脫巾露發寒颼飀。輕風爲帆浪爲戢,臥看玉宇浮中流。中流蕩漾翠綃舞,穩如龍驤萬斛舉。不是峰頭十丈花,世間那得蓮如許。龍眠畫手老入神,尺素幻出真天人。恍然坐我水仙府,蒼煙萬頃波粼粼。玉堂學士今劉向,禁直岧嶢九天上。不須對此融心神,會植青藜夜相訪。”[19]元人李孝光《太一真人歌題蓮舟圖》贊曰:“太一真人挾兩龍,脫巾大笑眠其中。鳳麟洲西與天通,扶桑乃在碧海中。手把白雲有兩童,掣嬲二鳥開金龍。”[20]明宋濂題《太一真人蓮葉舟》曰“華山青蓮揺上清,白玉巨藕浸碧泓。太一真人來降精,黃鬚紺葉浮滄瀛。手披素書悄無聲,坐喝眀月逆雲行。蓬萊駕羽飊風轻,宛渠乗螺島雪縈。芰荷裳衣挾仙瓊,魚鱉媵禦神媧迎。大㳺小㳺按層城,君棊臣棊鎮威獰。九宫五福莽縦横,祠官修爼靈爽呈。閟殿留鏁光嶽爭,欃槍遁芒天路平。蛟龍捧跌溘上征,夘金校讎欎萬嶸。藜杖吹焌奪目睛,扶桑暘穀曉曜頳。龟臺石室暮飛霙,東公西母擁廻旌。望中滅沒曶若驚,海祗稽首西南傾,曷不从之學長生。”[21]由此可見宋元之際太一真人的神姿,他與蓮舟相伴,挾龍往來於天地之間。
延及明清,太乙真人又成為十二金仙之一,他居住在乾元山金光洞,為哪叱之師,有“九龍神火罩”。《封神演義》卷四五《燃燈議破十絕陣》記載,他們皆為元始天尊的弟子,曾奉玉虛宮元始天尊之令,助姜子牙大破聞太師之“十絕陣”。“話說燃燈掌握元戎,領眾仙下篷,步行排班,緩緩而行。只見赤精子對廣成子,太乙真人對靈寶大法師,道德真君對懼留孫,文殊廣法天尊對普賢真人,慈航真人對黃龍真人,玉鼎真人對道行天尊,十二代上仙,齊齊整整擺在當中,梅花鹿上坐燃燈道人,赤精子擊金鐘,廣成子擊玉磬。”尤為重要的是,對太一救苦天尊的信仰,亦是由太一崇拜演變而來。《道法會元》卷三曰:“東華青華大帝,亦名東極青玄上帝尋聲救苦天尊。居東極青華宮,又名東極妙嚴天宮。”[22]
據《太一救苦護身妙經》載,在東方長樂世界有大慈仁者太一救苦天尊,化身如恒沙數,物隨聲應,或住天宮,或降人間,或居地獄,或攝群邪,或為仙童玉女,或為帝君聖人,或為天尊真人,或為金剛神王,或為魔王力士,或為天師道士,或為皇人老君,或為天醫功曹,或為文武官宰,或為都天元帥,或為教師禪師,或為風師雨師,神通無量,功行無窮,尋聲救苦,應物隨機。“此聖在天呼為太一福神,在世呼為大慈仁者,在地獄呼為日耀帝君,在外道攝邪呼為獅子明王,在水府呼為洞淵帝君。”[23]這裏稱他為大聖威德,在天上、人間、地獄,三處變化救生,在天界為東方長樂世界的太一福神,在人間是救苦度厄的大慈仁者,在地獄是薦拔亡魂的日耀帝君。他的神格與地位,類似於佛教中的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和地藏王菩薩。
經中又言,太乙救苦天尊最尊、最貴、最聖、最靈,他於每月三、九日降臨人間,普救眾生。凡人在危急之時,只要念誦天尊聖號,天尊即隨聲赴感,前往解救,凡人遭疾疫,重病纏身時,只要念誦天尊聖號,疾病即愈,獲得安寧;凡人求官尋職,而奸佞妄生時,只要念誦天尊聖號,自然嫉妒不生,步步高遷;凡人乘船渡江海,被波浪驚嚇,受到魚龍威脅時,只要念誦天尊聖號,便能到達彼岸,不受傷害;凡人碰到雷聲霹靂,風雨交加,只要念誦天尊聖號,自能神清氣爽,魂魄不動;凡人親族生怨,兄弟不和,只要念誦天尊聖號,自感六親和睦,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凡身為帝王君主,朝中叛臣偷生,兵火連綿,風雨失調,萬民塗炭,怨天尤人之聲,此起彼伏,只要念誦天尊聖號,就會風調雨順,叛臣敗露,國泰民安;凡人被邪精、惡鬼、匪徒傷害時,只要念誦天尊聖號,妖魁自止,鬼賊滅亡;凡人在山林中,被蟲蛇禽獸追逐並受傷,只要念誦天尊聖號,禽蟲自退,不敢近前;凡女子懷胎受孕,或難產時,只要念誦天尊聖號,自感真氣護佑,且生下智慧之男或漂亮之女,六根具足,母子團圓;凡男人女子,慕道求仙,在家出家,養性修身,只要念誦天尊聖號,便能功行圓滿,白日升天;凡人之七祖、九先、弟子、同學、夫妻、孩子,身死而未得託生時,只要念誦天尊聖號,自然脫離陰間,得以生天;凡被對頭苦纏不休,只要念誦天尊聖號,便能化解恩怨。“但當存思,念誦聖號,便得解脫,出離囹圄。”[24]
自宋代以後,道教中人對太一救苦天尊的崇拜十分流行,深入民間,並得到朝廷的推重,從而成為“四御”或“六御”之一。所謂“御”,是指諸天上帝所居之“御筵”。南宋甯全真校、林靈素編《靈寶領教濟度金書》卷四曰:“上御筵上層中列,玉清聖境虛無自然元始天尊妙無上帝,上清真境虛皇玉晨靈寶天尊妙有上帝,太清仙境萬變混沌道德天尊至真上帝;上層第二列,太上開天執符禦曆含真體道昊天至尊金闕玉皇上帝,紫微中天北極大帝,紫微上宮天皇大帝,東極救苦青玄上帝,神霄真王長生大帝,承天效法後土皇地祗。以上並奏請,三清稱道慈,諸帝稱天慈,後土稱宸慈。”[25]其下左班、右班分列三百六十位神真名目,包括東華上相木公青童大道君、九靈太真金母、九天上帝、五靈五老天君、三十二天帝、五鬥星君、二十八宿星君、三官大帝、三元真君、四聖元帥、雷公電母、風伯雨師、五嶽大帝、十洲仙官、諸海龍王、豐都大帝、扶桑大帝、溟冷大神、地獄主者、執法功曹、直符使者、金童玉女、香官役使、城隍土地、六丁六甲、太歲司命等。這是一個相當龐大但又嚴然有序的道教神系,其後成為製作道教壁畫及水陸畫的主要依據。
“四御”者,為昊天上帝、救苦天尊、北極大帝、天皇大帝;[26]或玉皇上帝、紫微天皇大帝、紫微北極大帝、後土皇地祗。[27]“四御”、“三清”,道教又稱為“七寶”。[28]“六御”者,指昊天至尊金闕玉皇上帝、紫微中天北極大帝、紫微上宮天皇大帝、東極救苦青玄上帝、神霄真王長生大帝、承天效法後土皇地祗。[29]
在甯全真《上清靈寶大法》卷十中所列“玄穹主宰”中,首列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次列昊天上帝、救苦天尊、北極大帝、天皇大帝四御,並解釋說:“昊天上帝,諸天之帝,仙真之王,聖尊之主,掌萬天升降之權,司群品生成之機,三洞四輔,禁經之標格,大梵至妙,無為之神威,乃三界萬神、三洞仙真之上帝君也。”“太一救苦天尊,乃始青一氣分形,九聖九真九仙之師,掌普度生氣之元,曰東極青宮長樂世界,青玄上帝太乙元皇救苦天尊是也。”北極大帝,“為萬星之宗主,三界之亞君,次於昊天,上應元氣,是為北極紫微大帝,治中天紫微宮。”“天皇大帝,乃北極帝座之左,有星其形聯綴,微曲如勾,是名勾陳,其下有大星,正居其中,是天皇大帝也。其總萬星,為普天星辰宿曜之帝,位同北極。而北極卻為樞紐,而天皇亦隨天而轉,上應始炁。三炁之下,萬天之上,三界之中,莫不尊此三帝矣。”[30]
據道經所載,太乙救苦天尊又名為“太乙慈尊”,稱號“東極青宮黃籙教主救苦天尊青玄九陽上帝”。他本是玉清境元始天尊之分真化氣,曆劫願力無窮,為開三界之拔濟接引,而應顯十方之化號。他常為東方之教主,而開東方長樂世界,立東極之門庭。其屬下的眷屬神有:十方救苦天尊、救苦真人、大惠真人、普慈真人、普救真人等等。《太上三洞表文》曰:太乙救苦天尊,至聖至仁,極慈極愛。乘九師之仙馭,散百寶之祥光,接引浮生。十方救苦天尊,威神宏遠,智慧圓通,應一念而拯拔重泉,滿十方而提攜陰爽,四生蒙惠,六道含恩。九幽拔罪天尊,煉真上景,拔罪下泉,放無礙之神光,照大千世界。朱陵度命天尊,尊冠朱宮,道司丹境,闡慈悲而救物,廓仁惠以度人。火煉丹界天尊,道冠南宮,主司赤帝,擲流金之妙用,使枯骨以成人,處處應機,方方設化。法橋大度天尊,大德好生,大德好生,至仁接物,布梯航於苦海,度群品於迷津,恒古恒今,挈日挈月。金闕化身天尊,以道為身,先天應化,垂億千之名字,曆浩劫之因緣,普育群生,廣開常善。逍遙快樂天尊,體道化初,凝神物表,逈出妙中之妙,端坐天上之天,功破幽冥,恩覃生死。寶華圓滿天尊,功圓六度,道證三乘,相好端嚴,福智具足,惟至誠而有感,實弘濟以無邊。[31]在此表文中稱天尊有九,即太乙救苦天尊、十方救苦天尊、九幽拔罪天尊、朱陵度命天尊、火煉丹界天尊、法橋大度天尊、金闕化身天尊、逍遙快樂天尊、寶華圓滿天尊等,而太乙救苦天尊居九天尊之首。
