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治國還是以武治國?談談古代治國之道。
以武立國98年、歷11帝的元朝,出了個不愛武功卻多才多藝的皇帝 http://bit.ly/2XADTnd
文治武功是古代治國之道的最終目的。文的責任在於治,在於從(水的)最細、小處開始;武的責任在於功,在於所作以勞安邦定國。
古代的治國之道無非三種:以文治國,以法治國以及無為而治。
昔者秦國是一個邊陲小國,立國百載,在秦穆公時滅西戎十餘國,開闢國土千里遂稱霸。到了秦孝公時,任用商鞅變法。獎勵耕戰,重塑社會價值觀,建立二十等級軍功爵制,改法為律,制定秦律。後來商鞅雖然被殺,但是他的新法被保存了下來。
秦國為何要用嚴刑峻法統治?
首先,秦國的風氣造成的。秦國人好勇鬥狠,國民皆兵。為了便於統治,必須要加強約束力。
其次,商鞅變法造成的堅實基礎。「以法為本,嚴刑峻法」使人們畏懼。
最後,法家統治是一人之法,「法自君出,君主獨斷」。為了維護統治,推行法治也是應有之義。
秦朝治國,尤重嚴刑峻法。秦國的法家思想統治根深蒂固,秦國制定的法律十分細密和嚴苛。為了加強皇權,鞏固中央統治,秦王朝雷厲風行的推行各種法律制度,出土的雲夢秦簡提供了自秦孝公到秦始皇時期陸陸續續修成的秦律部分內容。秦朝的嚴刑峻法,造成的後果就是怨聲載道,這也是後來加劇秦朝滅亡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
而宋朝是宋太祖趙匡胤通過發動兵變,逼迫後周末帝禪讓得到的。趙匡胤是武將,深知唐末五代以來藩鎮割據的亂象,通過「杯酒釋兵權」解除了大將的兵權,將權利集中到中央。加強了中央集權。同時規定了州郡長官不能兼任一個州郡以上的官職,而且州郡的軍權,財權和司法權都歸中央所有。又規定州郡長官由文臣擔任,一州又設「通判」牽制地方長官。
北宋通過改革,採取了以文立國的國策,實行文人統治。太祖把科舉制度作為人才選拔的基本制度,無論寒門士子,還是農桑人家,學而優者,均可以出入廟堂。文官出任中央及各地最高行政長官,地位居於武官之上。軍隊是軍無常帥,帥無常軍。
由於宋代皇帝都能較好地執行太祖的祖訓,大臣和文官也敢於發表意見,使皇權得到一定的束縛,大臣參與決策與執行政策的權力比前朝都大。廟堂之上,君臣爭論不已;江湖之中,書生指點江山。這種開明的政治氣氛,造成知識分子政治上有理想、文化上有創新、道德上有追求、生活上有保障。這種比較開明的政治為他朝罕有,也為宋朝的迅速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證。
北宋以文治國,國家虛外守內,荒廢武事。造成了北宋一貫對外不夠強硬的形象。世事是物極必反。「重文抑武」的政策,雖然使宋朝文化昌盛,但是他的軍事實力也由此變得薄弱,也最終導致了北宋的滅亡。
單以武治,剛且易折;單以文治,軟弱可欺;文武結合,剛柔兼濟,方能長治久安。
以文治國還是以武治國?談談古代治國之道。 - 每日頭條 http://bit.ly/2ra7yr4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2noo9e.html
