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城牆由黃土夯築而成,城圍周長約1.7公里,高12米,炮台12座,城樓4座,外形似一大圓,城周有護城河。《永泰城記》記載,曾在清雍正帝時期,陝甘總督岳鍾琪建議在城內鑿五眼井,以補「龜城」之五臟,並在北城角設一大池,叫「甘露池」,以補「龜城」地脈,增添「龜城」之靈氣。


400年明代軍事古堡,中國古代軍事要塞教科書     影音  https://fb.watch/1wD1iqB6y8/

2020-11-03_1253132020-11-03_1252252020-11-03_125217 

400年明代軍事古堡,中國古代軍事要塞教科書  影音 https://fb.watch/1wD1iqB6y8/



https://goo.gl/maps/uFJczxmUAQ4CXLxc9


永泰城址,位於中國甘肅省景泰縣寺灘鄉永泰村,為一處明代城址。因輪廓似龜,又稱龜城。2006年,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永泰城周長1710米,東西長520米,南北寬500米。城牆為黃土夾砂夯築,高8—12米,牆基寬6米,頂寬5米。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開始築城,由兵部尚書李汶督建。三十六年(1608年)六月完工。
目前城內人口稀少,居民僅40餘戶。[1]
----------------------------
永泰古城位於甘肅省景泰縣西南27公里處寺灘鄉,修築於明萬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距今已有400多年曆史,由於其鳥瞰形如金龜,故又稱“ 永泰龜城 ”。永泰古城是絲綢之路沿線現存最具代表性且保存比較完整的明代軍事城堡,更是明長城邊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大明軍事永泰龜城: 城外平川沃野,城內潛藏千軍萬馬
《中國國家地理》雜誌(2007.11期)看到了介紹甘肅省景泰縣永泰龜城的文章和航拍照片,讓我對這個在明萬曆年間為駐紮軍隊修建的古城有了初步的了解。去年中央四套在播放《走遍中國》節目中也介紹了永泰龜城的專題片,更讓我對這個古城的過去和現在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由此決定有機會一定去看一看這個承載著400多年曆史的古城。
目的地甘肅景泰永泰龜城。
永泰龜城位於景泰西南27公里處,因其城堡似金龜,故叫永泰龜城。它的建成有重要的軍事意義。從建成至今,經歷了四百多年的滄桑;《最後一個冬日》,《美麗的大腳》《汗血寶馬》等影片在此拍攝。據記載,永泰龜城始建於明代萬曆35年(公元1607年),當時為了軍事邊防需要,明朝政府在蘭州至武威間的古絲綢之路沿線,共建了永泰、鎮虜、保定三座城堡,如今保存下來的只有永泰一個。整個龜城呈橢圓形,周長近1500米,高12米,城門朝南,外設半圓形甕城構成″龜頭″,在城的東、西、北三面築有封閉式的月城,構成了″龜腳″和″龜尾″,另在城中打井5眼,築池一個,構成了″五臟六腹″。儘管近年來龜城破壞較為嚴重,但從遠處的山上遙望,仍能看清楚整個龜型的輪廓。
