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林斯頓哲學系教授年度精彩之作
On Bullshit 論吹牛
在我們的生活裏,到處充滿了胡扯與吹牛,從商品廣告一直到議員政客的政論。 我們不但習以為常,甚至不去思考這樣的一個現象背後的所隱藏的意涵。
本書作者為普林斯頓大學的哲學系教授,他試著從哲學的角度來分析「吹牛胡扯」,從吹牛的本質開始談起,它如何遊走在事實與虛假之間,模糊閱聽眾的焦點,並且巧妙的把吹牛背後的動機藏在似是而非的言論中,帶給大眾。
此書僅有66頁,精裝小巧。作者以細膩清晰的觀察,簡潔有趣的替我們架構了一個關於「吹牛胡扯」的思考脈絡。
最新報導>
普林斯大學在當時僅花了3千美金就拿到了它的版權,第一刷也只印了五千本。一月出版到現在,根劇尼爾森(Nielsen BookScan)的統計,現在至少已經賣出了18萬本。目前正在第13刷當中,總印量超過30萬本。
「On Bullshit 論吹牛」上市半年至今仍高居亞馬遜排行榜,連普林斯大學也不敢相信,這本哲學小書在竟可以在書市上引起那麼大的反應。目前克諾夫(Knopf)已經簽下全球版權,也簽下了作者的下一本新書。
----------------
在我們的生活裏,到處充滿了胡扯與吹牛,從商品廣告一直到議員政客的政論。 我們不但習以為常,甚至不去思考這樣的一個現象背後的所隱藏的意涵。
  本書作者為普林斯頓大學的哲學系教授,他試著從哲學的角度來分析「吹牛胡扯」,從吹牛的本質開始談起,它如何遊走在事實與虛假之間,模糊閱聽眾的焦點,並且巧妙的把吹牛背後的動機藏在似是而非的言論中,帶給大眾。
  這本書僅有66頁,非常小巧。作者以細膩清晰的觀察,簡潔有趣的替我們架構了一個關於「吹牛胡扯」的思考脈絡。
作者簡介
Harry G. Frankfurt
普林斯頓大學哲學系教授,相關著作【The Reasons of Love】 (Princeton)、【Necessity, Volition, and Love, and The Importance of What We Care About】(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哈里·戈登·法蘭克福(Harry Gordon Frankfurt,1929年5月29日出生)是美國哲學家。他是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的哲學名譽教授,他在1990年至2002年間曾在這裡任教[2],此前曾在耶魯大學,洛克菲勒大學和俄亥俄州立大學任教。
傳記
早年
法蘭克福1929年5月29日出生於賓夕法尼亞州。他於1949 年獲得文學學士學位,並獲得博士學位。1954年從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畢業。
職業
他是名譽教授的理念,在普林斯頓大學。
他曾在俄亥俄州立大學(1956-1962),紐約州立大學賓漢頓分校(1962-1963),[3] 洛克菲勒大學(從1963年到1976年哲學系關閉),[4] 耶魯大學(從1976年起就職)任教。[ 1978年至1987年擔任哲學系主任,[5]然後是普林斯頓(1990年至2002年)。[6]
他的主要興趣領域包括道德哲學,思想和行動哲學以及17世紀的理性主義。他1986年的論文在胡說八道的“廢話”概念的哲學研究,2005年被重印一本書,並意外地成為了暢銷書,從而導致在媒體上露面,如喬恩·斯圖爾特的每日秀。在2006年,他發行了另一本名為《真理》的書,該書探討了社會對真理失去欣賞的情況。
在哲學家中,他以對笛卡爾的理性主義的詮釋而聞名。然而,他最有影響力的工作是基於自由意志(他寫了許多重要論文[7]),這是基於他的高階意志和發展所謂的“ 法蘭克福案 ”或“法蘭克福案 ”的概念。反例”(即,思想實驗旨在顯示某人除了他/她本來不能做的事情的可能性,但在我們的直覺中,這表示情況的這一特徵並不妨礙該人承擔道德責任)。[8] 法蘭克福可能是人類生活中最主要的兼容主義者,他提出了休ume的觀點,即自由就是要做一個人想做的事。(其他提出這種觀點的人是David Velleman,Gary Watson和John Martin Fischer。)法蘭克福的相容性版本是其他哲學教授撰寫的大量文獻的主題。最近,他寫了關於愛與關懷的文章。
他是美國文理學院的院士。他一直的客座研究員萬靈學院,牛津大學 ; 他曾擔任美國哲學協會東部分會主席;他還獲得了古根海姆基金會,國家人文基金會和安德魯梅隆大學的獎學金和贈款。
----------------
《論扯淡》是一位著名的哲學教授哈里•法蘭克福寫出來的書。
論扯淡》原本是法蘭克福在1986年寫的一篇論文,在這篇論文發表了將近二十年之後,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突發奇想,把這篇文章重印成了一本精緻的小書。
今天來看下,其中的一個問題,「扯淡」究竟是什麼?
究竟什麼樣的行為算是扯淡?我們要從哲學的角度來更系統地看一看,扯淡是什麼,它和其他語言上的誤用和濫用,尤其是和說謊之間有什麼區別?
為了讓我們對於「扯淡」這種行為有一個直觀的理解,法蘭克福在書中描述了一個情景:假設在美國的國慶日上,一個政治家聲嘶力竭地對大眾說,「我們偉大的、受到上帝保佑的祖國,它的開國元勛在神聖的引導下,為人類開創了一個嶄新的篇章。」法蘭克福毫不客氣地說,這些話就是扯淡。
首先,從這個例子當中,我們可以看出扯淡的內容有可能是虛假的。
有沒有上帝?上帝有沒有引導美國的開國元勛?美國的建立到底在人類歷史上是一個怎樣的地位?這些問題的真實答案究竟是什麼,顯然不是說話者關心的。
在這一點上,扯淡跟說謊有相似之處,二者都違背了使用語言時的一個基本原則,那就是,在我們有效使用語言時,是為了交換真實的信息。而扯淡和說謊的內容往往都是虛假和錯誤的。
那麼扯淡和說謊之間有沒有差別呢?
在法蘭克福看來,它們之間的差別既微妙又重要。說謊之所以可能,一定有一個必要的前提,那就是說謊者內心知道什麼是真相,同時也知道如何通過語言,向聽眾傳達不同於真相的信息,從而達成隱瞞和欺騙的目的。
也就是說,如果我們仔細思考說謊這個行為,就會發現它其實相當複雜。
從說謊者的角度來看,他首先需要具有相當的認知能力,必須知道什麼是真實的,什麼是虛假的;其次,說謊者必須具有相當的語言技巧,能夠靈活地運用詞句來傳達和事實並不相符的信息;最後,說謊者還必須要有清晰的意圖,知道自己欺騙聽眾的目的,甚至這樣做的得失。
與說謊比起來,扯淡要更加隨意,更加漫不經心。扯淡的背後不是對於事實真相的隱瞞,扯淡的人對於自己說的話是真是假毫不顧忌,漠不關心。
相比說謊對於說謊者的知識、能力和意圖都有比較高的要求,扯淡不需要扯淡者知道什麼是真相、不需要他巧舌如簧地顛倒是非,也不需要他有欺騙他人的意圖。
通過這個比較,我們就可以概括出「扯淡」的本質特徵了。法蘭克福認為,扯淡就是一些空洞的言辭,它們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內容,扯淡的人並不關心這些內容的真假,他說這些話,不是為了達成語言本應該達成的目的,也就是溝通真實的信息。
如果我問你,扯淡和說謊相比較起來,哪一個危害更大呢?