春秋戰國時期的國家,秦,漢,唐
----------------------
清代武官的入仕途徑
2019-07-11 由 秋媚讀史 發表于歷史
清朝以武立國,在馬上奪取天下後,也沒有放鬆對軍事的管理,很快就建立起一套完備的軍事制度,武將的入仕、升遷、調職等都有相應的管理辦法。相比宋明等朝代,清代武將的地位相對較高,而以武職入仕的途徑也更寬廣。
世職
世職,即世爵的承襲制。按照清朝軍事制度,凡是武職封世爵,公以下,恩騎尉以上的人,都允許以品級補授武職,就是所謂世職。滿、漢皆可封世爵,比如清初的洪承疇,因立功被封的三等輕車都尉就是一種世職。八旗佐領、散秩大臣以及陵寢守護,亦有世代承襲者,也稱世職。
洪承疇
八旗世職,比如公、侯、伯爵承襲後引見,或授侍衛,或授散秩大臣,多半是內官。
如果遇到「開列缺」的情況,公、侯、伯、子、男爵授予副都統,擬單引見;男以下,騎都尉以上,授步軍協尉;輕車都尉、騎都尉,授信炮總管等;雲騎尉,授監守信炮官、城門領、步軍副尉等。
各地駐防,輕車都尉授協領,騎車都尉授佐領,雲騎尉授防禦,恩騎尉授曉騎校。凡是揀選入綠營,子、男爵授副將,輕車都尉授參將、游擊,騎都尉授都司,雲騎尉授守備。
漢人公、侯、伯、子、男爵,在侍衛崗位上實習年滿後,遇「開列缺」,則授予副將。其分發地方各標學習者,年滿後,輕車都尉授參將,雲騎尉授游擊、守備,恩騎尉授千總。
武舉
順治初年定武舉,凡遇子、午、卯、酉的年份舉辦鄉試,辰、戌、丑、未年舉辦會試,其制如文科。鄉試在地方舉辦,中試者即武舉人;會試在京城舉辦,中試者即為武進士。
順治年間,朝廷規定武進士授官,會試列一甲進士者,頭名授參將,第二名授游擊,第三名授都司;列二甲進士者授守備;三甲進士者授署守備。後來,朝廷又將殿試第一名授副將,第二名授參將,第三名授游擊,但需要先在京城學習一年騎射,再由兵部題請授職。
到了雍正元年,以武進士一甲一名為一等侍衛,二、三名授二等侍衛;二甲前十三名授三等侍衛。
雍正五年,朝廷規定:一甲武進士補授一、二等侍衛,二甲授三等侍衛,三甲挑選十名授藍翎侍衛。武進士歸班候選者,授衛守備、營守備。武舉人揀選一、二等者,凡漢軍武舉授門千總,漢武舉授營千總;三等者,漢軍、漢武舉皆授衛千總。
武舉人、武進士有憑藉資勞而進用者,比如,武舉人、武進士充營伍、堤塘差官者,年滿三年後,由兵部考察弓馬騎射,優異者為營、衛守備;次之則為防禦所千總。
滿人參加武舉科試,從雍正元年開始,規定鄉試錄取二十人,會試錄取四人。到雍正十二年停止招收,嘉慶十二年又重新開滿人武科,規定鄉試滿、蒙錄取十三名,會試沒有定額。
滿人武舉補授京師內九門千總者,遇到會試年份,依舊可以參加考試。每三年,步軍統領會考察一次武舉人,技能優異者補授巡捕營守備;中等者補授佐領下護軍校及本旗驍騎校等官缺;平常者留門當差,等到學習有成,再行保送。
行伍
在清朝,武職以行伍出身為「正途」,而武舉次之,可見行伍出身之優。所謂「行伍」出身,指的是由兵丁提拔為官者。《大清會典》記載:
「滿洲、蒙古之前鋒,准拔補為前鋒校、委署前鋒校;親軍准拔補親軍校、委署清軍校等;漢軍領催、馬甲准拔補驍騎校,亦准拔補城門吏;綠營之兵丁,均准拔補把總、外委。」