建造於明代的永泰古城,城牆都是黃土築造的,經歷歲月和風雨的侵蝕之後,能夠保存如此完整的確讓人驚嘆。沿著石塊鋪就的彎道登臨城牆,整個城垣盡收眼底,那些渾厚的殘垣斷壁和風雨剝蝕的版築土層,都彷彿像厚重的史籍堆積在那裡,訴說著當年的滄桑。
夕陽照在古老的城池,色調輝煌而凝重,那城牆,那房舍,那古城中的每一個人都拖著越來越長的影子。晚風正吹散從家家戶戶屋頂升起的縷縷炊煙….
我沿著城牆邊上的斜坡登上了這十幾米高的城牆,放眼望去,約半公里見方的城內,房舍鱗次櫛比,縱橫的街道井井有條,從南門往正北有一條端直的街道直達北城門。
本村的戲班正在演出,演員都是本村的村民,他們唱著秦腔自娛自樂。
今天。正好趕上村里的祭祀活動
永泰城中心部位,有一片顯得與眾不同的建築,有村民告訴我那就是學校。我從城牆上下來後直奔它去,這所建於1918年的學校的前門是一壁高大的青磚磨面牆,古色古香,似乎有點“徽居”的建築風格,乍一見驚得我連聲讚歎,在這西部荒漠之地居然會有如此精緻的一所學校。
站在距永泰城稍遠一點的南面山坡上遠望,永泰城就酷似一隻龜。
大明軍事永泰龜城: 城外平川沃野,城內潛藏千軍萬馬_中國傳統文化社區_才府 http://bit.ly/2NRQU7y
--------------------------------------
永泰龜城 別是第二樓蘭
2016-09-29 由 樂途旅遊網 發表于旅遊
永泰古城,建於明朝,是明政權為防禦北方遊牧民族的入侵而修建的軍事要塞,距今有400多年的歷史。
曾駐軍兩千多人,馬隊五百人,兵營、練兵場、火藥場、武器庫、草料場、馬場等一應俱全。城牆上有炮台、城樓,城下有瓮城、護城河,南北兩側分別指向蘭州和長城方向建有綿延數十里的烽火台。
永泰古城航拍圖片 攝影/余婧
古城鳥瞰形如烏龜,故稱「永泰龜城」。 永泰城城牆由黃土夯築而成,城門南開,外築甬門曰「永寧門」,內門叫「永泰門」,門稍偏西,形似龜頭。四面瓮城,形似龜爪。城北5座烽火台漸次遠去,形似龜尾。
真正正宗的明代古城,當時的軍事要塞,有完整的城牆和殘留的軍事結構,但並不是景點,沒有任何旅遊配套設施,當然也無需門票。
攝影/晚霞毓秀
漸近古城,只見茫茫戈壁,間雜戈壁里特有的植物,在微風裡招搖,一片蕭瑟和荒涼中,顯得楚楚可憐。時間將近晚上七點,相當北京時間的五點左右,斜陽正好,遠遠地看見戈壁中壯觀的黃色泥巴院牆,孤寂地佇立在戈壁的大場景之中,昔陽給它鍍上一層暖暖的金輝,十分搶眼。
那就是傳說中的永泰古城!
平面的視角,顯現不出它金龜的外形,讓人聯想到一位風雨麗人,曠世美麗,歷經磨難,臉上寫滿歲月的滄桑,眉宇間仍是高貴和卓爾不群的華貴氣質,遺世獨立!
前望老虎山,東北接永泰川,因其外形鳥瞰酷似一隻巨龜,既有龜城之名,也有固若金湯的吉祥意義。
永泰古城航拍圖片 攝影/余婧
曾經顯赫的軍事要塞,因為民族戰爭興起和繁盛。解放初還是「酒肆商行,旗幌昭然。茶亭飯館,四時飄香」五八年大辦鋼鐵,砍伐了茂密的森林,從此風沙肆虐,乾旱連年,水資源匱乏、土地沙化和鹽鹼化、森林覆蓋率急劇下降,已不適宜人居,迫使城中居民不得不向外界轉移遷徙。曾經肥美的牧場,溫馨的家園,如今一片破敗蕭條,城牆仍然完整,古老的軍事構造尚有殘跡,因自然環境的改變而衰落了。
我們到達時,一輛旅遊大巴正準備離開,城門口留戀著一群長槍短炮的攝影人,遲遲不願上車離去。
攝影/晚霞毓秀
攝影/晚霞毓秀
