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原正彥(FUJIWARA Masahiko)
縱觀近期日本各大暢銷書排行榜,一本名為《國家的品格》的書已連續數週獨佔鰲頭。該書上櫃才190天,銷量就突破了200萬冊,比日本頭號暢銷書《傻瓜的圍牆》躍入二百萬龍門的時間早了整整58天。那麼,《國家的品格》究竟是怎樣的一本書,能夠引得日本國民如此趨之若鶩?
人們或許不會想到,這部號稱「劃時代的日本論」的書竟出自一位數學專業的大學教授之手。作者藤原正彥出生於中國長春,從東京大學畢業後,先後在美國密西根大學、科羅拉多大學執掌過教鞭,現任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學理學部教授。在書中,藤原正彥教授堂而皇之地給全體日本人上起了思想教育課,他大膽宣稱日本是個由不成熟的國民組建的「民主國家」,並且提出了一個嚴峻的問題:日本人一向引以為自豪的國民性格究竟是什麼?
藤原正彥在書中開宗明義地宣稱,與歐美國家相比,「日本國民永遠都是不成熟的,而判斷國民成熟與否的民主主義的前提也永遠無法成立。」日本的國民性格中「不成熟」的一面表現為唯美國馬首是瞻的一邊倒的政治,以及「只要不違反法律就什麼都能做」的僥倖心態。
在藤原正彥看來,日本人在追求實為美國化的「國際化」時,已經喪失了一向引以為自豪的國民性格,那就是對大自然懷有豐富的感性、鄙視懦弱、同情他人的不幸等等。而只有復興這些形成國民性格的傳統價值觀,才能恢復日本「國家的品格」,以此「垂范」於這個因金錢至上主義而變得日漸飄搖的世界。
日本時政評論家太田昌國在《星期五週刊》上發表書評認為,《國家的品格》中隨處可見對於以美國為主導的全球化的批判,作者對於「先進國家的頹廢」以及「自命不凡的伊拉克戰爭」的精彩論述也得到了眾多讀者的首肯。當然,最能夠引起共鳴的,還是藤原正彥對現代日本社會沉溺於金錢遊戲的深深絕望。
針對日本政府以符合「邏輯」與「合理性」為由的一系列所謂「改革」,藤原正彥認為這對樹立國家的品格沒有任何益處,他提出要美的情緒不要虛偽的邏輯,要國語不要英語,要「武士道精神」不要「民主主義」等鮮明的主張,還從教育的角度出發,提倡用獨創性的方法來培育下一代的「情緒」。
雖然該書被譽為「給予全體日本人自豪與自信的劃時代的日本論」,然而藤原正彥開出的藥方卻是恢復武士道精神,這非但沒有任何劃時代的新意,還引來了眾多批評的聲音。一位名叫近藤一郎的讀者表示,武士道精神只會引發卑劣的戰爭,或許作者在海外生活多年,錯把他國沒有的價值觀當成了應該加以讚賞的日本傳統。日本經濟產業研究所首席研究員池田信夫則撰文批評道:藤原正彥用以提升國家品格的對策只不過是19世紀末新渡戶稻造所倡導的武士道精神的現代版,指望它來挽救日本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國家的品格》一書的責任編輯橫手大輔認為,讀者在對該書乾淨俐落地抨擊時弊給予支持的同時,也對書中「露骨的武士道禮贊」提出了批評,這本書成為近期圖書市場最大熱點的要件或許正是因為它提供了論爭的靶子。
據說,眼下日本出版界在做暢銷書時流行「三T原則」,一個是時間(Time),一個是主題(Theme),最後一個是書名(Title)。《國家的品格》是根據去年藤原正彥在以其父新田次郎名字命名的文學獎典禮上的演講為藍本編輯而成的。作者對活力門經營者「有錢能使鬼推磨」的做法進行了猛烈抨擊,並且大罵日本社會出現的精神扭曲,提出要重建「國家的品格」。出版方便以此為書名,在活力門醜聞和公寓抗震強度偽裝問題相繼見諸報端之際隆重上市,使得日本國民對此書的預見性頗為嘆服。
近年來,不少理科背景的專家學者以獨特的人文視角冷眼觀察著日本社會,他們的著作也成了炙手可熱的暢銷書。《讀賣新聞》的述評在談到《國家的品格》「快速進擊」的理由時稱,「理科系」出身的作者往往能夠一語道破事物的本質,使書的表現風格簡單明快,不少讀者只用了短短兩個小時就將書全部讀完。一部立意深刻的著作能夠被如此「速食」,實在也是堪稱一絕了。(特約記者戴錚)
------------------------------
作者以學者的思想高度,通俗化的大眾語言,以及長期的旅美實踐,加以細膩的筆觸,為讀者深入淺出講述了美國歷史的背景,演變和成因,讓我們從歷史、生活、愛情、經濟、文學、藝術、社交等個層面全面、立體、系統地鳥瞰美國的全景,進而較為容易地、清晰地了解美國及美國民族性的成因,以及美國這個超級大國的興衰歷程。
約翰·高樂,英國著名人類學家、傑出的外交家,牛津大學教授,皇家科學院院士。長期致力於研究英美各國及其對世界的影響。代表作有《國家的品格》,成為世界各國了解美國必讀的一本書