關於太乙救苦天尊的形象,《太一救苦護身妙經》中說:“眾仙觀見童子化一天尊,足躡蓮花。圓光照耀。手執柳枝淨水。九頭獅子左右從隨。乘空而去。又見天尊化一帝君。躡蓮花。手執如意。圓光照耀。九頭獅子左右從隨。乘空而去。又見帝君化一真人。足躡蓮花。手放神光。上通九天。下通九地。九頭獅子左右從隨。乘空而去。又見真人化一女子。身著火錦襯衣。披發跣足。躡於蓮花。手執金劍。圓光照耀。獅子口吐火焰。繞於身形,乘空而去。”[32]在《上清靈寶大法》中亦說:“東極青玄上帝太乙救苦天尊,騎九頭獅子,化號十方救苦天尊,以度鬼魂。九頭獅子吼聲,能使地獄門開。”[33]這裏就把太乙救苦天尊的光耀殊勝的形象生動的刻畫了出來:或於九色蓮花之上,或騎著寶座九頭獅子;手中拿著柳枝和淨瓶或金劍,端莊、威嚴,祥光閃閃,其手中所持的柳枝淨水,是醫治世人疾病的仙藥符水。現今人們看到的資料中,太乙救苦天尊大都是這樣的形象。
今存世最早的太乙救苦天尊石刻造像,為四川安岳玄妙觀第62號盛唐时所鑿造的“救苦天尊乘九龍”。[34]救苦天尊为一站姿(头部损坏),其服饰简洁流畅,内着交领衫,外罩半臂衫,双脚站在莲台,台下有浅浮雕的九龙。其右边为裸上身下系短裙的力士(头部损坏),左边为一身着两当甲的护法神将,其手执兵器(似剑或鞭)。(見附圖1)在四川原道文化博物館收有一幅清代畫太乙救苦天尊手持柳枝、淨杯,騎坐九頭獅子的聖像,為一相當標準的造像。(見附圖2)
三、道教科儀中的太乙救苦天尊  
宋元以來,道教中以太乙救苦天尊為主神的科儀,名目繁多。因為太乙救苦天尊的主要職責是度亡、救苦,這些都體現在各種科儀當中。如道教每天上殿念誦必讀的經文《玄門日誦晚壇功課仙經》中,即收有《太上洞玄靈寶救苦妙經》、《下水船》、《救苦誥》、《升天經》、《解冤經》、《反八天》、《解厄真言》、《小贊韻》等與度亡有關的經誥。其《下水船》曰:“救苦天尊妙難求,身披霞衣累劫修。五色祥雲生足下,九頭獅子道前遊。盂中甘露時常灑,手內楊柳不記秋。千處請師千處降,愛河常作度人舟。誦經功德不思議,孤魂滯魄早超升。”文中展現了太乙救苦天尊乘著九頭之獅子,憑空而下,揮灑甘露,遍濟幽冥,化無邊之蓮花,作接引之舟航,以拯救受苦眾生。《小贊韻》曰,“青華教主,太乙慈尊,玉清應化顯金身。大千甘露門,接引群生,永出愛河津。”《反八天》曰:“青化妙嚴,慈相億千,身居長樂,尊座金蓮,慧光無礙,照諸幽泉,甘露流潤,遍灑空玄,朽骸枯骨,鹹得光鮮,拔度沉溺,不滯寒淵。”《反八天》為道教晚課的中堂韻曲,滋因晚課以濟幽為主,所以這首曲子是道眾們請求太乙救苦天尊濟度幽冥,救眾生於苦海之中。
從道經的記述中看,太乙救苦天尊雖有天上、人間、地獄救苦三種神格,但自宋元以來,幾乎所有的道經都強調太乙救苦天尊地獄救贖的神格。[35]在《太乙救苦天尊說拔度血湖寶懺》、《靈寶煉度》、《九幽燈儀》等齋蘸儀式中,太乙救苦天尊都是以冥界的拯救主而出現。如專度女性亡靈的破血湖燈儀中,即以太乙救苦天尊下入地獄,破獄度亡為主旨。《元始天尊濟度血湖真經》說:東北方壬癸之地有大荒溟渤,海水腥穢,無邊莫測,“中有北陰豐都羅山,周回萬裏,是陰氣之主,九地樞機焉。分列諸獄,考罰世人罪惡,及飛禽走獸、胎卵濕化、鱗甲羽毛、動植飛潛,鹹皆隸焉。中有一獄,在北陰大海之底,名曰血湖硤石大小鐵圍無間溟冷地獄,又分四子獄,曰血池、血盆、血山、血海。四獄相通,有神主之,號曰血湖大神。住在無極水底,水流其上,臭氣沖天。”凡世間產死血屍女人,死後俱入血湖地獄,備受苦難,不得超升。元始天尊見此慘景,遂命太乙救苦天尊傳琅函寶藏,出金籙赦文,“宣告三界十方,三官九署,十二河源,九幽血湖地獄,赦拔罪魂,得辭長夜,睹見光明。於是太乙救苦天尊大慈大悲、普濟普度,時有救苦真人、大悲大惠真人、太上八十一神、天丁力士、青玄功曹、黃籙童子、玉女神王,擁從法駕。天尊放百億瑞光,左手擎瑠璃寶瓶,左手執空青羽技,乘九頭獅子金蓮翠葉之座,乘空而至,敕詔九鳳破穢大神,洗浣大神,無義斷恩大神,正精火目大神,震雷鼓目大神,全形複體大神,解冤釋對大神,清蕩血湖,破除厭穢,告下元始符命,元皇曲赦,救度產死罪魂,時刻遷升。是時豐都北帝,及諸鬼官,牛頭獄卒,威劍神王,三界大魔,九億鬼王,血湖大神,鹹遵敕命,赦拔罪魂。九幽黑簿,一時焚燼;血湖清蕩,化為寶池;金鎚鐵杖,變成蓮華;飲血食穢,化為甘露;一切罪魂,須悟本真;乘光超度,皆得生天;地獄冥官,皆發善念;同乘惠力,證道成真。”[36]
在另一部《血湖大齋科品全集》中,講述救苦天尊昔在浮黎國土五明宮內,集諸天仙眾,為其演示血湖地獄、受罪因果。其曰:“豐都羅山之下,諸獄異名。九幽地獄,次有二十四獄,三十六獄,一百八獄,阿鼻地獄,岱獄鋒刃,十八地獄,大小鐵圍,無間地獄,五湖四海,九江泉曲地獄,孟津黃波流沙地獄,應化牢獄,八萬四千幽獄,凡遇上帝赦恩,皆准仁慈,普沾大澤。殊不知有血湖地獄,在鐵圍山之南,別有大獄,名曰無間之獄。獄之中有獄,號曰硤石之獄。獄之東北之獄,號曰血湖之獄。長一萬二千里,周圍八萬四千里。下有一門,名曰伏波門,乃血湖大神主之。東岸名號血盈獄,南岸名號血冷獄,西岸名號血污獄,北岸名號血資獄,在中名號血湖獄。每日裏血水三潮,寒冷潑體。陽世之間,有等不信天地日月三光神明之婦,每遇經水過時,將穢汙衣服,或在溪澗池沼,或在河伯井神,洗濯血水,汙觸水府龍神。甚至翁姑面前,欺罵丈夫,拋撒五穀,種種之罪,一切惡孽,不自懺悔。家中土地司命,同獄主五獄,傳奏三官,三官轉奏玉帝。玉帝旨下,血湖有食胎黃球之鬼,青姑黑齒之神,並六丁六甲,天狼天狗天蛇等眾,檢點人間善惡。罪輕者子死母存,罪眾者母子俱亡。將血穢之魂,拘至地府,拋入伏波門,打下血湖獄,晝夜受苦,無有休歇。世間男子女人,夙世今生,冤對受報,茲生厄難,血屍絕命之魂,或槍劍射,刀刃分身,崖推血淋而死,身崩鼻衂而亡;或吐血疫痢,癰疽肚癀,種種血疾之厄,皆在血湖受罪。或有孝順兒女,仁慈丈夫,抑或亡歿之後,延請清真羽人,於家設立齋壇,迎迓天眞地聖,奏青詞於紫府,頒旨命于金闕,諷誦血湖尊經,拜禮血湖法懺,或三卷五卷乃至百卷。宣化太上眞符金籙,度命虛皇玉簡各道,告下血湖諸獄,鹹使聞知,抽拔亡魂,送入善地生方。壇下受薦亡者,今對三寶慈尊御座,九清上聖台前,解前生之罪孽。離血湖以生天。”[37]
其後,奉太乙救苦天尊為主尊的救贖科儀越來越多,並加入了地獄十王等內容。《太上洞玄靈寶救苦妙經》說:“皈命太上尊,能消一切罪。東方玉寶皇上天尊,南方玄真萬福天尊,西方太妙至極天尊,北方玄上玉宸天尊,東北方度仙上聖天尊,東南方好生度命天尊,西南方太靈虛皇天尊,西北方無量太華天尊,上方玉虛明皇天尊,下方真皇洞神天尊。道言:十方諸天尊,其數如沙塵,化行十方界,普濟度天人,委氣聚功德,同聲救罪魂。”[38]這裏所說的十方救苦天尊,乃太乙救苦天尊之化身。
為了治理九幽泉曲、冥府神鬼之事,他們又化為酆都陰府的十殿冥王。《地府十王拔度儀》說:“冥府第一宮泰素妙廣真君,世人所謂秦廣大王。其中地獄,長蛇吐焰,鐵狗噴煙,亡人一七,先到此宮。”“冥府第二宮陰德定休真君,見世名曰初江大王。其中地獄,刀山劍樹,火翳寒冰,亡人二七,須詣此宮。”“冥府第三宮洞明普靜真君,世人所謂宋帝大王。其中地獄,吞火食毒,屠割身形,亡人三七,須詣此宮。”“冥府第四宮玄德五靈真君,世人所謂仵官大王。其中地獄,負沙運石,無有休息,亡人四七,須詣此宮。”“冥府第五宮最聖耀靈真君,世人所謂閻羅大王,乃北陰天君之上佐,諸大地獄之總司,號同九幽,位齊五鬥。亡人五七,當至此宮,業鏡現形,隨緣報對。”“冥府第六宮寶肅昭成真君,世人所謂變成大王。其中地獄,金針拔舌,鐵斧刳胸,亡人六七,當詣此宮,晝夜拷魂,被受諸苦。”“冥府第七宮泰山玄妙真君,見世名曰泰山大王。受上帝敕命,佐理北陰,晝居東獄,夜入冥府,亡人終七,須詣此宮,拷定因緣,校量罪福。”“冥府第八宮無上正度真君,世人所謂平等大王。其中罪人手抱銅柱,身臥鐵林,死經百日,方到此宮,罪業太深,拘留此獄。”“冥府第九宮飛魔演化真君,世人所謂都市大王。其中地獄,鋸解鑊湯,萬死千生,無有休息,死經周歲,方詣此宮。”“冥府第十宮五靈威德真君,見世名曰轉輪大王。應諸罪魂,死經大祥,方至此宮。”[39]在成都私人收藏的一幅清代繪圖的太乙救苦天尊像,即手持柳枝、淨杯,騎坐九頭獅子,頭上有元始天尊、靈寶天尊、道德天尊,其下則為十大冥王,以及冥界奈何橋之景況。(見附圖3)
太乙救若天尊還有一個化身,即“鬼王”,其聖號為“幽冥教主冥司靨然之鬼王硏孑大帝”。據說,舉凡陽間舉辦濟幽齋醮道場,久困于陰司受對的餓鬼窮魂因能難得施食賑濟,便蜂擁搶食,秩序大亂,故天尊便化身為一相貌極其兇惡的鬼王,鎮攝群鬼,維持秩序。故凡度亡法事,除了設立焰口台、亡魂案之外,必另設一案,供奉鬼王之像。(見附圖4)
概而言之,作為地獄的救世主,太乙救若天尊以大慈大悲的心懷,拯救著冥界的眾多罪魂,因此受到民眾的普遍信仰,成為道教及民間信仰中千年享譽、香火供奉的尊神
---------------------
持誦太乙救苦天尊聖號,
有哪些功德?