古城門前的緩坡上,一眼泉水形成一個天然的湖泊,象一隻明亮的大眼,閃亮而靈動,眼中輝映天空的雲朵,就象天空之鏡平放於戈壁之中。
立天湖邊,看羊群前來飲水,看牧羊人悠然地揮動鞭子,看同行的夥伴歡呼雀躍,感覺時間仿佛要凝固。
古城生活著幾十位上了年紀的人,未見青少年的身影。
黃昏、古城、古城的夯土房舍、從容安閒的老人,慢條斯理地勞作或休閒,組成一幅幅生動的生活畫卷,讓我心生感慨。
卸掉軍事重任之後,一直住著解甲歸田的駐軍家人及後裔。解放初尚有千餘戶人家,如今僅剩 30 多戶百餘居民,年輕人外出打工或上學,常年居住者多是老人和婦女,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以放牧和農耕為主,生活平靜而安然。
古城小學 攝影/余婧
古城小學目前已沒有學生,卻依然是古城內最豪華整潔的建築,耕讀的風氣,源遠流長。倪萍飾演的《美麗的大腳》在此取景拍攝。
立於戈壁之中的古城,就象汪洋中的一條破船,風雨飄搖,搖搖欲墜,空曠中閉塞著,曾經熱鬧的村子,歷經多次搬遷,留下來的人家,年輕人多到外地謀生,剩下故土難離的老人,戀著家園,戀著古城……景泰縣的公交車一天有一班車往返,這便是古城與外界的最重要聯繫了。
攝影/晚霞毓秀
常年大風肆虐、沙塵飛舞,城內多數房子已成危房,鑒於保護古城風貌,不允許改建和修葺,倒是總有劇組前來拍片,搭建一些奇奇怪怪的建築,和古城很不協調。
古城內的老人,其實很歡迎劇組前來,他們可以為劇組提供服務,收取一定的佣金貼補家用。別看他們足不出戶,卻是見過大世面的人,對於常常造訪的遊人,一點兒也不見怪,任你在城中奔跑、搜尋……一派熟視無睹的沉著淡定。
多彩的晚霞,倒映在湖中,水天一色的燦爛中,美得令人心醉,我一直留戀在湖邊,看雲霞在天上流動、在湖中變幻,直到暗夜悄然來臨,同伴們都紮好了帳篷,才起身搭建自己過夜的窩。
攝影/晚霞毓秀
夜幕中,隊友三三兩兩地解決晚餐,嘻嘻哈哈玩著遊戲聊著天,荒原中一長溜各色的帳篷,帳篷內快樂的旅人,時光美妙,歲月靜好。
我起身離開帳篷解決內急,不習慣享用這若大的衛生間,向更遠處走去,直到古城東邊幾百米的地方,踏足一片荒冢,調整路線向北再走一段兒,心裡才覺踏實,這種體驗其實很特別。
攝影/晚霞毓秀
遠處,三十公里遠的景泰縣城,夜色闌珊,閃著微弱的光亮,暗夜裡,那微弱的光亮,對於急於投宿的旅人來說,是希望也是絕望呢,好的是今夜在戈壁中,有一個溫暖的窩。而400多年前的這裡,戰馬嘶鳴,軍號陣陣,烽火連天,旅人如何能靠近?
攝影/晚霞毓秀
任思緒游弋古今,任浮想聯翩,只到隔壁帳篷里均勻的鼾聲此起彼伏。枕著同伴兒的鼾聲漸漸沉入夢鄉,很快被戈壁里肆虐的狂風驚醒,可喜的是帳外飛沙走石,防風防雨的外帳,獵獵作響,內帳里仍然溫暖如春,慢慢地又睡去,只到東方發白,早起的隊友驚呼日出,急忙地抓起相機,鑽出帳篷,急速地按動快門,出的全是廢片,相機也表示沒睡醒麼?
攝影/晚霞毓秀
天漸漸地亮了,而風只是略小了些,收拾帳篷十分費力,等一切收拾停當,天空漂起了小雨,再看古城,黑雲壓城城谷摧!環顧左右,只見一片孤城萬仞山,想起「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的詩句,此去玉門關尚有千里之遙,春風可曾來過這裡?環境惡化的惡果,正一點點讓人們品嘗著,如果繼續惡化,沙逼人退,這裡,古城,是否也會淹沒天漫漫黃砂之中,成為下一個樓蘭古城?