---------------------
國家的品格 @ 阿文的書房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bit.ly/2NjI4QI

    作者提出兩件東西:「情緒」和「形」。這是日本的中文字,是抽象名詞,所以用中文的字義去讀並不能瞭解,這是翻譯上的瑕疵,很可惜。中文的意思我的能力也無法精確翻譯,我覺得應該是:「精神」和「格調」。作者發現現代的已開發國家,一直在崩潰,大家用一切理性的力量追逐財富和支配力,但結果是面臨整個文明的毀壞。國家和人民應該具有對「精神」表現的感受和感動,然後在群體認同中,表現出一種格調。這樣,人們理性的追求目標才有一個正確的起點,所有邏輯的推演才不致偏頗。
    回想我們在學生時代的經驗,同儕之間,我們很容易發現,某些同學具有一些獨特的格調,我們會對某些行為表現特別「感動」。所以,作者所講的「情緒」與「形」,實際在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曾經存在過。
    作者說了一些普遍被認為是對的想法,事實上都是錯的。例如:
●    十九世紀開始的達爾文主義、帝國主義和殖民主義現在看來都是錯的。
●    自由與平等並不真正存在。
●    民主時常導致毀滅。
●    現在的全球化思維與資本主義全面勝利的說法也全都錯的。
●    從小學開始教英文就可以與國際接軌也是錯的。
●    從小學開始教股票投資也很荒唐。
    他說:在日本,「自由」給人的印象就是「自私」,平等根本不可能,東京大學的學生大多家境很好;民主的前提是「國民能夠做出成熟的判斷」,但這似乎不太可能,因為民主來自民意,民意都依靠「媒體」,因此「媒體」成為真正最大權力者。
    資本主義完全競爭的制度為什麼錯?因為競爭之下,合作的可能就不存在,這會導致人的疏離。學會英文和國際化沒有直接的關係,因為語言只是工具,重要的是內容,本國語言的徹底運用能推動國際的互相瞭解。
    為什麼這些大多數人都認為是對的東西,竟然是錯的、行不通的?
    作者的偉大發現認為,因為其中的理論(邏輯)忽略了「情緒」和「形」 ‑‑‑‑‑‑ 我覺得他的意思是「人的感性」。
    例如:
    共產主義的想法是,「如果生產工具屬於全民所有,那麼生產的物品也歸全民,於是便能建立一個沒有貧富差距的公平、幸福的社會。」這是多麼迷人的邏輯。(p.33)但共產主義失敗了,原因就是它忽略了「人有好逸惡勞的感性」,生產的東西沒有一樣屬於我的,那為什麼我要工作生產?這麼偉大的理論竟然忽略(或無知)這麼簡單的道理。
    那資本主義這個依靠競爭理論的市場經濟又為什麼遇到瓶頸?作者的想法也認為,在專注於競爭之中,忽略了「人對成就事物的感性」,也就是對競爭過程中,不論勝者或敗者,他們付出的精神的感動。這使得我們生活在只問結果的「不擇手段」的社會。大家都注意電子五哥一年收入多少,很少人去讀他們的傳記就是一例。這一點印證了聖經上保羅所說的:「人只崇拜所造之物,卻不崇拜造物者」的荒謬。
    這本書如此的暢銷,我相信是因為它非常具有說服力。而且作者不只提出有根據的批判,他還提出完整的、正確的對應思維。書的後半部就是提出建設性的建言。 雖然他很主觀的從日本的傳統中找到人類優雅的感性,而且認為那是人類唯一的希望,我想這是演講者常用的誇張口氣,不必太介意。我認為我們也可以認同,同時也可以發現,我們的文明裡也有相同的東西。
    作者提到日本這個國家獨特的感性:
●    對大自然的纖細感受性
●    對萬物的「無常觀」
●    對大自然的敬畏與崇敬心
●    懷舊心
    我覺得作者的意思是,這些都是對人類生命存在自然界中的一種獨特感受,由於這種感受,才能體會到生命與自然的關係以及生命的「美」與「珍貴」。生命的「無常觀」來自佛教的教義,讓人體會到眾生的平等,就算有勝者與敗者,但生命的無常會均等地落在每一個人身上。勝者因此會有「惻隱心」,而敗者則會「達觀磊落」,這兩個名詞我們似乎很耳熟,原典是來自孟子。這本書簡單的結論就是,作者認為這是一個人應有的氣質,一個國家應有的品格。
    作者是頗有名氣的數學家,他自認為他所教的東西眼前都看不到用途,但他自嘲,一個願意教還用不到的東西的國家才有遠景。他觀察他的數學領域,到底偉大的數學家都來自何方?是否有什麼獨特的原因造就偉大的數學家?他的發現果然十分另類,我們可以換個角度來解讀他的發現:什麼樣的地方會造就非凡的偉人與事功?他說,那個地方必須有:
●    美的存在:缺乏「美的存在」造就不出天才。