「拔補」任何準則,完全依據將官意志,因而產生許多徇私舞弊。針對這種「陋習」,雍正曾嚴加整頓,然而收效甚微,直到清末也未改觀。
蔭生
蔭敘之制,文武相同。朝廷錄用蔭生,「文職改武職用」為一途。
雍正年間形成定製,在京一品尚書等官員,在外將軍、總督等,其蔭生錄用為都司銜管都司;
在京二品侍郎等官,在外提督、巡撫,其蔭生用為署都司銜管都司;
在京三品副都御史等官,在外總兵官、布政使等,其蔭生用為守備銜管守備;
按察使和加一品銜副將等,其蔭生用為守備銜管守備;
二品銜副將,其蔭生用為守御所千總。
乾隆年間又規定,漢子爵三品之蔭生用為千總,男爵四品之蔭生用為把總。
蔭生下放各標營,學習年滿者,四品蔭生授都司;五品蔭生授守備;從五品蔭生授守御所千總;六品蔭生授衛千總、營千總;七品、八品蔭生授把總、外委;八旗蔭生隨旗者,按品授職。
捐納
武職捐納與文職相同,本質上也是朝廷為了增加收入而出售一部分「官缺」。雍正初年,武職捐納,僅限於千總、把總。到了乾隆年間,戰時比較多,對武官的需求增加,捐納也開始成為常態,可捐至守備。
這些通過捐納走上武官崗位的人,缺乏實際領兵才能,嚴重影響清軍戰鬥力。
同治年間,左宗棠在上書朝廷時指出,武營捐納班過多,應嚴加區別,並要求罷武職捐輸。到了光緒年間,海軍武職捐納十年,收入僅十餘萬。因此,朝廷下令,停止武職捐納。
在整個清代官制中,武官的地位雖勝過前朝,但仍不及同品級的文官。就入仕途徑而言,成為清朝武官比文官容易,一個普通基層士兵通過自己努力能成為武官,而文官系統的基層小吏卻很難成為文官
清代武官的入仕途徑 - 每日頭條 http://bit.ly/2XtkfJX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istory/34zeej3.html
-----------------------------------------
以武立國的八位最強帝王
2019-03-07 由 無恥之徒31 發表于歷史
自始皇嬴政一統六國,清末帝溥儀退位,紛紛擾擾2000來年,曾出現過408位皇帝。在這408位皇帝中,有的勇猛無敵,有的智慧超群,更有上馬能握刀下馬能執筆的全能帝王,但更多的卻是昏昏噩噩平庸不堪之徒。縱觀千年,開疆闢土建國立廟的頭兩三代帝王大多或勇武或智慧,又或者二者兼得,到建國中期會偶爾出現那麼一兩位中興之主,勤政愛民雖勇猛進取不足,但文治非常也能得千古傳頌。到了帝國末期,積重難返氣數將盡,縱有奮發圖強嘔心治國的進取帝王,但總落得個鬱鬱而終,帝國一日頹喪一日。
若問在這四百多位帝王中勇武前五的是那幾位,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就是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和成吉思汗,但事實是秦皇漢武二位帝王雖然一個主持攻滅六國,一個主持北擊匈奴,但二人卻從未上過戰場,勇猛自然也就談不上。還有就是宋祖雖然耍得一手好槍棒,個人武藝那是沒得說,只是獨自領兵的機會有限,並不足以證明其指揮戰鬥的能力能位列前五,至少其能不能勝過後周太祖郭威和世宗柴榮都難說的很。
排除秦皇、漢武、宋祖三人,那還有那些人可以頂替這三個名額呢?
