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幾個月之前,看了2010年由日本導演杉田成道所拍攝的電影《最後的忠臣藏》,至此才是對忠臣藏有點了解,後來又去看了1958年由渡邊邦男所拍攝的時代劇《忠臣藏》,再後來又去看了《珍說忠臣藏》,《忠魂義烈 實錄忠臣藏》等相關的內容,忽然間覺得有必要在此普及下「忠臣蔵」相關的內容。
以下文章是好雨的恩師賀桂梅老師從北大到神戶大學任教的兩年期間,遊玩日本時所寫的有關「忠臣藏」的文章,本文原刊於《中華讀書報》(2013年11月27日,13版),收錄賀桂梅著《西日本時間》,三聯書店,2014年。在此特別感謝賀桂梅老師授權轉載!
《探訪「忠臣蔵」的故鄉》
1
來日本之前,我對「忠臣藏」的故事可以說一點兒也不了解。但到神戶後,在每天要去坐電車的車站廣告欄里,有一幅忠臣藏歌舞伎的宣傳畫;而那些日本旅遊攻略中,總會介紹江戶時期47個武士為藩主復仇的故事,這才熟悉了「忠臣藏」的說法,並知道這是日本武士道精神的核心。
詳細了解「忠臣藏」故事,是通過張承志的《敬重與惜別——致日本》。這本書討論了許多有關日本的重要問題:關於亞細亞主義,關於日本人的古典精神,關於中日關係的歷史……張承志充滿血性的憤激之詞,在思考這些問題時,傳遞給我的是可以觸摸到歷史的血肉感。我因此把這本書也帶來了神戶,閒時常常翻閱。
《四十七士》這篇是最後看的,於是知道了這個在日本家喻戶曉的故事:1701年,赤穗藩主淺野長矩在江戶城因糾紛砍傷重臣吉良,被幕府判當日切腹。不滿於幕府的判決,一年後,47名已成「浪人」的赤穗武士,於一個風雪之夜,攻入吉良府邸,斬殺吉良後向幕府自首。幕府最終妥協性的裁斷,是判47人切腹——那是武士才能享有的有尊嚴的死,死後與主人同葬泉岳寺。赤穗義士的故事在江戶庶民間流傳,很快被編成人形凈琉璃劇,劇名「假名手本忠臣藏」,簡稱「忠臣藏」。日語的假名一共47個,暗示47個參與復仇行動的義士,「手本」是榜樣的意思,「藏」則是倉庫。這也可見人們在講述這個故事時的基本態度和價值取向。
張承志寫道:「以前,我始終也沒有餘裕——從正面觀察或賞味日本的古典」。看來,這是許多中國人的常態。但是,親身生活在關西日本,感覺就會頗為不同。在這裡,旅遊所到之地是古都京都、奈良以及諸多古老的寺廟、神社,我在日常生活之外(也包括日常生活之內)所接觸、所消費、所觀看的,其實都是日本的「古典」。那些名勝古蹟,那大張旗鼓地宣揚的櫻花游和紅葉祭的情調,那些被我以遊客或研究心態閱讀的日本歷史書,一直在有意無意間引導我去觀看日本的古典,和被視為「日本精神」底蘊的文化符號。「符號」總是有它自身的意指關聯的,在西日本當遊客,慢慢就會觸摸到這些符號指向的內在世界。日本旅遊業的發達,則使我有足夠的興致,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地觀看。當然不會像傻瓜遊客那樣,就真的把名勝古蹟當成「歷史」本身,而是常常想到:那些精緻的文物展示,那種整飭但準確地激起你觀看歷史的興味的景點布置,以及日本人如此煞有介事地沉醉其間的熱情,這其中包含著許多值得我思考的東西。
正是對「忠臣藏」的興趣,對旅遊問題的思考,還有去觀看一個因歷史而著名的旅遊城市如何布局的好奇,使我決定去看看離神戶不遠的播州赤穗城,「忠臣藏」的故鄉。