●    「崇敬心」:對某種事物的崇敬心。
●    尊重精神性的風土人情
對於喜歡寫詩、讀詩的讀書會格友們,這是一個很好的激勵,詩正好是在追求精神性的風土人情,展現美的存在。各位愛詩的格友們都在付出努力,形塑自己的氣質和國家的品格。
    作者非常推崇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也感慨現在的日本,武士道已經衰微。中國有「仇日情結」,這部分就留給讀者自己判斷。我想提的是,作者的「反省力」。他說了一個很基本的行為準則:「不可卑鄙」。「以大欺小」、「以強凌弱」就是卑鄙,這麼單純。他說,當時日本侵略中國就是卑鄙,一個日本人如此嚴厲地批判自己的國家,這樣的反省力,真是令人嘆服。
他講了一個「平家物語」裡家喻戶曉的故事:在「一之谷之戰」中,熊谷直實抓到了對方一名武將「平敦盛」,本來想殺他,但發現平敦盛只是十五歲的小孩,猶豫了一下。平敦盛命令他「砍下我的頭」,他才下手。後來熊谷直實因哀悼這個小孩,自己就出家了,他無法接受自己竟然去打敗一個小孩。
    作者是個數學家,頂尖的數學家的腦袋應該是被一些複雜的符號與公式攪和得團團轉,無暇旁顧世間俗物才對,但他會關懷這個世界,會思考人們的想法與作為。他發現,原來不要說凡夫俗子,社會科學界的偉大同事們竟然也錯得那麼離譜。說起政治學、經濟學和文學,或許他是門外漢,但他說出的卻是頭頭是道,令人不得不反思自己的想法。這是一個知識份子的責任與風範,我們在薩依德和李遠哲身上也都看到了這個影子。
    最後我想再抄錄一段作者的精闢思維:
         「全世界的人,大腦有百分之九十九都被利害得失佔滿。我雖然一直說得好像很清高,其實也時時在考慮利害得失。不過,人類在意利害得失已是無可奈何,因為人類有所謂的生存本能,天生就帶有根據利害得失採取行動的遺傳基因。不過剩下的百分之一被什麼佔據,這就非常重要了。」(p.171)
書名:國家的品格
作者:藤原正彥
譯者:劉子倩
大塊文化出版
後記:
關於日本的「武士道」,不論日本或歐美,介紹的書籍很多,其中最被推崇的就是作者介紹的「新渡戶稻造」的作品:「武士道」。這本書在台灣有兩本譯本,可以在博客來上找到。
我特別介紹一下「新渡戶稻造」,他的肖像被印在日本的五千元鈔票上,可見他的身價。他和台灣頗有淵源,在日據時代他曾在台灣服務,對台灣農業發展的貢獻至鉅。國家的品格 @ 阿文的書房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bit.ly/2NjI4QI
-----------------------
我這人有個很要不得的癖好,愈是報告急迫的時候,愈愛看「雜書」。說是雜書,我想對旁人也是無聊得緊,畢竟我小時候就有愛「讀」中文大辭典的奇怪行徑,但終不是課堂報告的範圍之內,實在非常任性。比如說,剛剛才買的《國家的品格》。
說起此書,我很早便在紀伊國屋書店的排行榜上注意到了。這書賣到一度缺貨,我望著那個封面照片注視良久。但苦於我的日文很差,日文書又普遍昂貴,我的好奇僅止於此。想不到隔年這書出了中譯本。
據書中導論所言,此書在日本銷量極好,亦帶來正反極端的評價,其實皆導因於作者藤原正彥頗為激進的言論,但奇怪在台灣則不見有什麼比較特岀的討論,台灣嫻熟日文的學者這麼多,這本引起諸多討論的書對他們難道一點感覺都沒有嗎?這其實是個警訊,台灣的知識份子普遍認為政治烏煙瘴氣,對其敬而遠之,連帶這種政治性的著作也不去聞問,好像跟政治有關的都很污穢。但社會上唯一擁有深度反省能力的知識份子退出政治言論,徒剩政客及依附政客的打手,政治終不會有起死回生的一天。
這書我很快地看完,便急急想做評論,有些失之急促,但文中激岀的諸多反思,我不吐不快。此書雖題為「國家的品格」,其實當中的內容是在駁斥現今流行的西方文明價值,要求日本人回到自己的傳統價值。他舉出兩個日本的傳統價值:「情緒」和「形」,這皆能歸因到「武士道」。
不難想見,日本會出現極端的評價,基本上與害怕(或期待)極右派的復甦有關,因為極右派總愛把武士道精神掛在嘴邊,動不動「找回日本過去的榮光」。藤原正彥必然意識到這點,所以他把日本的侵略行為歸咎於「武士道」的消逝。然而書中對日本的過分提高,一定使某些日本人感到不安。我覺得藤原正彥想用如斯方法試圖替他所看到的問題加以解套,有些自我矛盾。他如此強調日本作為一個民族以及背後文化的悠久傳承,其實正是歐洲民族國家的概念,就我看來,民族國家的概念亦不可取,他的這套論述,也不全然根於日本傳統。