政府正在著力保護古城風貌,力度似乎不盡如人意,如若環境治理跟不上環境惡化的步伐,若干年後,永泰龜城成為戈壁中的廢墟,甚或成為第二個樓蘭古城,都將不是神話。
祈願政府著力環境治理,祈願政府加大保護力度,讓古老的龜城葆有青春,使後世之人,還能見到她屹立不倒!
永泰龜城 別是第二樓蘭 - 每日頭條 http://bit.ly/2rqFboX
------------------------------
中國‧絲路(十八)‧景泰‧永泰龜城  http://bit.ly/2ClcSdE
河西四郡走下來已經看不到什麼古城風貌,有點失望。China的現代中譯應該是“拆哪”。各個城市的老舊社區拆遷速度驚人,到處牆上大大的“拆”字,有時用紅油漆寫得淚痕斑斑,看起來觸目驚心。在張掖的旅館翻雜誌,碰巧看到永泰龜城的介紹,說是座有城牆圍繞、原汁原味的明代夯土村寨,還沒開發旅遊。可能是想彌補河西四郡老城消逝的心理遺憾,看完武威決定繞個道往永泰去。
永泰古城位於甘肅省景泰縣,原是明朝的軍事要塞,萬曆35年(1607年)開始建設,隔年就完工,當時駐軍兩千多人。城牆由黃土夯築而成,平面成橢圓形,周長1700多米,高12米城牆上有炮臺12座、城樓4座,城下有護城河。因為城池形狀像隻烏龜,故稱為“龜城”。
走在城牆上有點戰戰兢兢,只是一道土牆,似乎隨時都會頹圮。曾經城牆可以完整走完一圈,但早些年居民為了方便已經破了幾個口開路。
永泰龜城修好後,不過30多年,明朝就亡於清(1644年)。清朝的西部疆域要比明朝大上許多,永泰龜城的位置突然就變成為內地,軍事戰略地位重要性大減,最終成為一個普通的村寨,土城牆只拿來防土匪,有點大材小用。
古城的居民大多是明朝駐軍的後代,因此來自五湖四海,據說最初有七、八十個姓氏。清朝以後永泰龜城周遭自然環境日益惡劣,連年乾旱,原本草原生態逐漸轉變為戈壁灘。石礫地不利耕種,放牧牛羊的草地也越來越貧瘠,村民生活極為清苦,據說電力都還是近幾年才接上。於是許多人不是出外打工,就乾脆舉家遷出,現在龜城只剩20多個姓,幾十戶人家,約300名人口。
近年有幾部電影、電視在這裡取景,還留下包括一座教堂的幾處搭景。聽說當地政府看到商機,有計畫想要遷出所有居民,將永泰龜城打造成影視基地。很難想像過幾年後它到處張掛紅燈籠,滿城旌旗飄揚的模樣。或許到那時這城才算真的死了。
中國‧絲路(十八)‧景泰‧永泰龜城 @ confusingstone的部落格 :: 痞客邦 :: http://bit.ly/2ClcSdE
--------------------
400多年的甘肅「永泰龜城」,會有哪些故事呢?
永泰古城位於甘肅省景泰縣西南27公里處寺灘鄉,修築於明萬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由於其鳥瞰形如金龜,故又稱「永泰龜城」。永泰古城是絲綢之路沿線現存最具代表性且保存比較完整的明代軍事城堡,更是明長城邊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了解,古城城牆由黃土夯築而成,城圍周長約1.7公里,高12米,炮台12座,城樓4座,外形似一大圓,城周有護城河。《永泰城記》記載,曾在清雍正帝時期,陝甘總督岳鍾琪建議在城內鑿五眼井,以補「龜城」之五臟,並在北城角設一大池,叫「甘露池」,以補「龜城」地脈,增添「龜城」之靈氣。