我們先來看看歷代皇帝分布:秦朝2位,漢朝31位,三國11位,晉朝16位,五代十六國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2位,五代十國55位,宋朝18位,金遼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其餘南明北元李自成洪秀全之流排除在外。秦、三國、晉能打的都是武將可以全部排除;漢朝有位面之子劉秀,昆陽一戰驚為天人,足以入選五胡南北朝最能打的非後燕慕容霸南朝劉裕劉淵、石勒、陳霸先能力了得,只是比征伐的話比以上兩位稍弱,故不入選。隋唐一個李世民足矣。五代十國大亂世能打的皇帝很多,挑一個最能打的李存勖相信沒有人會有異議。宋朝一個趙匡胤已被排除,金太祖完顏阿骨打是個狠角色,與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可謂不相伯仲。明朝有朱元璋和朱棣父子,皆是指揮打仗的高手,綜合看來朱元璋更強,朱棣被排除;清朝十二帝比征戰的話會全軍覆沒。
好了,這樣算來留下來的就是:劉秀、慕容霸、劉裕、李世民、李存勖、完顏阿骨打、鐵木真、朱元璋這八個人。這八人,或為將或為帥皆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
-----------------------------
他以武立國,卻全面廢武,結果子孫後代被熬成燈油
2017/03/28 來源:軍事亮點
文 | 北冥扶搖
960年正月初一,傳聞契丹兵將南下攻周,宰相范質等未辨真偽,急遣趙匡胤統率諸軍北上禦敵。周軍行至陳橋驛,趙匡胤和趙普等密謀策劃,發動兵變,眾將以黃袍加在趙匡胤身上,擁立他為皇帝。
隨後,趙匡胤率軍回師開封,京城守將石守信、王審琦開城迎接趙匡胤入城,脅迫周恭帝禪位。趙匡胤即位後,改國號為「宋」,仍定都開封。自此,開啟了 「炎宋興,受周禪。十八傳,南北混。」的歷史。
宋太祖趙匡胤,由於登基的方式不怎麼光彩,加上又有曹魏以禪位始、以禪位終的歷史前車之鑑,他對於手下掌管兵權的武將就不怎麼放心了,可是這些人都是和他一起打天下的好兄弟,也不忍心殺了他們。怎麼辦好呢?
趙匡胤突然想到,唐朝的李靖李藥師同樣是功高震主,引得李世民起了猜疑,李世民就把李靖叫進宮談了談,從此李靖深居簡出,不再過問軍政大事,得以善終。趙匡胤一拍腦袋,我也可以這樣來嘛!
於是呢,趙匡胤就把這些以前打天下的兄弟聚在一起,喝酒聊天,說了一大堆的話。
據《宋史石守信傳》載,「乾德初,帝因晚朝與守信等飲酒,酒酣,帝曰:「我非爾曹不及此,然吾為天子,殊不若為節度使之樂,吾終夕未嘗安枕而臥。」
守信等頓首曰:「今天命已定,誰復敢有異心,陛下何為出此言耶?」
帝曰:「人孰不欲富貴?一旦有以黃袍加汝之身,雖欲不為,其可得乎?」
守信等謝曰:「臣愚不及此,惟陛下哀矜之。」
帝曰:「人生駒過隙爾,不如多積金、市田宅以遺子孫,歌兒舞女以終天年。君臣之間無所猜嫌,不亦善乎。」
守信謝曰:「陛下念及此,所謂生死而肉骨也。」明日,皆稱病,乞解兵權,帝從之,皆以散官就第,賞賚甚厚。」
具體意思呢,很簡單,我今天走到這個位置啊,不容易,全靠兄弟們的幫襯,可我也害怕啊,幾位兄弟要是再搞這麼一出,我不得掉腦袋了啊?但是呢,兄弟我也不是忘恩負義的人,你們放了手中的兵權,我保你們一世的富貴安樂。這些武將呢,也很識趣地第二天就上書辭官,趙匡胤也踐行承諾,賞了這些人一大筆的錢。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杯酒釋兵權」。