2
一出JR車站檢票口,滿眼就是47士的各種形象了:踏雪兩國橋的名畫、「忠臣藏」的潑墨大字、47義士畫像、淺野的遺言、赤穗事件的介紹,連飲料售賣機上都布滿武士像。站前的廣場中央,有一個高大的石雕,是47士的總指揮、赤穗藩的家老大石良雄;車站的外觀,則像一頂拉寬的武士帽——這些對於因「忠臣藏」慕名而來的遊客來說,很快就有了進入情節的滿足感。
沿著赤穗城主道,看過最近的景點,便到了古城牆外。寬大的護城河,著名的大手橋和更著名的沒有天守閣的天守樓,清新的垂柳立於河邊——無論從哪個角度,都是一幅乾淨的明信片畫面。遺憾的只是,部分翻修過的城牆和城樓太新,讓人沒有訪古的興味。進入城牆內,穿過去就是大石良雄的舊官邸。再沿牆走去,看到許多賣古書、文物的攤位,於是意識到這裡是一個露天市場。正要看看小販們所賣何物時,忽然抬頭就看到了高大的神社鳥居。在石砌的鳥居後面,是左右兩根更高大的方形石柱,一寫「義膽」,一寫「忠魂」,石柱的側面有1904年曾任日本海軍大元帥的東鄉平八郞的落款,另一面則有明治天皇的語錄。這就是著名的大石神社了。
看完之後才意識到,整個赤穗城最壯觀的就是這座神社。神社的本殿,厚重的檐瓦和磚牆用材講究,顯出皇家般的排場和殷實;參拜的金黃色調吊鐘、粗大的麻繩與堂內的布置,更加重了這種感覺。這大約是我見過的最豪華的一座神殿了。即便如春日大社、伊勢神宮,雖然氣派也依舊是一種日式的古風,不像這座神社,壓抑不住地透出富麗堂皇的氣息。本殿建於大正元年,即1912年。那也是作為現代民族國家的日本建構其體系性的國族認同與歷史敘述的時期。江戶元祿年間即開始流傳的47士故事,可以說正是在這前後進入了日本民族史敘述的核心。在神社正門前,有47座義士銅雕像。造像大小與活人相等,神態、表情及手中的武器各不相同。銅雕看起來是當代人的手筆,色調光滑潤澤,沒有古舊氣息。群像沿正門參道兩側排開,間以高大的古松,寫著「大願成就」四個大字的紅藍兩色幡幅迎風飄展,讓人感覺氣勢非凡。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
3
一直感到有些不適的,是所謂「義士」的內涵。這一群為家主復仇的武士,他們的「忠」和「義」到底意味著什麼呢?
無法不佩服他們的,是聚集在一個頭領之下共同赴死的周密有序和堅定絕決。這種事情在中國歷史上,或許只有《水滸傳》可與媲美了。但那些是被逼上梁山的、個個鋒芒畢露的草莽英雄,而這47士中,除了領頭的大石,我幾乎一直也沒弄清楚另外46人有哪個是性格格外鮮明的,雖然行前也看了好幾部相關的影視劇。這46個,似乎是那一個也就是領頭的大石的陪襯;而大石,則為的是忠於家主的忠誠。他反的是致使主人失態被殺的權貴,而不是做出不公正裁決的最高權力所有者幕府將軍。這大約也與宋江的「反貪官,不反皇帝」相似吧。
但是,日本人賦予大石的,是如此多的讚美、傾慕和敬仰。可以說,這座城市的靈魂,就是這個叫大石良雄的家老。赤穗城每年最熱鬧的節日活動,是12月14日,47士闖入吉良家殺死仇敵的日子,全城舉行盛大的「義士節」,搬演義士們的群體形象。最引人注目的,無疑是走在最前面、手執指揮鼓的大石了。大石率領46士,不止用生命為他們的主公平反昭雪,更使淺野家覆蓋了赤穗城的全部歷史。該如何理解這種主與仆之間的忠誠與情義?