東極青華大帝,又稱太乙救苦天尊,
有“尋聲救苦天尊”、“太一救苦天尊”、
”十方救苦天尊“、”青玄九陽上帝“等號,
簡稱救苦天尊。
道教說蓋系玉清元始天尊之化身,誓願救度一切眾生,所以以元始天尊九陽之精化為太乙救苦天尊以度世。他同時也是地獄的最高治理者(道教中治理統治地獄另還有紫微大帝在幽冥化身的北陰酆都。
太乙救苦天尊主救度),各宗教中認為業果是最難消除與阻斷的,佛教中就有神通敵不過業力之說。但太乙救苦天尊卻可以將業果與地獄業力的象徵血湖化為蓮池,座下九頭獅子一聲吼,能夠開啟九幽地獄的大門,也就是地獄的最深層。
太乙救苦天尊,簡稱太乙天尊或救苦天尊,是道教尊神,又稱青玄大帝、青華大帝、尋聲救苦天尊、十方救苦天尊等,誕辰為舊曆十一月十一日,道教經典記太乙救苦天尊居“東方青華長樂世界”妙嚴宮(“嚴”或作“巖”),可引渡受苦亡魂往生。
對於積德行善、曉道明玄而功德圓滿之人,太乙救苦天尊亦能“乘九獅之仙馭,散百寶之祥光”,接引其登天成仙。
據《太乙救苦護身妙經》說:“東方長樂世界有大慈仁者,太乙救苦天尊化身如恆沙數,物隨聲應。或住天宮,或降人間,或居地獄,或攝群耶,或為仙童玉女,或為帝君聖人,或為天尊真人,或為金剛神王,或為魔王力士,或為天師道士,或為皇人老君,或為天醫功曹,或為男子女子,或為文武官宰,或為都大元師,或為教師禪師,或為風師雨師,神通無量,功行無窮,尋聲救苦,應物隨機。”
“此聖在天呼太一福神,在世呼為大慈仁者,在地獄呼為日耀帝君,在外道攝耶呼為獅子明王,在水府呼為洞洲帝君。”若遇到困難,只要祈禱天尊或“誦唸聖號”,即可“解憂排難,化凶為吉”,亦可“功行圓滿,白日昇天”。天尊在道教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其一般形象為頭戴冕旒(中國古制,天子的冕有十二旒,諸侯九,所以天尊冕的排數不可能超過玉皇大天尊,請勿受電視劇影響)身著朝服,“妙道真身,紫金瑞相”,端坐於七寶芳騫林中之九色蓮花寶座,身下一九頭青獅口吐焰,簇擁寶座。天尊天上環繞九色神光,放射萬丈光芒。眾多仙真、力士、金剛、神王、金童、玉女侍衛身旁。
也有手持水盂、楊枝,足躡蓮花,圓光照耀等相顯現。 由於他大聖大慈,大悲大願,尋聲赴感,救苦救難,每月三、九日降臨人間,普救眾生。人類在危難之時,只要唸誦天尊聖號,天尊即隨聲赴感,前往解救。
故而在信徒心目中也有極為深厚的信仰基礎,尤其在度亡齋醮上,法師不論使用何種科書,無一不請天尊加持。這是由於天尊廣大久遠的大願力,發起悲心度一切不幸墮入地獄的亡魂所致。
天尊久居青華長樂界(類似於佛教的西方極樂世界,屬於天尊所獨創的東方淨土),東極妙嚴宮,統領青玄左府一切真仙,掌握三界救苦之事(仙界長生、人間救苦、冥界度亡)。不但能普度亡者,亦能救護生者,恩澤眾生。為了普度眾生,他有很多的化身,最著名的是化為“十方救苦天尊”。
元始天尊在經會中贊言:最尊最貴,最聖最靈。實際上太乙救苦天尊乃是元始天尊之化身,九陽之精所化,出於始青之炁,是先天之靈,不是靠修證而來的後天神祇。因為慈悲心故,哀憫一切眾生,於無始劫前便遍周救苦救難。
實為身兼“道教觀音”、“道教地藏 ”兩重神格的大慈尊 。漢族民間,常稱為太乙真人(其實並非同一位尊神,實際上此天尊於天界品位之高,是與三清四御同等尊貴的 ,為六御之一),道教隱宗——妙真道,奉為本宗主祭天尊神。道教的太乙救苦天尊化身無數,廣救一切生靈。
比佛教中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觀音菩薩產生還要早很多。但到了近代,可悲的是,天尊名諱卻只保留在道經中和道士誦唱的經韻中。他在漢族民間的影響已遠遠不及觀音。究其原因,在東方人心目中,女性是溫柔、善良、賢淑、慈愛、極具同情心、憐憫心的典範。她們的品格和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神職更為協調,與男性相比,女性神(觀音的種種化身)救苦救難比男性神更為適宜,更受歡迎。
而且和道教的主張清淨,主張“寧可失傳,不可妄傳”,“口口相傳,不留文字”的規定都有很大的關係。所以將此尊的赫赫大名湮沒在了世間。觀音菩薩常化身慈悲的女性外相,而太乙救苦天尊卻是常示現威嚴端莊的男性外相。這和後來太乙信仰不及觀音菩薩信仰也有一定的微妙關聯。
源流
與先秦時楚國流行的東皇太一神信仰有關,有淨土崇拜的意味。一般造像駕著獅子,持淨瓶或蓮花、楊柳枝等,類似佛教的淨瓶觀音與乘獅文殊菩薩。
形象
唐朝杜光庭編《道教靈驗記》中說,太乙天尊端坐於九色蓮花,九色蓮花下有九頭獅子口吐火焰,簇擁寶座,頭上環繞九色神光,放射萬丈光芒,金童玉女、眾多真人、力士、金剛神王衛護身旁。又《青玄濟鍊鐵罐施自全集》稱他:身騎獅子,手持楊柳蘸灑瓊漿,以救苦度亡。
聖紀
太乙救苦天尊起源甚早,又稱東極青華大帝、太一、太乙、泰一、泰皇,是先民對“道”的別稱,有“尋聲救苦天尊”、“十方救苦天尊”等號,簡稱救苦天尊。我國古代尚未崇拜三清道祖之前,已將「太乙」視為天界的至尊上帝,也是宇宙一切生命的發源。
如郭店道家楚簡中說“太乙生水”;《漢書.郊祀志》記載“天神貴者太乙”。《楚辭補註》在解釋〈九歌·東皇太一〉時,也說“太乙,天之尊神;祠在楚東,以配東帝,故曰東皇”。甚至原始道教流派之一的太平道,也奉祀“太乙”為主宰神。
太乙救苦天尊誓願救度一切眾生,並且具有天界考核群仙、人界尋聲救苦、冥界救拔亡魂的三重功能。在《道教靈驗記》中,記錄了不少太乙救苦天尊顯聖的事蹟。
太乙救苦天尊與朱陵度命天尊、黃華蕩形天尊,合稱為“三救苦天尊”。三救苦天尊與度人無量天尊葛玄仙翁、玄風永振天尊薩守堅仙翁,則並稱為“五救苦”。每逢啟建各種黃籙科儀、冥陽兩利的場品時,都必須奉請以太乙救苦天尊為首的聖班降臨齋壇,方能正式行法,足見太乙救苦天尊的職司及尊貴。
太乙救苦天尊又應化十方,化號為十方救苦天尊。十方救苦天尊分別是:東方玉寶皇上天尊、南方玄真萬福天尊、西方太妙至極天尊、北方玄上玉宸天尊、東南方好生度命天尊、東北方度仙上聖天尊、西南方太靈虛皇天尊、西北方無量太華天尊、上方玉虛明皇天尊、下方真皇洞神天尊,此即是濟度人鬼的「靈寶十方救苦天尊」。
十方救苦天尊為了遂行治理九幽泉曲冥府神鬼之事,又化生為十殿冥王:東方天尊化第一殿秦廣王,神居玄冥宮;南方天尊化第二殿楚江王,神居普明宮;西方天尊化第三殿宋帝王,神居糾絕宮;北方天尊化第四殿五官王,神居太和宮;東北方天尊化第五殿閻羅王,神居糾倫宮;東南方天尊化第六殿卞城王,神居明晨宮;西南方天尊化第七殿泰山王,神居神華宮;西北方天尊化第八殿平等王,神居七非宮;上方天尊化第九殿都市王,神居碧真宮;下方天尊化第十殿轉輪王,神居肅英宮。按太乙救苦天尊誓願濟度人鬼,其應化之十殿冥王,職屬罰惡扶善,而其罰惡之宗旨,即在糾轉世人,裨使能祛獸性、返人性、複道性也。
經典
《太乙救苦寶懺》、《太乙救苦寶懺》、《太一救苦護身妙經》、《太上三生解冤妙經》、《元始天尊濟度血湖真經》、《太上洞玄靈寶救苦拔罪妙經》、《太一救苦天尊說拔度血湖寶懺》、《慈尊升度法懺》、《太上青玄太乙救苦拔罪法懺》、《太乙救苦天尊濟度錫福寶懺》、《太上青玄慈悲太乙救苦天尊寶懺》及其他各式黃籙科儀等。
救苦天尊寶誥
太乙寶誥(1)
至心皈命禮。
青華長樂界,東極妙嚴宮⑵。七寶芳騫林,九色蓮花座⑶。萬真環拱內,百億瑞光中⑷。玉清靈寶尊,應化玄元始⑸。浩劫垂慈濟,大千甘露門⑹。妙道真身,紫金瑞相⑺。隨機赴感,誓願無邊⑻。大聖大慈,大悲大願⑼。十方化號,普渡眾生⑽。億億劫中,度人無量⑾。尋聲赴感,太乙救苦天尊⑿。青玄上帝。
[註釋]
⑴太乙:即太乙或“一”,救苦天尊,又稱“尋聲救苦天尊”或“十方救苦天尊”。是天界專門拯救不幸墮入地獄之人的大神,受苦難者只要祈禱或呼喊天尊之名,就能得到救助。《道教靈驗記》描繪天尊的形象稱:端坐於九色蓮花座,周圍有九頭獅子口吐火焰,簇擁寶座,頭上環繞九色神光,放射萬丈光芒,眾多真人、力士、金剛神王、金童玉女侍衛在其身旁。道經稱“太一總領群司,為眾神之王”,“上鎮三清,下鎮人身”、“主諸天地”。《太一元真保命長生經》乃天尊為諸仙所說,謂修此可保命長生。《太一救苦天尊說拔渡血湖寶懺》為天尊所傳授,可使血湖中罪魂皆脫離苦趣,得見光明。又《青玄濟鍊鐵鑵施自全集》稱他:身騎九頭獅子,手持楊柳灑瓊漿以救苦度亡,“東極青華妙嚴宮,紫霧霞光徹太空;千朵蓮花映寶座,九頭獅子出雲中;南極丹臺開寶笈,北都玄禁破羅豐;唯願垂光來救苦,眾等稽首禮慈窖;施食功德不思議,孤魂滯魄早超升”。另外,太乙神誓願救度一切眾生,又應化於十方,化號為濟度人鬼的十方救苦天尊。救度群生,故受到人們的廣泛信仰和崇拜。