你十有八九會認為,那還用說,肯定是說謊啊。人們通常都會認為,說謊是壞事,是對說謊對象的傷害,在道德上也是有害的,我們從小就會教育孩子一定要說真話。但是沒事兒扯扯淡、吹吹牛,顯然是無傷大雅的,甚至還能夠起到調節氣氛、放鬆心情的作用。
但是在法蘭克福看來,扯淡的危害其實遠遠大於說謊,這是《論扯淡》這本書里一個非常重要,也非常顛覆我們常識的觀點。在法蘭克福看來,扯淡是把語言完全從真相當中剝離出來,切斷了語言與真假的聯繫。
對於說謊者,我們可以戳穿他的謊言,把真相重新揭示出來,這樣做會讓說謊者非常難堪。我們也可以對說謊的人進行懲罰,從而改變這個說謊者以後的行為方式。
相比之下,扯淡表現出來的是一種對於真相的漠不關心。扯淡的人對於自己所表達的內容是真是假,完全不想承擔任何責任。在扯淡的人看來,真相不僅不重要,甚至可能根本就不存在,一切不過就是隨便說說而已。
對於這種人,你好像也沒辦法指出他們的話裡面其實包含錯誤。就算指出了,不管是扯淡的人還是聽他扯淡的人,也都會覺得你是在吹毛求疵,何必對扯淡如此斤斤計較呢?
但是久而久之,當扯淡主導了人們的日常談話,我們也就失去了與真相的聯繫。
所以,法蘭克福認為,比起謊言當中有意的欺騙,扯淡背後的這種對於真假的冷漠態度,其實更加令人擔憂。
這是扯淡究竟是什麼。扯淡的本質就是沒有實質內容的空洞言辭,是與真相的徹底脫離,扯淡的人對於事實毫不關心。在這個意義上,扯淡比說謊具有更大的危害性。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culture/l9aqrkg.html
----------------
哈裡·法蘭克福:論扯淡 - zt
一、《論扯淡》核心內容
《論扯淡》原本是法蘭克福在1986年寫的一篇論文,2005年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把這篇文章重印成了一本精致的小書,立刻風靡全球。它很好地結合了嚴肅的主題、嚴謹的學術態度、幽默風趣的表達,以及非常具有前瞻性的洞察。
作者在書中分析了“扯淡”這種十分獨特的語言現象,討論在人和人的溝通之中,“扯淡”是如何出現的?以及扯淡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危害?可以說,這是全世界第一本關於“扯淡”現象的著作,2005年一出版就立刻成了暢銷書,被翻譯成超過25種語言,風靡全球。
我們先來說說本書的作者,這位著名的哲學教授是誰?他叫哈裡•法蘭克福,其實他的整個職業生涯顯得平淡無奇,先後在美國的四個大學教授哲學,研究的也都是艱澀難懂的傳統哲學問題,比如笛卡爾的認識論、自由意志問題,等等。
《論扯淡》原本是法蘭克福在1986年寫的一篇論文,在這篇論文發表了將近二十年之後,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突發奇想,把這篇文章重印成了一本精致的小書。英文版不到七千字,用不了一個小時就能讀完,但是這本小書很好地結合了嚴肅的主題、嚴謹的學術態度、幽默風趣的表達,以及非常具有前瞻性的洞察。書一問世就在長達9個月的時間裡占據《紐約時報》非虛構類圖書暢銷榜的榜首,也把法蘭克福推到了美國的公眾視野當中。他的影響力更是在特朗普競選和當選美國總統之後提高了很多,因為人們都同意,如今全世界大概沒有人比特朗普更能夠代表一種“扯淡文化”了。
你大概會好奇,一個學院派的哲學家為什麼會去關心這樣一個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甚至顯得格調有些低下的語言現象呢?
法蘭克福關注這個問題,就是因為他發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裡扯淡的現象隨處可見,人們也總是把這個詞掛在嘴邊,但是卻從來沒有人嚴肅討論過這個問題,從來沒有過一套關於“扯淡”的理論。因此他認為自己有義務去討論一下這種現象。
那麼到底什麼是“扯淡”呢?我們從這本書的中英文書名說起。這本書的英文題目是 On Bullshit,中文翻譯成《論扯淡》,算是比較中性,甚至文雅化了的翻譯。Bullshit 在英語口語裡是粗鄙的臓話,嚴格按照字面意思其實應該翻譯成“牛糞”或者“無聊的排泄物”。
在這本小書中,法蘭克福也頗費了一些筆墨來討論這個詞。這個合成詞的前半部分 bull,既有公牛的意思,也有“無聊的規定,瑣碎的、言不由衷的、虛偽的言談和文字,胡說八道”之類的意思。而這個詞後半部分的shit就是“屎”或者“排泄物”的意思,是英文裡最常用的臓話之一。說的嚴肅點,排泄物就是食物中的營養物質被吸收掉之後排出體外的那些東西,它們不能用來維持生命,就好像扯淡的廢話不能拿來溝通交流一樣。南方朔先生在台灣出版這本書的中譯本的時候,就把書名翻譯成了“放屁”,只是在大陸再版的時候,改成了更加文雅一點的“扯淡”,少了幾分低俗,倒也非常傳神。
書中最關鍵的三個問題如下:
第一,“扯淡”究竟是什麼?在這裡,我們要特別看看扯淡和說謊的差別是什麼,這個比較能夠更好地幫助我們看清楚扯淡的本質。
第二,“扯淡”為什麼會發生?什麼樣的人,在什麼情況下,出於什麼樣的心態,會去扯淡?
第三,我們為什麼要關心扯淡,這種行為究竟帶來了什麼樣的後果和危害?
究竟什麼樣的行為算是扯淡?
在前面我們簡單了解了字典對於這個詞的解釋。接下來我們要從哲學的角度來更系統地看一看,扯淡是什麼,它和其他語言上的誤用和濫用,尤其是和說謊之間有什麼區別?
為了讓我們對於“扯淡”這種行為有一個直觀的理解,法蘭克福在書中描述了一個情景:假設在美國的國慶日上,一個政治家聲嘶力竭地對大眾說,“我們偉大的、受到上帝保佑的祖國,它的開國元勳在神聖的引導下,為人類開創了一個嶄新的篇章。”法蘭克福毫不客氣地說,這些話就是扯淡。
首先,從這個例子當中,我們可以看出扯淡的內容有可能是虛假的。有沒有上帝?上帝有沒有引導美國的開國元勳?美國的建立到底在人類歷史上是一個怎樣的地位?這些問題的真實答案究竟是什麼,顯然不是說話者關心的。在這一點上,扯淡跟說謊有相似之處,二者都違背了使用語言時的一個基本原則,那就是,在我們有效使用語言時,是為了交換真實的信息。而扯淡和說謊的內容往往都是虛假和錯誤的。
那麼扯淡和說謊之間有沒有差別呢?