我並不想如張承志那樣,無保留地讚美這種「義士」精神,但同時意識到這其間隱含著「日本精神」的秘密,一種如同「菊」與「刀」那樣的張力與和諧。那便是等級秩序內的反叛與忠誠。「等級」是前提和行動的場所,而「反叛」則是等級秩序之內的反叛,它雖不指向權力的最高所有者,卻就事論事地在同一格序內維護著作為其內在邏輯的「正義」。這也是所謂「替天行道」吧。義士們將自己的「情」與「義」,約束在「忠」的秩序之內,並以「下剋上」的決絕行動,創造出自身存在的價值,同時也重新賦予秩序以意義。所謂「倫理」,便是等級性的「倫」與超越性的「理」之間的平衡,而「理」本身的合法性卻不必追問。那麼,這種所謂「古典精神」,直面的難道是現代人感受到的先定意義的虛無嗎?
感受著「義士」精神的內在悖謬,理解著何謂「日本精神」的內核,我不能說,赤穗這個以「義士」著稱的城市,從47個歷史上的英雄那裡,得到的僅僅是旅遊資源。那些遠道來訪的人們,在遊覽觀光,也在膜拜某種精神。在歷史博物館裡觀看義士事件的錄像時,我看到一群參觀的老年人,看完之後一齊站起來鼓掌。這掌聲也是一種當下的嘉許吧?就更不用說當年的町人傳說、人形凈琉璃劇的誕生,以及無數小說、電影的渲染,更有大元帥的題字和天皇的嘉許,這一切都是對47士行動意義的不斷塑造。47士早就不是一個歷史事件,而真正成了一種日本精神的神話。作為旅遊城市的赤穗城,它的布局和景觀,又何嘗不是對這一神話的直接詮釋呢?更重要的是,這種詮釋,並不限於幾個旅遊景點,而是作為整個城市的內在精神以及日常生活布局的基本意義原則而發揮作用。我於是想到,生活在這個城市的人們,如何因義士故事的耳濡目染,如何因作為義士「故鄉人」的自我與他人暗示,如何因旅遊業而建造的房屋、街道及日常生活形態,而構造出了他們精神世界的某種無形有形的規約與認同。
想到這些,才真正懂得了「文化」與「旅遊」的耦合,如何比當年大元帥和天皇的政治,更深刻地組織著這個城市。可以說,同樣的方式,正在全球化時代的今天,在捲入現代化進程的許多區域上演著,只是程度、形態各有差異而已。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news/j5mqkq.html


【花之武者】宮澤理惠顛覆傳統!最弱武士岡田准一遇上最美寡婦 
是枝裕和第五號作品、首部也是唯一一部古裝片電影《花之武者》,不僅要反轉觀眾對於日本武士,武藝高強的刻板印象,更邀來岡田准一飾演最弱武士,戀上最美寡婦宮澤理惠,以喜劇手法打造一部帶有反戰色彩的古裝大片。
導演是枝裕和大讚「宮澤理惠穿和服的時候真的很漂亮,尤其是提起衫袖的動作,她做起來就是特別美。」(《花之武者》劇照)
近年獲獎無數,堪稱大滿貫影后的演技派女星宮澤理惠,扮相宜古宜今,天生的演員加上端莊古典美的形象,過去曾經出演多部古裝電影。她在《花之武者》當中,飾演被落魄武士迷倒的年輕少婦,然而導演是枝裕和卻是看上她的喜劇細胞,將原本看似悲慘的寡婦,演繹成積極生活與帶有可愛、討人喜歡的性格,更大讚「宮澤理惠穿和服的時候真的很漂亮,尤其是提起衫袖的動作,她做起來就是特別美。」
除此之外,本片首次合作的宮澤理惠與岡田准一,可以說是在《花之武者》種下不解的緣分,雖然之後沒有再合作,卻在第38屆日本電影金像獎再續前緣,各自榮獲當屆的影帝與影后,就連近期岡田准一與宮崎葵公布結婚喜訊不久後,宮澤理惠也與同為V6成員的森田剛結婚。即便《花之武者》已拍完多年,兩人戲外的緣分依舊沒有結束。
按圖看《花之武者》精彩劇照!