⑵青華長樂界,東極妙嚴宮:青華長樂界,即東方長樂世界,為天尊應化之世界。《太一救苦護身經》稱:“東方長樂世界有大慈仁者,太一救苦天尊化身如恆沙數,物隨聲應。”東極妙嚴宮,仙宮名,為太乙救苦天尊所居之處。
⑶七寶芳騫林,九色蓮花座:七寶,指多種寶物。芳騫林,為天尊隱居之處。九色蓮花座,天尊的寶座。
⑷萬真環拱內,百億瑞光中:萬真,眾多真人。指太乙救苦天尊,端坐於蓮花座上,有眾多真人、力士、金剛神王、金童玉女侍衛身旁;周圍有九頭獅子口吐火焰,簇擁寶座,頭上環繞百億瑞光,光芒萬丈。故言萬真環拱內,百億瑞光中。
⑸玉清靈寶尊,應化玄元始:玉清,指玉清境清微天,為天寶君元始天尊所治之處。應化,應感而化。玄元,即太上玄元皇帝,又稱太上老君。道門奉老君為尊神,尊為教主,為至高無上之神靈。認為老君應感隨方變化,無世不在。玄元始為道之三炁。
⑹浩劫垂慈濟,大千甘露門:浩劫,天地一成一敗為一劫,此指極長的時間。慈濟,慈悲濟度。大千,指包羅永珍、廣大無邊。甘露,甘美的雨露。此喻太乙救苦天尊濟度世人的盛德。此句緊承上句言,在老君化身為天寶君之時,天地尚未開闢,太乙救苦天尊就已經開始化度眾生,其功莫大焉。
⑺妙道真身,紫金瑞相:妙道,謂玄妙之道術。真身,即法身。此言太乙救苦天尊應感變化之身。紫金瑞相,指天尊威嚴慈祥的法像。
⑻隨機赴感,誓願無邊:《太一救苦護身經》稱:“太一救苦天尊化身如恆沙數,物隨聲應。或住天宮,或降人間,或住地獄,或攝群邪,或為仙童玉女,或為帝君聖人,或為天尊真人,或為金剛神王,或為魔王力士……神通無量,功行無窮,尋聲救苦,應物隨感。”世人若遇苦難,只須“唸誦聖號”即可“解憂排難,化凶為吉”。故《靈寶無量度人上經大法》稱:“太一救苦天尊隨形赴感,尋聲救苦天尊應念垂慈。”此句贊太乙救苦天尊普渡眾生之功德。
⑼大聖大慈,大悲大願:大聖,智慧超凡,通真達靈。大慈,慈祥呵護眾生。大悲,悲憫世人。大願,救度眾生的宏願。此頌讚太乙救苦天尊之盛德。
⑽十方化號,普渡眾生:太乙天尊誓願救度一切眾生,又應化於十方,化號為濟度人鬼的十方救苦天尊。分別為:東方玉寶皇上天尊,南方玄真萬福天尊,西方太妙至極天尊。北方玄上玉宸天尊,東南方好生度命天尊,東北方度仙上聖天尊,西南方太靈虛皇天尊,西北方無量太華天尊,上方玉虛明皇天尊,下方真皇洞神天尊。天尊化號,救度眾生。故稱,十方化號,普渡眾生。
⑾億億劫中,度人無量:億億,喻很多。劫,天地一成一敗為一劫。太乙天尊,為救度眾生,劫劫化身,神通廣大,功行無窮,尋聲救苦,救度眾生不可限量。
⑿尋聲赴感,太乙救苦天尊:尋聲赴感,指太乙天尊處處化身,救度眾生,物隨聲應。世人有難,若唸誦“太乙救苦天尊”聖號,即化現身,給以救度。太乙救苦天尊,是其聖號。
神職
太乙救苦天尊在地府的法身名叫“鬼王” ,其聖號全稱為“幽冥教主冥司面然鬼王甶孑大帝”。
對於天尊的神職,《漂放蓮燈集·放生咒》曰:“天羅神,地羅神,慧劍出鞘斬妖精,一切災難化為塵,尋聲救苦解救羅網苦辛,太乙救苦天尊救苦救難度眾生。” 《靈寶無量度人上經大法》卷五七曰:“太一尋聲救苦天尊主煉仙魄”和“太一救苦天尊隨形赴感,尋聲救苦天尊應念垂慈。”道經還稱東極青玄上帝即化太乙救苦天尊,又應化十方,而為十方救苦天尊。《十王告簡全集》中即列有十方救苦天尊的職能,稱:

2020-01-10_193625

“位尊幽都,名尊十帝,執掌羅豐之府,權衡憲法之嚴,有生有死,兩分而入之機,無黨無偏,三等幽冥之持,他時所造,此際何逃。”
上述諸天尊的神性職守,已體現出地府冥王的職能。為了治理九幽冥府神鬼之事,十方救苦天尊還化十方冥王、真君。東方玉寶皇上天尊化冥府一殿泰素妙廣真君秦廣大王,神居玄冥宮,神誕二月一日。
南方玄真萬福天尊化冥府二殿陰德定休真君楚江大王,神居昔明宮,神誕三月一日。
西方太妙至極天尊化冥府三殿洞明昔靜真君宋帝大王,神居糾集宮,神誕二月八日。
北方玄上玉宸天尊化冥府四殿玄德五靈真君伍官大王,神居太和宮,神誕二月十八日。
東北方度仙上聖天尊化冥府五殿最勝耀靈真君閻羅大王,神居糾綸宮,神誕元月八日。
東南方好生度命天尊化冥府六殿寶肅昭成真君卞城大王,神居明晨宮,神誕三月八日。
西南方太靈虛皇天尊化冥府七殿等觀明理真君泰山大王,神居神華宮,神誕三月廿七日。
西北方無量太華天尊化冥府八殿飛魔衍慶真君都市大王,神居碧真宮,神誕四月一日。
上方玉虛明皇天尊化冥府九殿無上正度真君平等大王,神居七非宮,神誕四月八日。
下方真皇洞神天尊化冥府十殿五華威靈真君輪轉大王,神居肅英宮,神誕四月廿七日。
另有《太上靈寶淨明法序》記載“昔太陽真君孝道明王,以孝道著明,照臨下土,成無上道。於是,上清上帝降於扶桑洞神之堂,召明王,而說法證之,以為最上弟子,號靈寶大真人玉清詔命使,以救度於時。故真人發大誓願,願居東極,用救群品,是謂靈寶救苦天尊,乃赤明元年八月十五日也。”
經典依據
1、若有男子女子慕道求仙。在家出家。養性養命。但當存思念誦聖號。看轉此經。便得功行圓滿。白日昇天。《太乙救苦護身妙經》
2、若有善男信女,發心施財,齊戒述浴,轉誦此經,悔過愆尤,即使愆尤永釋,人鬼分離,產生無難,母子雙全,關煞無刑,生育成人,利益雙親,經力弘深,祈福福至,禳禍禍消。天尊言,讎人冰泮,冤家債主,自消自滅,孤魂等眾,九玄七祖,四生六道,輪迴生死,出離地獄,即往東極天界,救苦門庭。救苦地上好修行,只有天堂無地獄。閻王一見。不敢高聲。
童子夜叉。擎拳拱手。牛頭馬面。總盡皈依。一十八重地獄。獄獄逍遙。三十三天天宮。宮宮自在。超生天堂之境。即無地獄之聲。出離地獄。永離苦難。徑往人天。超生淨土。快樂無量。一去一來。無掛無礙。《三官經》
3、過此境界,東極宮中,有尋聲救苦天尊,大慈仁者。發弘誓願,普救眾生,億億劫中,度人無量。但能迴向,一念歸依,注想尊容,稱揚名號,尋聲赴感,應念垂慈,一切苦中,無不救護,是故名號救苦天尊。廣勸眾生,勤加禮念。複次三洞經典之中,濟苦拔亡,然燈為上,五方八極,地獄幽牢,存陰極之鄉,長夜之境,死魂囚閉,不見三光。冥闇之間,經諸拷掠,宜造一燈樹,然九巵燈,自初終亡,至於七七,燈光相續,下照九幽,覩此光明,即當解脫。又以繒彩,造遷神寶磨,長四十九尺,或作小旛七首,懸於長竿,任風飛颺,萬罪皆滅。又紙墨縑素,書寫此經,散施學人,流傳讀誦,亡魂超度,地獄寧閒,福善所資,慶延後世。其有珍玩服飾,平昔資財,廣施寒棲,濟恤貧乏,此之功德,亦類於前,黑籍落名,地司除簡,神升淨土,隨願往生。利佑子孫,斷絕殃疰,巍巍福善,難可稱量。是故應當勤心諦受,宣行付囑,普度人天。《太上洞玄靈寶三途五苦拔度生死妙經》
4、若有眾生,心中悟解,一心正念,護淨受持,善行讀誦此經者,及為存亡遠行,疾病一切,舉心迴向,彼此滅罪萬劫。夢想之中,常見三寶,逢善知識,在處受生,恆值快樂。《太上洞玄靈寶往生救苦妙經》
5、若當來男女,臨終之時,先當懺悔一生已來無量重罪,次為受誠,設齋行道,造像寫經,及諸功德,佈施常住,供養出家,各隨分力,唯多為佳。閉眼之日,即生淨土,不入三塗。《太上洞玄靈寶淨土生神經》
6、道言:十方諸天尊,其數如沙塵,化形十方界,普濟度天人,委炁聚功德,同聲救罪人,罪人實可哀,我今說妙經,唸誦無休息,歸身不暫停,天堂享大福,地獄無苦聲,火翳成清署,劍樹化為騫,上登朱陵府,下入開光門,超度三界難,逕上元始天。《太上洞玄靈寶天尊說救苦拔罪妙經》
7、太上道君曰:今日男女,受戒畢已,持是戒根,轉神入妙,生清淨國,坐大蓮花,觀聽法音,永無退墮,證成真道。《太上洞玄靈寶轉神度命經》
道教淨土概說
道教淨土非只一個,最為方便眾生修持往生的是太乙救苦天尊的東華長樂淨土。太乙救苦天尊願力廣大,化生無量。復又化有十方救苦天尊和十方淨土。我們在晚課中誦持的《太上洞玄靈寶救苦拔罪妙經》中的十方救苦天尊即為太乙的化身,且每一化身都有一淨土。所以道教太乙法門淨土有十方,若得往生,便可常持天尊,永不推轉,繼續修持,最終圓成道果(詳見《太上洞玄靈寶淨土生神經》關於道教十方淨土和各淨土天尊名號的描述)。往生十方淨土有以下好處:
1、常伴天尊,聽聞正法。2、永不退轉。3、無有地獄,劫難。4、無有外魔侵擾。5、與諸大真人相伴,共修成就。6、無有三塗五苦,淨樂常伴。7、所求皆應。8、廣度眾生,救拔累劫之先祖。
道教十方淨土和天尊名號:
1、東方淨土仁愛世界,玉寶皇上天尊。2、東南方淨土慈和世界,好生度命天尊。3、南方淨土禮教世界,玄真萬福天尊。4、西南方淨土威範世界,太靈虛皇大尊。5、西方淨土義讓世界,太妙至極天尊。6、西北方淨土成化世界,無量太華天尊。7、北方淨土智德世界,玄上玉辰天尊。8、東北方淨土智積世界,度仙上聖天尊。9、上方淨土無量世界,玉虛明皇天尊。10、下方淨土載德世界,真皇洞神天尊。
修持方法
1、三皈:皈依道、經、師三寶。2、持戒:不殺害,不奸盜,不邪淫,不妄言,不兩舌,不惡口,不嫉妒,不賭博,不忘恩,不叛逆。3、正念:一心持念“太乙救苦天尊”名號。4、誦經:誦持三洞真經,然道家經典浩瀚,恐難以盡持,修太乙法門可唸誦相關主要的經典就可。如:《太上洞玄靈寶救苦拔罪妙經》、《太一護身妙經》、《太上洞玄靈寶往生救苦經》、《三官經》等。同時還可以早晚誦唸《早晚功課經》。5、護持“八行四等”:八行者,一能身受非事,不自申訴;二能讓德與人;三能不欲人之所欲;四能容物事不申理;五能遠離無道之人,藏身在靜處;六能一心奉國,心念三寶,日月燒香,長齋不絕,供養出家人,不違仁信;七能不負經戒,一生在俗,恆不破齋,勤能灑掃靜室,修燈灶火,救拔一切貧窮,下賤產婦,老病孤弱,不具足眾生,所見之者,皆發慈心;八能一生念道,不謗毀出家人,心無是非,口恆唸誦,見一切蠢動,皆發慈念之心,一切平等,無有彼我,善惡好醜,與我身無異。是名八行。四等者,一者惟慈,二者惟愛,三者惟善,四者惟忍。是名四等。6、修諸功德:一者說法功德,二者佈施功德,三者建立功德,四者救濟功德,五者智惠功德。7、善護心性:常行靜功。
道家太乙淨土法門續
道家淨土法門廣大,十方淨土接引有緣眾生。方今世界,眾生學道,障礙頗多,攀緣引情,無有已時,實為造業之源。且很多眾生想要學道,但又不願發心專注,或曰老來再學,或曰無有時間,或曰靜不下心等等此類。實在是個人懶惰懈怠所致,如何能夠證果。然道門廣大,法藥慈航,特有太乙淨土接引十方來人。前文已述,此不再贅述。下面將修行道家淨土的關鍵樞紐說明如下:
1、道家十方淨土莊嚴明淨,在《太上洞玄靈寶淨土生神經》中已經詳細介紹,但往生十方淨土的方法,大家可以參閱《太上洞玄靈寶轉神度命經》。關鍵是皈依,持戒,懺悔,迴向,發願,持名。有緣同修可以自行參閱。
2、持名法門:平時無事,便當提起“太乙救苦天尊”名號,或發聲,或默唸;打坐靜功,但有念頭浮起,便當提起“太乙救苦天尊”名號;特示一專持名號靜修法:平心靜坐,結太極印,心中默唸“太乙救苦天尊”,心中觀想“太乙救苦天尊”形象,心中返聽“太乙救苦天尊”名號,如是自內念,內觀,內聽,以攝口,耳,目,漸修漸至於無為。或者,發於口,入於耳,達乎心,皆可。
3、可以參修“太上洞玄靈寶救苦拔罪妙經”此經有十方淨土天尊名號,實為太乙救苦化身,平時可以誦持,以感十方淨土。
4、以上三經要參考互證,方可明悟淨土。
5、常持念《太乙救苦護身妙經》此為太乙救苦天尊本行經文,瞭解太乙願力和慈悲廣度,以求感應道交。
大羅三寶天尊
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太乙救苦天尊
---------------------------
東皇太一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bit.ly/2TaZanb
東皇太一,簡稱太一,又稱太乙,有些文獻中寫作泰一。先秦楚國神話中的最高位大神,漢武帝後漢朝最高神。屈原所著《東皇太一》被編入《楚辭·九歌》中。
一說東皇太一與東君為同一神,是太陽神。亦有東皇太一為天、天帝;東皇太一為太乙星神之說。
藝術形象
遊戲
《王者榮耀》 《奧拉星》
小說
《百鍊成神》為母世界中超級勢力的皇帝,在母世界的他為彼岸人族的複製品,而真正的東皇太ㄧ在最近新更的文章中,使用他的彼岸信物定住蛇靈王,但因為其幹話太多而被殺
動畫片
《秦時明月》中為諸子百家學派陰陽家的首領,目前為止,成為大部分網友推測最厲害的高手之一,謎一樣的人物,佩戴黑色面具至今尚未露出真面目。在第三部中,月神帶領高月公主前往陰陽家大殿,在東皇太一的幫助下找回自己的真實姓名和字:姓姬名如字千瀧。第四部星魂圍堵墨家功力使用過度時在回憶里出現東皇太一的形象。第五部首集隕石墜落時東皇太一用水晶球觀看隕石墜落的過程。東君焱妃被囚於蜃樓船內的萬年玄冰陣中,據推測應是東皇太一將其擒於陣內。
東皇太一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bit.ly/2TaZanb


天皇大帝

2020-01-10_19303443440001p576758spnp7433s00034onso68296s6433s00034onrssqrp6r0

天皇大帝,乃是天皇星的星君,在扶鸞信仰中,他在上古時代化身為天皇真人。
《晉書·天文志》:「勾陳宮中一星曰天皇大帝,其神曰耀魄寶,主御群靈執萬神圖。」
《通占大象歷星經》:「天皇大帝一星,在鉤陳中央也,不記數,皆是一星,在五帝前座,萬神輔錄圖也。其神曰耀魄寶,主御羣靈也。
《渾天賦》:「天有北辰,眾星環拱。天帝威神,尊之以耀魄,配之以勾陳。」
昊天上帝(儒教)
禮曰:「以禋祀祀昊天上帝。」此天也,鄭玄以為天皇大帝者,耀魄寶也
《舊唐書·禮儀志一》:「故注《月令》及《周官》,皆謂圓丘所祭昊天上帝為北辰星耀魄寶。」亦省作「 耀魄 」。
勾陳大帝(道教)
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又稱勾陳大帝,為「四御」之一,是斗姆元君的長子,紫微大帝的胞兄。
《雲笈七籤》:無極太上元君者,道君也。一身九頭,或化為九人,皆衣五色珠衣,冠九德之冠,上上太一之子也。非其子也,元氣自然耳。正在兆頭上紫雲之中,華蓋之下住。兆見之言曰:皇天上帝太上道君,曾孫小兆王甲好道,願得長生。養我育我,保我護我。毒蟲猛獸,見我皆墊伏,令某所為之成,所求之得。太清鄉,虛無里,姓朱愚,名光,字帝鄉。乃在太微勾陳之內一星是也。號曰天皇太帝耀魄寶。兆常念之,勿忘也。人亦有之,常存之眉間,通於泥丸,氣上與天連。
在台灣天皇大帝並無主祀廟宇,多半作為斗姆元君之配祀神奉祀,如宜蘭縣冬山鄉道教總廟三清宮、新北市新莊區武聖廟、高雄市岡山區壽天宮等;或者與「四御」、「六御」其他神祇一同奉祀,如台北市文山區指南宮、苗栗縣苑裡鎮慈和宮等
天皇大帝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bit.ly/2uEcR49

450px-天皇大帝2020-01-10_214016
-----------------------
太乙救苦天尊
太乙救苦天尊,通稱東極青華上帝,簡稱太乙天尊、救苦天尊、青玄上帝,是道教尊神,又稱尋聲救苦天尊、十方救苦天尊等,道教經典記太乙天尊居「東方長樂世界」妙嚴宮(「嚴」或作「巖」),可引渡受苦亡魂往生,一如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對於積德行善、曉道明玄而功德圓滿之人,太乙救苦天尊亦能「乘九獅之仙馭,散百寶之祥光」,接引其登天成仙。
誕辰為舊曆十一月十一日,農曆八月九日下降救苦救難,稱元成節。
稱號
道教以太乙天尊大慈如父,又居於「東方妙嚴宮」,故尊稱其為「東極青華上帝」或「東宮慈父」。
《太一救苦護身妙經》說太乙天尊「此聖在天呼太一福神,在世呼為大慈仁者,在地獄呼為日耀帝君,在外道攝邪呼為獅子明王,在水府呼為洞洲帝君。」
在山海各險遇難,只要虔誠誦念「太乙救苦天尊」聖號,即可「解憂排難,化凶為吉」。故曰「尋聲救苦天尊」。
源流