但這不代表他的內容就一無是處。至少我自己也開始懷疑西方價值體系的絕對性,尤其是自宗教革命以來一連串西方哲學的變遷,帶動政治和智識上的大翻轉,成為今日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常識。我們把這些概念視作真理──或至少接近真理,從不加以批駁,藤原正彥認為這是相當危險的。我不致全盤否定西方的價值系統,但現今的東方世界幾乎都以西方(或更準確地說:美國)的價值作為唯一準繩,像是經濟發展的程度,人民的居住品質,城市的樣貌,判斷事物的標準之類,這樣的情形其實是相當畸形的。生態學家都在鼓吹要保留地球原有的生物多樣化,何以人類的價值判斷卻愈來愈走向單一?人類偏離自然定律愈來愈遠,可見人類的發展一定出了什麼差錯。
西方的文明發展到這個程度,我看著有點不可思議。好像歐洲要保護自然生態,建造綠建築,那綠建築的設計非常複雜,為了要讓植物可以淨化空氣,他們在房子裡蓋了溫室,又為了讓流動的空氣得以傳到每個辦公樓層,他們又設計了複雜的通風管道,還不要說電腦自動控制的氣窗及遮陽板,以及洒水設備什麼的。
我們為什麼得在重重的人工設備裡感受自然?為什麼保護生態得用到這樣複雜的電腦科技,還得用人工不停維護?我開始懷疑這個文明也許不太聰明。說到綠建築,我腦子裡第一個想到的其實是傳統的中國建築,特別是江南地區的民居。傳統建築符合很多綠建築的要求:自然建材、可以回收重複利用、通風、與自然環境協調、便於讓人民接觸自然。中國傳統建築唯一的「缺點」是無法很經濟的利用土地,單一面積的人口數無法很多。試想傳統的北京合院格局,就是尋常人家也得開個天井,稍微有點財力的,自是前院後院都有,就現代的都市眼光,實在相當浪費。
但誰規定都市就一定得密密麻麻擠滿了人?為什麼住在都市裡的人就不配擁有一棟有院子的平房?英國不也曾經推廣過所謂的「田園都市」嗎?誰規定只有像美國紐約、芝加哥那樣長滿摩天樓和高架橋的都市才配稱作「都市」?西方價值,或說美國價值,主導並駕馭幾乎是一切台灣人看事情的方法,我們希望台灣能出現穩定的兩黨制,充滿玻璃帷幕大樓的天際線,吃著用美國榖類養出來的美國牛肉,家中一定要有蓬軟的沙發和大電視,金髮碧眼、大胸窄腰的美女成為唯一的審美眼光,追求利潤和玩弄經濟市場被認為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諸此種種。更不要說有台灣人想要台灣成為美國的第五十一洲,幾乎是徹頭徹尾的服膺在美國腳下。
縱然如此,我並不認為藤原正彥的反美情節僅單純有感於日本近年的「荒廢」。有些日本人總將自己的國家說成被美國殖民的殖民地,看在我的眼中,總覺這種論調真是怪異無比。無法成立擁有「軍隊」之名的軍隊、交上跟隨美國腳步,就不足以稱為一個「正常國家」嗎?不過當我知道日本人曾於戰敗被美軍託管的時期,被美國人視作「戰敗國民」,實施許多歧視性的政策。在二戰之後突然成為戰勝國一方的台灣人,那種微妙的心理是難以想像的,更不要說在大陸被日軍侵略的人民,他們甚至會認為這是再合情合理不過的事情。
書中對西方的批判,實有需要我們深思的部分,但藤原正彥對日本過分地讚揚,則不免過於自大。對過去時光的緬懷,似乎成為東亞諸國經濟發達後積極著墨的課題,日本人對江戶時期的推崇為其一,韓國也有人重新評估李氏朝鮮的貢獻,畢竟長達五百多年的穩定統治,是中、日兩國所不及的。我自己也在思索清朝的問題,平心而論,除去西方勢力進入所造成的衰微,清朝所有的皇帝,與前代相比,都可堪稱良君。夙來王朝終末時,總會有幾個「荒暴淫亂、不問朝政」的地王,但清朝即便到了光緒時期,皇帝仍是想力圖振作的,就是把持晚清朝政的慈禧太后,其所作所為,應該還不如一位明朝的神宗皇帝敗壞。總而言之,中國近代的低潮完全是歐洲勢力的進入所導致的結果,以清朝皇帝的「品質」,中國本有機會開啟另一段長期安定的時期。
雖然藤原正彥對日本過度吹捧,看在外國人的眼中不免感覺「夜郎自大」──特別是看在中國人眼中──但這容或是物極必反的結果。其實認真比較,台灣受美國影響的層面遠比日本大得多,台灣好幾波移民浪潮,美國都是最主要的國家。當然,台灣人擁有中國文化的底蘊,但對多數的中產階級而言,中國文化僅止於使用中文和拜拜,頂多加個食物,其他種種,也都非常美國化了。藤原正彥所提到的日本的問題,台灣大部分也有。我們是不是一定把西方的種種奉為圭臬,真的是得好好反省思考
-------------------------
《國家的品格》何以成為日本百萬暢銷書
本報特約記者戴錚 北京《中華讀書報》 (2006.06.09)
  縱觀近期日本各大暢銷書排行榜,一本名為《國家的品格》的書已連續數周獨佔鰲頭。該書上柜才190天,銷量就突破了200萬冊,比日本頭號暢銷書《傻瓜的圍牆》躍入二百萬龍門的時間早了整整58天。那麼,《國家的品格》究竟是怎樣的一本書,能夠引得日本國民如此趨之若鶩?