《花之武者》邀來岡田准一飾演最弱武士,戀上最美寡婦宮澤理惠,以喜劇手法打造一部帶有反戰色彩的古裝大片。(《花之武者》劇照)
《花之武者》部分故事取材自日本歷史最著名的忠臣藏與47武士,不同於多數以日本武士道精神為傲的古裝電影,是枝裕和反而認為﹕
「武士道早已是陳舊且過時的東西,沒有什麼是值得留下來的。電影中提及的武士道,可能在一些日本人心目中認為是很美的東西,所以我就刻意拿出來嘲諷一番。」
然而當年在製作本片時,差點因為資金不足而難產。原本《花之武者》為是枝裕和的愛將西川美和與伊勢谷友介兩位新導演,綁在一起尋找資金的「是枝計畫」,然而製作人卻認為這部電影預算龐大,而決定先行拍攝《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也因此讓導演從坎城影展紅回日本。相隔十多年後,今年是枝裕和以《小偷家族》榮獲坎城金棕櫚大獎,再度揚名世界。幸好《花之武者》最後只是暫時順延拍攝順序而非腰斬,而台灣觀眾也終於在12年後,能在大銀幕上一睹是枝裕和的武俠世界。本片將於10/12在台上映。
本片描述年輕的武士青木宗左衛門(岡田准一 飾)為了尋找殺父仇人金澤十兵衛(淺野忠信飾)遠離家鄉,千里迢迢從信州來到了江戶。但是在這個復仇不能當飯吃的太平盛世,劍術拙劣的宗左毫無用武之地,腳底抹油的速度比揮劍還快。眼看著錢袋漸空,只好暫時在一間破舊的小屋中落腳,開了家小私塾糊口度日,還愛上住在對門的年輕寡婦紗枝(宮澤理惠 飾)。沒想到,好不容易找到殺父仇人,卻發現對方早已卻放下屠刀、重組幸福快樂的家庭,這讓他開始重新思考復仇究竟意味著什麼?另一邊,赤穗藩的武士也來到這一帶潛伏,伺機為含冤切腹而死的領主報仇,他們真能放下仇恨,或者成功復仇嗎?


楠木正成(?-1336年7月4日),幼名多聞丸,明治時代起尊稱大楠公,為鎌倉幕府末期到南北朝時期著名武將。楠木正成一生竭力效忠後醍醐天皇,在湊川之戰陣歿。後世以其為忠臣與軍人之典範,被視為武神。原官位正五位,1880年追贈正一位。此外楠木正成與戰國末年的真田信繁、源平合戰的源義經並列日本史中三大「末代」悲劇英雄。
經歷
楠木一脈源出以橘諸兄為始祖的橘氏,出生於河內國石川郡赤坂村(現大阪府南河內郡千早赤阪村)。根據江戶時代學者賴山陽在日本外史的推測,楠木正成在永仁二年(1294年)出生,但未有確實支持。早年的生活記載甚少。
元弘元年(1331年)後醍醐天皇密謀剷除鎌倉幕府,不料計劃敗露,後醍醐天皇遂喬扮女裝帶著三神器逃出京都,號召各地豪強起兵勤王,開啟元弘之亂的序幕。楠木正成在下赤坂城起兵響應。
雖然後醍醐天皇很快兵敗,被流放至隱岐島,楠木正成與護良親王仍展開抗戰,用巧妙的游擊戰法以小部隊死死拖住幕府六波羅探題主力大軍。在楠木正成死守千早城,利用游擊戰與幕府軍交鋒,成功擊退對手(千早城之戰)。1333年,後醍醐自隱岐島脫逃,幕府大將足利尊氏陣前倒戈,滅探題部隊。新田義貞亦乘機起兵關東,滅亡鎌倉幕府。