在法蘭克福看來,它們之間的差別既微妙又重要。說謊之所以可能,一定有一個必要的前提,那就是說謊者內心知道什麼是真相,同時也知道如何通過語言,向聽眾傳達不同於真相的信息,從而達成隱瞞和欺騙的目的。也就是說,如果我們仔細思考說謊這個行為,就會發現它其實相當復雜。
從說謊者的角度來看,他首先需要具有相當的認知能力,必須知道什麼是真實的,什麼是虛假的;其次,說謊者必須具有相當的語言技巧,能夠靈活地運用詞句來傳達和事實並不相符的信息;最後,說謊者還必須要有清晰的意圖,知道自己欺騙聽眾的目的,甚至這樣做的得失。
與說謊比起來,扯淡要更加隨意,更加漫不經心。扯淡的背後不是對於事實真相的隱瞞,扯淡的人對於自己說的話是真是假毫不顧忌,漠不關心。相比說謊對於說謊者的知識、能力和意圖都有比較高的要求,扯淡不需要扯淡者知道什麼是真相、不需要他巧舌如簧地顛倒是非,也不需要他有欺騙他人的意圖。
通過這個比較,我們就可以概括出“扯淡”的本質特征了。
扯淡就是一些空洞的言辭,它們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內容,扯淡的人並不關心這些內容的真假,他說這些話,不是為了達成語言本應該達成的目的,也就是溝通真實的信息。
這麼看來,和bullshit含義最近的英文表達就是hot air了,它的字面意思就是“熱風”,可以翻譯成“講空話”,說的就是從嘴裡噴出了一些熱風,沒有任何實質內容。
如果我問你,扯淡和說謊相比較起來,哪一個危害更大呢?
你十有八九會認為,那還用說,肯定是說謊啊。人們通常都會認為,說謊是壞事,是對說謊對象的傷害,在道德上也是有害的,我們從小就會教育孩子一定要說真話。但是沒事兒扯扯淡、吹吹牛,顯然是無傷大雅的,甚至還能夠起到調節氣氛、放松心情的作用。
但是在法蘭克福看來,扯淡的危害其實遠遠大於說謊,這是《論扯淡》這本書裡一個非常重要,也非常顛覆我們常識的觀點。
在法蘭克福看來,扯淡是把語言完全從真相當中剝離出來,切斷了語言與真假的聯系。對於說謊者,我們可以戳穿他的謊言,把真相重新揭示出來,這樣做會讓說謊者非常難堪。我們也可以對說謊的人進行懲罰,從而改變這個說謊者以後的行為方式。
相比之下,扯淡表現出來的是一種對於真相的漠不關心。扯淡的人對於自己所表達的內容是真是假,完全不想承擔任何責任。在扯淡的人看來,真相不僅不重要,甚至可能根本就不存在,一切不過就是隨便說說而已。對於這種人,你好像也沒辦法指出他們的話裡面其實包含錯誤。就算指出了,不管是扯淡的人還是聽他扯淡的人,也都會覺得你是在吹毛求疵,何必對扯淡如此斤斤計較呢?但是久而久之,當扯淡主導了人們的日常談話,我們也就失去了與真相的聯系。
所以,法蘭克福認為,比起謊言當中有意的欺騙,扯淡背後的這種對於真假的冷漠態度,其實更加令人擔憂。扯淡的本質就是沒有實質內容的空洞言辭,是與真相的徹底脫離,扯淡的人對於事實毫不關心。在這個意義上,扯淡比說謊具有更大的危害性。
2019-08-12 11:22:54 | 引用    
逸立
逸立    Re: 哈裡·法蘭克福:論扯淡 - zt
第三部分,扯淡形成的原因。
什麼樣的人會去扯淡?出於什麼樣的原因,導致人們願意去扯淡,同時對於扯淡這個行為見怪不怪?
在法蘭克福看來,扯淡的心態有很多種。
第一種是扯淡的人僅僅是想要表達一種感受,而不關心自己表達的內容是不是准確。
作者提到了哲學家維特根斯坦的一件小事來說明這一點。有一次維特根斯坦去拜訪他的朋友帕斯卡,而帕斯卡當時因為扁桃體發炎住進了醫院。因為感覺十分不舒服,她向維特根斯坦抱怨說,自己感覺就像“一只被車軋過的狗一樣”。而維特根斯坦卻帶著幾分厭惡地回答說:“你根本就不知道一只被車軋過的狗是什麼感覺。”在維特根斯坦看來,帕斯卡就是在扯淡。聽到這個故事,你大概會覺得很驚訝,覺得維特根斯坦是在吹毛求疵,甚至還對語言的使用帶有某種潔癖。法蘭克福認為,維特根斯坦這麼說肯定有開玩笑的成分,但是裡面也包含了嚴肅的哲學和語言學內容。從嚴肅的角度講,讓維特根斯坦惱火的,是帕斯卡在描述事情的時候並沒有遵循嚴謹的態度。在她漫不經心的陳述當中,缺乏一種對於事實本身的關切,她在說那句話的時候,並沒有想著要把它說對,而僅僅只是為了非常隨意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第二種導致扯淡的心態來自於扯淡的人想要操縱聽眾。
也就是說,在扯淡的時候,說話者想要的是要藉著這樣的表述,傳達某些他想要別人接受的印象。比如前面提到的那個在國慶演說中聲嘶力竭地頌揚美國的政治家,他想要讓聽眾覺得,自己是一個愛國者,對於自己的國家懷著深厚的感情。與此同時,他的聽眾其實也並不在乎發言內容的真假。在這種情況下,說話者和聽眾形成了一種共謀關系,一起通過對於語言的濫用來達成其他的意圖。
第三種扯淡的動機,是環境的壓力或者形勢所需,迫使人們去談論一些連他們自己都不知所雲的話題。
比如你去相親,但是卻發現和對面的那個相親對象實在沒有什麼可說的,但是又不能馬上離開,這個時候氣氛肯定相當尷尬,於是你很可能需要開始扯淡,來釋放環境帶給我們的壓力,緩解一下尷尬的氣氛。再比如,一個政客置身於一群關心環境的選民當中,不管他原本對於環境保護關不關心,了不了解,他都一定要對這件事情發表意見,而這個時候他的意見十有八九就是在扯淡。
最後一種扯淡的心態在法蘭克福看來具有更深層的,甚至哲學性的原因,那就是在當代流行的各種懷疑主義、相對主義和後現代主義。
這類觀點否認人們可以獲得可靠的知識,認為人們永遠不可能知道什麼是真相,沒有辦法通過誠實認真的努力來判斷一個事情的真假。有了這樣的想法,毫無根據的扯淡與真相或真理之間,也就不存在決定性的差異了。只要一個人所說的內容是他想說的,那麼他的言論就沒有任何問題。這些人信奉的是:不關心事實,而只關心自己的態度。在法蘭克福看來,這種完全抹去真假對錯的態度極具破壞性,也是他最擔心的一種扯淡的心態。
法蘭克福如何看待扯淡產生的原因,也就是扯淡者背後的心態。這些心態多種多樣,有可能是因為說話者對於真相持有一種不嚴謹的態度;有可能是因為說話者只關心自己的言論給他人留下的印象;還有可能因為說話者認為自己有必要對一個自己並不熟悉,甚至根本不想說的主題發表言論;最令人擔心的心態是對於事實真相的全面否定,這種極端的懷疑主義和相對主義態度徹底抹殺了扯淡和真相之間的差別。
2019-08-12 11:23:20 | 引用
Re: 哈裡·法蘭克福:論扯淡 - zt
四、扯淡究竟有什麼危害?