  人們或許不會想到,這部號稱“劃時代的日本論”的書竟出自一位數學專業的大學教授之手。作者藤原正彥出生於中國長春,從東京大學畢業後,先後在美國密歇根大學、科羅拉多大學執掌過教鞭,現任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學理學部教授。在書中,藤原正彥教授堂而皇之地給全體日本人上起了思想教育課,他大膽宣稱日本是個由不成熟的國民組建的“民主國家”,並且提出了一個嚴峻的問題:日本人一向引以為自豪的國民性格究竟是什麼?
  藤原正彥在書中開宗明義地宣稱,與歐美國家相比,“日本國民永遠都是不成熟的,而判斷國民成熟與否的民主主義的前提也永遠無法成立。”日本的國民性格中“不成熟”的一面表現為唯美國馬首是瞻的一邊倒的政治,以及“只要不違反法律就什麼都能做”的僥幸心態。
  在藤原正彥看來,日本人在追求實為美國化的“國際化”時,已經喪失了一向引以為自豪的國民性格,那就是對大自然懷有豐富的感性、鄙視懦弱、同情他人的不幸等等。而只有復興這些形成國民性格的傳統價值觀,才能恢復日本“國家的品格”,以此“垂範”於這個因金錢至上主義而變得日漸飄搖的世界。
  日本時政評論家太田昌國在《星期五周刊》上發表書評認為,《國家的品格》中隨處可見對於以美國為主導的全球化的批判,作者對於“先進國家的頹廢”以及“自命不凡的伊拉克戰爭”的精彩論述也得到了眾多讀者的首肯。當然,最能夠引起共鳴的,還是藤原正彥對現代日本社會沉溺於金錢遊戲的深深絕望。
  針對日本政府以符合“邏輯”與“合理性”為由的一系列所謂“改革”,藤原正彥認為這對樹立國家的品格沒有任何益處,他提出要美的情緒不要虛偽的邏輯,要國語不要英語,要“武士道精神”不要“民主主義”等鮮明的主張,還從教育的角度出發,提倡用獨創性的方法來培育下一代的“情緒”。
  雖然該書被譽為“給予全體日本人自豪與自信的劃時代的日本論”,然而藤原正彥開出的藥方卻是恢復武士道精神,這非但沒有任何劃時代的新意,還引來了眾多批評的聲音。一位名叫近藤一郎的讀者表示,武士道精神只會引發卑劣的戰爭,或許作者在海外生活多年,錯把他國沒有的價值觀當成了應該加以讚賞的日本傳統。日本經濟產業研究所首席研究員池田信夫則撰文批評道:藤原正彥用以提升國家品格的對策只不過是19世紀末新渡戶稻造所倡導的武士道精神的現代版,指望它來挽救日本簡直就是天方夜譚。
  《國家的品格》一書的責任編輯橫手大輔認為,讀者在對該書乾淨利落地抨擊時弊給予支持的同時,也對書中“露骨的武士道禮讚”提出了批評,這本書成為近期圖書市場最大熱點的要件或許正是因為它提供了論爭的靶子。
  據說,眼下日本出版界在做暢銷書時流行“三T原則”,一個是時間(Time),一個是主題(Theme),最後一個是書名(Title)。《國家的品格》是根據去年藤原正彥在以其父新田次郎名字命名的文學獎典禮上的演講為藍本編輯而成的。作者對活力門經營者“有錢能使鬼推磨”的做法進行了猛烈抨擊,並且大罵日本社會出現的精神扭曲,提出要重建“國家的品格”。出版方便以此為書名,在活力門醜聞和公寓抗震強度偽裝問題相繼見諸報端之際隆重上市,使得日本國民對此書的預見性頗為嘆服。
  近年來,不少理科背景的專家學者以獨特的人文視角冷眼觀察著日本社會,他們的著作也成了炙手可熱的暢銷書。《讀賣新聞》的述評在談到《國家的品格》 “快速進擊”的理由時稱,“理科系”出身的作者往往能夠一語道破事物的本質,使書的表現風格簡單明快,不少讀者只用了短短兩個小時就將書全部讀完。一部立意深刻的著作能夠被如此“快餐”,實在也是堪稱一絕了
----------------------
初聞書名,心想,我得多喝幾杯咖啡,靠著咖啡因撐開眼皮,逐字逐句慢慢消化完畢。訂書之後,待它飄洋過海抵達這荒郊野外,我一拆開,目睹洋溢「理性與邏輯」的封面設計,害我差點兒向它敬禮!