當後醍醐天皇實行建武新政時,楠木正成出任記錄所寄人、雜訴決斷所奉行人以及河內、和泉守護。在建武新政期間,楠木正成獲得天皇信任,與結城親光、名和長年及千種忠顯合稱「三木一草」。
建武元年(1334年)冬,楠木正成出兵討伐北條氏的餘黨,護良親王乘機發動政變,試圖推翻天皇,但失敗被捕,之後楠木正成辭退多種建武新政的職務。
建武二年(1335年),足利尊氏反叛朝廷,楠木正成與新田義貞起兵討伐,新田義貞在箱根竹之下之戰戰敗,足利軍迫京都。但是不久之後,在北畠顯家的支援下,楠木正成奇蹟般地擊破足利大軍,守住京都。
1336年,足利尊氏在九州重整旗鼓,再次以大軍進逼京都。楠木正成建議遷都以疲敵軍,但是該計劃被後醍醐天皇否決。天皇命楠木正成聽從新田義貞的指揮迎戰足利軍。楠木正成明知此戰必敗但仍捨命出戰,率領少數親兵在湊川之戰中迎擊足利直義大軍,戰敗之際留下遺言「我願意七次轉世報效國家」(七生報國),與其弟楠木正季互刺而死。
楠木正成妻子久子在丈夫與長男正行死後逃離河內,隱居於美濃國伊自良村長瀧釜谷奧之院。
死後的影響
永祿二年(1559年),自稱是楠木正成子孫的楠木正虎向朝廷捐輸金錢,並請求平反祖先楠木正成被室町幕府列為朝敵的污名,獲正親町天皇的敕許。
江戶時代,在水戶藩主德川光圀的影響下,楠木正成成為忠臣的典範。此外軍事學家亦研究楠木正成的游擊戰術,楠木流的軍學成為了當時的主流。江戶時代末期的尊王攘夷人士經常參拜楠木正成之墓。
明治維新之後,明治天皇為表彰楠木正成忠貞報國、捍衛皇室的功勞,特地在楠木正成戰死地湊川(位於今 兵庫縣神戶市中央區)建立湊川神社以奉祀殉難的楠木正成及楠木一族,並在東京皇居廣場前樹立楠木正成的銅像,靖國神社的招魂社亦因此情況而成立。
楠木正成遺言「七生報國」在二次大戰時,成為日軍的精神格言,尤其為神風特攻隊所奉。在二次大戰戰後由於價值觀的改變,刻意摒棄戰前的皇國史觀,於是史學者在研究上開始強調其「惡黨」身份,因此與戰前的他的人物形象有很大不同。此處的「惡黨」一詞專指歷史上鎌倉幕府對武力反抗體制者的稱呼,與現代日語的用法有一定差別。


小湊智子-日本漢語詩歌-中國詩歌與詩歌介紹-[學習]-關西金浦文化協會


電光影裏斬春風: 武士道分流與滲透的新詮釋 - 張崑將 著 - Google 圖書


天皇
 無題
殘民爭採首陽蕨 處處閉爐鎖竹扉 詩興吟酸春二月 滿城紅綠為誰肥
後花園天皇御製
 海濱所見
暮天散步白沙頭 時見村童共戲遊 喜彼生來能慣水 小兒乘桶大兒舟
大正天皇御製
武士
 無題
天莫空句踐 時非無范蠡
備後武士 兒島高德
 九月十三夜陣中作 按,據賴山陽攷校,有他人僞作之虞。
霜滿軍營秋氣清 數行過雁月三更 越山併得能州景 遮莫家郷憶遠征
越後大名 上杉謙信
 春山如笑
簷外風光分外新 捲簾山色惱吟身 孱顏亦有峨眉趣 一笑靄然如美人
甲斐大名 武田信玄
 醉余口號 二首