為什麼在如今我們要格外關注“扯淡”這樣一個獨特的語言現象。
法蘭克福在這本書的一開篇就指出,在當今的文化中扯淡是最突出的特征之一。扯淡的例子在當代生活當中隨處可見,大眾媒體、商業廣告、政治宣傳、公眾人物的發言,到處都充斥著扯淡的影子。對於扯淡的危害性,我們可以做兩個層面的分析:一個是扯淡對於哲學和科學的危害;另一個是扯淡對於公共生活的危害。
在《論扯淡》大獲成功之後,法蘭克福緊接著在2006年出版了另一本書,題目是On Truth,《論真相》。這本書其實可以看作是《論扯淡》的第二部分,在《論扯淡》裡,法蘭克福把人們對真相的追求當作了理所當然的,而在《論真相》這本書裡,他更進一步討論了人們為什麼應該鍥而不舍地追求真相和真理。結合兩本書的內容,我們可以清楚地了解法蘭克福認為扯淡行為如何傷害了哲學和科學。
在法蘭克福看來,當代哲學研究中,各種相對主義和後現代主義思潮不斷強調,在關於外部世界的所有認識當中,一個人的主觀性都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永遠不可能得到對於世界客觀而真實的認識。
法蘭克福認為,這樣的觀點導致人們放棄了對於真相的熱愛和追求,認為哲學和科學研究不過是一些華麗空虛的辭藻和公式而已,不能反映我們對於客觀事實嚴謹認真的思考。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產生的後現代主義,對我們了解世界、追求真理十分有害。
法蘭克福的這個擔心讓人不禁想起了哲學界1996年發生的一場大丑聞。美國的生物學家保羅·克勞斯和數學家諾曼·列維特在一本叫《高級迷信》的書裡提到,有一些後現代主義的學術期刊喜歡懷疑科學的客觀真實性。但是這些期刊其實非常糟糕,只要投稿的文章在態度上和這些後現代思潮一致,文風華麗拗口,無論文章的內容和方法論是否可靠,都能發表。
受到了這本書的啟發,也是為了驗證這個說法,物理學家和數學家艾倫·索卡寫了一篇自己都不知所雲的“偽科學”文章,投給了一個叫作《社會文本》的期刊,那是當時非常有名的後現代主義文化研究期刊。索卡這篇文章的題目是《跨越界限:量子引力的轉型詮釋學》。在這篇完全是瞎編出來的文章當中,索卡宣稱,他通過科學方法證明,根本沒有所謂的物理事實,所謂的“物理事實”只不過是社會和語言建構的產物。隨後這個雜志果然發表了他的文章。隨後索卡發表聲明說這不過是一場騙局。這個事件在被揭露出來以後,引起了軒然大波,不僅引起了一場巨大的論戰,而且沉重地打擊了後現代主義哲學在英美大學中的傳播。這個騙局也說明了法蘭克福的擔心十分必要,扯淡式的寫作,加上懷疑主義和相對主義的主張,正在侵害著真正嚴肅的哲學和科學研究。
除了哲學和科學上的危害之外,扯淡對公共政治生活的危害可能更加嚴重。
因為扯淡就是一種充滿誇張的表演,它讓人缺乏自控,對真相毫無尊重,不關心自己是否誤導了他人,而只關心給他人帶來的印象。這樣說話的人,還不用對破壞真相負責任和付出代價。如果這樣,那麼關注真相這樣一個正常的語言和思維習慣,就會變得越來越差,甚至在公共領域中消失,而那是每一個負責任的公民都不想看到的事情。
當代政治裡面,最能夠體現“扯淡文化”的,毫無疑問就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了。他就是“扯淡”的代名詞,他在競選過程中和就任之後的言辭和表現,無時無刻不提醒著我們法蘭克福在這本書當中的洞見。
自從2015年特朗普參加美國總統競選,法蘭克福對於扯淡的分析就很自然地得到了學界和公眾的新一輪關注。眾多哲學家、語言學家、政治學家、新聞記者、評論家,都紛紛引用法蘭克福的分析,來說明特朗普的言論如何危害美國的政治生態。
《時代周刊》在2016年刊登了一篇專欄文章,題目就是《“扯淡”問題專家認為特朗普就是在扯淡》。在文章當中,法蘭克福指出,作為一個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具有各種各樣扯淡者的典型特征。比如,對於他自己的能力莫名其妙地自鳴得意,寫出錯字百出的推特帖子之後,還宣稱自己認識很多字,擁有最好的詞匯量;他號稱自己的記憶力是“世界上最棒的”;在爆出各種性騷擾行為之後,還厚顏無恥地說自己是“最大的女性主義者”;他無中生有,宣稱在新澤西有上千名美國民眾上街慶祝911事件的發生;他批評墨西哥移民大多是強奸犯,要在美國和墨西哥邊境修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牆”,此後不久,又在推特上寫道,“特朗普酒店能做出世界上最好的墨西哥卷。我愛墨西哥人!”
說出所有這些讓人捧腹的言論,特朗普根本就不用過腦子,從來不考慮自己是不是前後一致,是不是自相矛盾,自己說的話和真相是不是有一丁點的關系。聽到這些話的人們,當然也不用思考,就知道它們不過是特朗普在“扯淡”。然而,眾多的特朗普選民卻認為這是特朗普真性情的表達。大眾厭惡了此前政客們的謊言,認為與其那樣,倒不如選一個直接扯淡的總統。與其被那些職業政客欺騙,還不如聽一個老胖子扯淡。然而,在特朗就職一年以後的今天,他的“扯淡治國”造成了美國內政治理中的低效,外交政策上的混亂。這一切全世界都有目共睹,而他卻依然振振有詞地說自己是美國有史以來最棒的總統。特朗普現象的出現,深刻地表明,我們對於扯淡的反思和批評既十分緊迫,又任重道遠。
2019-08-12 11:23:46 | 引用    
逸立
逸立    Re: 哈裡·法蘭克福:論扯淡 - zt
五、讀書筆記總結
《論扯淡》有如下知識要點:
第一,法蘭克福是一位地道的學院派哲學家,《論扯淡》本來是他在1986年發表的一篇論文,2005年作為一本小書再版,出人意料地成了全美最暢銷的非虛構類著作。
第二,在法蘭克福看來,扯淡的本質是一些空洞的言辭,沒有任何實質性內容,也不關心真假,扯淡與說謊有相似之處,但是也有重要的差別。我們通常都會認為,說謊是一種道德上的惡劣行徑,危害很大,但是法蘭克福在書裡告訴我們,扯淡因為徹底剝離了話語和真相之間的聯系,可能對我們的危害更大。
第三,人們扯淡的原因多種多樣,可能是因為說話者忽視了真相,可能是因為說話者只想操縱聽眾,也可能是因為說話者不得不對一些自己毫無興趣和了解的話題發表看法,還有可能是說話者根本否認獲得事實真相的可能性。第四,扯淡文化的興盛,對於哲學和科學研究,對於現實政治生活都有著巨大的傷害,而索卡事件和特朗普的總統生涯,最好地見證了這種傷害。
法蘭克福作為一個哲學教授,對於真相具有一種近乎偏執的熱愛。
他堅持認為,我們必須想清楚,為什麼真相那麼重要?真相到底有什麼價值?只有當我們清楚確切地明白了這個問題的答案,才能更堅定地抵抗謊言和扯淡。
有很多人認為,真相的價值在於它對我們的生活有益,換句話說,真相具有工具性價值。而法蘭克福認為,這麼說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還不夠有力。因為很多研究表明,一定程度的自我欺騙,以及對於真相的再處理,其實對於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如果我們腦子裡想的僅僅是實用的目的,我們就不會堅決抵制謊言和扯淡,因為很多時候謊言和扯淡反而讓我們感覺更舒服。
那麼在法蘭克福看來,真相的價值到底是什麼呢?