沒想到一閱讀,立刻被作者生動有趣的說法吸引。這本書根據他的演講稿改寫,文字鏗鏘有力,冷靜中穿插幽默,語氣狂妄但不令人討厭,可以猜想作者一定是個演講高手,他的見解足以沸騰現場觀眾的情緒。
「國家的品格」共分七章闡述:
1.近代理性主義的侷限
2.光靠「邏輯」,世界會瓦解
3.對自由、平等、民主主義質疑
4.「情緒」與「形」的國家
5.「武士道精神」的復活
6.「情緒與形」為何重要
7.國家的品格
光看章名感覺像過期麵包一樣硬梆梆,事實上,作者的敘述充滿豐富的層次感,舉凡政治現象、經濟實況、歷史教訓、數學領域、國際趨勢、教育弊病……都在他的舉例說明中,呈現一段段鮮活的小故事,讀來毫不費力,頗能嚼出一絲趣味和幾番省思。
在近代理性主義的侷限中,他提到歐美統治全世界,導致現在的小孩們都不甘不願地學英文。他說:「如果是我所愛的日本征服世界,照理說現在全世界的小孩應該正不甘不願地學日文才對。想來真令人遺憾。」他是應該遺憾,因為現在的歐美正興起中文熱,美國麻州許多公立學校正逐漸將第二外語改為中文,許多美國上班族也因工作或出差需要,紛紛找家教學習中文。
我贊同作者說:「英文只不過是交談的工具,就算英文說得結結巴巴、口音很重也無妨。內容才是一切。而要讓內容豐富,就得好好學國文,尤其不可不看書。」閱讀真的很重要,美國教育學者研究發現,有些小學生不懂數學,歸根究底是看不懂題目!也就是說閱讀能力不佳,連帶地影響數學的學習。因此,美國計畫性地推動閱讀,與相關機構和業者合作,從各層面去獎勵閱讀,有效地改善這個現象。從小做起,長大後閱讀習慣如同呼吸一樣自然。我搭飛機和地鐵時,常看見閱讀的大學生、中學生、老伯伯、上班族……那畫面使我微笑,一股暖洋洋的感覺飄散四周。
作者談到頂尖菁英的對話話題,使我想起一位美國朋友非常喜歡台灣導演侯孝賢,侯導的電影他幾乎都看過。他說他感到納悶,為什麼多數台灣人喜歡好萊塢電影?台灣就有非常棒的導演和屬於台灣風土民情的故事,為什麼不懂得好好欣賞?嗯,有時候我們的視線飄得太遠,看不見自己的美好。
另外,這位美國朋友對中國歷史涉獵頗多,言談之中常聽他問起關於某個朝代、某個歷史事件,如果答不出來豈不尷尬?!所以我非常贊同作者說:「讓鉛字文化復活,讓讀書文化復活,這樣才能言之有物。」而作者認為真正的菁英有兩個條件:
1.具備豐富的文學、哲學、歷史、藝術、科學這些毫無用處的人文素養。
2.一旦到了緊要關頭有勇氣為國家、為國民從容就義。
他說這種真正的菁英,在日本已經找不到了。那麼台灣呢?我認為依舊存在。關於毫無用處的人文素養,每個領域都有突出的人才,這點毋庸置疑。而為國家、國民從容就義,此時無法證明,唯有非常時期,才能準確分辨。
對於自由的質疑,看得我哈哈大笑!我笑不是因為他說錯,而是他很實在。在演講過程中,確實需要這樣的笑料,而作者很聰明地數落自己,以達到炒熱氣氛的目的。他說:「言論自由和維護隱私權的自由衝突。我的自由總是和別人的自由衝突。根據我到目前為止的經驗,每次我一行使我接近心儀女性的自由,那個女性一定會行使逃避我的自由。」
關於民主與平等,他殘酷地說那只是幻想。他認為國民永遠不會成熟,無法做出成熟的判斷。譬如九一一恐怖攻擊事件後,支持布希發動戰爭的百分比很高,而現在到處可見民眾舉著反戰白布條,在十字路口呼喊「還我兒子」的辛酸場面。所謂國民輿論,不見得是深思熟慮後的結果,加上近年來,媒體權力高漲,媒體是理智與公正的象徵嗎?哈哈!