馬上少年過 世平白髮多 殘軀天所赦 不樂是如何
四十年前少壯時 功名聊復自私期 老來不識干戈事 只把春風桃李巵
奥州大名 伊達政宗
 織女惜別
二星何恨隔年逢 今夜連床散鬱胸 私語未終先灑淚 合歡枕下五更鍾
山城守 直江兼續
 歲春
江城暮雪天 靜坐思悠然 積雪月光冷 嚴寒冰腹堅
臘容隨葉盡 春信自梅傳 四序一彈指 空過二十年
水戶藩主 德川光圀
 和文天祥正氣歌
天地正大氣 粹然鍾神州 秀為不二嶽 巍巍聳千秋
注為大瀛水 洋洋環八洲 發為萬朵櫻 眾芳難與儔
凝為百鍊鐵 銳利可割鍪 藎臣皆熊羆 武夫盡好仇
神州孰君臨 萬古仰天皇 皇風洽六合 明德侔大陽
不世無污隆 正氣時放光 乃參大連議 侃侃排瞿曇
乃助明主斷 燄燄焚伽藍 中郎嘗用之 宗社磐石安
清丸嘗用之 妖僧肝膽寒 忽揮龍口劍 虜使頭足分
忽起西海颶 怒濤殲胡氛 志賀月明夜 陽為鳳輦巡
芳野戰酣日 又代帝子屯 或投鎌倉窟 憂憤正愪愪
或伴櫻井驛 遺訓何殷勤 或守伏見城 一身當萬軍
或殉天目山 幽囚不忘君 承平二百歲 斯氣常獲伸
然當其鬱屈 生四十七人 乃知人雖亡 英靈未嘗泯
長在天地間 凜然敘彝倫 孰能扶持之 卓立東海濱
忠誠尊皇室 孝敬事天神 修文兼奮武 誓欲清胡塵
一朝天步艱 邦君身先淪 頑鈍不知機 罪戾及孤臣
孤臣困葛藟 君冤向誰陳 孤子遠墳墓 何以報先親
荏苒二周星 獨有斯氣隨 嗟予雖萬死 豈忍與汝離
屈伸付天地 生死又何疑 生當雪君冤 復見張四維
死為忠義鬼 極天護皇基
 詠古雜詩
偉哉倭建命 報國不辭難 手提八尋矛 撻伐取其殘
熊蝦不敢抗 宸襟賴以寬 請看草薙劍 神光萬古寒
水戶藩士 藤田東湖
 無題
單身嘗到支那邦 火艦飛走大東洋 交語漢韃與英佛 欲捨我短學彼長
維新志士 高杉晉作
 問盜
問盜何心漫害民 盜言我罪是纖塵 錦衣袖袴堂堂士 白日公然剝取人
勤王志士 日柳燕石
赤穗事件
 無題
萬山不重君恩重 一髮不輕我命輕
大石內藏助父 大石良雄
 四十七士
臥薪嘗膽幾辛酸 一夜劍光映雪寒 四十七碑猶護主 凜然冷殺奸臣肝
陽明學者 大鹽平八郎
 詠四十七士
若使無茲事   臣節何由立   若常有此事   終將無王法
王法不可廢   臣節不可已   茫茫天地古今間 茲事獨許赤誠士
漢學者 坂井虎山
政治家
 飲某樓
豪氣堂堂橫大空 日東誰使帝威隆 高樓傾盡三杯酒 天下英雄在眼中
初代首相 伊藤博文
思想家
 惜花
半生行路苦辛身 幾度迎春還送春 節物怱怱留不止 惜花人是戴霜人
思想家 福澤諭吉
軍人
 爾靈山
爾靈山嶮豈難攀 男子功名期克艱 鐵血覆山山形改 萬人齊仰爾靈山
陸軍大將 乃木希典
 夜思
四壁沉沉夜 誰破相思情 懷君心正熱 嗚咽獨吞聲
枕上孤燈影 可憐暗又明 澹湲前溪水 恰訴吾意鳴
恍乎君忽在 秋波一轉清 花顏恰微笑 似頷吾熱誠
吾身與吾意 唯一向君傾
海軍中佐 廣瀨武夫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