目前古城內瓮城、炮台、城樓等軍事設施部分尚存,除了有些城牆被村民拆落外,還完整地保存著大部分城牆、城門,城內還保留著一所建於民國時期的小學。
永泰作為軍事重鎮始於西漢,名為老虎城,唐初更名為龍沙。
永泰小學創建於公元1920年,是目前全國保留完好的民國時期三所小學校之一,是見證中國近代初級教育的「活化石」!
永泰小學的校門有六米多高,是富有民族傳統的小廡殿頂式的拱形校門,校門上浮雕內容豐富,技藝精湛。
永泰古城建築風格獨特,歷史文化厚重,至今雖經歷了四百多年的歲月淪桑,但其總體風貌猶存,目前,文物保護及開發利用項目也正在逐步實施,作為永泰旅遊的優勢資源,開發利用前景極其廣闊,古城必將在不久後煥發出悠遠的魅力和獨特的價值。
400多年的甘肅「永泰龜城」,會有哪些故事呢? - 每日頭條 http://bit.ly/32ohmeh
--------------------
科學網—見證滄桑——永泰龜城- 王隨繼的博文 http://bit.ly/2K0uRKx
龜城,因其形狀如龜而名之。甕城為城之龜頭;兩邊各兩個城門,很像龜的四肢;與甕城相對的城門,形似龜尾。從空中看,其形如龜,故此謂之龜城。為明朝屯兵之所,古來非常繁華。而今破敗凋零,現有居民劇減。然,從城之規模,略可觀其古代繁華之象,也涕零其如今的衰敗之態。不禁感慨:繁華可謂一時之象,然而,衰敗何不亦是一時之態?
資料:
        永泰龜城位於景泰西南27公里處,因其城堡似金龜,故叫永泰龜城。1993年,經甘肅省人民政府批准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是我縣境內唯一保存比較完整的一座明代古城。
  古城建於明萬曆三十六年,城周1700多米,牆高12米,夯層厚12至18厘米,城基厚5米。城平面呈橢圓形,四面築有半月形城,城門向南開,外築甬門,門稍偏西,形似龜頭。城周有護城河,寬約6米,深約1至2.5米,是一道完備的軍事屏障和防禦工事,在明清兩代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曾在城中設把總等職駐兵把守,清代名將岳仲琪祖府地也在其中。城內現存“永泰小學”建於民國三年,系中西式結合的哥特式建築,也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據《永泰城記》載,清雍正皇帝二年,忠信公岳鍾琪回鄉祀祖,見龜城之形建議說,永泰城雖建造似龜形,但未有五臟,宜補之,遂在城內為鑿五眼井,以補龜城之五臟,並在北城角設一大池,叫“甘露池”,合諸井並各為二腑,以補龜城地脈,增添龜城之靈氣。古城內原有大佛寺、諸神閣、玉皇殿和數道牌樓等古建築群。
  永泰城形似金龜而馳名,它的建成有重要的軍事意義。從建成至今,經歷了四百多年的滄桑,嶽鎮邦、岳昇龍、岳鍾琪祖孫三代對龜城的影響,使永泰城聲名遠播。湖南電影製片廠不遠萬里來永泰城拍攝,電影《最後一個冬日》,《美麗的大腳》《汗血寶馬》等影片的播出,足以說明永泰城可以向開闢影視城的方向以展。永泰龜城是先民留給我們的一份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科學網—見證滄桑——永泰龜城- 王隨繼的博文 http://bit.ly/2K0uRKx
------------------------------