身處亂象之中,我們該怎麼辦呢?作者提出的解決方案就是注重「情緒」與「形」。情緒與形是日本人自古以來的精神氣韻和美學風格,這些可從日常生活中觀察出來,日本人一絲不苟的做事態度、注重細節的美感、對大自然的眷戀和崇敬……在在反應出他們對美的耽溺。
情緒與形為何重要?理由有六:
1.普遍價值。
2.文化與學問的創造。
3.培養國際人。
4.擴大胸襟格局。
5.抑制「人類本位主義」。
6.成為「消弭戰爭的手段」。
最後,作者彙整全部見解,列出有品格的國家具有四項指標:
1.獨立不羈:也就是國家獨立自主。
2.高尚道德:保有高尚道德,就要找回情緒與形。
3.美好田園:田園荒蕪是可恥的現象。
4.天才輩出:在學問、文化藝術各界天才輩出。
這本書充滿愛國心及另類觀點,難怪出版不到一年,就在日本狂銷三百萬冊!不過,讀到末頁末句:「能夠真正拯救世界的,我認為只有日本人。」我又再次哈哈大笑!這無疑是書中最誇張的說詞。明明就是中華民族才能拯救世界!藤原正彥也未免想太多了!
【國家的品格】讀後心得 ---- Tanya - 西門觀雪的部落格 - udn部落格 http://bit.ly/33osf10
--------------------------------
數學家藤原正彥有感於戰後日本對自己國家失去了信心,也憂心社會沉迷於金錢遊戲,導致道德普遍淪喪。他大聲疾呼重建那業已喪失了的「國家的品格」,並強調不要讓日本變成被歐美資本主義主流玩弄於股掌之上的「普通國家」,要找回「孤高的日本」,擺脫二流經濟大國的桎梏,重拾傳統文化,為世界留下典範。這本被譽為「劃時代的日本論」的一本小書,自出版以來,以平均每天一萬冊的速度,半年內狂銷兩百萬冊。其賦予「所有日本人驕傲與自信」的「有品格的國家」訴求,強調了四項指標──一、獨立不羈:要有獨立國家的自信與意志,以及保衛自己國家的能力。二、高尚道德:一味追求市場經濟、金錢至上主義,反而導致人心腐蝕,此時就該用高道德標準導正社會、維持國家運作。三、美好田園:愛護土地,維護田園之美,從愛土地提升到愛家、愛國。四、天才輩出:美國之所以富強,是因為吸引了全球一流人才向其效力。國家要強盛,不是培育自己的人才,就是造就吸引全球人才前來效力的環境
作者簡介  · · · · · ·
藤原正彥
一九四三年七月九日出生於長春(當時稱滿州國新京),及長畢業於東京大學理學院數學系及理學院研究所,一九七三年取得理學博士學位。曾任美國密西根大學研究員、科羅拉多大學副教授,後歸國任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學理學院數學系教授至今。其間曾赴英國劍橋大學任客座教授一年。《國家的品格》一書,讀者六○%為男性,特別受三十?五十歲年齡層的喜愛。另著有《天才的光榮與挫折》(新潮選書)、《心靈孤獨的數學家》、《祖國與國語》(新潮文庫),並與芥川獎得主小川洋子合著《舉世最美的數學入門》(筑摩書房)等。
-----------------
日本自二次大戰戰敗後,整體失去自信,崇洋風氣日盛,反而遺忘了傳統文化中的珍貴寶藏;其次,日本社會瀰漫著金錢至上主義,人們迷失於金錢遊戲當中,憑藉財富就能在法律漏洞中鑽營,道德與品格普遍淪喪。作者大聲疾呼重新建立「國家的品格」,而這也是日本與全球都必須正視的重要課題。
本書係針對一路追隨美式資本主義及市場原理而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日本所面臨之諸多瓶頸的警世評論。所討論的議題不僅發生在日本一國,也是「全球化」潮流席捲下的世界各國──特別是諸先進國家──普遍遭遇的問題。藤原正彥所提出的解決關鍵,是恢復強調「惻隱之心」與「慈悲之心」的傳統武士道精神,這點雖招致許多批評,也還有更多的討論空間,但對現今臺灣追隨全球化與經濟成長所碰到的難題仍有諸多可供借鑑之處。
書中所提出的議題,與臺灣現狀吻合,例如:該不該在小學就教授英語?要培養國際人(具有國際觀與國際視野的人),教育應該如何改革?民族主義與愛國心,以及本土化(鄉土愛)該如何拿捏?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孰重?全盤西化或尊重傳統?市場機制是萬能的嗎?媒體躍居第一權,甚至於扼制立法、行政、司法三權的現象等等,也與本地切合。
--------------------------
《星期專論》國家的品格
2013-11-17 06:00:00
◎ 王美琇
國家的底力,來自全體國民,包括生產力、創造力和國民品格等。其中以品格最為重要。國民的品格,決定國家的品格。國家的品格所展現的文化底力,決定一個國家是否能贏得世人的尊敬,和國家大小無關。
國家的品格就是國魂,國之靈魂。目前,台灣的國魂正在加速崩解中,這是台灣內部最大的危機。
看看別人 想想自己
馬英九執政以來,從國家元首、行政院長、部會首長,乃至檢察總長等,皆向全體國民做了最壞的示範,包括:說謊、狡辯、硬拗、死不認錯、不負責任等種種敗德的行為,一再重演國人眼前。以至於食品安全出問題時,這些廠商負責人有樣學樣,做傷天害理的事、賺黑心錢,他們不覺得良心不安;被逮到時,他們也意圖說謊和卸責,絲毫沒有悔悟的羞恥感。
這些政商界的領導者都是台灣社會金字塔的頂端人物,集權力和金錢於一身,可是他們所展現的品格是如此低劣,如此敗壞、污染整個社會,我們又該如何期待台灣能夠向上提升?如何期待台灣成為進步文明的國家?