這件事成了宋朝偃武修文的開端,宋朝的時候,由於黃巢起義和五代十六國的動亂,自漢代以來把持朝政和仕途的世家豪門死傷殆盡,那些令唐宰相薛元生出「恨不娶五姓女」的五姓七望已然灰飛煙滅。由此,隋唐以來的科舉制度一時間失去了最大的阻礙,一個新的階層——士大夫階層誕生了。
需要承認的是,士大夫集團誕生的初期,對於宋朝的穩定和發展是非常有幫助的,這些市井寒門出生的官吏對於如何治理政事還是相當地有一套的。
但是,到了後來,隨著士大夫集團的發展和壯大,這個集團已經開始成為依附在宋朝這根巨木上的蛀蟲。士大夫們逐漸和他們以前深惡痛絕的門閥世家一樣,試圖將階層上升的渠道堵死,通過徇私舞弊的手段,座主門生,沆瀣一氣,宋朝科舉,逐漸失去了選拔人才的能力,使得宋朝朝堂逐漸變得烏煙瘴氣。
最糟糕的是,以前有遼國這個威脅在,朝廷大臣們還不敢做的太過分,等到檀淵之盟簽訂,宋朝君臣發現,原來這些草原蠻子這麼好打發啊,從每年的稅收中漏出九牛一毛就夠了嘛。
失去了外部的威脅,這些文臣可就肆無忌憚了起來,邢不上士大夫,賣官鬻爵,總之,怎麼對他們有利怎麼來。
王安石變法,主要針對的,就是這些貪腐無度的士大夫們,可宋朝刑不上大夫的規矩在,他也沒辦法把這些人給殺了,只能是一個個地流放到異地,這些人到了異地可沒閒著,各種搞事。
而王安石變法的指令到頭來還是要靠地方官員來執行的,他們把王安石變法的措施變得面目全非,還趁機大肆斂財,弄得天下苦不堪言,百姓大罵王安石。
王安石呢,真的是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沒辦法,只能是請辭下台。
等到輕佻子宋徽宗趙佶繼位的時候,整個宋朝朝堂,已經爛了一半了。
端王趙佶自幼養尊處優,在舒適的生活環境下逐漸養成了輕佻浪蕩的性格。
傳說中大人物出生的時候,天地會有所感知。隋文帝楊堅出生的時候,人們看到他的頭上長出龍角,所以註定將來就是皇帝;
隋煬帝楊廣出生的時候,人們看見一條龍飛上天,但是很快就掉了下來,仔細一看是一個長的像龍的大老鼠,表明他雖然是皇帝,但是最後皇位也不得善終。
當然這些都是騙人的東西,宋徽宗在傳說中倒沒有長出什麼,只是據說在他降生之前,其父宋神宗曾到秘書省觀看收藏的南唐後主李煜的畫像,見其文弱俊秀但文采飛揚,正在為李煜亡國被俘為囚嗟嘆不已的時候宋徽宗就出生了。這種李煜托生的傳說固然不足為信,屬於後世相傳「徽宗命中注定為亡國之君」的宿命之說。但在趙佶身上的確有李煜的影子。
宋徽宗趙佶
宋朝除了宋太祖和宋太宗兩兄弟外,基本找不出多少有血性的君王,宋徽宗的懦弱更是在歷史上臭名遠揚。
一個人性格輕佻沒什麼,可是如果他把這種輕佻的性格帶入到國家大事中,那就實在是太糟糕了,偏偏宋徽宗就這麼幹了。
他任命官員,可不關心能不能治國,關鍵是有沒有特長,比如高俅,特別會蹴鞠;比如蔡京,一手書法名傳後世,書法自成一格,就連狂傲的米芾都曾表示,其書法不如蔡京。
據說,一次蔡京問米芾:當今書法何人最好?米芾答:從唐柳公權(柳宗元)之後,就得算你和你的弟弟蔡卞了。蔡京問:其次呢?米芾說:當然是我。當時「蘇黃米蔡」之蔡,原來就是指蔡京,後人厭惡他的為人,用蔡襄代替了他。
宋朝就像一個慢性死亡的病人,一步步地滑向深淵。
宋徽宗的輕佻行為最後也受到了報應,把國事當兒戲的他,最終由於自己的愚蠢迎來了「二聖蒙塵」的靖康之恥,被擄掠到異鄉,受盡屈辱,死後屍體還被人拿來熬燈油。
宋人南渡後,大家覺得該收斂點了吧,南宋君臣倒是確實收斂了一段時間,可惜沒多久就故態復萌了,而且炮製了一件遺臭萬年的可恥冤案,以莫須有之罪殺掉了岳飛。
橫跨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年,除了宋朝,真的沒有哪一個朝代哪一個君王,用過莫須有這麼荒唐的理由將一位骨鯁忠臣殺害。