在《論真相》那本書的最後,他把對真相的尊重和執著看作人之為人的必要條件。在他看來:
按照世界本來的樣子去理解世界,而不是按照我們想要的樣子去理解世界,是我們作為人的責任和義務。
真相時時刻刻提醒著我們,世界是有它自己的樣子,它並不因為人的意願和好惡而改變自己的樣子,世界是頑固的,不可控制、無法馴服,我們只有通過不斷地追尋真相,才能與世界原本的樣子相遇,並且在這種相遇中確定自己的存在。在這樣的態度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哲學家對於全人類的一份責任!
--------------------
作者:哈里·G.·法蘭克福(美),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前哲學系主任,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的哲學家之一。憑藉這本《論扯淡》(《On Bullshit》),他成為亞馬遜十大暢銷作家之一。來自:第一哲學家
《論扯淡》是全世界第一本關於“扯淡”這種獨特的語言現象的著作,2005年一出版就成為暢銷書,佔據《紐約時報》非虛構類圖書暢銷榜榜首長達9個月;被翻譯成超過25種語言,風靡全球。本書深入討論了“扯淡”的含義,它為何出現,以及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危害。
一、《論扯淡》核心內容
《論扯淡》原本是法蘭克福在1986年寫的一篇論文,2005年,在這篇論文發表了將近二十年之後,普林斯頓大學出版社突發奇想,把這篇文章重印成了一本精緻的小書,立刻風靡全球。
《論扯淡》英文版不到七千字,用不了一個小時就能讀完,它很好地結合了嚴肅的主題、嚴謹的學術態度、幽默風趣的表達,以及非常具有前瞻性的洞察。作者在書中分析了“扯淡”這種十分獨特的語言現象,討論在人和人的溝通之中,“扯淡”是如何出現的?以及扯淡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危害?
本書的作者,著名的哲學教授哈里·法蘭克福,其實他的整個職業生涯顯得平淡無奇,先後在美國的四個大學教授哲學,研究的也都是艱澀難懂的傳統哲學問題,比如笛卡爾的認識論、自由意志問題,等等。
該書一問世就在長達9個月的時間裡佔據《紐約時報》非虛構類圖書暢銷榜的榜首,也把法蘭克福推到了美國的公眾視野當中。他的影響力更是在特朗普競选和當選美國總統之後提高了很多,因為人們都同意,如今全世界大概沒有人比特朗普更能夠代表一種“扯淡文化”了。
你大概會好奇,一個學院派的哲學家為什麼會去關心這樣一個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甚至顯得格調有些低下的語言現象呢?
法蘭克福關注這個問題,就是因為他發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裡扯淡的現象隨處可見,人們也總是把這個詞掛在嘴邊,但是卻從來沒有人嚴肅討論過這個問題,從來沒有過一套關於“扯淡”的理論。因此他認為自己有義務去討論一下這種現象。
那麼到底什麼是“扯淡”呢?我們從這本書的中英文書名說起。這本書的英文題目是On Bullshit,中文翻譯成《論扯淡》,算是比較中性,甚至文雅化了的翻譯。Bullshit 在英語口語裡是粗鄙的髒話,嚴格按照字面意思其實應該翻譯成“牛糞”或者“無聊的排泄物”。
在這本小書中,法蘭克福也頗費了一些筆墨來討論這個詞。這個合成詞的前半部分bull,既有公牛的意思,也有“無聊的規定,瑣碎的、言不由衷的、虛偽的言談和文字,胡說八道”之類的意思。而這個詞後半部分的shit就是“屎”或者“排泄物”的意思,是英文裡最常用的髒話之一。
說的嚴肅點,排泄物就是食物中的營養物質被吸收掉之後排出體外的那些東西,它們不能用來維持生命,就好像扯淡的廢話不能拿來溝通交流一樣。南方朔先生在台灣出版這本書的中譯本的時候,就把書名翻譯成了“放屁”,只是在大陸再版的時候,改成了更加文雅一點的“扯淡”,少了幾分低俗,倒也非常傳神。
書中最關鍵的三個問題如下:
第一,“扯淡”究竟是什麼?在這裡,我們要特別看看扯淡和說謊的差別是什麼,這個比較能夠更好地幫助我們看清楚扯淡的本質。
第二,“扯淡”為什麼會發生?什麼樣的人,在什麼情況下,出於什麼樣的心態,會去扯淡?
第三,我們為什麼要關心扯淡,這種行為究竟帶來了什麼樣的後果和危害?
二、究竟什麼樣的行為算是扯淡?
在前面我們簡單了解了字典對於這個詞的解釋。接下來我們要從哲學的角度來更系統地看一看,扯淡是什麼,​​它和其他語言上的誤用和濫用,尤其是和說謊之間有什麼區別?
為了讓我們對於“扯淡”這種行為有一個直觀的理解,法蘭克福在書中描述了一個情景:假設在美國的國慶日上,一個政治家聲嘶力竭地對大眾說,“我們偉大的、受到上帝保佑的祖國,它的開國元勳在神聖的引導下,為人類開創了一個嶄新的篇章。”法蘭克福毫不客氣地說,這些話就是扯淡。
首先,從這個例子當中,我們可以看出扯淡的內容有可能是虛假的。有沒有上帝?上帝有沒有引導美國的開國元勳?美國的建立到底在人類歷史上是一個怎樣的地位?這些問題的真實答案究竟是什麼,顯然不是說話者關心的。在這一點上,扯淡跟說謊有相似之處,二者都違背了使用語言時的一個基本原則,那就是,在我們有效使用語言時,是為了交換真實的信息。而扯淡和說謊的內容往往都是虛假和錯誤的。
那麼扯淡和說謊之間有沒有差別呢?