與先秦時楚國流行的東皇太一神信仰有關,一般認為是東王公的化身,至於究竟成型於何時,難以有確定的時間,但大抵可以確定在六朝中晚期,甚或東漢時已經存在。在唐代初期至宋代初期太乙救苦天尊也同時影響到佛教淨土宗的發展,如唐初藏川撰抄的《佛說地藏菩薩發心因緣十王經》,其中地獄救贖做七、百日修齋之說,乃出自道經《太上洞玄靈寶業報因緣經》卷八〈生神品第十九〉。
形象
太乙救苦天尊一般造像有幾種
道君像,如《太乙救苦護身妙經》說:天尊足躡蓮花,圓光照耀,手執柳枝淨水,九頭獅子左右從隨,口吐火焰,繞於身形。 又如唐朝杜光庭編《道教靈驗記》第一卷《城南文銖臺驗》中說,太乙天尊端坐於九色蓮花,九色蓮花下有九頭獅子口吐火焰,簇擁寶座,頭上環繞九色神光,放射萬丈光芒[1]。又《青玄濟煉鐵鑵施自全集》稱祂:身騎獅子,手持楊柳蘸灑瓊漿,以救苦度亡。《上清靈寶大法》亦說:「東極青玄上帝太乙救苦天尊,騎九頭獅子,化號十方救苦天尊,以度鬼魂。九頭獅子吼聲,能使地獄門開。 」這裡就把太乙救苦天尊的光耀、殊勝的形像生動的刻畫了出來:或於九色蓮花之上,或騎著寶座九頭獅子;手中拿著柳枝、淨瓶或金劍,端莊、威嚴,祥光閃閃,其手中所持的柳枝淨水,是醫治世人疾病的仙藥符水。現今人們所見的太乙救苦天尊,大都是這樣的形象。今存世最早的救苦天尊石刻造像,為四川安岳玄妙觀第62號「救苦天尊乘九龍」龕,鑿造於唐開元十八年(730)。[2]
帝王像。身著冕服冕冠,持玉板,坐龍椅。稱「青華大帝」。
焦面鬼王像或稱普渡公像。這類神像分三種為紙紮、繪畫、與塑像。其中大多為紙紮的大士爺像,多於中元節期間製作,造型多是頂生二角、青面獠牙,口中吐火或伸出長舌,身著戰甲,手持普渡令旗,高大威武,頭上還有一尊天尊像,代表祂是太乙救苦天尊所化現的鬼王。圖繪的一般為科儀中使用,造型與紙紮的神像相似但大多赤裸上身而不持有令旗,而泥塑或木雕的神像則一般頭上無天尊像。
神職
太乙天尊有無限化身,四處救苦救難。據《太乙救苦護身妙經》說:「東方長樂世界有大慈仁者,太乙救苦天尊化身如恆沙數,物隨聲應。或住天宮,或降人間,或居地獄,或攝群邪,或為仙童玉女,或為帝君聖人,或為天尊真人,或為金剛神王,或為魔王力士,或為天師道士,或為皇人老君,或為天醫功曹,或為男子女子,或為文武官宰,或為都大元帥,或為教師禪師,或為風師雨師,神通無量,功行無窮,尋聲救苦,應物隨機。」 《漂放蓮燈集‧放生咒》曰:「天羅神,地羅神,慧劍出鞘斬妖精,一切災難化為塵,尋聲救苦解救羅網苦辛,太乙救苦天尊救苦救難度眾生。」
另外,太乙天尊誓願廣渡亡魂,使其往生太乙天尊所居的「東方長樂世界」,故業障深重的地獄罪魂,咸求「太乙天尊」超度。相傳民間的《拔度血湖寶懺》就是太乙天尊傳授的。
太乙天尊與冥府十王
《太上洞玄靈寶救苦妙經》稱太乙救苦天尊有無量化身應化十方,化號「十方救苦天尊」[1]。據《十王告簡全集》所載,十方救苦天尊各有化身和職司,即濟度人鬼的「靈寶十方救苦天尊」[3][4]。 十方救苦天尊為了遂行治理九幽冥府神鬼之事,又化身為「十殿冥王」。即:
法事
大型道教宮觀,一般都有奉祀太乙救苦天尊。民間則在清明節、中元節、重陽節等祭祖時機,或作醮、超度等法事方奉祀太乙救苦天尊造像、神位或香火。
太乙救苦天尊信仰,於中元節得到極大的發揮,道教甚至認為太乙天尊化身「面燃大士羽林監齋普渡真君」,人稱「大士爺」或「普渡公」,主宰諸鬼,護佑冥、陽兩界。平時居沃焦之山下,為陰間諸鬼之統帥,在地官大帝赦罪之月,負責中元節監督亡魂享領人間香火事宜。
道教超度科儀中以太乙救苦天尊為主神者,名目繁多。如 《太乙救苦天尊說拔度血湖寶懺》、《靈寶煉度》、《太乙救苦天尊接引浮生法事》、《九幽燈儀》等等。
如《太乙救苦天尊接引浮生法事》為例:由一道長扮演太乙救苦天尊,端坐高臺正中。諸道士扮演眾仙弟子,立於兩側。天尊(道長飾)用團扇扇三下,以寶劍(或鐵拐杖、玉如意等法器)敲三下,義為天尊滅地獄之火,以法器破地獄之門,引鬼魂出離地獄,後開始為眾仙、地獄鬼眾與悠遊人世之亡靈講經說法,天尊說法畢,則遣眾仙跳下虛空(飾演的道士們各持法器,跳下高台滿場跳躍),意是拯救四方鬼魂與信徒之祖先。此時天尊作法,並用柳枝或桃枝等,蘸金瓶中的甘露法水灑下(也有改為丟擲糖、餅,供信徒拾取),代表著施食餓鬼眾並超度其出離地獄[5][6]。
文學作品
西遊記
吳承恩《西遊記》中,天尊形象是雍容華貴的。天尊所乘的獅子九靈元聖,曾經下凡搗亂唐三藏取經,於是齊天大聖孫悟空出面尋訪天尊:「太乙救苦天尊聽得,即喚侍衛眾仙迎接。迎至宮中,只見天尊高坐九色蓮花座上,百億瑞光之中,見了行者,下座來相見。」以「九色蓮花」、「百億瑞光」來描繪太乙救苦天尊。
封神演義
主條目:封神演義角色列表 § 太乙真人
《封神演義》中太乙天尊,號太乙真人,是哪吒的師傅,曾經幫助李靖而以九龍神火罩煉化前來尋仇的石磯娘娘,之後又幫助死去的哪吒以蓮花化身復活,法力高強,後支持姜子牙,對武王克殷的伐紂戰爭,也有很大貢獻。
群仙破天門
在評書《群仙破天門》中為主角楊宗英的師傅。


道教六御——太極天皇大帝
天皇大帝,全稱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又稱勾陳大帝,乃是天皇星的星君,是道教「四御尊神」之一,是斗姆元君的長子,紫微大帝的胞兄。協助玉皇,執掌天地人三才,掌人間兵革之事(一切兵戎、戰爭);及天下政權更換,推選賢君。《晉書•天文志》:「勾陳宮中一星曰天皇大帝,其神曰耀魄寶,主御群靈執萬神圖。」故以天皇大帝綜御萬神。另外,天皇大帝與紫微大帝一樣,象徵人世間的帝王。
---------------------
上宮天皇大帝簡稱勾陳大帝、天皇大帝,為四御之一。天皇大帝與北極紫微大帝一樣源於中國古代星辰崇拜,《上清靈寶大法》卷四稱天皇大帝:“乃北極帝座之左,有星四座,其形聯綴微曲如勾,是名勾陳,其下一大星正居其中,是為天皇大帝也。其總萬星,位同北極卻為樞紐,而天皇亦隨天而精,上應始先刂(xìn)。”其實,勾陳同“ 鉤陳 ”,是天上紫微垣中的星座名,靠近北極星,共自六顆星組成。《晉書·天文志》又稱:“勾陳六星皆在紫微宮中。……勾陳口中一星,曰天皇大帝,其神曰耀魄寶,主禦群靈,執萬神圖。
天皇大帝,全稱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又稱勾陳大帝,乃是天皇星的星君,是道教“四禦尊神”之一,是斗姆元君的長子,紫微大帝的胞兄。協助玉皇,執掌天地人三才,掌人間兵革之事(一切兵戎、戰爭);及天下政權更換,推選賢君。《晉書·天文志》:“勾陳宮中一星曰天皇大帝,其神曰耀魄寶,主禦群靈執萬神圖。”故以天皇大帝綜禦萬神。另外,天皇大帝與紫微大帝一樣,象徵人世間的帝王。
至心皈命禮
紫微宸極,勾陳天宮⑵。九光寶苑之中,五炁玄都之上⑶。體元皇而佐司玄化,總兩極而共理三才⑶。主持兵革之權衡,廣推大德⑸。統御星宸之纏次,毋失常經⑹。上象巍峨,真元恢漠⑺。大悲大願,大聖大慈⑻。勾
陳上宮,天皇大帝⑼。
[註釋]
⑴天皇寶誥:天皇,即天皇大帝。全稱為“勾陳上宮天皇大帝”為“四禦”之一,其職統御萬雷。
⑵紫微宸極,勾陳天宮:紫微,即紫微宮。在北斗以北,按《步天歌》有星15顆,以北極為中樞,成兩屏藩的形狀。宸極,即北極星。此指北極大帝。道教尊神“四禦”之一。道教認為北極大帝居住在紫微宮中,故又稱為紫微北極大帝。北極大帝統率三界星神,是一切現象的宗主,能呼風喚雨,役使雷電鬼神。在道教神系中是僅次於“三清”和玉皇的高位神。勾陳天宮,即勾陳星座,位於紫微垣中,共有六顆星組成。道教將勾陳六星神格化,尊為四御之一,宣稱他協助玉皇大帝執掌南北極和天地人三才,統御眾星,並主持人間兵革之事。
⑶九光寶苑之中,五炁玄都之上:九光,指九色寶光。為至一、皇一、帝一、元一、真一、天一、玄一、太一、正一、九一之氣所化生。即至一始聖,混為蒼光;皇一始聖,洞為赤光;帝一始聖,浩為青光;元一元真,昊為綠光;真一元真,景為黃光;天一元真,遁為白光;玄一玄仙,融為紫光;太一玄仙,炎為碧光;正一玄仙,演為烏光。寶苑,指九色寶光集中之地。五炁,指金、木、水、火、土之精炁。玄都,神仙所居之處。此言玄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之精炁構建而成。