2020-01-02_225533


永定門甕城
1910年代,永定門位於北京城中軸線的最南端,是明清北京外城城牆的正門,也是從南部出入京城的通衢要道。永定門始建於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寓意“永遠安定”。城樓形制一如內城,重簷歇山三滴水樓閣式建築,灰筒瓦覆頂,面闊五間。永定門甕城城牆於1950年開始被陸續拆除,1957年又拆除了城樓和箭樓。2004年北京永定門城樓複建,其中甕城和箭樓尚未修建。
銀鹽紙基:12 x 16 cm
上色:徐丹語
圖說:徐家寧
收藏製作:徐宗懋圖之館
[特別說朋]:(2) Facebook https://bit.ly/2K5IjAb

131290396_1260729997637552_6810484068081178196_n


格拉薩聖母堡(Nossa Senhora da Graça Fort)位於葡萄牙與西班牙接壤的邊境地區,是葡萄牙防守邊境的要塞之一。這座18世紀城堡興建於高地上,而且呈現易守難攻的星形結構星形城堡 易守難攻-在201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它由三道防禦線所組成,其中包括內部的附屬建築物,例如:兵營、教堂、地堡、水池、加農砲等-星形要塞最初出現於15世紀中葉的義大利。它是在火藥時代來臨之後,為了因應大砲而逐漸發展出來的。眾多可以互相掩護的稜角。無論敵人從哪個方向進攻,防守者都可以從側後方用火槍、弓箭等武器攻擊敵人,使敵人同時面臨多個面向的攻擊。此外,星形要塞的稜角也使敵人即便用重砲也很難轟開一條開闊而缺乏防守的缺口,進而發動攻城。所以這是易守難攻的防禦工事。

2021-02-25_0744522021-02-25_074442

【大紀元2021年02月24日訊】(大紀元記者陳俊村報導)格拉薩聖母堡(Nossa Senhora da Graça Fort)位於葡萄牙與西班牙接壤的邊境地區,是葡萄牙防守邊境的要塞之一。這座18世紀城堡興建於高地上,而且呈現易守難攻的星形結構星形城堡 易守難攻 |,與一般的歐式城堡不同。在威力強大的現代化武器出現之前,它一直是非常可靠的軍事據點。葡萄牙具有特色的星形城堡 易守難攻 | 格拉薩聖母堡 | 防禦工事 | 大紀元 https://bit.ly/3uFfmh4
格拉薩聖母堡坐落在葡萄牙的村莊阿爾卡薩瓦(Alcáçova),是一個盤踞格拉薩山丘(Monte da Graça)的軍事建築物。其優越地理位置使它在七年戰爭(Seven Years’ War)、橘子戰爭(War of the Oranges)和半島戰爭(Peninsular War)中顯得格外重要。
這座城堡位於波塔萊格雷區(Portalegre District)的城鎮埃爾瓦斯(Elvas)以北約1公里處,是埃爾瓦斯要塞邊境城鎮及其防禦工事(Garrison Border Town of Elvas and its Fortifications)的一部分。
埃爾瓦斯要塞邊境城鎮及其防禦工事以其特殊的建築與文化和歷史意義,在2012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中。
說到格拉薩聖母堡,它的城牆建成星形,與一般城堡的平直城牆有很大不同。從空中鳥瞰,這座城堡像是層層疊疊的星星,相當具有特色。
格拉薩聖母堡實際上是個防禦工事,它由三道防禦線所組成,其中包括內部的附屬建築物,例如:兵營、教堂、地堡、水池、加農砲等
格拉薩聖母堡
格拉薩聖母堡由三道防禦線所組成。(Shutterstock)
這種星形要塞最初出現於15世紀中葉的義大利。它是在火藥時代來臨之後,為了因應大砲而逐漸發展出來的。
星形要塞的特點在於其眾多可以互相掩護的稜角。無論敵人從哪個方向進攻,防守者都可以從側後方用火槍、弓箭等武器攻擊敵人,使敵人同時面臨多個面向的攻擊。
此外,星形要塞的稜角也使敵人即便用重砲也很難轟開一條開闊而缺乏防守的缺口,進而發動攻城。所以這是易守難攻的防禦工事。
葡萄牙具有特色的星形城堡 易守難攻 | 格拉薩聖母堡 | 防禦工事 | 大紀元 https://bit.ly/3uFfmh4


Fort Bourtange,荷蘭

BBEnKeA.img


基隆市和平島西班牙修道院考古-「聖薩爾瓦多城暨修道院考古發掘計畫」手交握在胸前,像是祈禱狀,經發掘有10具遺駭,其中1具是空棺,也發現包含西式皮帶扣、十字架、疑似子彈鐵球、克拉克瓷等西方文物,初步估計年代推進到圓山文化及鐵器時代。,遺駭數已累積至15具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甕城-台北城北門/「瀛壖寶藏」、「巖疆鎖鑰」/甕城城郭額銘「巖疆鎖鑰」四字/甕城是為了加強城堡或關隘的防守,而在城門外(亦有在城門內側的特例)修建的半圓形或方形的護門小城,形如「甕」(口小肚闊的大瓶),故名。甕城城門通常與所保護的城門不在同一直線上,使得攻城方需要將攻城武器轉往另一方向而不是長驅直入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