在法蘭克福看來,它們之間的差別既微妙又重要。說謊之所以可能,一定有一個必要的前提,那就是說謊者內心知道什麼是真相,同時也知道如何通過語言,向聽眾傳達不同於真相的信息,從而達成隱瞞和欺騙的目的。也就是說,如果我們仔細思考說謊這個行為,就會發現它其實相當複雜。
從說謊者的角度來看,他首先需要具有相當的認知能力,必須知道什麼是真實的,什麼是虛假的;其次,說謊者必須具有相當的語言技巧,能夠靈活地運用詞句來傳達和事實並不相符的信息;最後,說謊者還必須要有清晰的意圖,知道自己欺騙聽眾的目的,甚至這樣做的得失。
與說謊比起來,扯淡要更加隨意,更加漫不經心。扯淡的背後不是對於事實真相的隱瞞,扯淡的人對於自己說的話是真是假毫不顧忌,漠不關心。相比說謊對於說謊者的知識、能力和意圖都有比較高的要求,扯淡不需要扯淡者知道什麼是真相、不需要他巧舌如簧地顛倒是非,也不需要他有欺騙他人的意圖。
通過這個比較,我們就可以概括出“扯淡”的本質特徵了。
扯淡就是一些空洞的言辭,它們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內容,扯淡的人並不關心這些內容的真假,他說這些話,不是為了達成語言本應該達成的目的,也就是溝通真實的信息。
這麼看來,和bullshit含義最近的英文表達就是hot air了,它的字面意思就是“熱風”,可以翻譯成“講空話”,說的就是從嘴裡噴出了一些熱風,沒有任何實質內容。
如果我問你,扯淡和說謊相比較起來,哪一個危害更大呢?
你十有八九會認為,那還用說,肯定是說謊啊。人們通常都會認為,說謊是壞事,是對說謊對象的傷害,在道德上也是有害的,我們從小就會教育孩子一定要說真話。但是沒事兒扯扯淡、吹吹牛,顯然是無傷大雅的,甚至還能夠起到調節氣氛、放鬆心情的作用。
但是在法蘭克福看來,扯淡的危害其實遠遠大於說謊,這是《論扯淡》這本書裡一個非常重要,也非常顛覆我們常識的觀點。
在法蘭克福看來,扯淡是把語言完全從真相當中剝離出來,切斷了語言與真假的聯繫。對於說謊者,我們可以戳穿他的謊言,把真相重新揭示出來,這樣做會讓說謊者非常難堪。我們也可以對說謊的人進行懲罰,從而改變這個說謊者以後的行為方式。
相比之下,扯淡表現出來的是一種對於真相的漠不關心。扯淡的人對於自己所表達的內容是真是假,完全不想承擔任何責任。在扯淡的人看來,真相不僅不重要,甚至可能根本就不存在,一切不過就是隨便說說而已。對於這種人,你好像也沒辦法指出他們的話裡面其實包含錯誤。就算指出了,不管是扯淡的人還是聽他扯淡的人,也都會覺得你是​​在吹毛求疵,何必對扯淡如此斤斤計較呢?但是久而久之,當扯淡主導了人們的日常談話,我們也就失去了與真相的聯繫。
所以,法蘭克福認為,比起謊言當中有意的欺騙,扯淡背後的這種對於真假的冷漠態度,其實更加令人擔憂。扯淡的本質就是沒有實質內容的空洞言辭,是與真相的徹底脫離,扯淡的人對於事實毫不關心。在這個意義上,扯淡比說謊具有更大的危害性。
三、扯淡形成的原因
什麼樣的人會去扯淡?出於什麼樣的原因,導致人們願意去扯淡,同時對於扯淡這個行為見怪不怪?
在法蘭克福看來,扯淡的心態有很多種。
第一種是扯淡的人僅僅是想要表達一種感受,而不關心自己表達的內容是不是準確。
作者提到了哲學家維特根斯坦的一件小事來說明這一點。有一次維特根斯坦去拜訪他的朋友帕斯卡,而帕斯卡當時因為扁桃體發炎住進了醫院。因為感覺十分不舒服,她向維特根斯坦抱怨說,自己感覺就像“一隻被車軋過的狗一樣”。而維特根斯坦卻帶著幾分厭惡地回答說:“你根本就不知道一隻被車軋過的狗是什麼感覺。”在維特根斯坦看來,帕斯卡就是在扯淡。
聽到這個故事,你大概會覺得很驚訝,覺得維特根斯坦是在吹毛求疵,甚至還對語言的使用帶有某種潔癖。
法蘭克福認為,維特根斯坦這麼說肯定有開玩笑的成分,但是裡面也包含了嚴肅的哲學和語言學內容。從嚴肅的角度講,讓維特根斯坦惱火的,是帕斯卡在描述事情的時候並沒有遵循嚴謹的態度。在她漫不經心的陳述當中,缺乏一種對於事實本身的關切,她在說那句話的時候,並沒有想著要把它說對,而僅僅只是為了非常隨意地表達自己的感受。
第二種導致扯淡的心態來自於扯淡的人想要操縱聽眾。
也就是說,在扯淡的時候,說話者想要的是要藉著這樣的表述,傳達某些他想要別人接受的印象。
比如前面提到的那個在國慶演說中聲嘶力竭地頌揚美國的政治家,他想要讓聽眾覺得,自己是一個愛國者,對於自己的國家懷著深厚的感情。與此同時,他的聽眾其實也並不在乎發言內容的真假。在這種情況下,說話者和聽眾形成了一種共謀關係,一起通過對於語言的濫用來達成其他的意圖。
第三種扯淡的動機,是環境的壓力或者形勢所需,迫使人們去談論一些連他們自己都不知所云的話題。
比如你去相親,但是卻發現和對面的那個相親對象實在沒有什麼可說的,但是又不能馬上離開,這個時候氣氛肯定相當尷尬,於是你很可能需要開始扯淡,來釋放環境帶給我們的壓力,緩解一下尷尬的氣氛。
再比如,一個政客置身於一群關心環境的選民當中,不管他原本對於環境保護關不關心,了不了解,他都一定要對這件事情發表意見,而這個時候他的意見十有八九就是在扯淡。
最後一種扯淡的心態在法蘭克福看來具有更深層的,甚至哲學性的原因,那就是在當代流行的各種懷疑主義、相對主義和後現代主義。
這類觀點否認人們可以獲得可靠的知識,認為人們永遠不可能知道什麼是真相,沒有辦法通過誠實認真的努力來判斷一個事情的真假。有了這樣的想法,毫無根據的扯淡與真相或真理之間,也就不存在決定性的差異了。只要一個人所說的內容是他想說的,那麼他的言論就沒有任何問題。這些人信奉的是:不關心事實,而只關心自己的態度。在法蘭克福看來,這種完全抹去真假對錯的態度極具破壞性,也是他最擔心的一種扯淡的心態。
法蘭克福如何看待扯淡產生的原因,也就是扯淡者背後的心態。這些心態多種多樣,有可能是因為說話者對於真相持有一種不嚴謹的態度;有可能是因為說話者只關心自己的言論給他人留下的印象;還有可能因為說話者認為自己有必要對一個自己並不熟悉,甚至根本不想說的主題發表言論;最令人擔心的心態是對於事實真相的全面否定,這種極端的懷疑主義和相對主義態度徹底抹殺了扯淡和真相之間的差別。
四、扯淡究竟有什麼危害?