⑷體元皇而佐司玄化,總兩極而共理三才:體,成形、生長。元皇,謂天地人始分之時。佐司,輔助並掌管。玄化,指天地人的玄妙變化。總,統管。兩級,指南、北。三才,指天、地、人。天皇大帝協助玉皇大帝執掌南北極和天地人三才,故稱“ 總兩極而共理三才 ”。
⑸主持兵革之權衡,廣推大德:兵革,原為兵器衣甲的總稱,此喻指戰爭。權衡,權為秤錘、衡為秤桿,此指權衡戰爭的得失。大德,盛大的功德。此句言,天皇大帝主持人間兵革之事,大力推行德政,以德行來教化世人。另講古代帝王君權神授,此必經上天。故稱天皇之子,便是天子。
⑹統御星宸之纏次,毋失常經:統御,控制、駕馭。星宸,指天上眾星。纏次,日月星辰運行的度次。毋失,不會失掉,此指符合。常經,原指自然界恆久不變的規律。此指日月星辰遠行的規律。
⑺上象巍峨,真元恢漠:上象,指天皇大帝的形象。巍峨,高大雄偉。真元,真元之氣。恢漠,弘大而無聲。
⑻大悲大願,大聖大慈:大悲,指悲憫世人。大願,濟度眾生的宏願。大聖,智慧超凡、通真達靈。大慈,慈祥呵護眾生。此贊天皇大帝之盛德。
⑼勾陳上宮,天皇大帝:此為天皇之尊號。勾陳大帝,全稱為“勾陳上宮天皇大帝”。
道教神仙
簡介
天皇大帝,是“勾陳上宮天皇大帝”或“西方太極天皇大帝”的簡稱,又稱“勾陳大帝 ”,是道教尊神“四禦”中的第三位神。
天皇大帝與紫微大帝一樣,都源於我國古代對星辰的崇拜,是星辰的人化和神化。 [1] 
典故
《晉書·天文志》稱:“ 勾陳六星皆在紫微宮中。……勾陳先刂中一星,曰天皇大帝,其神曰耀魄寶,主禦群靈,執萬神圖。 ”另[宋]張君房《雲笈七羲·卷二四》載:“璇璣星君,字處行,勾陳六星主之,常陳天之虎責也。”並列勾陳上宮目天皇大帝名目,列為四御之一。 [1] 
道教經典中,斗姆元君即是天皇大帝之母。
“斗姆”,又作“斗母元君”或“中天梵氣斗姥元君”。是現今宇宙開始時,宇宙中最宏大華貴祖母之氣的精神。是現今宇宙時空與星辰靈性之祖母。“鬥”在中華文明里,劃分天域時分為三桓五斗眾星。“姆”指祖母。道經云,斗姆“為眾星之母”。《太上玄靈斗姆大聖元君本命延生心經》經曰:“斗母登於寶座之上,怡養神直,修煉精魄,衝
然撮炁,炁入玄玄。運合靈風,紫虛蔚勃,果證玄靈,妙道放無極微妙光明,洞徹華池。化生金蓮九苞,經入間七週夜,其華池中光明愈熾愈盛,其時一上騰九華無中,化成九所大寶樓閣。寶樓閣中,混凝九直,梵炁自然成章文。前有無罡光敷,應現九道體,一曰天皇,二曰紫微,三曰貪狼,四曰巨門,五曰祿存,六曰文曲,七曰廉貞,八曰武曲,九曰破軍。”
斗姆元君應現九炁道體,化生九子,其二長子是為天皇大帝、紫微大帝;二長帝君,居紫微垣太虛宮中勾陳之位,掌握符圖紀綱元化,為眾星之主領。是說見於道經《玉清無上靈寶自然北斗本生真經》中。
勾陳天皇大帝,在中華文明的流傳中,應現為伏羲天皇
相傳遠古之時,四方土地到處一片混沌荒昧的景象,時間茫茫地流逝了。(天地玄黃,宇宙洪荒)先民們慢慢地知道了日出日落,月圓月缺的變化,寒暑氣候的變更,星辰散佈排列的方向和位置。(日月盈昃,辰宿列張,雲騰致雨,露結為霜,寒來暑往,)
  自然在提供給人生存條件的同時,也在磨練人的意志,給予人重重壓力。人只有不斷克服這些壓力,才能生存繁衍和繼續發展。因此,在遠古太初,認識自然,改造環境便成為人生存的第一要義,並成為終生使命。
  改造環境的手段是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在勞動過程中,人們創造了文化,並以文化觀指導自己去認識和改造自然。
  在此期間,人們住在黑暗的洞穴裡。以石器、、木棒、獸骨為狩獵工具,以獸皮或樹葉為衣。吃一些野果生瓜、魚蝦河蚌、連毛帶血的生肉,有時連這些臟腥生冷的食物也沒有,飢一頓,飽一頓地度日。在與惡劣的自然環境艱苦鬥爭的同時,人們的智力很大地開發了。為了更好的生存,人們逐漸組織成氏族公社。道教稱為延康世紀。
  在中華大地上的眾多的氏族中,出現了許多偉大的氏族首領,他(她)們開創和推進了華夏文明。
此時中華大地上的先人智力開發,人們用木棒石塊對付野獸,常常奔波一天毫無所獲。狩獵的不穩定,
  影響到遠古時代人們的生活。面對營養不足的艱難局面,在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市),蛇圖騰氏族──華胥國出現了一位偉大的氏族首領“伏羲氏”。他道體即是大道中勾陳大帝,輔玉皇大帝執南北二極和天地人三才,統御眾星。為實現元始天尊的意志,流傳大道智慧,應現為“伏羲天皇”。
伏羲天皇教人們用繩索結網,用網來捕獵野獸魚蝦。使狩獵更快了,範圍更大,所得也更多了。《易經》繫辭下傳:“作結繩而為網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可是到了冬天,野獸很少出來活動,大魚沉於江底。人們的生活又艱苦了。伏羲天皇又教先民們在獵物多時把飛禽走獸餵養起來,馴服成家禽牧畜。大規模的餵養從而開創了原始畜牧業。
  太初之時,先人們頭腦發育尚不完善,活在主觀世界裡,甚至不能把自己和自己以外的事物分別出來。肉食增進知識與感觀慾望,人們有所自覺,自覺到人是獨立於天地的,人們進入認識自然界的精神世界。面對五彩繽紛的自然,變化莫測的人事,顯隱多端的心情,起先是茫無頭緒,難以把握。慢慢地,人們試著用歸納的辦法來整理,把相似和相近的歸為類,序為數。這“類”和“數”,一經一緯,便成了初民認識世界的基本方法。爻
  伏羲氏在祖國各地傳播畜牧業的經歷中,為教化先民觀看到自然萬物運育成長,相輔相成。思想天地造化,萬物成形的道理。作成太極八卦圖,以演釋天地變化由來的過程,無極就是虛空,太極就是地球,地球在圍繞太陽周轉時也在自轉,旋轉運動產生了萬有引力和離心力,天火地水相融形成混沌,剛柔相摩,鼓之與雷霆,奮之以風雨,混沌大氣清濁浮降形成天地。陰陽凝聚震盪形成水體,水體在地表的壓力使地殼皺褶,大山川澤定型。卦爻空間是天地經緯地勢。先天八卦以天南地北,東昇日,西江源,東南澤地,西北高原,東北地摺多震,西南熱帶雨林表現中華地形圖。演化天干地枝顯現在地球觀看到的星宿排列和變化的位置,設甲子週期碼譯時間空間跨度。以分類四方的時間落差。並教授先祖們用這天地最深奧的物象符號,重疊來記載生活上發生的事情。並推算氣候的變化。人民在伏羲天皇的教導下,感識從似乎雜亂無章的萬事萬物,經過分析梳理,已發現二(對立),領略三(和諧),進而知道它們的屬性是一(一體)。由道生成。這也是道德經所說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先天八卦形成後,道教稱為太極大紀。
  因為伏羲天皇為民演釋了自然的奧秘,開啟了人民的智慧,為民排憂解難,促進新生,上古華夏各族人民擁護他為各族的皇,(道教中常有帝、皇的稱謂,與封建和儒教解釋不同。帝是締造建立政權政府管理之義。皇是文明輝煌開端之義。)後世稱他為太昊羲皇。伏羲天皇定都河南淮陽(中華民族早期血脈來自於華夏、東夷、苗蠻三大族群,到秦漢之際形成為中華民族的主體血脈。炎帝和黃帝是華夏族的代表,伏羲是各族共同尊奉的先祖。)在位時,在女媧皇的幫助下,制定了婚嫁之禮。變革婚姻習俗,倡導男聘女嫁的婚俗禮節,使血緣婚改為族外婚,結束了長期以來,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原始群婚狀態。伏羲制定了人類的嫁娶制度,實行男女對偶制,用鹿皮為聘禮。並以所養動物為姓,或以植物、居所、官職為姓,以防止亂婚和近親結婚,使中華姓氏自此起源,綿延至今。
伏羲天皇又教化古中華大地各氏族以龍為圖騰,從此華夏大地後裔皆稱龍的傳人。
  龍---天地所有有靈生靈的維護者,源於大道,與宇宙同存,長壽不死。神通廣大。能夠乘雲,遊霧,能夠鳴雷,吐冰,出火。可大可小,可上可下,可隱可現。能夠透金石,鎮邪妖,幾乎無所不能。先人們順著龍的脈出於歷史的煙波,乘著龍的脈在大地上開創人文。(天道之用,莫神於龍。)
職能
勾陳大帝的職能是:協助玉皇大帝執掌南北兩極和天、地、人三才,統御眾星,並主持人間兵革之事
星經:“ 勾陳六星在五帝下,為后宮,大帝正妃。又主天子六軍將軍,又主三公。”