王安石變法,激起士大夫集團如此巨大的仇恨,可是由於其立身極正,沒有什麼把柄,最終他也只是下台辭去宰相之位了事。
魏徵天天勸諫李世民,惹得李世民好幾次勃然大怒,死的時候依然得到了李世民「我失明鏡」的哀悼。
明代張璁變法,大大損害了東林黨的利益,可依舊安然善終。
秦檜的臭名如此響亮,不是沒有道理的,如此禍國殃民之臣,難怪得到了「人自宋後羞名檜,我到墳前愧姓秦」的評價。
紹興和議後,在殘山剩水中苟延殘喘的南宋君臣,又開始繼續著他們「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的生活。
結果,蒙古兵鋒興起,滅掉了金國,幾十年後,宋舊地易州定興人,張弘范率元軍滅宋於崖山,精於算計的宋人最終栽在了自己的算計里,徒留崖山遺恨。
很多為宋辯解的人,拿宋和橫掃世界的蒙古抗衡幾十年才敗北這件事為宋洗地,想說不是宋弱,而是敵人太強,宋朝盡了身為農耕文明對抗遊牧文明的極限。
可是,中華歷史數千年間,除了宋和其他王朝末年,可都是壓著遊牧民族打得,秦卻匈奴七百餘里,漢幾乎將匈奴滅族,胡兵五而當漢兵一,唐開國初年就一舉滅了東西突厥,明代更是天子守國門,清朝也好歹打敗沙俄使其簽訂《尼布楚條約》。
說句實話,整個宋朝的歷史,就是一個一退再退,直到退無可退的歷史,先放棄燕雲十六州,再放棄淮河以北,最後沒得放棄了,也就亡國了
原文網址:https://read01.com/Do3oMd.html
---------------------
日本新防衛計劃大綱顯現“以武立國”姿態
2010年12月22日
“以武立國”的攻擊性
分析人士指出,這一次出台的新《防衛計劃大綱》以應對突發事態為核心,進一步朝著突破防衛守則的方向邁進,標誌著日本在成為攻擊性的軍事大國方面,又進行了一定的“量變”。
日本媒體分析稱,在原先商討的對“武器出口三原則”進行重新界定,大幅放寬武器出口這一方面,由於社民黨方面的反對,而民主黨又期待在明年預算案的國會通過問題上與該黨合作,因此這一問題在新“大綱”中暫時擱置。但“大綱”仍然指出,國際聯合開發武器已成為發達國家的“主流”,為順應這一國際趨勢,日本政府應就此展開商議。這預示著武器出口禁令還將在未來逐步放鬆。此外,“大綱”中還提到,將在首相官邸設立國家安全保障智囊機構,重新討論參加聯合國維和活動5項原則等,這些都是日本為擴張軍力而做出的必要鋪墊。
有關專家表示,由於經濟復甦的乏力,日本現在被一種焦躁無望的情緒所籠罩,國力衰落這一殘酷的現實令日本對未來感到茫然,於是有些人試圖從歷史中尋找“當年的榮耀”,軍國主義幻化為一種“麻醉劑”,促使日本在國防上尋求“大國身份”。但是這種“以武立國”的政策理念,最終損害的還是日本自身的利益。
周永生認為,冷戰期間,日本利用美蘇爭霸為掩護,大力發展戰役性軍事力量,為日本奠定了軍事大國的基礎。如今,日本又想搞冷戰那套東西,借助美國這個強大的保護傘,加速軍力擴張的“質變”步伐,這種以損害日本與周邊國家的安全互信為代價、不計後果的蠻幹作風,只會讓日本在國際社會越來越“邊緣化”。
日本國內輿論也對帶有“炫武”色彩的新安全觀提出了批評。共同社評論稱,日本與其派自衛隊牽制中國從而導致緊張,不如在提高海上保安廳的警戒能力的同時,制定避免日中間出現偶發性海上沖突的“海上危機管理機制”。難道通過重視外交來降低周邊國家的威脅等級,就不能保衛日本的和平與安全嗎?
還有日本媒體指出,新“防衛大綱”刻意強調深化日美同盟,希望利用美國的軍事存在抑制中國,但美中之間的經濟聯繫遠比日美要強。因此,日本的安全不能倚重“軍力”,而是要倚靠“技術力”,比如在環境和知識產權等領域深化同中國的交流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