為什麼在如今我們要格外關注“扯淡”這樣一個獨特的語言現象。
法蘭克福在這本書的一開篇就指出,在當今的文化中扯淡是最突出的特徵之一。扯淡的例子在當代生活當中隨處可見,大眾媒體、商業廣告、政治宣傳、公眾人物的發言,到處都充斥著扯淡的影子。
對於扯淡的危害性,我們可以做兩個層面的分析:一個是扯淡對於哲學和科學的危害;另一個是扯淡對於公共生活的危害。
在《論扯淡》大獲成功之後,法蘭克福緊接著在2006年出版了另一本書,題目是《論真相》(《On Truth》)。這本書其實可以看作是《論扯淡》的第二部分,在《論扯淡》裡,法蘭克福把人們對真相的追求當作了理所當然的,而在《論真相》這本書裡,他更進一步討論了人們為什麼應該鍥而不捨地追求真相和真理。結合兩本書的內容,我們可以清楚地了解法蘭克福認為扯淡行為如何傷害了哲學和科學。
在法蘭克福看來,當代哲學研究中,各種相對主義和後現代主義思潮不斷強調,在關於外部世界的所有認識當中,一個人的主觀性都是不可避免的,我們永遠不可能得到對於世界客觀而真實的認識。
法蘭克福認為,這樣的觀點導致人們放棄了對於真相的熱愛和追求,認為哲學和科學研究不過是一些華麗空虛的辭藻和公式而已,不能反映我們對於客觀事實嚴謹認真的思考。在這樣的指導思想下產生的後現代主義,對我們了解世界、追求真理十分有害。
法蘭克福的這個擔心讓人不禁想起了哲學界1996年發生的一場大醜聞。美國的生物學家保羅·克勞斯和數學家諾曼·列維特在一本叫《高級迷信》的書裡提到,有一些後現代主義的學術期刊喜歡懷疑科學的客觀真實性。但是這些期刊其實非常糟糕,只要投稿的文章在態度上和這些後現代思潮一致,文風華麗拗口,無論文章的內容和方法論是否可靠,都能發表。
受到了這本書的啟發,也是為了驗證這個說法,物理學家和數學家艾倫·索卡寫了一篇自己都不知所云的“偽科學”文章,投給了一個叫作《社會文本》的期刊,那是當時非常有名的後現代主義文化研究期刊。索卡這篇文章的題目是《跨越界限:量子引力的轉型詮釋學》。在這篇完全是瞎編出來的文章當中,索卡宣稱,他通過科學方法證明,根本沒有所謂的物理事實,所謂的“物理事實”只不過是社會和語言建構的產物。隨後這個雜誌果然發表了他的文章。
隨后索卡發表聲明說這不過是一場騙局。這個事件在被揭露出來以後,引起了軒然大波,不僅引起了一場巨大的論戰,而且沉重地打擊了後現代主義哲學在英美大學中的傳播。這個騙局也說明了法蘭克福的擔心十分必要,扯淡式的寫作,加上懷疑主義和相對主義的主張,正在侵害著真正嚴肅的哲學和科學研究。
除了哲學和科學上的危害之外,扯淡對公共政治生活的危害可能更加嚴重。
因為扯淡就是一種充滿誇張的表演,它讓人缺乏自控,對真相毫無尊重,不關心自己是否誤導了他人,而只關心給他人帶來的印象。這樣說話的人,還不用對破壞真相負責任和付出代價。如果這樣,那麼關注真相這樣一個正常的語言和思維習慣,就會變得越來越差,甚至在公共領域中消失,而那是每一個負責任的公民都不想看到的事情。
當代政治裡面,最能夠體現“扯淡文化”的,毫無疑問就是美國總統特朗普了。他就是“扯淡”的代名詞,他在競選過程中和就任之後的言辭和表現,無時無刻不提醒著我們法蘭克福在這本書當中的洞見。
自從2015年特朗普參加美國總統競選,法蘭克福對於扯淡的分析就很自然地得到了學界和公眾的新一輪關注。眾多哲學家、語言學家、政治學家、新聞記者、評論家,都紛紛引用法蘭克福的分析,來說明特朗普的言論如何危害美國的政治生態。
《時代周刊》在2016年刊登了一篇專欄文章,題目就是《“扯淡”問題專家認為特朗普就是在扯淡》。在文章當中,法蘭克福指出,作為一個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具有各種各樣扯淡者的典型特徵。
比如,對於他自己的能力莫名其妙地自鳴得意,寫出錯字百出的推特帖子之後,還宣稱自己認識很多字,擁有最好的詞彙量;他號稱自己的記憶力是“世界上最棒的”;在爆出各種性騷擾行為之後,還厚顏無恥地說自己是“最大的女性主義者”;他無中生有,宣稱在新澤西有上千名美國民眾上街慶祝911事件的發生;他批評墨西哥移民大多是強姦犯,要在美國和墨西哥邊境修建“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牆”,此後不久,又在推特上寫道,“特朗普酒店能做出世界上最好的墨西哥卷。我愛墨西哥人!”
說出所有這些讓人捧腹的言論,特朗普根本就不用過腦子,從來不考慮自己是不是前後一致,是不是自相矛盾,自己說的話和真相是不是有一丁點的關係。聽到這些話的人們,當然也不用思考,就知道它們不過是特朗普在“扯淡”。然而,眾多的特朗普選民卻認為這是特朗普真性情的表達。大眾厭惡了此前政客們的謊言,認為與其那樣,倒不如選一個直接扯淡的總統。與其被那些職業政客欺騙,還不如聽一個老胖子扯淡。
然而,在特朗就職一年以後的今天,他的“扯淡治國”造成了美國內政治理中的低效,外交政策上的混亂。這一切全世界都有目共睹,而他卻依然振振有詞地說自己是美國有史以來最棒的總統。特朗普現象的出現,深刻地表明,我們對於扯淡的反思和批評既十分緊迫,又任重道遠。
五、讀書筆記總結
《論扯淡》有如下知識要點:
第一,法蘭克福是一位地道的學院派哲學家,《論扯淡》本來是他在1986年發表的一篇論文,2005年作為一本小書再版,出人意料地成了全美最暢銷的非虛構類著作。
第二,在法蘭克福看來,扯淡的本質是一些空洞的言辭,沒有任何實質性內容,也不關心真假,扯淡與說謊有相似之處,但是也有重要的差別。我們通常都會認為,說謊是一種道德上的惡劣行徑,危害很大,但是法蘭克福在書裡告訴我們,扯淡因為徹底剝離了話語和真相之間的聯繫,可能對我們的危害更大。
第三,人們扯淡的原因多種多樣,可能是因為說話者忽視了真相,可能是因為說話者只想操縱聽眾,也可能是因為說話者不得不對一些自己毫無興趣和了解的話題發表看法,還有可能是說話者根本否認獲得事實真相的可能性。
第四,扯淡文化的興盛,對於哲學和科學研究,對於現實政治生活都有著巨大的傷害,而索卡事件和特朗普的總統生涯,最好地見證了這種傷害。
法蘭克福作為一個哲學教授,對於真相具有一種近乎偏執的熱愛。
他堅持認為,我們必須想清楚,為什麼真相那麼重要?真相到底有什麼價值?只有當我們清楚確切地明白了這個問題的答案,才能更堅定地抵抗謊言和扯淡。
有很多人認為,真相的價值在於它對我們的生活有益,換句話說,真相具有工具性價值。而法蘭克福認為,這麼說雖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還不夠有力。因為很多研究表明,一定程度的自我欺騙,以及對於真相的再處理,其實對於人類的生存和發展至關重要。如果我們腦子裡想的僅僅是實用的目的,我們就不會堅決抵制謊言和扯淡,因為很多時候謊言和扯淡反而讓我們感覺更舒服。
那麼在法蘭克福看來,真相的價值到底是什麼呢?