勾陳大帝,輔玉皇大帝執南北二極和天地人三才,統御眾星,掌人間兵革事,宋代尤崇《無上黃籙大齋立成儀》:“三清”後列“ 昊天六禦宸尊”(演變自“六合”,南宋後演變成“ 四禦 ”且形成定局):
2統御萬神勾陳大帝(按晉書天文志雲:“勾陳宮中一星曰天皇大帝。其神曰耀魄寶,主禦群靈,執萬神圖”。故天皇大帝綜禦萬神也。統御萬雷的應該是雷祖)
探源
天皇大帝與北極紫微大帝一樣源於中國古代星辰崇拜,《上精靈寶大法》卷四稱天皇大帝:“乃北極帝座之左,有星四座,其形聯綴微曲如勾,是名勾陳,其下一大星正居其中,是為天皇大帝也。其總萬星,位同北極卻為樞紐,而天皇亦隨天而精,上應始口(左先右刂)。”其實,勾陳同“鉤陳”,是天上紫微垣中的星座名,靠近北極星,共自六顆星組成。《星經》稱:“ 勾陳六星在五帝下,為后宮,大帝正妃。又住天子六將軍,又主三公。”所以後人又以勾陳為后宮。《晉書·天文志》又稱:“勾陳六星皆在紫微宮中。……勾陳口中一星。
天皇大帝與北極紫微大帝一樣源於我國古代星辰崇拜,《上清靈寶大法》卷四稱天皇大帝:「乃北極帝座之左,有星四座,其形聯綴微曲如勾,是名勾陳,其下一大星正居其中,是為天皇大帝也。其總萬星,位同北極卻為樞紐,而天皇亦隨天而精,上應始先刂(xìn)。」其實,勾陳同「鉤陳」,是天上紫微垣中的星座名,靠近北極星,共自六顆星組成。《星經》稱:「勾陳六星在五帝下,為後宮,大帝正妃。又住天子六將軍,又主三公。」所以後人又以勾陳為後宮。
《晉書•天文志》又稱:「勾陳六星皆在紫微宮中。……勾陳先刂中一星,曰天皇大帝,其神曰耀魄寶,主御群靈,執萬神圖。」道教吸收了這些信仰,稱龍漢年問有一國王名叫同御,聖德無邊,時人稟受八萬四千大劫;國王有一玉妃,明哲慈慧,號曰紫光夫人,誓塵劫中已發至願,願生聖子,輔佐乾坤,以裨造化;後三千劫,此王出世,因上春日百花榮茂之時,遊戲後苑至金蓮溫玉池邊,脫服澡盥,忽有所感,蓮花九苞,應時開發,化生九子,其二長子是為天皇大帝、紫微大帝;二長帝君,居紫微垣太虛宮中勾陳之位,掌握符圖紀綱元化,為眾星之主領。是說見於道經《玉清無上靈寶自然北斗本生真經》中。
另宋張君房《雲笈七籤》卷二十四稱:「璇璣星君,字處行,勾陳六星主之,常陳天之虎責也。」並列勾陳上宮目天皇大帝名目,列為四御之一。
勾陳大帝的職能是:協助玉皇大帝執掌南北兩極和天、地、人三才,統御眾星,並主持人間兵革之事。
勾陳,古星宿名,屬紫微垣。勾陳一即是現在的北極星。中國古星名,有星六顆,屬現在星座體系中的小熊座,勾陳一即小熊座α星,也就是現在的北極星。
星經:「勾陳六星在五帝下,為後宮,大帝正妃。又主天子六軍將軍,又主三公。」
勾陳大帝,輔玉皇大帝執南北二極和天地人三才,統御眾星,掌人間兵革事,宋代尤崇《無上黃籙大齋立成儀》:「三清」後列「昊天六御宸尊」(演變自「六合」,南宋後演變成「四御」且形成定局):
統御萬神,勾陳大帝(按晉書天文志云:「勾陳宮中一星曰天皇大帝。其神曰耀魄寶,主御群靈,執萬神圖」。故天皇大帝綜御萬神也。統御萬雷的應該是雷祖)
------------------------------------
代表人間帝王的天皇大帝在神界究竟是什麼職能
勾陳上宮天皇大帝簡稱勾陳大帝、天皇大帝,為四御之一。天皇大帝與北極紫微大帝一樣源於中國古代星辰崇拜,《上清靈寶大法》卷四稱天皇大帝:「乃北極帝座之左,有星四座,其形聯綴微曲如勾,是名勾陳,其下一大星正居其中,是為天皇大帝也。
其總萬星,位同北極卻為樞紐,而天皇亦隨天而精,上應始先刂(xìn)。」其實,勾陳同「鉤陳」,是天上紫微垣中的星座名,靠近北極星,共自六顆星組成。《晉書·天文志》又稱:「勾陳六星皆在紫微宮中。……勾陳口中一星,曰天皇大帝,其神曰耀魄寶,主御群靈,執萬神圖。
天皇大帝,全稱勾陳上宮天皇大帝,又稱勾陳大帝,乃是天皇星的星君,是道教「四御尊神」之一,是斗姆元君的長子,紫微大帝的胞兄。協助玉皇,執掌天地人三才,掌人間兵革之事(一切兵戎、戰爭);及天下政權更換,推選賢君。《晉書·天文志》:「勾陳宮中一星曰天皇大帝,其神曰耀魄寶,主御群靈執萬神圖。」故以天皇大帝綜御萬神。另外,天皇大帝與紫微大帝一樣,象徵人世間的帝王。
天皇大帝,是「勾陳上宮天皇大帝」或「西方太極天皇大帝」的簡稱,又稱「勾陳大帝」,是道教尊神「四御」中的第三位神。
勾陳大帝的職能是:協助玉皇大帝執掌南北兩極和天、地、人三才,統御眾星,並主持人間事物。
勾陳大帝,輔玉皇大帝執南北二極和天地人三才,統御眾星,掌人間兵革事,宋代尤崇《無上黃籙大齋立成儀》:「三清」後列「昊天六御宸尊」(演變自「六合」,南宋後演變成「四御」且形成定局)。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4q49x9q.html


伏羲女媧圖/伏羲、女媧與神農稱為三皇/山東嘉祥武梁祠、河南南陽、四川郫縣等地漢代石畫像中有大量人首蛇身交尾的伏羲女媧像/伏羲和女媧為主題的繪畫,一般繪製於倒梯形或長方形的絹或麻布上,用木釘釘在墓頂,畫面朝下正對墓主。隨葬伏羲女媧圖的現象盛行於公元6-7世紀的麴氏高昌至唐代西州時期,至武周末年已迫尾聲。20世紀以來,吐魯番地區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伏羲女媧圖/伏羲和女媧的傳說大致起源於東周戰國中後期,至西漢時期已被並列為古代聖王,到唐代伏羲女媧兄妹結婚繁衍人類的故事/伏羲女媧圖中,有一副圖共有74顆圓點,易傳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伏羲氏(?-?),遠古時期中國傳說人物,為《史記》中的三皇五帝之一。後被道教吸收爲神祇,亦是儒教的祭祀對象。
根據先秦古籍《世本》記載,伏羲就是天皇。
記載及起源
伏羲與女媧
伏羲氏傳說生於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靜寧縣)[1],有文字記載的出現時代在戰國時代以後。[2]
《莊子》一書最早記載伏羲之名。[3]伏羲的稱謂繁多,又稱宓羲[4]、炮犧[5]、庖犧[6]、包犧[7]、羲皇[8]、皇羲及太昊[9]等,《史記》中稱「伏犧」或「虙羲」[10],為華胥氏之子,少典之父,炎黃之祖。伏羲傳說的內容,因時代不同而異。相傳伏羲氏教民結網,漁獵畜牧,製造八卦等[11],亦傳說伏羲創文字、古琴。[12]《白虎通義》云:「三皇者何謂也,伏羲、女媧、神農是也。」把伏羲推到三皇的地位。據傳伏羲與女媧為兄妹[13],「伏羲鱗身,女媧蛇軀」[14],但兩人仍結為夫婦[15][16],因而被後人稱之為龍祖。[17]
伏羲氏自古以來被奉為華夏文明的人文始祖[18];同時在神話中,也被認為是所有人類的祖先,伏羲氏是三皇之一,徙治陳倉,定都於陳宛丘(今河南淮陽),以「龍」為圖騰,風姓是中國傳說時代「伏羲」的姓。[19]
一說太昊,或太昊伏羲氏,並非是伏羲,只是姓氏為伏羲氏,這是誤把太昊其所在的伏羲氏族部落當成了先祖伏羲,太昊以玄鳥為圖騰。《左傳》記載:「秋,郯子來朝,公與之宴。昭子問焉,曰:『少皋氏鳥官名,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我高祖少皋摯之立也,鳳鳥適至。故紀於鳥,為鳥師而鳥名」。
另有一說,伏羲即盤古氏。[20]學者以文字學的角度考証盤古氏,「盤」字古義為開端,「古」即葫蘆,寓意生命繁衍。[21]黃帝取代炎帝,擊敗蚩尤後,炎帝、蚩尤等部落的一部分從黃河流域遷徙到南方以後,其先祖伏羲在傳說中演變為盤古流傳於南方少數民族當中,演變出「盤古開天」的傳說,而盤古傳說開始出現,伏羲的地位便開始低落了。[22]
司馬貞指出伏羲與女媧,為華胥氏所生,在燧人氏之後為王[23]。
影響
河南淮陽有太昊陵廟(伏羲陵)。
伏羲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bit.ly/2TcJEYi

2020-01-10_2258272020-01-10_2258532020-01-10_22584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