看看別人、想想自己吧。幾年前,日本新聞曾報導一對雞農夫婦因為隱匿雞瘟而讓飼養的雞流入市場,造成市民中毒或病,這對夫妻非常內疚自責,後來兩人在自家上吊自殺、以死謝罪。這是一種愧對國人的羞恥感。二○○六年四月讀賣新聞報導,日本駐中國的外交官在上海中了美人計,被中國要脅交出日本外交機密文件,這位外交官不願出賣自己的國家,最後跳樓自殺。他在遺書中寫著:「不想出賣祖國,只好選擇這條路。」以死維護了他最後的尊嚴和恥感。
前年三一一大海嘯後,從NHK新聞我們看到,災區難民排著長長的人龍,沒有暴動、沒有嘶吼謾罵,所有人都井然有序又安靜地等待著領取救濟用品。國難時更能看見國民的品格。日本人所展現的國民品格,被全世界媒體不斷傳頌,讓世人驚讚不已。
武士道精神影響日本
究竟日本人這種異於尋常的國民品格從何而來?「國家的品格」一書作者藤原正彥說:「日本的國魂主要是來自情緒和形。」情緒,指的是對於大自然的纖細感受性和懷舊情緒。所謂「懷舊情緒」又蘊含四種愛:家族愛、鄉土愛、祖國愛和人類愛。而影響日本人最為深遠的「形」,就是判斷行動基準的「武士道精神」。
武士道從幕府時代以來,一直都是日本人行為和道德的依循基準,其中包含了誠實、自制、忍耐、正義、勇氣和惻隱之心等,以及「名譽」和「恥」的意識重於生命的價值。這種武士道精神,長久以來形成了日本人的道德核心。
藤原正彥指出,在長達兩百六十年和平的江戶時代,武士道被洗練成為武士道精神,透過話本、淨琉璃(庶民演劇)、歌舞劇、講談說書等方式,普及到一般庶民之間。本來只是武士階級行動規範的武士道,變成了所有日本人行為舉止的準則。
國民的品格深深影響國家的命運。由於日本人極為特殊的國民性,使得日本在明治維新時期僅僅用了二十幾年的時間,就完成了經濟現代化、民主憲政革命和維繫國家完整的民族革命等三大宏偉浩大的工程,讓日本脫胎換骨成為一個現代化國家。二次戰後,日本從廢墟中重新站起來,全國上下齊心協力、奮力一搏,三十年間日本躍居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就是「國魂」的力量。
我舉日本為例,並不是指日本人完全沒有缺點。沒有任何民族是完美的,有反省能力的民族才能持續進步「武士道精神」幾百年來形塑著日本國民的品格,讓日本的國家品格變得與眾不同,在世界上獨樹一格;當然也成為評估日本整體國力時,不可忽視的文化底力。
「創造性破壞」扭轉未來
反觀當今台灣和中國。台灣人和中國人雙雙在兩個威權政黨(中國國民黨和中國共產黨)超過半個世紀的統治和重污染之下,國民的品格都呈現劣質狀態。
居上位者貪官污吏、謀權斂財,下位者短視近利。所謂「上樑不正下樑歪」,台灣發生食安問題和軍官、台商相繼叛國的國安問題,只不過是敗德的馬政權和國民黨長期執政的惡果罷了。
台灣目前正處於「創造性破壞」的階段;處於一種跨越斷層的狀態。如果我們決心要改變台灣、扭轉未來,我們所有人都必須努力扮演揭弊者和批判者的角色,包括媒體人、公務員、知識份子和公民等。我們要用滴水穿石的行動來進行創造性破壞,揪出這些齷齪惡行,讓誤國誤民的奸商政客和賣國賊們無所遁形,把他們一舉掃進歷史的垃圾堆,台灣才有一個全新改變的可能。
我們要結合所有進步公民的力量奮力一搏,一起推動台灣的重生。歷史必須翻過一頁,讓台灣蛻變成為一個有品格的文明國家!
(作者王美琇為專欄作家)
《星期專論》國家的品格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bit.ly/2CjxXV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