《論真相》那本書的最後,他把對真相的尊重和執著看作人之為人的必要條件。
在他看來:按照世界本來的樣子去理解世界,而不是按照我們想要的樣子去理解世界,是我們作為人的責任和義務。
真相時時刻刻提醒著我們,世界是有它自己的樣子,它並不因為人的意願和好惡而改變自己的樣子,世界是頑固的,不可控制、無法馴服,我們只有通過不斷地追尋真相,才能與世界原本的樣子相遇,並且在這種相遇中確定自己的存在。
在這樣的態度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哲學家對於全人類的一份責任!
-------------
任教於普林斯頓大學哲學系的法蘭克福教授(Harry G. Frankfurt),出版了一本只有六十多頁的小書,這書有個十分令人側目的題目:On Bullshit(中譯本《論扯淡》 ) 。出人意料的是,這本“哲學論述”大為暢銷,並被譯成二十五種不同的文字,成為了出版史上的一個異象。
它那哲學內涵與營銷紀錄與常理不符,它瘦小且無法在書架上站立的體形比其引進的暢銷金額,以頁數為單位計算利潤,必已創下某種史無前例的紀錄。
“Bullshit”雖然日日被使用,卻終究是一個髒字(所以當在圖書館藉這本書時,我敏感地看到館員嘴邊那一抹不懷好意的訕笑)。至少,這字是不能在公共電台裡播放,偶爾出現,也規定要被人造的嗶嗶之聲洗去,若在報章雜誌中刊登(如我以下所引的《紐約時報周刊》),則必要改印為“bull****”(刪去四個字母),在口語中非講它不可時,文雅一點的人就說BS。中文裡與它意思最為接近的有兩個表達,一是“吹牛”,一是“放屁”。二者各有其在翻譯上的長處,前者與原文碰巧都有“牛”意,能給譯者一種驚喜,但它卻太過於雅緻,在精神上沒有後者與原文較為接近的粗野與淋漓;且又不像後者,涵括了原文中有關消化器官排除廢物的指涉。可惜的是“吹牛”與“放屁”二者都是動詞,與作為“bulll****”的名詞在用法上不能完全切合(英文中強把bull****作為動詞用時,必要轉化為分詞,如“Are you bull****ing me ?”)。因此,我們說一本書或一句話充滿了“bull****”時,不能說它充滿了放屁或吹牛。要轉化為中文裡的名詞,“bull****”的直譯應是“牛糞”,但牛糞在中文裡所指的彷彿是另一種不自量力的僭越,卻無關言辭上的不遜。也許是不同文化對不同動物的偏見,英文中的“牛糞”似乎較近中文裡的“狗屁”。
在斟酌這個詞的妥當中譯時,我在網上查到台灣已有這本書的繁體中譯本,是由南方朔先生譯成,題目就叫《放屁!》。果然是痛快淋漓的譯筆。但這火辣辣且十分過癮的戲劇性手勢,卻可能犧牲了原書哲學冷靜掛帥的反諷意境。也許譯成《論放屁》,把“論”這麼個高眉與堂皇的字眼與“放屁”並用,才更能點出原作者以嚴肅的哲學方法解析放屁症候的初衷。On Bullshit一書脫胎於一篇文章,原文發表於由洛格斯大學(Rugers University)出版的Raritan雜誌上(1986)。主旨在探討現今社會何以史無前例地充斥著言不由衷的鬼扯,所謂的狗屁橫流。文中,作者以哲學的辯證方式,開宗明義地區別了“放屁”與“說謊”之間的分野。“說謊”的人雖然歪曲真理,但他說假話時,心裡卻知道真理為何,而開口就“放屁”的人,卻對真理有著全然的冷漠,他們並不在乎何者是真,何者是假,他們所放發出的狗屁言辭,目的全在操縱聽眾或讀者,並以取得自身的利益為依歸,這些利益包括了政治的權勢,商業的利潤,或是學院裡的地位及升遷,因此與“說謊”者相比,“放屁”者反而是真理更大的敵人。至於狗屁橫流的現象何以會在現今社會中如此昌盛,法蘭克福教授將之歸罪於興起於上世紀末的後現代理論,後現代主義否定客觀真實的存在,而以解構的方式從一己的角度“話說”世界。此外,現代社會亦提供著種種製造狗屁的文化氛圍,在政治、社會與學術的格局裡,人們常被要求一抒己見,因此不管他們對所討論的話題有無研究心得,也必要演繹一番,為維護私己的顏面與地位,他們就必然要假作權威,之乎者也一大頓,平添出大量與真理掛搭不上的狗屁。繼On Bullshit一書的成功後,法蘭克福教授再接再厲,新近出版了另一同樣短小的姊妹作On Truth(中譯本《論真實》),此書特別集中火力,對學術界的擺譜,尤其是後現代理論所衍生的各種空無內容卻洋洋灑灑的厥辭予以痛擊。十月底《紐約時報周刊》有一篇對他的專訪,人如其文,法蘭克福教授在訪談中精銳簡短地作答,毫無一句廢言,由於太過精彩,我不得不大量將訪談內容摘錄於下:
問:你寫的On Bullshit這本書在去年意外地成為了一本暢銷書。答:什麼叫意外?難道買書的人不知道他們買的是什麼書嗎?問:你一共賣了幾本?
答:四十多萬本。譯成了二十五種語言,包括克羅地亞文、韓文這些不是歐語系的語言。
問:葡萄牙文的書名是“Sobre Fala Merda”,意大利文是“Stronzate”, 法文是“De I'??Art de Dire des Conneries”。這些是你原來的意思嗎?答:這書被譯成的語言中,有許多並沒有與“bull****”相當的詞,這使我覺得非常困惑。
問:你覺得如果這本書的題目不是那麼引人注目,比方說叫《論說謊》,它會賣得那麼好嗎?答:當然這書名的顛覆性與它的成功有點關係。但從我所得的反應看來,還有別的因素存在。這個國家顯然有著某種對真理的飢渴。問:在你的新書裡,你對學院派及他們各種後現代主義的理論撻伐尤烈。後現代主義將所有的真理視為人的建構而不是獨立存在的現實。
答:我在耶魯大學教過書。耶魯大學一度是後現代文學理論的中心,德里達(Derri-da)在那裡,德曼(Paul de Man)也在那裡。“On Bullshit”那篇文章也是在耶魯寫成的,有一位物理系教授告訴我,這是非常合宜的,那文章非在耶魯寫成不可,因為耶魯是全世界的放屁大本營。
問:與學術界相比,政治界及娛樂界難道不是存在著更多的狗屁?答:希望如此!問:那你還在教授的哲學界呢?
答:哲學界也相當 狗屁。很 強要裝己重要理論,於製造出些無法穿透語言來掩飾其中並無義真相。問:認為什麼追求真理必要條件?答:辨視真理要求無私。必須把己置身事外,以期 事物真 運作式,而不事物在看來何,  對們感受,  想要們成為樣子。
………問:讓們再來談談 新。這本為什麼這麼短?——只 百零頁?答:嗯,On Bullshit更短。喜歡這樣。問:因為短較不容易裝得下學院狗屁?答:認為短可能也很狗屁,但 本長幾乎必 著很 狗屁。  《論扯淡》《論扯淡》 鬥牛士_哈里·G·法蘭克福_單色書 http://bit.ly/2sGv0ND
-------------------
法蘭克福 論吹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